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教学反思热门19篇
第三册语文练习一中,要求学生背诵四个成语。我觉得如果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成语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浏览
2668范文
31成语教学工作反思
对节选课文版《吆喝》的主题探究过程,让我在设计上,明确以下两点:
(一)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由熟入生,将生“炒”熟小事情,小人物本就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更何况是稀松平常的口头吆喝。加之以地域文化的差异,要理解作者包蕴于文中的浓情厚意,实非易事。而课堂上我避难就易,用学生所熟悉的“问题阅读法”导入,简单的三个问题“谁在吆喝?怎样吆喝?吆喝什么?”很快就让学生进入了状态,沉入文本解读中。
(二)想学生所想,简单的细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对于这节课的生成,印象最深的当属“找吆喝”和“现吆喝”两个环节的处理。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当前新课标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与表现空间。但这两个环节之所以能有序进行,跟杨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处理是分不开的。在“找吆喝”之后,我有意让学生“亮嗓子”,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道地的京腔“吆喝声”,营造气氛,预热情绪,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却至关重要。简单的处理却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三个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内涵。怎样在两个课时内把三个故事全讲完?我决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处理,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研读故事,理解成语内涵。教学环节力求简单,问题设计直中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简单、有效”!
教学《自相矛盾》时,我抓住卖矛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进而理解成语内涵。讲到《滥竽充数》时,我直接问:文中的两个皇帝爱好有什么不同?简洁明了地解决了故事的关键,使学生明白了滥竽充数的后果,受到教育。最后教学《画龙点睛》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变化,展开想象和讨论,从中领悟故事的寓意。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我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正是精减问题,避免无谓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吗?总之,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有的直切关键,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跃,使课堂提问的富有艺术性。
篇2:成语的教学反思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 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老师不是不会上课,而是不会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课。卢老师的这篇教后记不仅帮助我理清了本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给我以启示:教学要有效,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明确,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读。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设计或反思中所看到的,与我的教学相一致的几点做法:
1、第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矛”和“盾”入手,理解课题词语,在读懂故事。这整则故事的教学突出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读。
2、教学《滥竽充数》时,抓住“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两句话来统领全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想象他内心的想法。
3、教学《画龙点睛》时主要式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词语去想象人物的话语,如“一再要求”“惊叹不已”等。
尽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构”,以后要学会深入分析文本,“构想”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篇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
过去,在校本成语故事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一个是一节课学两个成语故事,时间总是不太够用,有时只能完成一个故事的教学任务。再一个问题是我每次讲完故事,就让学生说出喻义。学生往往乱说,因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还不到位,我就让他们再复述故事,如果学生还说不准,我怕时间不够用就给出现成答案。让学生硬把答案记住。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在教法上不断探究,终于寻找到了较好的教学方法。
过去我是让学生全文复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这样耽误了好多时间。现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语原意和喻义的重点部分让学上复述或表演,再设计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说出来成语的原意和喻义,真是水到渠成,又节省了时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如成语故事《焦头烂额》和《曲突徙薪》来自于同一个故事,这人故事较长,要是一遍遍去复述全文,时间肯定不够用。我仔细分析,发现故事当中客人对主人提建议的那段话,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宾客说的话就是故事中蕴藏的道理。我就把这两段作为重点,让学生复述,并画图加以演示,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义。而后我又通过设计问题:那些救火的人被烧得怎样?他们的处境如何?引出了焦头烂额这个成语的愿意和比喻义。最后又让学生用这两个成语进行说话练习。由于问题设计精当,不拖泥带水,只用了半节课时间便完成了这两个成语的教学任务。
后半节课,我采用了猜画谜的方法导入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成语的教学之中,由于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让他们分组表演,把鹬和蚌争斗的场面再现出来,并让学生说出谁赢谁输,而引出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从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这个成语的喻义。并通过联系实例让学生加深了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
这次县教研室老师来听课,我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让学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时,知道了成语的来源,了解了喻义,学会了使用,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篇4: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的教学反思
1、初步了解成语的来源;
2、通过读故事,明白三个成语的寓意;
3、会讲这三个故事。课文后第1题的作业题是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我想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吧,所以有了“会讲这三个故事”的目标。再读读这三则故事,发现第一则侧重人物的语言描写,第二则侧重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则从侧面(游客与龙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画技的高超。因此,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这些语言。
《自相矛盾》主要引导学生品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时夸口说的话,分析其中的矛盾之处,从而理解寓意。《滥竽充数》主要引导学生品读南郭先生装与逃的动作,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从而理解寓意。《画龙点睛》则是引导学生想象游客惋惜、请求、惊叹时说的话,来体会画家点睛之笔的神奇,从而理解寓意。这三则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炼,篇幅短小,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讲这三个故事。至于成语的来源,我告诉学生有三种,一种是来自于历史故事,一种是来自于神话故事,一种是来自于寓言故事。但是我觉得让学生来辨析一些成语来源于哪一种,或者是分别写出这三种成语,我觉得有些为难学生。有些成语的来源,老师们也很难确定,还有些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这些词是成语吗?还有如运用这三个成语写句子,我觉得要求也高了。理解到运用的跨度很大,这其间有生活的积累,有认识的积淀。所以,有时感觉教学是一回事,做习题又是一回事,这样的语文教学何其累呀!
