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浏览
1161范文
1000《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诗的意象及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诗歌,试着给诗划分节奏,体会其音乐美;
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自主质疑,提出你在读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朗读,你觉得在这首诗中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用一个形容词概括。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明确:忧愁、哀怨、惆怅……
(二)品读诗歌,把握意象
结合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情感?(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出对意象的把握)
教师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等
(三)赏析意象,把握主旨
着重品读“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
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它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请同学一起看图片)。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孤高、美丽、忧伤的代词。
你对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适当的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相关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四)再读诗歌,品味感悟
在把握诗人情感和诗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诵读全诗
(五)教师总结读诗的方法
1.整体感悟:初读感觉
2.把握意象:吟读推敲
3.知人论世(史学价值):拓展阅读。
4.个性体验。
(六)拓展阅读:
1.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类似“丁香”这样的意象,如:柳、明月、黄花、杜鹃……,请你选择一两个意象,找出相关诗词,并对诗中意象作简单赏析。
2.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在诗中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3.请把《雨巷》与胡适的《两只蝴蝶》作一比较,并作一简单评析。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赵州桥教学设计意图
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齐读课题。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一级生字、二级生字以及词语,并充当小老师领读。
3、指导:县、隋、横、跨、爪等生字的字形结构。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雄伟、坚固、美观、省料、设计巧妙…
1.同学们,这历史悠久、世界文明的石拱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以上几个方面选取你们最想了解的内容来学习。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之后,再组织学生按顺序汇报。
a、雄伟:
(1)小组汇报:五十多米、九米多宽、没有桥墩
(2)随机指导:作者用了几个数字介绍桥的长和宽,一起看图,边看边说数字。
(3)朗读指导:读好数字、横跨等词语,读出雄伟的气势。
b、坚固:
(1)小组汇报。
(2)教师相机指导:是啊,这种设计多么高超,多么巧妙,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圆拱,大拱上还有小拱,课文说这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你知道创举是什么意思吗?(参考: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3)小结: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地震威胁不了,因为它---坚固。
c美观:
(1)小组汇报。
(2)教师质疑:为什么所有的龙都像活了一样?
(3)教室情境描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朗读指导:所有的龙都刻画的那么栩栩如生,谁能把这些龙读活了?采用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的方式。
1、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学习了课文,你能用一用自己的话夸夸赵州桥吗?(赵州桥世界闻名的确是名不虚传,因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所以世界闻名。)
2、启发学生:在盛赞赵州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赞美谁呢?(建桥的人,劳动人民)
3、引读:赵州桥表现了---
1.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集,用积累本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3.赞,选一座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桥,赞美他。
篇2: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篇3: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语文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英语课,本年级共有学生50人,年龄在9--11岁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大多数的同学对英语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搞好优生优培和困难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主要从学习一些文具、动物、交通工具、服装等词汇和句型,还要学习数字一到一百。
三、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五、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充分调动每个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5.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比、学、赶、帮”活动。多种竞赛形式,检验学生英语掌握情况。
6、根据各班小组竞赛加分的形式,把每班分成多个英语学习小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老师指导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背单词的任务。
7、教授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时,适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们扬长避短、汲取其他国家比较进步的思想,加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8、跟家长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共同配合。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
篇4: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可爱,通过观察、想象、体会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字的优美,从而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秋天到了
导入:老师这里有几张特别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看过之后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板书课题:秋天到了。
(1)“秋”和“到”标拼音。(2)“了”读轻声。(3)齐读课题。活动2【讲授】秋天到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看拼音读课文,读准每一个音节。
2、看汉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两遍,把课后要求认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
3、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了吧!现在它们一个个来到了屏幕上
4.生字宝宝和我们都结成了好朋友,把它们放回课文中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流利。同学们看汉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读的同学做到正确、流利,听的同学听他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2.出示落叶动态图。
3.落叶飘落下来时又轻又慢,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轻点,慢点。试读、指名读。
四、第二自然段。
1.出示“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指导朗读。
2.(苹果图)苹果那么,那么。
3.指导读(一会儿)儿化音,
4.看大雁南飞视频。
5.指导朗读,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6.试着背一背,填空形式背。
篇5:《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很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在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小说的情中有理,还是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而且特别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教师节当天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周正站起来说:林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说实在的,绝大部分的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学生必须有的礼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感受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经典小诗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想想我们的老师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篇6: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奇妙的博物馆幼儿园教学设计
1、让幼儿学会介绍别人并懂得介绍礼仪。
2、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核心要素客人到先问好进门后做介绍先家人后来客按顺序不要错
1、贴纸、水彩笔,小道具(娃娃家)
2、幼儿在生活中有过客人到来访的经验
3、两幅图:第一幅图里的小朋友把来作客的老师先介绍给妈妈;第二幅图里的小朋友把妈妈先介绍给来作客的老师
一、导入过程通过提问引出活动主题a、教师:“如果老师今天要去你家作客,但是她却跟你的爸爸妈妈不认识,你应该怎么做?”b、“你应该如何介绍老师?并让她和你的爸爸妈妈认识?”
