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汇总20篇

作为最美教师,他们需要把学生塑造成为时代新人,这是国家与民族赋予他们的重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十大最美教师人物事迹,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377

范文

100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收看《20__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如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令我最感动的是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成都支教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__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20__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真爱至上,精神无敌。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看完感动中国颁奖会后,我又在网上搜索了这对支教老师夫妇的事迹。我听到了最朴实的语言:“我们做的事情很平凡,只是尽了一名教师的本分而已。”“都认为我们在支教很苦。其实,我们收获的是非常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只要倾注全部的爱心,那张白纸就会成为最美的图画。”进一步感受到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还从网上感受到了他们作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在中国人们心中所产生的力量——“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众多爱心团体、个人向支教夫妻伸援手”“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汤女士致电早报,在表达钦佩之余,她表示:“我们的志愿者可以帮助他们陪伴家中老人,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点力所能及的支持。”“15年来第一次回蓉过春节的胡忠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接到了许多成都爱心人士、爱心团体想要给予帮助的电话。”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学生课本中的《梦想的力量》一课,这对支教的夫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师的伟大,用自己的力量在无声地影响着、感染着身边的人,带动着人们去关心教育,关心孩子,为祖国的未来真挚奉献。

我想,此刻,一定有很多的人,同我一样,在思索着:我该怎么做,又该做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5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国旗,国歌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_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毛相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虽说退休了十多年,但周秀芳在教育事业上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她先是被一所民办学校返聘,后又受教育局之邀,回去继续上课。直到20__年,她终于下定决心停下来。停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启人生第一次长时间的、大范围的西北自助游。这次旅游,意外遇到了支教机缘。

当年8月,行至张掖,周秀芳看到一个小孩子因为作业做不好正在挨家长训。周秀芳犯了“职业病”,上前去辅导。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个曾在贵州支教过的大学生的注意。得知贵州特别需要有教学经验的支教人后,周秀芳立即与当地取得了联系,并提前结束了旅游行程。

这一决定,改变了周秀芳本已安排好的种花、养草、骑车的安逸晚年生活,让她一脚踏进了更为艰苦且忙碌的人生旅程。

20__年春节,回到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或许更需要支教,便决定去那里看一看。3月,她和爱心人士孙绍富一起,坐了2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怀化,又从怀化坐了两个小时大巴,再坐一个小时中巴,再转坐小面包车,终于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桐林村,也看到了位于山上的桐林小学。

只见一座50多年前建造的竹木结构的房子,早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再加上没水没电,孩子们只能在饥寒交迫中学习。

触景生情,周秀芳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想到了自己曾经坚定的信念。她一边支教,一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到朋友圈,动员以前的学生积极献爱心。

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是周秀芳早年教过的学生,在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师的爱心召唤后,直奔北斗溪镇看望周秀芳,并决定一人捐资35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就这样,周秀芳成了奔波在宁波和湖南之间的爱心搬运工。

周秀芳有记日记的习惯,从1966年起到现在已经有30多本日记本。翻开近几年的日记,几乎全与支教、家访有关。哪个孩子家什么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是她走家串户得来的一手资料。要知道周秀芳的膝盖并不好,早在八年前,三家上海医院给她下了通牒:膝盖半月板磨损、循环液干枯、一块骨头有裂缝,必须换膝盖,不做手术,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当时周秀芳已经是拄着拐杖走路,上楼梯时需要人抬,还把轮椅也准备好了。

可即便如此,周秀芳还是忍着痛,走访了九溪江乡的每一所小学,记录了所有走访过的孩子的情况。甚至有一次在家访途中,周秀芳还到鬼门关走了一遭,等被救回后,她说了句:“如果我倒下了,把我埋在学校的那片土地上。”此外,她还亲自监督工程进度、上阵平整土地、和乡亲们一起探讨解决建校时遇到的种.种问题。

周秀芳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7000多元,可她花在自己身上的还不足十分之一,甚至有一次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穿的衣服是别人不穿送她的,一身体面的“领奖服”,是不到70块钱的运动装;一年当中,有260天在湖南吃白菜就辣椒;她没有自己的房子,至今和儿子住在一起。她笑称自己“不知道吃不知道穿,上无寸瓦下无寸土”。可她的爱心雪球却越滚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

他离别家乡数载,归来就让全村炸了锅:四婶死了的儿子回来了!死人复活了!

