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心得【汇集17篇】
这党课进基层,为在全系统营造善于学习、勤勉敬业、务实创新、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加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重言思辩的能力,县林业局以“林业大讲堂”为载体,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万堂党课进基层”活动。下面是二秘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497范文
18用word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心得体会范文
对于文档的编写,据说LaTeX是个非常好的编写和排版工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人主要还是用Word进行文档的处理。word在写科技论文方面虽然有些先天不足,但是仍然具有强大的功能,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论文写作的时候,格式就不再是头疼的问题了。下面介绍几点用word写论文的一点心得和技巧。
1. 首先建立“样式”。论文开始前按照学校的要求,创建几种样式。对于相同排版表现的内容一定要坚持使用统一的样式。这样做能大大减少工作量和出错机会。能够轻松地让整个文档保持一致的风格,尤其对于多级标题的文档。如果要对排版格式做调整,只需一次性修改相关样式即可。使用样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由Word 自动生成各种目录和索引。
2. 另起段落时,段前空的两个字符,一定不要自己敲空格。最好用格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这样能使每个段落都具有一致的空格长度。
3. 对齐。只有英文单词间才会有空格,中文文档没有空格。所有的对齐都应该利用标尺、制表位、对齐方式和段落的缩进等来进行。所有的对齐都应该利用标尺、制表位、对齐方式和段落的缩进等来进行。
4. 参考文献的编辑和管理。如果你在写论文时才想到要整理参考文献,已经太迟了,但总比论文写到参考文献那一页时才去整理要好。应该养成看文章的同时就整理参考文献的习惯。手工整理参考文献是很痛苦的,而且很容易出错。现在有很多的文献管理器软件,如Endnote、Biblioscape、Reference Manager、NoteExpress等等,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用一种。如果平时没有用软件管理参考文献,用word也可以进行文献的编辑,虽然不地道,但也是方法的一种。
以尾注的方式插入参考文献。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使用节。如果希望在一片文档里得到不同的页眉、页脚、页码格式,可以插入分节符,并设置当前节的格式与上一节不同。
6. 使用子文档。学位论文一两百页都正常,且包括大量的图片、公式、表格,比较庞大。如果所有的内容都保存在一个文件里,打开、保存、关闭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且不保险。首先将要Word文档视图切换至“大纲”视图。然后在Word2003菜单栏依次单击“视图”→“大纲”菜单命令切换视图。在Word文档中将光标移动到某一个空段落处,然后在“大纲”工具栏上单击“创建子文档”按钮创建一个Word子文档,并在Word子文档编辑框中输入Word子文档名称。成功创建Word子文档后,在保存Word主控文件时Word子文档会自动以刚刚输入的Word子文档名称为文件名保存为单独的文件。重复这个步骤创建多个Word子文档。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子文档合并到主控文档,按“大纲”工具栏上的“删除子文档”按钮,即可将该子文档的内容变成主控文档的内容。每个子文档都要删除。
7. 图表编号最好自动排序。选中图或表,点击右键,选题注。“标签”栏内若没有“表”和“图”标签(通常没有,只有“图表”标签),点击“新建标签”按钮,输入“表”或“图”。“位置”内,如果是表,选“在所选项目上方”,若是图,选“在所选项目下方”。点击“编号”按钮,选择“1、2、3……”格式,选中 “包含章节”。确定后,在图的下方或表的上方出现“图?—?”或“表?-?”,在其后可以输入标题内容。标题的字体、字号和与图表的间距,可以在样式中加以限定。
8. 用Mathtype对公式编号。对于公式自动插入编号较好的办法是用mathtype,可采用word工具栏上mathtype菜单项,选择“插入方程号码”,“格式化方程号码”菜单选项,更改方程编号的试样。
9. 使用“交叉引用”。论文中引用到某图、表或公式时,“插入菜单”-“引用”-“交叉引用”,在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图”、“表”或“公式”,然后在“引用内容”中选“只有标签和编号”,选或不选“插入为超链接”,在“引用哪一个题注”框内选中你要引用的图、表或公式即可。记住论文更改后全选,点右键,选“更新域”,即可全部更新序号。
10. 如何自动生成目录。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之“索引和目录”,选择“目录”,取消“使用链接而不使用页码”,选中“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选择合适的“制表符前导符”,选择预显示的目录级别,在“修改”中选择目录中的字体和字号,确定后即可生成目录。如果生成的目录有很多非标题的内容,可以选择这些内容,在“样式”窗口内选择“清除格式”。
11. 文档编辑时,多使用“视图”中的“文档结构图”。文档结构图还可以用来迅速定位编辑部位,使用十分方便。
12. 论文如果较长,插入的图片、公式又较多的话,文档一定比较大。不利于最后文章的上传至学校图书馆,这里介绍一种大大压缩图片大小的方法——把文档存为网页。Word文档另存为Web页的步骤为: 执行“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定位到用于保存网页的文件夹。选择保存类型为“网页”(或“单个文件网页、或筛选过的网页”)。Word 可以转换成三种格式的网页:单个文件网页、网页、筛选过的网页。如果选择“单个文件网页”,Word会把文件转换为mhtml格式,所有Word文档的内容(包括图片、表格等)都会包含在一个文件里;如果选择“网页”,则会把文件转换成一个带Word自身标记符的html文件,并产生一个存放网页图片的文件夹,里边是Word内嵌的图片(经过了优化,一般不大于60k);如果选择“筛选过的网页”,则会把文件转换成完全符合html标记的网页(去除了Office标记),同样产生一个相关的网页图片存放文件夹,里边是word内嵌的优化过的图片。一般转换后三种文件“筛选过的网页”最小,而“单个文件”最大。
最后建议大家及时保存,设置自动保存,还有一有空就ctrl+s。多做备份,不但word不可靠,windows也不可靠,每天的工作都要有备份才好。注意分清版本,不要搞混了。插入的图片、和公式最好单独保存到文件里另做备份。否则,哪天打文档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的编辑的图片和公式都变成了大红叉,哭都来不及了。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听课心得体会和感悟
1、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在课前我通过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然后指出:曹冲用相同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加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且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巧创练习优化策略
本节课教材只安排三道题,例1替换的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替换的两个量是相差关系,练习17第一题跟例题题型一样。为了体现练习的强度与坡度,我删去练习练习17第一题把他改为:1盒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3杯牛奶的钙含量,爸爸早餐吃了1盒饼干,喝了一杯牛奶,钙含量共计400毫克,你知道一盒饼干钙含量是多少毫克?一杯牛奶呢?这道题旨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选择把牛奶替换成饼干解题会更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般要灵活的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以达到策略的优化。
3、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
篇2: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已从教二十年的"老"资历教师,我深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的重要性。学期开始,我园参加的"镇江市幼教艺术教研协作发展共同体"研讨活动中邀请了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狄留芬老师为我们作精彩的讲座"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早就听说狄留芬老师长期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有及其丰富且独到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经验,是镇江市的学科带头人。上学期有幸见到过狄老师,她平易近人、温柔随和,脸上总是呈现一抹淡淡的微笑。她把自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使我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了解得更全面、更系统;使我更深切地体会到音乐活动的重要性;使我懂得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竟可以创设这么多有趣、多变的游戏;使我懂得幼儿园也可进行合唱教学;……更重要的是,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与趣味,感受到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生受益。
