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的教案(热门20篇)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节约能源的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6923范文
1000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科学活动:变变变
1.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体验用彩色涤纶纸来看世界的奇妙感受。
红、黄、蓝、绿等各色涤纶纸(塑料透明纸)若干。
幼儿用书第四册第21页。
一、出示神奇的纸(红色涤纶纸),吸引幼儿。
1.教师:这是一张神奇的纸,只要你把它放在眼睛里面,它能让所有的东西都变成红色的。
二、玩红色涤纶纸。
1.幼儿自由地玩涤纶纸。
2.提问: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红颜色(难点)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色涤纶纸。
1.说说自己拿到的纸是什么颜色?
2.感受用不同颜色的涤纶纸看到的`不同景象。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变化?(重点)
完成幼儿用书上的连线游戏。
继续提供其他颜色的涤纶纸,让幼儿去探索发现。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明白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一样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样来的?请哦跃然把自我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实验:植物无根和有根实验。请幼儿看看实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孩子的发现:植物是种子种出来的。不一样植物的种子长得不一样: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向日葵的种子是尖尖的、圆圆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向日葵的种子能够吃。鸡冠花的种子很小。实验中,两种植物都有水时,无根的植物过两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向没有死;没有水时,无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过了几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之后孩子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为什么植物会越长越多?是先长根呢?长叶子呢?先长茎呢?为什么是先长根?为什么有些植物没有根也能够活的?是谁把种子放在泥土里的?为什么泥土里会长出植物来?
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活动延伸:鼓励用各种各样的种子拼出漂亮的图案。
环境创设:
1、举办种子图案展。
2、在种植角种几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儿观察。
篇2: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篇3:小石潭记教案三课时
掌握记叙的顺序,小石潭记 教案示例。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1课时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教案示例》。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篇4:平安夜新年好教案 平安夜教案反思
幼儿园多功能厅
圣诞大party
1.每个家长自己为孩子购买一份礼物,用好看的包装纸包好,贴上醒目的名字,然后于24日之前交到老师手中(尽量不要让孩子发现),把所有的礼物放在大的袋子里,活动当天由圣诞老人给每个小朋友派送。
2.购买水果、糕点等小零食——(许爸爸、朱妈妈)
3.准备圣诞老人服装,制作横幅易拉宝——(朱妈妈)
4.活动当天有空的家长(若干)报名做志愿者做后勤工作,带着圣诞帽一起参与这次活动。
5.购买圣诞节的装饰,彩带气球等。——(冯妈妈,周妈妈),并于活动前一天和志愿者家长一起布置会场。
6.找一位摄影师全程跟拍(国爸爸)
1.了解圣诞节:收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当天由一位家长或者老师来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最好能图文并茂,准备一些看板。(冯妈妈)
2.老师教唱《铃儿响叮当》,在场的爸爸妈妈可以一起跟着唱,烘托气氛。
3.水果蹲游戏:小朋友按自己坐的桌子上的水果为一组,手拉手站好,老师说哪种水果,哪个组的小朋友就一起蹲下,做的好就有奖励。
4.寻找圣诞老人:把圣诞老人图案的贴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贴上,让小朋友们自己去找,找得数量越多越好,前三名有奖品。
5.圣诞老人来了:由一位男性(家长)办成圣诞老人,拿着大大的礼物袋子给班里每个小朋友发礼物。
篇5:端午节教案小学 端午节教案中班社会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篇6: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及反思
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1、让学生掌握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一、导入
这个礼品盒漂亮吗?你们想拥有这样漂亮的礼品盒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出示课题:“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二、新授
1、介绍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的整个步骤
(1)剪下各部件。
(2)划痕、折叠成盒子。
(3)外盒盖两边贴装饰花。
(4)将内盒盖插合。
(5)再插合外盒盖、完成啦!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的步骤是什么?
篇7:大班美术《美丽的烟花》教案反思
1.提供烟花图片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感知烟花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自由表现各种烟花的形态,发展想象能力。
3.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涂鸦的快乐。
黑卡纸、颜料、棉签等。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每到新年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人们放许多美丽的烟花来庆祝,现在你们想看看美丽的烟花吗?
