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一下期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精彩20篇】

高一下期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有哪些呢?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下期数学教师教学反思,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浏览

7573

范文

1000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知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

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认识分数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体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会推导公式(a+b)(a-b)=a2-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简单计算。教材在安排两数和乘以两数差公式时,先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对公式进行推导,再通过求一个几何图形的面积引出公式,最后安排两道例题。

教学中,我基本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大多数同学也都掌握了公式的特点,会有公式进行计算,但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事后通过个别辅导等,方才使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三个环节未处理好:

一是直接引出图形,未能注重情景的创设。如果先出示一组计算题:如:(a+b)(a-b),(a+3b)(a-3b),(0.5x-3y)(0.5x+3y),限定时间让学生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启发学生观察这组计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平方差公式,再通过拼图验证公式的正确性。那么,学生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了平方差公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此举效果可能更好。

二是在公式得出后,我急于代替学生说出公式的结构特点,而不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说出,此举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公式结构的掌握,在后来的学习中也就难以灵活运用。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是例题的选取缺乏遇见性。虽然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求(a+b)(a-b),(a+3b)(a-3b),(0.5x-3y)(0.5x+3y),但对于一些变式题,学生则感到难以下手,比如(b+a)(-b+a),(3b+a)(a-3b),(-0.5x-3y)(0.5x+3y),(a+b-c)(a-b+c),(0.5x-3y)2(0.5x+3y)2等。如果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我除了能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还能适当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那么学生遇到上述习题,或许会不觉得那么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免费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我首先由生活中的情景——日落引入,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由学生平移直尺,自主探索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联系实际,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现象,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三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由“做一做”进行应用,最后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由日落的三张照片(太阳与地平线相离、相切、相交)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生好奇,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种等价关系是研究切线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节课探索切线的性质打好基础。

3.新课标下的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为此,在做一做之后我安排了一道实际问题:“经过两村庄的笔直公路会不会穿越一个圆形的森林公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此题要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都急着讨论解决方案,是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观察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是由我讲解的三个概念:相交、相切、相离。学生被动的接受,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为让学生下定义,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以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2.虽然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是体现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则,但在让学生探索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此处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特点,让学生相互启发讨论,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从而使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由于学生喜好不同,摆出的堆数个数都不相同,由此引出“相同加数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着“相同加数的和”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设计教学时让学生真正体验乘法的优越——简便。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其实不然,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

①偏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学生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书写时,师如果巧设障碍,忘了该写几个6。

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时是由我自己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得出。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当时能让一位好学生来介绍乘法算式,教师进行鼓励,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虽然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深思和挖掘的问题,但这些更深、更全面的思考将会改进未来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一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师,教研,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回首高一上半学期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在科组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已学的知识。

要想搞好高一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在开学初,我们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才是我们这样的学生的唯一途径。教学和复习都应该注重实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也要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

2、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高一的语法很多方面都有高考的影子。因此,可以适当做一些高考题。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三、加强阅读和完型训练,以语篇为基础,扩大学生词汇量。

高考中阅读理解、完型填空是重头戏,也是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重要突破口。教学中光靠教材所提供的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精心地挑选了一些切合我们学生实际的阅读材料并收集打印了许多完型材料,用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坚持每天讲练一篇完型填空练习,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通篇阅读理解和整体把握短文的综合能力,力争在完型填空这个试题的考试上有所提高。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扩大词汇量。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四、加强听力,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听力和写作指导和训练,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听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听和练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对听力方法的指导。目前高考听力测试中短文理解大部分是记叙文或讲话稿,所以听录音时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long,howsoon,howmuch)、数字(howmany/howmuch)、选择(which……)等,以便检查答案。

五、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另外,在课堂上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自习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大量的独立阅读,于是新学期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人人必备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学生勤查字典。

回顾一学期的高一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让我从中感悟到并学到了很多,这将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方向,让我将更加努力地研究高中英语教学,在日后的教学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更加出色地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北师大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414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修订人:清华园学校杜珍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第2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升”和“毫升”。

