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精选19篇)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你准备好了吗?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公务用车调研报告,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893

范文

1000

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59 字

+ 加入清单

一、公务用车的现状及问题

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体制同全国一样,是计划经济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传统模式。20xx年至20xx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每年每辆单车帐面直接支出为2.7万元,加上司机工资、补贴、车辆保险、车库折旧、大修等费用,每辆单车年实际平均支出为7.7万元,三年公务用车实际总支出为2725万元。

同时,三年新购车辆206台,购车支出1615万元,年均购车支出539万元。公务用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9%。

这一体制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7万元,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加上每年财政负担的大修费用等,公务用车支出的口子越来越大,财政及各单位早已不堪重负。二是公务用车私用严重。公务用车消费在民间早有“三三制”之说。即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三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据调查,社会其他营运车辆每万里运行成本平均为8215元,而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出租车的使用效率约为公务用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四是超标、超编配车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反复论证,出台实施方案。制定好实施方案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使方案切实可行,齐齐哈尔市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采取调查摸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多次论证的基础上,20xx年4月形成了《齐齐哈尔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货币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二是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方案》20xx年5月在市直83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同时确定了富裕县、铁锋区作为县(市)、区试点单位。

三是制定原则,规范操作。为确保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我市确定了七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传统公务用车模式,实行货币补贴的原则;二是坚持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的原则;三是坚持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节约财政支出、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四是坚持保证工作需要,任何时候在规定范围内不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五是坚持从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支出情况和各单位工作量及职能特点出发,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的原则;六是坚持分步进行的原则;七是坚持市直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

四是合理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既不能偏离改革方向,又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要保证实际工作需要。为此,我市明确了以下分类、分档的原则:1、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按前三年单车实际支出及工作量大小分类;2、保证特殊职位工作需要,据实发放;3、市直行政及财政全部供养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市财政按方案规定的档次核拨;4、财政部分供养和不供养的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单位自行解决和市直机关分类核定补贴(主要是根据前三年车辆费用支出实际情况采用基数法确定的补贴标准)。并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务用车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和财政补贴经费的档次。

五是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富余人员安置是公务用车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齐齐哈尔市从稳定大局角度出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提前退休、退养、解除劳动关系、就地转岗、停职留薪创办和领办企业等安置方式,做到了“退养的愉快、转岗的安心、解除关系的称心”。

六是规范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原有公务用车统一上交市财政局,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带原牌照按照依法、公开、规范、透明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同时,为保证各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后工作用车需要,市政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组建经营性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按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七是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严明纪律。为此,齐齐哈尔市专门成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纪律监督组,出台了《全市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若干暂行规定》,并及时下发《关于严明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车辆搞好登记造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取得的成效

(一)堵住了体制漏洞。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明显堵住了两个方面的漏洞:一是公务用车带来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以杜绝。特别是相互攀比购车、以车顶债、车辆修理费用畸高等诸多问题都不再存在。二是公务用车私用得以根治。存在多年的公务用车消费“三三制”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公务用车改革实行后,减轻了财政压力,改善了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前,齐齐哈尔市公务用车年费用为3790万元,改革后,财政支出交通费补贴仅为1134万元,节省财政资金2656万元。

(三)改善了干部作风。

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把公务用车当作工作的手段、办公的条件,而是成了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公务用车改革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外出办事、下基层多是坐公交车、乘火车,由于没有可供随意使用的公务用车,再也不会出现“白天跑公路,晚上回家住”的现象。实践证明,公务用车改革改善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减轻了基层单位和群众负担,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拉动了消费需求。

一直以来,齐齐哈尔市个人拥有汽车比例不高,尤其是机关干部更是寥寥无几。公务用车改革的实施,使机关干部每月都能有一定的交通费补贴,有关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机关干部购车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可用未来5年交通补贴费抵购车款,同时可享受竞拍价格25%的优惠等等。至今为止,市直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已有300多人购置了车辆,有效拉动了消费需求。

四、几点启示

(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基础。

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方案》期间,齐齐哈尔市不但充分借鉴了有关省市的经验教训,还抽调大量工作人员深入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为《方案》的科学制定打下坚实基础。

(二)统筹配合,协同推进,是公务用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

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牵头组织部门,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的力度,定期掌握公务用车改革的进展情况,召开协调会,分析、协调和解决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也从资金保障、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督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务用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正确处理加快改革与规范操作的关系,是公务用车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

公务用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要加快推进,又要规范操作。为确保规范操作,齐齐哈尔市制定了资产审计评估、产权交易办法等系列文件,用以指导和规范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加强对公务用车转让的监督和管理,使公务用车转让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防止暗箱操作,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既坚持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强力推进不动摇,又较好地保证了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规范有序。

(四)以人为本,精心筹划,是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于使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其活力。我市在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过程中,一手抓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不动摇,一手抓妥善安置司勤人员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不放松,出台各项优惠安置政策,强化“有情操作”,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公务用车改革在平稳中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59 字

+ 加入清单

一、公务用车的现状及问题

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体制同全国一样,是计划经济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传统模式。2000年至2002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每年每辆单车帐面直接支出为2.7万元,加上司机工资、补贴、车辆保险、车库折旧、大修等费用,每辆单车年实际平均支出为7.7万元,三年公务用车实际总支出为2725万元。

同时,三年新购车辆206台,购车支出1615万元,年均购车支出539万元。公务用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9%。

这一体制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7万元,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加上每年财政负担的大修费用等,公务用车支出的口子越来越大,财政及各单位早已不堪重负。二是公务用车私用严重。公务用车消费在民间早有“三三制”之说。即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三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据调查,社会其他营运车辆每万里运行成本平均为8215元,而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出租车的使用效率约为公务用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四是超标、超编配车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反复论证,出台实施方案。制定好实施方案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使方案切实可行,齐齐哈尔市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采取调查摸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多次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4月形成了《齐齐哈尔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货币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二是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方案》2004年5月在市直83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同时确定了富裕县、铁锋区作为县(市)、区试点单位。

三是制定原则,规范操作。为确保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我市确定了七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传统公务用车模式,实行货币补贴的原则;二是坚持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的原则;三是坚持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节约财政支出、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四是坚持保证工作需要,任何时候在规定范围内不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五是坚持从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支出情况和各单位工作量及职能特点出发,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的原则;六是坚持分步进行的原则;七是坚持市直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

四是合理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既不能偏离改革方向,又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要保证实际工作需要。为此,我市明确了以下分类、分档的原则:1、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按前三年单车实际支出及工作量大小分类;2、保证特殊职位工作需要,据实发放;3、市直行政及财政全部供养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市财政按方案规定的档次核拨;4、财政部分供养和不供养的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单位自行解决和市直机关分类核定补贴(主要是根据前三年车辆费用支出实际情况采用基数法确定的补贴标准)。并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务用车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和财政补贴经费的档次。

五是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富余人员安置是公务用车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齐齐哈尔市从稳定大局角度出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提前退休、退养、解除劳动关系、就地转岗、停职留薪创办和领办企业等安置方式,做到了“退养的愉快、转岗的安心、解除关系的称心”。

六是规范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原有公务用车统一上交市财政局,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带原牌照按照依法、公开、规范、透明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同时,为保证各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后工作用车需要,市政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组建经营性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按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七是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严明纪律。为此,齐齐哈尔市专门成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纪律监督组,出台了《全市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若干暂行规定》,并及时下发《关于严明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车辆搞好登记造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取得的成效

(一)堵住了体制漏洞。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明显堵住了两个方面的漏洞:一是公务用车带来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以杜绝。特别是相互攀比购车、以车顶债、车辆修理费用畸高等诸多问题都不再存在。二是公务用车私用得以根治。存在多年的公务用车消费“三三制”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公务用车改革实行后,减轻了财政压力,改善了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前,齐齐哈尔市公务用车年费用为3790万元,改革后,财政支出交通费补贴仅为1134万元,节省财政资金2656万元。

(三)改善了干部作风。

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把公务用车当作工作的手段、办公的条件,而是成了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公务用车改革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外出办事、下基层多是坐公交车、乘火车,由于没有可供随意使用的公务用车,再也不会出现“白天跑公路,晚上回家住”的现象。实践证明,公务用车改革改善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减轻了基层单位和群众负担,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拉动了消费需求。

一直以来,齐齐哈尔市个人拥有汽车比例不高,尤其是机关干部更是寥寥无几。公务用车改革的实施,使机关干部每月都能有一定的交通费补贴,有关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机关干部购车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可用未来5年交通补贴费抵购车款,同时可享受竞拍价格25%的优惠等等。至今为止,市直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已有300多人购置了车辆,有效拉动了消费需求。

四、几点启示

(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基础。

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方案》期间,齐齐哈尔市不但充分借鉴了有关省市的经验教训,还抽调大量工作人员深入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为《方案》的科学制定打下坚实基础。

