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的教案【精选20篇】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节约能源的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6925范文
1000生活活动教案小班
1、了解中国民间传说中十二生肖的来历,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属相。
2、通过阅读和游戏活动,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每十二年转一次。
3、乐意参加阅读儿歌和排序等活动。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胆地进行交流。
1、幼儿向家长了解每个家庭成员属相。
2、十二生肖磁性图片。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若干。
1、师生就生肖展开谈话,进入主题。
教师:你知道自己是什么属相吗?
教师:爸爸妈妈是什么属相呢?
教师: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的属相是一样的?
教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属相吗?
2、讲述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
教师:什么叫生肖?它有哪些动物呢?
教师:谁排在第一呢?下面,我们来听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生肖?有多少?
幼儿回答后,教师贴有相应的磁性生肖。
教师: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1)教师:十二生肖是怎样排列的?谁排在第一、第二……第十二?
(2)请幼儿上来给十二生肖图片排顺序,然后,师生按序念一念十二生肖。
3、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欣赏儿歌《十二生肖歌》。
a.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在十二生肖动物上打√,并圈出自己的生肖。
b.引导幼儿看图文欣赏《十二生肖歌》,启发幼儿根据图文的提示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4.讨论活动,了解生肖的规律。
教师:过新年,我们都会一岁,那属相会变吗?为什么奶奶的属相会和你一样呢?
教师小结:
属相是按顺序排序的,十二种动物表示十二年的属相,每十二年为一轮。等到第十三个年头属相就会重新开始。每个人只有一个属相,属相不会变,同年出生的属相是一样的。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端午节教案小学 端午节教案中班社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作业布置】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
(1)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作业布置】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人民 悲痛
悲愤 包粽子为国捐躯 吃粽子、赛龙舟
篇2: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 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 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⑴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齐读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⑴ 指名读。
⑵ 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⑶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⑷ 师归纳,生质疑。
⑸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⑹ 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⑺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⑴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⑵ 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⑶ 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 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 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分角色试练表演:
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篇3:《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指明了之所以学习效果不同,其实是因为学习态度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异。
由于我班的校本课上的是《论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不仅喜欢学习文言文,而且对文言文有了较高的领悟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照译文自学原文,并喜欢摇头晃脑的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所以在本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讲解然后讨论交流的办法来学习本课。不逐字逐句的串讲对译,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在反复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熟能成诵,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3、体会做事情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孟子》的文言文《学弈》。(板书课题学弈)
2、请同学们看课题,弈,是什么?学奕是什么意思?
3、那在学下棋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对照译文读读这篇文章吧。
二、读中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己想办法解决文言文中的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
2、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
1、对照译文,把自己能理解的关键字词标注在原文上。
2、小组内汇报交流:通过原文译文的对照阅读,都理解了哪个字或者词,哪句话。
3、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交流。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图片,结合课文说一说:两个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诵读课文:
1、理解文章内容后再来读这篇文章,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根据意思断句了,一定会读得更好。快来练一练吧。
2、练读以后,你觉得读这样的文言文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按照大家的提议,把读的速度放慢并抑扬顿挫再来练读。
4、指名诵读并学生评价后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赛读,男女生之间赛读。
(四)感悟拓展
1、看着同学们摇头晃脑的读的这样认真投入。老师觉得在读的同时,你一定明白了许多,谁愿意对大家说一说?
2、你喜爱那个对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说些什么?对那个三心二意的人又说些什么呢?
3、在我们的身边,在学习和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这两种人呢?自己评价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学下棋的两个人都专心致志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把这个故事按照你的想象写一写。
5、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做事情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一切做到最好。
那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话: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论学习还是做事情,都能专心致志。
篇4: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
1、了解电的用途及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增强安全用电意识,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请家长协助对孩子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教孩子正确使用各种电器。
插头、插座、电线一段、"有电"标志图片
一、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引起谈话兴趣并讨论电的用途。
1、讨论:灯为什么会亮?录音机为什么会响?(引导幼儿知道是因为有电的缘故)
2、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电?有了电它们可以怎么样?
