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精彩20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六年级《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802

范文

233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忘、挖、井”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六个字。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

三、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毛主席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揭题

2、齐读

3、这句话从哪儿得来的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和检查小组成员掌握的情况。

3、汇报:

①(出示卡片)派代表读,正音,说说记住字形的方法。

②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

4、说说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

1、指名读第一段,简介当时毛主席是在农村生活,指挥八路军作战的。

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①汇报,师板书:挖井的原因

②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3、齐读第三段,理解最后一句话。

4、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讲解要领

3、学生尝试写,师巡回指导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理解意思。

2、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开展讲故事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非组词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2831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东方明珠》是一篇时代感很强的课文。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使上海这座大都市在我们眼里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教学目标:

认识8个二类字,认识并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通过图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享受自主练说、自主识字、自我感悟的乐趣,激起自愿搜集图片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词句。会认、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并能把这8个字写好看。

教学构想:

本课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官上全方位地感受东方明珠。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以自己的眼光来欣赏东方明珠。随着对东方明珠感性认识的增强,再来读文字,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美丽,就能使学生人情入境。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项作业,即寻找一些东方明珠的图片,旨在拓展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网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去欣赏一座广播电视塔,看!(多媒体课件显示东方明珠。)你们知道这座广播电视塔吗?谁来说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说;她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多媒体课件显示课题:东方明珠,指名认读,注意正音。(明,后鼻音;珠,翘舌音。)(多媒体课件显示书上东方明珠和上海建筑等的全貌图。)东方明珠,她就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显示:黄浦江边。)这座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多媒体课件显示书上夜晚的东方明珠和上海建筑等的全貌图。)晚上,塔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显示:五光十色。)这么美的广播电视塔,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的呢?小朋友们能借助拼音自己读吗?自读课文时要一目双行,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第一组词和词组一座广播电视塔。(在读准“一座…‘广播电视塔”的基础上,连读好“一座广播电视塔”。)一个美丽的名字。(注意轻声“个、的、字”。在读好“一个”“美丽的名字”的基础上,连读好“一个美丽的名字”。)

(2)第二组词和词组。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在读准、读好“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基础上读好这句话。)塔上的灯都亮了。(在读好轻声“上、的、了”的基础上读好这句话。)

(3)第三组词和词组。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在读准“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的基础上朗读这个句子,注意它的连贯性停顿。)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不仅读准词了,还注意了句子一定的连贯性的停顿。

4、(多媒体课件显示书上东方明珠和上海建筑等全貌图。)看,上海广播电视塔以她独特的风采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小朋友,你们能认真看看图再读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她的位置和她的名字吗?

三、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认真读了课文,现在能想法子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座塔的位置和她的名字了吗?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也可以用书上的话来说。小朋友们先自己看着图试着说一说。

3、指名看图介绍。教师及时帮助,及时鼓励表扬。

4、这么美的广播电视塔,让我们一起看着图来介绍一下吧

教师引述:上海——,有一座——。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

四、指导写生字“东、方、有、广”。

1、记忆字形,注意要点。

东:第二笔是撇折,下面是小。

方:共四笔。第三笔是横折钩。

有:下边的“月”要与撇连接好,不能脱离。

广:共三笔。第二笔是横,第三笔是撇,二、三两笔不要连成一笔。

2、按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板书设计:

东方明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活动。

1、这些生字谁会读?(出示卡片:东方有广。)

2、能给“方…‘广”这两个生字找朋友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一定对东方明珠有所了解了,谁能看着这一填空说一说。(多媒体课件显示东方明珠的全貌图。)东方明珠——。

4、教师小结:正如小朋友们所说的那样,东方明珠这座广播电视塔不管是在白天l还是在夜晚,都显得非常美丽。

5、看图练习说话。

(1)你们想亲眼看一下东方明珠这座电视塔吗?

(2)(教师点击多媒体显示六种不同姿态以及有文字说明的东方明珠。它们分别是晶莹的东方明珠、顶天立地的东方明珠、五光十色的东方明珠、秀丽的东方明珠、热情的东方明珠、欢乐的东方明珠。)小朋友们,请你们边看边拼出下面的文字,看谁看得快、读得准。(学生练习。)

(3)指名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不同姿态的东方明珠?

