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217

范文

1000

观潮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60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人声鼎沸、浩浩荡荡等词的意思,能给多音字薄、号、闷据词定音。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1.感受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体会当时人们心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1.今天老师要来领大家去观潮(读课题), 这里的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看过大潮吗?对钱塘江大潮有哪些了解呢?

3.出示句子: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 观潮和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呢?天下奇观呢?

(2) 拓展: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

(3)朗读指导:重音突出自古以来、天下奇观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什么时候去看?到哪儿去看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观潮的时间和地点,看谁找得最快?

2.出示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1)这一天是指哪一天?这里又指哪里?据说可

换成什么词?

(2)探究:为什么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引导阅读资料袋)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4. 自学检查

(1)生字新词

字音重点(多音字):称为 蒙蒙的薄雾 闷雷滚动 风号浪吼

字形重点:蒙 薄 罩 贯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3)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钱塘江大潮像一个魔法师在变魔术,你们发现钱塘江大潮发生了哪些变化?(初步感受)

1.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的情况吧。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

2.潮来之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美;人多;江面平静)

3.说话练习: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盐官镇迎来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如果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介绍眼前的盛况?

4.总结:每年到钱塘江观潮多达几十万人,江潮来临之前,江面是平静的,薄雾笼罩,几座小山若隐若现。在这么宁静的外表下竟酝酿着一场撼天动地的江潮,大自然的力量真奇特啊!

1.朗读课文。

2.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1.读文

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品潮来之奇

(1)午后一点左右,你听,潮来了,那声音是怎样的?(闷雷滚动)谁来学一学?这样的声音就叫闷雷滚动。

板书:闷雷滚动

(2)体会人声鼎沸:假如你就是钱塘江大堤的一名游客,听到潮声来了,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3)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

(4) 是啊,此时此刻,钱塘江堤人声鼎沸,什么时候又沸腾了呢?

(5)品读重点句

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从早上开始,人们等啊,盼啊,一直等到午后一点左右,

人们终于把潮给盼来了。怎能不沸腾呢?大家快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潮?

板书:白线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城墙

重点体会:

a.潮水的长:横贯江面(区分横贯与横卧的不同,体会潮水动态之美)

b.潮水的高: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 。

c.拓展: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白色战马

(6)朗读指导: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吧!

(7)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不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8)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抓住潮水的声音、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壮观。

(9)欣赏课件: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时刻吧!

(10)尝试背诵: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让我们把这壮观的景象留在心间。赶快去背一背吧!

3.品潮后之奇

(1)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组织讨论: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江水已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干什么去了?(侧面描写,说明江潮的魅力)

(3)这样的奇观让你激动吗?带着这份激动,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1.词语运用练习。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去了,消失在( ) 的地方。

2.作业本5、6题

3、仿写练习

仿照课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的写法,写一段话。

雨越下越大,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声)

观潮 潮来时:{

一条白线 白色水墙 千万匹战马(形)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一、巩固旧课,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没我们这学期学过一篇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还记得吗?课文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叶圣陶先生院墙上的那片爬山虎,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它是发生在叶老家里的一件事,它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齐读课题

3、读题猜文:你们能猜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些什么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写的是不是如你们所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快速的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百范文等学习方法来解决。

2、学习生字。

自由读——抽读——同桌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发掘文本

1、学习修改作文

(1)出示《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2)提问:这是什么?

(3)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修改作文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叶老是怎么修改作文的?用了什么修改方法?

(生自说,师板书)

(5)填空:被叶老修改后的作文作到了,用字、句子。

(6)看了叶老修改的作文,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

(7)出示句子: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①读句子

②你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那些词中看出来的?

③理解“春风拂面”

④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学习应邀做客

过渡:作者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暑假是,小作者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生说)我们一起去跟作者到叶老家里做客。

(1)自由读6——9自然段

(2)经过这次做客,你感受到叶老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3、小结

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的品质,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他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步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四、回归主题,引发深思

作者为何以此为题。

作品

修改作文—→一丝不苟、认真、仔细

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平易近人、平和、亲切

人品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发法,在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门豹治邺》教学课件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51 字

+ 加入清单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课时

封建迷信千百年来一直迷惑百姓,危害世人。但自古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持真理,把百姓的安乐寄托在勤政务实上。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后人明白要靠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换来幸福安乐的生活,他们的名字也因此为后人所敬仰。西门豹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事迹。

1.作者链接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土,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2.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3.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识字。

廷掾缯绮縠衣张缇绛帷弟子趣之簪笔磬折

4.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作答。

如邺城的百姓生活实在太苦了。他们不仅被三老、廷掾的税赋压迫,还要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那时人们普遍缺少知识,容易被封建迷信所欺骗。那些为河伯娶妇的人实在可恶。主人公西门豹的行为让人很感动,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好古义:容貌美

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或指喜欢做某事。

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

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

叩头且破 (连词,而且)

且留待之须臾 (副词,暂且)

即娉取 (副词,马上)

即不为河伯娶妇 (连词,假如,如果)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治新缯绮縠衣。译文:给(她)做各种新的丝织品的花衣。(“为”后省略介宾“之”)

②为治斋宫河上。

译文: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宫河”前省略介词“于”)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逃亡)

译文: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是、更、后日)

译文: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乐、虽、期)

译文: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必定会想起我的话。

6.把握主旨

文章通过西门豹治邺的事迹,刻画出他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光辉形象,也表达出人民对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恶势力的憎恶,对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造福于一方百姓的清官的期盼。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

明确:西门豹治巫,就是要从根本上让民众意识到“河伯娶妇”是一场骗局。于是西门豹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欲取之,先与之,西门豹也“热心”为河伯娶妇,且亲临现场,调度指挥,以此吸引三老和百姓等,使他的惩治得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

2.西门豹都将哪些人投入河中?他为什么这样做?

