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欢庆庆迎国庆的教学反思【汇集20篇】

浏览

2917

范文

1000

《麻雀》的教学反思与评价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组课文和习作例文也都都是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来训练的。

麻雀》这篇课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因此,我也在教学中,有意进行引导和训练。

在事情的起因环节,我给了了学生一个问题:猎狗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哪些词、哪些句子告诉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可怜、无助”……孩子们一番热烈的发言后,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小麻雀的印象以及故事感受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是整个课文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自己读第4、5自然段,同座位交流: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我给了提示,让他们标记处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很快,他们激烈讨论。在请学生回答时,学生找打老麻雀像石头一样落地,孩子们感受到老麻雀的急迫和救子心切,于是我请学生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老麻雀的心情,高低起伏,模拟老麻雀的焦急……“挓挲”、“尖叫”、“掩护”,他们又找到这些动词。我和学生重点讨论“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做好搏斗的姿势。随后,我请学生有感情朗读,继而进行填空训练,让他们根据提示,填写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揣摩了老麻雀的心理,以及它为救孩子,奋不顾身,由此而体现出的母爱伟大……

“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小麻雀获救了!”在学习完这些内容,我让学生回答课后第一个问题,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要说出答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他们初次接触的知识点,但是并没有少见而无话可说,重点还是要老师加强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简短评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评语,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我认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比尾巴》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一年级,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使学习内容不断充实,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彼。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知道学习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对学生的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我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也许是有点快了,所以看到那些学生仿佛就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所以通过这些日子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快适应老师这个角色,自己仿佛是个大孩子,对同学板不下脸,威性不够,现在的孩子本生就是从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越是脾气好的老师就越是不象话,这就是我这么些月来的最大感受。

年轻就得付出代价,所以对学生得反思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就更关键了,掌握好学生得心理,对学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坏就影响着学生的成绩。

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更多心思,数学课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这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

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二年级,一年级,全文共 2206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学生自由分成小组,组成“旅游团”,组内的每一个人轮流当“导游”;或者把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展览馆里设分馆,大家轮流当不同分馆的“解说员”。教师要引导好组内交流的形式。“导游” 或“解说员” 和“游客”之间可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双向、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点滴可取之处。然后在小组内评选出活动的“最佳导游”“最佳解说员”“最佳游客”。还可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奖项,如,给搜集资料最多的学生授予“小博士奖”,给最爱提问的学生授予“小问号奖”,给进步明显的同学授予“进步奖”。

在小组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在第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1)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2)深奥,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3)深刻,这件事影响很深;(4)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5)(颜色)浓,如,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在第二组的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在弟”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读这两组句子,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是否能发现这些特点。教师还可再列举其他一字多义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了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

第一句选自唐朝王维的《山居秋瞑》,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第二句选自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第三句选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鸟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第四句选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教材中所选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选、流水索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第五句选自王安石的《庆申正月游齐安》,全诗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诗人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要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对词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 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二组是“不……不……”的形式。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口头的扩展练习,如,“明明白白”“葱葱茏茏”“又肥又厚”“不言不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因“宽带网”布置的任务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资料既可以是“宽带网” 中所举的例子,也可以是其他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资料的交流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其他活动而进行,如,“口语交际”,也可以专门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叙述了“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想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是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学习的难点。

这篇课文出现在三年级的教材中,让我觉得很为难,因为我是在中专时才接触到这篇课文的,现在要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去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确实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在教学开始我出示了自己从幼儿园到工作的几张照片,以自己的经历,让孩子们去体会什么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并以问题:“这些图片和我的经历让你想起了什么?”激起学生的思考,让孩子们回想自己过去的时光,从自己的身上进一步感受“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读,即让孩子们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在读中去体会“我”的心情和“我”心里的想法。在体会“可怕”一词时,孩子们说出了这些感受:“他知道自己也会外祖母一样老去,最后死去,所以他觉得很可怕。”“他感受到了时间比金钱还要宝贵,因为时间可以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做,即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聆听时钟滴答的响声,伸手去抓一抓。(问:你能抓住时间吗?)伸手之后,有的孩子发出了声声叹息;有的孩子无助地摇头……最后他们体会到了这种“说不出的滋味”是面对时间的流逝,“我”心中的无助、忧伤、难受。

