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先进事迹【汇集20篇】

你知道黄文秀先进事迹有哪些吗?黄文秀,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24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先进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浏览

9916

范文

100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个人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个人,人事,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爱,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温暖;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是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就正是这样爱,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他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这让我对他们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他是一位年过七旬的爷爷,也是一名研究军事的科学家——黄旭华。这位令人心生敬佩的爷爷,让人久久难以遗忘。爷爷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军事,而努力奋斗。他研制核潜艇,即使生病了,他坚决的心也毫不动摇。1957—1985,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他没有回过家。家人去世了,他也只是专心致志地研制核潜艇。回家对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那坚持不懈,舍小家为大家的钻研精神,更是让我感到敬佩和尊重。泰戈尔曾说过:“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这不正是用来形容他的吗?爷爷默默无闻的工作着,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不奢求名利与回报,只为国家做出贡献。黄旭华,这个名字会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拭。

还有一位已经九十一岁高龄的爷爷,他的名字叫刘盛兰。也许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受过他资助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爷爷自己家境贫寒,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子里。他靠捡破烂瓶子赚钱生活。爷爷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他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却毫不吝啬。对孩子的资助,从十元,二十元,五十元······这样一点一滴地积攒着。他佝偻的背影,时常出现在废品堆里;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却阻挡不住帮助别人后出现甜甜的笑容;手上布满了老茧,这也正代表了他对别人的帮助。

十元,二十元······在爷爷的眼里,那些并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份帮助,一份支持。而在他人眼里,却是无尽的感恩和爱戴。老爷爷的爱心持续资助着每个人,毫不动摇,也感动了每个人,受到他人的尊重,也深深的把我的心给感化了。那些受资助的人会铭记着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感动中国》中的十大人物,让我知道了,原来人间不仅有小爱,还有大爱。爱,可能源于人们之间的一分帮助;爱,可能源于人们之间的一种关心;爱,可能源于人们之间的一句沟通的话语。

有了爱,生命的旅程上的寂寞可以化为快乐;有了爱,孤单可以演绎成交流;有了爱,欢乐可以绽放满园的花朵。爱真是个奇迹。一直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小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

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没有丝毫放松。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

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他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20__年,35岁的他成功入选航天员。

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

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事迹简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1992年12月28日,珠海三灶岛。在距炮台山3公里处的主席台上,坐着军地领导和国内外媒体记者,现场的气氛安静而紧张。那一刻,全国人民都静静地关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爆破。

主席台上,钱七虎也在坐。作为这场爆破的主持者,他深知,这场爆破工程的难度是前所未有的:爆破总方量1085万立方米,50%的土石方要一次性定向抛至大海,50%的土石方要松动破碎;把半座山扔进大海,需要上万吨炸药,还要确保山外600米和1000米两处村庄安全,房屋不得倒塌。

“是挑战,更是机遇!”一年前,接到任务后,钱七虎立下了军令状。“我们有最好的爆破工程专家和最过硬的团队,我胸有成竹!”钱七虎7次到珠海一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制定有效措施,带领爆破技术人员和学员连续奋战,反复做模拟试验,测定震动参数和炸药的可靠性,邀请多名国内爆破领域专家现场讨论设计方案。

13点50分,随着爆破工程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1.2万吨炸药和数万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精确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内逐一起爆,其爆炸当量相当于二战时期美国投放广岛原子弹的60%。

远远望去,炮台山在抖动中先后被切成3段,每段山体又一片一片被抛向天空,掷入大海,蔚为壮观。

爆破成功,达到预期效果。一时间,这场爆破在我国爆破领域引起了轰动,军地领导、科研单位纷纷发来贺电。

炮台山的成功爆破,被媒体称为“亚洲第一爆”,时至今日仍保持着世界最大直列条形装药工程爆破当量的爆破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个人事迹简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个人,人事,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香港主持人陈贝儿凭专题及纪录片《无穷之路》获“TVB最佳女主持”奖项,该纪录片聚焦内地扶贫故事,播出后备受好评,此前,该片也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选定为2021年度20部“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之一。

拍摄过程中,主持人陈贝儿亲自带领大家去“看”、去感受每一个贫困地区的转变,从南部热带雨林到云贵高原大峡谷,从大西北戈壁沙漠再到川藏高原……她亲自攀登四川凉山的攀天梯、溜钢索渡过怒江峡谷,让观众感受到了贫困地区曾经的“穷”,也让大家深刻理解了纪录片片名,“无穷之路”,四个字,是国家解决贫困地区民众困难的决心,这曾是一段很艰难的路,如今终于“通”了。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本月2日晚,TVB举行“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21”,陈贝儿凭借《无穷之路》获得“最佳女主持”。不过由于陈贝儿目前在内地,未能回到香港出席颁奖礼,所以她通过视频领奖。

