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教案第二课时(精彩20篇)
浏览
5642范文
1000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 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采蜜,它会给人指路吗?然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㈠知识和技能:
1、 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读写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㈡过程与方法:
利用快乐识字法、自主识字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边看图边感知课文内容,并借助插图指导朗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重点;通过学文,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②、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③、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激疑: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蜜蜂有关知识)
二、图文结合,朗读理解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理解“附近”一词的意思。(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些(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用以下句式理解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3)指导朗读。
3.讲读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默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时候?(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3)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4)列宁在观察什么呢?他是怎样观察的?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图和第二句话。
(5)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6)你们想这所房子会是谁的?为什么?
(7)只要找到小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请第三句话,这句话说明什么?
(8)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哪个词能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9)指导朗读。
4、讲读第4自然段
(1) 出示课件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读得真有感情,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在本课里,列宁的向导是谁?
(6)大家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7)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三、拓展读。
(1)课件出示有关列宁的故事、蜜蜂的知识
(2)课件出示故事:《惊弓之鸟》、《聪明的小皇帝》、《蜜蜂和蝴蝶》。
四、拓展写。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写它或者它的某一器官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 松鼠教案第二课时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几个段落。
2、能理解“聪明、主意、蒙蒙细雨、可口、挺拔、茂密”等词语。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4、能正确地书写“主、意”两个生字。
1、词语卡片(聪明、可口、主意、蒙蒙细雨、茂密、挺拔)。
2、一盘苹果(数量少)。
3、在黑板上画好松树林和两个田字格。
4、一些用作奖品的的松树。画好三只小松鼠。
5、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什么地方?
生:报告厅。老师板书这个词。(随时随地地进行课外识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说了了各种理由。
师:你真聪明,(出示词语卡片,学习理解“聪明”这个词语)聪明的小朋友身上有四件宝,那就是眼睛、耳朵、嘴巴和心。今天我们来到报告厅上课就是来比一比哪几个小朋友这四件宝贝用得好,谁最聪明?报告厅和教室里有什么不同?所以要更大声地说话,让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二、复习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他们。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些词语,老师就送给你两颗松果。
一生带读词语。(读到“眨眼”时做一下动作)
师:和你的同桌互帮互读。我们来开火车,看看谁读得最棒。
三、指导朗读课文。
师:刚才第二小队的同学吃到了松果,松果的味道怎么样啊?
生甲:有点香。
生已:很可口------
师:我找到了写松果味道的句子,(出示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谁来读一读啊?
生读。
师:谁来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啊?(评议正音)。
师:出示“可口”这个词。谁来读,你知道可口是什么意思?
生甲:就是很好吃。
师:你觉得什么东西是可口的?(哪一种水果很可口,哪一种蔬菜很可口?)
很多学生站起来作了不同的回答。
师:谁喜欢吃苹果?(出示一碟苹果块),请你闻一闻,吃一口,说说苹果的味道。
生:苹果的味道很甜。
生:苹果的味道很可口。
生:苹果的味道酸酸的。
师:再来读读这句话。谁能读出可口的味道,我们就请他吃可口的苹果。
生纷纷站起来读,得到了老师奖励的苹果。但读的重音落在“那么”上。
师:听老师来读一读,谁听出来,他读的跟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的重音落在“香、可口”上)
生:我发现老师的“香、可口”读得重了。
师: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
又请了几名学生站起来读,读的效果不错。这时老师出示了句式“每个------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你还能说吗?
生:每个草莓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生:每个苹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生:每种蔬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
师:苹果被我们吃完了,这时松鼠也吃完了松果,它忽然想到;如果光吃松果,不栽松树,那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生:那就会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生:那就没有森林了。
生:那就光秃秃了。
师:请你来看一张光秃秃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里是沙漠。
生:这里没有水,没有树。
师:松鼠它想到了什么?
生:他吃什么呢?
生:他到哪里去住呢?