篇5: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的教学反思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从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简单,只是一个代表某种意义符号。但是书中古人的缺点和所犯错误却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重复的。那么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头脑中塑造出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贴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于是课堂以叙事和议论的形式展开了教学。
以《滥竽充数》为例简单记录一下课堂经过。
揭题后,先认识“竽”字,看字型,观插图,认识了这种古代乐器。接着解释“滥”字,再举例子帮助理解“充数”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弄懂后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几个常规性的问题,比如;谁滥竽充数?为什么要滥竽充数。结果怎样?我们能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发?等等。这些问题并不难,因此由学生自己读文解决。每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连起来讲了讲这个故事。接着继续进行集体交流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读,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讨论南郭先生为什么要冒充会吹竽的人时,大家的思维已经开始活跃了。用今天人选择职业时的想 法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词句来揣测,我们讨论的结果是:1、这个工作比较轻松还挺体面的,可能俸禄也比较高,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吹竽”;2、南郭先生经过长时间考察和慎重的考虑认为的确有机可乘,因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发现,他还是有一定的小聪明的;3、此外他还善于伪装。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是他细心观察和成功模仿的结果。4、他也要养家糊口,可是可能没有什么别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个险。
接着,我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南郭先生第一次伪装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也很紧张,怕被发现。但是要故作镇定,避免穿帮。”有的说:“他不会很紧张,因为他已经从混进来的过程中发现那个齐宣王肯定不会识破他,周围的人也不会多管闲事,说不定还有跟他一样滥竽充数的人呢。”不管怎么说,第一次南郭先生确实成功了,得到了俸禄。这一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要学生了解人们在犯这样的错误时候存在的侥幸心理。以及当错误没被发现时的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的。这个讨论的结果正是我想要的——让学生由文中人物联想到自己,检讨自己。接着我们继续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禄后的得意样子。让学生把刚才讨论得到的想法变成语言说出来,进行说话训练。“他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决定。”注意表达的逻辑,把前因后果有条理的说出来。这个说话训练其实也是对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个小结。
紧跟学生的发言我用这样一段话来过渡教学环节:“确实,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不少人善于伪装,也会耍小聪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这样不诚信的行为能永远装下去吗?”故事继续发展,我们的讨论也在继续。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了,当南郭先生听说这个新王喜欢一个个听吹竽时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继续走进人物的内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达了紧张,烦躁,害怕,如热锅上蚂蚁的样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识人物的错误。再其他同学对文中人物说一句精辟的话来帮助南锅先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时候如“骗的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真才实学才能受益终生。”“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等精彩话语很自然的出现在学生的语言中了。这样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这两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轻松幽默,学生议的热烈,说的精彩。感觉非常好。作业是续写这个故事,要求从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测故事的不同发展结果。
与文中人物的充满人情味的进行对话,使课堂变的很鲜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个符号,而成了身边的人,或者就是自己。这样的语言训练发自内心。这样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动孩子的心吧。
篇6:成语教学反思范文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说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上完后,都是比较长的一段复习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又有重点地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复习能有效地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成语》是我尝试的一堂成语复习课。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成语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意义深刻,被人们所喜爱。孩子们从平常交谈和课文中接触到许多成语,他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多,但是都很凌乱,因此我想把成语进行归类,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语复习课的想法。在上完这堂复习课之后,我对这节课认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成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趣味成语》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成语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数字成语、动物成语,并由动物成语扩展延伸到来自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这些成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成语的大致分类。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 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我也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老师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课堂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我就运用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比如:“你的脑筋动的可真快,要是再说具体清楚些,那该多好呀!”“你很会观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想奖励你……”课堂上,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会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闪现出“我要学习,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复习课中,我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告诉学生:“我们的成语是前人智慧凝结而成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不能随便乱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滥用、乱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使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对成语的理解有误,因此我们要捍卫成语,要当成语小卫士。”设计了给成语改错这一环节,就是要告诉学生我们的成语滥用、乱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出题不够严谨
出题过程中由于对第二阶梯第一小题出题欠严密,于是导致学生在此题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运用成语还存在问题
在这节成语复习课中我注重对成语的类型进行归纳,但是忽略的对成语意思的讲解,因此,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语的意思,造成了运用不恰当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让学生能利用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查找成语的意思,并正确使用。
篇7:成语教学工作反思
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笔试能力很强,但口语表达能力却差强人意。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除了背单词、课文和做练习外,不可能用英语说出多少句子来。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依靠机械记忆背出来的句子是僵化的句子,是没有思想感情的,学生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这无疑给师生双方都造成了记忆负担和心理负担。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词汇中让学生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从而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呢?鼓励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跳出教科书中简单的框架,说出“活”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下面是我在尝试培养小学生英语发散性思维过程中的一则教学案例。
在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幕:当时,由于刚刚做完游戏,学生们都有些累,自己也感到又饿又渴,于是我边做动作边说:Im thirsty and also very hungry. Id like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and some pies. 然后问学生:How about you? 这句话一出口,许多学生很快给了我不同的回答,接着我们讨论了想喝什么饮料?到哪儿去买?派谁去买?怎么买?我通过设计一些肢体语言与口语相结合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双重记忆能力,让他们毫不费力地在瞬间就掌握了今天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在此基础上,我创设了在KFC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自编自演生活中的shop-assistant和customers,让他们自己发掘在购物时还会碰到哪些问题,如:区分glass、cup、bottle、carton等的不同之处,以及在小商店购物时,如何讨价还价等等。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需要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应用于课堂中。如果一味地进行机械式的操练容易限制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督促学生灵活地去思考,让学生在教师“指南针”的“领航”中放开思绪,驰骋在想像的海洋中;让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学生不想说、不会说到现在的学生乐说会说、思如泉涌;让学生懂得展开想像的翅膀,你的面前海阔天空!
