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生态文明建设心得(最新20篇)

城管的工作心得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答了城管工作的现状与未来,行政执法工作的程序与要求,工作中的遇到难题如何解决,分享了他们一线实践的宝贵工作经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2021生态文明建设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浏览

4317

范文

227

篇1: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悟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_,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 _,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总结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全文共 3167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_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_、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积极营造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良好社会氛围,深化“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实践活动,按照《__区20__年环境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在全镇开展生态文明户(家庭)创建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创建工作中,将依托全区大建设,大发展的整体趋势,展现新镇新形象,新风貌。整体推进村级文化生活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和导向,推进镇域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我镇将认真按照区文明办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深化、提高,开展“整体推进,以点带面”的原则,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成效,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工作原则

一是整村推进原则。把工作重点相对集中到在环境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村容村貌较好,乡风文明程度较高的村进行重点推进。二是以点带面原则。要注重评比一户带动一片,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户(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平衡发展原则。对基础相对较弱的村,要给予帮助指导,以促进本地区生态文明户(家庭)创建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生态文明户(家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为此,__镇成立领导和督导两个小组。成立__镇生态文明户(家庭)创建工作领

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党支部指派专人负责实施。各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成立__镇生态文明户(家庭)创建工作督导小组,纪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

(2)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各村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创建工作细化,落实责任人,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确保创建工作健康持续进行。

(3) 广泛宣传,充分发动。镇宣传将开设专栏、专题,广造舆论,形成文明生态户创建的良好舆论氛围。各村要通过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4)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各村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户(家庭)创建工作又好又快开展。要创新方法,攻难破坚,着力打造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生态文明村示范点,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5)加强督导,严格考核。文明生态户创建开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列入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的综合考核。镇宣传将制订详细的创建标准,加强检查督导,并建立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

(6)加强创建材料归档工作。镇、村两级要做好创建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如有会议、检查、创建、验收、对比图片(录像)、工作图片(录像)、创建计划、会议记录及开展工作的资料、公示的材料、群众推荐或民主推选的材料等。

三、实施步骤

1、推荐范围:

20__年,我镇按照区文明办的部署,结合我镇实际,预计创建生态文明户(家庭)__户,通过树立样板,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强化示范,引导和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2、评选步骤:

区级生态文明户(家庭)的创建在广泛宣传引导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自愿申报,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并初步进行测评,镇组织验收,区督查小组督查考核,区文明办命名的程序。具体工作分为宣传、创建、验收三个阶段。

宣传阶段:

(1)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开展生态文明户(家庭)创建工作的意义、程序、标准和要求。

(2)__镇工作简报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引导,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良好的争创氛围。

(3)创建生态文明户(家庭)宣传口号:1. 院内干净,院外整洁;家庭和睦,邻里和谐。2.创建生态文明户,争做文明有礼的__人。3.创建生态文明户,建设美丽新__。4.弘扬北京精神,建设美丽__。

创建阶段:

镇、村组织群众对照评选标准及流程,开展生态文明户(家庭)的创建工作。

(1)明确工作责任。镇、村明确主要责任人,做到工作有人抓、教育有人管、宣传有人搞、落实有人查。

(2)扎实开展工作。各村要根据镇的工作部署和计划安排,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素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清洁、环境整治等工作。

(3)各村要严格按照①农户自愿报名;②村两委整体摸底;③村委会推荐评议;④公示;⑤检查督导整改;⑥镇级验收;⑦区级验收七项流程逐项实施,并将各项资料、相片整理归档备查,保证创建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4)搞好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各村可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考评细则,结合创建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或评比。

验收阶段:

x月__日前,由镇“生态文明户(家庭)”领导小组进行抽查验收。

__月__日前,由区“生态文明户(家庭)”领导小组进行抽查验收。

3、奖励办法:

被评为生态文明户(家庭)的家庭,区文明办将给予500元的奖励(第一年奖励300元,第二年、第三年验收合格再各奖励100元),并发放证书和光荣牌。生态文明户(家庭)的创建、评比,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验收一次。

