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折纸船教学设计【经典20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折纸船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1660

范文

1000

寨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寨沟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3 字

+ 加入清单

上节课我们走近九寨沟,初步领略了它的动人风光,作者称它是一个?——(童话世界)还记得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我们欣赏到了九寨沟的那两个神奇吗?(指名说 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板书)

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巴金先生一起走进那片神奇的土地——九寨沟。

(一)欣赏奇景,体会美丽

1.走近九寨沟就像到了童话世界,那里有怎样的美丽风光呢?

(1)先别急着回答,自己用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拿起笔,快速地找一找这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多媒体依次出示: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呢?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思考这处景色有什么特点?(生自读)

(3)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 湖泊和瀑布)

谁愿意把你喜爱的景色介绍给我们?(指名)

a.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问:这些山峰有什么特点呢?(多、高、美)

答:“一座座”——雪峰很多,重重叠叠,连绵不绝

“插入云霄”——雪峰很高,高耸入云

“银光闪闪”——雪峰很美,覆盖白雪,银光闪烁

读:这里的雪峰海拔3000米以上,峰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如此雄伟壮丽的景象,能读好吗?(指名读,两位)(要读得雪峰高起来,读得峰顶亮起来。)

b. 湖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 、”五彩池”呢。

问:这里的湖泊有什么特点?

答:数量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___比作___ ___比作___

这大大小小的湖泊形状肯定各不相同,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呢?) 湖水清——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颜色多——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 (想象一下,在这幅图画中,会有哪些颜色呢?(预设:倒影、石块、水草、鱼儿、飞鸟……) 总:湖水竟有如此多的颜色,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 (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感觉怎么样?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此刻你就站在五彩池边,让我们带着美

的感受齐读这段文字。

c. 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问:这句话让我们了解九寨沟的森林怎么样?

答:数量多、分布广。

过渡:不仅如此,九寨沟还有更神奇的呢!那就是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d. 瀑布:(出示句子)自由朗读这段话,思考瀑布的特点。(自由读) 问:你感觉九寨沟的瀑布怎么样?

答: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问:从哪些词体会到?

答: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问:白练和银花是什么意思?

答:白练——瀑布像白色的绸带一样。 银花——飞溅下的水花。

(出示图片1)同学们看,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瀑布顺势层层跌落。这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高低错落

(出示图片2)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下面,请大家结合图片,自由练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旁边,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

小组讨论交流。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瀑布之壮观。

(随机)总述:同学们,九寨沟,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美丽的童话世界留在心中。(配乐)

(二)亲近动物,感受神奇

自然风光是这样迷人,别忘了,一些珍稀动物正等着我们去交朋友呢!快速浏览第四小节,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异兽珍禽。(指名回答 多媒体出示)

1.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圈出一个最能表

现它特点的词语。(自由读)

2. 汇报交流

(1)金丝猴

a .读句子

b.问:它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体态粗壮)

遇到你时它是怎样做的?(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能不能做一个窥视的动作?——真是一只机灵可爱的金丝猴。

(2)羚羊

a. 读句子

b. 它有什么特点?——善于奔跑

从哪句看出来的?从哪一个字最能看出快呢?—蹿,蹿是什么意思?——一下子蹦出来(可真算是一个赛跑冠军啊!)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你试试看?指名试

(3)大熊猫

a.你为什么喜欢大熊猫?——很可爱

b.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很可爱呢?——憨态可掬

看它这幅模样确实很可爱,让老师也忍不住要来读一读了,看——(范读)

(4)小熊猫

老师还看到了一只小熊猫呢,谁来读一读?(指名)它有什么特点呢?——行动敏捷。这个词我们应该要读的?——快一点(再指名读,齐读)

这天真的小熊猫还很爱美呢!他在?——(美滋滋地照镜子)

3. 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

吗?(不是)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去掉行不行?(不行,因为它们住在?——林深叶茂处)