(4)看完这些美丽的图片后,请你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片,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张图片用这样的句式来说:我最喜欢,因为——。

(5)学生练说。教师适时提醒、点拔,及时表扬。

二、教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了对东方明珠的喜爱。想不想读读作者是怎么来表达对东方明珠的喜爱的呢?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显示白天东方明珠的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即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显示夜晚东方明珠的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即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边读边想这两句话,你从中分别读出了东方明珠的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第一句读出了东方明珠的什么特点?(高。)教师适时点评。反复指导把这句话读流利、读出东方明珠的高。

教师小结:像这样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就是“顶天立地”。(显示词语:顶天立地。)第二句读出了东方明珠的什么特点?(美。)教师适时点评。反复指导把这句话读流利、读出东方明珠的美。“五光十色”的意思和哪些词语的意思差不多?(显示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3)指导背诵。(分别显示白天和夜晚的东方明珠塔的图,隐去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白天,东方明珠头顶蓝天……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小组背。自己背。集体背。)

3、品读第三自然段。这么高、这么美的广播电视塔,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难怪人们会这么说(显示图文对照的第三段自然段。)

指名读。集体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电、头、了、是”。

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形。

2、注意要点。

电:竖弯钩的竖要出头。

头:两点为上下两点,撇要舒展。

四、课外实践。刚才我们欣赏到了东方明珠不同姿态的图片,如果小朋友们还想寻找一些东方明珠的图片,可以到网上查找。(教师示范如何上网找图片。)东方明珠:即上海广播电视塔,1994年建成,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它位于中国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尖上,从上到下设有太空舱球体、上球体、下球体等11个圆球,宛如11颗明珠。夜晚,塔上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分外引人注目。

板书设计:

东方明珠

电 头 了 是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2451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出示毛主席的相片,介绍毛主席的革命历程。)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毛主席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3、总结: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4、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村,看看那里的老百姓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好吗?(板书课文题目)

1、读题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

预设:(1)“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 (2)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2、认识生字“忘、井”。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吗?“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4、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认读不认识的字词,看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而且能记住它们。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1、小组内抽读生词。

2、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1)教师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拼音的词,学生运用开火车法认读。

(2)出示没有拼音和词语的生字,学生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自由汇报,汇报哪个讲哪个,使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识记。

3、读课文解疑。

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2)自由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谁“不忘挖井人”?(沙洲坝的村民们。)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齐读。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认读生字,并组词。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

(2)学会给生字组词,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

2、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

3、学生展示、评议。

过渡:同学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色。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

1、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

预设:(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 (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1、出示红井图片: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这是什么?(这是一口井。)这就是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从课文中找出了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句子)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读得比他好。

2、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呀!

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想象,自由汇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样读?

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1)“很远”说明了什么?

(2)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6、毛主席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7、过渡:今天,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红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喝了这口水,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能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人。)

8、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1、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沙洲坝的人民又是怎样怀念他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

2、引导:谁知道石碑上说的“不忘挖井人”的“人”指的是谁?(毛主席。)

3、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指导学生理解“时刻”这个词:解放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是毛主席为他们带来的新生活,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5、小结: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而美好,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现在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游客来我们瑞金参观,而且一定要喝上一口红井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6、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二年级,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1.词语积累。

2.学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3.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l.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2.听、说、读、写训练。

自主、合作学习

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两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

1.自己读这些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些字都有些相同的地方。)

这些有相同部分的字叫形近字。

1.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一个又大又黑的圆柱子和四个小小的白色的柱子。)

2你能从中找出几组反义词。

黑——白 大——小 多——少

长——短 高——矮

3.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记住它们。

1.黑板板书。

飘浮 飘扬

(l)云在空中( ),碰到冷风就要变成水珠落下来。

(2)彩旗迎风( ),广场显得更加美丽。

2.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3.你会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吗?

4.你能再想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飘荡 飘渺…··)

1.凭借拼音,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并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形。

3.看看短文可以分几个自然段,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5.分段指名读短文,正音。

1.说出一种你最喜欢的动、植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互相交流,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3.评比出说的最有趣的几位同学。

4.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

开展“会说话的墙”的活动,学生将在课余获得的学习成果贴在墙上,互相交流。

本组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这样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了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生字试着认读,看看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为分课教学时省时高效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本组词语都与“木”有关,并利用这一特点识记这些词语。

2、在读词语中认识“柳、榆”等5个字,并学写“树、松”等7个字,引导学生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字。

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了解“木”字旁在不同位置书写时的变化。

1、掌握和运用识字写字的规律和方法,自主识字。

2、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课件、实物投影、小黑板、字卡

一、激趣导入

树木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树木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那就跟老师一起走进“识字一(2)”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课件依次出示松树、柏树、榆树、杨树、柳树的图片,师提问:“课下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这些树木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它们的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依次说一说。

2、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树木在很多方面为我们人类做出了贡献,如:可以入药、做建筑材料、绿化美化环境等。还有一些树木不但能开出灿烂的花朵供人们观赏,还可以提供甜美的果实供我们享用,快来看看它们是谁?课件依次出示桃树、杏树、梨树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3、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朋友都叫树木(课件演示),它们有的开着灿烂的花朵,有的结着丰硕的果实,还有的长着茂密的树枝(课件演示)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林(课件演示)。当人们有了需要的时候,就有计划的进行采伐,这些树木就变成了木材(课件演示)供人们使用。现在同学们明白树木为什么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了吧。

4、好了,这些树木的名字就藏在语文书的三十九页,快打开读一读吧。

(1)全班读。(2)男女生合作读。

读完后提问:“你发现今天我们学的字有什么特点了吗?你知道为什么它们都有‘木’吗?”