生:他吃不到东西,也没地方睡,他会死的。
师:嗯,你们说的很对。课文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你找到它,并把它读一读。
出示句子“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师:哪一个小朋友来读?你读得真好,大家想一想,小松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他会非常不安。
生;他会很担心。
生:他会很害怕,因为他可能会死。
师:是啊,请你带着不安、担心、害怕的心情来读一读松鼠的话。
学生很投入地练习。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请男女同学来读一读。
发现几名同学很有表情,就奖励他们一棵小松树。
师;我从你们的声音里感到了不安、担心、难过,我还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这种心情。
师:请大家不要太难过了,因为这只小松鼠可不是那只找不到花生的小松鼠,它碰到了困难,马上就动脑筋想出了一个主意,他真是一只聪明的松鼠啊。他想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你找到了吗?请你找到这个主意,并读一读。
生: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师:松鼠想到这个主意心里是很高兴的,他会做什么动作呢?
生:他会一拍脑袋。
师:对,鸭先生想到好主意时也是这么想的。他还会做什么动作呢?
生:他会做耶。
------
师:这都是有可能的,请你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带上动作读了这句话。
师:小松鼠的这个主意有用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找到了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大声地练读了。师出示了这段话。“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师:请个小朋友来读一下。
一个学生站起来读,“场”字的发音是第三声。
师:我们在自选商场里学到过这个字,那时他是第三声的,今天在这里,它表示雨下的次数,要念第二声,请你再试一试。
师:(出示蒙蒙细雨这个词)谁能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读准了它的后鼻音。
师;谁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很小的雨。
生:就是很大的雨。
师:不是这样的,你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他是很小的雨。
生:细。
师:对,蒙蒙细雨就是很小的雨,很细的雨,很轻的雨,远远看过去好像有烟气,这是春天的雨,谁来读一读。
生读时,老师评价:你的雨下得真小,你的雨下得真轻,你的雨下得真密啊。
出示“挺拔”这个词。
师:中间两个大组的同学,如果你是一棵小松树,你能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么样的?
学生纷纷站得很直,但手没有伸开。
师:这些小松树怎么没有树枝啊?
学生纷纷把手伸展,作树枝状。
师:真是一些挺拔的小松树。请你再读一读这段话,雨要下得轻,松树要长得挺拔。
师:谁再来试试?
师;小松鼠看到松树长出来了,他会说什么呢?他会做什么呢?
生:他会说:我再来不用担心了。
生:他会说:我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师:总之,他的心理肯定是很快活的,请你带上快活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很起劲地练习。
师:你看我们的黑板上也种着几棵松树,就是太少了,我们也来帮助松鼠,多种几棵树好吗?
学生纷纷把自己奖到的松树种到了黑板上。
师:你看这是一片怎么样的松树林啊?
生:这是一片绿色的松树林。
生:这是一片茂密的松树林。
师:出示“茂密”。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长得很多。
生:就是长得很密。
师:你看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都来到了松树林,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吃松果。
生:他们会在这里散步。
生:他们会在树下做游戏。
------
师:课文里的小松鼠啊,“他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生跟着老师一起读起来。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我们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给报告厅里的老师听,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全文。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松鼠呢?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松鼠。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松鼠。
生:这是一只聪明可爱活泼的松鼠。
师:你也想跟他一样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吗?那么你就要用好你身上的四件宝,还记得是哪几样吗?好,我们先来用用你的眼睛。
师出示“主”这个词。
师;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你觉得写好它,要注意什么呢?
生:点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在自己的本子一练写两个,让同桌来评评你写得怎么样?再写两个。
师出示“意”
师:你知道他的名字吗?写他的时候注意什么呢?
生:日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师:他是个上中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写得扁一点,才会好看,试试看。
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价后让学生再写两个。
师:你能作主意说一句话吗?
生:小松鼠有一个好主意。
生:我有一个好主意。
------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表现真不错,来,给自己一点掌声,下次我们再来这里上课好吗?
