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方案【通用20篇】
七夕情人节即将到来,为促进酒店经营,树立酒店品牌知名度,根据市场及酒店实际,很多酒店都策划情人节活动方案,以下是blanche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4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方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浏览
5927范文
1000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松鼠教学设计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2.借助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课文、练习表达;学习松鼠搭窝活动特点,体会松鼠的机灵。
多媒体教室、电脑课件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屏幕出现谜语)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学生观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生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生词)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电脑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谁有信心来读一下?
2、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①听动画小故事《小松鼠找花生》,听后互相交流小松鼠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②过渡语: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怎么读呢?可以自己大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间互相读,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错的地方互相给予纠正。读完了再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外形、活动、吃食、搭窝)
3、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交流。正像课文第一段写得,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相机评价。(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几个方面。)
(3)指导齐读第二句话。
(4)指导朗诵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两人一组,注意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板书:外形——美丽)
(5)做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谁来说一下?
是啊,我们是这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课件)先认真读课文,多读几遍,再找出中心句,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做一个小练习。
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了松鼠的可爱,还从其他方面进行了描写,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像咱们学习第一自然段那样来学习一下。一定要按照要求,仔细认真地学习,一会儿我们看哪位同学收获最大。
3、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分组介绍课文学习情况,要求按顺序说完整。
①第二段主要讲了小松鼠十分机灵(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话说一下)(板书:活动——驯良),然后小练习。
②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主要吃些什么?(这个简单处理,重点理解三个“它们”主要指代什么?“常常”一词说明了什么?)(板书:吃食——乖巧)
篇2: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一、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二、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三、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一、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二、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作用。
三、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老师想请每组前面的五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我们随着音乐原地踏步,其他的同学在座位上随音乐拍手、拍腿,好吗?播放《一二三四歌》《我们多么幸福》两首歌曲。
生:随音乐踏步,拍手,感受音乐的情绪及节拍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随音乐走路或拍手时,大家在听到哪首歌曲时的步伐整齐,哪首歌曲时步伐零乱了呢?
生:第一首整齐,第二首乱了……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生:因为节奏和速度变了。
师:对!第一首歌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二三四歌》,而第二首歌曲大家还记得吗?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我们多么幸福》,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做完早操回教室时要听《一二三四歌》而不是听《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歌吗?
生:因为《一二三四歌》节奏鲜明,适合走路,能使队伍走的整齐……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因为《一二三四歌》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所以适合队伍的行进,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进行曲吗?学生汇报有关进行曲的知识,讲授进行曲及其特点。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感受一下进行曲的魅力。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国庆xx周年阅兵视频。
师: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生:欣赏视频。
师:这是一段建国xx周年的国庆阅兵视频,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在看了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吗?
生:激动,振奋人心……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每当老师看到这段视频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每次看到时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份激动不仅来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来自于背景音乐带给我的感动!大家听到阅兵现场的背景音乐了吗?这首乐曲的就是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共同欣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刚才同学们可能是被阅兵式的恢宏气势所吸引而忽略了背景音乐,不要紧,我们再来欣赏一段由军乐队演奏的这首乐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一下乐曲带给我们的激动人心的情绪,好吗?
(二)欣赏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欣赏了由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们仿佛看到了解放军战士飒爽的英姿,感受到了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首乐曲是由军乐队演奏的,同学们知道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生:汇报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师:我们了解了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首乐曲,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三个问题。
生:欣赏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我们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时,首先都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这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一部音乐作品。
(三)介绍作者: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的欣赏,充分的感受到了乐曲的魅力,每当听到这首乐曲,我们的心都随着激动不已,那么这么优秀的作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对吗?
生:汇报作者生平简介
(四)赏析、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赏析歌曲:
师:同学们听此曲后的有什么感受
生:振奋人心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生: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师: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2、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
(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
3、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听”)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4、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会欣赏更会分析。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学生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离开教室。
篇3: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安全教育主题教学设计
2、知道在学校里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3、一旦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了,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学校不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学校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同学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同学的学校安全观念.