3、讨论:如果没有电,我们会怎么样?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电线的构造及安全使用电线的粗浅知识。
1、师:电是从哪来的?
2、出示电线,问: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传导电)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线的`结构及如何正确使用。
三、认识插头、插座,并知道安全使用它们的粗浅知识。
四、教师介绍一些不安全用电出危险的事例,让幼儿懂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五、找一找、贴一贴师生一起找一找活动室内外哪里有电?如何避免危险?在有电的地方贴上"有电"的图片提醒。
幼儿期待着暑假的到来,在谈论暑假时做哪些事情时,孩子们都表现得兴高采烈,很多幼儿都说要去游泳。看来,孩子们对水的喜爱非常之深。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很多,都能明显区分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这是有关于平时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
篇5: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
1、了解咪咪患红眼病的原因,知道红眼病会传染。
2、学习处理眼睛异物的简单方法。
小白兔、小花猫的手偶。
1、听故事《红眼咪咪》。
出示小白兔和小花猫,谈谈小白兔的红眼睛很漂亮,小花猫的眼睛明又亮。可是有一天,小花猫的眼睛变红了,这是为什么呀?
这只小花猫叫咪咪,它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一天,咪咪在草地上玩皮球,突然一阵风吹来,一粒灰沙吹进了咪咪的眼睛里。眼睛真难受,咪咪用手揉,用擦过鼻涕的手帕去擦。揉呀揉,擦呀擦,眼睛越来越疼。妈妈见了说:“哎呀!咪咪的眼睛怎么变成白兔的眼睛了?”没过几天,妈妈的眼睛也红了,眼睛又痛又痒,还怕光、流眼泪,真难受呀!
2、知道得红眼病的原因及病症。
咪咪的眼睛为什么变红了?(灰沙进了眼,不该用手揉,用脏手帕擦。这样会把细菌带进眼睛,使眼睛发炎,眼球充血变红)
妈妈眼睛怎么也红了?(妈妈被咪咪传染了,红眼病是传染病)
3、了解怎样避免红眼病。
妈妈和咪咪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他们清洗了眼睛,还开了眼药水,让咪咪回家好好休息,不要和同伴一起玩了。妈妈也不要上班,免得传染给其他人。
得了红眼病会怎样?该怎么办?得了红眼病后,眼睛会流眼泪、怕光、还会疼,会传染给别人。应在家休息,避免和别人接触,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儿园。得了红眼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点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眼泪,不到公共场所去。
妈妈怎样才能不被传染?(如果知道周围的人得了红眼病,就不能再与他接触,不用他的毛巾、手帕,不用脏手揉眼)
灰沙吹进眼睛应该怎么办?(可以闭上眼,让泪水慢慢和灰沙一起淌下,如果不行可请大人帮忙)
1、如有条件,可准备有关预防红眼病的录像。
2、在讨论中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3、如遇红眼病流行的季节,可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篇6: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意图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及反思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3、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谁去过庐山或看过庐山的风景片吗?请简单地介绍一下庐山的风景或景点的名称。
2、庐山的瀑布气势磅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不仅瀑布有名,山也特别有名气,李白以庐山的山为背景还写过一首另一首诗《望庐山五老峰》中有一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3、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苏轼就曾经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还将最后一首题于西林寺的墙壁之上,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1、简介:当时题壁诗盛行,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2、诗题
3、作者
1、听录音读。
2、指生读。
3、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字,师读后三字,交换角色再读。
4、齐读。
5、诗意。
1、这首诗写了什么?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
2、老师提三个问题,如果能答出来,就说明这首诗大体读懂了。
题一: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找出来。
(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题二:作者欣赏庐山是不是真的横着看,侧着看,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角度不同)
角度不同,景色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远近高低各不同)
(板书:景色不同)
小结:苏轼不愧为大文豪,诗的前两句用14字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
题三:作者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小结:看来要想了解全面,就要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引导回答: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面。
1、师举生活实例1:一位同学放学校外等车远观学校教学楼……于是,他轻轻地吟诵道:
(引读)不识庐山真面目——
2、师举生活实例3:以《背影》为例,引出不识“父爱”真面目,只缘身在”父爱”中。小结:诗中的“山”不是指庐山了,这个“山”可以是指一样东西,也可以是指一件事情,更可以是指一个人。
3、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举例说一说。
(逐一事例引读)不识xx真面目——
4、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引导理解:人们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片面性。预知事情真相与全貌,需全面了解。
小结:写庐山诗,大都从不同角度赞美庐山美景,作者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得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妙招。
古诗欣赏
篇7:教师教学设计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探究自学。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交流要点: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b、审阅稿子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c、总理的夜餐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学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
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三、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篇8: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1.实物:4个苹果、3个香蕉、3个梨子。
2.图片: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1页。
1.出示水果,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梨子各1个,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再拿出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梨子。
“来了这么多水果宝宝,他们一样多吗?”
