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合集20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6477

范文

1000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动物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16 字

+ 加入清单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

4、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择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标准》的理念。

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与多少,知道了“相等,一样多,最多与最少”。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基础,因为有学前教育的基础,课前我对部分学生做了一个学前的前测,发现比较大小学生用语言描述很清楚,但在实际运用“”表示两个数字大小比较时,出现混用,乱用现象。可见对于“”意义的理解在课上教师还应多强调。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在动物餐厅发现并解决了那么多比较的问题,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动物乐园里去玩一圈,看看在那里,我们又会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出示动物乐园情境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我就将学生的兴奋点迁移到你真了不起,能边玩边学,还能解决好多问题,真是太棒了。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从而达到课未始,情已生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认一认。

1、动物乐园的动物真多呀,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你们数的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3、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观察。

4、认识“=”号。

师:看一看,谁和谁的数量同样多?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并且边摆边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小兔和小筐同样多,4和4是一样多的,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等号。同时板书:4=4。并且示范“=”的写法和读法。

5、认识“

师:认识了等号,我们来挑战下一道题。小兔和萝卜的数量一样吗?

师:兔子比萝卜少,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小于号。同时板书4

6、认识“>”号。

师:猴子和秋千的数量比,谁多,谁少?

师:猴子比秋千多,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大于号。同时板书3>2,并且示范“>”的读法。

7、同学们看“>”和“

8、大家可真聪明,想起用歌谣的方法区别记,还可以用“口朝谁开谁就大,开口对着大数笑”等等这些顺口溜来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兔和小筐,小兔和萝卜,猴子和秋千,引出“同样多”和“多”、“少”概念,了解“=”“”的名称及读法。】

(二)看一看,写一写。

1、认识了三个数学符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写这三个符号,请同学们仔细看,教师在田字格内进行示范。

2、看清楚了吗?模仿着老师写的方法在书16页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的规范写法。】

(三)说一说,填一填。

1、请同学们看第3个问题串,图中谁和谁在比?

2、 嗯,小兔和小鸟在比。小兔比小鸟多,小鸟比小兔少。用算式表示是: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4>2 ;2

3、再观察一下情境图,数一数,比一比,谁最多?谁最少?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用数和符号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一)说一说,填一填。

1、认识了三种数学符号,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请看:

2、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填一填。

3、统一交流答案。

(二、)数一数,画一画。

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填一填。

1、出示习题,学生独立试做。

2、交流,重点指出有的方框内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四)找一找,写一写。

1、出示习题,师读题生做。

2、师讲解“大于4”的数不包括4,“小于6”的数不包括6.

3、学生试填,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指导。

4、大屏幕展示答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有梯度的练习,引导学生会比较,会表示,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小结:

今天我们在动物乐园里既看到了可爱的小动物,又认识和学会了三个数学符号“=”“ ”,你们高兴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多多借助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三个符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激励式的结尾,激发学生以后乐学、爱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上课时,我创设了去动物乐园参观动物的情境,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动物的多少时,如果我不是直接提出要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两种动物来比较。顺着学生的思想意愿,让学生选择比较的对象,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更容易被调动起来。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猫》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污涩 怂恿 怅然 诅骂 蜷伏 惩 戒

四、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组精彩展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花白猫 小黄猫

喜欢 猫郑振铎 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可怜猫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老师追问:“我”对第三只猫为什么会产生难过、自责、愧疚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鸟事件”

六、拓展联想(出示幻灯片)

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说法:①第二只小黄猫不会吃黄色芙蓉鸟。②第二只小黄猫吃了黄色芙蓉鸟,也决不会责怪它)

(过渡语)同一件事,人们对待两只小猫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文章蕴涵的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客观公正;要关爱,善待弱小者。(幻灯片)

(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

八、说一说(幻灯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老师适时点评

(过渡语)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九、结束语(幻灯片)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吧!(学生齐读)

