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学创新效果及成果(优秀20篇)

隔离霜是我们化妆中少不了的一步,为大家推荐一款销量非常好的隔离霜za。za姬芮隔离霜怎么样?za隔离霜有防晒效果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浏览

3569

范文

1000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在校领导的领导下,数学科组长的指导下,这一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回顾这一学期,是在忙中作乐;付出与收获中渡过。我能立足岗位,敬业爱岗,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数学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说:习惯决定了成败。的确是这样,有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如人意,并不是他们智力不如人,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差,或者了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为了少让这种现象出现,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好习惯。首先是做人的`习惯,教学生要懂礼貌,要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等。其次是生活习惯,自已的事自己做,在家要适当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再次是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经常查工具书,学会搜集资料,爱看课外书等习惯。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扩大数学学习范围

俗话说,生活处处是数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光凭课堂教学,光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用大数学观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我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科书上的任务外,还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如给学生增加背诵《必背古诗七十首》、《三字经》等古典文学知识,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著,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学数学的素材、和写作的材料。

五、认真做好帮教工作

对双有生的帮教工作,本人一直在认真地做,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经常利用时间找他们谈心,帮他们找差距,鼓励增强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补缺补差,交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跟大多数同学一道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教学能力比赛实施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比赛,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记2017年湛江市首届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

2017年10月14日,我有幸观摩了湛江市首届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这里汇集了全市五县四区幼教领域的佼佼者。对于这样的大赛给予我们观摩学习的机会真的来之不易。通过观摩比赛,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幼儿教育教学得到了进一步认识。在观摩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憧憬。

想早早到比赛现场,去占个“好位置”,结果,到了现场一看早已人山人海,人们都挤在赛场的四周,且手里还有配备笔记本、手机、dv机、照相机、录音器等各种摄像“装备”观看和录制选手们的每一项比拼,生怕自己错过了某个精彩的瞬间而后悔,顷刻间让我感悟到这大赛的魅力。

大赛主要围绕着说课答辩比赛和才艺比赛这两大方面进行。一、说课答辩

观摩说课答辩比赛,让我更清晰的了解说课的九大步骤:说设计意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选手们基本都能从这九大步骤来进行讲述,在说教学过程环节中,环节清晰。在说课中结合《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分析活动。但是个别选手学情、学法这两个方面说得不够详细,分析不够具体。对于答辩环节,选手们能对游戏、一日生活、环境创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

在说课中我觉得每个教师除了要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也应该对说学情、说学法这两个方面加强认知和分析;且应熟记说课内容,避免没有熟记说课内容,一边操作ppt一边在看着ppt内容来读出,显得生硬且不流畅。

二、才艺展示

在特长展示环节每位选手都各有特色,有拉丁舞、故事、蒙古舞、讲故事、美术和故事音乐结合形式,多式多样。部分选手的舞蹈堪称专业,婀娜多姿,动作优美,讲故事也做到分角色进行表演,模仿小动物声调神态相似,还有选手的美术展示方式创新独特,利用数字的形式,再添加笔画把小动物请出场,真是精彩!同时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讲故事仅仅是讲故事,舞蹈是舞蹈这样单向性教学,可以适当的互相穿插和加入其他元素。在弹唱环节中,这环节几乎是所有幼儿教师同行薄弱的环节。因为要求教师的视谱能力、伴奏能力技能和识读速度特别强,但正是因为不够专业才显得薄弱,也让我更加明确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学习。在创编舞蹈环节中,选手们对音乐内容理解清晰,掌握节奏变化,结合歌词来来编排主题舞蹈动作,舞蹈创编构思清晰,动作整体编排有空间层次变化,动作流畅。既有主题动作,又有空间层次变化,体现到舞蹈创编的统一性和变化性。舞蹈创编动作上忌讳:动作不到位,抢拍,空拍以及动作单调,从而没有体现空间层次和时间变化。在这方面赛后我也特意查阅相关知识和资料。