明确:“为河伯娶妇”是地方官吏和江湖神医狼狈为奸设计的骗局,深受其害的是地方民众。对于这些人,西门豹绝不姑息手软,而是严惩不贷。但是他绝不是滥施淫威的官吏,他自治了制造骗局的几个最大的罪魁祸首,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也达到了唤醒民众的目的,既惩治了元凶、主犯,又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不敢再作威作福的廷掾等饶过不杀。可见,他是一位执法有度的官吏。

3.怎样理解“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这句话?

明确:揭穿了“河伯娶妇”骗局之后,西门豹马上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除邺地水患,造福民众。介是,要兴修水利,一定会有民众因“少烦苦”而“不欲”,这体现了邺地部分民众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有长远的眼光,只苦于一时的烦苦,而不能够理解兴修水利是一件造福万代的大事。但是,对于兴修水利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西门豹却“专制”了一次,即使民众不理解,他仍然坚持用他的威严与权势促使工程完成。因为西门豹坚信,“百岁后”,邺地的父老子孙一定会思其言,这正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与治理有方。

4.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特色?

(1)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2)人物形象塑造生动、丰满。

(3)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

本文叙述的语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治巫部分,弟子“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寥寥几笔,将祝巫弟子耀武扬威、得意洋洋的刻画出来;“西门豹顾曰”,一个“顾”字,言简意丰,刻画出西门豹威严与从容;廷掾与豪长者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12个字淋漓尽致地描摹出他们惊恐、狼狈的丑态。此外,文中西门豹语言极其简练,短截急促,严肃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令这位威严的历史人物宛然若在眼前。

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复习本课文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252 字

+ 加入清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1、搜集关于作者曹文轩的资料。

2、《草房子》介绍

《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描写的是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小说通过陆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

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使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

“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陆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使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陆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即使陆鹤用这样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孩子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地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陆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一个是秃顶的“陆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欲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明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的情绪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个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而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养生活。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戏剧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全村首富,一夜间变为负债累累,小小的孩子确实承受的太多太多。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的领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孩子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是,还是勇敢的承受了。陪这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失败后。父亲垮了,但是孩子却勇敢地站了起来。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嬉闹( ) 掺杂( ) 给予( ) 撩逗( ) 凹地( ) 胆怯( )

(2)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跳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填出下面的情节发展过程,然后复述课文。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二)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提示:如有关鸭群的描写,有关芦苇荡的描写,有关风雨的描写等。

3、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为“孤独之旅”,而不是“放鸭之旅”、“成长之旅”,更不是“无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惊喜之旅”了呢?

提示:可以从文中划出体现“孤独”的词句,说说“孤独”的含义?(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三)精讲点拨

(四)拓展延伸(说孤独)

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1、收集整理有关“孤独”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

2、阅读《草房子》一书,记录阅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和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点?

2、快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听清楚老师的的要求:

(1)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坐落在哪?

(2)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设计者是谁?

(3)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年代?

(4)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在世界上的影响?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座石拱桥了,你们呢?

1、请你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50多米长,9米多宽。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6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2个教室还要宽。中间通过的是古代的大马、马车,两旁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真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再现这热闹的景象。

(3)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仔细找一找,赵州桥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桥有什么不同?而我们的赵州桥却完全不需要这些桥基或是桥墩就能横跨足有37米宽的桥面,多么有气势啊。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听老师的问题,试着用你的朗读向我们介绍介绍赵州桥。

(1) 赵州桥有多长?有多宽?

(2) 这么长的桥,有什么特点?

(3) 大桥洞上还有什么?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可以读读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简单介绍原理。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课文的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了?

(5)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吗?

5、赵州桥的这几个设计优点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语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谁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组关联词语。老师也想读读,愿意和我配合一下吗?

6、赵州桥的建造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1300多岁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赵州桥能够稳稳当当地屹立于此1300多年就说明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创举。你现在就站在这座修建于1300多年以前的赵州桥上,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

1、赵州桥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读一读,这是什么句?

(2)什么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启下?

(4)教师说明用法: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因为它与下文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到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

2、同学们,现在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赵州桥边。美观的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数只龙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快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呢?请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读一读。

(1)你最喜欢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点读给我们听听。教师评价:

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句式将精美的雕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既然喜欢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吗?试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内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5)再试着背一背:

3、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在描写“双龙戏珠”的图案时还没有来得及具体描写呢,你能不能发挥想象,帮助作者把它描写具体呢?

4、长50多米的桥面上难道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展开想象,运用这样的句式,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学们。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6、我们知道,在石头上刻图案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此时此刻,面对赵州桥,你又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1、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以它雄伟、美观的气势引来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参观学习。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把对赵州桥认识都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雨巷详细教案 雨巷教案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1课时。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 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教师和学生评点)

⑵ 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⑶ 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3、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4、情感基调。

(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5、表达技巧。

(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6、诗歌的内涵:

(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7、艺术特色:

(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8、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

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背育古诗。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两课时。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4、同桌交换课文互相写。

5、展示评价。

13、古诗两首

1、古诗《所见》,说说诗人的名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关闭闭路电视黄牛特童古诗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古诗两首中的另一首诗。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小池。

1、这首诗是谁写的?

