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解决问题2教案【优秀20篇】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解决问题2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4369

范文

1000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52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结合各种标志性的图案、图章或语言来记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以及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1、听朗读带,请同学们用心听,然后说说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读略)

生:讲“我”养了一只珍珠鸟,“我”非常喜欢的故事。

师:不是很准确具体,谁来补充?

生:讲朋友送了一对珍珠鸟给“我”,后来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我”喂养他们的经过。

生:应该是“我”喂养了一对珍珠鸟,他们有了雏儿。这只雏儿对“我”由害怕到熟悉到亲近的过程。

师:是的,文中有三只鸟,课文着重写了雏儿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你们喜欢这只雏儿这小珍珠鸟吗?

生:(齐)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这只小珍珠鸟,它确实是只非常可爱的小鸟。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体现小鸟可爱的句子,试着品味一下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写小珍珠鸟的可爱的?(生读书勾画)

2、读了句子,你感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珍珠鸟?把它的可爱读出来。

3、这个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同桌一起商量商量,呆会儿交流。

4 、交流:小鸟活动范围起先……随后……渐渐地……最后……

5、信赖是相互的,珍珠鸟对我如此信赖,是源于我对它的喜爱。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那从这些举动中,你们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师:是啊,“我”是个有爱心的人,所以才能这么细心地、耐心地照料珍珠鸟,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给它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不惊扰它的活动,甚至宽容它的淘气捣蛋。就像许多宠爱孩子的爸爸妈妈迁就他们调皮的孩子一样。所以小鸟才这样胆大妄为地到处蹦跳,才可以这样放心大胆地睡觉。(板书:爱心、宽容、尊重)

6、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但是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表示对作者的友好和信任。珍珠鸟在我的精心呵护下,与我不断亲近,有一天…..(出示课件)

看到这幅画面,我相信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

师:是呀,睡熟了,你能轻声告诉我吗?

(指导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师: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啊,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会写什么呢?

师:此时作家笔尖一动流淌了一句爱的呼唤。

齐读: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师:小鸟伏眠于作者的肩头,安详的睡着了,此时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境界!(齐读第六、七段) 师:是的,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岂止在作者和鸟之间有信赖,请看老师为你们带来的画面。

(播人与动物画面)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答)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就是多一份信赖。

师:为了达到这美好的境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依照作者的“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说说你的格言。

师: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762 字

+ 加入清单

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① 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 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③ 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① 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

⒉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

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①.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②.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是个有效而简单的方式。

一课时

⒈ 同学们,上课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好吗?

播放舞蹈《小城雨巷》的视频

⒉ 同学们,《小城雨巷》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答:烟雨蒙蒙,雨巷深深,舞者跳舞优美····

对于江南、对于雨巷,无数的作者、诗人都曾经描写过、抒发过对她的浓厚情感。其中有一位近代的诗人,因为一首描写雨巷的诗被称为“雨巷诗人”。这位诗人就是戴望舒。 介绍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诚挚。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⒈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感知诗人的内心世界。

播放《雨巷》配乐朗诵

⒉欣赏完了这篇诗歌,那么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或者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低沉幽怨伤感

⒊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边朗诵边体会诗歌中所呈现的低沉、幽怨、伤感的感情基调。

⒋请一名同学作示范朗诵,让同学们再次感受诗歌的基调。

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分组,咱们班一共有42名同学,分为7组,一组6名同学并设一名组长。

分组完毕

⒉同学们,我们知道诗歌是由意象组成,一个个特殊的意象营造出诗歌特有的意境,《雨巷》也不例外。让我们回到课本,走进《雨巷》的情节里,找出你所认为的这首诗的意象,并说出这些意象给人的感受和象征意义。各个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讨论,派出一名同学对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

小组讨论完毕

⒊每一小组进行发言,并把他们的观点写在黑板上,指出学生讨论中疏忽、遗漏的部分,最后形成板书。

生答:明确意象有六个: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①.“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 满了朦胧美。象征着作者的寂寥、忧郁的心境。

②.“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③.“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这是源于中国人的“丁香情结”。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④.“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⑤.“我”,诗人自己的化身。像丁香般的姑娘一样彷徨、迷惘、寂寞 。

⑥.“姑娘”,诗人心目中恋人,理想的化身。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诗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意象 感受 象征意义

雨巷幽深、寂静心境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 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 美丽、忧愁、惆怅 恋人、理想 我彷徨、迷惘、寂寞 诗人

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这篇诗歌的主要情节

时间: 暮春凄婉伤感

地点: 小巷悠长 幽深 寂静 颓圮

情景: 细雨空蒙 迷离

道具: 油纸伞复古 怀旧 神秘

故事: 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人物: 丁香姑娘美丽 忧郁 哀怨 凄婉

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

丁香先生

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

主题: 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伤感忧愁和迷惘

⒉ 逐段进行解说,充分把握诗歌的整体概念。

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

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这个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哀怨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这位丁香姑娘处在一种凄婉迷茫的状态。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丁香般的姑娘就在细雨朦胧中消散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

⒊ 同学们,我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大体的把握。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诗歌故事的发展脉络呢?

生答:这首诗刚开始诗人表达了他想遇到丁香姑娘的愿望。后来,他真的遇到了一位凄婉、哀怨的丁香姑娘。他与丁香姑娘擦肩而过。诗的最后表现出诗人想再见这位丁香姑娘。

⒋不错。这位同学已经说出了这篇诗歌的段落。

一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七)、温故知新、品味音乐美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探讨分析《雨巷》的艺术特色

⒈变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例如: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散文)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诗歌)

效果:通过切割散文式长句,浑然天成地组成了神形兼备的现代诗。

⒉复沓句式的妙用

如第三节 “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

如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效果: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⒊词的重叠运用

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

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效果: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使《雨巷》在音节运用上显得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是美的。

春,你好。

春天来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把它的快乐洒向大地。在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小草、笋芽儿从土里好奇地探出头来,用他们的大眼睛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花儿也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她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向人们展示她们的新衣服了呢:粉红的、天蓝的、葡萄紫的、米黄的……各种颜色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她们摇摆着身体,好像在对人们说:“嘿!快来看我,我是最美的!”

