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巨人传读后感【合集20篇】

浏览

8920

范文

1000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1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人性弱点》是给我带来很大便利的一本书。每个人读这本书感受都不一样,我的感受就是八个字,倾听、微笑、赞美、姓名。

这本书也许无形中帮我化解了很多难关也不可知。

有人说销售是在学与人相处。

其实我觉得任何行业。只要生而为人,都要学与人相处。不管你是靠阅读,还是靠亲身体验。

这本书两个字概括,我觉得叫认同最好。

每个人都想被别人尊重,这是人在社会中的基本需求。如果你能满足他人的这个需求,你往往也会让别人尊重。

实操性来说,上面八个字很好操作。

倾听是一种付出。没有人喜欢爱打断别人话语权的人,特别是喋喋不休说个没完的人。如果你们聊的是同一个兴趣点还好。否则,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在消耗这段人际关系。

倾听别人说话,是给予人好感的基本方式。如果你觉得他说的没什么道理,你很想反驳他。或者叫他闭嘴,听听你自己的妙论。

这是可以的,但我建议你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更不要直接说:你这观点是不对的。

你实在耐不下性子听,就多点头,下意识的他讲一句话你点一下头。我几乎跟每个人沟通都用这个方法。

不管他说的是什么,我都会点头。

因为人的行为和心理要一致,这是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你行为上点的头越多,你心理上越容易认同他的观点,你会想,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他这样说好像也无不道理。在某些方面,他说的是对的。

微笑,是对一个人的认同。

最简单最直接的表情认同。

我以前一个上司,他可以在讲话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微笑。这实在是一种本事。和他相处,我很放松,也觉得他是在认同我。

我跟他提到过这一点,他说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古时候还有一句话,非笑莫开店。

多笑一笑,人家也会回报你微笑。这是人际关系里最廉价的互相认同。

赞美就是认同在语言上的表达方式。

一个人夸你干的好,就是认同你干的好。夸你长的好,就是认同你长的好。

不要低估赞美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一句小小的赞美,可以让人高兴半天。也能获得他的好感,这是典型的以小博大,一句赞美,也许以后有求于人的时候,他帮助你的概率大得多。

一句赞美,可以让夫妻更恩爱。当你配偶为你付出很多时,她跟你抱怨,跟你邀功,并不一定要你改变,很多时候,只是要你赞美她,要你认同她的付出。

我们的人际关系中,80%以上,你都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深交。这时候如果你和他单独相处,一句姓名,哪怕是小名,甚至是外号。也比一句喂更好。

他会觉得你记得他。

以上说的复杂,其实都是人的基本心理诉求,一种希望被认同,被重视,被尊重的心理诉求。其他一些方式,比如记住他生日,去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一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宣扬封建孝道的书,但书中的故事真让人匪夷所思。像其中的《哭竹求笋》,在我看来似乎有些不太真实,因为万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怎么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呢;像《卧冰求鲤》,一个人光着身子躺在冰上,无异于一种自杀,恐怕鲤鱼未到,人先冻死了;像《郭巨埋儿》,埋儿养母,看上去很有孝心,实际上却有违人性,违背了当时倡导的儒学;还有《老莱娱亲》,一个老人去装扮成一个小孩,想想都令人感到肉麻和恶心……这些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孝道令人发指,让人觉得“孝”是多么难啊!

“百善孝为先”,人人都想做一个孝顺的人,可是“孝”真的很难吗?我认为孝其实很简单。在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一种孝;与父母说说话,聊聊天,也算是一种孝;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念父母,给父母送去一份问候与祝福,多回家陪陪父母,也算是一种孝……孝的方式多种多样,谁说一定要做出一件大事才能证明孝,其实从一些小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意。

我在电视上曾看到过一则新闻,令我十分感动。在一个小乡村里有一位老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他每天只能与他的老伴相依为命。有一年冬天,他的老伴去世了。老人生了一场大病,生活都没有办法自理,整天都在胡思乱想。五个儿子请假回去看望老人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调回本地工作。他们每天晚上轮流照顾老人,陪老人说话吃饭,五年都没有断过。老人的病渐渐好了,没有请医生,也没有用药,人们都说这是孝的力量。

孝不需要惊天动地,孝顺停留在纸面或口头上真的很容易,但这样的孝是没有重量的。兄弟五人轮流陪伴父亲,五年从未间断过,令我不仅仅是佩服,更多的是感动。这种坚持,是一种爱的传递,温暖感人。孝心无关大小,不含深浅,只要用心去做了,就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

“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与地坛读后感3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与地坛》是一部非常难得,值得人反复深思“把玩”的作品,也许是我自身阅读量的不足问题,在中国近代散文史上这是一篇少有的极具充满哲思意味的文章。在作者悲凉而又充满希望的笔调下,写出的不是骚情烂文,而是凌驾于整个人类之上,向我们解答‘人’这一终极命题。

“一座荒芜并不蓑败”的园子,一个活到最犯案的年纪忽地残疾了双腿的年轻人。在野草荒藤茂盛的自在坦荡之际,这个失魂落魄的年轻人摇着轮椅踏进这片荒园,十五年间,日复一日,他每日是存着如何死,如何生这一矛盾体。