(二)统筹配合,协同推进,是公务用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

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牵头组织部门,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的力度,定期掌握公务用车改革的进展情况,召开协调会,分析、协调和解决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也从资金保障、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督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务用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正确处理加快改革与规范操作的关系,是公务用车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

公务用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要加快推进,又要规范操作。为确保规范操作,齐齐哈尔市制定了资产审计评估、产权交易办法等系列文件,用以指导和规范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加强对公务用车转让的监督和管理,使公务用车转让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防止暗箱操作,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既坚持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强力推进不动摇,又较好地保证了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规范有序。

(四)以人为本,精心筹划,是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于使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其活力。我市在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过程中,一手抓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不动摇,一手抓妥善安置司勤人员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不放松,出台各项优惠安置政策,强化“有情操作”,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公务用车改革在平稳中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07 字

+ 加入清单

一、当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公务用车费用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沉重。据一些地方调查,每年一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如江西省定南县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前,每年用于公务用车的费用达583万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12%;湖北省老河口市200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消费为1400万元,占整个财政支出的6%。每年新增的购车费用,使许多地区和部门财政不堪重负,如200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机构改革后,有27个单位提出要更新、购买新车47辆,需要财政支出1100多万元。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现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费用完全由财政承担,缺少相应的利益调节机制,这种“大锅饭”式的管理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公车私用。群众反映,在公车使用中,办公事的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的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的占三分之一。现实中用公车接送亲属子女、迎亲嫁娶、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已是人所皆知的事实,而且越是节假日越严重。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相比,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有关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5%。这种公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机关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是截然相悖的。另外,由于公车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公车在使用以及维修保养等方面浪费严重,如大庆市工商局有一辆车一年的维修费用就达22万元,江西省定南县某单位一辆车一年曾经用掉18个轮胎,这其中显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4、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小汽车问题屡禁不止。中央对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已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干部将配备使用小汽车看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视为一种待遇。许多地方和部门不是从公务需要出发,而是根据干部的职级待遇配备车辆,竟相配车,配好车,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甚至为县处级领导干部也配备了专车,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小汽车问题严重。虽然各地各部门多次进行专项治理,但问题仍屡禁不止、不断反弹。2002年,河北省在对全省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的清查中,共清理出违规车1373辆,其中超标车328辆。国家税务总局在对全系统1999年以来配备使用小汽车情况的清查中,共清理出超标车1402辆。今年,中央纪委对各省区市在职省部级领导干部配备使用小汽车情况进行了清理统计,共清理出超标车401辆,全国31个省(区、市)除4个省(市)外,其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超标准配车问题。

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针对现行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改革入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改革试点工作的力度。据了解,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改革试点。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实施了班车改革。

从各地的情况看,改革多数是从乡镇一级搞起,个别地方在市、县直属部门进行了改革,如黑龙江省大庆市、辽宁省葫芦岛市等。广东、湖北两省今年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指导和推动全省工作的开展。深圳、佛山、威海等市已经制定了改革方案,准备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改革。湖北和吉林两省还对离退休干部的公务用车进行了改革试点。

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地各部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改革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取消公务用车,各单位今后一律不再购置新车。干部进行公务活动,则根据职务、级别和工作性质,以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发放一定数额的交通费用,明确干部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公务活动,不再报销任何交通费用。在交通费用发放和使用方面,一是以现金形式发给干部本人,由干部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二是不发现金,费用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规定限额内凭票报销用车费用,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或按一定比例奖励给个人;三是发放部分现金,其余部分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也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改革中保留了少量公务用车,用于公务接待、突发事件等特殊需求。

二是取消各部门的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后,由政府组建公务用车出租公司,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用以保障各部门的公务用车需求。各部门用车,则根据干部的职务、级别和工作需要,发放一定数额的公里券,干部在规定限额内凭券用车,超支自负,节余转入下一年度或以一定比例奖励个人。如山东省泰安市等地区。

三是保留各单位现有公务用车,但车辆报废后不再换购新车,逐步取消公务用车。严格核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现有公务用车仍由各单位自行管理使用,但对缺编车辆和今后报废的车辆不再重新配备,每年按缺编车辆数发放一定数额的租车费用,用于公务交通。由政府引导,成立专门的出租汽车公司,保障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需要。如辽宁省葫芦岛市。

各地各部门在改革工作中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对公车改革的对象、范围、交通费用补贴标准以及原有公务用车的处理、司机安置和财务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严格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从各地各部门的改革实践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降低了公务交通成本,减少了财政支出。各地各部门普遍反映,车改后交通费用支出明显下降。如湖北省仅市(州)级离退休干部车改一项,每年就节约经费约2500—3000万元。湖北省老河口市实行改革后,2002年交通费用下降139.86万元,降幅21.2%;无锡市92个乡镇改革前每年公务用车费用支出约7000—9000万元,改革后发放交通费用3500—4000万元,节约40—60%;国家宗教局实施车改后,每年可节省经费15—20万元。同时,车改后各单位不再购置新车,减少了购车成本,财政支出明显减少。

2、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了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变现行公务用车的管理使用方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小汽车,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堵塞了利用车辆维修保养报销各种费用的漏洞,从源头上遏制了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促进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各地各部门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公车就是“官车”,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取消公务用车,有损自己的权威和形象,因此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有的担心取消公务用车会影响正常工作,因而不愿改革。二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原有公务用车的处理没有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而是出售给本单位领导干部或司机,并给予一定的优惠,由于缺少透明度,群众不理解、有意见。三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改革后交通费用的发放标准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难以把握。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从现实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当然,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鉴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行政区域、地理区位不同,公共交通发展程度不一,社会化服务水平各异,目前不宜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改革模式。

因此,建议要进一步总结各地各部门的实践经验,坚持先行试点,上下结合,采取多种模式,不断完善,稳步推进,逐步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要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参与,大力推动,认真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能,以此促进源头治腐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快中央和国家机关改革试点步伐,建议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和财政部选择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公务用车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529 字

+ 加入清单

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愈来愈明显。全国各级各地方对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加快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我们对全市近年来公车购买、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认真借鉴国内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我市公务用车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给制,它以行政配置为手段,靠计划批示来控制,从买车、管车、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或集体用公款来支付。据市纪委统计,我市目前公务用车共有870辆:其中,市级机关部门455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265辆,乡镇一级政府150辆;按市编委统计,我市现有在编司机142名,临时司机255名;市财政局2003年总的财政支出为10亿元,公务用车消费为6960万元,占总财政支出的6.9%。

近几年来,我市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订了一些政策,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标准配备、购置更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阳光操作;同时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置力度;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公车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市近期发生的几件公车私用的案件,群众反响很大,人民群众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二、目前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制度的不规范,所造成目前公务用车问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大同小异,就我们瑞安市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务用车的费用过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理应用于执行公务,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再加上用公车办私事个人不必付任何费用,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何乐而不用?同时监督管理制度有漏洞,公车消费中存在腐败行为。公车维修的“猫腻”最多,吃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留住客户,以不正当手段吸引公车司机经常上门修车,按修理费用的一定比例返还司机,有的司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则按司机的要求开发票,单位能报多少,发票就开多少,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公家负担,其结果是公车修理费用大大增加。公车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偶尔会出现,多开、虚开发票现象。这样一来,公车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也就不足为怪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再加上车辆的价钱,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0万元以上,人民群众形象地比喻是“屁股底下一层楼”。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成为权力象征。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包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严重脱离了群众。单位或部门的公车使用虽有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因为公车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采承担,而且个人(驾驶员)有时还享受出车费、加班费等。正因为如此,政府虽然三令五申,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公车迎亲、公车旅游、公车扫墓、公车钓鱼、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市纪委纠风办每年在节假日进行的突击检查中,查证违规使用的公车达30辆。少数人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利或职务上的便利,使得公务车几乎成了他们的“私家车”,上下班哪怕几分钟的路要坐车、下班后赴宴要车、节假日走亲访友要车,甚至家属子女、七姑八姨办私事也要车。据调查,在某些地方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左右,党政机关则的公务用车运行成本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5倍以上,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用车,有的则成了专车。由于是领导的专车,其他需要用车的业务处室却很难用到车,造成了公车的闲置浪费。

4、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我市目前车辆配备的标准是根据市委发[1997]121号《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数量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乡镇参照实行。但是在现实中,超标准配备车辆仍然存在。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查:2002年,全市61个市级单位238辆(其中轿车204辆。面包车34辆,不含特殊单位的专用车辆)的公务用车中按现有标准衡量,达标的单位19个,未达标的单位1个,超标的单位37个,超标率达61%。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级机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从1998年起,我国公车改革进入“快车道”,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从先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置的现状。

