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爱读书朗诵视频一等奖(优秀20篇)

七一建党节就要来临了,如何借助朗诵的方式来歌颂祖国,歌颂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爱读书朗诵视频一等奖,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1243

范文

1000

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63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4、检查生字:

试验

证实

阻力

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

沿途

超常

尽管(jǐn)

尽力(jìn)

陌生

准确无误

闷热(mēn)

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

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相机板书。

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⑴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他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⑵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怎么认为的。

四、书写指导

归类识字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

过程

结论

听说

准备

不是……而是……

无论……总……

放飞、两只、十七只

三、感悟课文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

1、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

五、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后

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2、续编故事。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本单元组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训练项目是用词准确。

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想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想以多读多说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第一课时的读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写字上的时间就太仓促了,练习写字的环节只能放到课下来进行。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发散思维后说得多了,但是读得不够,本来设计读是想在了解内容的读上有所提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顾此失彼,第二课时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一定的深度。在设计课时可能还有点明白,一到了课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词语时,从课文里走出来,回不去了,我说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读全文)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形式,因为通过再读,学生的发现很少。在品评词语的时候,老师有“牵”的痕迹,在走教案的路子,没有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虽然在设计课的时候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感受,但在实际操作“找句子”这一环节时,应该总结出写作方法,结果又有绕进课文内容的嫌疑。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问一答的课堂呈现形式单调无激情。总之,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预想得还不够多,操作层面上仍需不断努力,使自己有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读书主持词男女

范文类型:主持词,适用行业岗位:主持,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开场白

aa: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dd: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aa:我是主持人张aa

dd:我是主持人杨dd

aa:十年,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都镌刻着美丽温馨的力量。

dd:十年,一年一层喜人的发展,

都酝酿成如诗如画的辉煌。

aa:勤学习,勇拼搏,xx人同舟共济,十年奋斗。

dd:敬师长,乐同学,xx人团结友爱,十年共进。

aa:有你的支撑,我们才觉得生活的更加踏实

dd:有你的扶爱,我们才觉得腾飞的更加有力

aa:就在xx十周年校庆之际,也迎来了xx第四届读书征文活动,再次让大家欢聚一堂。

dd:下面请允许我宣布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

xxx,xxx,xxx

合:下面我们宣布,“广东xx第四届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正式开始。

xx年11月11日

闭幕词

合:感谢刚才演讲者对校的赞美,对校的赞颂。

aa:是校的关怀,让我们拥有充实自己的平台,

dd:是校的热爱,让我们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

aa:一代又一代xx人,将道德、科学和文明承传,

dd:一代又一代xx人,用知识点燃智慧的灵光。

aa:让我们把爱洒向校园,

dd:让她们更加青春美丽!

aa:爱校,有时并不需要言语,

文明的行为,是最好的诠释。

dd:爱校,有时并不需要表达,

优异的成绩,是最好的慰籍。

aa:不管到了何时,不管去了何方,

我们将永远把母校赞美。

dd:不管到了何时,不管去了何方,

我们将不忘把母校怀念。

aa:真诚祝愿xx学校引领xx人

步向更灿烂的明天!

dd:祝愿xx学校带领xx人

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合:祝愿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再创xx明日的辉煌!

今晚的节目到此结束,晚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读书名言名句10字

范文类型:语录,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地球上充满奇妙而诱人的事物,都是大地予给我们的承诺。

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过分忙於做好的人,反倒无时间做好。

我们得记得,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目标。

业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教育的目的,在於让每一个人具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意愿。

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到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事物,需要热情和牺牲才能完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失败者。

人生生活的真谛,是做一些有用的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要只因一次的失败,就放弃你原来想达到目的的决心。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

真正的友谊犹如健康,只有失去时,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

阅读所获得的最大快乐,是好像透过一面镜子,看到自己的心灵。

学习就是学着寻找乐趣。

学,然後知不足。

成功的唯一密诀,是坚持到最後一分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就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