遇到安全问题学会用怎样处理
导、读、议、评相结合
1、安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学校里也要时刻注意安全。
2、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故:
⑴ 高空抛物,砸到同学。
⑵ 在教学区打闹,撞到了同学,出现不应有的事故。
⑶ 攀爬护栏,摔倒楼下。
3、同学自由谈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故。
4、总结:在学校里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⑴ 上下楼梯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当怎样做?
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下楼时用手扶着楼梯扶手下楼;不许向楼梯外探身,更不许打滑梯;上下楼梯不许跑,不许拥挤抢先;不许在楼梯内打闹、疯跑、做游戏、做体育活动;放学时,排队下楼,不许拥挤,不许在楼道上系鞋带、滞留等。
⑵ 在走廊里应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怎样做?
轻声漫步,不跑不叫;不追逐打闹;不做游戏;不攀爬护栏;不向楼下吐痰、丢东西;无事不到其它楼层乱窜。
⑶ 在教室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呢?为什么?应怎样做?
轻声漫步,不跑不叫;不乱攀爬桌凳;不点燃垃圾,不玩火;不乱摸电器、电器开关;发现电器、电线、开关插座等有埙坏及时报告,不乱动;实验课,听从老师指挥,不乱动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
⑷ 在学校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怎样做?
不疯跑大叫;不到操场玩树枝、木棍、砖块等;不攀爬车棚、围墙;不在国旗台上及其周围玩耍;不做危险游戏(哪些是危险游戏呢);参加升旗仪式、文艺演出、做操等大型集体活动,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按要求集合、行动、疏散、撤离;不携带、不玩易燃易爆物品和管制刀具(哪些是管制刀具)。
⑸ 在厕所里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当怎样做?
不追逐打闹做游戏;大便入坑,小便入池;不推不挤,不跑不叫,慢蹲慢起,严防跌倒。
⑹ 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
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活动,注意安全。特别是在一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师生共同回顾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同桌互相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3、将重点条目抄记在笔记本上。
写一篇学习心得,自己以后应该怎样来做。回家也可和父母再加以讨论,还有哪些应注意的事项。
篇4: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是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1、 简介马戏
2、 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好吗?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篇5:乡愁席慕蓉教学设计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师:通过读诗,现同学们对本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共同解决几个小问题,看谁回答的准确)
a.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b.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
c.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师: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
七、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教师小结。)
八、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九、教师放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作词、蔡琴演唱的歌曲《出塞曲》结束本课。
篇6: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词语卡片
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⑵交流读懂了什么。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
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
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用“一……就……”说话。
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0寓言两则之《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么大目光短浅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这使学生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
篇7: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1、德育点: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生命的内涵。
2、能力点: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知识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课时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 狂舞 闪射 火烈 亢奋 晦暗 羁绊
碰撞 搏击 烧灼 奔突 辐射 翻飞 淋漓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即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2、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想。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然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分成四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4、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6、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7、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8、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10、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怎样写?
虚写。
12、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的性格特征。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 ) 闪射( ) 火烈(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搏击( ) 辐射( )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于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因为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7、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1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4、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可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⑴ 铿锵的短句;
⑵ 激昂的排比;
⑶ 疾猛的节奏。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1、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2、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 ) 束缚( ) 闭塞( ) 欢乐( )
摆脱( ) 冰冷( ) 恬静( ) 困倦( )
3、简答:
⑴ 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⑵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⑶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⑷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篇8: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本单元的主题。冰心《谈生命》借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勃兰兑斯《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关注我们的社区”。开展这一活动,一定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有效地进行实践,扎实地到社区这个更大的语文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激发他们对学用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人生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要少些,重要的是以文本为平台,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拓展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
如果人生是一江春水,我们应选择那奋勇向前奔流的疾水;如果人生是一条路,我们要向往那美妙而曲折的幽径;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塔,我们又该如何去攀登呢?让我们到勃兰兑斯的《人生》中寻找答案吧。
1.学生交流上网查找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2.听录音朗读,认知字词,疏通文句,初步感受文章。
3.自由朗读全文,标记自己感触很深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文本。
1.出示自学要求: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结合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小组商量。
①你觉得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恰当吗?说出你的理由。
②你能够概括文章中涉及的四个场景吗?