四、评选推荐生态文明户(家庭)的标准

参加“生态文明户(家庭)”的评选同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才能申报:(1)遵守《_条例》;(2)无私搭乱建现象;(3)遵守_国策;(4)邻里和睦,无司法纠纷;(5)户内为水冲厕所,蹲便或坐便器。具体评选标准按《__镇创建生态文明户(家庭)评分表》进行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怎么写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_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乃至整个人类摆脱环境危机、解决发展的不可持续困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_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的建设并列,以“五位一体”总布局凸显五个领域的建设不可人为分割、需要协同推进和谐发展。_报告还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建设“美丽中国”,不是消极地回归鸡犬相闻的浪漫田园,而是要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以积极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从环保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向环保与发展经济并行;从主要通过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向综合性地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办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环境。如果这些转变不能够到位,如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落实不到位,那么,“五位一体”的布局就会落空,“美丽中国”的愿景也会落空。为此,_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为重要的制度体系位置,必须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当前尤其需要重视和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指挥棒”作用,激发各级政府部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其次,要加快建立可操作性的政府环境审计准则体系,重点突出对政府执政行为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要求进行责任审计。再次,要积极推行完善环境补偿机制,重点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环境补偿机制。

第二,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再好的法律、再严的政策都会落空。首先,要理顺环保管理体制。针对环保监管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需要推行环保系统垂直管理,将管事与管人统一起来,推动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监管统一的环保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使环保部门的监管“一竿子插到底”,增强环保监管的权威性实效性。其次,要建立区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污染无地界,这就决定环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单打独斗”,必须联手行动。应该尽快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河流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既强化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又必须区域联动、整体配合,共同提升环境质量。再次,要加强环保监管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健全业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第三,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机制,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推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整体合力的结果。首先,要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治理教育,把生态环境治理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增强生态环境治理忧患意识。其次,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生态环境权益。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行环境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民通过环境_、行政调解、寻求司法救济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再次,要倡导绿色消费,构筑低碳生活。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只有当每位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保护生态环境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态文明个人心得体会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586 字

+ 加入清单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3976 字

+ 加入清单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六大战略”精神,确保20__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州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按照甘生领办【20__】3号文件:关于报送20__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林草局作为县生态文明建设牵头单位,现就我县20__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推进情况

1、山植树:一是编制完成了《县20__年度国有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作业设计》,此项目于6-8月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100%。二是按照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封、管、造多措并举的方式,在镇村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栽植云杉20万株,落实专人管护。完成目标任务5000亩的100%。三是在乡村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大于等于60厘米)4.5万株,栽植小云杉19.5万株,俄色小苗6万株。完成目标任务3000亩的 100%。四是在乡竹美村,实施庭院绿化200亩,栽植云杉(带土球、2.5米高)443株,云杉(带土球、4.5-5米高)100株,大旱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867株,大垂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600株,苹果(胸径3厘米以上、高2米以上)26株,丁香(高1.5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分三岔以上)397株,金银露梅405株。播撒孔雀草14.58亩、218.7斤,波斯菊12.83亩、192.45斤。完成目标任务200亩的 100%。

2、沙化治理:一是在茶扎乡木通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1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3万株,小云杉7万株,安装网围栏3759米,撒草2500公斤(垂穗披碱草1250公斤、燕麦草1250公斤),安排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二是在乡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9万株,小云杉21万株,安装网围栏5870米,撒草7500公斤(垂穗披碱草3750公斤、燕麦草3750公斤),安排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三是在乡其龙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2000亩,栽植金银露梅20万株,安装网围栏4947米,撒草20000公斤(垂穗披碱草10000公斤、燕麦草10000公斤),安排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完成目标任务0.6万亩的 100%。

3、森林保护: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安排部署春节、藏历新年及全国、省州“ ____”期间、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8‰以内。二是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三是把护林防火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四是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设置护林防火警示标牌,制订护林防火的相关制度。五是依法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271.94万亩。完成聘用生态护林员1370名。六是与各乡镇、村、林场、作业区和管护人员签定责任书,并对我县森林管护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11月底前将兑现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4011.13万元,兑现率100%。

