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好长好长的名字教案(汇编20篇)
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就像一个领导者,带领、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实现教育目标。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活动反思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291范文
1000篇1:四年级体育游戏教案
1.进一步提高和熟练学生的跳跃动作和质量。
2.以通过竹竿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发扬学生团结奋斗,相互合作的优良作风。
学习内容:跨越式跳高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宣布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常规练习。
2、小游戏(老鹰捉小鸡)。
3、组织学生自行进行准备活动练习。
4.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调控。
学生活动: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精神饱满地进行队列练习,体现出良好积极的精神面貌。
2、在游戏活动中,与小伙伴密切合作,每人都做过老鹰,小鸡,和母鸡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询问学生上次课我们学习跨越式跳高有哪四点要求,老师再上次的基础上,在强调最后起跳时步子的要求(最后两步要小,并且最后一步要先用脚跟着地,并且身体向后仰)。
2、组织学生加长一点距离进行助跑起跳,并规定每人练习的数量,老师巡视观察并指导。
3、集合,对学生练习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讨论对策。
4、再次练习。
5、采用升高竹竿的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向自己挑战,完成学习任务。
6.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学生活动:1、通过老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么做?。
2、展开行动,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密切合作练习。
3、在挑战练习中,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组的荣誉进行不断奋斗。
4、总结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的收获,并能够相互谈谈跳跃时的感想。
组织:集体练习队型如图,分组练习(略)
场地器材:短绳28根田径场一片跳高架一副
篇2: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方案一
请以“沟通·和谐”作为主题,设计一节主题班会方案。
要求:1、写出实施方案的年级。
2、设计的方案要反映出设计目的意义、准备过程、实施过程等,其他不限。
3、字数不超过2500字
二、教育故事演讲
拥抱社会 传递爱心
—— 我和学生的一次志愿服务
三、模拟情景题
晨读课上,班主任老师正巡视同学们的读书情况。突然,教室门被推开,一位学生母亲面带愠色,跟班主任诉说她孩子在家的种种不是。教室的读书声渐渐低下来,几十双眼睛都投向那一位低着头的男同学。突然,这位学生腾地站起,推开学桌,冲出教室。如果你是班主任,此刻,你该怎么做?
评委提问
你认为高中生在校可以用手机吗?说说理由。
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高中组)
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高中组)
方案二
一、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请以“中国梦 我的梦”作为主题,设计一节主题班会方案。
要求:1、写出实施方案的年级。
2、设计的方案要反映出设计目的意义、准备过程、实施过程等,其他不限。
3、字数不超过2500字。
二、教育故事演讲
我与青春撞了一次腰
—— 成功处理与学生之间矛盾的一个故事
三、模拟情景题
班主任张某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班上物理老师王某拉着班上有名的“刺头”小明 怒气冲冲几乎是“闯”进办公室,“张老师,你看你们班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前后左右说话,我警告他上课要遵守纪律,他当众顶嘴说是我上课没讲清楚,于是和同学讨论问题,这明显就是狡辩,这种学生我没法教了,以后教室里上课有我无他,有他无我。张老师,你看怎么办?”如果你是张老师,你该怎么处理?