舞蹈创编的基本要素是空间和时间,空间体现在动作分为三个空间:高、中、低,时间体现在动作节奏的变化。舞蹈具有统一性和变化性,让人看起来既有主题舞蹈动作又有动作的变化。例如,摆出主题造型abcd(造型必须有高、中、低三个层次),abcd造型通过拍数连接起来,首先先将按造型a-b-c-d排成舞句1,然后可以将舞句1顺序改变造型c-d-a-b就形成舞段2,最后将舞段1、2串联起来(舞段顺序也可以变化)。将造型、舞句和舞段编好,主题动作就成型了。但是舞蹈在空间上还需要变化了,不能原地完成舞蹈。所以舞蹈需要移动线,才能形成空间变化。移动线有单路线和复合路线,移动线又分为直线(横的、竖的、斜的)和曲线(圆的、折线或者s型的等等),走单路线时最好选择一种(横的或者斜的等等),走复合路线起码要有两种类型的线(横+竖、横+圆等等)。在舞台上把舞蹈动作和路线结合起来,例如:把舞台分成九个点,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好一个点,把舞段跳出来,然后走路线,移动到下一个点,把舞段跳出来。在走移动线时自行选择移动路线类型(单路线或复合路线),在移动过程中可添加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情感触摸文字,理解文章写作手法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逝世7年。你觉得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不猜测,从文字中推测出来。

预设:痛苦、愧疚、思念、后悔、伤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边读边分析:

痛苦,身体上的,1段;

后悔,没有和母亲一起去看花;

愧疚,对母爱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写文章纪念……

伤心,母亲离世;

感激,感激母亲的教导,关心;

2、理解:当时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后来的我: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现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xx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病逝,享年59岁。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这之间的变化,有着一个人的功劳,母亲。她用什么办法让我走出生命的阴霾?

1、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母子对话,赏析“躲”“抓”背后的情感,儿子需要宣泄,母亲的理解及希望;(我语气的绝望、肯定)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母子对话,赏析“挡”“笑”背后的情感,母亲的呵护及快乐。(我语气的无谓,母亲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动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亲为什么选择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征。

菊花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作者却从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结:看花是本文叙事线索,作者写母亲时候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物理教研组长发言稿 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初中,全文共 320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1、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xx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2、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一)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开展教研教改公开课。

1、20xx学年我们教研组共进行了八次这样的活动。

(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xx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我们教研组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但是鼓励是鼓励,但老师们的兴趣总鼓动不起来,也许是自觉能力不够,也许是对教育科研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来,少有论文、课题、学科竞赛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全校好像只有陈波老师一人有兴趣去写写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这方面也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最薄弱的一点。

通过倾听各个学校的教研组简介,我真的是羡慕忌妒,但绝对没有恨,只有心中感慨万千。但我想差距不是问题,地域不是距离,虽然茅山小学地处鄞州区的边缘地区,但我相信,我们没有一位语文老师愿意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语文教研组被“边缘化”的。争取进步将会成为我们工作上的目标,前进中的动力。我们茅山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踏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指偶剧院

造型表现

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通过折、画手指玩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纸工小舞台玩一玩,体验美感和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爱操作玩偶,边讲边演,其乐融融。操作手指玩偶最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本课教学溶折、剪、画、讲、玩为一体。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手指玩偶范例若干个、教学课件、纸工小舞台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每人2—3张正方形纸、水彩笔或油画棒一盒、剪刀一把。

:2课时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15日——12月16日

活动一:

激情引趣:

学生欣赏,初步感知美的形象

播放两分半钟《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赏。

课件显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看。

活动二:

交流探讨:

1、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操作表演“老虎”玩偶,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1)出示动物玩偶纸折的步骤图,小组讨论,并讲一讲具体折法。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是怎么制作的。待会儿请小组的代表说一说。

3、学生折一折。

⑴学生回忆步骤图,比一比谁最快、最完整的折出。

⑵学生再次观察步骤图,解决第一次折纸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引言提问:“动物玩偶折好了。猜猜看,接下来做什么呢?”

5、教师出示动物玩偶范例,学生欣赏,并找出错误之处。

活动三:

欣赏、评价交流:

1、学生欣赏范画①和范画②,小组讨论两幅范画形象不同之处。

2、教师提问:“动物耳朵尖的、圆的、下垂的分别怎样制作呢?”

3、教师演示不同动物的头部画法,学生欣赏。

活动四:

发展阶段:

⒈学生折画动物头饰,师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

学生制作,师生共同探讨。

⒉学生通过纸工小舞台进行表演。

活动五: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作品

⒈学生交换制作的动玩一玩,说一说。

⒉教师以“虎大王”的身份宣布全班同学制作的小动物都被招收到森林剧团。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17日——12月19日

活动一:

教师宣布动物剧团开始演出。

各小组讨论自己组准备演哪一出戏并分配角色,大家一起讨论具体的场景和对话。

活动二:

各小组随着相应的音乐表演童话剧。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语气、动作进行表演,观众可以给予适时评价。

活动三:

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在活动结束后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1.对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感兴趣。

