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推荐20篇)

中国秘书史的试题难吗,有做过相关试题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国秘书史试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1504

范文

1000

2024亚洲飞人苏炳添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29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举行。

报告会前,省委书记姜异康亲切会见了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姜异康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朱彦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让我们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姜异康强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先模人物为榜样,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宣传好、学习好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朱彦夫同志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

省及济南军区领导高晓兵、孙守刚、孙绍骋、吕民松参加会见。

报告会上,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同志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朱彦夫的感人事迹。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

孙守刚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他那样,不断强化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要学习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艰苦创业,不辱使命;要学习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过一件事:

“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止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传中又写道: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类似杨振宁先生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文言文传递的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经验所蕴含的潜在力量!

可以看出,在科学创新过程中,联想只能与已有知识发生关联。能够在科学创新中发挥借鉴作用的知识,则进一步说明经典的潜在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主要介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最大的天赋就是坚持,干一件事,就要干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他的付出终归获得了回报。在20_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摘得铜牌,成了第一位闯入9秒关口的黄种人。那一刻,站在他身边的清一色的黑人选手,苏炳添为中国扬眉吐气了。

3个月后,20__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半决赛,苏炳添与维考特在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数字皆为9秒987,因此两人以并列第八的成绩晋级决赛。苏炳添也成为了首位杀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决赛他以10.06的成绩获得第九名。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这样评价苏炳添:“苏炳添非常伟大。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每到大赛,输竟然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赢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那就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和一些神话性的东西,挖掘出了队员的潜力。”

20__年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8月18日,里约奥运男子4__100米接力预赛,中国队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跑出37秒82的成绩,破亚洲纪录晋级决赛。8月20日,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苏炳添与汤星强、谢震业、张培萌代表中国队以37秒90获第4名。

再快的选手也跑不过时间,20__年,28岁的苏炳添曾一度向田径队递交过退役报告,打算年内结婚,开启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给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当年天津全运会上,苏炳添输给了新人谢震业屈居亚军,苏炳添回忆,“我觉得上天一直在考验我,但是没关系,我有这个耐心。运动员有谁愿意服输呢?”

名师出高徒,20__年,苏炳添开始正式跟随美国外交兰迪-亨廷顿训练。兰迪出身于NCAA名校俄勒冈大学,迄今从事跳远和短跑的支教工作长达四十年,曾带出两位男子跳远世界巨星班克斯、鲍威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材料大全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16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材料大全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由白岩松和已经退休的敬一丹共同主持,下文为大家介绍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人物事迹】

2017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7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17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1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17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7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 雄心志四海】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7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7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7年时隔2017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7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人物事迹】

2017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 弦歌感人肠】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7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 大国多良材】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7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 天下英雄气】

【人物事迹】

2017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盛德表一乡】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7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 君子抱仁义】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 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人生很“壮美”

朱彦夫有一句名言:“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他渴望求生自强,宁要一天的自理,不要永恒的护理!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是英雄,在寻求生活自理这个新战场上,同样不能够当孬种!

失肢者的潜能,只有从嘴巴上开发!他如果想要走向社会,首先要渡过“写字关”。他没有手,没有脚,而且眼睛看不清楚,嘴巴含不住物(兜不住涎水)。

他练习过很多次,终于可以用嘴写字了。只是神经失控,补皮弹性差,张合吃力,需要逐步适应。他用假腿倚住桌棱,躬腰低头,张大嘴巴咬住笔杆,笔尖在舌口的搓托下,在纸上徐徐蠕动。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两片嘴唇和舌头一翘一收、一伸一缩、一探一动指挥的结果。

写着写着,口涎顺笔而下,流到笔尖,洇在纸上,同落纸未干的墨迹融合,成了一滩滩淡灰色污渍。衔笔久了,口劲小了,写着写着,“呱叽”——笔掉了!那就歇一歇,再衔再写。短短十几分钟内,钢笔滑掉十多次,累得汗流浃背,也就能够写成几个字。写出来的字大得怪异,既不像汉字,又不像外文,只有自己认得出、看得懂。

他说:“只要活着,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啥做不到的。”他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牛虻》。为了教育、激励后人,他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要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大家,感动全中国13亿人民的是感动中国中那一个个有品格、有毅力、有爱心……的人们做出的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情,无论是失去双臂仍不放弃梦想的80后钢琴家、或是照顾老年综合症的老母的坚强教师……他们的事迹都让每一个人从心底生出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感动。