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一日之计在於晨,一年之计在於春,一生之计在於勤。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书最大的影响力,就是可以刺激读者自我思考。

无论多麽不重要的一件事,只要乐在其中,都会获益无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学好像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没有人是完美的,朋友便能填补不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师节诗歌朗诵串词 教师节诗歌诵读美篇

范文类型:主持词,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恰似华灯心照明,

如同晓日放春晴。

嬉童顿悟师恩诲,

一片书帆碧水盈。

老师哺育显真情,

学子承恩铭记心。

但盼成才报恩泽,

师生情谊万年青。

宛如红烛,泪垂尽。

犹似春蚕,丝吐无。

只为蒸蒸桃李上,

青春尽付好蓝图。

谆谆教诲胜亲情,

滴滴甘泉启慧灵。

师爱无私红烛照,

真真心意赞园丁。

5、

蚕丝红烛暖心田,

似海之情破暗昏。

芳草成才孰为报,

幽香之气满乾坤。

师恩难忘意深浓,

桃李人间茂万丛。

历苦耕耘勤育李,

谆谆教诲记心中。

程门立雪古今传,

师训铭心重似山。

佳日欣临鸣鼓乐,

吾家未忘校园艰。

枝托花开共鲜妍,

朵朵飘香留世间。

一日为师终是父,

师恩如海记心田。

朝朝心血复耕耘,

暮暮心明赖烛灯。

润物无声春水细,

一生无悔吐芳芬。

朝朝暮暮几时休,

衣带渐宽人未忧。

丝尽泪干心不悔,

一腔热血洒春秋。

雏鹰好学教师勤,

教诲谆谆永刻心。

愿作春蚕宁化炬,

师恩似海不忘情。

天高海阔颂师恩,

教诲辛勤无怨声。

但望光明烛长照,

无穷光亮满乾坤。

师恩如海众难忘,

花谢花开历雨霜。

灿烂笑颜欣逐浪,

光辉品学我弘扬。

濯濯烛光学子心,

银丝泛泛母亲情。

十年勤学寒窗下,

恰似春江永不凝。

师如泉水润香苗,

生似登山来路长。

谆谆教诲难相忘,

情意绵绵歌一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论教案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583 字

+ 加入清单

一、检查作业。

背诵前四段,要求读出语气。

这次检查带有巩固记忆的性质,时间可以稍长,可以让全班同学齐背,也可以指名个别学生背诵,最好教师也给学生作示范背诵。

二、诵读第5段。

1.导入本段,略讲时代背景。

问:本段末句“苟以天下之大”是指什么说的?它跟上句“夫秦与六国皆诸侯”一句有什么联系?(“天下之大”指的是全国政权,指北宋朝廷;“诸侯”指地方政权。)“六国破亡之故事”又是指什么说的?(以土地事秦而求苟安,然终不免于灭亡。)

问:这样来比较有什么意图?(全国政权的力量自然大于地方政权,更不应当对敌采取妥协的政策。)

问:为什么不这样写,“苟以我大宋之大……”?(古人有为尊者讳的习惯。修辞中亦有“避讳”一格。)

以下介绍时代背景:

苏洵(1009——1066)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当时辽崛起于北,西夏崛起于西北,时时进行侵略,给北宋朝廷造成极大的威胁。北宋朝廷为求苟安,对他们实行妥协退让,每年都要向他们交纳几十万银两和大量的绢。例如: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尽管如此,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苏洵此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的。

2.诵读练习。(快速练习)

三、作者意图和写作方法分析。

1.讨论:如果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

提示:可以从作者意图、文章布局和理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考虑。

方式:四人一小组。讨论后推代表发言。

小结: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

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

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2.运用比较法进一步领会作者意图。

先讨论共同点(或相似点)。

方式同前。

小结:都很重视韩魏两国在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地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当是“厚韩亲魏以摈秦”。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也主要是指韩魏说的(这二国以地事秦最为突出),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再讨论不同点。