(杨万里)老师简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人大多数也是描写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池、惜、阴、晴、柔、露。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

⑴熟字带生字:

地──池明──阴错──惜情──晴雾──露。

⑵编儿歌记忆:

把矛放在木头──柔。

6、再读古诗:

看谁字音读得准。

1、听老师范读:

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荷花开。

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时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师简单讲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

5、推荐读。

6、练习背诵。

1、齐背13课的两首古诗。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13、古诗两首

小池惜晴柔

照样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自然段)

第三段(3—13自然段)

第四段(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5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5课《这片土地神圣的》。

【教学目标

1.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 体悟课文的表达秘妙,感受演说语言的独特魅力,尝试运用排比、反复等手法仿说、仿写演说辞片段。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体悟表达秘妙,运用排比、反复等手法仿说、仿写演说辞片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疑定标,锁定演说秘妙

1.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略)

2. 听写词语:每次听写3个词,只读1遍,听完再写。请把它们工工整整地写入相应的空格,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听写内容:嗡嗡,潺潺,松脂;骏马,雄鹰,圣洁;善待,滋养,眷恋)

(出示:西雅图告诫人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每一声______的鸣叫,每一道______的流水,每一缕______的幽香,每一头奔跑的麋鹿,每一匹驰骋的______,每一只翱翔的______,都是______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______滋润我们心田的河水,照管好______我们生命的空气,照顾好动物兄弟,把对家园的______化为行动,保护好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因为: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校对评讲。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创境听写,既巩固生字新词,回顾课文梗概,又强化积累运用,培养倾听能力与写字能力,一举多得。】

3. 激疑定标。作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本课最应该学什么?(如何运用语言打动听众,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学语文就该学最有价值的东西。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发现那动人心弦的演说中隐藏的表达秘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目标设定源于学生,直指语用,使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顺势引发探究期待,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

二、含英咀华,研习表达,探究演说秘妙

(一)循“神圣”,识反复,探究谋篇技巧。

1. 明确演说主旨。本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 了解反复手法。

(1)引导质疑。(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中3次出现这句话,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和动物。对此,你有什么疑问?

(2)梳理问题。(反复出现有何好处?为何不多重复几次?每次强调的方式有何不同?)

(3)自主探究。默读第四至八自然段,思考有关问题。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条要求,仔细研读,把心得体会批注在旁边。

(4)汇报交流。预设点拨策略、小结思路:

①运用反复可以深化主题,强化情感,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

②如果你是西雅图,还会提些什么要求?这些要求西雅图一个也想不到吗?那他为何不多提几个?(运用反复手段要适度)

③运用反复时略加变化,效果会更好。(如:文中“善待河水”和“善待空气”为正面论述,“善待动物”乃反面警示。)

⑸指导朗读:西雅图的呼吁字字是泪句句是情!各位西雅图,用你们义正辞严、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诫那些贪婪成性、恃强凌弱的白人吧!齐读第四至八自然段。

3. 把握演说框架。

(1)思考:西雅图把该说的都说了,课文的其余部分是否多余?

(2)小结。本文属“总——分——总”结构,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我们撰写演说辞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设计意图:锁定文本表达秘妙点,凭借语言实例,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内化“反复”手法,进而穿越“意”的丛林,探究“言”的秘妙,获得“法”的启迪,建构语文知识,提升言语智慧和语感品质。】

(二)循“圣洁”,品语言,发现表达秘妙。

1. 过渡导学。读演说辞,只关注总体框架是不够的,只有沉下心去触摸、品味语言,才能发现更多秘妙。仔细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画出最具表达特色的词句,细细品味,再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2. 互动研读。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教师巡导。

3. 汇报交流。

预设1:“圣洁的家园”(出示第二自然段)

a. 感受语言魅力。这段话有何表达特色?(排比、句式齐整、量词变化)演说时注意这些有何好处?男女生合作读。将全段按现代诗格式排列,配乐齐读(背景纯音乐:腾格尔《天堂》)。将“每一……”全都改为“所有的”,比较一下,有何发现。按照句式仿说几句。

b. 启发移情想象。(括号内为学生个答预设)是的,这里的一山一水,都铭记着我们的成长足迹;一草一木,都珍藏着我们的圣洁记忆;一鸟一虫,都诉说着我们的快乐体验!瞧,就在这片沙滩上,我们(一起凝视太阳,让热情奔放的太阳舞带我们快乐飞翔);但是从此我们(再也看不到金黄柔软的沙滩了);就在这块田地里,我们(一起举行冬节盛会,尽享丰收的喜悦),但是从此(再也享用不到这片田地上的粮食了);就在这座山中,我们(一起在丛林深处沉思冥想,完成了成年礼),但是从此(我们再也无法聆听到这幽静山谷中清脆的鸟鸣声了);……从此,这一切的快乐都将遥不可及,这一切的记忆都将失去凭借!印第安兄弟姐妹们,在永别家园的最后时刻,最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通过朗读传递出来(齐读全段)。

c. 创境引诵语段。(出示并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家园如此圣洁,土地如此神圣,印第安人对脚下的大地如此眷恋!然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优美而圣洁的文字吧!(配乐引诵全段,教师提示所有的“每一”)

预设2:“圣洁的情感”(出示第三自然段)

a. 理解内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b. 探究秘妙。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人类与大地的关系?作者是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种息息相关的关系?(比喻、拟人)

c.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锁定“每一”这个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语感富矿”,通过摩挲语词、移情想象、创境引诵,还原生活画面,复活文字的感性生命。同时,聚焦语用,通过置换比较、拓展仿说,引导学生品读、领悟、积累、运用精妙语言范式,徜徉在语言之途,使之感受言语之美,体悟表达之巧,形成言语之能。】

三、聚焦语用,创境练笔,内化演说秘妙

1.创设情境。西雅图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白人。他们决心善待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使之继续保持神圣。假如你是白人首领,你会向西雅图的族人作出怎样的承诺?(出示:请印第安兄弟们放心,既然我们继承了这片土地,就一定会铭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从现在起,我们将?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2.合作练笔。4人一组,每人从一个角度写几句话,然后再合并组成一篇运用“反复”手法的演说辞。(生练笔,师巡导)

3.反馈小结。

【设计意图:创设情、辞同构共生的练笔情境,构筑语言文字运用的平台,让学生在练笔实践中激活缄默的表达秘妙和言语范式知识,使新学的言语表达知识技能化,并及时融入到已有的语感图式中去,实现“得言、得意又得法”。 】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复现演说秘妙