《我与地坛》主篇大致可分两个结构:

一、作者对“生”这一复杂问题的思考,以景物描写为主。一草一木间背后影射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蜂儿如一琐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意见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二、追忆回想表达对母亲到怀念。明暗线穿插交织,挣扎于生死之际的.残废青年。愤世叛逆的孩子,两种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地坛荒芜并不衰败,母亲:苦难却又坚强。一人一物变化间,早已体现作者对自己未来何去何从的回答,对人生多灾多难的思考。

《我与地坛》整篇文章,共分七节,风格独特,打破了文人创作与作品间固有的距离感,充满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作者的真实身份融入其中,表现自己。在内容上,写景、议论、抒情、叙事也毫无隔阂而言。相互融合,贯通始末。内涵饱满。在这么长的篇幅里,容纳这么多的内容。结构显然是一个关键。全文看似率性而为,不拘泥于技巧。全文章法七节分而列之。难见起深较合。虽无关联,又似镶而嵌之。但全文生气灌注。作者从大局着眼,抓住文章的氛围与情调。文字情深而又思沉。展说大将气度,写得相当洒脱自在,一气呵成,毫无赘言。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显有一片静土用来思考,更是匮乏一部作品来让人深思感悟。读史铁生的作品,能在宁静与平淡的伤感间细细体味“生命之重”。最后,就附上书的一段话来作为此篇的结尾吧。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简爱》读后感500字初二 简爱读后感初中3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初中,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爬过了山峦,一心要到达那广阔无边的黑夜,闪烁的繁星紧随其后,教堂的钟声已过。

重读《简·爱》,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回到了那个偏远的乡村,被笼罩在这个时代女性最伟大的光辉形象中。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人篱下,饱受欺凌。或许她那时候并没有察觉出人性的丑恶,但在懵懵懂懂的印象中,人已经有了两副面孔,一种是面对她人时虚伪的善良,一种是独处时撕去面具的恶毒。从小的不平等,却在她的性格中慢慢埋下抗争与逆反的种子。精神的摧残,肉体的折磨,死亡近在咫尺,她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她选择了逃离。如果这里只会带来悲伤,那就离开它,去更远的远方。

简爱是一名家庭教师,罗切斯特是庄园的主人,地位的悬殊和个性的差异使他们之间产生激烈的碰撞,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对爱情的追求。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却被他的坦诚深深吸引。而对于罗切斯特来说,简爱就如一缕清新的风,洗濯着这污浊的世界。她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去爱,而是她的心灵与另一颗心灵讲话。只是法律阻止了他们的结合。她只想做简爱,不是罗切斯特夫人,更不是谁的仆人。

“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她听到心底的呼唤为爱而回头时,她已能够平衡爱与尊严的关系。在坠落的深渊中纠缠不清,为世俗落得满身泥泞,物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精神是救济的汤药。我们站在幸福的彼端,高喊自由。

这里是十九世纪的英国,英国妇女仍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获得财富和地位。但她有独立的性格,爱或者不爱,恨或者不恨,都果敢干脆。因此,她不会沦为失魂落魄的乞讨者。

愿我们站在彼此的尽头,仰望星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作家萧红通过这本《呼兰河传》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居住在呼兰河小城里的所见、所闻、所做。表面上只是描写了童年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对童年生活无限的留恋和怀念。

读着她的童年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萧红是在祖父的园子里铲地、捉蛐蛐、追蝴蝶,和祖父一起玩耍。而我小时候是在爷爷家后山的竹林中留下了一串串童年的足迹……

那时,我常常提着一个小锄头和一个小竹篮,同爷爷一起去后山竹林里挖笋。我到处乱跑,一边玩一边找笋。爷爷寻了半天倒是一颗找不到,我在一堆杂草里找到了,一个尖尖的绿色的笋,虽然只是袖珍般的,但也抑制不住我的喜悦。“我找到啦!爷爷快来!”我用小锄头挖了又挖,最后还是用手把笋子给“刨”了出来,满手是黑乎乎的泥巴,爷爷哭笑不得:“这么小的笋你咋把它挖出来了?两只手脏兮兮的快回家吧!”我嘟着嘴,皱着眉头:“不,我还要玩!”爷爷拗不过我,后来天色都暗了我才肯回家。我趴在爷爷背上呼呼大睡起来,梦里满是生活中的快乐、幸福……

是啊,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现在上小学,也算是在童年中,但也无法回到孩童时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的天真烂漫时光了。忙碌的学习生活让我很难有时间回爷爷家的后山挖笋了……

童年一旦过了就不会再有,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绝对公正公平的。但那份美好的快乐时光还在心中,无论何时忆起都是幸福的。就像萧红所说:

“只因它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贝多芬传》的读后感 读完贝多芬传的感想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

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

(一七九二年手册)

从《贝多芬传》中录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已是我第三次阅读这部传记了。较于前两次,这次阅读已滤去了幼稚与好奇的部分,多了一点尊崇。

贝多芬是个忧郁、不漂亮的,灰蓝的眼睛显示出“一种无可治疗的哀伤”。是的,那是他成长中的阴霾,在他的心魂里久久不散。贝多芬的童年,是一场悲惨而暴烈的斗争——父亲无休止的毒打,他深爱着的母亲的死,以及过早降临的家庭责任……母亲的去世令他悲痛,他无时不刻地感觉到心灵的痛楚——二十岁,带着对故乡温柔而凄凉的回忆远走他乡。