二、关键步骤
1、情景表演《作客》a、班上的教师互相配合,一位扮演依依的妈妈,一位扮演老师、一位扮演依依b、教师重点示范介绍他人时的手势(以右手四指并拢、手心朝上的方式进行介绍)以及介绍的顺序(先介绍妈妈再介绍老师)
2、老师请小朋友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老师来作客》
3、比比看a、请幼儿观察两幅图,看图片中哪个小朋友做得更好,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作得好?第一幅图里的小朋友把来作客的老师先介绍给妈妈第二幅图里的小朋友把妈妈先介绍给来作客的老师b、请幼儿观察,书中的四幅图,再请幼儿回忆情景表演的过程,然后给四幅图按先后顺序编号第一幅图:老师来家里作客,刚进门第二幅图:小朋友介绍老师给妈妈认识第三幅图:小朋友请老师坐下,给老师敬茶第四幅图:小朋友介绍妈妈给老师认识
三、引歌套词可参考《小松树》的曲调,也可自选歌曲
1、区域活动:“客人来访”:在区域中设置“茶吧”,提供小沙发、小座椅、茶具、茶叶、自制饮料、小点心,学习奉茶的礼仪开展“客人来访”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介绍他人的礼仪
2、在生活环节活动中练习唱诵三字儿歌
1、通过礼仪专栏向家长讲解介绍他人的礼仪要求,并希望家长能够用到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正确的影响
2、在家庭聚会或有客人来访时,家长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提供机会,并让孩子在客人面前大胆的介绍自己
1、在情景表演时,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并且行为举止规范
2、为了表示对客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和他人的尊重,我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先家长、后来客;先男士、后女士;先年轻、后长者;先职位低、再职位高)
篇7: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匆匆》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语言质朴有文采,表达感情通俗细致,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既是学生情感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展开联想跟作者产生共鸣,感情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特色。
1、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时光是匆匆而过,稍纵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品读文章,使学生懂得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
一、谈话激趣,进入情境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时间劝告世人的名句,使我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时间的名言:(生说,教师鼓励、表扬)。在上一节课,初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以“匆匆”为题?(师板书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以学生汇报名句开始,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了珍惜时间的话题当中,创设了学习新知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品读感悟:
(一)抓住好词好句,体会时间来去匆匆,飞快即逝的特点。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汇报所学
①、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师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②、生读二—三自然段,体会出作者运用比喻句,拟人句等描述了他八千多日子是匆匆而过的,每一天的日子也是稍纵即逝的。
点拨:
(1)、好的句子如“把八千多日子比做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做大海”很精彩,你们能模仿作者说说自己十多年的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吗?(生造句,师指正,鼓励)
(2)、请生找一找描写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并再说说自己的`每一天是怎样在不经意间过去的。
3、指导朗读、评议: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生说: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你们有同感吗?试着读一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到了读悟结合,讲练结合〕
(二)、抓住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体会时间的宝贵,感悟人生的价值。
1、语言渲染:时间一去不返,正如古语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读文小组交流讨论)
2、生汇报读文感受:这两段主要写了作者对逝去的日子很痛悔,对自己无所事事不甘心,想立志做一番事业,从“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现更为突出。
3、师小结:作者在这里也用了多个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4、指导生朗读:你们谁能读好这一段?每组可推荐一个代表比一比。(同学们读文、评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者在这一部分中,放手让生自己读书,以读促思,以读带讲,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生活实际,跟作者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情感得到了熏陶〕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朱自清的材料,明白他的作品及简历,说说他在中国现代的影响。
点拨:我们应该向朱自清先生学习,懂得珍惜时间,写出了许多好文章,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更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宁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高尚品质。
3、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16、匆匆
时间一去不复返
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篇8:足球教学设计方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数量词的归类识字课。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方法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互教互学中学会本课的生字,发展语言想象等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我会认”的14个生字,会写本课“我会写”的六个生字。
2.根据教材提供的数量词的用法,把身边的事物用数量词表达出来。
