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选20篇】
浏览
1907范文
1000燕子教学设计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这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苏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满怀旅愁的客子,因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四句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怀。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义;
引导探究、赏析诗人之愁;
引导探究愁之心结所在;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一、质疑导入,铺垫情感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感知,积累情感
读通诗文:
1、重点字词正音:泊、愁;
2、朗读汇报与指导;
明了诗义: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想象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朗读,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1、听配乐朗诵,闭眼想象;
2、描述自己想到的画面;
3、朗诵诗文,边读边想象;
小结:大家所描述的画面就是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三、诗歌研读,品悟情感
体会情愁:
1、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愁)
2、试用诗中的景物描述作者的心情;
例:月落月亮心情沉重,早早地躲到山后边,不肯出来见人。
3、学生汇报;
探究愁因:
1、质疑:诗人因何而愁?是什么让他忧心忡忡?
2、介绍有关背景;
金榜题名对当时读书人的重要性;作者考试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品悟愁绪:
1、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
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他会想;
乌鸦叫声凄惨,他会想;
看着河边孤单的枫树在风中瑟瑟发抖,他会想;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一明一暗,他会想;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沉重而幽长,声声叩击在诗人的心上,他会想;
2、有感情地朗读
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四、再品情愁,抒发情感
篇2:季之美教学设计
我欣赏过风景秀丽的桂林,游玩过雄伟壮观的泰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西湖这样的美景。
春天,朝阳初升,西湖像一位害羞的仙女,躲在树叶身后。时不时甩一下她那长长的飘带,这可吸引了许多鱼儿,各式各样的小鱼在粼粼的湖中活蹦乱跳,好似在说:“仙女姐姐,仙女姐姐,你不要和我们捉迷藏了,快出来和我们玩耍吧!”仙女好像听见了,轻轻飘了出来,把温暖的阳光送给了万物。小花小草有了往日的生机,个个昂首挺胸,柳树姑娘不再像一位生了病的老人垂头丧气,她把长长的辫子伸进湖水里,让清澈见底的湖水为她清洗干净。万物复苏,大自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呀!
夏天,湖中挺立着密密的荷叶,碧绿的荷叶丛中盛开着数不清的荷花,有白的,粉的,粉中带白的,白中带紫的。她们迎风摇曳,婀娜多姿,颇像许多姑娘向我们招手致意,又似在炫耀她们无比娇媚的面容。游客看见了,纷纷拍下这精彩的画面。荷花在红日下显得更加娇艳了。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秋天,正是丰收的好季节,湖边高大粗壮的银杏树大哥哥身上挂满了装饰物,他们一串串,白白嫩嫩的,让人一看就起爱慕之心。当秋风吹来的时候,他们就相互碰撞,然后一起掉落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不同颜色的叶子听得入了迷,打着旋儿落到湖面,洗一个舒服的冷水澡。顿时,湖面便变得五彩缤纷。枫叶姐姐也绽放出迷人的笑脸,红彤彤的叶子把她装扮的更年轻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真是说得对极了!
冬天来临,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时的西湖早已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树上、房屋上到处洒落着不听话的雪花。虽然大雪纷飞,但路两旁的梅花还是傲然挺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俗话说的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呀,西湖不论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或果实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篇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及意图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意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第一课时
师: “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 “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 )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 )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 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 请教老师 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 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 大胆想像
篇4: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板书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是有着“鬼才”之称的李贺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在我国古代反映边塞战争的诗篇中,这是一首壮烈雄奇、影响较大的佳作。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
1.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3.品味语言,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1.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借助想象,理解诗歌运用浓艳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悲壮的战争。
多媒体课件、cctv4《雁门太守行》解读
一、导入新课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李贺的诗非常有特色有个性,人称“诗鬼”。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二、读品全诗
(一)读注意句读
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大声朗读。
2.齐读
要求:读出诗味,读出感情。声音洪亮。
3.范读
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抑扬顿挫。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读了解大意
整体感悟
问:通过朗读,你读出了哪种情感?
明确:苍凉、悲壮、豪迈……
过渡语:这首诗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战争的紧张、壮烈、悲壮,请大家在诗中找一找,读一读,可以在书中作标记。
例如:“压”是“逼迫”的意思。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三)读把脉情感
如果给本诗配上一幅画,你打算选用哪些色彩,把背景定格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画面里面有哪些人物?
要求:小组讨论,描述画面
明确: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三、悟诗情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提示: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品其味,谈出你的感受。
明确:“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例如,诗人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景象,运用了“黑”、“金”、“红”、“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又分别就“听”和“见”,“白天”和“夜晚”等角度,从侧面加以烘托,构成了一幅有神、有形、有动、有静的战斗画面,给人一种战斗惨烈的实感,从而突出了出征将士的英勇形象,使全诗气氛紧张而热烈,意境苍凉而悲壮,声情凝重而激昂。
又如,“黄金、玉龙”,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玉龙”,唐人用以称剑。“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招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四、当堂检测
1.背诵全诗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明确:“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这两句诗写出敌军兵临城下,孤城将破,守城将士批甲迎战的紧张场面。
3.找出诗中引用的典故,并说说引用典故的用意。
明确:“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连战鼓都擂不响,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报君黄金台上意”,引用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五、全诗小结
《雁门太守行》以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这就是《雁门太守行》的魅力,这就是诗鬼的才气。
六、教学反思
篇5: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í)妒(dù)”的“嫉”不要读成“jì”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ōu”,不要读成“dū”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á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āi)着我”、“挨(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 不是“击”;“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二)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地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重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重!”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混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28.争吵
“我”: 不安、后悔 知错认错 太丢脸(没有勇气)
克莱蒂: 悲哀 跟上来、走近我 “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微笑着 两手拨开尺子 “再不吵架了”
温和地 两只手搭在我肩上
谅解的表情 宽容的动作 友好的语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争吵—教学设计,争吵—教学实录,争吵—教案,争吵,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6: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的特点,懂得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的美。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板书: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老师范读课文
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的什么?
