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不足【经典20篇】

反思,可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也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更可以提醒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下面是二秘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不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3363

范文

492

《简单的周期》的教学反思与评价 简单的周期教学研讨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特点,初步感知周期现象,并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对周期现象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紧接着创设圣诞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球图、卡片图、数字图,由生活中的实物图到数学数字,让学生认识一个周期,掌握周期的规律特点。

在探索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中,通过涂颜色和计算来得出第23个小球的颜色,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且追问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方法,并且采用多例证的教学策略,通过对三个算式的观察得出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掌握了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求出这23个小球里红球共有多少个,并且用小球图来验证自己的结果,使学生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最后设置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且又回到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好。例如,在谈话引入的第一环节,通过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学生的回答是“春天是很温暖的”,“冬天是很冷的”,对于这样出乎意料的回答处理还不够灵活,经验不足,语言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一下:“一年有几个季节?”进而引导学生说出春夏秋冬是按一定的规律更替的,使得整个过程更流畅、更自然。

2、对于学生的错误关注还不够。在练习环节的第二关,当我询问做对的小朋友举手时,明显只有大概一半不到的小朋友做对,对于这个状况我没有及时处理,而进入下一题,应该可以询问你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可以拿一、两个错例讲解一下,让做错的小朋友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利用错题的分析避免这样的错误,也找到学生理解上的误区与难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得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它的算理。

3、在时间的把握上欠佳。

由于新授环节的节奏可能还不是特别紧凑,在最后的练习环节出现时间不够的状况,而我为了想让小朋友尝试做最后的第三关,在第二关变式练习的处理上过快,没有关注到所有学生。而最后一题的设置同时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在最后拖堂的五分钟内也没有具体讲解清楚,显得很匆忙,这个时间的把握还有待调整。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不断积累,可以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把课上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线段图是四年级才教的解决问题的,但是从一年级就已经有线段图的题目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此时就应该让我们的小朋友对线段图有所了解。不应该等到要用了才开始学,那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有些老师认为线段图是高年级老师的任务,殊不知在中低年级就应该着手培养了。

空间关系同数量关系一样也是数学能力的基本内容,而且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的数学教学方法,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人的智力开发的残缺。当前许多教育整体改革实验,都提出使学生和谐发展,这都与充分开发脑功能有关。因此培养空间观念尤为重要了。

教师的指导、示范、点拨是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关键。学生刚学习画线段图,不知道从那下手,如何去画。教师的指导、示范就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跟教师一步一步来画,找数量关系。也可以教师示范画出以后,让学生仿照重画一遍,即使是把老师画的图照抄一边,也是有收获的。其次,学生可边画边讲,或互相讲解。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给以耐心的指导。最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教师给以适时的点拨,要注意让学生讲清这样画图的道理,可自己讲,也可分组合作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简单的周期》的教学反思与评价 简单的周期教学研讨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周期》是新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个专题实践活动。本课找规律不难,重点是发现规律之后优化出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较简单实用。

第一板块,我先设计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状态高昂。接下来我让男生记女生记不同数,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中再次体验简单的周期现象。这两个小活动固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都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规律”,因此可以考虑删掉一个导入活动,让下面的探究活动展开得更早充分。

第二板块是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把“盆花、彩灯、彩旗”改成了海底的“海星、鱼、乌龟”,本意是让学生有更高的探究积极性,其实,“盆花、彩灯、彩旗”跟我们的生活更贴近,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这次的改编无疑是没有必要的。

在探究海星的排列规律时,我抛出一个评价任务:“第16个海星是什么颜色的?”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充裕的空间,让他们在纸上用自己的方法来找出答案,我选取“用文字写下去、用不同符号画下去、用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在这里我就应该把几种不同的方法一起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单,小结得到用除法计算来解决这类问题比较简便。及时优化出用除法计算这类问题,那后面的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也会更高效。

回顾和总结,是一节课最后也是必不可少重要部分,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导入不够简洁,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方法没有及时优化,导致本节课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对解决周期规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是这节课一大遗憾之处。最后,“1625364964”这串原本学生没找到规律的数字也可以提一下,其实这中间也有规律,与导入引出的“规律”相呼应,课堂也会显得更有层次一些。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中,有些地方我还比较急噪,处理得不够“机智”。有遗憾,就意味着反省,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求最好,只为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燕子》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燕子专列》这节课的设计上,非常注意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

按常理来说,大家都认为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学学生字,无彩可出。但是我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就十分注重体现语用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读词语的时候,我巧妙的将概括主要内容,这个本学段的重难点,融合了进去,让孩子们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再比如:练笔环节的设计,表面上看只是个填空,实际上孩子们在完成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又认识到了新的应用文体——呼吁书,这种踏雪无痕的.语用熏陶,将会让孩子们受益无穷。

