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145

范文

1000

篇1:刚开学主题班会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一到,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迈进中学大门的我们,意味着已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小学生,而是充满朝气的中学生了。

开学第一天晚上,同学激动不已,原来是班主任开始临时班干的任命了。每个人都想担任一官半职,都想在新学期有个露脸的机会。只听老师宣布道:“王一宇担任正班长。”理所当然,她是第一名嘛。“郭啸天担任副班长。”这也是不容质疑的,他是第二名。此刻我的心忐忑不安,就像15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还有一个副班长,赵薇。”这有点是无稽之谈,我只不过是区区第5名,但是看着老师坚定的眼神,我自信满满。

早上,天才朦朦亮,空气中充满凉意。我正和同学谈谈笑风生。突然,老师的一声打破了教室里的喧声:“赵薇,出来一下。”我应声而去。

“当副班长,就应该把小黑板上的内容改写一下。”老师把我领到门前的小黑板说道,“还有,大黑板‘每日一悟’栏的至理名言也要及时更新修改,快快快。”我立即拿起粉笔修改起来,虽然以前写过,但是事隔多月有点手有在抖动。同学们四十多双眼睛都在看着我,我此时生怕写错一个字,写难看一个字,惹得同学们笑话。只是以后早晨就没有空闲了,不过倒是充实了许多。

我被安排在星期五担任值日班干。每天一起床,我就要巡查卫生区、教室的每个角落;上课预备铃声响起了,我便迅速提醒同学们静下来,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自习课上,我俨然一位老师,站在讲台前巡视。当然,我每天还有捕捉同学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一切记录在册反馈给班主任。

原来当个副班长这么不容易,当好副班长更难。我知道,副班长对我而言,不仅是个头衔,也是一份责任,更是催我奋进的动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1.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消防意识。

2.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贵。

重点

1.通过活动,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难点

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勇敢精神。

1.认识119火警电话标志、几种防火安全标记、安全通道标志。

2.有关救火、灭火、火灾的图片若干,有关火灾的课件、录像等。

3.蜡烛两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等。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看课件或图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知道着火了怎么办?

(1)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小朋友不能随便玩火,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等。

3.遇到火灾怎么办。

(1)观看课件或图片,教师:“可是有一个小朋友用这个火柴去玩,结果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提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怎么会着火的?着火后如不及时救火会怎样?出示火灾的图片,小朋友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火警电话是多少?(119)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请孩子们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教师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5.看课件,认识119火警电话标志、几种防火安全标记、安全通道标志。

教师:出示119火警电话标志、防火完全标记、安全通道标志,问孩子们“这是什么标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看到这个标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活动延伸

启发孩子们讨论。(1)火烧得很大,自己没办法扑灭怎么办?(打电话报火警)你知道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吗?(119)( 2)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发生火灾时,不要坐电梯、升降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火灾现场) (3)怎样离开火场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往楼下跑)( 4)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火烧着的许多物体冒出浓烟,人们呼吸困难,容易窒息死亡) (5)为什么要弯着腰往外跑呢?(烟火上升导致上层空气更加缺氧,尽量降低身体,呼吸近地面的氧气)

小结:要求孩子们不要玩火,遇上火灾会随机应变,脱离火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雁和鸭子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23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作家严文井的创作,正确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重点)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学**雁认准目标,坚持到底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以恰当的语气朗读大雁鸭子的对话,准确把握大雁和鸭子的形

象。

2.反复朗读,通过交流探究,准确地把握这则童话故事的寓意。

3.体会本文精彩的对话描写,把握对话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大雁和鸭子吗?谁能说说这两种动物的区别?(学生:见过。大雁是野生的,飞得比较高,比较远;鸭子是家养的,样子肥硕,飞不起来。)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大雁飞的又高又远,而鸭子却飞不起来?(学生沉默不语)今天,我们就听听严文井爷爷给我们所讲的有趣故事吧!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干涸啄食,尥蹶子寒噤沼泽,寂寞,徘徊.....答案:hézhuóliào juějìn zhǎojì mò pái huái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寂寞:孤单冷清。

驯良:解释和顺善良;驯服和善。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

浮动、起伏。

尥蹶子: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有时候说牲口不认真劳作。现意多指对

工作或从事的事情失去兴趣或者有抱怨后,直接不干了。

三、听配乐朗诵或听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或听教师范读,思考以下问题。

a) 本文的体材是什么?(童话)

b)这篇童话的人物有几个?分别是谁?(两个,大雁和鸭子)

c)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故事的梗概吗?