重残卧床生涯使他的性格骤然改变,原有的刚直爽快、勇敢坦诚已经消减殆尽。他变得沉默寡言、抑郁多思。他羞涩、自卑、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与身体遭受重残密切相关。

他在任何陌生场所,都极尽所能保持一个完整人的形象。不卸假腿,不摘帽子,不摘墨镜,避免让陌生人感到惊讶。就连吃饭、喝水、穿衣这些生活琐事,他也极想独自一人“秘密”进行。

他双上肢在手腕上方5厘米处截肢,双臂神经剧痛,极难学会自己配戴假腿。他双下肢在膝盖下方7厘米处截除,即使装上假腿,走上十步八步也会因为腿短打弯双双脱落。

他不想让别人窥探他吃饭的“秘密”,他认为那是一种丑态。他知道,假如人们发现他罕见的“猪舔食槽”饮食方式,孱弱的母亲会急出病来,同情怜悯者会竞相争助,猎奇好事者会大肆宣扬。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

他负伤截肢以后第一顿“自食”,是用断臂搓掉帽子,推掉墨镜,四肢扑在床上一点儿一点儿地爬到桌边儿,伸嘴叼着碗下压呈半立状态,慢慢地吸食。他的臂碴触扶桌沿儿,伤口末端神经就会剧烈疼痛。因为疼痛,他每一次只能够坚持半分钟左右。

他难过得想哭,想让情感在哭声中迸发。他在床上攒了攒力气,“腾”地一下子坐了起来。暗自骂道:真他娘的笨蛋!连哭一场都不能,这“哑巴”的滋味比哭还要难受。战场上头颅被烧得半熟没有哭,骨肉散架“大搬家”没有哭。现在反倒想哭了?没出息!

他顷刻间来了精神,身立臂摇,不知不觉中站立起来。他感到自己与受伤前一模一样,依然是一位整装待发、威风凛凛的军人。他挺胸立正,抬腿迈步,却“哐当”一声,囫囵个儿从床上栽了下来。想象中的英姿,也一下子被“哐当”没了。

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

既然敌人的子弹炮火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25年。为着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竭尽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话下。

他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他一般都是晚上行动,因为白天出来怕被人们发现而特殊照顾。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人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奥运会了。当奥运健儿经过奋力拼搏获得奖牌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荣誉和奖励纷沓至来。可是,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些奥运健儿所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

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短跑预赛,中国队的`三名选手出战,苏炳添、谢震业和吴智强。最终苏炳添以10秒05小组第二名成功晋级到半决赛,他连续两届奥运会晋级到半决赛,也创造了纪录。谢震业10秒16和吴智强10秒18遗憾出局,半决赛中苏炳添跑进了职业生涯最好的成绩挺进决赛。

9秒98,在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或许是受到英国选手休斯抢跑的影响,他的起跑反应慢了一点,导致他最擅长的起跑没能做好,最终只能是略有遗憾的获得第六名。

虽有遗憾,但这已经是中国田径选手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亚洲选手的最好成绩。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站在了几乎是黑人专属的奥运百米决赛赛道上,这是许多年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0.01秒眨眨眼就过去了,但每个0.01秒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极限。”苏炳添曾这样描述0.01秒的定义,看运动员在场上拼搏的时候,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也不断超越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诚信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593 字

+ 加入清单

钱老师从教20年以来,始终如一,初心不改,执着于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潜心教学。20年的教坛春秋,书写了她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着她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她以自身高度的人文修养。