这篇文章我们在初读时,总会感动于冒着风雪严寒找燕子的瑞士居民,总会感动于手脚冻僵的小女孩贝蒂,我们往往忽视了文章第三自然段关于瑞士政府的描写。而这个忽视恰恰也是致命的,让我们把对环保的关注放在了个人的小爱上,忽视了大爱的所在——瑞士政府!我比较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地方,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字,想画面,悟情感,大爱虽无言,入心更温暖。这个环节的教学也为下节课品读体验个人的小爱奠定了情感基础。

《燕子专列》载的不仅仅是鸟,更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我的这节课用语文的方法,传递给了孩子们生命的感悟,用语言的味道,浸润了孩子们生命的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简易方程教学反思简短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优点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

1.本课主要对解方程进行了解题练习。通过抢夺小红花等游戏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

2、通过本课的作业检测,有少量学生还是对本课的内容练习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师在课下不断的指导。

3、学生对于方程的书写格式掌握的很好,这一点很让人欣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是数学领域里一个关键的知识,在实际中,拥有方程的解法之后,很多人不会算式解题,但是能用方程解题,足以见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无法超越的能力。

而如今五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解方程,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让学生吃透这方程,突破这重难点。在教这单元之前,我一直困惑解方程要采用初中的“移项解题,还是运用书本的“等式性质解题,面对困惑,向老教师请教,原来还有第三种老教材的“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题,方法多了,学生该吸收那种方法呢?困惑,学生该如何下手,运用“移项解题,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或许不会系统清晰,但是“等式性质解题时,在碰到a-x=b和a÷x=b此类的方程,学生能如何下手,“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老教材的方式改变,必有他的理由,能用吗?

困惑!我先了解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从这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出老教材的方法并无错误,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掌握实际解题,面对题目不会盲目,而采用等式基本性质给学生带来的是局部的衔接,而存在局部对学生会更困难,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数学简单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评价细则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呈现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结合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现象概括的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展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学生在探究和获取知识与方法时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的。基于此,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数学中量的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用符号进行描述和刻画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应相互融合和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在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①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感受、体验、反思与发展;

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其思维的系统和深化。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逾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细则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4)是否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5)是否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在学生喜欢的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有时很轻松,有时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解决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好的数学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发挥智力潜能,能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能独立构建新知识。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并且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弈教学反思不足 学弈教学反思优缺点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以前学过《杨氏之子》,之前学生也在课本的“积累与运用”中接触过不少文言警句,但学生对文言文毕竟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在导入环节上花心思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他们再次重温一些已读过的文言警句,使他们了解到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语意深远,既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为下一步感悟文言文进行铺垫。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对于文言文,怎样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很重要。因此,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完后我专门安排了教师范读这一环节,让学生边听边想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言文的两个关键:一是把读的速度放慢,二是停顿要恰当。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范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处读,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在处理整个“读”的教学环节上,我以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指名朗读,前后桌互相读等形式,把读的环节落到实处。

其次,学习文言文,除了把课文读通之外,还要把文章读懂。在这一环节上,我还是从学生自读入手,并以起名字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先了解故事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这一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到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再让个别学生说出从这个故事中所得到的启发,使“明理”这个环节水到渠成,避免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讲解。

再次,在学生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并适当的插入《孟子告子》原文中的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并为升华主题起到了助推作用。

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总体情绪较高,由于学生以前也学习过好几篇文言文,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较得心应手,只是我还应该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谈,更加深刻地明白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简短性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40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是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的。这组四篇课文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本文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这堂课我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脉络,揭示本课教学目标,使教学有的放矢。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词句,体会句意,感悟道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比较充分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词句。例如:在品读“资源有限,感悟地球面临威胁”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地球遭到破坏的资料;接着我又为学生出示了不少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让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自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学生要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感情是在品味与咀嚼文本的重点词句和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后油然而生的。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也是教学重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复习说明方法,通过咬文嚼字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外我在搜集资料的同时不忘课文,使搜集资料为理解课文服务,避免资料的简单堆砌。用“口号”导课、结课,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综合与深化,又使环保理念落实在行动上。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一些遗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在朗读训练中,虽然我有各个层次的安排与预设,希望通过文本,通过交流生态灾难,看视觉震撼的图片,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读好文本,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情绪没有随着教学的深入而高涨,使得学生的朗读也没有质的飞跃。