2、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积观念。

3、借助有关实物,直观认识各种容器的容量。

四、课时分析:

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比较两个杯子哪个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活动二是比较两瓶饮料的多少。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所呈现的比较的方法,不要急于介绍,一定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动手操作,在汇报、展示的环节中还要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另外,如果学生说出了课本以外的方法,只要合理,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会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多少并认识量杯和量筒,然后说明,计量液体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并认识字母l和ml,这里要注意让学生区分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两个概念,以免混淆。在课后练一练的习题中,注意第3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课前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让学生练习认读液体的净含量。本课在学生“玩水”时,提醒学生注意,节约用水,不要弄湿其它物品,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本课教学重点:1、理解容量的含义。

2、区分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3、学生学会看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在实验的环节上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装水100毫升要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另外要让学生观察1毫升水和1升水的多少,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单位的习题,以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本课教学重点:1、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2、注重教学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的大小,会读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难点:理解容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盆、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设疑导入

师手拿两个杯子,提出问题:如果两个杯子都装满了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这里面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谁来猜一猜是什么?(让生自由猜)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齐读)

1、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我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内容,然后动手试一试,比一比,思考:

1、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2、你认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自学时,可以边看边动手做一做,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自学时间5分钟,看书—思考—动手—交流—汇报)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也可参与学生的活动中。

2、议一议(对子交流,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动手演示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指定题目进行汇报,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可以在期间举手示意要求汇报,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质疑补充。各组展示后,可以自评,他评或老师评价。对疑难地方师及时点评讲解。

4。小结归纳

生说,师生共同总结:容器中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四、学情展示。

1、课本第3页试一试。

2、练一练中的1题。

3、练一练中的第2题。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交流。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讨论、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每两组展示一题,预展速度快的组先展示,另外一组只展示不同之处,或质疑补充评价。由组长分工:展示题1可板演口答,展示题2可以边演示边说明理由,展示题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预展时间:2分钟)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5、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1、知识点(表格、知识树等)2、方法3、易混易错点4、疑惑5、学情。

六、巩固提升

1、在()内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乐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药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饮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发水的容量是200()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3、拓展: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容器中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容量单位:升——l毫升——ml

课后反思:

第2课时: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的内容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升”和“亳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一定量的水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趣导入。

师:手拿100毫升的量筒和10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100毫升的量筒中装满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几次才能倒满呢?(学生讨论,猜想)

2、板书课题。

师:升和毫升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相信学完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清清楚楚。(板书课题:升和毫升的关系)

3、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

1、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生齐读并默记心中)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要想达到这节课的目标,需要靠大家的认真自学,为了帮助你们尽快学有所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习小帮手!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页的内容,动手试一试,你发现:

1、你倒了几次才倒满的?

2、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温馨提示:先看书,再小组动手操作,要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自学时间5分钟)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小组合作操作,师巡视指导。

2、议一议(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小结本组操作过程和结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先讨论完的小组可以选派代表汇报展示,第一题可以边动手演示,边说明本组的想法和结论;第二题可以直接口头汇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给与评价。)

4、小结归纳

1升=1000毫升1l=1000ml(多让生说一说,师板书)

四、学情展示。

1、课本第5页做一做。

2、填空我能行。

(1)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和()作单位。

(2)1升=()毫升8000毫升=()升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瓶酱油约800()一桶色拉油约5()

汽车油箱大约能装汽油50()

(4)装有2升的酸奶,倒了一半后还剩()毫升,再倒一半后还剩()毫升。

3、我是小法官。

(1)升用字母“ml”表示,毫升用字母“l”表示。()