获奖后,陈贝儿也在个人社交媒体感谢了团队以及观众的支持,“多谢、多谢大家支持!多谢公司,一直给我很多机会。我好幸运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个节目,我以我们的团队为荣!我们会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迹简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是一个母亲,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拥着100多个残疾孩子。她有着一双粗糙的双手,就是这双粗糙的双手,支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她总是将最好都给她的孩子们,整天以买菜挣钱,中午时,她有时候还会,一家门一家门的到别人家里,她遭受的基本上都是白眼,要不然就是被轰了出来,虽然是这样,她还是这样继续坚持着,她供每个孩子吃每个孩子穿,并且,不收一分钱!

那些残疾的儿童都给她亲切的叫“高妈妈”,把高淑珍的小院,都叫做“家”!

她用双手支起课桌,用她的臂膀为她的“孩子”们,遮风挡雨,她像妈妈一样对待所有的“孩子”,她用她的爱,温暖了孩子们,同时也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

十几年如一日,她甘愿为他们掏心掏肺,她用爱的力量感染了他们,而她也是最幸福“妈妈”!

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高淑珍,她伟大的付出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们,高淑珍的经历不仅感动了,更感动了中国,而这个感动中国的节目,也将带给我全中国人许许多多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全文共 3158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采访过毛卓云的记者连叹:老毛做了很多连涉艾在押人员家人都做不到的事,简直就是圣人;

一位在基层屡获殊荣的民警告诉记者:面对几近疯癫、患有艾滋病的嫌疑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老毛不假思索上前拥抱安抚;

……

毛卓云,浙江省宁波市看守所民警,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管教12年,累计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员524名,确保了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用大爱温暖、用智慧矫正、用果敢管理,成为浙江省管教涉艾在押人员时间最长的公安民警。

成为在押人员的“毛老师”“毛爸爸”

零歧视、被人爱、有温暖

在涉艾在押人员监区,记者看到毛卓云时,他正弯身利落地收拾工具盒,说刚才带着涉艾在押人员刮胡子、剪指甲。记者注意到,涉艾在押人员除了身上的病号识别背心,与普通监室的在押人员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监室设置也一般无二。

毛卓云笑容平和,说之前监室里有人被巡控民警发现违规,他刚刚还进行了批评教育,与3名在押人员进行谈话。距离涉艾在押人员监区不到10米处有间特殊监室,是谈话室。毛卓云说,涉艾在押人员监区离自己的办公室比较远,带在押人员谈话来回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也担心他们路上遭遇异样的目光,心理上出现波动。

艾滋病患者杨某告诉记者,他是入所经体检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当时完全蒙掉了,整天浑浑噩噩的。毛警官经常找我谈话开导,讲讲治疗方法。他还很注意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这位警官很不一样。”

意志的崩溃,使得很多涉艾在押人员或企图自残轻生,或性情愈加蛮横,带给管教民警职业暴露风险。毛卓云回忆12年前第一次打开涉艾在押人员监室的情景:“当时,有人用身体撞击钢化玻璃发泄情绪。我不敢进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绪疏导工作。”于是他写下情真意切的公开信,贴在监室门板上,劝导他们遵守规定、好好治疗。这个办法很有效果,很快,闹事在押病患都认定了毛卓云是个好人。细心的毛卓云每次与涉艾在押人员谈话前都要做大量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计划,稳定在押人员情绪。

20__年9月,宁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轻人阿明。长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产生幻觉,捅伤女友后,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逻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间,阿明多次吵闹甚至自残,老毛一遍又一遍地与他谈话,才让他稍稍安静下来。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审判决后,阿明像彻底疯了一样,试图攻击管教民警和狱医。

“我准备豁出去了,进去跟他谈一谈。”向领导报告后,毛卓云进入监室,还没向阿明开口,背上却突然重重地挨了一下。面对近乎癫狂的阿明,老毛张开双臂抱住了他,用手轻拍他的背,阿明迟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头哭得像个孩子。原来庭审时阿明的父母没有来,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过了几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几张老毛抄写下来的短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亲友,家人都言辞恳切地劝他好好改造。原来,老毛辗转联系上阿明的家人,说服他们写下了那些鼓励的话。

阿明流着眼泪给毛卓云深深鞠躬,如释重负的老毛却患上了重感冒。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又一次悄悄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没有大碍,这才放下心养病。

20__年,宁波市看守所先后收押了十几名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其中5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毛卓云买来纸笔,自制识字卡片,把监室变成了教室,手把手教导他们学习。他们被送监狱服刑时已识字六七百个了,至今仍时常给他们的毛老师写信汇报服刑情况。

“作为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有爱心、耐心、真心。”毛卓云说,所里给配备的防护服,他一次都没穿过,“我戴过一两次口罩,感觉很别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员,谁还愿意跟我聊天?”

