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爱种植物(汇总20篇)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提醒人类要保护生物链条,保护生态平衡,关心人类自身的未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爱种植物,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313

范文

475

植物观察日记50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培植绿豆芽。课上老师说要培植绿豆芽,首先要先准备一些绿豆,接着准备一个可以装水的容器,每24小时换一次水,经过几天照料,绿豆芽就可以培植成功。

傍晚,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向妈妈要了些绿豆,然后找来了一个玻璃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绿豆放进玻璃杯里,装了一点儿水。想想可以亲手培植绿豆芽,我兴奋极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绿豆宝宝。妈妈见了笑着说:“哪有这么快就会有变化的。”

终于迎来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去看绿豆宝宝有什么变化。哇!我惊奇地发现经过一夜的浸泡,感觉绿豆宝宝长大了不少。每一颗绿豆宝宝圆鼓鼓的肚皮上都裂开了一道口子,像被刀割了一样。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老师说的话“要培植好绿豆芽离不开细心的照料”,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培植我的绿豆宝宝。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帮绿豆宝宝换好水,让它可以更好地生长。到了傍晚,我发现有的绿豆宝宝已经脱下了那身绿色战袍,摇身一变,成为了又白又胖的“种子选手”。

到了第三天,绿豆宝宝又变了一副新模样,它们纷纷长出了小尾巴,像一只只小小的白蝌蚪在水中嬉戏。没一会儿不见,小尾巴越长越长,绿豆宝宝们横七竖八地躺着,“脸”上出现了淡淡的红晕。

接下来几天,绿豆宝宝虽然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它们长得好快,都有我小指高了。

第七天,绿豆宝宝已经长成了绿豆芽,又细又长的根须盘根交错,翠绿的叶子向两旁张开。这就是我培植的绿豆芽!它们是由一粒粒的绿豆,长成现在亭亭玉立的豆芽。植物的生长好奇妙啊!

经过这次绿豆培植,我不仅明白了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空气,还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四年级植物观察日记100字 四年级植物观察日记4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种下了一株芦荟,经过我几天的精心呵护,那小小的、嫩嫩的芽儿终于破土而出,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因为早上起迟了,所以没能仔细地观察它,在放学的路上,我的心早已飞到那株芦荟芽儿上了,一下车,我急匆匆地奔向家里。终于看到我那株心爱的芦荟了。

瞧,这小芽儿,多么可爱!褐色的`泥土衬托着这碧绿的嫩芽,别有一番风味。又似乎它很脆弱,仿佛一碰就会碎。

咦?这儿的土怎么在动呢?噢!原来是勤劳的蚯蚓在松土呢!

这就是我劳动的果实,虽然只是一株小小的芦荟,但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乐趣!

今天,芦荟的生长进度比较缓慢,跟昨天的相比,稍有些不同。

我看见泥土有些干燥了,芦荟也有些无精打采了,它好象在说:“小主人,我渴了,能给我喝点水,解解渴吗?”我拿起洒水壶,接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往花盆里倒,芦荟好似一个口干舌燥的孩子,贪婪地喝着,不知一点儿满足,不一会就喝完了。

我还惊奇地发现,芦荟芽儿的叶片上长出了一些细小的刺,这些小刺如同针一样,但碰到人手上又痒痒的,令我哈哈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察植物日记150字 观察植物日记四年级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是什么故事啊?阿姨快告诉我!”我急忙就问。

“恩……传说在很久以前,它并不叫含羞草,而是叫得意草。它的主人一天把它移到客厅,过路的人们都觉得它太漂亮了,它就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草。主人认为它太骄傲,就把它拿到月季、菊花、荷花、牡丹、梅花旁,和这些美丽的花朵面前相比较,得意草觉得自己太差了,于是十分羞涩地就把自己的叶片收缩起来了。这样后来人们就叫它含羞草。”

“哦……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悟。

阿姨继续说,含羞草还能预报地震呢!在一般情况下,含羞草都是早上叶子张开,晚上叶子收缩。而是在日本,1938年1月11日,含羞草白天张开,可是在上午10时,含羞草的叶子突然收缩,果然13日发生了地震。

“啊!竟有那么神奇啊?那我一定要好好养护它。”说完,我就抢走妈妈手中的含羞草,向阳台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植物观察的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只有趣的小乌龟,乌龟的脖子上好像围着无头围巾,还是皱皱的呢!我买来的时候,乌龟的眼睛都不眨,还是单眼皮的。眼珠子是绿色的,光溜溜的大。耳朵是橘色的,还有他那小嘴巴让他显得特别有趣。

乌龟的小脚有四个爪子,共有四只脚,爪子真像海怪的爪子。乌龟的四肢和他的头很喜欢缩进去,所以人们都说他是缩头乌龟,他们说的确实不错,只要我动他一下只会把头缩进去一动不动,好像是要假装睡觉。

乌龟的背壳上硬得很,我轻轻地用筷子敲她的背可是他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最中间还隔了一条分离线啊!乌龟的两旁带着许多的花纹,非常的均匀。乌龟的下壳更好看花纹就像画的一样。两旁一摸一样,更本没什么不同。

乌龟的尾巴小小的细细的尖尖的绿绿的。走路时跟蜥蜴一样,尾巴甩来甩去。

乌龟在我家的鱼缸里和一条有趣的小金鱼生活在一起。我每次给乌龟们吃东西的时候,虽然乌龟在地下行走很慢,但是在水里游的可不慢,他会奔出去和鱼抢吃的。

虽然人们说乌龟是缩头乌龟,他们应该不知道吧!乌龟其实在古代就是一个吉祥物连皇上驾的马车的上方有个伞都是照着乌龟壳做的。所以以后我会好好的保护我这只有趣的小乌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植物的观察日记100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3月1日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2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4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月5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训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07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实习内容。

xx月xx日上午从xx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xx月xx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xx月xx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沟囊蹲尤喙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沟闹匾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

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

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

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植物妈妈有办法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办法,工作总结,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执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感到有所得亦有所失。

先说教学中的“得”。这一课的学习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和“研读评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的环节比较成功,很好地切入到了课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渗透在其中;班级交流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的概括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尽可能地锻炼。

本节课亦有所“失”。一方面,比较重要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指导不够,“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这一学习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个别学生有些盲目或者无所事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诸如“我口说我心”这样的环节,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想说、愿说,大胆地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可是略微严肃的课堂气氛未能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表达得不够。 结合本节课的“得”与“失”,在今后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自己还应作如下努力:

第一、优化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富有创意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第二、要使课堂教学中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鲜活局面。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成为 “催化剂”,努力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促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察植物日记200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小芽儿长高了不少,从原来的两厘米生长为现在的五厘米了,小芽儿的杆子也变粗了,头顶又多了几片叶子,小芽儿的四周又长出了一群嫩嫩的新芽儿,有的新芽儿的叶片是包着的,好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新芽儿长得笔直笔直的,叶片儿卷卷的,好像在对我微笑呢!

