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热门20篇)

浏览

982

范文

100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清寒贫苦,贫穷而廉洁守节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方志敏一直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但是精神却是"富有"的

清苦贫穷但是内心平静

部编版四语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内容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和词的区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3、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笔下的“醉”和“喜”,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前面我们运用了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了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那么,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一首词。这首词可是最会打仗的秀才将军辛弃疾写的哦!

二、了解作者(观看短片)

为什么辛弃疾会被称为最会打仗的秀才将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介绍。

三、学习《清平乐.村居》

(一)区分诗和词的不同。看,这就是词中之龙的秀才将军辛弃疾。他和著名的苏轼诗人并称“苏辛”,可见他的词得到了世人高度赞誉,《清平乐.村居》就是流传极广风格清新的代表作。这词和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一起小声诵读,认真观察吧!

a、题目不同:(词有两部分组成)

b、字数不同:每一句的字数不一样

c、格式不同

d、分上阙、下阙

1、观看视频学习

总结:a、词也是押韵的(上阙押ao,下阙押ong、eng)

b、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2、理解重点词语(剥莲蓬、亡读wu),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下面词语:

3、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节奏和停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春居图吧!请听范读,看看谁能听出这首词的节奏来)

(二)学习上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翁媪?

1、请同学们抓关键词找出描写的景物、人物?(茅檐、溪上、吴音、翁媪)

2、醉是什么意思?(a、陶醉了b、喝着小酒,微微醉了)

3、醉在哪里呢?(a、醉在好听的吴地方言,b、醉在“相媚好”的`语言中)到底是不是呢?4、让我们听听吴地的方言吧!完成下面练习、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答案

(三)、学习下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抓关键词学习

动词特点:锄、织、剥可以看出大儿:勤劳能干,中儿:心灵手巧,小儿:淘气可爱(同学们真棒,相信大家已经能把古诗背下来了吧)

2、不同形式朗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大家也知道了诗和词的区别,接下来请同学们一齐背诵这首词吧!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词

2、完成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读得“自然”。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悟得“自然”。联系旧知讲求自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想起学过的诗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附课后练习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完了第一课古诗,除了写好生字词,背诵课文等,接下来就是巩固练习了。下面的这套练习题不错哦!可以叫爸爸妈妈打印出来的,赶紧拿起笔吧!

附练习题答案

同学们写好后就可以对对答案,也可以自打打分,看看自己对课文掌握了多少了。分数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气馁,继续加油!分数优秀的同学也不能骄傲哦!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操场上》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14个字,会写“

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认字写字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录音。学生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指挂图说:现在我们到了哪里?

生:(看图后齐说:现在我们到了操场上。)

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先读拼音,小老师领读或听老师读,学生再读词语,最后词语贴到相应的图上。)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同学们同桌为小组,读一读52页的词语,不懂的可以借助拼音或部你的小伙伴。

2、师:把你的学习情况向小朋友汇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的字多。(轮火车)。

3、师:请同学们看上大屏幕。这六种运动有些字变成了红色,这就是我们今节音课要学的生字。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的光标读一读。哪个同学会读了?谁来试一试。(个别读)

4、师:在这些字当中有些偏旁是要我们认识的`。(足扌)

师:这些活动中有几个和手的关系密切,你能找出来吗?(渗透分类概念)(教师随机抽出“打、拔、拍”三个字)

师:这三个字可以做朋友吗?为什么?

生:它们可以做朋友,因为它们都有提手旁。

生:可以,因为它们都要用我们的手去做。

生:它们都与手有关。

师:你能动脑筋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吗?把方法告诉你的同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想办法识5师把“跳高、跑步、踢足球”三个词并排贴在一起。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在干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和脚有关。

师:谁来说说你是样记住它们的。(学生做动作)

师:我们继续往下学,把这些字放在一起,你们自己读,看哪个同学认得又快又准。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准。(学生对读)

师:词语中的生字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请小组相互读一读看哪个同学认识的字最多,是今天的识字大王。(学生小组对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出老师卡片上的生字。读得真不错。同学们在小伙伴和拼音宝宝的帮助下认识了今节课要学习的生字

板书:手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

跳高

拔河

跑步

三、课中活动:

1 2拍拍手,3 4点点头,5 6拍拍肩,7 8扭扭腰

2 2伸伸手,3 4摇摇头,5 6耸耸肩,7 8跳一跳9 10快坐好。

四、巩固生字游戏摘苹果

五、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和观察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过渡语:上节课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见面了。你们想它们吗?(想)

1、复习“扌”

①看看这三个字“打、拔、拍”(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指名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识“球”字和“王”字旁。

2、出示“足”

(1)指名读“跳、跑、踢”请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其他同学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学生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二、句子练习。

过渡语:我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字最多,

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三、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出示儿歌)

2、学生自己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四、书写生字

五、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六、巩固练习。

连线。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学生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熟悉电路板到完成实验报告,在这整整九天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有很多很多的收获,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微机原理和c语言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在前三天的时间里,老师布置了任务——修改书上电路图中的错误并重新绘图。一开始很不理解,埋怨老师不直接告诉我们。在之后的编写程序时我才发现,这一过程对于本次课程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亲自仔细的测量过,才能够熟悉各个芯片所在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管脚作用,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其程序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或网络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在编写程序以及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请教同学老师,再自己一点点改善程序,最终编写出了比较完善的程序,实现了所有要求功能,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一点。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

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芯片的管脚如何编号,对c语言编程掌握得不是很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习。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吴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完美解决了。同时,在吴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给予我帮助的所有同学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操场上》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1、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用算式表示比多比少的问题,理解算式的含义。

自制课件一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课余时间,你们在操场上都做什么游戏呀?有的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小朋友跳跳绳,还有的小朋友玩扔沙包大家在课间做着丰富多彩的游戏,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老师也正在做游戏呢。谁来说一说他们在什么游戏?(出示课件)哦!他们在”踢键子”呢。看!多开心呀!