2.把美术课上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我用学生熟悉的《天线宝宝》的造型作了几个范作,找学生和我一同表演。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创作欲望,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的分好了组,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并进行制作。提高了创作的效率。所以说教师在做范作时要多动脑筋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一定要作出能够感动学生的范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1、认知目标:

能借助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并积累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能就本课的文言知识提出质疑,通过质疑解疑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就本课提出问题并在积极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能体会作者“积极追求,有所作为”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

质疑解疑讨论过程。

【教学难点】

借序抒情的行文之巧,作者的感情定位。

【教学设想】

1、利用南海教育信息网资源加大教学容量一课时完成。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王羲之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

3、本文在字面上虽然难度不很大,但作者借序抒情的行文及抒发的人生感慨较虚,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故课堂上主要采用质疑、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必要时老师讲解。

4、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工具】

电教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与王羲之有关的信息。)

二、朗读

1、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读音、节奏、语气。

2、配乐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气。

3、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三、学生质疑

(可能比较“散”)

学生质疑。

学生解疑,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老师引导解决。

四、老师质疑

(起“聚”的作用)

1、全文共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分别用六个字概括)

明确:第一段:记叙兰亭盛会。

第二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点明作序目的。

2、翻译第二段中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呢?

3、第三段作者“悲”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痛”欢乐易逝,时光易逝。“悲”后之视今,犹不能喻之于怀。

五、讨论

1、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集的目的,试一一指出并说说作者行文的巧妙之处。

明确: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文章首尾圆合,自不用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这与写什么文体就要像什么文体,并借一种文体抒发感情或表达观点的高考作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2、你最喜欢《兰亭集序》中哪些语句?简要说说原因。

六、堂上练习

1、解释下列多义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夫人之相与”的“夫”用法相同的是( )

a、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夫战,勇气也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足以畅叙幽情/怡然自足

b、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c、或因寄所托/不如因善遇之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趣取万殊

4、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都)

b、又有清流激湍(水)

c、俯察品类之盛(品行的种类)

d、曾不知老之将至(竟)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信可乐也”的“信”意义相同的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言必信,行必果

c、文信美矣

d、半封京信半题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53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

人物形象:我、姑娘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冷艳、愁怨和哀婉。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代曾》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许邦才《丁香花》诗:苏小西陵踏月归,香车白马引郎来.。年曾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歌词《丁香花》等,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时间:暮春---- - --凄婉 伤感

地点:小巷---- - -- 悠长 幽深 寂静 颓圮

情景:细雨---- - --空蒙 迷离

道具:油纸伞---- - --复古 怀旧 神秘

故事: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人物:丁香姑娘---- - --美丽 忧郁 哀怨 凄婉

丁香先生---- - --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

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3.《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 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教材中的一些学生作业是听听画画的一种呈现方式,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本课试图构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道,潜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美术 ( 绘画 ) 、音乐 ( 旋律 ) 、文学 ( 歌词 ) 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呈现极大的学习热情,作业表现将呈现异彩缤纷,如教材图例所示。

教学目的

1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 、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 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 ( 乒乓之歌 ) 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 ( 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 。

2 、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 。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 、 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 、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 、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 、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 线条来表现。

三、 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 ( 《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 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 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 、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 、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 、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 、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

5 、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

6 、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 ? 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

五、 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2、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通过趣味线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毛线。

学具:彩笔、油画棒、作业本、毛线等。

教学策略:引导、讲解、示范、评价等。

学习策略:讨论、欣赏、练习、评价、感受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初步了解线的丰富性、多变性。

(二)探究交流:

1、在生活以及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哪些画面能让你联想到长长的线?(小组交流)然后展示交流结果。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线的图片,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3、出示图片“少女”让学生欣赏线条带来的美感。

4、出示图片让一名学生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点图片进行连线(花),笔不离纸、一笔画成。

5、出示另一张图片,让一名学生上堂进行描线(狮子)。

6、教师示范一笔画成“狼”。

7、我们感受了这么多的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表现一下这些美丽的线条呢?

8、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以及教师带来的优秀学生作业图片。(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三〉尝试练习:

尝试用一条不间断或多条长长的线条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配上背景音乐)

〈四〉讲评作业:

师生共同评讲作业。

〈五〉拓展延伸:

1、用线来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形象。

2、除了生活中我们能摸得着和看得见的长线以外还有一些线是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比如爱心线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

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

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教学目的:

1、用多种形式表现火车。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

3、通过对火车的了解,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火车的知识,开扩学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制作火车。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药盒、牙膏盒、饮料瓶、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1、进教室给学生在黑上写大大美术字,对于我来说很轻松。

学生在下面议论,情不自禁的喊到“火车开啦”

2、老师也很高兴,告诉学生在讲《火车开啦》

老师当火车头让坐的好的学生拿着水彩笔盒在后面跟着自己。

3、学生高兴,激动万分,学生老师一起着火车叫的声音,在教室走一圈,顺便把自己的水彩笔放在黑板的槽中,班里的学生沸腾了,真的很热闹。

4、师生开始讲各种各样的火车。

火车如果按动力方式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如果按用途来分有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和特殊用途列车;还有按轨道方式来分有轻轨列车和重轨列车.

