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意图模板(汇集20篇)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数学教学设计意图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2810范文
1000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人教版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量角器
一、复习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把第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板书:度)
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
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10°、90°、135°、180°的刻度线。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0°、10°、90°、135°、180°刻度线;从左边起找0°、10°、90°、135°、180°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地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什么?
三、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2.第2题。
(1)同学们量好后,将结果填在括号里。
(2)小组内交流。
(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3.第3题。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1、板书“匆”,读什么?什么意思?
2、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3、“匆”表示匆忙,“匆匆”表示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齐读课题:匆匆。
4、匆匆,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题为《匆匆》的文章是谁写的?(朱自清)
5、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匆匆》就是朱自清先生在24岁时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
6、预习过课文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时间、日子……)
7、课文只有短短的六百多字,“日子”一词出现了10次。文章中还有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两次,找一找。
(出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8、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学生齐读)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文章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第一自然段。
1、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
2、(生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能重新再来)
3、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教师插话)我们的日子的特点是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中有个破折号,谁能把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再读得更进一层?
4、抒情散文往往就是诗歌,我们把这段话换成诗歌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5、自读,指名读,齐读,感受节奏感。
6、背诵。老师给一点提示,有信心背下来吗?(出示)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二)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课件出示)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
而泪潸潸了。
2、指名读。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朱自清为什么头涔涔,并泪潸潸呢?
3、作者笔下的八千多日子,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24年,作者为什么不用24年,却用八千多日子呢?(说明逝去的岁月多,更让人觉得惋惜)
4、奖励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再读这段话。
(一)第三自然段。
1、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那如果是一个日子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2、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请读一读这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
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3、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
4、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吧。(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5、有的同学可能说了,我们的日子不单单是这样过的,我们的日子也是这样过的——(出示课件,请学生补充完整)
读书的时候,日子;写作业的时候,日子;
唱歌时,日子;
弹琴时,日子。
6、读书、写作业、唱歌、弹琴,这样的事情多有意义呀,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呢?(今年流行问“时间它去哪儿了”?用每天都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的事,更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时间真的是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多么令人无奈,令人惋惜,令人惆怅,还有些淡淡的哀愁呢。
1、朱自清先生善于将同一句式进行反复吟咏,我们看第四自然段。师范读。
2、读书是需要去品,去悟的。这段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赤裸裸。意思一样吗?请大家用心品读这段话,一会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品读感悟,然后交流。(意思不一样。第一个赤裸裸来到世界,还是婴儿,什么也没带;第二个赤裸裸是指自己对社会毫无贡献地离去。)
4、想知道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社会背景吗?(课件出示)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
5、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不甘心虚度年华)
朱自清先生不甘心这样虚度年华,他想告诉世人,我们不要白白走这一遭!所以,他在文中反复地问——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生齐读)
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生齐读)
6、朱自清先生深感生命的匆匆,时间的可贵,正是如此,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再来看看写下这篇文章之后,他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7、带着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佩之情,再来用心品读他的散文名篇《匆匆》吧。(学生自读全文)
时光一去不复返,人生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留下了什么痕迹呢?我们的人生又该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我们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
篇2:我仰望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五星红旗教案设计意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之所在。本课力求在“双性合一”上有所突破。
1.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解读教材。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看,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从语文课的情感性来看,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2.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制定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兼顾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机融合。从潜心涵泳关键词语人手,披文入理,含英咀华,体悟人物情感,最终上升到对国旗象征意义的理解。
3.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选择教法。本课通过朗读,揣摩、推敲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深刻领悟其中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安排了出声的诵读,也设计了涵泳的静思默读。
4.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设计教程。“双性统一”不能只显示于一两个教学环节中,而应当蕴含于全部流程中。据此,我安排了以下三大环节:(1)追本溯源,了解当时处境。(2)前后对比,体会人物内心情感。(3)真情抒发,提升爱国情怀。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中国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因此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最终得到了外国面包店老板的救助。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无分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和尊重,以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理解“我”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用中国国旗交换面包的行为,感悟“我”的爱国精神。
一、听写词语,快捷导航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下面听写一下学过的词语。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写?
(听写: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身无分文、交易。)
2.请大家齐读这些词语’,看看他们写得是否正确。(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导课时直接进行课文重要词语的听写,走的是本色语文的线路。前三个词语是表现“我”的艰难处境,而“交易”一词直抵文本的情节内核。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他们实实在在地受到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熏陶,既巩固了第一课时所学的词语,同时又通过复习这些词语对学习新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听写词语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复习过程,也是落实工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联系生活,理解“交易”
顺着听写词语的脉络,快速进入对中心词语“交易”的理解过程。从“面包店老板追求平等交易——留学生衡量平等交易——面包店老板放弃交易”这一过程,体现“交易”是本文的一个核心词语。
三、顺序而教,初“读”老板
1.请从课文中找到“交易”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我”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呢?面包店老板讲究的平等交易又是什么呢?
(1)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我”当时的处境?(第3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想象一下“我”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你能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我”当时的处境?(惊恐、孤独、饥饿……)请说说理由。
想象当时的情况:
包里可能会有什么?
(这里面也许有救生工具,也许有维持生存的食物,也许有和外界联系的通信工具,也许有急救的药品……然而,这所有的东西都被激流无情地冲走了。)
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三天。请你想象一下,这三天他是怎样度过的?
(饥饿难耐;疲惫不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只有野兽的嚎叫声和激流无情的咆哮声陪伴着他。此时,除了恐惧还是恐惧,除了无助还是无助……)
3.请把“我”当时艰难的处境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留学生当时处境的困难,是为了更好地凸显留学生需要帮助的迫切性。实际上,这也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留学生处境十分艰难,除了一面五。星红旗,别无他物。看似不经意,实则用意很深。】
4.“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原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就可以得到他的援助,可是面包店老板却说——(出示第4自然段)谁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中面包店老板说的话?
(指名朗读)
(1)请你猜一猜,一个面包可能值多少钱?
(2)也就是几元钱的东西,面包店老板不但不给予帮助,反而还要和“我”做交易,要是当时你也在场,听了面包店老板的话,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什么?
