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汇编20篇)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6236

范文

1000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案例 一年级音乐教学活动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创意实用方案 篇6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三、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五、教学过程:(一)热身赛8+9= 15-9= 17-9= 6+7= 13-9=7+9= 18-9= 9+5= 14-9= 11-9=(1)集体订正(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二)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你们好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生:有!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1、速度大作战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12-9 = 16-9 = 14-9 = 18-9 =17-9 = 11-9 = 16-9 = 13-9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2.看图写算式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3、力气大作战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4+3 〇 17-9 15-9 〇 5+9 7+8 〇 9+64-9 〇 15-5 16-9 〇 13-9 12-9 〇 9+4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9+( )=12 9+( )=18 9+( )=15 9+( )=11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5.看图讲故事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三)活动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四)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五)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六)谈收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七)师:你喜欢灰太狼吗?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数学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小学等差数列教案讲义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小学,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

(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

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课文日月潭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文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二年级,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日月潭》第二段)

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这三句话,并齐读。

然后我出示下列填空题(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师:把这里的“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生:“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如果删去“弯弯的”,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师:说得有道理。可是太阳总是圆的,为什么还要讲“圆圆的太阳”呢?你听老师把用上“圆圆的”和不用“圆圆的”这两句话读一读,你比较一下,哪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生: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师:而且,用上“圆圆的”,还能和“弯弯的”对应,读起来好听。下面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时,“圆圆的”“弯弯的”要读重音,最后一句(第4句)中的“日月潭”也要读重音。

课文的“思考·练习”第3题要求听写本段第2、第3句。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听写训练。这样学生刚学过的有关日月潭形状的文字就得到了巩固,同时日月潭的形状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下一步指导背诵。此外,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我用简笔画勾出了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看着图,我再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的教案和课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 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1)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左右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2.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 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3)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爬楼梯。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画)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

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出示《春晓》诗句。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想一想该画什么?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

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

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七、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古诗配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2422 字

+ 加入清单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介绍。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二、三、四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住和吃这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文中第一自然段对松鼠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松鼠,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松鼠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中,我设想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松鼠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第二部分写松鼠的生活习性,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松鼠活动、住和吃这些生活习性写具体的,是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领悟文章内容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扮演松鼠,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加深认识。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加深记忆。

1、能读会认生字11个,写字10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1、介绍松鼠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3、每个同学做一个松鼠头饰。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跟你们一起上课,你们猜,它是谁?(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松鼠的文章。(板书课题)从松鼠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松鼠也叫“灰鼠”。一般长相都是身体细长,尾大多毛,眼大,性格活泼,喜欢上窜下跳,稍有风吹草动即窜入密林或草丛中。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由于同学们没见过松鼠,对松鼠的知识了解甚少,上课伊始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松鼠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松鼠的资料。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搜集到的?

2、小组交流后,推选同学在班上说。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个性需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文。

3、读全文,小组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二课时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松鼠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里迎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它是谁?录像里,拍摄了松鼠的一些生活习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对课文的主角——松鼠了解不多。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一只鲜活的松鼠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拉近了松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画松鼠,了解外形。

1、学生找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松鼠。

2、介绍松鼠的外形。

(1)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向大家介绍松鼠的样子。

(2)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松鼠的外形的?

(3)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完成练习。

3、小结:学习了这段话,大家学会了介绍动物的外形可以先总后分进行描写,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它的外形。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松鼠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松鼠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松鼠、介绍松鼠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话的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清晰的松鼠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让学生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顺序。]

(三)学生戴自制头饰扮演松鼠,老师扮记者,通过问答,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1、采访松鼠活动的情况。学生表演松鼠的活动特点。

2、采访松鼠住的情况。学生边接受采访边按先后顺序表演松鼠的搭窝过程。

3、采访松鼠吃的情况。

[通过采访、表演,调动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把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松鼠》第二部分所写的,像不像刚才你们所介绍的。

2、朗读后思考:二至四自然段各写了松鼠的什么特性?

3、你觉得作者用了哪些词,哪些句子把松鼠描写得特别生动具体?

4、出示课件:

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

1、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你能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先写松鼠的外形,再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在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时,着重介绍了它的活动、住和吃这三个方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要抓住特点去写,才能把事物写具体。

(六)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捷”“蔽”“缝”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班级内互相交流。

[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小学,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数学必修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2637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

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a??

