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女排精神有什么意义(2篇)

对于学生来说,分数的意义看似轻如鸿毛,又重于泰山!但是今天要讲的是数学课文中的一课《分数的意义》,大家不要理解错了!小编给大家分享下弘扬女排精神有什么意义范文,供大家赏析!

浏览

4074

范文

2

篇1:深刻认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意义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焦裕禄精神是教材,也是镜子。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党的根本宗旨不会变,也不能变,作为集中体现党的根本宗旨的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和镜子。在兰考县调研指导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我们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意义,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住群众的草庵,蹲群众的牛棚,拜群众为师,解群众之困,排群众之难,谋群众之福,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反映。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党的宗旨,是我们历久弥新的生动教材。在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照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检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以身作则,将弘扬焦裕禄精神与践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心中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加强我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作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作风建设的根本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市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群众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期间,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并带头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焦裕禄同志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焦裕禄精神是为民务实清廉的真实写照,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生动教材。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我们克服“四风”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实现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焦裕禄同志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说,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实现毕节崛起、共筑中国梦,需要艰苦的探索和努力,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像焦裕禄那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焦裕禄精神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培育毕节人文精神,必然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深远的道德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为实现毕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女排精神的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某种程度上被碎片化信息和娱乐段子分流了注意力的本届奥运会,这样单纯地享受比赛的乐趣,是久违的美好体验。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还重新唤醒了一个词,女排精神。也让今天的年轻人真切体会到,体育比赛所能带来的巨大振奋和凝聚力。女排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拼搏精神,在这一刻满血复活。

当然,如郎平所说,单靠精神不可能赢球,实力基础、刻苦训练和指挥布阵,都是必不可少的获胜因素。但是,在进入奥运决赛圈的队伍中,中国女排实力并无绝对优势,队员阵容还曾饱受质疑,能够一路战胜强手巴西、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临场的那种精气神,就显得非常重要。敢于胜利、永不放弃、团队协作,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女排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

对本届奥运之旅,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剂清醒剂:既然上了奥运赛场,目标就要盯着第一,就要敢于胜利。很多人都感觉到,这届奥运会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人说是历史性的转折:对金牌看得没有那么重了,不再盯着奖牌榜“金金计较”;评价一个运动员,也不再只系于一次比赛输赢。甚至有人说,运动员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胜过一万枚金牌”。

我们当然理解,后者只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出于对锦标主义、唯金牌论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运动员更加个性多元,也是一个国家自信成熟的表现。但是,由“唯金主义”到“金牌并不重要”,好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不唯金牌不等于不要争金牌,宽容失败不等于宽容怯懦、懈怠。

这毕竟是奥运会,不想争第一,就没必要去赛场,不全力争取胜利,是对对手和队友的不尊重,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女排的夺冠之路并不轻松,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但要知道,在奥运这个顶尖赛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得第一。孤独求败如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国梁也说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虽败犹荣的传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已经竭尽全力。

女排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在三大球这样的团体项目上,集体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即便是一些赛场上“单打独斗”的项目,同样离不开团队的作用。任何一个奥运项目,都离不开教练、领队、陪练,离不开协会和专业人员,还需要更多的后备力量和群众基础。不管是作为公共事业的运动员培养,还是西方一些参赛“个体户”,其实都离不开背后的团队和社会支持系统。

谈论女排精神,绕不开的还有爱国主义。出于对举国体制的反思,以及思想和利益的多元,很多人不喜欢把体育比赛和“爱国”挂钩,甚至把“为国争光”只当成套话和空话。但是,国际性体育赛事,确实是和平时期展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风貌的窗口,也与国家形象和荣誉息息相关。

积贫积弱和“东亚病夫”的时代自不必说,即便在很近的时代,体育比赛经常起到提振民族士气的巨大作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希望的田野上”,老女排催生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呼喊;奥运第一金、女排五连冠,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当今世界,体育健儿奥运赛场夺金,仍是为国家增加荣誉。

奥运会以国为单位参赛,得第一的要升国旗、奏国歌,这些仪式感,都在强化国民的归属感荣誉感。不仅是中国强调这些,即便在所谓“个人主义”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人对金牌的重视,不见得比别国逊色,金牌榜早就是第一了,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申诉的机会。还有运动员因为奏国歌时姿势不到位,被网友指责“不爱国”。

虽然金牌不能代表一切,但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尤其是逐渐剥离举国体制和“盆景项目”之后,奥运会成绩也越来越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体育水平,进而反映国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的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也会灌注到全社会,融入整个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搞竞技体育,需要过关斩将争第一,更不能少了这种精气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