十、板书设计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b案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和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1、会读“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参”等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会说出赵州桥的特点。会说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的作用个,并会运用。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举例说一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借助工具书认识词语,会说出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的二三段反复朗读,说出第一句的作用,能够说出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不仅科学水平很高,而且造型十分优美,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赵州桥被认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积累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

4、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shè jì cān jiā héng kuà chuàng jǔ

( ) ( ) ( ) ( )

jiān gù tú àn lán bǎn bǎo guì

( ) ( ) ( ) ( )

5、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爪( )( )( )( ) 参( )( )( )( )

6、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7、质疑:读了课文,我还有疑问。

二、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

2、快速默读第二小节,我知道这段是围绕第几句话写的。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3、默读第三小节,我知道本段是围绕第几句话写的,它是这样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请读一读。我还会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4、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

三、拓展延伸:

写赵州桥的雄伟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写美观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学习作者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

五、课堂检测:

1、我会填。

( )的遗产 ( )的图案 ( )的人民

( )的桥洞 ( )的桥梁 ( )的设计

2、造句。

(1)不但……而且……

(2)既……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部编版六年级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公开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知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知音”有关的故事。

1、解题:《伯牙鼓琴》,鼓为“弹”的意思。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互助学习: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4、分享与释疑:重点强调“汤”的读音,最后一句的断句及意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补充资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并且在朝为官;而锺子期是一位樵夫。两人地位相差很大。

1、提问:“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预设: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这是比较浅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这一因果,但不能体会其中深厚的情感由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预设:因为在伯牙“志在太山”时,子期能够评论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可以感受到“汤汤乎若流水”。

请你发挥想象,锺子期听到琴声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细致描述)

预设: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高山时,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势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流水时,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前。

3、伯牙将子期视为知音,是否只是因为他能听懂自己的琴声?

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关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声包含着伯牙的情操与志向。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外在琴声,更重要的是琴声中包含的志向。由此,伯牙才将其视为知音,与那些表面上赞扬他琴声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时此刻,伯牙的内心是这样的呢?

预设:激动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单的。

5、当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

预设:伤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绝望的。这个世上再无明白自己的人,那么所弹奏的乐曲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伯牙绝的不仅仅是琴弦,绝的更是心弦与希望,重回无边的孤寂。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建议配上吴文光的《流水》,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体会伯牙子期相逢之乐与分别之痛。

读一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畅非常光,很多书上都有记载。后世的人们也会用高山流水和知音来比拟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感情。许多有志之士也会用高山流水来比喻自己心志高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夏字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比喻修辞、及短句有创意地表达。教学重难点:巧用比喻的修辞和短句有创意地表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喜欢夏天吗?说到夏你会想到什么?

(一)自由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体会如何把握情感朗读。

(要求: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读出磅礴之势,升腾之气,表达出对夏的赞美、语调,读出梁衡散文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订正难字词

(二)课文品析

品析一:

1、在作者眼中夏有什么特点?

2、在文中勾划出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热烈”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明确: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夏怎样的感情?(找原句)

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品析二:体会本文使用修辞手法有创意地表达。(勾画课文前三段的比喻句。如果说作者使用的高妙的修辞技法,在每一个段落里都用了关键的比喻来表现夏的特点的话,那么这三个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欣赏。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例:——“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强调找出喻体。(创意比喻主要通过喻体的创新来体现,创意喻体来自作者的审美倾向——源自表达的内容。)

这些比喻与作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品析三:

(大家齐读第三段,怎样的语速?稍急促。)

1、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

2、“挑”、“举”、“匍匐”三个词换成“长”好不好?文中还有这样的动词吗?

“挑”、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写出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写尽了瓜秧淘气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使用拟人的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来表现夏天的旺盛活力。它们仿佛都在紧

1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通过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受到了人的风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

采用拟人的手法,用夸张的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麦浪翻滚的热烈程度和磅礴气势,且很有情趣。文中的其它动词:

——两个“扑打”不仅描写了景物的动态,而且描写了场面十分辽阔壮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烘拷”改成“照射”,“涌”改成“拖”好不好?——“照射”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高。“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拖”指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涌”指水或云气冒出来。这里描写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显然用“涌”字准确形象,更给人以美感。

3、文章最后一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能否改为“金黄”?