涉艾在押人员陈某擦床板时不小心将木屑扎进手指,哭了起来。同监室人员立即报告,毛卓云费尽周折终于帮着将木刺拔出来了。看着毛卓云用酒精棉球帮自己止住了血,陈某大声说:“谢谢,毛爸爸!”

在特殊监区里“拆弹”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社会

艾滋病的标签一度被部分违法犯罪人员当作“免死金牌”,有恃无恐、屡屡作案。

“现在我们抓到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再也不用担心投送无门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办案压力。”宁波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小张告诉记者。

目前,宁波市看守所四分之一的涉艾在押人员,CD4细胞(免疫细胞)指数严重偏低。毛卓云管教过的涉艾在押人员中,CD4细胞指数最低的仅为6,意味着免疫力几近于无。每次遇到重症艾滋病嫌疑人收押难题,所领导都会征求毛卓云意见,毛卓云表示“可以看管”后才收押。

艺高人胆大,在“可以看管”承诺的背后,是毛卓云对艾滋病医学知识、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干预方法以及法律知识的丰厚积淀,是他与疾控中心专家、看守所医务人员的协同配合,是他对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员状况的全方位掌控。为确保监管安全,毛卓云还积极与法院、检察院有关工作人员沟通,了解每名涉艾在押人员的诉讼进展。

不久前,一名涉艾在押人员因常年注射,手臂上的针孔烂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散发出浓浓的腐臭味。56岁的毛卓云没有任何嫌弃,每天都与医务人员一起帮着仔细检查、认真治疗。

“用心管教这些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有意义吗?”面对别人的质疑,毛卓云说得很直白:“管好一名涉艾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颗‘定时炸弹’;管好了一群涉艾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片‘雷区’。”12年里,毛卓云为宁波的社会平安作出了特殊贡献。有人说,这4000余天里,毛卓云天天都在“拆弹”。

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毛卓云坚持每天跑步、打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今年中秋节,他手写一副对联“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贴进监室,并准备了月饼、水果,在艾滋病监室为在押人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聚会。“今天我陪大家过中秋,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亲人。任何一个人遇到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

“我干这项工作,有些亲戚、朋友都忌讳和我一起吃饭。但工作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那谁去做?”岗位特殊、风险巨大,但毛卓云无怨无悔。

做公安监管事业的有心人

“五心法”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翻开毛卓云12年来记下的5大本共1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记者看到了他与涉艾在押人员的一次次交往,为企图闹事者感到愤怒,也为巧解难事感到欣喜。他把在押人员思想感情变化、行为转化成果等都记录下来,分析成功案例。仅对一名命案在押人员的详细分析,就有10篇之多。据此,他归纳总结出涉艾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所谓破心法,就是要找准沟通交流的切入口,有效打开在押人员心结,达到教育感化的效果。”毛卓云说。29岁的瘾君子小古因抢劫一家珠宝店被抓,入所体检时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心理一度接近崩溃并试图自杀。毛卓云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谈,但小古根本听不进去。毛卓云从其同监室人员处了解到小古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想进行“救赎”,所以才有绝食的想法。毛卓云便用整整一天时间与他谈心,告诉他“做好事就是救赎”,让他每天打扫监室。终于有一天,小古想通了,对毛卓云说:“我要好好劳动,好好活下去。”

2020__年底,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毛卓云却坚持挂上“红丝带工作室”的牌子。在毛卓云眼里,这些在押人员不仅是嫌疑人,也是病人,惧怕病魔,更害怕冷漠;渴求被治愈,也渴求被关爱。毛卓云还组建了“关爱会”微信群,20余名曾经的在押人员是群成员,他们共同探讨最新的艾滋病医疗信息,分享生活感悟,彼此传递着正能量。“看到他们开启全新的生活,是我最开心的事。”毛卓云说。

当记者问他如此坚守的初心源自何处,老毛想了想说,18岁从军时亲人写给他一句诗“不要空言了了事”。他还说,实实在在做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能成为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亚洲飞人苏炳添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29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举行。