山东省泰安市于2001年下半年成立了市直机关管理局车辆管理中心,规定各部门和单位除保留一辆工作用车外,其余车辆和驾驶员全部由车辆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计价使用。部门按每车每年8000元的标准领取用车代币券,超支不补,节余归己。当年11月,泰安市53个党政机关搬到新大楼,1700多名公务员从部门领导到一般干部,上下班都持市财政局统一办理的乘车搭乘由公交公司开通的专线公共汽车。同时,泰安市把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指挥中心根据每一辆车的行驶路线和所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就近调度用车,从要车、派车、行程、耗油、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种公务用车形式,改变了“家庭式”、“小而全”的公务资源配备方式,实行资源共享。

二是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乐清市教育局自从2004年3月试行私车公用制度以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据该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3月、4月该局平均每次下乡的费用分别是108。57元和133。54元,而试行私车公用后,2004年3月、4月的平均每次下乡费用分别为80。74元和94.65元,同期相比,平均每次下乡费用节约27.83元和38.89元;私车公用和乘坐公交车下乡进行比较,2004年3月、4月私车公用下乡每次费用分别为64.33元和54.37元,乘公交车下乡费用分别为110.28元和123.95元,平均每次节约45.95元和69.58元,从数字上可以看出私车公用后,经费得到了很大的节约,同时,与同期相比,下乡的次数明显增加,干部的下乡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公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发给一定交通补贴。公车分配货币化,即实行“岗位补贴”,就是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而变过去的“暗补”为“明补”。与“公车租用”相比,“岗位补贴”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以及将要进行车改的城市,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交通补贴的发放又分为按月发放(以现金的形式随工资发放)、一次性发放、包干使用等形式。

1、按月发放交通补贴。将对全市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即以货币形式发给公务员交通补贴。其具体的做法是: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领导干部、司机均可参加竞拍,领导干部、司机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行政、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年纪大的提前退休,拍得汽车的司机,两年内发给每月70%的基本工资。干部发给交通补贴,按照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地区核定。

湖北省老河口市是中纪委职务消费综合改革试点市,其公车改革的做法是: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领导干部、司机均可参加竞拍,司机可享受拍卖价20%的优惠。行政、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年纪大的提前退休,拍得汽车的司机,两年内发给每月70%的基本工资。干部发给交通补贴,标准为:最远的乡镇党政正职800元/月,较远的700元/月,较近的600元/月,部门一把手最高的600元/月,中间的500元/月,最低的400元/月。副职减半。

无锡市乡镇机关公车改革的做法是:全市(含江阴市等9个县级市和区县)所有乡镇将公车拍卖,按照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区县核定,但总体上镇党委书记、镇长每月补贴额度一般不得超过2500元,其他职务依次递减。

2、一次性发放交通补贴。一次性发放即给车改对象一定数额的购车补贴,并由公家负责车辆保险、养路、年审等固定性费用,其他如汽油、维护、路桥、停车等日常费用均由个人支付,单位不再发给其交通补贴。采取这一改革方法的一般多经济较发达地区。具体做法是:一次性给车改对象每人发购车补贴,明确个人享有使用权期限,产权依然归单位所有,期限满后产权归个人,公家不再负担任何费用。

东莞市沙田镇的做法是:将现有的14辆公车保留4辆,其余10辆据车况定价后,七折卖给车改对象,可分期付款。购车者每年发5000元补贴及负责汽油费用报销,其他费用均由个人负担,此项做法实行后,每年节约经费约46万元。

3、包干使用交通经费。包干使用即对用车费用限额包干,超支自负,节余按比例给予奖励。这种费用补贴方式整个过程不出现货币,避免了一些矛盾,也被称为“准货币化模式”。

江苏省东台市的做法是:在拍卖公车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基础上,对公务交通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档包干”。乡镇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费用包干到人,其包干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乡镇经济总量、经济实力;二是距市区路程远近;三是领导干部的职务、分管工作任务等。市直机关根据车辆数和公务人员数核定交通费,即在每辆车核定年费用1万元的基础上,区分单位类型确定人均交通费定额,公、检、法、纪等执法执纪机关800元/人,其他机关部门509元/人,中小学校89元/人。公务交通费用以包干券形式发放,超支自负,节余按29%奖励给个人,其余转到下年使用。对特殊情况用车,费用买报买销,但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加以控制。

(三)公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堵塞公车管理中的漏洞。在完全取消公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通过严格控制公车购买,规范公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做好准备。

1、规范车辆更新程序

严格执行《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和国务院2001年第307号令提出的具体审核意见,制定公务车购置审批规程,负责审批车辆配备、更新计划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执行车辆报废标准;利用职能部门的权限,对车辆进行调剂使用,严格控制公务车的增长。逐步减少公车的数量。

2、建立车辆管理档案

对全市公务车辆进行扎口统一管理,对所有的公车进行统一着色,或者统一喷涂显目的标志,便于公车的管理和监督。要设定车辆管理的职能单位,明确管理的职能范围,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公务车的车辆档案,准确掌握各单位的车辆的应配数量、实有数量、购置年限、车辆使用状况等,加强对现有车辆的管理。

3、使用和维修规范化

公车使用的不规范性,是当前公务用车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单位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公车使用制度,规范公车的使用程序;建立全市公务用车的车辆维修服务站,规定全市公务用车统一进站维修,采取严格规范的车辆维修,保证质量、低价位,收费采用签单的方式,由市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对于车辆用油,也可建立定点加油站,与定点维修一样,统一由核算中心结算。这样既可保证修理的质量,亦可节省经费,便于管理,更可以杜绝车辆维修方面的腐败之风。

4、加大车辆监管力度

在加强对车辆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力度,人大、政协、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查、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经费使用、公车消费进行监督;开设举报专线,扩大监督群体;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督查职能,加大违规使用公车的处置力度。

四、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公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式,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我们可以在对上述各种改革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提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有所创新的车改方案。但在改革中,要注意:

1、公车货币化改革,标准制定要科学。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以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确定。补助标准制定一定要合理、科学,要切合当地实际,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奖金、津贴。如果不顾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顾财政的承受能力,将补贴标准定得很高,那么改革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公务交通费补贴的发放范围要适当。它属于职务消费范畴,不是职工福利,既不能搞平均主义,又不能过于悬殊。一般来说,分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大类。一个地区一线领导和一个部门的一线领导,虽然级别不同,也基本属于同一补贴档次。同时,操作程序要规范,需要在阳光下进行。

2、公车改革要防止“一刀切”。公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决不是简单的“取消公车,代之补贴”的“彻底革命”。各地方各单位各部门要区别对待。某些特殊公务的用车要有保障。车改后,可视情况建立机关出租车队或保留少量公车,保障执行机要交通、接待、老干生活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等方面的特殊公务的需要。对保留的公车要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的现象。在市政府出台的车改制度下,允许各地方各部门有不同的相关政策。

3、谨防特权现象,避免“虚改实捞”。因为“不搞‘一刀切’”,给公务用车改革留下了诸多自我掌控的空间。对于没有费用列支审批权的一般公务员来说,落实起来不仅没什么可难的,而且也肯定“虚”不到哪里去。可是对于大权在握的领导来说,人们最担心的,正是这些人可以利用职权,让自己或小集团既享受诸如“交通费用补贴”这样的实惠,又可以通过虚列开支等手段,不花自己一分钱地继续享受公费用车,而变为“虚改实捞”。

4、公务用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均衡推进。如果不从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职务消费改革,就不能彻底成功。首先实行财政法制化。财政预算立法后,必须严格执行,违反预算,就是违法。职务消费的各个要素的改革要同步进行,平衡开展,不能把公车改革单独拿出来。改革必须在全市范围和整个行业内同时进行。改革必须从上级开始,至少也是上下级同步。

公车制度的改革,其基本方向应是尽量减少公车使用的总量,提高公车使用的有效性,用发放交通补贴的方法逐步取代目前公车私人专用的现象,使公共交通工具也成为领导干部、行政管理机关主要的交通工具。其核心思想就是限制领导干部和政府机构利用职权,超越工作需要在公车使用上的特权,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当各级领导干部抛弃特权思想包袱之时,就是公车制度彻底改革成功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公务用车自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理办公用房的文件精神,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我院用心组织学习,并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工作。现将我院开展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理办公用房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资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为做好我院办公用房清理工作,医院成立了清理办公用房整顿工作小组,严格落实职责制,确保办公用房清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自查状况

我院属服务性公益医院,现有办公业务用房三幢:门诊楼系1986年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776平方;病房楼1987年建成,建筑面积3109平米;后勤财务消毒供应等科室用房1638平米,此楼系1976年所建。医院现有领导4名,院长一人,副院长3人。每人办公用房1间,面积12平米,因为医院工作的特殊,院领导除承担行政事务外,又是各自业务科室的主力,每晚务必值班,承担危重病人的抢救。所以值班室和办公室共用同一间房屋。房屋使用不超标。

