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建的工作方法(20篇)

抓好党建工作,要加大党员建设力度,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下面是二秘网小编整理党建的工作方法的范文,欢迎阅读。

浏览

3280

范文

28

篇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4813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1.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主体。人是衡量改革发展的最终尺度,是评判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改革方向对不对,改革措施准不准,改革成效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在领导改革的全过程中,要将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主体。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阶段、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人民立场。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

2.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其一,问题无所不在。问题即矛盾,躲不过绕不开。不存在无矛盾的社会,不存在无问题的国家。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抓住其特性,善于从杂乱的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善于从问题的趋向中洞悉问题的转变。

其二,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改革的导向,改革源于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历史不会终结,问题也不会终结,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社会发展没有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改革推进的逻辑。

其三,问题性质决定改革方法。改革方法是否管用,改革措施是否得当,取决于是否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比如说,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所以我们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改革方法,都是源于对中国问题的精准把握。

3.增强改革定力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深刻阐明了改革攻坚期的重要原则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十分清醒,这个方向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一个大国,在涉及改革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二是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命运所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未来,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4.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谋划改革的重要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顶层设计重点在于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顶层设计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坚持蹄疾步稳谋划改革,战略上要敢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步子稳不是保守,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顶层设计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幻想设计出一招制胜、立竿见影的顶层方案,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持续探索、持续发力方能见效。

5.鼓励基层创新

基层创新是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基层作为改革落地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

对标顶层设计。基层创新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进行。基层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必须对标顶层设计,否则就会碎片化;但具体实施要考虑到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宜搞一刀切。

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过程,对改革规律的发现也是一个过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能穷尽对改革的认识,改革的必然王国都会存在,改革的未知领域都会存在,都需要摸索着前进。改革风险越大,不可控因素越多,“摸着石头过河”越是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摸着石头过河”过去有用,今天有用,将来依然有用。

尊重群众创造。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是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汲取经验智慧、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的方案设计和政策举措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期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注重整体协同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之广、变革之深、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广度上,改革的涉及面大大拓展。我们“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改革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改革必须系统联动、整体配合、协同一致。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同推进。不能畸轻畸重,也不能单兵突进,“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在深度上,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今天的改革由目标到结果都大大深入了,必须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在难度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4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深层次改革,是触动利益和灵魂的高难度改革,是根治顽瘴痼疾和体制机制弊端的深层次变革,只有权衡各方,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才能避免出现较大震动。

7.要讲“两点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改革发展稳定等若干重大关系,要讲两点论,依照辩证法办事。

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不是相互对立的,“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央与地方。中央和地方都是改革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要吃透中央精神,吃透中央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地方实际确定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使地方改革精准对接中央要求。同时,中央也要吃透国情,吃透地方实际,出台的总体性改革方案接地气,能解渴,能落地,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释放给地方尽可能大的施展空间。

改革与法治。改革和法治,要一体考虑,一体推进,不可偏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重大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改革发展稳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应当保持合理张力,实现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动态的,不能因为改革中潜藏着风险,就质疑改革;不能因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否定发展;也不能因为稳定总是相对的,就无视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8.重在抓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最好阐释。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既当拥护改革、推进改革的改革促进派,又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改革实干家,共同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出来,能否确保改革方案落地落实,能否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能否确保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关乎改革成败,关乎政道人心,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美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全党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至抓出成效。

抓落实要讲究章法,注重节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掌握好节奏,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对实践发展有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改革任务越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越是要注重优先顺序、方法步骤。任何时候,改革不能自乱阵脚、失了方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党员个人四风问题及整改措施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个人,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我们要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着重检查和解决XX工作中存在的“四风一顽症”问题。 “照镜子”,就是要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正衣冠”就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维护良好形象;“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上的问题;“治治病”,就是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我们要借助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关于纪律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为切入点,以坚决反对和制止在XX数据上弄虚作假为聚焦点,以加快建设服务型XX为目标,坚决反对和整治XX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毫不动摇,同时,以扎实的作风解决“不敢抓落实、不想抓落实、不会抓落实”的问题。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家层面是这样,具体到XX事业,也是如此。抓落实,是XX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所在,要以坚决的态度、扎实的作风以及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制度措施,保障党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国家及省局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投身XX工作的热情,推动XX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半年时间,集中教育时间只有3个月。我们要重点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条具体规定,围绕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工作不落实等问题,紧密结合XX工作实际,通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XX工作者、XX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

二是搞好学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学习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村料。

三是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检查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具体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认真查摆“四风”和不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是狠抓整改落实,健全制度机制。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制定整改任务书,明确时间表,注重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总要求,做到“五个贯穿始终”。既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落实到各环节;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工作不落实贯穿始终,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问题;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矛盾,直面问题;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推动形成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梳理现有制度,完善建立新制度,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要求高,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我们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推进,确保各项活动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保证。成立由我担任组长、局党组成员担任成员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工作。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合理安排好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与省局督导组协调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在省局的领导和督导下扎实推进我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二是、强调领导带头。班子成员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谈心、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搞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特别重视舆论引导和先进典型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局内信息网等形式,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学习交流等,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党建工作方法措施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为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创建我校党建工作品牌,提升我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共邵武市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做好基层党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邵教委[20xx]3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校党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实施学校党建示范项目要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这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主题,着眼于全面落实学校党建工作各项任务,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把我校党组织创建成“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我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学校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目标任务。根据《中共邵武市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做好基层党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邵教委[20xx]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基层党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把我校党组织创建成“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二.基本原则和创建标准

(一)基本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同步发展的新路子,以促进发展的具体成果来检验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二是因地制宜,加强指导。根据各支部实际情况和党员的岗位特点,突出支部特色,严格标准、注重质量抓创建。三是改革创新,务求实效。适应发展要求和形势需要,遵循党建工作规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载体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有效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增强创建工作实效。四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总结创建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创建标准。通过积极的创建,使学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努力实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认真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教育管理措施有力,学习培训规划、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党员队伍结构合理;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党组织工作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单位关系协调,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完善,基层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五是群众反映好。党员干部尊重群众、爱护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三、创建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安排部署(3月上旬至3月下旬)。学校党总支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局党委文件精神和各党支部上报情况,制定下发《中共邵武四中总支委员会关于做好学校党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做好学校党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推进示范点创建。各支部要结合实际,制定示范项目示范点建设工作计划,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二)组织实施,督查推进(3月下旬至4月中旬)。各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对照各自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党总支将不定期深入到各支部进行督促检查,适时召开示范点创建工作推进会,推动工作落实。

(三)检查验收,授牌命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局党委验收考评组,将对我校党组织的创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对达到示范点创建标准的,进行授牌命名,巩固创建成果;对因创建工作落实不到位达不到标准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提高。示范点创建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支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成立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要负总责、亲自抓,定期研究部署工作,真正做到抓具体、抓落实、抓出成效。要发挥党建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及时挖掘总结示范点培育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创建保障。各支部要强化工作保障,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好落实;要保障创建专项经费,确保创建工作有效实施。

(三)实行滚动管理。示范点授牌命名后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重新进行申报和创建。

附件:1.邵武四中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标准

2.邵武四中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党务公开工作措施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369 字

+ 加入清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市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党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平罗县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土改革发展大局,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员推动国土发展的能力。

2、依纪依法,真实公正的原则。按照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依纪依法进行公开,实现党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尊重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维护党务公开工作的严肃性,做到内容真实可信,结果公开公正。

3、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既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又要规范操作、有序推进。坚持从实际和实效出发,突出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外,都应向党员公开。公开内容应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应多样、便捷,并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

4、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的原则。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推进。积极适应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新要求,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5、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重点、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拓展深入。

二、党务公开的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属本单位、本部门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都应按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三种形式进行公开。

(二)主要内容

1、固定公开内容。组织设置和党员分布情况;领导班子分工、主要职责和办公电话;班子任期目标、年度工作目标及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和完成情况;党务公开监督小组人员组成。

2、定期公开内容。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领导班子在岗履职和分管工作完成情况;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述职述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和结对帮扶的落实情况;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及进展情况,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党员发展情况;党费收缴情况。