4、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兑现:20__年度实施草原禁牧补助217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64万亩,总投资2787.5万元。涉及全县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层层签订政策实施责任书;兑现发放奖补资金,兑现率100%。

5、退牧还草工程建设:20__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开展划区轮牧1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舍饲棚圈建设80户;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07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61万元,包括划区轮牧围栏274.59万元,退化草原改良300万元,人工饲草地建设200万元,舍饲棚圈建设48万元,其他费用38.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2万元;项目建设期限20__年-20__年。建设地点为乡、乡、镇、乡、镇、乡、乡、乡、镇9个乡镇。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完成比例为100%。

6、小水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__年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县镇格伦达沟、扎消达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0hm2,其中营造水保林36.90hm2,种草160.00hm2,封禁治理784.10hm2,水域14.45 hm2,居民用地1.06hm2,治沟骨干工程1100m,坡面水系1.89km,田间道路整地1.89km。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

二、主要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草局、县农牧局、县水利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草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认真编制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章可循

相关部门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后,及时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到各项目实施地,本着实事求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好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每个建设项目均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相关责任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大力宣传

为使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群众主体和参与社会化监督的作用,组建了懂政策、晓业务的技术骨干队伍,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媒体宣传报道、制作专题宣传片、发放藏汉文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动员大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绝大部分的牧民群众基本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相关规定,有效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为保证今年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各部门年初成立了检查验收组、监督指导组,实行工程成效与监督指导人员的绩效、目标奖挂勾,严格兑现奖惩。有的项目实行边设计、边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资金、档案管理等相关规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多举措、用实招,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持续深化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排查了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对存在的死角、漏项进行排查,通过环保工作微信群等途径督促整改。二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严肃查处破坏影响环境行为。

三、县生态扶贫特色亮点

一是高位推进生态扶贫,结合“全域旅游”,抢抓机遇,在格萨尔机场开通及格萨尔王城开城之际,全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使游客及广大干部群众又多了一个赏花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切体会到“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美妙意境。很好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助推精准脱贫目标。20__年,我县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战略。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所有生态工程建设,全部由当地农牧民群众承建,切实破除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障碍,加快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高了生态建设财政性资金使用综合绩效,生态建设优势转化为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优势,推动了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县历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国土绿化和林业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生态脆弱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造林灭荒、荒漠生态治理、森林提质增效、绿色惠民富民等任务还比较艰巨,城乡绿化水平不高,人均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受地理条件制约突出,达通玛片区及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草原沙化退化问题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四是生态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生态扶贫能力低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不强;五是集镇、通道、村庄绿化相对滞后,城乡绿化协调性、整体性较差,绿化空间未得到充分拓展和延伸;六是有利益于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发展的产权模式和绿化机制、义务植树尽责机制、绿化考核机制等创新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狠抓部门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横向衔接和与上级部门的纵向衔接,主动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精准脱贫,扎实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稳步向前。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牌、通告等宣传载体,向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公众参与更加广泛、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保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是加强巡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发挥卡点督查力度,加大对过往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偷拉盗运木材强行闯关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0__年,我县将紧紧围绕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的建设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2850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环保基本国策和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执行环保和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以迎接中央环保督查为中心,始终把环保和生态文明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树立“抓好环保为经济,发展经济为环保”的大局观,全面开展环保和生态文明工作,建设美丽__,有力的促进了全乡经济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工作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年初,我乡将环保和生态文明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乡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具体经办人员,保证了组织机构完整。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环保和生态文明的认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我乡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张贴过街宣传标语10余幅。通过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公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环境建设,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

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搭建环保宣传台,悬挂环保标语,开展咨询活动。共发放各类资料300余份,书写标语30幅,接受群众现场咨询200人次。

