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课小书包课文(20篇)

一堂课下来,有得有失,也清楚地认识到自我今后课堂上应改善的地方还有许多,驾驭课堂的本事还有待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第八课小书包课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3546

范文

1000

篇1: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爱的教育课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

(大概44分钟,时间把握好。)

1、师: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⑴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⑵ 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卡罗纳

2、师生问好。

(按序发下复印课文。)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

(生阅读,师巡视。)

(4分钟。)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

(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生(控制在2~3人)读,师点评:

1、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很标准。

2、准确,响亮,请坐!

3、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4、你的声音真美!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

(1分钟。)

都能写准确了吗?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画上一些记号。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

板书:

庄重 严肃 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找了以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5分钟。)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是( )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⑴ 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2分钟。)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朗读体会。

⑵ 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3分钟。)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⑶ 朗读体会。

(1分钟。)

⑷ 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他此时想起了什么?

(5分钟。)

为什么这么肯定?

朗读: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纳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

板书:

出示课件,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1、写信:

⑴ 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⑵ 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

庄重

严肃 爱!

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的人》课文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描述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其中不仅蕴涵了“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而且更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本节课我设定要讲的是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有以下两点1.认识9个生字。学会写2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开学初,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提出: 围绕“三个关注”,分别思考并努力探索三个问题: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关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智发展为主要目标)——如何使全体学生积极并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如何让课堂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快乐场所?本节课,我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堂上的教学细节,都在极力做到以上三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场所,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终身发展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年級课文争吵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争吵》这篇短文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学会宽容。想到此,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次小矛盾。

记得那一次,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像一窝峰似地飞了出去,而我却坐在教室看课外书,这时朱俊桥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料,她把我小巧玲珑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还摔坏了。

我十分生气,像凶恶的狮子一样对她吼道:“你看你,把我的文具盒碰坏了吧,跑!跑!跑!跑什么跑?”一些同学闻声也跑过来,了解情况后,都站在我这边。

“赔!赔!赔!赔吧!”她红着脸一言不发,像熟透的红苹果。听到同学这么一说,我更有理了,还骂了她一句。

回到家,我给妈妈说了这件事,心想:妈妈肯定会站在我这边!谁知,妈妈却说:“这事儿就是你做的不对了。”

我想:分明就是她错了,凭什么批评我?接着妈妈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要宽容,如果在每件事上都要与别人斤斤计较,那谁还敢和你交朋友……”

听了妈妈的话,想了想,我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心中十分惭愧。

妈妈的话,仿佛像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敲击着我的心。

今天,我读了《争吵》这篇文章后,再想起妈妈讲过的话,更加理解了文中所讲述的道理:人要学会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 听见你的声音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结合课文这一特点以及双语班的学生对字词表层意思能够领会,但语感不强,对课文中好词佳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一特定的情况,我准备创设了一堂情境优美,通过多层次朗读品悟课文内容为线索的自主学习课。

我先用“试试你的听力”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调动学生去感觉有声世界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采用配乐渲染自由朗读课文、语言赏析朗读和点评、和小组对抗赛式朗读,并且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老师最后总评一下。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和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从心灵中去感悟声音世界的美好。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和想象训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成功点:

1、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采用音画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轻松、优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朗读品悟、自主质疑、合作讨论、探究解决等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感情交流,体验成功乐趣。

2、课堂教学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创设了浓厚的“民主气氛”。

在生活感悟(感声篇)环节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中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喜欢听老师的批评,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进步,感到老师的关爱,有的说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因为感觉到被爱,有的学生说喜欢听音乐,因为有时候心烦了就想歇一歇……学生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举起,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课文学习拓展到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在“仿写”部分,

采用“读一读,填一填”在补充作者原文的基础上再根据语言逻辑,拓展排比句的方式进行。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说“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一篇作品。”

从简单仿写入手,调动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连平时不喜欢思考的差生也能回答出,让我得到了意外之喜。

4、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善始善终。

不足:

1、《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写作者内心感悟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教学应该加强朗读。应该说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点,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本堂课容量设计过大的缘故,导致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充分。如果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再充分一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作者描述的声音世界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效果可能会更好。

2、由于是挂牌课,字词句篇在早读预习课前就解决了,没有在本课进行展现,使课堂不够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课文《白鹅》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幽默风趣,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读起来给人活灵活现的感觉。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还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例如:对文中所说的“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几个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先比较这三个词的不同点,启发他们联系生活中听见过的一些叫声,回想一下,从声音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聪明的孩子一思索就出来了:呵斥距离最近,声音相对来说要稍微轻些;叫嚣样子更凶,声音更大;大叫由于距离远,声音就更响了。这样学生对“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理解就很清楚了。然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作者把这几个词语用在这里,是对白鹅的喜欢还是对它的讨厌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理解后,说是作者对白鹅的喜欢之情,这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作者笔下的白鹅的可爱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说说白鹅此时会怎样想?有的说:“小偷,你别想进来,有我在呢!。”有的说:“主人快出来看看哪,有人来了!”“快滚出去,谁让你进来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许你靠近一步……”还绘声绘色的表演了起来。是呀,就是因为这样,鹅的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真没错。

