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画展请柬设计(合集20篇)

浏览

5923

范文

100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460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第九册第二十课)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表达感情方面,全词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自身现实的不满和对沦陷区百姓的深深同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

1、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想象意境,感悟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切忌教师详尽地讲解,破坏古诗文的优美意境,而应该引导学生乐此不疲地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想象意境、感悟情感,品味古诗文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在语文能力训练中,再现情境,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使文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应该是扎实有效的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语文训练,使词的内容、情境、意境等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语言,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紧扣词眼,引导品析,激发想象,感受词人的伟大情怀。

文眼是文章的精华,作品的灵魂,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扣住文眼,就能使教学纲举目张,通贯全篇。这首词中的“醉”字就是全词之眼。“醉”在本词中有三层意思:一是酒醉;二是陶醉、沉醉,即心醉;三是心碎的意思。特别是第三层意思,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更勾起了他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而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品悟“醉”字,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一、比较引入,简介体裁。

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正音:乐(yuè)音,朗读课题。

2、比较: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理解题意。

4、简介体裁——词。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出生字,练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卧剥

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

(一)、读出节奏。

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

《清平乐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

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

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

(三)、读好平仄。

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

1、出示朗读提示:清平乐(yuè)·村居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

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

(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

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

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

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

(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

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

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

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

4、指导感情朗读。

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三)、词外人——作者

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

3、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

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

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

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

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

b、心醉或陶醉、沉醉。

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

3、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同时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常常遭到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这首小令,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c、心碎。

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

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

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酒醉醉心醉

心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班彩色世界主题教案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春季过后,夏季悄悄的来临,孩子们的服装变的绚丽多彩,颜色繁多起来,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了《彩色世界》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使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

夏季来临天气较热,于是在早操时有几个幼儿带了太阳帽,于是他们看到的一切颜色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兴奋,于是我们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小兔找太阳》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先给幼儿讲述了故事《小兔找太阳》使幼儿对于太阳的颜色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给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和太阳镜,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太阳,,感受颜色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实录:

李彦姝:老师,快看,红红的太阳变成蓝颜色的了。

于飞:我能给老师变出一个七彩太阳来。

王诗雨:老师,绿色的小草变成黑色的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对于自己的`发现进行了记录,并把玻璃纸和太阳帽继续投放在科学发现区,鼓励幼儿发现更多的秘密并及时记录下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

午休时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小被子也变的图案缤纷,多姿多彩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兴高采烈的比试着谁的小被子图案最漂亮,讨论着它们是怎样印染上去的。针对这一现象,在后来的教育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以"花被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前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棉布店,然后展开讨论"你们发现的棉布上是什么颜色的图案,是怎样印上去的?"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选材料进行了《花被子》的装饰活动,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作品粘贴到作品栏内,有把相应材料继续投放进美工区,供幼儿自由创作。

实录:林凯强:老师,我用纸沾颜色做的花被子漂亮吗?教师:你是怎么作的?林凯强:我把纸团沾上颜色做成了小花的样子。曲宗洛:老师,我用蝴蝶印模,做了一床蝴蝶被。

活动结束后我们看到幼儿创作兴致还很高,便开展了"花被加工厂"的角色区,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到加工厂出了更多的花被,并容入角色,进行了花被买卖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在彩色世界中初步感受周围环境的绚丽色彩,体验色彩及其变化带来的乐趣,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在印染小花被的过程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于是我们又生成了新的教育活动《会变的颜色》,在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准备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让幼儿充当小小调色师自由调配颜色,并把自己的发现作记录,他们大胆探索,并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点画了成熟的葡萄,放在美工区供幼儿欣赏。

实录:邢梦雪:我让红色和黄色交朋友,变成了橙色,可以用来话橘子。张小晨:我让黄色和兰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刘一诺:我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掺在一块,变成了黑色。能使颜色发生变化,幼儿很有成功感,活动结束后我们将颜料继续投放到美工区,孩子们利用区角活动时间继续探索,不断有新的发现,因此孩子们也百玩不厌。孩子们在利用不同颜色画出了不同的水果,于是我们又开展了教育活动《好吃的蔬果》,让幼儿用彩纸当钱币,什么颜色的钱币买什么颜色的蔬果,通过开展蔬果超市的区角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颜色的辨别分类能力,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录:李彦姝:我买红色的苹果。张小晨:你的钱带错了,我不卖给你。李彦姝:那我用绿色的钱买你绿色的黄瓜。张小晨:好,我把黄瓜卖给你。在孩子们认识了蔬果有很多种颜色后,我们趁幼儿玩兴正浓,便带领幼幼儿到蛋糕房参观,着重让幼儿了解糕点上的颜色变化更多,糕点师是怎样利用颜色来装饰糕点的。参观完成后,我们在班内开展了《小小糕点师》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展开想象,利用糕点和教师提供的装饰品自由创作出自己心中的糕点形象。

实录:李世正:老师,我用各种饼干拼成了一个汽车蛋糕。王子函:我用面包作成了一条鱼。刘洪哲:我把面包装饰成了小兔子面包。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在泥工区给幼儿投放了许多彩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创作出更多类型的糕点,孩子们看着讲着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一个月的活动结束了,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及社区资源,家长帮助搜集资料,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从而轻松的完成了教育目标;社区资源的利用,不但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而且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18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

