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精彩20篇】

初三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初三家长的一次重新的考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2104

范文

1000

毕业班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级毕业班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刻,其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这个阶段学生的成绩优劣与否,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一个学校、教师来说,毕业班学生的成绩也是衡量其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抓好毕业班教学管理的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成立我校毕业班教学质量提升领导小组:

组长:刘忠诚

副组长:邓良书、王远荣

成员:付思涛、陈加科、舒月

通过去年五年级期末统考和第一学期检测的成绩来看,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有一定的偏科现象,语、数、英、科成绩不平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本学期毕业班工作会议上,要求老师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品质、有效学习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语、数、英、科全面提高,要求教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1、开好“三会”。要召开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座谈会以及毕业班家长座谈会。让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家校合作,共同完成毕业班的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结合实际,优化教学。要求各科任教师结合班级教学及管理的实际,从学习、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进行优化控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促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毕业班教学资料的投入,尽力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班教师搜集和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及时通报各班各学科在教学和复习中的经验和好的方法,要求毕业班老师之间加强合作,凝聚力量,变个人优势为团体优势,同学科之间多交流探讨。

4、坚持不懈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各班级、各课任教师都制定了培优补差计划,加强补差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以爱为本,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意识,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做法:

①抓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②抓优生。加大训练,引导他们自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高层次发展;

③抓中间生。一类是临界及格,另一类是临界优生,针对这两类学生学校要求课任教师要集中精力抓好,对他们要因材施教,做到四优先:即课堂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课外优先辅导,家庭优先访问;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努力使部分中间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

5、狠抓课堂教学,强化复习意识。复习不是机械重复过去的练习,而是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放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新的视野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

(1)要求教师努力改变过去理解和对待复习的做法,把复习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复习过程,恰当选择复习方法,既注意增强学生的“底气”,又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气”,充分发挥复习的集体功能,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实”,如语文科,对字词句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清楚,在复习训练中要严格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其次,复习的过程要踏踏实实,严格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能走过场。再次,要讲求实效。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使学生每次复习都有所得、有所获。要求教师在进行复习时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这给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教师重点提问那些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而不把精力和时间消耗在“是”或“不是”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上,从而消除了单纯的活跃气氛,引导学生更多地投入到深度思考中,从而逐步达到区教研室提出的有效复习的要求。

(2)精选习题:渗透方法,形成能力。尽量不用现成的整套试题,而是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分析试题,将合适的题目组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用。

6、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学习资料的奖励,测试一次奖励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 每篇案例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讨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使简单材质经过学生的想象、组织形成较为生动具体的物象,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极大空间,从而体验美术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在于开发学生识图与动手能力。

初步认识人物表情特征,并进行美术表现。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范作)红红,你们欢迎她吗?可是,她看到我们班有位同学坐的不端正,她很不开心。(生气脸)非常好!同学们都坐端正了。红红很高兴,又恢复了笑脸。(开兴脸)

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玩一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变脸。(板书)

二、做一做

要想做好这个变脸的玩具,首先要学会折出基本脸型,请看ppt。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动手折一折。请做好的同学举手。

(激励学生示范并说一说,师补充制作过程及要求。)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

(评价学生的作业,并进一步强化制作过程及要求。)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感悟童趣

大家会折了吗?折好了脸型,我们就要试着在折纸上画出各种表情了。

那在生活中,同学们什么时候会做出各种表情呢?

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给你买了大蛋糕和你最喜欢的玩具!

你心爱的玩具被弄坏了!

(学生一起做表情,挑选一位同学上台示范。)

你可以画出这个表情吗,谁能帮她画出来?(学生板画)

老师也试着画了几个表情,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现)

四、实践

请同学们大胆进行创作,老师看哪一位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实践要求:折纸要整齐,折痕明显

表情生动。

五、检测

评价学生作业,对创意好的学生作业进行展评。

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拓展学生思维:谁能给自己的玩具编个小故事?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40 字

+ 加入清单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5、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7、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8、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淘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淘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如此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情,品味诗句妙处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满意,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反思一下,还是问题设计不够明确。

“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有着广泛的内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很多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老师就是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硬要拉着学生走。学生会不会老师不管,还叫什么以学生为主?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课堂语言。干净利索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难得的。说话啰啰嗦嗦,重复,信口开河,都是课堂语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但一直不满意。有时还抢话头,唯恐学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净的课堂语言不仅没用,反而是一种罪孽!学生能说,老师就不要说,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我们再说。

