0

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精彩四篇

在这里向您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这里的深厚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浏览

2360

范文

4

篇1:内蒙古景区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巴丹沙漠(BadainJaranDesert),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巴丹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约435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

处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移动速度较小。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米,最高的达500米。以复合型沙山为主,为北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

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为主要牧场。有些湖盆边缘有淡水泉出露,为治理沙漠提供了条件。巴丹沙漠平均每10平方公里不到1人。在整个沙漠内部,仅有巴丹庙和库乃头庙两大居民点。基本无种植业。全部经营牧业,骆驼为该地主要家畜,数量居中国各旗县之冠;次为山绵羊。

沙漠内部无固定道路,横穿腹部异常困难,中部及东北部基本为无水区。东南部的雅布赖盐湖盛产食盐,西部的古鲁乃湖及巴丹庙附近的一些湖泊内有碳酸钠的沉积。沙漠内部无固定道路,横穿腹地异常困难,中部及东北部基本为无水区。东南部的雅布赖盐湖盛产食盐,西部的古鲁乃湖巴丹庙附近的一些湖泊内有碳酸钠的沉积。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五绝”。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巴丹沙漠占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相对高度200~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生动记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在阿拉善右旗7.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栖息着2.4万各族儿女,而在境内的2.8万多平方公里的巴丹沙漠中,生活着24户100多个牧民,他们世世代代善待沙漠,沙漠也给他们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创造了人与自然相安如初的大漠生态文化。一个湖泊、一个沙窝就是一个生物圈,就是一个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法、日、美、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及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1993年,中德联合考察队对巴丹沙漠进行了综合考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发现了鸵鸟蛋和恐龙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和旧石器,经考古分析,这里在3000~502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沙漠》一书,轰动了欧洲探险界。

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费解。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湖水大多不能饮用或灌溉。东南部一些湖泊的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可供牧业利用。某些湖盆边缘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饮用,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内蒙古景区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风光美妙,物产富厚,是一个瑰丽的处所。草原很是广漠,车开在草原上,不知道往哪个偏向走,只有认识的领导才气帮我们分辨偏向。

哪里的青草长得很是高,也很是软。绿油油的,像一张庞大的地毯。躺在草地上,似乎躺在了惬意的床上。马三五成群的在草地飞跃,偶然像一阵风儿一样快,偶然又清闲地在草地上吃草。假如,你要骑马,就必需轻轻地上。你压它的背太重,马会受到刺激,一下子就把你踢下去。

哪里的人们很是好客,他们的家是圆圆的像馒头一样的蒙古包。你去他们家做客的话,他们就拿出最好的食品给你吃,有马奶酒、青稞、奶酪和干果。

晚上的时辰,草原上很是的宁静,睡觉的时辰,没有任何人来打搅你。内蒙古真是一个令人憧憬的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内蒙古景区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王昭君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

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是昭君墓的南大门。门前吸引人眼球的是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

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二、三十岁。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按照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内蒙古景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秦长城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固阳县城正北7公里处,请大家向两边的山坡上看,这条宛若游龙、蜿蜒于群山之中的石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

请大家随我从步道登城,边走边听我为您介绍。秦长城西起狼山西端,东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在固阳境内横穿中部,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长度约为120公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秦长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它的修筑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垒砌,建于山峦的阳面半坡上,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秦长城城墙最高处4.5米,顶宽2.8米,在城墙内侧,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台,也是用石块砌成,这就是烽燧遗址。秦长城的烽燧与长城主体分离,位于长城内侧的山头,烽烽相望,颇为壮观。可能有的游客已经发现了,在城墙的下面,隔一段就有一个方形的孔洞,它在长城上起什么作用呢?对,这就是古人专门为长城设计的排水系统,可见这些戍边将士们不仅仅只会打仗,还懂建筑呢,真可谓是有勇有谋啊!您随手拾起一块散落的砌城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个或几个方形的孔,这就是有名的“箭穿石”。相传是当年匈奴军队猛烈攻城的时候,万箭齐发留下的。在固阳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蒙恬大将军的点将台,相传是当年秦大将蒙恬战前点兵列队迎战匈奴的地方。站在这里,眺望巍峨的群山,壮观的城障,遥想始皇当年,狼烟四起,号角连天,一统天下,气度非凡。不知是否能激起您浮想联翩?金堑壕是我国古代金国所修筑的“长城”,又作“金界壕”、“金长城”。

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曾在东北路泰州境内筑堑壕一道,后又修筑了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堑壕,并将其连成一线。该堑壕东起呼伦贝尔市,西至固阳县大青山北侧,全长近2000公里。经包头的金堑壕呈南北走向,全长70余公里。在固阳县城东南方向7公里处明磴山北坡的堑壕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长约10公里,堑壕上的土楞还清晰可见,高度为2~5米不等,每隔1~2公里处设有方形土墩围墙。据说是金世宗为防御北方鞑靼(蒙古)的进攻而修筑,当时在达茂旗境内繁衍生息的汪古部就曾为金王朝守护堑壕,后降附蒙古军的。到现在,还有以“堑壕”取名的村名和地名。怀朔镇与两个皇帝在固阳县城东北方向35公里处有一古城,城垣明显,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4667米,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在城内发现一座北魏时期的佛教殿堂遗址——“土窑”,出土了全国罕见的泥塑佛像,并有铜菩萨塑像、石臼、陶罐等大量北魏时代的文物。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古城就是北魏时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现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朔镇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属朔州管辖。北魏为保卫国都平城(今大同),在北方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国防六镇,其中怀朔镇被史家看作北魏之咽喉或六镇之首,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作用重大。既可屯兵防范柔然等外敌入侵,又可发挥农业生产基地效应。当时通往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稒阳道(今包头昆都仑沟)就由其扼守。当时,怀朔镇管辖范围大,统领五郡十三县,当时的镇将除统领怀朔镇军事外,还统领沃野、武川两镇的军事。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追尊为神武皇帝)从这里起家,北齐建立后从皇帝到大臣、将领几乎都是怀朔镇人,后又有怀朔镇乱世名将侯景灭南梁而自称汉帝(不久被部下刺杀)。 因此,怀朔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六镇之首”。

北魏设置怀朔镇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献文帝经常亲自带兵主动向柔然进攻;传说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曾驻防在这里;494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陪同北魏孝文帝专门来怀朔镇巡视达七天之久。

但如此重要的军事重镇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由于北魏朝廷日渐腐败,523年,发生了影响巨大的“六镇起义”。后历经战乱,怀朔镇很快成了荒无人烟之地。北魏永熙三年(537年)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从建立到废弃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到今天,我们只能从遗迹中来想象当年怀朔镇的盛况规模、宏伟气势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