再见春,你好夏。

夏天来了,大火球——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要把大地都烤裂似的。“热死了!热死了!”知了在树上大叫着,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赶走炎热。这样的声音好像千万支利箭射入耳中,又好像十几个小孩子在争吵。吵得我耳朵都要聋了、头都要裂了,可是,它们还是不依不饶。路过小池塘,你准会看见或多或少的几只青蛙在大合唱,它们一展歌喉,唱着动听的歌谣。

再见夏,你好秋。

秋天来了,麦田里金黄一片,还有一片欢声笑语。发生什么了?哦,原来是麦子成熟了。麦田里金灿灿一片,好似一片金色的波浪,没过肩膀,没过头顶,将我们沉入“海”底。农民伯伯的欢笑声响彻云霄。麦子和他一起笑,笑得弯了腰;高粱和他一起笑,笑得憋红了脸;玉米和他一起笑,笑地露出了他那平常不舍得露出来的金牙齿……

再见秋,你好冬。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窗外下着鹅毛大雪。雪,落在树枝上、屋顶上。当我一觉睡醒拉开窗帘时,挤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白色。美极了!我踩在洁白无瑕的雪上,美丽的雪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雪后,我和伙伴们一起出去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而那些雪球呢,像长着眼睛似的向敌方阵营“飞”去。

我们生活在一幅美丽的画卷当中,画卷的名字叫《四季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学课文桥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2191 字

+ 加入清单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1、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着力渲染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课文。

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过很多桥吧!说说你见过的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木桥图片展示,加深认识。

(二)、再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1.过渡: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唯一的逃命桥、救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2.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体会洪水的声音大,速度快,来势凶猛。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

3.过渡:如果我们就住在那个村里,面对这突然袭来的山洪,会怎么做?(生说。)

4.讨论:如果,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三)、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过渡:是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老汉已站在木桥前,他是谁?他又是怎样做的?

1.直接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体会出了什么?(沉着、冷静)

2.过渡

:人们把生的希望托付给了像山一样的老汉,老汉是怎样指挥的?小结: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舍己为人的老汉,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

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窜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

(四)、揭示课文悬念,领会“桥”的深刻内涵。

当人们已经顺利过桥,已经跨越死亡的时候,桥轰地一声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我不知道

哦,老汉!

你的姓,你的名

你是一座山,

但我知道

一座镇定、刚毅的山,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一座深情的山。

哦,老汉

哦,老汉!

2你更是一座桥,

你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一座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

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一座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永远,永远!

写话练习。

学习本文的巧设悬念,文末揭提的结构,写一个小片段。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听名家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

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和同类的文章等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假期安全教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2、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活动难点: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放暑假了,放暑假期间小朋友就在家里休息,那么在暑假里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呢?

二、学习防溺水、防雷电知识。

1、防溺水

教师:暑假里是炎热的天气,好多小朋友就喜欢去游泳,我们学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识,我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谁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小朋友做法对不对。

出示图片一:几个小朋友一起在河里玩水,这样对吗?

出示图片二:玩具掉到了河、湖、池塘里,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三:小朋友在河、湖、池塘、海边玩,应该注意什么呢?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不正确地玩水会带来危险,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和小朋友去玩水,也不能自己去捡河里的东西,如果小朋友在海边或者游泳池上玩,一定要和大人在一起,保护好自己。

2、防雷电

教师:在暑假里,还经常下大雨呢,而且夏天下雨时经常打雷,如果是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一些相应的做法和措施。

出示图片一:打雷时闪光容易击中电线,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二:大树湿湿的,也容易被雷电击中,下雨天我们能躲在大树下面吗?

出示图片三:外面在打雷下雨时,我们在家里应该怎样注意用电安全呢?

教师小结:暑假容易下大雨,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能躲到大树的底下,大树下很不安全。小朋友也不能躲到电线杆旁边或者电线杆底下,这些地方非常的不安全。下了大雨一定要把窗户关掉,也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能接打电话,尽量不要用电器,这些也不安全。

三、小结活动

1、暑假里小朋友在家要注意许多的安全,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暑假里防溺水和防雷电的安全,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你在家里会怎样保护自己。

2、小朋友们在家里过暑假的时间很长,小朋友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每天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开开心心地生活,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你们会做的事情,到下个学期回来你们就是中班的哥哥姐姐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心存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班会,全文共 1670 字

+ 加入清单

1.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进而把这种行动内化为一种习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形成一份倡议书,发动全校学生接受感恩大教育。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父母的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2.一位学生家长的来信。

3.收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

4.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5.制作ppt班会课件。

师:今天,我们也就“感恩”这一话题来聊聊。首先,我想知道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感恩”的。你们认为为何要“学会感恩”?请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启发,鼓励、引导学生,适时补充,概括要点。

1. 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作用上。

2. 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上。

3. 从上海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改革开放的`需求上。

4. 从现在的社会风气来看。

5. 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来看。

6. 从“感恩节”的作用来看。

师:是啊,有位哲人曾说过:“这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相信,同学们已经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亨你们的成长中的感动吧!

倪莉琪的故事:

张宇的故事:

薛琛的故事:

沈春霞的故事:读父亲的一封信

师举例:1)2000届一位学生的残疾家长坚持每次家长会到场,只为掌握第一手信息。

2)2003届一位学生的母亲克服种种困难来抚养他和智障的姐姐。

3)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问题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问题3:你知道家庭的教育费用所占的年收入吗?

问题4:你能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吗?