医院现有公务用车三辆,其中两辆为救护车,用于急诊急救,一辆为县政府调拨的1。3l排量的千里马轿车,车辆已行驶**年,车辆使用不存在超标。

三、下一步规范管理措施

1。不擅自装修和兴建办公楼,维持办公楼普通、简单现状;

2。严格依据办公楼标准,本着节约从简原则,进一步规范好正常办公行为;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好清理整治成果,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公务用车自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办公室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洛委办[20xx]53号)的文件精神,我局对照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对本单位公务用车状况进了自查自纠。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自查报告3篇各类报告

为确保本次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成效,我局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照通知重申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我局办公车管理的同时,带头执行好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以自我的模范行动,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切实做到从领导做起,从自身做起,杜绝违规驾驶公车行为。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我局自查自纠状况:(一)我局有6部公务车,严格按下达的编制数配备使用,没有超编制自行购置配备公务用车。(二)没有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车。(三)没有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四)没有摊派款项购车。(五)没有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六)没有违反规定使用越越野车、皮卡车或违反规定用途使用。(七)没有使用军队、武警、公安车号牌。(八)没有向管理服务对象借车。

三、加强管理,扎实开展治理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公务用车,我局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有关纪律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强化日常管理。同时,为保证安全、严格纪律,要求局领导干部做到“四个禁止”即禁止用公款和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禁止醉驾、禁止违反公车规定用车、禁止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切实做到在公务用车方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我局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至目前为止未发生纰漏。今后,我局将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车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公务用车自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县公车治理办公室:

根据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关于检查公务用车问题登记复核和初步处理情况的通知》(平公车治办〔20xx〕2号)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招商局现有公务用车1台,专职司机1名。

二、自查情况

经自查,本单位无超编车、超标车、违规借车、换车等违规配备车辆情况。购车审批文件、购车发票、车辆行驶证等资料完整。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局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不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改与汽车行驶无关的设备。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制订“车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车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三定”管理,健全完善专人负责、领导审批、统一派车、明确线路等制度。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参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务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决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我局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至今未发生任何纰漏。今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公务用车自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市纪委党风室:

根据《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开展公务车专项检查的通知》(防纪发〔20xx〕14号)要求,我会对本单位公务用车情况进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本次公务用车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工作时间紧、要求高,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会成立了工作小组,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做到在公务用车方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二、强化思想教育,增强法纪意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传达、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到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切实做到从领导做起,从自身做起,杜绝公车配备和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强化日常监管,扎实开展治理。为进一步规范我会公务用车,进一步完善了《**市残联公务车管理使用制度》,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出车原则、有关纪律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强化日常监管,建立了规范公务用车的管控机制。严格执行公车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三定”管理,健全完善专人负责、领导审批、统一派车、明确线路等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决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

经严格自查自纠,我会公务车配备、使用制度完善、管理到位,无超编车、超标车、违规借车、换车等违规配备车辆情况,相关资料完备存档。

特此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公务用车自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县公车治理办公室:

根据省、州公车治理办的要求,对我镇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自查情况

(一)龙里县羊场镇一般公务用车原编制数6辆,实际配备车辆4辆,其中小轿车1辆,越野车1辆,其他车辆2辆。严格按县公车治理办下达的编制数配备使用,没有超编制自行购置配备公务用车。

(二)没有超标准配备、装饰公务车。

(三)没有将我镇公务用车转借或个人使用。

(四)没有私驾私用公务车辆的情况。

二、整改努力方向

(一)严格控制车辆排量、车型、节能减排、费用标准等,做到不违规配备公务车。

(二)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各项规定,把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内容全面抓好落实。

(三)加强公务车日常使用管理,完善公务车派车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公务车保险、维修定点制度,健全公务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努力降低公务车运行成本。

(四)坚持公务车在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以外,公务车统一停驶。

一键排版 删除空行 添加空行 文章字数统计 替换英文标点 清空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公务用车申请报告

范文类型:申请书,汇报报告,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集团公司领导:

由于我公司工作和业务拓展,需购置商用越野车一部。经对多款车型考证比选,初步确定购置方案是:

一、品牌及车型,一汽大众丰田普拉多;

二、费用,车价、购置税及其他配套费合计约陆拾叁万元(630,000.00元);

三、产权及资金,该车产权属集团所有,购车资金由我公司(X有限公司)垫付,届时从我公司上交集团款项中等额冲抵扣减;

四、使用,该车以租债的方式给承龙混凝土公司使用,月租金贰万元(20,000.00元)。

专此报告

妥否请批示!

申请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公务接待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前台,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公务接待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我乡按办法要求建立接待制度,特别对外出审批、审批控制、接待清单、对口接待、信息公开和一事一结等制度、公务接待公开等方面严格执行。

二、公务接待范围及标准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公务活动范围和接待标准执行公务接待。

公务接待按照《办法》规定的公务接待范围实施、并按要求做好公务接待与其他公务活动(出差、会议、培训等)的分类统计和管理。严格执行本级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接待对象按规定标准自行用餐并支付费用,陪餐人数按规定执行,接待工作餐无使用高档白酒、香烟和高档菜肴。

接待住宿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有关规定,在定点招待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不存在超接待对象住宿费标准安排接待住房。

接待车做到轻车简从、统一调配。坚持勤俭节约的公务接待礼仪。

三、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及监督管理情况

我乡对接待预算管理与经费执行总额控制,无超标、超额支出情况。

接待费用支付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不具备条件确需以现金方式支付的,由经办人书面说明原因,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核,计入“三单”内容。

接待费用报销“三单”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严格执行“三单”不齐全或内容不一致不予报销的规定。

公务接待汇总报告制度。每年汇总本部门上年度公务接待情况,主要包括年度公务接待总批次,公务活动项目、人数、经费(预算、决算)和违规处理情况等,按规定报送相关部门,将“三公”经费在网上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公务接待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前台,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于公务接待费开支的有关规定,今年以来,我局公务接待活动按照“三限一专”标准,严格执行管理规定,本着节约控制开支,有效促进了机关各项管理。现将自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公务接待开支情况

根据局财务人员上报公务接待费开支情况,经统计,今年1-10月我局的公务接待费实际总支出 4.55万元,其中:住宿费支出0.65万元;餐饮费支出2.1万元;交通费支出1.2万元;其它支出0.6万元,分别比上年度开支减少了18.7%、增加了10.5%、20.0%、20.0%。增加支出的主要原因,一是就行政执法的有关问题,接待国家局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多次检查;二是举办了一次全市部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班。

二、公务接待费开支原则及措施

1、坚持公务接待安排以定点餐馆为主的原则。每次接待来客按规定严格控制用餐标准,报帐结算餐费时由分管负责人严格核查无误后报局长审查,经同意方可报帐。

2、财务人员严格费用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做到“三单”(就餐单、原始菜单和正式餐饮发票)齐全才予以报销。

3、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 格执行励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三、把杜绝公款吃请喝和铺张浪费行为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局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管理,使公务接待既不违反规定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公务接待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前台,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关于认真组织开展“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个别单位接待费居高不下”问题专项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公务接待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务接待费开支情况

收到通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庚即安排财务股对我局20__年至今的公务接待开支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经财务股统计,20__年,我局的预算以及各个工程项目公务接待费总支31.6298万元,20__年公务接待支出10.2709万元。 比上一年减少21.3589万元。

二、公务接待费制度建立及管理情况

为确保公务接待有序、合法,我局建立健全了公务接待四项制度。一是在接待管理方面,坚持坚持接待报告制。规定我局业务招待一律实行报告制,即哪个科室的业务由哪个科室的负责向其分管领导报告,经领导同意后,按规定标准进行。二是在费用报销上,财务股严格费用管理制度。做到了严格审核,“四单”(审批单、就餐单、原始菜单和正式餐饮发票)齐全才予以核销。对月公务接待费用较高时,分析查找超支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对不符合规定的公务接待费支出坚决不予核销。除此之外,我局还实行纪委书记一月一监督原则,对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明知故犯者予以教育,并由其个人承担进餐费用。三是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到了信息公开。严格按照信息公开要求,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单位公务接待的2013年决算支出和20__年预算安排。四是在提高思想认识方面,建立了月学习制度。除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外,我局还通过会议、廉政讲堂、宣传栏、悬挂宣传画等方式,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教育、宣传活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强化领导和干部职工历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意识。

三、下一步打算

为保证我局公务接待工作良好机制的长效性,我局将进一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坚决杜绝公款请吃、请喝和铺张浪费行为,使公务接待既不违反规定又发挥了其应有作用。