再往下学,我就引导学生边学文表加自己的动作表演体会作者笔下的白鹅。例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我让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其他学生朗读这段文字,两个同时上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还有,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时“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惟妙惟肖。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运用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利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读书和表演理解课文后,学生会从鹅的步态、吃相上领会到鹅的做事能力一定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为周围事物、环境所改变的一丝不苟的办事作风等。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效果也好。细想某些环节处理得过于细致使后面时间不够;课堂气氛虽然较好,但有时目的性不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爱的教育课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5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师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和《爱的奉献》两首音乐,做好幻灯课件。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并阅读。

1、导入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师引导,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爱,可是有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他的母亲却因病去世了。他的名叫——卡罗纳,板书,齐读。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通读课文,划出生字和词语;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用横线划;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划。

3、读后交流,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4、大家看,卡罗纳虽然失去了母爱,可是,他又得到了什么?

交流,板书

老师的爱

同学的爱

长辈的爱

5、这些爱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交流,板书

语言动作神情

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投影出示表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6、同学交流,口头填表。

7、是啊,卡罗纳失去母亲,多么不幸啊,可是,他又是幸运的,有那么好的师长,那么多的好同学爱着他,关心着他。

8、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一旋律下,有感情地朗读本文,注意生字读音及多音字“(号)啕大哭”。

9、大家读得可真好!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怎么做呢?相信大家读了这一课,都得到了深刻教育,也会明白在遇到伤心失望的人的时候,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该怎么做。

10、投影出示:

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说说你课前收集和阅读的情况,课外继续读完,谈谈感想。

11、作业

摘录好词好句;

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下自己的感想。

卡罗纳

语言

动作

神情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

得到

同学的爱(我)

长辈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3760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 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2课时。

1. 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 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 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 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1. 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 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 小组汇报。

4. 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 北京 告诉 天安门 非常 壮观 广场 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 课件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1. 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 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 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1.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 你们学得真好。

2. 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 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水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 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 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 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 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 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

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话) 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 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妈妈的话) ,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1. 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 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 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 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

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 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1.

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 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

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 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 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 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月光曲小学课文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2594 字

+ 加入清单

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我反复读课文,理解着课文每一句话,细细品读,我对课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一个音乐家,能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演出,肯定没有华丽的演奏大厅,没有那么多上流社会的人,说明他想把自己的音乐散播到每一个角落,他想让他的音乐给更多的普通的人带来享受。他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只有幽静的地方才能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只有低矮的茅屋,却传出的是他的音乐,这样穷的人是听不起他的音乐会的,却弹奏着他的曲子,怎能不让他好奇?因此,他走近茅屋。

这对穷苦兄妹的对话又引起了我的深思。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曲子肯定不好弹,而姑娘没有看谱,只是听过别人弹过几遍就能断断续续的弹,说明姑娘确实不简单,也反映了姑娘的音乐天赋,可是弹不好曲子让这个姑娘苦恼,她是那样渴望听贝多芬亲自弹。姑娘的话中流露出了对音乐的热爱与渴望,可是哥哥的话让我知道了她的家境,这对穷苦的兄妹虽然贫寒,却依然相互理解,互相关心。此时,门外的贝多芬的听了这番话后会有怎样的反应?送他们两张门票?还是把谱子写给姑娘?当他看到这位姑娘竟然是个盲人的时候,他唯一能满足姑娘的就是为她弹一曲。贝多芬没有自报家门,而是选择了给姑娘弹琴,他认为姑娘知不知道他没关系,只要听到她渴望的旋律就好,在姑娘面前,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音乐家,而是一个把音乐的美带给姑娘的使者,当姑娘渴望听到的琴声响起的时候,姑娘自然是入了神。因为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样纯熟,姑娘的音乐天赋让她听出这个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可是她又难以置信,但感觉分明是贝多芬,因为她能真正体会贝多芬音乐中的感情,她对音乐的理解正是贝多芬对音乐的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姑娘和贝多芬是默契的,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贝多芬没有想到,在这样偏僻的小镇上竟然有如此热爱音乐的人,也没有想到一位盲姑娘竟然有这样的音乐天赋,更没有想到这位姑娘能通过音乐体会到他的内心世界,她正是他的知音啊!