板书:天树叶菊花果子庄稼
(一)、学习第一节。指名读。
问: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指名读
1、问: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板书:高蓝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各自轻声读
1、的树叶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板书:红黄落
慢慢渐渐各是什么意思?
2、谁会用渐渐说一句完整的话?
归纳:第一句话得很具体慢慢渐渐
发红变黄秋风一吹,就、、、、、用词到三正确准确、写出树叶的变化。
3、读比喻句:
(1)问:把飘落的叶子在做什么?
(把落叶飘下来的样子比做蝴蝶飞舞)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叶做比喻句。
(2)这样写写出了落叶的什么?
(3)落叶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读?
(4)指导读句子老师,指名读
它们/像一中时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学习第4节,提名读
1、菊花有什么变化?
板书:黄白紫
2、风一吹怎么样?
3、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5节,指名读。
1、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苹果柿子
2、各写了苹果,柿子的什么?(颜色形状)
3、你是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4、笑是写人的表情的,作者写苹果笑红了脸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拟
人)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6、计柿子的句式?
问: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个个说明什么?指满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
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
(六)学习第6节,指名读。
1、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从什么地方看出庄稼熟了?
板书:稻子玉米豆子金黄
3、理解:一片金黄
过渡:,天高气爽,树顺有红,有黄,菊花五颜六色。果子,庄稼都丰收了,所以说是什么季节,什么画卷,我们一起读第7小节。
(七)齐读第7小节。
1、问:为什么说是丰收的季节?
为什么说是美丽的画卷?
2、指导学生观察插科。
小结:本课以天空,树叶、菊花、水果、庄稼在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的美景,使我们了解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八)、指导朗读全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样子,练习读出自然段停顿。
2
天高蓝
树叶红黄落丰收
菊花黄白紫美丽
果子苹果柿子
庄稼稻子玉米豆子金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苹果()的叶子
()的柿子()的天空
()的画卷()的季节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来了,天那么(),那么()。树上的叶子有的慢慢()了,有的渐渐()了。菊花开了,()的、()的、()的,散发出阵阵(),果园里,()的苹果笑红了脸,()的柿子像()小灯笼挂满枝头,田野里()熟了,()、()、()一片金黄。
2、用渐渐写一句话。
如;小树渐渐长高了。
篇7:《师恩难忘》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后第2题中所填词语的意思。
二、感悟田老师启迪我文学兴趣的高超的教学技艺 。
三、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体味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学习作者先叙事后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借典型事例,融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田老师的敬爱之情的写作方法。
理解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一、谈话熟悉,拉近距离
1、问好,自我介绍。
2、彼此略谈第一印象,增加印象。
二、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书写课题。“师”老师的“师”,“恩”恩情的“恩”,(师边说边板书)齐读“师恩”。
2、师接着板书“忘”,问:“难忘”能否改为“不忘”,为什么?板书“难”(让我们一笔一划,情真意切地写下这个字“难”)
3、齐读课题《师恩难忘》。
三、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针对第一自然段
简述,时间、地点。
(2)、针对第二自然段
a:抓“只有”“才”,用擦除的方法体悟,对老师敬佩之情。
b:怀着敬佩的心情齐读此段。
(3)、针对三至六自然段
a: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问吗?(这是一个整体、一个典型事例。提示把握全文结构层次和选取典型事例表达的方法)
b: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田老师讲课怎样?哪个词来形容?(板书:)
c:”娓娓动听”什么意思?怎样的娓娓动听呢?
诗 、文对照。抽生分角色朗读。先读文再配诗。边读边品。
第一句有意思吗?
①想象成“一个小孩子”,符合儿童关望同伴的心理。
②“牵着妈妈的衣襟儿”:胆小。
③“一口气”:好奇天真,想早点看到美丽世界的心情溢于言表。
第二句:一个小村子,四五户人家,家家冒炊烟。可小孩子不饿,他顾不上这些,他很兴奋。
第三句:走累了,歇歇脚,人之常情。
第四句:有问题吗?
省略号多在句末,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什么放在句首?(为了与诗文吻合)
第五至第七句:为什么又加了三句?合理吗?老师的意图是什么?(前人在花后人欣赏,小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
d:田老师讲完了,评价评价。(不仅教书还在育人。不仅生动还很感人。)
e:所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什么意思?(板书:身临其境)“入了迷”到了什么程度?齐读第六自然段。
(4) 针对第七自然段
1、只一次就能叫人难忘吗?能培养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么?齐读第七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板书:引人入胜 上千个故事
2、体会:“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这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板书:“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谈谈体会。
什么叫滋润?(因为懂得,因为学会,点点滋润,润物无声)
情感导引:如果我们是春芽,老师就是园丁,那甘醇般的知识就是春雨;如果我们是花蕾,老师就是护花使者,那清冽的知识就是催花绽放的春雨。同学们,我们身边就有如许多的老师,想说说他们么?