师:这个样子的烟花可真有趣,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看一看这个,卷卷的烟花像什么呢?
二、教师示范
师:我今天准备了很多黑夜,但是黑黑的夜空中什么都没有,我需要小朋友帮我把夜空装饰的很漂亮,我们来变一变美丽的烟花。先来看看我是怎么变得:首先,拿一根棉花签,选择你想要的颜色,我先画小线条的烟花,一点一点一点的,我想把它变得粗一些,我就来来回回的画。我在画卷卷的烟花,一个圈连着一个圆圈,绕呀绕。
三、幼儿操作
1.这是我的夜空中的`烟花,我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画出跟老师不一样,画出最特别的烟花,好吗?等一下我要请你们来告诉我,你画了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烟花。
2.教师巡回指导。
四、点评
1、自评:请你来说一说你画了什么与众不同的烟花?
2、他评:你觉得谁的烟花你最喜欢?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老师评: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的烟花画的可真好看,你看有扭扭的烟花,有卷卷的烟花,还有长长的烟花,有些颜色很丰富,有些形状很特别,你们画的可真不错,现在我们赶快去欣赏这夜空中美丽的烟花吧!
篇8:四年级体育游戏教案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选出班级的领队人,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练习(强调学生的练习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慢跑结束后,进行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检查学生的身体和着妆情况,宣布课的内容。
3、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练习,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活动各关节活动时无固定队型)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
1、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垒球,然后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安排其他小组同样把球放在原位。
2、老师讲解提示一到两种的跑跳过垒球的练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游戏,并进行练习尝试。
4、带领学生进行进行徒手投掷练习,体会发力的顺序和挥臂的正确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练习,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差异及时合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
6、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
学生活动:1、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进行各项跑跳的游戏活动。
2、能够充分进行游戏的创编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3、积极进行投掷练习,并在练习中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为目标。
组织:四列横队和四路纵队
三、总结回顾: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一节课,对课的内容、练习方式和自己的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
篇9:大班手工教案金字塔 制作包包大班手工教案
1、通过欣赏丰富多样的书签,让幼儿感受和发现书签的不同材料、形状、图案的美。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野菜书签。
1、布置书签展览。
2、野菜若干。
3、压模机一台,压模纸若干。
1、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样的书签。
指导语:小朋友快来看看我的书里有什么秘密?书签夹在书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书签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用来做标记,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看书的页码,为我们节省时间。
2、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书签,引导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并说说感受。
指导语: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书签,你喜欢哪一种书签?为什么?
3、指导幼儿用野菜制作书签。
我们知道野菜除了可以食用、药用以外,还可以把它制作成精美的书签。
(1)自由选择野菜。
请幼儿分组自由选择野菜,共分蒲公英组、曲曲菜组、灰菜组、荠菜组、苦菜组、马生菜组等几组。
(2)把野菜搓平,夹在书里压平。
幼儿把选择好的几种野菜捋平,并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轻轻放进书里压平。
(3)野菜压模。
幼儿把摆好的野菜造型轻轻放进压模纸,把压模纸放平,放进压模机进行压模。
(4)剪下野菜书签。
野菜压模结束后,老师指导幼儿沿边剪下野菜书签,注意保留与野菜一定的空隙,以免漏气。
(5)书签展示活动。
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书签,进行精品书签展示,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引导幼儿学会用书签,把书签夹在自己喜欢的书里。
小朋友,现在我们自己制作了野菜书签,非常漂亮,请你们把书签夹在自己喜欢的书里,等再看书的时候就非常方便了。
篇10: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四时田园杂兴》是西师大六语下册第二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劳动人民的赞美。
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导学互动
多媒体课件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2、出示导纲
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美读第一首:
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出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请大家自由读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那个季节的风景?(生自由读)
蛱,蛱蝶指的就是蝴蝶。
谁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读好
读出来了吗?(春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
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春天田园怎样的画面?(自由读)
从这几句诗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1.梅子金黄杏子肥,
“肥”就是指梅子的个儿很大,是这样的吗?这就是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我看到同学们惊喜的表情,那就请你带着这份惊喜来读读——相信诗人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读,和诗人分享这份惊喜!