篇8: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的教学反思
最近,我已经上了三节成语故事课,从学生的反应程度看,比较喜欢。有些学生对于成语相当有兴趣。今天听课老师说,有两名同学在你讲某个故事的时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个故事了。
当然这样的信息从一个侧面说,我讲得不够吸引人,还有就是学生的听讲习惯还没有养成。由此看,教师仍旧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我想,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成语,理解它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热爱阅读,从而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然而,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备课?必须备到什么样的程度?
对于我来说,很多成语故事也是第一次阅读。虽然其中的人物并不太陌生,但是也并不熟悉。可以说,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挑战。因此,我每天都要读上十几个成语故事,并且要把里面的许多生僻字查个清楚,对于里面提到的人物,也要查一查他们的历史。这样的备课是多么有趣呀,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呢?
不过,作为教师必须更加明确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给学生什么?学生会通过你的教学学到些什么?只有这样去想的时候,我们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学习。在我与同级部教师交流的时候,我们再次理清了成语故事教学的思路。
首先,教学要有轻重,不能平均用力。也就是说要有精讲略讲。
其次,必须让学生把每一个成语读熟。
再次,课堂上必须有应用,或造句,或填词。
最后,要有练写,要让学生们落实在笔头上。
下周的成语故事教学就将围绕这个思路进行。在尝试后,如果有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仍需立即调整。如果你是班中的学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我会进行思考的。如果您是班中的学生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为此展开交流,将您的观点告知我,我会慎重考虑的。如果您是外校的一名教师,也请您谈一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为此展开交流。
篇9: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的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三则》课文中的“滥竽充数”故事中,最后写到“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在“画龙点睛”的故事中“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两个“只好”让我顿生灵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体味其中的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讲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滥竽充数”中的答案为:
1、南郭先生很无奈。
2、为南郭先生感到一丝悲哀,因为他失去了工作,因为他不学无术。
3、南郭先生应该很幸运,竟然蒙混了这么长的时间,还得到了俸禄。
4、感到好笑,这样的结果南郭先生肯定也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充数”总是要露出马脚的。
5、感到可耻,对这样的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同情心,只有这样他才能痛改前非。
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悟读这句话各有趣味。在“画龙点睛”中的答案为:
1、有种被逼无奈的感情。
2、“只好”和“轻轻一点”相互对比,突出了张僧繇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3、不被人理解,也许他为自己找不到知音而难过吧!
然后我又让学生分别表演这两句话,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也许这是源自我们深刻把握了人物的内心而取得的效果吧!
(后语:文本的把握要找到锲入点,从而去挖掘文本深刻的内涵;让文本体现本真的价值的同时,超越文本往往需要我们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篇10: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
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 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老师不是不会上课,而是不会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课。卢老师的这篇教后记不仅帮助我理清了本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给我以启示:教学要有效,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明确,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读。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设计或反思中所看到的,与我的教学相一致的几点做法:
1、第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矛”和“盾”入手,理解课题词语,在读懂故事。这整则故事的教学突出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读。
2、教学《滥竽充数》时,抓住“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两句话来统领全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想象他内心的想法。
3、教学《画龙点睛》时主要式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词语去想象人物的话语,如“一再要求”“惊叹不已”等。
尽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构”,以后要学会深入分析文本,“构想”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三个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内涵。怎样在两个课时内把三个故事全讲完?我决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处理,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研读故事,理解成语内涵。教学环节力求简单,问题设计直中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简单、有效”!