1.总结全文。(播放西雅图风光视频,画面定格于西雅图酋长纪念碑)这就是演说中的那片土地。时隔150多年,她依旧那样神圣,那样迷人!她有一个圣洁的名字——(生:西雅图)它的神圣,归功于一个伟大的民族——(生:印第安)一个大写的人——(生:西雅图)一次成功的演说——(生:《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的,西雅图的土地是神圣的。其实,我们面对脚下这片土地,也应该永远铭记这样一句忠告——(生: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因为——(生: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布置作业。

(1)在课堂小练笔的基础上,运用“反复”手法续写几句话,其中“请印第安兄弟们放心,既然我们继承了这片土地,就一定会铭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至少要出现3次,写完说给同桌听。

(2)课外阅读《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旨在深化学生对于演说辞这一体裁及相关秘妙的认识;续写练笔,既复现、巩固“反复”手法,将语用实践延伸至课外,又引导学生置换角色,将自己对于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认识诉诸文字,进而获得心灵的荡涤与澄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年级下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1、础性目标:

⑴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⑵读准14个生字的读音,随文学习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发展性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⑵通过换位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表达的科学精神。

⑶通过参与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cat课件、资料等。

一、激趣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次去感受了黄山风景区的神奇美丽,那里各种各样的奇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课文介绍了哪些神奇的石头?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图文结合、合作学习

1、今天,老师要邀请孩子们乘坐黄山旅游专列去仔细欣赏那些神奇的石头。

2、孩子们,快看!美丽的黄山风景区展现在我们眼前。

3、教师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我们先来到今天旅游的第一站,这一站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三个景点,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动脑学习。

(点击cat,出示学习要求,学生可小声读要求。)

5、学生自学。

6、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7、学生分组汇报自己选择的一个景点,要点:

⑴仙桃石:

飞、落、仙。

⑵猴子观海:

动作、云海。

⑶仙人指路:

伸、指。

(汇报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各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评价读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汇报时,各组同学在听取别人意见基础上,可提问,也可补充完善。)

5、现在我们要离开旅游的第一站了,来到旅游的第二站“金鸡叫天都”。

谁来想象一下“金鸡叫天都”应该是什么样的奇石呢?

点击cat,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6、学生自由发言、补充,要点:

金鸡叫天都:

鸡、太阳、天都峰。

7、点击cat,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渎第五段,深入体会

1、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黄山的石头真是太神奇了,除了刚才我们欣赏了解的,还有别的吗?

学生自渎第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3、点击cat,欣赏图片资料。

四、发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黄山还有好多好多的奇石,这会儿,老师就请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更多神奇的石头,向大家作详细的介绍。

2、学生争作奇石介绍,要点:样子、名字、想象。

3、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20 字

+ 加入清单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意深刻。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人物成长历程,又能激发学生丰富情感,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因此教读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继《故乡》之后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解同体裁文章内容、感知文章深意的基本能力,为此,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初步把握鉴赏小说的一般原则。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孤独之旅”的含义。

1、诵读法

2、讨论法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xx年4月4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公布了20xx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名单。最终,来自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不负众望,顺利摘得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他曾说过:“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看看主人公历经了怎样的成长历程。本文选自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生字注音,积累“厚实、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交流,教师归纳:例: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三、探究理解

1.杜小康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学生速读有关杜小康的选段,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获取信息,交流归纳: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他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

2.如何理解杜小康找到鸭群后“哭了起来”师生讨论交流,总结:

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激动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3.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并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学生诵读精彩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师生交流归纳。

例:①.“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②.“这才是真正的芦荡,??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涌”“围”突出了芦苇荡无边无际,渲染了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③.“鸭们十分乖巧。??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以鸭子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④.“一早上,??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作者对暴风雨的描写淋漓尽致,可怕的`暴风雨让杜小康体验了真正成长的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⑤.鸭们也长大了,??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归纳:一般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4.深层感受“孤独之旅”的含义

教师归纳:一路走来,面对孤独,杜小康经历了最初的害怕胆怯,然后不再恐慌,不再逃避,最后在孤独中成长、坚强起来。孤独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更是他成长的主要原因。本文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这才是“孤独之旅”的真正含义。

四、课堂小结:孤独之旅走完了,而小康他还得借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但我们的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五、作业设计:1.反复诵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段落,加以鉴赏,积累语言。2.阅读《草房子》3..完成小作文《我的孤独之旅》

六、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杜小康

成长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寨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寨沟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3 字

+ 加入清单

上节课我们走近九寨沟,初步领略了它的动人风光,作者称它是一个?——(童话世界)还记得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我们欣赏到了九寨沟的那两个神奇吗?(指名说 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板书)

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巴金先生一起走进那片神奇的土地——九寨沟。

(一)欣赏奇景,体会美丽

1.走近九寨沟就像到了童话世界,那里有怎样的美丽风光呢?

(1)先别急着回答,自己用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拿起笔,快速地找一找这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多媒体依次出示: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呢?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思考这处景色有什么特点?(生自读)

(3)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 湖泊和瀑布)

谁愿意把你喜爱的景色介绍给我们?(指名)

a.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问:这些山峰有什么特点呢?(多、高、美)

答:“一座座”——雪峰很多,重重叠叠,连绵不绝

“插入云霄”——雪峰很高,高耸入云

“银光闪闪”——雪峰很美,覆盖白雪,银光闪烁

读:这里的雪峰海拔3000米以上,峰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如此雄伟壮丽的景象,能读好吗?(指名读,两位)(要读得雪峰高起来,读得峰顶亮起来。)

b. 湖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 、”五彩池”呢。

问:这里的湖泊有什么特点?