2.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春的气息?麦子开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
果子肥,菜花稀,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你还看到了什么?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乡,诗人的心是多么悠闲,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出来。这样的田园风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板书:风光美)
谁愿意美美地来读读整首诗让我们一边想像,一边读,把这份美,读出来!(齐读)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课文围绕“学会聆听”、“把聆听的经验教给他人”展开故事内容。
2、教师指导: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2、编题自练
四时田园杂兴动物蜻蜓
蛱蝶
植物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篇11: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下载
1、了解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的新颖构思
3、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点)
4、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介绍丽的新颖构思。(难点)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
一滴水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向人们介绍丽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边,跃入流,奔向大海。”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丽哪些景观?作者介绍了丽的四方街。
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变化?
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源头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2、这一滴水到丽经历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入丽却跌入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样介绍四方街的?作者在文中对它进行了三处介绍。
一是第三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眺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具体而详细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么作用?
5、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介绍东巴文的水字?
6、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安排时间这一线索的?
7、作者为什么让自己化作一滴水游历丽?
8、我们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地方?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的经过,重点是四方街。
篇12:端午节教案小学 端午节教案中班社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 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篇13: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学文写事
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完成练习: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
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
积累表达
一、词语积累
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
忠实原作 用心领悟 反复吟咏 体会妙处
美妙的古诗让我们
沉浸其中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 赞不绝口
二、念念歌诀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做个小记录: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
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
板块二:《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会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会《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1、a类(基础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b类(核心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3、c类(延伸目标)
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
(一)忆主题、酝诗情。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乡村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这种悠闲舒适、与世无争的特点,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这样。我们学会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呢?
2、是啊,乡村生活是翁卷笔下"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笔下"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乡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他笔下的乡村。【板书:渔歌子唐张志和】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呀?我们以前学过词么?(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4、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闯过诗词旅途上的四道关卡,摘取胜利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赶紧看看我们将要打通的哪四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关、字正腔圆读正确;第二关、抑扬顿挫读韵律;第三关、入情入境读画面;第四关、知人论事读情感)。
(二)闯四关、读诗情。
1、字正腔圆读正确。
(1)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词读正确。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
(2)谁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是想读好可不太容易,我们一起来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鳜鱼的"鳜"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读不对,还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见。现在跟我读: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同学们,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呢?看一下"箬笠"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关?(箬笠是用竹篾编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编织的雨衣)