二是强化自查自纠。进一步严格财务每月自查自纠和纪委书记抽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教育。

三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通过会议、宣传栏、廉政教育片、警示片等多种形式,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杜绝奢侈浪费、公款吃喝等违规、违法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乡镇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138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的乡镇人大工作确实有了明显改进和加强,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工作经费紧缺。近年来,代表活动经费由财政划拨,确保代表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但边疆县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人代会经费紧缺,平时的经常性工作更是难以正常开展;

二是工作重心不到位。除民族乡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外,其他乡镇只设主席一人,主席团办公室没有设立专门的秘书岗位,秘书都是兼职。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多,人大主席要担负很多中心工作,没有精力从事人大工作;

三是履职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平时组织代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工作缺乏计划,重点不突出,导致代表活动开展不正常。到年末也做不出几件有典型和有影响的工作;

四是抓监督有一定难度。乡镇的中心工作多半是党委政府共同决策,乡镇人大主席不仅要参与决策又要抓落实,监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五是领导重视不到位。部份乡镇存在着党委对人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人大摆上应有的位置,对人大开展工作投入的精力、财力甚少,制约了乡镇人大作用的发挥;

六是认识还不到位。有的乡镇存在人大主席对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干部群众对人大工作重要性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工作深入开展;

七是主席团平时不主动与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和交流工作,不利于县人大常委会对工作的联系、指导和法律监督;八是工作程序需加强规范。由于人大主席和副主席大多数是从党政岗位转岗过来,其思想、工作方法一时难以适应人大工作所特有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对人大工作的程序意识比较淡薄,不大习惯按法律要求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凭经验办事,工作程序方面还有一些与法律法规不相符合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解决问题对策分析

就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人大工作实际,乡镇人大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正确处理好与同级党委的关系。

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中必须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向党委请示,将人大的各项工作自觉置于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委的重要决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把党委的意图与群众的意愿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加大宣传。

乡镇人大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乡镇人大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提高代表的法律水平和议政监督能力;积极宣传乡镇人大工作,树立乡镇人大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权威,增强人们的人大意识;完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重点,从而促进乡镇人大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三)准确定位,积极履职。

地方组织法和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职权和人大主席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乡镇人大要找准位置,明确法定职责,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在决定重大事项中发挥主体作用。乡镇人大要围绕经济工作方面的重大事项,行使好职权,促进本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在推进依法治乡镇中发挥主导作用。乡镇人大要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实施法律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确保法律法规在本乡镇贯彻实施。

三是在保障和维护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政府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乡镇人大要依法按政策充分行使监督职权,代表人民说话,监督政府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损害国家、集体及群众权益的各类问题。

(四)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不断提升代表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是乡镇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做好人代会议期间的服务工作,为代表开好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加强对代表活动的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抓好代表学习培训工作。如:举办培训会,积极争取县级人大常委会支持,邀请相关领导或者专家授课;给代表寄送《中国人大》、《云南人大》、《红河人大》及县人大选联委编印的《学习与辅导》、乡人大主席团工作简报等。

四是邀请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通过邀请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使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主席团工作。五是加强和代表的联系与沟通,督促政府加强政情通报,为代表知情问政创造条件。六是抓好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的督办工作。通过督办好代表建议,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促进乡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配备乡镇人大干部时,对主席、副主席要注意梯次结构,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要有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人大办应设置专职秘书岗位,以确保乡镇人大机构办事效率。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交流到党委、政府部门任职,以逐渐树立起乡镇人大的权威性。

(六)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做好人大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乡镇人大工作职责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工作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完善;

三要改善工作条件,如:人代会经费和人大办公经费,尽力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人大工作正常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乡镇的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931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的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xx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xxx”期间,国家和盛市、县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的投资就达6800多万元。那么投资这么多钱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究竟建设、运行的情况如何?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分组深入全市部分县(市、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新建或者改扩建,也有部分建成的已经投入运行,但是,在调研中也确实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严重制约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国家战略意图的真正实现。

一、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

建设情况:根据有关统计,目前xx市共有162个乡镇(街道办,其中有148个乡镇,14个街道办。国家“xxx”规划纲要提出,到“xxx”末在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2.5万个左右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xx年以来,国家和盛市、县确实加大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央、省先后给xx市共下达1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国家和盛市、县先后投资6800多万元,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的配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0个,有47个在建,还有7个正在选址。另外,还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列入国家、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争龋

运行情况: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的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正常运行的只有31个,占到建成数的三分之一,投入运行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指导管理工作有人做,开展活动也比较好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比较好,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经济条件比较好,且当地群众非常喜爱文艺活动,加之乡镇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又有比较稳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二种情况是开展活动断断续续,没有固定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一般,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且大部分群众不十分喜爱文艺活动,加之这些乡镇领导也不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安排固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三种情况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空架子,既没有基本的开展活动条件,也没有具体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乡村和当地群众经济条件也非常不好,由于这些地方的中青年群众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人员,加之当地领导也不够重视此项工作,没有专门或者业余的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二、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两级有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国家投资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组织群众开展各类高科技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农村的各类文化读书活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的各种文化遗产、指导群众开展各类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但是,到了县、乡这两级,大部分领导只考虑经济指标的增幅和安全系数,导致不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综合文化站至今还没有建成,严重影响了国家战略意图的如期实现。

二是严重缺乏专职或者兼职的指导管理人员。

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90%的没有专职的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有极少部分有的也大多老龄化,或者是乡镇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指定的不懂文艺业务的乡镇干部,根本无法指导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由于严重缺乏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致使国家和各级投资建设、配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优质文艺活动器材也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有流失的危险。

三是开展文艺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国家“xxx规划”的要求,到去年年底xx市65%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建成,但是,由于建设之初各级既没有考虑指导管理人员的及时配备,更没有考虑落实运行经费,致使建起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部分由于缺乏运行经费因而不能投入运行,基本形同摆设。

四是投资规模不科学,运行管理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规划不科学。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有余,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等情况。还有就是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有不少县(市、区)的乡镇和当地的县级文化主管部

门争实施主体、争产权管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完全由国家和盛市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归当地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由国家和盛市、县、乡(镇)共同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按照投资数额的大小由投资大的一方负责。xx市的大部分乡镇领导没有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导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征不了地、选不了址,管理互相扯皮,致使该建的至今还没有完全建起,建起的标识不清楚、管理不规范、活动不开展。缺乏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纳入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并且明确强调要在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要以经济、政治建设促进文化和社会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经济、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因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努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配备人员,强化管理,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去年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发【xx】14号),按照文件要求,结合xx实际,市委宣传部初步拿出了贯彻落实中央六部委文件的实施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有关意见精神,尽快配备县、乡、村三级的宣传文化人员,特别是要尽快统一配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宣传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同时,要组织开展培训,加强队伍管理,理顺管理渠道,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加大投入,核定经费,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经常化。各级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做到每一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国家投入不少于5万元,省级投入不少于3万元,县级财政不少于1万元,乡、村级投入不少于1万元,要把这些投资纳入各级的财政预算加以落实。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县、乡、村通过进行市场化运作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以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发挥最大功效,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镇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青年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着基层政权作用的发挥和长远发展。

1、人数逐年减少。近几年来,各地乡镇青年干部队伍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而且速度在加快,根据干统资料,20xx-20xx年,鼎城区乡镇35岁以下青年干部从273人降至192人。造成乡镇青年干部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乡镇怕添负担不敢要。税改后,乡镇财政压力更大,人员包袱沉重,对新增干部持抵触情绪,即使缺编,宁愿从站所抽调或找干部兼职凑合也不愿调进干部。二是机关青年干部怕“煨”前程不想来。选派年青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传统途径。近些年来,由于乡镇青年干部提拔速度慢,城乡干部交流力度不大,形成了干部下乡镇易进城难的干部工作格局,很多机关年青干部视下乡镇任职为“危险之旅”,极个别愿去的也是冲着解决公务员身份。近三年,鼎城区33个乡镇有27个乡镇未调进青年干部,有的乡镇已有5年未调进青年干部。三是乡镇青年干部怕过苦日子不愿呆。在乡镇工作,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加上乡镇财力匮乏,运转困难,不少乡镇青年干部向往机关的工作环境,近年来,从乡镇调往区直机关的青年干部就有28人。

2、思想比较迷惘。税费改革后,关于乡镇自身体制改革的舆论日渐增多,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乡镇究竟怎样变革?乡镇干部去向何处?这些现实问题困扰着乡镇青年干部,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思想顾虑重重,对前途充满担心,思想包袱比较重。

3、本领恐慌凸现。税费改革后,工作模式从行政推动为主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这种角色转换,乡镇干部原有的能力和素质变得不够使了,工作本领、工作能力短缺,工作失去了方向感,找不到着力点,无所适从。