一、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专业技能

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在教育教学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她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向专家请教,向同行请教,虚心学习专业理论,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她认真学习教育专家们对教材,对每一个案例的精彩分析,解决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与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互相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思想上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在多年的锤炼当中,她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学校勇挑重担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干。在区小学语文专业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受到上级表彰,并多次在师德师风和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19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充分证明钱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身先士卒,二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学生时,她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对于后进生,热心对待这些学生,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一个的原则,耐心说服,从不训斥,坚持循循诱导,再加上勤于辅导学生学习,把后进生原先落下的知识补回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有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敢问。积极找每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障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全都用到学习上,并和他们建立浓厚的师生友谊。她曾经带过一名学生,这个学生家庭很特殊,父母都是养父母,待她很不好。她缺衣少食,蓬头垢面,性格孤僻,身边的小伙伴都躲开她。钱老师看到这个被遗弃的小天使,心中的母爱油然而生,她不仅在学校经常找孩子谈心、给她学习用品,给她梳洗,还经常把她带到家中给她做有营养的饭菜,送她一些漂亮的衣物。久而久之,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对钱老师产生了母亲般的依恋,性格变得开朗了,爱说爱笑了,成绩也越来越好了,直到她上了初中还经常来小学看望钱老师。就这样,钱老师用爱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因为她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还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父母离异给他心灵造成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并拒绝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对此,钱老师从不灰心,而是给出了极大的耐心,平时认真观察这名学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一次交谈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还经常打电话劝导他、鼓励他,使他受到强烈震动。他愧疚地说:“老师,从今以后,你就看他的行动吧。”从那以后,他真像变了个人似的。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多年来,她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她一直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她最喜欢一句话:“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她要让德育教育渗透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拥有健康体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她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多给别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不给别人添麻烦”和“多给人留方便”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动,班级集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和“先进集体”。由此在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她作为学校一线教师的代表接受了赣榆区领导的慰问。

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她认为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在工作中她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已成为她对自己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班风学风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她始终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深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曾经有一年的小升初考试要求统一到镇中心小学考试,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孩子们抢座位的情况就出现了,所以有两名同学没有座位,作为送考人员钱老师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我们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尔后,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怎样,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她没批评抢占座位的孩子,而是说了一句:“站就站着,谁让咱们是男子汉呢,有老师陪你们了。”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考试结束后,孩子们能够有序排队,先前抢占座位的孩子们也懂得了礼让他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她认为在奉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思想观点、道德面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模仿的榜样。

她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她只是做了一些她该做的工作。但她认为她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她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始终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从20__年入选航天员到现在的成功圆梦“飞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杨洪波历时11年多,这足以看出“飞天”考核之严格。

那么,在中国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飞天”,航天员需要完成哪些锻炼?

“航天”先“航空”

成为空军飞行员,是成为真正的航天员的第一步。

专职的航天员一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进行选拔,因为空军飞行员平时的工作状态最为接近航天器的状态,当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战机做某些动作的时候,其身体承受的载荷与航天器中的载荷相接近。

而且,空军飞行员本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就比较好,十分适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为预备航天员

正式“飞天”前,先要成为预备航天员。

我国预备航天员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172厘米;体重55-70公斤,年龄25-35岁;

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专以上水平,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

严格的综合训练

通过第一阶段选拔的预备航天员,只有通过第二阶段的选拔才能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真正航天员。

整个选拔过程宛如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淘汰,最终能够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只能是最优秀的十几个人。

航天员训练课程包括了理论知识、体质锻炼、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野外生存训练、人船地合练、人船箭地合练等内容。

体质训练方面,航天员接受的体质训练都是按照运动员标准来进行,包括了田径、球类、体操、肌力、游泳等内容,训练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强调航天员的耐力。

此外,为适应太空环境,他们需要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极限训练,

如:三维滚环训练、超重训练、幽闭空间训练等等,每一种训练都是挑战航天员的生理极限的。

心理训练也是航天员的必修课。在密闭无人的太空舱中,人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包括了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内容。

航天员到太空需要进行各种任务,面临形形色色的挑战,这不仅是对他们体能的挑战,还对他们的文化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论方面,航天员将接受高等数学、力学基础、电工学、电子学、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地理、气象、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船设计原理、航天医学等近60门文化基础和航天理论课程的学习。

据了解,每门课程的书本都是16开,几百页厚的。

同时,航天员必须熟记9大本、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上千条指令、数百项操作,达到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论覆盖面广,复杂的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无疑高度考验着航天员的观察力、空间力、记忆力、创造力、计算力、推理力和专注力。

可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还要一个强大的大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杨宁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91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大苗山的年轻一代,我将背靠苗山,扎根苗寨,继续努力奋斗!”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广西融水县江门村村主任杨宁,向家乡父老乡亲们表示。