(2)当比较两个不同大小的杯子中饮上料多少的时候,可以将饮料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每两组展示一题,预展速度快的组先展示,另一组只展示不同之处,或质疑评价。由组长分工:展示题1板演并讲解;展示题2板演口答即可;展示题3口答并说明理由。展示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预展时间:2分钟)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5、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展示小组可根据时间轮流、抽签或指定。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1、知识点(表格、知识树等)2、方法3、易混易错点4、疑惑5、学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71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无怨无悔地做好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很有必要反思一番。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摸清底细,熟知学生水平。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数学学习的基础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每一节数学课之前,我总是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不局限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如:教学“位置”,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说谁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等,然后让说中的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说的是否一致。又如:在上“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主动手实践,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人民币的计算》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在用20元钱买物品时,都列算式为:12+3+5,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5+5+5。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这样呢?”她说:“我最喜欢小人书了,所以我想把20钱都用在买小人书上,所以买了4本下人书。”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道题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小小商店》时,我就模拟超市布置物品,然后让一些学生当收银员,一些学生当顾客,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气氛相当好。通过此游戏,确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又学会了人民币计算知识,又培养了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真可谓一举三得。

5、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多一些,少一些”时,我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多一些”,什么是“少一些”,怎样算“多得多、少得少”等,同时也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6、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时间》课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合理的一天作息时间表,请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7、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我虽然参加过了新课程培训,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

2、像好多课得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由于身兼一年级班主任之职,所以有时会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的。

3、一年级这个班学生基础差异大是令我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当然这有时我也怕考试不这样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学前班(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但家长的想法跟不上时代(有溺爱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一年级教材难,孩子能学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长大点就会知道的。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过问,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不跟教师配合共同帮组学生。如:帮助学生制作简单的学具、批改家庭作业,老师显得很无奈,这样的局面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一数学教学反思200字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全文共 2259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一(2)班班主任及高一(2)、(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首先,我想就数学教学工作谈谈我及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确实下了一翻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资料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我们班是一个重点班,全班大多数同学初中升高中成绩比较好,这造成1些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有自卑感,害怕自我不能学好数学;相反有些成绩较好学生骄傲自大,放松对数学的学习。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1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忙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第一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学考得不好,甚至有个别同学仅有三四十分。有个以前成绩较好女生哭着对我说,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我耐心给她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一是试卷的难度大,二是考查的知识点上课时没能重点掌握,三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教给她要注意的地方。经过她自身的努力,期中考试中,这位女生数学考了96分。一段时间的调整,全班基本上树立了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大多数同学能很快理解,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当然,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不容易,这学期还要坚持下去。

高一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资料,要做好不容易。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资料,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资料,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另外,我还进取阅读教学教参书籍及教学论文,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当然,还有很多是不成熟。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团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会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本事,语言表达本事,运用多种教学器材,为了节省时间和增加课堂容量,我坚持用投影仪。课下,根据自我的理解,选题、出检测试卷,这样也提高了我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积极安排时间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坚持了一个学期,我感觉收获颇多。

如果说高一数学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也是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指导下,团结合作的结果。组长李运根教师教学本事强、经验丰富,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指导更是不遗余力。从团体备课到作业批改,从课程安排到备考统筹等各方面,李教师作了很多的工作。他还经常听新教师的课,对各种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能够说我们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组长的帮忙。

我们的备课组的新教师占了大多数,有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足,这更需要发挥团体的力量。首先,团体备课使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到达统一,理解更深刻,时间安排一致。除了规定的时间团体备课外,我们还经常在1起讨论,解决问题。其次,统1测试、统一复习资料。平时,备课组安排教师出单元资料、检测题,然后统1使用。在期末复习阶段,组长安排每个教师负责出各章节的复习资料、复习题,资料共享。所以,最终的成绩是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头,我想简略的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

1、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很多,每个班主任的方法有可能各不相同。对于刚进校的高一新生来说,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容易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不严格管理,放任自流,到最终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从军训起,我就对他们提出了高的标准,严格要求。高标准是各方面要做到最好,最终考上梦想的大学。严格要求做到几个方面:

(1)纪律方面严格按照校、班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并将问题落实到位,决不马虎。