③你认为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请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④你读出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肯定的精神了吗?
⑤你能够解读文中你理解得还不透彻的一个难句吗?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教师个别辅导,了解学情。
3.展开课堂讨论。
1.续写练习。
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请你试着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
2.读完文章对照自己,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请谈谈你的想法。
1.作者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的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推荐阅读:赵丽宏 《人生是一本书》
关注我们的社区
1.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2.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展个性。
3.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学习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学会整理资料,能选择最好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4.学习几种应用文的写作(调查报告、倡议书、公约、演讲稿),能够独立地完成以“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为题的作文。
(一)活动准备
1.成立活动小组。
在同学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小组内自由推荐小组长、副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2.在教师的指点下各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过程
1.了解我们的社区。
①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人口状况。
②考察所在社区的环境保护情况。
③完成人口、环境调查报告。
2.倾诉我们的心声。
在对社区人口及环境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摸底之后,进行第二项活动,为改造、建设文明社区出谋划策。
①制定文明公约。小组长带领同学们深入到社区各家各户,广泛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然后商定公约内容。内容确定后,要与社区管理员协商,再出台施行。
②发表一次演讲。首先要明确演讲目的:针对社区不文明现象表明自己的态度,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为消除不文明现象努力;然后小组讨论构思演讲稿;最后由一位同学在社区集会上进行演讲。
3.伸出我们的双手。
完成了前面的两项活动,学生已逐渐融入到了社区生活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第三项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小主人。
①与草地为伴。要求学生关注社区的绿色,争做绿化社区志愿者。学生要对自己所分管保护的那片绿地进行跟踪管理,并以日记形式把管理情况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②丰富社区文化的行动。社区里有宣传栏,要求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以宣传栏为阵地,办一期丰富多彩的墙报,给社区居民送一股清新的文化春风。
1.要求:以“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2.如果学生按计划扎实地进行了实践活动,完成这篇文章是有内容可写的。比如可以写一写活动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可以谈一谈与同学合作的感触,可以写一写参加了社区活动后对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一些新想法。
3.学生自由写作完成后,分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评选优秀习作向全体同学推荐。
1.综合各小组活动资料以及社区群众的反馈意见,对各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只要学生认真参与了就给予肯定)
2.举办一期板报,刊出学生优秀习作。
篇9: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方案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周长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
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 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 )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圆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篇10: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四、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作者在叙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阿长身上的“坏习惯 ”。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讲故事的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狗,猫,鼠》,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纪念她,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那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的故事”。
二、鲁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经》有关知识。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概述“阿长的故事”
明确:名字来历---睡觉摆“大字”--- 元旦吃福橘(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四、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明确: 姓名 阿长
性别 女
职业 保姆
身形 黄胖而矮
年龄 不详
问题:1、从这份简历中你可以完全的认识阿长吗?
明确:不可以,因为认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她的内心世界。
2、这份简历中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了吗?
明确:姓名的来历,那不是她保姆的姓名。
3、一起读课文第二段,明确下,鲁迅花这么多笔墨介绍阿长的姓名对于我们认识阿长的性格与精神世界有用吗?
明确:有,从姓名的来历中可以看出,她的名字是别人的,别人随意加在她头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长妈妈社会地位低微,不被尊重。是个可悲的长妈妈。
五、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认识阿长与鲁迅,让我们一起结合发生在鲁迅与长妈妈身上的其它故事去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明确: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六 、分析 “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
学生发言,做填空练习 的长妈妈。。。。。”?结合具体的事件来谈。
明确:“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行为粗鲁,不拘小节
教我许多的规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风景,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长的形象。
七、分析两个敬意
1、那又是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两次产生新的敬意了呢?