评委提问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篇3: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尝试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四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理解分数的概念。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用小兔过生日的话题来吸引孩子,提出问题: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狗来给小兔过生日如果想让他们两个吃到的蛋糕一样多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有的说一人吃一块,有的说用到从中间切开,那到底怎么分呢?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去想办法。幼儿操作分蛋糕,分好后,我问孩子们,整个蛋糕和分开的半个蛋糕那个多?孩子们都说整个蛋糕大,以此,我有问下一个问题:半个蛋糕又是整个蛋糕中的多少呢?孩子们说:“一半”,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们只能说出一半的概念,不会联想到分数的.问题,为此我引导孩子们说一半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表示:1/2,刚开始孩子们还不是很理解。我也没有过度的去讲解。
在第二个分四等份时,我先出示另外两只小动物,请幼儿数数,一共有几个朋友,提出问题:要是四个好朋友在一起过生日因该这样分蛋糕呢?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寻找份四等分的方法,孩子们找到后,我请个别的幼儿来说说自己分的方法,并把自己分的蛋糕给小动物吃。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对分数的概念的认识,我在这个环节中问孩子们:小兔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呢?小小狗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孩子根据上面已有的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蛮好的。
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去尝试分6等分和8等分,给孩子们一个挑战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去看孩子们的操作结果,而是鼓励孩子动脑筋的尝试不同的分法。
1、在数学活动中我们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去探索,去想象。在活动中尽量用孩子们比较理解的语言来告诉孩子们。
2、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的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
3、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1)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
(2)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篇4: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
1、了解咪咪患红眼病的原因,知道红眼病会传染。
2、学习处理眼睛异物的简单方法。
小白兔、小花猫的手偶。
1、听故事《红眼咪咪》。
出示小白兔和小花猫,谈谈小白兔的红眼睛很漂亮,小花猫的眼睛明又亮。可是有一天,小花猫的眼睛变红了,这是为什么呀?
这只小花猫叫咪咪,它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一天,咪咪在草地上玩皮球,突然一阵风吹来,一粒灰沙吹进了咪咪的眼睛里。眼睛真难受,咪咪用手揉,用擦过鼻涕的手帕去擦。揉呀揉,擦呀擦,眼睛越来越疼。妈妈见了说:“哎呀!咪咪的眼睛怎么变成白兔的眼睛了?”没过几天,妈妈的眼睛也红了,眼睛又痛又痒,还怕光、流眼泪,真难受呀!
2、知道得红眼病的原因及病症。
咪咪的眼睛为什么变红了?(灰沙进了眼,不该用手揉,用脏手帕擦。这样会把细菌带进眼睛,使眼睛发炎,眼球充血变红)
妈妈眼睛怎么也红了?(妈妈被咪咪传染了,红眼病是传染病)
3、了解怎样避免红眼病。
妈妈和咪咪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他们清洗了眼睛,还开了眼药水,让咪咪回家好好休息,不要和同伴一起玩了。妈妈也不要上班,免得传染给其他人。
得了红眼病会怎样?该怎么办?得了红眼病后,眼睛会流眼泪、怕光、还会疼,会传染给别人。应在家休息,避免和别人接触,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儿园。得了红眼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点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眼泪,不到公共场所去。
妈妈怎样才能不被传染?(如果知道周围的人得了红眼病,就不能再与他接触,不用他的毛巾、手帕,不用脏手揉眼)
灰沙吹进眼睛应该怎么办?(可以闭上眼,让泪水慢慢和灰沙一起淌下,如果不行可请大人帮忙)
1、如有条件,可准备有关预防红眼病的录像。
2、在讨论中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3、如遇红眼病流行的季节,可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篇5:小学数学教案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 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 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然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根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交流,体会思考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
篇6: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篇7:生活活动教案小班
1、让幼儿感知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体验打击乐与唱歌相结合的音乐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录音机、磁带、课件、
2、各种质地的敲击乐器,盘、碗、碟、杯。
1、教师带领幼儿玩“木头人”的游戏。即请幼儿和老师一块儿练声,每一乐句结束时,做一个木头人的动作。
2、玩“拍节奏”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拍出不同的节奏。
3、幼儿自由敲击乐器。教师在活动室放置一些不同材料的小乐器,如纸盒、塑料板、小铁桶等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去敲击这些物品,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节奏。
4、教师范唱歌曲提问:
(1)、歌曲里面谁在歌唱?
(2)、谁没有歌唱?
5、教师出示课件,幼儿欣赏课件,学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为四组音块(盘、碗、碟、杯),随歌曲一块演奏。
7、幼儿创编节奏。 8、幼儿讨论:“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会唱歌呢?” “我们再出去找一下吧!”