(2)学习方面提出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力争上游,对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正;对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学生给以耐心的指导,分析原因,帮忙其提高。

(3)对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努力取得成绩,以之来不断锻炼进取心。经过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2、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做好各科的协调工作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配合各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高一新生刚开始很难适应新的教师的教法或口音,因而出现1些与教师之间的问题。经过了解,将1些问题向各位教师反映,争取双方慢慢适应。另外,当科任教师发现某同学学习存在问题,我将会及时处理。期末考试临近,各科有很多作业,为了避免争时间辅导,我将各时间段安排给各位教师。

作为班主任,我还做得不够好。沙中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我会不断的向他们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以上是我工作的一个总结和体会,当然,有些可能是肤浅的,有些是大家平常都明白的。在我工作中,也有很多没能到达预期的效果,但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所以我也将会继续努力,力争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00字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

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年级零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小学,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1、贴近学生生活,质疑导入。上课开始,我跟学生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想见见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就热闹起来:想。我接着出示一个学生常见的闹钟,问:它是谁?有什么作用?课堂气氛进入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环环紧扣,探索新知。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滴答滴答在动的闹钟,问:看着这个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再次进入学习的兴备状态,从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了复习。我再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中,当学生学会5分5分的数时间后,我就让学生说时间,并让学生上台利用教具拨时间,或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失误更多。

1、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4、另外,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非常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自己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也有几次因为学生不明白,我多次重复讲解,那么使内容显的更为枯燥了。

5、我做好的很直观的课件没有时间利用到教学中。如:动物赛跑的课件我安排在最后,没有利用上。

6、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小钟表,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

2、课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么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把课件做得再好一些,充分利用课件作好辅助教学。

4、备好课,更要备好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辅导工作。

总之,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较强,学生学习积级性也很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钟表模型和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究新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但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不满意,因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只有一半的学生会读写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过我以后一定会把学生教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数学角的认识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2)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将一个模拟摇奖器带入教室,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师您好教学反思大班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幼儿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幼儿园,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劝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以此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即直接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学习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我们可以用中文名称命名(如学生姓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通过学习还能消除他们对电脑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夹的神秘感与畏惧感。又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等诸多学习内容,老师都可以事先展示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垂涎”一番,进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实现他们的愿望。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反思。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如键盘指法与打字练习(小学三年级),其机械单调性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而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将打字游戏引入课堂并开展游戏竞赛,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动。这类做法有很多,不论结果如何,但“寓教于乐”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立杆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是“乘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前面的教案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点,所以采用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拼摆小棒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然而,课上下来以后,有几点觉得还有待改进:

教学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通过上课以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偏差。原来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这样的拼摆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来,所以,课中,学生一般都没有连续地摆出相同的图形,他们都摆出了很复杂的、别人没有摆过的图形,而我想通过学生摆图形进而出现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的情况落空了。鉴于此,我觉得,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相同加数相加的设计是好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好学生拼摆图形呢?我觉得应该和上学期所学的找规律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摆出富有规律的图形来,这样,学生一定会充分开动脑筋,从各种各样的图形排列中也一定会出现加数都相等的算式的图形排列。

在学生没学这课以前,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已有知晓,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诀了,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置于不顾,教师一味地讲解给学生听,而应该先让学生来说说看,象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更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学生知道的话,那就要请他来介绍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以请全班学生开动脑筋来试着写写看,最后再公布正确的写法。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对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后,可以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使得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师您好教学反思大班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幼儿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幼儿园,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是教学上的“旁敲侧击”之术。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因为这一课已经教过,而且印象较深,知道学生的问题会出在哪,所以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3、今天的作业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快的。相比较数学和英语。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把作业考虑进去了,把作业中一些学生易错的已经强调过了。所以双基智能上的错误较少。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的产物吧。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能考。

4、巧用生成资源。我发现在写课题时,把感叹号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老师什么没写?生--------。这感叹号能省去吗?为什么?生------。是啊,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感谢,再读课题。