生称赞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师评价(会学习,有感情,懂感情,有感恩之心)
(5)针对第八、九自然段
大作家刘绍棠就是个心思细密,懂得感恩的人。体会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含义。
“文学的种子”:
田老师所讲故事中有许多暗示:生动的情节,合理的想象,鲜活的形象,深刻的主题等等。
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这样的老师,使人难忘。
小练笔:教师节来临,想与自己最敬爱的老师追忆点什么?想给老师写点什么?请写下来。这也许将成为你献给老师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展示交流。
难忘恩师,师恩难忘。这样的老师值得人敬佩,但几十年后还能记起老师,还能恭恭敬敬地尊爱自己的老师的大作家,更令人敬佩。他尊爱的不仅仅是老师,他尊爱的是一种播撒精神食粮、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 总结下课,提升主旨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有无数的平凡的老师倾其所有甚至全部,润物无声地教导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化着我们的灵魂,丰富着我们的内心。十年二十年,当我们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时候,回忆往昔,我们就会有更深刻的发现。珍惜现在,留心观察,细心发现,用心体味,真心感受,耐心记录,你就会收获满满。下课前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做懂得感恩的人。做让他人印象深刻的人。
板书: 师恩难忘
春雨点点 滋润着我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上千个故事 引人入胜
教学后记:
八点钟拿到教材,十一点钟讲课。三个小时的时间,经过认真阅读这篇课文,我便写下了以上的教案。用纸整整八大张。之前我没有用过苏教版教材(我们用的是人教版),但我觉得文章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传递给我的思想应该是相同的。我愿把我的感受与我陌生的学生交流。我想利用一节课,利用这篇看似平常但很感人的课文,与我的学生们做到心灵碰撞。课上完后,我觉得其实没有好好完成,如果给我一个小时就够了,就够充分了。但我应该随机应变。可惜没有。我还是在紧张。我还是意识到我在师讲。我太在乎自己了,我有点忽视学生的潜能。交流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水平。我决定重新备这节课。
篇8: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是哪位小老师为我们板书的,请我们的一日之师带领大家读一下课题。谢谢
2、出示古诗,指名读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白在黄鹤楼上设宴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动,吟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自读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谈话激趣: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
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学习课文后,你们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4、过渡: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自由读)
2)、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5、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鸟语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艳丽的三月。
师:同学们知道吗?自从李白写下这句诗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扬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们纷纷赶往扬州,欣赏那里的美景。而“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一起美美地读这句诗。
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让我们一起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指名读第二小节
2、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
4、师:离愁别绪在心底,情难启,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
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听完他们的话别,你还能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出些什么呢?
生:我看出李白很崇拜,很敬仰孟浩然。
生:我还能看出孟浩然虽然也很难过,但他比李白年长,所以他试图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
生:我也看出孟浩然不愧是李白的兄长和老师,他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
师:是呀,洒脱、率直的李白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流溢在句里行间了。拿起笔,读读李白的这番道白,边读边思考,哪里看出他对孟浩然的敬仰,对这次分别的不舍?
(学生边读边划边感悟与思考。)
(2)师:(多媒体)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
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就请您满饮次杯吧!”我从李白言语中对孟浩然一系列的尊称中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李白称孟浩然为夫子,而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您的人品,您的诗
篇,结识了您,一直把您当作,请您”短短的一段话别,李白竟用了这么多个您,我觉得,他不只是一般的敬仰孟夫子,而是非常的敬仰。师:老师现在也很敬仰你,因为你不仅读明白了李白的语言,还将他的内心分析的这样透彻、准确,我觉得你能做李白的半个知音了。真是不简单。其余同学还有高见吗?
生:“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知道,李白与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在
中国自古就说“长兄若父”,还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李白说孟浩然是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可见,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有多高的地位。师:请给他掌声,感谢他用丰富的历史知识解读了李白,解读了课文。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他们的关系,孟浩然真是李白的良师益友呀!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
篇誉满天下。”“誉”是指好的名声。李白赞扬孟浩然的才学,诗
篇名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师:李白多么的敬仰孟夫子呀,让我们带着无比敬仰之情,朗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前两句)
(3)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
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
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4)师: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个良师,一个益友,一个兄长,一个知音了,李白能不难过,能不伤神吗?一齐读: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担心哪天才能再见,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孟浩然的离开,对于这次分别,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读: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帆船启航,将不见故人。一起读出李白的不舍,读出李白的难过!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5)师: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回呀,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这样的知己,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但毕竟他比李白年长,他得一面将自己的眷恋之情隐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
(指名读。读孟浩然的话别之语“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王勃说,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
师: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
生: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
生:他要告诉李白:别难过,我们不是永远分开,还会重逢的。
生:他要告诉李白: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生: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
师:是呀,正如他后面讲的,我们的分别只是(生:暂时的)虽然分别了,但友谊却(生:永世不绝)
师:李白听了友人的话,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他会开心起来,是呀,孟兄所言极是,我们不是永别,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见了,不要那么伤感。
生:他会想,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心中牵挂就够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
(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别语。)
5、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学们请你们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练一练。
(学生自己练习)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1、过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挥手与李白告别,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可以理解这句诗?
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师:“孤帆”指?