(3)读准字音之后,请同学们再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读词,要字字落实。
2、抑扬顿挫读节奏。
(1)抑扬顿挫地朗诵,与同桌商量着试着读出词的节奏。每首古诗都有不同的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现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试读一下。诗词中的每次停顿要做到语断而气连,千万不要读的断开。请你再读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节奏。老师也有两种读法介绍给大家,看远处跳过来一只小青蛙,它的节奏是"呱、呱、呱、呱",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学着青蛙叫的节奏来读一遍。青蛙刚走又来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节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来我们再跟着麻雀的节奏跳一遍。
(3)除了刚介绍的读诗节奏,还有一种节奏。我们知道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平声读的悠长一点,仄声读的稍快一点,(课件),听老师来示范一下。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下体会平仄的韵律美。男生先试读一次,我们女生也不能落后,再来试读。
(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诗歌字与字之间节奏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说明停顿的时长不同,逗号时间短,句号时间长。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再齐诵这首诗。
3、入情入境读画面
(1)诗歌是一朵绽放的花,俏丽迷人;诗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引人入胜;诗歌是一方清秀宜人的山水,醉人心扉;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词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在老师的朗诵声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同学们真是听的如痴如醉,相信此时你们的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的画面吧,先让我们走进词的第一句,看看它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鹭。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生:秀美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课件)。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白鹭飞翔的姿态特别的优美。注意:"鹭"字的写法指导。
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组成一幅画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态优美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
(3)我们再走进第二句的美景中去尽情的欣赏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鳜鱼、流水)桃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什么地方?桃花树下有什么?给流水加上一个形容词你想用哪个词?河水里有什么?我们来认识一下鳜鱼是什么样子的?(课件)试着用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美景吧。(三三两两的桃花开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黄色的鳜鱼在不时的跃动着。)
(4)秀美的西塞山,姿态优美的白鹭,三三两两的桃花,潺潺的流水,淡黄色跳跃的鳜鱼,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写意山水画啊?【板书:山水画】
(5)引读:看啊,在秀美的西塞山前,从水田里飞过来的白鹭上下翻飞,姿态优美,在这明媚的大好春光里自由嬉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三月的阳光里,桃花盛开,那片片粉红倒映在水中,红的花绿的水,引得水中的鳜鱼也争相追逐这落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烟花三月,草长莺飞,阳光在河面洒下点点金光,肥美的鳜鱼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的跃出水面,也想欣赏这迷人山水画,看到这美景,张志和的信不由的欢悦起来,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张志和"斜风细雨"也"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作者在湖上钓鱼。)箬笠是什么颜色的?蓑衣呢?再加上青山绿水和白鹭,色彩美不美?除了这色彩还有什么?(斜风细雨)为什么是斜风细雨啊?春天的风雨也是多情的、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飞翔的鸟、跃动的鱼,拂过脸颊的微风、洒落湖面的细雨,再加上沉稳不动的青山,有动有静,美不美?作者流连在美景之中不舍得回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啊?对了,不舍的,舒缓的。请你来试一下,看来这美景还没有完全吸引住你。【板书:垂钓人】
(7)想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们在美读中尽情的欣赏这美景吧(课件)。
4、知人论事读情感
(1)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风雨来临也"不须归"。作者为什么不归呢?学会诗词讲究知人论事,课前预习时候咱们搜集了张志和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课件)。
(2)所谓无官一身轻,心无挂碍才能真正领略这山水之美。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钓鱼从来不设鱼钩不放鱼饵,那么他钓的是什么啊?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你说一下,你来说,钓的是美景,钓的是闲情。那同学们大胆的想像一下,"不须归"的"须"字还能换成什么字呢?(舍、愿、想……)
(3)引读:不舍归,一袭蓑衣,一顶斗笠,便融入这青山绿水之中,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自在的张志和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愿归,是不愿陷入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污秽官场,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率性的张志和——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想归,是不想让世俗纷扰牵绊住自己不羁的心,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逍遥的张志和!让我们一起走近那逍遥的烟波钓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感受"渔夫"的文化意象。
张志和在南方的春日中垂钓,不舍归去,无独有偶,在北方大雪纷飞的寒冬中也有人垂钓不舍归去,这就是柳宗元。齐诵柳宗元的《江雪》。可见,在古诗中,渔夫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世无争、纵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他是诗人自己内心的选择,与景无关,与情有关。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为什么不把有关渔夫的文化内涵标注在自己的课本上呢?