3、随时公开内容。党组织出台的有关文件,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和阶段性工作重点;重大财务收支情况,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招投标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党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情况;干部调动和任免情况;党内各类评先评优情况;违规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情况;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情况;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组织认为需要公开的其它内容。

三、党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和时限

(一)公开程序

党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先党内、后党外。对于重大决策、主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仅限于党内公开,有的要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公开。

1、制定目录。根据党务公开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限等。

2、实施公开。要依照党务公开目录及时限要求,公开目录确定的内容,自觉接受监督。公开的时限应与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相适应。

3、收集反馈。党务公开后,对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各业务站所应认真收集,及时作出处理或整改,将结果向党员、群众反馈,并务必认真研究和整改,对重大问题整改后要再次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4.归档管理。对公开的党务信息资料应及时登记归档,规范保存,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二)公开形式

党务公开的具体形式要简便易行、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公开内容,确定公开的形式、时限。党内公开方面,一般采取召开党员会议、情况通报会议、民主生活会以及党内文件、通报、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开。党外公开方面,一般采取党务公开栏、广播电视、报刊、局域网、电子信箱等形式进行公开。各站所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拓展其他有效的公开形式,为党员、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党内信息服务,尽量扩大党务信息的公开面。

(三)公开时限

党务公开的时限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要及时公开。固定性公开内容要长期公开、一般每半年更新一次;定期公开内容,可视情况分别按月、季度、半年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中需要向全社会公开的内容,每次公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7至15天。对于重大或复杂性的工作,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可再次公开。

四、党务公开的实施步骤和目标任务

全局党务公开工作从20XX年5月开始,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和目标任务是: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8日至12日)

1、局支部部署全局党务公开工作,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召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县委文件精神。

2、各科室要按照局支部的统一部署,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和典型经验,为党务公开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方案制定阶段(5月13日至5月20日)

1、各科室要结合各自实际,提出党务公开的初步方案,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

2、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对实施方案初审后提交县纪委会议研究审定,并以局支部文件正式下发。

(三)方案实施阶段(5月21日至9月30日)

1、根据工作需要,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包括公示牌、电子屏幕、党务公开栏等。

2、按照制定的方案,对党务公开内容进行公开。

3、设置党务公开意见箱,公布党务公开监督电话,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等。

4、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制度,逐步使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完善提高和检查验收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

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随时对各科室的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专题督查,并适时组织汇报交流评比,取长补短。

五、党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和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科室要深刻认识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局支部统一领导,纪检监察协调监督,各成员科室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局支部成立党务公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欧月英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党务公开的日常工作。

2、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局各科室是实行党务公开的责任主体,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关键环节,积极主动做好党务公开工作。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拓宽思路,不断把党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确保取得实效。要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宣传报道,每月各科室必须上报一篇党务公开信息,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党务公开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努力营造党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3、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局党务公开工作在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各成员分工负责。局支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党务事项的公开由局办公室按照规定审核把关,视情公开。各科室牵头落实的党务事项的公开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公开。

4、加强监督,严格考评。局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开展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把经常性的检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重点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程序是否规范、形式是否恰当、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对党务公开工作抓得好的,要总结经验,在全局推广。对组织领导不力,不履行职责,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以及搞形式主义、虚假公开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侵犯党员和群众民主权利,损害党员和群众合法权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入党宣誓的具体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从基层党组织的实践看,入党宣誓具体方法一般为:

(1) 参加宣誓的预备(2) 党员应列队面向党旗(考虑到入党宣誓大会往往有许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3) 如果宣誓人的后背朝着与会人员容易影响大会的宣传、教育效果,(4) 故宣誓人也可以半侧面朝向党旗),(5) 持立正姿势,(6) 举起右手,(7) 握拳过肩。

(2)领誓人应站在宣誓的预备党员一侧,与宣誓人持一样姿势,面向党旗。

(3)宣誓开始后,由领誓人(一般由党组织或组织部门负责人担任)逐句领读誓词,宣誓的预备党员齐声跟读,声音要宏亮、激昂。

(4)读完誓词后,领誓人说:“宣誓人”,这时宣誓的预备党员依次各报自己的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党务公开工作措施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634 字

+ 加入清单

为全面推进全镇党务公开工作,保证党务公开各项任务要求的落实,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党务工作新机制,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颍州区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阜州办〔2014〕1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九龙镇实施方案。

一、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实施,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公开,树立和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运作的监督和制约,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全镇跨越发展、实现幸福九龙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把握党务公开的内容,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党组织特点,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和形式,采取相应的公开措施,切实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坚持科学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公开,突出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十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的公开;突出党内外反映的热点问题的公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避重就轻,不避实就虚,科学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

3、坚持积极稳妥、适当公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新途径,着重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做到有序推进,防止形式主义。正确处理好党务公开与保守党内秘密的关系。坚持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重点事项适时公开。

4、坚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党务公开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其他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转良好的“大公开”工作格局。

5、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紧跟形势任务,突出公开重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公开,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中心任务完成。

(三)总体目标

通过推行党务公开,使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得到有效执行,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更加有力,党内事务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党组织与群众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钱、以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

二、党务公开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党务公开的对象

党务公开的对象包括镇直各单位党总支、党支部,各村(居)党支部。

(二)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党务公开的内容,按照全面、客观、真实、具体的要求,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据法律法规不能公开或不宜公开的外,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规章要求公开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或比较敏感,本单位、本部门党员群众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主要包括:

1、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执行中央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等情况;本地镇本部门本单位重要决策及执行,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及落实等情况。

2、党的思想建设情况。本级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计划及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等情况。

3、党的组织管理情况。本级党组织的设置、主要职责、机构调整、换届选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创先争优,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党务工作经费管理和使用,党员权利保障等情况。

4、领导班子建设情况。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执行民主集中制,召开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评价等情况。

5、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考核奖惩,干部监督制度及执行等情况。

6、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听取、反映和采纳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接待来信来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办理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重要事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

7、制度建设情况。党的基层组织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及执行,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重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情况。

8、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处理违纪党员等情况。

9、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遵守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职务消费情况等。

10、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中央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本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和党员的要求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党务公开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层次职能要求,区别对待,各有侧重,不能照搬照抄,搞“一刀切”,也不能避实就虚、避重就轻。

三、党务公开的形式、程序和时间

(一)公开的形式

党务公开的形式必须坚持“规范、实用、简明、灵活”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内容确定公开的形式和公开的层次。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通过党的有关会议、文件、简报等方式进行公开;适宜向党外和社会公开的,应列入党务公开目录,通过党务公开栏、发布公告、新闻媒体、服务窗口、宣传手册、网站、电子显示(触摸)屏、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公开;对重大或复杂问题,应根据公开后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改进后进行再公开。

(二)公开的程序

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1、制定党务公开方案和公开目录。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支部要按照党务公开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党务公开方案,并制定本单位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限等。

2、实施公开。党务公开应依照党务公开目录进行。

列入公开目录的公开事项,由党务工作部门负责申报并填写《党务公开申报表》,党委(总支或支部)负责受理、登记、审核和运转,报经党委(总支或支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审核签批后,转承办部门予以公开。

如有目录外需要公开的事项,应上报经制定党务公开目录的党组织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

特别重大事项和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要由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必要时报经上级党组织审核把关。

3、收集反馈。实施党务公开期间,要明确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党务工作部门应认真收集党员对党务公开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处理或整改,并将结果向党员反馈。应及时送党委(总支或支部)备案。

4、归档管理。党的基层组织对公开事项的党务信息资料和收集意见及反馈意见应及时登记归档,并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三)公开的时间

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原则上固定内容要长期公开;常规工作要定期公开,每季度更新一次;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临时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开;重点事项要适时公开。

四、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全镇的党务公开工作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4年11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23日至7月31日)

各村、各单位党组织要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方案和党务公开目录,周密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党员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1日至10月31日)

各村、各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例行公开制度、党员申请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意见收集和处理回复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狠抓分工,注重实效,增强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至11月15日)

党务公开工作实行分层负责制,镇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村、镇直各单位党支部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通报全镇。

(四)总结提高阶段(11月16日至11月30日)

各村、各单位要注意不断总结提高,按照“真公开、常公开、能公开的全公开”的要求,抓好党务公开工作的落实,及时总结上报开展党务公开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镇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总结宣传,逐步推进全镇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流于形式的要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