设计思考:本课的主题图是孩子们熟悉的课间活动,色彩鲜艳的画面一下吸引了学生,从孩子们熟悉的场景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数学信息

图中隐藏着许多数学信息呢!你发现了吗?小明发现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小红说他看见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这个小朋友说,他看到一共有7个毽子。(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设计思考: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加法问题

谁来说一说你提的数学问题?好!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小强提的问题吧!(课件出示问题)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小英列的算式是2+8=10,

2表示有两个老师,8表示有8个学生,2+8=10所以操场上一共有10个人,谁还有不同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刚的问题!(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该怎样解决呢?对!用3+5=8,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一共有8人。

3、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

小丽的问题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问题是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个问题很新颖,以前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小丽真是个勤于思考的孩子。

4、该怎样解决小丽提的问题呢?可以和你的同桌合作,借助我们的学具摆一摆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摆学具)

5、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用学具里的图形来代表人数,8个三角代表学生。2个圆圈代表老师,怎样摆更容易看出三角比圆多几个?对,一个圆对着一个三角,最后三角比圆多出6个,所以学生比老师多6个人。

6、该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同学的8人减去老师的2人,得6人。8—2=6所以学生比老师多6人。

在这个算式中,8表示什么?2呢?6呢?同桌互相说说8—2=6表示什么意思?

7、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还可以怎样说?还可以说老师比学生少几人?是的,虽然是两种问法,但是含义相同,8—2=6既可以表示学生比老师多6人,也可以表示老师比学生少6人。

8、小红也想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她的问题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试着写出算式。

9、还有不同的数学问题吗?笑笑提的数学问题是正在踢键子的比不踢键的多几人?还可以怎样说呢?对!还可以说不踢键的比正在踢键的少几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7个人正在踢毽子,有3个人没有踢毽子,那正在踢毽的比不踢毽的多几人呢?对!多4人,用算式7—3=4,所以正在踢毽的比不踢毽的多4人。

(设计思考:比多比少的问题较为抽象,因此,为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基础,借助摆学具,指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学具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问题的意义,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运用提高

1、摆一摆,填一填。数学书43页的第一题,请你先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再解决所提的问题。

2、看图列算式。

3、数学书上43页的第二题。

4、实践活动:调查小组内男生、女生的人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5、同桌两个人合作摆学具,出一道比多比少的题。一个人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根据问题列式解答。(设计思考: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新知。)

四、课堂总结,情感升华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解决了比多比少的问题!非常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问题,希望小朋友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31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2月28日

详备

《美化班级课程表》是xx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美化班级课程表》一课内容处于表格的创建与完善之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张精美表格的关键,是对表格创建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本课安排了3个知识点:设置文字格式、设置表格边框、填充底纹效果。其中的设置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在以前介绍过,本课介绍就相对简单一些,这里仅补充介绍了扁形文字的设置方法。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更感兴趣,积极性高,理解力及创造力均较强。《美化班级课程表》一课,是在学生较为熟练windowsxp以及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智能abc输入法正确录入汉字的基础之上的深入学习。

【知识与技能】

【1】在原先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的使用,理解它们的作用,从而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一定的修饰。

【2】掌握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表格底纹的填充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和操作,熟练掌握设置表格的文字格式、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填充底纹颜色效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

【2】培养学生团结、积极向上的品质。

【1】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

【2】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3】填充底纹效果。

【1】根据需要,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2】根据需要,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

课时:1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找茬游戏,上节课制作的课程表和本节课美化后的课程表,不同的表格背景素材。

1、游戏导入

游戏:我们一起来找茬,

(1)出示两幅图,让学生“找茬”;

(2)出示两张课程表(一张有内容,并作过修饰;另一张有内容,但没有修饰)继续找茬,说说两张张课程表中哪些地方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修饰文字、设置边框、填充底纹

2、揭示课题

你更喜欢哪一张课程表?为什么?

第二张课程表既实用又美观,在前面的课程中实用性做到了,至于美观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积极参与游戏,仔细观察。

有了第一次游戏成功体验,愉悦的再次投入“找茬”,仔细观察,并回答。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兴趣。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教师板书,增强理性认识,将知识点系统化。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积极投入学习。

通过引导,使学生结合前一单元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迁移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等操作内容在前一单元的教学中详细讲述过,相信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作为本节课重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演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巩固中学习。

先由教师的讲解演示,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操作,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二,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完成任务,多想多练,开阔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相互协作,让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乐在其中。

1、怎么样修饰文字呢?请同学们回忆在上一单元学习的“美化计划文字”的内容,并结合我们刚才展示的课程表,说一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文字进行修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板书:文字格式→字体、字形、字号、颜色)

2、请同学们自学书中p57~58内容,在自己的电脑中自主完成修饰文字的任务

【提醒】当你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有三种求助方式:从书本中找答案,书本是我们的最好学习伙伴;向旁边的.同学求助;举手向老师询问。

3、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展示一位同学的作品,并请他上台来给大家演示讲解。

4、补充讲解

“字符缩放”的功能:设置扁体字、竖长字;