生:一只帆船。
师:老师有疑问,长江上不仅是沙鸥点点,我觉得一定还白帆片片,而李白的诗中为什么说只有一只帆船呢?
生:因为李白只凝视着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他全神贯注的只看着那一只载着友人的帆船,其他的都似乎没看到。
师:“尽”指消失的意思。“唯”、“天际”呢?
生:是只的意思,天际是天边。
4、理解“伫立”、“凝视”
5、师:同学们,你能猜猜此时伫立岸边,举目远眺的李白心里正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吗?
生:想当初,我们一起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携手同游,好不快哉。
生:想当初,我们秉烛夜谈,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离呀。
生:而如今,我们天各一方,远隔万水千山。
生:不久后,我们一定还能重逢,孟兄,我还在此地等待您的归来
6、指导朗读。师:多么真诚的朋友,多么真挚的友情呀,一齐满含眷恋之情地读: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五自然段。(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快场景一幕幕又在眼前浮现。)
2、所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生齐读)
3、师:学完李白创作这首送别诗的背景,再看这首诗,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而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了吧?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将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过渡: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
篇。昨天,老师已让你们收集了一些送别名诗句,谁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分享的。《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篇9:《手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研读,体会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看看你们的手指,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你们说,这五根手指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丰子恺的文章《手指》,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板书: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搔痒秽物堂皇窈窕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
2。边读边思考,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师谈话过渡:文章开门见山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读一读,再经过你的理解,在小组内讨论后,填入表格内。(课件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感悟描写手指的方法
师谈话过渡:手指是自己的,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手指,读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想想这些句子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手指的。体会这些手法的好处。
五、紧抓重点,深化主题
师谈话过渡: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启示,那么本文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在哪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重点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课件出示“阅读链接”和一则有关手指的歌谣,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大家肯定都听过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那么咱们这五根手指之间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短短的课本剧,呆会表演给大家看。
七、总结
小小的手指会让作者有如此的人生感悟,那么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呢?课后试着去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各有所长
手指{}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篇10:尊严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诵读法谈话法
幻灯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篇11:《学弈》教学设计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课前准备:课件
一、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舍去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道理。
二、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 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 教授课文内容:
一、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二、 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三、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 背诵,抽查。
六、 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也。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们的老师不同吗?他们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位学生又是怎样的人?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三心二意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从这个事情当中你有何认识?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篇12: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影]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板题:黄山奇石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p131,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望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抱蹲望
③演示:朗读背诵小结: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仙桃石: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板书:飞落
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板书:伸着 对着 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过渡: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5、齐读最后一段
1、出示: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篇13:三年级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选取的素材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把生活中的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选取了生活中的事例、场景、现象和现实问题。因为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学习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很容易被唤起,这样,学习就有了基础。
2.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空间。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内容多以实践活动为主设计,例题和练习中有多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不仅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确定位置的方法多样化,而且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1.通过学习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了解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
一、激趣游戏——找地鼠,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找地鼠。请看屏幕:
(1)一号地鼠:我在房子的正北方向上,距离是100米。
(2)二号地鼠:我在房子的正东方向上,距离是200米。
(3)三号地鼠:我和房子的距离是300米。你能找到我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方向)
(4)四号地鼠:我在房子的东南方向上,你能找到我了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距离)
归纳:确定物体的位置,只知道距离或者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板书:位置与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复习旧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这样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旅程,是很惬意的。距离房子300米的地方是一个半径300米的圆,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里不展开介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材情境图,介绍什么是“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在参赛过程中,参赛者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依次通过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2.学习例1.在起点的同学想通过平面图确定1号检查点所在的方向,你能帮帮忙吗?(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距离是1000米)还缺什么信息?
板书:
确定物体的位置:距离(1千米)
方向?
(2)一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上?你是怎样确定的?(东北)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归纳:
①在观测点建起方向标,确定四个正方位;
②量出物体所在的方位与正方位形成的角度;
(3)指导学生正确描述一号检查点的方向:(请同学们想想,和同桌讨论讨论,这方向该怎么说。)
一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
明确:也可以说“北偏东60°”,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夹角小的方向。
(4)描述一号检查点的.位置。
“一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或者“一号点在起点的北偏东60°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设计意图:确定方向是个难点,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地方就放手,绝不代替,视实际情况而定。)
3.小练习:说一说,地鼠在什么位置。
(1)地鼠在公园的东偏北2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2)地鼠在公园的北偏西2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3)地鼠在公园的南偏西30°方向上,距离是500米。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的重点。活泼的地鼠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继续高涨。)
三、实践应用。
1.教材18页“做一做”(附图1),学生四人组分工合作完成后,互相检查,集体交流订正。(进一步明确:怎样确定方向?怎样确定距离?)
2.量一量、说一说,我们实验小学和武宣镇中心校分别在八仙迎宾池的什么方向上。(附图2)。(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练习三第一题改编,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感觉更亲切。)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说物体的方向要准确到角度,一般说夹角较小的)
五、拓展延伸。
1.地鼠迷宫,根据描述找到地鼠。(课件出示平面图)
(1)地鼠在宝塔西偏北25°度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2)地鼠在宝塔南偏正西40°度方向上,距离宝塔200米。
(3)地鼠在宝塔东偏南50°度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形式与开课一样,但难度增加了,进一步强化了本课学习的内容。期望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会儿能达到高潮。)
2.根据描述,在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附图2.)