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几个句子,在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这些句子的含义:

句子一: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感受:时间在一天天流逝。)

句子二: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感受:虽然老人终究会成为过去时间里的事物,但新的生命又会诞生。)

句子三: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感受:虽然我们跑不过时间,但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如果你不珍惜时间,时间也会抛弃你;你现在还能和时间赛跑,就要更加发挥自己的实力;要想战胜时间,先要战胜自己)在学习中我问到:“我”知道自己跑不赢时间,但“我”依然那么高兴,是因为我跑赢了谁呢?生:跑赢了自己。(感受:人应该在一生中珍惜时间;人的一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珍惜时间,一个是小的时候,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个是成年后,要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实力,你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在读了“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这句话,有孩子举出了这样的例子:(李承景)就像一口锅,经常有人去炒菜,它就一直都是新的,但如果久了不用就会生锈;(王佳琳)就像一间房子,经常打扫就会很干净,如果久了不扫,就有灰尘;(罗子林)就像我们的.头脑一样,不动脑筋就会“生锈”。来证明只要我们在不停地做、学,我们就会跑赢时间,取得成功。

句子四: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感受:珍惜时间很重要。同时还说了说自己以前和时间赛跑的故事,以后要怎么和时间赛跑的打算。)

学生通过对文中讲的几件事的分析、体会,很容易就感悟到了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但是,语文不单纯是传播知识,还担负着育人的任务。现在学生中存在着做事拖拉的现象,令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这一课正是解决这一现象的良好的载体。于是,我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了解到时间流逝得飞快,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等人等特性,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引发学生惜时的情感。时间无时无刻地走着,一去不复返。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公正的,谁也不多给一分,谁也不多给一秒,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和时间赛跑,虽然人永远也跑不过时间,但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那就是超越时间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妈妈的睡了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三部分让学生体会妈妈的爱。

让学生感知妈妈的“累”这部分,“仔细读读课文,你从哪句话就能读到妈妈的累”,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生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我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朗读中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谁最会读书了,能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想,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引导学生用心读书,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适时设置环节“我想说说我的妈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妈妈的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说说自己的妈妈,学生边看照片或画通过亲自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受母爱。再把文中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读读课文,把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学生有感而读,感情自然流露,读出来也自然充满深情。在作业布置上也以情为主,延续课文内容。一方面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条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另外,启发学生以后该怎样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麻雀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措施:

1.瞄准“会写”的靶心。“习作单元”是统编本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崭新板块,也是亮点之一,其承载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一个单元、多篇文本的阅读解构中集中破解“如何写”的问题。因此,习作单元的阅读教学,“文本阅读”是载体,“学会写作”是阅读应该抵达的.彼岸。在这一课例中,瞄准“会写”的靶心,自始至终都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一命题,在阅读对话中解构文本,在交流分享中建构写法。教学伊始,从屠格涅夫的盛誉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这样的设计,从“写”中生发话题,进而生成关于“写”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谁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谁能加上时间、地点再说一遍?”让故事得以完整地存在,也是间接地告诉学生“把事情写清楚”的一般“线路图”——起因→经过→结果。

2.把握“读好”的情趣。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时,分三个板块指读文本,并及时追问:小麻雀遇险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小麻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两只麻雀脱险了,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在这样的连续追问中,学生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学生被“代入”故事之中。把故事的四个角色分别板书在一棵“大树”旁的对应位置,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通过板书实现了“可视化”。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后通过比较、品味、提取等方式补充板书“落”“想吃”“退”“唤”等关键字词,一个故事通过一幅图文并茂的板书简约而又直观地呈现。

3.架设“抵达”的桥梁。习作单元中的阅读课堂,读是此岸,写是彼岸。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努力借助教材提供的文本结构或者语言样式,为学生的读写铺路、搭桥,助推学生从“阅读的此岸”抵达“习作的彼岸”。在精读文本环节,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以“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三栏重组文本语言,然后引导学生竖着读这三栏文字发现了什么,横着读,又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作者这样写,是否突出了老麻雀“无畏”的特点?在追问下,学生又有了更深刻的发现,作者笔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在细描老麻雀的无畏。紧扣“怎样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要素,让学生在理趣与情趣并存的阅读过程中,发现屠格涅夫这一语言巨匠的写作奥妙,进而以发现的写作奥妙为桥梁,从此岸直抵“如何写”的彼岸。