2010年以来,杨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心声。85后的她,扎根融水小山村江门村,创下村里多个“第一”:2010年成为江门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村干部,一干就是两届;2017年,成为安陲乡第一个女性村委会主任;2018年,江门村村民们第一次自发以跳芒篙舞形式庆祝“三八”妇女节,并让杨宁扮成“芒篙”,这也是融水第一个“女芒篙”。“芒篙”是苗族民间传说中一种威力无比的山神,旧时由于重男轻女观念,“芒篙”都由男性扮演,“过去祖辈们常年向‘芒篙’祈福,其实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是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干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彻底改变了乡亲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大家把致富的希望放在年轻能干的杨宁身上。

2010年,江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2016年,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5户327人,贫困发生率为20%;2019年底,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0.05%。村庄巨变的背后,镌刻着一名返乡大学生与乡亲们共同创业的奋斗故事。

2010年,杨宁从广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有多家用人单位录用她,但多病的奶奶令她放心不下,她选择回家乡当村干部。回到老家,她听得最多的却是这样一句话:“山里的大学生都往外跑,你倒好,从山外跑回来!”

在校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杨宁,深知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到任第一天,她细心地换上一双解放鞋,走村入户,日子久了,村民们朴实的一句话,让她心里暖暖的:“这个阿妹不错,懂得穿解放鞋,是个做事的人。”村委会附近住着很多空巢老人,2011年有关部门安排给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低保,杨宁负责帮老人填写申请资料,连续两天加班,忙完后的第二天一早,杨宁又跟村干部一起下村,傍晚刚回到村委会,就有一名老人向她连声道谢,还塞给她一个桔子。看着她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工作人员透露说:“老人来办公室好几趟了,说你连夜帮她填表,要谢谢你。”杨宁攥着橘子,双眼湿润了,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可乡亲们却记在心上,让她越发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经过一年多大学生村干部的历练,杨宁收获了自信。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她决定参选。但当时有些村民却心存顾虑,“她是来镀金的,最终还是要走的。”首次参选受挫。

但这并没有影响杨宁留在大山、带领村民干一番事业的决心。2012年,杨宁注意到村里不少留守儿童满大街跑没人管,便动员在街上开店的亲戚,建起“留守儿童之家”,自己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功课,还一直资助隔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个小孩的学费。2013年,杨宁组织了一次“安陲乡在外大学生夏令营”,近10名大学生回村与留守儿童们一起欢度暑假,10多天的活动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创举。

在安陲乡,漫山遍野的竹子是唾手可得的资源,但收购价很低。为此,刚到江门村工作的杨宁除了自费到广东等地寻找商家,还建起了竹子收购点,提高收购价格,仅卖竹一项,农户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

考虑到竹子产业收益周期较长,杨宁开始探索更优质的产业项目。2014年,她说服在市里工作的同学回来,一起流转了50多亩荒地试种高山辣椒,只因当年雨水不断,俩人各自亏了10多万元。“年轻就是本钱!摔倒了还可以站起来。”杨宁没有气馁,继续探索富民之路。

这次被她“盯”上的是西瓜。江门村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瓜品质很好。2016年,杨宁组织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将每亩地的收益从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增收脱贫。同时,她带领安陲乡386户农户种植了613亩高山紫玉香糯,采用“稻+鸭+鱼”模式种植,每亩增收1500多元。后来,江门村的村民还陆续种起了高山水果、蔬菜以及生态水稻,特色产业在江门村落地。

紧盯市场风口的杨宁,走在不断探索的路上。2016年夏,一位大嫂挑着西瓜在乡镇街道上挨家挨户兜售,虽然很辛苦,但一天也卖不出多少。为了帮助瓜农销售西瓜,杨宁在微信朋友圈打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招牌,赢得用户青睐。受此启发,她开始通过网络推广村里的农副产品,传播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融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建起“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微信公众号。4年间“苗村倌”共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为江门村村集体增收7万余元。

为了让大苗山的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今年杨宁出资建设了扶贫加工车间,对村里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深加工,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获得荣誉,是我奋斗的新起点。”杨宁说,老百姓给我感动,教会我感恩。我将带领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人物盛典经典事迹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模板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6月23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的训练视频显示,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节点舱内,进行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尺寸调节等工作,聂海胜在舱内使用训练仿真软件,与操作台配合,进行第一次出舱前活动机械臂操控科目训练。