它成长了,我该叫它小苗苗了。

时间如飞鸟,转眼间,又过了三天,但是我的小苗苗几乎没发生什么变化,好着急啊。

好不容易在播种的第六天早上,我在小苗苗顶上发现了一个黑黑的东西,这会不会是虫子啊?我连忙拿起手机,上网查了一下,哦,原来只是一层薄薄的皮啊!不过,这层皮会不会一直粘在小苗苗的叶子上,阻止它生长呢?我恨不得把这层皮给撕了,让这个小苗苗看见世界的美好。

又过了几天,小苗苗终于挣脱了“小黑帽”,开始新的成长之旅。

在不知不觉中,一群“太阳弯”出现了。它们是我的小苗苗,它们长高后都是向太阳“鞠躬”的,我把他们称为“太阳弯’。不过,再像这样弯下去,总有一天会倒下去的呀?“你有没有办法救救它们?”我着急的问妈妈怎么办。妈妈对我说:“你已经发现小苗苗有趋光性,是对着太阳弯的,你再给它调一个方向不就好了。”

对呀,调一个方向。于是,我就动手把小苗苗的叶面背对着太阳的方向。

嘻,大功告成,效果如何,就看明天了。

妈妈的方法真管用,就两天时间,小苗苗们都站的笔直笔直的了,我高兴极了,心中不禁呼喊到:小苗苗呀小苗苗,你快快发芽吧!我和你一起长高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植物妈妈有办法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办法,工作总结,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题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通过这些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现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通过类比迁移,学生自主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观察植物日记200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球刚买回来时常的绿的,它的刺是有纹的,像牛角一样坚硬,拔都拔不动。它头顶上的绒毛很多,也非常的洁白,就像雪花一样。我欣喜地看着它说:“小兄弟,这儿以后就是你的家了,快点熟悉吧!”

我一开始不知道球怎么养,只知道每隔一个星期浇一次水。过了一个星期后,我想要给球浇水了,就把球拿到了自来水管前,打开水管,给它来了一个淋浴,我以为它会长得更好的,但没想到这只是个“噩梦”的开始!

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我还是这样给它浇水,每次我浇完水都会对它说:“小兄弟,快快的长吧!帮我多吸点辐射吧!”它浑身挂着水珠,一言不发,好像听不懂我的话似的。

又过了几个星期,放学回家后我照常去看它,突然发现它的颜色没有以前那么绿了,变成绿的,我又摸了摸它的刺,然后轻轻一拔,没想到竟然掉了!我有点奇怪,我水没少给啊!这时我突然想起:球是生活在沙漠的,应该少给点水,而我竟然每个星期都给它洗淋浴!

我很后悔,看着球奄奄一息的样子,真希望它能振作起来。

又过了几个星期,球的养分都没了,身子瘪瘪的,已经变成褐色了,我轻轻一拿就都起来了,球死了!我很伤心。

这个球最终依依不舍地去了天堂。原来,培育一个小生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懂得怎么培育它,还要付出那么多的爱心、细心跟耐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绿化植物采购合同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适用行业岗位:采购,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

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合国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这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多次充分协调,特定如下合同:

一、甲方需用苗木的名称、数量、规格如下:

1、金叶女贞:20厘米、30厘米3500株,单价0.7元 合计2450元

2、红叶小波:20厘米、30厘米3075株,单价0.6元 合计1845元

3、樱花:d6 20厘米,15株 单价175元 合计2625元以上苗木合计陆仟玖佰捌拾元整,()

二、供苗时间、地点、方式

1、供苗时间:乙方于xxx_年____月____日至xxx_年____月____日向甲方提供上上述苗木,具体交货日期由甲方在上述时间内自行确定,但需提前两天通知乙方。

2、交货地点和方式,甲方指定地点,运费由乙方自行承担,

三、乙方向甲方提供的苗木达到

第一条规定的要求。

四、付款方式:验收合格后付款。

五、违约责任及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仲裁委员会寻求、仲裁调节,仲裁不能解决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本合同一式俩份,具有同等法律效用,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xxx_年____月____日xxx_年____月____日

绿化苗木采购合同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种植植物观察日记300字 种植植物观察日记带图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盆天兰葵又长了一些新叶子。那叶子只有小拇指盖那么大,摸上去可粘手了叶子包着,背面摸上去有一种油油的感觉。叶子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似乎害怕哪个好位子被占领了,自己没位置站了。

新叶子长大了。叶茎的纹路清晰可辩,摸上去光滑了。叶脉凸出来了,像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歪歪扭扭的靠在那儿。叶子张开了一点,大部分还是包着的。透过那空隙看:嘿!叶子的绿变深了,成了一种灿烂的绿。

叶子快完成了它的“出生计划”,今天,它变成了一块“豆夹”,中间凹下去,摸上去细细的、冰凉凉的。叶子又变深了,成了翠绿色,看上去心旷神怡,让人精神百倍,心情舒畅。

叶子铺平了,摸上去光滑、柔柔的,很舒服。颜色变成了绿黄舒俊榕,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现在,叶子快变成深绿了,很快就要长大了!