首先让学生自己概括,然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补充。

(大雁和鸭子在很古的时候曾经是两姐妹,它们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化决

定一起飞往北方的大海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在飞往大海的过程中它们遇到

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危险,可惜的是只有大雁抵制住了**、逃过

了猎杀飞到了北方的大海找到了**的生活,而鸭子却被猎人捉去成了永远

也飞不起来的鸭子。)

4.作者是如何安排这篇童话故事的情节的?请理清故事的结构。

本文在行文中有三个空行,自然地把文章分为四部分,请同学们用简练

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大雁和鸭子决定一起飞往北方的大海,在飞过一个平原时遇到了一群鸽子。

第二部分:大雁和鸭子在飞往北方大海的途中遇到了一群野驴。

第三部分:大雁和鸭子飞到了一个小沼泽地,钻到芦苇里睡着了。

第四部分:猎人到这个小湖边打猎,大雁飞走了,鸭子却被捉去。

四、合作探究

1、大雁和鸭子它们为什么要离开南方飞往北方?(第2自然段)

(因为南方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它们所生活的那个湖干涸了,而且附近所有的湖都干涸了。然而北方很凉快,有水,还一定会有很多鱼。)

2.它们在飞往北方的过程中第一个遇到的是鸽子,你觉得的鸽子具有怎样的性格?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鸭子对鸽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儿看以看出?(4——15段;19段)

(鸽子喜欢平原,害怕吃苦,不愿飞往遥远的北方。从鸽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当鸭子邀请它们一起飞往北方时,它们说“那是一个长途飞行,太艰苦了,咱们不干”。鸭子对鸽子的决定感到惋惜,但是自己对飞往北方开始有些动摇。从鸭子离开鸽群的表现可以看出,“鸭子叹了一口气,还往下看了好几眼”。

3.当鸭子听到野驴的叫声时为什么“眼里马上充满了泪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5段)

(因为它害怕,它害怕飞往北方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困难。我从中感受到鸭子的胆怯与懦弱,预感到到它可能飞不到北方就会放弃。)

4.鸭子看到野驴快乐的玩耍笑起来说“咱们下去跟他们玩玩吧”,当听到大雁说“咱们的路程还远得很呢”又说“咱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家啊”,你感受到了什么?(34——38段)

(感受到鸭子很贪玩,很贪图安逸享受,但碍于大雁的执着,自己仍然勉强坚持跟随大雁往前飞。)

5.当大雁听到鸭子害怕北方飞寒冷时,对鸭子说“我听见你的声音里缺乏勇气了。那地方我们的爸爸和妈妈不是已经去过了吗?他们去过了,我们还怕什么?”当听到鸭子怀恋南方是温暖时,又对鸭子说“南方在我们小的时候是好的,可是北方对于我们将来的成长更好”,从这两句话你看出大雁具有怎样的性格的特点?(46、51段)

(大雁头脑清醒,富有勇气,对事物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对未来具有长远的打

算)

6、鸭子最终被被灯光吸引的情节与前文什么地方呼应?请找出相关语句。

与前文两处呼应,第一黑暗的深处闪着一点点光,渐渐那光亮和声音向她们这边靠近了。(66段)第二那一团一闪一闪的暗***柔弱的亮光,更加靠近他们了。(72段)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思考这则童话中是大雁和鸭子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你喜欢谁?请同学们相互说说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童话中大雁和鸭子的不同性格,你比较喜欢谁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指明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二、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1.课文分别表现现了大雁和鸭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对他们各自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雁性格:童话中的大雁仅仅比鸭子早出世七天,但是却具有鸭子不具有的许多优秀品格,他有见识有主见、头脑清醒,有长远打算,能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且具有鸭子身上所没有的勇气与毅力,因此最终取得了成功,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过**勤劳的但是**的生活;鸭子虽然晚出世七天,但却十分幼稚,虽然勉强跟随大雁确立了飞往北方的人生目标,但是他生性贪图安逸享乐,且懦弱、胆怯、立场不够坚定、遇事容易动摇,因此最终没能飞到北方的大海,就做了猎人的俘虏,过**依赖别人,但没有**的生活,成了不会飞的鸭子。)