生:好。
篇2: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篇3:智斗大灰狼教案 狼教案第二课时
教育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慌慌张张、奋不顾身、冤枉、委屈。
2.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要想办法去解决, 懂得做个勇敢、诚实、乐于助人的孩子。
活动准备
剪辑好的动画片《小黄鼠狼的故事》;字卡(慌慌张张、奋不顾身、冤枉、委屈)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母鸡大婶生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蛋,可是它的蛋却不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动画片《小黄鼠狼的故事》吧。
1.师幼共同欣赏动画片第一部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1部分的故事情节。
①鸡大婶下的鸡蛋是怎么不见的?(老鼠)
②老鼠偷鸡蛋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③老鼠做小偷,干坏事后心情会怎样?
小结:老鼠心里很紧张,走路都走不稳,左看看右看看害怕会被人发现。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慌慌张张”。,出示字卡丰富词汇:慌慌张张。(幼儿跟读两遍)
我们来看看老鼠是不是“慌慌张张”(定格看灰鼠慌张的画面)
④慌慌张张的老鼠在逃跑的路上被谁看见了?(小黄鼠狼)
⑤老鼠跟老猫说鸡蛋是谁偷的?老鼠为什么这么说?(小黄鼠狼)
⑥黄鼠狼有没有偷鸡蛋?黄鼠狼是被老鼠怎样了?(冤枉了)
出示字卡丰富词汇:冤枉(幼儿跟读两遍)
⑦大伙正准备找小黄算账时,小黄在干什么?(救落水的小鸡)
8、它是怎么救的?(跳进河里)
9、小黄是怎样跳进河里的?(他有没有想、有没有犹豫跳下去会不会被淹死)
小结:小黄很勇敢,什么都没想就跳进河里去救小鸡,小黄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说是“奋不顾身”,出示字卡丰富词汇:奋不顾身。(幼儿跟读两遍)
10、小黄有没有被淹死?为什么?(没有,因为他会游泳)这个问题你看要不要提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黄是怎样奋不顾身救小鸡的(定格看小黄跳进河里的画面)
10、小鸡被救上来后鸡大婶却说什么?为什么?(小黄想吃掉她的孩子——小鸡,小黄被冤枉)
11、大家都在责备小黄,小黄却转身就走了,为什么?
小黄心里很不舒服、很难受,不被人理解,却受到别人不应该的指责,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用“委屈”这个词来形容。出示字卡丰富词汇:委屈(幼儿跟读两遍)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定格看小黄受委屈的画面),。
教师小结故事内容:母鸡大婶的鸡蛋被老鼠偷了,老鼠慌慌张张逃跑的时候被小黄看见了,于是老鼠把偷蛋的事嫁祸给小黄鼠狼,正在大家去找小黄处理这事的时候,小黄正在奋不顾身地救小鸡,结果又被大家冤枉,小黄觉得自己很委屈。
篇4:六年级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第二课时
1.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享受生命的同时有所作为,使人生迸发出应有的光彩
2.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涵义
2.引入相关文本,拓展阅读视野,深化学生的感受
3.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学生对时光匆匆、生命易逝的感受
1.多媒体课件
2.林清玄《与时间赛跑》、普希金《一朵小花》等相关文本
2课时
设计意图一、 从交谈入手,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安徒生的童话一定不会陌生吧?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童话?(师生自由交谈)两百多年前,安徒生诞生在丹麦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都从安徒生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时光匆匆,从安徒生创作第一篇童话算起,一百多年过去了,但他的童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魅力有意思的是,尽管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八十多年,但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已经成为现代散文中的经典——它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蕴含的情感
2.学生选择自己感觉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再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
在读中纠错,评价,初步感受时光匆匆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哪些文字值得细细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画
请学生将词语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
2.交流:
(1)从词语生发感受时光匆匆
① 师生判断词语书写的正误
② 师生评价哪些词书写美观
③ 讨论: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词写下来?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从这些零碎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焦灼,他惋惜,他无奈这些词语都不是孤立的,请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面对时光匆匆流逝的焦灼、无奈、痛苦的情绪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2)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交流句子或者段落:你觉得哪些句子或段落值得一再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自由读文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者自己喜欢的段落,谈体会,教师随机引导
板块1: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
板块2: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板块3:从对时光的追问到生命的追问,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触呢?略读第二、三自然段
预计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a.关于“一去不复返”:出示曾经学过的课文——林清玄《和时间赛跑》,帮助学生理解
b.讨论:你还是去年的你吗?与去年相比,你的什么变了?把你的感触融进去读文字
c.关于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之美:品评具体的文字;课件引入相关的评论: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d.面对时光的流逝,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他一定是想到了什么?读一读,体会作者的焦灼、痛悔
e.按照课文中的描述讲一讲,我们的时光究竟是怎样的匆匆流逝?