5、学生四人小组商量做什么?画什么?

6、学生作业:

老师巡回辅导

7、展示学生的作业

立体放在前面的`桌上,画帖在黑上。

8、请一个火车头(一个学生)带大家看展览。

教学目标

1、 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 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仔细观察有关树和自己、同学的不同变化的影子;

2、教师结合教材实际准备和收集网络上有关影子的资料;

3、教学直观示范作品等;

4、准备一些粉笔或者用水作画。

教学过程

教师带学生到外面操场上,指导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

问题思考:如果把影子给重叠起来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边观察边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与思考,边回答教师的问题。事先把准备要投影的物体、材料摆放在讲台或边上。

一、观赏与启发。

指导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自由观察,把观察到的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请每个小组同学用自己的小手在太阳光线投射下的不同变化。

三、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用已准备的粉笔或者水进行描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四、看一看重叠后的影子有什么新的不同变化?

五、请你对所描绘的影子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让学生在的这一活动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所看到的、所感所想,进行有趣的描绘,并找到适合表现的方法。

七、教师作简单的作业布置。

1、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人都要观察、尝试影子变化所带来的兴趣;

2、讨论并说一说对影子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二物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中,我先后在三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发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没能提出我所希望的猜想。有学生提出跟泡沫块浸入的深度有关;有提出跟烧杯中的水有关;也有提出跟泡沫块的体积有关等等,就是没能提出跟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课后反思中,就教师的启发提问做了调整。第一次上课时问,

(1)“你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你有什么感受?观察到什么现象。”;

(2)“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感觉第2个问题问得太快,学生不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与浮力联系起来进行猜想。

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将问题细分了,并且将第1个问题中的“浸入”换成“按入”,(1)“请你把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体验你手的感受,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似不经意的换了一个词,但实际上是强调了手上的感觉,以及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方向明确。

随后问(2)“请描述一下你手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手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很清楚的回答到“当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在变大”。

最后再问(3)“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同学的描述,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第三次上课时,将最后一问改成“通过刚才实验中你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后,学生顺利的提出了猜测。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一个不恰当的提问,会使学生思想分散、蒙头转向、无所适从、甚至打乱教学过程。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

二是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没有头绪,不清楚需要测量比较哪些物理量,如何收集排开的水等,花了很多时间,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率。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是无向的,并且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更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进行有方向的引导。这同样离不开恰当的设问。最初只有笼统的一句“请大家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测”,这个问题指向不明,一下就把学生给问蒙了,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后来改为“用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浮力呢?”“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在有序的三个问题后,学生踊跃回答,并上台来演示具体的操作,在有不足的地方时,其他同学跟着纠正,优化操作。在明确了实验方案后,在接下去的学生实验过程中,分成四组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验证,第一组:钩码浸没在水中;第二组:钩码浸没在浓盐水中;第三组:铝块或铜块浸没在水中;第四组:钩码部分浸在水中。

在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归纳结论的安排上,我也做了修改。在前两次上课时,小组的位置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第三次上课时,从新安排,将前后左右的四桌学生为一组,这样能够做到小组交流的目的,所选代表也能反映小组的实验结果。此外,板书的设计也做了改进。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没有在黑板上做记录,因此之后的实验归纳存在一定困难;在第二次课堂教学时,先将每一组的实验前提写在黑板上,然后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填写完整。

第一组: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第二组:浸没在浓盐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浓盐水的重力;第三组:浸没在水中的铝块或铜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第四组:部分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每一组同学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可以得出结论1:是浸没在液体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结论1与第三组同学的结论归纳起来,可以得出结论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结论2与第四组同学的结论归纳起来,可以得出结论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方程意义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师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师: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师: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师: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生:平衡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生:(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师: 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生: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反思:本节课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天平到抽象的方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大飞越,要让学生达到由具体到抽象的真正理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变为渗透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本节课巧妙地把天平与方程中“相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调整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对方程的意义有了较好的理解。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的心态,有一个敢干质疑的精神。在本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解决的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了新知,在交流中提高了准确表达能力,这样不仅使课堂有了活气,学生放得开,学得活,而且从思想上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教研,班主任,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灯,指引着我们勇敢地前进。下面,我就这次演讲的机会向大家展示一下我心中的那盏灯,它就是——《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及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十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便有一个执著的信念,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心工作,快乐生活,尽我所能地把学生培养成人。