最后简单说说驾驭。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课堂,但是,你讲课时别人说话了,说明你没有驾驭住课堂;你讲课别人听不懂,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学生听明白了,你还在讲,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领着学生进入境界,学生理解,有收获,那才叫驾驭课堂。

以上这几点我做的都不好,自当加倍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学能力比赛实施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比赛,全文共 20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微课教学设计

名称:书写压痕字迹的检验性质:时长: 微课 10分钟

教 务 处教师: 陈维娜 单位: 刑科技学院 课程:文件检验技术

第七章 变造、模糊与损坏文件检验

第二节 模糊文件检验 知识点:书写压痕字迹的辨读

一、教学对象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刑事侦查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任务)

主讲教师通过书写压痕字迹显现的实际操作展示,旨在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三个层面:

(一)基本知识层面

通过微课教学内容的展示,使学生了解书写压痕字迹的概念及形成方式,掌握书写压痕字迹的特点和检验要点。

(二)应用能力层面

重点介绍书写压痕字迹的特点及检验要点,通过操作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如何发现案件中的书写压痕,如何显现出书写压痕。旨在传授学生突破污损文件检验中难点瓶颈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养成层面

通过书写压痕字迹显现的多种检验方法展示使学生领会当前压痕字迹检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在进行污损文件检验时把握书写压痕与案情的联系,拟订系统检验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具体案件的客观实际出发,综合检验结果做出鉴定意见。培养学生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实验操作为主线,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书写压痕字迹的概念。ppt展示书写压痕字迹的概念:“书写压痕字迹也叫抑压字迹,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由于书写压力和硬质笔头的挤压作用,使衬垫纸页上留下的无色凹陷字迹”。

(二)书写压痕字迹的成因。介绍书写压痕字迹的成因:“在书写过程中,纸面局部受到工具和书写压力共同挤压作用而产生一定变形,使文字笔画中间部分凹下,边缘略凸起,而在文件背面形成凸起的印痕。无色压痕字迹部位纸张纤维因被挤压而变得致密,纸张的这种表面凹陷状态稳定性强,会保留较长时间”;通过实验分析与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讲解物证笔迹在纸张上留下的这种特殊痕迹——书写压痕。启发学生思考形成压痕的书写工具种类,压力的大小,书写载体和衬垫物等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压痕字迹的形成方式和变化因素。

(三)书写压痕字迹的特点。通过视频演示,使学生了解到书写压痕字迹是不易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一类立体痕迹,也往往被作案人忽视,所以提取和显示压痕字迹对物证鉴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识别和发现压痕是关键。

(四)书写压痕字迹的显现方法。这是教学中的重点。在此前知识点讲解的基础上,结合视频及讲授,展现压痕字迹的主要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检验要点:

1、侧光显现。侧光也叫斜射光,侧光检验一般是使用适当的照明,以低角度(通常小于45度角)照明方式从纸张侧面以平行光束

照射纸张表面,从而达到显现纸张表面无色压痕字迹的目的。用侧光检验无色压痕,应按压痕深浅选择适当角度和强度的光照,光照方向也应视书写无色压痕而定,光照的结果应使文件上文件压痕的凹下部分产生阴影,与纸张其他部分形成明暗差别,从而辨读文字内容,并用拍照的方式固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使用视频光谱检验仪(也称:文件检验仪)来对压痕字迹进行侧光检验和显现。

2、静电压痕显示仪显现。静电压痕显示仪简称静电压痕仪,是基于电容器原理,通过对有印压痕迹的纸张充电,使文件上印压痕迹与纸张平面之间形成电位差,并感应覆盖在压痕纸张上的聚酯薄膜,形成稳定的电位图像,即印压痕迹的静电图像。当带负电荷的黑色显影粉喷在成像薄膜上时,被无压痕部位的负电荷排斥,而被带正电荷的压痕部位吸附,这样压痕处与无压痕处所吸附的墨粉量不同就形成了反差,通过黑色显影墨粉使成像薄膜上的静电图像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纸张材料上印压痕迹的显现。

3、碘熏显现。碘熏显现是吸附显现压痕字迹的一种,其显现原理可用比表面理论进行解释。比表面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纸张上的压痕字迹将原来同等质量的纸张材料的面积压薄增大。在碘熏时有压痕处的比表面比无压痕处的比表面大,自然比表面大的地方吸附碘量就多,形成差异,显现除压痕字迹。

4、复写纸摩擦显现。选用复写纸等材料,直接在纸张表面均匀涂抹一层色料,由于纸张表面的凹陷部位不易着色,从而达到显现纸张表面印压痕迹的目的。实践中也可用铅笔代替复写纸进行操作。需