2.这则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请同学们之间相互探讨。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然后教师明确补充。注意要畅所欲言,答案不缺完全一致。

参***: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大雁坚持到底了,就得到了每天的**,能和许多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鸭子很贪玩、很懒惰,最后就没有**了,而且连飞的本领都不会了。我觉得大雁飞到北方去的路上,一定也有很多困难,可是,大雁坚持不懈,不怕冷、不怕累、不怕寂寞,最后,它终**到了北方的大海边。鸭子不会飞了,也见不到大雁了,它一定很后悔,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呀?我可不想做后悔的事情,所以,我要向大雁学习,有目标就要坚持努力,坚持不懈,不偷懒、不怕困难,最后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归纳主旨:

这则童话以大雁和鸭子因为自然原因像北方迁徙的旅途生活为依托,塑造了大雁和鸭子的形象,告诉我们要像大雁一样认准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不要被中途的寂寞、温馨、繁华等迷惑,只有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实现理想。

三、写法探讨

探究本文最典型、最精彩语段的写作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写作。

1.精彩的对话描写

本文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大雁和鸭子,鸭子和鸽子,以及猎人夫妻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大雁和鸽子的形象。它们的性格特点都是由这些精彩的对话塑造的。

引导学生对具体对话进行分析。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童话中,大雁和鸭子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见识广博、头脑清醒,有胆识、有毅力、有追求;一个是幼稚可笑、经不住**,而又懦弱贪图安逸。两相对比突出了童话的寓意。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四、课堂写作小练习

请学习童话中精彩的对话描写,写一段自己与爸爸或妈**对话。语

言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文后面的题目,课下同学间交流。

板书设计

大雁:到达北方—————————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北方

鸭子:中途被捉—————————动摇犹豫、懦弱贪安

教学反思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雁和鸭子的对话中学会分析二者的性格,进而理解童话认准目标、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道理。在突破这一重点上比较到位。但在课堂写作练习时有些匆忙仓促,不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即时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点拨、分析、研讨

单元学习介绍: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开门见山,明确学法

1.揭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古诗宝库中,尤以唐代的古诗最著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

2.回顾。过去,大家都学了不少古诗了,怎样来读古诗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小结。(可以根据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请教等)

开课伊始,通过“怎样来读古诗”一问,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明确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有助于顺学而导。

二、合作学习,弄清诗意

1.自由阅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别抽读,齐读。(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

3.自学古诗。(用小结的方法弄清诗句的意思,先个人自学,再小组内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学生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说说题目的意思,哪个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说说整首诗的意思。③齐读。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②齐读。

这个教学环节围绕一个“读”字进行:一是读准,二是读通,三是读懂。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了让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点:第一,先自学再合作,使合作学习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学习有任务,有分工;第三,合作学习的效果有检测,这样的学习能落到实处。

三、想象画面,深入玩味

1.创设情境。伴随着古典乐曲,教师描述每一首诗的具体背景,声情并茂地范读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闭目想象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阅读深入点“送”,因为“送”是两首诗共同的理解点。可在学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同样写“送别”,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指导学生抓住诗篇中的关键字词去品味。

不同点:送别的地点不同;送别时天气、情景不同;送别时心情不同……

相同点:同是写送朋友;同是写朋友离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

(结合学生体会,启发、指导学生对比着入情入境地朗读,在理解中反复咏叹这两首诗)

乐曲声由开始第一首时的明快、激越,转为第二首时的舒缓、低沉和悲凉,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这样便可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此同时,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朗读,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中形成了一种阅读磁场,有利于学生去品味、去研读。虽然两首诗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让学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启发学生比较、研讨,在比较中发表真切感悟,反复咀嚼,品尝诗“味”,并通过学生的想象、朗读以及对字词的品味,来丰富学生内心的诗意世界,层层深入,读出情味!