7月4日,中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成功出舱,完成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

时隔13年,中国人再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国足迹”。

然而,刘伯明在那一次时曾遇到险情,当时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__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9月27日,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正准备执行。然而,就在出舱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第一次拉门,翟志刚和刘伯明使出全力,舱门却纹丝未动。第二次拉门,舱门拉出了手掌宽的缝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时,两人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如果舱门打不开,神七的核心任务,出舱行走就无法达成。

休息片刻后,刘伯明把一根撬棍递给翟志刚,两人利用杠杆原理艰难地撬开了舱门。就在两人准备出舱时,轨道舱中竟突然响起了火灾报警声。太空中一旦产生火花,轨道舱很可能发生爆炸。

然而太空出舱活动即将展开,无数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到底是排除警报,还是继续出舱,航天员们面临艰难抉择。

刘伯明在采访中曾表示:“‘神七’这次任务是什么,就是出舱。只要我们出舱了,这次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至于我们回不回得去,其实个人的生死,跟国家民族大义相比,轻如鸿毛。”按照出舱程序,翟志刚出舱后,首先要取回舱外一块固体材料的试验模块,然后再展示国旗。那天,三名航天员临时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红旗。

“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最具代表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我们来到了太空。”刘伯明说,“展示五星红旗,就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300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陈贝儿,40岁,香港出生,在传媒行业工作近20年。2021年初,无线电视策划制作12集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赴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宁夏、海南等六个省(区)实地拍摄采访。

在历时三个月的拍摄时间中,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跨越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节目体现了国家扶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注入了更强信心和动力。

【颁奖词】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

让双脚沾满泥土。

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

用钢梯超越了怀疑。

一条无穷之路,

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

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七虎优秀事迹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将评选颁授"八一勋章'。依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经军委机关各部门和各大单位党委提名推荐,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资格审查和考核,近日产生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3名提名人选。

荣誉提名的背后,彰显出的是英雄模范忠诚于党的"无悔'、攻坚克难的"无惧'、无私奉献的"无畏'。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力军,要善于找寻荣誉提名背后的"精神图腾',以英模为榜样,砥砺奋进、聚力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寻得"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许党报国之心,坚定理想信念。从用生命担当使命,向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的新时代扫雷英雄杜富国;到多年隐姓埋名,用毕生心血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地下钢铁长城'的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钱七虎;再到逐梦银河、三巡太空,参与并且见证我国航天事业实现重大跨越的聂海胜在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他们心中装载的是伟大的家国情怀。"天下至德,莫大于忠。'钱七虎曾说:"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在奔赴新时代的征途上,要循着英模的足迹,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将矢志报国作为"人生追求',将民族复兴作为"时代重任',坚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真正将忠诚之心转化成为民造福、为国奉献、为民族谋复兴的实际行动,"始终如一'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天下'立志报效国家,"勇立时代'心系民族振兴。

寻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拼搏进取之心,勇于攻坚克难。他刻苦训练掌握10余种排雷方法,3年多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处治各类险情20余起;他50多年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他1998年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多年刻苦训练八大类上百个科目,16年间执行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亮眼成绩背后是他们"不惧'问题挑战,于坚苦环境中拼搏进取,攻坚克难,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可能'。"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广大青年干部要汲取榜样力量,进一步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奋力在新的长征路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寻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之心,砥砺担当作为。革命年代,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胜利,用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确立起一个又一个丰碑;和平年代,远离枪林弹雨,众多无名英雄日夜奋战于不见硝烟的战场,倾注心血,无私奉献。若没有像杜富国一样的"排雷尖兵',不计生死、舍身忘我、义无反顾,冒险处治一个个荒无人烟、爆炸物密布的雷场,何来遍布骷髅标志的雷区摇身变为致富果树林、黄金口岸、红色旅游带?若没有像钱七虎一样的"科研精英',不计名利、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何来我国科研领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取得重大进步成果?若没有像聂海胜一样的"航天英雄',不计得失、旷日持久、逐梦苍穹,何来我国载人航天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广大青年干部自当坚苦奋斗,无私奉献,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敢于"自找苦吃',勇于到坚苦"一线'、抗疫"前线'、防汛"战线'中经风雨、见世面,以坚苦奋斗的前进姿态,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颁奖辞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优秀范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她是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曾任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6月16日的大雨来得很突然。下午两点多,黄文秀没吃饭,就急匆匆地要出门。父亲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会有暴雨,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黄文秀坚持要走,临走前,她叮嘱父亲“记得吃药”。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村支书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6月17日凌晨00:12,黄文秀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11秒的小视频。