报告会前,省委书记姜异康亲切会见了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姜异康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朱彦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让我们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姜异康强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先模人物为榜样,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宣传好、学习好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朱彦夫同志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

省及济南军区领导高晓兵、孙守刚、孙绍骋、吕民松参加会见。

报告会上,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同志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朱彦夫的感人事迹。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

孙守刚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他那样,不断强化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要学习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艰苦创业,不辱使命;要学习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__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20__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__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伍淑清,1948年生,香港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之女,祖籍广东台山。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七、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上世纪80年代参与创建我国第一个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现任该公司名誉董事长。香港回归后,伍淑清创建“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计划每年组织一万名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参观学习,认识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增进民族情怀,关心祖国未来。

伍淑清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当时对他的父亲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这番话,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1979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伍淑清之父伍沾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自己垫付500万港币购置设备开工,再等待批复合同。

伍淑清回忆,父亲做这个决定时,曾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她的父亲,并未退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主要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4月8日,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爱心捐赠仪式在昆山当代昆剧院举行。荣获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将他所获得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瑾晖”慈善基金。昆山市向钱七虎院士颁发了荣誉证书。

致敬科学家,发扬科研精神。他们就像一棵棵大树,我们永远爱护。从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到请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到主席台就座,“礼遇”代表着我们对科学家的崇高敬意。他们抽新芽、结香果,让我们共享科技进步红利。从创立防护工程学科、引领防护工程科技创新到集成化宽频带光发射器件与模块,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他们努力扎根,将精神伟力传导给我们。钱七虎院士说过,“如果一个人追求个人名利,那关注点始终是在个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树立的是基于国家的价值观,那关注的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代代品味、接续传承。

尽心尽力投身家乡建设,扎牢功在桑梓的乡根。

枝再繁,叶再茂,归根情怀始终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难以割舍的。无论游子走得多远,家园故土不能忘,家乡建设不能少了我们的一份努力。获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不到一周,钱七虎院士便决定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出。他为家乡投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在于精神上的激励与行动上的指导。4月8日下午,钱七虎院士回到家乡昆山,围绕绿色发展、地下空间利用主题作报告,连讲80分钟,没有中场休息。钱七虎院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建言献策家乡发展。这份故土深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许我们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我们可以践行他的精神力度,捧起一抔黄土,培育出绿树鲜花,做家乡的建设者、施工人。

赤胆忠心奉献祖国发展,扎牢国家富强的梦根。

钱七虎在炮火硝烟中度过童年,“成为一名工程师,报党报国!”是他心中坚定的誓言。1965年,钱七虎学成回国。“国家选派我出国学习防护工程,就是信任我,我要时刻不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仿佛在和年少的自己兑现誓言,更是向国家庄严承诺,倾尽必生精力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60余载的辛勤努力,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这团永不泯灭的爱国奋斗热火,是鼓舞人心的温暖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寓于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梦之中,我们向像钱七虎、王进才等一批爱国奋斗的先锋学习,在点滴中浇筑国家富强的大梦,对这片土地永远爱得深沉。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福祉,扎牢美好未来的情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努力谋求人民幸福离不开每位中华儿女的双手。“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科技工作者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里聚焦,这是一名科学家应有的情怀和担当。”钱七虎院士经常这样对学生说。多年来,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民生问题,他都积极关注。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先后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战略咨询,并多次赴现场提出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小我的快乐,更在于致力实现全体人类的共同幸福,我们要不断划大人民幸福的同心圆,实现更大范围的同频共振。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不难,但要用尽一生专注于此并非易事,钱七虎院士做到了。他就是一棵树,一棵无谓时空限制仍坚定不移抓牢故土的树;一棵任凭风雨飘摇仍矢志不渝扎根黄土的树;一棵哪怕一枝一叶都不忘人民情怀的树,新时代的我们要向钱七虎院士学习,在他的感召下成长,打造美好绿水青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人物简介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1、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暨南大学20__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

2、苏炳添,1989年生于广东,从小就表现出了良好的运动天赋。20__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就以11秒72的成绩夺得第一,成为轰动一时的“追风少年”。

3、之后他又被选拔进了省队、国家队,成绩突飞猛进。20__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周伟保持13年之久的全国纪录。之后的两年,苏炳添一直雄踞中国男子百米第一的宝座。而对于这些成绩,苏炳添并没有感到满足,因为他要向国际水平挺进。