这次狄留芬老师带来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讨活动。针对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常见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单一;2。教学方法的枯燥;3。歌唱形式的老套;4。技能方法的缺失。一一做了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规范严谨。
解决思路或办法:目标明确,教学环节要得当,教学程序要严谨。
(二)教学准备充分。
解决思路或办法:教材要熟记,课前准备充分,教态要自然生动。
(三)歌唱活动中忽视对幼儿声音的关注
1.从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开始;2.教师正确范唱(熟记:情感投入、合理表达、把幼儿当观众);3.引导幼儿在体验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尝试用咬字、吐字、呼吸变变化。
狄老师重点研讨了歌唱活动的三个环节。歌唱活动一般有三个环节:导入、学唱、表现。
动作导入、情景表演导入、讲故事导入、歌词朗诵导入、游戏导入、提供感性经验导入、绘画导入、发声练习导入、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形成初步印象)。创设情景的目的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借助图谱、分句教唱法(难点部分)、按音乐旋律及词边做动作、利用课件跟唱、借助游戏学唱、反复重复练习(每一遍的运用不同的形式)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歌唱带来的快乐。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情绪不稳定。如果仅让幼儿随着教师一遍遍的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的进行歌唱教学,就必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歌唱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歌表演、单独、集体、合唱、对唱、接唱、轮唱、集体与个别的互动,启发引导,使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1.幼儿园唱歌活动有必要发声练习吗?
教师:有必要,但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以游戏为主,增强趣味性,不要过于强调纯技术上的发声练习。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表现什么样的声音是自然美好的?下巴放松,嘴巴自然张开,在讲话的基础上唱出
2.是否支持分句教唱的方法?
教师:不支持逐句教唱法,建议可以将歌曲中的难点句单独拿出来教唱,并采用游戏的方式。分句教的好处:便于幼儿模仿,提高音准。分句教的不足: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艺术形象和情感;难以促进幼儿积极记忆和思维。
从狄留芬老师的研讨里我学到了歌唱教学活动的新理念,以及歌唱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把握、去解决,也不禁感慨狄留芬老师对歌唱教学的深入研究,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鲜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我以前都没做到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狄留芬老师的教研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篇3: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大讨论,催征号角中既有悠深的历史回响,更有刚健奋发的时代强音。契合改革开放30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新一轮解放思想,跨越取得的既有成就,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校准未来的发展方向,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正在汇聚成实现科学发展的浩荡之势。
新一轮思想解放,重在出新、贵在出新,新就新在科学发展观。这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核心与灵魂。
8月2日至3日,全市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暨“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真正把事关科学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上的“gdp崇拜”到“绿色gdp ”理念,还是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们必须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单一倾向,重塑进步的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一轮思想解放,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处理好“舍”与“得”、“快”与“慢”的关系,更加注重发展的社会成本、资源环境代价。“投机取巧,欲速则不达。”我们搞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时刻牢记求真务实,不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搞发展,必须“好”字当先,对温饱与环保、软件与硬件、心态与生态、肚子与面子、口袋与脑袋等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搞“画饼充饥”、自欺欺人。我们搞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务必纵观全局,树立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顺应群众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新一轮解放思想,必须积极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路径。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基于实际,提出“打基础、创环境、反腐败、促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总的工作方针,实践已经证明,这是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并且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对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按照这一工作方针,振奋精神,发挥优势,开拓进取,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推动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打好基础与加快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务虚谋划与务实创业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统一。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就要坚持“知行合一”,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做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重,经济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并重,加快区域性自主增长与争取政策环境并重,坚持民主法治与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并重,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瓶颈,努力形成以发展树形象、以发展聚人心、以发展促和谐的生动局面,闯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篇4: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本学期工作室的必读书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一书,我利用假期时间认真读了这本书,领悟到了很多。《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书中提到课程改革要建构的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目标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的体现。
“问题解决”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与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书中还提到“问题解决”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能够深层理解并运用知识)、提升其思考技能(能够分析与综合信息等),发展其研究能力(能够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等),精练其沟通技术(学会表达、说服、多媒体呈现等),强化其合作的社会技能(学会倾听、处理好角色关系、具有团队精神、民主素养等),增强其学习能力(会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解决问题,会反思),促进其实践能力(动手操作)和创新精神(能以灵活、多样、新颖、非常规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发展等等。
