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沁园春雪的教案设计精选20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我们通常会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以下是小编准备的沁园春雪的教案设计,欢迎借鉴。

浏览

2624

范文

1000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1.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仔细聆听。(播放录音)

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2..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你们想听听吗?请合上书本,两手平放。竖起耳朵听

1(师配乐诗朗诵。)

2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吧?赶快打开语文书46页,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3师:好(示意暂停),孩子们,刚才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现在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去听一听吗?指名读

读得很正确、流利,真了不起 读得很认真, 老师很欣赏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

5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到秋的声音了吗?用上你喜欢的读书符号,到课文中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标出来。

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1 指名读

过渡句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生读,教师关注并参与。

1"刷刷" 课件

师:(示意暂停)好,把头抬起来看屏幕,哪些孩子喜欢"刷刷"?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刷刷""刷刷",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快活地下。这片快乐的叶子送给你。

师: "刷刷"除了可以这样读以外,还可以怎样读 生读。

师:"刷--刷--" 你为什么读的这么慢?

生:树叶慢慢地落下来,它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师:好一片温柔伤感的落叶,让我们也试着感受一下。(再抽一学生朗读) 生读。

2蛐蛐

哪些孩子喜欢蛐蛐?读。你们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一只怎么样的蟋蟀?谁也来读

3叮咛

1蟋蟀唱着动听的歌韵,那大雁留下的是什么?(叮咛)

2齐读 叮咛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3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是呀,像妈妈这样反复交代的话就是叮咛

4 师: (多媒体出示大雁飞行图),

同学们,大雁在这里生活了春、夏、秋,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的感情,大雁它又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师:"再见,大雁,你也保重自己。"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天气凉了,你可注意别感冒了。"

师:谢谢,我一定会注意的。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是,我得赶紧准备粮食去。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谁愿意来读读大雁的句子

4歌吟

师;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师:是的,面对丰收,秋风唱起了丰收的歌吟,秋风会怎样唱?不好意思唱,我们就来说说歌词

5.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全班配乐朗读

1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再去侧耳倾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2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个角落里,让我们来读读(出示)

3秋的声音无处不在,老师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了一节(出示),

4你也能用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 这样方式写一写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 指名说 ,读给同桌听

师总结: 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自助餐作业:

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背背课文,"背出"秋天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

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一首秋天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起跑后的加速跑》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697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新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基础不同,在技能水平上差异也非常大;对跑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如何实施体育教育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喜爱追逐、奔跑,喜欢展现自我。他们的身体各部分肌肉、骨骼日趋成熟,充满活力。只有通过快速奔跑来锻炼下肢,使下肢力量进一步增强,对学生体态形成有良好促进作用。

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初步掌握起跑后的加速跑的动作技术要领;80%的学生将能做到快速起跑,且能轻松自然地加速跑;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

2、体能与健康目标:借助多种跑的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及游戏相互竞争,学生将能体验运动中的乐趣,逐步养成自信、果断等良好心理品质。

1、教法:

①讲解示范法:向学生讲解加速跑的动作方法和要领并示范,让学生对动作建立直观的概念。

②问答法:通过问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效果活跃。

③运动竞赛法: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

④纠正错误法:让学生及时得到改进。

2、学法:

①自主练习法:锻炼学生是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②展示法:通过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③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让运动的乐趣。

(一)开始热身部分 10分钟

1、课堂常规:

(1)教学活动

a、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b、教师宣布课的内容、目标。

c、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热身跑

(1)教学活动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听口令模仿做徒手操练习。

(2)要求:

双人徒手操4×8拍

第一节:上肢运动要求:手臂伸直,动作到位

第二节:压肩运动要求:尽量下压

第三节:体侧运动要求:弓步做好,尽量向外拉伸

第四节:体转运动要求:两臂打开,同时身体朝一个方向转动

第五节:踢腿运动要求:充分踢腿,拉伸肌肉

第六节:跳跃运动要求:提踵跳跃,动作协调

学习起跑后的加速跑

动作要领:跑时上体正直稍前倾,头要正,眼看前方。第一步不宜过大,以后逐渐增大,前几步躯干有较大前倾,随步长和跑速增加逐渐抬起来。用前脚掌迅速做扒地缓冲动作,后蹬腿髋、膝、踝关节依次迅速伸直,摆动腿的大腿迅速有力的向前上方摆出且带动骨盆前送。同时两臂屈肘,以肩关节为轴,自然前后摆动。