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样的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被这对穷苦兄妹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深深的打动了,胸中的感情有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透进窗子,月亮是美好的象征,表达的是祝福,贝多芬在这样偏僻的地方,这样贫寒的人家,遇到了懂得自己音乐的人,他此时心里是温馨的,他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祝福要送给这位姑娘,借着清幽的月光,作为一个音乐家,一个以音乐为语言的人,他不需要说些什么,那样太苍白了,只有用音乐来抒发他内心的情感,因此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是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姑娘脑海中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贝多芬感情的涌动和倾泻。当音乐停了,贝多芬心情平静的时候,兄妹俩仍然在回味着音乐的意境,体会着贝多芬的心情与创作的激情,可贝多芬已悄然离去。贝多芬静静地来又静静地去,给兄妹留下地是祝福,是喜悦,是无限的遐思,是幸福的陶醉……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是不朽的音乐和美的感受。

当我真正走近了课文,才真正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走进了《月光曲》创作的根源。同时,我查阅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贝多芬自己曾说过:“我的音乐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他的这两句话更是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是呀,他为什么要为姑娘弹琴?一个音乐家只有富有同情心,只有他怀着用音乐为穷人带来幸福感的心,才能驱使他为这个姑娘弹琴。当他遇到知音时,他如此的激动,他的内心世界怎样释放?只有音乐。

此外,我还看了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致爱丽斯》的创作过程,也是为了一个即将死去的穷苦人而作,在这个穷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用他的音乐满足了他的心愿,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美景,带着幸福和喜悦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感性的人,这样一个善良的人,这样一个用音乐给人带来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乐辉煌也基于此。

因此,我更要让孩子通过《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来体味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把《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作为了重点,而《月光曲》所表现的画面是贝多芬感情变化的体现和释放,当孩子真正理解了创作过程,真正跟我一样走进贝多芬的内心的时候,我想画面所体现的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课后,我在不断反思一些问题。

1、怎样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用语言调动孩子的情绪。平淡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到乏味。当老师自身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会随之起伏,能够自然地引领孩子进入课堂,进入学习状态。

用微笑拉进师生的距离。一堂课下来,如果教师一直板着脸,无形之中孩子就会疏远你,从而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因为他觉得老师不喜欢他,所以他也不喜欢老师,就更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的课堂了。

用评价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每回答一个问题,最期望的就是老师给他一个针对他回答的恰当的评价。当你的评价给他以肯定的时候,他会有学习的成就感;当你的评价给他以鼓励的时候,他会有学习的'动力;当你的评价给他以建议的时候,他会有学习的方向。可当你的评价给他以批评的时候,他会有挫败感,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自卑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当你没有评价的时候,他会失落,因为他没有引起你的重视,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2、怎样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

通过读去感悟,带着感悟再读。孩子通过读课文,能从子里行间里有所感知,让孩子把其感知再回归到课文,通过读来表达与强调自己的体会,就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点拨与指导。当孩子理解不够到位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范读来强调,让孩子透过声音来感知。在理解兄妹俩对话的时候,我先让孩子自己读,从对话中听出了什么。通过读书反馈,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课文,我让其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比如,一个孩子说她听出了盲姑娘很热爱音乐,让她通过读把盲姑娘热爱音乐体现出来,孩子的读就多了一分体会,多了一分感情色彩,自然就走入了文章,进入了角色。同时,教师只有自己入情入境了,才能引领孩子感情的投入。

教师的语言必须千锤百炼。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预设的问题越长,孩子越不能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也是让教师常常意想不到的,预设的问题一定要用语简洁准确,可能一个字的偏差,就导致了孩子的歧义理解。同样地问题不一样的问法,就收到不一样的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课文荷花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各县区经济发展局:

为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权责一致、富有效率、运转有序的投资体制,现就调整市、县区项目备案、核准、审批批复权限通知如下:

一、凡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淘汰类产业投资项目,市、县区发改部门今后一律停止办理备案、核准、审批批复手续;凡未列入《目录》的投资项目,市、县区发改部门不再办理立项批复手续,由投资主体自行组织实施。

二、凡《目录》规定的鼓励类、限制类项目的备案、核准、审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律由项目所在的县区发改部门承办所需立项批复手续。其中:1、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由同级发改部门审批立项;2、能化、交通、电力、水利、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和跨县区项目,由市发改委备案、核准、审批;3、延安中心城区内重大项目,由市发改委备案、核准、审批。

三、凡县区、部门争取中省政策、资金支持的项目,上级部门明确要求必须由市发改委备案、核准、审批或转报的,由县区经发局或项目单位向市发改委申报,予以单项办理;没有明确要求的,市发改委原则上不再受理。

四、凡经市政府研究确定的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估算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含500万元),由项目单位直接报批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不再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如果项目单位为办理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手续需要立项批复的,由市发改委予以单项办理。

五、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的有效期均为两年。对应该申报而没有申报立项的,或立项批复时限失效的项目,建议市、县区规划、国土、环保、住建、城管、交通、水务、林业、质监、安监、消防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予发放贷款。

六、立项批复权限调整以后,各县区经发局必须严格按照各类投资所要求的条件和程序审核办理立项批复,市发改委将不定期对县区经发局的立项批复文件及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县区和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对构成违纪违法行为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七、为便于本通知得到落实,涉及需要与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等上级主管部门以及与后续办理项目手续的市直部门的衔接事宜,由市发改委主动汇报、告知和沟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八、本《通知》在实施过程中,由市发改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完善。

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xx年2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征友启事课文

范文类型:启示,全文共 2152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着”等7个生字。学习新部首弓字旁、走之儿和戈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小牛的两张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商讨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诵读课文,使学生学会如何交友、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