习作单元的阅读课堂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虽然把握了习作单元的教学要素,处理了阅读与习作的关系,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把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放在第一课时解决,会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语言密码;把描写“老麻雀”的无畏的文字段落直接放出来让学生去分析,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发现作者是通过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再出示整理后的表格;最后小练笔部分,没有给学生创造出情景,学生很难想想那个画面,而且视频材料与练笔要求不太贴合,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表达。

本课教学后我的最大思考和收获就是要落实好“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不能每课面面俱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备课上多去思考,在整册教材下、在整个单元下布局好教学设计和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丝绸之路 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走进高年级,很明显感受到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内容是渐次增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让历史与品德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成为我们现在品德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在教学中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法,从而让历史由过去时态转变为现在进行时态,让历史离学生近些、近些、再近些,做到古为今用,一定能让历史更好的服务于品德课堂。

中国历史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的“点”状呈现给儿童的探究体验活动留有广阔空间,教学中的巧妙设问能触及儿童的兴奋点,启迪儿童的历史思维。在中国两代飞人的实力对比中,我先让孩子们对他们身边的世界飞人刘翔畅所欲言,当他们为之兴奋,滔滔不绝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道“早在70多年前,中国还有一位飞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孩子们自然是兴趣浓厚,十分地想了解。简要介绍后,老师话语一转,“同是刘家人,两代飞人的经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有了这样强烈的反差,不用再提任何问题,孩子们的脑海中自然会生成一个大大的问号——是怎么回事啊?70年前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呀?课堂上,老师似乎不经意的一问,巧妙地摄下了悬念,很好的启迪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挖掘了教材中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

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复的细节构成的,抽去这些细节,就只剩苍白的框架和无数乏味的概念,生硬的说教,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活化”历史,让历史细节变得丰满生动。1984年,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事件,怎样让学生有深刻感受呢?教学中,我抓住选手进行决赛时的一个细节——最后三枪选手五次举枪,有五次放下。在教室的情景描述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抬手、瞄准、方强、重新抬手、瞄准,五次,孩子们慢慢不笑了,神情变得凝重。此时,问问孩子,你们在想些什么?孩子们纷纷答道:“一定要瞄的再准些。”“一定要打出最好成绩,全中国都看着我呢。”“要夺金牌,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软弱的。”在对历史事件细节的模拟体验中,学生不但经历了事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产生认同感,也对奥运史中着“零的突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感受到第一枚奥运金牌的分量,感受到中国从此扔掉“东亚病夫”的称呼,中国逐步强大起来。挖掘能够深入人心的、发人深省的历史细节,并通过贯通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成败兴衰的历史沧桑,使沉重的历史成为触及学生心灵、打动他们灵魂的“活物”。

借助媒体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使之更生动直观,从而让孩子们穿梭历史的空间隧道,在倾听历史声音的过程中真正感悟历史。在教学中,我有机选用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孩子们深度欣赏奥运选手夺金的艰辛、夺金时的无比激动、夺金后独特的领奖感受。所谓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孩子们正是在观看中国选手奥运比赛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深层次比较新、旧中国奥运经历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我国国力的发展,感受到国力发展对体育兴旺的促进。

历史发展的长河,能够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就让教材中的历史内容成为孩子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历史内容,在历史与孩子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的结合中,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丰富、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00字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段时间的.语文远程平台培训,使我感受很深。我不禁回想到我的一年级语文课,不由而然地想谈谈自己心里的一些看法:

一、一年级语文教学童趣的语言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 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菜园里》是一节 识字课,本节课教师本着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里 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 吸引。以图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种的实物图片,教师以富有童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源于生活,只有让教学回到生活才能获得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

在识字教学中为学生 创造了一个生活 场景——菜园。色泽鲜亮的蔬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和欲望,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回想家里的彩园,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记字的过程。在课中还涉及了蔬菜小宝宝、拼音宝宝 跟小朋友 捉迷藏 等有趣的环节,引导 着学生由带拼音 读生字词到读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识字的难度,整个识字过程,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在无意识的学,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 生字 、()学会了合作。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及以变为学生愿学愿记的行为。