4. 九寨沟的珍禽异兽可远远不止这四种,你可能还会看到些什么动物

呢?同桌讨论

出示:也许,________

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展示)

5. 这么可爱的动物,这么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在最后一小节情不自禁

地赞叹道——(出示句子,生齐读)

问:这段话只有一句,是否可以把它省去不写呢?——不能

说明这句在文中起这很重要的作用,谁来说说看?——总结全文,首

尾呼应。

问:这段中,那个词最能总结九寨沟的特点呢?——人间仙境(板书)(随机)这六个小圆点里还藏着九寨沟的哪些神奇呢?你能说上几个吗?(奇花异草,青山秀水,鸟语花香,溪流清泉,奇峰怪石)

总:不愧是人间仙境,再读

1.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就要离开九寨沟了,在离开之前,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题,( )的九寨沟,你想在前面加什么词?(任意说)

2.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这美丽的九寨沟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九寨之行,请听《神奇的九寨》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首小诗《美丽的九寨》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银光闪闪)的雪峰,

这里有(色彩斑斓)的湖泊,

这里有(古木参天/五彩缤纷)的森林,

这里有(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瀑布。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正在向你眨眼) ,

小羚羊(跑来跑去/飞快地奔跑),

大熊猫(憨态可掬/咀嚼着鲜嫩的竹叶),

小熊猫(美滋滋地对着湖水照镜子)。

假如我来到这美丽的世界

我要()

2.以九寨沟美景作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课后搜集一下,举行“九寨沟美文朗读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采摘夏夜里的数颗星,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拘起冬季里最纯的半捧雪。一年四季的景色尽收眼底,也时不时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感觉。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春风抚摩着我的心里。远远望去,小麦是绿油油的,好像是在给大地穿上一件绿衣。它们是农民栽下的结晶,在春光下茁壮成长。不仅如此,百花争艳,显现出它们的不同而美丽的一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朵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花中飘出一阵阵浓香,为到来的春天添彩。花美树也美,棵棵大树挺拔着身躯,好像是边防战士。妩媚的柳树飘奕着长发,姿态优美,令人喜爱。

夏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初夏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之上的一艘大船。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的花儿。荷花虽不能做百花之王,但我对荷花有一种默名的好感。树叶间,蝉儿在一声声地长鸣,它是夏天里的天然音乐。太阳烘烤着大地,好像炉子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夏夜的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你还可能会误以为是萤火虫。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在田地里收莸自己汗水浇灌的宝石。市场上的水果摊上都是秋天的果实。是秋姑娘提着篮子将果实抛向大地的。秋天也是万物沉睡的开始。大树脱去黄色的叶子,一种如同仙境的感觉。枫树叶是红色的,大地上是一片红中带黄,黄中带红的一份美景。

冬天里也有它独有的风景,虽是一片寒冷,但在寒冷中有坚强。梅花看上去如此动人,它却是冬天的一员。松树在面对寒泠,它不屈服。最妙的就是下雪,梅花树和松树上的雪花给它们镶上一道银边。曰落之时,微黄的阳光印在雪花上,那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面对四季之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人生如同这景色,丰富多彩,享受人生每一刹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读)

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彩色笔)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2。

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师: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廊的特点?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生1:我从“一眼望不到头”这句话看出长廊很长。

生2:我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数字看出长廊长。

师:700多米长有多少呢?举个例子:我们学校的操场大不大?

生:大。

师:升旗时能容得下20多个班级,课间操时10个班能同时做操,可它从东到西也不过30米长,长廊有700多米长,是我们学校操场长度的 20几倍,你们说长廊长不长?

生:长。

师板书:

师:长廊仅仅是长的特点吗?它还有吸引你的地方吗?

生:我从“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写出长廊的画很美。

生2: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句话看出颐和园长廊柱子美。

生3:我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看出长廊周围的环境忧雅,以此衬托出长廊的美 。

师板书:

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画很精美,又没有相同的,说明作画的人水平高。

师:作画的人是谁?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干。

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段呢?