在本书中,重点强调了好的.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融合的,也可以理解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实现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一个有效的策略。
对我们教师而言,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需要各种各样的行动策略,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则为它们寻找理念转化指明了一个方向,即任何教学策略最终的目的之一都是要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书中还提到如何培养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每位老师都是深有体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生教育之本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此项工作本书也给了一些很有效的指导思想。当一个人面临挑战时,不仅是他的认知兴趣、好奇心会得到充分的激发,他的智力潜能也可以得到最为充分的调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采取激励教学法。
读了《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觉得“问题解决”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寻求资源以求解决之道。而且还告诉孩子们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养成勤思、善思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当代小学生必须从小具有的一种学习能力。
读过这本书后觉得自己的教学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我觉得它能够让我这些年轻教师从大方向上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进行的现状有一个很全面理解和认识,并为年轻教师在教学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前进的灯。
篇5: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今天我教学的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单元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本课时选取的素材是类似与我国古代的传统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继续感受替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始终都是着眼于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方法,感受解题策略。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师:实际上,今天我们接触的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古人我们称之为“鸡兔同笼”问题。它出自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大家看,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和这个鸡兔同笼问题是不是有共同的特点呢?我过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会使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多么了不起啊!
解决问题策略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经历一个解题过程中的感悟过程,教学时,在学生在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并试一试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解题策略去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和体验。而后,老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与碰撞中逐步深入的体会假设、替换策略的运用过程极其价值。
“鸡兔同笼”问题相对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划船问题,本身容易激发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再加上画图、列表与假设、替换策略的整合运用,使学生直观地把握了替换过程中的道理,感受到替换策略的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从而能自觉地接受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其展示思维过程,组织全班同学参与到和他的讨论之中,并且尊重该学生的选择,并没有硬牵着学生去关注与42人相差的人数与每只大小船能坐的人数差之间的关系,而是顺应于学生的思维,学生想把大船调整成几只就把大船调整成几只,按照他们的想法组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因此,课堂中才会有学生产生了更多不同的假设方法,有假设大船5只小船5只的,甚至有开玩笑说假设大船6只小船4只的,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不违背大船、小船共10只的条件,假设的方法是很多的。
有的人认为,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感受策略,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不其然,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又何谈对策略的感受和领悟呢。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使学生认识替换策略的存在,也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替换的过程,能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有效合理地运用替换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进行替换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顺应学生思维,最初是根据1只大船9只小船能坐的人数比42人少了10人,使学生直觉的认识到大船太少,要增加大船,减少小船;而后,经历这样几次调整后,学生开始关注到少了的人数与大船小船能坐的人数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这时,我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因为这一步的理解是最难的,对一大部分学生来说,还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才能帮助理解。我在这个环节,把重点定位在感受替换的策略,开阔学生的思路,通过“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的问题,促使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在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画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替换的依据,从而真正把握替换的方法,使学生在经历对比之后能自主选择和运用较为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光我们教材从四年级开始编排进去的,学生耳熟能详的,就有列表、画图的策略、倒推、替换的策略等等,再加上学生在平时数学学习中提炼的举例的策略、假设验证的策略等等。这些策略,有些是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有些是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而且,不同的策略,有其适合使用的不同问题。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特点,帮助学生能根据问题呈现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解题策略也是有必要的。同时,要沟通各种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灵活的,不是贴标签、套公式的,解决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教学中,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
总之,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
篇6: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今天我执教的是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备课过程,是自己一个对教材编排意图不断提出质疑,不断理解深化的过程。
下面就谈谈这节课备课的体会:
(1)明确教材意图,是上好课的前提。
在理解教材意图中,我备课时经历了一番曲折。
最先,拿到书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果我是学生,教师给我出了这两道题目,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教材中预设的思考方式。
如例1的两杯果汁,教材出示了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基础上,用画图和列表帮助理解的思考流程。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的话,我想学生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可为什么教材会这样呈现?