回顾旧知,知识迁移。

自学课本,自主完成修饰文字的任务。

一名学生上来演示讲解

1、向学生展示“表格与边框”工具栏,可通过选择“表格”→“绘制表格”命令调出来。

2、教师演示,重点介绍该工具栏中的几个常用按钮的名称及功能。

3、提醒学生注意:设置表格或单元格边框之前,都必须先选定要设置的对象。

4、学生操练,完成第二个任务,教师巡视辅导。

5、指名演示,提示可以有其他方法完成任务。

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然后动手实践,参考教材中的步骤设置边框。

1、启发学生,通过刚才设置表格边框的操作,请同学们自己探索设置表格底纹的方法。

【提示】在“格式”“边框和底纹”里设置自己喜欢的底纹。

2、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填充底纹的任务。提醒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作品,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对及对学生作品的评定,让学生了解修饰文字、设置边框及填充底纹的一般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么修饰就怎么修饰。

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交流信息、表达信息能力。通过评价相互鼓励作用。

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1、修饰文字:颜色要搭配,字体要协调,字号要适当。

2、设置边框:外框线要粗些,颜色要深一些,内框线条细些,颜色淡些。

3、填充底纹:底纹的设置往往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区域,如行头、列头,通过颜色区域的划分,使数据更易于阅读。

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拓展练习,任选素材里的表格进行美化,注意美化不要过度。

学生谈收获感谢

继续美化作品

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知识、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师: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秋天的样子。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秋天到了————

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可以说( )的秋天(金色的,丰收的,收获的,凉爽的,硕果累累的,美好的,美丽的)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自己百范文)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歌韵”

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

学生踊跃发言,汇报自学情况。

[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生:第一节可以要读得快活一些,因为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落下时在翩翩起舞呢!

生:我认为可以读出一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生:第二节读得太好了,让我想象到了自己是一只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蛐蛐”“蛐蛐”,实在太好听了。

生:读大雁的这句话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因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读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我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去了。”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再见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体哦”

一阵阵秋风斥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人们又可以获得大丰收了。”。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表演来促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生: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五、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1、 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12 听听,秋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教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

3.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文章说的是谁信赖谁呀?

(二)品读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课文六至十六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师:通过朗读这一段(第八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珍珠鸟开始很胆小,只敢在笼子四周活动。

生:我也发现小珍珠鸟胆子很小,它害怕飞得远了会受到伤害,所以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解。

生:我发现珍珠鸟开始淘气了,它发现没有人伤害它,没有人管它,就胆子大了起来。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不会生气的,反而很喜欢的。

师: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欢之情,了不起!

生:我发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变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师:你看到了胆子变化的过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生:(读第十一自然段)到这里,我觉得珍珠鸟的胆子才真正变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鸟甚至“啄”我的笔尖,可以看出珍珠鸟完全没有了戒心。

生:(读第十二自然段)我体会到作者是很喜欢珍珠鸟的,他是很轻地用手抚一抚珍珠鸟的毛的。

生:我还从“友好”这个词看出珍珠鸟也喜欢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欢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师:这个“啄”表示亲切!就像老师拍拍你的肩膀一样(师亲切地拍拍学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师:同学们刚才的读书体会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变大的,为什么小珍珠鸟的胆子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珍珠鸟可是一种怕人的鸟啊,请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自由进行讨论)

生:是因为作者没有伤害它。

生:小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是因为“我”对它的信赖,“我”对它的友好。

师: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但是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表示对作者的友好和信任。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处?

生:我觉得文章第14自然段最让我感动,因为小珍珠鸟竟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师:老师也有同感,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

生感情朗读。

师:本来很怕人的鸟儿,竟然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好美的一幅画面!指名配乐朗读(学生一边感受,一边观察插图)你知道作者在笑什么吗?

生:作者在笑:小东西,你玩累了吗?趴在我的肩膀上不要摔下来哟!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鸟,你的胆子太大了,不怕我把你抓起来吗?

生:作者在笑:这小家伙,一定作了一个好梦!

师:作者的笑是会心的笑,是善意的笑,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与主人在屋里捉迷藏,一起嬉戏。

生:小珍珠鸟梦到主人就是它的父母,它在主人的怀里撒娇,要小虫子吃。

师:大家的想象真精彩,从中可以看出人与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营造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师配乐朗读,生感受温馨的画面,感人的情怀。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回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师: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了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生:大鸟也信赖作者,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作者亲近。

师: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大珍珠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中哪些段落?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

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师: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

生:是“我”精心呵护它们的缘故。

师: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

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师:你感到仅仅是珍珠鸟信赖人吗?

生:不是,作者也信赖珍珠鸟。

师:是啊!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只要自己对小鸟尊重、只要自己付出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

师:“我”与珍珠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信任是无价的,也是最感人的。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出你此时的感触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我们要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我们的爱心浇灌友谊的花朵,创造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师:你也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的格言。

学生开始动笔,写后交流。

师:(总结)是呀,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信赖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航向。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诗的意象及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诗歌,试着给诗划分节奏,体会其音乐美;

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自主质疑,提出你在读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朗读,你觉得在这首诗中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用一个形容词概括。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明确:忧愁、哀怨、惆怅……

(二)品读诗歌,把握意象

结合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情感?(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出对意象的把握)

教师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等

(三)赏析意象,把握主旨

着重品读“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

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它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请同学一起看图片)。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孤高、美丽、忧伤的代词。

你对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适当的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相关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四)再读诗歌,品味感悟

在把握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诵读全诗

(五)教师总结读诗的方法

1.整体感悟:初读感觉

2.把握意象:吟读推敲

3.知人论世(史学价值):拓展阅读。

4.个性体验。

(六)拓展阅读:

1.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类似“丁香”这样的意象,如:柳、明月、黄花、杜鹃……,请你选择一两个意象,找出相关诗词,并对诗中意象作简单赏析。

2.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在诗中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3.请把《雨巷》与胡适的《两只蝴蝶》作一比较,并作一简单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教学时间一课时。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

(2)可爱的小红嘴

(3)淘气的小家伙

(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

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百范文理解四字词语;

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1、重点:

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交流汇报,整体感知

1、交流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根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

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

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矛盾处质疑;对文中特殊标点质疑;对文章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⑴ 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⑴ 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⑵ 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⑶ 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

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⑷ 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心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⑸ 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 爱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殡仪馆深切怀念

谈《水浒传》 关心后代 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碰璧” 抨击黑暗

救助车夫 热爱人民 忧国忧民

女佣回忆 关心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戴望舒这一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及其创作。

2、品味语言,感悟生活,认识《雨巷》寻梦者的彷徨,以及内心顽强的追求。

3、课内外有意地进行语言迁移训练,提高观察和读写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雨巷》思想感情较复杂,象征色彩浓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难点确定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隐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寻梦者的彷徨、顽强。

课前准备:

1、小组合作,收集关于作品的文字介绍和图信。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吗?能给大家朗诵吗?

你熟悉马致远的《秋思》吗?能给大家朗诵吗?

你能说说你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吗?

2、资料交流并谈感受。

各小组投影展示,边看图片边作介绍边谈感受(教师适时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

收集资料时,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在配乐声中聆听内容,感受诗作内容。

2、如果你来读某节,你将如何把握,给同学们说说,

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诗作的内容吗?

三、相互质疑,探究写作意图。

1、将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四人一组,组内交流,然后找出一个你们认为最难的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其他组的同学提问。

(学生思考,交流、提问、答问)

2、老师也设计了一些问题(投影展示)。有些问题同学们也已经问过,有些还需我们讨论一下。

(1)雨巷有什么特点?渗透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戴望舒为什么用“丁香”来写姑娘?写姑娘时的“行”能否换成“徘徊”、“投吧”能否换成“谢”、“消了”能否换成“淡了”、“散了”能否换成“失了”?请分别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托着作者什么情感?

(4)“我”着墨并不多,但给人印象特深,为什么?

(5)“我”、“姑娘”找寻下去的结果会是什么?

师:刚才针对课文进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了吧?谁来给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启发联想

这样的心、这样的情,你熟悉吗?让我们联想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人生旅途也曾感受过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迁移

人类该有怎样的情怀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业

1、请记录下自己读完后的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认识8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了解和探索大海与人的关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线自学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四大海的`特点,及给游人带来的欢乐。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有关死海的资料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的画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呢?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懂的词百范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边一点,右边不要加横。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回答(作者游览的死海的所见所感)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一、复习导入

作者浏览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学习课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景色美丽、奇异

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五颜六色,像彩虹,变幻多彩的光晕。

2、名字奇特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海”名字由来

3、浮力大

引导学生读第6-9自然段,领会作者好奇兴奋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补充有关死海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三、再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游览过的最感兴趣一处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明礼貌用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1.让幼儿学会与人见面时的相关礼仪,感受友好同伴、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促使幼儿能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是要求幼儿了解什么是礼貌用语?他的奇妙之处?

难点是请幼儿掌握礼貌用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文明礼仪的相关课件、文明礼貌用语的图片、礼仪小明星的绶带、知识准备是一个小故事的动画碟片。

一、教师请小朋友观看动画故事。

动画故事在看一半的时候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请幼儿讨论。体会故事中兔宝宝的语言变化。(故事的上一半内容是:兔妈妈要兔宝宝帮助做一件事,帮妈妈给小刺猬阿姨送一包药,妈妈告诉它阿姨家住在森林大街10号,红漆大门。兔宝宝说知道了就跑了,可是它看到红漆大门却没见到门牌号就很着急,这时跑来了一位水牛大哥哥,它就赶紧喊道:“喂、喂我问问你——”可是水牛大哥哥却瞪了它一眼走掉了,兔宝宝很委屈,急的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很着急就出来找兔宝宝,看到宝宝在哭就问它原因,宝宝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却笑着说:“原来是宝宝还没有学会好好说话呀。”宝宝很奇怪,妈妈就在它的耳边说了一遍,宝宝就明白了,让妈妈跟在后边看着它找到阿姨家。)教师提问:兔宝宝会找到阿姨家吗?它又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幼儿讨论;教师小结讨论结果。请幼儿续看动画故事再次进行讨论。

(下一半故事内容:兔宝宝又继续走着,终于又看到了一扇红漆大门这时发现门牌号是10号,兔宝宝高兴极了,正在犹豫是否进去时,一位刺猬老奶奶从门里走出来,兔宝宝就走上前有礼貌的问了一声好:“老奶奶你好,请问小刺猬阿姨是不是住在这里呀?我想要找到它。”“是住在这啊,我带你去找它吧!”“谢谢您。”最后兔宝宝终于帮助妈妈做好了这件事情,特别的开心和快乐。妈妈也高兴的夸奖兔宝宝是最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教师提问:兔宝宝的语言变化了什么?请幼儿再次讨论。教师小结讨论结果:如果对人不礼貌,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是不会帮助你的,所以小朋友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初次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奇妙之处。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礼貌用语。

1.让幼儿用礼貌用语各说一句话。如“请你和我一起做游戏好吗?”再如:“老师您辛苦了。”或“我们谢谢老师为我们发了这么好看的书”。“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了。”

2.幼儿集体谈话: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我们应该怎么说?