喜欢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课就是一首极为经典的朦胧诗,不喜欢的同学更要注意了,因为我相信你们听完这堂课后就会喜欢上朦胧诗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请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写出“雨巷”)

(二)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指着板书强调),大家不要找错了。》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四)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

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6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二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给大家分析了三个意象,大家现在应该知道如何理解朦胧与明确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个就当作家庭作业,同学们带回去好好思考,下节课我来提问。

(七)引导背诵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逢,结着,是有……)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遍这首诗(……)现在合上课本,看黑板试着回忆:

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作业:1.分析剩下的三个意象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放“雨巷”的朗读带

(二) 分析意象

1. 篱墙。明确:一堵墙。

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 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3. 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三)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四) 课堂练习:解读课后习题。

(五) 复习全文

(六) 作业:把剩下的练习完成。

2.预习下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5、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3月,“三八”节就被孩子们挂在了嘴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妈妈、爱妈妈、对妈妈说出心中的爱,是爱的教育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这个主题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们以绘本阅读为切入点,生成了《开满鲜花小路》这一美术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像袋鼠宝宝一样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好孩子。

1、欣赏绘本《开满鲜花的小路》,感受故事中袋鼠妈妈爱袋鼠宝宝、袋鼠宝宝爱袋鼠妈妈的快乐心情。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出来;把握用油画棒均匀涂色、不涂出轮廓线的涂色方法。

3、引导幼儿像袋鼠宝宝一样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好孩子。

1、《开满鲜花的小路》ppt课件,3首背景音乐。

2、各种花卉、各种小路的图样欣赏。

3、人手一份作画工具:黑色记号笔、8开铅画纸、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的黑色剪影、油画棒、背景草绿色水粉颜料、刷色笔。

1、欣赏谈论。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这里面发生了一个爱的故事,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艺术教育不应是枯燥的美术知识灌输和美术技能训练,而应该让幼儿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大胆想像,以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而绘本这一独特载体,正是以色彩丰富、形象鲜活、图文并茂的画面,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能让幼儿产生创作的欲望,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经验等都获得了提升。

(2)观看绘本《开满鲜花的小路》ppt前半部分(到第8张时停下来),并谈论。同时定格数张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发生的内容,为画面场景做准备。

①袋鼠妈妈好辛苦,袋鼠宝宝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来爱妈妈?

②如果是你,你会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爱妈妈?(幼儿自由回答)

③出示第9张图片,袋鼠宝宝想送给妈妈一路的鲜花,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自由回答)

④出示第10张图片:看,宝宝在挖坑;听,小鸟在叫。噢,原来小鸟们都在帮忙往坑里撒花种子。

⑤小朋友,你觉得开满鲜花的小路会是怎样的呢?

分析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我选择了动画作为课件辅助教学,同时对动画作了处理,尤其是在画面的定格上,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意图,让幼儿伴随情景展开想像,并和动画产生互动,在一连串紧凑的问题中预设了故事不为人知的情节,吸引着幼儿去观察、思考、探索,带着问题进入一个又一个的环节。

2、操作尝试。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路,让幼儿欣赏,并示范画一条小路。提醒幼儿小路是妈妈要走的地方,应该留空出来,路的两边才画上鲜花。

(2)出示各种各样花的形状,教师和幼儿共同为一朵大花作涂色示范。幼儿一起参与尝试用油画棒均匀涂色、不涂出轮廓线的方法。教师对幼儿提出要求:“这可是袋鼠宝宝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花,要涂出漂亮的颜色。”

(3)出示未完成的鲜花小路,教师和幼儿示范涂草绿水粉颜料,在未干的情况下贴上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的黑色剪影。

分析

《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阅读绘本的过程,会让人在快乐之余产生一丝丝感动。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绘本中蕴藏着有助于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从月亮挂在树梢到太阳落山、小鸟回家的情景,从光秃秃的小路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情景……给了幼儿细细品味的机会。而幼儿对画面的敏感程度更胜过文字,他们喜欢关注画面细节,鲜艳的色彩、不同形状的花朵,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正是不可多得的美术教学资源,让幼儿在欣赏之余,有了一种想创作的愿望。

3、想像创作。

(1)在音乐声中,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2)留意幼儿的绘画思路,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醒反复使用相近颜色的幼儿更换对比明显的颜色作画。

(3)留意有创新的设想,请幼儿及时介绍给同伴。

分析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凭着对画面的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音乐声中自由、积极、大胆地表现。

4、交流体验。

(放音乐)幼儿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请幼儿把作好的画在地板上拼接成一条长长的鲜花小路。

分析

把情景放大,使幼儿在交流体验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尽情地挥洒,他们在小路上都种满了鲜花,而且每一条小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构想。当他们把既完整又独立的小路一条一条地连接成弯弯曲曲的长长的小路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的情绪再一次被激发,兴奋地投入到拼接小路的快乐创意活动中去了。

5、活动延伸。

(1)播放《开满鲜花的小路》ppt后半段。

(2)最后出示封面《开满鲜花的小路》。

小朋友,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开满鲜花的小路》。你们的鲜花小路和袋鼠宝宝的鲜花小路一样美丽,他多爱他的妈妈呀!你们在家里每天都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好不好?