何玥,一个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12岁小女孩儿,她是那么善良,有爱心。她在临近小学毕业时被查出肿瘤,痛苦地疗化让她的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而她并不为此灰心丧气,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还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希望奉献自己去帮助其他人,在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值得敬佩与感动的品质吗?虽然我们对何玥姐姐的离去感到伤悲,但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合二为一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感到欣喜。她来过,不曾离去。她用她的生命最后闪光,把人间照亮。正所谓何处春江无玥明,何玥的感动事迹会照亮人间各处,它的品质会永远刻在人们心中。就在她得病前,她还把老师捐助给她的钱和自己的全部零用钱捐出去,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命运如此残酷,你却还是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带给所有人无穷的光明与力量。

感动的事迹永不随风被遗忘,感动的人们,不管怎样,在我们心中永远被铭记于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材料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先天没有双手,一个后天失去双脚和右手。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虽然残疾,但是20多年来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每天辛勤劳作,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操持家务,以拼搏改变命运,以汗水追求美好,以常人看来最差的条件奋斗出稳稳的幸福。20__年,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夫妻俩继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之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走进张顺东、李国秀的家,曾经的老房子已被改造成“顺东杂货店”“顺东云品直播间”和“李国秀刺绣工作室”。在儿子协助下,夫妻俩正忙着直播带货当地特产“东川面条”,小小的杂货店里陈列着当地的许多农副产品、果蔬、预包装食品等。直播结束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海江代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委宣传部,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送上“全国道德模范”“云岭楷模”荣誉证书及慰问金,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鼓励他们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顺东说:“感谢党和政府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乐观地生活,特别要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妻子李国秀则表示,他们会把慰问金作为启动资金,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推动生活稳步向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汤洪波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飞跃”,而是承载了无数研究者昼夜不分的努力、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期盼!

水滴汇聚在一起成为河流,星星汇聚在一起成为银河,个人梦汇聚在一起成为国家梦。

何为梦想?敢梦敢想是目标实现的奠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动力;因为有动力,所以有坚持;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汤洪波用11年的奋斗实现了“飞天梦”,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中,这既是挑战也是坚守。

他用11年的时间去赌,赌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默默坚守了好多年。

也许在他看来,这既是无法推脱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汤洪波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亩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从小就下田地干活。不仅如此,他还帮家里人做家务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乐、叛逆的时期,而他并没有,他早晨起早为了烧火做饭。父亲也经常告诉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这不只是父亲的言行教导,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领悟的源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这份“称不上”苦的事业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养,源自于他的韧性。

汤洪波高三毕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招飞考试”这条路。1995年成功入选飞行员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稚嫩,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年仅19岁的他开始了飞天之路,在这条“重重艰难困苦”的路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过。在八年艰苦训练之后,终于不负众望,圆自己所梦,成为飞行大队的领班人。成为飞行员是汤洪波的“小梦”,当“小梦”扎根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梦”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化需要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严苛的训练、艰辛的条件、无数个累到瘫倒的日日夜夜,这是汤洪波的选择。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没有一丝抱怨,他只知道坚持下去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终于,在20__年他入围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这就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坚持吃苦”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从20__到20__,11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体会的辛苦。野外训练,剥脱睡眠训练等等,更艰难的是在不确定未来之路会如何的同时,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是努力,而是必须。就怕因为一个行为得不到位就断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这条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他的热爱,因为是他的选择;因为这是社会的命脉;因为这是国家的希望。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飞行过程中用过的头盔自始至终都陈列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是汤洪波的信念,

鼓励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选择中坚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辉。坚持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汤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在我们看来也许命运对他是残酷的,因为命运之神无情的夺走了他的双臂,而正当他以为命运其实对他还是不错时,却发现那仅仅不过是一场梦。或许命运其实对他也是不错,因为命运给了他梦想,而梦想又给了他动力,活的精彩的动力。

有了这个动力他给自己插上了隐形翅膀。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梦想给了他努力的动力,照亮了他人生的道路。

他用他的奋斗演绎他的精彩,用梦想点亮他的人生。平凡中,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而在当下的社会中这份感动似乎已经屈指可数了,人们缺少了这份感动,眼睛里有的只是利益,缺少了这份坚强。有多少人在利益面前失去了自我,有多少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又有多少人为病所缠,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受不住风雨又怎么能见到风雨过后的彩虹。

刘伟用他的坚强成就人生。当代的年轻人有多少中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那份精神,让我们跟随他的钢琴声吧这份精神传递下去,引领着我们每一代,代代想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__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 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 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

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20__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 三好学生

之类的荣誉奖状。20__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

最美愿望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展现出来。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最好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可以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可以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应。而且,由于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__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帮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人物王娅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在祖国西北边陲,一位连上网是啥都不知道的76岁老人突然成了“网红”。他的故事在网上传播后,十几天的时间里阅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无数网友为他点赞。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魏德友。