师:从刚才的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较以家长的付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我们中考失利,家长把从牙缝里抠出的2万元掏出,只为进重点班学习;为了照顾孩子,家长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心仪的服装却斟酌再三;每一次考试,比你们还紧张,整夜辗转反侧的是你们的家长。“再若不能甘孩子”,所以家长们为你们多了一丝丝华发,添了一道道皱纹。孩子们,我们可以为一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种种恩情,这实是一种道德扭曲啊!感恩不待时,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感恩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学会节约,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7)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8)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9)多做慈善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人民作贡献。

(10)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

师:让我们课后整理之后,形成一份倡议书,发动全校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吧!让我们学会不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所有关怀过我们,所有惠赐予过我们的人和物。

师: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

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

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惠赐。

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时时感受生活中的“拥有”而不是“缺少”。

感激不只是一种心情,而是

一种素质。

不仅要心存感激,还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让这种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吧!

同学们:

让我们人人行动起来,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让“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歌曲《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石潭记教案三课时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4673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抄写、翻译课文,参照译文校对答案,老师简单加以点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柳宗元是孤独的、凄苦的,因为他被贬官了,被贬到了荒僻的地方。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和《江雪》是在同一个地方,时间接近。所以,学习《小石潭记》时我们不但要注意到文中的景色,更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景 情)

2、从复习第五单元课题人手,从“书”“传”“说”“序”引入到第六单元的“记”体裁。指导学生看完学习摘要后板书课题:小石潭记

3、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查找的资料,然后播放课件)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诵读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簧(huáng)竹 清冽(liè) 披拂(fú) 佁(yǐ) 然

俶(chù)尔 翕(xī) 忽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二读,读得流畅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三读,读出节奏

1.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四读,读懂文句

1、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1)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2)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2、说说下列字词的含义

(1)心乐之( )

(2)斗折蛇行(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凄神寒骨( )

3 、补充省略的内容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读,概括文意

老师读课文,读一段请一个同学概括文段大意。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品读理解

围绕着题目的“小石潭”三个字进行品读

“小石潭记”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记”表示文体,以前学过,这里不重复,剩下的“小”、“石”、“潭”三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

1、以“石”字为例,作品读指导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到了“石”的句子。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直接点到了石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写到了“石”,“ 坐潭上”自然是坐在石头上面。这是属于间接写到石头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字句,发挥联想能力。而且,“凄神寒骨”不但写到了石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还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失意、忧愁苦闷之情。这是由景领悟出情。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也写到了石头。翠绿的藤蔓,飘拂在潭边的石头之上,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这是对文章的一种审美思考。

我们的品读就可以这样找句子,这样品味。

2、话题品析活动

学生按照刚才提示的角度,在下面两个话题中选一个对课文进行品读。

话题一:说说石潭的 “小”

话题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和潭边的景物谈)

课文整体感知,

3、出示问题,小组先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石潭的?

(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验证这个“潭”确实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吗?

四、小结

“以柳之流连景光,模写山水,曲致微妙,心与物化,亦韩所无有也!”——《读柳之厚山水诸记》

《小石潭记》所写的景色是曲折变化、细致入微的,在这景色之中,又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感情,所以有人评价说它是“心与物化”。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

板书设计:

景 情

小 石 潭 作 者

幽 寂 忧愁苦闷

凄 清 凄凉寂寞

附: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让我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又了一些新的认识。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质应该是要让学生更顺利地、更好地形成语文素养。八年级,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从衔接的角度讲,更多的则是如何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级迈进,以最终符合中学学习的要求。具体反映在教学中,则应该是引领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实实在在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正确把握教材

这是一节课效果的根本保证。我认为,只有在正确把握、处理教材的情况下,才谈得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这节课,我抓住课文的景和情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这是成功的保证。

二、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时常看到一些步骤繁多、流程复杂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我佩服设计者的心思细密,另一方面,我也会怀疑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一节课要成功,要能真正地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其教学设计必须是重点突出、思路简洁、层次分明的。这次的《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两个板块:诵读感知、品读理解,每一个板块都层次分明。尤其是后一个板块,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也有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像这次的话题品析活动,就生成了一些内容:

师:下面我们进行话题品析活动。请同学们在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来品读课文,两个话题分别是:一、说说石潭的 “小”;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或潭边的景物来谈。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说的是小石潭的“小”。“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小石潭的“小”,石潭是以整块石头做底,那石头不可能太大。

生2:我也是说小石潭的“小”的。从第四段“坐潭上”可见石头超出了水面,水面应该是很浅的,估计石潭也大不到哪里去。

生3:我也说潭小。第三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是写溪水的,这溪水是石潭的源头,这溪水是很小的,可见流入石潭的水也不多,潭应该也是很小的。

师:“明灭可见”也有可能是青树翠蔓的遮挡造成的,当然,你从这里猜测石潭的小,也符合文意。

生4:我说的是潭的小。第二段开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后面又写到这鱼“尔远逝,往来翕乎”,可见鱼很小,又只有百许头,潭大不到哪里去。

生5:第四段说“四面竹树环合”也说明潭不大。

学生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较之于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更进了一层,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三、教师要恰当地指导

老师的正确指导是把教学引向深入的保证,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老师应该在学生无疑处引导学生生疑、在学生疑惑出指明方向、在学生不明白处讲解。本课教学的成功,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1、朗读指导当讲在关键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的朗读。然而,八年级的朗读,与小学、与七年级的朗读应该有什么不同呢?显然,应该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本课的朗读教学,我就比较注重让学生透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请看教学实录:

师:我觉得,朗读《小石潭记》要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节奏,其实就是要读出文章的变化。变化从哪里来?要依据课文的特点。

本文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文有一种整齐之美,整齐之中寓有变化。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三个四字词语组合在一起,有一种整齐之美。朗读时首先要注意其内部节奏。“青树翠蔓”是一个并列短语,停顿为“青树/翠蔓”的形式,但如果三个短语读起来节奏一样的话就不好听了,“参差披拂”这个短语朗读时中间可以适当拖长,可以这样读……(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其次,本文还有一种变化之美,本文的句子有长有短。如“近岸”,短,读起来简洁有力,琅琅上口,后面的“卷石底以出”要稍长,读起来显得舒缓,有抑扬之美,朗读时要注意。(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这样的指导,既让学生知道了课文形式的特点,明白了朗读的要点所在,又有老师的示范,所以,这个环节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指导当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的思考应更加深入,这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向九年级过渡的要求。为此,对学生的发言,老师应该迅速地进行判别,并且给予指导。请看教学实录:

师:文中哪些句子是写了“石”的?