二十六岁,他聋了,听不见了!在他的艺术生涯才刚刚走向一个高潮的时候!这悲剧式的愁苦,激发了他的一次创作的灵感——《悲怆》诞生了!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贝多芬的波澜起伏——有维也纳会议上的无上荣耀,亦有面对病魔的苦苦挣扎,甚至——在一八○二年,贝多芬曾经一度写下了遗嘱——这本是临终时的哀诉,可是贝多芬还活了二十五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说,“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是不会被什么所征服的,除了那一种伟大的英雄主义。一八○四年他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出于对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敬意,他特地在封面上撰写了题献的词句——但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音乐家愤怒了——他叫道:“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贝多芬撕去了题献的部分,匆匆写下:“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个伟大的遗迹。”他对自由的幻想破灭的——这又一个打击!

在如此悲哀的深渊里,贝多芬依然讴歌着似乎从未降临过的快乐——《第九交响曲》中,他与席勒合作完成了优美而壮丽的《欢乐颂》,堪称轰动一时的美谈。那是因为——爱与自由从未在他的灵魂中泯灭过——它们永远占据着贝多芬的思想,引领着他走向真理的世界。

贝多芬于一八二七年谢世。也许,他是不幸的,贫穷、残疾、孤独和痛苦不断地盘旋在他命运的上空,然而,他依然看得见曙光——世界并未给他快乐,他却是快乐与力量的源泉!他为这个世界上所有英勇的心灵写下了最好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这是贝多芬的另一条人生哲学。

爱与泪的交织,自由与束缚的抗争,以及对人生苦乐的认识,让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地高大的贝多芬,站在我的心灵之颠,仿佛让我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字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读《尼各马伦理学》,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人这一辈子受时间、精力所限,能精读的书不多,所以能听到这本书的讲解,实乃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运。特别要感谢同学的推荐。

人们生活是为了追求至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每种技艺与研究、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何为善?善是人们在做其他每件事时所追求的那个东西。如果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那个可行的善;如果有几个完善的目的,其中最完善的那个就是我们所寻求的东西。那些因自身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比那些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更完善,因此,亚里士多德将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所有其他事物相比,幸福似乎最会被视为这样一种事物,因为我们永远只是因它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选择它。

那么,什么是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品质,而是一种实现活动。对任何一个有某种活动或实践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或出色就在于那种活动的完善。更进一步地,由善的定义可知,这种实现活动是因其自身而非其他事物的欲求。因此,幸福是不缺乏任何东西的、自足的。从这个角度看,德性与努斯是好的实现活动的根本,因为这两者并不取决于是否占有权势、金钱等等外物,而是纯净的、自由的喜好,这是与肉体的快乐非常不同的,因而二者本身就是值得欲求的。

思考什么是幸福对理解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具体地说,它是要我们回答:我们究竟是把严肃的工作当做消遣的目的,还是把消遣作为继续严肃的工作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显然认为后者是幸福,但这似乎有为现代人的常识:毕竟,大多数人辛苦工作是为了有更多的闲暇娱乐。父母师长也时常“告诫”我们,找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比辛苦拼搏要好。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不同价值观之间碰撞的问题,将轻松消遣作为生活根本目标是不可能让一个人获得幸福的。一方面,消遣并非我们的目的,我们是要从消遣中获得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快乐、知识。那么是否就可以通过不断地消遣而不断地获得快乐与知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消遣的快乐是一种肉体上的快乐,而肉体上的快乐是不能持续的。这涉及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试想一个本性不那么坏的人以持续获得肉体上的快乐为目的,那么他的生活就是在不断重复之前所为(比如更换不同口味的饮料、品尝不同的美食),于灵魂并无实质提升,最终只能是平庸的循环;而对于一个本性即为恶的人,为了获得持续的快乐,他将做出一件又一件于社会有害的事,又陷入恶之循环;另一方面,为何严肃的工作能让我们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首先,严肃的工作的目的是获得德性,而合乎德性的生活就是幸福;其次,对好人(我理解是指圣贤)显得荣耀的、愉悦的事物才真正是荣耀的和愉悦的,而好人认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最值得欲求,合乎德性的生活在于严肃的工作而不在消遣;第三,严肃工作过程中的快乐是可以持续的。

至于德性与努斯是否可以涵盖幸福的全部意涵,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自然涉及到如何获得幸福。的确,德性与努斯并不涵盖全部的幸福。因为幸福并不是单靠人的力量就可以获得的,运气、命运有时甚至可能成为主宰。但很难想象一个天命很好的人,什么都不做也能实现所有目标。命运似乎只有当我们经历后回望时,更能显示出某种注定的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人在获得幸福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更有价值也更深刻。

人的活动是灵魂的一种合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与实践,且一个好人的活动就是良好地、高尚地完善这种活动;那么,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如果有不止一种的德性,就是合乎那种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实现活动。因此,幸福是学得而非是靠运气获得的。因为幸福在于灵魂的合德性的活动,并且是一生中的合德性的部分。