小结: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苏洵是借古讽今,不是单纯论史,所以结尾谈到现实问题;苏辙是就史论史,结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这是基本构思的不同。苏洵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议论的出发点(置于最后),苏辙以“不知天下之势”为议论的出发点(置于最前)——这是布局上的不同。

讨论后,从头至尾读课文一遍。

四、做课文后的练习第四、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为谁工作的读后感 我为谁工作读书分享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了《我在为谁工作》一书,这是一本反思性职员自助自励的读物。

在工作之余,休闲之时,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所有章节,对文中一个又一个自省自励的声音深受鼓舞,还有在那些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想起关于自己的故事。我自问我在为谁工作。在年少轻狂的青葱岁月,中专毕业的我只身一人到广东打工,那时候是满怀憧憬为梦想而打拼。但我的梦想充斥着太多乡村苦孩子追求金钱的欲望,且有渴望一举成名的冲动,可以直白地说我是为名利与金钱而做的每一份工作与每一天的工作。却跟螳臂挡车一样,虽用尽了气力,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改变,生活一样拮据,自己还不为谁所知。2004年7月,我有幸成为河池烟草公司众多烟叶技术员中的一名。

我开始又焕发新的活力,持着饱满的热情去完成每一件工作,我感觉希望又满怀在心。可是2010年来临了,曾经进行的五年职业生涯的规划还那么黯然,没有几项能实现的,我困惑于一些问题上,也在这些问题中感到无奈与彷徨。比如,工作六年了,我只有两次机会与资格参加技能鉴定考试,至今也才取得分级中级工证;再者,某某科长与局长总能和他、他、他扯上点什么关系,最后发现原来无所凭据的是自己;还有,专卖员、营销员等职位常常有对外招聘,但我们去没有报考的机会。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人的思想易受波动,就像船只在海上摇晃,但舵手可以掌控行驶的方向。在我默读完全部文字时,我主动改变了我的想法。以下是我读后所写下的感言:一、升职是自己给自己不断升值的结果。

二、工龄是衡量一个人的经验值,但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增加我们的经验值。

三、多做多错是必然。你若已经做到多做少错,那么你积累“多做多错”的经验已经很可观,你若已经做到多做不错,那你必定历经了千万次或者更多的“多做多错”,因此,多做必然收获多,那么还有什么错误可恐惧的呢?

四、心态是首要也是主要提升自己的手段与途径。保持最好的心态就把握了取胜的最大机会。我们要知道总是心灰意冷时更见风霜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穷人教案一等奖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十个生字,认识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朗读重点部分,深入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是教学的难点。

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投影片。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课前我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谁能说一下,这课写到了哪些穷人,他们的穷表现在哪里?课文中除了写他们的穷,还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重点朗读

1、桑娜抱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

2、但当她抱走孩子后,又觉得忐忑不安,如何理解桑娜矛盾的心情呢?请大家默读8~11节,在文中画出描写桑娜复杂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⑴ 投影示第9节。指名读这段话。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句中的每个省略号都表示桑娜在思索着,看这里(师读至第一个省略号),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想些什么?

⑵ 余下的4个省略号交给同学们,你觉得桑娜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

⑶ 经过我们这样设身处地地替桑娜着想,你发现桑娜心情有什么变化?

⑷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桑娜复杂心理变化呢?比赛读,师范读。

⑸ 小节: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西蒙的孩子是那么可怜,对丈夫的热爱和对落难人的同情使桑娜产生了矛盾的性情。但桑娜出于一种善良的本能,还是毫不犹豫的把两个孤儿抱回了家。

三、总结

桑娜和渔夫尽管是名符其实的穷人,但他们的什么不穷?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分角色朗读

1、渔夫回来了,桑娜怎样对他说的?渔夫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部分交给大家自学!向你推荐刚才的理解方法(投影示)。

