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纪念馆导游词精选20篇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革命人文景观为主体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融合独特类型的风景名胜区。下面是二秘网给大家分享的井冈山纪念馆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5097范文
68西柏坡纪念馆导游词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依山傍水,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它的名字,镶嵌在中国解放战争的丰碑中,镌刻在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陈列馆开放于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30周年之际,后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完善。2002年12月,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期间明确指示西柏坡纪念馆的展览要与时俱进,抓紧改陈,提高教育效果。河北省委省政府、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开展了改陈工程。期间,中宣部划拨资金1000万元,财政部、河北省、石家庄市各配套资金1000万元,从而保证了改陈建设资金的充足。河北省和石家庄市联合成立了西柏坡纪念馆改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对一些涉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革命文物、重点陈列形式的问题主持研究。
在改陈过程中,陈列展览馆由原来倚山而建的两层四合院扩建为三个四合院,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100平方米扩大到6100平方米,为营造序厅、三大战役半景画馆等重要亮点创造了充足的展示空间。2004年6月20日,改陈后的西柏坡陈列馆举行了启新仪式。新陈列充分运用最新陈展理念,进一步突出了陈列的教育功能,增强了震撼力和感染力;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等陈列手段,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开馆后受到普遍欢迎,日接待观众最多达到3万人次。
西柏坡纪念馆本着"出精品,创一流"的思想,把此次改陈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修改后的陈列具有以下特点:
一、紧紧围绕陈列主题,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编写体例,系统介绍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为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不朽功绩;
二、采用“以史带人,以人带物”的陈列方式,在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伟大革命实践的同时,再现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范;
三、精心把握陈列韵律,重点设计了序厅大型群雕、三大战役半景画馆、电报长廊和“两个务必”浮雕墙四个亮点;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展示技术和手段,陈列形式丰富多样;
五、充分吸收了具有西柏坡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建筑特色,陈列具有鲜明的个性;
六、注重展厅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设计统一,使整个陈列与环境浑然一体;
七、突出"以人为本"的陈列理念,使展厅更加开阔,展线更加流畅,增强展览效果。陈列紧紧围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以“两个务必”精神作为贯穿整个陈列的灵魂,以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为陈列主线,系统介绍了党中央在西柏坡为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卓越贡献。陈列自2004年6月20日开放以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仅"七一"接待高峰期最高日观众量突破了2.5万人,日观众量达到了西柏坡接待史上的最高水平。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荣获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特别奖。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井冈山龙潭景区导游词
龙潭景区坐落在井冈山北面,黄洋界南麓,距茨坪7公里。这是一个以群瀑集聚为显著特色的景区,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主要游览景点有:龙潭、金狮面、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等。
彩虹瀑
龙潭
“五潭十八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
揽云台
将云彩怀抱,似蓬莱天台。
这里悬岩峭壁,常年云腾雾绕,称为揽云台。往峡谷中观看,可见“思远”而字,嶙峋石壁如抓,称为“龙爪”,古树奇花缀满山谷,令人生出奇险之感。
鹰嘴岩
临龙潭,观海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进入景区约一百米,但见一块三面凌空的巨石伸向半空,称为“观海台”或观景台。一眼望去,有如碧海,时有山岚云霭布满山谷。旁有巨石如鹰,称为鹰嘴岩,酷似雄鹰展翅飞向大海。
长寿泉
喝一口长寿泉的水,让你健康万万年。
碧玉潭
丛林之中,羞藏小家碧玉
碧玉潭的瀑布水从小井山涧五神河溪水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气势磅礴。瀑布跌水高近70米,崖壁中段褶皱,酷似一观音坐在蓬花上,在帘中沐浴;又似一座观音坐莲,侧左身双手捧着净水瓶将甘露洒向人间。这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锁龙潭
锁龙潭又称金锁潭,金锁潭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鹊林中,水声谙哑,碧水泱泱,汀芷竞秀,委婉动人,好似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特别耐人寻味。
珍珠潭
看,大珠小珠落玉潭。
第三潭叫珍珠潭。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落差30余米,激起潭面水花四射,如同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灼耀眼,美丽无比。
击鼓潭(飞凤潭)
一块巨石,抓破了美人脸。
击鼓潭的瀑布较大,水帘也宽。特别有趣的是瀑布口有一块巨大的中心石,挡住了瀑布,瀑布夺路而下的急流,顿时被劈成数股水柱奔泻直下,水声交替,好似鼓点急骤起落,煞是好听。
仙女潭
仙女潭
这一水的温柔,承载着多少浪漫。
以造形优美而著称的仙女潭,潭口幽深平坦,潭面宽阔深澈,水泻和缓,窈窕优柔,远看犹如一位曲线分明、体态柔美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游人来到这里,无不饶有兴趣地抢按快门,留下“仙女”的倩影。
金狮面
金狮面下藏龙宫,别有洞天。
金狮面坐落在龙潭景区左侧,因山体如金狮卧伏,山头如雄狮颜面,故而得名。
雄峰之下有一神奇山谷,有如一个大龙宫,很多景观像是龙宫中的件件宝物。其中有神笔石、回音壁、金龟击鼓、一线天、琴台、海螺峰、人面崖,此外,还有白龙瀑、水帘瀑、红军洞等。
长虹瀑
这是一个奇特的“间息瀑”,落差有82米,瀑布水每隔几秒钟才“哗”地一声涌起一堆数米高的白浪,随即便像一匹白练轻扬而下,落下悬崖,然后归于平静;几秒钟后再度出现,反复不止。这种奇景引起游人极大的兴趣,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通俗有趣而又形象化的名字,叫作“马撒尿”。伫立瀑布右侧的观虹台上,每当阳光照射时,就会看到一道彩虹从上到下显现在瀑布中。
水帘瀑
孙悟空来过这里?是神话、神秘?