(3)从面包店老板的话中除了感到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以外,还可以从这一自然段的什么地方感觉到?
(4)小结:无论是面包店老板的动作表情,还是他的语言,都使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位不近人情的老板。
(指名再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感受面包店老板的“不近人情”,为学习后文面包店老板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也为后面比较面包店老板态度转变的教学打下基础。此处一“抑”,后面一“扬”,颇能体现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转变之大。】
四、质疑问难,研读比较
1.同学们,课文不止一次地写到了面包店老板的态度。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一自然段也写到了面包店老板的态度?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11自然段,指名朗读。)
2.你发现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语言、行动有什么变化吗?
(1)语言——前面讲究平等交易,后面主动垫付医药费。猜一猜大约需要多少医药费?(高额医药费面包店老板主动垫付)
(2)行动——前面两手一摊,一脸无奈;后面竖起大拇指。你什么时候会竖起大拇指?
(3)是呀,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请你再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朗读第11自然段)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
一个几元钱的面包要公平交易,一笔高额的医药费却主动地无偿垫付,为什么这个面包店老板会主动放弃交易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新课标十分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情感熏陶。而这一理念在这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细细体味、揣摩来完成的。这就使得学生学习本文有了依托和抓手,简洁自然,水到渠成。】
五、寻根探究,体验情感
1.同学们,按照常理,“我”应该给老板什么呢?(钱)可是,此时“我”身无分文。(指黑板上学生书写的“身无分文”)在这种情况下,面包店老板认为应该怎样进行平等交易呢?请同学们快速地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答,师板书。)
2.那这位中国留学生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你找到的是哪几个句子?
(2)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怎样的动作可以称作“凝视”?(眼睛盯着一动不动)
“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我”连穿衣服、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难道“我”不知道只要用五星红旗就可以换得救命的面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理解)
对国旗的爱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因此中国留学生绝不会用国旗去换面包。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留学生当时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第9、10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总结:虽然“我”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却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此时此刻,你一定已经明白了,这位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随学生回答师板书:“爱国”“尊敬”)
4.当“我”醒来的时候,鲜花丛中的五星红旗在冲“我”笑呢!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面包店老板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善的微笑,病房里一束美丽的鲜花,一面依然鲜艳的五星红旗,都深深地温暖了中国留学生的心。相信,此时此刻这位中国留学生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请你想象一下,此时的中国留学生会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中国留学生xxxx地对面包店老板说:“xxxx。
【设计意图:对“交易”一词的二度理解,对“平等”含义的深层开掘,促进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此处设计的小练笔,为学生潜心涵泳文本之后的真情告白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六、真情抒发,提升爱国情怀
(音乐响起)是啊,从中国留学生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同学们,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热爱五星红旗就是热爱祖国。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走得多么遥远,当你看到了国旗,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家。最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再次饱含深情地诵读《国旗颂》,以此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出示《国旗颂》,师生诵读。)
【设计意图:从文章中留学生捍卫国旗尊严,赢得老板尊重的事例中,顺水推舟加深学生对国旗的情感认识,从文本中来而又高于文本,不露痕迹,润物于无声。】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要因“文”释“道”,也就是要在“文”的层层解析中伴生“道”的阐述,由“文”的理解衍化到“道”的理解。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理念下催生而出的。同时,教学也照顾到了文本的行文特点,依序而教,顺学而导,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不断提升,认识的高度由具象向抽象渐次递进。语文教师要时刻不忘语文的根——紧扣语言文字本身,念念不忘语文的情——透过语言文字探寻人文情感。这样,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3: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1、重点:
⑴体验成长的感受。
⑵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文章题目本身可以多种多样,它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同侧重点,比如,可以侧重于人物、可以侧重于情节或主题思想等。节选的文章似乎可以给出不同的题目,例如:父与子、小康放鸭记;放鸭、放鸭之旅;成长之旅等。那么,相比较于《孤独之旅》,课文的题目则侧重于什么呢?老师认为,是为了更加诗意化地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用其他题目都把文章坐实了。只有“孤独”一词,本身是忧郁而诗意的,它与诗歌的浪漫特质相符。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与哲学家等,无不是在“孤独”中升华和创造的。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孤独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运”!但是,“孤独”虽是每个人都有,却又是非常抽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而曹文轩却用文字和他独特的风格,把“孤独”很好地传达了。
简介作家指导阅读: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其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追求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了解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苗鸭,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二、探究生趣
(一)整体感知:走入孤独之旅
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四个字概括):
讨论并归纳: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二)研读课文:聆听孤独之声
从文中划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句子,体会“孤独”的含义。
学生读书,圈点勾画,交流发言。教师引导点拨,齐读重要语句。
ppt展示一些线索语句:
1.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
2.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9322;
3.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4.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5.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
6.在心里清楚了一点:他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7.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8.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9.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0.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一久——不再忽然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麽?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是: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总之,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三)环境描写探究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文中环境描写颇多,但这些环境描写是主要围绕三样事物展开——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也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面对芦苇荡时的不同感受作为主人公心理成长的见证。
3.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四)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作一次朗诵。
当我站在讲台上,精心准备的课却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热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
三、总结固趣
在孤独中成长,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的影子。安徒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忧郁而美丽的故事。一只丑小鸭经过流浪的艰苦与磨难,终于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丑小鸭长大成了白天鹅。两者都诗意化地传达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两者都抓住了这种诗意的成长契机。曹文轩作为安徒生经典作品的欣赏者,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也与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一样,都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在苦难和孤独中成长,生活中的考验与变故是他们成长的契机。桑桑的成长是以他生病为契机,纸月的成长与她的“无父”的遭遇密不可分。
当他们父子二人因为放鸭误入他人鱼塘而再次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时,当杜小康抬着病危的父亲回到油麻地时,他,已经不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杜小康了。虽然头发干枯、面容清瘦,但他“一双眼睛却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之神”。甚至当他后来在自己曾经读书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摊卖货时,“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令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都颇感震惊。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自己的年龄的少年了,他真的长大了。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成长的过程是充满了曲折与困难的。成长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几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孤独”的“催化剂”,它是成长的一场洗礼。所以,孤独不仅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需。北大才子余杰曾说:“孤独就象篱笆,有了篱笆,才有自己的园地。”年少即诗人,孤独即诗人。丑小鸭也许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就让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生活,去面对成长中的孤独和苦难,让自己诗意地成长、诗意地蜕变,直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篇4: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成长体验,细节欣赏。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读
1、导语: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2、作家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现为全国作协委员,北大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3、预读课文。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4、积累词汇:
⑴读准字音:
嬉闹觅食驱除旧茬儿戳破撩逗
⑵解释词语:
厚实:富裕。
觅食:寻找食物。
嬉闹:笑着闹着。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撩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二、情节梳理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细节与成长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孤独之旅”的含义是: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四、环境与语言
1、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试找出小说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①鸭群: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鸭子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
②芦苇荡:前部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制造了杜小康的恐惧与孤独。
后部分的芦苇荡衬托了杜小康的“长大”。
③暴风雨:给了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语言有的生动细致,有的意味深长。
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体会。
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
“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鸭们也长大了”……
五、漫话成长
以“我的成长”为话题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
篇5:赵州桥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3、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4、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师:板书课题 赵州桥
师:注意州字的第一点是左点,其他是右点.