3.感悟情境,展开想象,在叙述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用喜欢的方法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对识字方法能归纳和总结。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能力并能对识字方法予以总结。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几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玩儿,你们愿意吗?我们今天究竟要到哪些地方玩儿呢?秘密就藏在咱们语文书《识字6》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就把课文读会?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问同学,问老师,拼拼音)让我们打开书轻轻地读一遍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多读两遍,咱们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初读。
指名一人读一节,其他学生听。听是否读准了音。
3.师生共同评议,对读错的生字进行纠正。
三.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学习第一节的6个生字。(海鸥滩军舰帆)
a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b.学生说想象的画面。
c.课件展示海边景色图。一边描述海边景色,相机展示带音节的词语。
d.读带音节的词语。(自读小老师教读齐读)
e.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词语。(学生自读小组赛读)
f.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词语。(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2学习第二节的生字。(秧稻塘)
a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画面,画出不懂的词语。
b.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相机展示课件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同时拓展一畦畦一方方的意思。
c.课件展示带音节的“秧稻塘”三个生字。(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d.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秧稻塘”三个生字。{抢读}
e.总结学习第一二节的学习方法。读课文——想画面——认生字
3根据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节。(学习生字“竿溪”)
a小组自学。
b.指名读第三小节,并说想到的画面。
c.根据学生的想象相机出示本节情境图。
d.课件展示带拼音的生字“竿溪”。(指名读抢读)
e.课件展示不带音节的生字。(齐读)
f用“小溪”说一句话。
4用学习第三小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四小节。
四巩固识字。
a小组内学生用生字卡互考生字。
b.小老师用生字卡考读全班学生。
c.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从字的结构从识字方法等方面总结)
五再读课文,感悟数量词。
a指读课文。
b全班分组对读,一组读一句。
c师生对读。
d全班拍手读。
像同学们刚才读的“一只”、“一片”这样的词语,我们把它叫作“数量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量词,比如,“我是一位老师”中的“一位”,“这是一支粉笔”中的“一支”。请小朋友快快观察我们的教师,也可以想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请你给它配上恰当的数量词.。同学们同桌为一组,我们也用数量词编一段课文。
七指导书写。
a教师范写“海竹”两个字,学生观察书空。
b学生对写这两个字的建议。
c学生练写。
d同桌互相评议书写。
八板书。
篇9: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1、学会前鼻韵母ɑn,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学会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声母与韵母üɑn的相拼。
一、故事导入
1、复习读声母、复韵母。
师: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啦,这个消息传得很远,你们可知道,连拼音家族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呢,而且她们也想来参加呢,这不你看燕子领队带了一大帮拼音宝宝要来报名呢,都有谁呢,认一认吧。先认识一下声母代表队的运动员gkhjqx,再认识一下韵母代表队的运动员,哦,(跳出一个大大的an,)这是谁呢?原来它是前鼻韵母代表队的首席运动员呢。
二、学习ɑn。
1、ɑn发音。
师:首先我们请出前鼻韵母的首席运动员:ɑn。
(1)同学们说说大哥长什么样子啊?(左边是单韵母ɑ右边一个鼻音n)
(2)大哥的手上带了一幅什么图啊?(xx)你知道xx吗?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xx在首都北京,是中国北京的象征,xx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大哥最喜欢xx,因为他就读做ɑn。
(师带读,讲发音要领:先做ɑ的音,再发n的音。把嘴张大,摆好ɑ的口形,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透出,和“xx”的“安”发音相同)。
(3)编口诀读:xx,ɑn ɑn ɑn(安徽省ɑn ɑn ɑn)指名编口诀。
(4)点名读、开火车读,(比比谁的声音大,谁读得准)齐读。
2、指导书写ɑn。
师:读得真好!看来这个新朋友咱们算是认识了,可ɑn说啊,光会念他的名字还不行,还要会写,而且要写得漂亮,怎么样,行不行?指导写ɑn,检查,展示。
写得真好看,ɑn高兴得带上帽子,和咱们玩游戏呢。
3、读ɑn的四声。
现在,ɑn带上声调的帽子了,你还会读吗?同学们真聪明,什么都难不倒大家。
4、d。t。n。与ɑn拼读。
看到前鼻韵母ɑn来了,声母d。t。n。可高兴了,他们都要来和ɑn交朋友呢!
(1)(出示音节dɑn tɑn nɑn)谁能拼读出来呢?课本上第34页也有,大家照着书来自己试着拼拼看。
(2)开火车读。
5、g、k、h与ɑn的拼读。师:g、k、h、还有单韵母小u也要和ɑn手拉手交朋友呢,(出示音节guɑn kuɑn huɑn),谁会拼读呢?这是几拼音节?(三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法宝你还记得吗?(声轻介快韵母响,俩拼连读很顺当)师示范读。开火车读。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声母与üɑn的相拼。
(1)、出示圈圈的图片,再出示yuɑn的读音,这个怎么读呢?先发摆出yu唇行,在心里默念yu,再发ɑn的音。读yuɑn的四声。
(2)前鼻韵母ɑn最遵守纪律了,所以可受大家欢迎呢,j、q、x也要和ɑn交朋友呢,小ü一看,着急了,哭着说,我也和你们牵手,j、q、x和ɑn为小它ü擦去眼泪,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们一起做朋友吧。小ü一听,连忙擦去眼泪了,笑嘻嘻了,看,他们在一起牵手成为好朋友了呢。
出示:juɑn、quɑn、xuɑn。看,小ü碰到jqx,去掉两点还读ü。这是三拼音节,为了拼读方便,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两拼音节来拼读,把üɑn看作一个整体,读“冤”,那juɑn,可以拼成j————uɑn(冤)———娟。quɑn———q————uɑn(冤)———圈。xuɑn———x———uɑn(冤)————宣。
(男生女生分开读)
三、巩固音节。
1、游戏:投篮。主要区分üɑn的书写。
2、游戏:生演师猜。出示音节:“站、圆、扇、砍、汗、饭、穿、蚕”等,生表演动作,嘴巴做拼读的形状,但是不发出声音。老师来猜读音。
3、超市里物品认读。
师:现在我们到超市去逛逛,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呢?出示联华超市的图标,这是哪里?