5、现在老师把这些字宝宝请到黑板上,而且没有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开火车读,读后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6、大家读的这么好,能不能写好这些字呢?要写好它们该怎样做呢?请学生说一说写字规则。

7、好,下面我们就用这些规则写一写这几个字宝宝。

树:左右头脚对齐,中间“又”捺变点,三个横要错落有致。

枝:左右头脚对齐,横撇的横在横中线。

材:左右头脚对齐,撇串门。

松:头不齐脚也不齐,“公”的短撇落在“木”字旁的点上。

柏:头不齐脚也不齐,“白”的短竖在竖中线。

杨:头不齐脚齐,右边第一笔一笔写成。

梨:上紧下松,“木”的竖不能能穿到上边,横要长托住上部。

8、写完后评一评谁写的好,好在哪里。

9、刚才我们通过写“木”字旁的字,你发现“木”字旁在左边和下边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吗?那在上边呢?

10、你还知道哪些带“木”字旁的字?

三、课堂小结

其实学习就是这样,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一定会发现许多学习的奥妙。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布衣元帅》是写徐向前元帅生前事迹的记叙文。文章通过3个小故事赞扬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廉洁自律、朴实无华的革命者本色。

徐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我国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国家和人民无私地奉献毕生的精力。1990年9月24日病逝。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作标题,中心词是“元帅”。“布衣”,指用布做的衣服,在古代,平民穿布衣,所以,又用布衣代指平民,即普通百姓。“布衣元帅”,像普通百姓一样的元帅。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赞扬了主人公的美德。

本文结构比较特殊。先用一个自然段作导语,由3个故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每个故事各立标题。从大的结构看,应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是本文的“导语”。

第二部分(3个小故事),写徐向前元帅保持朴实无华的3个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写徐向前让秘书把自己家里配发的地毯送到三座门招待所,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讲求待遇,处处想着国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写一个干部带妻子来访,把徐向前元帅误作看门老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风。

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写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的横幅,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这两句新闻导语性质开篇的话,概括了徐向前元帅一生的业绩与优秀的品质。第1句是一个转折复句,先概述“功高盖世”,再一转笔锋,赞扬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功高盖世”,盛赞功劳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朴实无华”,朴素踏实而无华丽的炫耀。“本色”,物体原来的颜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质。第2句是个单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公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横幅”,横的字画、标语。徐向前自书横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来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是徐向前“一生品质的写照”,是说“人民的公仆”正描绘出徐向前的言行与品质,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买块新地毯要花好多钱呢。”“现在国家还很穷,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这是徐向前教育、动员秘书把地毯交给三座门招待所的两句话,是徐向前见到家中铺上地毯后“不高兴”的原因。第1句说明买地毯很贵,买地毯要花许多钱,因而不该买地毯铺。第2句进一步指出国家穷,要节约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这是讲要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国家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块地毯》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追求物质享受,时刻关心国家利益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这是新娘子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她内心活动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帅的形象:很威风,车马盈门,卫兵不少。这是她按过去元帅的形象猜想出来的。一是盛气凌人(很威风),二是宾客及办事人员繁多(车马盈门),三是戒备森严(卫兵不少)。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两次错误判断,误以为徐向前是“看门老人”。当她确认这个布衣老人正是元帅后,才会惊诧不已。“比普通人还普通”是不正常的,这种感慨是对徐向前的颂扬,这句话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这两句话是讲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徐帅反对为子女“铺路”的做法,他主张“路是自己走出来”,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为强化肯定。这两句话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仅自身“朴实无华”,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让“朴实无华”的好品质代代相传。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三方面。

文风朴实无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四年级,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教学点: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阅读书籍,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从我国古代、现代科学家的故事以及科学成就中感受到身为华夏子孙为祖国而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解决办法:尝试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活动设计:“科学小博士”以及各种小组的评比。

教具、学具:1、我国科学成就科学家的教学.课件

2、21世纪的科学发明的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畅谈科学

1、 小组交流材料。

21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理想变为现实,使人们拥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与能力。在课下,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科学常识的书籍,下面就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你的小组同学。(在同学交流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导学习组长作好记录,选择好不同的典型事例,以备下一环节使用。)

2、 小组推荐汇报

在小组汇报中,把一些大家感到有兴趣的,内容优秀的,或者有问题的资料让同学一起来学习,借鉴,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做出订正。

3、 “科学小博士”答“记者”问

在个人交流后,在班级内评选出“科学小博士”,“科学小博士”向大家作介绍。并自由选出多个“小记者”,组织“科学小博士”答 “记者”问活动。(此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描绘科学,合作办报