齐读课题
1.认读生字词语。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出示词语)
赵县 安济桥 石匠 设计 参加 世界闻名
雄伟 全部 砌成 横跨 创举 减轻 冲击力 重量 节省
坚固 雕刻 智慧 美观 栏板 精美 图案 回首 遥望
才干 宝贵 遗产
前爪 爪子
①指读。②齐读。③去掉拼音,开火车读。4全班齐读词语。5多音字。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字很多,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真不简单,生字读准了,特别是第二句话,句子很长,他注意到了停顿。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这里还有两句话。谁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横跨
师:有些词不仅要读好,还要会写,横在生活当中经常被写错,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看;容易错在哪?
生:中间由字容易写成田。生:第四笔不是捺,而是点。
师:这个字记住了吗?中间是一个由字。还有一句话。谁来读(生读句)
师:真是一个读书的小能手,这里有几个词都读准了,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领读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这座古老的桥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用~~~~~画出你认为赵州桥特别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学生读课文的句
▲图案美观。
师:图案各不相同,非常美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表现美观的句子。(生读)
师: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刻的龙为什么会活呢
生:都是龙,为什么要用似乎?
生:是刻的龙为什么似乎像活的一样呢
师: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前面的句子,从哪些词看出龙好像活起来一样呢?
生:相互缠绕、双龙戏珠、吐出
师:就是这些词语让龙好像活起来。我们一起来读这些词语。(读词语)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段话,读了几遍以后都可背下来了,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描述,边想像,好吗?(好)
师配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双龙戏珠的样子,两条龙不停这样的转,拼命要争到珠子
师:你想像很丰富。
生:我好像看到了龙相互缠绕的样子,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这两条龙活了,还有吗
生:那些龙就在我的眼前游动
师:同学们,龙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怎样把活的感觉读出来呢,同学们自己看着课文先试一试。(生读)
师:能不能推荐谁来读,也可以毛遂自荐,请你来(生读)。
师:听着你的朗读,大家都陶醉,大家想不想把这栩栩如生的图案记下来,瞧──出示课件
师引读。
师:这不,我们已经把这美观的图案深深地记在了心里。赵州桥特别的美观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还没想好,是吗?
▲设计奇特。
生:这座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桥洞
师:你能读完整吗(生读句)。
师:这么长是多长呢?(37米)
师:那是河面,这么长的桥又是多长呢,你能找到吗(桥长50多米……)
师:作者用几个数字记录了桥的长和宽,让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读一读这几个数字。师引读
师:你们知道37米有多长,大概有几间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五间)
师:五十多米又是几间教室连起来呢?大约有七间教室,就快跟我们上课这个台子这么宽了,现在读你会怎么读这几个数字呢。(师引读)
师:谁愿意单读读一下(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我们站在桥下,看到37米的河面上,横跨在50多米的河上: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么长的桥怎么不用桥墩。
师:这座桥非常的雄伟,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几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你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桥是很雄伟的?横跨
师:读出了气势
师:雄伟的气势读出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雄伟的气势。(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赵州桥的雄伟,再读读课文。
生读:“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说明设计者怕发大水时把桥给冲灭了,这样很遗憾。
师:你真会读书,注意到了四个小桥洞,这四个小桥洞可是最了不起。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是什么词(创举)板书
师:同学们,围绕着“创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他是怎么样的创举法
生:什么叫创举
生:就是一座桥,为什么叫创举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创举是什么意思
生:创举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词典知道的。
师: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课文中说这个创举指的是什么呢
生:创造新的东西
师: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赵州桥
师:赵州桥哪一种设计? 生:很坚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补充一下除了很坚固,还有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你很厉害,创举指的就是四个小桥洞,为什么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是一种创举呢?
生:因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的冲击力,又……
师:原来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这么奇妙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四个小桥洞的奇妙。生齐读
师: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他,地震威胁不了他,你们说这座桥怎么样,非常的 生:坚固(板书)
师:是不是有四个桥洞的设计都是创举呢,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看看桥的样子,出示课件,各种桥的设计。(独木桥,木桥,板桥,浮桥,砖桥,)到隋朝,李春就设计出了大桥洞上四个小桥洞的赵州桥,你们发现没有,李春这种设计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说是一个
生:创举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真会读书,围绕一个创举我们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特点,让我们再次走进赵州桥。
出示音像资料,配以师的解说:这就是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就是气势雄伟的赵州桥,这就是不但坚固而且非常美观的赵州桥,这就是世界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这就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赵州桥。同学们,这桥啊,我们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够,课文仅仅是写桥吗?还写了──
师:造桥的人们。所以说
出示句子: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生读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它表现了劳动人民
生: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表现了
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第二段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坚固,这两段话之间课文用了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了,把它找出来是哪一句话呢?生找
师:找到了吗,哪一句话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有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是哪一句话
生: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对,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学习的内容。下面请大家看老师留的作业:1.抄一抄生字词语。
2.想一想: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好在哪呢
师:好,最后我们还是在那首好听的的河北民歌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
古老 坚固
美观
篇6: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1课时
1。同学们是否记得赞颂母爱最经典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2。看似平常的一件件小事中,却饱含着母亲的深情。(板书“慈母情深”)
3。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课题——
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填空
2。学习生字词
1)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2)多音字“龟”龟裂(jūn)(出示图片)
3)平舌音“攥”一起做一个动作。
师:哪些声音是“震耳欲聋”的?文中是指?