出示图片:“圆珠笔、转笔刀、鸡蛋、饼干、短绳、呼啦圈、手绢、软糖、衬衫、大蒜”,拼读音节。
4、联系名字练读音节。其实同学们的名字里面也藏着前鼻韵母ɑn呢,你们发现了吗?
严浩楠王智楠朱柯楠洪子轩周一宣胡梓瑄杨博涵张照涵王叶园王翼安
章子彦蒋欣颜周希颜
5、联系实际拼读音节。
出示:港华燃气、铜冠花园、铜冠地产、闲茶淡饭、川味土菜馆、南山米店、万花超市、世界花园、鹞山社区、学前班、103班接送点
四、课间操复习。
1、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伸伸胳膊伸伸腰,练习一下三字经的课间操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小结。
生活中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拼音来帮助我们认识,小小拼音本领可真大,学好汉字都靠他。用眼用脑更用心,帮助学好普通话。
小燕子向我们招招手,下节课呀,它还有别的前鼻韵母运动员要介绍给我们呢。这是它留给我们的作业。
五、作业:看图写音节。山、圈、蚕、蛋、卷
篇10:《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为下一首《望天门上》的动态美做好铺垫。
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对课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课前交流:背诵积累学习过的诗,(用相机照下原课文图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诗字迹,帮助回忆。)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写景的诗吗?
《江南》《春晓》《离离原上草》《游园不值》《春日》《咏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绝句(杜甫)》《山行》《望庐山瀑布》
2、课余时间你还积累过哪些写景的诗呢,说出题目来大家一起背吧。
如《登鹳雀楼》《鹿柴》《江畔独步寻花》《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等
一、欣赏诗中景
(一)解题“望洞庭”,初读求通顺。
生解题,师补充。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
(二)讨论诗意,初理诗脉。
欣赏古诗与所配的插图,通过查阅工具书,以学生汇报为主初步理解诗意,指导朗读,读出诗中的“宁静”之美。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
2、还有哪些字词不太理解?
3、查找工具书,或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4、每解决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诗句。
(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弯新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诗文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直面作品,自主读书,探究阅读,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宁静、美丽、和谐)
1、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
潭面无风镜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也可以理解成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个白银盘,里面的君山像个青螺。
2、围绕字眼“和”感受画面美。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是一种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着青山,是一种融和之美。作者虽然被贬,可是依然乐观豁达,作者的心与这景之间的平和之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通过想象画面,丰富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用字简明却意境深远,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读。】
二、感悟诗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透过这首诗来了解一下作者。
(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1、作者的才学
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着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
【设计意图:透过古诗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首诗,还原作品,既品出本诗的写作之美,又悟出作者为人之美,实现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
三、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
(一)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借助图片课件,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或词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浩大,雄伟壮阔。“前人之述备矣。”说明洞庭湖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
2、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唐·雍陶
(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三、四句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平静与柔美,与我们今天学的《望洞庭》有异曲同工之处。)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盛涨,几与岸平;天容水色,浑然一体。那湖面上滚滚蒸腾的云气,一片弥漫,笼罩着整体云梦巨泽;那浩渺无边的波涛,汹涌澎湃,巍峨的岳阳城也震动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韩偓《洞庭玩月》
5、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课件配洞庭湖图片循环放映。
【设计意图: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仅仅是一个原点,如何让这个原点生发一个面积较大的圆,让它成为学生阅读经验的有效区域,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课文进行拓展,以诗中“洞庭湖之美”这一主题,为原点向外画圆让学生感受众多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环节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四、书写洞庭湖
1、每人发一张印有洞庭湖图案的书签或扇面,要求学生将古诗默写在上面,写之前先仔细的看看本课生字,归类记忆“庭,磨”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潭,镜,螺”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写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赏,品评。
【设计意图:精美的卡片利于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益于激发学生把字写好的愿望。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篇11:狮子与鹿教学设计
该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重点句的自读自悟,体会并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以朗读为根本,以感悟为核心,以敏化学生对文中叹词的语感为手段破解文本言语表达形式之秘妙,推进文本解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1.教师板书“唉”,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个词。[如果学生读得干瘪,教师则加上破折号,让学生再读:“唉”
2.教师与学生对话,在情境中说:“唉”
师:这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呢,咱们来试一试。放学后,你看到老师布置了大量的家庭作业,你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生:唉
师:被老师误解,受了批评,有口难辩,你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生:唉
师:上街买东西,你却留意到一个年老的乞丐坐在地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你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生:唉
师:你们看,同样一个“唉”,在不同的句子中就表达不同的情感。第一个“唉”表达的是无奈,第二个“唉”表达的是不满,第三个“唉”表达的是同情。像这样的叹词,在第28课《狮子和鹿》当中有很多,你们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它们读好!在开始练习朗读之前,老师先教大家念两个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倒影、向前奔去。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教师巡堂,倾听,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几个学生朗读。
2.请1位同学朗读课文1-4自然段,反馈读正确、读流利的情况。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1)纠读读错的地方;
(2)评价几个叹词的朗读情况,组织学生反复朗读“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这一声“啊!”中体会到的情味。(3)训练学生反复朗读“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体会“唉,”中的情味。
4.教师与学生对话,把两次朗读、感悟之所得连起来说:我体会到。
5.教师过渡:一个字,一个词,在句子中都它独特的表达情感的作用——文章中的“啊”和“唉”多有情感表现力!句子一定不能读错,更不能读漏,读错、读漏就会影响情感表达。认真听老师朗读第5自然段,要仔细听。
6.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哎呀”一词,让学生指出来后,再让学生把“哎呀”加进去朗读,体会这个“哎呀”为什么不能掉?