魏德友,一个倔强而忠厚的的山东老人,1940年出生在革命老区临沂。他说:“陈毅指挥打仗时就曾在离他们村五华里的一个村里,自己家也曾经给部队腾出一间房做电台使用。”1960年8月,老魏参军来到驻地在唐山的北京军区24军4555部队,1964年4月11日转业来到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从此他的命运和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173号界碑紧密相连。

在这里,他放牧在边境线上,就巡逻在173号界碑管控区内;他种地在界河畔上,就站岗在额敏河边。如炬的双眼时刻警惕地望着萨尔布拉克草原。一把放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个军用壶每天陪伴着他走在巡逻路上,萨尔布拉克草原100多平方公里山川上的每一株蒿草都记得老魏的脚步声,每一块石头上都印上了老魏的身影。

52年来,他用一双厚实的脚板在边境线上丈量了18万公里,堵截越境牲畜数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上千人,管控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把自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萨尔布拉克草原上!

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狭长,虽然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但却是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的必经通道。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盈墙,夏季蚊虫狂舞,狼歡出没。位于中哈边界173号界碑的萨尔不拉克草原,畅阔寂寥,只有没膝深的苦豆子和芨芨草在风中寂寞地摇曳!.1964年,来自北京的转业军人们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建起的屯垦戍边营地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人们称他们为老军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1975年兵团撤销,1983年兵团恢复,营地划归裕民县吉也克乡。建制变了,老军垦们陆陆续续撤回团里或内地,只剩下倔强的魏德友不愿离开。他说:“我不走,我一辈子也不离开萨尔布拉克,毛主席派我来守边疆,我一走,这儿又变成了无人区,我死也不离开边境线!”没有了人喧马啸,营地逐渐荒废,只有高扬的国旗告诉飞鸟,因为老魏的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才有着蓬勃的生机和安宁!

每天鸡声报晓,晨光熹微,魏德友就披挂出门,一股“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重雷霆也难轰”的豪情总在胸中激荡。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刘京好总要追出门来叮嘱两句:“不光要警惕坏人在边境线上搞破坏,还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听见没!”望着老伴关切的眼神,看着同样豁着牙,说起话来跟自己一样就跑风漏气的老伴,生性木讷的老魏心中涌动着一句台词:“此一去山高路远,莫去问前路是劫是缘,你且自珍重!”但嗫嚅着,终究冒出了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知道了,你一个人在家也要多小心,有情况别忘了给边防站打电话!”凝望着老伴渐行渐远不再伟岸的单薄背影,刘京好喃喃自语道:“死老头,都76了,还这么要强。”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啊,转瞬间,她和老魏在173号界碑已经驻守了52年。52年,她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她们把爱情的种籽撒在了萨尔布不拉克草原,她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却把“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精神。有同学问黄文秀,为什么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贫困户村民问:“大家都说你是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你为什么到我们边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体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本色。在今后工作中,要学习她不畏艰辛、敢于勇于奉献的精神,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严格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勤勤恳恳工作,倾其所有,尽其全力。

二是要学习黄文秀同志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黄文秀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执着和奉献,为积极响应的脱贫攻坚任务,黄文秀始终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致富奔走,为打赢脱贫攻坚奋力。这激励着我以后要勤于实践、不断奋斗,肩负起本职工作的责任。坚毅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人生正是一种敢于与现实较真,不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与自我较真、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不再坚守,战胜失败。人生始于有梦想的追求,基于有定力的积淀,成于有胆识的坚守,才能守住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脱贫之路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心得体会600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位奉献教育事业的模范,他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前进镇的库尔班·尼亚孜,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局面,20xx年前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乌什县前进镇,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这所学校已经成为许多当地学生走出县城,获得深造机会的起点。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她现在在湖南民族大学。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考出去的,她现在在西安城市建设学院。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出去的,她现在在福建莆田中学(内地高中班)上高三。

倾尽所有创办小学 希望教育改变家乡

如今,在乌什县以及周边地区,许多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就读。然而,学校创办初期却不是这样。20xx年5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库尔班·尼亚孜回到故乡,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前进镇开办了这所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

最美奋斗者 库尔班·尼亚孜:我回来看到家乡的人们差距非常大,文化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在我们当地的人们的眼里,整个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

然而,正当学校逐渐步入正轨时,库尔班发现,不少孩子却被家长转到了其他学校,最多时候,一天就走了十几个。周围不少人还说库尔班办学是假,划地挣钱是真,一时间,关于库尔班·尼亚孜办学的谣言四起。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党支部书记 副校长 李红:我们的墙,我们的厕所,一晚上,乡亲们就把墙给我们推塌了,他们用这种方式就是无非告诉我们,说他们不接受我们。

遭遇误解仍坚持理想 为孩子打造梦想翅膀

在这期间,库尔班的父亲因病去世,很多乡亲因为听到他办学的谣言而没有来。面对相亲们的不理解,库尔班·尼亚孜选择了坚持。

最美奋斗者 库尔班·尼亚孜: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让他们解放思想。我不想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是孩子们的未来。