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我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公示栏等宣传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仅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就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标语5条,张贴宣传画4张,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我乡于3月7日和8月24日两次进村入户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宣传,深入进机关、进学校、进商铺、进场镇、进服务对象等活动,并于8月24日利用逢场天开展大型宣传活动,为全乡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目标管理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结合实际,抓住重点,齐抓共管,有效实施,强化管理,使环保目标责任状各项内容和指标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加强春, 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将秸秆禁烧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坚持24小时不间断全面巡查和重点区域监督,并执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护林员、党员、妇女、小组长包地块的层层责任制,并执行日报告制,落实秸秆禁烧责任,由于措施得力,责任明确,夏、秋两季发生少量秸秆焚烧现象。

(二)按照县环保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乡实际,在全乡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面源污染、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群众健康环境的专项行动。

1、以巩固整治成效为目标,集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后续督查。(1)对近年以来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特别是上级领导批示的环境污染_事件,要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整治;对群众反复投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计划,进行综合治理,实行督察。根据排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保问题引起的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2)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整治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我乡的排污企业加强检查和治理,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确保饮用水安全。(3)狠抓面源污染。一是今年来对我乡辖区内猪场养殖户集中学习4次,对3户养殖户提出书面整改措施,杜绝乱排乱放。二是认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切实开展“两旧一废”回收工作,杜绝农业再次污染。(4)认真开展河长制工作,加强日常巡查、隐患治理。

2、集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专项整治。(1)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小流域污染问题的整治。加强对我乡内河的治理,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加强对流域污染治理。(2)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对全乡新建建设项目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投产的排污单位,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坚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大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对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督导检查,我乡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普遍建立了环保工作机制,坚持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4、积极推行低碳生活,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资源,实施低碳镇、低碳机关、低碳村和低碳家庭建设,全乡积极建设沼气池21口,实施改厕30户,安装太阳能30个,场镇太阳能路灯8盏;场镇及周边全面推行天然气工程,目前,场镇及周边村上户达50%以上。

四、认真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查反馈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落实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分工及要求,制定相应措施,加快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二是强化责任机制。各村、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明确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切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是是合力推进工作。各村、各部门加强沟通联络,做到职责内容明确、资料数据统一,做到部门联动顺畅,环境突出问题“快、准、狠”解决到位。

五、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重点

我乡的环保和生态文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别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仍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宣传教育工作做的不够,群众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三是乡级环保力量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影响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大,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关资源必须进行整合。针对以上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目标, 20__年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环保宣传推广,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各单位负责人带头作用,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全员化进程。引导和发挥群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是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工作,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便于查阅。

三是定期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完善、规范管理制度,有重点、分层次的明确监管对象,抓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四是主动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及时根据上级部署,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切实做好河长制、禁止秸秆焚烧、城乡环境治理、涉及环保的_问题处理、环保隐患排查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

五是打开眼界,广泛学习,开拓思路,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联合各界力量、以创新、有效的方式做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秦岭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认真学习落实_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的重要批示,全面执行新修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格控制建设开发,严厉查处乱砍乱伐、私采滥挖、违规搭建等行为,同时搞好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工作,真正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认真学习贯彻 _ _桥山等山体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渭河、汉丹江等重点江河治理,强力推进铁腕治霾,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快美丽陕西建设步伐。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到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之所以常常演化为顽瘴痼疾,就在于山水草木、林田湖海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赚快钱,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那就是在为短期利益透支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换句话讲,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更远的将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同样是秦岭北麓,在浅山区有一座天留村,曾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然而一度发展滞后。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天留景区,打造森林公园、薰衣草园、农家休闲体验园,打响了“山水桥南,天然氧吧”的名号,当地人说,“没想到金钥匙就藏在山上的林子里、溪流中”。这说明,要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避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蹚出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