在日常教学中,把事情做“易”、做“细”就需要用心。用心做事既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哲学。譬如,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力图用最短的时间去熟悉学生,牢记学生的名字,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他时刻都在老师的关注之中,老师并没有忽视他的存在,这样就在无形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学生还要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宽宏大量,公平合理,不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后进生也不用歧视的目光去看待,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我的亲和力,从而喜欢接近我并愿意接受我的教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知道,人生是酸甜苦辣的混合体,人的一生可以没有很高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因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工作才能更快乐地生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它占据了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份工作保持兴趣,那我们就是在浪费生命。它不仅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人生价值、社会理想的途径,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这份工作,这样可以使我们活得更充实,更有满足感。比如,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我,工作是烦琐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对此,我不能大发雷霆,更不能逃避,而是脸带微笑,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去跟学生交流沟通,肯定他们做对的地方,而对他们存在的错误给予批评指正。只有这样,犯错的学生才会从心里接受你的教导的。而看到学生的良好转变,做教师的我们也会深感欣慰,从而获得快乐!

用心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是我这么多年来所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我努力坚持着,经受着生活的考验与挑战,用阳光的心态去享受每一天,享受过程,即使跌倒了,也要怀着坚定的信念站立在天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95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分析“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在教学中可以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意象的解析。使学生紧扣文本,在捕捉、分析意象的特点后,了解到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补充情节,填补诗歌空白,使意象清晰。借此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第二层次: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结合诗人的经历,诗人的感受,我们可以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第三层次: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的“我”“雨巷”“姑娘”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美好理想的象征。由此理解“我”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第四层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2、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一读《雨巷》,解读文本

1、共同朗读,体会: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是如何表现的?

(只思考)

2、诗中都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画面(包括人物形象)?

明确:抒情主人公“我”;“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雨;篱墙;油纸伞。在诗中,这些意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3、补充情节,分析意象:

以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活动:

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⑵ 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境遇?

“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怎样的境遇?

⑷ 我的“希望”结局如何?一定是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根据诗中的情节,学生很容易从字面上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以上面问题为线,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特点:

⑴ 抒情主人公“我”:独自、冷漠、凄清、又惆怅、希望。

⑵ 姑娘:哀怨又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默默彳亍、凄婉、迷茫、消散。

抒情主人公所处周围的环境也值得关注:

雨巷:悠长(没有尽头)、寂寥(雨巷寂寥,人更寂寥)。

油纸伞: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围。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衬出撑一伞风雨,雨中彳亍的形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篱墙:“颓圮”多了几分黯淡无奈与感伤。

雨:哀曲。

(问题⑵问题⑶可以使学生结合文本挖掘抒情主人公“我”“姑娘”的意象特征,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问题⑷可以结合描写环境的意象,雨巷──“悠长又寂寥”,篱墙──“颓圮”,油纸伞等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说说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4、重点分析“丁香”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的特点。

投影: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古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不以颜色艳丽、香气浓烈著称,但她温柔恬静,深沉多情;她的清香持久悠长,也就更能沁人心脾,她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写到丁香,就不能不写丁香结,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这个“结”,既可指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双关着爱情的缠结,幽怨的郁结,男女们种种复杂感情的纠结。所以,诗人用丁香比喻所爱所欣赏赞美的少女,把自己和丁香姑娘在思绪和感情上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雨巷》一开始就用“我希望逢着……”的句式,把与丁香姑娘相遇,作为最大的悬念提了出来。以下就紧扣着姑娘、姑娘和“我”的相似,描写、刻画姑娘的行为动作、外形神态,并探索着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热烈期待的态度。但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这里表现了主人公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孤苦心情。

三、二读《雨巷》──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可以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作者的有关材料。)

1、“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x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2、《雨巷》产生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四、三读《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

1、根据前面对意象的分析,进一步思考:“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何象征意义?