生: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十分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出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读感悟,导游讲解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第一种方法学习了“佛香阁”这部分。我从“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这句话感觉到佛香阁颜色很漂亮,很美。

师板书:

色彩美

生:我从“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会出佛香阁的形状很美。

师板书:

形状美

生:我从“建在半山腰上”体会出它建得高的特点。

师板书:

建得高

师:这么巍峨的建筑又是谁建造的?

生:古代劳动人民。

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师:请学习这一部分的小组同学站起来,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这部分。

师:还有哪个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最喜欢“昆明湖”这部分,因为很美,所以我们是采用朗读感悟的方式学习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采用朗读的方式?好,请每组推选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和其它小组的代表赛读。

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这段话中的“静、绿”是描昆明湖的两大特点,应该重读

生2:“镜子、碧玉”是作者用来比喻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应该重读

生3:慢慢地划过、几乎这两个词用夸张的方法进一步体现昆明湖静的特点,应重读。

师:大家体会得十分准确,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放录相)。

师板书:

静、绿

师:其它小组还有没有别的学习方法?

生:我们查阅一些课外资料,用导游讲解的方式学习的。

师:你们学的是哪部分?

生:长廊、佛香阁、昆明湖或十七孔桥。

师: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只能让学习“十七孔桥”这部分的小组展示,请你们选出代表作导游,其他同学做游客好不好?

(小组代表上台)

师:作为一名导游,应该具有什么标准和要求呢?

生:态度温和、亲切、声音洪亮、语音优美。

师:这名导游是否称职,大家仔细听他的讲解。

(放“十七孔桥”录相,小组代表讲解。)

师:大家评议:他是称职的小导游吗?

(生评议)

师:从他的介绍中以及录相的画面中,你觉得十七孔桥特点是什么?

生:桥洞多、狮子多、姿态不一。

教师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赵州桥教学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一)、启发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足球教学设计方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猫》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西拉科学校 刘海香

》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简短,作者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爱猫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闭住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抑制呼吸,我让学生去百范文,知道“闭”是。。。。,“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毛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闭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

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作者在写猫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介绍老舍的生平:“老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酷爱写作,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爱养花,他家里有几百盆花,每天除了写作就是摆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难过好几天。”然后让学生看书理解,他这么爱写作,当猫把他的稿纸踩脏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欣赏;他那么爱花,当小猫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时,他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十分可爱。从这些语句里,看出作者把猫当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觉得可爱。都舍不得责备,由此

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它们。

3、注重写法的渗透,读写结合。在学习小猫一段时时,先让学生找出作者从

几方面来写小猫的淘气可爱的,然后说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说说你喜欢哪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借鉴书中的语言,因为渗透了写法,学生很顺利的写出了片断,达

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课上读的形式少,有感情朗读来有待提高。

《猫》一课教学反思

上次,区里语文教研活动,杨中原对开课老师提到,四年级学生要逐步学会概括,课堂要整体入手。我觉得此言甚是有理,我想这样,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布局谋篇能力。我一开始让学生找到“古怪,可爱”概括老舍爷爷笔下的猫。在学习“古怪”这部分时,我让学生用“说它______吧,可是_____.”概括猫的四个方面的不同表现。既运用了关联词,又整体把握了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是用这四个方面来突出猫的“古怪”!

在具体学习这四方面不同表现时,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

第一方面:老实和贪玩

学生品位它的“贪玩”时,我引导学生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谁会怎么呼唤呢?

师:亲爱的小猫,回家了,回家了!

(学生表情露出笑容,被我这么亲切语气吸引住了。)

我话锋一转,它愿意回来吗?

生读句子: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谁能威胁的语气呼唤一下猫!

生:你还不回来,再不回来,不给你吃饭了。

(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从他们舒坦的表情中能感觉到孩子们正在享受读书快乐。)

师:可它回来了吗?

学生再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谁能着急的语气呼唤一下猫!

生:猫,快回家,快回家天色晚了,会冻着的!