看过“党务公开工作措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务公开工作措施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为适合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以党务公开带动居务政务公开,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的目标要求,根据上级精神,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现就社区全面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党务公开的意义

实行党务公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居务、政务公开,意义重大。

实行党务公开,将进一步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促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提高。

实行党务公开,将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权,进而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实行党务公开,将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的选择权,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行党务公开,将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的监督权,促进社区干部转变作风和清正廉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党务公开的内容

社区党委党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设置和党委及支部成员分工情况

2、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及社区党员目标管理情况

3、党委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社区党建联度会工作情况

4、社区党员帮扶、帮教情况和先进党员事迹

5、党员发展、评先评优及党费收缴情况

6、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7、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

8、社区各项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9、其他需要公开的工作内容

公开内容要基本涵盖社区澡组织的主要工作,做到党员群众想知道什么,我们就公开什么。

三、实现党务与居务、政务公开相衔接,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和居务公开协调发展

一是公开栏设置要与居务、政务公开栏相配套。依托现有据务、政务公开栏,配套设置党务、居务、政务三个公开栏目,统一栏目的基本模式,做到党务公开栏与居务、政务公开栏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维护。二是制度建设要与居务、政务公开相配套。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报告、审查、督查、信息反馈、资料保管等一整套规范性制度,提高党务公开工作的可操作性。

四、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1、组织领导到位。社区要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务公开例会制度、目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2、督查指导到位。结合居务、政务公开的督查指导,成立社区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建立党务公开定期督查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观摩,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同时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对抽查情况进行通报,初步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3、监督考评到位。社区要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处理,认真反馈落实。加大对党务公开工作的考评力度,把党务公开与居务公开一并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25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对自身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与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撑,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蕴。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本色

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焕发出了更加蓬勃和旺盛的生命力。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要矛盾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主要就是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早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应用它。”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封闭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主动地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创造性地建构自身思想文化的过程。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本质上看就是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牢牢掌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不会迷失方向、改变本色。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融百家于一炉,是世代中华儿女智慧的历史结晶。作为历史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仅供陈列的摆设,也不是僵死的化石,相反它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随时可以绽放出自己的色彩。

从中华民族自身发展和人类文明走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流淌于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变革图强的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武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其根基就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具体来说,其一,不忘本来。即处理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继承,继承是最好的创新,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其二,吸收外来。即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一方面,必须以开放包容精神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必须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创造“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新型文明观。其三,面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离不开新的时代精神的滋养。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灵魂

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在于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样态碰撞、互动与融合,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但是繁华景象的背后,一些缺乏文化责任、历史认知、社会担当或者别有用心的文化形态,通过新生的经济业态、多元的生活方式以及便利的信息手段纷至沓来,蜂拥而至。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较量,积极回应西方价值诘难、价值干预和价值渗透,掌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4.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自信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外化

话语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表述媒介和思想交流工具,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价值立场,关乎理论的实质、价值的导向和文化的领导权,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

考察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荣辱与兴衰,总是与一定的话语体系相联系的。早在公元前8世纪至2世纪的文明轴心时代,中国创建了独具东方智慧的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一独特话语体系的引领之下,中华文明不仅延绵不绝、一体贯通,而且逐渐达于鼎盛,以至长期雄著世界。

但是,鸦片战争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渐丧失了自已的传统话语体系。终于,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种崭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话语体系诞生了。正是在这种话语体系的指引下,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彻底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在话语体系方面的窘境。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话语、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依然不够强大。中国要想在国际话语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以更加自觉的历史主体姿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富有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独特话语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7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我国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伟大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改革开放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实现人类解放的光辉思想,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就是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事实上,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从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科学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推进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必须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正是在系统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九个方面深入阐发了在新时代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这九个方面提纲挈领地凝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深刻认识。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就要认真学习实践这九个方面。

改革开放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髓。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4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改革政策的根本依据,作为判断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有机统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0年来,改革开放之所以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奥秘之一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充分彰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40年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生动体现,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坐而论道,而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因此必须充分贯彻其实践性。4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改革开放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用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法宝。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取得的伟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推动、完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进一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改革开放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百年沧桑而不衰,在今天依然闪烁耀眼的真理光芒,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适应时代变化而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深刻洞察时代变化,实现了伟大的理论觉醒。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要赶上时代,就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就不能思想僵化、迷信盛行,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对一系列时代课题作出的深刻回答。中国从此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的时代潮流、新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回答和解决新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一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和全球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基本轮廓和图景愈益清晰地浮现在世人国人面前。我们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世界维度这三个维度深入理解中国道路,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道路是一条从中国历史深处走来的道路,具有内生性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四个走出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从改革开放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并上溯至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和民族基因。理解起来,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质。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质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中国道路的坚持更加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民族复兴的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可以看出,中国进入了“加速圆梦期”。党的十九大为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擘画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增添了中国动力,为丰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具有理论性

中国道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丰腴土壤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华大地上获得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和驾驭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道路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不断获得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道路是一条从人类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来的道路,具有独创性

中国道路既不是“再版”也不是“翻版”,而是一个“原版”,它为世界各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贡献了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发展与稳定”的两难、“开放与自主”的两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告诉世界,人类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化这一条道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经由自己的努力走向现代化。中国既坚持了现代化的普遍性,又坚持了中国发展的独特性,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案和参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路径唯一性的神话,打破了过去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上对西方的“路径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建工作方法措施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322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动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着力培育党建工作新亮点,积极探索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学校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通知》(广石化院组[20xx]3号)精神,经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学院党委会研究,提出了《创建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锻造卓越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项目为我院“书记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名称

创建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锻造卓越石油化工专业人才

二、指导思想

实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举措;是落实“抓书记、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委书记的表率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做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可以破解党建工作虚化、难以量化考核的问题,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记得清、抓得实,并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引领和带动全院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目标要求

以创建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为总揽,通过实施“师生谈心工程”、“典型塑造工程”、“名师带名生工程”、“党员特色活动工程”,切实达到“发现问题学生、引导困惑学生、帮助困难学生、培养优秀学生”的基本目标。通过成立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找准工作突破口,全面广泛调查研究,服务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成才,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质量工程教育新路子,努力锻造更多的卓越石油化工专业人才。

四、项目内容

依托我院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以及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省级精品课程、省优秀教学团队等基础和优势,该“书记项目”旨在构建以特色质量工程为核心,以党员教师为主导,涵盖特色专业、卓越计划、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科研团队为主体内容的一系列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

(一)项目启动

工作内容:学院党委提出我院“书记项目”的主体内容,报学校党委组织部审批,争取成为入库项目。根据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全院进行宣传反动和全面部署。

完成时间:4月13日

负 责 人:学院党委

(二)项目实施

1、“师生谈心工程”

工作内容:以“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面对面”为谈心理念,力争用一年时间让每名学生至少和一名教师谈心一次,实现“尊重和关爱学生、了解和发现学生、支持与帮扶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的目标。

时间安排:(1)4月30日前,制定谈心计划,草拟谈心提纲,发放给全院教师;

(2)5月—6月,组织对2008级和20xx级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学院党委做好谈心工作的跟进、了解工作,及时发现谈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改进。

(3)7月初,谈心工作阶段总结,广泛收集师生对“师生谈心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4)9月—11月。组织对2009级、20xx级和20xx级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

(5)12月,总结“师生谈心工程”,制定长效机制。

负 责 人: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办

2、“典型塑造工程”

工作内容:以卓越班为切入点,着力在“卓越”上下功夫,探索卓越计划教育培养模式;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为切入点,着重在“特色”上下功夫;以2门省级课程为切入点,着重在“精品”上下功夫;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专业科研团队为切入点,竭力“打造一个由若干教学和科研团队组成的富有战斗力的和谐奋进化工学院大集体”,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塑造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的典型,示范带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主要做法:(1)对卓越计划试点班,采取“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力争卓越”的工作思路,通过“建党支部、建兴趣小组、建科研小组”等方式让试点班的70名学生专业卓越、思想卓越、能力卓越。

(2)对特色专业建设点,成立教研小组,对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工程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凝练,争取出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真正实现这两个专业的特色。