⑴ 自己读。设身处地地替人物着想,体会他们的心情。

⑵ 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读出你对文字的理解。

2、汇报朗读。

二、谈读书感受,续编《穷人》故事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变成一家九口,他们将怎样生活,结局怎样?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先自己构思准备,再进行交流。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班级读书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级,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资源,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主题:

好书伴我成长!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五、活动步骤:

1、确定各班的必读书目(附后)及选读书目。

2、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制定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做到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完成时间等。

(2)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各班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主要利用午读时间和每周的阅读课,结合“读书博览会”、“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组织读书活动:

(1)每个学生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出一张读书小报。

(2)组织读书小报评比活动。

(3)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的读书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将好的读书心得向报刊杂志投稿。

(4)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

六、本月读书活动计划:

1、《伊索寓言》

2、《水浒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青春奋斗的朗诵诗 青春奋斗朗诵稿多人

范文类型:朗诵稿,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是什么?

四季老人说,

是盛开的花朵,

是碧草的颜色,

是复苏万物的

生机勃勃!

青春是什么?

时间老人说,

是燃烧的红烛,

刚点燃时很长,

可是瞬间就会

滴泪短缩。

青春是什么?

革命老人说,

是鲜血的洒抛,

是无私的奉献,

是年轻的生命

激情似火!

青春是什么?

生命老人说,

在漫漫时光长河,

是它精神饱满,

斗志昂扬地唱

奋斗之歌!

青春是什么?

儿时的我说,

“青”是蓝绿融合,

“春”是最先敲响

年开端前进锣

的先行者。

飞扬的青春

亲爱的朋友 请你和我一样

抛开旧日生活中所有的忧愁

忘记过去 也忘记失落

把精神抖擞抖擞

只要希望还存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就有理由拒绝

这种沉闷的生活

什么梦想我们都可以拥有

你看!新生活正微笑着

向你招手

让我们携手共进吧!

每天初升的太阳

为我们扫去心灵角落的阴霾

串串音符

为我们齐唱一曲奋进的歌

我写的那些不成文的诗

与白云一起在天空飘游

不管今后有没有办法去考究

心中那一片未开垦的静土

永远为梦想保留

永不忘记年少时的浅薄

把感伤隐藏在时光的背后

飞扬的青春 我们一样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书征文比赛美篇

范文类型:征文,适用行业岗位:比赛,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的支柱——书籍

曾经的我,颓废、荒唐。我不奢望自己能像大仲马、列夫?托尔斯泰这些大文豪一样名扬天下,尽管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你能确定以后“千金散尽还复来”吗?我就像那只寒号鸟,只懂享受那得过且过的日子。而现在的面对,却令我大彻大悟。

往日的叛逆换来了一句句的批评,一次次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一回回的经验,一种种的滋味,从而使我开始重视学习。因为我知道老师批评的语言、邻居嘲笑的目光、父母低下的头颅……都是我自身的原因,怪不得任何人,正如卢梭的一句名言:“大自然永远不会期望我们,期望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没错!学习是我们本身的责任,需要我们去争取、努力,而不是总靠他人为我们的学习做维持。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自己未来的旅程,自己将来的人生该如何实现与度过。

“书”——代表着众多知识与积累的精华,倡导一种学习的精神支柱。“籍”——代表着众多书的基础与学的道路。他们,共同构成了书籍,精神的支柱。

如今,我努力地在为学习打基础,渴望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要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一步都应走的踏踏实实、安安稳稳,这样,在学习的坎坷道路上,我们就不会经常跌倒,尽管这条路不好走,不过我们要知道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感受,相信在默默辛苦的背后总有美丽的画面与乐园。“书是知识的海洋。”对!炎热的夏季,正是我们畅游的好季节,也是我们向前冲刺的季节。记住!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一定要做一只畅通无阻的蓝鲸,游览知识的发源地,感受知识的快乐与兴趣,从而成为自己心中的偶像,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让书籍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支柱,同时也是心灵上的支柱。