观察了这么多天的天兰葵,我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都需要时间,一步一步的发展;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打好了基础,这才能让我们走向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植物学认识植物的实习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41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实习内容。

__月__日上午从__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__月__日上午在__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__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__月__日上午在__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__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__月__日上午在__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__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__月__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__月__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__月__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沟囊蹲尤喙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沟闹匾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

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__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

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

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察植物日记200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9月2日 星期三 天气阴

我和姥姥在花园里玩,我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脚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踩到叶丛里,只听见“哗啦”一声,一些黑色的小“颗粒”掉了下来。我拿着它们去问姥姥,她说:“这是粉豆子花籽。”我想,如果我在花盆里种上,不就得到更多的花籽了吗?于是,我找到一个空花盆,装上土,把花籽种了下去,又浇了些水。

9月6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一天、两天、三天都过去了,花芽怎么还不长出啊?我心里很着急!今天早上,我几乎蹲在花盆边看,还用手摸摸土干不干,又浇了一点水。下午,仔细一看,花盆里面有几个小土包儿。中午我又一看,小土包儿慢慢开裂。晚上,我惊呼:花长出来了!嫩绿的小芽刚从土中钻出来,有的一片芽,有的是面对面的两片,才有一点儿茎。我量了量,才二厘米高。

9月7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早上,我一看小芽一下子长到六厘米左右高,原来的芽长大了,又从中心长出一个芽来。我感到无比的兴奋,我轻轻地说:“小芽啊,你好好长啊!”妈妈说:“孩子,好样的,你一定要照顾好它啊!”我点了点头。

9月8日 星期二 天气雨

我一看小芽都长到十厘米高了。它们有很大的变化,下面的茎是红色的,很粗。中间偏紫色,上面连接叶子的地方是绿色的。茎和叶子的区分是很明显的。我又浇了一点水,查了查棵数,我种了二十个,全都长出来了,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观察植物的日记三年级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三年级,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只知道植物可以用种子繁殖,今天,上课又学到了植物的根、茎、叶都可繁殖,家有一盆生命力很强的吊兰,我决定用它亲自试验。

我从这棵吊兰的茎上剪下两段小吊兰,它们很小,仿佛风一吹就要破碎一样。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把它们栽到了花盆里,它们还只有五片又细又小的新叶子,我太盼望它们长大了。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已经把小吊兰栽进土里十天了,虽然十天的时间不算长,我每天都要亲自看一看,隔天就要浇水,让它的土保持湿润。小吊兰在我的悉心照料下,除了原来的五片叶子变粗壮了以外,它们又各长了两片新叶子,和原来的叶子比起来显得有些脆弱,有些弱不禁风,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也会长大的。并且我还发现,新叶子是在老叶子中间长出来的,一个接一个,可漂亮了。

星期六 小雨

今天,学完英语回来后,发现我的小吊兰已经和原来的母体差不多大了,叶子长了很多,它也变粗壮了,显出勃勃生机。端着两盆小吊兰,再享受着成功的喜悦,那滋味,真是太高兴了。通过亲自观察,我知道了吊兰是可以用茎繁殖。我相信,它一定会长得更粗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植物的观察日记100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养了一盆绿色植物,不管风吹雨打,它仍然很坚强。记得它还是种子的时候,我天天给它浇水,直到现在。

前几天,我去宁波玩,回来一看,哇!绿色植物竟然没枯萎,只是叶片有些垂下来了,再仔细看一看,又能发现那些刚长出来的叶子略微有些红,不大引人注意,而长大了的叶子,却是绿的。那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像是翡翠一样。太阳照下来的光,透过绿叶,投下一束束金光。

这时我注意到了它的小叶苞,他们真可爱,像一个个小精灵拥抱在一起,就要散开的样子。

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拿起了水壶,给它们“喝”一点水,它们大口大口地允吸着水,好像在说:“谢谢,谢谢。”

“哇!昨天耷拉下来的叶子已经舒展成180度啦!”我一早起来,一边拿着牙刷,一边向绿色植物跑去。小叶苞微微打开,露出了两片娇嫩的小叶子。它们是那样脆弱,似乎风一吹,它就会掉下来。前天那些嫩红的叶子也已变成翠绿翠绿的了。那些大片大片的绿叶子在为后辈遮太阳,小叶子们也在努力成长,长大以后,可以为长辈效劳!

一阵风吹来,整株叶子都在摆动,还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那声音真好听。

希望后天有更多变化!

台风来袭,我的植物会怎样呢?是活下来还是倒下呢?我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到了窗边看我的植物。呵呵,我的植物在大暴雨中依然枝繁叶茂,真是不可思议。

它那牢固的茎,挺直身子在大雨中顽强拼搏;它那叶子,尽全身的力气舒展叶片,当雨伞。好像在说:“再大的风雨,也阻止不了我们生长。”

啊哈!大雨过后,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叶柄上居然有突出部分,而且都是嫩红的,上边有一根根小刺,起到了防护作用。那些小小的嫩芽是黄色的,微微有些红,好看极了。一阵大风袭来,花盆不禁摇摆起来,可是,叶子们依然像哨兵一样挺立着,直到风没了。我佩服这些小生命,它们不仅给地球带来绿色,也给我们带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完整版

范文类型:办法,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妈妈办法》是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授课,使学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 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利用各种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

3、适当采用“表演——体验”的教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1、 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2、 初读课文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3、在导学第1节后,让学生自主学习2、3、4节。

在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件是贯穿始终的。

1、 用课件出示的读书要求,让学生明确要求,按照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认读词语是通过出示课件中的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机器猫,在它们的身上有词语,告诉学生只有把词语读正确了,它才愿意和你做朋友,激发学生的认读兴趣。

3、 在讲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过程时是用课件进行的演示,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让学生掌握他们是用什么方式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而且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有朗读的录音,这样学生既通过画面掌握方法有通过朗读录音学会正确的朗读。

4、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的声音是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完成的,这样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真切的感受到用这个词不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而且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动作和心情。

5、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我通过课件又向学生介绍了一种椰树利用水来传播种子的方法,对知识进行了拓展。