1、 协作办报。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取舍。创办“身边的科学”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做好合理的分工,作到能拓展内容,又能发挥好每个组员的积极作用。)

2、 成果展示

规定时间内,把手抄报的成果加以展示。并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人气小组”(多个小组的评选目的是增强组员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奇思妙想,发现科学

找一找身边的科学常识

其实,科学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它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身边的科学小常识吧。(此项活动训练的安排,是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谈古论今,颂扬科学

中国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的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课件出示我国的科学成就以及科学家故事的介绍,在源源流长的资料回顾中使学生感受到身为华夏子孙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触类旁通,再创科学

1、 说说你的发明创造。

每一件科学作品的产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对多个知识领域的大胆猜测与创想。但是发明创造又不是我们所力不能及的,只要你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及时发现那么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的。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发明创想呢?请我们身边的小小发明家给我们讲一讲吧。(在这一项活动的设计中,目的是让学生避免有盲目畏惧心理。其实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与发现,并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会有发明创造的事例发生。)

2、 感受科学

课件出示科学技术进一个世纪给世界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创造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1、能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在交流中,能清楚地告诉对方拿手本领好在哪里?如何做?

2、能将自己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4、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5、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说说看,你有什么本领?你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呢?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听你们说着自己的拿手本领,我的心都痒痒,我也真想学一学。今天,我们就将来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教教别人你的拿手本领。

二、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们学校的记者团也要举行一个“比一比,谁的本领最拿手”评选活动。来,我们去看看比赛现场吧!

2、教师扮演记者,请另一个同学接受采访。

3、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认为刚才同学的表现如何?

4、在评议中小结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明确交际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5、同学们,比赛还在进行,你们想报名参加吗?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准备很重要哦!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6、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选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展示),大家评议。

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颁发“能手奖”!

三、总结谈话

看来,我们班个个是小能手,而且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有爱学习,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我们又学到了新的本领,回家后可以向父母展示一下,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我让学生从1数到10,再倒数一次。(意在了解学生1~10的读音情况,着重区别四和十的读音。)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板书简笔画再现插图。(加深学生对插图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1、让学生找找诗句中表示数目的汉字,并反馈。(通过找一找,圈一圈,很自然地过度到生字的教学。)

2、拼读音节。(这一环节都是很枯燥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让我们班的“小老师”操纵电脑,教一教其他小朋友。展开竞赛,谁读得好的就当“小老师”来点一点鼠标。小孩都有表现欲,所以他们读得比什么时候都认真,拼读这一环节也轻松地过了。)

3、去拼音认读生字:

一是让小朋友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是师生共同作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两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游戏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学生对枯燥的东西比较难以接受,而把识字变成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那样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特别深刻。)

我让学生动动身子,动动手等。玩一玩“一二一”的游戏。(低年段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叫他们一坐40分钟并且都在学习,比较难,所以,课间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课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品味欧享利式的结尾;认识虚荣的危害;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

注意辩析虚荣和过度的虚荣,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鉴赏文学作品中“空白”的艺术魅力

两课时

一、阅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项链教案。(课前完成)

二、完成对文章结构的梳理。

1、以诗导入新课。“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明·伦文叙题苏东坡百鸟归巢图)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无名氏《冰雪诗》)

说明: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这种大逆转类似于欧·享利式的结局,它们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

2、(学生速读三分钟)运用演绎法,从文章的结局往前推,导出文章的结构。

提问:文章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生了哪些事情?

请柬借项链丢项链子还项链发现真相

【从结局往前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较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提问:从文章的内容看,大家不难理解出人意料,可说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

有。三处:a佛来思节夫人答应得非常爽,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

b送还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

c珠宝店里只卖出盒子,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项链教案》。

【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也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

三、分析情节发展的根本原因。

提问:

1、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马蒂尔德的悲?

虚荣。

2、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环境:寒伧、黯淡、破旧、粗陋

梦想:古式、精巧、珍奇、华美、奇异、名贵

心境:伤心、悔恨、失望、困苦

3、一个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好,有自己的梦想,有不好的心情,这不允许吗?这有错吗?

没错。

4、那是否认同马蒂尔德的做法?为什么?

不认同。我们承认人都有虚荣心,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面对恶境,无动于衷,并不令人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向发展。马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过于强烈,所以才会有不幸的结局。故事情节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虚荣心的推动下,一步步趋向高潮。

5、文章以悲剧收尾,除了马蒂尔德的个人因素之外,不会不会有其它原因呢?