有一条溪水从十余米高的断壁层上陡然跌落下来。断壁层底是一个悬崖山洞,一条石级小道从崖下穿过,飞瀑有如珠帘飘逸于一段悬崖,约20余米,人可以从瀑中走过,别有情趣,在太阳照射下,时现彩虹,酷似一道透明的水帘悬挂在洞口,清凉舒润,情趣盎然。
一线天
一线天景,无限视眼。
穿过水帘瀑,便到双峰夹峙的一线天。这里有两座陡峻的峭崖石壁挤在一起,中间留下一条空隙,仅有一线天空能透进阳光,高达百余米的石级梯道,宽度只能容一人行走,浓荫蔽日,奇险非常。
海螺峰
又一出神话故事在这里流传,是喜剧?是悲剧?任你来评说。
人面崖
给你的想象一个模板,让你用心灵作画。
离海螺峰不远处,有一座悬崖,远看如同一尊侧着脸的人头,那凹凸的崖体,正像须眉毕具、五官分明的人面。微蹙的眼眉,稍启的嘴唇,或说像鲁迅,或说似斯大林,也有人说像一位不知姓名的文人墨客,正在冥思苦想,寻章觅句,带给游人极大的乐趣和无限的想象。
神笔石
巨笔如椽,勾画宏伟蓝图,妙笔生花,绘就大好河山。
铁戟关
雄关天堑,征途漫漫,你有勇气征服它吗?
金锁带链
龙潭胜景锁不住,满眼美色扑面来。
琴台
丝竹声声,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与长虹瀑同在一侧的峭壁底下,有一突起的巨石,其顶部平坦,有如台状,即为“琴台”。登台眺望,周围奇峰怪石,宛若各类琴体,道道闪光瀑布,无疑是拨动的琴弦,令人遐想。
回音壁
在这里你可感受大地回音的激越,情人窃窃私语的缠绵。
金龟击鼓(又名紫龙守印)
金龟是为革命击鼓,还是为游客助兴?
琴台对面有两块怪石,悬搁于山崖之上,一石紫色如龙,俨然昂首,一石似印,后面高大崖壁——龙宫壁,故名“紫龙守印”。这一石又如一只金龟,一石又如一面大鼓,又名“金龟击鼓”,任你想像,百般话题。
侍女石
是公主石还是侍女石,你自己来看一看吧。
红军洞
红军洞位于水帘瀑之下不远处。1928年冬,红军将领张子清等50余名重病伤员转移到这里治疗养伤。从此,后人亲切地称此洞为“红军洞”。
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红军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小井坐落在茨坪西北面,1928年夏天,红军在这里设立了医务管理处,同年10月,建成了一栋双层木质结构的红军医院,取名“红光医院”。内设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及病房33间,对红军伤病员进行救治。
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
小井红军医院当年住有200多位伤病员,在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第三次“会剿”中,因黄洋界失守,其中130多位重伤病员来不及撤离,被国民党军队赶往附近一块稻田中残酷杀害,全部殉难。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处修建了“小井红军烈士墓”。
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将“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2: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为主展厅,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八怪”因此孕育而生。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供游客品赏。还有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馆内保存有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洁净清幽,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参观游览景点。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扬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东邻扬州繁华的文昌商业圈,西接著名的扬州蜀冈风景区,是利用“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古建筑群而建。700年前的楠木大殿,现为扬州八怪纪念馆主展厅,集中展示扬州八怪的成因及艺术成就;东西廊房陈列有扬州八怪书画,表现每位书画家的个性创作;金农寄居的方丈室恢复原貌,展现金农晚年创作生活的情境;精品陈列室陈列“扬州八怪”传人李亚如的画作精品;近六十幅的“扬州八怪”书画刻石,再现中国传统碑刻的神韵。“千年银杏”“鹤池窥冰”“莲池映月”“竹泉幽境”等。
优美的园林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扬州八怪纪念馆是扬州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他们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八怪”最喜欢画梅 、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其中罗聘还喜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篇3: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20xx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萧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第三部分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苏区省委成立之后,即着手领导开展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和扩红等项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部分 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胁,蒋介石惊恐万分,下令调集湘鄂两省的军队,集中了11个师又4个旅,共40多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根据地发动“围剿”。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4月12日,红军从塔卧、龙家寨向北撤退。这时,鄂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旅进驻陈家河与我军遭遇,该敌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红军抓住战机,于14日予以全歼。敌师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窜。次日红军又在桃子溪地区,将南逃之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歼,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红二、六军团因形势二转,决定放弃北撤计划,仍留原地坚持斗争。4月下旬红军主力东进,攻占江垭,红军主力又西云湖北,在咸丰忠堡歼敌第四十一师,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8月3日,红军设伏于板栗园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和两个团,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举击溃陶广纵队10个团。至此,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遂以失败告终。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动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城,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鹤峰,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红二、六军团发展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
第五部分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我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利用湘鄂两省敌军“围剿”红军的计划已经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又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两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直插湘中,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后,再转移至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主力部队于当晚开始了突围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我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1月进入贵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也突破重围,于1月9日到贵州江口与六军团主力会合。一月下旬,二、六军主力继续西征,二月初,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从此,结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第六部分 先烈们的丰碑永存
在创建、发展、扞卫根据地和突围转战斗争中,我红二、六军团指战员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其英名永垂青史,风范长励后人。牺牲在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部队团级、地方县级的干部烈士就有53名,这就是他们的英名录(介绍图片)。
第七部分 老区大庸在中央领导和革命前辈关怀下的巨大变化
60多年过去了,昔日苏区省府大庸,自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开发旅游,张家界奇山异水大放光彩,使这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领导频频莅临视察,革命前辈纷纷故地重游,表达了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事业的密切关注。
篇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英文导游词
Xinhai revolution the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is located in wuchang district of wuhan city racecourse, reading for body building is red brick walls and red tiles by two layers of red on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so it is also called "red chamber", the revolution is the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in 1981,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 the uprising in wuchang government site (i.e. site consultation bureau of hubei provinc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revolutionary in the established the junta DouDuFu hubei armi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hubei military government) set up a memorial, is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the famous patriotic education base.
Xinhai revolution wuchang uprising government site, building main body building for two layers of red brick structure building. In 1961, was listed as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1981, to commemorate the sev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 the term revolution the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Producti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Wu Changyue racecourse, covers an area of 28 acres, building 11 building, building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High main building of the building in red building, second floor, the width of 73 meters, 42 meters deep, brick joisted, sits,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at the top of a church tower, the western European classical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style is extraordinary. Behind the building is a two-story building. Flanked by a row of red bungalow. Right in front of the exit door with bars, gate to concierge, on both sides by the upper red ha-ha concierge containing iron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horizontally, connected to the bungalow around, round into a square yard, sun yat-sen statue front courtyard door, instrument solemn quiet.