在我心中,我无法忘记,当我失意时,杜甫便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缓缓现身;当我陶醉于帅气潇洒的男明星时,周幽王便哭诉着“烽火戏诸侯”之国的序曲;当我对人有了一丝仇恨之心时,歌剧院的魅影便打消我错乱的思绪;当我变得心胸狭窄时,加西莫多从雨果笔下走出,告诉我什么是爱的真諦……因为它们,让我更深地了解了知识;因为它们,让我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因为它们,让我懂得什么才叫真正的体会……

我已不再是曾经的我,现在的我,对未来充满渴望,对理想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眷恋,对书籍充满兴趣。知识——让我增长了才智,也让我磨砺了意志。它,让我永远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开展读书阅读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推动社区的建设,近期,在普陀区曹杨社区开展了“社区读书日”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社区居民的阅读氛围。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读书活动中广交良师益友,陶冶情操,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倡导学习、增进交流、促进友谊的平台。

社区居民在图书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目外,相互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一起分享知识大餐。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居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拉近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居民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此外,社区居民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活跃了社区生活氛围,也让居民们受益匪浅。

今后曹杨社区将继续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地有关知识方面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诗词朗诵主持词开场白

范文类型:主持词,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主持,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合:尊敬的老师、家长,各位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男:伴随着夏日温暖的阳光,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我们班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女:诗歌是我们古今人类心血的结晶,在这个光环的照耀下,一代代人茁壮成长,

男:古往今来,唐诗、宋词、元曲,充盈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提高文化素养,荡涤着我们心灵。

合:现在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词曲的文化艺坛中。

男:下面欣赏蒋建峰带来诗《游子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恩的经典诗歌朗诵 有感恩的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它让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

我们每时每秒都离不开它,

当你屏住呼吸,

你便能体会到它的珍贵。

感谢太阳,

它给了我们光明,

给了我们温暖。

它舞蹈在艾菲尔铁塔,

它游览万里长城,

它无私地照耀着世间万物。

感谢地球,

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与资源。

让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间。

感谢晶莹剔透的水,

它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甘露。

它滋润?我们的心田,

它不求万物自的回报,

只愿有益生灵。

感谢四季,

它让我体会到:

蘑韵致美,

夏的奔放,

秋的喜悦,

冬的庄重。

环看一切,

突然发现:

我要感谢的还有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训练朗读能力;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学会文章段与段自然过渡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今天我们进入第七组课文有学习,请一名同学导读,其它同学思考:从导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在成长中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

3、齐读课题,初次看到课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谁?这个人的志向真伟大……)为什么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了解他吗?资料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登泰山记教案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5196 字

+ 加入清单

语言建构: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审美鉴赏: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

思维发展:分析文中景物描写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艺术效果。

文化传承: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课时

一、题目注解

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作者名片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三、背景视窗

这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使人们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壮美。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半山居雾——居:停留。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绛皓驳色——驳:杂,错杂。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你的阅读初感受。

1.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2.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3.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抓住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怎样进行描绘的?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二)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其级七千有余()

2.少圜()

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2.济水东流()

3.崖限当道者()4.道少半()

一词多义

当:1.当其南北分者()2.崖限当道者()

3.僻不当道者()

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其级七千有余()

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余始循以入()

3.回视日观以西峰()

限:1.越长城之限()2.崖限当道者()

道:1.道皆砌石为磴()2.道少半()

有:1.其级七千有余()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及: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2.及既上()

3.皆不及往()

云:1.世皆谓之天门云()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2.或得日,或否()

3.是日()

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其远古刻尽漫灭()

特殊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4.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6.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7.复循西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大龙湫记戴名世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锦溪而行循:沿着b.不可胜数胜:超过

c.相去数十步去:距离d.形状顿异顿:立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倚天而滨海b.忽为风所遏

c.盖其石壁高五千尺d.会于霞障之右

3.以下句子中,全部属于描写大龙湫瀑布的形态的一组是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②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

③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④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