6、 作业是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连续观察日记植物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x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要做一个醋泡鸡蛋的小实验。首先我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个鸡蛋,再找来一个玻璃杯子,为了观察得更清楚,我想用白醋来泡鸡蛋,可我家只有米醋,那将就着用吧。

我先把鸡蛋洗干净后放进杯子,然后把醋倒进去,能淹过鸡蛋就可以了。隔着杯子我注视着这枚醋泡蛋,心里在想: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突然之间我发现这鸡蛋好像变大了!接着我发现鸡蛋穿上了一件“气泡服”。

这时我意识到,如果这鸡蛋真的能变大许多的话,那我不就没办法从杯子里把它取出来了吗?想到这里,我赶紧又找来一个空的蜂蜜瓶子,把鸡蛋和醋给置换了过来,瓶子有些大,我又往里倒上一些醋。

把鸡蛋从小杯子往大杯子里置换的时候,我那捏着鸡蛋的两根手指头,都有一股轻微麻麻的感觉,妈妈说,这是鸡蛋和醋在起化学反应。这可真是太有趣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要接着观察。

x月10日 星期四 晴

早上起床,我先去看醋泡蛋。瞧,它长胖了好多呢,鸡蛋的颜色也没有昨天那么红了,四周还是充满着气泡。杯子口那儿结了一层白色的泡沫,鸡蛋的周围有一丝丝的棕色粘膜,我想,这粘膜可能就是脱离的蛋皮吧。

我把食指伸进杯子里,轻轻点了点醋泡蛋。咦,有些软呀!真神奇,硬硬的鸡蛋壳变得有些软了。继续,看看它到明天会变成什么样。

x月11日 星期五 阵雨

今天鸡蛋的颜色彻底变成了白色,以前的红色外壳不见了,现在的蛋壳变成了软软的一层半透明薄膜,鸡蛋的体积变得比以前大有一倍。

硬硬的蛋壳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鸡蛋的体积会变大,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得到这样的结果,原来蛋壳已经被醋酸溶解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醋泡着的蛋壳中冒出来的泡泡就是溶解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至于鸡蛋的体积会涨大到原来的1倍,则是由渗透压造成的。当薄膜两边物质(例如蛋白质)的浓度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渗透压,浓度较低那边物质里的水就会透过薄膜,渗入另一边,以使薄膜两边物质的浓度相等。鸡蛋内部黏稠状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高。蛋壳变薄之后,在渗透压的影响之下,醋中的水分就透过蛋壳溶解后形成的半透明薄膜,进入鸡蛋把它撑大了。

总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通过做醋泡鸡蛋的这个科学小实验,让我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之处,也体验到了实验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植物考察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510 字

+ 加入清单

XX年2月14日,这是我们第一天来到广西南宁进行白头叶猴科学考察活动。为期8天的活动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那本无书的力量。

在8天观察白头叶猴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白头叶猴的行为,同时,我们还仔细观察了一路上两旁的各种植物,有些植物是在北京看不到的。为了仔细研究,我采集了一些植物的叶子标本,好进行观察,分析。

鳞毛蕨

一听名,就知道,这是一种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据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种类,好像是恐龙时期多数食草恐龙的食物。

用孢子繁殖,鳞毛蕨也不例外。仔细看,可以发现,鳞毛蕨每一个小叶子两边上的边缘处,都有一条深色的带子,这就是孢子囊。在仔细看,可以看到,在孢子囊中和孢子囊周围,有一些细小的颗粒状的东西,我想,那应该就是孢子了吧。整体看上去,只有少数的孢子囊中的孢子已经脱落消失,但大部分的还存在叶片上,我认为现在可能还不是鳞毛蕨传播孢子的时候,孢子可能还没有完全长好。

在我这片鳞毛蕨的茎上,可以发现有微小的绒毛,叶片上,两个孢子囊中间有成片的白灰色物质,我不能确定那是鳞片还是毛,但我估计那应该是鳞片,因为,那是成片的灰白色,看不出来有细小的毛的纹理。

鬼针草

鬼针草,是一种菊科植物,整株植物并不大,但一株植物上能开出许多花。

鬼针草是我们在广西南宁最容易看到的花,表面看上去只有一朵花,如果你这么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像鬼针草这样的菊科植物,都是头状花序,每一个花序都是一朵花。

鬼针草的果,是球状的,带刺的,整个果实呈灰色。当针刺掉落后,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小坑。

菝葜

菝葜这种植物,叶片较大,但植株形态却不是很大,它令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的它的叶子。菝葜的叶子的颜色与其他植物的叶子的颜色很不一样,我们称其为“迷彩叶”。叶子的上表面,是由多种绿色组成的,有深绿,浅绿,黑绿等,每一种颜色都形成一块斑纹,一片叶子上,有多块同样颜色的斑纹。叶子的底色与其他叶子都是一样的,是那种很普通的绿色。也许军队的迷彩服就是从这菝葜的叶子上学去的吧。

山黄皮

山黄皮这种芸香科植物,在当地又被称为鸡皮果。叶片不大,拿着叶片冲着光看,可以发现,叶片上有许多可以透光的小孔。通过和老师的沟通,知道那原来是一些植物本身产生的化学物质,用来防止虫子来吃叶子的一种手段,是芸香科植物的特征。

麻枫草

这种荨麻科的植物威力可不小,如果你用你除了手心的地方去碰它,你会感觉到非常的痒。

麻枫草是一种荨麻科的植物,它上叶片是绿色的,而下叶片是紫红色的,这是花精素的颜色覆盖了叶绿素的颜色,使我们看到叶子是紫红色的。

它的叶子的整个的形态就和枫叶非常像,就是比枫叶稍微小了那么一些,比较薄。

把叶子放在较强的光上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子中有许多的紫黑色的小颗粒分布在各个地方,这也许就是它的毒素吧。叶子正反面都有着绒毛,但背面的绒毛更为明显。也许背面更容易被刺伤吧!再仔细看一看,可以发现叶子上的叶脉也是紫红色的,估计那些紫色的小颗粒就是通过叶脉运输上来的吧!