教学难点及突破:让学生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生字词语卡片、小动物头饰、写有两张启事内容的文字片。

学生预习课文。学生每人一套生字卡片、一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一、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小牛是用什么办法找朋友的?(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2、质疑

师:通过预习,把你懂得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大家。(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特别强调,如:征友是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能解决?读书要注意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小伙伴互相帮助把句子读通。都觉得难读的句子教师帮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的问题)

4、示范读

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

三、再读课文识生字

1、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生字。

2、分小组合作识字,互相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

3、分小组读生字卡片,丰富词汇。(卡片上拼音带字,组多个词)

4、请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5、抽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张、迎、或”,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特别注意戈字旁的讲解。

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如:哪一画应该写长点,哪一画应该舒展些,哪一画靠近竖中线等。

3、描红。

4、示范写。

5、临写。

6、练习、评价。

一、复习生字,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看谁出得又快又准。然后再请一个孩子教读。

2、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牛想找

朋友,它贴出了征友启事。(引出课题)那它贴出了几张征友启事?(两张)教师出示小牛的两张启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孩子们先自己小声读一读这两张启事,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孩子评一评。

2、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两张启事的不同之处,请人到黑板演示。同桌互相说说不同之处的意思。然后请人在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孩子理解“谁能做到”和“谁能做到其中一点”,体会“或者”的意思。)再分男女生读这两张启事。

3、请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过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请人读一读答案(第三段),再请人来评一评。小组表演读。孩子带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的跑过去,又摇着头走了”。请小组在全班表演读。指名说说,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说些什么?

4、师:小牛没找到朋友就去找老牛,它对老牛说了些什么呢?它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说。讨论:你在什么时候会对别人诉苦?引导孩子体会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时的伤心、失望、难过心情。(4、5自然段的学习)

(1)同桌互读,体会小牛心情。

(2)师生齐读。

5、师:于是小牛又贴出了第二张启事。这次它找到朋友了吗?小牛和小动物们的心情怎样?(8—13自然段的学习)

(1)让孩子们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高兴事,演一演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孩子们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和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

(2)小组内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4)戴着头饰表演读。

5、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为什么小牛开始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后来就有了许多朋友?(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你能既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别人的爱好,那么一定能交到许多好朋友。

6、师生一起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读整篇课文,再整体感悟。

三、拓展延伸

你也来写一张征友启事。(先分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动笔写)教师指导一下格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

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因而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我将教学中的朗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受、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指导孩子们读小牛向老牛诉苦这一段的时候,开始他们总是读不好,后来我问:“你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去找别人诉苦?”他们有的说:“在遇到难题时会抱怨诉苦。”有的说:“别人欺负我时我会诉苦。”有的说:“我受委屈时想诉苦。”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全是他们亲身经历,切身感受过的事情。这时我再让他们读,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皱着眉头读的,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小牛那种伤心、失望的心情。在后来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后高兴地和小牛交朋友时有许多对话,需要带着高兴的感情来读。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告诉他们:“上次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这之前他们不知道)他们听了后立刻欢呼、跳跃起来。这时我引导他们读这一部分时,他们个个都是满脸微笑,神采飞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1、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如“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后留下的一个凸现课文主旨的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再次的磨合,通过“阅读--品析--议论--整理”的系列阅读活动,从中领悟到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恢复了生命,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互动的。但教师还应该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有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呢?”这个问题的引出教师应服从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芦花荡课文教案 芦花荡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本文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方法:

1.预习清障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本文,使他们对本文有提前的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2.讨论点拨法: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效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融入其中,真正体会文中渗透的感情。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一)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七十三年前一群强盗闯入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强盗们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于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抗日军人。

在美丽的白洋淀,有这样一个干瘦的老头,年近六十,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到底是怎样一位孤胆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

(二)明确目标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孙犁出生于1913年,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2)疑难字词

(3)初识白洋淀

展示一系列关于“华北明珠”白洋淀的图片资料,让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环境有所了解。

白洋淀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淀上波光荡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

(三)整体感知,体味情感

读文章,初步感受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四)合作探究 感受传奇

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这个传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觉得这个老头可爱吗?(重点探究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重点探究老头子的性格内涵)

(3)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五)展开想象 口语交流

(1)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

(2)在品读中展开想象,假如自已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3)出示画面,请同学给老头和二菱配上独白式的画外音。

通过这样的带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真正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六)小结存储 体验拓展

小结: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课文中的老头子就是一个真实,可爱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斗志和非凡的智慧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胜利。从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中,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就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所有人!