活动延伸:把歌曲中“盘、碗、碟、杯在歌唱”的歌词让幼儿创编,如“锅、筷、勺、叉在歌唱
篇8:实用的美术教案 幼儿实用美术课程教案
1、帮助幼儿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尝试运用颜料进行装饰,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感受石头画的艺术美。
1、ppt。
2、石头画范例。
3、石头若干、毛笔、记号笔、各种颜色的颜料,擦手小毛巾。
(一)引起兴趣,交流讨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请你听一听,猜一猜,里面会是什么。
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那么多的用途,那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出示课件,欣赏石头画。
师:原来呀石头还可以做艺术品,在石头上画画呢,看,你最喜欢哪块石头画,为什么?
师:看了那么多石头画,你知道这些是怎么画的.吗?
(三)教师示范,讲述要求。
1、教师示范石头画。
2、引导幼儿欣赏其他范例。
师:老师还画了几块石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了工具,一起动手来画一块自己的石头画吧!
(五)展示作品,讲评。
师:你们的石头画真漂亮呀,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六)活动延伸,欣赏艺术家作品。
师:谢谢你们创作了这么富有童趣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不一样的石头画。
小结:原来石头画也可以这样创作,成为一件艺术品,孩子们,带上属于你们的艺术品回班级给同伴欣赏一下吧!
篇9:中班美术教案
1、学习用团、搓、捏等方法制作水果——香蕉。
2、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香蕉的特征。
3、喜欢泥工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1、彩泥。
2、情景布置“水果店”,张贴各种水果图片,实物香蕉若干。
一、情景表演:水果店。
师:小朋友看,这是哪里?我们的水果店今天又要开张营业了,可是一早老师发现,水果都卖完了。请你们看,什么水果没有了?(香蕉)香蕉都卖光了,怎么办呢?(幼儿帮忙想办法)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彩泥来做一些香蕉,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二、欣赏实物香蕉,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讨论制作方法。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只香蕉,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长的像什么?
师:香蕉是弯弯的、粗粗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绿绿的,有的是黑黑的。
三、幼儿尝试制作香蕉。
1、香蕉怎么做呢?(自由讨论)
2、教师示范教师以儿歌的方式示范。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香蕉:小泥团,手中拿,团一团,变圆球,搓一搓,变小棒,弯一弯,变小桥,捏个柄,变香蕉。
2、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3、幼儿交流制作的过程,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制作的方法。
师:你们做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4、再次观察实物香蕉与泥工香蕉进行对比,幼儿修改自己的香蕉。
四、展示作品:送到水果店。
师:我们的香蕉做好了,让我们一起把香蕉送到水果店吧。
五、游戏:买水果,水果品尝会,体验活动的快乐。
师:水果店又可以开张营业了,让我们一起去买水果吧!
篇10: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及反思
1、让学生掌握制作小鸟的家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知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一、导入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你们想不想给你们的朋友小鸟建一个美丽的家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小鸟的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
二、新授
1、介绍制作小鸟的家的整个步骤
(1)按符号剪切。
(2)粘贴树枝。
(3)粘贴树干。
(4)做台阶。
(5)加固门。
(6)粘台阶。
(7)用模板画树叶后剪下树叶。
(8)贴树枝、树叶。
(9)折小鸟,并贴在树枝上。
(10)完成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小鸟的家的步骤是什么?
篇1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部编
1.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蔡、贡、卷”等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1.了解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而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认识11个生字。
各个阶段的书的图片。
1课时。
1.同学们,老师写一个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有趣),认识吗?“有趣”是什么意思呢?能说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有意思、好玩、有趣味……)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有趣的书。(板书课题)
3.现在你们手中用来学知识的书,在两千多年前可不是这么轻,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同时标出自然段。
3.同桌之间互读,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重点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
(1)读一读:汇报读书收获(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议一议:说说几种书的特点。
(3)画一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再读课文,了解书的发展历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争当优秀讲解员,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书。
篇12:教师教学设计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本次习作是编写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交流,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
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得生动有趣。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课前谈话:我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看书,咱们来聊一聊,你们平时都爱看什么书?师: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长大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你们知道的真多啊,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为什么?同学们知道的童话真多呀,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吗?