3.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什么时候还会用到礼貌用语呢?如:买东西时、吃饭时、坐车时、做游戏时、上课时、家里来客人时等等。

三、用情境表演的形式来巩固礼貌用语的广泛应用。

1.播放文明礼仪课件,让幼儿仔细观擦。

2.将文明用语图片贴在活动时的周围墙面上,供幼儿自由的进行情境表演练习。

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情境表演,教师指导。

4.教师在表演中选出礼仪小明星授以绶带,并鼓励幼儿广泛应用礼貌用语。

活动小结:小朋友们都掌握了礼貌用语的`应用,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把礼貌用语带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广泛流传。

我们制作好一份份礼物让幼儿送到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和科室去,促使幼儿在完成任务时强化文明礼仪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们在实践中体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奇妙和快乐。

我在活动中运用了故事启迪、行为辨析、情境体验、生活经验拓展等方法。让幼儿体会礼貌用语的奇妙之处。在活动中幼儿活动兴趣浓厚,特别是在讨论时,他们积极主动,各抒己见,气氛非常热烈,并且在活动中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在情境表演过程中,幼儿能自由分配角色,活动情绪高涨,效果显著。当然,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需要长期的实践,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刻注意幼儿内在情感与外显行为的一致性,只有这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和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猜谜语教案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1、体会猜字谜带来的乐趣。

2、 通过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了解字谜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字谜。

1、导入。

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字谜,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2)认识汉字的字谜现象,探究猜字谜的方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4)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个性创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这些字谜的谜面。

2、小组内相互猜字谜。

2、这节课,我知道了谜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协作谜等。

3、我节课,我知道了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

组合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象形法,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意会法,如:客满。

(二)活动展示。

设置字谜擂台,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字谜王国,说说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3、根据汉字的特点,小组为单位创作谜面,全班交流。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找规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设计,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幻灯片,作业卡、各种图案的贴纸、正方形纸。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四季的美景。

2、播放(四季美景)

3、游戏(发放牌子)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请你来代表。。。。还有谁喜欢不同的季节。谁想代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举牌的同学上前来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顺序。(问:他们排对了吗?)

师:(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节奏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夏天过去。。。。。。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4、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依次循环出现的现象,叫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 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墙面装饰图),让学生观察。

师问:老师带来了朋友家的墙面装饰图,上面都有些什么图形?

生: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五角星 。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你们有信心去找吗?(有)请听要求:(1)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2)说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发现的规律说清楚;(3)比一比,看哪一组能找出不同的规律。开始!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

(1):斜排 (师:是的,当我们斜着看时,每一排的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学也找出了这个规律,请用手示意。) (播放斜排演示)

(2)横排:(师播放,老师重点讲解、规范说法:我们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为基础,圆片移到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个图形都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就变成了第二行。按照这样的规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规律也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让学生猜一猜。)

(3) 竖排:(师播放,让学生欣赏)

(4)以最后一个图形向前移动的规律。(播放、大家欣赏)

4、总结规律:

孩子们,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规我们就叫它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吧!你们敢挑战吗?(敢)好,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考考你(规律训练)

过渡:动物园来了一队动物朋友,他们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呢,同学们请仔细看,(1)师问:第二队是怎么变化出来的?(学生回答)师规范语言),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排出第三队的队形吗?(第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后移动规律)

(2)还是这一队动物,(请仔细看)又是怎样变化成第二队的呢。(最后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前面移动规律)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好,顺利进入第二关。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作业。

师:请拿出答题卡,开始解答。

4、猜规律:

过渡:向下一关进军吧!你想猜几号旗?好,进入我们的终极关——第四关。

4、设计手帕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规律!在这块手帕上,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请仔细看要求:1、小组先商量怎样设计才有规律;2、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听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组长打开学具袋,和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开始!

5、作品展示

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1、欣赏规律美(播放)

2、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37 字

+ 加入清单

【自读导言】

在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把小说的学习推进到欣赏评价阶段,这其中蕴涵了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训练,相信学生能满怀兴味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

(解说: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

(解说: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以文观己。

(解说: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真实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发,那就让他们尽情表达。)

【自读程序】

一、导入

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解说:导语既要涉及文章内容主旨,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掌握自读提示中列出的词语。

2、再次浏览课文,以小说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解说:在两遍略读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了解了小说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既回顾了小说的相关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例: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3、如果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孤独之旅》吗?为什么?

(解说:这两问重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给予他们自由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体会孤独二字。)

请学生找出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注意体会。

(解说:这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描写进行分析品味的能力。)

4、读小说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这场暴风雨中的表现。选出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品评他长大了,坚强了的形象。

(解说:可参见自读参考内容。)

5、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解说: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三、结束语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自读点拨】

一、关于题目

让学生自由命名,可以从很多角度人手,如:介绍人物(主人公),概括内容,渲染环境,揭示主题,引起悬念等。只要恰当,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既然有如此多的可能性,而我们的作者却独独选用了孤独之旅,匠心何在?

明确:

1、文学意味浓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孤独之旅,实际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

3、孤独充满字里行间,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

二、关于孤独

课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比比皆是。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惟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

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读思考】

1、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体会出其中的用意吗?