明确:拥有伟大神力的长妈妈。
2、这两个敬意和神力在字典内是一样的意思,而在文章中变现出的是同样的情感吗?
明确:不是。第一个敬意源于长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个荒谬的故事,但长妈妈却讲的一本正经,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看出这个长妈妈很迷信,愚昧。也可以看出鲁迅在这里是有反讽的意思。
而第二个敬意源于买山海经,实现了孩子心灵上的渴望。看出长妈妈是一个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的人。鲁迅对她的敬意是真的敬意,一种感激之情。
八、总结
(1)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2)鲁迅以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
明确:深沉的怀念,“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对比鲁迅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
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九、作业
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附:板书设计
篇11: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天气导入,回顾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雨”,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首先咱们一起将诗歌朗诵一遍,注意尽量做到舒缓、富有情感。
诗歌一共七个小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咱们齐读,从第二节到第六节,女生男生间隔读。读的同时思考:雨巷里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诗人在雨巷里,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但是很快这个姑娘又走了。
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依据是什么?
有个同学问我,老师,到底这个戴望舒有没有遇到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啊?我读了半天,我也不知道结果。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今天咱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委派发言人,说出你们小组的观点。
观点一:有。描述得非常真实,具体可感。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的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或许曾经有,曾经作者在雨巷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姑娘,现在作者在雨巷中期待着再次与她重逢。
观点二:没有。诗人只是希望遇到,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个姑娘,并没与真正遇到。第一节、最后一节,希望,仅仅只是希望。
2、小组研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兰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像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浣溪沙》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代赠》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凄婉、容易消失离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仅写出了姑娘的淡雅、美丽,还刻画出了她那楚楚动人的忧郁。中国诗歌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意象来传情达意,历代诗人在意象的使用过程中使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诗歌阅读鉴赏中有据可依,有法可用。)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
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油纸伞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悠长、寂寥。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我: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怅、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我: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这就是本诗的第二美——意境的朦胧美。
3、小组展示:诗人遇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姑娘?请加以描述。
4、朗读展示:再读诗歌,在把握诗歌意境美的基础上领略诗歌的音乐美,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生读—————师读——————齐读
能力拓展:请以《雨巷》的抒情方式为例,选取合适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如白云、海洋、小鸟、各类花草,各位物品……
课后作业:请大家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如竹、松、荷、月、流水,乌鸦、寒蝉、白云……
篇12: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钱的魔力教材分析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课前介绍《百万英雄》的故事概括。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谈话:
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者笔下的人。
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者马可·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出示课题:
金钱的魔力
3、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4、课堂交流。
5、让学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只要学生分析的有道理,都要予以肯定。
2、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在课文中划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旁边注明理由。
3、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推先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4、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5、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想一想:
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人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引发阅读兴趣
1、介绍作者──马可·吐温。
2、在《百万英镑》这篇小说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有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特点。
篇13: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一、 导入揭题
导入一: 看图导入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3、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4、课文讲了两只鸟蛋的什么故事呢?
导入二:组词揭题
教师板书:蛋。用蛋字组词。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 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捧 连 忙
(1) 读第三小节。
(2) 用动作表示捧。
(3) 用连忙说一句话。
定、向: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取、凉:练习 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两 种短语形式。 蛋连与凉、定、捧、轻、仿、向学
生读准音较难,注意指导学生区别。
4、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指名分节读课文。
6、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练读。
7、 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三、 再读感悟
1. 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我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取、拿、捧、走、送还、听见、抬、投向
2. 说说我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用划出。
教师出示所划短语,请学生选择相应的进行粘贴。
四、 书写指导
1、连 远 你发现了什么?走之儿怎么写?笔顺怎样?