⑤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千尺⑥乘云御风,恍惚仙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根据游踪先后介绍了燕尾泉、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作者认为大龙湫是天下第一奇观,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态丰富多变。

c.文章除了正面描写,还运用铺垫、衬托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大龙湫变幻多姿的形态。

d.文章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的人生追求。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以岁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3分)

(2)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3分)

登泰山记答案:

1.示例: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

第二段:叙述从京师来到泰山、偕友登山的经过以及所见之景

第三段:写山顶看日出的过程,描绘泰山日出前后的优美景色

第四段:返记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补记泰山的自然景观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入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2.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4.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通假字

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一词多义

当:

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3.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限:

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道:

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

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有: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3.是日(天,名词)

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

居:

1.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乘:

1.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或: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极:

1.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

视:

1.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坐: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

始:

1.余始循以入(开始)

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0.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11.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12.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1.b(尽)3.c(①写的是锦溪小瀑布,⑤写的是小龙湫,⑥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4.d(“议论”“远离尘世的人生追求”有误。)

5.(1)我在辛巳年四月二十日,从芙蓉村越过丹芳岭,到达能仁寺。

(2)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沿着悬崖直流,没有这种变化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校读书活动方案 社区读书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社区,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

1、 9月1日---9月底 宣传发动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板报、广播、橱窗、标语宣传本次读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展示要读的图书目录。

2、10月初—20xx年6月底 活动开展阶段

3、20xx年7月份 总结表彰阶段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养成读书习惯 创建书香校园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师生尤其是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知识的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书香校园”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3、启动“家庭小书房”建设,召开家长会等活动,让每个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4、通过读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热爱教师,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主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倡导“没有后进生,学生间只是有差异”,“让学困生转优,优秀生更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朗诵比赛开场白单人 朗诵比赛开场白结束语

范文类型: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比赛,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四三班在此开展“经典美文朗诵比赛活动,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蒋老师为我们比赛活动致辞……

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校园内我们诵读美文经典。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同学带我们一起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请欣赏美文朗诵《桂林山水》,掌声欢迎……

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美文

七月的天山,让你远离戈壁滩上的炎暑,请欣赏《七月的天山》,朗诵者:大家欢迎……

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并不意味着穷,只要拥有了尊严,他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尊严》,大家欢迎……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上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朗诵者:掌声欢迎……

四月的宜宾,花红柳绿、山清水秀、春意盎然,下面请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大家欢迎……

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与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触摸春天》,大家欢迎……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伴我们一路远行。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养育我们的灵魂。击鼓传花抽背课文现在开始。让我们师生共读经典,在书海中徜徉。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女学街小学四三班“经典美文朗诵”比赛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光临,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

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唐永贞元年(805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仆役。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永州八记》的八处名胜是:西山、钴潭、钴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竭、西渠、西涧、小石城山。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通读课文。

①初读: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②范读: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摇缀(zhuì) 隶(lì)

③熟读:学生参考注释,诵读课文,疏通句子,把握文章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教《为中华崛起读书》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时,首先,我提出问题,周恩来童年时期立下了一个什么志愿?我再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时就比较容易多少了。

根据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的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零而不散,课堂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紧紧扣住“中华不振”,层层理解。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散,但细读之后,我发现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我就抓住这个核心线层层教学,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词,从而体会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但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很多,在课堂上既要落实一些词语,又要读通全文,还要体会“中华不振”,可时间是不够的。经过分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的语段就是第九自然段,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典型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想像当时的画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可贵。

二、抓住重点、难点、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从句段中领悟“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因此,我把第九自然段作为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此段,让学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课堂上我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在场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读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流,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为什么中国妇女的遭遇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洋人把中国妇女的亲人轧死了还得意扬扬?此时此刻,他可能在想什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围观的中国人中的一员,你会怎样想怎么做?这时学生思维被打开,个个说得十分动情,有的学生愤怒之火已被燃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379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3)熟悉全文故事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描写爬悬崖中的心理状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体会“我”从悬崖上爬下来这个过程心理变化的。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