生:“全石以为底”。

师:还有呢?

生:“卷石底以出”。

师:还有呢?

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师:还有呢?

(生愕然,有的学生露出了惊讶的笑容。学生们低头思考。)

生:“坐潭上”,因为作者不可能是坐在水上面,所谓“坐潭上”应该是坐在潭边的石头上。

师:他找的这个句子和刚才大家找的句子不同,刚才同学们找的都是直接写到“石”字的句子,他找的这个则是间接地写到“石”的句子。找这样的句子难度更大,需要我们细细地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且展开联想。

几个“还有呢”,让学生出乎意料,引发了他们的深思并使之最终有所发现。接着,点明学生前后回答的不同,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真正的收获,后面的课堂活动也才有了成功的基础。

四、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要有保证

这节课生成了一些东西,但也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品读理解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话题,但是学生的回答都是围绕着话题一的,而且都没有能够讲到景物描写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呢?我想还是课堂活动时间不够造成的。设计时我只给这个环节留下了12分钟。事实证明,这还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时间就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另一个班再教《小石潭记》的时候,我对教学环节作了调整,给学生更充足的品读时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以下是当时部分学生的回答:

生1:第四段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这是说小石潭环境的幽寂,同时,从第五段看,同游者有三个人,隶而从者有两人,总共有六人游小石潭,但作者却说“无人”,我想,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柳宗元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心里面十分忧愁苦闷、凄凉寂寞的反映。

生2:由柳宗元想传递的感觉可以推想出,他所见到的潭是“小”的。如果是“大石潭记”就不容易突出作者被贬官后的寂寥、凄凉的心情了。

生3:我反对你的说法,其实大的景也可以突出孤寂的感觉。

生2:但是我觉得大的景通常是抒发大的感受,像国破家亡的悲凉,以死报国等伟大的情怀啊之类的,例如《过零丁洋》;而小的景更适宜于抒发小一点的感受,这是一般的情况。所以我觉得小石潭应该是比较小的。

虽然回答还显得稚嫩,但是思考的角度、深度都比原来的一节课更进了一步。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讨论更有效呢?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方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校园欺凌教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结合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二.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我校总人数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中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3、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五.教学准备:

六.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欺凌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伴着《校园的早晨》的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欣赏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和谐安宁与美好,接下来切入漫画,直接导入新课:然而,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似一双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园的和谐安宁,让多少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又让多少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平安校园,拒绝欺凌”,直面暴力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让青春不再惊恐,让父母不再担忧!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接下来就是进入新课,学会自护。

第一环节:知暴力、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

事件一:

20xx年5月16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疯传,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不少学生围观,有的学生甚至嬉笑着说,“别打他腮”、“再来一遍”,据网友称,此事发生在五莲街头中学。经了解,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

事件二:

20xx年4月8日,济宁邹城大律中学的初二女生小青,已经有一周时间不肯去学校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小青终于道出了实情。上周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级的三名女生殴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长达一小时。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读书了。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亲身经历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述身边的欺凌故事。

举例:一位同学向班上一位学生每天索要一元钱,一共索要了十几元,你们说这是不是勒索?钱虽然少,是不是犯罪?同学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3、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归纳: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其形式有(大屏幕展示):

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园欺凌还可分为硬欺凌和软欺凌,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欺凌,乱起绰号、造谣污蔑等等就是软欺凌;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欺凌。这一环节通过看照片、读材料、讲故事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第二环节:谈危害

结合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校园欺凌会产生哪些最直接的后果。(学生一般会针对受害者一方发言,指出对受害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后果。)教师展示事先搜集准备好的施暴者悔过心声,并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和受害学生都有极大危害。对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受害学生来说,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身心健康倍受摧残,必然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家长的正常工作,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法律的尊严。图片展示危害:

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产生警示效果:让施暴者停止侵害,让受害者不再沉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培养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062 字

+ 加入清单

1. 课堂理念: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古诗?如何让学生为之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达到最佳的求知状态?我想: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孩子阅读古诗的方法从而精心设计课堂。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 课堂思路:针对以上思考,我想具体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a 放声朗读,培养语感,感受诗歌音韵美和形式美。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这是一种熏陶更是一种积累,读的多了,我们在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都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所以,多读而且是放声朗读是孩子们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 倾听配乐诗歌朗诵,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意境美。“诗”,“诗歌”最初就是和乐而歌、和乐而作的。因此诗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倾听配乐诗歌朗诵,再次感受并加深对古诗音韵美、节奏美的欣赏。古诗语言凝练生动、言简意丰,其遣词造句更是高度精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诗歌文字的精妙;同时更要做到“披文入境”,通过有声的文字迅速把孩子们带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直观的配乐诗朗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感受并体验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c 改诗成文,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诗歌语言美和情感美。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比较阅读能力。在孩子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文字来表现。改写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孩子们可以对照诗歌把自己听到的诸多意象及其特点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对于《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尤为有效。孩子们可以抓住“寺、亭、水、波、云、莺、燕、树、泥、花、草、湖、马蹄、游人、杨树、沙堤”及其特点来描写。面对这样美妙的画面,诗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天的“爱”还会有人不理解吗?在此基础上领会诗意,理清思路和顺序,再背诵全诗就轻松自如了。