明确:含义一,指熟透的麦子的颜色;含义二,突出夏的价值。

4、读课文第四段,感受句式的特点。明确:短小,体现节奏快。

——多用短句,整散结合,“弯着腰,流着汗”句式对偶,“只是想着”和“又想着”句式一致,这样显得节奏整齐,确实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 “……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连用四个“快”,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而换成长句就不行了,不能表达出那种紧张的旋律。

(三)练笔:

在你心中,夏和冬是什么颜色?请仿照下列句式仿写。

例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冬之色为。

学了本文,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学习如何运用比喻修辞、运用句式有创意地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及评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它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作单位?哪些物体的面,可以用平方分米作单位?哪些物体的面可以用平方米作单位?

哪你们能给这几个物体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吗?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8( );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

楼前花圃的面积约是72( )。

再出示:宜兴市森林公园的面积为550( )

这里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并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进一步深化对旧的面积单位的认识,再出示森林公园的面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引入公顷这一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公顷概念

老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几幅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图。

这里都用了同一个面积单位,是什么?(公顷)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还可以用符号ha表示。

请你们猜测一下,1公顷大概有多大呢?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猜测的1公顷的大小都不同,哪你们想不想知道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象这样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

那你知道1公顷=( )平方米呢?(板书)

怎么得出来的?

(设计意图:这些景区图片都是学生熟悉且为之向往的。出示这些图片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景点面积非常大。于是学生便迫切产生认识新土地面积单位的需要,此时引入新课学生自然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1公顷的大小。

(出示手拉手图片)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米?(10米)面积呢?(100平方米)

5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个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如果象上面一样手拉手围成一个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大约需要几个小朋友(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条边?四条边共需多少个同学?

如果按每班35人计算的话,几个班的学生能围成这样的一个正方形?

3、深化对公顷的认识

下面,老师要和大家来做个“比眼力”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我们所在的这个多媒体教室长几米?宽几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目测后交流。

强调:目测的就讲是大约几米。

那多少个这样的多媒体教室面积约1公顷呢?(用计算器计算)(并板书:

( )个多媒体教室面积约是1公顷)

学生交流方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77个多媒体教室大概有多大?

那再请同学们在我们学校找一找,有没有哪块地的面积约为1公顷?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求出各块地的面积,请学生自己进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尼、艄”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2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1个词语。(重点)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了解小艇和威尼斯的关系,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重难点)

3、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

4、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难点)

1、单元主题导入,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齐读课题。

2、分类检测词语预习情况:

第一组(与“小艇”有关):小艇翘起船艄皮垫

第二组(与“人”或“人的活动”有关):保姆祷告雇佣哗笑

学生认读,检测读。

3、识记多音字“哗”:根据字义区分字音。

4、指导书写“翘”:“尧”上部斜中求正,竖弯钩充分右伸。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按照三星标准进行自评。

1、借助第一自然段,补充资料,了解“威尼斯”水城的概况。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做好批注。

3、交流分享:“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三个方面。

一、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说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预设一: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指名读句子,学生交流:本段从“长度、宽度、深度”、“样子”、“行动”三个方面介绍了小艇的外形特点。

2、通过对比两个句子,感受比喻句带来的表达效果: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艇的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3、齐读此段,小结“小艇的外形使它能够适应威尼斯河道纵横交错、并不宽阔的环境,符合成为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的条件”。

预设二: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1、梳理第四段的结构:总-分

2、指名读句子,学生交流:梳理出船夫驾驶小艇时的三种情况。

3、抓住“动词”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很好

(1)理解“操纵自如”,抓住“毫不”,感受船夫的镇定、娴熟、自信。

(2)抓住动作描写“左拐右拐地挤”,感受船夫的从容不迫。

(3)抓住“平稳”、“速度非常快”、“急转弯”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4、抓住“飞一般地倒退”、“忙极了”等夸张和侧面描写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5、齐读此段,小结“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常好和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关系。