答:数量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___比作___ ___比作___

这大大小小的湖泊形状肯定各不相同,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呢?) 湖水清——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颜色多——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 (想象一下,在这幅图画中,会有哪些颜色呢?(预设:倒影、石块、水草、鱼儿、飞鸟……) 总:湖水竟有如此多的颜色,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 (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感觉怎么样?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此刻你就站在五彩池边,让我们带着美

的感受齐读这段文字。

c. 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问:这句话让我们了解九寨沟的森林怎么样?

答:数量多、分布广。

过渡:不仅如此,九寨沟还有更神奇的呢!那就是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d. 瀑布:(出示句子)自由朗读这段话,思考瀑布的特点。(自由读) 问:你感觉九寨沟的瀑布怎么样?

答: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问:从哪些词体会到?

答: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问:白练和银花是什么意思?

答:白练——瀑布像白色的绸带一样。 银花——飞溅下的水花。

(出示图片1)同学们看,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瀑布顺势层层跌落。这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高低错落

(出示图片2)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下面,请大家结合图片,自由练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旁边,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

小组讨论交流。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瀑布之壮观。

(随机)总述:同学们,九寨沟,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美丽的童话世界留在心中。(配乐)

(二)亲近动物,感受神奇

自然风光是这样迷人,别忘了,一些珍稀动物正等着我们去交朋友呢!快速浏览第四小节,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异兽珍禽。(指名回答 多媒体出示)

1.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圈出一个最能表

现它特点的词语。(自由读)

2. 汇报交流

(1)金丝猴

a .读句子

b.问:它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体态粗壮)

遇到你时它是怎样做的?(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能不能做一个窥视的动作?——真是一只机灵可爱的金丝猴。

(2)羚羊

a. 读句子

b. 它有什么特点?——善于奔跑

从哪句看出来的?从哪一个字最能看出快呢?—蹿,蹿是什么意思?——一下子蹦出来(可真算是一个赛跑冠军啊!)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你试试看?指名试

(3)大熊猫

a.你为什么喜欢大熊猫?——很可爱

b.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很可爱呢?——憨态可掬

看它这幅模样确实很可爱,让老师也忍不住要来读一读了,看——(范读)

(4)小熊猫

老师还看到了一只小熊猫呢,谁来读一读?(指名)它有什么特点呢?——行动敏捷。这个词我们应该要读的?——快一点(再指名读,齐读)

这天真的小熊猫还很爱美呢!他在?——(美滋滋地照镜子)

3. 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

吗?(不是)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去掉行不行?(不行,因为它们住在?——林深叶茂处)

4. 九寨沟的珍禽异兽可远远不止这四种,你可能还会看到些什么动物

呢?同桌讨论

出示:也许,________

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展示)

5. 这么可爱的动物,这么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在最后一小节情不自禁

地赞叹道——(出示句子,生齐读)

问:这段话只有一句,是否可以把它省去不写呢?——不能

说明这句在文中起这很重要的作用,谁来说说看?——总结全文,首

尾呼应。

问:这段中,那个词最能总结九寨沟的特点呢?——人间仙境(板书)(随机)这六个小圆点里还藏着九寨沟的哪些神奇呢?你能说上几个吗?(奇花异草,青山秀水,鸟语花香,溪流清泉,奇峰怪石)

总:不愧是人间仙境,再读

1.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就要离开九寨沟了,在离开之前,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题,( )的九寨沟,你想在前面加什么词?(任意说)

2.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这美丽的九寨沟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九寨之行,请听《神奇的九寨》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首小诗《美丽的九寨》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银光闪闪)的雪峰,

这里有(色彩斑斓)的湖泊,

这里有(古木参天/五彩缤纷)的森林,

这里有(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瀑布。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正在向你眨眼) ,

小羚羊(跑来跑去/飞快地奔跑),

大熊猫(憨态可掬/咀嚼着鲜嫩的竹叶),

小熊猫(美滋滋地对着湖水照镜子)。

假如我来到这美丽的世界

我要()

2.以九寨沟美景作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课后搜集一下,举行“九寨沟美文朗读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简单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课文含义,提炼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体会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37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课时

导入:

1、同学们好!请大家想想“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3、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和老师一起读。注意:脂读第一声;雄鹰、婴儿都读后鼻音。

再来看看易错字:

骏换偏旁:俊俏、竣工、险峻

眷换偏旁:试卷、入场券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生字的读音、字形。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麋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原产我国,是一种稀有的珍贵兽类。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文中不仅指河流解决了我们的喝水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能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遗灰:遗留下来的痕迹。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文中用婴儿对母亲的留恋来表明印地安人对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和眷顾。

4、土地可以用肥沃、贫瘠、宽广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那么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写作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分属560多个部落,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西雅图 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5、了解了这些,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神圣的。

(二)要求人们善待这块神圣的土地,保护好河水,保护好空气,保护好这块土地上的动物。

(三)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

文章就是用这样的总分总的结构连段成篇的。

6、默读课文,思考: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文中哪些语句体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指这片土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有关语句:

土地上的每一种事物,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7、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请你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8、有感情地齐读前三自然段,记住: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9、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和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这诗一般的语句。(2、3自然段)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读文章4~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善待河水;照管好空气;照顾好动物。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看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想想。

这句话点明了河水对人类的贡献,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将无法生活。

是呀,水是生命之源,当然要善待它!同样,空气对于人类也是不可或缺。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谈谈自己的感受。(说明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这儿有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这么美的地方当然也是动物的家。

(3)引读: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6、当这片土地即将不属于印第安人,西雅图强烈要求: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这说明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土地。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理解句子“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7、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权利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没有权利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维持生命的延续。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8、文章内容我们已经了解,让我们再回看课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是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这句话反复出现,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9、总结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先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然后分别描述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的血肉关系;最后阐述了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9、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10、11自然段。