既然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因此,要研究德性就必须研究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中有一部分含有逻各斯、一部分不含逻各斯。而不含逻各斯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人与其他动植物共有的、自然的东西,比如睡眠,这一种德性并不属于人的德性;而另一类虽然被称为灵魂的无逻各斯部分,但却在某种意义上分有逻各斯。这一部分其实是指能够服从理性向它提出的逻各斯意义上的欲望。因此,灵魂的逻各斯部分就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严格意义上具有逻各斯,另一个部分则是在像听从父亲那样听从逻各斯的意义上分有逻各斯。相应的,德性的区分也是同灵魂的划分相应,即包括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

理智德性主要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道德德性则通过习惯养成。伦理学研究的中点在于后者,即道德德性的培养。虽然道德德性是非自然的,但仍然有着自然基础,即人性与学习能力。如此一来,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德性的。这只是这一机制的基础,获得德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好的本性变成习惯,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即政治可以通过造就公民习惯使其德性变好。

一个人要成为有德性的人,重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的品质:知识、选择、稳定品质。这其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学会选择最为关键。因为一个人只是知道而不去做那么便与无知别无二致。在选择问题上有两点至关重要:其一,德性不是感受感情的能力,而是对待感情的品质。不是被动的感情,而是主动的选择;其二,选择的根本在于取中,即要适度,过多过少都不好。

道德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而感情与实践中都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比如,快乐与痛苦,都可能太多或太少,这两种情形都不好。而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处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感受这些感情,就既是适度的又是最好的。

保持适度的困难在于,并不是每项实践与感情都有适度的状态,且很难准确地界定什么才是适度;此外,同一种品质在不同的境遇中适度的概念可能不同;还有就是不同品质之间也存在着张力,比如勇敢与公正、勇敢与节制之间,在某些情况下便是不可调和的。因此,道德德性的困难在于没有一个确定的伦理标准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

但是,伦理学仍然为我们在做事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启发。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首先,要做到适度,应学会避开最与适度相反的那个极端,即两恶权其轻;其次,我们要研究自身容易沉溺于其的事物,借助我们所经验的快乐与痛苦弄清这些事物的性质。然后,我们必须把自己拉向相反的方向。因为只有远离错误,才能接近适度;第三,在所有事情上,最要警惕那些令人愉悦的事物或快乐。因为对于快乐,我们并非公正的判断者。正确的做法是,像年长的人对待海伦那样对待快乐,并且在每个这样的场合都复诵他们所说过的话。”对于德性,尽管我们可以在初始时掌握它,但却很难觉察到它的细微的发展,正如我们觉察不到病的发展一样。因此,亚里士多德强调要着意培养在逻各斯与感情间建立起关联的习惯。

在讨论了德性的一般性质后,亚里士多德为我们着重呈现了勇敢、公正、节制、友爱、快乐五种具体德性。这五种德性是通往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品质,然而困难就在于每种德性本身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张力:对于勇敢,需要在克服恐惧与对某些事情保持恐惧之间做到适度;对于分配的公正,需要在“强者得到更多”与“弱者平等”之间寻求中道;对于节制,它可能是固执与软弱之间的中道,也可能是放纵与冷漠之间的适度,但从根本上说,有关节制的冲突存在于知识与欲望之间。

关于友爱的讨论,很有意思。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三个层面的友爱:有用的、快乐的、善的或有德性的。他认为快乐的和有用的友爱建立在某种交易的基础上,存在利害关系,因此难以长久;而善的友爱是因为对方自身之故的、既善也愉悦和有用的、持久的。具体来说,完善的友爱具有下面的特征:其一,是德性上相似的人之间的友爱,因为他们相互间都因对方自身之故而希望他好,因此这样的友爱只要他们还是好人就一直保持着,而显而易见德性是一种持久的品质;其二,相互友爱的人希望共同生活,就好像一个人与其自身一切生活一样,因为这能令两人都感到愉悦;其三,两个有德性的人从对方这种友爱中得到的东西是相同或相似的,且这种东西不像有用、快乐那样转瞬即逝;其四,爱是一种感情上的过度,因此就人的本性上来说,友爱是排他的,它甚至只能为一个人享有。友爱的这些特征也揭示了这种品质的内在张力:一个幸福的人,即自足的人,为何还需要朋友?或者这种具有完善道德的人能够找到朋友吗?

关于快乐的讨论很深刻,亚里士多德揭示出快乐一些难以言说的特性。他认为向正常品质回复的快乐不是正常的快乐,比如因饥饿而吃饭感到的愉悦。快乐是人的正常品质的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快乐本身是自足的,不依靠时间的积累而增加,因而当我们因做某事而忘记了时间时,我们是快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许多书,有《青蛙军团爱地球》、《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可我最喜欢的是《生命流泪的样子》。

读完这本书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因为深爱欣怡的妈妈已经过世了,临终前也没能见上欣怡一面,因为妈妈在很远的地方治疗……

这本书里面除了欣怡妈妈、爸爸等,还有她最讨厌的小姨。我最喜欢的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孩盛欣怡。她表面软弱,但她内心很坚强。他们一家原来生活很富裕、很幸福,可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她难过得大哭:‘‘我不能没有妈妈……”