分析

在欣赏谈论环节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了绘本的前半部分,在美术活动后再和幼儿共同阅读绘本的后半部分,这样做既让绘本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又保持了绘本原有的完整性,使爱的教育完整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348 字

+ 加入清单

1、让学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他写本诗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涵虚、太清、徒等。

2、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意和主题,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诗,以此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优秀古诗词。

3、通过学习本诗,要求学生学习诗人的“自我推荐”的勇气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一、课前预习

(教师布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

1、准确熟练地朗读本诗,对照课文注释或资料书疏通诗意。

2、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解题。

4、文言词语解释:涵虚、太清、济、端居、耻、坐观、徒有。

二、课堂学习

导入语设计

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后让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朗读水平。(教师作评价和朗读点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欣赏)

(2)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关文学知识?(让学自荐发言,教师提供资料作补充)

2、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指出并解释诗中重要的词语?

(让学自荐发言,同学补充)(教师帮助归纳、整理并补充解释)

3、多媒体展示相关词语解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腾。

撼:撼动。济:渡过。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坐观:旁观。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解释题意?

(教师引导探究与提示):这是一个联合结构短语,由“望洞庭湖”和“赠张丞相”两个述宾短语构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诗歌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着重于“望”,是以描写景物为主。后半部分是“赠张丞相”,着重于“赠”,是以表达意愿为主。那么,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教师帮助整理并提供参考资料)

4、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讲述诗歌大意?

(让学生自荐发言,同学补充,教师帮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媒体展示诗歌大意: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观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过渡]

赏析: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做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身在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引用典故]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教师问题设置:这首诗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教师归纳总结,给出参考答案)

6、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诗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教师问题设置: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都把诗歌背诵了吗?谁来试试?(学生自荐背诵,教师适当表扬和鼓励,并提出背诵要求)

7、自主学习小结:

8、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诗

(教师设置学生探究的问题,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①诗歌的前四句诗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练、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这幅画面吗?

②请你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话作简要的赏析。

③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④诗歌的后四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吗?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⑤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自我推荐的方式呢?

⑥请谈谈你的自我推荐的经历或者感受。

(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后小组推荐或自愿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引导、提示,最后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的参考意见:

①浩瀚无边,澎湃动荡。

②这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湖的丰厚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都受到湖的滋养和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前面,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气势磅礴。

③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④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荐的方式。

⑤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应该更直接、大胆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谓“亮剑”精神。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⑥略

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的学习有如下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课堂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听众”,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

2、教师的教学重心由“教”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学”,由传统的“授之于鱼”变为“授之于渔”,教与学互利互惠。

3、教学中,我设置了课堂“同步练习”与“自我测评”这一环节,我认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法宝就是同步练习与自我测评,通过练习和测评提高学生的学而致用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得到肯定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幼儿园《过新年》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设计,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过新年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高兴的大事。如今,虽然新年还未正式到来,但在我们幼儿园已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新年气氛。我们这些小小的托班宝宝也被这些情景和气氛感染了,他们也请爸爸妈妈带来一些新年布置的材料,甚至请来妈妈把我们教室里装扮得格外得漂亮。

有宝宝带来一棵新年树,于是,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后,总围在树旁。他们用手轻轻碰着树上的装饰品,嘴里讲着“这个是红的,那个是黄颜色的……”,其中有一些小包装礼物状的东西,这些宝宝竟也饶有兴趣地猜着里面的东西“里面有糖的。”“有玩具宝宝的”……孩子们对此兴趣十足,结合新课程中“新年树”的主题,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过新年”。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与观察中感知新年礼物的颜色,在看看、讲讲、玩玩、乐乐中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1、感知礼物的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礼物盒(红、黄、蓝、绿)若干、毽子(红、黄、蓝、绿)若干、新年帽若干、音乐磁带

一、引起兴趣:

(师生每人戴一顶新年帽进教室)

(教室地毯上放有好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礼物盒)

师:宝宝,过新年

幼儿园托班社会教案:认识清洁工

1、使幼儿知道幼儿园里也有清洁工,并知道清洁工的工作。

2、知道清洁工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他们。

1、课前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清洁工的工作。

2、间笔画:清洁工在铺床、洗毛巾、拖地板、倒都浆、洗玩具等。

3、录音机、磁带、蛋糕、小盘子、蜡烛。

1、出示蛋糕,引出课题《夸夸我们的好婆婆》。

教师用语参考:“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是谁过生日?”(幼儿边讲教师边出示间笔画,使幼儿知道婆婆是为我们搞好卫生创设整洁。

2、让幼儿知道清洁工的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清洁工,并尽量减轻清洁工婆婆的工作。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要听婆婆的话,对婆婆要有礼貌,不乱扔饭菜,爱护玩具,减轻婆婆的工作。

3、点蜡烛、吃蛋糕,祝婆婆生日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请每组小朋友讲一句祝贺婆婆的话。”(放录音《祝你生日快乐》)