读课后“选做题”,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夏字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贮满(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6、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夏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②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第二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感》导学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986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9个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借助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1、正确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2、借助插图讲故事。

共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板书“小路”,指名读词。

(二)看,这条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

(三)“鲜”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鱼和羊,组成鲜)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鲜”。你们看,这是金文、金文大篆、小篆里的“鲜”字,古时候,人们将鱼和羊混合在一起烹食,味道真是鲜美极了,所以古时候就有“鱼咬羊,其味鲜”的说法。

(四)强调“鲜”字的写法。(“鱼”作偏旁时,第八笔横改提;右边的“羊”,竖要写得直而正。)师范写,学生跟随老师书空“鲜”。

(五)指名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齐读课题,读出小路的美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同桌互相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检查字音。

(三)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教读时强调“漏、礼”是边音,“丧、籽”是平舌音,“懊、啊”是零声母音节,“堆”的韵母是“ui”而不是“ei”。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四)认读生词。

1、认读“邮局”“邮递员”“寄包裹”“领包裹”“包裹单”

(1)结合生活实际,介绍邮局的作用、邮递员的职责,读词“邮递员、邮局”。

(2)看图片理解“包裹”,读词“包裹”。

(3)人们可以到邮局将包裹寄出去,这就是“寄包裹”,读词“寄包裹”。也可以到邮局领取包裹,这就是“领包裹”,读词“领包裹”。

领取包裹时,得出示“包裹单”,出示“包裹单”的图片,读词“包裹单”。

2、小老师带读“刺猬”“绚丽”“花籽”“礼物”“懊丧”

(1)强调“刺猬”的“猬”连读时读轻声。

(2)读词“花籽”,出示“花籽”图片,这就是花的种子。将花籽播撒在土地里,就会开出鲜花。出示“鲜花”图片,引导学生找找画面中的“鲜花”有哪些颜色?颜色如此之多,景色如此美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这就叫“绚丽多彩”,读词“绚丽多彩”“绚丽多彩的鲜花”。

3、指名读,全班齐读“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强调数量词的使用要准确。

4、开火车读词语。

5、读准多音字“啊”。

(1)出示句子: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强调“啊”在这句话里读四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多美啊!真美啊!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强调“啊”在句末词尾,这时的“啊”读轻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用小方框标出来。

(二)全班交流后,认读词语:

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刺猬太太

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

强调“先生”“太太”“狐狸”连词读时,第二个字读轻声。

(三)这个童话故事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出场,多么令人期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至五自然段,看看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之间发生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送包裹单了,他会怎么喊?真响亮,只有这样,鼹鼠先生才会听见。(指名读句子)

“包裹单”读得真清楚,听了这样的喊声,鼹鼠先生才会清楚邮递员究竟送来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您的包裹单”,多么有礼貌的黄狗先生啊。(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师讲述第二自然段,鼹鼠先生真想快点领回自己的包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鼹鼠先生心情的急迫。

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指导朗读鼹鼠先生的问话。评价:一个“请”,一个“您”,读得真清楚,鼹鼠先生真有礼貌。(指名读句子)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鼹鼠先生多么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呀,他知道了吗?

2、从哪读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一心想知道答案,却落了个空,鼹鼠先生该多失望啊,这就是“懊丧”。(读词“懊丧”)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四)借助板书说说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邮递员黄狗为鼹鼠先生送来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单。鼹鼠先生不认识包裹单里的小颗粒,于是去问松鼠太太,结果发现包裹破了,小颗粒漏在了来时的路上。松鼠先生很懊丧。

评价:同学们结合板书,抓住1—5自然段中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可真了不起。

(五)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递、原、局”。

(二)看结构。观察三个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三)看比例。强调: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注意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四)重点指导。范写“递、局”:“递”字先写“弟”,再写“走之底”。“弟”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五笔竖折折钩紧贴横中线;“走之底”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局”第一笔横折位置在上半格居中,内部饱满,第四笔横折钩稍微突出“包围圈”。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鲜花、原来”。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鼹鼠先生,他要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词语宝宝。指名读,齐读。

第一行:邮递员邮局寄包裹

第二行:刺猬花籽礼物懊丧(强调“猬”的轻声、“籽、丧”的平舌音要读准)

第三行: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朵簇簇(这些都是表现花朵的词)

第四行: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数量词的搭配真准确)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出示上节课的板书,回顾第一至五自然段内容)

二、学习第六至十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鼹鼠先生很懊丧。时间悄悄地过去,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出示句子: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指名读句子,找找两句话的不同,不加这个“啊”可以吗?(体会“啊”表示惊奇、兴奋、开心、赞叹的情感。)

3、指导朗读。

这条小路开满了鲜花,多美啊!(指名读)

小路上的鲜花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呢?鼹鼠先生真奇怪。(指名读)

这条小路大变样啦!(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1、鼹鼠先生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沿途经过了谁的家门?默读第七至十二自然段,找出答案,用小方框标出来。(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

2、房屋的主人们都看见了什么?用横线标出来。她们又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标出来。

3、全班交流。

句子一: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句子二: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句子三: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4、学习句一、句二。

(1)出示“鲜花”的图片,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自由说)

(2)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鲜花色彩丰富又鲜艳,这就是“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读词语)

(3)放眼望去,眼前出现的都是鲜花。指名读“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4)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门前怎么样?(指名读句子)

哪里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指名读句子)

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房子旁边、山坡上怎么样”。

自主选择地点再说一说,尝试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全班交流。

(5)如果你就是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这样的鲜花,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想些什么?(体会“惊奇”“奇怪”,读词语“惊奇地说”“奇怪地问”。)

(6)指导朗读两个问句,读出惊奇、奇怪的语气。

(7)还会想些什么?(体会“感谢”“赞叹”)

(8)这样的美景有谁会不喜爱呢?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真想感谢那位种花人。指导朗读两个感叹句,读出感谢、赞叹的语气。

(9)再细细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表达的是同样的感情,但使用的语言却不一样,请火眼金睛的你们,找一找两句话用词方面的不同。

同一个意思,作者却使用了不同的表达,语言多么丰富啊。(全班齐读)

(10)面对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惊奇与赞叹,鼹鼠先生怎样回答的?(指名读,他也摸不着头脑呢!)