2、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发挥不够:由于本人课件制作方法不够熟练,致使课件效果不够理想,如:出示地球资源遭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灾难图片资料时,应适当配以音乐渲染气氛,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改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对教材内容并不是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个人的认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如何变“满堂灌”改为“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找出了原因,我会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中。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这次上课的经验积累,也激励着我在将来的教学中留住精华,摒弃糟粕,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排列》教学反思与评价 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情境,通过数字城堡开超级密码锁、到智慧闯关、百花园涂色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探究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对于本堂课的提问的价值性,我作出如下反思:

课堂中一问齐答有16次,一问一答有7次。

1、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我们能把它装上吗?怎样安装?(一问一答)(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装上红黄,门有反应吗?钥匙这样装对不对?(一问齐答)

3、除了两种颜色交换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两次)(一问一答)(意欲引导不遗漏)

1、超级密码锁怎样才能打开?(多余)

2、那你们知道密码是什么吗?(一问一答)(引发思考)

3、密码是由1、2、3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会是什么?(一问多答)(引导学生踊跃尝试)

4、由1、2、3组成的两位数到底有几个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来呢?(两次)(鼓励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5、我们看一看这几位同学摆的,你们发现了他们摆的顺序了没?(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寻找规律)

6、他是先把1放在了哪个位置上?(一问齐答)

7、十位选了1,个位可选什么?(一问齐答)

8、十位选了1,个位先选2,为什么先选2?(生答顺序)(一问齐答)

9、我们把1放在十位时,能拼成几个两位数?(一问齐答)

10、我们能不能把2也选出来放在十位?那个位上可以是?(一问齐答)

11、我们这里是先固定了什么位置?(一问齐答)

12、换一组,展示第二种方法,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一问齐答)

13、我现在选了1和2了,还能选别的吗?(一问齐答)

14、这两张卡片还能拼成其他数吗?(一问齐答)

15、谁能给这种方法命个名?有补充的吗?(一问一答)

16、我们除了可以固定十位之外,还有没有哪个位置可以固定呢?(一问齐答)(意在引出固定个位法)

17、我们找到的密码有几个?(一问齐答)狮子大王会不会还给我们一些提示呢?(引出下面的内容)

18、狮子大王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一问齐答)(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19、有没有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黑板上的方法呢?(思考,方法的灵活运用)

20、我们先尝试黑板上的哪种方法?(一问齐答)

导入过程中的星星钥匙怎样安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级密码的探索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内合作,让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给他们创造思考条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超级密码的探索过程中直接给出条件,要求学生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这些密码,让学生初步感悟要按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

狮子大王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让学生跃跃欲试,并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借助了前面刚学的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位置交换法,绝大部分孩子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红黄蓝三种花分别给男生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前面的密码的排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内化和迁移,感知这些方法不仅在数字中适用,在色彩中也适用。课程设计中有一个拍照环节,让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课程设计中特意选取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让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由于时间问题,没能在课堂上实现。

最后同学们带着思考题下课,3个人两两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认识小数1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小数》是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大多数学生还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谭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读小数时其选择的含有小数知识的图片全部来源于生活,是由孩子们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小数,日历表中有它、商品的价签上有它、产品的包装上有它等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小数,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认读小数的积极性。

课堂具有较强的语言魅力。其一,注重对孩子们的赏识教育,课堂评价语丰富,比如“真厉害,小数后有零的情况也会读”、“读得真清晰”、“声音整齐洪亮”、以及后面的“你真会小结”,同时注重培养孩子们口头表达要说完整的话。其二,提问具体,突破重点,比如“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有66,它们的读法一样吗?”、“如果1分米用米作单位,你会表示这段长度吗?”让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中感受真知,让孩子在旧知识和新知识的撞击中擦出火花,构建联系!其三,课堂连接语过渡自然,比如“光会读小数可不行,还要会用”,强调学以致用,从读小数过渡至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进行小结。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读法的不同,从而归纳读一位小数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

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良好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整节课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评语具体化、教学过程重发现、重表达,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认识小数1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这两种关系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这种类型;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年级比大小教学反思优化设计 一年级比大小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这次教学安排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小数有个完整的认识,《比大小》教学反思。课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我感觉在这次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注重迁移,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对整数进行比较,回想整数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反思》。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难点的处理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别,正因为此,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针对此难点,在学生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位数多的小数就一定大”这句话对吗?让学分析判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例验证的方法,得出“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的结论,学生明确“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这样学生认识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在教学问题设计上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将问题设置梯度,分层提问。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总之,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池上教学反思幼儿园 池上教学反思一年级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幼儿园,一年级,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字词,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的重点与难点,让孩子课前注音练读,课上主要检测朗读的准确性。