4、小朋友们分组活动,帮助清洁工婆婆做事:擦桌子、洗杯子、洗毛巾。清洁工婆婆感谢小朋友。

经常组织幼儿洗毛巾、洗茶杯、洗玩具,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952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在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并领悟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验诗人的愁眠之情。

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

1、陈小其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封尘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去烟。

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给无眠找一个近义词。(失眠、愁眠、难眠、不眠)、

教师启发,把难以入眠合成两个字,把难以入睡合成两个字,把不能入睡合成两个字。

大白话就是睡不着觉,再读这一句。

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这钟声是从哪儿来的

2、200多年前,王士桢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指名读后点评。这是古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

这是哪里的钟声?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奇怪的是作者为了听寒山寺的钟声,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3、500多年前,高启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这是哪里的钟声?更让人奇怪的是,高启只要听到钟声,就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张继何许人也?

4、800多年前,陆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从诗中可以看到,陆游曾经到过哪里,听到过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诗人还会怎么想?

师生对句: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钟声,所以在陈小其的笔下有这样的钟声,(生读)200多年前的王士桢有这样的钟声(生读)…………

5、质疑

问题来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不同的诗人都会写到寒山寺的钟声?

为什么四句诗中都提到了钟声?是啊,寒山寺旁边有那么多景物,为什么诗人只关注到了钟声。

为什么这钟声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和一首诗有关,都和一个人有关,这首诗就叫枫桥夜泊,这个人就是张继

二、承:张继卧听寒山钟

1、通读《枫桥夜泊》

(1)、学生自由读,要求:反复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顺,读清爽。

(2)、指名读

正音后再批名读,要求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

评: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仅嘴巴在读,用表情在读,用整个身体在读。

(3)、师生对读,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

反过来师生对读,有了刚才老师的范读,学生能学着老师刚才的读调读后三字。

船为什么要读得这么长?

(4)、学生读整首诗

2、整体感受诗歌的情绪

读诗不但要读出味道,更要去体会诗给带给我们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感觉和情绪吗?你会选哪个词?

愁、

忧愁、

愁眠、

神秘: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幻 好一个传神的幻、

朦胧 月朦胧,鸟朦胧

3、品读诗歌的意象

(1)你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肝有朦胧的感觉吗?为什么枫桥夜泊会带给你幻、愁、朦胧呢

(2)再读这首诗,这首诗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在这个地方做一做记号。

你们记下的不仅是符号,因为符号的背后是你们的思考和发现。

这个晚上,张继睡了没有,睡着了没有,何以见得?诗中的哪个词在直接了当告诉了你张继根本睡不首。(愁眠)把愁眠圏出来。再说愁眠的近义词,反复读这个词,

a: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我们按诗中写的顺序一件一件说。把这些词划下来。

月落

b:江枫:你们看到江枫了,你们看到的只是江枫两个字。

学生闭上眼睛,师描述:月亮西沉,天地一片秋风瑟瑟地吹过,你看,那江边一株两株一排一片那是枫树,那是枫林,仔细地看,你看到了吗?睁开眼,说说你的眼前出现的关于枫树的画面,有一幅画面在你的眼前定格,那是什么?

是啊,因为愁眠,诗人发现了江枫

c:愁眠啊愁眠,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

渔火:找一个词来形容江中的渔火(微微的,暗,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

d:面对着暗淡的、微微的、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渔火,诗人睡不着觉了,因为愁眠,诗人的耳边突然响起了什么?

乌啼:

e:钟声:那是在夜半的时候,那是从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补充板书)

f:还是因为愁眠,诗人的感觉然发生了变化,诗中的三个字告诉了我们(霜满天)补充板书

你们看到过霜满天吗?霜是在地上的,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可能满天呢,只能是满地,张继写错了,你是怎么看的呢?

生:这是作者的一种遐想。女孩的心思就是细腻啊,她告诉我们作者看到霜满的跟什么有关系(作者的心情)霜满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冷的感觉。

张继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怀才不遇

生:可能是被人诬陷了,

有太多的可能了现在我们谁也不清楚是因为什么而心冷,而心愁,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霜气满天的冷意和愁意。

三、转:月落钟声对愁眠

1、这景层层包围着谁,伴随着谁,用张继的话说,这是江枫渔火对愁眠,注意到这个对字了吗?

因为这个对字太普通太平常,太容易被人忽视了。知道这个对的意思吗?出示选择题。你选第几种意思。

(1)对付

(2)面向 张继面向着什么?