(11)师生合作读第七至十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习句三。

(1)松鼠太太看见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2)鲜花不仅色彩绚丽,而且到处都是,这儿一簇,那儿一簇,这就是“花朵簇簇”。指名读词。

(3)这儿成了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的乐园。指名读第11自然段。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还会在这里干些什么呢?(想象)

(4)看到这欢乐的画面,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指名读。

(5)出示: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指的是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结合前文读懂“这”)

(6)长颈鹿大叔的花籽给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这样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体会赞叹、感激的情感。)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7)听到松鼠太太的赞叹,看到这开满鲜花的小路,鼹鼠先生此时的心情如何?(快乐、开心、惊喜)

三、总结课文,表演朗读

(一)故事读到了这里,我们和松鼠太太一样恍然大悟,春天里盛开一路的鲜花,竟源于包裹里无意洒落的花籽。这美好的礼物,在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快乐、美丽和希望。

(二)分角色表演读课文第六至十二自然段,将这个美丽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读,指名一组戴头饰表演读)

(三)借助插图讲故事。

1、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着讲讲这个故事。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个法宝。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

2、我们来练习一下。

(1)出示: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指名读。

(2)怎么把这一句话变成三句话呢?师读: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生接读)

(3)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想:春风中,盛开的花朵会怎样?

(指名说)花朵会摇摆,会舞蹈,多么生动啊。

(4)仔细看看插图中的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和松鼠太太,他们还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结合插图大胆想一想。(指名说)小动物会追会跑,会笑会说,故事就生动了。

(5)现在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讲一讲,自己说给自己听。

(6)指名上台讲,点评是否能做到讲具体、讲生动。

(7)根据插图,结合想象,让故事中的小动物活起来、动起来、说起来,故事就会讲得生动又有趣,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讲讲故事。(自己说给自己听,指名讲,点评。)

(8)同学们回家后,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美好的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这不也是一份美好的礼物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全班交流)

(五)总结:珍惜得到的美好礼物,给予他人美好的礼物,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礼、邮、叔、堆”。

(二)看结构。观察四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三)看比例。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应该观察左右两部分高低宽窄的变化,其中“礼”左右均等,“邮”“叔”左宽右窄,“堆”左窄右宽,同时需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

(四)重点指导。范写“堆”:“隹”的单人旁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邮递员、邮局、大叔、一堆、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课程标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取了几篇体裁不同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的第二篇,虽篇幅短小,却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感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生字“蜂”、“派”,注意左窄右宽的构字特点,会写词语“附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附近、旁边”“引导、引领”“看见、观察、发现”;会摆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初步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学写余下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深入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蜜蜂”),谁来叫叫它的名字。生读“蜜蜂”。师:对了,后鼻音真准,你来,一起叫。

2.师:请拿出你的小手指和支老师一起把它请到黑板上来。(师写课题:蜜蜂)

“蜜”字呀,宝盖头写得大一点,然后最下面是一个“虫”,因为蜜蜂是昆虫。“蜂”字呀要写好可不容易,我们要请田字格来帮帮忙(出示田字格),谁发现了“蜂”字要怎样写好?你说--(指名说)师补充: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呀,左边比较小,右边比较大,这就叫左窄右宽。

在你们的提醒下,我就可以把它写好了。(师边板书边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左边呀虫字旁窄一点,右边呀要注意啦,撇过来,捺捺在横中线上,底下一竖是悬针竖,发现了吗?一起再读一下:生齐读:蜜蜂。

二、初读,感知故事内容。

1.初读课文。

今天的小蜜蜂呀,就在无意间和一个大人物交上了朋友,赶快翻开课本p119,大声地自由地读几遍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第一段,学习生字词。

好,真的不忍心打断同学们,同学们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支老师真的很想听。谁愿意站起来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第一段)

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容易读,有好多生字,还有谁愿意读。(指名读)

真棒!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生认读生字)

记住了,我指一个,你读一个。(在句子中)

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先不出声,记一下。

能读吗?“莫”、“斯” “莫斯科”知道吗?没关系,没教过当然是老师的责任喽,我来帮帮你。(出示课件: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谁会说?(指名说)会说了,一起说。

继续来,“附”组个词语:附近。“谈”“谈天”“谈天”要说很多话,所以谈是言字旁。师板书:谈天。

真聪明。读:派,都从哪里见过“派”?生:派人。蛋黄派。生活中也可以识字。“派”也需要小朋友写好它,仔细看,怎样才能写好,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

师:小朋友注意了,它也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特点。拿出手指我们一起来写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右边笔顺。注意“竖提”。

小朋友注意了,刚才2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请拿起笔写,看谁的速度最快。写2个“蜂”、2个“派”。注意写字姿势。(师巡视)我发现呀,小朋友写字漂亮。“派”字可不容易写好,要注意笔顺。

好,基本上都写好了,现在请你听清楚,把笔放下,看哪一位坐得最快,我们合作最棒。请把笔放下,来,拿起书,我们把生字送回到句子中去,你能把第一段读得更好吗?(齐读第一段)

读着读着,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列宁1922年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

你读懂了这一点。

还读懂了什么,谁继续说?