三、及时评价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教师始终都用鼓励的口吻,以多种形式奖励学生,学生在读过儿歌后互评, 合作学习,再加上我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使学生乐学,达到了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充满自信、有了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一、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

对于农村学生对蔬菜经常见,但又不理解这个词,在介绍时候可以介绍一下。

二、教会学生在兴趣中模仿。

教学生字在田字格里书写时,教师应该呈现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师范写,学生再写。

三、在让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的语言应该明白具体,泛指不能太大,否则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意指。

四、恰当的色彩对比能够增强儿童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在本节课中老师既然运用了多媒体进行了教学,在进行生字教学和偏旁部首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偏旁部首与字体的其余部分用上鲜明的对比色彩,我想这样效果应该更好一些。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对鲜明色彩的呈现会胜过教师反复提醒他们要好得多。教师有意地引导生进行无意识而自觉的观察,然后自己去获得知识,这就更好了。

总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适合儿童的心理成为儿童中的一员走人课堂,以他们所喜爱的形式和他们一起互动,才会实现新的课标理念,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大全语文教学反思范文语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简短性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个事实,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可却洋溢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沉痛,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将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使之既能理解课文内容、知晓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内心又能真正被打动,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行动。

教学前,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去充分地感受。学生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较多的了解,因而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兴趣。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1、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渺小时,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辅以课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渺小,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2、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在课堂上,学生在听老师介绍完以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特别是在让他们谈谈今后该怎样保护地球时,他们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切合实际。如果没有补充有关生态灾难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效果就不会这么明显。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

3、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如:“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课后,我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本来、至少”等词造句,再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

课文中有一些关键词,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如第六自然段中“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紧紧抓住“茫然”这个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这个句子中“茫然”意思是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提问:“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第一:“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第二:父亲“望了望”“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很多鸟,我茫然。第三:父亲说话是“喃喃”,我茫然。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

2、续写故事,提升情感。

学完全文,学生已经知晓父亲知鸟,更爱鸟。此时我采取续写故事,提升学生的爱鸟情感。我播放音频:《我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播放视频: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此时学生的情感需要流露,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故事,并写下来。这样的处理,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自主学习生字。

本课生字共有13个,在前面几个单元我已经教会了学生很多识字方法,因此本课我采用学生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王”的竞争方式。学生纷纷说出识字方法,争当“识字王”,出现很多识字方法。如加一加“雨+务=雾”;减一减“潮-三点水=朝”;猜谜语“千里(重)”“月亮旁边(膀)”;形近字:“猎、借、错”等,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一句和有关鸟味的这一句,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在感悟上不是很到位。对于鸟味,我让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买菜时,经过卖鸡地方时你会闻到的味是什么样的,鸟味和这种味是差不多的,帮助学生搭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但是关于前一句,虽然也作了引导,但是总觉得学生没有学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本课我和父亲的对话,充分体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爱护,因此在教学时,要多多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感悟父亲话中蕴含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相信孩子能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通过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因为我们的周围没有蒲公英,孩子很少见到,在预习的时候要求孩子去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蒲公英。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的花开放的时候是黄色的,也因此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草地图,问学生:“同学们都喜欢在草地上玩,你眼中的草地是怎样的呢?你们喜欢在草地上玩些什么呢?”就这样学生说了很多,在草地上玩了很多的游戏。我再出示蒲公英,孩子的兴趣更浓了,我就给孩子介绍蒲公英,让学生了解蒲公英,从而理解草地为什么从绿色变成了金色的。

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孩子的朗读训练,让孩子在想象中朗读。先开始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再一次体会草地明明是绿色的,怎么变成金色的呢?通过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观察,说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从感受中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充分的朗读课文。

通过王老师的评课指导,我觉得我在字词的理解的方面还做的不足。王老师指出朗读是语文外在的表现,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堂中还应更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通过抓住字词的训练让学生达到有感情的朗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王老师还提出在生字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教学生识字认字,而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把识字教学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听了王老师的话,我觉得受益匪浅啊!原来生字的教学还可以这样做啊,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二物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之后,“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从中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当然,这只是学生接触到光学的第一个规律,但从本节实验中学生所学到的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将“光的传播”作为探究课来处理,可以强化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将本课题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课。设计引入课题从常见的“人眼看物体”开始讨论,以激发学生认识光的兴趣