罗老师家在八仙迎宾池东偏北15°的方向上,你能找到吗?
来,拿起你手中的地图,跟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知识点是后面例2的内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解决。)
附图1:
附图2:
篇14: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二、导入。
1、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三、再读课文
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透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述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述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样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主角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在这个单元中遇到了其中的一篇《争吵》,平心而论我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意大利在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所以我对这篇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之间发生的问题,一向都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一向都存在着一些困惑。
《爱的教育》上学的时候我读过,但是之后有事情给耽搁了没有读完,当时读的感受觉得太喜欢那里面描述的情景了,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善良,所有的矛盾都那么容易迎刃而解,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地承担职责,遇到好的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把荣誉让给别人,那里的人都个性的善解人意,无论怎样样的孩子最后都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是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个性是结合我最近自己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在校园中的孩子个性单纯,因为我们都会用真善美去影响孩子们,一旦发现他们如果有些不美的地方就会想尽办法去引导,期望他们都成为一个个完美的人。但是社会上是这样的吗?社会没有黑暗吗?社会里没有坏人吗?我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会被人笑为“书呆子”,所以很多经历都是因为自己太美化了这个社会,但是我担心自己这样完美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们缺少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真正认识,让他们在社会上走弯路,受到伤害。但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我想用世间最完美的东西来浇灌他们,但是就是这样坏人就能放过他们吗?坏人能因为他们的单纯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吗?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伤害了才反应过来原先在校园里经历的都是迷幻的、都是空想的,我想这也会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我困惑、矛盾。
篇15: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奇妙的博物馆幼儿园教学设计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训练幼儿手的灵活。
2、让幼儿对折纸产生兴趣。
3、学会看图示独力完成折纸活动。
范例作品,折纸示意图。
教师:今天啊。我们有一位小动物想和我们做朋友,你们听听“汪、汪、汪”这是谁在叫啊?
教师出示范例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上有什么?是什么?小狗头是怎么样做成的?
1、每位幼儿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啊?(正方形),那么握现在想把它折成一个三角形,该怎么办呢?利用前面手工课所教的,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想该怎么样折才能成为三角形?
2、把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两个对称的小尖角向下折成狗耳朵。
教师:你们看,这个三角形已经折好了,小狗的头上有两个竖起来的东西是什么啊?又该怎么折呢?很简单的,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试。
3、将另一个钝角向下反折。
教师:哦,对了。我们把小狗的头和耳朵都折好了,可是小狗的下巴是不是尖尖啊?不是,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老师把它折成什么样了?
4、用彩色笔在折好的狗头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等。
教师:现在啊,头部和耳朵下巴都折好了,可是小狗脸上还少了什么啊?它有没有嘴巴,鼻子,眼睛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把小狗脸部的东西画出来吧。
重点知道幼儿把小狗的头部里的耳朵和下巴折整齐、对称。鼓励幼儿大胆的添加脸部的东西。
肯定幼儿的努力,表扬有进步的地方。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试着评价。
篇16:《师恩难忘》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认识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激发信息的爱师之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自己的老师,将爱师之情真正转化为爱师之行。
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并向老师表达。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老师的爱。
(一)、谈话导入
生:背诵古诗《无题》
师:这首古诗中有一句被传送为千古名句,谁能快速找出来?
出示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齐读)
师:那你们平时把这句话送给谁?(老师)其实老师也想成为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可是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谁能告诉老师?
(二)回忆师情
出示课件: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师:那么在你的小学生涯中有没有这样的老师?他(她)有什么特点?
生:各抒己见
(师板书: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回想,结合你所述老师的特点,这位老师的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事件)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a、以“有一次”开头叙述一件事。
b、每组评出一位优秀者。
生:4人一组讨论,汇报。
老师指导(叙述完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那么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有许多话说呢?请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开始吧!可以写诗、写对联……
(三)倾诉心声
出示课件:看看谁能表达出对老师的爱。
(生伴音乐写作)写完后,上台表达,送贺卡。
(四)小结:
老师谢谢大家的祝福,其实老师需要的并不多,平日里你们小小的进步,老师都会感到欣慰,提分优秀的作业将是送给老师最美的礼物。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帮你轻松的完成作业,老师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漂亮的字迹。
出示课件:写作小窍门
写人作文很简单,开头概括写特点。
围绕特点找事件,具体叙述一两件。
人物语言要逼真,动作描写要周全。
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五)作业:
将含有自己真挚话语的贺卡亲自送给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篇17: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1.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把握诗的意象及主旨
1课时
初读诗歌,试着给诗划分节奏,体会其音乐美;
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自主质疑,提出你在读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朗读,你觉得在这首诗中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用一个形容词概括。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明确:忧愁、哀怨、惆怅……
(二)品读诗歌,把握意象
结合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情感?(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出对意象的把握)
教师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等
(三)赏析意象,把握主旨
着重品读“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
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它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请同学一起看图片)。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孤高、美丽、忧伤的代词。
你对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适当的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相关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四)再读诗歌,品味感悟
在把握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诵读全诗
(五)教师总结读诗的方法
1.整体感悟:初读感觉
2.把握意象:吟读推敲
3.知人论世(史学价值):拓展阅读。
4.个性体验。
(六)拓展阅读:
1.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类似“丁香”这样的意象,如:柳、明月、黄花、杜鹃……,请你选择一两个意象,找出相关诗词,并对诗中意象作简单赏析。
2.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在诗中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3.请把《雨巷》与胡适的《两只蝴蝶》作一比较,并作一简单评析。
篇18:教师教学设计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本次习作是编写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交流,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
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得生动有趣。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课前谈话:我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看书,咱们来聊一聊,你们平时都爱看什么书?师: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长大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你们知道的真多啊,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为什么?同学们知道的童话真多呀,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吗?