(评价:你们说得好多童话老师都没看过,老师要向你们学习多看课外书。)(为他的精彩发言喝彩。咱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啊。这个同学真聪明,不仅读明白了童话内容,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的奥秘都能发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地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出示)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的事物当人来写,让他们有魔力。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并且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发现小木偶会哭会笑,陶罐铁罐会争论,小溪还会流泪,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这些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靠的是什么?(想象)你会想象吗?你敢想象吗?(很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一位童话作家梅子涵伯伯,说了这样一番很有意思的话(打出投影——)童话,就像一个太阳,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话了。 ——梅子涵(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原来童话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童话大王,编写童话。(师生板书)。指导写“编”
二、创设情境,共编童话(10分钟)
师:孩子们的字写得好,相信你们的童话变得会更好。
1、老师也想编一个童话,你们愿意与我共编童话吗?
2、师生共编童话。(师:看!我的童话人物出场了。)
预设:我是一只美丽迷人的蝴蝶,穿着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裙子,快乐地飞来飞去,好不自在。
孩子们,我美吗?羡慕我吗?我就知道我美丽的外表可以迷死人,谁都没有我漂亮!不过,现在我要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了,不和你们聊了,拜拜!来点掌声欢送我好吗?(看着你们还依依不舍呢,没关系咱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它一起飞呀。)
师:你好像看到蝴蝶飞到哪里,遇到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呢?(或者师:孩子们,蝴蝶现在肯定在快乐地飞着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蝴蝶可能飞到哪里?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呢?
3、指名说(5名)(咱们可以想得更远些吗?比如它飞到大海边看到海豚在比跳高呢!)(师评价:你的想象真神奇啊!孩子,你的想象太美妙了!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啊!你把我们带到那奇妙的地方了!)
师: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多丰富呀!(板书:想象丰富)(引导一名学生展开来说,师:你的想法多不寻常啊,可以展开来说嘛?)(我想蝴蝶肯定飞过很多地方,碰见了许多新鲜事。)也许它飞呀飞呀,飞到了花丛里,在花丛里翩翩起舞。它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谁呀?(生补充)她兴高采烈地(飞过来)说:“蝴蝶姐姐,你真漂亮!我们一起跳个舞吧!”蝴蝶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傲慢地说:——(生补充)她只好垂头丧气地飞走了。蝴蝶那五彩的翅膀又吸引了谁呢?(它嗡嗡地飞来了,羡慕地说:“蝴蝶姐姐,你简直就是美的化身,我能和你做朋友嘛?”蝴蝶撇了它一眼,冷冷地说:“你也不瞧瞧你那土样,怎么敢跟我做朋友,真是自不量力!”它也难过地飞走了。(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师:蝴蝶看着他们一个个灰溜溜的样子,直感到浑身轻飘飘的,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便不分东西南北地狂舞起来。
突然,她的翅膀扇不动了。孩子们猜猜怎么了?(她睁大眼睛一看,自己竟然被粘在一张蜘蛛网上,一只面目狰狞的蜘蛛正向她爬来。)这时,她好后悔呀——(这就是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童话故事就是要人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从中受到启发的。)
4、谈谈感受
师:你们的想象真让人惊喜啊!(谢谢你们帮老师圆了童话梦。)刚才咱们编的故事有趣吗?咱们怎么让它有意思的?
生交流(你真会思考!)(你真会发现!)