7.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感悟之所得:这个“哎呀”里面,藏着鹿的,藏着鹿的,藏着鹿的……,带着这样的心情,你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的前面两句话。
9.学生照样子练习朗读6、7两段。
10.学生齐读反馈6、7自然段的朗读效果,教师抓住最后一句话“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让学生加入一个适当的叹词,赛读,体会句子所传达的情味。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我体会到。
1.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先写鹿来到池塘边喝水,在水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他觉得。再写鹿被狮子追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2.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体会。
3.教师小结“叹词的表现力”之后,学生抄写积累文章中含有叹词的句子。
篇12: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借助工具书、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
目标一、二、三。
目标二。
课件,电子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在学习新课前,我请各位欣赏一首歌曲。
放课件1: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图画,并伴有《涛声依旧》的歌声。
[师与生一同欣赏完毕]
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请平时喜爱流行歌曲的同学,未说出]
师: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在座各位那时还未出生,不熟悉有情可原。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二、授新
1、听。师:下面请听《枫桥夜泊》的朗诵。
放课件2:诗原文,伴有朗诵
2、说。师:昨天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这首诗,下面请拿出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关作者张继的生平以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放课件3]
课件3:张继,自幼聪慧,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背景:张继仕途不第,赶考归来行至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闻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枫桥夜泊》。
3、读。
(1)师:请同学们前后座结合,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诗意,注意划线字的意思。[板书:初读释意 。放课件4]
课件4: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检查初读成果。[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全诗,注意用心感悟诗情。[ 板书:再读悟情。 放课件5]
课件5:a、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六种景物(或景象)。
b、以上景物(或景象)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那些是感觉到的?
c、这些景物(或景象)给人什么感受?
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e、从诗中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一个字来。)
(4)检查再读成果。[抽同学回答]
(5)师点拨: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之语,那么他是通过什么向读者传达出这种情感的呢?是景物(景象)。这就叫做借景抒情。这种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所行成的笼罩全诗的特殊气氛就叫做意境。意境美是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用心去品味它的意境。
古典诗歌还有一种美,那就是音乐美。古诗的音乐美体现在它的节奏。诗的节奏分为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外在节奏即语言的节奏,内在节奏即诗人情绪流泻的抑扬顿挫。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把本诗中作者那浓浓的愁绪读出来?下面请同学们用 “/”划出诗的外在节奏,用 “_”划出重读的字词,即内在节奏。[板书:诵读审美。 学生回答后放课件6 ]
课件6: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打擂的形式进行朗诵比赛.]