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对检材有一定的污染。

微课中通过视频操作和指导语讲解使学生了解每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启发学生在进行污损文件检验时要将根据实际情况,拟订系统检验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具体案件的客观实际出发,综合检验结果做出鉴定意见。

总结评议:总结本讲的主要内容,点明重点和难点问题;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和观看视频,无特殊要求。要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以概念讲解、实际操作、分析讨论等形式展开本知识点的教学内容,重在理论结合实践,明确书写压痕字迹检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五、教师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61 字

+ 加入清单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 (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下找春天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你同学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

春天是如此美好,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二、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出示诗文,教师范读

不只你们在享受春天,同学们,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在享受春天。

大屏幕出示改编过的诗歌: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范读。

(2)想象画面,学生品读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来读这些诗句,再现这美丽的画面。(学生读文,大屏幕播放课件)

师过渡:读得真美。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海鸥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鸣叫;我仿佛看到蜥蜴和甲虫在金灿灿的黄沙上横行无阻;我仿佛听到了星星和月亮在夜幕下吟唱的催眠曲;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地上,孩子们把球踢入球门后那欢呼雀跃的场面。

三、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心灵碰撞,直面战争

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安宁、和平,却被无情的战争打破了。(大屏幕播放课件)

老师听到了刚才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时,那一声声的惊叹。那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战争?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课文,诗中写到了几处场景?

谁能说说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把原先的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哪位同学能读出对比?

同学们读得真好。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哪们同学再来说说沙漠、夜空、草地。

(2)品读感悟,探究“这究竟是为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是因为战争)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作者在前四小节的结尾重复用了这样的问句,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那是什么?(是对战争的抗议,对战争的控诉)请同学们怀着对战争的控诉再读课文。生自读。

师引读: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3)激情朗读,重解课题

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和平,希望孩子们不再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意图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3、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谁去过庐山或看过庐山的风景片吗?请简单地介绍一下庐山的风景或景点的名称。

2、庐山的瀑布气势磅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不仅瀑布有名,山也特别有名气,李白以庐山的山为背景还写过一首另一首诗《望庐山五老峰》中有一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3、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苏轼就曾经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还将最后一首题于西林寺的墙壁之上,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1、简介:当时题壁诗盛行,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2、诗题

3、作者

1、听录音读。

2、指生读。

3、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字,师读后三字,交换角色再读。

4、齐读。

5、诗意。

1、这首诗写了什么?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

2、老师提三个问题,如果能答出来,就说明这首诗大体读懂了。

题一: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找出来。

(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题二:作者欣赏庐山是不是真的横着看,侧着看,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角度不同)

角度不同,景色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远近高低各不同)

(板书:景色不同)

小结:苏轼不愧为大文豪,诗的前两句用14字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

题三:作者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小结:看来要想了解全面,就要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引导回答: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面。

1、师举生活实例1:一位同学放学校外等车远观学校教学楼……于是,他轻轻地吟诵道:

(引读)不识庐山真面目——

2、师举生活实例3:以《背影》为例,引出不识“父爱”真面目,只缘身在”父爱”中。小结:诗中的“山”不是指庐山了,这个“山”可以是指一样东西,也可以是指一件事情,更可以是指一个人。

3、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举例说一说。

(逐一事例引读)不识xx真面目——

4、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引导理解:人们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片面性。预知事情真相与全貌,需全面了解。

小结:写庐山诗,大都从不同角度赞美庐山美景,作者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得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妙招。

古诗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教研活动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15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又到周三相聚时。感谢大家准时赶到这里。上周,我们进行了《三字经》诵读检查,相信各位评委、各位老师都深切地感受到校园内书声琅琅,班班洋溢着古典诗文的美,感受到学生读书时,那股蓬勃向上的精气神。我只想说,这样读书,真好!

这次检查,虽然各个年级评比的标准略有不同,但每个班的评分都在90分以上,因此都被评为“盼盼小学三月班级诵读之星”,这个小图标请老师贴在门上,提醒、鼓励孩子们坚持诵读。本期,我们共评5次,最优秀的诵读班将贴上五颗星。

从这次检查我们也了解到,各班都有统一的自主诵读教材,如32个班使用《日有所诵》,2个班使用《阶梯阅读》,8个班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4个班读《初中必背古诗词》,还有部分班级选读的是经典诗文,如吴笑春老师班上读的是《再别康桥》,宋晓芳老师教的两个班读的都是《春江花月夜》。