4、20__年5月6日,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04夺冠,但因比赛超过了国际田联规定的赛场顺风速上限,成绩不被认可。但此次初试锋芒,让他信心倍增。同年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晋级半决赛,但在8月6日的半决赛中,他却只跑了10秒28,无缘决赛。

5、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开创了黄种人百米短跑成绩的新纪元。

苏炳添没有赢得冠军,输了比赛,但他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永不满足的努力,赢了每个0.01秒的进步。人生犹如赛场,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也要进行“比赛”,不可能总是赢。但是,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夺取哪怕是一寸,哪怕是0.01秒的进步,即便输了也无妨,因为有进步的输就是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人物简介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陆鸿是吴江人。他是一名残疾人,却用羸弱的身体,擎起人生的梦想,用坚强的脊梁扛起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主持人给他颁奖时说:“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陆鸿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和他一样身残志坚的伙伴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这个梦想,他艰苦创业,坚持学习,不断奋进,成为了人生路上真正的斗士和强者。他本是一名脑瘫患者,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拥有乐观的天性、不屈的灵魂。从敲白铁皮、摆修车摊、开网店等最底层的工作做起,他努力改写人生,实现价值,为广大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的榜样。

2017年,他创立了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2020年,工厂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42名员工中有30人是残疾人,并且先后有50多名残疾人在陆鸿这里学到了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2月_日,大家心心念念的《感动中国》如期而至,又会有哪些能担当、有作为的人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呢?

伴随着阵阵掌声、滴滴热泪,这十位感动中国人物逐步揭晓,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桂梅。

现年63岁的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始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20__年,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张桂梅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用爱心和智慧助力万千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捧读张桂梅的先进事迹,令人潸然泪下。

张桂梅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虽然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始终坚持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毅然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她信念坚定,斗志顽强,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坚持树人先树魂,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以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忠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全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我情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张桂梅始终坚持无私奉献,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始终秉持为民情怀,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无私奉献托举着无数乡村女孩和家庭的明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张桂梅始终执着接续奋斗,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财产,身患病疾。然而,面对病痛,张桂梅毫不畏惧。她甘为人梯,执着奋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主战场40多年。始终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用一颗纯粹之心,引导学生们成长,为山区女孩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了重要贡献。“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攻坚克难、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学习她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干事精神。以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担负起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切实挑起时代重担,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不断升华。

榜样鼓舞人心,使命召唤担当。我们崇敬张桂梅这样的时代楷模,我们更应该像张桂梅那样,信念坚定、无私奉献、接续奋斗,俯首甘为“燃灯者”。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模范人物经典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自4月7日开启四川冕宁腊窝乡灭火行动以来,四川森林消防总队攀枝花支队的指战员已经在火场上度过了三天三夜。

传承遗志

今天离30位烈士牺牲已经过去了11天,我们现在所在的冕宁是烈士赵万昆的家乡。参加行动的指战员克服诸多困难投入扑救,在他们内心深处已经把这次行动视为铭记遗志、慰藉英灵的自觉。灭火间隙,三中队指导员呼千凡就和队友们也一起分享着与烈士们曾经的点点滴滴。

班长付绍昌曾与烈士高继恺一起带新兵,预备消防士夏达堂与烈士辛更繁老家相距不到10分钟车程,而烈士蒋飞飞却是千凡入职消防队伍的引路人……队友们你一句我一句述说着英烈,战斗激情也被一次次点燃。

橘子飘香

上甘岭上,一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流转,谁都不愿意咬上一口。8日上午6时,盐边大队指战员奉命赶到东线山梁处置火情。下午两点多,简单糊弄了几口干粮的指战员暂时进行休整。连续的奔波和扑救,每个人的脸更黑了,嘴皮也破了还带着血痕。随队行动的肖明远掏出了一个橘子,这是他一直揣在兜里一路从山下带上来的,拿出来的时候还是暖暖的。剥开了,一瓣一瓣地传给坐在一起的指战员,也把浓浓的暖意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底。

温暖问候

李从林是支队新闻报道员,和牺牲的烈士代晋凯一样,他的使命就是还原现场,记录最美逆行。今年以来的每次辖区和跨区增援灭火行动,他都参加了,为了一张照片、一个镜头,每次总跟随队伍冲在第一线抢抓。

9日下午随队拍摄途中,突然接到视频邀请,打开一看,眼泪差点掉了下来,“三儿,你在哪里?安全不?吃饭了没?……”一长串疑问,他竟不知从哪答起。母亲63岁了,她知道小儿子作为森林消防员,从事着光荣的事业。这次听说他到冕宁出任务了,心中始终难以安宁,打听了一圈,了解到现在微信是最好的.通信工具,不仅能对话还能看到人,于是她专程从乡下赶到贵阳让大儿子给她注册了微信。虽然微信功能多样,可她识字不多不会发文字,只会开关视频,对她而言,这已足够。