2、口字旁的字口要写小些;走之底的写法仔细指导,是三笔。
3、师范写,生书空。
一、 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字,并组词。
2、 除了课文,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3、 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念给小组的成员听。
4、全班交流: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粘在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如果鸟蛋拿在你的手心,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朗读,体会真好玩。
2、如果你是鸟妈妈,看见这情景你的心情如何?理解焦急不安。
3、质疑解疑。例如:鸟蛋怎么又是小鸟?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
4. 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三、拓展练习
1.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
a、收集有本课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
b、写一篇读后感,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篇14:小白船教学设计方案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
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
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
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
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春联,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在两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是搜集的途径广、内容丰富。他们有的从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认为内容比较优秀的;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鼠标轻轻一点,春联就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请教爷爷奶奶,把他们见过的春联记录下来;还有的专门在人家的大门上找去年贴的春联。
第二是交流的积极性高。在交流过程中,没有谁胆小怕羞,都是踊跃参加。交流时不但大声朗读了自己找的春联,还都要补充说明几句,这个春联讲了什么,好在哪里。
内容丰富、各不相同的春联,让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的同时,也在积累别人搜集的春联。
在备本课的时候,我总览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到练习7中有个练习:把春联上漏缺的字补上,看补个什么字好,并说说理由。这个练习给了我启发:何不让学生试着写写春联呢?为了减低本环节的难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品尝写春联的乐趣,我把本环节分为两步。
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练习7中的补春联一题提了上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来讨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中的方框内该补个什么字最为恰当?意在让他们能够明白春联中用词要精当,一字变化,整个春联的韵味就完全变了。问题一出来,学生就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让我吃了一惊。“老师,这里该填个‘润’字。”“为什么呢?”“这个说不上来,我是看到图上有个三点水,就想到了这个润字。”“你真聪明。那你再想想,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字好不好呢?”一阵寂静,接着一阵小声议论,有人自告奋勇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很好。‘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讲春雨滋润着花儿,花儿都开放了,春天来临了。而且‘润’在这里作动词,和‘拂’相对仗。”
精彩的回答之后,没有人举手了。好象大家都觉得“润”字是最恰当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这样的话,不就缺少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了吗?还从三点水入手,我引导学生:刚才那个同学由三点水想到了“润”字,那么还有其他三点水的可以用在这里吗?大家再想想。
一句话激起前层浪。“可以用‘滴’,雨点滴落在花儿上。”“和‘润’相比,哪个好呢?”“‘润’好。‘滴’只是落下来,感觉没有给花儿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洒’。雨点飘飘洒洒下来。”“和其他的字比较一下呢?” “‘洒’比‘落’好,比较轻柔,春雨就是软绵绵的。但是没有‘润’好。”
“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儿上的灰尘,让花儿更漂亮。”“但是没有‘润’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尘,滋润是一直到花儿体内的。”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
“可以用‘沐’,花儿被春雨笼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润’好。”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了,我的心里真是高兴。
“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会把花儿打坏的。”小家伙真细心。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
“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还重。”
“可以用‘抚’,这个字就温柔了。”“对,‘抚摩’的‘抚’,春雨对花儿多好啊!”