2.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多少。
请幼儿尝试比较多少。
教师将4个苹果、3个香蕉摆到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先将4个苹果摆成一排,再将3个香蕉一一对应摆在苹果下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多、香蕉少。
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香蕉和梨子一样多。
3.请幼儿给娃娃送水果,比较娃娃和水果谁多谁少。
为每组幼儿提供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样多”。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能力情的幼儿通过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的方式增加挑战性。
篇9: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1.知道丝瓜的名称、种植季节以及生长过程。
2.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如铲子、喷水壶。
3.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1.劳动工具。
2.丝瓜秧苗。
一、情景带入主题
1.孩子们,刚刚我们去逛了逛幼儿园的菜园地,你们发现里面都种了些什么呀?(西红柿、土豆、葱等)
2.那你们发现有种长长的瓜吗?谁认识?(丝瓜)
3.那我们也来种种吧!
二、交代任务及要求。
我们要把长好的丝瓜秧苗种到菜园地里,种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秧苗的根。
三、种植丝瓜。
1.师幼共同整理种植园地。让幼儿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浅知识,认识一些农具,提高幼儿种植兴趣。
2.师幼一起种丝瓜。
教师示范:用小铲子挖一个深一点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内,注意根部尽量保持垂直,然后用泥土盖上根部,浇上水。
重点指导幼儿挖坑、浇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师完成。教师提醒幼儿浇适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干,泥也不粘手指为好。
幼儿合作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学习护理丝瓜的技能。
1.丝瓜种好了,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呢?教师告诉幼儿丝瓜会爬藤,组织幼儿观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让幼儿经常浇水、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商量解决方法或告诉老师。
2.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指导幼儿用图画表示丝瓜的生长过程。(长出几瓣叶子——开花——结果等)
3.鼓励幼儿每天来认真观察、记录。
五、可根据实际情况种植黄瓜、苦瓜、葫芦等其他瓜。
篇10:幼儿园防饮食安全教案 幼儿防食品安全教育课教案
1、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活动。
3、能够辨别食品的安全,购买健康合格产品。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活动难点:能够辨别食品的安全,购买健康合格产品。
1、视频(正确购买和不正确购买商品)。
2、食品包装袋若干,发霉食品与安全食品若干。
3、纸,笔,空白墙作为提示墙。
一、开始部分。谈话活动。
一个小女孩去超市买东西,请小朋友帮忙看一看她哪一次买东西的方法是正确的。
二、基本部分。活动展开:观看两个视频,提问:哪一个视频里的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需要检查包装袋上的食品安全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观看第三个有语音的视频,了解包装袋上的安全信息。
1、看一看,说一说。
(1)观看图片,认识上面的安全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环保标志和识别码
(2)教师小结: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是安全的,过了保质期就坏掉了,吃了可能会生病。和爸爸妈妈去买食品,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标志。如果你不会计算什么时候过期,可以问问身边的大人。
(3)提问:如果你在超市买到了不安全的商品,你该怎么办呢?