4、背。师:同学们从呀呀学语开始,爸爸妈妈就会教你们背一些古诗,有的同学背的诗是不少,但记得的却不多。而你们小时候唱的歌到现在也不会忘记。那么今天我们就把这首诗编成歌曲唱背下来。既然《涛声依旧》的词作者占张继的便宜,那我们就替张继反过来揩它一把油,把它的谱子稍作改编来唱张继的诗。[师生一起编词改曲,把背景、朝代、作者、诗文全编进去。编完后,放课件7,师边弾琴边教唱。]
课件7: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张继,满腹的文才,科举考试却不能及第,失意的夜晚辗转难眠,写下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唱熟后,抽学生背。]
5、聊。师:前几天大家都看了第四届夏新杯电视主持人大赛。假如张继现在还活着,请你学学参赛选手的样子,以《人物专访》这个栏目主持人的身份,对这位因落第作诗既而成名的诗人作一个专访,同他聊一聊心中的感慨。(师生共参与。)
三、课外推荐:阅读张继的〈〈阊门即事〉〉。
设计理念
作者:王满平
我设计本课教案,以新课标为导向,围绕以下三点进行:一、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二、体现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教学理念。三、体现老师牵线撘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它的炉火纯青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感情,能为人们提供最深厚的文化积累,形成厚实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需要的,所以,我设计了第一和第三这两个目标。而要更好地达到这两点,准确地理解诗意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也是我设计第二个目标的理由。至于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一目标,只要课文内容合适,我都不会忽视,同时也是对生活就是语文这一教学理念的最好的体现,那么把它作为第四个目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整篇教案的教学过程分“导入、授新、课外推荐”三大块,其中“授新”一块又分为“听、说、读、背、聊”五个环节,主要目标全在这一大块中实现。下面我将对教案中的一些设计加以阐述。
1、用〈〈涛声依旧〉〉这首歌来导入新课,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后面唱背诗歌作铺垫。[寓教于乐。生活就是语文。]
2、布置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而教师在补充时,特意提到张继的另一类题材中最有名的诗〈〈閶门即事〉〉,激活学生渴望一读的欲望,为授新结束后的课外推荐提高接受率,从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另外,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打下了基础。[自主学习,老师搭桥。]
3、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最多,方式也多样。初读,让学生前后座合作,利用工具书释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再读,让学生跟着老师设计的问题个体感悟诗情,老师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诵读,用打擂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美、传达美。[老师牵线,学生自主学习。 寓教于乐。]
4、背诵是本课的目标之一,用编歌的方式唱背,用快乐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也照应了前面的导入。当场抽背,既检验了唱背的效果,又避免学生产生“为玩而唱”的心理效应。[寓教于乐。]
5、“聊”是学习后的一个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生活就是语文。寓教于乐。]
6、向学生推荐〈〈阊门即事〉〉,是为了拓宽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提供积累,从而提高语文水平。[教师课内牵线搭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
学生普遍反应非常喜欢这节课,感觉上这样的课轻松愉快有乐趣,没有枯燥烦人的抄写,但课上所学的东西,在脑海里的印象很深,而且回味无穷,充满着对下节课的期待。
篇13: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1课时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秋天》文章内容;百范文解决“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注释和加点字的读音等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3分钟: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先生那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感受了老舍先生那温晴的冬日,体验了梁衡先生那充满张力的夏季,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悟秋天的气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
2、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下列工作:
a、字音挑错
b、用“/”画出每句诗的朗读节奏。
c、何其芳的《秋天》给我们描绘了那几幅画面?
3、导读提示上说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你们能从诗中找出作者都描绘了乡村秋天哪些特有的景物吗?
4、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5、品读探究:
a、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
b、诗的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是谁在游戏?为什么说是“游戏”?请你谈谈“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戏。写出了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
c、“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点出那是夏天特有的景物。而笛声的不知踪影,却暗含着秋天已经来临。)
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一句中作者用了“梦寐”一词。作者用它要表达或者预示什么呢?(对美好秋天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的心情)
6、三幅画面能否打乱,为什么?(不能,因为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丰收时特有的心理和情感上的体验。)
7、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用何其芳的《秋天》中所描绘的乡村秋天特有的景物,按自己的喜好,写一写我们理解的秋天。
例如:夕阳落日的余辉洒向大地,也缓缓照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身体粗壮结实,赤裸着上半身的农家汉子,背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走在小道上。夕阳的余辉照在他蜡黄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乡间田野独特的泥土味,农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预习《古代诗歌四首》内容;百范文解决“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注释和加点字的读音等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渔家打鱼(归泊)图牧羊女思恋图
(丰)(乐)(恋)
篇14: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语文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白公鹅》是一篇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的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白鹅》和本文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制作课件。
1课时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观察、说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鹅。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图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两幅“白鹅图”形象鲜明,姿态不同,气度各异,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图画的比较,一方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公鹅的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比较中开始阅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白公鹅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的写法有哪些异同?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不能马虎、走过场。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齐读生词。
2、汇报交流。
①、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什么特点?
(它有“海军上将”的派头的特点。)
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
(作者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它的派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要求读前有要求、读后有反馈,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请大家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出示:这是一只的白公鹅
2、白公鹅这些特点,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3、边听学生汇报,边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鹅的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品析词句、观察想象、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白公鹅”将逐渐鲜明、丰满、可爱。)
1、设计表格,引导对比阅读。
小组合作:先让学生复习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2、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的异同
相同点:
①、行文结构,都是先总述鹅的特点,再分述;
②、描写方法,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都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
①、语言风格不同;
②、叙述的语气不同。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类型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向别人介绍吗?