(3)对精品课程,不断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及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一整套可以推介、可以宣传的课程体系,让其与“精品”名副其实。

(4)以学校科研任务及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示范带动,其他专业成为相关的教学团队和专业科研团队,竭力“打造一个由若干教学和科研团队组成的富有战斗力的和谐奋进化工学院大集体”。

时间安排:全年

负责人:学院党委牵头,各系(教研室)具体负责

3、“名师带名生工程”

工作内容:以“专业老师带科研创新型学生”、“政工干部带管理型学生”为抓手,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卓越石油化工人才。

工作载体:

(1)“专业老师带科研创新型学生”:教务处牵头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团委牵头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有关项目;学院选拔相关学生参加化工创业设计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专业老师带学生参加个人的科研项目。

(2)“政工干部带管理型学生”:团委牵头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院团委牵头的“素质拓展训练营”等。

实施形式:在学生干部中遴选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由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办、学院办公室相关政工干部“一对一”指导1名学生干部组织策划一次学生活动,提升其组织管理、策划协调能力。

负 责 人:学生工作办

4、“党员特色活动工程”

工作内容:以“党员成长故事汇”、“党支部风采大赛”、“十佳党员之星评选”等为载体,不断培育具有化工学院特色的党员活动,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实现卓越。

时间安排:(1)5月—11月,每月一期“党员成长故事汇”,邀请党员中的先进典型,讲述个人的成长故事,引导、启迪广大青年学生。

(2)6月—11月,组织策划举办“党支部风采大赛”、“十佳党员之星评选”活动,不断培育具有化工学院特色的党员活动,影响和带动青年学院追求进步。

(3)11月底,以网络、宣传板、微博等多种途径总结、宣传“党员特色先锋工程”系列活动的成果。

(三)项目总结

全方位总结“书记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学校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形成总结材料(视频光盘、PPT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上报学校。

五、项目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书记项目”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具体负责领导和实施“书记项目”的各项内容,确保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实效。(相关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印发)

2、经费保障。争取学校党委组织部支持,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根据“书记项目”活动内容由学院行政统筹相关经费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宣传保障。成立“书记项目”宣传小组,编印活动简报,及时总结宣传“书记项目”各项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4367 字

+ 加入清单

_x社会建设思想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指导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_x社会建设思想,是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指导和遵循。这一重要思想,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社会民生建设创新观点和论断,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实践基础。

_x社会建设思想根植于他的全部从政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来自人民,热爱人民,造福人民。总书记从政的全部经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经历;总书记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早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担任村支书的习近平同志就树立起了“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的为民理念。他带领村民建起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点燃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办起了代销点、铁业社、缝纫社、磨面坊,为村里打的深水井至今仍在使用。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他更是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下决心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用心办好像“吃饱肚子”、用上“煤气罐”、通好“公交车”、改变“连茅圈”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要求每个村庄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在福建工作的17年多时间里,他始终把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总是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困难,推动每年为群众办10件、20件实事,大力实施“广厦工程”“造福工程”。主政浙江后,他主持制定“八八战略”,明确提出始终坚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推动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的思路。在上海工作7个月时间里,他鲜明地提出“让上海人民的生活过得更美好”,指出“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他还推动发挥党建“凝聚力工程”创新平台作用,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服务百姓民生。

党的十七大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始终心系民生,关心群众疾苦。他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他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在加大经济建设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在提升经济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在提高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口素质的增强。特别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民生。他到地方考察工作,去得最多的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入农户、进社区、下车间,访民情、问民意,及时带去党中央对基层干部和困难群众的亲切关怀和温暖。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西调研考察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程赶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和灾后重建人员,考察群众安置情况和灾后重建工作,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把安排好过渡安置期间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当前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一次次访贫问苦,深入田间地头,在灶台炕头与老乡促膝谈心。每年春节前后,他都会来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贫困地区,把温暖和关怀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每年的全国“两会”,他都要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省份,参加代表团审议,改善民生、精准扶贫,是总书记关注最多的话题。从沂蒙山到井冈山,从延安杨家岭村到湘西十八洞村,民生问题始终是总书记牵挂的头等大事。住房问题、食品安全,养老院服务质量、冬季取暖、垃圾分类、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推进“厕所革命”,都列入了议事日程中。总书记还高度重视关心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出对残疾人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两个格外”使8500多万残疾人感动不已、备受鼓舞,点亮了他们心中自强不息的明灯。透过这些民生实事,我们深切感悟到了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民本情怀。

_x社会建设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是人民主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提升到新的高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指出“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采访党的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又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指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依靠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重视社区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抓好公共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_x社会建设思想充分体现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民生为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坚持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统一的实践性。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生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地满足这些新需要,不断把人民期盼变为现实。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一,发展经济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最终决定力量。没有社会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民生改善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人均GDP排名仍在70位左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雄厚物质基础。第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所有发展成果最终都要落实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必须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能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必须坚持既注重效率又体现公平,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和发展相统一的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既源自理论也扎根于实践,既立足我国国情也放眼世界,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互促共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解决好中国13亿多人的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考验,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民生改善的根本立足点,这就意味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设定民生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注重形成合理预期,努力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二要保住基本、坚守底线。要不断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按照公平、普惠、可持续的原则,满足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最基本需求。要更多关注短板和薄弱环节,把公共资源向最 需要关心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倾斜,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三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等问题,促进各项民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公平合理、更加规范有效,不断巩固和扩大民生建设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正入党动机的途径和方法范文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8840 字

+ 加入清单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同时要抓好教育管理,对于确实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不能留在党内,这样才能形成党员队伍保持活力的机制。"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从争取入党那天起,就要立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就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个同志争取入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觉悟、以实际行动使自己具备党员条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的帮助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从根本上说,争取入党要靠自己对共产主义理想执著的追求和在实践中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求入党的同志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了解并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一、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争取入党,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这是对争取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考验。

1.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前提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一名争取入党的同志,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这对于自己早日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对于自己的成长进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一,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争取入党的行动。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推动力量。一个人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需要做许多努力,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的动力,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才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积极工作,做出贡献。 第三,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不怕吃苦、甘愿吃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第四,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正确对待在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这就是当周围的同志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沮丧和急躁,也不会怨天怨地牢骚满腹,而是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取早日入党。

第五,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因为要求入党有各种各样的入党动机,为了使党保持它的先进性,所以党组织必须对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进行考察和考验。经过考察和考验,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并且具备党员条件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增加党的新鲜血液。在考察和考验中,对入党动机不纯的人,决不能吸收入党。列宁说得好,在发展党员时,宁肯少些,也不要让那些投机分子钻到党内来。入党动机端正的同志,是能经受住党组织考验的。

2.克服各种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指争取入党的内在原因是忠诚地信仰共产主义,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决心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必须明确:

第一,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因为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个人利益的实现,包含在党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之中。这表明,我们党是承认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并且要尽量爱护和关怀党员的个人利益;同时,我们又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因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奋斗目标,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共产党员从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地工作,努力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特别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共产党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做贡献的义务,而没有谋取私利的权利。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富强,归根到底是为人民谋利益。

所以,那种"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人,是不能加入到党的行列中来的。 第三,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共产党员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是不是勇敢,怕不怕牺牲,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条件。今天,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但是,国外敌对势力入侵的危险依然存在,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直没有停止;国内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有时还可能激化;即使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灾祸和事故。因此,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为党和人民事业献身忘死的精神,今天不仅依然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因此,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争取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有这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那种在危急关头经不起考验,畏难退缩的人,有辱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共产党员。