Here originally qing consultations in hubei province bureau building, after rebels wuchang, October 11, 1911, part of the revolutionaries and the uprising troops gathered here, at the time was scheduled military major leaders Liu Gong, Jiang Yi wu, sun wu, Liu Fuji or injured, or sacrifice, or circumstances, fleeing to discuss how to establish revolutionary regime. After enrollment, to compel the original qing fu new composite association (21 series li for hubei military area. And announced the abolition of the great qing empire and nianhao, referring to China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yellow emperor era, release the indictment Xi announced in qing dynasty, the qing government to electricity", people notice of collecting electricity and other documents, and power of the nation's response. DianYao, meanwhile, qing dynasty, song jiaoren to hubei, and please turn electric sun yat-sen returned promptly, hosting plans. Followed by the release of a first prototype with republican constitution - "the ezhou itself", held its first interim parliament in the nature of democracy. Xinhai revolution after the wuchang uprising,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in the hubei military government, after the hubei military DouDuFu instead. Wuchang uprising government xinhai revolution, in nearly three months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nanjing temporary government, once exercise such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in the organizing and leading the battle against the qing government armed more YangXia. Introduced the historic "ezhou itself", promoted the revolutionary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s high, led to the final overthrow feudal rule.
篇5:八一起义纪念馆导游词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原为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转泥建筑,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进行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江泽民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幕,将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二万多起义军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 硝烟散尽,至今尚存革命旧址五座: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均为国保单位。 为了纪念和宣传这一光辉的历史,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40多年来,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南昌起义暨建军70周年之际,五座革命旧址经过维修,再现了历史的光辉;辅助陈列全面更新,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览手段,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已达国内一流水平,令人留连忘返。 八一起义纪念馆布局 位于南昌市老城区中心的洗马池,中山路西端。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 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四层,中部为天井,共有96间房。这栋中西合璧的大楼,在二十年代是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
1927年8月1 日,南昌起义时,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为筹划起义,当时,以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的名义,包租了整个旅社。 1957年,在旧址建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临街而立,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手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匾。一楼,按原貌恢复了当年曾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二楼、三楼,辟了四个陈列室、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及一个大型沙盘模型室。此外,按原貌恢复了周恩来、林伯渠等起义领导人的居室,以及军事参谋团、警卫连、卫生处的部分住房。 纪念馆中,通过大量的照片、图表、食物和文献资料,以及电脑程序控制的模型,展现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准备、爆发和发展的全过程。
篇6:江西井冈山导游词300字 江西井冈山导游词2分钟
井冈山市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辖五乡一镇、一个省属综合殖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间的茨坪盆地里,井冈山山地面积为总面积89%,森林覆盖率高达64%,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境有原始森林四处,面积近七千公顷,植物种类有三千八百多种,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种,木本植物八百多种,中国特有或世界衡有树种有观光木、鹅掌揪、香果树、银杏、黄杉、冷杉、中国台湾松、福建柏、银钟花等上百种。井冈山又是天然动物园,八百四十多种动物栖息在这里,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短尾猴、华南虎、云豹、大灵猫、原麝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种。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设群县制起,即为九江群庐陵县属地,但茨坪的开发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则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属永新县、龙泉县(今逐川县)。直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1920xx年,这里才设独立的行政建制――新遂边陲特别区。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1984年改为井冈山市。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0xx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1982年,这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抨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30多外革命遗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国家级保护遗址10外,省级保护遗址2处,市级保护遗址17外。馆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和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详细记述了井冈山斗争的。
井冈山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面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
井冈山市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辖五乡一镇、一个省属综合殖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间的茨坪盆地里,井冈山山地面积为总面积89%,森林覆盖率高达64%,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境有原始森林四处,面积近七千公顷,植物种类有三千八百多种,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种,木本植物八百多种,中国特有或世界衡有树种有观光木、鹅掌揪、香果树、银杏、黄杉、冷杉、中国台湾松、福建柏、银钟花等上百种。井冈山又是天然动物园,八百四十多种动物栖息在这里,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短尾猴、华南虎、云豹、大灵猫、原麝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种。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自公元前220xx年秦代设群县制起,即为九江群庐陵县属地,但茨坪的开发是在公元668年以后,大小五井则是在公元1644年以后才建村立寨,并分属永新县、龙泉县(今逐川县)。直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1920xx年,这里才设独立的行政建制――新遂边陲特别区。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1984年改为井冈山市。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0xx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1982年,这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抨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园林城。
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30多外革命遗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国家级保护遗址10外,省级保护遗址2处,市级保护遗址17外。馆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和集纪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一体的井冈山烈士陵园详细记述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荣历史。您欲探究中国现代革命史迹、追寻先烈光荣传统,井冈山将给您满意的答复。井冈山不仅革命遗址众多,而且风影非常秀丽,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五指峰、笔架山、仙口、桐木岭、湘洲八大景区,有景点60余处,景物景观270多个。雄伟的山峦,怪异的山石,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飞瀑,磅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奇异的溶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四季咸游,春赏杜鹃、夏观去海、秋眺秀色、冬览雪景。是观光浏览、避暑疗养、科学考察、历史研究的好去处。难怪中国当代文豪、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遗址,浏览龙潭风景区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慨叹。
井冈山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气温24℃,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3℃,为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雾日96天。冬温夏凉,暖秋爽,春夏多阵雨,秋冬多去雾。这里盛产各种“山珍”,其中竹笋、香菇、玉兰片、石鸡、石耳最享盛誉。这里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北经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赣州可能福建、广东、西经宁冈可达湖南郴州、长沙等地。
好了,现在车就来到了井冈山山脚下,让我们一起投入它的怀抱吧!!!