还有,在学习《钱塘湖春行》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因此,可以把两者对比,感受古诗与现代散文的区别,体会诗歌语言的简练。或者尝试拿自己的文和大家之作比一比,感受阅读积累带来的快乐。教师可以适时肯定孩子们改写是成功的,并鼓励孩子们写作好文章就是从这样的改写,仿写,积累开始的。

1. 教授目标:

a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b、 品味、赏读诗歌形象的语言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习目标:

a、 熟读成诵。

b、 从感受诗歌画面入手,进行诗歌赏析。

3.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味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4. 教学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

5. 课前准备:学生不做课前准备。

6. 教学方法:点拨法、自主学习阅读背诵法。

教师导入:今天有这样一位名人做客我们的语文课堂,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幻灯片逐条显示: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山西太原;要成就: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倡导新乐府运动。代表作:《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别名:诗魔、香山居士、白乐天。

1. 熟读成诵;2. 抒写诗歌中描绘的春景图;3. 赏读诗歌。

幻灯片 朗读提示: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1. 自行放声朗读,圈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莺 燕 啄 没 蹄 阴 堤

2. 齐读。(检测字音和节奏)

3. 听配乐朗读录音,做好字音、节奏笔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押韵,韵脚:低 泥 蹄 堤

4. 想象诗歌中的西湖美景,请学生代表模仿录音朗读。

幻灯片 朗读提示:读懂内容,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5. 闭上眼睛,再次听读录音,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 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 参照诗歌,补充自己的文章。

3. 比较自己的文章和诗歌,说说谁的词语运用更准确?谁的画面更丰富?更美?

a. 顺序:点面结合:孤山——孤山寺——贾亭——西湖湖面——莺歌燕舞(环境—景);湖东花草——白沙堤 (景—环境)。

b. 意境:景物特点鲜明,用词准确,突出早春特点;水面:初平 云脚:低;莺歌燕舞:“早莺”和“新燕”是“几处”和“谁家”。

c. 画面:色彩纷呈,动静结合,修;想象各种事物的貌状:“绿杨”,“水面”,“树”,“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比较古诗《钱塘湖春行》和现代散文《春》,说说两者的共同处和诗歌的特点。

共同处:

a.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 ,即景寓情;

b. 情感一致:热爱大自然。

c、诗歌特点: 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意境优美,音韵和谐。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全诗借“行”字贯穿全诗,我们亦能通过诗歌凝练平实的语言,看到了诗人描绘的一幅生机盎然的钱塘湖早春景致。面对此景,诗人“最爱”还不足。

诗歌的美就在其语言音韵美、形式结构美、画面意境美、诗人情感美。

试着欣赏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班安全活动教案 小班安全常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小宝贝看到和糖一样形状、一样颜色的药品,是否会把它当成彩虹糖着急去抢、着急去吃呢?是否会把包装绚丽的洗洁剂误认为饮料呢?如何告诉宝宝不要误食药品和有毒的物品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就结合《花花绿绿的小药球》的故事,对宝宝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1.让孩子知道花花绿绿的小圆球不能乱吃,以及装在瓶子里的东西也是不能乱喝的,喝之前一定要问清楚家长和老师。

2.知道保护自己,学会简单的自救常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故事《花花绿绿小药球》课件、实物小药球、装有清洁剂的瓶子、干燥剂、口红等。

1.出示花花绿绿的小药球,让孩子观察,引起孩子的兴趣。

2.引出主题,提问孩子这些小药球和瓶子里装的东西能吃吗?结合故事进行讲述。

3.故事中的大灰狼来到了小红帽家,看见了窗台上摆了一排花花绿绿的小瓶子,还有一个浅蓝色的塑料瓶。大灰狼非常好奇就打开了,它以为花花绿绿的小圆球是水果糖,蓝瓶子里是汽水,于是就把小圆球吃了,把瓶子里的东西喝了。讲到此处请孩子思考大灰狼吃下这些东西后的反应是怎样的。孩子们各抒己见。

4.看课件一起来见证大灰狼的反应:大灰狼的肚皮渐渐鼓了起来,越鼓越大肚子非常疼,不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下,这时小红帽的妈妈回来了,把大灰狼送进了医院。请孩子们想一想大灰狼为什么会被送进医院?

5.结合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大灰狼吃的小圆球是小红帽家的药品,蓝瓶子里装的是清洁剂,大灰狼知道后,非常后悔。

6.小结:通过故事告诉幼儿不能乱吃药品、乱喝瓶子里的东西,如果乱吃乱喝是会有生命危险的,一定要问清楚再决定。

生活中有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对孩子来说看起来比较像吃的,但却是非常危险的东西,比如食品中的干燥剂、妈妈们用的化妆品等都含有化学成分,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些东西不能随便拿着玩,更不能往嘴里放。安全隐患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身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给孩子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教案大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对生命所蕴涵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为此,我利用晨会课教育学生牢记有关安全的血的教训,掌握有关安全常识,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教诲,确保学生每天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活动具体程序如下:

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对生命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能吸取教训,把安全牢记心中。

1、收集有关安全事故案例。

2、安全知识问答题。

3、儿歌。

(一)列举事故案例

数据1:1987年6月7日中午,河北省琢县塔上乡陈家坟村的4名十五六岁的孩子在铁道上拣铁,16次列车通过时,将其中2人扎死。

数据2:1999年2月25日,湖南省资兴市清江乡上春小学的一名学生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由于操作失误,与一辆从远处奔来的大卡车相碰撞,后经死亡。

数据3:20xx年4月5日上午,浙江省缙云县某小学四年级5个班的学生,在校长和10名教师的带领下,到一个水库春游。其中有3个班的学生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私自争相登船,船尚未启动,即倾斜进水沉没,已登上船的139名学生有128名落水,43名学生溺水身亡。

数据4:德化县盖德乡盖德村

8组的李友文、李有斌和9组的李升渊、李德渊是盖德中心小学的学生。在20xx年8月14日下午,他们四个到盖德溪一水潭附近垂钓时,四个学生都溺水身亡。

师:同学们听了以上惨剧,有什么感觉吗?