教师总结:如果你发现哪个超市的商品存在安全隐患,就可以打12315这个电话投诉他,管理超市的工商管理机构就会来调查处理。
2、找一找。
教师出示包装袋,请三到五名幼儿上前找出这些标志,大家验证,教师可以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演示给孩子看,没有这些标志的是三无产品,我们不能购买。
3、提问:没有包装袋的食品,你怎么来辨别它的好坏呢?出示变质和没有变质的面包,请个别幼儿通过看和闻来辨别它们的安全。
教师小结:在吃食物之前,我们要确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细地观察一下有没有霉点,是不是变色了,还可以用鼻子闻闻有没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颜色和味道改变,就说明这个食物坏掉了,不能吃了。新鲜牛奶、豆浆在室温下不能放太久。
三、结束部分。食品安全小卫士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样来辨别食物的安全,那你知道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吗?现在请你当一名食品安全小卫士,在纸上画出你知道的垃圾食品,画完后贴在我的提示墙上,我将提示墙贴在教室,提醒大家远离这些食品。
篇11:两只鸟蛋课文教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两只鸟蛋 》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常”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情朗读能力,以及了解相关的鸟类知识。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喜欢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小男孩心理变化过程。
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2、几粒鸟蛋,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蛋、取”等12个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珍爱动物的生命,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鸟:喜欢鸟吗?为什么?
2、揭题读题。谈对鸟蛋的认识。(出示事物摸一摸、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齐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生字读音。
3、师抽查。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同桌练读,互评互议:说说哪儿感情读得好。
2、感受鸟蛋。
(1)指名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手握鸟蛋的感觉。
完成“( )的鸟蛋”。
谈:喜欢玩吗?为什么?
(2)指导齐读。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3、感悟生命。
(1)小组讨论: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议议鸟妈妈失去鸟蛋后的心情,当我抬头看天空时希望看到些什么?
(2)反馈交流。
a、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鸟妈妈失去鸟蛋后的心情表现。
b、议一议我还鸟蛋时会怎么想。
c、我抬头看天空时希望看到些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把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读出来(进行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第四小节把对未来的希望读出来。
(在朗读时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训练。)
4、小结: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它们和我们共享一个地球,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更加美丽,让我们小男孩一样伸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5、升华感读,自由练读。
6、朗读小擂台。
四、课外拓展
1、把小男孩希望看到的,描绘成一幅画。
2、用自己的行动保护鸟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字音,识字生字。正确书写6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二: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三、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
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四、相关链接:
1、鸟蛋。
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
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
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
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2、鸟类的有关知识。
9 两只鸟蛋
好玩
轻轻放回 爱护鸟类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诗的意境。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我把生字词制作成卡片,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识字。比较成功的是指导学生发挥想像。例如“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指导学生想像自己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得很好。
篇1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一、班会地点:
教室
二、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三、主持人:
班主任或学生干部
四、班会主题:
法律与我们同行
五、班会标题:
踏好青春每一步
六、班会目标:
对本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七、班会背景:
本班学生年龄大多12,13岁,都还不很懂事,容易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失足的道路。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地一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八、班会筹备情况:
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收集青少年与法相关问题的资料和实例资料,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班会主题服务。同时,让同学联系周边实际案例,自演并自主分析,引以为戒。
九、班会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法,知法,加深体会
十、班会开展形式:
印发法制学习手册;观看法制教育小品;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十一、活动前准备:
1查阅《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必读》,《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2学生自己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文艺节目
十二、班会流程
1、班主任发言——导语;
2、主持人法律知识简介;
3、讨论法律案例;
4、法律知识抢答;
5、文艺演出;
6、做自我总结
十三、班会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有十七,八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二)法律知识简介
将活动前找好的资料印发成册,分发给学生,由主持人带头集体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案例(一):事情发生在南关西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1、提出问题:
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
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可能触犯法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懂法。具体说来,青少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如下几点,即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自身年龄和身份的事情。
案例(二):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甚至夜不归宿。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三):破坏公物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学九年级的王军,崔凯,赵伟乘门卫不注意,悄悄溜进学校,直奔四楼九年级(3)班教室。王军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然后崔凯和赵伟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乘此钻进教室,又开始毁坏其他东西,后扬长而去。
问:高一(3)班王军,崔凯和赵伟三人行为造成后果,怎样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2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法律知识抢答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知识竞赛题目由法律知识中抽取。
必答题:共八问(略);抢答题:共八问(略)
(五)文艺演出
节目由学生自己准备,开展自由活动
(六)活动总结
1、全班同学发表自己对本活动的看法,并说说自己通过本次活动后的感受,并写一篇阅读法律手册的观后感。
2、班主任老师总结。
(七)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篇13: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并了解过斑马线的注意事项。
2.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二、活动准备
“十字路口”图片;“红绿灯”组图;“过马路”图片;《安全过马路》歌曲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放图片,令幼儿了解斑马线及有关的注意事项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斑马线。
这是哪里?