四、切己体察,余音绕梁

1.背诵。播放古典乐曲,学生自由背诵。

2.写话。李白和王维的这两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友情。联系个人经历,说说自己对友情的感触,或亲身经历的难忘友情,再写下来。

3.引入。这两首古诗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两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情真意切的古诗名句,请看: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请大家课外去找找,去读读,再背一背。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读文本,而是读自己。因此,读书要切己体察,让学生联系个人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课文结束前,补充课外资源,让学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热情,可谓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1、背诵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情景交融的写法

导读-点拨-背诵-拓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接受知识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课:

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

二、预习情况检测:

1、解释(。课件展示)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2、理解(。课件展示)

全石以为底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朗读录音)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

(。课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写景顺序:(。课件展示)

小结:景色特点:

石奇树美水清鱼乐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写景顺序:

按照游览的顺序,即:游踪

发现――近观――远望――感受

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思考:(。课件展示)

1、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情语皆情语。”那么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2、浏览重叠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小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示)

背诵向导

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佁然-俶尔-似与……

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知识迁移(。课件展示:景物图片)

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尝试用语言描绘,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十一、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美情凄

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班健康《哭》教案及反思 中班健康我不哭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1、熟练歌唱歌曲

2、学习创编歌曲

3、能够对唱歌、创编歌曲有浓厚的兴趣

电子琴、彩色笔

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歌曲呀?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一)教师让幼儿集体复习歌曲《小画书,不要

(二)男孩、女孩分组复习歌曲

(二)教师示范创编歌曲

师:你们听,我们教室里面有人在哭?是谁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彩色笔”

师:它为什么哭了呢?原来它的帽子弄丢了?是哪个小朋友把它的帽子弄丢的呢?

师:今天,我们给彩色笔编了一首歌,我们来唱一唱。

(一)教师弹唱一遍

(二)幼儿跟唱一遍

(三)分组(男、女)、集体演唱一遍。

个别幼儿表演歌曲

附:有支彩色笔,躺在桌上哭。呜呜呜,呜呜呜,躺在桌上哭。哪个小朋友呀弄丢它的帽,哪个小朋友弄丢它的帽。彩色笔,不要哭,我来帮你找,彩色笔听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呀笑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 雨巷讲课十分钟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

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要学诗了,这使我想起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今天我们来读戴望舒的诗《雨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诗人的志,诗人的人。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首诗。《雨巷》)(教师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教案小学 端午节教案中班社会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诗的意象及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诗歌,试着给诗划分节奏,体会其音乐美;

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自主质疑,提出你在读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朗读,你觉得在这首诗中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用一个形容词概括。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明确:忧愁、哀怨、惆怅……

(二)品读诗歌,把握意象

结合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情感?(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出对意象的把握)

教师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等

(三)赏析意象,把握主旨

着重品读“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

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它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请同学一起看图片)。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孤高、美丽、忧伤的代词。

你对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适当的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相关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四)再读诗歌,品味感悟

在把握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诵读全诗

(五)教师总结读诗的方法

1.整体感悟:初读感觉

2.把握意象:吟读推敲

3.知人论世(史学价值):拓展阅读。

4.个性体验。

(六)拓展阅读:

1.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类似“丁香”这样的意象,如:柳、明月、黄花、杜鹃……,请你选择一两个意象,找出相关诗词,并对诗中意象作简单赏析。

2.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在诗中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3.请把《雨巷》与胡适的《两只蝴蝶》作一比较,并作一简单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中班 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小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唱准最后一句的节奏。

回忆生活经验,创编帮妈妈做事情的歌词。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理解和记忆歌词,尝试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歌唱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表达与妈妈之间亲密和关爱的情感。

幼儿围坐成半圆。

幼儿用书:《好妈妈》。

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一、幼儿听教师范唱歌曲《好妈妈》前半段。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们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你们觉得妈妈工作累吗?从哪里感觉到妈妈工作累?

教师反馈幼儿的回答内容,并跟随优美的音乐伴奏演唱歌词前半段,提醒幼儿注意听。

教师:你们的妈妈是不是像老师歌里唱得那样辛苦?

二、幼儿听教师范唱歌曲《好妈妈》后半段,并尝试与教师接唱。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好妈妈》画面,引导幼儿看图并迁移生活经验来创编歌词。

教师:妈妈下班回家后很累,你会帮妈妈做些什么事?怎样让妈妈开心?