20xx年6月,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第一届小升初毕业生成绩揭晓,38名毕业生均成绩优异。库尔班·尼亚孜的坚持也让乡亲们改变了看法,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学生从最初的仅有80人增加到700余人,毕业生里有不少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校。20xx年,政府投入资金,为学校新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乌什县财政每年给学校提供76万元资金支持。

最美奋斗者 库尔班·尼亚孜:这个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追梦人的舞台,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中华文化,成为最自豪最骄傲的中国人,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陈陆被追授 “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

_年7月18日至21日,合肥市庐江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所在的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作为主要救援力量,连续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

7月22日,合肥市庐江县石大圩突发漫堤溃口,陈陆多次乘坐橡皮艇往返搜救被困群众,其间所乘橡皮艇突遇激流卷入漩涡侧翻,不幸落水壮烈牺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联合追授陈陆同志“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同志为烈士、追记一等功,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会上,宣读了追授陈陆同志“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的决定,为陈陆同志家属颁发了证书。

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庐城站副站长常青、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方锐、陈陆同志妻子王璇、庐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深情讲述了一个个感人故事,诠释了陈陆同志的忠诚和奉献,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昂扬风貌。整场报告会朴实真切、感人至深,报告团成员几度哽咽,台下听众潸然泪下,现场多次响起掌声。

讲述英雄故事,传递正能量

常青是合肥市庐江县庐城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也与陈陆最后一次一起出发参与了当天的救援。陈陆的牺牲,让常青思绪万千,回忆起与陈陆一起共事的画面,陈陆对其的帮助,其实在常青的心里,早已认下了这个好大哥。“教导员,您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将继续战斗您守护的家园,我们会全力守护。”

庐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几年前因工作与陈陆相识,然后熟悉。陈陆对待工作始终如一,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主动作为,回应期待,给张晓明留下很深的印象。20__年消防改革转制后,有群众担忧服务能否跟上,座谈会上,陈陆的态度十分坚定“标准不会低,服务不会降!”陈陆抛出了掷地有声的话语,最后,陈陆用群众的满意度交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卷。

王璇是陈陆的妻子、安徽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一名民警。陈陆牺牲后,王璇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最后的敬礼曾经感动了许多人,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故事。王璇已记不清陈陆爽约了多少次他们的家庭聚会,也记不清多少次推迟了他们的旅行计划,办好的海洋馆年卡,也仅仅是办卡的当天去过一次,以后就没用过,陈陆也永远用不到了。正因为曾经都是军人,他们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王璇说,陈陆总喜欢把她当成“新兵”对待,就让我这个“新兵”,再给你敬个礼。”王璇转身对着陈陆的照片再次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徐淙祥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徐淙祥这样说道:“作为农民技术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十年前,本村的土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技术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小麦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最高亩产不过五六百斤。为改变家乡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当时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徐淙祥,决心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改变村里粮食生产低产低效的状况。

徐淙祥推出了“科技承包”的办法:“村民来种,徐淙祥提供技术,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如果亩产小麦达不到1000斤,大豆亩产达不到300斤,少收部分由徐淙祥包赔,如果超过了这个产量,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2003年,徐淙祥在科技承包的1300亩土地上开始了实验。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承包的850亩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人民日报》为此作了《大灾之年创高产》的专题报道。

徐淙祥在长期一线农业试验示范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探讨出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即: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被村民誉为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法宝。

太和县倪邱镇种粮大户王其贺,2014年三百亩小麦示范田,取得了空前好收成,平均亩产超65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732.1公斤,他深有体会地说道:“我原来种小麦亩产不足400公斤,2008年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年年大幅度提高,每斤小麦产出成本还有所下降。真是‘谚语栽培好,优质产量高,多收又多卖,亩增几百块’……”在阜阳市广大农村象王其贺这样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生产从产量低、品质差,走上小麦优质高产道路,成为科技示范户的事例很多很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徐淙祥就开始研究砂姜黑土改造、低产洼地创高产技术,并作为全省农民技术员唯一代表,承担全省农作物区试、生试项目研究和国家、省、市、县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科学使用研究,年年主持或参加研究的农业新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1996年被省职改办破格晋升为农民高级农技师,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十杰”青年科技创新者,多年来,他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86项,出色完成了95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

徐淙祥同安徽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常年开展技术研究合作,其中与作物所、土肥所、现代农业研究所、小麦室、大豆室、玉米室有深度合作,皖垦种业集团、丰乐种业集团、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是技术支持单位。通过合作,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稳粮增粮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了粮食增收靠土地、农资向更加依赖科技转型升级。2003年10月,他领衔研制的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研究,被评为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县突出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

面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