1。事情的起因是——?
“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2。事情的结果却是——?
我用那一元五角钱为母亲买了一瓶水果罐头。
3。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为什么不买书了呢?
生:我为什么要为母亲买水果罐头呢?
生:难道送水果罐头比书更重要吗?
师:那一天,当我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去找她时,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改变了注意,放弃买书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我们等会来交流。
4。组织交流
1) 母亲是那样辛苦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那样近……”
母亲在“震耳欲聋”的工作环境中,“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母亲要一直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不仅如此,母亲工作的环境远比这恶劣。(出示幻灯片,指名读)
补充资料: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2) 母亲是那样瘦弱
“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3) 母亲是那样疲惫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比较句子)
师:你们一定发现这个句子写得特别,谁发现了?
生:每一句话后面都有“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
生:把“我的母亲”搁在句子后面。
资料补充: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
4) 母亲是那样忙碌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出示句子 生齐读
师:“立刻”一共用了几个?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读出快镜头的感觉。
师:母亲这样拼命挣钱,一个月可能挣多少钱?
生开始大胆猜测。“几百元”“一千元”
师:老师告诉你们(出示幻灯片)
补充: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得来27元工资。分到30天,平均每天0。9元,我们兄妹五个,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为0。15元,而一元五角就相当于我家一个人10天的基本生活费。
“用龟裂的手,掏出一堆……”“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多么通情达理的母亲啊!)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
生:还是母亲对我的爱和期待
生:包含着母亲对我的希望
师:面对这样深厚的慈母情,我竟然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齐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此时此刻,我——?
生:被母亲对我的爱深深打动了
生:内心充满了自责,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生:我想为母亲做点什么
师:我为母亲买了一瓶水果罐头,这仅仅是一瓶水果罐头吗?
(我对母亲的爱和崇敬)
四、小结(播放音乐拓展练笔机动)
五、回归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下课
18慈母情深
辛苦 忙碌
通情达理
疲惫 瘦弱
篇7:猫老舍教学设计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 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课前读本课词语
一、 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
看完 了这些图片,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猫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也是 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来认识老舍爷爷家的猫, (齐读课题)
老舍爷爷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 花。
2、简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 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p70,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 读几次。(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读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很用心的学习了。那这些 多音字组词大家能读好吗?指名读
(2)、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 猫的?我们来完成一道填空题吧,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理清课文脉络。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课文共有( ( );第(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至第( )。 )自然段写猫
(3) 根据这道填空题, 、 你能找出课文的两个中心句来吗? (指 名生说)(课件出示,齐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1、2、3 自然段,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 描述猫的性格?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用手中的笔圈出来画 出来,注意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养成拿起笔随时圈圈画画的习惯。然后 完成《语文作业本》p48—t4 (生反馈练习答案)完成了练习册,我们继续看到课文,通过刚才的 练习,我们知道了猫的性格既( 又( )又( ),( ))。你找到有关的句子了吗?谁来说一说。
预案:
句子一: 说它老实吧, 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 成天睡大觉, 无忧无虑, 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 它决定要出去玩玩, 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 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重点指导:这里从哪几方面写了猫的性格古怪?
(1)老实(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这只猫确实挺乖的,可是它会一 直这么老实吗?
(2)贪玩:任凭??也??
a、 男女生分别读
b、从这组关联词中你能看猫的什么特点?)
c、用上“任凭??也??”说句子。多贪玩的猫啊,你觉得会有 谁怎样呼唤猫?
过渡: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可是,猫又是尽职的。作者是怎样描 写猫的尽职呢?)
句子二: 它屏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齐读)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猫非常的尽职呢?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 秒钟。(师生体验)
你们刚才的感觉是什 么?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 10 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 是多么的——(尽职)。
(让我们通过朗读体验猫的尽职吧)
e、品味 非??不可
(1)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如果把它改成肯定 句要怎么改?
(2)、从这个句子中除了体会到猫的尽职,你还体会到什么?让我 们再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吧!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的确非常古怪!
句子三: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 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 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 不出。
句子四: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 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 高兴 不高兴 胆小:藏 勇猛:斗
过渡:1、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却非常喜欢它,大家能 举些例子来说吗?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无论??也??
2、 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 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 印几朵小梅花。 蹭: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小猫的什么感情(轻轻地摩擦,向主人 撒娇) 小梅花:是指什么?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猫到处乱跑乱跳,脚一定脏兮兮的,它踩在老舍爷爷的稿纸上, 老舍爷爷不但不生气,反而称它的脚印为小梅花,可见老舍爷爷是多 么的喜欢它)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 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 (生:齐叫“喵——”)
b、 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 (生:齐叫“喵”)
c、 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 齐叫“喵??”)
d、 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 一声—(生:齐叫“喵”)
e、 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齐叫“咕噜咕噜”)
师:这样“丰富多腔”的叫声听起来特别美妙,老舍爷爷简直要把 猫写成一位歌唱家了,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6)它若是不高兴啊,??一声不出。 无论??也??
(7)它什么都怕? 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呢?(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勇敢的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既胆小,又勇猛的猫吧。 藏 斗
师:(指着板书)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这么多方面,从这些词语中 你们发现了什么?(意思相反) (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猫的性格古怪之处。那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喜 欢它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一段吧!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猫的可爱。
四、总结写法;
1、老实、贪玩、尽职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在这里却被老舍 先生用在了猫的身上,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2、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什么感情?
3、今天我们学习猫的古怪性格是围绕那句话来学习的?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作者围绕这句话,也就是一个总起句,举出一些事例来具体描述表达 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总分式构段方式。
4、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也有这一类的写法。 比如说我们三年级学的课文 《秋天的雨》 《美丽的西沙群岛》
5、性格古怪的猫是如此的可爱,满月的小猫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 节课继续学习。请同学课后完成这个小练笔。(课件出示)
下课!