图片上的白线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这是什么?它在路口有什么作用呢?
红灯亮/绿灯亮的时候怎么做?
三、师幼交流,令幼儿了解过斑马线时的注意事项
过路口的`斑马线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播放视频,通过歌曲帮助幼儿巩固知识
今天我们学了如何安全的过马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安全过马路》吧!
篇14: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作者的心理历程,明白每一次心理变化的缘由。
2、通过研读,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独特用词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鉴赏能力。
3、通过对“拔地而起”这一个词语的感悟,使学生初步感受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勇气,体会作者的震惊和钦佩之情。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制作ppt课件
1课时
1、回顾学习过的和花有关的词语。
2、结合“拔地而起”质疑。
1、根据提纲,梳理文章脉络
作者在四月来到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地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
2、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提示学生读懂心情变化,理解“拔地而起”。
本篇文章有两条很明显的线索:一是作者所描绘的关于花的几个画面,还有一个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完成提纲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一提纲的设计清晰地展现了作者情感“一波三折”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原因即情随花变,同时为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路搭桥,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1、品味“草下藏花”的画面,感受花儿的力量积蓄之美!
a、一品语言
对比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数不胜数!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范读,引导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b、二品句式
了解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来描写事物的精妙。
c、三品用意
体会草下的小花们在在积蓄力量,等待拔地而起!
2、品味“花的原野”的画面,感受花儿绽放的生命绚丽之美!
①利用课件,引导孩子感受花儿绽放之美丽
②体会花儿绽放之勇气
从“一下子、顿时”感受到变化快,从“改天换地”“整个世界”感受到变化大)
a、回扣引读:
联系“草下无花”画面,引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板书:冷风冷雨)
b、感悟“拔地而起”
出示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风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感悟“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无不充满了作者对小花的敬佩。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品“拔地而起”,理解作者用它来形容花的贴切。
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草下藏花”和“草下无花”两个画面是教师的精教点。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引导学生去关注、去联系、去比较,在逐层递进式的感受、体会中,理解作者采用短句式行文的精妙,感受两个画面的联系:厚积——勃发,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提供保证。而对于课文中的“草上无花”及其它段落,老师则是采用上挂下联的教学方式,点到即止。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联系本组课文,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丽。
出示字幕:
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
在,那是的勇气!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本组课文的资源,引导学生借助前几篇课文中所形成的对生命的感受,加深对本篇文章中生命的感悟的理解。
出示《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片断,引发阅读期待。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设计意图】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本文节选自冯冀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在课的末尾,出示文中的其它片断,引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的期待,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力求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
篇15:大班手工教案金字塔 制作包包大班手工教案
1、 学习用各种花边的纹样来装饰灯笼。
2、 能够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地制作灯笼。
3、 能够合理配色、制作色彩鲜艳的灯笼培养幼儿对制作灯笼的兴趣。
1、 白卡纸、剪刀、钉书机、线、花边纹样6张。
一、 活动导入:
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大街小巷都布上了漂亮的环境。
你们想不想把教室也布置成节日的环境啊!