f.朱自清先生一连串的自我追问,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自我追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就算没有虚度?举一个你佩服的人作为例子来说明
学生讨论,教师随机点评:朱自清先生正因为认识到了时光的匆匆,他虽然只活了50岁,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并没有虚度人生,他留下了生命的深深的痕迹
出示课件:朱自清介绍
四、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你们想到了哪些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诗文、警句呢?
1.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2.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教师搜集的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句格言,学生接读
五、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上,也别忘了用你细腻的心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小的却又是美好的东西,那些值得怀念的东西,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也别忘了享受生命
出示文字:普希金《一朵小花》,学生配乐朗读
六、由“人面桃花”引发深层思考
讨论:最后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今天不一定有答案还记得课文第一段的几句话吗?想一想,燕子还是去年的杨柳,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学生讨论,随机出示:崔护《题都城南庄》
学生读完后,教师小结:的确,尽管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是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也许以你的年龄还不能透彻的理解作者的这种复杂的人生感喟,但没有关系,时光匆匆,它能够教会你领悟一切 。
篇5:《陶罐与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第一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
3、理解课文中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1、陶铁罐贴图双份。
2、投影出示用的语句。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陶罐与铁罐》。首先要复习课文生词,请同学们开火车、大声读。
师出示词卡
生开火车读2遍。
2.师:看来大家生字词掌握得不错,所以林老师要奖给大家漂亮的图片。请看,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师同时取出帖图,展示后贴在黑板上。
二、学习课文,以读促悟。
1.师:陶罐与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
生默读
指名学生回答;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变得更有价值,铁罐却不存在了。)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长长的课文用短短的几句话来概括。林老师再考考你,这里“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还有哪些词和奚落意思相近?
生答:
2.师:那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课文中有很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到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两只怎样的罐子?
指名学生回答:铁罐:傲慢,陶罐:谦虚
师相机板书傲慢、谦虚
生齐读板书
师:这特点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请你认真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3.学习朗读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分为三部分
(1)2、3段
师:请你来读。
a、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答
师:铁罐傲慢地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读,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
(生:重音分别在“碰”“敢”“你”;加动作;加表情)
(师:请你听林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林老师心里是怎样想的,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讲的还真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大声读吧。
指名读。/真不错,你就是那只傲慢的铁罐)
b、师:铁罐这么问,陶罐怎么回答?
指名读
师:除了谦虚,你还有能从这句话中看出什么?(有礼貌)从哪里看出来?(双方称呼不同;陶罐子、铁罐兄弟)
师:他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加上神态、动作把它读出来。请一位男生当傲慢的铁罐,请一位女生当谦虚的陶罐。
指名读。(投影)/他们读得好不好?(大家也来试一试)
(2)过渡:从哪儿也能看出它们的特点?指板书说。
指名生读,4、5、6段之一皆可将此部分投影出示。
师:请你认真看看书上的插图,它们俩是什么神态?
生形容。
师:那你来表演一下这种神态。
生再读(带着表情读)
师:真形象,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么懦弱吗?(不是)
师:他为自己争辩,怎样争辩的?
指名生读。
师:铁罐听进去了?他------?
指名生读。
(3)师:这些话实在太精彩了。林老师想请同学上台来,把这些对话演一演。同桌之间先练习(最好要加上神态、动作)(师投影第2——6段)
生练读。
指名生演。师贴图于生身上,“其他同学要认真看,待回都来评一评谁最棒。”
生演生评,“他们两个演得怎么样?”