篇7:介绍井冈山的导游词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
大家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美景巧变幻,赛罕风光说不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以及淳朴好客的塞罕坝人欢迎您来塞罕坝休闲度假。我是本次塞罕坝之旅的导游员×××,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和×师傅将尽最大的努力竭诚为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希望您在塞罕坝能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围场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历史上“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的皇家猎苑;这里“群山分干,众壑朝宗”。坝下山地沟谷纵横,林木葱郁,绵延数百里;坝上草原漫岗迂回,湖泊星罗,河流蜿蜒,绿草如茵,鲜花如潮。
围场以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载入史册,自古以来就是一块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第二次来围场,看中这块“万里山河远,九边行胜抱神京”的境地,为“肄武绥藩”,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的名义划定了面积14 000多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分布划分了72围,岁岁秋季到这里举行围猎,史称木兰秋狝,并定为家法。从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40多年里,康熙、乾隆、嘉庆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次。
康熙曾写下《赋得帐殿郁崔嵬》来描述当时的壮观场面
茂林叶未黄,宾雁使成行。后对分山出,前竟越岭扬。
鹿鸣秋草盛,人喜菊花香。日暮帷宫近,风高暑气藏。
“木兰秋狝”是什么意思呢?木兰,既非花名,而且与花木兰无关。清代初期,围场多鹿,中秋节前后,鹿求偶交配,猎人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吹起木制的笛哨,模仿鹿求偶的声音,诱鹿捕杀,满语称之为木兰辉罕,也就是哨鹿的意思(满人的狩猎方式)。秋狝,是指秋季围猎。对于满蒙等游猎民族来说,野生动物是他们日常生活和种族繁衍的基础和保障,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根据动物的生存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狩猎方式,形成了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的传统。就是说春天打猎不能打怀孕的母兽,夏天打猎要放过幼兽,秋冬季节就可以放手捕杀了。“秋狝”是指秋季打猎。只有这样才能不破坏生态平衡,保障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木兰秋狝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当时,国内并不十分安定,云南省有吴三桂叛乱,西北有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国外还有沙俄的侵扰。而当时清军斗志衰退,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清军贪生怕死,1人负伤,几十人护送,甚至有人自残身体以求自保。康熙看到昔日英勇善战的八旗将士,如今弓马废驰,军无斗志,如此下去,大清江山难保。他总结教训,认为只有加强武备,恢复军队的战斗力,才是立国之本。因此,在平定“三藩之乱”的当年就设立木兰围场,做为既能巩固后方,又可加强武备的一项重要策略。清代皇帝通过秋狝锻炼八旗劲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用随围射猎,奖功罚过等手段团结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并举行了多伦诺尔的“七溪会盟”,接见万里归来的渥巴锡;进行了乌兰布通之战,击溃了噶尔丹的叛乱,粉碎了其分裂中国的阴谋。康熙曾在“七溪会盟”取得成功时对大臣们说:“昔日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巩固。”木兰秋狝达到了“肄武绥藩”,巩固民族团结的目的,为“康乾盛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绥藩”是清朝为团结少数民族,抵御沙俄的侵扰及分裂活动的一项战略方针。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统一战线。
清帝在140多年的“木兰秋狝”中曾用随围射猎,奖功罚过等手段团结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并举行了多伦诺尔的“七溪会阅”,接见万里归来的渥巴锡。进行了乌兰布通之战,击溃了噶尔丹的叛乱,粉碎了其分裂中国的阴谋。可以说,康熙、乾隆等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筑起了“团结统一”的长城。康熙曾在“七溪会阅”取得成功时对大臣们说:“昔日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巩固。”
篇8: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座落在南京市江东门,这里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南京同胞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人民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它由两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担任总体建筑设计,打破了中国纪念性建筑常用匀称堡垒式的传统风格,整座建筑采用灰白色花岗岩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先后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和“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和人民犯下了一系列侵略和屠杀的暴行,其中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就是日军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在南京一座城市便杀害了无辜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纪念馆就是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它是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外宣传和平友好的重要阵地,先后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和中宣部分别命名为“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门左侧,镌刻着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的馆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门中间的立柱上,镶嵌着***亲笔题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铜牌。
纪念馆的陈列内容共分为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个部分。下面先介绍广场及遗骨陈列。
[纪念馆大门内]
走进大门,门西侧的墙上镶嵌着奉献碑。碑上刻着为纪念馆二期工程建设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名单。
[指标志碑提问]
请哪位观众说一说,这座碑的外形像什么?上面刻着的一排阿拉伯数字说明了什么?下面的方坑内为什么放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鹅卵石?
(停顿片刻)它叫标志碑,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碑高12.13米,象征着南京城是在12月13日沦陷的。碑的上端刻着一排黑色的阿拉伯数字:“1937.12.13~1938.1”,那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碑的下方是一个方形的坑,坑内铺满了象征遇难者白骨的鹅卵石,寓意着纪念馆是建立在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之上的。
[“300000人”雕塑前]请观众朋友们猜猜看,这座雕塑的构思是什么?
(停顿片刻)这是一座名为“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它用三个黑色的三棱柱和五个褐红色的圆圈,组成“300000”的字样,中间的三根黑色横梁为一个倒下的“人”字。
[悼念广场前]请观众们看一看地面上刻着什么字?
(停顿片刻)对!这是“祭奠”的祭字。因为每年的12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都耍在这里举行悼念仪式,祭奠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这个广场因此取名为悼念广场。
[砂池、草坪及和平鸽]
砂子没有生命,用它们来代表死亡;绿色象征生命,用小草表示渴望新生;和平鸽象征和平,用它们来寄托人们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碑墙前]这座用黑色花岗岩垒砌而成的石墙上,镌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以史为鉴、开拓未来”八个大字,分别是周恩来和***主席为发展中日关系所作的精辟性概括。
[“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前]
这是一座大型组合雕塑。请观众朋友们想想看,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停顿片刻)这座雕塑取名为“古城的灾难”。它是由残破的“城墙”、残缺的“军刀”、“历史的桥梁”、“遇难者的头颅”和“手臂”、“长明火”等一个个雕塑,以及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的。它们表达的主题为悲与愤。
请看,象征古城南京的高大城墙上弹痕累累,墙体的左上角虽然被炮火震开了裂口,但仍然刚强地屹立,不倒不塌,寓意为中国人民在侵略势力面前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把折断的“日本军刀”后半截,刀的截面处作了颜色处理,好像仍残留着遇难者的血迹,刀面上刻着“300000”的数字,寓意为侵华日军曾经在南京杀害了30多万人。这尊象征着遇难者的头颅高2.7米,直径为2.5米,重达2吨,是用青铜浇铸而成的。它圆睁着不屈的双眼,张开着含冤的嘴巴,脸颊因被刀砍开一条深深的缺口而痉挛的抽搐着。那座用青铜铸造的手臂长7米、高2.75米、重5吨,意为被活埋的遇难者从泥土中伸出不屈的手臂,那只挣扎着的大手仍紧紧地抓住南京的土地。这两尊青铜雕塑,是由南京青年雕塑家吴显林设计,南京晨光机械厂浇铸的。整座雕塑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古城南京的一幕人间特大惨案。
[祭奠广场上]
走过历史的桥梁,来到祭奠广场上。请观众朋友们根据笔迹看,碑上的题字是哪位伟人题写的?