9日这天好不容易和小儿子联系上,看到蓬头垢面的儿子,她不住地叮嘱着“安全!安全!”“妈,安全着呢,您不用担心!”简单的答复让老母亲安了心,李从林挂断了视频。

10日晚上指战员继续在野外露营,天空中仍然飘着浓烟,零星下着雨。疲惫了一天,我钻进了被窝。没过多久,朦胧中听到一个消防员在给女朋友交代办理结婚手续的事宜。他告诉女友需要的手续格式已经准备好了,嘱咐她抓紧去办,自己这边也向组织提交了申请,只要审核过了就可以结婚了。

结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每个人心向往之。本想钻出被窝简单采访一下,可那位队友却转身走了。一早起来,我想找到这个队友,寻问几个中队的战友都说不知道,由于参加行动的单位较多,大家也都忙于各自任务,我就不便再加打扰,只能在此祝愿这位队友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__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__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300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陈贝儿,40岁,香港出生,在传媒行业工作近20年。2021年初,无线电视策划制作12集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赴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宁夏、海南等六个省(区)实地拍摄采访。

在历时三个月的拍摄时间中,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跨越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节目体现了国家扶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注入了更强信心和动力。

【颁奖词】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

让双脚沾满泥土。

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

用钢梯超越了怀疑。

一条无穷之路,

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

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啥也不想,只管飞!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一中的招飞,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层层严格的身体筛查和考试,他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学员。

1983年6月,他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聂海胜还记得:在离家到航校报到的火车上,部队为每个人发了半斤糖果。他说:“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空军飞行员,离不开掌握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更离不开艰苦的体能训练。凭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聂海胜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成为飞行大队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

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5月,聂海胜被分配到某空军作战部队任歼击机飞行员。聂海胜在刚当上飞行员一个月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1989年6月,聂海胜开始试飞新型歼击机。试飞不同于以往的飞行训练,每次试飞都要需要把飞机的某项指标飞到极限值,这意味着极大的危险!

在一次试飞中,当他不断加速向高空飞去的时候,突然座舱外一声爆响,飞机开始剧烈抖动,霎那间,飞机减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凭借过硬飞行的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一面向地面塔台指挥部报告,一面镇定自若地尝试排除故障。然而,急速下降的飞机造成巨大的过重负荷,压迫得他整个身子动弹不得,几乎就是在不到1秒的时间,他果断做出判断,按下了弹射按钮。降落伞打开的瞬间,聂海胜驾驶的那架试飞机

就在他身后一百多米的山沟里起火爆炸了,聂海胜几乎被震晕过去。由于反应及时、处理得当,在试飞机坠毁的最后时刻他牢牢记住了各种仪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做机型改装提供了关键参数,聂海胜被记三等功。

在做飞行员的15年间,他先后驾驶过初教6、歼五、歼六、歼七4种机型,创造了安全飞行1480小时的好成绩。聂海胜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歼击机飞行员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飞行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个比驾驶歼击机翱翔祖国蓝天更具挑战、更令他兴奋的任务,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邓小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786 字

+ 加入清单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河南大学杰出校友邓拓之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创办人邓小岚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邓小岚的颁奖辞是:“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电视屏幕前,看着邓小岚在马兰村的支教短片,听着邓小岚和合唱团的感人故事,不少河大师生早已热烈盈眶。他们不仅为邓小岚持守18载带山里娃走向世界的精神所感动,也感怀于邓小岚与河南大学的不解之缘。

邓拓,原名邓子健,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国著名新闻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身)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1934—1937年就读于河南大学。

一生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人

1934年秋,22岁的邓拓来到河南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学习。

就读于河南大学三年期间,邓拓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他用文言文写作的历史研究著作《中国救荒史》一书脱稿,成为研究中国救荒问题的“扛鼎之作”。《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过程》等若干篇引人注目的学术论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有力批判与回击。这既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邓拓今后从事历史学研究奠定了深厚根基。