(评价:你们说得好多童话老师都没看过,老师要向你们学习多看课外书。)(为他的精彩发言喝彩。咱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啊。这个同学真聪明,不仅读明白了童话内容,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的奥秘都能发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地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出示)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的事物当人来写,让他们有魔力。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并且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发现小木偶会哭会笑,陶罐铁罐会争论,小溪还会流泪,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这些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靠的是什么?(想象)你会想象吗?你敢想象吗?(很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一位童话作家梅子涵伯伯,说了这样一番很有意思的话(打出投影——)童话,就像一个太阳,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话了。 ——梅子涵(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原来童话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童话大王,编写童话。(师生板书)。指导写“编”
二、创设情境,共编童话(10分钟)
师:孩子们的字写得好,相信你们的童话变得会更好。
1、老师也想编一个童话,你们愿意与我共编童话吗?
2、师生共编童话。(师:看!我的童话人物出场了。)
预设:我是一只美丽迷人的蝴蝶,穿着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裙子,快乐地飞来飞去,好不自在。
孩子们,我美吗?羡慕我吗?我就知道我美丽的外表可以迷死人,谁都没有我漂亮!不过,现在我要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了,不和你们聊了,拜拜!来点掌声欢送我好吗?(看着你们还依依不舍呢,没关系咱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它一起飞呀。)
师:你好像看到蝴蝶飞到哪里,遇到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呢?(或者师:孩子们,蝴蝶现在肯定在快乐地飞着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蝴蝶可能飞到哪里?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呢?
3、指名说(5名)(咱们可以想得更远些吗?比如它飞到大海边看到海豚在比跳高呢!)(师评价:你的想象真神奇啊!孩子,你的想象太美妙了!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啊!你把我们带到那奇妙的地方了!)
师: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多丰富呀!(板书:想象丰富)(引导一名学生展开来说,师:你的想法多不寻常啊,可以展开来说嘛?)(我想蝴蝶肯定飞过很多地方,碰见了许多新鲜事。)也许它飞呀飞呀,飞到了花丛里,在花丛里翩翩起舞。它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谁呀?(生补充)她兴高采烈地(飞过来)说:“蝴蝶姐姐,你真漂亮!我们一起跳个舞吧!”蝴蝶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傲慢地说:——(生补充)她只好垂头丧气地飞走了。蝴蝶那五彩的翅膀又吸引了谁呢?(它嗡嗡地飞来了,羡慕地说:“蝴蝶姐姐,你简直就是美的化身,我能和你做朋友嘛?”蝴蝶撇了它一眼,冷冷地说:“你也不瞧瞧你那土样,怎么敢跟我做朋友,真是自不量力!”它也难过地飞走了。(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师:蝴蝶看着他们一个个灰溜溜的样子,直感到浑身轻飘飘的,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便不分东西南北地狂舞起来。
突然,她的翅膀扇不动了。孩子们猜猜怎么了?(她睁大眼睛一看,自己竟然被粘在一张蜘蛛网上,一只面目狰狞的蜘蛛正向她爬来。)这时,她好后悔呀——(这就是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童话故事就是要人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从中受到启发的。)
4、谈谈感受
师:你们的想象真让人惊喜啊!(谢谢你们帮老师圆了童话梦。)刚才咱们编的故事有趣吗?咱们怎么让它有意思的?
生交流(你真会思考!)(你真会发现!)
师:看来,咱们让童话中的人物说起来了,动起来了,故事就会变得有趣了。(板书:故事有趣)而且一个个童话人物就仿佛从纸上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一样。
三、确定主题,构思童话。(3分钟)
1、谈话:原来编童话可以这么有趣。你们想试试吗?那么,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哪些事物能成为我们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主人公)呢?(图片)(可能是天天陪伴着我们勤奋耕耘的学习用具,文具盒、钢笔、铅笔之间的故事;可能是郁郁苍苍的森林王国里,兔子与老虎之间的故事;可能是五彩斑斓的海洋世界里,金鱼、虾、螃蟹之间的故事;还可能是湛蓝深远的天空中,小鸟、云儿之间的故事)
师:是呀!万事万物都可成为我们童话中的主角。
2、你会让谁成为你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呢?先想一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奇特的事呢?跟同位同学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说。(用简洁的几句话,把故事情节介绍出来。)(看时间,可机动)
四、轻快音乐,编写童话(17分钟)
孩子们,你们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新奇有趣的童话王国,(孩子们,我被你们带到了神秘新奇的童话王国,我听到了充满爱心的月亮姐姐帮助星星妹妹寻找快乐的故事,有机智的大雁勇救天鹅的故事,有善良的安妮用魔法帮助小动物的故事,还有松树和小柳树和睦相处的故事。让老师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精彩的情节了。)下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你心中的童话吧!在编之前老师还想送你们个创编小锦囊,帮助你们把童话编得更具吸引力。
出示创编小锦囊: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赋予你童话中的人物超常的魔力,让他们会说、会动、会想、有表情,让情节生动起来。
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赶紧动笔吧,我相信美丽的童话就在你们每个人的笔下。配乐,学生编写,师巡视指导。(师读出写得好的名字和开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以主人公为题,以事件为题,以环境为题,以内容为题,以语言为题)
五、尽情体验,享受童话(8分钟)(2名学生)
1、谈话:童话的世界真精彩。你们的笔下,有在哭泣的小树、小河,有淘气的小兔,有英勇的豌豆小王子,有充满正义的太阳公公??一个个故事就像吸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老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自己写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看故事中的童话人物说起来没有,动起来没有。(优美的朗读会让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2、请学生朗读展示习作,师圈画好词好句。评价:这篇童话“奇”在哪里?有趣在哪里?(你们的故事编完了吗?没写好也别着急,听听别人编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3、学生评价(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在哪里?你最欣赏哪里?)