确实,诵读经典,能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高语言能力、丰富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日有所诵》上有这样8个字: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就是在提醒我们,只有书声琅琅,才能乾坤朗朗,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容易迷失方向,不爱读书的学校不是学校,不爱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所以,我们培养终身阅读者,就从每日诵读开始。

关于本次诵读评比,我还想在此说明几点。

一,每月诵读检查,是开学时,在语文组长、骨干教师会议上共同商议通过的计划,在第一次语文组会议也向全体语文教师通报了。既然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么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虽然我们都很忙,尤其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但本期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但会根据各年级不同情况,对诵读内容和检查方式稍作调整。相信,我们会在共同研究中寻找最适合我校推广诵读的`一条道路。也欢迎大家都能出谋划策,让我校诵读更有特色,更能持续发展。

这次我参加教育强县的资料整理,城镇中小学校的资料我全部看了,确实感受到我校发展的压力。正像杨志刚老师所说,硬件比不上,我们比健康,我们语文组再加一句,硬件比不上,我们就比读书。

二、请相信我们的学生。我校学生的素质整体来说是很不错的。我接手的班基础并不是很好,但孩子们每天自己跟广播读《三字经》,我再稍加指点,学生也能读得有模

有样,还有些语文老师身兼数职,如粟惠、陈瑶等,根本没有很多时间每天陪孩子诵读,但孩子们也能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读得很不错。所以,老师也不必过分焦虑检查的结果,只要班上每天能带读、跟读、诵读,每天读十几分钟,学生的朗读差不到哪里去。当然,低年级老师确实要辛苦一些,因为很多字是孩子们不认识,只有老师一句一句地教,你们辛苦了。这次评委老师也反映,低年级班级都诵读得非常好,有些班的孩子还能把《三字经》的第一章背下来,有的能表演读,有的班还统一了文件夹,都说明老师对诵读工作的高度重视,有这样辛苦的付出才有这样完美的回报。

三、诵读内容作了些调整,因为大家认为读《百家姓》难度较大,所以4月诵读改成了简短有趣的小古文,对培养孩子读文言文的语感和今后学古文都会有不少帮助。我知道长沙县已有学校也开始读小古文,如华夏学校就把这个做为课题申报,还请县何建刚主任、市教研员段晓宏老师提意见,我们就把这个活动就为常态的一种诵读活动,让全校的孩子一起来参与,影响会更大。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所以本月诵读检查时,老师可以选择继续读《三字经》未检查的章节,也可以选择读小古文。关于《三字经》的巩固,我们会设计一些活动,如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三字经》中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经典。此后的故事老师谷希、吴英姿、胡纯、向晖、彭娜、黄柳、常振芳、李灿、张帅也可以选择给孩子们讲述《三字经》中的故事,根据时间,每次可以讲2-3个小故事。

上次谈到要制定阅读推广计划,我想,很多老师已把计划写在心中,并进入实施和不断探索的阶段,因此,再尝试几周,我们直接写阅读推广经验,并在组内交流。语文组教师读书与教研的活动都很重要,本期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活动还会继续。今天,我们将进行的是“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暨两岸三地著名特级教师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二次培训,我们请到了毛丹、万容妃、吴笑春、冯晓这四位老师担任培训讲师,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请大家做好学习笔记,等会有时间的话再交流学习感受。

感谢这四位讲师的辛勤付出,对于本次培训内容,你们有哪些体会,哪些思考,谁能说一说?要么翻牌寻找发言人。

谢谢大家的踊跃发言,希望每次教研活动,每位语文老师不仅是一位认真的听众,更是一位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谢谢大家。

考虑到每位讲师准备资料非常不容易,所以每次讲师上课,教研积分加20分。每位老师全程参与加10分,上交笔记加5分,参与讨论加5分。

语文组每月将印一本《语文教研通讯》,用于资料收集,校内互相学习,发给校外人人士交流。内容有语文组活动展示、各项研究资料、教师论文、反思,学生特色语文作业、优秀作文等,现在要向大家征集的是学生的特色语文作业和优秀作文,只会选择特别出彩的作业和作文展示,在全校和校外交流。请老师们提供资料,也可以请语文组长推荐本年级的特色作业。将语文组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学习。