教学《自相矛盾》时,我抓住卖矛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进而理解成语内涵。讲到《滥竽充数》时,我直接问:文中的两个皇帝爱好有什么不同?简洁明了地解决了故事的关键,使学生明白了滥竽充数的后果,受到教育。最后教学《画龙点睛》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变化,展开想象和讨论,从中领悟故事的寓意。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我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正是精减问题,避免无谓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吗?总之,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有的直切关键,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跃,使课堂提问的富有艺术性。
篇11: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范文
第十册语文第八课的内容是成语故事三则.内容《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前两则故事的寓言性很强。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性显然是不可考的。他们的代号是“有个楚国人”和一个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来的人性问题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已经简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数语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不丰满但是有发人反思的力量。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点拨便可呼之欲出。那么课堂上怎么让这四十分钟更有价值,更有听头,收获更多呢?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从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简单,只是一个代表某种意义符号。但是书中古人的缺点和所犯错误却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重复的。那么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头脑中塑造出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贴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于是课堂以叙事和议论的形式展开了教学。
以《滥竽充数》为例简单记录一下课堂经过。
揭题后,先认识“竽”字,看字型,观插图,认识了这种古代乐器。接着解释“滥”字,再举例子帮助理解“充数”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弄懂后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几个常规性的问题,比如;谁滥竽充数?为什么要滥竽充数。结果怎样?我们能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发?等等。这些问题并不难,因此由学生自己读文解决。每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连起来讲了讲这个故事。接着继续进行集体交流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读,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讨论南郭先生为什么要冒充会吹竽的人时,大家的思维已经开始活跃了。用今天人选择职业时的想 法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词句来揣测,我们讨论的结果是:1、这个工作比较轻松还挺体面的,可能俸禄也比较高,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吹竽”;2、南郭先生经过长时间考察和慎重的考虑认为的确有机可乘,因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发现,他还是有一定的小聪明的;3、此外他还善于伪装。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是他细心观察和成功模仿的结果。4、他也要养家糊口,可是可能没有什么别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个险。
接着,我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南郭先生第一次伪装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也很紧张,怕被发现。但是要故作镇定,避免穿帮。”有的说:“他不会很紧张,因为他已经从混进来的过程中发现那个齐宣王肯定不会识破他,周围的人也不会多管闲事,说不定还有跟他一样滥竽充数的人呢。”不管怎么说,第一次南郭先生确实成功了,得到了俸禄。这一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要学生了解人们在犯这样的错误时候存在的侥幸心理。以及当错误没被发现时的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的。这个讨论的结果正是我想要的——让学生由文中人物联想到自己,检讨自己。接着我们继续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禄后的得意样子。让学生把刚才讨论得到的想法变成语言说出来,进行说话训练。“他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决定。”注意表达的逻辑,把前因后果有条理的说出来。这个说话训练其实也是对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个小结。
紧跟学生的发言我用这样一段话来过渡教学环节:“确实,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不少人善于伪装,也会耍小聪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这样不诚信的行为能永远装下去吗?”故事继续发展,我们的讨论也在继续。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了,当南郭先生听说这个新王喜欢一个个听吹竽时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继续走进人物的内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达了紧张,烦躁,害怕,如热锅上蚂蚁的样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识人物的错误。再其他同学对文中人物说一句精辟的话来帮助南锅先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时候如“骗的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真才实学才能受益终生。”“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等精彩话语很自然的出现在学生的语言中了。这样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这两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轻松幽默,学生议的热烈,说的精彩。感觉非常好。作业是续写这个故事,要求从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测故事的不同发展结果。
与文中人物的充满人情味的进行对话,使课堂变的很鲜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个符号,而成了身边的人,或者就是自己。这样的语言训练发自内心。这样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动孩子的心吧。
篇12:成语的教学反思
前半学期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成绩证实了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然而,这点收获还不足以让我感到满足,离我理想的目标甚远。我的理想目标是: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结构。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学生的喜欢,从而使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的目的。为此,在今后的教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课本内容的熟悉度决定了你对课本挖掘的深度和对课堂教学灵活性的把握度。内容熟悉了你才能走进课本,引导学生深挖课本知识,发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上升到能力层次。
2、课堂教学有效是基本,高效是追求。时刻提醒自己这样做是否有效。不能让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那些东西应该是导入、启发、调节课堂氛围用的。也不能讲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本质。那怕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比做一些无聊的讨论也更有价值。
3、探索每一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阅读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背景、意义、影响及其我们所需要进行的反思。语法课就使要学生掌握并记住语法的具体用法,从语言学习中去归纳总结,然后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语言点课就是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字、词、语法的用法,然后抛砖引玉,一块状的形式记住该词汇的用法。
4、用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去做每一件事情。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严谨的老师学生在思想上一定很重视。应该改掉自身一些随意的、缺乏思考的做法,处理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收学生的爱戴。
5、真心诚心关爱学生。爱可以融化一切,应该关爱每一位孩子,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人无完人。学习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习好不能代表一切,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有人可能高分低能不善动手,有人可能低分高能善于实践。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利用优点来鼓励他,利用缺点来鞭策他。