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作好准备。]

(二)判定定理的探求过程

1、直观感知

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感知到并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吗?

生1:例举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

生2: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由学生到教室门前作演示),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2、动手实践

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又如老师直立讲台,则大家会感觉到老师(视为线)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3、探究思考

(1)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

①平面外一条线

②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平面内一条直线

③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平面外的直线a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

4、归纳确认:(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三)定理运用,问题探究(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1、想一想: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说明理由:

①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平行()

②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一直线上有二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2)若直线a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与?的位置关系是()a、a||b、a、c、a||或a、d、a[学情预设:设计这组问题目的是强调定理中三个条件的重要性,同时预设(1)中的③学生可能认为正确的,这样就无法达到老师的预设与生成的目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更广阔些。此外教师可用预先准备好的羊毛针与泡沫板进行演示,让羊毛针穿过泡沫板以举不平行的反例,如果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强,能按老师的要求生成正确的结果则就由个别学生进行演示。]

2、作一作:

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并用准备好的羊毛针、铁线、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多媒体展示作图的动画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动手操作的问题,不仅是为了拓展加深对定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感与思维的严谨性。]

3、证一证:

例1(见课本60页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变式一: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中点,连结ef、fg、gh、he、ac、bd请分别找出图中满足线面平行位置关系的所有情况。(共6组线面平行)变式二:在变式一的图中如作pq?ef,使p点在线段ae上、q点在线段fc上,连结ph、qg,并继续探究图中所具有的线面平行位置关系?(在变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4组线面平行),并判断四边形efgh、pqgh分别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设计二个变式训练,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讨论,思辨,及时巩固定理,运用定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与c1d1中点,求证:ef||平面bdd1b1分析:根据判定定理必须在平

面bdd1b1内找(作)一条线与ef平行,联想到中点问题找中点解决的方法,可以取bd或b1d1中点而证之。

思路一:取bd中点g连d1g、eg,可证d1gef为平行四边形。

思路二:取d1b1中点h连hb、hf,可证hfeb为平行四边形。

[知识链接:根据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因此把找空间平行直线问题转化为找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问题,这样就自然想到了找中点。平行问题找中点解决是个好途径好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是解决立几论证平行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方法]

4、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案例 一年级音乐教学活动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创意实用方案 篇15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4、通过操作,显示对美的追求,领略数学知识的美。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拼摆出想象的图形。教学难点:拼摆出想象的图形。教具学具准备:七巧板、学具、投影仪、投影片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从学具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出示拼摆的图形,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图形之美。(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从学具卡片中找出,按虚线剪开,再按下图拼一拼。(1)引导学生想象,拼摆的图形像什么?(2)启发学生还可以摆什么图形?2、从学具卡片中剪下,再按虚线剪开,用剪下的4个能拼成一个圆吗?3、从卡片上剪下其他图形,再按下图拼一拼。(1)出示投影。(2)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拼摆其他图形。(三)全课小结随堂练习:1、用两个△和两个○拼摆一只蝴蝶。2、用认识的图形,摆一朵花、一只小鸟、一架飞机等。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总结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年级(3)、(4)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所以我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自我在教育工作上能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一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地提高自我,以便使自我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我,分析自我,正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

本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致力新授趣味实效。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努力的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本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此刻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做到复习及时有效。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供给了可能。

3、作业:

及时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练习册、课堂作业,针对不一样的练习错误,我尽量面批,指出个性问题,团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我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本事。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而教师本人做好错题的收集工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辅导: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三、培优补差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本班级学生成绩发展不平衡,在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有待今后努力。

3、继续更新观念,进取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我的不足,给自我施压,并化压力为动力,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善不足,力争做到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数学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小学等差数列教案讲义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小学,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a.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1.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分别是

21,22,23,24,25,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是: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1、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 =d 即: = +d

– =d 即: = +d = +2d

– =d 即: = +d = +3d

= +(n-1)d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 =d

– =d

– =d

–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 = (n-1) d即 = +(n-1) d

当n=1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 ,即等式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当n∈ 时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n-1)×2 , 即 =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 、d、n、 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项 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最低一级宽110c,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若数列{ } 是等差数列,若 = ,(为常数)试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负数灵活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在数轴上找到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的意义。具有数形结合的意识,深刻体会数轴形成的过程。

3.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和对0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负数

(1)情境激疑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相反”这个话题开始聊起: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现象,比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车站上人们上车下车……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继续往下聊,走进数学你又有什么发现?