从那天起,妈妈判若两人,对她非常严厉、苛刻。妈妈要她每天干完所有的家务,她学会了做饭,炖鸡汤给妈妈喝,擦油垢,拖地……每天早晨六点多起床做早餐,晚上做完全部家务后已经八点多,她才打开课本复习和预习功课,还要遭受妈妈的责骂、批评。可这一切都是因为妈妈不放心她,要她学会独立。读到这里,我不禁被深深地震憾了!我眼睛湿润了,泪珠流了下来,多么可怜的欣怡啊!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沉重的打击!这还不止,因为成绩退步,被袁老师批评;因为爸妈不给买手机,没法跟“蛋壳组合”保持联系而被同学嘲笑并被“开除”……有一天晚上,家里停电了,欣怡在妈妈屋子里点蜡烛,极度虚弱的妈妈眯着眼躺在床上,蜡烛如同血红的泪,如同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到这里我泪如泉涌。

这场飞来横祸,使得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真相,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着老师不断的鼓励,但对亲情和友情的烦恼依然使她感到孤独和困惑。

掩卷沉思,我想起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为自己感到后怕——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随心所欲,随时都能去“麦当劳叔叔”那儿吃吃,去“肯德基爷爷”那儿啃啃,还能去旅游,如果生活中出现一些意外,如发生战争、洪水、干旱等灾难,那可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生活,要从现在开始学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遇到困难不退缩,即使失败了,也不用后悔。欣怡的同学感慨地说:“欣怡已从一棵小树苗变成一棵大树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变成一棵大树!可是妈妈不允许我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自己去买衣服,她说现在坏人太多了;也不让我帮忙做家务,因为家里有保姆阿姨!

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如何才能长大呢?一定要学会独立!这是我读《生命流泪的样子》之后强烈的念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巨人传的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俄国的巴赫金提出,不应该用正统的文学观来看待,巨人传吸收了中世纪民间的诙谐文化,提出“民族诙谐文化在文学中最伟大的代表”,即狂欢文化的诗学。

二 几种手法:

A俯就:三个月的狂欢节中,平民们打破一切制度和等级,打乱等级社会,再重新拼贴的正反同体其中蕴含了讽刺。

降格:“下体革命”,用下体反对理性大脑,把一切理性精神式全部讲到肉体和身体的层面,指一切来自大地与肉体以及生殖器官,其中暗示了肯定肉体是为新生命掘开肉体的坟墓。

C脱冕与加冕:是狂欢节表演的基础与核心,暗含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合二为一,对国王权力的直接嘲笑。

D僭越:打破官方设定的风俗认可的等级规范,短暂的无政府状态,无节制的社会,针对政治的拆穿解构正统的语言和话语;

E表演:巴特勒提出,不停重复性别角色以确定性别,社会性和政治立场也是如此,政治的合理性是表现出来的。

三 狂欢化:巴赫

A狂欢化是一种世界观,即从民间向上看上层的角度,也是文学思维,在文艺复兴时期把官方文化赋予的等级打破,正反一体,看到了虚掩的一面。

有鲜明指向性和批判性,是对高级、权威的言语批判,以此动摇等级优越感。

C从下体制造革命,以官方不懈的人物入戏,以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广场语言来讽刺模仿高级语言,把高尚语言全部指向下体,每个时代都有狂欢性转折点,是对真理重估的时代。

《巨人传》的革命性更多是在手法上,反讽的语言,下体革命均影响到了后现代文化,无边界无等级反对结构,充满狂欢的反讽时代。允许否定,滑稽模仿,嘲笑一切。以僭越的方式表达狂欢的无政府反权威的形式。

巨人传收获最大的是在几个概念名词的提出和解释,无奈讲不到后现代了,万恶的学校只开半年的外国文学史课。还好听过傅妈的经典研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笔记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以后,我被周恩来少年立大志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在中国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环境下,12岁的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当时外国人欺压中国人,就连一部分中国人也惧怕外国人,帮着外国人欺负自己的同胞。在同学们对“为了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各抒己见时,少年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多么勇敢,是多么有志气,又是多么鼓舞人心。在中国人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时候,在“中华不振”的时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难道不令人感动吗?难道不令人欣慰吗?难道不令人为之振奋吗?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作不出如此有气魄的志向,那么我们应该从少年周恩来的身上学习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还处于发展时期,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差距,作为少年,我们应该有什么志向呢?如果热爱祖国,我们就应该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如果热爱祖国,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如果热爱祖国,我们就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畏难而上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以上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统一北方后,志得意满,于是发动百万大军南下,意图一统华夏。大军随后水路并进,直逼江南。当时的刘备和孙权力量都很弱小,双方加在一起的军队都不超过十万,单方面就更难抗衡曹操了。只有联合起来,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的一拼。

于是,在诸葛亮和周瑜、鲁肃的推动下,孙刘结成联盟,并且把赤壁定为决战之地。接下来,孙刘和曹操双方斗智斗勇,好戏连连,草船借箭、连环船、借东风、离间计、苦肉计纷纷上演,大战一触即发,孙刘联盟用火计攻入曹军营寨,曹军大败,曹操也在部属的护卫下狼狈撤退。