如例2的小明集邮。教材出示了“根据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再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特别是根据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这一设计,备课的时候,我曾问过学生,如果让你自己做例2,你会想到摘录条件吗?没有一个学生表示会这么做。
问题出来了,为什么教材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我和我的学生都不认同呢?是教材的编者错了吗?还是我理解教材上出现了误差。
我们一定都记得这句话:“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甚至有种冲动,不是说用教材教吗?既然学生都不认可教材的预设思路,为什么不另起炉灶,重新设计呢?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思索后,我终于领悟的教材的意图。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认识,“如果我的教学目的只是教会学生会解答例1和例2的话,那我就只能是教教材。而真正的用教材来教,应该是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让学生经历倒过来推想的思维过程,认识倒过来推想策略的特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用这个策略解决问题。
认识到这一点,我对教材的理解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
例1与例2只是本课教学目标的载体。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所以,例1与例2如果我不学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让学生做,学生会不会做?结果应该是肯定的。比如例2,学生非常熟练地就能用求未知数的知识解答。
我的学生之所以想不到例1和例2所呈现的思维方法,那是因为这些方法正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2)选择教学方法,应从教学目标入手,不可盲目求新求异。
备课时,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新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活力,我们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自主探索,我们的教师有了更多的自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去学生数学知识。学生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无疑是幸福的。
所以,拥有这样观点的我也必然要在这节课里,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所以,第一次备课,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学空间。比如:例1的教学中,我在提示题目之后,便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策略去解答。在例2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根据题意整理条件。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虽然画出了图,可是这个图不是根据倒过来推想策略画出来的,这还有什么意义。在例2的教学中,学生甚至跟我反应:如果让他们自己解答例2还能懂,可是如果让他们整理条件,反到被绕糊涂了。
这一切是为什么?难道,自主探索在这里行不通。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节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课,而要教学生的策略正是孩子们生活经验中所缺乏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由前往后思考的习惯,必将影响到本节课里2道例题的解答。
想到这里,我懂得了教师教学用书上教案编写者的意图。在我第一次看到教学用书上的教案时,我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教学用书上的教学过程太过精细,没有给学生太多的空间与探索。现在,我明白了:有的知识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特别是像倒过来推想这种策略,是不太适宜自主探索的。
在也是这节课为什么没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非常流行的方法的原因所在。
想起了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也是这一节课,例2的教学是学生自学的,学生非常顺畅地将教材例2预设的思维过程演译了一次,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不已。
各位老师,以上的一些纯粹是我个人在上完这节课后的一点思考,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本来是不敢讲的,因为怕讲错了。不过一想,继续是交流嘛!应该说一些真实的想法,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虚心指导。
篇7: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国各地少了许多“表哥”“表妹”,也让“会叔”“会嫂”变成了过去时,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得到有效释放。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一次将基层减负推向纵深。
放眼全国各地的减负政策,不难发现减负成绩突出、基层干部满意的省份均有一个相同特点,那就是找准了减负究竟是“为了谁”。毕竟基层减负的目的既是让基层干部能够甩开无谓负担,撸起袖子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基层加油干,又是让老百姓也能实现生活、工作的“减负”,主动参与到基层发展的浪潮之中。
这得益于减负过后,干部工作效率提高,能够真正履行“穿针引线”的使命,把各类惠民政策送到老百姓手中,让群众最多跑一趟、让群众在家谋发展、让群众享受绿水青山……自然就有发展的内生动力,主动将日子越过越幸福。所以,正是以基层干部与基层群众为出发点,许多地区基层减负措施才能接地气、出效果、获好评,真正把负担减下去,让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升上来。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为今年通知的落地落实以及基层减负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引,那就是始终要找准减负对象,真正让基层轻装前行,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不竭力量。四川泸县定期召开“吐槽大会”,既让基层干部把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讲出来,又让群众将生活中的问题与不便摆出来,共商解决之计,这便是找准了受众,减对了方向。
总之,基层减负已到了关键期,就必须不忘减负“为了谁”的初心,坚持实用原则,不仅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化文件、会议、督查等减负措施,还要创新减负方法,用5G视频会议、电子政务APP等科技手段为基层减负提供助力。此外,要引导基层干部杜绝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让基层干部与基层群众心连心,腾出手来相互协作配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衔接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让基层成为大有可为的奇迹之地。
篇8:用word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来到朗沃的第三天中,我了解的许多知识。
学习Word到底为了什么?无非就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书写,以打印的方式取代手写的纸张,在此过程,使用计算机编排文档,比人工手写要灵活很多,想怎么设置就可以怎么设置,不像使用纸张一样,写错了或写的欠妥,修改起来,还得重新抄写一遍。
此外,word提供的功能和排版方式,比手工的书写不仅灵活方便,更在于可以实现手工书写无法实现的效果。而计算机提供的这些功能,就是Word,它是文档处理软件,在工作、生活中,都经常使用到。所以,我们就得或应该学习word。
学习word,也是讲究方法的,这些方法,一般来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正所谓“久病成良医”,“熟能生巧”,用得多了,遇到的问题多了,自然就有经验了;一旦总结经验,方法自然也就有了。
不过,俺还是建议各位,在学习word的时候,尽量遵循“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比如说,您会设置字符的字体为“宋体”,会设置文字的颜色为红色、字号为36等,那么,如果要重新设置这些字符的属性为其它的,该怎么设置呢?当然了,红色文字,你怎么设置的?当然是使用颜色选择器进行选择了,现在,要想修改,再通过“字体颜色”里面的颜色选择器再次选择其它颜色不就行了?