于山水之间发现新的出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斩断陈旧发展模式的利益链条,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报告中,“主体责任”“政治责任”成为高频词。党的_以来,从“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主体责任、悬起追责利剑,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去年7月,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严厉追责,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也为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敲响警钟。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因个体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后果,会被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分担,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某家企业,都不应该抱有“收益是我的,污染大家担”的侥幸想法,也不应该产生“让别人保护,自己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正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才能用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珍稀动植物保护,着力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守护好秦岭这一“生物基因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领导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领导,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中国太阳城,共话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首先,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志士名人辈出,人劳淳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美丽故事和传说发端于此,董仲舒、颜真卿、东方朔等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熠熠足迹。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这里物产丰富、生态良好,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农业加速起步,传统工业有效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先后被授予中国太阳城、国家级新能源、生物技术、体育装备产业基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低碳中国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等称号。

当今世界,遏制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形态,冲破工业文明的种种障碍,是人类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抉择。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引领发展转型”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的观念,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以低碳为特征的生态文明迈进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与发达地区不同,发展中地区长期面临着高增长与高耗能的相互制衡,靠传统模式已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好中求快的必然选择。进入新世纪以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已跨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期,但产业层次低、人均占有少等固有矛盾依然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安全的期待、美好环境的向往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方向偏移、路子不对,发展的劲头越大、步子越快,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大。鉴于此,我们在认真把握宏观政策、学习先进经验、认知发展规律、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的总体思路,着眼长远、把握当前,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由高排放为特征的资源依赖型发展向以低碳为特征的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我们积极探索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的链条式、循环式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成为全国首个“亩均吨粮市”和京津济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奠定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我们大力推进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演进,力求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全面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培植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初步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特别是通过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避免了重复先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目前,全市以生产功能糖为代表的生物产业产能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产能占到全国的1/8,压滤机等环保产品产能占到国内市场的近四成,齐鲁汽车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客车比普通燃油客车节能85%,集团成为迄今为止奥运史上最大的器材供应商。我们着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通过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倡导生态、绿色消费方式,形成了辐射比较宽泛的区域服务中心。我们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做好“水、绿、文化、生态”文章,构筑起主城带动、组团发展、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加快水体修复步伐,使绿色释放出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年9月16日至18日,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不仅大大提升了“生态”的城市形象,而且有效促进了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在全社会弘扬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化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思想观念无形渗透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持久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向市民宣传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人的行为,增强了人们建设生态文化、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同时,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的实践证明,抓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初步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消耗过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而且收到了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生态环境优、民生改善大的多重功效。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已在众多国家和地区蓬勃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大力弘扬生态道德文化,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举办这次高层论坛,是探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重要举措。我们衷心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论坛开展深入、务实、有效的交流合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进步、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乡镇生态文明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093 字

+ 加入清单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局围绕本市生态特点,紧扣生态建设要点、难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与生态相适应,经济与生态相适应,政治与生态相适应,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法治探索,制定了有关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城市管理、能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水资源保护制定了《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游泳垂钓管理办法》、《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规定》,围绕有效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配合市财政局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管理制定了《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贵阳市公园和绿化广场管理办法》,围绕节约能源方面制定了《贵阳市燃气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围绕城市管理制定了《贵阳市筑城广场管理办法》、《贵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草案11件、政府规章草案33件。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使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我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本着突出重点、急需先立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百花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方案》、《贵阳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贵阳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处罚实施细则》、《贵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15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事前合法性审查,推动该类政策措施及时发布实施,使这些规范性文件审查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后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质量,发现立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热点、难点问题的依法解决,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对《贵阳市拆迁安置资金监督使用暂行规定》、《贵阳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通过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形成立法后评估调研报告,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二、清理行政审批 ,着力优化环境

为营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我局牵头组织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减少了审批事项,规范了审批行为。对现行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进行再清理、再审查,依法进行再精减。经过清理,目前,我市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76项,非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17项),减少了30%;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9项,非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7项);转变管理方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1项;下放到区、县(市)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4项,非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2项)。通过上述清理工作,为我市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上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分别在201_年、201_年、201_年、201_年先后4次对我市现行有效的164件政府规章中与上位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相抵触的相关规定(包括征地拆迁、行政强制、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进行了全面清理,经逐件逐条清理,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决定修改了15件、废止了32件规章中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相适应的规定。