视频里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车灯发出微弱的光,照出密集的雨点、频频摆动的雨刷和从山上倾泻下来、淹满整条公路的洪水。

4分钟后,黄文秀对家人说,“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请为我祷告吧”。没有人预料到,这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段话。

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席道怀是最后见到黄文秀的人。他对媒体回忆,他曾和同事在积水路段碰到进退两难的黄文秀。她冒着雨从车上下来,向席道怀求助,请他帮忙开车通过这段路。

席道怀将文秀安顿在警车上,他驾驶文秀的车在前头开路,当他把车开到安全地带,却发现文秀乘的车没跟上来。文秀电话无人接听,席道怀在车上的同事也不接电话。此时,席道怀隐隐产生了不祥预感。原路返回,他发现路面塌方、一片狼藉。救援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了她的遗体。

“30岁,太年轻了!” 人们痛惜于她美丽而短暂的生命,含泪送她。

“几天前,文秀说我们脱贫攻坚战的效果不错,全村只剩下2.7%贫困人口,过段时间我们全村脱贫了一起开个庆功会吧,当时她还在我们一个农民家里,买了一些酒。”百坭村村支书周昌战说,“酒买好了,可是她却不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202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事迹精选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费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像杨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实验室的,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弃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果实。

志向坚定固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无异于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目标,人生才会转向真正的成功。杨振宁放弃物理实验研究转向理论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选择是他的人生与事业的华丽转身。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事迹有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书记”黄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洪水,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30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对于人生而言,30岁正是摆脱稚气、心怀壮志、舒展才华的黄金时节,而黄文秀义无反顾放弃城市的繁华,选择将青春安放在扶贫一线,带着为家乡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为村庄发展和百姓致富挥洒汗水、释放激情,扶贫路上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镌刻出初心的印记。

人生往往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惋惜黄文秀的不幸离去,更感慨有一种力量温暖了我们跋涉的脚步,这种力量不会因为岁月年轮的渐次厚重而消弭无声,而终究会历久弥新,这就是初心的力量。永不凋零的初心犹如点亮迷茫的方向灯,当青春与初心相遇,在历经坎坷艰辛、风雨洗礼后,我们依旧拥抱初心的起点与栖所,造就出更加成熟和坚定的自我,不负年华韶关、似水流年。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从黄文秀事迹中应学会聆听初心的召唤、感悟初心的力量,在基层的摔打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在为群众的无私付出中定格最绚烂的年华。

青春可以放飞梦想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习近平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7年,与基层群众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情感,在一线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练就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品格,指引着年轻干部在“拔节孕穗期”学会向下扎根成长,在基层的摸爬滚打实践中,找到深植于心的最初梦想,汇聚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心在哪里安放,青春就在哪里绽放。年轻干部要向黄文秀那样,一路风雨艰辛,毅然选择向着自己牵挂的群众前进,时刻把为民初心印刻在脑海里,铭记在内心里,落实到行动中,让每一颗炽热的初心在时代洪流中寻找到正确安放的位置。

心之越坚,行之越远。坚守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擦拭自己的坚守和初心,靠着理想信念指引导航,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成就一番无悔的事业。黄文秀研究生毕业,身为党员的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事业,来到了偏远的农村山区驻村工作。环境的艰苦没有让她望而却步,学方言、解民忧、促发展,脱贫的“长征”路上留下她执着笃行的身影,让人体悟到什么叫“最是坚守动人心”,也鼓励着年轻干部不囿于一时环境的掣肘,保持澎湃的热情、向上的冲劲、原初的本真,勇于向上攀登,做时代的“劲草”与“真金”,以青春之我镌刻无悔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与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钱七虎:为国作长城

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

六十多年里,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他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截至2022年,他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颁奖