(4)使两人东西互相配合、接触。 什么配合他愁,似乎天地万物都陪着我一块儿愁眠,仿佛天地之间只写着一个字“愁”

2、师配乐朗诵

配乐齐读 在悠悠的音乐声中,学生入情入境。

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就在客船之上,张继辗转反侧,这四个字不是从他口中出来,而是从他的心底缓缓流淌出来。再指导朗读

3、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乌鸦也消失了,擦去乌鸦

那满天的霜气也只是用心感觉到的,擦去霜满天

那江边的枫树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擦去江枫

那渔火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擦去渔火,

那寒山寺也看不到了,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

4、天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可能相对的了。就在这个时候,你听(放钟声)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寒山寺的钟声穿过枫林贴着水面来到了客船之上,那声音那样真切地传到了张继的耳边。那声音仿佛在对张继说,此时此刻,你就是钟声,你来到客船之上,你来到张继的耳边,款款地,深情地对他说

出示: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

学生练习写话

5、交流写话

写多写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笔的时候你有一种感觉,你有话想对张继说,其实不是钟声,而是你的心声。

钟声悠悠传来,钟声终将消失,随着钟声的消失,张继的忧愁也终将消失。

6、古今中我写愁的诗举不胜举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你一定发现,诗人的愁都和一种景物联系在一起。

你想过吗?要是这个晚上没有月亮,这满腹的愁又将托付给谁呢?再读诗句。

从此,在中国诗人的诗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思的景物,这也是张继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所以从张继开始,这钟声……

再读开篇写寒山寺钟声的诗句

7、融合生活语境

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品读了寒山寺的钟声,想象一下,十年过去了,你终于有机会到苏州去了,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那就枫桥,你来到桥上,你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是谁,突然想到了一首诗,那是谁,人突然想起了十年前一个姓王的老师的老师曾经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张继的诗。齐读这首诗

虽然相隔千年,你突然觉得张继并不陌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诗意语文,追寻审美化的实践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介绍说明对象(教学重点)。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师:(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桥”吗?(学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既是对文本内容的熟悉,也是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小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明确: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形式优美,而且非常坚固,历经成百上千年仍在发挥作用。

2.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如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等。

3.为什么中国石拱桥会有如此光辉的成就?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二是我国石拱桥建造技术高超,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三是各种建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4.桥梁建设已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如武汉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可从四个角度思考。

(1)说明方法: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2)说明语言: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但文中有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3)说明顺序: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4)说明结构: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涉及重点不同,但是包括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顺序、篇章结构等重要知识。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说明文知识,并在文本讲解中穿插重点字词的积累。

学生活动:文中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二者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分小组开展活动。

(1)绘制说明图: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位置上标出数据。

(2)整理导游词:根据课文内容,有条理地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

(3)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设计意图:该活动是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

1.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

3.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课下批注并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987 字

+ 加入清单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1、重点:

⑴体验成长的感受。

⑵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文章题目本身可以多种多样,它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同侧重点,比如,可以侧重于人物、可以侧重于情节或主题思想等。节选的文章似乎可以给出不同的题目,例如:父与子、小康放鸭记;放鸭、放鸭之旅;成长之旅等。那么,相比较于《孤独之旅》,课文的题目则侧重于什么呢?老师认为,是为了更加诗意化地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用其他题目都把文章坐实了。只有“孤独”一词,本身是忧郁而诗意的,它与诗歌的浪漫特质相符。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与哲学家等,无不是在“孤独”中升华和创造的。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孤独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运”!但是,“孤独”虽是每个人都有,却又是非常抽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而曹文轩却用文字和他独特的风格,把“孤独”很好地传达了。

简介作家指导阅读: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其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追求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了解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苗鸭,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二、探究生趣

(一)整体感知:走入孤独之旅

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四个字概括):

讨论并归纳: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二)研读课文:聆听孤独之声

从文中划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句子,体会“孤独”的含义。

学生读书,圈点勾画,交流发言。教师引导点拨,齐读重要语句。

ppt展示一些线索语句:

1.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

2.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9322;

3.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4.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5.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

6.在心里清楚了一点:他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7.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8.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9.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0.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一久——不再忽然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麽?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是: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总之,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三)环境描写探究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文中环境描写颇多,但这些环境描写是主要围绕三样事物展开——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也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面对芦苇荡时的不同感受作为主人公心理成长的见证。

3.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四)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作一次朗诵。

当我站在讲台上,精心准备的课却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热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

三、总结固趣

在孤独中成长,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的影子。安徒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忧郁而美丽的故事。一只丑小鸭经过流浪的艰苦与磨难,终于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丑小鸭长大成了白天鹅。两者都诗意化地传达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两者都抓住了这种诗意的成长契机。曹文轩作为安徒生经典作品的欣赏者,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也与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一样,都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在苦难和孤独中成长,生活中的考验与变故是他们成长的契机。桑桑的成长是以他生病为契机,纸月的成长与她的“无父”的遭遇密不可分。

当他们父子二人因为放鸭误入他人鱼塘而再次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时,当杜小康抬着病危的父亲回到油麻地时,他,已经不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杜小康了。虽然头发干枯、面容清瘦,但他“一双眼睛却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之神”。甚至当他后来在自己曾经读书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摊卖货时,“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令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都颇感震惊。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自己的年龄的少年了,他真的长大了。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成长的过程是充满了曲折与困难的。成长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几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孤独”的“催化剂”,它是成长的一场洗礼。所以,孤独不仅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需。北大才子余杰曾说:“孤独就象篱笆,有了篱笆,才有自己的园地。”年少即诗人,孤独即诗人。丑小鸭也许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就让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生活,去面对成长中的孤独和苦难,让自己诗意地成长、诗意地蜕变,直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491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积极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品味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充分利用诗中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诗的意境,增强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美的意识,使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第三,积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要点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时,他们从最深的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