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指其争取入党的内在原因完全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某种考虑,把入党看作是谋求私利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我们必须看到,党执政以后,由于地位的变化,客观上一些同志的入党动机也不那么端正了。如有的人争取入党是为了从权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受益。想的是有了共产党员这个政治条件,脸面光彩,办事方便,比群众"吃得开",能得到相当的"好处";有的是为了打通"当官"的渠道,想的是入党可以得到党组织的信任和重用,更容易得到提升;有的把入党看成是脱离艰苦工作岗位的"捷径",想的是入党就可以从事更多方面的工作,更有机会调换到称心如意的岗位,不在一线吃苦流汗;有的则是为了追求理想职业,想的是入了党,在复员或毕业分配时条件优越,可以比非党群众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知名度",想的是入党更荣耀、受尊重,等等。概括起来一句话,这些人的入党动机是为了谋私,这种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完全背离了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认识到,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绊脚石,是束缚进步的绳索。只有抛弃这些障碍,才能加速自己前进的步伐。还有一些申请入党的同志,其入党动机虽然不完全是为了谋取私利,但也有不正确的成分。通常的表现是;有的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加入这样的党是光荣的,但很少想到入党后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感到,如今自己生活富裕或者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为报答恩情而要求入党,但很少想到了为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的看到周围的同志、同学、朋友或者兄弟姐妹都要求入党,或都已经入了党,自己对入党不能再无动于衷,但很少想到自己这种政治追求是否发自内心的真诚需要,等等。对于有这些思想的同志来说,尽管不是完全出于个人利益所求,但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重要的是,要把对党的朴素感情加以升华,把入党的政治荣誉感变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使命感,推动自己努力争取入党。

3.加强世界观改造,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入党

按照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要求,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入党。这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此,要求入党的同志在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要达到这一目标,应当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的入党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着直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它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入党条件和入党动机等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共产主义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一个申请入党的同志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的认识越明确越深刻,那么他的入党动机就会越端正。

第二,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人们的正确认识,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获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入党动机。实践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通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党为人民而工作的伟大意义;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体会为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的行动,等等。总之,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身边一些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共产主义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强化自己的正确入党动机。

第三,要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们的思想活动是动态的过程,所以人的思想活动是很复杂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既有正确的成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只不过是有些同志入党动机正确的成分是主要的,不正确的成分是次要的;有些同志则相反。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要主动地靠拢党组织,争取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际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发扬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把不正确的动机克服掉。

第四,要求入党的同志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入党后一辈子的事情。有的同志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入党动机并没有真正解决;有的同志在入党时入党动机是正确的,但后来放松了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特别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改造,结果革命意志衰退了,甚至蜕化变质了。这些同志由于没有树立好或者没有能经常保持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但一遇到适当的气候,就会犯错误。所以,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引以为戒,都要有一个长期加强思想改造,长期端正入党动机的思想准备。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地注意检查自己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

二、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一个同志争取入党,只有要求入党的愿望,这是不够的,还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帮助,这就需要主动靠近党的组织,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积极靠近党组织,接受组织的考察

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积极靠近党组织,这是要求进步的表现。因此,要求入党的同志应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向组织靠拢。#p#副标题#e#

第一,要主动向党组织表达愿望。争取入党,要主动向党组织表达自己要求入党的愿望。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参加工作时间比较短,还没有为党和人民做多少工作,没有取得申请入党资格,想等做出成绩后再向党组织申请。我们说,一个人等做出点成绩再申请,无非是想入党更有条件。

创造条件是应该的,但是这同提出申请并不矛盾。应当认识到,创造条件,不能只把思想集中到一些惊人的事迹上,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和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我们党对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从来不是看一时一事,而是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所以一个同志,有要求入党的愿望,就应该积极地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这样做,不仅使自己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党组织的及时帮助和指导。 第二,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取得党组织的帮助。要求入党的同志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有利于党组织对他加深了解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教育,使他更快地进步。同时,这也是从要求入党那天起,就培养严格的组织观念和对党忠诚老实的重要途径。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当经常地、及时地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汇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主动找党员谈心,征求意见,求得党组织的帮助。向党组织汇报,要忠诚老实,有什么就说什么。要敢于谈出自己的缺点,不要担心把真实思想亮出来会影响党组织对自己的看法。一个同志敢于亮出自己的缺点、毛病,这正说明他胸怀坦白、追求真理,是有觉悟的表现。

第三,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在党内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申请入党的同志参加哪些党的活动,要由党组织决定。一般地说,可以参加学习党章、听党课、某些党日活动、讨论积极分子入党的党员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先进党支部或优秀党员表彰大会等。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是实际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内生活锻炼,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员优秀品质的极好机会。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从中受到教益。同时,要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说,党组织为了培养积极分子,要分配给他一定的社会工作,这既对他是一种实际锻炼,也可以从他的具体表现来考察他的觉悟程。

第四,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每个争取入党的同志,从申请入党时起,都要经过党组织一定时间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凡是争取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有接受党组织考察的思想准备。党组织之所以要对争取入党的同志进行考察,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进入党内。只有每个入党的同志都真正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才能保持党组织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自觉地接受和配合党组织搞好这种考察。党组织对于积极分子的本人历史、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政治审查,需要听取本人的申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忠诚老实地把有关情况向党组织讲清楚,并提供可以为自己证明的有关线索,积极主动地协助组织搞清问题,决不能对组织的审查有什么不满或对立情绪。

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一个同志能否入党,不是看他口头上说的怎样,而要看他实际上怎样做。有的同志,申请书写了不少,思想汇报经常不断,口号喊得很响,但实际行动不对号。我们说这是不够党员条件的。那么,怎样以实际行动来争取入党,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呢?

第一,要站在改革的前列。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与时代特点相联系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当前,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要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着的各项任务艰巨而繁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要有新突破。广大共产党员要坚定地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率先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弊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要在生产、工作、学习中起带头作用。一是要通过诚实勤奋的劳动,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或精神财富,创造第一流的工作成绩。有些同志讲,我是个农民种地养殖,我是个工人操作机器,我是个服务员为顾客服务,岗位太平凡了,带头作用不好体现。我们说,带头作用不在于岗位之分或职务高低,而在于是否立足本职,结合岗位的实际,努力创造第一流的工作成绩。此外,还要看他是自觉地、默默地、无私地去工作,还是把所做的工作当做伸手要名要利的资本。二是要通过刻苦钻研和努力实践,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技术和业务骨干。搞现代化建设要有真本领。因此,起带头作用离不开钻研业务技术和精通业务。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要掌握好本职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学习当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

第三,要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在处理同志关系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顾全大局,先人后己;要团结一致,不持偏见,必要时还应忍辱负重。二是在生活方式上应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与之相反,有的讲排场、摆阔气,追求高消费,例如在处理婚丧事上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在吃喝住行上追求享受,铺张挥霍,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三是在作风上要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担任一定职务和掌握一定权力的同志,更要注意防止那种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的坏作风。总之,要在身体力行公民道德二十字规范要求基础上努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三、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

四、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共产党员

十六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广大共产党员要时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个党员的实际行动中去。

1.争做发展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模范

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为此,共产党员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争做发展生产力的模范。 第一,在本职岗位上要提高工作效率,竭尽全力把经济建设搞好。

第二,倡导科学精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科教兴国多做贡献。

第三,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努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素质,强化水平,做改革的促进派,做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尖兵。

2.争做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标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同时,先进文化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而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则决定着

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就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言,每个党员必须做到:

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带头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三,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为提高各民族的教育、科学和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第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大胆借鉴西方各国先进的文化成果,积极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3.争做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公仆

站在新世纪,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时处处坚持人民利益。

第一的原则,以人民利益是否获得满足和实现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努力创造新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离开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不能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党也有失去人民支持的危险。因此,党要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臵关系,争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第一,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和浩然正气。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干群关系。大力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尤其要关心照顾好下岗职工和特困家庭,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第四,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敢于同一切违反和侵犯人民根本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总之,"三个代表"高度综合和涵盖了新世纪共产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到使我们党更加当之无愧地成为"三个代表"的伟大目标上,并使广大党员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素质。同时,"三个代表"是方向,是形象,是楷模,是希望,是力量。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都要当好"代表",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在新的世纪里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主评议党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以党支部为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时间一般要相对集中。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学习教育。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和有关文件,一方面提高党员对评议活动的认识,使每个党员都明确评议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党员参加民主评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对党员进行党员标准的教育,使每个党员都能明确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标准是什么,为下一步的评议做好准备。

第二,自我评议。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围绕评议内容,认真总结自己一年来在思想、工作、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在是否合格上进行自我认定。自评前,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做出合乎实际的自我评价,并认真、如实地写好个人总结,个人总结写好后要经党支部审定。