重点:后蹬有力,提高加速能力

难点:蹬摆协调配合

(1)教学活动

a、教师讲解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并进行范。

b、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及要求。

c、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看教师示范动作。

d、组织学生练习。

○1、反应练习,采用蹲踞式起跑听信号跑20米

○2、学生蹲踞式起跑后听击掌声音加快步频加速跑20米

○3、女生站在起跑线前面5米,男生站在起跑线上,听口令30米追逐跑。

e、观察学生练习情况,给予纠正并鼓励。

f、教师巡回指导。

g、个别学生展示,学生互评。

游戏:20米往返接力赛

方法:学生成四路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教师法令后派头同学跑出,绕过标志物后跑回,拍第二人手,第二人跑出如此接力进行,以先完成队为胜。第二次时学生自荐或小组推荐跑得快的同学跑两次,方法同前。

跑是高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学习加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针对学生的自然状况,以及加速跑教学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引导让他们体验快速跑运动带给他们的身心改变以及超越自我的成功喜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边学边用,阶梯式提高,逐步推进学生思考、改进。严格要求,弘扬刻苦锻炼的精神。发展学生加速跑能力,掌握加速跑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本课从教材的内涵出发,教学过程多设计为游戏式、比赛式练习,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评价过程注重个体,因材施教、褒奖推进。把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抓住学生突发的闪光点实施教育。

重点:后蹬有力,提高加速跑能力

难点:蹬摆协调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及意图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

(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

(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

(2)小结: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品读“梦境”

作者在文中说,他的发现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自由读——指生朗读——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2、作者的哪些描写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3、带着这些感受,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当中描绘这些画面。

(二)品读“发现”

正是缘于这个奇妙的梦境,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关于这个发现,文中有一个非常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出示: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把你觉得能够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号(哈、竟、格外……)

3、指导朗读。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发现时用了哪一个词儿——简单明了。这在作者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发现,是真的那么简单地被发现的吗?请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的4—12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使作者有这样的发现的原因划下来,看看你又能有怎样的发现。

(一)不简单——深度问答

1、指导朗读“问句”,感受追问的急切

4、你从这里发现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简单——感受“痴迷”

我想的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点拨生字“痴”,通过字理的解读猜度“痴迷”的意思

出示: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迷?

3、抓住“翻来覆去”体验想象

4、补充写话: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1、复现作者对“发现”的描述

2、质疑“发现”,再度感受“不简单”

童年的发现

不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28 字

+ 加入清单

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为下一首《望天门上》的动态美做好铺垫。

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对课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课前交流:背诵积累学习过的诗,(用相机照下原课文图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诗字迹,帮助回忆。)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写景的诗吗?

《江南》《春晓》《离离原上草》《游园不值》《春日》《咏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绝句(杜甫)》《山行》《望庐山瀑布》

2、课余时间你还积累过哪些写景的诗呢,说出题目来大家一起背吧。

如《登鹳雀楼》《鹿柴》《江畔独步寻花》《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等

一、欣赏诗中景

(一)解题“望洞庭”,初读求通顺。

生解题,师补充。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

(二)讨论诗意,初理诗脉。

欣赏古诗与所配的插图,通过查阅工具书,以学生汇报为主初步理解诗意,指导朗读,读出诗中的“宁静”之美。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

2、还有哪些字词不太理解?