师:他们的家人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

师小结: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还属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所有关心你的人。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幸福,我们要珍爱生命。

(二)安全知识问答

1、选择题比赛

(1)、下课了,不能干什么:①打球。②追赶打闹。③跳绳。(②)

(2)、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③)

(3)、哪种行为不对:①跳高、跳远。②攀越围墙、滑楼梯。③翻单杠、荡秋千。(②)

(4)、上下楼梯怎样行:①靠右行。②靠左行。③左右行都可以。(①)

(5)、如发现有人触电:①装作看不见。②赶紧报告老师。③用手拉他。(②)

(6)、假期里不能:①单独外出。②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③一人下水。(①③)

2、判断题比赛

(1)、学生登山、外出或郊游,可以不要经过家长或学校的同意。(×)

(2)、步行时要走人行道。(√)

(3)、车船行进时,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 (√)

(4)、能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三)、安全警句朗读:

(1)小学生,上学校,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别乱跑,十字路口看信号。

(2)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3)发生火灾不要慌,快叫大人来帮忙。

(4)放学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妈愁。

(5)一人在家关好门,与人说话要谨慎。

五、活动结束、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幼儿园《蚂蚁和西瓜》教案 蚂蚁吃西瓜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

小蚂蚁: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蚂蚁和西瓜皮,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理解“率真、憧憬、无拘无束”等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都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吧。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词,认读、识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憧憬、无拘无束、率真”等词语。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二至四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五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体会,如“做一回阳光的儿女”“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等都表现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愉快、兴奋、无忧无虑的情感。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可尝试仿照第四节的句式来说一说。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可采取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里读、班内展示读等形式反复练读)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快乐的假期里,我们更好地亲近大自

然,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地成长。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搜集并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教学时间一课时。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

(2)可爱的小红嘴

(3)淘气的小家伙

(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一、时间:

20xx年11月26日下午第三节

地点:七年级二班教室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有关是否该遵守交通法规的幽默的法制短片,引发同学思考:是否可以因为某些原因而不遵守法律规范?

2通过自由辩论的形式,让正反两种观点进行交锋,使同学们在讨论中看清问题的本质,了解到不仅要知法,更要信法,进而守法。

3在明确了守法的重要性之后,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使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为严格守法打下基础。

4评选“法制之星”,作为班级法制活动的带头人,带动全班同学乃至全年级、全校同学一起做知法、信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三、活动程序

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的这堂班会我们要一起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法制。那么法律对于大家来说具体是什么呢?

学生:法律是约束、规定人们行为的内容。

老师:在开始严肃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轻松幽默的法制短片,讨论一下法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适用情况。

1观看幽默的法制短片以夸张搞笑的形式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学们观看后果然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

老师:这部短片向我们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还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变通一下呢?不知道同学们各自都持有怎样的看法。学生1: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持大家的秩序的,我们必须遵守。

学生2:法律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生活,是为人民着想的。有时可以灵活变通。老师:大家的说法似乎都挺有道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开展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吧。请支持马凌的同学坐在我左手边,支持孙亦文的同学坐在我右手边。

2自由辩论

围绕幽默的法制短片展开辩论,并可将议题适当扩展而不局限于交通法规。同学们自主分成两组,由主持人宣布规则,进行自由辩论。辩论结束后由在场老师做评委,对同学们提出建议和指导。

老师:那么下面我宣布一下规则。两方可自由派出辩手,一方发言结束另一方即可接上,一方累计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最后由两方各自派一人进行1分钟的总结陈词。好,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知识与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

(2)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

(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

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一、导入语:

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教师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之后以提问式展开课堂教学。)

[提问]: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提问]: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

[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问]: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提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

[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提问]: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作者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木兰踏上了征途。

[提问]:是如何展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

[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的哪些特点?同时又展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思?

[明确]: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很深切的思念亲人。

师:这里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木兰的征战生活。

[提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与上文有何联系?

[明确]:是对上文“旦辞……”八句内容的概括。

[提问]:诗中是如何展现木兰的军营生活的?

[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提问]:这两句展现了木兰军营生活的什么特点?

[明确]:极其艰苦。

[提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展现了木兰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战争?

[明确]: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战争。

[提问]:木兰能够胜利归来,展现了她怎样的英雄形象?

[明确]:英勇善战。

[提问]:文中是如何展现木兰立功之大的?

[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提问]:“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不慕名利。

[提问]:思乡心切的木兰,急盼与亲人团聚,文中是如何展现木兰与亲人团聚的情景的?

[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这里通过爷娘姊弟的不同举动,渲染了一种全家团聚的喜庆气氛。

[提问]:回到家中木兰有何表现?

[明确]:“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提问]:这反映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回家后的喜悦心情,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

师:这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提问]:最后作者安排了怎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结束了故事?