在学术领域努力钻研的同时,邓拓还经常深入学校,参加青年学生的读书会、座谈会,为大家讲解时事,分析全国救亡运动的形势。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北平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全国的示威游行,之后北平学生联合会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各地学生纷纷建立“民先”组织,支持北平学生。1936年暑假后,河南大学学生中开始建立“民先”组织。邓拓很快在开封青年学生中树立了威信,被推举为“民先”开封支队总支队长,带领进步学生开展各种爱国抗日活动,将河南大学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1937年6月,邓拓刚刚在7号楼参加完毕业考试,就在大楼北门被蓝衣社特务秘密抓走。经多方营救,不到一个月,邓拓被保释出狱。此后,邓拓投笔从戎,毅然奔赴晋察冀抗战根据地,开启了新的革命战斗。

2012年9月24日,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邓小岚、邓小虹和邓壮等邓拓的儿女们来校,参加邓拓纪念碑揭幕仪式。

“去矣勿彷徨,人生几战场。廿年浮沧海,正气寄玄黄。征侣应无恙,新猷尚可长。大千枭獍绝,一士死何妨。”邓小岚摩挲着纪念碑上的《狱中诗》,向在场师生深情讲述父亲邓拓的革命斗争岁月。师生们深受教育与感染,决心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沿着校友邓拓的光辉足迹,勇毅前行。

“永远做党的好女儿”

邓小岚,1943年寒冬出生于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深山区,不仅有像花一样的名字,还有荣光的红色历史。它曾是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晋察冀日报》的旧址所在地,也是第一部_诞生地。

1937年9月,邓拓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他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坚定不移地在新闻战线上奋斗、抗争。

1939年春,报社第一次到马兰村。乡亲们用木杠、绳子,抬的抬,拽的拽,将沉重的机器运到村里。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邓拓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坚持每天出报,犹如一颗颗射向日本侵略者的“子弹”,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19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史称“马兰惨案”。也是那年,阜平遭遇特大洪灾,报社全体人员节省出口粮和衣物,支援受灾群众。

作为一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拓紧握战斗的笔,热情洋溢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44年5月,邓拓具体负责编辑出版了有五个分册的_,这是我国出版界问世最早的一部_。

战争年代,邓拓和妻子丁一岚书信传情,被称为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对比翼鸟”。

1943年的寒冬,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因为工作需要,邓拓夫妇曾把女儿寄养在当地村民家中。直至1946年,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成长过程中,邓小岚多次请父亲讲他以前出版《晋察冀日报》的艰险过程,但父亲总是一笑了之。他说:“那些工作只是我的分内之事,比起办报过程中牺牲的同志,那点事情实在不值得一提。”

临终,在给丁一岚和女儿的遗书中,邓拓满怀深情地说:“盼望你们永远做党的好女儿,做主席的好学生,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到底!”

“我愿意回到这个村子,我觉得我的生命就像村民们生命的延续,我一定要为老区的村民做贡献,去帮助他们发展。”邓小岚每次去探寻父亲邓拓的足迹,内心触动一次比一次深,“马兰村就是我的家。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用音乐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希望,另一个是希望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

两代人接力,同一份坚守。

自2004年起,邓小岚便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18年来从未间断。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上,马兰花合唱团的44个“红脸蛋”两度登上国际舞台,唱响《奥林匹克颂》。排练过程中,作为合唱团的音乐指导老师,邓小岚始终陪伴着孩子们。 然而,就在北京冬奥会闭幕一个月后的3月21日,邓小岚因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离世,享年79岁。惊闻噩耗,河大师生不胜悲恸。河南大学委派党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发去唁电,表达沉痛悼念之情。

沧桑巨变,山河锦绣。当年邓拓等无数革命英烈期盼并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正在这里变为现实——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唱一首动人的歌谣,让孩子们知道,爱在人间;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带一束鲜艳的花环,这里埋葬着抗敌的英雄……”冬去春来,花儿盛开。如果你此时来到太行山深处,在狭长的山谷里,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民谣,眼前看到的便是如画的马兰村,这里的马兰花开得生机蓬勃,这里的孩子们无时不刻不在想念亲爱的邓奶奶。

“我父亲是河南大学毕业的,对母校有深厚的情感。父亲在校读书时,河南大学有罗章龙、范文澜等众多名师,学术氛围开放活跃,父亲得以快速成长。希望河南大学今后更多延揽名师、兴教育人,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好的发展。”2022年2月,笔者采访邓小岚时,邓老师和蔼可亲,散发着向上、朴实、执着的气质,言语之间充满着对河南大学的无限感激和美好祝福。

邓拓,邓小岚,还有河南大学建校110年来涌现的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在革命奋斗与事业发展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将永存于河大师生心中,将成为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成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再攀高峰的磅礴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杨宁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泉水西瓜的秧苗都种下去了吧?可千万不要耽误了!”正是春耕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最近正忙着帮村民平整土地、育苗播种,挨家挨户督促进度……