这是我最喜爱,也是我认为最特殊的物种叶子,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保护自己的措施。在旅途的过程中,史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其他一些植物,比如说桉树,它会有季节性或是年度性的火灾,这火灾对于桉树的生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消灭桉树下的草本植物,还没有长成熟,发育慢的桉树幼苗,和其他植物,以防止其他植物与其争抢能源。桉树生长快,不抗风,树冠大,长得密,如果用来植树造林的话,是毫无用处的,有时候,可能还对环境有害。

植物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植物,什么样的植物造就什么样的动物。或许,这本无书我只解读了很小一部分,仍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

赴欧盟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赴欧盟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为了解欧盟植物检疫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法规建设,学习检疫隔离温室的设计、建造及使用管理经验,3月10至23日,结合中英农业科技交流项目,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种植业管理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农技中心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察团赴英国、荷兰及法国对欧盟植物检疫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欧期间,考察团拜访了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考察了英国农业部中央科学研究院、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及其检疫隔离设施,参观了荷兰温室公司、法国瑞奇公司等温室制造企业,获取了大量相关信息,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简报如下(检疫隔离温室技术报告附后)。

一、 欧盟检疫基本情况

农业在欧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并服务农产品贸易,欧盟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植物检疫体系。

(一)有效的管理模式

欧盟是一个由15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经济政治联合体,奉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包括检疫政策,这种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特殊而有效的检疫管理模式。

在欧盟层面,欧盟理事会负责植物检疫基本法规的制定及重大检疫问题的最终决策,欧盟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实施细则、提出经费预算、协助成员国开展检疫检验、核查疫情发生及处理情况、与非欧盟国家签订检疫协定并组织农产品进口预检等。为加强协调,欧盟成立有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参与检疫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重大检疫决策,先由专门委员会讨论评议,取得一致后,组织实施,否则须提交欧盟理事会做最终决定。

在成员国层面,通过将欧盟检疫法规本国化执行统一的检疫政策。根据欧盟植物检疫法的要求,各成员国均设立或指定了一个中央职能部门即国家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植物检疫事务的协调,并统一管理本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尽管各国的国家植物检疫机构名称不尽相同,有植物检疫局、植物保护局、质量政策局等,但无一例外均隶属于农业(农渔食品、农林)部,并通过在各地设立下属机构垂直管理全国植物检疫工作,既无内外检之分,也无农林业之别。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欧盟十分重视检疫法制建设,形成了完备的法规体系。依法检疫是欧盟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

一是体系完备。欧盟检疫法规体系由基本“法”、行政法规和双(多)边协议三个层次构成。针对全局性检疫问题,制定严格意义上的基本“法”,其核心是植物检疫法,也包括马铃薯癌肿病、胞囊线虫等10多项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法令。为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基本“法”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制定具体办法和程序,包括委员会令、决定及建议等110项,既有行政法规,又有技术标准。欧盟委员会还与各国签定了相当数量的双边、多边协议。

二是制修及时。欧盟检疫立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据检疫工作变化情况,不断修订行政法规,并对基本“法”做必要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尽可能符合实际需要。以植物检疫法为例,1977年颁布,其后23年内进行了大大小小39次修改,又归纳历次修改,制定颁布了新的植物检疫法。

三是要求极严。欧盟检疫法规是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成员国有权通过本国立法确定高于欧盟的具体要求。如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传带某些病虫的允许量比欧盟低、发现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的禁种年限也长于欧盟。发生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欧盟分别禁种马铃薯5年和10年,英国则要求禁种6年和12年。

(三)科学的检疫做法

在农产品检疫方面,欧盟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根据疫情发生分布,将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列入名录进行检疫,确保符合既定的检疫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欧盟理事会经常对名录进行修订补充。

欧盟检疫名录分6大类,包括《禁止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随特定植物或植物产品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满足特定条件方可进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进境前必须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需采取特殊检疫措施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录》等,涉及有害生物、植物、植物产品及栽培介质等多达351种(类)。部分名录还根据有害生物在欧盟有无发生、植物(植物产品)是否源于欧盟、对象物关系整个欧盟还是特定保护区等,进行了细化分类,操作性极强。

欧盟各国围绕《进境前必须进行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开展农产品检疫工作。一是对名录中源于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疫。各成员国植物检疫机构委派植物检疫人员进行产地检疫,每年或每茬不少于1次,必要时作室内检验。对农产品加工、储存场所、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也要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输往其他成员国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二是对名录中来自非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验。进口农产品不管最终销往哪个成员国,原则上要在进入欧盟的第一个成员国口岸进行检疫,核发植物检疫证书(即统一的植物护照)后,才能在欧盟境内流通,以确保输入欧盟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

为确保各项检疫要求落到实处,欧盟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作物生产者和进口商进行注册登记,相关信息要伴随其生产或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力求每一批农产品都可以回溯到它的源头;二是根据需要实施市场检疫,带有植物检疫证书的农产品跨成员国边境流动时无需检疫,但在市场流通时要接受必要的核查;三是对进入保护区的农产品提出特殊要求,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保护区;四是欧盟委员会可组织成员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原产地预检。

(四)严格的疫情处理

欧盟要求,成员国发现新的有害生物,无论是否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只要是首次发现,都要立刻报告欧盟委员会,并通知有关成员国采取紧急调查和处理措施。必要时欧盟委员会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论证成员国采取紧急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予以认可或提出处理要求,采取包括染疫植物(植物产品)销毁、栽培介质及包装材料处理、生产工具、包装储存场所及运输工具消毒等处理措施。一旦确定疫情随某一批农产品传入,欧盟委员会将对其流通过程进行回溯,并通知相关成员国,采取必要的调查处理措施,加强对该类农产品的检疫检验。

(五)可靠的经费保障

鉴于植物检疫的公益性和重要性,欧盟委员会适时提出增列检疫项目,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购建检疫仪器设备。适应建立内部统一市场需要,欧盟十分重视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检疫检验所需仪器和疫情处理设备。在经费分配上优先考虑进口农产品集散地、与非成员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特别是对处于农产品进出口通道位置的成员国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力度最高可达实际支出的50%。二是补助植物疫情处理。成员国一旦发生疫情,威胁欧盟整体或局部,可向欧盟申请疫情处理经费补助,用于保证检疫措施的落实和弥补检疫处理的直接经济损失,支持力度可达50%。如进一步处理关系整个欧盟的安全,还可追加部分经费。