(设计意图:通过向别人介绍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1、小结,点出白公鹅的可爱。
2、小练笔。以“我是一只xx的白公鹅,xx。”的形式写一段话,介绍那只既高傲又可爱的白公鹅。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态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喜爱
平时的活动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简明,语言简洁,整体感强。)
篇15: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篇16:《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2课时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
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
多读几遍。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
3、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
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a.引导学生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己的老师当年对学生的挂牵。
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学生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
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作业。
自悟自我发现的自主意识,才能在合作中不失去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自己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体验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学定教,按学生选择的内容来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理解文字内涵。
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利用亲身体会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老师回忆既为学生的说话提供示范,打开思路,又是把情感传到学生的心里,引导共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去体会“挂牵”的实际含义,注重语言的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将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与赞美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学生能自主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业设计成阶梯形,直观的显示步步登高,层层递进,喻示生不断的向上拓展
篇17:操场上教学教案设计 操场上教案设计
1、学习“打球”、“拔河”等6个词语,认识9个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
2、初步学习儿歌,能较流利、有感情地读。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7min)
1、(操场图)这节课,小朋友们一看到前面这幅图画,就知道老师要带你们到哪里去?
(指名个说)
你们都猜对了,老师要带你们去操场上玩呢!(出示课题)谁来读读着三个字?
个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很高兴呢!
谁也来读一读?
齐读——咱们一起读一读。
2、现在我们小朋友都认认真真地在教室里上课,操场上可安静了,不过只要下课铃声一响,我们操场上就变得怎么样了?(个说)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自己读一读,看是不是和你想得一样的?
(出示儿歌前两句)指名读——谁能把下课热闹的劲儿读出来?
你读得真高兴啊!
下课的时候多热闹呀,就你这么一点声音吗?
咱们一起帮帮他吧!
齐读——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3、在这么热闹的操场上,你们平时都在玩些什么呢?
(指名说,要求说完整话)
评价——到处乱跑可不好,以后跑步要到跑道上,知道了吗?
你能跳绳锻炼身体,可真好,不过跳的时候希望你注意安全。
(贴出学生说到的卡片,带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图上的9个生字(10min)
1、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小朋友们下课以后在操场上锻炼身体的图画,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文插图)
2、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
(指名简单说,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回答出来的,老师就不要重复)然后贴出相关卡片:你当小老师,带大家拼一遍吧!
3、有了拼音的帮忙,小朋友们都能说出这些活动了吗?谁来试试?
(请同学认读,看看能不能完全读出来。)
4、选你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看图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5、谁能把整幅图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
远处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近处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左边的小朋友们呢?右边的小朋友们呢?
评价——他能用上咱们学过的“远处、近处、左边、右边”让我们听得更清楚了,可真了不起!
他能用“有的……有的……”连起来说,很能干!
6、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如果这些活动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别急,它们都躲在信封里,四人小组拿出来读读他们吧!读得好的你请他表演表演,不会读的小朋友你也要帮帮他。
三、交流学习情况(11min)
1、检查认读情况。请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卡片在桌上摊开,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你看到我图上指什么,你就说出来,并快速拿出这张卡片。你找对了吗?看着自己的卡片再叫它一声吧。
把卡片放到桌子角上,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
2、这些生字宝宝从词语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抽读生字卡片:四人小组——开火车读)
(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发音真准确!)
给“球”组词。这么多生字宝宝中,球的朋友最多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朋友?
(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知道得真多!)
3、会读了,咱们做“你演我猜”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来演一个动作,让大家猜猜是哪一种活动。猜对了,请他拿一张词语卡片,带大家读一遍。 4、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很多运动和手的关系比较密切,你能找出来吗?
(将知识自然归类,渗透了分类思想。)
生说,点击词语变色。观察着三个要用手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三个生字:打、拔、拍)它们三个长得有点像,哪像呢?
这些表示用手做动作的词语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叫——提手旁。
5、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大家看老师在做什么?(将带有“足”的字放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都和脚有关,都带有“足”。(认识足字旁)
课件出示足字旁以及带拼音的偏旁名称。你认识它吗?(足字旁带学生说两遍)
6、足字旁和“足”字一样吗?(课件出示比较)
是啊,足字做偏旁时,把脚一缩,可有礼貌了!足字旁的字经常是和脚的动作有关。
7、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动动手、动动脚吧!
课件活动---1 2 拍拍手,3 4 拔一拔,5 6 打打肩,7 8 扭扭腰
2 2跑一跑,3 4 踢踢腿,5 6 跳一跳,7 8坐坐好。
四、读儿歌:(5min)
大家玩得高兴吗?你能高兴地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儿歌后两句)
1、自己试着读读看。
2、指名读:谁愿意来读?
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个说)那你喜欢锻炼吗?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评价——读得真好,你一定非常喜欢锻炼身体。
读得一般:小朋友们读得那么高兴,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听听我读得怎么样,好吗?
学学老师的样子,谁再来读一读?
3、老师在新学的儿歌前面再加上我们已经读过的两句话,小朋友能念吗?让我们把这首儿歌完整地读一遍吧。(出示整首儿歌)
4、其实这首儿歌就在小朋友们的书本上,让我们看着自己的书本再读一遍吧。
五、写字指导:(5min)学完了词语,读好了儿歌,咱们精下心来写写字吧。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看清范字,注意比较。“八”与“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起笔分开,“入”起笔连接。
六、巩固练习(2min)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体育活动,我们再到操场上去人认一认吧!