篇13:成语教学工作反思
今年5月以来,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和公安厅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由于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步调一致,行动及时,措施有力,专项整改活动一开始就步入正轨,整体进度发展比较平衡,尤其是在大接访第三阶段活动中,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真抓实干,方法得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专项整改活动的领导,将专项整改活动各项工作抓紧抓实,交管局于9月2日在邕召开了全区公安交警系统规范执法工作会议,客观地通报了大接访第三阶段工作情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明确地提出了下一步整改措施。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文起洁,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韦宁贤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一、通报大接访第三阶段工作情况
文起洁副厅长通报,自8月18日起,全区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进入第三阶段,即厅长集中接待来访群众。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十余天厅长共接访1000多人次,受理信访案件1000多件。期间,文副厅长参加了4天半的接待工作,一共接待71位来访人。这71位来访人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涉及全区14个市),时间跨度长(最早的是1950年)。通过接访,文副厅长感触良多,他说:“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高密度、连续数日直接与来访群众面对面地交谈,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感同身受群众的疾苦。接访中,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各级领导和民警通过面对面倾听群众的诉求,实现同群众‘零距离’的感情沟通,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边接访边整改,这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
韦宁贤局长通报了大接访第三阶段工作情况。8月18日至8月24日,厅长接访受理涉及交通管理的信访案件共90起,办结60起,办结率达66.7%,停访息诉89起,息诉率达98.9%。这次厅长集中接访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信访疑难问题,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警民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公安机关亲民、爱民、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客观分析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交通事故处理方面。一是事故处理过程中缺乏证据意识。如现场勘查不细致,应该勘查、收集的痕迹物证不注意发现、收集,对目击者和旁证的寻找工作不及时开展,对需要检验、鉴定的书证、痕迹、物证没有及时进行,在提取痕迹物证时缺乏提取时间和地点、提取人、收集人、在场人、送检人等文字记录,致使当事人对所检验和鉴定的有关痕迹、物证产生怀疑,不能为案件的客观事实和认定工作提供有的证据。二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意识差。重实体,轻程序,违反程序办案。如超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违法扣留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对需要告知和通报的没有按规定进行告知和通报,对需要追究当事人行政、刑事责任的没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三是交通事故案卷文书制作不认真、不规范。
如现场照相中,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少或者没有,中心照相没有反映重点的痕迹物证,细目照相没有放比例尺,有的现场照片没有说明或说明错误,甚至现场照片保管不善以致丢失;现场图绘制不规范,图形符号使用不准确,现场没有定位以致无法恢复现场;现场勘查笔录书写过于简单,表述不清,不能和现场图、现场照片相互印证;案卷文书出现笔误,甚至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出现事故时间、地点、当事人以及引用法律名称、法律条文书写错误等,致使群众对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产生质疑。四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救治费用和赔偿保障难。这是此次信访中反映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第三者强制险定额保险,当事人无赔偿能力,造成救助、赔偿费用无法落实;医疗机构救援体系尚不健全,保险公司先期垫付不到位,一些事故受伤人员因抢救费用没有落实而得不到及时救治,重伤人员因救助费用无法落实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增多。特别是一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由于破案率低,事故受伤人员救治赔偿无法解决等。
(二)车辆及驾驶人管理问题方面。一是把关不严。如个别车管所不严格审核法定证明、凭证,不认真核查进口车、国产车相关参数以及比对盗抢车信息,导致盗抢、走私非法拼装、报废等车辆得以入户上牌。二是人为设置障碍。一些地方车管所指定驾驶人体检医院,对其他医院的体检证明不受理或者设置各种障碍。三是办事推诿。有的在档案转入、转出过程中,互相扯皮;有的车管民警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由于内部原因,导致群众办事多次往返。以上问题,貌似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实质上是执法为民观念、法律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的具体体现,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水平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的具体体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公安交通警察队伍的整体形象,侵蚀了公安交通警察队伍的机体,危害了交通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明确整改措施
(一)坚持“六个狠抓”,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规范。一是狠抓执法为民教育。要教育广大交通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态度,改进执法方式,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二是狠抓疑难问题的解决。要组织力量对信访疑难问题进行攻坚,会后要在交警系统开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追逃大会战,落实足额追逃办案经费,建立破案追逃的激励和奖励制度,力争破获一批交通肇事逃逸积案。三是狠抓业务培训。要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针对信访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和全员轮训,组织民警重点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民警法制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四是狠抓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交通违法处理工作规范、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工作规范以及队伍教育管理规范等制度,从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监督办法、考核评价,包括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所有工作制度必须于10月上旬出台。五是狠抓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全区交警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公安部十七项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措施以及本局车管部门制定的十八项便民利民措施,做到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方便群众的事,都要主动去做;凡是群众不满意的事,程序过于复杂、需要多次往返才能办结的事,都要坚决整改。六是狠抓执法监督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外执法监督机制,全面落实警务公开,所有面向群众的窗口单位都要公开办事流程、办事规定、工作规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定期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要加大执法过错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执法过错以及徇私枉法,利用职务便利吃、拿、卡、耍的责任人,对买卖驾驶证、“私了”交通违法、与“九八老”串通勾结谋取私利的人员,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二)突出“五个重点”,全面推进车管业务规范化建设和车管队伍正规化建设。一是重点抓好集中教育整顿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各支队长、大队长要亲自牵头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整顿工作,对教育整顿工作负总责。支队、大队分管领导,车管所长、车管中队长负责抓集中教育整顿工作的落实,以防教育整顿走过场。二是重点抓好提高思想认识。通过集中教育整顿,使车管人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当前车辆管理和驾驶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痛下决心,全面整改车辆管理和驾驶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三是重点抓好问题突出单位的整改。南宁、梧州、玉林、贺州、来宾市等5个车管所和宾阳、上林、容县、北流、岑溪、苍梧、合山、钟山、富川等9个交警大队车管中队是公安部交管局通报存在问题最突出的单位,各所属支队要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重点整改以上单位存在的问题。整改工作要做到有布置,有力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防止流于形式。四是重点抓好车管队伍培训。各地要组织支队、大队、中队的车管民警,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轮训,强化民警依法办事、勤政为民意识,提高民警个人综合素质。轮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不合格的应调离车管岗位。五是重点抓好对基层的指导。我区的机动车管理工作,大量业务在基层。为把公安部、公安厅的车管政策、规定落到实处,总队要实行各级领导分片负责制,采取定点联系、定期检查、及时指导以及通报情况、明查暗访、重点帮扶等多种方法,切实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推动全区车管工作整体上水平。