还有社会因素。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个人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特定的阶级总会有特殊的反映,马蒂尔德得到请柬之后的对话,多多少少透出一点当时上流社会的风气。尽管这在文中表现得非常含蓄。

6、在深味虚荣的危害时,你同情马蒂尔德的遭遇吗?若有,想想是什么使你有如此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学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注音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猪因为自己没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可爱的小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事物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培养学生做事要有主见,不可盲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猪、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头饰。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由结果探究原因

①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简要地说完整。

②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

(二)学习2、3自然段

①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

②生读小松鼠的话。

③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

④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学生集体练习读

⑤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理解“马上”“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

⑥学生用“马上”一词练习说话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

②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

③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④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

⑤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

⑥学生练习用“连忙”说句话。

(四)学生自学5、6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

②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

③学生再读,师生评议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④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

⑤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五)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六)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六、配音分角色朗读。

七、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小猪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做法可取吗?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小猪,你会怎样对待别人的建议呢?请把你心目中的小猫画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小学,设计,全文共 5711 字

+ 加入清单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和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关注课文结构:本课的结构清晰,其中第3、4、5自然段情节反复,可作为学生仿说仿写的范例。

关注插图:本文配有六幅插图,可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看图读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关注课后思考题:本课的课后题提示了识字方法、讲故事方法和分角色表演,对于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有着导航性的意义,本课教学需紧紧围绕课后思考题展开。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为学生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或其他具有再生能力的小动物,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关注识字方法:本文是继一上《小蜗牛》和一下《咕咚》之后的第三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需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基础上借助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壁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是什么小动物吗?

预设:小壁虎

出示课件1:

(2)出示“壁虎”一词及拼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3)教师过渡:你们看见过壁虎吗?在哪里见到的?它长什么样子?

预设1:见过,在墙上。

预设2:灰乎乎的,有长长的尾巴。

(4)教师过渡:从同学们的回答和老师给大家的图片中,我们知道了小壁虎喜欢在墙壁上活动。

(5)出示“墙壁”一词及拼音,引导学生看图猜“墙”字读音。

出示课件2:

教师讲解:以前人们盖房子、垒墙的时候,墙壁多是用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观察图片的方法来猜字音、理解字形,有效降低了识字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揭示课题。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去认识一只小壁虎,他呀正着急呢,着急干什么呢?

(板书:21小壁虎借尾巴)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3:

教师过渡:小壁虎有尾巴,为什么还要再去借尾巴呢?快去故事里寻找答案吧!

二、随文识字,交流方法

1.读读画画。

出示课件4:

2.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课文,互相提醒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一起猜一猜读音和意思。

3.教师引导:你们小组新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1:我们新认识了“墙”这个字,是从课本里的插图看出来的。

预设2:我们新认识了“蚊”这个字,因为它右半边念“文”,我们就猜它念wén。

4.教师过渡: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没有拼音也能用这么多方法猜字音了,咱们来总结一下吧!

出示课件5:

预设1:可以根据图片来猜这个字,比如“墙”。

预设2:形声字的读音比较好猜,比如“蚊”“咬”“赶”“房”“转”。

预设3:有些字的偏旁和它的意思有关系,比如“咬”“赶”“房”“转”“拨”。

5.教师引导再读生字:咱们再一起读一遍这些生字宝宝吧!

出示课件6:

(1)去掉拼音读字。

(2)开火车读字。

6.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认识的生字宝宝带回到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生活中识字,利用形近字偏旁表演识字,利用图片识字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幅插图,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并通过动作演示“一挣”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课件7:

2.教师过渡: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假如你是这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看着自己光秃秃的尾巴,你心情怎么样?

预设:伤心、难过、着急。

教师过渡:于是这只小壁虎想到?

预设: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3.出示第二幅插图,齐读第3自然段。

教师引导:小壁虎先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出示课件8:

预设:先爬到了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板书:小河边 小鱼)

4.出示第三幅插图,齐读第4自然段。

教师引导:小壁虎又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出示课件9:

预设:爬到了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板书:大树上 老牛)

5.出示第四幅插图,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引导:小壁虎最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

出示课件10:

预设:最后爬到了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板书:房檐下 燕子)

6.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共同总结3、4、5自然段:小壁虎先后爬到了哪里?分别找谁借尾巴?

预设1:爬到了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预设2:爬到了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预设3:爬到了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7.教师过渡: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8.出示第五、六幅插图,齐读最后两段。

出示课件11:

预设1:没有借到尾巴。

预设2:小壁虎回家告诉了妈妈自己借尾巴的经历。

预设3:小壁虎的尾巴又长出来啦。

教师总结:你们说得真好!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特点,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四、板书设计

21小壁虎借尾巴

小河边 小鱼

大树上 老牛

房檐下 燕子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3.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跟同桌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出示课件12:

预设: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和燕子阿姨借尾巴了,没有借到,最后尾巴又长出来了。

(板书:小鱼老牛燕子)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根据插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一边回顾一边再次梳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壁虎,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小壁虎的心情,好吗?

出示课件13: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小壁虎遇到了什么危险?他是怎么逃脱的呢?