4、群众观念变淡。税改后,乡镇干部逐渐变有求于民为无求于民,不少乡镇青年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发生了悄然变化,下村入户接触群众的时间少了;对群众的呼声看得轻了;对群众的急事、难事懒得管了。

乡镇青年干部是乡镇干部队伍的生力军,关系到乡镇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和乡镇政权的稳固,对乡镇青年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不能小视,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好。一是要建立选派机制,充实工作队伍。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乡镇财源建设,着力改善乡镇财政环境,为稳定乡镇青年干部队伍提供经济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乡镇青年干部的选拔交流力度,为稳定乡镇青年干部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组织环境。二是搞好宣传引导,坚定工作信心。引导青年干部正确面对乡镇面临的形势,打消思想顾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坚定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信心。三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技能。要建立健全乡镇干部培训制度和体系,紧紧围绕乡镇青年干部队伍的实际需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地培训青年干部,提高青年干部驾驭乡镇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四是强化教育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抓好乡镇青年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增强宗旨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乡镇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9559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

2017乡镇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报告

1. 调查目的: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为真实了解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为今后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 调查对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校大三、大四本专科学生

3.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就业心理变化以及希望得到的相关指导等问题。问卷共向大学生提出了10个问题(见附录)

4.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划类选典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分为文、理科,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发放问卷是在宿舍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无效问卷7份,有效率为93%。

5. 调查时间:20__年4月15日—4月20日

6.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调查对象: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4 %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6%的大学生现在能够胸有成竹的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但调查还显示77%的调查对象有信心通过努力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 调查对象普遍具有较好的专业成绩、一定的社会实践、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求职能力,但调查显示: 43%的调查对象表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另外40%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是其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除此之外, 12%的调查对象认为就业信息太少是其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

3) 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下49%调查对象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0%选择两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而文史类毕业生就业尤其困难,理工类学生相对较易,调查结果显示:文史类学生34 %选择先考研延缓就业,以继续深造来逃避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6 %选择考公务员,32%选择考研就业两手准备。而理工科学生72 %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社会研究人员也指出:一些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些不那么高贵的工作却在金融风暴中因为受到的影响较少,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而文科生,尤其是金融、工商等领域的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抛开名校的毕业生不说,就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而据一些专业人士调查研究显示经济危机袭来,原来一些发展形势较好的,如外企,合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原本有着相当强的竞争优势,危机袭来使这些连体儿的境况大不如前,而且裁员减薪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那些原本就比较低调的私企,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夹缝中依旧顽强的生长发展,壮大自己。经济危机下,国企有着政府的庇护,依旧稳定,政府机关在这个给公务员加薪,不过进入他们的行列越来越难。而面对调查者对象的如此选择,我们希望他们的理由不是随波逐流,抑或仅仅凭借一些感性的印象,多多关注些各类企业的发展势头的信息,理性选择。

5) 望学校和政府在就业上能提供的帮助希

7. 我们的建议

1) 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 大学校园应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及时的就业信息及相关的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应尽量安排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和劳动技能培训。

3)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生扎堆考研、考公务员,对于这样的现象。参考了一些专业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勿盲目随大流,如果是为了做专业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专院校任教,目标明确,考研肯定是必经之路;但如果单纯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就是不对的,毕竟几年后还是要面临就业,到时候竞争肯定更激烈。报考公务员可以作为一条就业途径,但不能视作唯一的就业道路,眼下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往往是上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竞争,被录取的几率太低了。专家建议大学生拓宽眼界,可以到中小城市就业,也可以到农村基层去锻炼,这些地方的竞争小一些,国家还有一些政策倾斜。

希望这次调查研究,真的能够有助于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及其求职心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推动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而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也是对我们自己未来的就业很有益的。

附录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理变化的调查

1. 您的专业类别:

a 文史类 b 理工类

2. 您对自己的毕业时就业形势的态度:

a 胸有成竹 b 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c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就业形势很是担忧 d 无所谓

3. 您觉得要从众多同等求职者中胜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a 专业成绩 b 获奖证书 c 社会实践f 良好的品德资格证书 g 其他

d优秀综合素质 e优秀的求职能力(简历、语言、着装、职业素质等)

4. 您现在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________________

5. 在求职的过程中您担心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 缺乏工作经验 b 社会竞争太激烈 c 岗位太少 d 就业信息太少 e 专业不对口 f 专业知识上欠缺 g 就业技巧掌握不够

6. 毕业后您觉得会选择到那个区域发展:

a 回家乡发展 b 中部 c 西部 d 沿海发达地区 e 暂没有考虑

7. 金融危机爆发前您比较钟爱的企业是:

a 国企 b 外企 c 私企 d合资企业 e政府机关

8.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您最想进入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

a 国企 b 外企 c 私企 d合资企业 e政府机关

9. 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您将做何种就业选择:

a 先考研延缓就业 b 考公务员 c 先就业后择业 d 自主创业 e 政府机关

10. 您希望学校或政府在就业上向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a 提供就业信息 b 提供就业技能 c 政府安排更多就业d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房地产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房地产,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1月11~12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报告中传递了2013年中国地产政策的总基调,即“扩流量、逼存量、差别化”。

报告说,“2013年初步考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原则上不低于去年,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在会议座谈中说:“立足于通过长远地加大供应量来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平抑市场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土地价格平稳发展。”

在房地产用地政策方面,国土资源部2013年将进一步加强调控,为此祭出“两板斧”:一是房地产用地增量平稳,同时加大释放存量,总体上扩大流量。报告提出,“坚持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不动摇,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要确保不低于5年年均实际供应,保持土地市场平稳运行。”“加大对闲置土地和各类违规和违约用地行为的查处,促进已供土地开发利用。各地要对国土部公布的房地产大企业和大地块名单加强监督并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对保障房用地应保尽保,以加大“保障”分流市场压力。报告提出,“对今年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新增建设用地,继续实行计划专项安排,提前单独报批,应保尽保,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调控政策的稳定,将对稳定市场预期发挥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提出“深化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试点并加强指导。”据了解,北京、上海的试点进展积极,在土地政策方面障碍很少,主要的政策难点集中于与《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不得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现在报告提出深化试点,这或许预示着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从报告来看,2013年房地产用地宏观调控的创新点在于:更加注意“扩流量”与“差别化”的结合,加强调控的针对性,改善有效性。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在座谈讨论中透露,并非全国各类城市的房地产用地价格都“翘尾”,“每次大的波动都是那几个城市”,所以不能再采取“大家吃药”的办法。“谁得病、谁吃药”,区分不同城市来采取措施,完善调控。具体要对一些重点调控城市加大供地量,而“对那些房地产市场刚刚形成的小地方,没有必要‘开口子’,正常供应就可以了”。

此外,出于“管理预期”的需要,尽管一些地价干预措施治标不治本,但有利于稳定人心、稳定市场,国土资源部有关方面已经非常细致地进行了研究。这些措施,诸如将大地块分割出让,防止“地王”再现;“肥的搭瘦的一块儿卖”,市区地块搭售郊区地块等。出此对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市场和舆论的关注和炒作,如“地王”问题等,显示出非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郑州商城遗址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276 字

+ 加入清单

郑州商城遗址调研报告

班 级:2008级城市规划2班

小组成员:郑文静(组长)李 娜

朱加菊 芦小英

董青松 郭康太

郭非凡 张庆鹤

田山林

指导老师:郭 楠

日 期:201

1年03月23日

【摘要】: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最初发现于1955年,是中国商代早期规模最大的都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但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商城遗址存在墙体破坏严重、城墙不连续等诸多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商城遗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恢复被占压城墙、复原墙体原貌、保持墙体历史文化廊道的连续性、开发建设重要景观节点等方面提出了商城遗址恢复重建的对策,并对商城遗址恢复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郑州商城遗址的特点及文化地位,提出了未来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模式。

【关键字】:郑州商城遗址 保护 规划

一、商城遗址的简介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自治区,东临城东路,西邻杜岭街、顺城街,南靠城南路,北至城东路、紫荆山公园、金水河和杜岭街围合成的区域。

郑州商城遗址距今约3600年。商城近似长方形,遗址内容包括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冶铜、烧陶、第 2 页

制骨等)、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公里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三重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垣周长6960米,有11个缺口,其中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目前仍保留有总长2,586米高大连续的地面墙体遗存,展示出商代城市的宏伟气势。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每段长3.8米左右,夯层较薄,夯窝密集,相当坚固。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往往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

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发现宫殿基址多处,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设施。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小型墓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中型墓多随葬青铜礼器、玉石器及象牙器,一座墓中有殉人。在南城外侧还发现一段外郭城墙。此外,发现两处铜器窖藏,内有杜岭方鼎及圆鼎、提梁卣、牛首尊等,被认为是商王宣的礼器。遗址中还出土原始瓷器和刻辞卜骨等。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对认识商代前期历史、对商文化研究、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第 3 页