三、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杜绝行政执法中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和纠正执法上的偏差,使城市建设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我局强化执法监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可操作性较强的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执法监督体系,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制度化。一是制定了《贵阳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贵阳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试行)》及考核指标体系、《贵阳市行政调解考核办法(试行)》及考核指标体系、《贵阳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核确认规定》、《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与考核方案》、《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方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和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进一步细化了执法流程,明确了执法环节和步骤。为确保程序公正,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质量抽查评议、行政执法案件评查等工作,并认真监督落实,促进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二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我市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条目有3640项,均按轻微、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等不同程度进行了细化,为行政执法部门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查处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提供了更详实的依据。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在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中,我局注重对执法人员进行有关自然资源、环境知识及其他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他们重视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执行生态法律方面做到执法的正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合理性及公正性。自20__年以来,对全市45个行政执法部门计10200名公务员组织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及生态文明方面的培训培训,共举办91期培训班。二是做好执法人员领证、换证工作。一方面组织开展了全市各行政执法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考试和上岗资格审查工作,考试不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20__年以来,共发放执法监督证和行政执法证9111本。通过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及资格审查,使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严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关,杜绝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的人员领取行政执法证件,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经过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执法办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纵深推进我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文明法制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执法监督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但相关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三是在行政执法监督上力度不够,执法程序不到位,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仍然存在等。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局将逐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不断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的相关制度,以制度调动全市推进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强化行业行政执法内部监管和层级监管,建立执法检查、重大案件督查等监督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违法和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普及、培育生态环境法制知识和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的环保意识,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为有效推动我市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607 字

+ 加入清单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生态文明建设讲座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讲话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演讲稿,全文共 4007 字

+ 加入清单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态文明建设校长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校长,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生态礼貌,你我同行》。

当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可曾想到我们身边的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当你随手乱扔纸屑时,可曾想到我们已陷入垃圾围城的危机中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而今河流却不再那么清澈;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而今我们却常常在电视里看到雾霾笼罩城市上空的灰蒙景象;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今常见的昆虫鸟兽却陆续被列入保护动物的范畴;诗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今满目土丘黄沙,黄风肆虐。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难道还不足以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吗人类用自我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发达的礼貌,并且把自我礼貌的触角延伸到茫茫宇宙,可是至少到此刻为止,地球还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而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人类正在变本加厉的伤害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就连我们这个美丽的__小镇也多少收到了污染的侵蚀。

以前,满天的繁星镶嵌在深蓝色的夜幕中,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而今只能看到在满街灯火映衬下的点点星光,只听到汽车喇叭声。

君不见,街道上的汽车川流不息,排出的尾气污染着我们新鲜的空气;君不见,__小镇里的工厂越来越多,在带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嗓音和污水;君不见,农贸市场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华、喧嚣之后,留下来的是满地的狼藉,发出恶心的气息,令人目不忍视,鼻不忍闻。这给居住在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但很庆幸的是,我们__小镇的居民已经意识到污染环境的危害,意识到生态礼貌的重要。

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身边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天空逐渐变得湛蓝,树林逐渐变得葱郁,河水逐渐变得清澈。街市上经常看到许多青年志愿者做礼貌劝导,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人。

倡导生态礼貌,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我们不仅仅要经济发展,更要生态礼貌!

所以我们应当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保护身边的每一寸土地,爱护身边的每一抹绿色,一齐行动起来,让生态礼貌伴我们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2425 字

+ 加入清单

1、全覆盖,强效果,“五水共治”持续深化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针对6条县级重点河道,11条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挂重要河道,23条镇级河道,243条村级河道,共设镇级河长18人,均为镇班子成员;村级河长106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83块,完善县、镇、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镇级河长巡河每旬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镇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二是全面落实入河排污口标识。对16条劣V类河道的排污(水)口进行标识,排水口公示牌共214块。三是剿劣示范河道建设。全面剿灭16条劣V类河道,并积极打造了两条剿劣示范河道:塘东社区的里仁港河道和东汇村的东塘村港(饭萝港),12月13日,县治水办对这两条河道进行了示范河道验收。四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红旗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红旗塘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五是河道疏浚。今年我镇河道疏浚整治年度任务是7.5万方,截至11月底,我镇的河道疏浚已完成21.296万方,并在北部湖荡整治工作前期及政策处理工作方面,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各项工作。六是开展船舶污染防治。保留提升的7个码头都设置了生活污水处理池,油桶等,并与环卫所签订了定期清运处理合同,全面防治船舶污染。七是西部水务提标工程稳定运行。在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试运行基础上,加强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