(5)通过这节课的学会,《渔歌子》这首词在我们的朗读声中被唤醒了,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通过《渔歌子》这座桥梁,我们认识了张志和,走进了张志和的内心世界,和他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经历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中华少年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请全体起立,再次齐诵《渔歌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闯过了所有的关卡,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为这么优秀的我们鼓鼓掌。
三、学有疑,带诗文。
1、孩子们,学贵有疑,张志和说"不须归",难道就真的能不用归了么?在他写的《渔歌子》广为传唱之后,他的哥哥张松龄也写了一首词来回应:"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一个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一个却说"狂风浪起且须还",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呢?课后请同学们赏析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篇14: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篇15:理想主题班会流程方案
活动对象:
刚升高三的中学生
活动主题:
放飞理想,精彩高三。
活动目的:
一:使学生明确目标,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使高三生活充实有意义。
二: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为实现理想应不怕苦去努力奋斗拼搏的道理。
三:为紧张的高三生活作准备,提前打下思想和心理基础。 活动总监:班主任
活动负责人:
所有班委
活动准备:
1、布置作文: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处理,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
3、要求同学们自己准备两首歌曲:一首表现对实现理想的渴望;一首表现为实现理想需奋斗拼搏
4、准备一块KT板给同学们写理想
5、寻找为理想奋斗成功的影片
场景布置:
用彩带气球布置教室,营造轻松的环境,座位同心圆摆放。
活动流程:
班委1:“理想——我心中的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班委2:(背着书包上场,嘴里唱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班委1:咦,班委2,最近怎么老听你唱这几句?什么事让你这么烦? 班委2:别提了。自高三从开学以来,整天被作业包围着,除了习题还是习题,快把我累死了。昨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理想》又害我想了一晚。真搞不懂,理想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现在要它何用? 班委1: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人有了理想,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方向,就不会迷茫。当你独自走在漆黑的路上找不到出路时,理想就是一盏探路灯,为你指明方向。有了它,才会发愤图强、力争上游,与困难对抗。特别是现在,我们处于备考期,高三人生的转折点,理想更为重要,他是支撑着我们奋斗不可缺少的因素。你听,同学们已在畅谈起他们的理想来了。
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有简单的几句话;有诗朗诵;有小品表演;有小组唱。
班委1:歌声唱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不过,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可得费一番功夫呢!(相声:《我的理想》(事先请班委组织同学准备好这些节目)
班委1:看了以上的节目,你有何感想?
班委2:班委1,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班甲某的英语成绩那么好?因为他曾经对我提起过,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理想是驱使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班委1:对啊,有理想,就有进步,有作为。你看看他们。
播放为理想奋斗成功的案例短片。
班委2:人应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必须用十二分的努力去争取实现它。在这中间,挫折会像恶魔一样挡在你面前。我们要用顽强的坚韧精神去克服它。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梦。为了表达这种想法,我想演唱一首《真心英雄》。同学们和我一起唱,好吗?(全体演唱)
班委1:最后请班主任给大家做总结。
班主任:高三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过程或许你会觉得很辛苦很累,有些人会感到迷茫。因此,我们都必须树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便不会感到迷茫,为目标奋斗,你会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等高三结束后,你会觉得高三是你高中三年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最后同学在KT板上留言鼓励自己。
篇16: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 雨巷讲课十分钟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
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要学诗了,这使我想起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今天我们来读戴望舒的诗《雨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诗人的志,诗人的人。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首诗。《雨巷》)(教师板书)
篇17: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 “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 (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
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我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伴随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
9、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师板书对
10、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过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指愁眠)
11、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范读全诗)
过渡: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12、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
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擦去“霜满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师:(擦去“江枫”)
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
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钟声
13、过渡: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ppt放声效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14、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学生用此句式说话)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四、 拓展升华
过渡: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在师的引导下读诗句
1、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
2、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3、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4、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宋】陆游《宿枫桥》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明】高启《泊枫桥》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齐读诗句)
5、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齐答)《枫桥夜泊》。
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6、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
篇18:新年联欢会 教案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集体联欢的场景,体验温馨情感。
2、继续学习群体人物画的构图方法,画面内容丰富、饱满。
3、在绘画过程中能自始至终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活动,有一定的坚持性。
2、有画群体人物的经验。
3、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一、教师谈话导入主题,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师:我们是怎样迎新年的?开展了哪些活动?最热闹的是什么活动?
师:在新年联欢会上你表演的什么节目?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为什么?现在请你把这样的场面画下来。
二、师幼共同讨论如何安排画面、表现热闹的氛围。
师:你准备画些什么人物?舞台上表演的小朋友要画在纸的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动作姿态?
师:观众画在什么位置?怎样表现?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强调重点:表现各种人物的动态。
2、注意难点:处理好主体人物和衬托人物的关系,并会用色彩突显画面中的主题人物。
3、画面要求:画面丰富、生动,能在构图和完成轮廓的基础上,仔细涂色,耐心地完成绘画内容。
四、师幼共同欣赏幼儿作品,交流绘画体会。
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表现出了新年联欢会热闹的场面?