在败退途中,也有故事。曹操冲过吴国大将吕蒙和凌统的拦截后,到达一个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之地时,他见火光渐远,心神稍定。突然仰面大笑,并且说他不笑别人,单笑诸葛亮和周瑜不会用兵。如果是他的话,定要在此处设一伏兵。结果,话没说完,赵云就杀了出来,使曹操减了不少人马。

曹操继续逃跑,途中选了一个地方准备生火做饭。这时,曹操又仰天大笑,笑诸葛亮和周瑜无才。结果,张飞飞马冲出,使曹军损兵折将。

曹操只得再次跑路。但曹操并没有吸取教训,逃到华容道时,又嘲笑诸葛亮和周瑜,结果笑声引出了关羽。这时曹操笑不出来了,关羽的武力他是最清楚的,吕布挂了之后,关羽就是武圣了!于是,曹操打起来感情牌(曹操之前有恩于关羽,赤兔马就是曹操送的),好在关羽是义重如山之人,放过了曹操。

曹操作为三国时间的枭雄,在军事、政治和文学上都颇有建树,但却因为自大,导致了赤壁之败,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曹操本人余生也没有太大的作为。

反省下我自己,也存在自大的情况。比如上次数学考试,我觉得有道题很简单,就没有认真审题,结果却被扣分了。还有7月份的演讲比赛,爸妈都让我多练习,但我认为自己没问题,当初海选时,凭借演讲视频就通关了,决赛肯定不在话下。结果是,决赛现场高手如林,我止步于决赛。

看了曹操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还是要谦虚一点,做人不能太自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1)、孔子的教育思想。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方法。

(2)、《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

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篇:第一篇阐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应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为目的。第二篇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借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间,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应该是统一体的,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第三篇讨论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过教育形成儿童性格的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最近通过阅读《当代教育学》后,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老师要想把认真准备的课在讲课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几个方面要满足:一是要目标明确。就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

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科打浑,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做游戏、炫燿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要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要重点突出并且方法得当。就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总之,教学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要认真的学习与探索,同时保证有正确的态度,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丑小鸭》读后感45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丑小鸭天生因长得丑而被排挤,被人嘲笑,被追杀。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飞上蓝天,成为一只漂亮与众不同的白天鹅!

我也是一只丑小鸭。我长得不好看,身材不苗条,相反是一个胖丫头。成绩也一般。我知道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我想成为天鹅!于是,我很努力的把成绩提上去,逼着自己把每一学科学到最好。一旦有一点错误,就会自卑,自责,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但真的丑小鸭是这样么?不!不是!他被别人嘲笑,受尽苦难时,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的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

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这个念头,终于我成功了,我的成绩在优秀里了。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做到了!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我的体重!

“梓!你太胖了!导致于大家都发现不了你有一张漂亮的脸了!”好朋友们经常对我这么说。“我有内在美就够了”我总是口是心非的回答道。“我又何尝不想自己瘦一点呢?我很努力的运动,每天吃的很少!可我就是瘦不下来,我能怎么办呢?老天!难道我注定永远是一只丑陋的丑小鸭么?”每次心里都会这样想。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虽然表面上在笑着,但有谁能理解我心里的失落呢?

几天后,好朋友推荐给我一首歌,名为“坚强”!我听后想起了丑小鸭,他成为天鹅的原因不正是他的坚强么?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我应该继续坚持下去,或许是因为我坚持的不够久才没有瘦下来的。我也要成为丑小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渴望自由,在碧海云天下享受知识的乐趣,让他在我手中灵活运用。我也要飞,飞向自己的天地;我要飞,飞向成功的天堂;我要飞,飞向那个可以实现梦想的世界;我要飞飞飞,追追追,永远排在最前的行列中。我也要当丑小鸭,我也要像他那样飞起来。我相信我一定可以!

来吧!什么肥胖!什么嘲笑!什么烦恼!什么难题!甩开他们!让我这只丑小鸭张开那笨拙的翅膀飞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其中有几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分别是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弃官寻母……

哭竹生笋讲的是在三国的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孟宗。从小爸爸就死了,家里十分贫穷,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妈妈年纪老了,体弱多病。不管妈妈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妈妈病了,想吃竹笋烧的菜,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着竹子大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卧冰求鲤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小时候失去了妈妈。后来后妈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他父亲对他也开始不好了。王祥的后妈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光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求鲤鱼。正在他求的时候,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烧给后妈吃。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读了这两只故事,我知道长大了要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要孝顺爸爸妈妈。

今天,我从书架里拿出来从未看过几眼的鲁迅先生晚年时期之作——《朝花夕拾》,而仔细去看内容,却发现这部散文集中写的,有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之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去到晚上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紧张的学期中,我读了一本叫做《爱的教育》的书,她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个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这个未知答案。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而且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疏忽,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到了生命,就如父母的爱。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本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被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渗透着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整个民族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这本书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们。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天生就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的出生和性格都迥然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祖国的深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受到熏陶,同样也让我这个读者被其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所震撼。

我,一个泛泛之辈,有许多朋友,但真正的好朋友屈指可数,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对好朋友不应该分贫穷贵贱,更不能因为自己朋友的学习差了而认为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为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在朋友困难是帮助自己的好朋友,这样才算是好朋友。正如我们班的高斌他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同学,因此他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我真感到羡慕,我要向他学习。