(课件出示去拼音词语,齐读)
2、老师给这些活动编了号码,我报出号码,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表格)
3、同学们,下课了,让我们收拾好东西,一起到操场上去锻炼身体吧。
篇18: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读句子,认识纹
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圈出动词
看谁记得快
选择动词填一填
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
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
范写:影
倒游:左中右结构
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
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篇19:下找春天教学设计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你同学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
春天是如此美好,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二、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出示诗文,教师范读
不只你们在享受春天,同学们,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在享受春天。
大屏幕出示改编过的诗歌: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范读。
(2)想象画面,学生品读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来读这些诗句,再现这美丽的画面。(学生读文,大屏幕播放课件)
师过渡:读得真美。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海鸥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鸣叫;我仿佛看到蜥蜴和甲虫在金灿灿的黄沙上横行无阻;我仿佛听到了星星和月亮在夜幕下吟唱的催眠曲;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地上,孩子们把球踢入球门后那欢呼雀跃的场面。
三、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心灵碰撞,直面战争
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安宁、和平,却被无情的战争打破了。(大屏幕播放课件)
老师听到了刚才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时,那一声声的惊叹。那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战争?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课文,诗中写到了几处场景?
谁能说说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把原先的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哪位同学能读出对比?
同学们读得真好。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哪们同学再来说说沙漠、夜空、草地。
(2)品读感悟,探究“这究竟是为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是因为战争)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作者在前四小节的结尾重复用了这样的问句,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那是什么?(是对战争的抗议,对战争的控诉)请同学们怀着对战争的控诉再读课文。生自读。
师引读: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3)激情朗读,重解课题
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和平,希望孩子们不再痛苦)
篇20:《动物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
4、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择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标准》的理念。
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与多少,知道了“相等,一样多,最多与最少”。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基础,因为有学前教育的基础,课前我对部分学生做了一个学前的前测,发现比较大小学生用语言描述很清楚,但在实际运用“”表示两个数字大小比较时,出现混用,乱用现象。可见对于“”意义的理解在课上教师还应多强调。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在动物餐厅发现并解决了那么多比较的问题,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动物乐园里去玩一圈,看看在那里,我们又会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出示动物乐园情境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我就将学生的兴奋点迁移到你真了不起,能边玩边学,还能解决好多问题,真是太棒了。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从而达到课未始,情已生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认一认。
1、动物乐园的动物真多呀,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你们数的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3、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观察。
4、认识“=”号。
师:看一看,谁和谁的数量同样多?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并且边摆边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小兔和小筐同样多,4和4是一样多的,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等号。同时板书:4=4。并且示范“=”的写法和读法。
5、认识“
师:认识了等号,我们来挑战下一道题。小兔和萝卜的数量一样吗?
师:兔子比萝卜少,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小于号。同时板书4
6、认识“>”号。
师:猴子和秋千的数量比,谁多,谁少?
师:猴子比秋千多,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大于号。同时板书3>2,并且示范“>”的读法。
7、同学们看“>”和“
8、大家可真聪明,想起用歌谣的方法区别记,还可以用“口朝谁开谁就大,开口对着大数笑”等等这些顺口溜来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兔和小筐,小兔和萝卜,猴子和秋千,引出“同样多”和“多”、“少”概念,了解“=”“”的名称及读法。】
(二)看一看,写一写。
1、认识了三个数学符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写这三个符号,请同学们仔细看,教师在田字格内进行示范。
2、看清楚了吗?模仿着老师写的方法在书16页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的规范写法。】
(三)说一说,填一填。
1、请同学们看第3个问题串,图中谁和谁在比?
2、 嗯,小兔和小鸟在比。小兔比小鸟多,小鸟比小兔少。用算式表示是: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4>2 ;2
3、再观察一下情境图,数一数,比一比,谁最多?谁最少?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用数和符号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一)说一说,填一填。
1、认识了三种数学符号,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请看:
2、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填一填。
3、统一交流答案。
(二、)数一数,画一画。
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填一填。
1、出示习题,学生独立试做。
2、交流,重点指出有的方框内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四)找一找,写一写。
1、出示习题,师读题生做。
2、师讲解“大于4”的数不包括4,“小于6”的数不包括6.
3、学生试填,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指导。
4、大屏幕展示答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有梯度的练习,引导学生会比较,会表示,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小结:
今天我们在动物乐园里既看到了可爱的小动物,又认识和学会了三个数学符号“=”“ ”,你们高兴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多多借助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三个符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激励式的结尾,激发学生以后乐学、爱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上课时,我创设了去动物乐园参观动物的情境,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动物的多少时,如果我不是直接提出要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两种动物来比较。顺着学生的思想意愿,让学生选择比较的对象,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更容易被调动起来。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