3、查找工具书,或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4、每解决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诗句。

(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弯新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诗文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直面作品,自主读书,探究阅读,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宁静、美丽、和谐)

1、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

潭面无风镜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也可以理解成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个白银盘,里面的君山像个青螺。

2、围绕字眼“和”感受画面美。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是一种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着青山,是一种融和之美。作者虽然被贬,可是依然乐观豁达,作者的心与这景之间的平和之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通过想象画面,丰富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用字简明却意境深远,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读。】

二、感悟诗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透过这首诗来了解一下作者。

(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1、作者的才学

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着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

【设计意图:透过古诗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首诗,还原作品,既品出本诗的写作之美,又悟出作者为人之美,实现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

三、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

(一)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借助图片课件,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或词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浩大,雄伟壮阔。“前人之述备矣。”说明洞庭湖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

2、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唐·雍陶

(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三、四句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平静与柔美,与我们今天学的《望洞庭》有异曲同工之处。)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盛涨,几与岸平;天容水色,浑然一体。那湖面上滚滚蒸腾的云气,一片弥漫,笼罩着整体云梦巨泽;那浩渺无边的波涛,汹涌澎湃,巍峨的岳阳城也震动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韩偓《洞庭玩月》

5、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课件配洞庭湖图片循环放映。

【设计意图: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仅仅是一个原点,如何让这个原点生发一个面积较大的圆,让它成为学生阅读经验的有效区域,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课文进行拓展,以诗中“洞庭湖之美”这一主题,为原点向外画圆让学生感受众多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环节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四、书写洞庭湖

1、每人发一张印有洞庭湖图案的书签或扇面,要求学生将古诗默写在上面,写之前先仔细的看看本课生字,归类记忆“庭,磨”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潭,镜,螺”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写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赏,品评。

【设计意图:精美的卡片利于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益于激发学生把字写好的愿望。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动物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1、根据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想象它们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围绕谈话,大胆地表达个人见解。

3、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增进喜爱动物的情感。

1、物质准备:

故事《我想借什么动物》的图片一、二、三、四。

玩具手机一只

动物图片若干(如:大象、猴子、松鼠、长颈鹿、鸭子等)

问题图片三张(图一:工地停电;图二:果园果子熟了;图三:帽子掉在水中)

视频转换仪、电视机一台

2.经验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观看录象等使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三、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

(2)师:有家动物园真稀奇:这里的动物不仅让人看,还往外借呢?现在就请小朋友听故事《你想借什么动物》,请大家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故事里的人借了什么动物,他们为什么借动物?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穿插提问,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较连贯的表达个人见解。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老爷爷看电视时知道借动物的消息后,打电话到动物园去借会挠痒痒的动物——猴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230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识记生字,写字

突破方法: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指导书写书空、描红,学会6个生字的书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突破方法:朗读时,联系生活感受,想象、表演相结合,理解诗歌的意思,达成共鸣。

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二会字,正确书写本课的6个二会字。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激趣导入

1、播放鸟叫声,让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师:鸟类可是人类的好朋友。无论在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可以看见它们。那鸟妈妈又是怎样把它们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生说——点击小鸟破壳的课件

(激趣,为课堂学习创设一个妙趣横生的和谐氛围。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学生认知上的铺垫)

3、揭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3、教师巡视、指导。(着重指导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的方法,看看是否每个成员都发言)

三、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猜谜语如:还不走车来了。(连)千少万多。(仿)

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老师出示生字:连远,学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让生说说都是什么偏旁?

4、老师范写这两个字,生观察。师边写边提醒学生看清“走之儿”的写法(点和横折折撇两个笔画间要空一些,捺要平,稍稍有些弧度。)

5、生描红、临摹

6、出示:定向

7、师:谁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指名板书。

8、评议,师强调“定”的最后两笔,“向”的“口”要往上一些。

9、生描红、临摹(老师巡视,并对写得学生表扬)

10、你们想一想,课文中哪两个字都带有口字旁的?(听、唱)

11、生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12、这两个字怎样写才美呢?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说笔画的位置。

13、写完“唱”,让学生说说“唱”中的两个“日”哪里不太像?(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并且扁扁的)

14、在书上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扩展

寻找、搜集有关鸟的知识介绍和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进行短语练习:什么( )、( )的什么,能进行句式变换说话。

过程方法

让学生掌握通过想象、表演等多种形式,在体悟、感知的基础上,入情朗读,动情表达的朗读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课文

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各种鸟在林间飞舞,最后定格在一棵大树,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有两只鸟蛋。让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看着这幅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二、复习巩固

认读游戏:“帮助鸟蛋回家”(课件出示十二只写有本课生字的鸟蛋。学生读准一个字,这只鸟蛋就不见了,回家了。)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上课伊始的复习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精心设计,既复习巩固,让生做好认知上的储备,又激发学习兴趣,为生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三、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鸟蛋们都回了家。(点击出示课文)

可是,还有两只鸟蛋要经历一次危险的旅行。是什么呢?仔细看!认真听!