夏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让我们用爱去关怀每一个人,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哈姆雷特读后感500字 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如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前程,又如一座灯塔给迷途的船儿指引航向。父子情如太阳与植物,太阳用自我的光辉给植物送去能量,父亲用父爱的阳光哺育孩子的成长。《哈姆雷特》给了我这样的思想感染。

前几天,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杯具之一《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是法国的著名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奥赛罗》、《李尔王》。在着部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很感动人的故事: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了母亲的一封书信。信中写道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让他回国来奔丧。哈姆雷特回到本国后,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最终发现是叔叔害死了自我的父王。然后,他谋杀了他的叔叔,并且自我也被杀害了。

经过这篇小说,看出了父亲与儿子感情有多深,这真是令人佩服。而此刻社会中的一些人,父亲与儿子的感情就如一盆清水,淡淡的,几乎一点浓烈的.色彩都没有。

父子情深。此刻的孩子与父亲不是争吵就是打闹,当孩子的何曾想过父亲生你养你,领着你走上人生之路,陪着你走过风风雨雨,其中有多少为你付出的酸甜苦辣。应当说,哈姆雷特对父亲的感情是深深的,太值得我们此刻的孩子想一想了(当然,为父报仇也不能杀人啊,并且把自我的生命也搭了进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美德之邦。但社会上,“父子之交淡如水”也不是没有。一个民族的优秀美德和素质,更多地体此刻家庭中,就好像哈姆雷特和他的父亲一样,为了对父亲的深深感情,不惜自我的一切。

想到这儿我不禁要哭了,细心地打开这本书,在扉页上写上五个字:父亲,我爱你!我的心里霎时溢满了欢乐。

抬起头,望向明亮的窗外,太阳的光线那么温暖,鸟儿在蓝天的怀抱里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生处处充满选择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选择天空,我们见到的是天空的高远;当我们选择大地,我们见到的是大地的无垠;当我们选择大海,我们见到的是大海的壮阔……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而现在,我也有了我的选择——孤独。

《师生情》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生动感人,读着它时,我也幻想着处在一个师生之间充满情爱的班级里。但现实却不如我愿,我的同学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但偏偏是与老师相反的,老师只有单方面的付出,而他们却不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每天只会以讹传讹,无中生有,夸大其词,有时还“讨论”得津津有味。此情此景,真叫我生寒。这样的团体我加入不了,我也不想加入。所以,我选择了孤独。

独自去吃饭,独自去教室,独自去宿舍,独自……这样的生活还真是单调沉闷,当我正在想,我这样的选择是不是不符合初中生正常的心理发展时,我学到了一篇文章叫《孤独之旅》,里面的杜小康因家境败落,不得不与他的父亲一起去放鸭子,伴随在他身边的只有孤独与寂寞,而后他就长大了、成熟了,有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灵魂……这篇文章给了我身心极大的鼓舞与慰藉,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虽然我并不像杜小康是因为迫不得已,但我也是为了不违背自己的本性。所以,我宁愿选择孤独。

搞笑、打闹、谈笑风声的生活已经在我的世界里沉睡,生活依然那么单调、沉闷,但这样的体验换来的却是沉稳、细心的心理素质,它也让我懂得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不同的事物。

我相信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我也会像杜小康那样,变得坚强,变得勇敢。

我相信我孤独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杜甫传读后感600 杜甫传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杜甫,大笔一挥,满纸都是岁月的伤痕。

——题记

人生于他,竟只如一场秋凉。

他伴着开元盛世诞生,正是因为经历过繁华,才会在落寞时叹息。在人们心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杜甫的夙愿,从来不是独善其身,他想要的,他向往的,第一盖世才华,辅弼天下,赈济苍生。

为此,他苦苦寻觅,却无奈落得萧索。

只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大唐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平稳。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以梦为马,那杜甫就必定是以笔为刀。越是到后来,他看得越清晰,社会的动荡,时局的动荡,朝廷的昏暗,百姓的疾苦,都曾在他的笔下出现。只可惜,他一介布衣,自是人微言轻,下笔再用力,也挽救不了一个时代的暗淡。

就像,孤灯一盏,照不亮万张乾坤。

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诗中之词再犀利,也阻挡不了奸佞小人在庙堂之中翻云覆日。

那份赤诚之心,终究没能被那个王朝真诚安放。

为了走入庙堂,他投诗干谒,却只落得个“野无遗贤”。

奸佞之词,还真是讽刺。

长安,繁华是别人的,喧嚷是别人的,欢颜是别人的,他像个局外人,望着宫阙楼台,默然叹息。

那段日子,杜甫在命运的轮盘上,彷徨无措。

长安月冷,一纸凉薄。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逃亡过程中不幸与家人走散,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不忘为国效力。

只可惜,统治者从盛世的梦中惊醒时,却至万千苍生于不顾。车辕乱撞,那是他们逃跑时的不堪。

至德二年,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正是那年,杜甫走进了宦海,可是,身为官员的他,做不到左右逢源,学不会虚与委蛇。他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是杜甫很难在这个刀光剑影,尸横遍野的地方立足。