4、师: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课后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多修改,相信你的故事会更精彩的。改好后,收录在咱们的《班级童话集》中。
六、畅谈感受、鼓励想象(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放飞了想象,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想象之旅。老师相信,我们在读童话,写童话的过程中,也许会真的发现——(屏幕再次打出梅子涵说的话,孩子们齐读)童话,就像一个太阳,
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
生命就很像童话了。
——梅子涵
板书: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篇19: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通过概括段落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增长战胜困难的勇气。
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标题的含义。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两课时
一、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二、基础知识:
轩(xuān) 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g)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ǔ yǔ) 觅食(mì) 撩逗(1ióo)
三、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01----)故事开端,
交代小说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放鸭。
最:程度副词,强调杜小康家富裕程度。
但:转折连词,突出杜小康家因突遭变故,家底变薄。
竟:副词,表现了杜小康家突遭变故令人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忽然:副词,表现杜小康家变故之快,时间之短。
只好:副词,表现杜小康在家遭变故之后的无助和无奈。
第二部分(02-27)故事发展,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苇摊上安家,开始了放鸭生活。
一层(02-19)写父子俩到达目的地前的所见、所闻、所感。
2/3段:杜小康初离家、想家、父不理。
“朦朦胧胧的树烟”衬托了杜小康失落的心情。
“沉着脸”“不停地撑”等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无可奈何的心理。
4段:描绘了一幅鸭群行进图。
“织”把鸭群人格化了,生动形象。
“均匀的、永恒的水声”以声写寂,衬托父子俩背井离乡中的孤独寂寞。
5/6/7/8/9段:父子俩初到陌生之地,即将开始新生活,表现父亲坚毅果敢性格。
父亲只有不停地向前划船才能掩饰自己茫然而恐惧的心理。
“纯粹”表明船前行速度之快,向前行船态度之坚决。强调离开麻油地是不可改变的,也暗示即将赢来的前行的单调、孤寂。
“后退”反衬船的前进。
俩“陌生”点明父子俩已经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即将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10/11/12段:写杜小康远离家乡,与世隔绝的孤独、寂寞和振奋、撩逗的心思。
用鸭们的无忧无虑,兴致勃勃反衬杜小康父子俩的茫然孤寂。
“前方”表明杜小康离家后,对异地的陌生与振奋,孤寂与好奇。
13/14/15/16/17/18/19段:去往目的地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唯一”表现出芦苇丛中的孤寂,用环境的荒凉烘托杜小康凄苦、孤独的心情,同时交代了杜小康成长的环境。
“炊烟”“热气”这里的景物描写看似细致优美,却又飘渺虚无,
勾画了与世隔绝的孤独境界,更凸显了孤寂、悲凉的氛围。
“一幅不让主人操心样子”运用了拟人手法,既写出了鸭们的乖巧,
又通过鸭们的心理和动作,反映出此时杜小康的心态。
“想听到声音……”这是心理描写。表现杜小康对故乡的思念,
从侧面表现他内心的孤寂。
“重复”写出了生活的单调,突出了孤寂的感受。
二层(20-27)写杜小康父子俩到达目的地后,在芦苇摊上安了新家。
20/21段:通过对目的地这个新家周围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杜小康恐惧的心理。
这里不仅写出了芦荡的广袤,而且“涌”字形象地写出了芦荡无边无际的动态之美。
用“万重大山”形容“芦荡”,这种比喻的修辞生动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无处逃遁的感觉。越写芦荡幽深繁茂,越衬托出小船的孤小和杜小康的害怕、胆怯。
22段:写慌张的父亲在儿子面前故作镇静地讲芦荡里乐趣。父亲对儿子的安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呵护。
23/24段:从青森森的视觉和清香的嗅觉写出了芦荡的美好,
烘托杜小康平静心情。
25/26/27段:写芦荡夜晚景色和恐慌中的难眠;
写到达目的地后父子俩给鸭们扎窝棚。
“紧紧”“迟迟”生动表现了杜小康的胆怯、恐慌。
“割、扎、围、搭”贴切的写出了父子俩动作麻利,勤劳能干的品质。
第三部分(28-49)故事高潮,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苇荡中放鸭、找鸭。
28-31段:写杜小康的孤独和想家
28/29/30/31段:写杜小康在艰辛、孤独的放鸭生活中第二次想家。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苦累,而是孤独,这里照应文题。
用当前的孤独与退学后的孤独作对比,突出芦荡环境中孤独的可怕。
32段:写爸爸把儿子拉入计划后的无奈、愧疚、安抚。
33段:写父子俩相同的心理感受,不回避孤独,不惊慌。(排比)
34段:用鸭的成长暗示杜小康的成长,告别幼稚、恐慌期。
35段:过渡段,引出下文更艰苦的磨砺,暗示杜小康将经受一场磨难。
36段: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恶劣环境,极力渲染恐怖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按照“天阴—变黑—雷滚—雨下—苇断”的顺序进行环境描写。
连续用四个“黑”字和“一片、风声、咔嚓声”渲染暴雨来临前和来临时的可怕威力,烘托杜小康意志的坚强、勇敢、镇定,以此来暗示杜小康的成长。
37/38/39/40/41段:写暴风雨吹坏鸭栏,吹散鸭群,父子俩开始分头寻找。
“拨、追”突出了鸭群四散后杜小康不顾一切追赶鸭群的勇敢举动。
用鸭的“温顺”与“疯了、乱窜”做对比,突出杜小康的成长。
对杜小康的肖像描写说明了杜小康在追鸭过程中历尽重重困难。