“可以用‘助’。”“可以用‘飘’”
“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出来,全班同学都在叫好。“这个字好,春雨和花儿密不可分。”“他们多亲密啊!”……
一个空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尝试,不同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联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有了补春联的基础,学生对写春联没有了担心。他们从用现成的词语组成春联开始练习:“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个成语就是一副春联,看学生脸上的开心样,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百鸟争鸣,百花盛开。”
接着,学生开始自编春联了。“春风细雨入大地,桃红柳绿迎新春”。虽然还不够工整对仗,但这是学生迈出的第一步。“龙腾虎跃迎新年,莺歌燕舞庆佳节。”“春风送暖佳节到,锣鼓喧天新年至。”
读着这一副副春联,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风拂千条柳 雨润万朵花。春联,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独特的魅力,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篇15:word的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践,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独自观察、探索和表现他们所发现或想象的事物,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另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上成专业或纯技法素描课,要保护他们仅存的稚气,避免因过分强调传统素描的清规戒律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争取做到作业无一雷同、各具特色、张扬个性。
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感受优秀素描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和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去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淡化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以具体的实例说明明暗产生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使作品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教具:课件、范画、学生用石膏几何体、静物衬布、调光台灯。
学具:(1)收集的图片、照片、下载的资料。
(2)喜欢的写生物品。
(3)自己喜好的明暗表现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1、课前准备 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范画、静物,组织教学。 学生准备资料、材料和学习工具。
2、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圆和一个球体,比较圆形和球体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一个是平面的形,一个是有明暗的体积。 体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利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浏览明暗立体感强的作品
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等。 思考平面的形到明暗立体的形成。
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3、讨论与分析 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老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放上六面体和球体请一学生用调光台灯照射物体。
学生讨论,发表明暗变化的看法。
老师总结学生讨论分析的明暗变化的规律:
明暗色调不同:
光源和物体远近不同
光源的强弱不同
光源与物体的角度不同
观者与物体的距离不同
物体本身的色彩不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讨论:明暗变化的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六面体有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色的变化,球体明暗变化逐渐过渡等。
问题:明暗色调不同我们怎样去表现?用什么手法表现?
指导学生看书本中的学生作业思考后再回答问题。
加强学生对明暗变化的印象,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文具、苹果、等拿出来,感受明暗变化的规律,观察六面体为什么有黑、白、灰的变化,球体的变化形成调子等。(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调子。)
学生明白明暗变化的规律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球形,要求每一学生也画一球形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展示学生作业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手法。(球形添加明暗时间要短,学生有感受就达到目的)
展示课前老师准备的苹果各种不同的明暗表现方法,如铅笔调子画法、结构画法、钢笔画法、淡彩画法、水墨技法、黑白块面画法、剪纸拼贴、电脑制作等。展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同一苹果用具象、意象和抽象去表现。
说明明暗表现使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创造的意境不同。 学生配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节台灯时远时近、时强时弱、角度变换。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不同多视觉的观察等,使学生对明暗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多元化及现代艺术观念的渗透,鼓励学生从传统的圈子跳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欲望。
4、实践活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摆静物,石膏几何形体静物写生﹙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步骤﹚①三角形构图有主有次,②整体到局部进行塑造,③明暗处理概括、简练回到整体。
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明暗知识,根据不同题材展开丰富联想,运用不同技法不拘形式的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完成一张有一定创意、个性的素描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
①指导学生画出物体的位置注意画面构图,题材不限,最好来自生活。
②画出物体的明暗色调,明暗五调子的表现要求大体清楚、准确。
③尝试用多种技法表现深浅不同的明暗层次,更可以表现想象、意象中的事物。
1、肯定成功的作业,发现每个学生的成绩,给学生以希望。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谈创作意识。
2、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1、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2、明暗的变化规律 电子白板 范画
3、明暗素描表现技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以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为主要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然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索欲,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篇16: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同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自读课文,会写生字,会读生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探究学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学会生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坐进观天的意思,知道做人要哦眼界开阔,不能做井底之蛙。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在上课之前呢,我想让小朋友们先看一张图片,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2.对了,大家可真聪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底,还有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读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现在呀老师有个小建议,在读课文之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小建议。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3.老师看到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非常认真,那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抽点)同意吗?青蛙和小鸟说的话,大家都分别用横线和浪线划出来了吗?(同桌互相坚持一下)
4.那现在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旁白由老师来读。读完之后,回答这三个问题。
5.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从第几次对话可以看出来呢?“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谁来读一读?你认为青蛙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自信)那谁来用自信的语气读一读?
6.那么小鸟听了青蛙说的话,它又是怎样说的呢?好,大家看看这个词(无边无际),谁来读?“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小鸟飞过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草原,小鸟飞的远不远啊?(远)那小鸟飞了多远呢,小鸟说出来了吗?(一百多里)在第几次对话中提到的?(第一次)
7.谁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中小鸟说的话?一百多里有多远呢,你知道吗?(相当远咱们操场的125圈)小鸟飞了这么远,它多疲惫呀,累的连翅膀都抬不起来了,你能用疲惫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
8.那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理由是什么?大家读一读第三次对话中青蛙说的话。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理由是什么?(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青蛙的.理由还想很充分,可是对吗?(不对)明明自己不对,还认为自己是对的,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自以为是)那么这就是一只自以为是的青蛙,所以它的笑也是自以为是的笑,谁来用自以为是的语气读一读青蛙这句话?