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晚上手电筒的光,雨雾天汽车车灯的光等等。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然后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明白“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逐步深入,层次分明,学生的掌握也顺理成章。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是一种物理模型化思想,这种物理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通过平面镜反光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一节课看似简单,仔细分析,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还要敢于超越教材,将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使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所以我比较注重给学生的一个信息是: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一开始就消除学生害怕物理的`心理。同时创设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交流讨论,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实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也让他们在小组中锻炼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有关光现象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领略物理的魅力蕴含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而我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也是为了告诉学生,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尽量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这节课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器材,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说,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通过演示实验突破了难点“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成果的肯定,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机。以此从多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

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观察效果不太理想。

虽想了一些方法,但仍未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

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效果会更佳。

对学生估计不足,导致授课内容必须临时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朱自清《春》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送》是宋代诗人王令写的一道惜春之作,诗人从残花落更开,燕子飞回来,子规啼血唤东风,暮春时节景色描写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我教学时从本单元的训练点入手,本单元是以“春意”为主题。《咏柳》一课突出初春柳树抽新枝发新芽的欣喜。而本课却隐含作者一点点伤感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先通过复习使同学明确一点,就是作者的心情不同会对同一景物产生不同的情怀,便于学生明确诗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时,我从朗读入手,通过朗读感到学生对诗意的把握不好,于是我便相机引导学生:“同学们当我们对诗的朗读不能入情入境时怎么办?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的同学们那是因为你们没能把握诗句的含义,导致朗读的不到位,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理解诗意呢?”孩子们因为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所以很快就说出了,可以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理解重点词.感悟诗意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完成,于是我便结合诗句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通过联想和想象,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暮春时节的景色.但很遗憾,学生的体会只在眼前,看到的是花残满地的景象.所燃起的是一种哀思,一种对美好的惋惜之请.尤其是啼血的杜鹃引发了学生的怜惜。虽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走出情境,但学生受到这种感情的渲染,情绪仍很低落.我借机引导学生,春天是美好的,正是由于它的美好,才会有人们对春的眷恋,这种眷恋才增加了我们的伤感,使学生最终发现,原来同一事物由于写作角度不同,选择材不同,最终表达的效果也就不同。

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创设情景,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1、实现教学目标,这节课还算成功,。大部分同学能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是还有少数同学不够踊跃发言。

2、在品味朗读活动中,学生把握得还不是很好,老师有点急功近利,引导、指导还不是很好,以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3、问题设计还不够科学严密,还需进一步细心设计更富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激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猴王出世》教学反思简短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简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猴王出世》这一课,文体是古代白话文,学生理解相对有些困难,一些词语及语言习惯与我们现在也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难于理解,会读错。对于刚刚从事语文教学一年的我来说,要把握准确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初,我确定了以分析石猴的性格特征为主线,穿插分析语言的表达形式,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这样我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思路。但在问题的提出上,我采用了“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的方式,在陈校长和赵主任的指导下,认为这样提出问题太笼统,学生不容易围绕主线来感悟,所以给我提出两个教学思路:其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石猴?其二、这只猴子为什么能够在众猴中脱颖而出,成为猴王

我采用了第二个教学思路,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却写成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陈校长再次给我指导,帮我分析“怎样”和“为什么”的区别,使我的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思路清晰。

在重点语句的把握上,陈校长指导我大胆取舍,对于能够体现石猴性格特点的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悟,而一些学生能读懂,对于体现石猴性格特点不太明显的语句,要敢于舍弃,如第4自然段,只选取了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中间大段内容全都舍弃了,这样做到了讲课重点突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猴王的形象,印象深刻。

在对“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抓住“瞑、蹲、纵、跳”等动词,展开想像,并描述一下你想像到的画面。这样,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石猴身手敏捷、本领过人的特点。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在语言的品读上,陈校长和赵主任指导我让学生在体会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感悟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但在讲课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老是担心时间不够用内容讲不完,所以让学生读得相对较少,对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感悟不太充分。