(三)坚持“五个不动摇”,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实现。一是坚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不动摇。坚持大力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深化“五整顿”、“三加强”工作,落实“三盯”措施,加快建立健全乡镇政府负责的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切实改变农村公路失管失控、秩序混乱、事故多发等现状,努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化进程。二是坚持抓好40个重点县市区预防交通事故工作不动摇。自治区抓的10个重点县(市、区),目前有7个实现了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下一步要下大决心,认真分析导致交通死亡事故上升的原因,研究出对策,防范于未然。各支队抓的30个重点,近期要逐一进行一次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堵塞漏洞。确保40个事故大发户实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的目标。三是坚持抓好摩托车整治工作不动摇。整治摩托车违法,是今年降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重要环节,要坚持长抓不懈,抓紧抓好。本月10日、20日,要在全区开展两次集中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摩托车违法行为。10月25日,全区车管部门将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上门服务活动,为群众办理车管业务,解决摩托车存在各种不法问题。四是坚持抓好客运车辆安全整治工作不动摇。采取强化源头管理与严格路面管控相结合,把牢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出站安全检查关,防止违法车辆上路行驶;认真落实客车交通安全管理“四个一”工作制度,建立民警与辖区客运车辆驾驶人包括个体客运驾驶人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对客运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客运车辆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的严重违法行为,防止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五是坚持抓好“五进”工作不动摇。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迅速掀起交通安全宣传新高潮的通知》和《关于集中开展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纸、标语、横额、宣传车、墙报、板报等开展宣传的同时,播放公安部交管局统一制作的专题教育片。9月底前,各地要组织所有驾驶人观看一次两部专题教育片。
(四)坚持“三个严格”,进一步加强队伍教育管理。一是严格教育。要建立健全队伍教育训练长效机制,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的头脑,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使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10月中旬将举行全区公安交警系统大练兵汇报演练活动,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严格管理。认真落实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管理制度,在全区交警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强化民警组织纪律观念。三是严格制度。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单位、人民满意交通民警”活动,严格执行干部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对目前群众反映涉及民警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和案件,坚决严肃查处,决不包庇纵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五)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确保“两会一节”交通安全。“两会一节”是我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确保“两会一节”交通安全,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根据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全体交通民警,从现在起要积极行动起来,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及时部署交通安全秩序整治措施,强化路面行车秩序,为“两会一节”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确保“两会一节”交通安全万无一失。
四、几点体会
(一)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搞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基础。在全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以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和“大练兵”活动,组织全体民警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各项工作规范,是提高民警的法制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维权意识,搞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基础。
(二)解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兑现接访承诺,是搞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工作的关键。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观念,增进警民感情,对大接访中群众提出的合理求诉,做到问题查不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访息诉不放过,依法妥善解决涉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群众信访问题,是搞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工作的关键。
(三)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搞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保证。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按分工包干负责,民警对自身执法过错负责的原则,把规范执法行为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是搞好规范执法,促进执法公正的保证。
篇14:成语教学工作反思
《吆喝》这篇文章很适于朗读,并适于口头表演,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和表演能力好材料,为了利用好这一材料也为了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我先引导品味吆喝词,再引导学生学习吆喝调,在学生表演前,我先抛砖引玉起个头,这样就是学生会“吆喝”敢“吆喝”,并大胆有声有调的“吆喝”,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当中学习。
纵观这一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的不足。如:作为一种本土文化,其实,我们当地也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吆喝声,完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学一学我们当地的吆喝声,但由于自己课前考虑不足,忽视了这样有价值的锻炼学生的机会。还有课后学生的练笔有的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引导不够而造成的,所以还应加强写作方面的指导。
总之,上一节公开课,对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备课、试讲、还是试讲后的重新调整,都使得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理解都更加深入了,这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篇15:语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
最近,我已经上了三节成语故事课,从学生的反应程度看,比较喜欢。有些学生对于成语相当有兴趣。今天听课老师说,有两名同学在你讲某个故事的时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个故事了。
当然这样的信息从一个侧面说,我讲得不够吸引人,还有就是学生的听讲习惯还没有养成。由此看,教师仍旧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我想,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成语,理解它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热爱阅读,从而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然而,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备课?必须备到什么样的程度?