(掌声鼓励!)
(4)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他俩的特点?
指名生答:师投影出带空格片断的7、8段
师:请大家也读一读这两段,看看插图和刚才同学的表演,想象他们当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填上合适的词语或句子,让对话更具体,更生动。同桌可以讨论。
生讨论。
师:你来说一说。
师:你怎么想到加这些词的?
师:请你通过朗读,把你的这些感受表达出来。
(和睦相处。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需要和睦相处,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社会上也需要———)
a“何必这样呢?”
可加:温和,不紧不慢,心平气和———
b“和你在一起,———”
可加:火冒三丈,怒气冲天,插着腰,指着陶罐———
师:你觉得还能怎么加?你来说一说,有动作就更好啦。
三、领悟道理。
1.师:真是活灵活现!就这样,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而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踤片,铁罐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硬得什么也不怕呢?请默读课文第11—17段,找找最后他们都成了什么样子。
指名生读:(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连影子也没看到)
师相机板书:很有价值、不存在
师: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了,变得很有价值。被人们这样赞美,陶罐是什么反应?
指名生读第16段。
师: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陶罐关心铁罐———)
师:特别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兴奋地、闷得够受了)
2.师:假如你是铁罐,这个时候你想对陶罐说些什么呢?
多生说。
师:陶罐又会说什么呢?
生说。
(说话拓展,让学生明白:要谦虚,不要骄傲;多看别人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和睦相处;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
四、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一点文章。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请两位学生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锤炼。
篇6:母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乐曲《公鸡、母鸡》,并能用线条来表现母鸡的叫声。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4、能通过歌曲的演唱,自己编创小动物的歌。
重点: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难点:
1、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乐曲《公鸡、母鸡》,并能用线条来表现母鸡的叫声。
2、能通过歌曲的演唱,自己编创小动物的歌。
钢琴、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农场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出发啊?(想)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农场里有些什么啊?(出示课件)
2、就在这个农场里啊,有两只小动物特别开心的在欢迎我们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啊?(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公鸡母鸡)
3、那接下来谁能告诉我公鸡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请生模仿)
4、谁能做出公鸡的动作呢?(请生尝试)大家一起来试试。
5、母鸡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学生试试)
6、就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不好?(师生共同模仿)
7、玩呼应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的玩:老师把这个母鸡的声音叫的慢,学生也一样叫的慢,老师快,学生也快,老师急,学生也急。)
8、引出乐曲《公鸡、母鸡》(出示乐曲名称)
9、播放音乐,师带着大家一起尝试做相应的动作。思考:乐曲开始的时候是谁先叫的?
10、播放视频《公鸡、母鸡》,练习用点或者是线来表示母鸡的叫声。
11、乐曲《公鸡、母鸡》是谁写的呢?(介绍圣桑)
三、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
1、师导入:你们知道为什么母鸡“咯咯咯”的叫啊?(下蛋)
2、我们德国的作曲家就把母鸡下蛋的情景写成了一首歌,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吧?(出示《母鸡叫咯咯》)
3、播放歌曲《母鸡叫咯咯》,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4、好了,听完之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啊?(请生回答)(高兴、快乐,开心等)
5、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歌词(师生齐读、轻声)指导读词。(重点指导: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像人报喜添快乐。鸡蛋已生落。)
6、播放范唱,师生合作。(让小朋友在叫咯咯的地方做相应的动作)
7、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8、生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绪和声音状态。
9、跟范唱玩红绿灯游戏。
四、创编歌词
1、师示范创编。
2、学生小组合作,选一种喜欢的动物,尝试创编。
3、各组展示,唱自己编的歌曲。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品德渗透
1、师:母鸡生的蛋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会变成什么啊?小鸡可爱吗?(可爱)
母鸡伟大吗?(伟大)那在母鸡生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啊?(安静)对啊,安静的不去打扰她啊,那母鸡想告诉我们,她生完蛋有点累了,我们小朋友来农场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她想跟我们这样说:小朋友再见。
生:母鸡再见。
2、播放《母鸡叫咯咯》,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一开始,带领学生进入快乐农场,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感觉,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的导入,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学生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让他们回想自己平时听到的动物的叫声,然后在《母鸡叫咯咯》音乐声中,让学生模仿日常生活中动物的各种动作表演,让其充分表现自我,通过身心愉悦的活动,引出新课内容《公鸡、母鸡》,并为律动部分做好铺垫。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时间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在课堂中,必须设计“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学生多听,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学生逐步积累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我还通过音乐的“弥散性”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因此,我让他们听“歌词内容”,听“情绪”,听“歌曲中的母鸡是怎样向人们报喜的?”为了让学生学唱歌曲更有动力,我在其中穿插了一个红绿灯的小游戏。不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以及歌词,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注意力。
本课的设计紧紧围绕学生音乐创造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都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其中,并感受音乐。随着各个教学环节的循序渐进,深化本课主题,最终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本堂课有其光彩之处,亦有一些遗憾和需不断改进的地方,如学生在为歌曲编排律动的时候,明显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律动部分应该层层深入,教师适时的给与提示和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篇7:《操场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1、认识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本课有一幅插图,6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为体育活动的名称,第一排的活动以手为主,第二排的活动以足为主。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
认字写字。
布置学生观察操场上,同学们开展了哪些课间活动。
一、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及标出有几句话。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听听小伙伴读音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要求准确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认读生字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做音节和汉字找朋友游戏。巩固字音。
三、识记字形,了解字意。
1.学生自己学习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2.四个人为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比比谁记忆字形的方法最好!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叶:左右结构,用学过的数字“十”加上一个口字就是叶,竹叶,树叶,黄叶。