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教师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乐美好:"醉",到底是谁醉了?老夫妇会在屋前用软软的吴语交谈些什么?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和谐美好。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交流看到的画面

风景图

这写的是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锄豆图、织笼图

学生讲述,教师简单引导,一带而过。

卧剥图

3、你看,我们用这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那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来写呢?那就赶快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播放鸟鸣的音乐,学生写。)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设计意图】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加深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乐学。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看一下书。师引背。

2、这首词韵律很美,如果配上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请大家欣赏这首欢快的歌,可以一起打节奏、一起唱。(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唱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设计师聘用合同集锦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聘 用 合 同

甲方:鼎好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乙方(受聘人):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甲方系专业从事家居装饰设计,智能家居安装的公司,现聘请乙方到甲方处工作,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现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下:

一、合同期限为壹年:自20__年  月  日至20__年  月  日止,合同期满聘用关系自然终止。聘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续订聘用合同。

二、甲方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及乙方的岗位意向确定乙方工作岗位为设计部主任设计师。

工作要求:

1、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事先履行请假手续。

2、依据公司与业主意向,及时拿出装修设计预案,可考虑多种方案供參考。

3、工程合同签订后,应在开工前拿出整体设计方案,时间紧迫的,必须加班配合。

4、设计人员应对尺寸进行现场实地复核,设计内容要完整。负责设计的方案负责技术交底。

5、不得利用公司资源,外接业务、中介业务、转包业务或以任何形式收受建材商回扣,收受的应上缴公司,违反者按辞退处理。

6、各类设计图纸,必须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出图。

7、在施工过程中,向项目实施人员现场解释图纸内容、技术要求,根据工程部和客户要求实施现场指导,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效果。

8、在施工过程中对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部分与同行及施工管理人协商,酌情修改,力争不返工、少返工 。

9、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主观原因导致工程返工等,则返工费用视责任大小相应由设计人员承担,并在当月工资结算时扣除。

10、对各工程方案图纸要分别整理归档,做好保密工作,设计草稿要及时销毁,需调用存档图纸时向公司汇报,征得同意方可借出、复制。

11、未经公司同意,设计人员不得擅自为他人设计装修方案,或向他人透露公司的任何信息,特别是客户信息、设计图纸和公司近期主要工作内容、计划。否则,公司将作严厉处罚,直至辞退。

12、外接的设计图纸,根据图纸内容、数量由设计人员填写委托工单,交给设计部负责人,负责人审签后交财务扎口。财务收款后,开出收款凭据,并签字放行,客户凭此据领图。不见凭据,不得发出图纸。

13、绝对服从公司管理,遵守公司管理规定,及时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事务。

三、薪酬待遇:底薪加提成

1、甲方支付给乙方的月工资底薪为:3000.00

2、业务提成:

A、业务设计部按照成交价总额提3%-6%,基装业务3万元以上为3%,8万元以上为4%,15万元以上为5%, 20万元以上为6%。整装业务通提2%。

B、每个月见面客户(建筑面积120平米以上)按照3比1的签单率进行考核。见面客户减少的或增加,按照比例增减签单率,乙方承诺在甲方现有价格基础上成交单价提高10%。签单率未达到的,按照百分比扣减底薪。签单客户必须保证公司的毛利润不低于30%,低于的按照二分之一比例承担经济责任。

C、设计部收取的设计费除去费用(业务提成3%,效果图费用)开支后,按照5比5的比例分配。乙方的业务提成按月计算,客户付款后结算。

五、乙方在职期间所开发的一切客户为甲方所有。乙方不得私下订单,一经发现,将承担5000元的违约责任。

六、协议解除

1、设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徳,合同期满不续签时,应提前1个月与公司沟通,以便公司安排工作。自己负责的工程项目必须完工交付方可离开公司,离开公司前必须结清与公司帐务。否则,公司有权扣除乙方的一个月工资

2、如乙方在任职期内参与其它与本公司业务相类似的经济活动,以权谋私出卖甲方技术资料和商业信息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辞退。

3、乙方在任职期内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各项管理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甲方有权追究责任,终止合同辞退。

4、甲方未能按时支付工资及业务提成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5、甲方单位被撤消,聘用合同自行终止。

6、本合同期满后,乙方在甲方产生的客户资源归甲方所有。

7、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聘用合同可以解除。

8、双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提前终止和解除本合同,违约者支付人民币5000元作为违约金给对方。

9、合同履行期间,乙方单方面要求提前解除聘用合同或因乙方违反公司管理规定被辞退的,甲方有权不支付未结算部分工资及业务提成费用,乙方同时应支付人民币5000元作为违约金给甲方。

七、本合同一式贰份,甲方一份,乙方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甲    方: 鼎好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甲方代表:

乙    方:

20__四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775 字

+ 加入清单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从而也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教学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头饰、一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和特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出示壁虎投影片,问: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小动物,你看他是谁呀吗?

(随机板书:壁虎)

你能带大家读准这个词吗?

指名读,跟读。

2、你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

(随机板书:尾巴)

3、是呀,这只小壁虎没有了尾巴,他要向别人去借尾巴。

把课题板书完整,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指名读,齐读。

4、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

(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借?向谁借?它借到了吗?)