但是,今天的作业反映出这班学生很浮躁,不定心,没耐心,不细心。作业中抄错的、漏做的现象较多,想当然,不尊重事实的多。总之,做作业的态度极不端正。

以后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注意力的训练,规定时间内做作业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共计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级数学复习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课前的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已经成了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学生已经在熟悉不过了,对此也就没有了多少热情。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课前整理时,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习。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这节课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同伴间的学习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解答开放题时,会表现出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方案:有的学生可能只找到一种答案,有的学生能找到多种答案。不同的解答方案和结果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过程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往学生往往找到一个答案就不必也不再进一步思考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养成创新习惯的自觉性。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在解开放题时,不是机械性地就题论题,而是要从众多的模式中选择自己所需的模式,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目,但能获取较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大大减轻学生课业的过重负担。

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畅所欲言,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开放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师主导水平的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的认识教学反思100字 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是“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0”的书写,以及与“0”有关的一些简单计算。

在这节课中,我分别通过创设童话、生活、游戏情景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低年级的小朋友极具想象力,好奇心总是引导着他们不断地求知。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课堂伊始,我把小朋友喜爱的小猴子请到了课堂中。通过猴子吃桃来认识“0”、感知“0”。接着,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摘桃子”的游戏:小猴种了一棵桃树,谁能正确的算出桃子上算式的得数,小猴就把这个桃送给他。

这样的童话情景使小朋友们兴趣昂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课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认识“0”之后,我拿出装有一支粉笔的小铁盒,摇一摇、听一听,再让小朋友猜一猜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当我悄悄地把粉笔拿出来后,再让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又能用数字几表示。在学习有关“0”的减法时,我拿出两张积分卡,分别奖励给表现最好的两个小朋友,再让小朋友说一说老师手上还有几张积分卡,可以怎样列式?

小朋友们身临其境,带着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年级的小朋友出入学堂,对学习的目的尚未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给数字宝宝排队”和“摘桃子”的游戏。这样一来,人人参与,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我认为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抓住了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当然整堂课下来,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一开始小朋友们都听得比较认真,可是渐渐地一些没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显得有点浮躁。他们或是争先恐后地喊着“我,我,我”,或是迫不及待地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导致离得比较远的学生,根本听不到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

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作为学生,既要懂得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逐步培养小朋友的倾听习惯。让他们在倾听中尊重他人,收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我讲了一节图形放大缩小,现反思如下:

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理解“变大”与“放大”含义的上不同时,我把图片先进行“变大”后再“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这里我就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在练习“试一试”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我细心观察学生所画情况,虽然有部分学生在画前,有了对三角形特征地提示后知道三角形按2:1放大后,不仅底和高会按2:1放大,第三条斜边也会按2:1放大,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直观的进行验证,只有空谈的概念是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直观意识的,所以对与放大和缩小是把条边的放大和缩小体验不深刻,不利于对放大和缩小含义的理解,不利于对比例含义建立。

在教学中当图片原来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图片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当时我第一次把图片的长放和宽放大相应的倍数时,没有放大到2倍,当时可以作为让学生初步感知,提到那如果再进行放大呢?放大到2倍时,观察一下现在的长、宽与原来长、宽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教案灵活的处理,第一次让学生初步体验,第二次放大学生有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二次就更易感知了,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年级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小学,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自入职以来第一堂得到李老师指点的课。感觉得到李老师课堂上对学生信任。也让我更深一步的体会到,只有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规律,特点,才能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牢固,应用起来更有效率。平日里,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很多规律甚至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虽然课堂教学的速度有了,但是效率并不高,后期教师要花费的时间更多。那才是真正的丢了西瓜捡芝麻!

下面从几点来分析本节课

一、优点

课堂掌控力不错,教师的个人素质也不错。

二、不足

1、 是除不尽的。但是课堂上,我却当做了能除尽的。思考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自己对课堂、对学生的预设不足!