(七)作业布置 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佳句。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小说名作《荷花淀》。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可以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情节

护送→受伤→复仇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

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小学社会课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这样二个方面:一、使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二、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地球。

通过课前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的理念:

首先,针对社会课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我国资源环境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丰富了课堂的容量,而且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其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读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的方式;在探究环境污染形成原因的时候,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

再次,巧妙地使用课件。播放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动态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组环境遭到污染的照片,触动了学生“憎恨破坏,保护地球”的渴望。这些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到动起来,我让他们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等。这些全是学生自行完成的。

课前的资料搜集体现了本课知识化的特点,而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也学会了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另外通过课件播放环境污染的照片,让学生谈观后感,激发了学生对环境遭到破坏所产生的痛心之情及要保护地球的正确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2568 字

+ 加入清单

(1). 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

感情真挚。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认识偏旁“心”、“方”; 会区别形近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

1.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

2.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出示生字卡片导读,指名读,“京”要读出后鼻音。北京是一个城市,我们可以叫它“北京城”,先跟读,

再指名读。北京城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天安门”,先示范读,学生跟读,再指名读。

刚才看了这么多图片,又听老师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感想呢?

引出(北京太美了! 我多想去看看!)

3. 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板书课题) 。4.

把书翻到第19页课,引导读题。“想”,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有一个“心字底”,我多想去北京看看,我是哪里想呀? 心里想,所以有一个“心字底”。

设计意图: (从谈论,到优美的音乐,利用课件,把北京城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识记,同时学习“心”字底。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件事情要用心去想。

1. 想帮助小朋友走出大山,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吗?(想) 自己先拼读一遍课文,生字先拼一拼音节然后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拼读,再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告 诉 路 能 走 广 旗 升)

3. 把这些生字放进词语里,你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抽学生读,大组读。

告诉 走路 升旗仪式 (动作)

广场 北京城 天安门 (地方)

3. 孩子们真棒,读对了这些词语,我们就把山中的小朋友领出了大山,来到了北京。那么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师: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要把这三句话读好可不容易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1)(课件出示第一句)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①我们观察一下拼音,这句话里有好多轻音,很不容易读好。

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中这些读成轻声的词。

③抽几个同学来读。

④再把这些词放回句子中,抽几个同学来读。

⑤齐读。

(2)这句话里有一个又长又难读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挑战它。

(课件出示第二句前半句)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

① 远的北京城,我们要读出遥远的感觉,我们可以把速度放慢一些,跟老师读一遍。(师范读,生跟读,再抽两个学生读一读)

②(课件出示第二句后半句)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这句话里有好多的翘舌音和后鼻音,可真难读。自己先去试一试,可以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抽几个同学读。

③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老师从网上找到一个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想不想看?(链接播放视频)

④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升旗仪式) 哪里的升旗仪式? 是我们学校的吗?(天安门的) 天安门的什么地方呢?(广场上)

谁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说出来。

⑤引导说出“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提示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齐读。

(3)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让我们课文中的小男孩“我”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课件出示第三句)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①提醒“妈妈”、“看看”要读成轻音。

②质疑,为什么要重复“我多想去看看”呢?(非常非常想去,很想很想去) 。

③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抽一个女同学来读。你把第二句读的比第一句要轻,哦! 我明白了,你想去看想到心底里去了。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抽一个男同学来读。你把第二句读的比第一句要响,看来你想去看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④用自己喜欢的读法再去读一读这句话。

(4)这么难读的几句话都被我们征服了,瞧,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让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

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同学互读分组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1、指导“足”字。“足”的上边是一个口,一竖,一个短横,下面的部分很像“人”字,迈开长长的腿正打算走呢!

2、指导“走”字。“走”先写一个“土”,下面的跟“足”字一样写,注意,在竖中线上是两竖,不是一竖。

3、练习2----3个,给其中两个同学田字格磁贴和粉笔,展示学生的字,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文中出现的四个生字根据字形特点" 广、升" 一起指导、书写。" 走、足" 一起指导、书写。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实际教学要为达成这一目标做长期的努力。)

一、 拼拼读读。

w ǒ men de zuǒ gu ó sh ì zh ōng guó,w ǒ men de zǔ gu ó y ǒu cháng jiāng,y

ǒu hu áng hé,h ái yǒu wàn lǐ ch áng chéng,w ǒ ài wǒ men de zǔ gu ó.

二 填 空 。

“广”字共( )画,第三画是( )。

“升”字共( )画,第一画是( )。

“足”字共( )画,第六画是( )。

“走”字共( )画,第二画是( )。

三、给音节加声母。

( )iǎng ( )ào ( )ù ( )éng ( )ǒu ( )ěi ( )éng ( )uǎng

想 告 路 能 走 北 城 广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

1. 我多想( )。 2. 北京是( )。

3. 我们爱(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许多同学对北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去北京看看。下课后,

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多了解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苏州园林导游词800字 苏州园林课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7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远古时期,虎丘曾是东部海岸上的一个海湾,海底火山爆发产生的岩浆堆积形成小岛,涨潮时小岛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久而久之,小岛就演变成了这座山丘,所以虎丘也叫海涌山。那为什么后来又叫虎丘了呢?这还要从春秋吴越之争说起。公元前5__年,吴王阖闾建成了苏州这座阖闾大成,吴国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王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阖闾骄傲轻敌,结果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身受重伤,回师途中去世,他的儿子夫差就在此地为阖闾修了墓,将阖闾葬于此地。相传阖闾下葬三天之后,有一只白虎出现在了山头,似乎在守卫着阖闾的墓,因此海涌山改名为虎丘。