2010年,刚从广西大学毕业的杨宁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从当初的大学生村官到如今的江门村发展“第一责任人”,杨宁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家乡,十二载青春年华一路奋斗,带领家乡人民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但我最终还是选择回来,坚信一定能做出成绩”

“回到家乡,是我从小就有的想法。在我脑海里始终刻着这样一幅画面:那时我刚刚考上重点初中,要去县城里上学;我和童年的小伙伴们一起站在村里最高的山坡上,望着这个宁静的小村庄约定:将来有机会一定回到家乡来。”杨宁说。

这样的想法,与杨宁的成长经历有关。江门村位于大山深处,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土地贫瘠。“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杨宁说,因为奶奶身体不好,村里人多有帮衬。

“其实,当时南宁也有几家公司给了工作机会,工资待遇也不错,但我最终还是选择回来,坚信一定能做出成绩。”杨宁说。

然而,真正回到村里,现实和杨宁的想象大不一样。当时村里的办公条件很简陋,村委会只有一台老式电脑,还是乡政府淘汰下来的,所有的办公文件都靠手工抄写。

这些没有难倒杨宁。交通不便,让她更贴近群众??每次出山都顺路搭乘老乡的摩托车;村里电脑不行,就用自己上学时的电脑;到村里的第一年,杨宁将所有的文件材料都电子化归档,让村委会实现无纸化办公。宣传防火防盗、帮村民填表格……通过给村民办的各种小事,村民们逐渐认可了杨宁。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能够贡献一己之力是我的荣幸”

“过去的江门村很穷。有一次,我到镇上,看见村里的阿婆带着两个娃到镇上卖山货,三个人点了一碗粉吃,吃完后再用粉汤泡着自带的冷米饭,分着吃才填饱肚子。”杨宁回忆。后来她了解到,阿婆一家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元。

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杨宁一直以来的目标。杨宁开始尝试着带领乡亲们创业改善生活。正当此时,脱贫攻坚战打响,“如同久旱的大地迎来了甘霖。”杨宁说。产业发展有了希望,政府出台了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村民只要发展产业就能领到产业奖补;交通设施有了改善,村里的泥巴路成了水泥路,以前通摩托车都费劲的村里能进出汽车了;村委会办公条件有了改善,电脑更新换代,连打印机、复印机都装上了……

恰好这个时候,杨宁的6年任期到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能够贡献一己之力是我的荣幸。我选择留下。”2016年,杨宁当选村党支部委员,次年当选村委会主任。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突破口,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口袋才能鼓起来,对此,杨宁思路清晰。“杉木、土鸡、高山优质稻,都是立足我们大苗山的实际定下来的扶贫产业,只要大家跟着干,不仅产品包销售,还能领产业奖补。”

可还是有村民不放心,“种不好、养不好怎么办?”“到时候突然不回收了怎么办?”……面对各种疑虑,杨宁决定自己带头。“我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并向村民承诺,如果出了问题,损失我们来兜底。”杨宁说。村民被打动了,选择跟她一起干。

产业发展有成效。江门村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瓜品质格外好,泉水西瓜成了江门村的招牌。杨宁组织村里留守妇女成立“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种西瓜,每亩地的收益从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带动十几户贫困户脱贫;她还带领江门村60多户农户种植香糯,通过“稻+鸭+鱼”共生的模式,每亩增收1500多元……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杨宁也当选了江门村党总支书记。

“我无悔当初回乡的选择,农村广阔天地真的大有可为”

机器轰鸣,人影晃动,晚上11点多,江门村腊味加工厂二期工程仍在紧张开工……“村里的腊味加工厂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预计也很快建成。村里还规划了乡村振兴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园区,已完成了选址。”杨宁说。

“脱贫只是起点,乡村振兴是新的战场;我们要加快推进,让乡亲们过上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随着村里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提升,电商服务中心也会进一步升级发展,这个平台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杨宁说,2016年起,她联手融水县的6个大学生村官成立电商服务中心,至今已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

从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飘香的世外桃源……看着家乡的变化,杨宁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无悔当初回乡的选择,农村广阔天地真的大有可为。”杨宁说,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来,有人才才有未来。

“我家是江门村脱贫户之一,杨书记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正是受到杨书记的影响,当大学毕业时,江门村村民合作社聘请我回村,我毫不犹豫同意了。”2021年回到江门村工作的梁樱林说,“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江门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突出的杨宁,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这些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让我深感自身背负的职责使命,我要更加脚踏实地,开启全新征程。”杨宁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