2、26是13和2的倍数,13和2是26的因数------大家发现没有,大的是倍数,小的是因数!

我非常清楚,倍数、因数是有依存关系的,而不能单独说,但是课堂上却说出了“大的是倍数,小的是因数”这样一句有问题的话。失败!

归结原因,还是课堂太想投机取巧。作为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老师,在知识的门口,真的不能有丝毫差池,更不能为了一时的省事,而为后面的教学买下祸根!

三、除了错误,还有很多做的复杂、不到位的地方。

1、开篇之时,复习自然数,是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用的,但是,问题中的“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却是一个设计失败的问题。已经学到高等数学的我,自然之道,自然数的特点到底有多庞杂!根本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的,但是我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2、给定12张卡片列除法算式求商时,可以限定时间30秒,看说写的又多又准确。也就是说能全员参与的,就单独。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纸上写完后,可以抓条,然后教师可以挑选着在摘录一些。这样准备充分,也可以为后面的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找个一个数的因数时,要先找,在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做法。而后更正练习,接着判断,说方法。只有清楚的说出了方法,才能保证学生是真懂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总结一些自己的做法,比如用乘法找因数,乘到几就不乘了。用除法也是,除到几就不除了!(这个数的中间位置)

4、本节课最好的量是到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就可以了,接着归纳一个数因数的特点部分就拖堂了。内容不能很好的在一堂课中充分的展现!

一堂课教会了我很多,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李老师后来的引导,让我清楚的看到了学生的聪明,学生的观察力!要相信学生------首先要给学生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否则,学生的思维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发展!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苏教版免费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采用课件形式,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达到化。

1、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

如揭示圆的面积定义,基本建立了圆的面积概念。又如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兴趣,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2、把数学虚拟实验引入几何的教学中,以研究的方式学习圆的面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通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合成与它面积相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课件提供的虚拟实验,使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整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概括归纳出面积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妙用。而且学生在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过程中接受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一种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现的需要、动机和能力。从而顺利的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这样推导。

教学中先动画展示等分圆的过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几组类似的实验,等分的份数递增,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这样的事实,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就完整的展示出来。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公式,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间去思考,去推导。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这是今后教学应该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小学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小学,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结合教研员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体会,对于这一节课,我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在讲课过程中要学生操作,有直观入手,再到抽象数学。在课前应该尽可能的帮学生准备好一切需要用到的东西,让课堂变得简单,能准备的尽量准备。

1、开展有效,在做中学,抽出数学,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比如说,学生在实物展台上展示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出操作区域。10个竹笋分成两份,应该在展台上告诉学生摆在哪个位置。总之准备好教学外的所有东西。

2、在让学生小组操作时,要有适当的指导,调控好课堂。

3、对于操作后的交流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比如说,一共分几个,要怎么分。要把( )个桃子分给( )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 )个桃子。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意识。

第二,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帮学生搭架,培养他们数学思维,使其体会直观表象与数学语言的关系。

第三,要搞清楚数学本身内涵。在讲课中,要注意考虑数学的问题,比如数学中除法和减法的关系,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提示学生全分完,让学生体会除法是来源于减法。

第四,控制课堂时间。一开始活动的时间稍长,应该把时间缩短,到平均分的时候要时间长。

第五,平均分中的包含除,一定注意分的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分完还剩多少?”为除法的意义做铺垫。

通过这一次的准备课,让我知道自己离高水平教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还要不停地努力。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数学 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 纵叉路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方面,《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内容。在学生已有1—7的乘法口诀经验的基础上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难点在于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发现口诀的规律以及记忆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的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的运用8的口诀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谈一谈我的教法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通过大家熟悉并且关心的奥运内容引入,不仅学生激情昂扬,而且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玩对口令的游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口诀。孩子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对他们更有挑战性。在练习中,我也相应的加入了摘苹果的游戏。传统的口算教学一般是枯燥乏味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采用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第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我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