加:左右结构,左边是力字,右边加一个口就是加。或用“十”字,把右边“十”去掉,左边加上“力”字。加法,参加。我喜欢参加学校的舞蹈班。
马:用熟字去掉两笔的方法记忆字形。“鸟”字去掉第一笔撇和第三笔点,再把第二笔“横折钩”改成“磺折”,就是“马”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马: 3笔。组词:马车,小马。
用:用学过的熟字“月”记,“月”字加一笔“竖”就是“用”字。不用,用心,用力。
牙: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牙: 。牙齿,上牙、下牙。
竹:用数笔画方法记。竹: 出示“ ”告诉学生是竹字头,让学生观察“竹”字与“竹字头”有什么不一样?竹子。
笔: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铅笔、笔尖、毛笔。让学生想象毛笔是用什么做成的。(出示毛笔实物)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生字的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中田格内描红。
3.在学生描字的基础上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4.在学生说位置的基础上,试着在书上把8个字试着写一遍。教师巡视辅导。
5.学生提出难写的“竹”、“笔”两个字教师范写。
6.学生独立写。
7.进行评改!展示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激发学生字字兴趣。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背诵儿歌。
《操场上》教学反思
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操场上》一文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孩子在玩中是能学到许多知识、技能的。然而,对初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活动转入以课堂为主阵地,言行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这使他们显出了几分失望与无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此情此景,怎样才能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留在课堂,为此,在本课教学时,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一次次具体的语言情景和游戏活动中,多次与生字、新词见面,达到了“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的教学效果。
抓住儿童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从他们感爱好的体育用品入手,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再现了下课后操场上的真实情景,把学生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接着,辅之以“展示读”、课堂游戏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每一次对话,则意味着学生又一次与生字、新词的相识,直至相知。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以旧促新。同时,又免不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在熟悉四个新偏旁后,我引导学生充分回忆带有字这些偏旁的字,巩固了所学知识,以新带旧,逐步扩展。
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人真情交融的境界。本设计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几种辅助性教学方法入手,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 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设计中,在学生理解儿歌的意思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儿歌所描绘的情景景画下来。把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教同组的小朋友读,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儿歌的意思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儿歌,就会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和情感。
篇8:天地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天地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二、教学重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三、教学难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法学法:引导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些字,以便于以后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了自豪的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生:想。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2.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2.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6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
1.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七)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八)布置作业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三)指导书写“上”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读会“天地人”
(七)会写“天地人”
(八)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备课组长审核意见:
篇9:天地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天地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 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一、识字
本课 6 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 特点,建议教学时以 3 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 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 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 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 6 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 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 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 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 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 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 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 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 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 6 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 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本课 6 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 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 (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
汉字。 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1. 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
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 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 6 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 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 6 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
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 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 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 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 读和理解运用。
1. 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
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 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 #8226; 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 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 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 “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 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 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举例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 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这是第一节识