明确: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

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他们一点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写鸭群也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文中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语句,请将它们找出并加以鉴赏。

明确:如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少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出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3、反复朗读并摘抄文中精彩句段,积累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雨巷教学设计导入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497 字

+ 加入清单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录音机及磁带,雨巷图片。

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师板书课题)

读毕,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生①:忧愁的。

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一生朗读

毕,请一生评价。

生: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2、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师启发: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齐声答:雨巷(意象1,师板书)

(紧接着,师出示雨巷挂图)

师:“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生苦思冥想,组织语言,一生表述: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生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投向赞许的目光,师脸上洋溢着极为满意的笑容。

师:×××同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沉闷、压抑的环境气氛,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师板书)的心情。

一两分钟后。

生: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撩人愁绪的梅雨季节里,在这阴暗狭长的巷道里,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在雨中,孤独、冷漠、苦闷又忧愁……

生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意象3,板书),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引导集体朗读第二、三、四、五、六节(提醒注意感情基调)

师:姑娘,是怎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为什么说丁香一样呢?

生: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师补充: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意象中,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生①: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②:静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跃的,而是静静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叹息般的眼光,充满忧郁的、哀伤的。

师:发挥你的想象力,姑娘为何如此感伤?

生答:也许她是为心爱的人儿离她远去而苦恼心伤,也许她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许,她是为理想受挫而苦闷彷徨。

师总结,是啊,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像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远……。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再次朗读,深入意境,读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

①生个别朗读

②师有感情朗诵

师范背朗诵,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全场沉寂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营造的意境氛围中,稍后,生自发鼓起热烈的掌声。

三、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师: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生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师:说得好,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经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2、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四、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问: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生略一迟疑)

师: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生顿然悟出:那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师板书)

师:对,说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师板书)

师: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听录音,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毕,师:“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下课。

社会现实

[课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浓烈的诗歌。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形象丰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形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最后达到认知形象意蕴的目的,用个别读、集体读、师范读、听录音等多种形式的读反复体验,深入诗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鸣。从初步感知、体会诗的情感基调到深入品味、强化感觉,对感觉和体验进行整理再到细节认知,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另外,置疑设问,集散有致。《雨巷》教学设计中共设置了十几个疑问。力图使学生的感觉、体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但这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只有三个:一是全诗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发现、体验形象所蕴蓄着的思想感情;三是我们是怎样解读诗歌,进而解读文学作品的。此外,运用适合文本特点的语体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浓烈,且调子低沉,在教学中,尽量采取诗化的语言并且始终保持符合该诗基调的情感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小学,设计,全文共 5711 字

+ 加入清单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和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关注课文结构:本课的结构清晰,其中第3、4、5自然段情节反复,可作为学生仿说仿写的范例。

关注插图:本文配有六幅插图,可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看图读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关注课后思考题:本课的课后题提示了识字方法、讲故事方法和分角色表演,对于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有着导航性的意义,本课教学需紧紧围绕课后思考题展开。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为学生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或其他具有再生能力的小动物,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关注识字方法:本文是继一上《小蜗牛》和一下《咕咚》之后的第三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需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基础上借助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壁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是什么小动物吗?

预设:小壁虎

出示课件1:

(2)出示“壁虎”一词及拼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3)教师过渡:你们看见过壁虎吗?在哪里见到的?它长什么样子?

预设1:见过,在墙上。

预设2:灰乎乎的,有长长的尾巴。

(4)教师过渡:从同学们的回答和老师给大家的图片中,我们知道了小壁虎喜欢在墙壁上活动。

(5)出示“墙壁”一词及拼音,引导学生看图猜“墙”字读音。

出示课件2:

教师讲解:以前人们盖房子、垒墙的时候,墙壁多是用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观察图片的方法来猜字音、理解字形,有效降低了识字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揭示课题。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去认识一只小壁虎,他呀正着急呢,着急干什么呢?

(板书:21小壁虎借尾巴)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3:

教师过渡:小壁虎有尾巴,为什么还要再去借尾巴呢?快去故事里寻找答案吧!

二、随文识字,交流方法

1.读读画画。

出示课件4:

2.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课文,互相提醒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一起猜一猜读音和意思。

3.教师引导:你们小组新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1:我们新认识了“墙”这个字,是从课本里的插图看出来的。

预设2:我们新认识了“蚊”这个字,因为它右半边念“文”,我们就猜它念wén。

4.教师过渡: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没有拼音也能用这么多方法猜字音了,咱们来总结一下吧!

出示课件5:

预设1:可以根据图片来猜这个字,比如“墙”。

预设2:形声字的读音比较好猜,比如“蚊”“咬”“赶”“房”“转”。

预设3:有些字的偏旁和它的意思有关系,比如“咬”“赶”“房”“转”“拨”。

5.教师引导再读生字:咱们再一起读一遍这些生字宝宝吧!

出示课件6:

(1)去掉拼音读字。

(2)开火车读字。

6.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认识的生字宝宝带回到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生活中识字,利用形近字偏旁表演识字,利用图片识字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幅插图,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并通过动作演示“一挣”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课件7:

2.教师过渡: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假如你是这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看着自己光秃秃的尾巴,你心情怎么样?

预设:伤心、难过、着急。

教师过渡:于是这只小壁虎想到?

预设: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3.出示第二幅插图,齐读第3自然段。

教师引导:小壁虎先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出示课件8:

预设:先爬到了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板书:小河边 小鱼)

4.出示第三幅插图,齐读第4自然段。

教师引导:小壁虎又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出示课件9:

预设:爬到了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板书:大树上 老牛)

5.出示第四幅插图,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引导:小壁虎最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出示课件10:

预设:最后爬到了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板书:房檐下 燕子)

6.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共同总结3、4、5自然段:小壁虎先后爬到了哪里?分别找谁借尾巴?