[明确]:“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木兰与亲人团聚的情景,使故事更具有喜剧色彩,增强了的生动性。

(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扮演文中人物,表演情景剧。教师把握好尺度。)

[提问]:最后用兔子作比喻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明确]:以兔为喻,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几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

师:从木兰身上我们看到,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三、归纳木兰的形象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

[归纳]: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热爱和平生活。她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五、课堂讨论: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从木兰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木兰形象,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选择诗中一段故事情节,改写成现代文,要合理运用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科学教案幼儿园 科学教案小学四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饮料瓶若干(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锥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小孔,小孔间距约为0.5厘米);吸管;用蜡涂染过的硬卡纸片若干;大小一样的玻璃板若干(玻璃板周围用胶布贴好);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镜子(不要太小);迷迷转若干(把乒乓球剪成月牙形);每组盛水脸盆一个;筐子;抹布等。

游戏一:调皮的小水滴每个幼儿从筐子中取一个干燥的玻璃板和一张涂过蜡的卡片,用吸管吸水,向干燥的玻璃板上滴,看玻璃板上的水滴是什么样子的。(水滴是"散开"的。)再向用蜡涂过的纸片上滴,看水滴是什么样子的,和玻璃板上的水滴一样吗?(不一样,玻璃板上的水滴是"散开"的,纸片上的水滴是圆圆的,像小豆子一样。)

游戏二:不容易分开的玻璃板给每个幼儿提供两面大小一样的干燥的玻璃板,让他们把玻璃板叠放一起,试着分开一下,然后再在水中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拿出来之后再试着掰一掰,看两块玻璃是否容易分开。(湿了之后的两块玻璃板比干燥的两块玻璃板要难分一些)

游戏三:会"握手"的水向饮料瓶内注满水,会发现水从饮料瓶壁上的几个小孔射出,形成几条水流。让幼儿在几条水流的"根部"轻轻一捏,看有何现象发生。(几条水流合在了一起)再用手在水流"根部"轻轻一划,又有何现象发生。(几条水流又分开了)。

游戏四:旋转的"迷迷转"给每位幼儿提供一面镜子和几个"迷迷转",让幼儿把"迷迷转"放在干燥的镜面上,当镜面稍稍一倾斜,"迷迷转"会怎样?(会从镜面上滑下来)如果在镜子上滴上水,再像刚才那样玩, "迷迷转"会怎样?("迷迷转" 像穿上了滑冰鞋,旋转的很快很好看)。

结合4月22日地球日,教育幼儿要树立的节约用水意识。

本活动属感知类活动,不属于理解活动。对于活动中发生的现象不强求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也可试着让幼儿说说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38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两只鸟蛋 》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常”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情朗读能力,以及了解相关的鸟类知识。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喜欢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小男孩心理变化过程。

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2、几粒鸟蛋,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蛋、取”等12个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鸟:喜欢鸟吗?为什么?

2、揭题读题。谈对鸟蛋的认识。(出示事物摸一摸、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齐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生字读音。

3、师抽查。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同桌练读,互评互议:说说哪儿感情读得好。

2、感受鸟蛋。

(1)指名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手握鸟蛋的感觉。

完成“( )的鸟蛋”。

谈:喜欢玩吗?为什么?

(2)指导齐读。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3、感悟生命。

(1)小组讨论: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议议鸟妈妈失去鸟蛋后的心情,当我抬头看天空时希望看到些什么?

(2)反馈交流。

a、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鸟妈妈失去鸟蛋后的心情表现。

b、议一议我还鸟蛋时会怎么想。

c、我抬头看天空时希望看到些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把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读出来(进行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第四小节把对未来的希望读出来。

(在朗读时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训练。)

4、小结: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它们和我们共享一个地球,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更加美丽,让我们小男孩一样伸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5、升华感读,自由练读。

6、朗读小擂台。

四、课外拓展

1、把小男孩希望看到的,描绘成一幅画。

2、用自己的行动保护鸟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字音,识字生字。正确书写6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二: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三、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

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四、相关链接:

1、鸟蛋。

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

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

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

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2、鸟类的有关知识。

9 两只鸟蛋

好玩

轻轻放回 爱护鸟类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诗的意境。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我把生字词制作成卡片,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识字。比较成功的是指导学生发挥想像。例如“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指导学生想像自己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主题班会游戏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游戏,全文共 3696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背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如果没有眼睛,我们的面前将会是一片黑暗。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身边戴上眼镜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资料调查表明,中国学生近视病发率在全世界的排名,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2位,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在一份对中国四个城市高三学生的调查中显示,青少年近视的病发率从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而大学生高达76.74%。这些数据说明了中国近视病发率的上升之快,已到了全社会必须关注与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二、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和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也要关注别人的眼睛健康,做好宣传,让每个人都学会保护眼睛的措施,共同关注心灵的窗户。

三、活动步骤:

1、宣传阶段:通过广播、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近视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初步了解近视的成因和对青少年的危害。

2、行为巩固阶段:

(1)各班由班主任组织,利用队会课的时间组织全体同学进行以“爱眼护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讨论、辩论、小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近视对青少年的危害。

(2)少先队大队部对各班学生加强眼保健操及正确读书、写字、用眼姿势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到“三星评比”当中。

3、 活动反馈阶段:

(1)少先队大队部将于6月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以“爱护眼睛,防止近视”为主题的队会,活动中将进行一次防止近视的知识讲座,并在其中穿插有奖问答等游戏。(活动时间及具体方案另定)

(2)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眼保健操比赛。

(3)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将“爱眼护眼”的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其中1-2年级以图画形式,3—4年级以日记感想,5-6年级以报告、手抄报形式为主,每班挑选5份优秀作品上交少先队大队部,少先队大队部将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和评奖。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活动主持稿

甲: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想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黑夜关紧窗。

乙:对,相信同学们都知道,那就是眼睛。

第一板块:现身说法话近视

甲:同学们,眼睛是心灵之窗,它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户。如果没有眼睛,我们的面前将会是一片黑暗,空虚、单调、恐惧……将会永生陪伴我们。

乙:现在,我们就请患近视的同学现身说法,畅所欲言,谈谈近视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

(同学们畅所欲言)

甲:如今,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近视率可达50%-60%,在医学院校,近视率甚至高达70%-80%,小学3、4年级的近视率也达到30%-40%。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位55.22%,而大学生高达76.74%。

乙:我国是近视眼的患病大国,1995年的调查显示有3亿人患有近视眼,占世界近视眼病人的33%,其中病理性近视眼超过200万人。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第二板块:七嘴八舌论护眼。

甲:既然近视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不便,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呢?下面,就让我们先来进行有奖竞猜活动,当我们读出问题的时候请同学们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答对的同学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通过竞猜活动,看看哪些同学对保护眼睛有更深的了解。

第一环节:IQ大考验——

游戏规则:由主持人读题,同学们在几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1) 眼睛喜欢什么?