对于这本教研通讯,边做边像,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明天五、六年级各班每班派两名负责能干、会写会评作文的学生来参与童心文学社作文的评改和选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25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以为只要上课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造成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是问题不分大小难易,统统搬上课堂,师生之间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于是让学生质疑这一环节走入了课堂,但形式主义的简单提问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今天,我讲《草船借箭》一文,“例行公事”,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多数学生就围绕“是谁借”、“为什么借”、“借的经过”、“借的结果怎样”来提问题,这时我发现一只小手举得特别高,一直不愿放下来,我心里嘀咕:还会问什么呢?一定又是在乱说。可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请他发言:“‘借’是需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在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应是‘诈’箭,为什么要用‘借’呢?”当我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感到为之一震,一名小学生居然敢向老师发问,敢向教材挑战。我马上意识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也应搁置一下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可书中明明用的是‘借’啊!这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呀!”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学生说:“两军对垒,运用策略,不能说是诈骗,不然诸葛亮怎么能称得上是军事家呢?”又一个学生说:“从现在法律的角度看,十万支箭并非是一个小数目,诸葛亮犯了诈骗罪。”另外一个学生马上说:“不对,那也得分清什么时间,为谁服务呀!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国家,为的是蜀吴两国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这个‘借’最合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看过《三国演义》,在以后的战争中诸葛亮不也把这些箭如数奉还了吗……”争辩声、讨论声、称赞声不断地传出。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不禁感到一丝欣慰。正是由于我今天的包容态度,我今天的大度,才使得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认识,也使得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课堂氛围,因而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于是,我没有断然判定他们说得正确与否,而是对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自己意见进行了表扬,学生个个喜形于色。“那究竟用这个字合适吗?课文中你会有新的发现。”这一过渡自然得体,使得学生乐意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读文章,进行思考。

由于有了刚才成功的体验,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特别认真。学习第三部分,我提出问题:“从第三段的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一次,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我也参与到当中,场面特别热闹。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想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有的可以从肤浅的表面文字入手;有的可以从字里行间深入体会,因此我发现平日里那些害怕回答问题、人云亦云及比较懒散的学生也把小手举得很高。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占据了我的心头,微笑荡漾在我的脸上。学生的回答令我满意,课前所准备的“标准答案”一个不少。

我总结道:“正是由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生性多疑才使得草船借箭得以成功。”我看到学生点头称是,正准备往下进行时,一个平时就很喜欢军事知识的男生站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和大家的想法不同。”学生马上投去了惊异的目光。他接着说:“我认为诸葛亮让军士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从大家刚才所说的看,确实可称得上神机妙算,但你们认真想一想这其实不是一个好办法,诸葛亮预测到三天后是顺风顺水,如果曹操此时放的是‘火箭’呢,那样火借风势,二十条船的草把子如若引着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曹操如果有了你这个小军师,一定不会上当了。”我顺势对他进行了表扬。一只只小手又如小树林似的举了起来,有的说:“课文中明明写着:这一天江上大雾漫天,这雾一定不会像我们太原市的雾一样,那在江面上,水气一定很大,估计‘火箭’射不到船上也就灭了。”有的说:“不对,此时诸葛亮的船队已经靠近曹营,应该不算远。”又一个说:“这样看来,如果放‘火箭’,那曹操不也就自身难保了吗?曹操也非等闲之辈,我们可不能一味地称赞诸葛亮而低估了曹操的能力。”当我听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时,我马上感到了一种欣喜,因为他在肯定曹操,学生能够看到人的不同侧面,这不正体现了“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道理?这一次不仅仅是由于我的宽容大度,更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教案的大胆放弃,使得学生又一次地体验到了阅读再创造的乐趣。“课下阅读《三国演义》,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或许还会有比草船借箭更好的办法。”这一结束语,不仅使课堂内外紧密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各种思想的互相撞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课堂上这两个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那么,我们如何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呢?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一般地说,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二字。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循规蹈矩地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1、根据老师预习常规要求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匆来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65 字

+ 加入清单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2课时。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1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安全教育主题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班会,教研,设计,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在家遇到火灾的处理方法。

学习防火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1、第一组代表表演防火:(一人读情节过程,三人表演)

2、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发生火情应该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打火警119、讲清出事地点详细地址、火势情况)

(2)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怎么办?怎样防火?打什么电话求救?

3、学习防触电知识的情景表演:

(1)第二组代表表演:

(2)大家认真讨论观察表演后讨论:

a.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做的?

b.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触电危险?发生触电应怎么办?怎么防止触电事情发生?出了事打什么电话求救?