等待他的,是不久后的贬官。

正是应了那句话——乱世之中,人如秋草。

杜甫历尽了萧瑟飘零,却依旧不知何处落脚。

生活这盘棋,并非我们落子。

五十九年的岁月,杜甫过得足够厚重,虽不艳丽,却足以惊艳世人。

他是杜甫,记挂苍生,已被苍生记挂。

他是杜甫,千年岁月,他的名字与故事不曾被磨灭。

大唐盛世,那个跳出来冷眼旁观的人,叫做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王二小的故事读后感30字 王二小的故事读后感2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在我耳边回响着,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王二小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情景。

那是1943年的一天,一声巨响——日本人的炮弹打进了王二小的家,王二小不敢相信,刚刚如此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爸爸妈妈已经离他而去。

鬼子来扫荡了,八路军和干部们要组织乡亲们转移。这时,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来,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牛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他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进入了八路军埋伏圈,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这时,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战士们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二小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他牺牲的时候才13岁,要在现在,他应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倍受呵护。而他却为了掩护乡亲们,面对凶残的敌人,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面对死亡。而现在多少“小公主”、“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点小挫折都经受不起,一点小委屈就大哭大叫、不依不饶。我们要向二小那临危不惧、坚强不屈,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决不当逃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彼得潘读后感500字级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彼得·潘住在哪儿吗?对了,就是虚无岛!那么,你知道虚无岛在那儿吗?不知道对吧?拥有童真、童趣的孩子们可得记住了,永无乡的地址是:由第二个路口向右拐,然后一直飞到天亮!

去年年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小飞侠彼得·潘》。它是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杰姆·巴里写的,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晚上,彼得·潘来到小姑娘温迪的家中,教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行,并把他们带到了虚无岛。虚无岛上住着一群小时候从手推车里掉出来的男孩子。他们一到这座小岛上,历险就连连不断,他们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有一次,他们在和海盗战斗时,有一些孩子被海盗头捉住了,可彼得·潘战胜了海盗,救出了孩子们。于是,孩子们便乘着海盗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这本书生动、详细地介绍了温迪和彼得·潘,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经历的探险。那些温馨的、快乐的场面,让我也身临其境,心情时起时伏,时而紧皱眉头,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热泪盈眶。

作者在这部幻想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十分诱人的童话世界,歌颂了天真无邪、自由快乐的童年书中的虚无岛是一个童话仙境,在那里,有铃铛般悦耳的仙女、长发的美人鱼、长不大的孩子、谜一样的印第安人、还有凶恶的海盗和会发出“滴答”声的鳄鱼等等一切让孩子们向往的形象。让人难忘的冒险经历洋溢着童年的自由和快乐。作者不仅凭借自己惊人的想象力描绘了童话仙境永无岛,还塑造了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彼得·潘。表现了作者对快乐、天真、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无限留恋 。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不向困难低头,最后一定能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憩园》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感觉身体素质逐渐降低,为此常与三两朋友相约而行,去晨跑或夜跑,为锻炼体质也为瘦身,每次选择的路线都不尽相同,最近常去的就是竹里桃花了。

竹里桃花位于青神县青竹小学附近,从眉青快速通道黑龙镇机砖厂至宋桥两侧,面积约1063亩,是青神县打造的竹文化公园之一 ,定位“醉美竹乡之竹里桃花”, 包括竹里桃溪、荷塘竹韵、竹枝清涧、竹林人家、竹谱园等5个重要景观节点,栽植有慈竹、清甜竹、琴丝竹等各类竹,以及桃花、银杏、香樟、灌木等。

沿着公园,是一条曲折的专用跑道,这是新修的地方,少有人来,只有当地的农户与偶来前来的游客,似乎又显得寂寞。公园里面,栽种有许多花和树,我们跑在这其中,感觉心情非常放松,就连脚步都不自觉的慢下来。

曲曲折折道路两旁,弥漫的是成片的草地,零散集中的种着竹,竹的品种有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毛竹和箭竹,还有许多不知道的竹,这些竹都挺拔的站着,像护卫一样的站着,守护着这一片的安宁,微风过处沙沙作响,像是一首正在弹奏曲子;沿途有些许荷塘,虽无荷花但是鱼跃蛙鸣还是有的,偶尔还能看见以前见不到的小鸟自由的飞翔,夜晚的时候还能听到蟋蟀的叫声随着应和,公园的周围零散的分布着农户,有的就在公园里面本以为会很突兀而丑陋,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和谐又美丽的画面。

早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坐落在公园里的农户们已经开始忙碌,我们才刚开始沿路奔跑,他们已经干完一波农活正回家吃着早餐,夜晚我们开始的时候,他们已在收拾当天最后的农活,准备休息。有时候很羡慕他们,每天一出门就能看到满眼的竹林与花,呼吸着刚生产的空气,干完农活回来,看着夕阳西去,竹林隐去,如此美景如画,生活也是蛮有情趣的。

忽然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现在没有山,但那种豁达的心境在这里面也就不自觉的浮现了。

此景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除了用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描绘这里看到的景象,也想不到其他词汇了,这绝对是有生之年见过最美丽的景色之一。但竹里桃花公园的魅力也只有真正接触到它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