第三,民主评议。一般应召开党小组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民主评议。一般程序是:首先,进行自我讲评。党员本人在党支部大会或党小组会上作自我总结,汇报自我评议情况。然后,进行党内互评。对照党员标准,组织党员互相评议。评议中要是非分明,敢于触及矛盾和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避免不负责任的评功摆好。党内互评后,还可以通过座谈会或民意测验等方法,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

第四,组织考察。召开支部委员会,在个人总结、党内评议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综合,形成组织意见。组织意见应与本人见面,并向支部大会报告。对确定为优秀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的,要报上级党委审批。

第五,表彰与处理。通过民主评议,对评出的优秀党员,党组织要给予表彰;对于不合格党员,应区别不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看了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有什么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43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等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既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其世界意义而言,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又超越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它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由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并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解释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是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各种思潮在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陆续登场,但其效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的实际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如,它坚持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也是在这个意义上,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维度作出过一系列重要判断。如,他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如,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再如,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认知,正确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其内蕴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创新。历史将证明,随着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愈益充分地彰显出其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启发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走向现代化之路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和发展我国发展利益,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行进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接续奋斗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使命。实际上,无论是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是推进经济全球化,无论是实施精准脱贫还是在全球治理上伸张正义,都表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责任和大国气度。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身处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在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程度上关乎世界的发展和未来,关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还要看到,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也具有世界意义,对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正处于发展困惑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如,为世界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这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又如,为国际社会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这就是走符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国情发展的治理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如,为人类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具体体现就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等。历史地看,自1840年以来,中国从无路可走的境地开始探索,到走别人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再到昭示别人走自己的路,殊为不易。今天,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受到启发后更好地选择其前行的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世界价值的积极贡献。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正是因为有了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完全可以自信而自豪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未来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贡献给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必将是红色的玫瑰和芬芳的甘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抓党建工作年度考核评议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5584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位于*市西郊,是*市停产歇业企业的集中带。辖区内有*市最大的两家破产停产企业:原市*厂和原市运输公司。社区共有居民920多户,342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832人,占居民总数的24.32%,下岗职工753人,占居民总数的22.1%,设一个社区党总支,四个社区党支部,下属党员300多名,其中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的有126人。

*社区党总支成立于2001年11月,在两年多里,*社区党总支一班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摸索、实践在破产歇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实际,从抓社区党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确保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渐创立了一套在企业转型方面开展党组织工作的模式,取得了党建工作方面的新成果。期间,总支迎接了*克干部培训班、自治区组织部、*州等上级组织部门和兄弟县市的检查指导,受到了好评,并被*市评为“2002年先进社区党总支”、“2003年先进社区党总支”等荣誉称号。2002年5月,*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市隆重召开,*社区党总支被做为典型经验介绍,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称赞。

一、*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主要经验。

(一)、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教育引导社区党员积极进行生活自救.

社区共有党员126名,多为离、退休、下岗职工党员。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做为目标,不断探索和改进方式方法,教育引导社区党员积极进行生活自救,探索出一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在*社区,离、退休党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属126名党员中,有90%左右都是离、退休党员,发挥好老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发挥其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很大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社区党总支针对离、退休的特点,举办业余党课进行“破产企业党员如何带头进行生活自救”讲座,以增强他们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同时,将7名有工作能力的、受居民爱戴的老党员选出来担任总支、支部书记或居委会委员,使他们走出家门继续为街道发挥“余热”。对社区涌现出的优秀的老共产党员进行表彰、慰问、报道,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使社区的先锋模范看的见、摸的着、可学可做,如全家身患癌症却依然为社区大做好事的老党员*同志、生活困难但事无巨细总为居民着想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同志、一直无私资助残疾孤儿的外来务工党员马成吉同志,他们的光辉事迹已经在社区广为传唱,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敬和爱戴。对下岗党员,主要开展以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进行生活自救和带头进行再就业为内容的教育,使他们下岗退岗不离党;同时,总支还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外部条件,如对入院的同志进行探望、对去世的同志的后事进行处理,在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党总支成立以来就把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为居民排忧解难做为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把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当成是他们的职责,工作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反映居民的要求,及时解决居民的困难,只要是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求帮助解决的事,总支、支部、居委会从不推辞,不回避,而是迎着困难上,想办法去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方面,总支成员起到了重要的表率作用。

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多次出现供水管腐锈跑水和下水管道堵塞现象,每次都是总支委员和各支部书记先到现场解决。一、二号楼下水管道因十五、六年没有清理,化粪池两年没有抽,造成了严重的堵塞现象,污水渗透到供水管道和供热管道,直接影响到楼房安全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发现险情后,总支立即召开总支会进行研究,面对一无资金二无人力的情况,总支群众生活委员王作平和第一党支部书记曹杏初同志身先士卒,动员带领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自己动手,经过两天奋战,终于解决了多年遗留的问题。

就是有了这样优秀的党员起带头作用。2002--2004年三年间,党总支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下岗职工和特困家庭春节慰问金发放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的情况下,他们按照街道工委的安排,先后召开了三次总支会议,研究发放的有关程序,多次召开由居民代表3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集中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发挥总支、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的作用,部分离退休的老党员也积极参与,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发放工作。在发放过程中,许多总支成员都受到过无理的漫骂,可没有一名同志有过抱怨,发过牢骚,而是一如既往把群众的冷暖疾苦当做实现党员宗旨的不竭动力。

自惠泽园原物业公司解体后,留给了居民一个烂摊子。总支勇敢的担起居民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心中装着群众的要求和需要。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两年来,党总支坚持每周五组织党员义务劳动,把居民区中心路一公里多路程两边的林带、居民散步的活动场和球场以及居民区堆积的垃圾都清扫干净,受到了居民好评赢得了群众的赞扬,社区形成了党员自觉参加劳动、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氛围。

辖区平房危房多,居住条件差,每次下雨,支部、居委会的同志都能深入到居民中体察民情,防止危险发生。一位老人现住蓓蕾园平房中,由于年久失修,房子老化非常严重。某日,住房塌落了直径近一米的洞。当时他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只有他一个人在家。得知情况后,总支立即组织人员为其进行了维修。去年四月初下了一天的雨加雪,总支和居委会的同志在居民区冒雨待了一天,帮助居民疏通雨水,并多方协调给198户危房家庭发放了油毛毡。今年,一居民家房顶坍塌,户主随便找了块板子遮了遮就住了进去,党总支得知后立即赶到他家,将老少五口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组织党员和居委会干部为他家整修房屋。

03年7月,总支组织居委会、服务站有关人员,顶着烈日,用人拉肩扛,把19块近2米长、约300公斤重的空心板全部从近50米的地方运到惠泽园3--5号楼门前,砌成长凳样的活动桌。辖区内有一名精神病患者,带着一名上小学的孩子。她的父母双亡,兄弟姐妹也都在外地打工,丈夫也在两年前出走至今未归,为了解决她的生活困难,总支为她申请

了低保,并在冬天为她拉去了煤,使她能度过这寒冷的冬季。以后,每到居民需要时,总支总会及时出现,在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党群关系,也使党员们认识到:只有真正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牢、党员实现宗旨的动力才强。

份内工作抢着干,份外的工作主动干。02年1月,党总支从《*报》上看到一篇关于70岁以上老人乘公交车免费的报道,要求要办理的老人自己持证件前去,想到辖区老人这么多,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他们立即派人到市民政局档案室调出这份文件,按照文件精神,挨家挨户的通知离退休的老同志将户口本、照片交到居委会统一办理,对那些不在家的老同志,居委会的同志牺牲晚上休息时间到家里把户口本和照片取来,保证了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一位老同志身上。

自从企业破产后,职工的生老病死就成了总支惦记的事。每逢有同志生病住院,总支都能及时去慰问看望。职工家中有丧事,总支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协助处理后事,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几年来,共看望生病住院59人次,办理丧事16起,为1262人次发放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辖区有一名叫*的退休党员,自己患了鼻癌、妻子患了乳腺癌,三个孩子都有精神疾病,其中儿子在93年因发病坠楼身亡。因为一家人要看病,他家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帮助他,每到过年过节总支都会去看他。有慰问补助时,总支总是想尽办法为他争取。今年,他的大女儿因为受不了离婚的打击精神病复发,在回到娘家的第二天就跳楼自杀了,总支为他女儿全权处理了后事。为重振他生活的勇气,总支经常去看望他,给他做思想工作,并在物质上给他帮助。在大家的关心下,他终于继续笑看生活,每天最早出现打扫楼道卫生和院内卫生,给予他人最大限度的关心和帮助,成为远近闻名的“命运压不垮”的“自救”典型。