二、抓治理、防污染,环境治理全面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工程减排方面,完成_铧淳塑料有限公司VOC减排工程;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工程正常投入使用;完成荣马化工关停等工作。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圆满完成年度确定的4台锅炉的整治淘汰任务(江南水乡浴室1台、新腾植绒1台)。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6个生活小区的污水纳管改造;并开展强宏电镀清洁生产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审核。二是无环保措施企业整治提升。结合低小散企业腾退、房前屋后作坊拆除及新胜废钢铁市场腾退等工作,全面完成1000余家无环保措施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20__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6.5万亩。四是干洗行业专项整治。对全镇干洗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总计5家企业7台干洗机,目前已经通过整治,注销1家企业2台干洗机。

三、重质量、强参与,生态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上,按照“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思路,全力打造高标准“美丽乡村”,提升现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让美丽效应更广泛、美丽效果不缩水、美丽范围全覆盖,使每个建设点都“出彩”,启动设东汇、红菱、茜墩等9个美丽乡村精品点,截至20__年10月底累计投资970万,其中茜墩村杨家溇、东汇后村于20__年上半年按设计方案已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发展精品生态农业。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重点指导服务好东汇村“优庄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星建村农星专业合作社、翠南村丰腾家庭农场,其中东汇村“优庄园”与_交大合作,计划在三年内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投资550万,主要采用“根域限制”、“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引进园叶葡萄、猕猴桃等新品种,建立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开发了优庄园APP手机客户端。翠南丰腾家庭农场今年新引进种植了火龙果和蓝莓等品种、农星专业合作社尝试“芦苇稻-河蟹”种养新模式。新胜水产专业合作社继续推广配方饲料替代冰鲜鱼养殖模式。三是顺利通过省级卫生镇复审。积极组织、迎接省级卫生镇复审工作及国家卫生镇检查工作,全力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中心建设、无害化公测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四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以提高群众生态意识为目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生态环境建设人人负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程度。在18个村4个社区设置宣传橱窗22处,在镇主要道路设置户外宣传橱窗3处,在翠南村、红菱村、平川社区开设智慧广播,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形式长期向村民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组织文艺工作者创编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美丽嘉善活动内容有关的文艺作品三支,分别是歌曲《环境整治大会战》、《美丽__我的家》及快板《美丽__创国卫》,并组织群众传唱,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四、强责任、抓落实,环保制度全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率先成立环保办,镇分管领导兼任环保办主任,副主任由农口和工口两名中层干部兼任,并配备5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镇除古镇景区以外区域,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区三类区域,其中村级网格18个、社区网格4个、工业园区网格9个。制定出台《__镇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乌镇峰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环保办与环保所联合行动,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电子信息产业园、邗上工业园、荷池村老工业园进行园区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_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_案件的调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悟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374 字

+ 加入清单

1.中国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相结合的必然成果

就国家和民族如何发展而言,“道路”既紧扣社会制度、国家体制与政治架构,又关联实践路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式,还与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未来指向密切相关。正是在此意义上 _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国发展道路的连续性,蕴藏在中国近代史以来跌宕起伏、风雨如磐的历史进程中,蕴藏在未曾中断、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发展中。而其阶段性特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程中得以充分显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中国发展道路的民族共识和社会基础,创造出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与基本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夯实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储备和经验积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使当代中国找到正确道路并踏上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发展道路在历史连续性之中,被赋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滋养;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之中,矗立起民族抗争与国家前行的一座座巍峨丰碑,直至走上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中国发展道路既呈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又展示出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的自觉选择双向互动、互为作用的必然成果。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亦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那样,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同样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近代中国艰难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客观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又具有主体性、选择性。因为人类社会发展毕竟不同于自然存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追求、有目的的。人的意志不仅能够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以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救亡图存、探寻真理的牺牲与奉献为代价,融入了中国人民求富求强、实现复兴的群体意志和民族追求,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积极探索并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并坚忍不拔的结果。