幼儿听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唱歌曲后半段(用上幼儿创编的词)。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师:现在老师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唱歌、一边试着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四、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幼儿学唱歌曲《好妈妈》。

五、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歌词,进行表演。

教师:妈妈的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关心她。我们可以怎么关心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幼儿园语言教案大班 幼儿园语言教案中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玩得真高兴(阅读)

图片、儿歌《大家玩得真高兴》

1.幼儿随意阅读,教师个别指导。

2.教师出示挂图,朗读儿歌。

3.幼儿边看书边听教师朗读。

4.教师放慢速度,引导幼儿跟读儿歌。

教师活动前将儿歌录音,活动中可以多次播放录音,便于幼儿反复感受和模仿。

大家玩得真高兴(韩叙)

小朋友,快来看,幼儿园里玩具多,有汽车,有积木,还有一个布娃娃,你来玩,我来玩,大家玩得真高兴。

听信号稳步地四散走

穿线的旧纸盒、娃娃等玩具若干只

1.幼儿每人一辆拉线的纸车,自主地挑选一只玩具娃娃放在拉线纸车里,在场地上四散随意走。

2.幼儿走了若干圈后,听到教师说“娃娃要回家了”的信号后,将娃娃拉到家门口,放娃娃到老师身边休息。

3.师生交流游戏情况。

4.幼儿再次选娃娃,进行“我陪娃娃出去玩”的.游戏。

1.拖拉线的长约80cm,线不宜太细。

2.娃娃家的门口要设4-5个,避免幼儿拥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科学教案大班 科学教案大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指名分段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题:①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②他为什么有这些怪的表现?

⑵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2---5自然段,①读后讨论: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②理解考究、特别、珍爱、珍惜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理解一般、过时等词。③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家当一词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指名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⑥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最能突出开文迪许的怪。

⑶指名读第1、6自然段①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什么?②这两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细读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说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

⑵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后讨论,可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

⑶齐读课文。

⑷小结段意

1.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珍爱 打扰 慕名来访 遗著迫不得已 诸如此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平安夜新年好教案 平安夜教案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青蛙和蛤蟆纯洁真挚的友谊。

2、能看懂图片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并有感情的学说青蛙与蛤蟆的对话。

3、体会蛤蟆对好朋友关爱的心情。懂得有朋友的快乐。

ppt 幼儿用书

一:看图设疑引出主题。

ppt1提问:这是哪?会是谁的家?这应该是什么时候?适合干什么?主人会去哪呢?

师结:这是一年的平安夜,在这温馨的家里却没人在享受篝火的温暖,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故事,理解其内容。

1、ppt2提问:谁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师结讲述故事内容。

师:很晚了,朋友没来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蛤蟆又会怎样呢?

2、ppt3师:

(1)蛤蟆等的很心急,他想到了什么?

(2)如果青蛙真掉到了窟窿里该怎么办?

(3)要是青蛙在树林里迷路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4)要是青蛙被大野兽抓住了,你有什么好办?

(5)蛤蟆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他会怎么做?

3、ppt4

(1)提问:你看见了什么?这些有什么用呢?

(2)师结故事内容

4、ppt5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见面的它们会说什么呢?

(2)师结内容,学说对话(突出焦急\关切的表情和眼神)

(3)青蛙准备礼物来晚了,请你猜猜看青蛙会送什么礼物给蛤蟆呢?

5ppt6提问:

(1)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送闹钟给蛤蟆呢?(感受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能细心的发现朋友的需要,给予帮助)

(2)它们在哪?干什么?

师结故事内容。

三:交流讨论:

你平安夜是和谁一起过的?你收到了什么礼物?你觉得和朋友一起过平安夜会怎样?如果明年平安夜让你和朋友一起过?你会和谁一起过?会送什么礼物给她呢?

四:看幼儿用书自由讲述故事内容,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松鼠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53 字

+ 加入清单

1、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

3、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这得力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选择

学情分析《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学生本身对这样的文章是充满兴趣的。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文时,我先设置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内容及作者;再让学生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精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有关说明文的一些常识内容,为后面教师的详细讲解做好准备。最后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进行重点的赏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目标1、掌握“驯良”“矫健”“蛰伏”“苔藓”等重点词语。

2、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3、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4、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1、学生朗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完成《伴你学》中的课文导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它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2、简介作者1、猜谜语

2、简介作者情况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给加点字注音

驯良()矫健()帽缨()榛子()橡栗()蛰伏()苔藓()榉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请用“读完课文,我知道了松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的句式说一句话。1、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加拼音。写完后对照答案互相批改。齐读词语。

2、指名学生回答

夯实基础,解决字词障碍,打好根基。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此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合作讨论思考:

一、再次阅读课文,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请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提示:可以借助表格等方式来理清思路。

特点从几方面说明

漂亮

驯良

乖巧

二、回忆一下,前面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建筑类的说明文,了解了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顺序,思考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哪一种?