老实 猫——古怪 贪玩 尽职 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人爱猫 猫亲人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 勇猛
篇8: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 教学设计方案的结构要素思维导图
偶然的机会看了《三只小猪》配乐动画片,感受颇深。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笨拙可爱的人物形象及与故事情节发展紧紧相扣的跌宕起伏的配乐,令人捧腹。极富音乐语言的乐曲让我在脑海里把小朋友们都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猪……
【活动目标】
1.通过韵律游戏,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通过创编搭建不同房子的动作,进一步感受乐曲中跳跃顿挫的节奏。
3.主动参与创编游戏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三只小猪》乐曲磁带,小猪头饰、小猪尾巴。
2.各种小猪神态图片,贴有点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供幼儿游戏时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幼儿听音乐自然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三只小猪》
1.老师: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捕捉幼儿在听音乐中的情绪表现,试问幼儿感受到的情绪。
2.老师:你听到了小猪在干什么?
三、观看情境表演
教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进行表演,表现出小猪盖房子时的情形。
1.老师:小朋友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小猪是怎么盖房子的?你看到的小猪们发生了什么事?先是怎么样的,后来是怎么样的?
3.和幼儿一起讲出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4.师:我们表演的小猪盖房子和平时的盖房子有什么不一样?(是和着音乐来盖的。)
四、尝试创编“盖房子”情景
1.请幼儿创编盖稻草房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并注意体现出音乐的轻巧。
2.引导幼儿创编盖木头房子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和着节奏做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盖砖头房子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和着节奏做动作。
幼儿可用双手画圆的动作跟着节奏表现和泥的情景,当听到中间小猪的叫声时,可以做一些擦汗、蹭痒痒、休息的动作,也可让小猪们模仿抬水的动作,抬着和好的泥运到工地上准备盖房子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走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当听到结束时小猪的叫声时,小朋友们可以重复做擦汗、蹭痒痒的动作,还可以将砖头摆好,做出边用抹灰板抹灰边放上砖头的动作,在音乐中充分体会盖房子的乐趣。
五、表演游戏
请幼儿戴上猪头饰、夹上尾巴,照着镜子,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小猪。
1.请小朋友们先做猪大哥在三角形场地上盖稻草房(跟着音乐将报纸撕条成捆,盖稻草房子)。音乐停后,大灰狼来了,将房子吹倒了,小朋友们跑到猪二哥的木棍房子里(圆形场地)。
2.再请小朋友们当猪二哥盖木房子(用报纸卷成筒状来盖木棍房子),要求小朋友在盖的时候动作上有些变化。音乐停后,大灰狼来了,将房子又推倒了,小猪们跑到猪小弟盖的砖头房子里(方形场地)。
3.师:猪大哥怕麻烦,不想用力气,所以盖了稻草房,结果他的稻草房被吹倒了。猪二哥也不想走太多的路去找更坚实的材料,他盖的木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我们现在要学猪小弟盖砖房子了,找砖头要用很大的力气,还要走很远的路,我们怕不怕辛苦啊?怎么盖砖房子才不能被大灰狼推倒呢?(砖头和砖头要紧紧地相连,小猪们用胳膊做砖头,胳膊拉得紧紧的,非常有力,这样大灰狼就不会推倒了。)
听着音乐,猪小弟盖起了砖房子,砖房子很结实。大灰狼来了又是踢又是推,可是怎么也推不开,怎么也踢不倒,就灰溜溜地走了,小猪们开心极了。
4.活动结束:小猪们盖房子累了,我们休息吧。小猪们伴着舒缓的音乐渐渐睡去…
【活动延伸】
欣赏动画片:三只小猪。幼儿做自由表演。
【设计评析】
1.《三只小猪》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三只小猪》的音乐给孩子们展现的就是故事的情节。音乐节奏鲜明,诙谐有趣,十分符合孩子们的欣赏口味。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情绪高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在盖房子的活动中,大家通过感受和游戏,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懒。
3.教师的投入在活动中十分重要,教师模仿小猪动作不能忸怩作态,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只小猪,和孩子们一样游戏,带动和感染孩子。
4.由于这一音乐活动是以比较开放的活动形式出现,很多时候是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现,所以教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要能跟得上孩子们的思路,并尽可能地走在孩子的前面,支持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幼儿做出来的动作,同时规范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节奏。
【资料链接】
作品分析:《三只小猪》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管弦乐小曲,主题音乐鲜明,旋律轻巧欢快,音乐形象活泼可爱,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非常适合幼儿欣赏。顿挫跳跃的基本节奏贯穿全曲,诙谐形象的小猪叫声使整个乐曲生趣盎然。
篇9: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两课时。
〖切入举偶
一、听音乐
放音乐《百鸟朝凤》: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板书课题)
二、出示实物
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
(鸟蛋)
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
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二、识字
1、合作识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
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
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
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三、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
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⑶ 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
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启发想象:
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四、背诵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五、写字
1、认读“听、唱、连、远”:
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对话平台
一、朗读
1、学习第三小节:
⑴ 自由读:
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⑵ 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⑶ 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⑴ 组内读文,讨论:
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⑵ 想象读文: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⑶ 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二、背诵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三、练习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写字
学生自己描红:
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1、词语解释:
焦急不安:心里着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连忙:赶快,急忙。
2、相关链接:
鸟蛋: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篇10: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第九册第二十课)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表达感情方面,全词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自身现实的不满和对沦陷区百姓的深深同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1、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想象意境,感悟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切忌教师详尽地讲解,破坏古诗文的优美意境,而应该引导学生乐此不疲地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想象意境、感悟情感,品味古诗文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在语文能力训练中,再现情境,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使文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应该是扎实有效的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语文训练,使词的内容、情境、意境等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语言,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紧扣词眼,引导品析,激发想象,感受词人的伟大情怀。
文眼是文章的精华,作品的灵魂,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扣住文眼,就能使教学纲举目张,通贯全篇。这首词中的“醉”字就是全词之眼。“醉”在本词中有三层意思:一是酒醉;二是陶醉、沉醉,即心醉;三是心碎的意思。特别是第三层意思,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更勾起了他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而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品悟“醉”字,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正音:乐(yuè)音,朗读课题。
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理解题意。
4、简介体裁——词。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一)、读出节奏。
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
《清平乐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
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
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
(三)、读好平仄。
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
1、出示朗读提示:清平乐(yuè)·村居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
(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
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
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
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
(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
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
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
4、指导感情朗读。
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三)、词外人——作者
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
3、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
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
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
b、心醉或陶醉、沉醉。
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
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c、心碎。
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
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
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酒醉醉心醉
心碎
篇1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学会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
2、能力目标: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2.学会“感知与领会”的阅读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主要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情感体验法。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的教育。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究,本节课确定的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学生独立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走出文本后通过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励诱导学生讨论、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我是一颗星,璀璨的星空不会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会因我而干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群不会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离不开一颗颗星的装扮;浩瀚的海洋离不开一滴滴水的汇聚;人类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一个个人的勤劳创造。虽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毕淑敏的心灵呐喊:《我很重要》。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 1952年生于新疆。半岁随母进京。16岁赴西藏阿里,11年军医生涯。1980年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众多,《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但无一例外都是关于生命、死亡,近年逐渐关注心理学。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确:作者从“我不重要”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2.“我”是人类历史当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环”。
3.“我”是机遇的产物。
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希望承载。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
7.“我”是朋友肝胆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
(三)归纳小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
思考:读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天堂的儿子读了母亲的这封信,他会对母亲说点什么呢?