二、 欧盟检疫隔离设施

由于种苗传带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最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引进种苗的隔离检疫工作,将其作为防止疫情传入的最重要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隔离检疫设施,并对国外引种隔离检疫作出严格规定,配备专门人员,实施隔离检疫。

(一)明确的法律规定

欧盟对种苗进口十分慎重,明确任何作物都不允许大规模生产性引种。生产试验和为科研、育种目的少量引进禁止进境植物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检疫检验。如马铃薯种薯一个品种最多只能引进5块,种薯入境后必须直接运到植物检疫隔离场,进行种植和整个生长期检疫,证明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进行组织培养,只有健康的一代组培苗才能提供给引种单位使用。

(二)先进的隔离设施

为严防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欧盟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装备检疫隔离场[见图1、2、3]。以英国为例,农业部在约克建有m2的大型检疫隔离设施,专门进行进口种苗隔离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其中检疫隔离温室耗资300万英镑,选用高质量材料保证温室的密封性,通过调节进出气流实现正负压差,用水采用封闭循环,温度、光照、湿度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隔离检疫操作程序严格,人员进出严格管理,隔离检疫废弃物如实验材料、栽培介质等均要经过高温消毒或焚化处理,确保隔离效果。

(三)完善的配套措施

为满足隔离检疫的高技术要求,英国农业部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包括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部,下设昆虫、细菌、真菌、病毒及杂草等专业技术组,有60多位专家,年运行经费200万英镑。综合实验室装备先进,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可开展PCR、血清学检测、核酸杂交等检验检测工作。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等很多研究机构也建立了高水准的检疫隔离温室,这些机构从事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转基因研究时,都要求在隔离温室中进行。

三、欧盟检疫借鉴及我们的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欧盟一些合理的检疫做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欧盟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建议农业部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欧盟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能成功开展,与其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各成员国合理的机构设置密不可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经验也证明,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量大面广,农业植物检疫任务繁重,1998年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划出后,国务院仍赋予农业部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政府间协定签署等职能,加强了农业部主管植物检疫的职能。我国加入WTO后,植物检疫作为保护国内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唯一可以经常运用、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合理合法手段,将发挥非关税技术壁垒的重要调节作用,提升农业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用。为此,建议农业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充实检疫力量,做好应对WTO的各项工作。

(二)加快植物检疫隔离场建设

植物检疫隔离场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抵挡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检疫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依托国家植保工程,农业部先后启动建设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北京)和成都、广州区域植物检疫隔离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年底即可竣工。目前问题主要是检疫隔离场管理模式和运行经费未落实。根据欧盟经验,植物检疫隔离场属纯公益性质,管理相对独立,技术力量雄厚,财政经费充足。为此,建议农业部将植物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管理摆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管理及人员编制;另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确保隔离场运行经费,以充分发挥其有效防止疫情传入和检疫技术壁垒的作用。

(三)保障检疫事业经费

与欧盟充足的检疫经费相比,我国一直没有固定的检疫事业经费,导致疫情普查、封锁控制等工作难以落实,基本数据和基础信息不全,检疫决策和对外谈判科学依据不足。植物检疫是国家需要、公益事业,我国加入WTO后,疫情调查监测、风险分析、官方控制、非疫生产点非疫生产地建设、应急措施研究和对外谈判等,许多基础工作急需开展。为此,建议农业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植物检疫事业经费纳入国家农业事业经费财政预算。

(四)加快植物检疫立法进程

欧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检疫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与之相比较,我国《植物检疫条例》虽然1983年已经制定,1992年又修订发布,但近些年国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有些做法与国际并不接轨。为此,建议农业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法》纳入立法规划、组织立法调研并起草法律文本。

二OO二年四月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根据1998年签署的中英农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应英国农渔食品部邀请,7月11至23日,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栗铁申率团赴英国就植物检疫工作和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考察。在英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英国农渔食品部国际关系与出口促销局、植物检疫局;走访了农业部中央科学实验室、洛桑实验站、苏格兰农业科学院、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国际园艺研究所、CABI等科研单位;参观了GREENVALEAP、GENTECH等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及PIRIE等马铃薯储存设备公司;考察了各类植物检疫隔离研究技术设施和田间种子生产现场,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考察,我们基本了解了英国植物检疫机构的设置与运转情况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掌握了英国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与控制情况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熟悉了英国马铃薯种薯的研究生产供销过程,获取了大量有关信息和业务技术资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圆满完成了出国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英国农业生产概况

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很小,英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2%,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全国农用地总面积为1850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7%。农用地中四分之三用于放牧,仅有四分之一用于作物生产。英国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土豆、甜菜等,蔬菜水果及园艺作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农作物中土豆是英国人的主食,人均每年消耗100公斤,在英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英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地面积小,复种指数低,作物产品自给率仅为75%,每年需进口不少土豆、水果等农产品。

二、英国的植物检疫机构设置与运行管理机制

英国农渔食品部在约克设有植物检疫局、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检疫局及中央科学实验室等三个机构,共同承担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局是农渔食品部直属局,下设两个分局,除代表英国政府处理国际检疫事务,参与欧盟有关植物检疫的立法工作,负责制订本国植物检疫法规政策外,还负责指导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和中央科学实验室开展有关工作。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各地设有40个分支机构,垂直领导约90名专职检验员,负责两地区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核发、检疫对象铲除控制并承担种苗分级检测和健康植物种苗繁殖工作。中央科学实验室则是植物检疫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开展特定有害生物及商品的风险分析,承担可疑有害生物样品的鉴定,并为检疫检验和检疫性病虫害暴发控制提供建议。三个部门有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建立一道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定殖传播蔓延的屏障。植物检疫局制订的检疫法规适用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但两地具体的植物检疫检验工作不归农渔食品部所属检疫机构负责,而是分别由苏格兰农村事务部和北爱尔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按照相似的模式组织实施。