三、能言善辩(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

例: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说”能删去吗?

点拨:这表明仅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其余内容是他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副词“从来”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强调了松鼠与人无扰的习性。

(二)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

————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例描写松鼠的漂亮———“面容清秀”

“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

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1.描写松鼠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

2.突出松鼠的灵性———“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3.用动作说明松鼠的精明能干———“搬”“编扎”“挤紧”“踏平”

4.写松鼠生活居住情况———“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一、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以小松鼠的口吻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

学生填写表格,理清文章思路。

二、学生回忆说明顺序的分类,总结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

(一)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准确的语言,并仿照例句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阅读课文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说明文顺序的分类,此题可以正好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自己寻找文中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更能很好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中每个词语都是值得品味的,在今后自己写作时要针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锤炼。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并指导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写作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

四、拓展延伸1、文章结尾:“它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当你读到此处时,你会想到什么?

2、观看视频《来自小海豹的哭诉》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3、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公益广告、漫画、表演……)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并在班级内朗读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文章的结尾富含深意,但是如何能使学生感受到结尾的高妙,就比较困难了,这里设计了这一个环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构思的精巧,也提高了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1、完成《伴你学》上内容。

2、以“我家的小花猫”为题写一篇简单介绍小动物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松鼠

(法国)布丰

总:松鼠的特点(第1段)

漂亮—外形(第2段)讨

分驯良—习性(第3段)喜

乖巧—动作(第4、5段)

有用的小动物(第6段)

教学反思我的这篇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间过少,以后要注意,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去相互交流。这是一节公开课,也是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激趣导入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呈现了松鼠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字词掌握得很扎实。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在此基础上出示本课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拼写,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尊重个性,学会合作。

三、巧妙设疑,激活思维。

在提问“松鼠是如何活动的?同学们想知道吗?他们在哪里居住,以什么为主食呢?”时,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知道了松鼠的特点:机灵。从而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到松鼠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读文。

但是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间过少,以后要注意,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去相互交流。这是一节公开课,也是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有些流于形式,如:给学生自主赏析的时间不够充分。

2、各环节之间过渡性语言不够自然、流畅。

3、教师讲解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在上课时讲得较多,较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工匠团队年度考核方案 工匠团队简介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提升团队整体管理水平和期末成绩;对队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队员的责任意识和目标导向,促进队员不断改进和提高学习能力、工作效率;最终成为优秀团队的目标。

厚德队全体人员

每个队员的基础分为100分, 根据队员整个学期的表现,分别从团队建设与矛盾纠纷、出勤、课堂表现、活动与作业四个方面,以以下规则对每位队员进行绩效考核,作为每位队员期末成绩的参考标准。

1、每次上课时的出勤以及课堂表现。

2、每次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各个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1、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待全体成员通过后,即可生效;

2、需要监督者、副队长和队长做好考勤,每周公布一次队内的情况;

3、队员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者,在公示之日起三天内向团队申诉;监督者在接到申诉后,应与队长、副队长共同商议后,在1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若监督者、队长、副队长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按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实行相应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石潭记教案三课时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4673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抄写、翻译课文,参照译文校对答案,老师简单加以点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柳宗元是孤独的、凄苦的,因为他被贬官了,被贬到了荒僻的地方。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和《江雪》是在同一个地方,时间接近。所以,学习《小石潭记》时我们不但要注意到文中的景色,更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景 情)

2、从复习第五单元课题人手,从“书”“传”“说”“序”引入到第六单元的“记”体裁。指导学生看完学习摘要后板书课题:小石潭记

3、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查找的资料,然后播放课件)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诵读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簧(huáng)竹 清冽(liè) 披拂(fú) 佁(yǐ) 然

俶(chù)尔 翕(xī) 忽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二读,读得流畅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三读,读出节奏

1.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四读,读懂文句

1、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1)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2)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2、说说下列字词的含义

(1)心乐之( )

(2)斗折蛇行(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凄神寒骨( )

3 、补充省略的内容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读,概括文意

老师读课文,读一段请一个同学概括文段大意。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品读理解

围绕着题目的“小石潭”三个字进行品读

“小石潭记”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记”表示文体,以前学过,这里不重复,剩下的“小”、“石”、“潭”三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