2.中国发展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这条道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结着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有着深远背景,有着厚重基础。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发展道路蕴涵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越久远,历史传统就越丰富厚重。历史传统的延续方式是传习,表现形态是行为,作用机制是形成普遍范式,与主体承载者(民族或群体)紧密联结,其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关键是它能够延绵至今并活化于当代、作用于现实,正所谓“合之于今”“考之于近”。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历史传统,至今仍然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影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责任,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讲信修睦、以诚待人的处世之道,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哲学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交往准则等,这一系列古老中国传习不绝的历史传统,都深深嵌入到当代中国实践之中,融汇于中国发展道路之中。

中国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与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历史传统中集聚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传统的传习、延续过程中得以积淀与传承。作为带有客体特征的对象化存在,文化积淀大量聚集在已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且未曾发生文化上的中断或逆转,这使得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可谓博大精深。就人们最为瞩目的思想文化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以人物、学说、流派、典籍、文存、史料等为载体得以传承至今。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依据基本国情来制定合乎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就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当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揭示出历史中国的积淀传承和影响要素,凝结着当代中国的实存境况和发展条件,赋予中国发展道路以特有的内涵,成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3.中国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国发展道路因其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也就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特色形成优势,优势彰显特色,特色与优势紧密相联,互为支撑。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在诸多方面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比如,我们能够制定出明确而坚定的发展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这一发展目标联结着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愿景,贯通古今,坚定不移;我们能够提出明晰而科学的发展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使之紧扣国情、行之有效;我们能够构建起完备而配套的政策体系,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几大领域,谋划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一系列政策策略,确保措施得力、得以贯彻实行。

中国发展道路以其鲜明特色与巨大优势,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已经产生并将进一步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这条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现代化发展逻辑,打破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充分证明了“走自己的路”、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实现现代化的人间正道;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径,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指出奋斗方向,为各国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亿万人民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跟同事谈到他做的工作,本来已经很不错了,他说还要再修改修改,争取做得更好一些,当我戏谑他过于追求完美时,他很严肃地说,这无关其它,工作就是要认真对待。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让我一直深感不安的内心找到了诠释的理由。

曾时几何起,自已做事就很放任了,除非是火烧眉毛非做不好,自已才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很多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虽然内心一直也不想这样,可是恶性循环,从一件事甚至可以漫延到很多事情,工作、感情、画画、写字、瑜伽很多方面自已都有这个意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么放任自已,真的是缺乏一种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做事没决心,没毅力,不能够坚持下去,认真地对待。

既然都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了,就应该好好收拾下自已的内心,理清楚自已到底想要一份什么样的生活,想达到一种什么样的位置,想要一段什么样的爱情,定好确实可行的计划,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积累,不要再放纵自已,从小细节入手,从懒散的态度转变为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相信可以收获很多。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马云说:“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苛求完美的人,总觉得生活有太多不如意,福的人有了钱,却没有健康;贫的人有了健康,却没有钱。不论我们有钱无钱,有没有健康,对生活的态度永远是积极向上的。

世界如此美妙,平常心如此重要。名利如浮云,淡然以视之。钱财身外物,无须太挂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给心灵一杯净水,做心灵的伯乐。做一个乐观的人,快乐的人。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正追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大会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不仅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原则,而且明确了重点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召开这次会议,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前所未有的动力。

20__年以来,我市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全面梳理环境问题,踏踏实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时期。这次环保大会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6项原则、5点要求,进一步夯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为我们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以环境问题为导向探索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深层次原因,既从宏观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规划,统筹解决环境问题;亦立足当前真抓实干,推动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同时,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使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受到严格的责任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