工作中,总支遇见问题不躲,碰见困难不怕,不等不靠,出主意,想办法,一件一件的解决、落实,他们先后解决了供水管道跑水、水管爆裂漏水、下水道堵塞和居民家中下水道堵塞等问题30余次;检查危房漏雨户17次,向政府反映解决了平房漏雨198家;在危旧平房改造工作中,开展摸底工作5次,登记危旧平房改造户600余家;解决了4家电网改造困难户的用电问题;配合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完成了部分自来水网改造和电网改造工作;每年为417名退休职工审验医疗卡;三年共发放冬碳补助和困难补助608人共38.2万元,社区党总支真正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成为社区广大居民的主导力量。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从前年开始,党总支为了给离退休的老同志营造一个干净、卫生、宁静,舒心的娱乐场,想办法粉刷了惠泽园和运输公司的二个老年活动室,整修门球场,去年又将原惠泽园物业公司解体后遗留的房屋,作为*社区党员电教室和老年活动室,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下,购置了桌椅,整修了房子,120平方米焕然一新的社区党员电教室和老年文化活动室,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了舒适的政治学习环境和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社区内喜爱太极拳的老同志较多,由群众自发在一起练习,他们及时抓住时机,组建了太极拳表演队,还专门为太极拳表演队购买了收录机,社区党总支成员个人积极捐款950多元。去年冬天,党总支发现党员电教室和老年活动室还没有暖气,就动员社区党总支成员进行捐款,市委组织部、和街道办事处个人各捐款500元,也全部用于党员活动室的建设。

在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基础上。他们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老年太极拳队、夕阳红队和门球队参加市里的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夏天,总支发挥这些群众团体的作用,在社区举办“纳凉晚会”,吸引了几百群众观看,极大的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将丰富多采的党员活动做为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的有效载体。

从总支成立起,他们就把自身建设做为发展的关键,把建设坚强有力、求真务实的战斗集体当作目标,以便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服务。“七一”前夕,他们组织80多名老党员到*进行野外党日活动,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们重温了入党誓词,畅谈了心中感想,用特殊的形式向党和祖国表达了深切的热爱之情。八月上旬又组织部分党员到*乡参观学习,使党员们的思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一”前,他们成功地举办了由*社区100多名老同志参加的社区建设联谊会,开展了象棋、扑克、麻将、门球比赛和老年太极拳表演,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生活,使离退休的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春节前,总支召开了“迎春座谈会”,街道领导、总支委员、党员骨干、居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居委会干部等50多人参加了座谈,大家畅谈了自总支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及不足,对2004年的工作做了规划,成为今年总支开展工作的总体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总支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定期召开总支会议,进行政治学习,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完善各项党建制度,使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

(五)、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为社区党建工作内容注入新活力。

总支成立以来,一直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在拓展社区党建工作内容方面做了积极努力,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2003年,为响应州党委和市委号召,开展“三级联创”工作中,*社区党总支充分结合社区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积极为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制定社区发展规划,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方法和实现社区服务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把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与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结合起来,努力走出切合实际的社区发展路子;在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绿洲社区党总支对社区内的在职党员进行了细致的摸底,并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广大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做先锋,八小时之外做模范”,真正使社区“大家治、大家管、大家受益”,创造社区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百千万工程---局居结对”活动中,*社区党总支与结对支部审计局党支部共同探讨、制定了支部相互帮扶、共同进步的责任书,把社区发展工作分解到每个党员身上,有效的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大家集思广益,利用多种形式,依靠广大社区群众的支持,注重学习各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社区党总支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工作中,*党总支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虽然总支能积极为居民做好各项工作,但由于“权责利”的不统一,许多问题总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危旧平房改造由于许多客观原因一直在搁浅当中,群众对此意见很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另外,由于总支下属的四个支部中有三个属于退休支部,组织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也亟待形成模式。

经过两年的的探索,*社区党总支今后工作的重点主要有:

(1)、继续抓好稳定这个大局,更好的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真正使社区党组织成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2)、处理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关系,真正使社区党建工作成果体现在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

(3)、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新途径。

(4)、以“三级联创”工作为抓手,针对退休支部和工作支部的不同特点,早日争创州级“六好党总支”。

(5)、发展社区经济,开办各类经济组织,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条件,为引导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4264 字

+ 加入清单

思维方法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科学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真实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深入学习研究这些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指导实践,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与底线思维相联系的“问题意识”紧扣中国国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观察与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他还指出,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立场出发,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一系列引领社会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说明,无论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还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都“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思维方式紧贴中国大地的客观实际,根系党情、国情、世情、民情,对中国的国情有着透彻的把握,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有着透彻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中国深化改革的步伐蹄疾步稳,硕果累累。底线思维要求有危机意识,凡事要从坏处准备,积极应对,争取最好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脉中国实际,从中国现实问题出发解决中国问题,把唯物论、底线思维、问题意识有机统一起来。

2.与战略思维相统一的“四个自信”提振了中华民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方向和命运的自信。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正确性的自信,是发自内心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并认可、认同与践行这一理论。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自信。历史与实践证明,在中国别无其他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最能保证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制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继续发展和完善,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文化自信就是要增强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不断进行文化传承,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选择提供内在动力与智力支持,振奋与激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与勇气。

“四个自信”极具战略眼光。通过“四个自信”,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昭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及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四个自信”蕴含的独特思维方法与视角,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3.与辩证思维相一致的“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思维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运用与发展推向深入

回答时代课题、为大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运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时代主题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异。当今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中国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与面临的问题前所未有。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就必须进行宏观上的思考,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要“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他还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在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地把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辩证思维方式,不断强化“四个全面”不是单打一,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手”落子在精准扶贫上,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拧住“关键少数”,这些建立在贴近实际基础上的统筹全面及把握重点的思维方式与做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中变得有用而管用,在现实中焕发了生机。

4.与创新思维为一体的“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等系统完整的改革方法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发展观

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险滩,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创新与思考,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能突破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能解决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是关键的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科学思维方法新就新在能创新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抓“关键少数”到强化督查、试点探路、改革协同,一系列鲜活的重要论述勾勒出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改革方法论。包括: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强化督查问责,提高解决问题实效;大胆实践,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加强改革协同,发挥整体效应,等等。其中以“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的思想最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整体的改革方法,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发展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大地的强大生命力。

5.与唯物史观密切联系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对创造历史起决定作用。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执政思维。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思想主要表现为: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首创精神;主张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等。

6.与历史思维紧密联系的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历史规律做法,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

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历史规律,注重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中指导现实开辟未来,贯穿于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从历史中总结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学习历史就是了解和掌握其中包含的历史规律,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经验,对于我们在把握历史的必然规律中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对于研究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同时,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相互承接着、延续着、发展着,描绘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美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倡导向历史学习,还强调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统一。“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上,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重温党史国史得出的必然结论。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定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活力,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理韵味浓厚,语言朴实、贴切入耳,富有中国特色,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应当说,当今中国国泰民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日益凸显在世界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313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风险增多,给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行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建设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创造更多机会,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活力。

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治理成果。这就要求创新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共享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要。构建实现共享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监管制度等,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展开。它意味着由过去偏重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重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治理方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政府和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等等。这一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视全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明确新时代目标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特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要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在社会建设上也要达到相当高的文明程度。为此,要围绕新时代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既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又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形成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合作的共建和共治机制,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认同,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要求治理模式也应转变为合作、共治、善治,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领域关系建构,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从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在这个大框架下,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提高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快转变治理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社会治理方式由主要靠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由主要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向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社会自治、市场机制、社会互助、自愿救助多种手段协同发力转变,由法律规则主导向法律规则与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互补互促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策等重大关系,着力社会治理难题,提高预防社会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活力,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秩序井然。

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途径协调推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达到良好治理效果。