预设三: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1、借助表格梳理出课文中的人物和活动。

时间

人物

活动

白天

商人

做生意

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保姆

去郊游

老人

祷告

夜晚

看戏的人们

看戏

2、观察表格,自由读第五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如何写出“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

3、小结:作者通过列举每种人物、每种活动都与小艇紧密关联的情况,来突出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二、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1、分组读第3、4、5、6(前两句)段,感受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小艇带给了威尼斯无尽的情趣和活力。

2、学生画出威尼斯静态描写的句子,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朗读,感受威尼斯的“静寂”之美。

3、教师总结: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

三、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读“阅读链接”,思考三个文段在“内容”、“写作方法”、“感受”这三个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内容写作方法

感受

都写了小艇

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都表达了对威尼斯的热爱和赞美【板块五推荐作业】1、阅读《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全文,感受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威尼斯故事会”:结合文章内容,想象自己在威尼斯一天的生活情景,并把这段经历讲给你的家人听。

18威尼斯的小艇

动态描写翘

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

静态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罐宝宝。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幼教之友《小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罐宝宝》。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及评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01 字

+ 加入清单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快速地回答下面的括号里应填上什么样的面积单位吗?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

课桌面的面积约24();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72()

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

师: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这里就填什么单位?

师:当土地面积较大时我们一般用公顷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这个单位。教师板书课题(公顷的认识)并叫学生打开课本81页。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很多的旅游胜地地和文明古迹,现在老师先带同学去看看,请看大屏幕,出示例1的四幅图。

师:看了外面的现在我们来看我们家乡灵山的风景也不错,请同学们看。出示灵山六峰山、双鹤公园,灵东水库的风景。

师:你们发现刚才这些图片上的各个地方的面积都用了什么单位?(公顷)

师:是的,当要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字母符号是:hm,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一)检查预习情况,认识1公顷

师:对于公顷大家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公顷的知识?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提纲,跟同学说说你在预习中学到了什么,也把你没有弄懂的问题跟同学说一说,看能不能在小组里解决,如果还不能的我们就大家一起探索。

出示预习题纲

1、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自学课本81页,你能说说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吗?

3、你能结合实际说说1公顷有多大吗?

4、调查一下你的家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100100=10000平方米

生1:可能会说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生2: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你们都能算出来吗?能算出来的同学说明你们很认真预习了,都能获得一颗预习之星。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也初步体会到1公顷挺大的,那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具体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1)从实践活动中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还记得昨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我们7个同学排成一排是10米,4排共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推想一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呢?

生: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28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0000÷100=100(个)。

引导:如果请同学们先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约需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一条边?四条边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朋友才能围成一个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

(2)用计算器算一算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或教室,或家才是1公顷。

师: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6米,算一算要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才是1公顷。

任选一题来算

请大家算一算我们学校的面积约是平方米,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才是1公顷?

如果操场的面积是约是420平方米,要几个这样的操场合并在一起才是1公顷?(大约24个)

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7米

算一算人你的家的面积,再算一算要多少个你这样的家才是1公顷?

学生汇报

(3)从身边的环境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老师播放老师从学校去实验小学上面那个路口开始算,从那个路口出发一直往三小方向走到三小路口,再向平南路口方向走,再从平南路口往燕山路走回到燕山旅社再回到学校的视频让学生想像这里就是大约1公顷。

4、尝试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师:算对的同学获得一颗探索之星。

三、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练习十四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84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公顷的认识

hm

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白船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29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1.与文本对话,注重品味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英子的前后变化)。

2.与人物对话,深化体验 (细细品读,品词析句,互动交流,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3.与自己对话,联系生活,升华认识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感悟“掌声”的内涵。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1.朗读感悟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

1.多媒体演示

2.启发点拨

3.创设情境

4.抓重点词和读写相结合

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复习导入,引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解读2、3自然段,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