此外,像word中的一种隐含式的操作,诸如“首行缩进”、“首字下沉”等操作,只能使用对话框来完成,如果您会设置了“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现在,叫你取消“首行缩进”效果,该怎么设置呢?当然,还得使用“格式”→“段落”对话框来完成,选择不同的选项,效果就没有了。
这就是所谓的“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当初你是使用哪个对话框设置的、使用哪个菜单完成操作的、使用哪个工具按钮操作的,那么,现在要修改,就使用原来的对话框、菜单、工具按钮,差别在于选择不同的选项或取消属性的设置,即可完成操作。
篇9:用word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心得体会范文
偶学习计算机,就是从office开始学习的。
如今算来,已有十年历史了。
想当初,刚入大学,第一节计算机课程,就是Word简单操作了。
当时,还真不知道word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word那些效果,有什么用?更不知道,自己今后如何使用word。
当时只感觉到,word里面竟然可以选择很多字体、可以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等,这种效果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总之,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并且,打印出来的文档,上面显示的字,比书法家写的还好;我就觉得惊奇了,如果我会使用word输入文字并排版,最后打印出来,那我就不成为书法家了?
呵呵,当时我幼稚了点,连这些基本的理论及操作,对我来说,都是相当刺激的。
不过,时隔数年,现在想来,正是由于当时的新奇,才引发了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且,萌芽了俺进一步深刻认识计算机软件的念头,造就了俺对计算机的认识,要比一般人更深刻。
下面,俺将个人学习word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说白了,学习word到底为了什么?无非就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书写,以打印的方式取代手写的纸张,在此过程,使用计算机编排文档,比人工手写要灵活很多,想怎么设置就可以怎么设置,不像使用纸张一样,写错了或写的欠妥,修改起来,还得重新抄写一遍。
此外,word提供的功能和排版方式,比手工的书写不仅灵活方便,更在于可以实现手工书写无法实现的效果。
而计算机提供的这些功能,就是word,它是文档处理软件,在工作、生活中,都经常使用到。所以,我们就得或应该学习word。
学习word,也是讲究方法的,这些方法,一般来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
正所谓“久病成良医”,“熟能生巧”,用得多了,遇到的问题多了,自然就有经验了;一旦总结经验,方法自然也就有了。
不过,俺还是建议各位,在学习word的时候,尽量遵循“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比如说,您会设置字符的字体为“宋体”,会设置文字的颜色为红色、字号为36等,那么,如果要重新设置这些字符的属性为其它的,该怎么设置呢?当然了,红色文字,你怎么设置的?当然是使用颜色选择器进行选择了,现在,要想修改,再通过“字体颜色”里面的颜色选择器再次选择其它颜色不就行了?
此外,像word中的一种隐含式的操作,诸如“首行缩进”、“首字下沉”等操作,只能使用对话框来完成,如果您会设置了“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现在,叫你取消“首行缩进”效果,该怎么设置呢?当然,还得使用“格式”→“段落”对话框来完成,选择不同的选项,效果就没有了。
这就是所谓的“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当初你是使用哪个对话框设置的、使用哪个菜单完成操作的、使用哪个工具按钮操作的,那么,现在要修改,就使用原来的对话框、菜单、工具按钮,差别在于选择不同的选项或取消属性的设置,即可完成操作。
篇10: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听课心得体会和感悟
晚上用两个小时将不停地讲解,从开始到结束,我记得没有休息过,也没有喝过一滴水。
培训后下面是一个学员发给我他的培训总结报告,写得非常好,如果我们学员都向她一样每次这么认真对待培训,培训的力量就是无穷大。下面我分享下她的培训总结:
本堂课程的主题是问题分析与解决,有比较高的实用性,我平时的工作正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为期两天的课堂学习,有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学会探寻工作问题的根源,而不仅是关注问题表象。
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思考不够深入,看问题总是浮于表面。正确响应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如何解决?阻碍问题意识最大的敌人就是:差不多、没关系、没办法、好面子、官本位。
例如在串货号的问题中,以前总是机械的统计数据,汇报数据,至于串货号的原因,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是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认为串货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换条码是一个纯人工的作业,有人工参与一定不可避免的会有错误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到今年才有变化,串货号的货品有自制产品和外协产品,自制产品是仓库条码组的员工自行穿挂,通常错误也比较多,再进一步思考原因有:
1、 自制产品基本为西服、大衣,该类货品颜色款式区分不大,员工不易从外观区分不同货号货品;
2、 现有系统中,车间和仓库交接只能核对总数,不能核对细节;
3、 员工责任心欠缺,没有正负激励,对于差错根源的产生没有追究,没有处罚。
在经过部门的领导的指导后,现在对于每次的串货号差错,都尽力追踪到问题产生的源头,对于无法查明源头的问题,也及时报备到负责主管,引起主管重视,在平时工作加强监督和宣导工作,加强员工责任感。对于现在车间和仓库交接的系统的缺陷,也要积极建议是否可以加以升级改进,纠正人工入库偏差。
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问题本身,而且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产生,所以必须要追究问题的根源才能拿出解决对策。
二、 科学管理:掌握问题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运用科学、优选的对比法找出问题最可能的原因与机会,经由事实分析找到原因,然后在事实基础上审核可能的原因。首先所关注的问题与观察到的事实是什么?再全面辨识及发掘可能的原因,并比较诊断事实每一个可靠的原因,最后选择最可能的原因。
老师在这里介绍了一个比较实用的工具就是因果链,即以鱼骨图的形式,先界定问题产生的所有原因类别,再各个原因类别内穷举各要因,最终确认大、中、小要因,确定解决策略。
在确定原因的阶段,原因的再分析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盲目确定原因只能是与良策背道而驰,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原因再分析才能正确界定原因。
老师在举例环节,有一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实例:问题是,在“十一”期间,售后服务部货品返修周期过长,引起门店不满。在原因分析中,有一条是品控部对于产品生产质量把控不严,导致产品返修率增高。