对于我来说,很多成语故事也是第一次阅读。虽然其中的人物并不太陌生,但是也并不熟悉。可以说,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挑战。因此,我每天都要读上十几个成语故事,并且要把里面的许多生僻字查个清楚,对于里面提到的人物,也要查一查他们的历史。这样的备课是多么有趣呀,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呢?
不过,作为教师必须更加明确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给学生什么?学生会通过你的教学学到些什么?只有这样去想的时候,我们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学习。在我与同级部教师交流的时候,我们再次理清了成语故事教学的思路。
首先,教学要有轻重,不能平均用力。也就是说要有精讲略讲。
其次,必须让学生把每一个成语读熟。
再次,课堂上必须有应用,或造句,或填词。
最后,要有练写,要让学生们落实在笔头上。
下周的成语故事教学就将围绕这个思路进行。在尝试后,如果有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仍需立即调整。如果你是班中的学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我会进行思考的。如果您是班中的学生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为此展开交流,将您的观点告知我,我会慎重考虑的。如果您是外校的一名教师,也请您谈一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为此展开交流。
篇16:成语教学工作反思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结合高效课堂和生本教育理念在我校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继续深入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现将前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以总结和反思,从而促进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研讨课中的收获与思考
在第一轮的研讨课中,聆听了全校每一位老师的研讨课,每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各具特点,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风格中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一年级的语文课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儿童话的语言,很有亲和力,以读促学,以读激趣,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气氛,给听课教师以轻松的感觉。六年级的英语课学以致用,以兴趣为突破口,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令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六年级的《野草》一课,教师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整节课教师充满激情,为学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三年级的语文《小虾》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到位,语言丰富,为老师们的教学语言的准确使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四年级数学课,敢于尝试生本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讲,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虽说在操作中还不够成熟,但敢于迈开步子,值得大家学习。杨玲老师的一年级数学课,能把游戏引入课堂,不是单纯的以玩为主,巧妙地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值得我们借鉴。二年级的一节数学课,教师布置了让学生回家搜集数学信息,课上进行了交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效果较好。六年级的数学研讨课,教师在探究上大做文章,下功夫设计探究点,做到了准、精、全,突破了难点,并能在探究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纵观第一轮研讨课,我们欣喜的发现,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与去年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教学评价语言的恰当运用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充分证明:只要大家敢于钻研,敢于迈出自己课改的步子,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诚然,有成功也有不足,在第一轮的研讨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课在一些细节中还需处理:
1、语文课对文本的把握,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说,还是学生的写?如何将二者能有机结合,落实到位?
2、数学课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3、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有反思才有动力,我想在后期的研讨课中,在集体备课中还需我们用心思考,还需结合学情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在第一轮研讨课中很多地方为什么没有精彩的生成,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预习不充分,不到位,我们发现在所上的研讨课中,课型单一,大部分老师都是上的新授课,或第二课时的课文讲解课。不能冲出束缚,按部就班,不敢尝试展示其他课型,不敢挑战自己。
二、常态课中的课堂教学总结及反思
前半学期聆听了部分教师的常态课,在近期的听课中,教导处一共聆听了8位老师的常态课,大部分老师上课很认真,教学环节很完整,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准备较好。如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池塘边的叫声》,教师课前让学生展示了大量的成语接龙,歇后语等,效果不错,大胆践行生本教育理念,体现了语文的大阅读,大积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以读促读,在读中识字。还如,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评研课,值得数学老师们学习。在整节课中教师紧紧以一张单元复习卷为内容,把握教学的难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教学生,以帮促学,以帮促教,及时化解了难点,又突出了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学生收获不小。还有五年级的一节《劳动的开端》教师以培养学生为主持人,展开教学,白老师的这节课最大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工具书——字典,当学生在个别字音读不准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既培养了学生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也让学生加深对这个字的音、形、意的记忆。学生虽然还不够流畅,但敢于让学生去做,今后在细节上还需进一步指导。
当然,常态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前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的不是很好,需要大家注意,教师随意性强。
2、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3、学生上课时的坐姿及写字姿势提醒太少,或根本没有提醒,还需随时纠正。
4、课前预习不扎实,不充分,小组展示不成功,合作学习没有发挥作用。(如五年级的这节语文课还需加大对小组学习的培养。)
5、练习课的内容还需进一步提升,只有讲,没有练。(一年级的评研课在作业设计中再精一些,再增加一点当堂练习的内容就更好了。)
三、改进措施
结合前半学期的教学,为了更有效地指导老师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大集备课的力度,采用先集体讨论后磨课再修改再定稿的方法,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仍将作为我们研讨课的一个主阵地,它将会对老师的备课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组织老师们全员参与,为研讨课的进一步提升而努力!