1、火警、急救中心电话各是什么?着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险情况时,要保持镇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注意事项:

防火:不要在易燃物品(棉织物、柴草堆、木板堆、柴油汽油库等)附近玩火、放鞭炮。注意(液化气)灶的合理使用,用完电熨斗、电炉后应立即拔出插头。

同学们,生命像是一根丝线,一端系着昨天,一端系着明天。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因为生命,我们才会拥有今天,因为今天,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的目的便是培养大家的这种意识和能力,在紧急时刻我们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积极应对挫折,活出生命精彩 积极应对挫折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决定,如有的人的决定是放弃,不再走这一条路,另走一条路。而有的人决定继续,不放弃,坚持不懈,一直到金字塔的顶端,如:墨崔西所説:“少尝苦则苦,多尝苦则甘”。

记得有一次放假,我到哥哥家去玩,因为那是夏天,很热很热,热的大家睡不着觉。于是大家都从家里急急忙忙的跑出来,有的在水果店里,坐着正在津津有味地讲着刻骨铭心的一些事情,有地坐在石头上,三五个一团,五六个一堆,围在一起扇着扇子,你一言我一句的聊着天,一边还在比划着什么。

不久,我们吃了晚饭后,三姨和三姑爷就在家里把碗洗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我、爷爷、哥哥一起拉着自行车,向外边跑,跑到广场上,哥哥一下子就跳上了车,开了一圈后,我便走过去对哥哥说:“哥哥,我也要学骑车。”没想到哥哥居然爽快地答应了,我听了高兴的忘了形。

哥哥先教我怎样上车。在哥哥的帮助下,我一下子坐在自行车上,但是我不敢开动,害怕摔跤,把屁股摔成了两半。哥哥鼓励我说:“别害怕,慢慢来。”于是,我一边战战兢兢的开始用脚踩动,一边小声地对哥哥说:“哥哥,我好怕。”哥哥信心百倍地说:“怕什么,有我呢!”

听了哥哥的话,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是我还是有一些人心惶惶地,心里害怕。果然,没走几步,“啪”地一声,我摔在了地上,哥哥赶忙过来安慰我:“开始学骑车都是这样。”于是我又鼓起了勇气,重新坐在了位置上,没想到刚走几步又摔了下来。我真有点想放弃了。哥哥又过来对我说:“我在后面稳着车,你就大胆的开吧!”于是我再一次坐了上去……

就这样,我摔倒了,又爬起来,摔倒了,又爬起来……一次又一次,我终于学会了骑车。

同学们,当你面对挫折,“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只要鼓起勇气,坚持不懈,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成功就在不远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部编版六年级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公开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840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

相关课件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指名读课题,读准“弦”)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师:理解了意思,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把不太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说一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语气词“哉”“兮”。

3.指名读,师配乐范读,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师巡视)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学习最后一句话,设置悬念

1.师:题目是“伯牙绝弦”,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从文中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2.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二)学习前三句话,了解知音

1.师: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来,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知音),我们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

2.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吧

师:那么伯牙究竟有多么擅长弹琴呢?让我们看看《荀子劝学篇》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指名读,理解擅长)

3.师:(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指导朗读

4.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此时,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河?

(指名说,指导朗读)

5.师:真好。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6.句式练习

师:同学们,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子期会怎么赞叹呢,(出示课件)伯牙鼓琴时心里还会想到什么,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请同学们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好吗。(指名答)

7.师:是的,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一定能准确地知道他的心意,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其实,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声啊,他还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指名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

师: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样的心胸、怎样的志向呢

师:是的,这种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伯牙通过琴声表现了出来,而子期也通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了,这才叫—一起读(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也只有这样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8.相传,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宫廷演奏的,但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更没有人能听懂他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达官贵族们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还连连摇手:“这是什么曲子?换换换……”伯牙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啊?(孤独伤心)他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知音啊。现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该多么(指名答:兴奋、幸福、激动)让我们带着这种激动、幸福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9.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伯牙,你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11.(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四、知音离世,断然绝弦

1.师出示音乐,拓展知识,语言渲染,指导朗读读最后一句话。

2.师: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心弦、断了他的希望……)

3.齐读最后一句话。

4.出示短歌,师配乐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回味绝弦,余音袅袅

1.故事学完了,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是啊,正是因为知音难觅,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相信,现在你们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篇这个故事了,是吗?(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这篇古文。

2.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搜集一些描写友情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研组长工作职责简短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二、积极认真地贯彻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学校计划的指导下,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定期制订好本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

三、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和执行教学大纲,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改计划。负责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讨活动。

四、通过检查教案、听课、检查学生作业和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并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教学进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负责向教师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五、积极搜集本学科的教改信息资料,及时把握本学科的教改发展动态,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带领、发动、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督促并帮助写好教育教学总结或论文,及时做好交流和推荐工作。

六、带领并组织本组教师搞好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七、按教务处要求,负责组织本学科规定考试的命题和阅卷,负责试题的审查。