升华主题,引出课文最后一段,揭示掌声的内涵爱的主题。

观看短片,学会给他人掌声,学会奉献爱。

作业设计展示,结束本课教学。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 “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导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册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习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1、复习: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习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2407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们,你能说说你对见过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泉水的一个故事。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的兴趣。

4、学习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2、第一节大家读了课文,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3、出示生字词。哦 塔 罐 杜鹃 缝(指名认读)股 指名读。(出示:一股清泉 指名读)脆 我在课前看同学们的作业时,发现上节课学的生字中这个“脆” 字写得不太好,下面咱们再来写一写。

4、书写生字词:脆 天然水塔 杜鹃

1、初读课文。

(1)过渡:下面咱们来读读课文吧。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回小老师,来分配分配吧。

(2)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谁还愿意读第一自然段?(2)你们能读好吗?谁能先给我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3)你们先自己练习练习吧。(自由读)(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5)我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3、第二至五自然段(1)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一起读读书,把答案画在书上,谁能给大家一点提示,答案在哪几个自然段。大家拿出笔来,可以边读边画。(2)学生互读互说。你们读懂了吗?我这里还有一些贴图,我想请几个同学上来帮我贴在黑板上,贴完后,还得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3)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泉水乐于助人的精神。)(4)我们刚才在读书时,谁注意到学习伙伴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了。(5)指名读学习伙伴的问题。(6)学习伙伴不明白这个问题,你能告诉她吗?(理解天然水塔,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第一自然段中,泉水是从石缝里冲出来的,而不是流出来的。)(7)谁还读懂了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8)你们看,这几位同学给我们拼出了好看的图画请你们自己看着板书说一说,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9)大家说得真起劲,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回顾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你们欢迎我吗?(10)下面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我们怎么读,才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你们会加动作吗?火花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怎么照?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怎么喝呢?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小画眉们,让我看看你们怎么尽情歌唱。(11)看来大家会加动作了,不过拿着书可不方便啊,谁有什么好主意?下面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开始练习。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12)我想请四个同学当代表到前面来领背。谁来领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如果读到你喜欢的那一段你就站起来和领背的同学一起读。

4、激趣说话(1)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指名回答。)(2)小结:你们说得这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把它写成文字。在班里的展示台上展示。

5、第六至七自然段(1)(过渡)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2)我们看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出示六七自然段内容)自己先读一读。(3)自由读。(4)齐读。

1、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喜欢哪部分,就请你把你喜欢的那部分背下来。(师下去指导,加动作背。)

2、检查背诵。

1、你们看我这里还有一首写泉水的小诗,咱们来读一读,女生读问的句子,男生读回答的句子。

2、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①学习第一段。

【师生活动】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点拨】周瑜明知故问;假惺惺说;狡黠地说;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②思考: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点拨】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设计说明: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

(四)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写在万寿山下及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写在昆明湖畔所见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除首尾两段外,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叙述的。

六,小结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以游览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串连在一起,条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应,从整体上表现颐和园之美。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颐和园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开头一句都是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很自然的将读者从一个景点引向另一个景点,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人教版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方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1、能对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定,并能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过摸球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验证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判定,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5个纸盒,黄、白乒乓球若干。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课堂实践,合作探究与总结达成教学目标。

一、激情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课之前就让我们交流、畅谈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样?”……(学生畅谈理想,教师适当点评激励)

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装有4个黄球,第二个盒子装有2个黄球、两个白球,第三个盒子装有4个白球。假设老师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黄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你会到哪个盒子里摸球呢?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发言,引出新知

(1)学生发言:选择到第一个盒子当中去摸,因为第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黄球。第三个盒子里全是白球,没有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黄球。第二个盒子中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师板书学生发言,板书:

一定能可能不可能

(3)验证:

任选学生到每个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测一致。

2、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一定能可能 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自然段)

第三段(3—13自然段)