依法检疫是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立法"是植物检疫局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欧盟就植物检疫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以本国立法的形式体现欧盟法规要求并付诸实施。纵观英国的检疫法规,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完备。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既有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的植物检疫法,又有针对特定检疫操作或特定检疫对象治理如马铃薯种薯检验、包囊线虫控制等制定的专门法令,使重要的检疫检验操作和要求都有法可依;二是制修及时。植物检疫局针对疫情变化和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时制修订相关法规,使法律规定始终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标准高要求严。欧盟法律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各成员国有权制定严于欧盟的法规。为更好地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繁育过程中很多病虫害的允许标准、对某地块发现一些重大检疫对象后禁种年限的规定都严于欧盟;四是强制性突出。法律明确赋予植物检疫机构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权利,并且对违反检疫法规的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办法,确保"有法必依"。由于法规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减小了检疫工作随意性,增强了检疫执法权威性,提高了有害生物风险控制水平。

英国植物检疫检验工作尤其强调产地检验,各项实地检验工作包括进口植物、植物产品检验及出口农产品检验,均由农业植物检疫检验机构组织实施,海关不另设专门的检疫机构。这种由农业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检疫检验工作的模式,不仅避免了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的交叉与空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检验的水平。首先在出口检疫上,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遍布全国各地,确知国内疫情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可生育期全程检验,使检验结果远比出境时商品检疫检验准确;其次在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上,一些有害生物尤其是病害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症状,只有全生育期检验方可真正把关,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最大可能地拒危险性有害生物于国门之外。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责任重大,因此选聘非常严格,须有检疫相关的教育背景,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须经过两年的正规培训,须考试合格获得资质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支持

英国很多农业科研机构不同程度地参与植物检疫检验和检疫技术的开发,为植物检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研究机构在工作领域和方向上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英国设有一个全国性的PRA工作小组,一些科研单位的著名专家是其成员。该小组负责指导PRA工作,具体的PRA研究则主要由中央科学实验室完成。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英国政府无权最终决定本国能否进口某种植物或植物产品,这一决定权在于欧盟。中央科学实验室作出的PRA报告在发欧盟其他成员国征求意见后,是欧盟作决定时最重要的依据。

引种检验。由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风险最大,英国一直慎于国外引种,少量引进后的监管也非常严格,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承担引进种苗的检疫检验和隔离繁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马铃薯引种为例,任何品种原则上只能以组培苗的形式进入英国,数量不可多于5株。薯苗引进后,必须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内严格隔离的实验室内进行检疫检验,确认没有有害生物时才以新繁育的微繁苗释放。

检验员培训。植物检疫检验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执法工作,为保证检疫执法的正确性、权威性,植物检验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因此专职检验员的培训尤其重要,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局每年60%的经费都用于培训。具体的培训工作由科研单位,主要是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来完成。这些单位除有装备精良的培训实验室外,还有作物品种齐全、病虫害种类众多的实验基地供学员实习。培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室内和田间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还有一些科研单位致力于检疫诊断技术的开发。目前,包括荧光抗体、PCR等在内的先进技术已被用于对疑难病害的诊断,为准确的检疫检验创造了条件。中央科学实验室、国际花卉研究所等还相继开发出多种病毒病田间快速诊断试剂盒,使用这些试剂盒仅用几分钟时间就可在田间准确诊断作物所罹病害,大大方便了检验员的工作。

为防止研究过程中有害生物外逸扩散,开展植物检疫研究的科研部门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安全可靠的检疫设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新建的1000平方米隔离检疫温室耗资达200万美元,国际园艺研究所新建用于转基因植物实验的400平方米温室耗资更达300万美元。这些温室中控光、控温、控湿功能一应俱全,可以终年开展不同作物研究。温室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尤其强调隔离,不少温室还配有负压装置,以保万无一失。

四、英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和检验

英国商品薯年播种面积约18万公顷,需种薯40余万吨。为提高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很注意选用优良的专用种薯,因此形成了GREENVALE、GENTECH等一批专业化种薯生产商。这些专业化的生产商一般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集中一些栽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并采用组培、脱毒等较为先进的技术,生产品质好,卫生条件好的种薯。英国种薯面积约为17000公顷,年产种薯50万吨左右,其中70%在苏格兰。各地制种用种最初均来源于设在苏格兰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完全无病虫的微繁苗,经原原种(prebasic)、原种[basic,从高到低又分为VTSC(经病毒检测的茎杆剪切微繁苗)、superelite、elite、AA]阶段最后繁育成商品种薯出售,传统的育种过程需要8~9年,现在由于先进技术的使用,有些企业已经将这一过程缩短到3~5年。

由于气候条件独特,英国农作物病虫害相对较轻,但马铃薯生产依然受到很多有害生物危害。其中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粉痂病(Spongosporasubterranea)和黑颈病(Erwiniacarotovorasp.atroseptica),同时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构成很大威胁,我们对其中重大检疫对象作了重点考察:(1)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endobioticum)曾于1917~1986年间在苏格兰多次暴发,造成重大损失。为控制癌肿病,1912英国立法禁止在发病田内生产种薯,1973年又全面禁止在发病田内种植马铃薯作物。经多年严格治理,1986年以后在田间仅有几次局部的发生,但目前在庭院观赏用马铃薯上常有零星发生的报道。(2)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ne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pallida),是英国马铃薯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1992年以来,金线虫曾先后暴发9次,现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每年从苏格兰各地抽检7000多个土样,金线虫检出率达5%,白线虫检出率为0.1%。为阻止孢囊线虫扩散蔓延,有关检疫法规规定,检出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分别在6年和12年内禁止种植马铃薯,检疫部门也指导农民通过轮种、生防、栽种抗性品种等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理。(3)由于蚜虫等病毒传媒比较少,马铃薯上病毒病发生较轻,但包括烟草脆裂病毒(TRV)和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在内的很多病毒病在英国都有发生,是植物检疫检验的重要对象。(4)马铃薯褐腐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在马铃薯上没有定殖,但在很多茄科作物上有发生,由于一些河流受到污染而带菌,该病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很大的检疫压力。(5)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是一种重要的世界级检疫对象,曾于70年代传入英国,有人认为在英国有发生,但此次接触的各界英方人士均称至今未在英国定殖。