——师配乐范读课文

2、让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一人选择一段,四人小组合作互听互读,互正音

(1)、扩大朗读正音的校正面,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的能力,并在听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的正确读音。)

四、再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感悟、体验、朗读第一小节

1、出示鸟蛋,让生摸鸟蛋,体悟鸟蛋的有趣、好玩。

——让生把看到、摸到的鸟蛋用上“鸟蛋( )”说一说。

——生说,师点击出示,齐读:鸟蛋(小小的)、鸟蛋(圆圆的)、鸟蛋(凉凉的)

——换样子,让学生换一下位置,朋友可以换位,换了位还是朋友,词语也一样换了位置,表达的意思相同(点击出示):( )的鸟蛋,让生再说。

(“什么( )、( )的什么”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通过“摸、看鸟蛋”的实践活动,让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师:是呀!多可爱的

鸟蛋啊!谁不喜欢呀!如果你能把它拿在手上玩,肯定会觉得——点击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引导学生读出“真好玩”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在实践感悟、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再朗读,情感自然而发,朗读水到渠成)

(二)重点感悟、体验、朗读第二小节

1、大问题(一),引领学生纵深思考:可是妈妈看到了我在玩这么好玩的鸟蛋,又是怎么说的呢?(点击出示课文插图)

——让生再读课文,找出这一节,读一读。(点击出示学习方法)

(1)自己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妈妈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

——学生自读

2、请生读妈妈说的话,师点击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3、让生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有了导入部分的铺垫,这里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突破难点。)

4、生自由说,师小结(充满感情地)

是啊!可爱的小鸟就是从鸟蛋里孵化出来的。(再次播放小鸟破壳的课件)一只鸟蛋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那么“两只鸟蛋就是( )”(点击出示,不断请生说,强化认识)

——是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可爱的小鸟,就是两个宝贵的生命!如果拿走了鸟蛋,就等于把小鸟也——那小鸟会找不到妈妈的!

5、进一步启发想象,强化情感体验: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鸟妈妈,你的小宝宝被人拿走了,你会怎么样?

那又会说一些什么话,做一些什么动作呢?请你做一做鸟妈妈,来演一演!

6、师:鸟妈妈多焦急呀!快劝劝那个取走鸟蛋的小男孩吧!(点击出示第二小节)

(自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

(先挖掘情感体验,再把这种体验贯彻到朗读中,并在朗读中再次升华感悟。)

(三)重点感悟、体验、朗读第三小节

1、大问题(二):既然鸟妈妈这么焦急,那小男孩听了妈妈的劝告,又会怎么做呢?

——让生再读课文,找到写小男孩是怎么做的那一小节,读一读,准备演一演。(点击出示学习方法)

(1)、自己读读这一节

(2)、再读读,边读边划出要演的地方

(3)、同桌讨论,合作来演演。

(初步教给学生品读词句的方法,尝试挖深学生朗读的深度)

2、请生上来演一演

3、请生评一评(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小心地捧、轻轻地放、连忙)

4、演得不错!那读呢?引导学生读出“小心、爱护”的语气。(男女生分读——齐读)

(先通过表演的实践,使学生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再潜移默化地把这种体验通过朗读来表达)

(四)感悟、体验、朗读第四小节

1、师:瞧,鸟蛋又回来了,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你猜,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

2、师:是的!会孵出可爱的小鸟,飞向高远的蓝天。

你听!(播放鸟叫声)——你能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吗?

你看!(点击出示鸟儿在蓝天中飞翔图)——你能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吗?