师:可它回来了吗?

学生再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学生在读的时候,不知不觉突出了任凭……也……,在一次次语境创设中学生对文本理解一次次加深,对关联词语理解一步步到位。)

老师进行了小结:这只猫可真是(贪玩)!

(现在“贪玩”出来水到渠成,学生身同感受)

我又话锋一转

师:如此老实的猫,如此贪玩的猫,放在同一只猫身上,我们此时,只想用两个字来形容——古怪。

(学生脸上荡起笑脸,告诉我,此时,他们真的觉得这只猫“古怪”,也和作者一样因“古怪”而觉得这只猫有趣,去喜爱它。)

最近,语文课都不是提倡“工具性”落实,我时刻警惕着自己的疏忽。所以,我在最后,还是要从“工具”角度去提醒学生,老舍爷爷写“猫”紧紧抓特点“古怪”,用完全相反的几个具体事实来表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只“古怪”的猫。但我们也并不会因为“古怪”两字觉得老舍爷爷讨厌它,那是因为作者在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猫的喜爱,这里又用了——明贬实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下找春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歌教学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 播放mtv(关于现在幸福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说说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过度句: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揭示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春天代表什么?)

二、总结自习情况

学生交流:对于这类半独立阅读课文说说预习中自己是如何紧扣提示运用以往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文

归纳如下:1、把文章读通、读懂。

2、了解每一节诗主要讲什么?

3、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起来并在旁边批注。

4、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上符号。)

师总结板书:多朗读、勤思考、巧批注

三、 交流反馈

1、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诗歌

2、请五个学生分别各读一小节(其余同学说说哪个读的好?)

3、让读的好同学说是怎样读?(预习时反复读诗了解每节诗的主要说什么,表达诗人怎样情感,再与诗人产生共鸣)

4、让学生齐读一—————四节

5、汇报读后懂得了什么?(战争破坏了大自然,带给人们不幸。) 板书:不幸、灾难。

6、师总结:同学们能把这些灾难与不幸在诗中的各小节的词与句中体现出来么?

7、学生结合预习感受自由讲,老师做适当点评(重点讲第四节)。

8、面对这一切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学生开火车读“这究竟是为什么?”(读出作者的愤慨、不解、痛斥等语气)

9、作者的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愤慨、不解、痛斥、愤怒、憎恨等)

10、拓展想象

a、师总结同学们战争的罪恶之处仅仅是这些么?还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b、生想象后汇报

四、播放mtv感受战争图片,感受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1、看后谈谈自己此时此刻感情

板书:制止战争

2、带着愤怒、痛斥的心情再把前四节读读

过度句:是啊,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五、学习第五小节

1、体会作者的心声是什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祈盼,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

板书:和平

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么,也是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共同把这个心声再次表达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2、诗中作者为什么以省略号作为全诗的结束呢?(省略很多美好、无限的希望)

3、幻灯出示:希望、祈盼,让战火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一样。(学生拓展想象接着说唱)

板书:读书、享受春天。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让我们共同诵读这和约,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

板书:维护

2、出示 《儿童和平宣言》,师生齐读。

七、作业:1、写一封信给战争中的孩子

2、把本单元所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出一份手抄报

八、板书: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制止) 战争————不幸、灾难。

(维护) 和平———————————读书、享受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雷电颂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

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

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课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词板书:词

出示全词:

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

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

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

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师: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录音

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

(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强调停顿,齐读)

(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

小溪图,茅檐图,感受屋小草青。想象流水的声音,溪水绕人家。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

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送给他哪个词?”