马铃薯是英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为保护马铃薯生产的安全,马铃薯种薯的检验和认证分级是英国检疫部门一项至为重要的工作。检疫法要求种薯生产商在播种以前必须到当地的检疫机构登记,规定没有经检疫部门检验并发给证书的种薯不得上市流通。生产过程中专业的植物检验员至少要去田间进行两次现场检验,发现可疑病虫即请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帮助鉴定,一旦确认为重大检疫对象,立即进行封锁控制。非检疫性病虫害会影响种薯品质,其中有些昆虫还是一些重大检疫性病害的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因此植物检验员有权针对常规病虫害提出治理建议,生产商必须遵照执行。检疫部门对检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种薯级别越高,检验要求越严,如从抽样数而言,prebasic和vtsc级种薯必须100%检测,superelite和elite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株,AA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10000株。由于检疫检验工作到位,保证种薯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为健康商品薯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先进。由于种薯和大量商品薯需要储存,英国非常重视马铃薯储存技术的开发,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马铃薯不同的储存生理研究得非常透彻,一些企业据此开发出科学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我们实地考察了的GREENVALE公司的薯库,库房本身并无奇特之处,但选用的PIRIE储存机械自动化程度很高,可通过遍布库房的传感器测定各点的温度、湿度,并由计算机终端进行调节,从而将温、湿度等始终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保证马铃薯在经过长达8~9个月的储存后损失不超过3%,品质也不发生变化。

五、建议

根据我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赴英考察的一些收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部应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机构和人员是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英国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比较成功,与农渔食品部有一个综合统管全国的专门检疫机构,有一支精干的队伍是分不开的。美、澳、加等多国农业部也都设有(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空前活跃,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任务繁重;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划归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后,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检疫协议协定签署等职能留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责任重大,若农业部没有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则难负其责,难胜其任。眼下我国加入WTO在即,入世后植物检疫工作应是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壁垒,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的利器,为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部里充实植物检疫力量,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二)加强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开发和手段建设

英国科研部门为检疫检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检疫工作比较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检疫部门也日益重视与科研部门的合作,较过去更多地依靠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但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提高。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开发经费,检疫部门对科研工作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造成在检疫研究总体力度不够的同时,又存在着局部与实际需要脱节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系统自身的检验手段还比较落后,不少检疫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而又直接从事检验工作的单位基本上还是靠经验、靠肉眼检测,致使有害生物尤其是一些病害检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我部今后加强对检疫技术开发和检验手段建设的支持力度,软硬件双管齐下,切实提高我国植物检疫检验水平。

(三)发展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面积达400万公顷,但平均产量每公顷仅13.6吨,不及英国的1/3。造成马铃薯产量偏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种薯质量不行。我国农民普遍从自产薯中留种,马铃薯经多年种植后品质退化,而病害尤其是病毒病却非常严重,作种用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专用种薯生产,尽快改变农民自留种的习惯。伴随我国社会化供种进程,对种薯生产的检疫检验将日益重要,英国在这一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愿意帮助我国培训一些检验员,建议我部在这一领域加强与英方的合作。

(四)通过中英农业科技合作,引进英方先进技术设备在京郊示范

英国植物检疫隔离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调控非常完善;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发达,自动化储存设备非常先进。引进这两项技术设备进行示范,引导我国相应设备的更新升级对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非常有益。目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京郊建立了面向首都、服务全国的示范项目,总面积400多亩,已经有接收项目、组织示范的基础条件。为此,请我部向英方出据书面要求,通过英国农渔食品部与有关方面进行接联,在我国共建隔离设施和储存设备示范农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年级观察日记植物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0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来看望我的小树了,它的叶子的边缘开始变黄了,天凉了,树叶都穿上了黄色的棉袄,有些树枝已经变枯了,好像一双双可怕的手,我摘下一片叶子,拿在手中,发现叶子中有几根细丝,犹如一条条小小的蛇。

10月11日星期五阴

今天我的小树又变黄了一点,树叶中间也有一点点黄色了,而最上面的叶子没有变黄,还是最绿的那一片。一阵风吹过,那些叶子左右摇摆,只有最上面的那片叶子在风中一点也没动,好像最上面的那片叶子对下面的那面的那些叶子说:“我才是最强壮的那一片叶子。”

细细的枝干支撑着一颗大大的“脑袋”已经有几片掉在了大树下面的座椅上。

大树下面,长了几根又细又长的杂草,顽强地生长在地里,在树下我和它的朋友一起玩。

10月12日星期六阴

今天我的小树叶落了很多,中间部分已经黄了,而最上面那片叶子已经落了下去,真神奇呀。那片叶子可能再也不觉得自己是最强的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植物的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与反思

范文类型:办法,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外拓展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课前的准备性学习和课后的延伸性学习,这是个大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植物妈妈办法》一课的准备性学习,我除了让学生完成预习课文等常规性任务外还让学生围绕“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一主题搜集资料,要求为搜集的文字资料画上简单的图片,或为图片写上简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并为学习课文奠定了知识基础、经验背景。课后延伸性学习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接着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植物妈妈悄悄跟我说,很希望咱们班的小作家用课文中的方法夸一夸她们。

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根据自己所获得的资料特点在内化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无拘无束中相互表达、评价、取长补短。我这时成了倾听者、指导者,从学生一张张激动的小脸上,我看到了创造的乐趣,体会到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不是遥不可及。我欣喜地发现个学生们写的小儿歌富有趣味性、教育性、知识性,而且运用了许多课文中的词语。

如:椰子妈妈真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救生衣,只要随着海水漂流,就能到天涯海角。又如:樱桃妈妈更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鲜红的外套,只要被鸟儿吞下,就能到处安家。

由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后的延伸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操作完成。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巩固了知识,生成了智慧。长此以往,这种实践的量的积累会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