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同桌相互交流。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

3、全班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学生没说到的生字,教师可以直接提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

4、学习词语:

小壁虎、借尾巴、蚊子、一条蛇、逃走、难过、姐姐、新尾巴

(先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5、出示生字卡片:

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找到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随机贴示学生说到的小动物的图片。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它的心情怎样?你在什么时候也会这么难过?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壁虎,带着那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认读要求写的字:

河、借、姐、呢、呀、哪。

2、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并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

虫+文=( ) 虫+它=( ) 又+隹=( )

女+且=( ) 亲+斤=( )

2、你还记得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吗?他向哪些小动物去借尾巴了?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那一段吧!自由读,他借到尾巴了吗?

⑵ 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他?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

⑶ 指导学生朗读小壁虎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⑷ 多有礼貌的小壁虎啊,那为什么小鱼姐姐不把尾巴借给他呢?让学生说说小鱼尾巴的作用。

⑸ 读读小鱼姐姐的话,读出小鱼姐姐的为难心情。

⑹ 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时的对话。同桌自由练习,指名读。

2、自主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四、五段,学生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⑵ 想一想,老黄牛和小燕子为什么不肯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⑶ 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 )的尾巴要用来( )。

⑷ 你们想想看,黄牛和燕子的话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⑸ 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试试。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⑴ 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你能根据自己对其他动物尾巴的了解,再编一两个自然段吗?

同桌交流。

⑵ 指名说。

评议。

4、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⑴ 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从哪里来的?

⑵ 小壁虎又得到了一条新尾巴,这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它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体会小壁虎高兴的心情。

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2、指名小组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集体分角色朗读全文。

2、布置课后作业,回家编一个新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弈》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学弈》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指明了之所以学习效果不同,其实是因为学习态度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异。

由于我班的校本课上的是《论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不仅喜欢学习文言文,而且对文言文有了较高的领悟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照译文自学原文,并喜欢摇头晃脑的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所以在本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讲解然后讨论交流的办法来学习本课。不逐字逐句的串讲对译,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在反复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熟能成诵,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3、体会做事情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孟子》的文言文《学弈》。(板书课题学弈)

2、请同学们看课题,弈,是什么?学奕是什么意思?

3、那在学下棋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对照译文读读这篇文章吧。

二、读中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己想办法解决文言文中的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

2、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

1、对照译文,把自己能理解的关键字词标注在原文上。

2、小组内汇报交流:通过原文译文的对照阅读,都理解了哪个字或者词,哪句话。

3、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交流。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图片,结合课文说一说:两个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诵读课文:

1、理解文章内容后再来读这篇文章,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根据意思断句了,一定会读得更好。快来练一练吧。

2、练读以后,你觉得读这样的文言文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按照大家的提议,把读的速度放慢并抑扬顿挫再来练读。

4、指名诵读并学生评价后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赛读,男女生之间赛读。

(四)感悟拓展

1、看着同学们摇头晃脑的读的这样认真投入。老师觉得在读的同时,你一定明白了许多,谁愿意对大家说一说?

2、你喜爱那个对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说些什么?对那个三心二意的人又说些什么呢?

3、在我们的身边,在学习和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这两种人呢?自己评价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学下棋的两个人都专心致志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把这个故事按照你的想象写一写。

5、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做事情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一切做到最好。

那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话: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论学习还是做事情,都能专心致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熟悉电路板到完成实验报告,在这整整九天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有很多很多的收获,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微机原理和c语言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在前三天的时间里,老师布置了任务——修改书上电路图中的错误并重新绘图。一开始很不理解,埋怨老师不直接告诉我们。在之后的编写程序时我才发现,这一过程对于本次课程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亲自仔细的测量过,才能够熟悉各个芯片所在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管脚作用,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其程序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或网络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在编写程序以及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请教同学老师,再自己一点点改善程序,最终编写出了比较完善的程序,实现了所有要求功能,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一点。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

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芯片的管脚如何编号,对c语言编程掌握得不是很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习。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吴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完美解决了。同时,在吴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给予我帮助的所有同学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背育古诗。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两课时。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4、同桌交换课文互相写。

5、展示评价。

13、古诗两首

1、古诗《所见》,说说诗人的名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关闭闭路电视黄牛特童古诗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古诗两首中的另一首诗。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小池。

1、这首诗是谁写的?

(杨万里)老师简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人大多数也是描写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池、惜、阴、晴、柔、露。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

⑴熟字带生字:

地──池明──阴错──惜情──晴雾──露。

⑵编儿歌记忆:

把矛放在木头──柔。

6、再读古诗:

看谁字音读得准。

1、听老师范读:

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荷花开。

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时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师简单讲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

5、推荐读。

6、练习背诵。

1、齐背13课的两首古诗。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13、古诗两首

小池惜晴柔

照样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画展邀请函

范文类型:邀请函,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十月份在济南召开,结合济南东部白泉湿地公园规划开发建设,深层次挖掘历城区鲍山街道文化底蕴,现决定举办“魅力历城*鲍贤遗风*白泉诗韵书画摄影展”活动。拟邀请包括您在内的当代书画名家,专题制作有关鲍叔牙、白泉及其泉群的书法摄影作品。现向您发出诚挚邀请,望请支持!