最后,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小结,但陈校长认为,学到最后,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进行总结,概括出石猴称王的原因。在讲课过程中,我采纳了这个建议,在分析完课文之后,由一名学生来概括,最后大家进行总结。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在课前我准备了几张幻灯片,比如对于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最后课处拓展四大名著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设备的问题,它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通过这次讲课,我收获颇丰。首先,在备课方面,我认识到了除了要备教材,备新课程标准,还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其次,在讲课方面,我认识到了教师不要只注重教课文内容,还要用相当的精力来教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加强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蕴含的魅力,会理解会运用。

再次,在学生讨论汇报时,教师把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后,就敢于放手,不要中间加入很多小问题。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练,点到为止。

另外,幻灯片是为了更有效地辅助教学的,当常规的教学手段解决不了时,可采用幻灯片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加深印象,幻灯片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不要流于形式。

总之,通过这次讲课,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之下,使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成长了一步,我将更加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成熟起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飞速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慌”和“盏”等字的教学中我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进行学习,强化记忆生字。教学中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三至五小节并完成读书报告,最后在理解词语“向导” 和句子“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对于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不够,没有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学生还不够广泛。

3.在对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虽然有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点图画演示,区分沟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阳光的面不一样,教师再相机用语言来进一步说明,我想这个难点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教学反思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爱迪生的妈妈突发阑尾炎,爱迪生想方设法利用镜面反射油灯灯光,使医生顺利做完手术,进而使爱迪生萌发了造一个晚上的“太阳”的愿望,并且后来他真的发明了电灯的故事。

我想,课文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是爱迪生想出办法那段文字了,在教学第一课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照着做一个小实验。大多数孩子亲自去做了这个实验。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说说爱迪生的办法是怎样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学生都能结合自己实验来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中,把自己想像成那个勤于动脑动手的小爱迪生。

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对人物神情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当全家听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而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不同的神情:“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针对这些人物的不同神情,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讨论:医生犹豫什么?妈妈会怎样痛苦地呻吟?你能表演出爸爸的神情吗?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他的心情怎样?抓住这些神态描写的词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晚上的太阳》一课上完以后,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具体表现在:

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性。

首先是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悟。例如,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有学生皱起了眉头,我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了眉头?”让学生说出了各自的情感体验,一种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来思考。

其次,让学生在明白爱迪生的好方法之后,抛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假如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妈妈手术的照明灯呢?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各抒己见。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再如:在课的结束部分并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又让学生带着一个个问号走出课堂,到课外继续探究。让学生继续探索爱迪生的其它发明故事,阅读《世界名人传记》,《科学家的故事》等等,充分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求知的欲望从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学习探索。

《晚上的太阳》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完了手术,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首先,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如:“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说说爱迪生的办法好不好?”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教学中,教师没有什么机械的所谓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首先,课堂上创设了诸多学生言语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其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布置学生回家做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小实验,写一写实验的过程与体验,想一想实验的收获。然后在课堂上巧妙合理地运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结果,调动学生的体验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

首先,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悟。例如,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时,皱起了眉头。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眉头?”其次。利用学生做实验的体验来感悟爱迪生的聪明。再者,教师有机地调动学生的体验去感悟,用语言渲染情感,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来探究问题;最后,课的结束部分并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教师又让学生带着一个个问号走出课堂,到课外继续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藏戏》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首先,我让孩子们欣赏了在土豆网上下的一段藏戏表演的视频,孩子们看的如痴如醉,虽然这段视频较长,但是我一点也不吝时,让孩子们欣赏完了。然后,让孩子谈谈看后的体会。接着走进课文,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同时注意提醒孩子们注意语言的积累。

接着,引导弄清藏戏的独具的艺术形式。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然后交流。孩子们由于分组学习,一部分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都能读懂课文了。在交流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抓住文章开头的3个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其次,让孩子们抓住文章中详细介绍藏戏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来朗读。在品读的时候就注意提示孩子们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随后,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找出写藏戏来历的自然段,并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复述出来。结果在短短的3分钟内就有孩子举手要求给孩子们复述故事了,而且这个孩子的发言很有特点。随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讲述这个故事。就这样,在故事中我带着孩子们弄清了藏戏的来历。

最后我让孩子们交流指导的剧种,扩展延伸学生我们广东的粤剧,达到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的把握不好,最好粤剧这方面时候不够,没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88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实验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读、思、画、议等手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有401座桥梁横跨在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读:艄(shāo)

师:哎,请你再读一遍(船艄(shāo))