如果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则返修率高应该持续在整个销售季节,在特定的“十一”国庆环境中,最主要的矛盾应该是工厂放假,导致返修时间延长,那么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则不是引起门店不满的要因。
如果在原因分析中,没有正确确定引起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科学管理:掌握运用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有效手段。
高效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步骤:1、明确问题产生;2、产生可选方案;3、评估可选方案;4、做出决策/选择方案;5、实施方案;6、事后评估。
头脑风暴方法是日常工作中常用和有效的问题解决工具,头脑风暴法要遵从一定的原则:
1、 提倡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
2、 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
3、 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
4、 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
5、 与会人员一律平等,各种设想全部记录下来;
6、 主张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干扰别人思维;
7、 不强调个人成绩,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
我们部门也多次采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在我参与的几次头脑风暴中,有些是不太成功,主要有几个原则没有遵守:参与人员没有独立思考,容易人云亦云;批评评论他人的设想;主持人没有激发参与人员的积极思考性,导致没有达到设想数量。而且主持、书记、设想的数量也没有事前明确规定,过程和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头脑风暴法不是一群人开大会,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 心得体会
问题的发生不是最糟糕的,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去解决才是最可怕的,我们不能以“那不是我的问题”“那不可能解决”“我也没办法”等消极的想法回避问题,必须养成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因果链,原因界定和原因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找出原因,头脑风暴法则是常用的产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
日常工作积累经验,培训课程教会科学方法,两者的合理结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能。
篇11: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基层作为承接顶层设计的“最后一公里”,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减负”的呼声也持续高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应了基层关切。
2020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而在这关键之年又遭遇疫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社会发展,基层党员干部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这个时候为基层党员干部“减负”,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破”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当“如树扎根”,根扎得越“深入”,才能越“枝繁叶茂”,才越显成效。
向深学要“养分”,扎牢思想之“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欲事立,须是心立。实践中,一些干部把抓落实停在了口头上、落在笔头上,在层层“落实”声中层层“落空”,不但影响政策落地,还影响事业发展,导致基层叫苦不迭,严重破坏了干部形象、群众关系。究其根源,就是党员干部思想出现了偏差,让形式主义“有机可乘”。因而落实基层“减负”,就必须从思想上正本固元。一方面,要从“上”入手,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导其深刻认识和把握整治形式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牢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另一方面,要从“下”入手,做到真学真悟,通过学习教育,掌握科学、高尚和务实的思想路线,由点及面,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的深层次转变。
向实干要“处方”,扎深落实之“根”。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最深沉、最恒久的道理,往往最简单、最朴素。“破”形式主义,虽涉及方方面面,但始终避不开“实干”二字。实践中,一些党员干部搞“花拳绣腿”,一些地方搞“文山会海”,一些部门搞“处处留痕”,让基层党员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直呼,在形式主义的困扰下,身累心更累。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又受疫情影响,这些因素交织叠加,注定只有通过苦干实干,才能换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全面胜利。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党员干部要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要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工作评价标准来开展实际工作,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练就崇实有为的“宽肩膀”。
向严督要“活力”,扎稳精准之“根”。唯有精准督,才能凝心干。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督得精准有利于工作推进,若是“指手画脚式督”“走马观花式督”,无疑是为基层徒增烦恼。破除形式主义,就是要打通督查检查的“难点”“堵点”,在“精准”上下功夫,让基层全身心抓落实。首先,要提升督查的精准性。督查针对性越强,效果就更明显,要结合脱贫攻坚等中心重点工作,统筹督查检查“一盘棋”,做到地点不重复、内容不叠加、标准不多样,防止多次督、反复督。其次,要提升督导质效。改进督查方式,综合采取暗访督、电话督、视频督等多种途径,切实有效推动工作。同时,督查要做到“身心两入”,自觉摒弃“看客心态”“优越心态”“手电筒心态”,与基层党员干部一起想点子、谋思路,以精准有效的督查“活力”,凝聚握指成拳的战斗“合力”。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破”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者“撑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清谈客注定没有舞台,实干家才有无限未来!