一、本次展览书画作品尺寸以三尺四尺竖幅或斗方为宜,其他尺寸也可,尤其欢迎精品力作。

二、所有邀请作品均参加展览,并收入正式出版的精装画册《魅力历城*鲍贤遗风*白泉诗韵书法摄影作品展》,并向您赠送该画册。展览结束后作品将由承办单位收藏。

三、约稿时间自即日起至xx年 2月 5日截止,展览定于xx年元旦在山东省图书馆隆重举行。

四、来搞请挂号或快件寄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凤鸣路59号鲍山街道办事处

邀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寨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寨沟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二、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第三小节是重点也是难点。

1.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

2.五彩池美的原由。

3.瀑布的高低错落,蔚为壮观。

相关课件 小黑板两块。

一、导入激情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在。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去品读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新授

(一)细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读原句。

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读原句。

c.一进入景区,象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

(二)细读第二段

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 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2.师配乐朗诵该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九寨沟的美景。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1)出示自学方法

a.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

b.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细致体会感受:

*学生说到哪一处,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下教学设计显示的是点拨内容,针对重难点,话语在具体教学时可能有改动,顺序不一定如此)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a.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b.教师相机出示图片,配合学生的讲述。

c.朗读。练读,指名读。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色彩斑斓。”

a.学生交流体会。

b.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读一读,讲一讲。 大大小小、颗颗——湖泊多;清澈见底——湖水清;色彩斑斓——湖石色彩多。

c.朗读。指名读,齐读。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a.说体会,找词语。

b.朗读。指名多生读。

“每当天气晴朗时??五花海,五彩池呢”

a.这池水怎么是五彩的? 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水里。湖底有五颜六色的石头。

b.教师出示图片,讲述: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闪闪,森林郁郁葱葱。不仅如此,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果实金黄。这么多的颜色都倒映在湖水中,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呀。大家愿意用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来领略这种美吗?

c.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蔚为壮观”

a.指名读。

b.出示图片。师述: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瀑布顺地势层层跌落。这就是课文中哪个词——高低错落。

c.谈感受。如果你站在旁边,会看到、听到、感到什么? 你最想用

哪句话来赞美这瀑布?

师述:真是水声轰响,水浪翻滚,水花飞溅,气势磅礴。 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三节,配乐钢琴曲。

(5)积累内化。

a.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记记。

b.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起立朗读或背诵喜欢的句子。

c.朗读或试背全小节,音乐环绕于耳际。 过度:现在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去看一看吧。

4.细读第四小节。

(1)生自由读,思考:课文描写了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金丝猴,羚羊(出示投影图片),大熊猫,小熊猫(学生用资料分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小节。

a.出示学习方法。

a.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

b.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

b.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3)交流学后成果。

喜欢金丝猴的有哪些同学,交流。 金丝猴——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朗读。指名几生读。

羚羊——突然窜出来,又消失了。 朗读。指名几生读。大熊猫——翰态可掬(是什么意思:朴实可爱) 朗读。指名读,要读的慢一些。

小熊猫——行动敏捷,美滋滋照镜子。 朗读。指名读。

(4)齐读该小节。

(5)同桌互读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句子。

师述: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大家都很爱这些动物,愿和它们成为朋友。

(三)细读第三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在前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了“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由此可见,这一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

3、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一句和前面哪一句相呼应?

(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防溺水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班会,设计,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为起草好文件,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召开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并赴广东、山东、宁夏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指导意见初稿并征求了31个省(区、市)和兵团及350个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意见。

出台背景

负责人:当前,我国村庄绿化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农村环境改善的短板之一。推进绿色村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25号)和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

工作思路

负责人:《指导意见》指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体要求,将绿色村庄创建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拓宽资金渠道,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民个人种植、社会捐赠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

指导原则

负责人:《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绿色村庄创建活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将绿色村庄创建与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美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坚持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空地,结合废弃棚圈和旱厕等整治,运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举,建立有效的建设和管护机制。

基本要求

负责人:从已经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工作的27个省份的实践看,这些地区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房前屋后和庭院、公共场所、村庄周边的绿化以及古树名木保护基本都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其中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多要求绿化普及率(已开展绿化道路或河道长度占道路或河道总长度的比例)在90%以上;对行政村村部、学校、公共文体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不仅提出要绿化覆盖,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化效果;对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的比例普遍在85%以上;对村庄周边一般提出要形成成行、成片或成网等整体性较强的绿化林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对古树名木要求全部进行调查、建档并实现100%保护,且《环境保护法》(20xx修订)也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为此,《指导意见》提出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公共场所绿化普及,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实现绿化,村庄周边普遍有绿化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古树名木要100%保护。

同时,在全面开展村庄绿化的省份中,有21个提出了村庄绿化覆盖率的考核指标。南方地区该指标多设定在25%~45%之间,北方地区多设定在15%~35%之间。为给各地留有余地,并适当照顾全国约1/3的经济落后地区(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县)和绿化难度较大地区(西北、东北地区),在基本要求中提出了全国多数地区经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即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应不低于30%,以北地区一般不低于20%。另外,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指导意见》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出分地区不同类型的绿色村庄建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