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古诗的朗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出节奏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拖腔、连音是他们常出的问题,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哦划分节奏,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诗眼,情感朗读。读诗的最高水平是将诗歌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等传达出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诗眼“偷”字,让孩子说说对于它的理解,让孩子思考这个字是否可以换成“拿”字,又让孩子上台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动作,旨在让学生理解“偷”字的精当和小娃的天真,进而给每一句诗句配上了感叹词(小娃撑小艇-嘿,偷采白莲回-哇,不解藏踪迹-呵呵,浮萍一道开-哈哈),让孩子愉快地朗读,也做一回天真活泼的小娃。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其隐藏的语言甚为丰富,学习诗歌就要先将诗歌读厚,在补白中品味、享受、丰富。诗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事,写了景,却并未直接写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动作,而只写“不解藏踪迹”,可是,去偷采的时候可是“解藏踪迹”的,为什么回来时就不解了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边撑艇一边得意,一边撑艇一边高兴,一边撑艇一边低头欣赏白莲蓬,一边撑艇一边想象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快乐,一边撑艇一边已经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写小娃将小艇划得有多快,而写“浮萍一道开”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间,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过程、采莲而归的心情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课前的教学案例设想中,我本来就配好图画,想让孩子将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之,自己引导的不够巧妙,孩子对于小娃“兴尽”“归舟”导致“浮萍一道开”的行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编讲故事未能实现,只能留于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部编版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5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在捡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教学本课时,我先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展示学过的寓言故事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故事导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课题。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同时老师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说每个字的书写要求,学生跟写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里。

设计穿越环节与古人对话,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顺势让学生回忆: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出示无标点文言文、竖版从右向左排版文言文,游戏环节,学古人摇头晃脑诵读古文,古今对话——师说现代文,生说文言文,多种方法练习诵读古文,得出“巧停顿,诵古文”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概括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紧扣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关注古今词义的不同,如“走”是“跑”的意思,表示“走”的意思用“行”,与现代汉语不同,发现语言上的差异。

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说。

教学过程中,我在三个地方进行了说话练习,一个是学生讲自己听过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一个是穿越古代见到农夫你想对他说什么。一个是说说身边的类似守株待兔的人。想象说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弄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书上的阅读链接拓展寓言故事,一篇带一篇的教学方式,这是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初步探究,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够多阅读,多积累。推荐《中国古代寓言选》,学生课后通过阅读,定将收获更多。

讲完一节课成长一次,感觉自己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回想课堂还有诸多不足,希望通过教学反思,指导以后教学:

1、时间的把控上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后面的环节进行得比较仓促,给与孩子思考的时间有些少,否则,课堂生成效果会更好;

2、对于“谈谈身边类似的守株待兔的人”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第一个孩子的回答有些偏离,教师应该进行指导,还好后面的孩子在举例时谈得较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

3、课堂容量和课堂的高度还需要不断努力。

4、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不断锤炼,评价语需要有针对性、多样性。争取做到准确、精炼和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认识小数1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 “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汉堡的价格,哪个物品的长度可以用0.65米表示…这样的练习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 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浪费了时间。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1厘米=0.01米”进行比较。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所以在后来的巩固练习中,遇到了困难。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生之前学过的算术法解决问题的相同之处都是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区别在于思考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把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和已知数一同参与列式,运用顺向思维列出方程,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若用算术法解,需逆向思考,思维难度大,用方程解决,思考是顺向的,学生容易理解。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找等量关系,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会找等量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引导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如“白色皮的块数比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少4块”,引导学生顺着句意把文字叙述‘翻译’成数学语言),很容易写出等量关系: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的块数×2-4。

2、根据学生已经熟练地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3、根据几何公式建立等量关系。

总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多,因此方法也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掌声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第一课时重点指导两次次掌声,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这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在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中,通过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最后,在理解课文后,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掌声,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文章内容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技术,教研,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透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能够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能够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光,完全能够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点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想象并来描绘,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出示诗中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体会奇的独特之处,加之各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引导,使学生能够走进诗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后,我通过一个小的写话来升华情感: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俊美,因为(),西湖的()更加()。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看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苏轼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老师站在喜欢边,老师醉了。……此时小朋友站在喜欢边,小朋友们醉了……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最后我通过苏轼的另一首《望湖楼醉书》来比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写小雨的轻柔,一首是描写大雨的狂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雨的不同韵味,感受诗的魅力。

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重头戏,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有范读、个别读、齐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学生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在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没有放开学生大胆的想象,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功训练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部分,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东风不到,大雨不了”(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本“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以及要求作图时,没有刻意强调注意横坐标下的经度数,因而当我换了一幅地形剖面图(北纬30度)时,要求学生在图上划出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时,学生划错范围的有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低年级口算是基础的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把加减法与数的组成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加减法的算理。以10的组成与分解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来,即2+8=10。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从总数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既能照顾到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又能使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让学生视算,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听算,听算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