(稍停片刻)迎面的石壁宛如一块巨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由***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石壁前有三排郁郁葱葱的松柏,是对纪念碑的点缀和衬托。在这里,每年都有许多中外观众敬献花圈,向遇难者致哀。所以,这个小广场取名为祭奠广场。
登上台阶,迎面的石壁上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着一排黑色大字:
“遇难者300000”,把纪念馆陈列的主题显示出来,使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屋顶平台前]
江东门一带是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有代表性的遗址之一,也是“万人坑”遗址之一。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的回忆,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屠杀10000多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百姓,后经南京慈善团体收尸掩埋于两大土坑内。因此,纪念馆主体建筑呈纪念性墓地的风格。墓地广场上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象征着白骨累累,象征着死亡;而两边翠绿的草坪和院墙外的常青树又象征着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生与死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与死的主题展示在一线之间。那几株枯树既代表着南京城当年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烧毁,又点缀了凄惨的氛围。请观众朋友们猜猜看,远处的小房子外形象征什么?
(稍停片刻)远处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用青灰色花岗岩贴面,外形如同棺椁,室内陈列着从“万人坑”挖出来的部分遇难同胞的遗骨。
院内小道两旁,安放着17块小型碑雕,这是全市各地所立遇难同胞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
四周围墙呈断垣残壁形状,标志着南京城当时受到严重的毁坏,到处是一片废墟。
围墙上镶嵌着三组大型浮雕。它是根据历史的照片,用艺术的手法,向人们再现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前后的情景。
[鱼雷营碑前]
鱼雷营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面的金陵造船厂内,当年是一个海军小码头,也是南京大屠杀历史遗址之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鱼雷营、宝塔桥一带杀害我同胞30000余人。遇难者暴尸数月,直至次年2月才被红十字会掩埋。
[中山码头碑前]
中山码头是南京人横渡长江的主要码头。在这里遇难的10000多名同胞,主要是日军从国际安全区内搜捕的,并沿着中山北路押送于此后,用轻重机枪射杀。他们的尸体被抛入了长江。
[第一组浮雕前]
这组浮雕名叫“劫难”。它反映了南京城沦陷前后的情景:有母亲用孱弱的身体护卫着4个幼童;有被攻破的南京城门;有被绳索捆绑着押往屠杀地点的人们。
[燕子矶碑前]
燕子矶是南京的一处名胜,又是一处渡江的小码头。然而,在1937年12月,这里却成为侵华日军杀人的屠场。先后有10万人聚集在这里准备渡江,其中的5万多人被日军围捕并惨遭杀害,尸体大部分抛入长江。到了第二年春天,江水落下去后,江滩上尸体成堆,被全部埋在江边。电影《屠城血证》江边屠杀的几个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草鞋峡碑前]
草鞋峡位于下关江边,因其峡谷形似草鞋而得名。1937年12月,共有57000多人被日军用机枪射杀在这里。草鞋峡是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集体屠杀人数最多的地点之一。
[第二组浮雕前]
这组大型浮雕名叫“屠杀”,它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侵华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画面上,有被砍头刀劈的;有被火烧的;有被枪杀;有被活埋的;有被抛尸长江的;有遭奸淫痛不欲生的妇女。
[“母亲的呼唤”立雕前]
那座立雕高4米,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名叫“母亲的呼唤”,是位中国30年代母亲的形象。这是根据当年留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先生,现场拍摄录像中的一位手柱竹棍、正在寻找亲人的老妈妈原型设计制作的。她神情悲愤,左手向前伸着,似乎在寻找和呼唤失去的亲人,右手攥紧拳头,表示她内心的愤怒。
[遇难同胞名单墙前]
这座长43米、高3.5米的花岗岩石墙,名叫遇难同胞名单墙,老百姓称之为“哭墙”。上面刻着3000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单,代表着30万遇难者。
[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内]
这些遗骨是1985年纪念馆建馆时,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它们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史料陈列厅外]
这座遗骨陈列室外形如同棺椁,而那座建筑物(指史料陈列厅)的外形象什么呢?
(稍停片刻)纪念馆主体建筑除遗骨陈列室外,还有鹅卵石广场对面的史料陈列厅。它的造型宛如一座古代坟墓,有墓墙、墓室、墓道,观众可以循着墓道走入半地下的史料陈列大厅。
[遇难者遗骨现场]
这是于1998年4月30日以后,新发掘的遇难者遗骨。它们按现场原样展示,说明当时屠杀是如此的惨烈。
[青少年纪念林]
这是南京的一些大学、中学和小学,在“万人坑”边上以种一棵树、立一块碑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遇难同胞。
[第三组浮雕前]
这组浮雕名叫“祭奠”。他用焚香跪拜等中国传统的方式,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的同胞。右上角是中国人手挽手,肩并肩,坚持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人植树及立碑]
日中友协从1986年起,每年春天都要组织日本国民来南京植树。这是他们于1986年春天在纪念馆种植的两棵树,以后每年春天都要来浇水、除草。由于纪念馆地方较小,南京市有关部门把这活动安排在江北浦口珍珠泉公园内植树,已经成活了5~6万株。他们称这种活动为“绿色的赎罪”。在这里植树的,还有“日本社会党访中团”、“日本鹿儿岛教职员访中团”、“日本‘铭心会’”等。
这块用汉白玉大理石制作的赎罪碑,是日本一位80多岁的老人横山诚出资建成的。横山诚当年在上海开了杉山书店。正因为他耳闻目睹了日军在上海和南京的暴行,回日本后,他一直感到对不起中国人,觉得应该代表他的民族向中国人民赎罪。经过多方的努力,老人终于实现了多年的的愿望。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进入大厅,听馆里的讲解员解说史料陈列内容并观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篇9: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英文导游词
Welcome to visit the revolution museum.