手放好,头摆正。字课,将学前常规教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育融于语文课。
篇10:中国石拱桥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介绍说明对象(教学重点)。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师:(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桥”吗?(学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既是对文本内容的熟悉,也是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小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明确: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形式优美,而且非常坚固,历经成百上千年仍在发挥作用。
2.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如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等。
3.为什么中国石拱桥会有如此光辉的成就?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二是我国石拱桥建造技术高超,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三是各种建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4.桥梁建设已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如武汉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可从四个角度思考。
(1)说明方法: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2)说明语言: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但文中有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3)说明顺序: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4)说明结构: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涉及重点不同,但是包括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顺序、篇章结构等重要知识。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说明文知识,并在文本讲解中穿插重点字词的积累。
学生活动:文中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二者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分小组开展活动。
(1)绘制说明图: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位置上标出数据。
(2)整理导游词:根据课文内容,有条理地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
(3)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设计意图:该活动是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
1.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
3.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课下批注并交流。
篇11:草虫的村落教案导入 草虫的村落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篇12:《羿射九日》教案第一课时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值()艰()稼()此()
植()银()家()些()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猜谜语识记生字。
7、复习多音字“觉”。
8、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一)品读第1—3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叫扶桑。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zhí)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zhì)烤着大地。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rónɡ)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jiān)难。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什么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4、“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说明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
5、“炙烤”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6、“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zhí)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说明了什么?(太阳很淘气。)
篇1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第一课时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2课时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掌握"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2、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1、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2、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老山羊把一车白菜送给了小灰兔,把一包菜子送给了小白兔,那它们回家后是怎样做呢?现在我们就到他们的家里看看吧!
师:请小朋友认真地看动画,边看边想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一)、动画导入,引出新课
1、播放动画,然后请小朋友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生:小白兔回家种菜子。小灰兔回家后就不干活了,饿了就吃白菜。
师:小朋友真会看,那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p117自由地读4----6自然段,体会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读4---6自然段用“————”划出小白兔的做法。用“~~”划出小灰兔的做法。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4---6自然段,并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师:好,谁来读出小白兔是怎样做的,小灰兔又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了就能找到了。
出示句子:1、小白兔把地翻松,种上菜子。小白兔还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2、小灰兔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板书: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吃白菜
师:你能把这两个句子读好吗?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3、学生读句子。
师:小朋友,你喜欢哪只小动物呢?为什么?
生:喜欢小白兔,因为它爱劳动。(喜欢小灰兔,因为它不爱劳动,只会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师:是呀!小白兔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它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它爱劳动呢?
生:我是从“常常”这个词语看出小白兔勤劳的。
师:那你们知道“常常”是什么意思吗?
生:“常常”就是“经常”的意思。
师: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读读它们的话吧!
生:小灰兔奇怪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白兔说:“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2、(课件出示句子)表演读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对`话。
“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师;现在,我想请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读出他们的话。
3、学生表演读句子。
4、总结:
是呀!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我们以后也应该向小白兔学习,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过渡:劳动能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还能带给人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资料城,体会一下吧!
(四)拓展阅读
认真阅读以下的文章,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五)打写训练
1、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呢?以后你打算怎样做呢?
2、你想对小灰兔说些什么?小灰兔听完小白兔的话会怎样做?