9.那小鸟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呢?(无奈、嘲笑)谁来读一读?
10.那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呢?(青蛙眼光狭窄,小鸟眼界开阔)
11.我是得星能手
第一关:我是小小书法家:际、抬、沿、蛙组词
第二关:我会读词语:小鸟、青蛙、朋友、看见、井沿、抬头、相信、回答、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第三关:部首对对碰:蛙、挂、哇、娃
12.故事学完了,我们在来读一读课文,现在分角色朗读,谁来读青蛙,谁来读小鸟,其他同学来读旁白。
13.现在呀,大家想一想,如果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14.拓展作业:想象青蛙如果从井里跳出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把它写下来,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5.最后呢,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坐井观天”,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而要眼界开阔,所以老师送给小朋友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篇17: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
: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口头表达。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篇18: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语文
共3课时
新授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二次备课
从 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师是谁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 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结合课 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介绍作者及《论语》
生介绍,师补充。
本课时讲解
1—4句的停顿、字音、字义及翻译。
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带动课堂气氛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篇1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结合实物,感知总数、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列出减法算式。
2、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根据游戏情节分析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磁性黑板一块;磁性教具小猫7只。
3、7以内的算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学习7的减法。
1、出示7只小猫,提问:7只小猫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和小猫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悄悄藏起一部分小猫。然后请小朋友说说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列出减法算式,并请小朋友讨论每个数字以及减号所代表的意思。
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
t:“对了!是小猫。请问我带来了几只小猫呢?”
t:“恩!你们真聪明!那7是怎么写的?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一下。”
t:“现在,小猫们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
t:“说迷藏是怎么玩的呀?”
t:“对了,要把眼睛闭起来。现在老师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不准偷看哦,小猫要去藏起来了。”
t:“好了,大家睁开眼睛吧。”
t:“我们黑板上的小猫是不是少了?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呢?谁能告诉我?”
t:“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t:“哦,总共有7只小猫,减去黑板上的小猫就是藏起来的小猫。其他小朋友觉得对不对呀?”
2、游戏重复进行,练习7的减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时调整游戏的玩法。比如:请小朋友来藏小猫,或把小猫藏到小朋友的背后等。
t:“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帮小猫藏起来,谁愿意?”
t:“你打算藏几只小猫呀?偷偷告诉我,不让他们听到。”
…(同上)…
t:“游戏结束了。小朋友都非常厉害!”
t:“一共7只小猫,黑板上剩下6只,我藏起了…(1只)…”在黑板上写出“7-6=1”
……以此类推,至在黑板上写出“7-1=6”
t:“现在我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黑板上写出“1+6=7”直至“6+1=7”
二、游戏“按得数找朋友”,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一、二、三。”念完“三”即举起一张算式卡片,游戏者迅速算出得数。
t:“老师把黑板上的算式都变成了一张张小卡片,你们看!我要跟你们玩个小游戏,老师从这些卡片里面随便抽出一张,你们来告诉我卡片上的算式等于几,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说得又快又对。”
t:“__小朋友回答得很好,我要请他来给你们抽卡片!”
多请几个小朋友,游戏多玩几轮。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小朋友的书·数学》第8页“学习7的减法”进行练习。
仿照第8页进行教具制作
t:“我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t:“上面是不是有很多水果呀?7个殷桃、7个梨……”
t:“有些水果上面是不是被划了一条黑色的斜线?被划了线的水果就是被吃掉了。”
篇20: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方案1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带设计意图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
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1)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2)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吗?
5、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6、让骨头长得好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