明确: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还有一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是怎样选择的呢?
2、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
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说: 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身为聋哑人,她们优雅曼妙的舞姿强烈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她们对生命的热爱诠释了“我很重要”的内涵。与以上特殊人群比较,我们是身体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们也同样热爱生活,他们尚且能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呢?我们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觉得自己重要吗?为什么?作为中职生,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的精神都振奋了,我也要大声的说出“我很重要”,我是年迈父母牵挂的女儿;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谐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爱温暖我的学生。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都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对着生命大声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亲情的纽带;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有目标、有前途!我要奋斗!我要拼搏!我要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宣誓人:】
【教学总结】
《我很重要》一文,该文新颖独特的立意、层层推进的思路结构、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1、领悟作品独特的立意。2、学习和体味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将本课教学难点定为:品味充满哲理和情愫的语句。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设计了“导读-速读-品读-研读-拓展-体悟-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领悟作者的观点:“我很重要”,领悟毕淑敏作为一名作家的睿智心和作为医生的关怀心——她教诲我们热爱生命,热爱自己,关注每一个“我”的意义与价值。“我”是泛指,既是自我,也是他人,是每一个个体的人。由浅入深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很重要≠我很伟大,我很重要≠我最重要,“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 “我最重要”则完全是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出发点,这些人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我们应时刻努力,不懈奋斗,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学生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也自然地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提升。
不足的是: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还急躁了些,有的环节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厚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1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梳理文章结构。
3、学会列小标题,自主学习。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预习探究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篇1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教材分析
从“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数学家故事引入,接着为学生创设两个活动情景:
1.用100米篱笆,在空地上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并对实践中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得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
2.用100米篱笆,利用一堵足够长的墙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在实践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小”,与前一结论“自相矛盾”。
最后,借助多媒体资源的直观性特点进行示范、启迪,让学生发现圆形设计方案没有利用墙,从而激发学生出“灵感思维”——100米篱笆,靠墙围成半圆形养鸡场面积最大,不仅解决课前“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得到再一次的飞跃,也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已经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知识,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另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诱发灵感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生在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探究中,经历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的实践活动过程,探索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
2.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几种主要平面图形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1.认识到运用图表分析法收集信息、探索规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学会“问题——实践探索-——解释——再实践、反思——结论”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强化“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养鸡场怎样设计“面积最大”。
难点:同样长的篱笆,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那个面积最大的验证方法。
教学过程
篇14:松鼠教学设计教案
1、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
3、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这得力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选择
学情分析《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学生本身对这样的文章是充满兴趣的。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文时,我先设置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内容及作者;再让学生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精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有关说明文的一些常识内容,为后面教师的详细讲解做好准备。最后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进行重点的赏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目标1、掌握“驯良”“矫健”“蛰伏”“苔藓”等重点词语。
2、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3、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4、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1、学生朗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完成《伴你学》中的课文导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它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2、简介作者1、猜谜语
2、简介作者情况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给加点字注音
驯良()矫健()帽缨()榛子()橡栗()蛰伏()苔藓()榉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请用“读完课文,我知道了松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的句式说一句话。1、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加拼音。写完后对照答案互相批改。齐读词语。
2、指名学生回答
夯实基础,解决字词障碍,打好根基。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此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合作讨论思考:
一、再次阅读课文,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请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提示:可以借助表格等方式来理清思路。
特点从几方面说明
漂亮
驯良
乖巧
二、回忆一下,前面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建筑类的说明文,了解了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顺序,思考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哪一种?
三、能言善辩(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
例: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说”能删去吗?
点拨:这表明仅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其余内容是他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副词“从来”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强调了松鼠与人无扰的习性。
(二)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
————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例描写松鼠的漂亮———“面容清秀”
“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
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1.描写松鼠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
2.突出松鼠的灵性———“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3.用动作说明松鼠的精明能干———“搬”“编扎”“挤紧”“踏平”
4.写松鼠生活居住情况———“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一、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以小松鼠的口吻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
学生填写表格,理清文章思路。
二、学生回忆说明顺序的分类,总结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
(一)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准确的语言,并仿照例句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阅读课文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说明文顺序的分类,此题可以正好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自己寻找文中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更能很好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中每个词语都是值得品味的,在今后自己写作时要针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锤炼。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并指导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写作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
四、拓展延伸1、文章结尾:“它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当你读到此处时,你会想到什么?