篇19:端午节教案小学 端午节教案中班社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作业布置】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
(1)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作业布置】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人民 悲痛
悲愤 包粽子为国捐躯 吃粽子、赛龙舟
篇20: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所以对菜场里的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买菜》。孩子们既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选择的内容又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为生活所服务.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受和奶奶一起买菜时的快乐心情
2、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记忆歌词的快乐。
3、乐意帮助同伴,体验互相帮助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重点: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
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旋律重复地部分能分声部连贯地演唱。
1、《买菜》课件
2、《买菜》音乐
3、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老奶奶头饰
(一)练声
(1)练声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今天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轻轻走到老师这里来。
(二)导入活动
(1)出示课件老奶奶图片引出活动主题《买菜》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家都是谁去买菜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有一位老奶奶家也来了许多的客人,要买好多菜,她想请小朋友帮助她去买菜,她把她想买的菜藏在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小朋友小耳朵仔细听,小眼睛仔细看,看一看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一会举小手告诉老师听。
(2)播放《买菜》的音乐,幼儿倾听。
师:好听的歌曲听完了,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呢?
幼:说出鸡蛋、青菜、母鸡、鱼儿、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3)完整说出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蹦蹦跳。
(三)学习说唱的方式
(1)师:我们的菜单都列出来了,我们一起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老奶奶要买的菜(复述买菜部分的歌词),我们要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老师有个特别好的方法记得又快又准,那就是用说唱的方法,等一会儿老师说唱一遍,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第一段是说的还是第二段是说的还是唱的,哪一段速度快,哪一段速度慢。
(2)教师清唱一遍
幼儿回答?播放第一段唱的音乐、播放第二段说的音乐。
(3)出示图谱进行游戏
你看一看这里用了几个萝卜?(两个)跟老师做个游戏,两个萝卜拍手两下,几个黄瓜?(两个)也拍手两下,几个西红柿?(三个)拍手三下。咱们连起来就是我们的节奏,蚕豆毛豆小豌豆和前面的是一样的吗?几个蚕豆(两个),几个毛豆(两个),几个小豌豆(三个),咱们拍出来行吗?那我们把老奶奶要买的菜连起来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的念出来吧,小朋友把你的小手拿出来,好开始。下面我们就用说唱的方式一起帮老奶奶记住这些菜名吧。(完整学念歌词)今天我们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你们开心吗?(开心)那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很好(有大大的太阳),今天天气真好我和奶奶去买菜怎么唱呀?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
(4)出示菜篮帮老奶奶买菜
师:你们都记住了吗?那我们现在开始帮老奶奶买菜了,先准备个菜篮,咱们先买什么?幼儿说出所买的菜名并唱出来。
(5)引出音乐后半段
师:哎呀呀哎呀呀,买了这么多,拿都拿不了了怎么唱出来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是怎么唱的,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播放音乐结束部分。
(6)教师弹琴幼儿跟唱边做动作
师:我们帮老奶奶买了这么多菜都买对了吗?我们来检查一遍,老师弹琴小朋友一起跟着唱,听一听谁的声音好听。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播放音乐)
(四)游戏《买菜》
师:老师今天要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也叫《买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在你们的凳子后面,请小朋友拿起来,和小伙伴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蔬菜,记住了把它挂在脖子上。小朋友看老师变成了谁呀?(老奶奶)
游戏规则:小朋友看这里有个大的菜篮,老师当老奶奶,小朋友当蔬菜宝宝,等一会儿我们就要去买菜了。一会我们唱的时候围着这个菜篮转,唱到哪个菜哪个菜就要跳进框里蹲着不能动,最后唱到嘿咱们站起来,老奶奶说三二一,我们跳出来继续游戏。
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边唱边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老奶奶家的客人都到齐了,我们一起去给老奶奶送菜
(播放《买菜》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