Xinhai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1911 led by sun yat-sen a bourgeois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movement, because 1911 is the lunar xinhai, so called the revolution xinhai revolution. You know what? The first is the revolution in our hubei wuchang broke out. You came to the place, it is the end of an old Chinese history, also i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China. Informally, here to overthrow the qing dynasty, creat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overthrow the emperor, has given rise to the President.
I pavilion is located in wuchang, backed by the snake hill, facing the shouyi block square,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28 acres. It is the body of the building you see the house, because it is red red tiles, known as red chamber.
Red chamber was originally the qing government set up consultations in hubei bureau office address, consultations bureau is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prepare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in the provinces set the advisory opinion, its architectural style to imitate the western parliament building, built in 1910. On October 10, 1911 is the lunar xinhai August 19th,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un yat-sen revolutionary region of hubei province,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wuchang uprising. The next day, here is the form hubei DouDuFu, DouDuFu issue proclamations,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ighteousness by sowing, the national response, thus every end of the monarchy, opened the floodgates to the progress of China. The door of the red chamber so is known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back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group of gray house called MPS ccba, was consultations bureau members living place. Now in the recovery of maintenance, no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uilding is concentric square, implied meaning is "cross-strait as one, a peaceful reunification.
In 1961, the produc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released the first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after years of construction, my house has become a memory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 landmark attractions and the national famous education base.
My house is decorated, there are two basic display: one is based on hubei DouDuFu site, also is the red chamber as the carrier, arrangement of the hubei military DouDuFu site restoration on display, you will see the institutions and pattern of the early founding of hubei military DouDuFu; Another is decorated in the west of flats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 historic display the wuchang uprising, it show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篇10: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导游词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革命人文景观为主体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融合独特类型的风景名胜区。茨坪是风景区的中心景区,是一块四面青山环绕的山中盆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以下称“陵园”)是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
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陵园门庭:这是陵园的主大门!人们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纪念堂: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环、陈毅;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谭政、粟裕、黄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目前有13位,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
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从吊唁大厅后侧上楼为忠魂堂。忠魂堂是为安放老红军灵柩而设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红军的骨灰,他们是张令彬、何长工、温玉成、贺敏学、陈云中。每年的清明节,他们的亲属、好友就会到这里来吊唁他们。
碑林:首先我们看到的“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他是江西东乡人,也是一位老红军。1998年去世。他的字体作为一种汉字字形己输入电脑,全球通用。
井冈山碑林(下称“碑林”)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
碑林分两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两期碑林都是由黄河碑林、石家庄、苏州碑刻研究室几家碑刻单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来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县的罗纹石。此种碑石材质细腻、光滑、耐磨,属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三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热心赞颂井冈山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相互辉映的独特的风景名胜。全廊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她给人们启迪思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雕塑园:井冈山雕塑园(下称雕塑园)座落于陵园东侧山头,于1987年10月兴建。她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园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肖克上将题写。园内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罗荣桓、滕代远、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这19尊雕像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以青铜、汉白玉、花岗岩为材料创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艺术之精华,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到的雕塑珍品。
纪念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下称纪念碑)位于“佛”型山体脸部,陵园的最上方。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造型为全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王中设计。
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楼的休息室、会客室和二楼的展厅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长坪乡生产的花岗岩砌成。
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儿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央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设计。
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军于1928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的情形以及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生动场面。
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这组浮雕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评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展示红军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军事“进剿”和“会剿”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篇11:八一起义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欢迎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很高兴我能够担任此次讲解工作。
进入馆区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反映出当年南昌起义将士“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的大型铜雕。这座铜雕是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赠送给我馆的。铜雕右侧是著名的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待会儿我们会进去参观。
在大家正前方的陈列大楼,是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新扩建的。大楼外观是由枪的造型、八一字体组成的长城图案和印有五星图案的装饰玻璃方框构成,显得大气、庄严、肃穆。进入大楼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厅,在这大家可以看到——正中间的一座圆雕:圆雕的底座是一些崩裂的石块,其中的一块上镌刻着1927.8.1的字样。在圆雕中崩裂这些石块的——是一支冲破地面紧扣着汉阳造步枪扳机有力的手。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冲破白色恐怖的重重阻挠,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圆雕的上方绘有蓝天白云、背景则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寓意着:“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升起了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军旗两旁墙壁上环绕着一组反映南昌起义历程的浮雕,浮雕分四个部分——左侧两块是:起义部队浴血奋战、南昌民众奋力支前、右侧两块是:南昌军民欢庆胜利,起义部队南下转战井冈山会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入第一展厅。
篇12: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导游内容:鲁迅故居一百草园一三味书屋一鲁迅祖居一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一咸亨酒店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
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篇13:张骞纪念馆导游词范文
张骞纪念馆是依托我国 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 丝绸之路”的 开拓者张骞之墓而建的 陵园式人文景观。早在1956年8月。 张骞墓就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5月,城周县人民政府成立“张骞墓文物管理所”.作为张骞墓的专门保护机掏.并正式开始运营.1990~更名为“张骞纪念馆”。1996年,“张骞纪念馆”被陕西省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景区.2006~5月.张骞纪念馆的主体文物“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中国及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被确定为而成功进去《 世界遗产名录》。
张骞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由接待、展览、陵园三部分组成,其建筑为三进四院、左右对称的仿汉古建群。西区以展示西域诸国的地貌、建筑,风情、文化等内容,为园林休闲区。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进入正门是宽约12米的甬道。
东西两侧各有长约20的文化长廊,布置有介绍城固当地人文风俗的精美照片。
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 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
“张骞生平伟绩展”是该馆的主要陈列展览此展览主要运用图片、文字、沙盘、拓片等手段来展示张骞伟大的一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张骞出使西域在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中的深远意义。
看过张骞纪念馆导游词
篇14: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导游词
“大家好!现在我们去南京景点的第二站——大屠杀纪念馆。”
“大家看,我们现在来到了纪念馆的外面,那些竖立的石雕是根据当年大屠杀时中国人逃跑的样子雕刻成的,有的是爸爸背着孩子、拉着妈妈逃跑的,有的是年轻人背着老人或小孩逃跑的,有的是老人抱着小孩逃跑的,你们看他们脸上满是痛苦的表情。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进入了纪念馆内,看!对面墙上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遇难者300000’,这个数字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旁边的小字刻的是部分遇难者的名字。大家看,这里有幅画,上面画的是日本人杀害中国人的情景,他们把中国人放进一个桶里,桶里全是钉子,然后把桶来回转动,把中国人活活给扎死了,这是多么残忍啊!大家再看这幅,上面画着日本人把中国人的尸体堆成了山。”
“我们进入下一个展厅,这个展厅里面是日本人杀害中国人所用的武器,有枪、刀、手榴弹等,还有上个展厅画上的桶,那个桶里面可是锋利的钉子,大家跟我来,这里是档案厅,墙上这些文件都是遇难者的档案,大家可以拿出来看看。这个展厅还有一个体验室,叫做‘十二秒’,就是在大屠杀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人杀害了30万中国同胞,就相当于每隔十二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在日本的屠刀下,大家听这水滴的滴答声,每滴答一下,就有一人被杀害。”
“最后一个展厅是胜利厅,日本投降了,中国胜利了!大屏幕中放映的就是日本投降的画面,墙上满是胜利的旗帜,一片欢欣的场面,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谢谢大家!”