我们平时爬山,肯定会发现,这寺是藏于山里的,可是虎丘就不同了。虎丘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山藏于寺里,而不是寺藏于山中,是山向寺里藏。虎丘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还因为它的风景独特。所以苏东坡就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的,乃憾事也的。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叫做海涌桥的,它是一座花岗石材料建成的仿古式拱桥。我们可以看到桥上有十二只形态各异的小石狮,一边六只,雄狮手上都抓着一个球,这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雌狮呢都抱着一只小狮子,这就意味着子孙绵延。

我们从这边往山上看,有什么发现吗?请诸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没有觉得虎丘丘如蹲虎呢?我们看前面的这二山门,是不是像老虎的头颅,洞门就像是老虎的嘴巴,窗就像是老虎的眼睛,两边突出的飞檐就像是老虎的耳朵,这山路就像是脊背,宝塔就是老虎的尾巴,整体呢就是一只蹲虎,这也就是虎丘为什么叫虎丘的第二种说法了。

大家往前走,眼前的这座殿,就是虎丘的二山门了,它叫做断梁殿。进门这两座塑像呢,就是哼哈二将,张嘴的是哈将,闭嘴的是哼将。大家往上看可以发现,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一根整木,而是两段接合起来的,中间有明显的接缝,据苏州民间传说,元代的时候,皇帝下旨要苏州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当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时,发现找不到一根长度足够的木料做正梁,而限期又将近了,这个时候,老工匠赛鲁班想方设法,将两根短木料接合起来,做成正梁。虽然梁是对接的,可是仍然十分坚固。从这断梁殿,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好,我们沿着这条山路上去的,眼前的这口井,叫做憨憨泉。相传梁代有个僧人憨憨,从小双目失明,一日摔倒在这里,心想有青苔的地方一定有泉水的,于是十指刨地。一位樵夫看见了就说,半山腰是不可能有泉水的,你若能挖到的,我就变成青蛙的。话说刚说完,一股泉水涌出来,樵夫变成了青蛙,憨憨用泉水治好了眼睛。

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头很特别的,这石头中间是裂开的,这旁边的石碣上刻着试剑石三个大,相传,吴王阖闾命当时的铸剑大师干将铸剑,干将和他妻子莫邪采集天地灵气,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吴王得到了干将所献的宝剑后,挥剑试刃,将大石一劈为二,这就是那块大石。另有传说,秦始皇到此寻找吴王墓,见巨石蹲一白虎,遂挥剑砍杀,白虎逃遁,只在石头上留下剑痕。

我们往北边走的,大家看这块石头形状像什么呢?对,像枕头。这块石头叫枕石,扔一石子丢在上面,就会喜得贵子。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亭子,它是一座墓,叫古真娘墓。唐代有位女子叫胡瑞珍,人称真娘。由于安史之乱,她逃难到苏州,无依无靠,被迫进了妓院,但是她只卖艺而不卖身,她能歌善舞,才貌出众,可谓是绝色佳丽。当时有位高富帅的书生王荫祥慕其才色,花重金贿赂老鸨想要留宿于真娘处。真娘知道之后,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山,并于墓上建亭纪念。

再向前走啊,我们看到这块地方的石头是呈现红色的。这石头叫做千人石。传说吴王夫差为先王治丧,在地宫内埋葬了许多宝剑和其他财宝,夫差为了保住这个秘密,就摆下庆功宴,将这千余名工人聚于此地,赏赐无色无味的毒酒,杀害了这千名工匠,血流成河,将这边的石头都染红了,每逢下雨,这石头的红会显露的十分耀眼。因为这石头是一千多个工人染红,所以叫它千人石。

相传因为此事,人们经过此处都很害怕,高僧竺道生便在此讲经,超度冤魂,

他对着石头讲经,讲了三天三夜,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石头都在点头,似乎都在认同生公所讲的东西。于是便有生公讲经,顽石点头之说。池中那块便是点头石。旁边那石头上的三个是千人坐。

我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虎丘的`仙在哪里呢?仙在这里。这里呢是二仙亭,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和睡仙陈抟下棋的地方。相传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时候,有一个樵夫在旁边观看,棋下完之后樵夫下山了,可是下山之后他发现村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了,而村里的人从樵夫的着装来看,他来自以前年以前,所以有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的说法。我们看到二仙亭的石柱上有两副对联,第一幅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说的是吕洞宾曾经在岳阳呆过,现在又到虎丘留下踪迹。另一幅是“梦里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上联是说陈抟老祖把樵夫当成是梦中之人,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道这不是梦,下联是讲要探究道教的奥秘,才能得到成仙。

我们到往这边走,就来到了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剑池。我们看到这个圆洞门上刻有四个大“虎丘剑池”,据说这四个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说,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断落湮没,一位苏州刻石名家张仲玉照原样钩摩重刻,仔细看可以发现剑的一撇比丘的一撇有力好看的多,所以苏州又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