出示课件14:

预设: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教师过渡:噢,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他心情怎么样?

预设:伤心、难过

出示课件15:

教师过渡:请你来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1)教师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2)教师过渡: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呢?

预设:小鱼姐姐、您、行吗

教师指导朗读:可真是个有礼貌的小壁虎,快来和你的同桌读一读他们两个的对话吧!

出示课件17:

(3)教师过渡: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有礼貌的小壁虎呢?

预设: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

(板书:用尾巴 拨水)

教师过渡:哦,小鱼的尾巴是怎样拨水的?

预设:摇着尾巴

教师引导:请你来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吧!

(4)教师小结:小鱼没了尾巴就不能拨水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啦,所以她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教师引导: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有点失望,但是他并不灰心,继续向前爬。小壁虎爬呀爬,他又碰到了谁呢?

预设:牛伯伯和燕子阿姨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画出小壁虎和老牛、燕子的对话。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出示课件18: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19:

(3)教师引导交流:牛伯伯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预设:老牛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

(板书:赶蝇子)

教师过渡:老牛是怎么用尾巴来赶蝇子的?

预设:甩着尾巴。

教师引导:你能用手来模仿一下老牛的尾巴吗?

教师小结:老牛的尾巴要赶蝇子,也不能借给小壁虎,哎,这可怎么办呢?

(4)教师过渡:小壁虎坚持不懈,他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

(5)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出示课件20: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21:

(6)教师提示:燕子阿姨为什么也不同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呀?

预设: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板书:掌握方向)

教师过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时候,尾巴怎么样?

预设:摆着。

教师过渡:哦,燕子阿姨摆着尾巴掌握身体的平衡和飞行的方向。你能用手学一学燕子阿姨的尾巴吗?

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连词成句:小鱼的尾巴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式理解、感受词语的意思,学生更喜欢,认识更深刻。)

4.学习第6自然段。

出示课件22:

教师过渡: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是怎么做的?

预设:爬回家找妈妈

教师点拨:“爬呀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找出来读一读。这么多“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呢?应该怎么读呢?

出示课件23:

预设1:出现了四次,说明小壁虎一直在爬,去了很多地方。

预设2:小壁虎可能还找了别的小动物借尾巴了,很辛苦。

预设3:小壁虎多想有一条自己的尾巴呀!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小壁虎爬了很久,爬了很多地方,越爬越伤心,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1:我们应该读慢一点儿。

预设2:应该把声音放低一点儿,读出小壁虎一路上的艰难和伤心。

出示课件24:

学生试读、指名读。

5.教师过渡:结果怎么样?

预设:他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出示课件25:

教师启发: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1:因为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预设2:就像我们的指甲和头发一样,断了还会再继续生长出来。

教师补充:蚯蚓也有这种功能,它的身体断了,也可以再长出来。

出示课件26:

教师过渡: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情怎么样呢?

预设:开心、高兴

教师引导:看谁能读出小壁虎的高兴呢?

学生试读、指名读。

三、表演故事,加深理解

1.师生共读。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读出小壁虎的恳切、有礼貌,读出他的艰难与伤心,读好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读出每个角色的特点。现在,老师来当旁白和壁虎妈妈,同学们分别来当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阿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课件27:

2.小组演一演。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想不想演一演呢?咱们分小组来演一演吧!

出示课件28: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请一两组进行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课文、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角色形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寓教于乐,于不知不觉中升华情感。)

四、回顾全文,总结延伸

1.教师引导: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出示课件29:

预设1:原来小壁虎的尾巴还可以再生,太神奇了。

预设2:我知道了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用处。

预设3:我知道了小动物的尾巴不同,都有自己的用处。

预设4:请求他人帮助的时候要有礼貌。

出示课件30:

2.教师过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引导:小鸟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31:

教师引导:大鳄鱼的长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32:

教师引导:小兔子的短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件33:

(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补充几个知识点,可以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存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咱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吧!

出示课件34:

师生一起通过板书串联故事。

五、指导书写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要会写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课件35:

(1)学习上下结构的字。

出示课件36:

教师过渡:同学们,请你观察“条、您、草”这三个生字宝宝,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预设:它们都是上下结构。

教师讲解:对,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的收与放。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2)学习左右结构的字。

教师过渡:同学们,“捉、姐”这两个生字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1: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预设2:它们都是左边窄右边宽。

教师重点讲解:它们分别是提手旁和女字旁,一个字里有两个小朋友肩并肩坐在一起,要互相谦让,所以我们在写“捉”时,注意提手旁最后一笔是提画;在写“姐”时,“女”字的横画要变成提画,为坐在右边的小朋友让位置。这两个字都是左边稍窄些,右边稍宽些。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3)学习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课件37:

教师讲解:同学们,这个字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爪字旁最后一笔捺要写长一些,接住“巴”。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出示课件38:

教师讲解: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房。这个字的第一笔点要从田字格的竖中线起笔,注意内部要写得饱满一些,户字头下面的“方”的横画要伸出户字头。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范写,请同学们书空。

2.学生自己练写。

教师提示: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看谁写得漂亮。

六、课后作业

出示课件39:

七、板书设计

21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拨水

老牛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要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朗读训练中来,小组合作是较好的方式,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且水平高低不同,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做大量的情感铺垫工作,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对角色的情感理解到位,课堂中设计的表演环节也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愤、脏、浑、刨”四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象系栽浇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环境保护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环境保护有关的课文《清清的溪水》(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象系栽浇负泥培坑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负:上面是“刀”字头,下面的“贝”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见”字区分。

培: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立”和“口”字。“培”字的第七笔是撇。

浇: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尧”字,注意“尧”字的右上方没有点。

象:可以运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像去掉单人旁就是大象的象。第六笔是:撇

栽:先写“土”字头,再写“木字旁”下面的笔顺是:斜钩、撇、点。这是一个形声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读一读:

“小兔气愤地说。”

“野猪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变成了一个小泥猪了。”

“野猪刨坑,大象栽树。”

“溪水变成浑浑的了。”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本课学习情况。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溪水会变浑。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1、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溪水会变浑。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投影片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

3、教师小结学习生字情况。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清清的溪水一直都是清清的吗?它有哪些变化?

(先是清清的,后来是浑浑的、变黄了,最后又恢复了清清的。)

2、溪水为什么突然变黄了?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二——十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溪水为什么会变黄?

(因为大象和野猪为了比谁的力气大,把树林里的树都快拔光了。没有了树林,土壤便会流失,一下雨,周围的黄土就被冲到小溪里,小溪的水就会变黄、变浑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说一说树木对防止土地流失、保持水土平衡、美化环境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2、

这一部分有情节,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1)自由读,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

2)小组读一读,商量怎样能够更好的读出语气来。

3)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读

班级分角色读

3、看投影片上的图片,练习有表情、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根据投影提示排演课本剧。(要给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空间,安排好时间去练习,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去指导)

4、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办?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查找的有关资料说一说:

如:清理水中的泥沙;

在水边种植树木,植树造林;

进行治理,并建立保护区;

加强宣传的力度,号召所有的人都自觉维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在水中饲养动物,帮助清理污水,同时改善溪水的环境质量。

……)

5、再读课文:想一想:大象和野猪是怎样做的呢?在书中画一画,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6、指导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

1)指名读,抓住学生中读的好的地方,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溪水又变清后的喜悦之情。

2)齐读。

1、以《清清的溪水》为题或另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如:1)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

2)分角色排演课本剧。

3)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4)以大象和野猪的口气写一封公开信。

5)为课文续编故事。

……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大象和野猪这样的人?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是怎样解决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了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记住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把本课所学到的内容告诉身边的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宣传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访方法。

2、正确运用怎么样、为什么提出了解的问题。

3、进一步复习采访的礼节。

一、激趣入题

你看到过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吗?说说记者采访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访他(她)?说说采访的一般方法。

二、学做小记者,采访提问。

你想采访什么样的人?

(拿金牌的歌星、名星、笑星、养鸡专业户、种田大户、学习上刻苦钻研的优秀学生、小运动员、进步学生)

三、练习用句式提问。

1、例:如果我采访是进步学生,我就问:××同学,你的成绩是怎么提高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吗?

2、学生小小组练习说话。

用“如果就”。

3、集体练习说话。

假如我采访体育健儿,我就问:请问:你是怎样在奥运会上拿到乒乓赛的金牌的?

四、示范学法:

1、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你有空吗?想采访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记者:今天想了解您的学习成绩是怎样提高的经验和方法请您谈谈好吗?

×××:好的。(略)

小记者:在课外学习还注意些什么呢?

×××:(略)

小记者:您的经验很好,打扰您了,谢谢。再见!

×××:再见!

2、评价示例,小结方法:

围绕中心提问,未说清时再追问,这位小记者采访时很有礼貌,问话很简明,前因后果有联系。

五、选人采访: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访下列情况,该怎么说,大家学着在小小组进行采访提问。

(1)体育健儿(2)养鸡专业户

(3)优秀学生(4)减负后的课余生活

2、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3、师生评价,评选优秀

六、作业:课后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二年级,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一枝蜡烛。

四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过程: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介绍会”好不好?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3424 字

+ 加入清单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

2课时。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yādàochùbànfǎpánɡbiānxǔduō

乌鸦到处办法旁边许多

shízǐfànɡjìnzhǎoshuǐkànjiànyìzhīkǒukě2·1·c·n·j·y

石子放进找水看见一只口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作业布置中的认读、书写,以及朗读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课后的练习题既强化了本课重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设计意图: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识字载体功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使学生感悟随文识字的乐趣。本环节的设计特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并用“也许……也许……”练习说话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的意思,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会到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见解,使学生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道理。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读好书就是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的最好办法,因此,此环节我布置了让孩子们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四年级,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寻隐者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

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具体。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见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看见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见,什么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看见了么?(看见,什么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

——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

——“哎呀,他到什么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

——“回先生话--------”

——“噢?他到底在山的什么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

2.升华——说话

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

——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见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

3.吟哦——背诵

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全体高声吟诵

4.凝情——书写

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坐姿、写字姿势)

——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见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啊!”