生:我还读懂了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这里有一个人你们知道吗?列宁是谁?不知道,没关系。支老师来帮助你。

(出示简介,介绍列宁)他就是列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6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头、柳树发出了牙,花儿绽开了笑脸,真美啊!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出去走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

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乘坐着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呆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放图片、音乐。)

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

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

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3、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书:[交通工具]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车”呢?(小艇)

(2)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

(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

(3)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

(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小艇这些特点。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指名读第二段)

(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默读课文,并用“△”在词语下面做记号。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老师板书:长、窄、深、翘)

(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3)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点,描写细致入微。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全班一起读)

读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词语读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请3、4组的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第一句),1、2组读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请跟老师一起说它的特点: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长,又窄又深,像独木舟,船头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像一条水蛇。

(4)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模型试着把描写小艇的句子背出来?不太会的,可以看着书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1)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不过,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

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分组讨论评议并完成表格:

在何种情况下船夫如何应对

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

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在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穿过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我们通过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

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2)讨论评议

重点第六自然段

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 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

“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

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

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

(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读

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

(渐渐、摇晃)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齐读)

三、总结课文。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

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音乐,教研,设计,全文共 1947 字

+ 加入清单

1、欣赏、学唱《外婆的澎湖湾》

2、欣赏《天亮了》韩红

3、欣赏《感恩的心》

4 、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通过欣赏学习《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四首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要怀着干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让学生充分明白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学会《外婆的澎湖湾》,并动情演绎《外婆的澎湖湾》 。

1、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以情感人,以达到让学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湾》歌唱、动情演绎。教具准备:电子琴、《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的flash动画课件(充分利用网上现有资源)。

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教室(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一、课前调动学生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站在这里,心里呀又激动又胸有成竹,还有心里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谁知道为什么?” “ ”师生互动“谁能帮帮我,别让我惴惴不安,给想个办法,(有什么办法)。谁能?” “ ” “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谢谢同学们。好了我们上课!”

二、师生问好!

(啦啦歌)1 5 1 5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2老师老师老师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 5 1 5 1 5 3 5 1 3 3 3 2 2 2 2 1 2 3 1 ‖同学同学同学们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课教授:

导入。(屏幕出现和蔼可亲的外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和谐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湾》flash(2分)

提问:

a、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

b、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外婆的澎湖湾》?

配乐朗诵:放伴奏《外婆的澎湖湾》她读得真棒,让我们带着对外婆的感激之情一起来学习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1)随琴唱乐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随琴完整演唱乐谱(1分半)

(3)加入歌词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随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湾》(5分)

歌曲学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是表现了谁和谁之间的爱?

是的,这首歌曲非常好的表现了我和外婆之间隔代亲的这种深深的依恋。其实,歌曲的创作和写文章一样,都是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有一年3.15晚会上,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名叫――《天亮了》,这是歌手韩红自己创作并演唱的。动人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并用这个故事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 2分

请同学们说一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是的,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并不很痛,然而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呢,我每听一次就会不由得哭一次,听了这首歌我就觉得人世间再苦再难比起小子灏来都不算什么了。现在,潘子灏生活在韩红的关爱之中,但是,留在他心灵的创伤却并没有愈合。让我们为他祈祷,祝福他天天开心,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每一天。上节课,我让大家查一下另一首歌曲《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谁起来说一下?

同学说创作背景

请欣赏感人肺腑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的享受着每个人的关爱,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关爱、师生的关爱以及像子灏这样得到的陌生人的关爱,让我们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请会这首歌的同学一起轻声唱并一起做手语。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们的家人、朋友和他人。 “孩子们,我们都是幸运儿,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点不如意,比起潘子灏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感受爱,更要学会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请欣赏《让世界充满爱》(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了《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请同学们爱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送学生出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三年级,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一、开场白

同学们,火是人类的朋友,它带给我们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但火,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高大的楼房,甚至夺取人们宝贵的生命和健康。失去控制的火还会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灾害。那应该怎样防火,救火呢今天的班会,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二、读新闻,让同学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几起火灾事故。

课前,我们班的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火灾险情的案例,让我们听听这些同学的汇报。(同学上台汇报)

三、防火

大家听,刚才的事件多么的触目惊心。是的。火,既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但只要我们时常做个有心人,把用火安全记在心间,就能防患于未然,火就不会那么可怕了。

那么作为小同学,我们应该怎样防火呢(同学讨论)

下面我来读一下《小同学消防安全》的部分内容:

1、 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等入校。

2、 认识安全标志,不到有危险标志的地方玩,如高压电等。

3、 不玩火,不在有易燃物的地方放焰火。

4、 不破坏消防器材。

5、 提醒家人不要乱丢烟头。

6、 同学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 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8、 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要用手电筒

9、 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

10、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11、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使用电热毯的连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使用完毕之后要注意切断电源。

四、自救

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讨论)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沉着冷静,采用科学的自救措施逃生。

1. 井然有序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以防吸入烟雾窒息。

2. 弄清楼层通道出口,不要盲目乱跑、不要盲目开门。

3. 冲出楼房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势跑行。

4. 楼梯火小,就冲出去,火大就用绳子、被单等从窗口、凉台上滑下。

5. 身上着火,要脱掉衣服,或在地上打滚压灭火

五、知识竞赛 请同学们先来做个抢答游戏

1发生火灾时,是盲目开窗开门,还是用湿毛巾、捂住嘴(用湿毛巾、捂住嘴)

2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救人)

3起火时,是先断电还是先救火(先断电)

4你能说出几种逃生方法吗。(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

5你们知道吗我们有哪些自救方法吗(1、疏散逃生2、就地打滚3、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6 扑救电器火灾应首先做什么

答:切断电源。

7 消防队扑救火灾收费吗

答: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不收费。

8 发生火灾拨通“119”后,应向“119”台报告哪些情况

答:应报告失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所威胁的物质,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总之,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六、灭火常识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七、小结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们还要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传给身边每个人,让他们知道更多消防知识最后,祝大家永远都平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