教学方法:情境法、朗读法、研讨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故事写作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ppt 、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学生作答)今天老师有一个小视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播放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作答)是的,视频中的男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的人生所要面对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和完成的,但是就是一样一位身残志坚的英雄,他做到了,解决了他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困难,可是他是怎样完成所有的困难的呢?他说他是在从一个故事中得到启示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要求:用笔在书上圈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组织学生就故事情节要素进行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抢答问题,回答对一题奖励一1分,最后分数最多组赢得比赛奖励。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里?学生:七月里一个闷热的天。

2、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学生:美国的费城。

3、事件是什么?学生:爬悬崖

4、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学生: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共六个人;内德、杰利。

5、为什么要爬悬崖?经过是什么?事情的结果怎样?

学生:

起因:天气闷热,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就去爬悬崖。(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经过:中途遇险,进退两难

结果:父亲指导,成功脱险

教师及时对小组抢答做出评价。

(三)归纳复述,了解课文意图

教师:现在我们根据这些故事情节,请小组派代表复述一下这个故事,要求:不要照搬课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复述完整奖励2分。

学生:在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天,我和五个小男孩一起去爬悬崖。其他孩子勇敢地爬上去后从崖顶绕道回家了,而我还在悬崖上,非常害怕。夜幕开始降临,我伏在岩石上一动不动。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时,杰利和我父亲来了,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地走。我照着做,慢慢爬下悬崖。经过这一次脱险后,我再遇到困难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板书:故事:遇险——脱险)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后作答(1小点1分):

1、在爬悬崖遇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教师:分组朗读课文6—17自然段,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划出表现我心理状态的语句,圈出重点词,想一想,读一读,去体验“我”陷入险境时的心情。小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

第一阶段:(心理状态):“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

(心情):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

第二阶段:(心理状态):“阵阵晕眩”、“天旋地转”、“哭泣”、“呻吟”;

(心情):爬上悬崖后的胆怯、害怕;

第三阶段:(心理状态):“神情恍惚”、“害怕”、“疲劳”、“麻木”。

(心情):其他孩子离开后的委屈、孤立无援、强烈的恐惧感。

小组作答,教师评价。

2、脱险过程中的心里变化

教师:“我”从悬崖脱险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心理成长的过程。现在,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18—28自然段,大家思考后可以小组讨论:

“我”从悬崖上爬下来这个过程,“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第一阶段:“我不行!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毫无信心

第二阶段:“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信心萌发

第三阶段:“我照做了。再一次,我做到了。”信心大增

第四阶段:“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有了成就感

四、阅读对比,强化训练

从后排坐起

我工作的学校在郊区,位置有些偏僻,通往城里的公交车不多,人总是很多。

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上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问她:“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着眼睛,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的话,迟早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坐后排,就万事无忧了。”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后来,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但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女学生,很悲哀地想:汉克该不会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吧!

我提醒他:“我们只坐3站就到了,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们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因为这样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我顿时无语,心潮翻涌。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一问,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就顺利坐好。另外,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把公交车的前两排留给这些人。”

末了,教授笑着问我:“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当时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人开着巴士来了吧?”

我恍然大悟,很肯定地回答:“一定是因为巴士里藏着他们国家美好友爱和谐的文化。”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选自《读者》2014年第24期,有改动)

小组讨论问题(1小点1分):

1选文中,“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2.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3.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诧异、悲哀、疑惑、心潮翻滚、恍然大悟

2. “诚实”二字突出学生在老师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见她对座位的选择方式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与下文的那个英国留学生形成鲜明的反差。(2分)“藏”字表明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往往通过小事通过细节折射出来,如果我们不认真观察、不细细思量就会忽略掉。

3.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更紧凑;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五、品味人生,感悟哲理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在悬崖上学到的经验是什么呢?

学生:“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板书:哲理:困难分解)

2、这次脱险的经历对作者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怎样的影响?请在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此后,我的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3、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呢?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又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只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七、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遇险——脱险

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