篇15:嘉兴英雄纪念馆导游词范文
嘉兴革命烈士陵园,亦名“英雄园”,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风景区南溪园。陵园始建于1969年,原址为市区三塔路,是为纪念在解放嘉兴战斗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建。1996年迁至南湖景区南溪园内,以后经整体改造,于2006年竣工对外开放。迁到南溪园后,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投资600多万元,建有纪念碑、英雄广场、烈士墓区、陈列馆等。入口道路宽10米,采用花岗石块铺设,入口处立有一块黄石,上刻“英雄园”毛体大字,周围为休憩花坛,花坛两侧种有龙柏。纪念碑位于英雄广场北侧,高7米,宽12.5米,底座两侧宽3.5米,整个碑体重400吨,由66块花岗岩组成,碑座四面是嘉兴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事件背景浮雕。英雄广场成C型,中间是音乐喷泉。广场北侧与纪念碑对应处,是用大理石贴面砌筑,用金箔镌刻的烈士英名录照壁。
烈士墓区安葬有革命烈士55位,每位烈士的墓边植有一棵小柏树,以志纪念。四周用花岗石砌成花坛,种上地龙柏。正前方配置了一块用红色花岗岩制作的艺术化英烈碑,用箔金镌刻烈士的名字,墓区前有一小型祭扫广场。园区西侧为革命历史史料陈列馆,展示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建设7个不同时期的革命先烈事迹和嘉兴地方革命史,以及384位烈士的英名录。园区周边均为开放式,以利广大群众瞻仰参观。多年来,这里已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嘉兴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篇16:井冈山锁龙潭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龙潭景区坐落在井冈山北面,黄洋界南麓,距茨坪7公里。这是一个以群瀑集聚为显著特色的景区,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主要游览景点有:龙潭、金狮面、、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等。“五潭十八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
龙潭景区坐落在井冈山北面,黄洋界南麓,距茨坪7公里。这是一个以群瀑集聚为显著特色的景区,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主要游览景点有:龙潭、金狮面、、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等。“五潭十八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揽云台,将云彩怀抱,似蓬莱天台。这里悬岩峭壁,常年云腾雾绕,称为揽云台。往峡谷中观看,可见“思远”而字,嶙峋石壁如抓,称为“龙爪”,古树奇花缀满山谷,令人生出奇险之感。丛林之中,羞藏小家碧玉。碧玉潭的瀑布水从小井山涧五神河溪水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气势磅礴。瀑布跌水高近70米,崖壁中段褶皱,酷似一观音坐在蓬花上,在帘中沐浴;又似一座观音坐莲,侧左身双手捧着净水瓶将甘露洒向人间。这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大珠小珠落玉潭。第三潭叫珍珠潭。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落差30余米,激起潭面水花四射,如同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灼耀眼,美丽无比。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成,是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
临龙潭,观海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入景区约一百米,但见一块三面凌空的巨石伸向半空,称为“观海台”或观景台。一眼望去,有如碧海,时有山岚云霭布满山谷。旁有巨石如鹰,称为鹰嘴岩,酷似雄鹰展翅飞向大海。
锁龙潭又称金锁潭,金锁潭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鹊林中,水声谙哑,碧水泱泱,汀芷竞秀,委婉动人,好似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特别耐人寻味。
将云彩怀抱,似蓬莱天台。这里悬岩峭壁,常年云腾雾绕,称为揽云台。往峡谷中观看,可见“思远”而字,嶙峋石壁如抓,称为“龙爪”,古树奇花缀满山谷,令人生出奇险之感。
篇17: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八怪纪念馆。刚刚来到了八怪纪念馆门前,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那是利用西方寺的古建筑设计建成的。迈入正堂,便看见十来余尊塑像,这些塑像神态各异,有的手握毛笔,好像正要伏案疾书;有的手捧酒杯,好像正要一饮而尽;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面露微笑,好像见了乡音知己……我仔细端详着这些塑像,忽然我看见了一个正在低头思索的人,爸爸告诉我,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傲世奇才”——郑板桥,他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他最爱画竹,在他少年时,在他的茅屋的南面有一片竹林,到了秋天和冬天,他便在窗户上糊上白纸,日光月影中,竹影就会出现在纸上,郑板桥说他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郑板桥不仅画奇,书法也奇,
自成一家,颇有造诣。爸爸指着一幅书法作品说:“这就是郑板桥著名的“六分半书”,你仔细看看”。我认真地端详这幅字,发现这是将楷、草、隶、篆各体窜合在一起,十分独特、优美。爸爸还告诉我,毛主席曾对郑板桥的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会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是呀,他的字看起来真有自己的风格,怪不得人们把他列为“八怪之一”啊!”我不仅赞叹道。妈妈又补充道:“‘八怪’这个词在当时的老百姓的眼里可不是一个褒义词,当时一批“正宗”的画家看不惯扬州画派,说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
爸爸俏皮地说:“你看到现在,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我摇摇头说:“我不赞同,他们的画派独树一帜,不拘旧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非但不是“丑八怪”,应该是书画界的“精英”呢!”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八怪纪念馆,回首遥望那尊尊塑像,不禁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永远铭记“八怪们”那种正直、顽强的品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篇18:沈阳918纪念馆导游词范文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__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今博物馆坐落处)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19日5时50分日军占领整个北大营。同时,日军也开始向沈阳城区进击。6时30分占领沈阳内城,然后,日军又向东北军东大营进攻,东北军不战而退,12时许,日军占领东大营,一天之间沈阳全面陷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个月内,日军又相继占据了辽、吉、黑,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成为亡国奴。这块黑土地无尽的宝藏被掠夺,中国失掉了当时占全国产量79%的铁、93%的石油、41%的铁路及无数森林资源。
为了真实记录这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励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修建、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博物馆前方为一几何形广场,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从空中俯视,恰似一幅巨大的中国东北地图。1999年8月,江泽民同志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写下了“勿忘九一八”5个大字。博物馆扩建过程中,在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里,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两边对称。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篇19:朱德故居纪念馆导游词范文
朱德故居纪念馆坐落在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下。距县城36公里, 占地27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97平方米,展室使用面积905平方米。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和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朱德诞生地、朱德父母故居等八处。朱德故居纪念馆于1978年12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1982年8月1日落成开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1988年,国务院公布朱德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表达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无限崇敬之情,1996年12月11日, 在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又在展厅内坝塑起了一尊高3.6米的朱德委员长汉白玉像。