师:一起读。

生:船艄

意图:关注学生易错的字音。

师:继续读(指名)纵横交叉(chà)

师:同学们有不同读音吗?(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多音字)

生……叉chā

师:叉是多音字,叉这个字还有两个不常用的读音课下查一下字典。

意图:这个字有四个读音,教师只关注了常用的两个,留下了两个让学生百范文,意在培养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师:唉,同学们,从字面上也能知道词语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谁想猜猜它们的意思。

生猜: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意图:根据字面猜想词语的意思,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助于高年级学生积累方法,为推想词句的意思打下基础。

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齐读)

三、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下面就让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说说课文能容)

生:小艇的样子

船夫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师随机板书)

意图:梳理课文内容

四、重点段落品悟。

1、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构造特点。

师:作者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了小艇来写,那是一只怎样的小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初步认识小艇)

师:谁来说一下。

生:像——、像——。

师:对,像独木舟,像——

师:再仔细读一读描写小艇的句子,想一想小艇的_____特点像独木舟。

生:长、深、窄。板书,特点。

师: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你再来读读吧。

生:读。

师:二三十英尺长,1英尺=0.3048米,二三十英尺相当于10多米长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感受小艇的长)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自己对小艇长的感受)

师:这小艇可真长。(师评价朗读)

师:那什么特点像新月?

生:(翘)——像——

师:多美的形状啊,你再来读一读。(生读)(感受小艇的外表美)

师:小艇在你的朗读中更美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换种写法也能写出小艇的特点。

师:出示句子,与原文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读后交流。(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

师: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吧。(带着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小艇的美,比喻句的妙用)

意图: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3.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学生脑海中的小艇,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也许不如画面美,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

师:同学们这么奇特的小艇想不想坐上去?

那就坐上去吧,轻轻地闭上眼睛。

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艇的美观舒适。

2、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这么美观、舒适的小艇要想行动自如,还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认真读一读第4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通过关键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操纵自如。 预设:(找不到,提醒最能体现的)

师: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你再来读一读。

师: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生:想象说。

师:说得多好哇。

师: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一个穿过,仿佛也让你看到了……?

生:答。

师:多了不起的船夫,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在感悟中读出情)

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训练有感情的读)

合作读: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把这六句话分4层来读,①②|③|④|⑤⑥(分层次来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

3、速读最后两段,概括两段内容。

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快速默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

师:你来说。

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师: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联系到课文开头说明小艇的重要作用)

师: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告诉了我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大街上的汽车。(板书)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提示)

(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

生:(总——分)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

师: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

2.动静结合。

意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回归整体。

六、作业:

写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家乡的景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出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一节公开课上下来,用两个字概括我这节课的感受——辛苦。其实这节课自己是很投入,很有激情去上的。但从学生的反应,以及回答问题来看,我的投入与学生的表现不成了正比。整节课,好像成了自己一个人成了课堂的主角。虽然在与其它老师评课时,优点还是很多,但这节课很难体现略读课文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我思考了一下,有两个方面是值得自己去反思。

第一,平时的课堂应该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方法。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和步骤。在本节课中,有一个环节可以是这样的:

1)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5自然段。

画:用----画出体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语句;用===画出体现周总理生活简朴的语句。

批: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批注。

再读: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并练习朗读。

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上,我要落实“读——画——批——再读”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明确让学生采用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所说的所体会的都比较肤浅。我应该让他们圈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生品词析句、品味语言、体验情境、把握意蕴、鉴赏评析。这样的话,学生才会领悟得深。而且这个落实学习方法必须坚持。

第二,本课中运用对比去体会课文的人物品质。这节课中周总理这个人物品质内涵还没完全发掘。本节课,周总理那种生活简朴的精神,让许多同学都有所感悟。但是,整节课下来,同学们所领悟的那一种生活简朴跟一般人所具有的简朴差不多。很多学生通过了解周总理的办公桌、夜宵去体会,但如果自己当时将情景一放,切变成其它国家的总理、总统的豪华办公室,进行一番对比,并且问:“周总理可以享受他们的一样的待遇吗?”学生肯定会觉得总理可以拥有这一切。接着我可以转问:“为什么周总理能拥有这些豪华生活,但是为什么他不拥有呢?所以,通过这个对比切问,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周总理伟大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