篇12: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所谓的替换的策略是指对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可解的问题,就可尝试按问题中的条件去假设、替换,得到一个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入问题中去验证。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鸡兔同笼"的奥赛题型)学生学起来的确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
在课前我通过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然后指出:曹冲用相同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加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且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只安排三道题,例1替换的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替换的两个量是相差关系,练习17第一题跟例题题型一样。为了体现练习的强度与坡度,我删去练习练习17第一题把他改为:1盒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3杯牛奶的钙含量,爸爸早餐吃了1盒饼干,喝了一杯牛奶,钙含量共计400毫克,你知道一盒饼干钙含量是多少毫克?一杯牛奶呢?这道题旨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选择把牛奶替换成饼干解题会更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般要灵活的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以达到策略的优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
篇13: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仍然蔚然成风。近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为广大基层减负指明了方向。全体党员要带头转变作风,敢于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拔刀亮剑”。
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认识。全体党员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切实坚持立行立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要从本质上认清形式主义危害性,认识根治形式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检视问题、抓实整改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典型问题工作。
学习文件精神,把握精神内涵。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通知中所提出的八个方面的具体部署,筑牢思想基础,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抓好贯彻落实,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典型四风问题。结合日常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等制度以及巡察督查等工作,将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推动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篇14: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策略》这节课,彰显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他幽默风趣,洒脱自然,沉稳大气,体态语言犹如相声艺术大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创造了儿童喜欢的数学。他的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理性深刻,蕴含着“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理念,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善于启发、点拨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主动探究,而且非常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既凸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会??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一全新理念,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的探究能力究竟有多强?在学习的道路上儿童自己能走多远?学生的心智潜能是巨大的,徐老师充分信任学生,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当徐老师举起撕成的纸片,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验证了纸撕成4片后,先投影直观图形,让学生明确只能将一张纸撕成4片,然后他有意地制造了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把一张纸撕成4片,照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xx片、20xx片和20xx片吗?”激发学生猜想,使学生感觉到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徐老师巧妙引出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一句名言:“当你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告诉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可“退”到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进而向学生渗透“知难而退”“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接着,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研究最简单的数据:1、4、7、10、13??通过对撕成纸片的结果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可以发现规律。这样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原来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退”的办法来分析、发现规律,使复杂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由受阻变为通畅,学生的心理从胆怯走向自信,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此时此刻,“知难而退”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王国里的奥秘。
徐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过程中,通过枚举归纳推理,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让学生在“退”中探求规律、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徐老师将撕成的4片纸交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中的一张纸片撕成4片,一共是7片,学生继续撕下去??徐老师依次板书:1、4、7、10、13??。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4→7→10→13,依次增加3片,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增加1个3、2个3、3个3、4个3。“还有怎样的规律?”徐老师继续鼓励学生发现,有的学生说:“撕出的片数除以3余1。”有的学生说:“撕出的片数减1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渗透无限思想,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3n+1。最后,让学生判断:能撕成20xx片、20xx片和20xx片吗?学生能依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正确判断。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思想的真谛,真正领悟到其中非常重要的.“退”的那一步,于是徐老师进一步追问:“现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退是目的吗?退完就完了吗?”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深入感悟“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需要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本质的时候,再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看,寻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退”是为了“进”。这是学习策略形成的精彩演绎!
徐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训练,获得体验,仔细品味,这其中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拼搏进取精神。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却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而无法抹去,让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徐老师的课,理性而严谨,灵动而睿智,让我们久久回味,特别是他的课堂中所蕴含的理念、思想和内涵,更让我们领略了理性课堂折射出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果要说还有一点什么建议的话,那么是否可以在引导学生猜测撕纸的片数和发现数列规律时压缩一些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把“退”中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在其它问题情境中进行再次实践体验,这样就能够增加这节课的内容厚度,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篇15: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基层减负,事关党员干部创新创造潜力,事关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脱贫决战在即,应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减负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又正在经历疫情的考验,脱贫攻坚事业面临新的挑战,稍一松劲,就可能出现对付了之、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这是决不能容许的。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指出,要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在特殊时期,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的同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工作不容松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压力更大、挑战更多。这提醒我们,必须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让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抢抓机遇、干好工作。然而现在,有的地方为了减少损失,谎报数据,用“空壳”项目套取专项资金;有的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层层加码。干部精力和基层资源被低效利用或重复消耗,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刻不容缓。必须把基层减负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集中精力抓实抓细基层减负工作,从紧从实健全理论学习、检视问题、抓实整改的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干部卸下“沉重枷锁”,让他们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打折扣,基层减负也要高效有力,不容半点马虎大意。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全国上下开展了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这绝不意味着基层减负行动可以松松劲、歇歇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关键时期,更应该审慎分析形势,把阻滞发展的“中阻梗”“堰塞湖”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作风“新变种”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凝神聚力整治“改头换面”的形式主义,如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同一议题会议层层重复开等问题。只有始终保持思想“高压线”,及时应变、精准施策,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做万全准备,才能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毒瘤”,营造天朗气清的干事环境。