2、观看视频《来自小海豹的哭诉》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3、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公益广告、漫画、表演……)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并在班级内朗读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文章的结尾富含深意,但是如何能使学生感受到结尾的高妙,就比较困难了,这里设计了这一个环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构思的精巧,也提高了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1、完成《伴你学》上内容。
2、以“我家的小花猫”为题写一篇简单介绍小动物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松鼠
(法国)布丰
总:松鼠的特点(第1段)
漂亮—外形(第2段)讨
人
分驯良—习性(第3段)喜
欢
乖巧—动作(第4、5段)
有用的小动物(第6段)
教学反思我的这篇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间过少,以后要注意,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去相互交流。这是一节公开课,也是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激趣导入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呈现了松鼠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字词掌握得很扎实。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在此基础上出示本课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正确拼写,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尊重个性,学会合作。
三、巧妙设疑,激活思维。
在提问“松鼠是如何活动的?同学们想知道吗?他们在哪里居住,以什么为主食呢?”时,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知道了松鼠的特点:机灵。从而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到松鼠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读文。
但是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间过少,以后要注意,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去相互交流。这是一节公开课,也是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上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这节课教学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有些流于形式,如:给学生自主赏析的时间不够充分。
2、各环节之间过渡性语言不够自然、流畅。
3、教师讲解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在上课时讲得较多,较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5: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识记生字,写字
突破方法: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指导书写书空、描红,学会6个生字的书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突破方法:朗读时,联系生活感受,想象、表演相结合,理解诗歌的意思,达成共鸣。
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二会字,正确书写本课的6个二会字。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激趣导入
1、播放鸟叫声,让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师:鸟类可是人类的好朋友。无论在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可以看见它们。那鸟妈妈又是怎样把它们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生说——点击小鸟破壳的课件
(激趣,为课堂学习创设一个妙趣横生的和谐氛围。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学生认知上的铺垫)
3、揭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3、教师巡视、指导。(着重指导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的方法,看看是否每个成员都发言)
三、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猜谜语如:还不走车来了。(连)千少万多。(仿)
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老师出示生字:连远,学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让生说说都是什么偏旁?
4、老师范写这两个字,生观察。师边写边提醒学生看清“走之儿”的写法(点和横折折撇两个笔画间要空一些,捺要平,稍稍有些弧度。)
5、生描红、临摹
6、出示:定向
7、师:谁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指名板书。
8、评议,师强调“定”的最后两笔,“向”的“口”要往上一些。
9、生描红、临摹(老师巡视,并对写得学生表扬)
10、你们想一想,课文中哪两个字都带有口字旁的?(听、唱)
11、生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12、这两个字怎样写才美呢?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说笔画的位置。
13、写完“唱”,让学生说说“唱”中的两个“日”哪里不太像?(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并且扁扁的)
14、在书上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扩展
寻找、搜集有关鸟的知识介绍和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进行短语练习:什么( )、( )的什么,能进行句式变换说话。
过程方法
让学生掌握通过想象、表演等多种形式,在体悟、感知的基础上,入情朗读,动情表达的朗读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课文
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各种鸟在林间飞舞,最后定格在一棵大树,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有两只鸟蛋。让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看着这幅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二、复习巩固
认读游戏:“帮助鸟蛋回家”(课件出示十二只写有本课生字的鸟蛋。学生读准一个字,这只鸟蛋就不见了,回家了。)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上课伊始的复习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精心设计,既复习巩固,让生做好认知上的储备,又激发学习兴趣,为生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三、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鸟蛋们都回了家。(点击出示课文)
可是,还有两只鸟蛋要经历一次危险的旅行。是什么呢?仔细看!认真听!
——师配乐范读课文
2、让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一人选择一段,四人小组合作互听互读,互正音
(1)、扩大朗读正音的校正面,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的能力,并在听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的正确读音。)
四、再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感悟、体验、朗读第一小节
1、出示鸟蛋,让生摸鸟蛋,体悟鸟蛋的有趣、好玩。
——让生把看到、摸到的鸟蛋用上“鸟蛋( )”说一说。
——生说,师点击出示,齐读:鸟蛋(小小的)、鸟蛋(圆圆的)、鸟蛋(凉凉的)
——换样子,让学生换一下位置,朋友可以换位,换了位还是朋友,词语也一样换了位置,表达的意思相同(点击出示):( )的鸟蛋,让生再说。
(“什么( )、( )的什么”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通过“摸、看鸟蛋”的实践活动,让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师:是呀!多可爱的
鸟蛋啊!谁不喜欢呀!如果你能把它拿在手上玩,肯定会觉得——点击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引导学生读出“真好玩”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在实践感悟、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再朗读,情感自然而发,朗读水到渠成)
(二)重点感悟、体验、朗读第二小节
1、大问题(一),引领学生纵深思考:可是妈妈看到了我在玩这么好玩的鸟蛋,又是怎么说的呢?(点击出示课文插图)
——让生再读课文,找出这一节,读一读。(点击出示学习方法)
(1)自己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妈妈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
——学生自读
2、请生读妈妈说的话,师点击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3、让生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有了导入部分的铺垫,这里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突破难点。)
4、生自由说,师小结(充满感情地)
是啊!可爱的小鸟就是从鸟蛋里孵化出来的。(再次播放小鸟破壳的课件)一只鸟蛋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那么“两只鸟蛋就是( )”(点击出示,不断请生说,强化认识)
——是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可爱的小鸟,就是两个宝贵的生命!如果拿走了鸟蛋,就等于把小鸟也——那小鸟会找不到妈妈的!
5、进一步启发想象,强化情感体验: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鸟妈妈,你的小宝宝被人拿走了,你会怎么样?
那又会说一些什么话,做一些什么动作呢?请你做一做鸟妈妈,来演一演!
6、师:鸟妈妈多焦急呀!快劝劝那个取走鸟蛋的小男孩吧!(点击出示第二小节)
(自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
(先挖掘情感体验,再把这种体验贯彻到朗读中,并在朗读中再次升华感悟。)
(三)重点感悟、体验、朗读第三小节
1、大问题(二):既然鸟妈妈这么焦急,那小男孩听了妈妈的劝告,又会怎么做呢?