1、以“石”字为例,作品读指导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到了“石”的句子。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直接点到了石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写到了“石”,“ 坐潭上”自然是坐在石头上面。这是属于间接写到石头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字句,发挥联想能力。而且,“凄神寒骨”不但写到了石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还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失意、忧愁苦闷之情。这是由景领悟出情。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也写到了石头。翠绿的藤蔓,飘拂在潭边的石头之上,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这是对文章的一种审美思考。

我们的品读就可以这样找句子,这样品味。

2、话题品析活动

学生按照刚才提示的角度,在下面两个话题中选一个对课文进行品读。

话题一:说说石潭的 “小”

话题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和潭边的景物谈)

课文整体感知,

3、出示问题,小组先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石潭的?

(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验证这个“潭”确实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吗?

四、小结

“以柳之流连景光,模写山水,曲致微妙,心与物化,亦韩所无有也!”——《读柳之厚山水诸记》

《小石潭记》所写的景色是曲折变化、细致入微的,在这景色之中,又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感情,所以有人评价说它是“心与物化”。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

板书设计:

景 情

小 石 潭 作 者

幽 寂 忧愁苦闷

凄 清 凄凉寂寞

附: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让我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又了一些新的认识。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质应该是要让学生更顺利地、更好地形成语文素养。八年级,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从衔接的角度讲,更多的则是如何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级迈进,以最终符合中学学习的要求。具体反映在教学中,则应该是引领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实实在在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正确把握教材

这是一节课效果的根本保证。我认为,只有在正确把握、处理教材的情况下,才谈得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这节课,我抓住课文的景和情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这是成功的保证。

二、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时常看到一些步骤繁多、流程复杂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我佩服设计者的心思细密,另一方面,我也会怀疑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一节课要成功,要能真正地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其教学设计必须是重点突出、思路简洁、层次分明的。这次的《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两个板块:诵读感知、品读理解,每一个板块都层次分明。尤其是后一个板块,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也有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像这次的话题品析活动,就生成了一些内容:

师:下面我们进行话题品析活动。请同学们在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来品读课文,两个话题分别是:一、说说石潭的 “小”;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或潭边的景物来谈。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说的是小石潭的“小”。“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小石潭的“小”,石潭是以整块石头做底,那石头不可能太大。

生2:我也是说小石潭的“小”的。从第四段“坐潭上”可见石头超出了水面,水面应该是很浅的,估计石潭也大不到哪里去。

生3:我也说潭小。第三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是写溪水的,这溪水是石潭的源头,这溪水是很小的,可见流入石潭的水也不多,潭应该也是很小的。

师:“明灭可见”也有可能是青树翠蔓的遮挡造成的,当然,你从这里猜测石潭的小,也符合文意。

生4:我说的是潭的小。第二段开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后面又写到这鱼“尔远逝,往来翕乎”,可见鱼很小,又只有百许头,潭大不到哪里去。

生5:第四段说“四面竹树环合”也说明潭不大。

学生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较之于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更进了一层,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三、教师要恰当地指导

老师的正确指导是把教学引向深入的保证,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老师应该在学生无疑处引导学生生疑、在学生疑惑出指明方向、在学生不明白处讲解。本课教学的成功,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1、朗读指导当讲在关键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的朗读。然而,八年级的朗读,与小学、与七年级的朗读应该有什么不同呢?显然,应该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本课的朗读教学,我就比较注重让学生透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请看教学实录:

师:我觉得,朗读《小石潭记》要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节奏,其实就是要读出文章的变化。变化从哪里来?要依据课文的特点。

本文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文有一种整齐之美,整齐之中寓有变化。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三个四字词语组合在一起,有一种整齐之美。朗读时首先要注意其内部节奏。“青树翠蔓”是一个并列短语,停顿为“青树/翠蔓”的形式,但如果三个短语读起来节奏一样的话就不好听了,“参差披拂”这个短语朗读时中间可以适当拖长,可以这样读……(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其次,本文还有一种变化之美,本文的句子有长有短。如“近岸”,短,读起来简洁有力,琅琅上口,后面的“卷石底以出”要稍长,读起来显得舒缓,有抑扬之美,朗读时要注意。(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这样的指导,既让学生知道了课文形式的特点,明白了朗读的要点所在,又有老师的示范,所以,这个环节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指导当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的思考应更加深入,这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向九年级过渡的要求。为此,对学生的发言,老师应该迅速地进行判别,并且给予指导。请看教学实录:

师:文中哪些句子是写了“石”的?