师:看来,咱们让童话中的人物说起来了,动起来了,故事就会变得有趣了。(板书:故事有趣)而且一个个童话人物就仿佛从纸上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一样。
三、确定主题,构思童话。(3分钟)
1、谈话:原来编童话可以这么有趣。你们想试试吗?那么,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哪些事物能成为我们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主人公)呢?(图片)(可能是天天陪伴着我们勤奋耕耘的学习用具,文具盒、钢笔、铅笔之间的故事;可能是郁郁苍苍的森林王国里,兔子与老虎之间的故事;可能是五彩斑斓的海洋世界里,金鱼、虾、螃蟹之间的故事;还可能是湛蓝深远的天空中,小鸟、云儿之间的故事)
师:是呀!万事万物都可成为我们童话中的主角。
2、你会让谁成为你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呢?先想一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奇特的事呢?跟同位同学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说。(用简洁的几句话,把故事情节介绍出来。)(看时间,可机动)
四、轻快音乐,编写童话(17分钟)
孩子们,你们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新奇有趣的童话王国,(孩子们,我被你们带到了神秘新奇的童话王国,我听到了充满爱心的月亮姐姐帮助星星妹妹寻找快乐的故事,有机智的大雁勇救天鹅的故事,有善良的安妮用魔法帮助小动物的故事,还有松树和小柳树和睦相处的故事。让老师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精彩的情节了。)下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你心中的童话吧!在编之前老师还想送你们个创编小锦囊,帮助你们把童话编得更具吸引力。
出示创编小锦囊: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赋予你童话中的人物超常的魔力,让他们会说、会动、会想、有表情,让情节生动起来。
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赶紧动笔吧,我相信美丽的童话就在你们每个人的笔下。配乐,学生编写,师巡视指导。(师读出写得好的名字和开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以主人公为题,以事件为题,以环境为题,以内容为题,以语言为题)
五、尽情体验,享受童话(8分钟)(2名学生)
1、谈话:童话的世界真精彩。你们的笔下,有在哭泣的小树、小河,有淘气的小兔,有英勇的豌豆小王子,有充满正义的太阳公公??一个个故事就像吸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老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自己写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看故事中的童话人物说起来没有,动起来没有。(优美的朗读会让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2、请学生朗读展示习作,师圈画好词好句。评价:这篇童话“奇”在哪里?有趣在哪里?(你们的故事编完了吗?没写好也别着急,听听别人编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3、学生评价(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在哪里?你最欣赏哪里?)
4、师: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课后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多修改,相信你的故事会更精彩的。改好后,收录在咱们的《班级童话集》中。
六、畅谈感受、鼓励想象(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放飞了想象,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想象之旅。老师相信,我们在读童话,写童话的过程中,也许会真的发现——(屏幕再次打出梅子涵说的话,孩子们齐读)童话,就像一个太阳,
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
生命就很像童话了。
——梅子涵
板书: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篇13:狐假虎威故事教案中班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一、说说狐狸和老虎7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日常生活教育:提供一些形象生动的成语故事画册,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八段时,我安排学生带头饰演一演,找了四位 “小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篇14: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这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苏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满怀旅愁的客子,因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四句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怀。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义;
引导探究、赏析诗人之愁;
引导探究愁之心结所在;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一、质疑导入,铺垫情感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感知,积累情感
读通诗文:
1、重点字词正音:泊、愁;
2、朗读汇报与指导;
明了诗义: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想象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朗读,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1、听配乐朗诵,闭眼想象;
2、描述自己想到的画面;
3、朗诵诗文,边读边想象;
小结:大家所描述的画面就是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三、诗歌研读,品悟情感
体会情愁:
1、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愁)
2、试用诗中的景物描述作者的心情;
例:月落月亮心情沉重,早早地躲到山后边,不肯出来见人。
3、学生汇报;
探究愁因:
1、质疑:诗人因何而愁?是什么让他忧心忡忡?