《雨巷》刻画了阴冷的绵绵细雨,刻画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在这里,“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象征。诗人还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这“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雨巷》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2、“雨巷”又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悠长狭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阴沉图景,这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五、四读《雨巷》──品味语言

指导:

1、在朗读中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特点。

2、注意重音、停顿、基调、语速,体会诗人情感。

举例1:

排比、反复的运用:

她 /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朗读指导: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忧愁和无奈。读时语调应舒缓。抒情主人公在想象时,他一定是在仔细地观察那丁香一样的女子的清艳。“她/是有”这里应有一个心理上的停顿;“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芬芳”“忧愁”要重读,并且反复的地方要读出变化,“丁香一样的/颜色”要读出惊异,“丁香一样的/芬芳”在语气上与上句构成递进,“丁香一样的/忧愁”要回落,读得低沉。“在雨中/哀怨”中应有一个视觉上的停顿,“哀怨”要重读。“哀怨/又/彷徨”句,“又”后停顿稍长,“彷徨”这个叠韵词,韵母发音要到位,读得深沉舒缓。“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上下句式连贯,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举例2:末段和第一段构成反复,朗读处理上,要注意读出区别。

举例3:

词的重叠运用: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词的重叠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的灵动富有生命力。

举例4:

押韵:

《雨巷》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节押“ang”二到三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举例5:

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用了大量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六、学生练习朗读,之后播放朗读录音,以丰富学生的体会

七、作业

试将《雨巷》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抒情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松鼠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2、找出文章描写小珍珠鸟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轻柔细腻的笔调,学习品赏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珍珠鸟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结尾的含义和作用、

2课时

一、引入

1、鸟是人类的朋友,从古到今,鸟,这个大自然的精灵是那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人写乐不少诗歌来赞美鸟儿,谁能给我们来两句、(生答)

2、鸟儿是春天的使者,是快乐的精灵,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也许因为人类对它们伤害得太多,所以,鸟在人面前生行性胆小,心存戒备、人和鸟之间,怎样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相处,相互信赖的关系呢?我们学习乐课文>后,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启发、

3、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写什么?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再和同桌交流、

3汇报、

三、精读,理解课文、

1、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后,我是怎样对待它们的?请朗读1---3自然段,用----勾出,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汇报、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句子、

4、我对珍珠鸟倍加关心和爱护,它们跟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勾出、

5、由于我的关心爱护,三个月后,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小珍珠鸟,它是什么样子的?

6、多可爱的雏儿啊,读出你的感受来。(女生齐读)

7、有人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那这只小家伙怕我吗?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它不怕我?请用══勾出后,读给同桌听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和同桌交流。

8、汇报,朗读品味。

9、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0、大家想想,我的一举一动带给珍珠鸟的是什么?珍珠鸟给我带来的又是什么?

11、此时,作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一时的感动流泻于笔尖,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

a、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b、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他还包括了谁与谁的信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当我们目睹怕人的珍珠鸟伏眠于作者的肩头时,我们的心灵进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人鸟相依相亲,和谐自然,在作者的心中,珍珠鸟不是玩物,而是一个平等的生命,“我”用爱心赢得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再读这句话。

2、多么法人深省的句子啊,我们也来写写,创造属于我们的名句,用“诚信”“奋斗”等语句仿写名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例:诚信,往往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奋斗,往往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五、总结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意盎然,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生命如此美丽,请善待和珍爱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376 字

+ 加入清单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2课时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

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

多读几遍。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

3、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

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a.引导学生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己的老师当年对学生的挂牵。

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学生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

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作业。

自悟自我发现的自主意识,才能在合作中不失去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自己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体验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学定教,按学生选择的内容来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理解文字内涵。

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利用亲身体会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老师回忆既为学生的说话提供示范,打开思路,又是把情感传到学生的心里,引导共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去体会“挂牵”的实际含义,注重语言的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将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与赞美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学生能自主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业设计成阶梯形,直观的显示步步登高,层层递进,喻示生不断的向上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文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三年级,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好!这学期我们又见面了,是不是很开心?老师也很开心!那你们有没有人知道老师的名字?()那你们喜欢王老师吗?(喜欢)那本学期由老师担任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好不好?(好)开心不开心?(开心)老师也很开心哦!

游戏规则:下雨啦,下雨啦,什么雨(小雨)拍一下

下雨啦,下雨啦,什么雨(中雨)拍两下

下雨啦,下雨啦,什么雨(大雨)跺脚

下雨啦,下雨啦,什么雨(暴雨)拍桌子

(1)课前:准备上课用具:课本、文具、作业本、练习本、字典;预习

(2)课中:上课不能迟到,要注意听讲,不能捣乱,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不能随便走动,不能说悄悄话,不能上厕所,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声音洪亮

(3)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棒棒糖(身体棒: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少吃零食多吃饭;)学习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课做好作业;)

人品棒(心地善良,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不能和其他同学吵架,如果遇到矛盾和问题要文明交流,及时报告老师)大家能做到吗?(能)