——让生再读课文,找到写小男孩是怎么做的那一小节,读一读,准备演一演。(点击出示学习方法)
(1)、自己读读这一节
(2)、再读读,边读边划出要演的地方
(3)、同桌讨论,合作来演演。
(初步教给学生品读词句的方法,尝试挖深学生朗读的深度)
2、请生上来演一演
3、请生评一评(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小心地捧、轻轻地放、连忙)
4、演得不错!那读呢?引导学生读出“小心、爱护”的语气。(男女生分读——齐读)
(先通过表演的实践,使学生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再潜移默化地把这种体验通过朗读来表达)
(四)感悟、体验、朗读第四小节
1、师:瞧,鸟蛋又回来了,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你猜,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
2、师:是的!会孵出可爱的小鸟,飞向高远的蓝天。
你听!(播放鸟叫声)——你能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吗?
你看!(点击出示鸟儿在蓝天中飞翔图)——你能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吗?
3、齐读第四小节
4、课内有时间可以动手把小男孩想到的景象画下来。
五、齐读课文——小结:让我们人人都来做一个爱鸟、护鸟的小卫士,让可爱的鸟儿们能快乐地飞翔在蓝天上。
篇16: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实物投影。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明确: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出示例5: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
4、5题。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篇17: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篇18:《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是词语。
3. 通过对课文的口气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卡片、田字格、挂图
教时
3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大概意思。
(2)认读本课文生字新词。
能抓住主要画面进行观察。
一、 出示挂图
①观察图,图上画有什么?
②想一想,这些事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③按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干什么的顺序说一说图中内容。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
①想想紫丁香和画中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学生自读课文。
三、分小节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第1节:正音“脚尖儿”“浓绿”
第2节:正音“伸进”“做伴”
第3节:正音“沙沙地响”“唱歌”“消除”“疲倦”
第4节:正音“满树盛开”“牵挂”
第5节:正音“眨眼”“飘进”“又香又甜”
四、认读生字/article/
1. 二类字:株 踮 栽 帮 疲 倦 牵 挂 眨 案
2. 一类字:香 浓 院 老 师 枝 伸 伴 消 除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吟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 读第一小节
(1)“浓浓”的小院是什么样儿的?
师:院儿青色满院,郁郁葱葱,浓浓的绿,淡淡的绿,点缀着小院的宁静。
(2)“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3)谁来读出小院绿阴葱茏的美好景象。
二、 读第2小节
(1) 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
(2) 孩子们是怎样关心老师的?
(3) 指导读出语气要亲切,美好的祝愿。
三、 自读3、4小节
1.想象一下树儿是怎样陪伴老师的?
2.“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地动听,小朋友会唱些什么歌?
3.“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小朋友会围着老师说些什么?
4.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疲倦?
生答:牵挂学生的学习、作业
牵挂学生课间活动
牵挂学生吃饭情况
牵挂 认读
5.指导读好这两节。
四、 看图想象说话
(1)师: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还在怎样地工作?
(2)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
(3)又怎样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4)指导朗读/sjbwz/
全诗由活泼亲切渐渐转入舒缓深情。
五、 作业
准备诗歌朗诵会
第4、5、6课都是浅显明快的现代散文诗,反复朗读,单独或小组均可。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背诵全文。
2.写好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入体。
教学过程:
一、 指导朗读,学生评议。
二、 自由练读。
三、 再指名再读,再评。集体评后集体朗读。
四、 写字指导
老:第五笔是弦撇
伴、消:两字右边是点和短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
除:最后两笔均为点
五、学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姿。
六、作业设计
①比一比组词
申( ) 半( ) 农( ) 完( )
伸( ) 伴( ) 浓( ) 院( )
②词语搭配
一抹 红枫叶 一首 歌曲
一片 绿蝈蝈 一个 古诗
一只 紫丁香 一支 故事
篇19:《珍珠鸟》教学设计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积累新词。
2、自读课文,按“照料→亲近→道理”的提示分段,概括段意及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从人鸟相互亲近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认识珍珠鸟与“我”从害怕到亲近、信赖的过程,并感受作者的写法。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1、整体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2、以“珍珠鸟是一种()的鸟”为话题,说说珍珠鸟的印象。
3、研读1~7自然段,体会珍珠鸟“怕人”的特点及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我(安家、喂养)→喜爱。
珍珠鸟→怕人。
4、研读8~13自然段,感悟“我”与珍珠鸟相互亲近的过程,领悟“人与鸟相互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
亲近→亲密→亲昵。
(相互信赖,创造美好境界。)
5、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含义。
6、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准字音:
垂蔓、葱茏、雏儿、眸子。
⑵“信赖”的意思()。
2、按“照料→亲近→道理”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的事。
3、默读课文1~7自然段。珍珠鸟是一种()的鸟,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4、自读课文8~13自然段。“我”与珍珠鸟是怎样相互亲近直到相互信赖的?你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5、联系生活实际读说说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事吗?
1、摘录、背诵文中精美片断。
2、以《信赖创造奇迹》为题写一件生活中的特别事。
篇20: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1、结合已有阅历,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熟悉,乐于表达沟通自己的发觉
2、能主动观看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依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四周事物的爱好。
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个。
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帽子(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一、引导幼儿观看展现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熟悉。
师提示语:小伴侣有没有发觉,今日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熟悉这些帽子吗?谁熟悉的最多?这里有你不熟悉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看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爱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爱的帽子,找个舒适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爱它?(自由沟通)
你喜爱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舞幼儿先和好伴侣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风光前讲解并描述)
2、在孩子讲解并描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伴侣发觉帽子有许多的用处……小伴侣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伴侣想不想把这些帽子依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
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组织幼儿相互争论并把自己想法设计相应的标记记录在操作纸上。
3、鼓舞幼儿相互共享自己的想法,讲解并描述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扩展有关帽子的学问和阅历。
师:小伴侣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错!那除了这些帽子,你还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儿自由表达)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图片:你们看,这些是谁?他们戴的是什么帽子?
请小伴侣阅读操作材料相应画面,师幼一起阅读、讲解并描述,进一步拓展孩子对帽子的熟悉。
四、激发思维,启发幼儿制造设计的欲望。
师:我们熟悉了这么多帽子,你最喜爱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顶帽子,你想让你的帽子有什么特别功能呢?(鼓舞幼儿自由到动手区去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