八、负责组织本学科的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并安排有关教师认真搞好辅导。

九、负责管理使用好本组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设备。

十、负责组织完成国家、省、市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校科研室下达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研究任务。

十一、关心本组教师的身体、工作和生活,促进本组的团结,不断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及时向学校和有关部门领导反映教师的意见、愿望和要求。

十二、负责本组的行政考勤,督促本组教师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十三、承担学校或教务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任务。

十四、教研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学教研组工作汇报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903 字

+ 加入清单

教研之路

树教学品牌

--------新九学校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这里是激情的沃土,这里是希望的田野,这里飞扬着独特的气质和个性,这里弥漫着让心灵震颤、历久弥新的人性关怀,这里就是乌当区新天九年制学校。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水平,提升校本研修的能力,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优秀的校本研修团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教研团队高水平的发展。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校教研组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开展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教研组文化,为此,我校决定申报两个市级优秀教研组。(一个是英语教研组,一个是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建设,为教研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校由于是九年制学校,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九个教研组,分别是小学语文教研组、小学数学教研组、中学语文教研组、中学数学教研组、中学政历地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英语教研组、音体美教研组、信息组共九个教研组,并根据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每个教研组下设年级备课组。

学校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对教研组建设进行了发展规划,首先每学期都要通过学校行政会认真选拔教研组长,凡是不合格或者不够称职的教研组长都要换下来,并由教科处拟定任命书以表达对选拔教研组长工作的严肃性。建立了新九集团的教研工作领导机构和相关制度,如《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新九集团学校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教研组的岗位职责》等教研制度,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和教科处、教务处拟定的计划制定每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

分管领导和蹲点领导常年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组的活动,教研组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内容针对性和可行性强,每学期都能按照学校教科教务的工作安排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记载详细,过程性资料内容丰富,有图片、有记录等,还及时进行了小结,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总结了并积累了经验,探求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重师德修养,塑良好形象。

新九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校风,都有“博、爱、家”的思想,教师们都能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提前一个周把课备好,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课程,向40分钟要质量。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反思与评价。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及时,切实抓好培优辅差工作。教师们互促互学,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踏教研之路,树教学品牌。

长期以来,全体教师发扬“团结协作、求实务真、虚心好学、共同提高”的教研风格,在新九这块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以活力的土地上开创着他们无怨无悔的神圣事业,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近年来,很多教研组都承担了乌当区和新九集团的教研活动展示交流活动任务,对全区教研的有效开展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如小学数学教研组承担了“新九集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小学数学交流活动、承担送课下乡活动;英语教研组承担了乌当区中考复习交流活动、送课下乡活动;政历地组承担了区级教研研讨活动、送课下乡活动;小学语文组承担了全区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等等。4月23日下午我校化学教师谢婧在全区进行了示范课教学,集团学校教师也参与了本次活动,并与谢婧老师就如何上好化学课做了充分的交流。5月6日下午,新九集团组织了(学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展示及交流活动。向集团(学区)的老师们介绍我校“体验式教育 德育大课堂”课程开设的做法,促进成员学校在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方面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6月5日与教培中心配合,开展九年级学困生英语复习指导研讨活动,由我校英语教师鲁廷慧在东风中学进行现场教学示范。9月2日,在新九集团潘明副校长的带领下,召开“岗位大练兵”启动会,以大练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开放送课进校园活动,安排新九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去成员学校上示范课。6月12日新九学校初二英语教师黎荣森,也是乌当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去偏九送课,6月13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郑德梅去阿栗送课。10月份我集团学校根据岗位大练兵要求,进入磨课,要求全员参与,通过每个教研组三次磨课,11月11日这天是我牵头学校的开放日,就从磨课当中推出九节精品课展示,在精品课展示活动中,也有学区教师参加上课,听评课。最后把这些精品课送到各个学区学校。这个学期11月

24、25、26日相继到三江学校、顺海小学和新天一小送语文、数学、思品、政治、历史送课,这些通过示范和研讨,促进了学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建督导三级网,为教学储备力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有持续的进步。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我们建立了三级网络。每个学期教科处都开发了一个集子叫《教研组长工作守则》》、《个人教研培训活动记录本》,其中,《教研组长工作守则》包括教研组员信息、教研组长检查教案记录、教师批改作业检查记录、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等,《个人教研培训活动记录本》包括目录、外出培训记录、校本研修记录培训、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每个月要求月月清,先由教研组长检查,再由教务教科检查、最后是分管领导督查。指导也分三级指导:行政蹲点领导对活动进行指导,分管校长对活动进行指导,外聘专家对活动进行指导。如5月23日上午,在区教培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新九集团(学区)特邀贵阳19中名师李波老师来我校开展乌当区物理专题培训,以此提高集团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使中考物理成绩上一个新的台阶。9月28日、10月10日、10月14日、10月17日分别邀请了教培中心姜寒秋老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评员贺先林教授给集团老师们作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通过普通话培训,提高了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开拓进取、收获新的希望。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学期的教学质量在全区都名列前茅,多名教师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奖励。