42段:写父亲见不到儿子,找儿子,设下悬念。
43/44/45/46段:写杜小康找到鸭子,却迷路、累极、哭泣、感触。
“累极了”而不是“怕极了”言杜小康的成长。
“哭”有哪些含义呢?为找到鸭群欣慰的哭;为自己坚强了成长了哭;
为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这种生活的艰辛而委屈的哭……
47段:雨后愉悦心情。
48段:成长的杜小康自寻芦苇根充饥,想起母亲和家乡孩子及自我感受。
49段:父亲找到杜小康。
第四部分(50-52)故事结局,
写杜小康在芦苇荡中历经重重磨难战胜了孤独,终于长达了。
50段:写鸭们长大了;以鸭喻人,移情与物。
51/52段:写鸭下蛋了;以蛋喻果,父子惊喜。
四、其他问题:
1、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地芦苇地、鸭群、风雨
2、理清小说的故事结构。
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
结尾: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
3、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1)、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2)、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3)、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4)、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
4、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感到茫然//感到害怕//缓解恐慌//依然恐慌//孤独逼近//面对孤独,不再恐慌//长大坚强
5、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长期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那场暴风雨后,变得成熟坚强了。
6、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1)指现实中杜小康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处的幸福环境;
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来不能体谅父亲的难处到后来能帮父亲并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并勇敢面对恶劣的环境,以自己的顽强、不畏惧战胜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篇20:《珍珠鸟》教学设计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运用“居然、竟然”;
2.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变换人称复述,理解“关爱与信赖”的关系;
4.能抓住人与动物的关系描述画面。
板块一:字词学习
预习了吗?有不认识的字吗?有不会读的词吗?
出示1:一卷干草 愈发繁茂的绿蔓 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尖细又娇嫩的鸣叫___而又___的___
出示2:拔开 碰撞 扭动 倍伴 淘气
出示3:雏儿 小家伙 可爱的小家伙
作者对小鸟的情感往往藏在这些词语里,用心读才能体会得到。
板块二:朗读课文
1.用心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藏在文中的情感。
2.哪一段话最能体现作者对小鸟的感情?请你读一读。
读后追问:什么样的感情?
板块三:复述体验
1.课文每一段都流露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告诉我们:我喜爱珍珠鸟,我非常喜爱珍珠鸟,我真的非常非常喜爱珍珠鸟?再用心想一想,作者最想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人与鸟如何相处”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哪一个境界最最美好?
出示:(插图)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
(2)说说你的理由?
要点:珍珠鸟原来是怕人的,现在不怕人了;落在我的肩上,而且睡着了,令人意想不到;人与鸟就像亲人一样依偎着,温馨、感人、柔软。
插问:在谁的怀里你睡得很香?在陌生人的怀里,你会睡得着吗?安全感、信任感。
(3)什么创造了这样美好的境界?
要点:信赖,小鸟对人的信赖。
这种信赖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小鸟为什么会如此信赖我?就像一个孩子信赖他的母亲一样?请你读一读这段话,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要点:
(1)我不去伤害它;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2)我从来不伤害它(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再……后来);
(3)没有伤害,只有关爱,才有信赖。
(4)假如我追它、抓它、大声吓唬它、用鸡毛掸子打它、用弹弓射它,你猜会怎么样?
小鸟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你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游戏,你现在就是那只小鸟,和那个叫冯骥才的作家怎么相处的?
提示:人称变换;关系变化。小家伙→我;我→他;它→我
插问:你怎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你怎么敢在人家的屋子里乱飞乱撞啊?我的天哪,你还上桌了!怎么离他那么远?你瞧瞧他的反应,还担心什么?人家在写作,你怎么敢去骚扰人家?哇,你居然啄人家的手指,不要命啦?
总结: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那么信赖那个人呢?一点都不担心吗?
板块四:想象写话
1.出示: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想象一下,白天,小鸟会怎样陪伴我?请你写三五句话,写出鸟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境界。
提示:我翻书的时候?我写作的时候?我写累了,闭目养神的时候?我喝茶的时候?我在房间里踱步的时候?用上“居然、竟然”这些表示意外的词语,表达我的惊喜之情。
2.交流点评。
3.总结:人与鸟之间美好的境界是写不完的,所以作者有些地方用一个词简略地带过去,给人留言想象的空间。不写,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