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在于思想出现了问题,政绩观发生了错位,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想不清楚、弄不明白、做不到位。从根上铲除形式主义,需从思想根源上“动刀”,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将力戒形式主义作为干部必修课。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一以贯之践行“好干部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身边人树立正确政绩观,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干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
为基层减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样,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紧迫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提升履职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篇16: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心得 解决问题策略心得体会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现行的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贯彻新课程理念而编写的。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和吃透教材。
前后联系读厚教材:读懂教材要求教师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孤立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要把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结构中去,在知识板块中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从而正确定位。纵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的编排如下表:
册数教学内容
四(上)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下)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上)用枚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下)用“倒过来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上)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下)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字斟句酌读透教材:读透教材就是要研读教材的一词一句、一图一画以及例题的前后顺序,练等等。例如,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安排的是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分成两步:例1教学替换的方法和初步的假设思想,例2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例1的问题情境比较容易引发替换的需要,并借助直观形象的替换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第90页的“练一练”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问题解决应用了例1的替换思想,但无论是把大盒换成小盒,还是把小盒换成大盒,替换后所有盒子里可以装球的总数都会比原来减少或增加,在这一点,它又为例2的教学作了铺垫。例2有可能经过两次甚至多次的连续替换思路的稳定、有序展开,需要依靠画图、列表、枚举等其他策略的支持。相应的“练一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例2那样的替换活动,为独立解决练习十七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这样字斟句酌,深刻领悟后,设计例1的教学时,一般就可以分成四步:一:图文结合,发现策略。二:引导替换,运用策略。三:交流策略,感悟方法。四:回顾策略,体验再认。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可能还存在什么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彰显教学设计心理起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已经触及了哪些?”这一知识经验准备状态,更应关注“为什么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这个策略”的心理原点问题。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的例题是典型的相遇问题。主要编写意图是启发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来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会用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因此,在出示例题后“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信息吗?”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刚学过的列表整理的方法。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便落在研究如何画线段图来整理信息。教学中教师分以下几个层次展示:1、展示学生尝试的原始线段图,从例题的文字叙述到示意图,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线段图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做全、做细了线段图。2、接着电脑演示完整的画图过程,让学生在规范的引领下再次感受线段图。3、最后,让学生进行完整的操作。那为什么列表与画线段图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要把浓重的笔墨倾注于后者?教师在解题说理的过程中有意让学生比较,从而明白线段图在行程问题中更加形象与合适。有详有略,有主有次,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感。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逻辑体系和结构、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领会教材预设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疑问,更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让课堂成为展示自己风采的场所。
六年级(上)导入新课时,擅长讲故事的女教师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曹冲称象的故事:曹操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君王,有一次有人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体重。大臣们都想不出好办法来替大象称体重。这时曹操5岁的小儿子曹冲从人堆里走出来,告诉大家想到的办法。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称出石块的重量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播放课件《曹冲称象》三幅图片)。
师:听了故事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曹冲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师:对啊!曹冲很好地运用了转化的策略,称出了大象的体重,你们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吗?
“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渲染了气氛,导入了新课;而另一位男教师则觉得不太适合自己,尤其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于是他就“开门见山”,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你认为什么叫策略?”学生们凭着已有经验,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方法,一种计策、一种谋略。虽少了几分热闹,但多了几许思考。
四、关注过程,由浅入深,呈现教学流程反思视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更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以及探究的深入与细致。
五年级(上)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示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教研组在第一次设计教学流程时是这样安排的:(1)先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获取的数学信息;(2)然后用小棒实际摆一摆,观察所摆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3)操作后让学生说说长和宽的米数,引导学生有序填写下表: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这一教学流程的实施非常顺畅。教学时安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其所表达的信息是在教学时借助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自然展开列举活动。只是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已能不借助操作,直接进行列举。统一安排这一操作活动,使这些孩子兴味索然。据此考虑与发现,在第二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后简单分析:(1)“不同围法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能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试试看?”(2)学生进行探究、思考。(3)交流反馈: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宽摆1米,长就是8米;宽是2米,长就是7米,宽摆3米,长就是6米;宽是4米,长就是5米,再摆下去就和前面一样了,所以有四种。生2:我没有用小棒摆,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就是9米,8+1=9;7+2=9;6+3=9;5+4=9,这样也找到了四组。师:“比较用小棒摆和直接列出的围法一样吗?”生:“一样。”——————第二次的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自由地选择解题策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寻求答案;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根据长和宽的和,直接列举,甚至达到了有序列举。教学虽然看似无序,却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篇17: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广大基层还有不少“硬仗”要打,彻底摒弃不务实的形式主义,彻底为基层干部“减负”,既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通知》再一次表明了把工作重心落在“实干”上的决心。这是一股强劲的“东风”,将吹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动人画面,吹出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前,《半月谈》曾刊文说,一位公务员当后备干部一年,总感觉有些并没有实质内涵的痕迹管理让人气愤,镇上每个星期都好几个会,会开完了下面就有得忙了,催进度、整理资料、全镇排名通报。时间又紧,根本来不及走程序,等于逼着村里弄虚作假,这样的形式主义让人苦不堪言。确实,近年来,身处基层的公务员朋友常有感叹:软件资料太多了!一会儿这个部门要求写计划,那个部门强调写总结;刚完成边的报表,那边的“规划”任务又来了……他们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却看不到实际效果。
因此,就像新闻配图中描述的那样,基层干部的肩上一头挑起“尽职尽责”,一头挑起“务实为民”,迈开大步,挥手向“文山”“会海”作别。这样,基层干部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中就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务实的工作就容易推进。当前,我们还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彻底根治形式主义,加大为基层干部减负的力度势在必行。但是,要真正实现基层肩负,必须着力解决四个问题,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诺能否兑现,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如果各级党政部门不解决好上面所说的四个问题,直接“受累不讨好”的还是最基层的党员干部。“上”要那样“行”,“下”又岂能不“效”!旨在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就需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一切以“务实”为准绳,方能让“基层减负”落地生根。
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这里所说的“形式”,是一种外部的表现,一旦与“内容”不符,那就成了形式主义。虽然这只有一步之遥,但缺乏了“务实”作风,就容易把形式与内容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彻底消除“形式主义”是基层减负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如今,“基层减负”的东风劲吹,干事创业正当其时,唯有卸下“形式主义”的包袱,在“实干”中砥砺前行,才不负“奋斗”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