什么才是安全,

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

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

什么才是成就,

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

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

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__年__月1日晚,年近32周岁的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半决赛他跑出了9秒83——新的亚洲纪录。

作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这一夜,他“苏神”的绰号被更多人知晓。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炳添的人生,远比比赛还要精彩。

“飞人”

“9秒98”、“9秒83”,东京奥运会像一场梦——“飞人”苏炳添终于圆梦东京。

半决赛起跑前,他摆出了“拿捏”的手势,几秒后,他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赛后,他说自己只是想进步一点点。看似“凡尔赛”,但将个人最好成绩提速0.08秒的背后,是多年的漫长磨炼。

常年的训练比赛,带给他一身伤病,苏炳添原本计划在20__年退役,却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赛场。

20__年两次跑出9秒91的苏炳添,在次年多哈世锦赛后,便遭遇了18个月的伤病困扰,腰伤新愈,又添肩伤。这个永远追求速度的身体,跑得过对手,却跑不过伤病。

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一年,他曾因此长达13个月没有比赛。种种困难之下,身为“超龄”老将,他仍笑着说“我真的还可以再跑。”

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他一步步靠近奥运梦想,最终,苏炳添站上了奥运决赛的起跑线。

“苏教授”

赛场下的苏炳添,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暨南大学,还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学生们叫他“苏教授”。

个人的实践是他宝贵的教学素材。20__年4月,苏炳添被正式聘任为暨大副教授,他还曾利用国家队休整时间回校,教学生们热身与短跑的技术。或许下一次“苏教授”回到学校,可以给学生们讲讲站在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赛场的心得体会

今年,他带的第一拨硕士研究生已毕业,而“苏教授”自己仍未停下求学步伐。他还有一个身份——北京体育大学20__级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苏炳添在深圳大运中心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甚至还在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这件事登上过微博热搜,引得无数网友讨论。

苏炳添曾说,完全退役之后,他将会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练,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

“添添”

很多次采访中,苏炳添都会提到“青梅竹马”的妻子林艳芳,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是羡煞旁人。

谈及20__年初中军训时的初见,林艳芳曾回忆说,笑容灿烂的苏炳添是最引人注意的那个。在那个纯真的年代,苏炳添也像其他男孩一样,会用玩闹、传小纸条等招数来吸引“女神学霸”的注意。

20__年10月10日,他们走进婚礼殿堂,结束了15年的爱情长跑。而后,他们迎来儿子小天天的降生。婚后的生活就像结婚纪念日一样,十全十美。

苏炳添平时称妻子为“芳姐”,对方则叫他“添添”,作为外人,很难把这个称呼和奥运赛场上那个追风的男人联系在一起。林艳芳曾说:“他无论去哪儿都会跟我汇报,十几年一直都这样。”

苏炳添自认是一个不懂浪漫的人,但他会记得两人的每一个纪念日,几乎每一条微博都会和妻子互动。如果这不是浪漫,那什么才是浪漫?

苏炳添曾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不要活在纪录里,要为破纪录而活。”这句话就像他的人生写照。被称为“神”的他,迷人的不只是他在赛道奔跑的身影,还有,永远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1930.2.4-),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I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沈阳机械制造厂设计室空气动力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理事。当选第六、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他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成功研制歼8Ⅱ飞机;领导了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高性能远景飞机概念研究。

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中国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消化吸收中国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中国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顾诵芬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担任歼八Ⅱ飞机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法,把飞机的各项专业技术综合优化于一个机型中;主持了主动控制验证机的研制;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合作研究远景飞机布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人物典型先进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人物故事】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专家,都批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攻击,奠定了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在失败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称着是“三无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好的励志书。必须用好这本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特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待遇面前不伸手,为着祖国的科学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众,振奋精神。

大家一定记得,当年,陈景润摘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陈景润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为研究员。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发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随后予以,“怪人陈景润”轰动全国。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时,“七七级”大学生刚刚入学报到,坐定课桌,开始如饥似渴地求知。都是关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精彩故事,不仅教育了“七七级”。《哥德巴赫猜想》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陈景润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屠呦呦是时代的符号,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陈景润,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屠呦呦与她的诺贝尔奖,讲好她和青蒿素之间有着精彩传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励人,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科学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