纪念馆坐东向西,与四川仪陇朱德故居遥遥相望。主体建筑1818平方米,融合了古典民族传统技芑和现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正门悬挂的黑漆大匾“朱德故居纪念馆“七个烫金大字,为邓小平手记。
纪念馆由五个展厅组成。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朱德元帅伟大的一生。
第一展厅为:“勤劳刻苦的佃农子弟”,介绍了朱德同志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23年生活、学习、劳动的情况。
第二展厅为“投笔从戎”、“护国讨袁”、“寻求真理”、“旅欧求学”和“回击英舰”,介绍了朱德同志讨袁护国、参加辛亥革命的活动史。
第三、第四展厅为“南昌起义”、“井岗会师”、“万里长征”、“抗战八年”、“解放战争”,是整个陈列的重点,通过展览,真实地再现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井岗山会师、保卫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龙源口战斗、四渡赤水、创建太行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以及指挥“三大战役”时总司令朱德同志的光辉形象。
第五展厅为“国务活动”,展出了朱德同志建国以后领导军队建设、主持国务活动和回家乡视察的情况。
纪念馆右侧有“怀念朱德同志字画陈列厅”,展出了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著名书法家作品530余幅。
纪念馆为了使环境更加优美,还修建了五个古典亭榭。其中“海量亭”、“丹心亭”、“山河志亭”分别取朱德同志“度量大如海”、“丹心为人民”、“大志壮山河”之意。此外,还有“滴翠亭”、“饮水思源亭”、“泰安亭”等。
为了纪念朱德生前乐于种菜赏兰,该馆于1985年还建起名为“国香苑”的兰草园,种植兰草1000多个品种。
朱德故里群山环抱,翠柏青松,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交通十分方便。馆内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贯以宽阔的石板大道和环形公路连接各纪念点,把朱总司令的崇高形象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浑然融为一体,吸引着众多的中外观众,从1982年开馆至今,已接待观众600余万人次。
朱德故居纪念馆直属仪陇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领导。馆内编制30人,现有职工16人。设办公室、“群工宣教科”、“保卫科”、“资料陈列科”和“园林绿化科”等5个中层管理机构。
该馆开馆18年来,始终坚持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工作的主体,热情、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待工作产生了使“观众来馆有亲切感,在馆有文明感,离馆在留恋感”的情感效应,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先进集体”,1994年被省委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又被省、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1996年被国家教委总政、共青团中央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篇20: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导语:江西是江南“鱼米之乡”,有许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你介绍的江西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革命人文景观为主体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融合独特类型的风景名胜区。茨坪是风景区的中心景区,是一块四面青山环绕的山中盆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以下称“陵园”)是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
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陵园门庭:这是陵园的主大门!人们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纪念堂: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环、陈毅;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谭政、粟裕、黄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目前有13位,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从吊唁大厅后侧上楼为忠魂堂。忠魂堂是为安放老红军灵柩而设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红军的骨灰,他们是张令彬、何长工、温玉成、贺敏学、陈云中。每年的清明节,他们的亲属、好友就会到这里来吊唁他们。
碑林:首先我们看到的“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他是江西东乡人,也是一位老红军。1998年去世。他的字体作为一种汉字字形己输入电脑,全球通用。
井冈山碑林(下称“碑林”)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
碑林分两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两期碑林都是由黄河碑林、石家庄、苏州碑刻研究室几家碑刻单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来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县的罗纹石。此种碑石材质细腻、光滑、耐磨,属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三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热心赞颂井冈山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相互辉映的独特的风景名胜。全廊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她给人们启迪思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雕塑园:井冈山雕塑园(下称雕塑园)座落于陵园东侧山头,于1987年10月兴建。她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园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肖克上将题写。园内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罗荣桓、滕代远、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这19尊雕像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以青铜、汉白玉、花岗岩为材料创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艺术之精华,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到的雕塑珍品。
纪念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下称纪念碑)位于“佛”型山体脸部,陵园的最上方。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造型为全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王中设计。
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楼的休息室、会客室和二楼的展厅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长坪乡生产的花岗岩砌成。
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儿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央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设计。
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军于1928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的情形以及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生动场面。
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这组浮雕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评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展示红军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军事“进剿”和“会剿”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