3、齐读第四小节

4、课内有时间可以动手把小男孩想到的景象画下来。

五、齐读课文——小结:让我们人人都来做一个爱鸟、护鸟的小卫士,让可爱的鸟儿们能快乐地飞翔在蓝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及意图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二课时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百范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百范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

3.百范文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抄词、读课文。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发现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刘泽杰谈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蔡丽玲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钱的魔力教材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刻薄、熔岩、窘况、阔佬、撵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1课时。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金钱魔力》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能不能介绍一下他的代表作?

3、谁读过这篇小说?你能介绍一下这篇小说的内容吗?

师:好,请你先介绍到这里,给没读过这篇小说的同学留下一点悬念。那么这个贫穷的年轻人,在得到这一百万英镑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录像。

4、刚才录像片中那个吃饭的人就是小说《百万英镑》的主人公。从这段录像片中你看懂了什么?

1、这个衣着寒酸却身揣百万英镑的主人公从饭店走出来后,又来到了裁缝店,那么在裁缝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下面就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讲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情?在读的过程中呢,请同学们注意本课的字、词。

2、如果有读错的字音,教师将适时地纠正。

3、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1、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的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快速的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⑴ 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

⑵ 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对托德和老板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中汇报。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将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和老板的言行进行分析与体会,并渗透作者的写作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朗读,通过读来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现在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呢?

1、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主要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课文学到这,相信同学们一定对《百万英镑》这部小说充满了好奇,这位年轻贫穷的主人公结局到底如何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自己阅读本篇小说从中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苏教版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多媒体、实物图片等。

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

(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2、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

(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认识对称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离子反应教学设计详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9、50“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3、4、5题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本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对比例尺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体现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主动探索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100千米,你能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

二、理解明确

实践运用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后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大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5×8000=40000……2、5×80=400……

3、5/x=1/8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学生列式5/x=1/8000并计算。

三、尝试练习

巩固提高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学生练习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练习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

回顾反思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五、知识拓展

激发兴趣p51“你知道吗?”

1、收集地图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学生观看

阅读后适当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

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

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

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

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

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

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

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部编版六年级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公开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知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知音”有关的故事。

1、解题:《伯牙鼓琴》,鼓为“弹”的意思。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互助学习: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4、分享与释疑:重点强调“汤”的读音,最后一句的断句及意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补充资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并且在朝为官;而锺子期是一位樵夫。两人地位相差很大。

1、提问:“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预设: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这是比较浅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这一因果,但不能体会其中深厚的情感由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预设:因为在伯牙“志在太山”时,子期能够评论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可以感受到“汤汤乎若流水”。

请你发挥想象,锺子期听到琴声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细致描述)

预设: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高山时,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势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流水时,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前。

3、伯牙将子期视为知音,是否只是因为他能听懂自己的琴声?

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关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声包含着伯牙的情操与志向。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外在琴声,更重要的是琴声中包含的志向。由此,伯牙才将其视为知音,与那些表面上赞扬他琴声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时此刻,伯牙的内心是这样的呢?

预设:激动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单的。

5、当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

预设:伤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绝望的。这个世上再无明白自己的人,那么所弹奏的乐曲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伯牙绝的不仅仅是琴弦,绝的更是心弦与希望,重回无边的孤寂。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建议配上吴文光的《流水》,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体会伯牙子期相逢之乐与分别之痛。

读一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畅非常光,很多书上都有记载。后世的人们也会用高山流水和知音来比拟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感情。许多有志之士也会用高山流水来比喻自己心志高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课件资料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225 字

+ 加入清单

1、读准“差、较”等 15 个生字的字音,能够正确书写“差抵、氏”等 7 个生 字的字形。

2、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 1-3 小节的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 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 些说明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通过 1-3 小节的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 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学会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一、谜语导入

二、初读感知

1、关于太阳,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课件出示后羿射日图片)这里有一张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猜一个成语吗?(生答:后羿射日)(出示后羿射日的传说)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才不那么热了。那个箭法很好的人就叫——后羿。事实果真如传说的那样,太阳能用箭射下来?接下来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自由朗读。 太阳到底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呢?答案就在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几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再读一遍。

3、我会读: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

4、我会写:写“差、氏、抵”三个生字。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课文的词语,写了几个生字, 你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要去动动脑筋,要用科学的知识辨别真假了。我们都知道了关于后羿射掉9个太阳的那个传说,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告诉老师你们有答案了吗?(生答:是假的)为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2、交流、汇报。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太阳离我们有 1.5 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3500 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几年。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远。对,太阳的特点之一就是距离我们远。

b、作者是怎样把远写清楚的呢?