生:“全石以为底”。

师:还有呢?

生:“卷石底以出”。

师:还有呢?

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师:还有呢?

(生愕然,有的学生露出了惊讶的笑容。学生们低头思考。)

生:“坐潭上”,因为作者不可能是坐在水上面,所谓“坐潭上”应该是坐在潭边的石头上。

师:他找的这个句子和刚才大家找的句子不同,刚才同学们找的都是直接写到“石”字的句子,他找的这个则是间接地写到“石”的句子。找这样的句子难度更大,需要我们细细地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且展开联想。

几个“还有呢”,让学生出乎意料,引发了他们的深思并使之最终有所发现。接着,点明学生前后回答的不同,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真正的收获,后面的课堂活动也才有了成功的基础。

四、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要有保证

这节课生成了一些东西,但也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品读理解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话题,但是学生的回答都是围绕着话题一的,而且都没有能够讲到景物描写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呢?我想还是课堂活动时间不够造成的。设计时我只给这个环节留下了12分钟。事实证明,这还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时间就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另一个班再教《小石潭记》的时候,我对教学环节作了调整,给学生更充足的品读时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以下是当时部分学生的回答:

生1:第四段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这是说小石潭环境的幽寂,同时,从第五段看,同游者有三个人,隶而从者有两人,总共有六人游小石潭,但作者却说“无人”,我想,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柳宗元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心里面十分忧愁苦闷、凄凉寂寞的反映。

生2:由柳宗元想传递的感觉可以推想出,他所见到的潭是“小”的。如果是“大石潭记”就不容易突出作者被贬官后的寂寥、凄凉的心情了。

生3:我反对你的说法,其实大的景也可以突出孤寂的感觉。

生2:但是我觉得大的景通常是抒发大的感受,像国破家亡的悲凉,以死报国等伟大的情怀啊之类的,例如《过零丁洋》;而小的景更适宜于抒发小一点的感受,这是一般的情况。所以我觉得小石潭应该是比较小的。

虽然回答还显得稚嫩,但是思考的角度、深度都比原来的一节课更进了一步。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讨论更有效呢?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方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石潭记教案三课时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石潭记》。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1课时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雨巷》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设计,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1课时

导语

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

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板书课题)

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板书课题)

一、美读 走进雨巷

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

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

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 “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 感悟雨巷

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 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

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

△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

△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

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王十朋《点绛唇 素香丁香》

小结:因此,选择意象时,一定要做到“象情并茂”(板书)。

3.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要让“我”与“姑娘”在“雨巷”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邂逅?“雨巷”象征了什么?

▽“雨巷”换成车水马龙的大街如何?(太快)

▽“雨巷”换成灯红酒绿的ktv如何?(太闹)

小结:由此观之,“雨巷”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达到“境情并茂”(板书)。

4.请你猜一猜:老师会把上面的板书勾勒成什么?(一把雨伞或者一个雨字)

5.请你议一议:《雨巷》,有人说它是爱情诗,有人说它是政治诗,还有人说它是哲理诗?你的观点呢?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解读,期待你的个性解读……

姑娘==姑娘 爱情诗;姑娘==我 政治诗; 姑娘==理想 哲理诗

插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探究,言之成理即可,不求好答案,只求会思考。

6.请你写一写:

①请你根据《雨巷》内容,改写《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灯火阑珊处”。

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

③从“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4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写一首诗。

(任选一个,此处机动处理)

插入片段作文:《丁香般的姑娘》(吴品云)

《丁香般的姑娘》(邓桃芳)

三、展读 领取雨巷

《对话版》(吴品云)(朗读此诗 机动)

《泪中雨巷》(吴品云)

《邂逅雨巷》(赖广祥)

《走过人生的雨巷》(赖广祥)

《丁香花》(歌曲 唐磊演唱)

结语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雨巷,湿漉漉的心情,撑着油纸伞的我,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美丽而浪漫,朦胧而忧伤,让我们回味绵长,久久难忘……

配乐诗朗诵视频欣赏:《雨巷》吴品云朗诵(机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