A:凉 B:热 C:辣

(2) 遇到心火、肝炎过盛就会怎样?

A:长眼垢 B:眼疼 C:眼肿

(3) 用什么熏可以保护眼睛?

A:盐水 B:茶水 C:温开水

(4) 平时应怎样才对眼睛有好处?

A:多吃东西,多吃营养品 B:精细搭配,荤素搭配 C:少吃东西,偏食挑食

(5) 吃什么可以补眼睛?

A:动物眼睛 B:动物肝脏 C:动物皮肉

(6) 胡萝卜可以明目,它含有

A:维生素C、E B:维生素A、B C:维生素A、E

(7) 几岁以上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压?

A:20岁以上 B:30岁以上 C:40岁以上

(8) 每使用计算机( )小时要休息10—15分钟?

A:25分钟左右 B:50分钟左右 C:一小时左右

(9) 眼睛与14寸屏幕最少保持多少厘米?

A:60厘米 B:70厘米 C:80厘米

(10) 计算机背面与墙壁应有( )公尺的空间?

A:一公尺 B:一公尺半 C:两公尺

(11) 连续看电视4.5小时,会使人视力降低( )%?

A:50% B:40% C:30%

(12) 眼睛由什么组成?

A:感觉神经 B:眼睫毛和眼皮 C:虹膜、角膜、晶状体等

(13)沙眼是常见的一种( )病?

A:传染病 B:急性眼病 C:慢性眼病

(14)红眼病在( )季节最易流行?

A:夏、秋两季 B:秋、冬两季 C:春、秋两季

(15)电视机屏幕的位置应( )两眼的水平线?

A:略低于 B:略高于 C:平行

(16)观看电视时要与电视机保持( )米距离?

A:2米 B:2米半 C:3米

(17)计算机要跟眼睛保持( )厘米的距离?

A:40—50 B:50—60 C:60—70

(18) 书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应以( )公分为准?

A:20 B:25 C:30

第二环节:“贴眼秀”——

甲:一轮紧张的竞赛过后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贴眼秀”

乙:接下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进行一个轻松有趣的游戏。

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每班各派一名同学上台,蒙上眼睛,为黑板上没画眼睛的小孩贴眼睛。贴正确的为胜利,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乙:轻松的游戏结束了,我们发现,当我们蒙上眼睛之后,只凭感觉是很难精准的将眼睛的位置贴对的。

甲:通过这个游戏,大家一定认识到,如果没有眼睛,干什么都很不便。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那么,怎样才是正确保护眼睛的方法呢?

乙:别着急,在我们即将进行的第三环节“护眼知识大家谈”中就能找到答案啦!

第三环节:护眼知识大家谈——(请几位同学讲讲护眼知识)

A、晚上看电视时,也有讲究:在夜间看电视时,最好在电视机的背侧开一盏灯,在15瓦-30瓦左右,灯光要柔和,这样能起保护眼睛的作用。

B、有些同学有点眼药水的习惯,那就让我来教教你怎样正确点眼药水:点眼药水以前一定要洗手,最好是躺着点,打开眼药水以后第一滴眼药水不要使用,可以用第一滴眼药水把瓶口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给冲洗掉。然后用食指拉开下眼睑,眼睛往上看,把眼药水滴在下眼睑的沟槽里面,千万不要把眼药水直接点在黑眼珠上。点完后还要用手轻轻拉一下上眼皮,这样可以使眼药水均匀地涂抹在眼睛表面。最后还要记住点完药水要用棉签放在眼内眦处挤压3-5分钟。

C、除了吃一些肝脏、蛋黄、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外,我们还可以吃一些水果水果里面含有很多维生素C、D、E,在抗氧化和抗老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枸杞子有养肝明目的作用,长期服用对眼睛保健是有益的。美国已有实验室专门在研究枸杞子、银杏等植物对眼睛的帮助。 另外,蛇胆也有清目的作用。

D、“吃”掉近视四件宝:专家指出,近视的防治可以从吃入手。

嚼硬食:咀嚼就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家长可根据儿童的牙齿发育情况,安排如胡萝卜、土豆、黄豆、水果等耐咀嚼的硬制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多吃柑橘和绿色蔬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多吃柑橘类水果和绿色蔬菜,增加叶黄素的摄入量,防止视力退化。

补锌: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近视患者的发锌和血清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补锌可提高近视患者的视力。

补钙:不仅仅是对骨骼系统,钙对眼睛也很重要,钙的缺乏可导致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肌容易疲劳,使近视加深。

结束语:

甲:不知不觉中,今天的活动已进入尾声,请同学们学以致用,把今天学到的护眼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永远美好多姿,我们少年儿童要从小做起——爱眼护眼。

甲:今天的活动就到此结束了,下面请同学们听体育老师的指挥,按顺序回教室。

儿歌

小小眼睛很重要,人人都要保护好。

多吃蔬菜不挑食,写字姿势要端正。

背直头高要做到,一拳★WWW.BAIHUAWEN.CN★一尺要牢记。

走路乘车不看书,躺在床上别看书。

暗的地方要开灯,阳光底下不看书。

用眼时间要控制,要让眼睛休息好。

保护眼睛很重要,眼保健操不偷懒。

人人保护好眼睛,远离近视眼睛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