首先,作者写出了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这句话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 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3500 年。这里同样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除此之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果我们走路去,要用几千年的时间,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师板书:举例子)我们再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吧!(课件出示)这个句子中的差不多能去掉吗?为什么?(师引导学生回答)走路要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如果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飞机,又会怎样呢?(出示课件)就是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同学们想一想,这里运用的什么说明方法?(生答:列数字,举例子)

指导朗读:所以,作者说道:“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课件出示,生读,)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种说法吗?换句话说:这么远,箭射不到。所以我们说,后羿射日是假的。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太阳距离我们没有这么远,后羿就能射下来吗?我们到2、3自然段中去找找答案。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太阳除了离我们远,还有哪两个特点?请同学们找找这两个特点的相关句 子,想想作者又用了什么方法把它写具体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下。

a、生汇报:“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 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什么特点——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板书:作比较)

b、 太阳还有什么特点?继续汇报。生答: “太阳会发光 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这几句话准确地说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热。这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列数字)太阳会发光, 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里把太阳比作了一个大火球,有点类似于比喻句的感觉,但是在说明文当中不叫比喻句,而叫打比方,把太阳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得更具体了。 (板书:打比方)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 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列数字,举例子) 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估计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师引导学生回答,体会用词的准确。 )

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课件出示2、3自然段,不同形式地读。)

4、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介绍得通俗、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如果能用上这些方法就更具体 更生动了。我们科学地了解了太阳的特点,现在可以自信地说出,后羿射日是假的,那知识一个美丽的传说。

四、总结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

请生朗诵……

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

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

师介绍:这首诗歌是李清照40多岁时写的,那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经过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句。生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和词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出示:李清照和词的相关介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出示《如梦令

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

1、其实一首词也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自由读词,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

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句话。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请生读出浓浓的醉意。请生也来醉一次,读第一句话。

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该回家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兴尽”是什么意思?尽美酒、尽美景,也可以说是尽兴……请生也来尽兴一次,请生读第二句话。

过渡: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酒喝的大醉,还因为天色在逐渐变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手指》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方面《手指歌》一课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条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块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交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手指歌》这节语言课的教学反思,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班健康主题活动教案 大班健康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新年的来临,能区别农历新年和国历新年,知道一月一日是元旦节。

2、乐意参与教学以及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及表达内心的喜悦。

3、通过游艺教学,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重点:感受新年的快乐及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能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和展示自己。

教学难点:能学会和同伴合作及体验合作的乐趣。

(1)布置游艺场地,准备游艺材料,游艺内容及奖券。

(2)准备供幼/儿和家长的亲子游戏若干。(分室内、室外)

(3)准备游艺奖品,如准备一些铅笔、等作为奖品。

(4)喜庆音乐:磁带、音响。

一、音乐教学:

播放音乐《过新年》让幼儿及家长感受过年热闹的气氛。

二、看录像:

观察人们喜洋洋迎新年的场面,体会过年的喜悦之情。

三、具体教学安排:

(1)律动“新年好”

(2)亲子运动游戏(注意强调教学中的安全)

a.放鞭炮

准备:每班自制炮竹一个

玩法:分小组。将幼儿和家长分成一一对应,面对面排。开始由幼儿手捧“爆竹”由起点跑向自己的家长,当家长接过“爆竹”后,双手上举,口中喊道“砰啪”,就算送到一个。然后孩子再将“爆竹”运回给下一名幼儿手中,看哪队先放完。

b.运彩球

准备:彩色的球、圈

玩法:分组,每小组10名幼儿,分两对面站立,用圈赶彩球行进走,走至对面交给另一位幼儿,依次往返接力。

c.剥桔子:

准备:小桔子50只,椅子3个,垃圾筐每班5对家长和孩子

玩法:幼儿从起点跑到终点拿一个桔子,跑回来剥掉皮给家长吃,第二个幼儿继续,以此类推,看哪队最快为胜。

d.抢气球游戏:

准备:凳子或椅子;各色气球;拴气球的绳子。

玩法:老师发出指令,复习颜色。如果说红色就要跑到拴有红色气球的椅子旁,用力把气球坐爆。分组比赛,小组第一晋级下一轮,直到轮完初赛,最后小组第一之间进行决赛,分出获胜者。请几位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听老师发令,按照规则进行。

本次教学安排教师不是导演,而是体验幼儿需要的支持者,教学中既做到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又满足了幼儿教学的需要,又使幼儿在创造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乐意参与教学以及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及表达内心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优秀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学的匠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学,典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学习

关于写景:

1.播放《春》朗诵视频,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2.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春”的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地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春──喜爱)

【设计意图】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领悟力。

(三)内容探究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实验的目的,怎么抒情、怎么叙事、怎么创作,核心是创造一个现代的中国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方式、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细细揣摩,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情景交融的递进式结构。

2.体会并学习精美的语言表达。

(1)精读课文,在文中描写的几幅春之图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引导学生。)

讨论后以“春花图”的选材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时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是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朱自清

(2)“春花图”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3)讨论:在“春花图”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观察体现在哪些景物、哪些词语中?

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

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

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精读春风图,讨论后以春风图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要充分调动人的一切感觉,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给我们恰切运用修辞,调动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

“母亲的手、鸟儿、繁花嫩叶、清风流水、牧童短笛”一系列清新婉约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兴、卖弄”歌喉的岂止是小小的鸟儿,还有可爱的人儿,还有整个绚烂的春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气息有温度,让人感受春风的神韵,画面美妙动人,秀雅温婉,意境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这样的描写叫人怎能不爱春风,陷入浓浓的春色中,又怎能不爱上如此细腻婉丽的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

【设计意图】学习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运用通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会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欣赏、热爱甚至陶醉。

(四)作品风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要一颗温柔的心灵。同时需要优美典雅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获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钻”“逼”,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青”直送眼前的特点。

3.有层次的描写景物,运用动静交错、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写景。

一幅春花图从树上写到地上、从实景写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拓展阅读

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马湖》,进一步揣摩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从推荐阅读篇目《冬天》《白马湖》《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优美语言抄写下来,并从用词、修辞、诗画意境、真情实感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200字)

2.观看纪录片《大师──朱自清》。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 北师大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体会小数的意义

课件

一、情境导入:

问:以一幅画为线索,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加入到学习的环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两个小朋友在量课画面的长和宽。长5分米,宽4分米。)

板书:5分米4分米

二、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谈话:你能利用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师: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那4分米呢?

师:5/10、4/10这样的数,我们称为分数,那5和4是什么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我们称为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板书:分数、整数

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种数。板书:小数。

1、告诉:5/10米可以用小数0.5米来表示。

请仔细看0.5米怎么写,板书:0.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6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头、柳树发出了牙,花儿绽开了笑脸,真美啊!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出去走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

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乘坐着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呆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放图片、音乐。)

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

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

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3、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书:[交通工具]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车”呢?(小艇)

(2)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

(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

(3)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

(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小艇这些特点。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指名读第二段)

(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默读课文,并用“△”在词语下面做记号。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老师板书:长、窄、深、翘)

(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3)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点,描写细致入微。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全班一起读)

读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词语读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请3、4组的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第一句),1、2组读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请跟老师一起说它的特点: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长,又窄又深,像独木舟,船头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像一条水蛇。

(4)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模型试着把描写小艇的句子背出来?不太会的,可以看着书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1)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不过,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

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分组讨论评议并完成表格:

在何种情况下船夫如何应对

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

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在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穿过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我们通过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

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2)讨论评议

重点第六自然段

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 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

“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

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

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

(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读

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

(渐渐、摇晃)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齐读)

三、总结课文。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

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