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又能送他一个词么?体会自在,认真,理解“无赖”。读

相媚图,师:这是老夫妻俩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

师: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师:我们一起读。师:多么温馨的情景,我们再读。

(重点感受卧剥图,相媚图,感情练读)

(四)师: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师: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交流,引导“醉”——谁醉了?为什么醉?(老夫妇,诗人,我们)

师: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播放,感情朗诵。)

三、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一)介绍辛弃疾生平,了解其心境——安居乐业。

(二)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

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十二个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

1.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2.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2.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3.读第四小节时可以质疑。

第四小节中的“仿佛”可换词来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通过看插图理解“目光、投向”。提问: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石头画教学设计 石头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24 字

+ 加入清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1.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两课时

出示课题:“石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有谁见过“石头书”没有?学生质疑。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6个问题) (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师: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把一个问题弄明白,探个究竟,什么问题---“为什么叫石头书?”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刨根问底)指名读读

过渡:做学问都应该这样,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把你认为能找到“为什么叫石头书”的自然段好好读读,或者做个记号。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节

交流(板书:一层一层)

(从外形上看,书是一页一页、一册一册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很像)

2.“你们看,……厚厚的书吗?”这是一句反问句。

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书上有字,石头上也有字(板书:字)

2.指名读第7段,评价读书(来啊,是比较兴奋的语气)

3.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里让你明白了什么?

(矿石还有其他的颜色,说明石头书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师生分角色读6、7两节

第九自然段

1.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读。

2.说说理由:书上有画,石头书上也有画(板书:画)

3.“树叶、贝壳、小鱼”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4.分角色读8、9两节

5.师引导质疑:看到了这些化石,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们有一个问题能解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当勘探员叔叔读11节(读好“很久很久”慢些)

(1)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石头书上的雨痕和树叶判断出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根据石头书上的波痕和贝壳、小鱼判断出后来这里变成“大海”,现在又变成高山。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联系7、9和11两节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练说

(3)交流:这里怎么能说明石头是书?(它也能让我们获得知识。石头能告诉我们地壳变化这一知识。)板书:获得知识

(4)齐读11节

十三自然段

1.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学问?

(1)“……”省略号说明什么?石头书上的知识十分丰富啊,比如我们都没有见过恐龙,但恐龙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

2.从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们是多么高兴呀!

生齐读14节

1.石头就是书,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同学们更要学会读这本身边的无字的书。

2.自己浏览各网站,把你刨到的关于石头书的知识发在网上。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指名读句子。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3)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石头书》这节课上得较成功的地方是:我在备课时就发现书上的许多资料不够齐全,于是我就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并制作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其次,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初步开发的探究精神。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挂图、投影

两课时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06 字

+ 加入清单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特制定马场镇波那小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认真学习《小学德育纲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少年儿童开展体验实践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步、新突破,为创造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

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1、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少先队、关工委、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等组成,并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认真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实行每周一上午的班会,每周一次班主任必上的班会课制度及班会备课制,做到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班会课,逐步实现班会、队会活动规范化、系列化。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制度,让班级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通过学校内外发生的好人好事,利用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继续实行每学期期末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评选文明班级、先进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制度,利用学校大会的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二、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 “清明节”祭奠,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革命历史歌曲演唱会,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志向。

2、结合集体主义教育,每年3月5日学雷锋,9月10日“教师节前后,学校围绕“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这个中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动,为社会、为学校、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自我教育,学会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开展法制教育,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交通安全、法制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使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三、系列教育

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想向往水平、基本道德水平和意志行动水平,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四、主渠道教育

1、坚持德育为首,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是我校一贯做法,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各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教育因素,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三是补充教材外的相关教育内容,四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各科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探讨渗透艺术,提高渗透教育效果,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2、注意教学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小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小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其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我们要善于发现,找准切入点,进行思想教育。在作文中也可引导学生写“谈心日记”,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音乐课,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在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科学教学可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改造世界;技术教学可注意培养学生的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体育教学法可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守纪、互助、机智果断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结合教材、时事政治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录相、影片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

3、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

五、心理健康教育

1、举办专题讲座。

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使其学会想事做人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成立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校将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较为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522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

2、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读书”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3、阅读中指导怎样把成长故事写清楚写具体。

重点:阅读中指导写作。

难点: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原因。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讲的谁的小时候的成长故事?课文讲了少年周恩来立志读书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小故事?