2、介绍有关背景;
金榜题名对当时读书人的重要性;作者考试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品悟愁绪:
1、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
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他会想;
乌鸦叫声凄惨,他会想;
看着河边孤单的枫树在风中瑟瑟发抖,他会想;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一明一暗,他会想;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沉重而幽长,声声叩击在诗人的心上,他会想;
2、有感情地朗读
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四、再品情愁,抒发情感
篇15:xx年“国际爱牙日”主题班会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一般的牙齿知识(乳牙与恒牙);复习牙防五步曲和正确的刷牙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课后认真完成“刷牙图”和“刷牙习惯柱形图表”。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复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
2、课后认真完成“刷牙图”和“刷牙习惯柱形图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牙刷、牙模、小品表演、“两图”
一、学生分享掉牙的感受。
出示:我的新牙长出了,为了保护它,我吃零食的习惯已经控制了。第一周我吃了8次零食;第二周吃了5次;第三周吃了2次。
请学生与大家分享牙齿小故事。
说出掉牙的感受。。
学生小品表演。
提问:从xx同学吃零食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二、初步了解我们的牙齿。(解释乳牙和恒牙,知道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解疑:介绍乳牙和恒牙的有关知识(播放录音)
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牙齿
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呢?
根据学生回答,师稍作解释与提醒。
检查学生刷牙是否正确。
(每组选派1人进行刷牙比赛,评出卫生小标兵)
学生回答“牙防五步曲”。
小组交流(各组员示范刷牙的方法,选1人参加比赛)
提出有关口腔保健的小问题。
(师适当引导,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学生发表己见,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解释“刷牙图”和“刷牙习惯柱形图表”的填写方法。鼓励回家认真与爸爸妈妈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保护我们的牙齿
牙防五步曲:
早晚要刷牙,饭后要漱口
健康的饮食,少吃糖果不吃零食
选用含氟的牙膏
使用保健牙刷
定期检查牙齿
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牙齿具有咀嚼、发音、表情等功能,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健康的牙齿直接关系到全身的发育。因此,保护好儿童的牙齿具有重要意义。孩子们上课时听得、学得都很认真,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
篇16:小石潭记教案三课时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3.齐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彩屏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篇17:小心危险中班安全教案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
2、影碟机;
3、奖品;
(一)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
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
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三)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
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
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六)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
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八)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安全自护问题来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份调动所有的智慧去滩索、去发现,并有效的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且活动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幼儿设计情景,进行角色换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于渔,使幼儿能真切的体察真情实境,有效的提高自护意识。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篇18: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免费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防走丢
1.知道几个常用的急救电话号码,并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
2.教育幼儿不玩火,掌握自救这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多媒体课件
一、播放几种急救车的.警报声,请幼儿分辨,并说出这些急救车是干什么用的。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听几种声音,说一说它们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救护车是干什么用的?警车是干什么用的?消防车是干什么用的?
听说是一个小朋友的家里发生火灾了,你们猜一猜,这位小朋友的家里是怎么起火的。
1、玩火
2 、 电器
3 、 吸烟
4、放鞭炮
1、拨打急救电话
2、马上开窗呼救
3、用衣服压住火苗
4、立即披上用水打湿的衣服和被子
小朋友一起探讨。
篇19:小学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
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玩,有趣,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
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有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篇20:大班毕业典礼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升入小学,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2、和同伴家长共同体验即将从幼儿园毕业这美好又难忘时刻。
3、积极认真地参加整个活动,进一步增进对幼儿园、对老师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学唱毕业歌,学会朗诵毕业献词。
2、邀请父母、中班幼儿参加。
3、小红花、毕业照、礼物等。
4、商量活动内容,推选两名幼儿做主持人。
活动过程:
1、小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开始。
大班幼儿头戴博士帽、身穿博士服,胸前佩戴小红花。
2、升旗仪式。
3、请各方代表致词。
幼儿园领导讲话。
家长代表发言。
大班毕业生代表讲话。
中班幼儿致欢送词。
4、幼儿文艺表演。
大班幼儿朗诵毕业献词,唱毕业歌。
按幼儿事先排练的节目内容有序地表演。
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游艺节目的活动。
幼儿与家长共邀请舞。
5、主持人说祝词:祝各位小朋友升入小学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戴上红领巾。
6、演出后,家长可带领幼儿穿演出服在园内拍照,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