1. 今年开学,四年级转入15名同学,五年级转出15名同学。

2.在剪刀、锤子、布活动中,男同学赢了3次,女同学输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亏了3000元,四月份赚了8000元。

怎样用数学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简洁,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

汇报,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直接表示 ( 简洁但不明了)

②用文字表示 (明了又不够简洁)

③用符号表示(简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结: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意义相反的量的。

(2)认识正、负数。

你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

举个例子来说?+3你会读吗?

像(—2)这样的数呢?

怎么读呢

师介绍:加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减号叫

做负号。正数和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教研,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在动物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小卫士,他们保护着自然界的安全。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认识动物小卫士之一的小松鼠。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观看影片介绍。)

【和以前的内容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松鼠和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练读。

第一组聪活泼

师: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结合上下文理解聪明活泼。)

第二组忽然眨

师: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做动作猜谜语。)

第三组如总

师: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用如果说句话。)

第四组以

师: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讲解“以”字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且练写。)

第五组主意

师:对,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编儿歌记忆生字。主字王上加一点,立日加心变成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除了课文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商标、报纸或杂志等,念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听。)

5.展示生字,请学生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这些商标等贴到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同学听。

6.练习,你认识它们吗?

a.聪明活泼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b.忽然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c.如果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d.以后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

e.主意我们有一个美化校园的主意。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1.自由读课文。借助生字,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分段朗读。

3.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读。教师范读第二段。

学生读陈述句,老师读心里想的话。也可教师读陈述句,学生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出示题一。

(1)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感情,体会作者的用心。

5.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并让学生戴头饰表演。

6.练读。我愿意读。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按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复述。

1.师: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报一报。

2.师:老师这有一张万宝小区植树分布图。请你看一看。还可以在哪里种植树木能把万宝小区建设成美丽的绿色小区。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1.师:刚才大家说了松林的样子,请你回去后,把你想到的画出来。

2.师: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种动物或植物。回家之后,请你通过查书或上网等方式调查。

1.本课符合课改精神,体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全课贯穿创新意识。

2.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现合作意识,在整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学习。

3.本课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记字,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除了以上优点外,本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生字写的少。课前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当地的植树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会更好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 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参研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学课文桥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2478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虽然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作战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教师要着眼于问题的锤炼和设计,要有益于广开思路,便于学生以语言文字为着眼点,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2课时

引导学生就文章特殊的表达形式,体会其表达作用。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

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

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1)、第8自然段。

2)、第10自然。

3)、12自然段。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1、23自然段。1)“揪、吼、凶”和“推”矛盾。

2)、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

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2)、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用具】

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解决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了不起”进入课文。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奋不顾身,坚持38小时挖掘废墟寻找儿子。)

⑴ 指导看动画,学生谈感受,确立感情基调。

⑵ 学生朗读,评价。

⑶ 教师示范读。

儿子的了不起:

“不!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⑴ 学生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把逃生机会先让给同学 坚定父亲会来救他。)

⑵ 如果你是阿曼达,你会怎样做 渗透思想教育。

⑶ 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

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点什么

四、总结

父爱是伟大的,希望大家回去后跟爸爸说声:“爸爸,你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 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 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⑴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齐读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⑴ 指名读。

⑵ 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⑶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⑷ 师归纳,生质疑。

⑸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⑹ 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⑺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⑴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⑵ 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⑶ 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 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 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分角色试练表演:

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总时:4时 使用人:

备时间:第十五周 上时间:第十六周

第3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 的正确评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

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 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

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 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

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点拨,学生合作解决,全 班交流)

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员 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与困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本事,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进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

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顾全局,承担四年级语文数学教学任务。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忙,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当转变主角,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进取思维,经过自主学习,获得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前精心备课,撰写礁,回顾、思、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课后的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本事。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本事。

评价是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作为教师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余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我教育教学之上。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经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经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成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黑板、幻灯

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