预设1:爬到了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预设2:爬到了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预设3:爬到了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7.教师过渡: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8.出示第五、六幅插图,齐读最后两段。

出示课件11:

预设1:没有借到尾巴。

预设2:小壁虎回家告诉了妈妈自己借尾巴的经历。

预设3:小壁虎的尾巴又长出来啦。

教师总结:你们说得真好!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特点,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四、板书设计

21小壁虎借尾巴

小河边 小鱼

大树上 老牛

房檐下 燕子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3.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跟同桌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出示课件12:

预设: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和燕子阿姨借尾巴了,没有借到,最后尾巴又长出来了。

(板书:小鱼老牛燕子)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根据插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一边回顾一边再次梳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壁虎,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小壁虎的心情,好吗?

出示课件13: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小壁虎遇到了什么危险?他是怎么逃脱的呢?

出示课件14:

预设: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教师过渡:噢,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他心情怎么样?

预设:伤心、难过

出示课件15:

教师过渡:请你来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1)教师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2)教师过渡: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呢?

预设:小鱼姐姐、您、行吗

教师指导朗读:可真是个有礼貌的小壁虎,快来和你的同桌读一读他们两个的对话吧!

出示课件17:

(3)教师过渡: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有礼貌的小壁虎呢?

预设: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

(板书:用尾巴 拨水)

教师过渡:哦,小鱼的尾巴是怎样拨水的?

预设:摇着尾巴

教师引导:请你来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吧!

(4)教师小结:小鱼没了尾巴就不能拨水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啦,所以她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教师引导: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有点失望,但是他并不灰心,继续向前爬。小壁虎爬呀爬,他又碰到了谁呢?

预设:牛伯伯和燕子阿姨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画出小壁虎和老牛、燕子的对话。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出示课件18: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19:

(3)教师引导交流:牛伯伯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预设:老牛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

(板书:赶蝇子)

教师过渡:老牛是怎么用尾巴来赶蝇子的?

预设:甩着尾巴。

教师引导:你能用手来模仿一下老牛的尾巴吗?

教师小结:老牛的尾巴要赶蝇子,也不能借给小壁虎,哎,这可怎么办呢?

(4)教师过渡:小壁虎坚持不懈,他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

(5)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出示课件20: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21:

(6)教师提示:燕子阿姨为什么也不同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呀?

预设: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板书:掌握方向)

教师过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时候,尾巴怎么样?

预设:摆着。

教师过渡:哦,燕子阿姨摆着尾巴掌握身体的平衡和飞行的方向。你能用手学一学燕子阿姨的尾巴吗?

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连词成句:小鱼的尾巴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式理解、感受词语的意思,学生更喜欢,认识更深刻。)

4.学习第6自然段。

出示课件22:

教师过渡: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是怎么做的?

预设:爬回家找妈妈

教师点拨:“爬呀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找出来读一读。这么多“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呢?应该怎么读呢?

出示课件23:

预设1:出现了四次,说明小壁虎一直在爬,去了很多地方。

预设2:小壁虎可能还找了别的小动物借尾巴了,很辛苦。

预设3:小壁虎多想有一条自己的尾巴呀!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小壁虎爬了很久,爬了很多地方,越爬越伤心,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1:我们应该读慢一点儿。

预设2:应该把声音放低一点儿,读出小壁虎一路上的艰难和伤心。

出示课件24:

学生试读、指名读。

5.教师过渡:结果怎么样?

预设:他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出示课件25:

教师启发: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1:因为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预设2:就像我们的指甲和头发一样,断了还会再继续生长出来。

教师补充:蚯蚓也有这种功能,它的身体断了,也可以再长出来。

出示课件26:

教师过渡: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情怎么样呢?

预设:开心、高兴

教师引导:看谁能读出小壁虎的高兴呢?

学生试读、指名读。

三、表演故事,加深理解

1.师生共读。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读出小壁虎的恳切、有礼貌,读出他的艰难与伤心,读好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读出每个角色的特点。现在,老师来当旁白和壁虎妈妈,同学们分别来当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阿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课件27:

2.小组演一演。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想不想演一演呢?咱们分小组来演一演吧!

出示课件28: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请一两组进行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课文、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角色形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寓教于乐,于不知不觉中升华情感。)

四、回顾全文,总结延伸

1.教师引导: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出示课件29:

预设1:原来小壁虎的尾巴还可以再生,太神奇了。

预设2:我知道了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用处。

预设3:我知道了小动物的尾巴不同,都有自己的用处。

预设4:请求他人帮助的时候要有礼貌。

出示课件30:

2.教师过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引导:小鸟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31:

教师引导:大鳄鱼的长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32:

教师引导:小兔子的短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33:

(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补充几个知识点,可以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存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咱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吧!