2、交流:疑惑不解——解开谜团——立志读书(板书)

二、新课学习

导入: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他是在疑惑不解、解开谜团中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课文是怎样把这三个小故事连起来写清楚写具体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a、学习第一部分(1—6自然段):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读懂少年周恩来心中的疑惑,学习把故事写具体。

1、引言:课文是抓住周恩来的什么方面的描写来表达他心中的疑惑不解的呢?

2、交流中学习。

(1)角色朗读对话。读懂少年周恩来心中的疑惑:为什么那地方不能去?

(2)引导朗读心理活动的语句,读出周的好奇。

周恩来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指名读)

周恩来一次又一次地想:(齐读)

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齐读)

b、学习第二部分(7——8自然段):阅读中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正原因,进一步学习把故事写具体。

1、引言:周恩来闯进租界,看到什么事情让他揭开了自己的谜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作上记号。

2、读文交流把握:

①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疑惑)

②衣衫褴褛的妇女哭诉洋人轧死自己的亲人。(同情)

③肇事的洋人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愤怒)

④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可悲)

⑤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理解反问句(谁也不敢怎么样。)

3、小结:妇女哭诉,洋人得意,巡警耀武扬威,中国人无奈,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

c、学习第三部分(第9—17自然段):角色朗读中抓住人物语言读懂周恩来的志向。

1、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交流体会: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周恩来立志: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

3、对话朗读

①指名读同学们的话,与周恩来对比——理解“抱负”、“胸怀”。

②引读周恩来的话。

a、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

b、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

c、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③引读校长的话

第一次,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第二次,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激动地喝彩: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④合作分角色朗读

d、读过渡句:学习如何把故事写清楚。

1、导语:课文三个故事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的三件事是由两个过渡句联系起来的,请你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四、阅读链接:

读诗感悟周恩来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五、综合性学习:

本组课文主要记录的是成长经历中的故事,本单元的习作也是要求写一个他人或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了开拓你们的写作视野,丰富写作积累,要求每个同学课外通过阅读、询问、写信等渠道,了解别人的成长故事,回顾思考自己的成长故事,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疑惑不解——解开疑团——立志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在教学中我做到:

1、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

从内容上看,本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因此,我设计让寻找文中哪些地方刺痛了你的心来反映中华不振。学生虽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对“中华不振”都有了较深刻的思考。

2、抓住重点内容,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本文重点事件是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在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方明白这一点,以至于才有了让中华崛起的志向。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但由于课堂把握还不够成熟,感觉朗读还不够到位。

3、拓展文本,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树立报国之志: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让孩子们心海难平,让孩子们心有所向,让孩子们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并在行动中去努力落实。

4、本节课原准备把课文的第三部分也上进去的,但又担心时间紧促,所以就舍去了,造成了本课时文本内容较少而课外知识穿插过多,人文性过强而工具性弱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更深刻,课堂上没有达到想像的深度。有待思考。

课堂粗糙,应不断优化。请老师们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课时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 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板书:千万盏灯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板书:吊着的电灯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 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 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板书:憧憬中的灯

(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 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①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②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③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 。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4、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天安门前的璀璨华灯。

师出示课件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5、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学生读句子。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播放《国歌》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等的勇气,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种的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清明时节来临之际,站在他们的墓碑前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千万盏灯

吊着的电灯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灯光 憧憬中的灯 首尾呼应 一星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璀璨的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白船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什么是密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3、经历密铺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密铺图案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

出示俄罗斯方块的动态图,引出密铺。

观察图片,感知密铺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奇妙而美丽的图案,它们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拼成的。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五幅图案)

2.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 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议一议。

3.你认为什么是密铺?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图形大家熟悉的图形。(课件出示圆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如果只用一种图形,你们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呢?

师:谁愿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大胆的发表各种猜测。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猜测都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来操作验证吧。

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课件中的各种图形分别进行拼铺,并把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验证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观点合同组的同学一起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验证的结果。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平铺作品,并让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发现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 生2: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对于他的验证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赞成他的观点吗?