形成多元主体结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实现从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变政府部门主导的线性治理为多元合作共治的网状模式。明确政府与社会的界限和职能分工。政府部门应加快转变职能,加强政策规划、宏观调控、制度安排、协调监管,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注重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引导,促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充分参与社会治理。

构建“硬法”与“软法”共治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既需要发挥国家法律规范这种“硬法”的作用,也需要发挥社会自治规范这种“软法”的作用。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义务及程序。推动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等“软法”发挥作用,形成“硬法”与“软法”功能互补、刚柔相济、协调融贯的运行机制,在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法治方式。

加强新技术运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打造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的云中国、云城市、云社区等大数据平台,开发与制定统一开放、共享应用的数据标准体系。完善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明确数据的开放边界、开放程序、管理方式、考核标准等,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收集、开发、应用、服务的现代管理体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专门机构、专门人才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制定支持社会治理专门化、职业化、规范化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门人才的培养、考评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熟悉法律、掌握治理方法、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业化队伍,为社会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4080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与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与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维护民族和谐团结、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必须全面贯彻、长期坚持。

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国家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新时代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根本法依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宪法道路选择

我国现行宪法开篇写道:“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传承至今,不曾中断。中华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治国理政智慧。在世界法制史上,中华法系以其体系庞大、规范严密、德法兼顾而独树一帜,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走向国家富强、实现民族复兴,曾有一些政治势力寄希望于效仿西方宪法制度,试图通过变法立宪来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但几经探索都没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人民依旧深陷苦难,民族依旧蒙受屈辱,国家依旧积贫积弱。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宪法模式的理念依据、道路选择、制度安排与规范设计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契合民族特性,不反映社会规律,不代表人民利益。历史已经证明,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模式根本不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观念引领和制度保障。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己历史发展规律的民主政治和宪法道路,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政治障碍、提供宪法保障。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我们党就进行了制定和实施人民宪法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认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事实,引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1982年现行宪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肯定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发展道路和建设成果,引领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主义宪法,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宪法确立的一系列根本性制度、原则和规则,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坚实的实践基础、牢固的民族认同感和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宪法基础与充分的宪法保障。

翻开现行宪法序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清晰可见。宪法修正案对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进行宪法确认,勾画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回溯新中国的宪法制度史可以发现,我国宪法既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规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确立、道路选择、制度设计与方略安排,得到不同时期宪法的确认和保障。

回顾人类宪法发展史,好的社会实践与好的宪法有机关联、相辅相成。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有一部好宪法的引领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能成为一个必将实现的宏伟目标。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现行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辅相成,既深刻反映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规律。

此次宪法修改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果作出最新确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最高法律确认,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新时代的宪法修改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此次宪法修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中的一次重要政治宣言。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此次宪法修改最重大的核心要义和最深刻的精神实质,是确立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进一步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复兴之路须有方向,复兴之体须有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塑造精神文明、凝魂聚气的过程。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透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目标任务、实现路径、战略步骤,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新方位,是走好新时代民族复兴征程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宪法修改以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使我国宪法实现与时俱进,始终成为国家发展进步、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治保障。在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宪法自信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立的指导思想充满自信。我国宪法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也就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立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充满自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宪法引领、规范和保障下,阐释中国道路、提炼中国经验,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重要思想源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作用,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党建工作方法措施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2674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动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着力培育党建工作新亮点,积极探索基层党委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学校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通知》(广石化院组[20xx]3号)精神,经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学院党委会研究,提出了《创建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锻造卓越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项目为我院“书记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名称

创建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锻造卓越石油化工专业人才

二、指导思想

实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是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举措;是落实“抓书记、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委书记的表率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做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可以破解党建工作虚化、难以量化考核的问题,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记得清、抓得实,并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引领和带动全院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目标要求

以创建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为总揽,通过实施“师生谈心工程”、“典型塑造工程”、“名师带名生工程”、“党员特色活动工程”,切实达到“发现问题学生、引导困惑学生、帮助困难学生、培养优秀学生”的基本目标。通过成立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找准工作突破口,全面广泛调查研究,服务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成才,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质量工程教育新路子,努力锻造更多的卓越石油化工专业人才。

四、项目内容

依托我院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以及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省级精品课程、省优秀教学团队等基础和优势,该“书记项目”旨在构建以特色质量工程为核心,以党员教师为主导,涵盖特色专业、卓越计划、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科研团队为主体内容的一系列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

(一)项目启动

工作内容:学院党委提出我院“书记项目”的主体内容,报学校党委组织部审批,争取成为入库项目。根据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全院进行宣传反动和全面部署。

完成时间:4月13日

负 责 人:学院党委

(二)项目实施

1、“师生谈心工程”

工作内容:以“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面对面”为谈心理念,力争用一年时间让每名学生至少和一名教师谈心一次,实现“尊重和关爱学生、了解和发现学生、支持与帮扶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的目标。

时间安排:(1)4月30日前,制定谈心计划,草拟谈心提纲,发放给全院教师;

(2)5月—6月,组织对20xx级和20xx级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学院党委做好谈心工作的跟进、了解工作,及时发现谈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改进。

(3)7月初,谈心工作阶段总结,广泛收集师生对“师生谈心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4)9月—11月。组织对20xx级、20xx级和20xx级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

(5)12月,总结“师生谈心工程”,制定长效机制。

负 责 人:学院党委、学生工作办

2、“典型塑造工程”

工作内容:以卓越班为切入点,着力在“卓越”上下功夫,探索卓越计划教育培养模式;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为切入点,着重在“特色”上下功夫;以2门省级课程为切入点,着重在“精品”上下功夫;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专业科研团队为切入点,竭力“打造一个由若干教学和科研团队组成的富有战斗力的和谐奋进化工学院大集体”,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塑造特色质量工程先锋团队的典型,示范带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主要做法:(1)对卓越计划试点班,采取“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力争卓越”的工作思路,通过“建党支部、建兴趣小组、建科研小组”等方式让试点班的70名学生专业卓越、思想卓越、能力卓越。

(2)对特色专业建设点,成立教研小组,对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工程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凝练,争取出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真正实现这两个专业的特色。

(3)对精品课程,不断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及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一整套可以推介、可以宣传的课程体系,让其与“精品”名副其实。

(4)以学校科研任务及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示范带动,其他专业成为相关的教学团队和专业科研团队,竭力“打造一个由若干教学和科研团队组成的富有战斗力的和谐奋进化工学院大集体”。

时间安排:全年

负责人:学院党委牵头,各系(教研室)具体负责

3、“名师带名生工程”

工作内容:以“专业老师带科研创新型学生”、“政工干部带管理型学生”为抓手,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卓越石油化工人才。

工作载体:

(1)“专业老师带科研创新型学生”:教务处牵头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团委牵头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有关项目;学院选拔相关学生参加化工创业设计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专业老师带学生参加个人的科研项目。

(2)“政工干部带管理型学生”:团委牵头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院团委牵头的“素质拓展训练营”等。

实施形式:在学生干部中遴选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由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办、学院办公室相关政工干部“一对一”指导1名学生干部组织策划一次学生活动,提升其组织管理、策划协调能力。

负 责 人:学生工作办

4、“党员特色活动工程”

工作内容:以“党员成长故事汇”、“党支部风采大赛”、“十佳党员之星评选”等为载体,不断培育具有化工学院特色的党员活动,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实现卓越。

时间安排:(1)5月—11月,每月一期“党员成长故事汇”,邀请党员中的先进典型,讲述个人的成长故事,引导、启迪广大青年学生。

(2)6月—11月,组织策划举办“党支部风采大赛”、“十佳党员之星评选”活动,不断培育具有化工学院特色的党员活动,影响和带动青年学院追求进步。

(3)11月底,以网络、宣传板、微博等多种途径总结、宣传“党员特色先锋工程”系列活动的成果。

(三)项目总结

全方位总结“书记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学校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形成总结材料(视频光盘、PPT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上报学校。

五、项目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书记项目”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具体负责领导和实施“书记项目”的各项内容,确保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实效。(相关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印发)

2、经费保障。争取学校党委组织部支持,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根据“书记项目”活动内容由学院行政统筹相关经费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宣传保障。成立“书记项目”宣传小组,编印活动简报,及时总结宣传“书记项目”各项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