六、存在的问题;

1.老师们太辛苦,每个教师包括行政特别是中层领导,事务繁多,有时候各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无暇顾及,所以有些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2.希望得到专家引领。教研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还需要走出去,不能闭门造车。多学外面的新东西,为我所用。

七、下步的工作打算。

力争创建优质型、服务性教研组。

1.服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学生服务,把“博、爱、家”的思想发扬光大。

2.服务家长。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与心愿,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帮组家长解决孩子的一些问题。

3.加强培训。特别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要加大力度。4.完善教研制度,加强教研组的领导和组织建设。5.强化教研工作的管理力度,向“精、细、高”方面发展。总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们的精血凝成下,我相信,我们将更加形成团结、奉献的教研风格,形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教研特色,去创造新九教研史上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94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1、同学们已经注意到,刚刚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放了一首江涛唱的《雨巷》,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按照戴望舒《雨巷》来改编的,通过歌中的mv我们也初步感受到了江南雨巷的意境,那么我们刚刚在听的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在读这种风格的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ppt展示: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慢、舒缓),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整首诗,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生朗诵)

2、读得怎么样?那我们从语速和感情两个方面来对他进行一下点评,一起来分析他好在哪里,又在哪里需要改进。

师总结:我们首先要注意一下ppt上面这些字的读音。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是表现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现姑娘的芬芳和高阶,所以我们可以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第三个丁香既然是表现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该读重一点,而第二句则应该读得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那么我们现在听一下音频的范读,看看别人去如何来处理语速感情停顿这些问题的。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偶尔还会听到从屋檐上落下的雨点砸在青石板的瓦片上发出的滴答声,进入到这种情境中,我想这样你们可能会更容易把握。

师问: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

师问: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

师说:没错,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ppt展示),

师问: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1min,总3min)

师问: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师问: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

师问:好,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里的雨不是暴风雨,也不是雷阵雨。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连绵不绝的,无穷无尽的,丝丝缕缕的,迷迷蒙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师问: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

师问: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中。

师问:油纸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复古、怀旧的特点),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这就是象征主义诗歌特有的朦胧美。

师问:虽然我们看不清姑娘的样子,但诗人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师问: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ppt: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

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ppt展示)。(注意这里面都有愁这个字)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我们来看一下丁香花的图片(ppt),丁香在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美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姑娘走出这雨巷,带着她的芬芳、眼光、惆怅……湿漉漉的巷子,湿漉漉的伞,湿漉漉的心境,却构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诗境,耐人寻味。

师说:我们再看到诗歌中的另外一个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于,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一个等待者,一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

所以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别的看法了,他们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

师问:你们赞同哪一种看法呢,这首诗究竟是一首爱情诗,还是一首政治诗?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你们小组赞同的是哪种看法,为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

3、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错。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代表作有《雨巷》,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是狭长的,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ppt)

6、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这一点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分析完主要的几个意象之后最后我们从形式方面来感受诗歌的艺术手法。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确实,这首诗歌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一唱三叹,迂回反复,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a、我们都知道,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音节上面必须——押韵。这一点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首诗歌主要押一个韵,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来。没错了,ang,而且,不仅是节与节之间押韵,每一个小节的内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比如说,我们看第一小节,押ang韵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节,(芳、愁)。其余的五个小节也是这样子。诗人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构造回荡的旋律。

b、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诗人不断地迂回往复,使一个寂寥而又哀伤的旋律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c、诗歌中多次运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比如丁香用来形容姑娘,而雨巷既可以形容姑娘出现的背景,也可以指代漫长的革命探索道路,这些都体现了诗歌的象征主义手法。

单从这三点来看,这首诗歌能够给我们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也是必然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来感受这首诗的音乐美,注意要身临其境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感受到了它这种忧郁、哀怨的感情基调,我们还分析了这首诗歌的几个主要意象,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我们还根据姑娘这个意象探讨了诗歌的主旨,最后,我们通过对诗歌形式、语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这些就留给大家课后自己去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赠汪伦教案及反思 赠汪伦教案大班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以上就是《赠汪伦》教学反思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

2、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4、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3、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