出示课件34:

师生一起通过板书串联故事。

五、指导书写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要会写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课件35:

(1)学习上下结构的字。

出示课件36:

教师过渡:同学们,请你观察“条、您、草”这三个生字宝宝,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预设:它们都是上下结构。

教师讲解:对,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的收与放。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2)学习左右结构的字。

教师过渡:同学们,“捉、姐”这两个生字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1: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预设2:它们都是左边窄右边宽。

教师重点讲解:它们分别是提手旁和女字旁,一个字里有两个小朋友肩并肩坐在一起,要互相谦让,所以我们在写“捉”时,注意提手旁最后一笔是提画;在写“姐”时,“女”字的横画要变成提画,为坐在右边的小朋友让位置。这两个字都是左边稍窄些,右边稍宽些。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3)学习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课件37:

教师讲解:同学们,这个字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爪字旁最后一笔捺要写长一些,接住“巴”。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出示课件38:

教师讲解: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房。这个字的第一笔点要从田字格的竖中线起笔,注意内部要写得饱满一些,户字头下面的“方”的横画要伸出户字头。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2.学生自己练写。

教师提示: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看谁写得漂亮。

六、课后作业

出示课件39:

七、板书设计

21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拨水

老牛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要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朗读训练中来,小组合作是较好的方式,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且水平高低不同,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做大量的情感铺垫工作,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对角色的情感理解到位,课堂中设计的表演环节也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生字卡片,四个颜色不同的太阳。

1、抽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书中的小画家,画了几个太阳,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你喜欢哪个太阳?把那个段落读两遍。

3、请学生来选出自己喜欢的太阳,并告诉大家把这个太阳送给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老师帮忙把太阳贴在黑板上)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绿绿的太阳)

3、怎样把这个太阳送给夏天的天空?(挂在)

4、为什么要画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呢?因为夏天很热,热到什么程度呢?(学生说词语、句子创设夏天热的情境)

5、这个时候,一个绿绿的太阳,会让人们感到清凉。绿绿的太阳,照到高山,让高山清凉;照到田野,田野也变清凉;照到街道,让街道清凉;照到校园,校园也变得清凉……绿绿的太阳让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6、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谁来把清凉带给大家?(读出“清凉”)

7、给出朗读提示,再抽学生读。师适时范读。分男女朗读。

1、(过渡)夏天画个绿绿的太阳,那在冬天会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红红的太阳)

2、抽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

4、(师生用句子创设冬天寒冷的情境。)快用你响亮的声音驱走严寒。朗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此刻,老师的心里暖暖的、热热的。为什么老师会有这种感受呢?(体会“爱”)

6、小结:就是一个爱字让夏天的太阳清凉,让那冬日的阳光温暖。

7、再读第三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温暖。

1、(过渡)有同学读的口干舌燥了,让我们到秋天的果园里去尝尝水果的香甜。秋天哪些果子熟了啊?(苹果、梨……)这些水果都很甜。

2、现在就把甜甜的笑容写在脸上,读出甜甜的感觉,比比看谁的表情最甜,睡的声音最美。(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抽读第三自然段。(带上笑容,声情并茂)

4、金黄的太阳让农民伯伯丰收了,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了香甜的水果。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感激,再读课文。

1、(过渡)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秋天的收获?让我们走进那播散希望的春天。

2、齐读第一句。

3、这个句子带了什么符号啊?(问号)这个句子在问什么呢?(问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

4、思考:春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描写春天的四字成语)

5、谁能把春天的美读出来。

6、体会“噢”的语气,读出春天的美、春天的多彩。

全班通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

1、小画家画了四个美丽的太阳,分别送给的四个不同的季节。

2、其实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美好的心愿。每一个心愿里都渗透着一个永恒的字眼,那就是“爱”。让爱的阳光洒满人间。

3、老师也想画太阳,送给大家。

我画了个亮亮的太阳,送给大家,照亮你们前行的方向。

我画了个微笑的太阳,送给你们,让微笑的太阳贴紧你们成功喜悦的脸庞。

我画了个带翅膀的太阳,送给你们,去扶起你跌倒的臂膀。

我画了个彩色的太阳,送给孩子们,让她珍藏你们幸福的童年时光。

4、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出示板书“我画了个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抽学习回答。

5、把你想说的文字写在本子上,并把你想画的太阳画在旁边。(学生练习写话)

6、如果我们把今天说的都写下来,将会是一段很美的文字。如果你也能写两段以上,那就是你写的《四个太阳》,相信你们能比我们的小作者写的更好、更美。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编写你们自己的《四个太阳》。

18四个太阳

夏天秋天冬天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年级语文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前期精心地设计,我认为这篇课文执教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我们的孩子对壁虎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壁虎”两个生字。这样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揭示课题后,我问孩子们:“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会质疑:“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学生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朗读解决的,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会提问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读书中自己解,从而品尝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实现了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读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变“听学”为“自学”。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继而通过联系人体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下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去丰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面对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试图通过引导学习引他进入学习状态不成功后,就没有再理会他的行为。课中尽管他大声抢答,但好几句话都是与我提问有关的,我没能适时引导。在课堂教育机智方面还需改进。

二、课堂设计环节有些多,使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了47分左右。说明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要继续进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现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通过诵读、欣赏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1、分析独具特色的意象,掌握相关方法。

2、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离骚》到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新诗,涌现了很多流派,出现了很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诗坛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诚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二)自主收获

1、了解作者及背景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8年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并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歌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意象朦胧、含蓄,感伤气息较重。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表现。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2、文体知识

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黑线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诗人有陈江帆、南星、徐迟、番草、玲君、吴奔星、路易士等。

3、积累基础字词(结合导学案内容)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惆怅(chóu chàng)

(三)合作探究

1、听范读,学生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雨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诗歌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迷离、超然、朦胧的抒情意境。

(2)《雨巷》中主要写了哪两个意象?怎样理解和欣赏这两个意象?

明确: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2、文本分析

(1)《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能否将句中的两个“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姑娘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而且“飘”字与前面的“梦”字构成了最佳组合。总之,“飘”字生动地描述出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2)《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听和自白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诗句里流动。

(四)疑点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姑娘”当然有其象征意义。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如果诗中“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象。有时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来讲,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五)拓展延伸

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试多举几例加以分析?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