走进别有洞天,眼前呢就是虎丘的剑池了。之所以命名为剑池,是因为阖闾下葬时,夫差将三千多把宝剑作为殉葬品,埋在他的墓里。在1955年整修虎丘,抽干剑池的水时,这个三角露口露出,向里面走大概10米就走不通了,但是往左边拐,工作人员发现了四块巨大的石碑,一块是平躺的,其余三块成品形排列,专家发现,这石板的石质和春秋时期的石质相符,所以这剑池地下很可能就是阖闾墓的所在了。那为什么不往里面挖呢?(大家猜一猜)是因为上面有虎丘塔,如果往里面发掘,就会影响到塔的地基,也就是说塔可能会倒,那为了保护虎丘塔,就没有进一步探索阖闾墓所在,所以至今,阖闾墓仍然是一个神秘的谜。

现在我们来到得就是虎丘塔,俗称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七层八面。为什么呢?虎丘塔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经历过七次火烧,明朝时第七层被烧毁了。我们知道,与虎丘塔同期的杭州雷峰塔在三十年代倒塌。到五十年代,虎丘塔也是岌岌可危。1956年采用铁箍喷浆法,每层塔内用钢筋箍起来,地基灌浇水泥,有效地消除了裂缝。关于56年修塔,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当年开会讨论修塔方案时,有一老工人坐在墙角微微地笑,主持会议的人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请他发言。老工人再三推辞后,终于提出了箍桶匠修桶的原理和方案,在场的人员是啧啧称赞啊。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我还要添一句:到虎丘,不可不留影虎丘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课文《母鸡》教学反思精选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9月21号接到通知,25号有任务。不但要下城来听课,还要自己准备好这节课,随时有可能上台作课。然后,我就开始紧张了,语文书再没离过手,心中也反复揣摩这课我要怎么讲。

母鸡》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就想略读课要怎么教。有人说略读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更重一些,老师要少扶多放。学生要少品多悟;也有人说略读课延伸拓展的更多一些,可以向课外阅读拓展,向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综合实践拓展,向生活拓展;还有人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是检验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学生能借助这篇课文掌握一些阅读方法,知道一些阅读知识,并在课文中加以运用。看了这么多关于略读课怎么教,搞得我混乱了。

于是,我暂时还按照自己的思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思路。初读文——理清脉络——再读文——理解文字——三读文——把握情感。不过,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并没有来得及给学生上这一课。

9月25日,济渎路小学,两节课——四年级略读课文《母鸡》同课异构。张小娟老师开讲。她沉着稳重,驾轻就熟,一节课娓娓道来,听者如沐春风。我听得入了迷。学生们也是。老师的每一个指令都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同时学生还自主思考,提出疑问,推进课堂进展。在这个过程中,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张老师处理得宜,体现了高潮的课堂艺术,使得学生注意力始终都落到本课目标中。

反思我的授课过程,学生走神的、做小动作的,今天我不想用平时的借口“哎呀,山区的孩子语文素质没那么高啦”来粉饰太平,安慰自己了。我在羡慕别人的学生应对自如头脑灵活时,我在鄙薄我的学生榆木疙瘩死气沉沉时,我忽略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授课中,我只顾照着自己的设想进展下去,学生有问题生成时候,我采取的方法是批评或无视,恰恰是我的无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课没有期待时,自然也没有参与的热情了。

我的学生不善于动脑,会不会是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一言堂,不肯放手,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呢?

我的学生无法实现我的.课堂设定,会不会是我的教学设计有缺陷,或者我忽略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呢?

我的学生不会学习,不会感情朗诵。可是教会他们读书方法与技巧不正是我应该做的吗。不曾栽种,但求收获,一味的要求他们醍醐灌顶,会不会太强人所难呢?

随后,史若兰也执教该课。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都是这样努力却又吃力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我们按部就班,从字词到课文,从课文到情感,从提出问题到包办答案,结果却总是事倍功半。

28号,我在班里上了这一课。学生们很惊讶,我怎么跳过那么多没讲的课文直接到了这一课。我没有照着教案照本宣科,而是看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程。他们读得课文还是缺乏情感,我就创设情境引领他们找情感;他们对我的提问半天说不出答案,我也控制住自己说出答案的惯性,给他们时间,鼓励他们进行思考;过渡段、中心段、好词好句、总分结构、比喻拟人,一个个我期待中的答案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来时,我有一种成就感。他们的问题,我没有放到一边,而是试着紧扣中心进行说明。他们的笨拙,我没有一味批判,而是细心引导、耐心等待。我放弃了以往一节课必须要讲完很多知识的求全求多,用一课一得来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们。

对我来说,这一节课其实很艰难。因为要和自己多年的惯性教学进行对抗。我不能说这节课是成功的,我只能说,我努力在改变着。

课后,我回顾本堂课得失。认为今后的略读课要做到少扶多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多教给阅读方法,再创设实践环境让学生尝试应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努力改变,从一言堂的教学惯性中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课文荷花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叶圣陶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读来使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荷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使人陶醉流连忘返。每一次读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使我爱不释手!