义。郑州商城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郑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撑内容。

考古学家安金槐认为该城是商代中期仲丁所迁之隞都;而北京大学的邹衡先生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郑州商城应为亳都。本组认为该城为亳都并对之进行调研。

二、商城遗址的现状

我们重点对商城遗址的宫殿区和内城垣遗址进行调研,具体遗址现状如下:

1、宫殿区遗址主要为地下考古遗址,在完成发掘考古研究和出土器物保护转移后,地下考古遗址大都回填并继续进行地段的建设项目,遗址本身几乎未得到保护,对整个郑州商城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都带来巨大威胁。

2、城垣遗址可分为有城墙、无城墙、公园3类。

(1)有城墙段:包括南学街以南的西城墙的一部分、南城墙的全部、城北路以南的北城墙一部分、商城路与城北路之间止于距城东路600米处的一段。在该类中,位于城南路北侧,紫荆山路以西200m处到西城墙与南城墙的拐角处这一段城墙较低,且上部分多为建筑垃圾所覆盖,表面绿化较差,水土流失压制,部分墙体挖损严重,城东路西侧东大街南侧100m处墙体挖损严重,多为新填的土壤;其余部分保存相对良好一些。

(2)无城墙段:包括城北路以南200米向北到紫荆山公园的东城墙和顺城街东侧大同路以北除三角公园外的西城墙以及除紫荆山

第 4 页

公园段外的所有北城墙,该段由于被一些高层建筑、临街商业用房、医院等建筑占压,基本上已没有城墙痕迹。

(3)公园段:商都艺术馆、紫荆山公园、三角公园三个部分,上面无墙体或者有少量城墙,但上面绿化较好,景观效果较好,而且文化气息浓郁。

三、商城遗址的价值

1、文化价值。郑州商城遗址在国内属于比较典型的极具价值有缺乏保护的古代遗址。该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有城垣的古都——商汤之都“亳都”,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目前商城遗址的历史价值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该城墙遗址向世人展现出了商汤时期都城的建筑技术和城

第 5 页

池规模,反应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对研究这个时期我国的城市建设状况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而从城东北部的20多处宫殿基址,断定为商代王室贵族的宫殿区。商城内外发现的多处商代青铜冶炼,骨、陶器制作的作坊遗址,大量的墓葬区,青铜窖藏和祭祀场地更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商代早期的生产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正好和古书的记载相符合,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对研究商代的文化、生产、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帮助。对这些进行很好的保护,将能更清晰得探索商城文化,使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八大古都”之一。这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增强郑州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写上光辉的一笔。

2、生态环境价值。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偏南的地方,由于周围工业的发展而对绿地的需求显得格外重要,但周围绿地因面积的狭小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商城遗址的出现正大大缓解了这一矛盾。商城遗址公园因其绿化覆盖面积之广而对该地区的气候调节效果非其他绿地所能代替,在此建设的商城遗址公园,将能很好地加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环境气候,为城市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3、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遗址区域位西邻二七纪念塔和商贸中心这个郑州市的中心商业区,东北与郑东新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围经济发达,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而且由于商城遗址的文化价值而带来了很好的旅游潜力将带动该地区的旅游产业

第 6 页

快速蓬勃发展。因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该地区,将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带动整个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四、郑州市政府对保护商城遗址做的努力

1961年7月,郑州市人民委员会发布商城遗址保护的通知,并公布《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城内外10米为保护区,并划出城墙重点保护地段。并对沿城单位颁发保护委托书。

1975年4月,省文化局规定郑州商代遗址保护范围。9月,郑州市革委会颁布《关于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加强对遗址保护工作通知》。郑州市博物馆制作水泥商代城墙保护牌17个,立于城墙各处。

1993年1月13日,为做好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工作,市政府组织拆除了南城墙外乱搭乱建的窝棚,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设商都文化街。8月5日建成,并举行了郑州商都文化街试开放仪式。8月12日,郑州商城与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1994年,4月郑州商城第一期保护工程基本完成。6月7日。郑州市政府召开郑州商城保护工作汇报会。

1999年11月3日,商城保护区内第二批违章建筑开始拆迁。

2000年5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颁发《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年内,完成郑州东大街南北两侧的城墙保护,建成商城文化广场。

2001年一2002年,开展对商城东城墙的保护基础工作,其中对

第 7 页

商城路口南侧城墙西侧进行绿化保护,对城墙进行加固试点工程等。

2003年4月,请清华大学编制商城博物苑详细规划。6月,管城区政府开始拆除商城东南城角内侧的大片违章建筑。拆除了西南城角外侧违章建筑,修建了保护城墙的小竹园。拆除了南大街路口违章建筑,修建了保护城墙的小型公园。修建了紫荆山路口东侧城墙保护的小游园。

目前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东大街截断的商城遗址的东城墙两侧正在进行加固维修,而西大街东大街以南城南路以北的大面积“贫民区”还没有进行拆除,原定的在此建设公园的目标并没有付诸实施;城南路旁的商城文化街的一些仿古建筑拆了又建,并没有给遗址保护带来帮助,反而导致民怨载道;紫荆山路以东城北路以南的那段城墙紧紧夹在居民区之间,表面遭到当地居民破坏的现象并没有丝毫改善;紫荆山路以西的南城墙上面的建筑垃圾堆积很严重,政府原来制定的保护维修计划迟迟未见具体行动。当地居民纷纷反映政府的保护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老是搞面子工程,对城墙的实际保护工作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五、商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既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又要满足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的目标要求。郑州商城遗址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如此。对墙体进行恢复和重建,目的在于恢复商城遗址的原貌,体现商朝文化,增加郑州作为中国第八大古都的知名度,而这些必须要通过旅游开发和文化宣传来实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遗址

第 8 页的保护。另外对遗址进行后期旅游开发,不仅仅局限于城墙和遗址本身,而应将其置于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历史文化之中。具体应注意坚持以下思路和模式。

1、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开发模式。商城遗址保护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体系,尽管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其保存环境状况异常脆弱,但其大环境及其基本格局仍然存在,从遗址的本体来说,不能只看到优先的几个重要遗迹而无视商城遗址的空间格局。商城遗址的开发要重视各个功能区的空间格局以展示其整体风貌,其次对地上宫殿遗址进行覆盖复原来作为展示的核心以体现遗址的原真性与可读性。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体现商都文化为主线来进行设计和规划,不能以点代面,偏离遗址保护的初衷,应当注重商城遗址及其遗迹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如果因为困难而分期开发,也须注意建筑风格及遗迹空间布局的连续性。

2、概念性——保护性开发模式。可以在商城遗址恢复重建的同时建设商城遗址主题文化公园。主题公园应以商城遗址为依托,可在商城遗址保护范围之外或近边依照历史的原貌,科学地复原历史场景,让观众从现实与远古历史文化遗址的鲜明对比中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借以发展旅游。建设环商城遗址绿化带和遗址公园,在恢复商城风貌的同时又要留出一定的公共空间,这样既能发挥遗址的展示教育功能,又能在公园内开展公共性户外游憩活动。

3、战略性——区域联动型开发模式。从这个方面来说就是把商城遗址的保护开发与河南博物院、二七纪念塔、黄河博物馆、郑州文

第 9 页

庙、郑州城隍庙、商都艺术馆等重点历史文化景点形成联合开发,而且纳入整个管城区,整个郑州市,甚至整个河南省的统一规划发展中区,把这些区域重点以“点轴开发”的模式建设成旅游区,在这个区域建设成郑州的文化艺术核心地区,同时经过辐射带动效用,扩散到周边地区,带动周边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实行重点开发和协调发展相结合。

六、对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开发方案

(一)用地功能调整与各区域规划

1、严格控制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控制重点实施范围内的建设强度和住宅建设规模,逐步降低该区域内的人口密度。遗址保护范围内以遗址本体保护、遗址本体周边保护性绿化开放空间和少量文物展示设施为主要功能,不得进行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建设,保护范围内的现有非遗址保护和展示所需建筑物和居民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城市改造项目逐步迁出。

(1)宫殿区遗址保护范围内,对现有用地功能进行全面调整,建设以宫殿区遗址保护为首要目标,以宫殿区遗址发掘、保护、展示为主要功能的专项遗址公园,总占地32.64公顷。

宫殿区遗址公园以绿化或其它形式的开放空间为主要内容,在绿化开放空间的基础上,可适当依托已发掘的宫殿夯土基址、头骨殉葬坑、商代蓄水池、商代石砌输水管等宫殿区遗址内容建设专项遗址保护和展示设施,以及商文化演艺展示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博览设施,同时附属少量考古研究、参观游览服务等功能内容。宫殿区遗址公园内