训练课堂口令:

暗号:1、调控口令:

师:一、二、三?生:坐端正;

师:小眼睛 生:看黑板;

师:谁坐好 生:我坐好;

师:谁最棒 生:我最棒;

师:小手 生:放好;

师:小腰?生:挺直;

师:小眼睛 生:看黑板

2、上课口令:老师举手握拳---所有学生不要说话

老师举起大拇指---所有学生安静坐好

纪律(师:请你像我这样做生:我就像你这样做 )

(师:不举手 生:不说话)

(师:下课三件事 生:拉桌子、捡垃圾、不奔跑)

(师:放学站路队生:快、静、齐)

检查朗读(师:别人读书 生:我当评委)

读生字(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火车火车这里开--坐姿端正)

行为习惯(师:铅笔橡皮 生:送回家)

鼓励语:棒,棒,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弈》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对照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联系生活,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三意。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一、激趣揭题

1、激趣。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3、解题。“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注释)

二、初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初读激趣。同学们,文言文无论是阅读还是理解都比白话文难得多,今天,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能自己把课文读通,那他一定是学习文言文的高手。

2、学生练习读,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

3、教师范读。听教师范读,动笔在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的地方画一条斜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学生练习朗读。(可自由读,互相读等)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自读自悟,揣摩句意。

师:文言文不仅在朗读上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就是在理解上也较白话文困难。谁能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对照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试试看,先结合注释把每句话的意思读出来,再连起来说整篇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通过自学读懂了哪些句子,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突破难点。围绕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理解“通国之善弈者也”和“者”的意思。

(2)两个学生是如何学习下棋的?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引导理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中出现三个“之”字,前两个“之”字都是指弈秋说的话,后一个指的是天鹅。

(3)这两个学生学习的态度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又如何呢?引导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重点引导理解句中两个“之”字都是指第一个人。

(4)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理解文末的一问一答:“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4、试着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创设情境,悟理熟诵

1、师:两人在一起学习下棋,结果却不一样,不是因为智力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假如我们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

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五、总结学法,课外延伸

1、说一说你是怎样学懂这篇课文的?

2、通过这篇古文,你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学生结合实际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使简单材质经过学生的想象、组织形成较为生动具体的物象,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极大空间,从而体验美术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在于开发学生识图与动手能力。

初步认识人物表情特征,并进行美术表现。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范作)红红,你们欢迎她吗?可是,她看到我们班有位同学坐的不端正,她很不开心。(生气脸)非常好!同学们都坐端正了。红红很高兴,又恢复了笑脸。(开兴脸)

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玩一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变脸。(板书)

二、做一做

要想做好这个变脸的玩具,首先要学会折出基本脸型,请看ppt。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动手折一折。请做好的同学举手。

(激励学生示范并说一说,师补充制作过程及要求。)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

(评价学生的作业,并进一步强化制作过程及要求。)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感悟童趣

大家会折了吗?折好了脸型,我们就要试着在折纸上画出各种表情了。

那在生活中,同学们什么时候会做出各种表情呢?

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给你买了大蛋糕和你最喜欢的玩具!

你心爱的玩具被弄坏了!

(学生一起做表情,挑选一位同学上台示范。)

你可以画出这个表情吗,谁能帮她画出来?(学生板画)

老师也试着画了几个表情,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现)

四、实践

请同学们大胆进行创作,老师看哪一位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实践要求:折纸要整齐,折痕明显

表情生动。

五、检测

评价学生作业,对创意好的学生作业进行展评。

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拓展学生思维:谁能给自己的玩具编个小故事?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师校本研修成果总结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3013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本培训工作也提到日程上来。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核心,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引导着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实践着“研培一体”校本培训模式,大胆探索,以课改问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本校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出发点,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大对校本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能力,积极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高度重视,立足管理,有效实施校本培训工作。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省市县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协助校长策划本校三年校本培训规划,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与结果与教师期末考核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还亲自参与培训活动,轮流为所有教师作专题讲座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起了很大作用。学校为保证教师能力迅速提高,还克服资金困难,送教师外出学习,接受培训,今年暑期就派教师先后到长春、松原等地听课、学习,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学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专业化。