一个星期六,我到外婆家去。她知道我喜欢荷花,我以为外婆会给我一个惊喜,外婆真的给我了一个惊喜。她买了荷花的种子莲藕给我,外婆还帮我种了下去,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以后我每个周末都去外婆家观察,荷杆已经长得有一米多高了,就是不见开花。过了几个月,我放暑假时,已是夏天了。夏天是荷花盛开的日子,我到塘边一看,它们全都开花了。有红有白,花瓣白嫩嫩的,多漂亮!我兴奋得无法形容!我站在池塘边沉浸在荷花的芳芳里,一边观赏,一边体会《荷花》。

荷花给人美的享受,《荷花》给我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给我启迪:人与自然完美和谐融为一体,这种境界多么美好!

我爱荷花,更爱《荷花》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课文《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堂课教学重点明确、思路清析。

一开课,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中去。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提出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了前面的精美课件的铺垫,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同意。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别光会说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据,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教学顺序。通过学习每一个同意的理由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学完以后再回到课文最后一段,感情齐读结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纲举目张”,抓住了重要问题,引领了教学全过程。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朗读感悟,语文课的一根命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正如叶老所说:“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手段之一——朗读,我设计了二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波涛澎湃”时,一生没读出那种气势,我马上说:“我感觉这海面上的波涛还不够大!”一句话生马上领悟,再读时就突出了“波涛澎湃”。再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样的充满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根生命线,亘古绵长。

二、学以致用,语文课的一枚橄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学文字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举办海底世界展览,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展厅。学生除了介绍书中的内容,也能情不自禁地结合自己的知识,介绍其他的海洋景色和生物。学生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语言颇具感染力。这些内化了的学生语言犹如一枚清香的橄榄,越嚼越有味,香味氤氲缭绕,挥之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课文《桂花雨》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还是在六月初,偶然在报纸读到一条消息:现代著名女作家、在华语文坛享有盛誉的琦君(潘希真)女士走完了她九十载风雨人生,因病在台北去世。当时,很有一种落寞悲感。说实话,琦君的文章,读得并不多,但对其人其事却是早有所闻,也极为感佩。于是翻出前不久刚听过的一位老师执教的《桂花雨》,重温那一份情怀,回味那一缕清香。想到斯人已逝而余香袅袅,遂萌生了再教《桂花雨》的念头,很想与我的学生共同领略琦君散文中淡雅的神韵,悠悠的情坏。

在备课时,我将静心细读了不下十遍,又上网查找了本文及作者的相关资料,也参考了许多教师的设计思路。就像中列举的琦君作品如《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真是美文,而且这些作品中,有过半的篇目是关于故乡或童年的。作者笔下的故乡,既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更是精神的家园,是灵魂安居的所在;作者笔下的童年,是美和真的世界,是自由心灵的栖息地,是她心性的萌发与归宿。最打动人的是那一份浓郁的乡情,而又以清淡舒缓的笔调娓娓道出,读者徜徉在她清丽的文字里,浸润在醇美的情境中,不经意间就被触动了心灵深处最柔弱的部分,然后便欲罢不能,挣脱不出,任由思绪缠绕在故园情思,放飞心情回到遥远的童年。这是作者一生未能解开的情结。

这是我阅读文本时对其思想内容与情感基调的把握。需要指出的是,对故园的情思,或者对美好童年的追忆,虽然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但它不是抽象的,不是形而上的,不能脱离了具体的事物、情景来空泛地议论或感悟,它总是化为某些特定的事物或场景,比如家乡的秋白梨啊、满山的杜鹃花啊、孩提时的灯笼啊什么的。本文则是桂花香和摇花乐,负载了乡情,寄托了童年的美好回忆。

于是确定了课堂阅读的导向和思路:以文本内在情感为主线,以重点词句为凭借,以诵读、感悟、言语表现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就像于永正先生讲的那样,阅读教学应该追求“意文兼得”。从语文学科的特性——言语性出发,就是要探究两层:意义层面的,感悟它言说了什么;形式层面的,学习它如何言说的。像这样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自然是体现人文性的绝好材料,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但是,如果仅仅让孩子在课堂上经历情感的体验,满足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而忽视了语言的欣赏、品味,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那么语文课的特性就得不到全面的彰显与确认。因此在阅读时,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感悟,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体现语文课的特质。首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对几个重点句的品味、诵读,初步感受花香。然后,抓住母亲的一句话,并以此为线索串起全文的阅读、理解,再以重点句的反复诵读、换词比较感悟、想象写话等手段,来引入文本境界,感悟桂花之香,摇花之乐,并体会在语言上是如何表现的。最后一转,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对童年快乐时光的追忆、留恋,完成对文本主旨的领悟。

当然,本课在设计与操作上存在许多不足:朗读指导还不够理想,学生的朗读还没有进入声情并茂、浑然忘我的境界,这制约了情感的激发、氛围的形成。某些环节的处理,教师“牵”引过于明显了,不能顺应学生学习的进程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显得有些生硬。说明自己在教学机智上还缺乏锻炼。写话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一定跟教师的启发、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有关。请老师们多批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