第四段(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2.讨论。“冰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了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采摘夏夜里的数颗星,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拘起冬季里最纯的半捧雪。一年四季的景色尽收眼底,也时不时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感觉。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春风抚摩着我的心里。远远望去,小麦是绿油油的,好像是在给大地穿上一件绿衣。它们是农民栽下的结晶,在春光下茁壮成长。不仅如此,百花争艳,显现出它们的不同而美丽的一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朵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花中飘出一阵阵浓香,为到来的春天添彩。花美树也美,棵棵大树挺拔着身躯,好像是边防战士。妩媚的柳树飘奕着长发,姿态优美,令人喜爱。

夏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初夏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之上的一艘大船。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的花儿。荷花虽不能做百花之王,但我对荷花有一种默名的好感。树叶间,蝉儿在一声声地长鸣,它是夏天里的天然音乐。太阳烘烤着大地,好像炉子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夏夜的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你还可能会误以为是萤火虫。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在田地里收莸自己汗水浇灌的宝石。市场上的水果摊上都是秋天的果实。是秋姑娘提着篮子将果实抛向大地的。秋天也是万物沉睡的开始。大树脱去黄色的叶子,一种如同仙境的感觉。枫树叶是红色的,大地上是一片红中带黄,黄中带红的一份美景。

冬天里也有它独有的风景,虽是一片寒冷,但在寒冷中有坚强。梅花看上去如此动人,它却是冬天的一员。松树在面对寒泠,它不屈服。最妙的就是下雪,梅花树和松树上的雪花给它们镶上一道银边。曰落之时,微黄的阳光印在雪花上,那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面对四季之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人生如同这景色,丰富多彩,享受人生每一刹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一等奖 唯一的听众教案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出自作者岳永利(落雪)先生笔下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名乐感极差的小提琴演奏男孩,羞于自己的乐技,而避开人群前往人迹罕至的小山上练琴。然而一旁的老人时常光顾听琴,默默地鼓励着男孩,使男孩恢复自信,不再羞于在人前拉琴,而日后每当在人群前演奏时都会想起当年那位鼓励自己的"聋"老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1、师:同学们,听过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吗?好听吗?当你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时,你们,就是那曲子的(生齐:听众)师板书两字。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什么意思?

2、师:来,咱们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读好。(生齐读)

3、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生提问)

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很会学习,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1、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听好要求了: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还要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开始吧!(生自由读)读好了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两个问题。

2、师: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师指谁?(生:老妇人)师板书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呢?不错,好多同学都有了答案了,但老师相信学了文中的语句你的体会会更深。

3、师:一看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写人的文章呢?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生: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等)师板书。

1、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抓住语言来感受人物。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老教授的话,细细地读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2、师:好的,谁愿意来展示展示?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老人真的聋了吗?她为什么要撒谎呢?(生:是想让小伙子留下来继续拉琴,不要灰心。)

师:此时,你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善良,板书)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用心感受老人这番真诚善良的语言。

(2)师: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可老人却说:(生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这句,你又读懂了什么?你说。此时,你又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生说)

师:是啊,如此诚恳的老人,如此诚恳的请求啊,我们也来请求一次吧!(生齐读)

师:谁会拒绝你的要求呢?对于我这音乐白痴,竟有人想当我的听众!谢谢你,很荣幸!

(3)师:老人如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分自信,所以我每天坚持(生:练琴)。而老人也总不忘说上一句:(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听出来了吗?老人在——(夸你、鼓励你呢)女孩子当当老妇人,也来夸夸!(齐读)男孩子也试试.

师:此时,老人的心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呢?(生:我的进步)

师:是啊,我呢?我的心呢?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那位小伙子,你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生:感激老人的鼓励、肯定)

师:正因如此,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生: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此时,你觉得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生说,板书)

3、师:咱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齐读老人的话)

4、师:现在,第二个问题有答案了吗?“唯一的听众”,这位老人做了什么事情?(指名)

师:在老人的不断鼓励下,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咱们下节课来揭开谜底。好,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地图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250000。

②比例尺80∶1。

③比例尺

(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导入新课。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7.8cm,求实际长度是多少。

(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

预设

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7.8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7.8×4=31.2(km)。

(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

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

问题2: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

生3:“400000”表示图上1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cm的长度。

(5)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指名板演并订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