作业:
1、书写生字。
2、读课文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 小白兔图) 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送白菜)
(小灰兔图) 吃白菜 (要白菜)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篇14:《琵琶行》教案4课时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 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1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两课时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学案自主落实部分。
3 、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导入】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 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 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 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 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注意读准字音。
湓浦口 ( )贾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
(二) 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① 齐读小序
②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③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 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 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篇15:草虫的村落教案导入 草虫的村落教案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身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默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身独特感受的。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只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同学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身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一起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同学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身的话。
(三)默读课文,掌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同学自学,教师巡视。
3、同学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时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胜利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干演奏出来的!”
同学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身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身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身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局部,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身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篇16:《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
知、了解三峡独特的峡谷风光,能抓住体现三峡特点的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能、根据学生对三峡景色特点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抓住三峡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独特景色,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通过续写文章,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将课文部分内容转换成导游词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录音机、录像。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么,你游览过哪些著名的游览胜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真是一群小小旅行家!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第一条大河是哪一条吗?没错!滔滔不绝的长江水流淌着千年不衰的歌声;永远演绎着岁月的沧桑剧变。而在长江众多的优美景色之中最让人心动,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雄伟壮观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着奇特的峡谷风光。今天就让我们背起行囊,乘坐油轮一起去亲自感受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举手解答,教师配乐导入)
(二)、抓特征,悟情感。
1、瞿塘峡:随着油轮缓缓的前进,我们来到了三峡第一站(瞿塘峡)
a、[幻灯出示]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瞿塘峡有什么特点?有感情的读出能体现瞿塘峡特点的语句。
(学生朗读,小组内讨论交流)
b、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板书特点]
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瞿塘峡雄伟壮观的特点吗?(生试读)
你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什么?(指名读、比读、配乐读)
c、这么壮观的瞿塘峡你想看得更仔细些吗?[配乐朗读,录像欣赏]
2、巫峡:时间真快呀!当我们还沉浸在第一峡的壮观美景之中时,我门又来到了长江第二峡(巫峡)[板书]
a、[幻灯出示]默读课文3—5自然段,巫峡的那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默读课文)
b、学生汇报:[板书特点]
师:这么多优美的.景色吸引着大家的视线,你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转换成导游词来向大家介绍巫峡吗?(小组内交流准备)
c、导游汇报:[学生配录像导游解说]
3、西陵峡:听了你们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三峡旅游。
a傍晚时分,第三站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西陵峡)。
师:我也按奈不住愉悦的心情,想与大家一起感受西陵峡的美,可以吗?(师引读,生齐读)
b、我们发现西陵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手解疑)
c、我们共同感受了长江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白天的三峡优美如画,而夜晚的三峡更让人如痴如醉。[配乐朗读]
4、:不仅你被深深陶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陶醉了,我们也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老舍先生在文章末尾那发自内心感慨的话语(齐诵最后一句)。
(三)扩思维,展想象。
续写练习:a、我们一起游览了壮美的长江三峡,在你的行囊中装满了什么?(学生感悟解疑)
b、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用心感悟的孩子!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助我解答吗?文章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能将你游览后的感受续写在文章的结尾吗?(学生举手解答、续写、学生汇报并点评)。
(四):
(五)作业:将你对长江三峡的深切感受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篇17: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优质
1.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 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 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 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 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 两题。
篇18: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学生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学生也会说一句比喻。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2、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3、小组仿写的一块石头(对比展示,生生互评)。
4、小组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加深对黄山石奇特的体会与感悟)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根据课文中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一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过黄山吗()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9: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____,我还能做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篇20:家人的爱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朴实的语言风格。
一、教师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分析了这篇课文的段落层次,情节线索及从“背影”这一新的视角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的意义,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重点分析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体会作者怎样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平凡的细小的事情来叙事抒情,以及感受当中的父子之情。
二、具体过程:
1、分析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
(1)简洁: 大家先看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先请同学看一下这段话中的“的”字和“了”字,有没有哪个是可以省的。)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如用“已二年多”不用“已经两年了”。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由学生找出另外一处类似语言并自主分析。)(板书)
(2)朴实: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些语句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白描。”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朴实,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不仅仅是这一段是这样,本文记叙事实全部用白描,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请读下边的文字:(第五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慈父不经意的动作流露了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板书)
语言特色
简洁
没有多余字眼
朴实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