第 10 页

文化博览设施的体量、色彩和建筑形式应根据遗址本体周边环境保护和商文化展示需要加以严格控制。

(2)城垣遗址保护范围内,除现状城市道路占地(如进入20米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城南路和部分区段城东路),以城垣遗址本体保护和绿化开放空间为主要功能目标,文物展示和其它文化设施也不得进入该保护范围,并不宜建设大尺度的环境艺术设施;取消原有道路系统规划中所有穿越内城垣遗址和宫殿区遗址的规划城市道路,严禁开挖新的城垣遗址豁口。加强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控制重点实施范围的停车场建设和停车管理,在城垣遗址周围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和适当规模的地面停车场来安排机动车停车位,严格控制重点实施范围内的停车场建设,减少重点实施范围内的机动车流量。

对城南路以北,东大街西大街以南,南顺城街以东,城东路以西的大面积区域,搬迁拆除该区域内的现有工厂、混杂贫民居住区、学校、驾校、医院等所属建筑,建设成以商代都城遗址文化研究与展示为主题的商城遗址公园,并在公园的重要节点建设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商城文化气息浓厚的标志性建筑。同时沿东大街西大街南侧的临街建设成文化气息浓厚的商业文化街。

对城东路以西,商都艺术馆以南,西大街以北的那部分城垣在保持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加固维修,并沿城垣两侧向外分别拓宽200米,拆除其中的建筑建设成遗址绿化带,把南大街以南的商城遗址公园和商都艺术馆、郑州市城隍庙、郑州文庙连成一体。

(3)改建现有紫荆山公园。紫荆山城垣遗址公园应突出公园中

第 11 页

城垣遗址的保护展示,通过城垣遗址三段地面墙体的景观线性联系强化城垣遗址的整体性和公园中的景观标志性;通过反映商文化的雕塑、标识,以及专门展示散步道,将公园内孤立的地面城垣遗址贯穿成为整体,向公众清晰展示城垣遗址的原始基址形态。搬迁现状紫荆山公园内的非文物保护和非景观环境功能设施。实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河博物馆的保护,加强博物馆展览活动和城垣遗址、绿化开放空间的联系,提高展览品位。建立紫荆山城垣遗址公园向南与宫殿区遗址公园的直接功能和步行交通联系。

关于紫荆山公园也有另外一种改造方案,就是把紫荆山公园定性为一般的市级公共公园,不作为专门保护和展示商代遗址的纪念性公园,但实际上要对商城城垣遗址起到保护作用,大体上保持紫荆山公园的现状,但要拆除现有的对商代遗址城垣有危害的任何建筑设施,尽最大可能避免对城垣的破坏,做到既保护城垣遗址又能不重复建设。

(4)改造现有的郑州市体育中心,扩大现有三角地公园。扩大后的商城三角地公园包括现状三角地公园和现状郑州市体育中心用地,在满足城市商业中心周边环境功能要求前提下,商城三角地公园继续体现郑州商城西入口的历史文化地标特点。为凸显郑州商城遗址的西入口,并强化西入口两侧绿化,拆除现状三角地公园南侧商城路南的新华二厂大楼,建设绿化开放空间。

以三角地公园的城垣地面墙体遗存展示为核心,改造杜岭街和被顺城街,重新塑造这两条街的文化气息和环境设施,形成沿杜岭街和

第 12 页

北顺城街的城垣遗址保护展示绿带。

(二)保护范围的各分区具体保护措施

加强遗址本体的保护性工程,杜绝或减缓遗址本体的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加强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空间建设,在不影响遗址本体保护的前提下,展示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遗址的整体性;宫殿区遗址保护范围应根据考古发掘工作的扩展和积累进行动态调整;对无地面遗存的城垣基址,应通过包括绿化景观在内的各类技术手段展示郑州商城的城垣位置、规模和形态,展现郑州商城原有气势;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减少空气、水和固体垃圾污染对遗址环境的侵害,以及不协调基础设施对遗址环境的视觉空间干扰。1、针对内城垣遗址地面墙体的工程保护措施

现状保护:保持城垣遗址地面墙体的现状形态,不得大规模加高重建城垣墙体,对坍塌危害多发区段的工程保护措施应控制工程规模,对具体工程措施应加强针对真实性破坏威胁的论证。

严禁攀爬:除专门的木制栈道和登城观景平台外,严禁所有城垣墙体攀爬、城垣墙体开挖取土等对墙体的人为破坏行为。

墙体加固:对坍塌危害多发区段的城垣遗址墙体进行护坡加固和坡脚挡土墙加固,并去除现状人为形成的登城坡道和台阶。墙体加固应不损害城垣本体,建议采用传统夯土护坡方式进行;新夯土部分应在夯层厚度、夯窝大小等方面与原夯土相区别;挡土墙改造应体现郑州商城遗址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体现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景观特征。

第 13 页

裸土保护:对个别呈垂直状态的夯土展示面(主要包括城垣西南城角和紫荆山路路口城垣遗址墙体断面)采用化学加固措施,展示夯土层断面和历史的沧桑感;化学加固材料以PS和有机硅材料为主,并在试样加固实验或次要部位保护实验后应用到墙体裸土保护中。

树木处理:针对城垣遗址墙体上的生长乔木,考虑乔木根系对城垣遗址墙体的潜在破坏,远期应逐步加以砍伐,并对植株残留进行化学杀灭;考虑近期周边绿化环境尚未形成,暂时对现有乔木绿化进行保留,不再进行新的乔木种植,并进一步论证针对城垣遗址墙体上生长乔木的遗址本体无害化处理方式。

草被绿化:城垣遗址墙体顶部增加50厘米等厚覆土层并草被种植,防止水土流失,草被选用当地适宜草种,降低浇灌维护成本。

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城垣遗址墙体根部或挡土墙墙基的排水系统,并建立定期清理的管理机制。

2、针对无地面遗存内城垣基址的工程保护措施

灌木带建设:城垣遗址地下基址上方增加50厘米等厚覆土层和特色密植灌木保护带。

地面铺装标识:对城垣遗址地下基址上方现状被硬化使用的广场步道,应通过不同材料、颜色的铺装变化,或 “郑州商城遗址”标识,清晰表达内城垣遗址的位置、宽度和走向。

保护性复建展示:对少量地下基址保存较好,又具有场地条件的地段,经过论证可采用保护性复建展示。

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内城垣遗址地下基址上方密植灌木保护带两

第 14 页

侧的排水系统,并建立定期清理的管理机制。3、宫殿区遗址保护措施

宫殿区遗址保护范围内严格执行“不得进行永久性新建、改建、增建”,并“逐步拆除非文物建筑”的基本保护管理规定,保护范围内现状单位,按照规划分期实施步骤,依据遗址价值、现状建筑物与遗址重叠程度、以及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估逐步迁出,结合周边地区改造合理置换土地。

结合现状占压建筑的逐步拆迁,制定针对宫殿区遗址的考古发掘规划,有计划地展开宫殿区遗址发掘工作;同时,在完成器物出土和考古研究后,实现遗址发掘现场的保护展示。

重点加强宫城城垣遗址的考古发掘,明确宫城城垣遗址的走向和完整形态并加以重点保护。

依托现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工作站,结合沿东里路北侧的现有露天遗址发掘地保护,建设以宫殿夯土台基、人头骨壕沟、商代供水设施保护展示为重点的宫殿区遗址博物馆。

加强宫殿区各类遗址的露天保护展示,结合宫殿区遗址博物馆,在宫殿区遗址保护范围内建设宫殿区遗址公园。

七、小结

在对商城遗址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市民对商城遗址的保护和改建工作都非常感兴趣,大部分支持对商城遗址进行重新规划,而且纷纷献计献策,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五成居民建议开发成公园,有三成的居民建议开发成文化商业街,二成有其他想法。

第 15 页

但改善该地区的周围环境,加强该地区的商城文化建设却是大家不谋而合的共识。同时对近几年来政府对商城遗址的改造好保护工作能力感到担忧,希望政府能够真正将保护措施付诸实际行动中去。因此,我们建议在进行商城遗址进行改造的同时注意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培养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和自豪感将会给改造带来巨大的帮助。对遗址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收入、带动就业、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增强居民素质及自豪感,作为精神文明教育基地传承文明,造福下一代。

【参考文献】:

《郑州商代遗址保护规划》2003年清华大学编制

《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重建与旅游开发》刘英、赵荣钦、张清雷、陈涛、孟庆香、焦土兴2009年

《浅谈城市遗址的保护方式》陈星

《关于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研究》张旭想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版)》李德华主编

《理想空间——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王伟强主编

《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郑州市人民政府2000年5月颁发

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