二、以教育科研工作为中心,在科研与培训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校成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组,同时成立以年级为中心的备课组,这样既有学科的专业性又有临近学科的交流性,教师间互相切磋,互相借鉴,在交流与研究中得到提高,也充分挖掘了蕴藏在教师中的丰富教学经验,让教师培训教师,把经验变成培训财富。同时我校还以校内公开课为载体,实现教师间互动,取长补缺,就地取经,经验共享,双向交流合作,探究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我校每年的三月份都搞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开放日期间学校要求教师以“实验课”、“观摩课”、“汇报课”等形式,向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所、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进行汇报和交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三、以全员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首先,在校长的亲自安排和带领下,每位行政干部都要制定自己的研修提高的规划和每年的研修计划,并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行政干部还根据自己所管业务,加强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实际行动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为全体教师作榜样。

其次,实施名师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练基本功,基本技能活动,通过“送出去,走进来”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我校名师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我校选送多名骨干教师到长春参加培训学习,他们在学习期间,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在今年8月份取得培训证书。同时我校针对新分配的教师较多的局面,建立新、老教师业务“传、帮、带”制度。老教师听、评新教师的课,对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新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我校对去年和今年分配来的新教师,均指派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子指导帮助,精心做好新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工作,同时学校还创造机会新老师外出学习提高,回来做“汇报课”等使其日益胜任自己的工作。

再次,我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适应课改发展需要。鼓励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还专门安排专任教师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装备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来促进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拓宽教学渠道,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人本,切实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培训工作是课堂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我校在校本培训中,以课改为中心,以课题为载体,以教育教学案例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集体培训和分散研讨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原则,采取自学自练、实践反思、观摩研讨、交流经验、师徒帮带、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网上学习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活动,在教师中形成学习热潮,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最后,在培训内容上,我校把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和教法培训及计算机培训有机结合,注重课改理念、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评价改革、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培训,同时还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进行培训,如本学期我校各备课组针对在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确定本组教学研究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再如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来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也引导教师对过去传统教材课程和教学实践的反思,使教师在学习研究和深入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另外,在培训组织上,我校采取了集中讲授、观摩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集中学习中,要求领导先学或有条件请专家到学校做专题报告,还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回来为教师作汇报。还开展了“研讨课”,教师们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研讨,在个人学习的前提下来实现集体的共同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评析活动是围绕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的,它是把先进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极其有效的办法。在此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人参与,就事论理,重在探索与提高”的原则进行,把反思作为活动的关键环节。使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过程在基本思想与操作程序上达到一致。把教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科研过程的规范性与日常教学过程优化的紧密结合。

四、建立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的无法回避的话题。另外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为此我校专门就教师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策略:

1、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带动教师在业务上不断进步。通过组内常规课、教师展示课以及“共磨一堂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众多的锻炼机会。

2、在专家的引领下,促成教师的发展。我校在外出培训、听课学习等教研活动的安排上绝不滞后,力争将更多机会留给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尽快地成为学校的脊梁。

3、建立教育科研机制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我们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上作出明确规定:每一位教师每学年必须负责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当中来。

4、实施“帮带工程”,进行有效地激励。以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在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多角度促进他们的成长。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缺点,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期待的心态去引导。采用激励的手段,挖掘教师个性中的良性资源,量体裁衣,创设和谐的氛围,促进其自主提高。

总之,校本培训关注的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也是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校本培训上要在注重形式多样性,内容的整体性、连带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实用性,要为教师创造真正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在交流和碰撞中发现别人独到的见解,从而突破和超越自己的认知,从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人文的精神解决问题,那么校本校本培训才能不断探索出更多的符合教师与学校发展需求的新途径,校本培训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方程意义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方程意义》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概念教学。对于概念的学习来说,如何理解定义是重要的,方程的意义不在于方程概念本身,而是方程更为丰富的内涵。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等式的认识是学习方程的一个前概念,因此,在认识方程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关于“等号”意义话题的讨论。出示如:2+3=57+2=4+5,这两个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3=5这个题中“=”表示计算结果,而7+2=4+5表示是一种关系,让学生对等号的认识实现一种转变,从而为建立方程埋下伏笔,也体现了思考问题着眼点的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临时改变思路,根据课件天平左盘放着20千克和50千克的物体,右盘放着70千克的`物体,学生列出算式20+50=70,我就问这个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由于这个算式有了天平具体的直观形象,学生一下子过渡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我想让学生体会等号从表示一种过程过渡到表示一种关系,但课后我反思没有必要,以前学生已经知道等号表示一种过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等号还表示一种关系,为建立方程打下基础,所以,当学生已经在天平直观形象中认识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就可以往下进行。所以,这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同时我认识到课前每个环节都要慎思。

新授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解每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经历认识方程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深刻的思考中,体验方程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从而列出方程并认识方程。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要对方程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是我安排了以下4道习题:

第1题:下面这些式子是方程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