2、丰富研讨课的课型,做好课型调整工作。第二轮研讨课我们将采用以下方式上课:语文课选择第一课时,主要以展示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主的课型。六年级可展示一节复习课。数学课展示以评研课为主的课型,六年级以复习课为主。英语课以展示学生口语表达为主的表演课。
3、加大对常态课的管理,实行推门听课,开放式听课等形式,加强对常态课的有效监督和研讨,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常态课的学习中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常态课也能上成研讨课的效果,让常态课成为教学的主流,真正做到节节课有新意,节节课有收获!
老师们,“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阵地,衷心的希望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努力打造充满智慧的课堂,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篇17:成语教学工作反思
1、教学情景创设不足:
周人格伟岸,这个伟岸的人格是跨越阶级、跨越国界的,于是谁和他接触,谁都会崇拜他。他是靠那种伟岸的人格感染人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来理解、认识他,是十分困难的。我在课前虽然布置学生去了解周的事迹,但有的同学没有搜集到,如果让学生通过问父母长辈进行了解,就可能做到全体学生对有所了解。为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创设好情景,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
2、重语言感悟,轻词语分析:
一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所以教师要抓好词语这个切入点。如:“极其简单”一词,王崧舟老师抓装极其”二字,先让学生换词感悟,明确“极其简单”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想象的办公室应该有些什么,在猜想清朝时宫殿式房子的主人会是谁?(溥仪的摄政王)房间里可能会有些什么?接着,有转入正题,“一千金碧辉煌的房子,现在成了我们敬爱的办公的地方,我们只看见……,我们看见了……”最后,老师加以总结:你说这简单前面怎能不加上“极其”二字呢?没有繁琐的讲解,有的只是谈话式的引导,却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把学生带入到“初步朗读──加以想象──加以感悟──进一步朗读──进一步想象──进一步感悟”的良性循环中。比起我课上蜻蜓点水的自学交流,不更能激起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吗?
篇18: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的教学反思
今天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由于时间关系----第三节课只上了24分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并非是执教者的原因。其次,由于时间紧张,课件制作不够精美;再者,在学生自主答问时,孩子们争相恐后地抢答,导致短暂的混乱。因此留下了些许遗憾。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12个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和趣味语文中的看图猜成语。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于是,我便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环节设计。
成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我们在学生年龄小、记性好的最佳学习时期,让他们多读、多记些成语,使学生们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成语的教学缺少明确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语言“精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成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由于对成语教学任务不够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的引导,成语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褒贬不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乱用成语现象。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中接触成语、了解成语、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是目前成语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充分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形式也多样,自由读、领读、男女赛读,小组开火车,然后再根据镂空式巩固熟读,达到熟读成诵。其次就是理解成语,这里的理解不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于是我又设计了:看意思猜成语,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几个环节下来,孩子对这些成语有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教学的任务是“日积月累”,这四个字已经明示了学习方法和目的,教学时,需要精心构思每一次积累的训练方式。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它重视的是长期坚持的积累过程。从二年级开始,我在鼓励学生看书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准备一个专用本做成语(佳句)积累,这是我一直比较注重的方面。平时教学中我也有意识的把包含生字的成语,抄在黑板的“词语百花园”里,让学生摘抄,在摘抄中积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也有意安排积累的环节。孩子们通过读、看、说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后,我便出示了与读书、治学相关的名言佳句,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再加镂空式的背诵,不知不觉孩子在课堂中便积累下来了。
附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末清初 顾炎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用学习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要现学现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12个成语,我采用了“选词填空”,“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丰富积累,学以致用。
短的二十四分钟分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兴趣盎然,在学以致用的环节中,时时碰发出了令人惊喜的灵感火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积聚、理解、运用成语的目的,更体验到了成语的无限魅力。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都没有完成。
新课标特别重视积累和实践。要学好语文,平时多积累最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字词句”的积聚。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篇19:幼儿园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的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下: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认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字词,仔细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内心,然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了句子,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学完第八自然段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理解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是教学语文的最好方法。当然,每一次的教学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往往为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会忽视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难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回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