师:老师也很赞成你们的观点。从大家拼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组图形中,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密铺,探索了密铺,接下来就让我们动手创作美丽的图案吧?

“咱们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新颖、更富有想象力。”

学生动手设计,同组互相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感受。

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下:说说你的作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52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结合各种标志性的图案、图章或语言来记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和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渗透环保教育。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学词卡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自主读悟,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义乌城内有哪些桥?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2、是啊,这些桥横跨在义乌江上,为义乌的交通通便利,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座古代工匠设计并建造的桥。(板书课题:赵州桥)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同桌互读字词、正音。

2、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

齐读→开火车认读

3、说说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根据回答,引导整理板书:

历史悠久

雄伟坚固

非常美观

三、品读课文

1、自主选择,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其一,找到相应段落,读一读,说一说,读后的收获,提出不明白问题。

2、汇报交流

(1)历史悠久

汇报→朗读

(2)雄伟坚固

汇报

读课文中的语句

预设问题:什么是创举?

(3)非常美观

a、汇报

b、引导理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

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c、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d、出示“宗泽桥”石栏图案,仿照课文说一说。

e、宗泽桥既坚固又美观,作为一名义乌人怎么爱护宗泽桥

四、课堂总结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背喜欢的部分

3、情感交流,想对李春或古代的工匠说些什么?

4、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1、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

2、说说义乌的古建筑,激发爱家乡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00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⑴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⑵ 自学检查。

⑶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⑷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⑸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⑴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⑴ 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 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⑶ 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⑷ 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⑸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⑹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⑴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 用“一……就……”说话。

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及图标四张。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三年级,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一、开场白

同学们,火是人类的朋友,它带给我们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但火,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高大的楼房,甚至夺取人们宝贵的生命和健康。失去控制的火还会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灾害。那应该怎样防火,救火呢今天的班会,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二、读新闻,让同学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几起火灾事故。

课前,我们班的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火灾险情的案例,让我们听听这些同学的汇报。(同学上台汇报)

三、防火

大家听,刚才的事件多么的触目惊心。是的。火,既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但只要我们时常做个有心人,把用火安全记在心间,就能防患于未然,火就不会那么可怕了。

那么作为小同学,我们应该怎样防火呢(同学讨论)

下面我来读一下《小同学消防安全》的部分内容:

1、 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等入校。

2、 认识安全标志,不到有危险标志的地方玩,如高压电等。

3、 不玩火,不在有易燃物的地方放焰火。

4、 不破坏消防器材。

5、 提醒家人不要乱丢烟头。

6、 同学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 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8、 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要用手电筒

9、 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

10、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11、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使用电热毯的连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使用完毕之后要注意切断电源。

四、自救

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讨论)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沉着冷静,采用科学的自救措施逃生。

1. 井然有序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以防吸入烟雾窒息。

2. 弄清楼层通道出口,不要盲目乱跑、不要盲目开门。

3. 冲出楼房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势跑行。

4. 楼梯火小,就冲出去,火大就用绳子、被单等从窗口、凉台上滑下。

5. 身上着火,要脱掉衣服,或在地上打滚压灭火

五、知识竞赛 请同学们先来做个抢答游戏

1发生火灾时,是盲目开窗开门,还是用湿毛巾、捂住嘴(用湿毛巾、捂住嘴)

2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救人)

3起火时,是先断电还是先救火(先断电)

4你能说出几种逃生方法吗。(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

5你们知道吗我们有哪些自救方法吗(1、疏散逃生2、就地打滚3、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6 扑救电器火灾应首先做什么

答:切断电源。

7 消防队扑救火灾收费吗

答: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不收费。

8 发生火灾拨通“119”后,应向“119”台报告哪些情况

答:应报告失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所威胁的物质,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总之,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六、灭火常识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七、小结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们还要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传给身边每个人,让他们知道更多消防知识最后,祝大家永远都平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