——“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什么呀?”

——“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

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

——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生字卡片,四个颜色不同的太阳。

1、抽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书中的小画家,画了几个太阳,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你喜欢哪个太阳?把那个段落读两遍。

3、请学生来选出自己喜欢的太阳,并告诉大家把这个太阳送给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老师帮忙把太阳贴在黑板上)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绿绿的太阳)

3、怎样把这个太阳送给夏天的天空?(挂在)

4、为什么要画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呢?因为夏天很热,热到什么程度呢?(学生说词语、句子创设夏天热的情境)

5、这个时候,一个绿绿的太阳,会让人们感到清凉。绿绿的太阳,照到高山,让高山清凉;照到田野,田野也变清凉;照到街道,让街道清凉;照到校园,校园也变得清凉……绿绿的太阳让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6、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谁来把清凉带给大家?(读出“清凉”)

7、给出朗读提示,再抽学生读。师适时范读。分男女朗读。

1、(过渡)夏天画个绿绿的太阳,那在冬天会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红红的太阳)

2、抽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

4、(师生用句子创设冬天寒冷的情境。)快用你响亮的声音驱走严寒。朗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此刻,老师的心里暖暖的、热热的。为什么老师会有这种感受呢?(体会“爱”)

6、小结:就是一个爱字让夏天的太阳清凉,让那冬日的阳光温暖。

7、再读第三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温暖。

1、(过渡)有同学读的口干舌燥了,让我们到秋天的果园里去尝尝水果的香甜。秋天哪些果子熟了啊?(苹果、梨……)这些水果都很甜。

2、现在就把甜甜的笑容写在脸上,读出甜甜的感觉,比比看谁的表情最甜,睡的声音最美。(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抽读第三自然段。(带上笑容,声情并茂)

4、金黄的太阳让农民伯伯丰收了,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了香甜的水果。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感激,再读课文。

1、(过渡)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秋天的收获?让我们走进那播散希望的春天。

2、齐读第一句。

3、这个句子带了什么符号啊?(问号)这个句子在问什么呢?(问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

4、思考:春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描写春天的四字成语)

5、谁能把春天的美读出来。

6、体会“噢”的语气,读出春天的美、春天的多彩。

全班通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

1、小画家画了四个美丽的太阳,分别送给的四个不同的季节。

2、其实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美好的心愿。每一个心愿里都渗透着一个永恒的字眼,那就是“爱”。让爱的阳光洒满人间。

3、老师也想画太阳,送给大家。

我画了个亮亮的太阳,送给大家,照亮你们前行的方向。

我画了个微笑的太阳,送给你们,让微笑的太阳贴紧你们成功喜悦的脸庞。

我画了个带翅膀的太阳,送给你们,去扶起你跌倒的臂膀。

我画了个彩色的太阳,送给孩子们,让她珍藏你们幸福的童年时光。

4、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出示板书“我画了个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抽学习回答。

5、把你想说的文字写在本子上,并把你想画的太阳画在旁边。(学生练习写话)

6、如果我们把今天说的都写下来,将会是一段很美的文字。如果你也能写两段以上,那就是你写的《四个太阳》,相信你们能比我们的小作者写的更好、更美。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编写你们自己的《四个太阳》。

18四个太阳

夏天秋天冬天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民谷文化的兴趣,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字词卡、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小黑板、生肖与年号转转盘教具。

一、巩固旧知,强化记忆。

1、 出示字词卡,指读:答非所问、信以为真、老态龙钟、争先恐后、垂头丧气、悠然自得

2、 齐读记忆。

3、 质疑激趣,引入课题。

师(1)谈一谈你的.生肖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吗?(各抒己见)

师(2)教师点评,激趣导入学习: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生肖相同,为什么有的人生肖不一样?关于生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板书课题。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合作学习、感悟内容

1、小组内交流读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其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及其由来。(附板书设计)

教师用简笔画,简洁明了地表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说明:此教学环节中,让课文故事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 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后果。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体会老鼠的精明与狡猾。

三、拓展训练,深化理解。(出示小黑板)

1、智力热身

花花是20xx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岁,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两岁,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闯关。

华华12岁了,属猪,妈妈也属猪,请问妈妈岁生下她的。

[ 说明:拓展训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课古诗二首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设计,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 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