二、 观察花边纹样,学习用花边纹样装饰灯笼。
1、 出示灯笼让幼儿观察、灯笼上的花边纹样。
2、 指导幼儿画花边的纹样装饰灯笼,及制作灯笼。
三、 幼儿制作
要求:1、画三条花边纹样,每一条的花边纹样都要画满格。
在花边上涂上颜色,然后涂上底色。
2。在两边涂上颜色,按线剪出形,制作成灯笼。
四、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布置环境。
篇16:防溺水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看有关溺水的事件与图片、交流讨论防溺水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写好班会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
2、收集有关防溺水事故发生的资料以及溺水自救方略资料。
3、制作PPT。
活动过程:
一、“溺”字解析,激发兴趣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溺”字,思考下从它的字形上看,它会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天气逐渐转热。每到炎炎夏日,很多同学都特别喜欢到河里、溪里戏水、游泳。据统计,全国每年因溺水伤亡的中小学生人数正逐年上升。让我们一起看一组令人心痛的数据吧。
二、看事例、图片,揭示课题
这些数据多么令人震惊、多么令人难过呀!让我们再一起回到2012年,看看去年所发生的几起悲惨的溺水事件吧!
除了以上这些溺水事件,在去年一年中还发生了许许多多起由于人们的防溺水意识薄弱而导致的悲剧。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组溺水事件的图片吧
听了这些事,看了这些数据和图片,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我们应该从小加强防溺水意识,使自己远离危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主题班队会。
三、看事例、了解溺水原因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每年都有游泳、戏水溺水身亡事故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悲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事例,了解原因吧!
出示事例:1)私游水库,断送性命。2007年6月13日上午放学后,安徽省某镇初一年级的于某、陈某、顾某3名学生骑自行车回家,途径水库时,因为天气炎热,便下水游泳。陈某和顾某脱掉衣服先下水,于某脱衣服慢一些,等他下水时已经看不见陈某和顾某了。于某顿时紧张起来,急忙上岸,呼喊村里大人来施救。等大人赶到,将两人打捞上来,他们已经停止呼吸了。
四、防溺水做到“六不”
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但由于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的人;有的是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的人;也有的是盲目游入深水漩涡的人。因此,为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我们必须做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平时无成年人监护,不到河边、水塘边玩耍。
五、溺水救护方略介绍
在游泳或戏水时,一旦发生溺水事情,我们又该如何自救或正确救助溺水的人呢?掌握溺水救助方略非常重要!
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总结自救以及救护他人的方法:
1、自救
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2、救护
救护溺水者,应呼救大人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上岸后,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4)情况较严重的,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者去医院。
六、学唱“防溺水七字歌”
了解了有关防溺水的知识和方法,再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防溺水七字歌”吧!在歌谣中让我们将安全二字永记心中吧!(边拍手边学唱)
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
私自游泳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我防溺水有高招,游前热身第二招。
伸手踢腿弯弯腰,预备动作不可少。
我防溺水有高招,解除抽筋第三招。
赶紧上岸很重要,喝补糖水解疲劳。
防溺措施要知道,不可逞能不骄傲。
安全二字记心中,远离危险身体好。
七、防溺水“六不”签名承诺活动
看了那么多事例与图片,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大的触动。“防溺水七字歌”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在这一份“‘六不’承诺书”
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一起遵守这一份承诺,远离溺水事故,将安全二字永远记在心中。
八、设计撰写宣传标语
人人都该强化防溺水意识,团结力量大,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防溺水宣传标语吧”!
1)设计撰写。
2)投影展示交流。
3)让我们一起将这些宣传标语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中,让更多的人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吧!
九、活动小结
1)通过今天的活动,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师总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远离所有的不安全!
十、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进行自我教育和宣传
《安全知识"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篇17:雨巷十分钟试讲教案 雨巷讲课十分钟
有人说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有人说爱情使人痛苦,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长城,卓文君奔向司马相如;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有那么两把油纸伞,发生了一个那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走进那个故事。 《雨巷》板书
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作者是谁?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古人,一起来朗读《雨巷》,现在咱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在读得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低沉幽怨。可以是忧伤、凄清、彷徨、痛苦。 2.怎样才能读出这些忧伤的感情呢? 明确: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3.教师范读 四、创设情境
多么美的一首诗啊,难怪当时《小说月报》叶圣陶先生说此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呢。
1.那么是个事通过什么来营造了伤感愁绪呢? 明确:意象
2.诗歌中出现哪几个意象,应该怎样理解和欣赏呢?
明确:(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3.“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4.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5.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明确: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6.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
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7.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篇18: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案设计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1.诵读谜语诗,认识“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八、十”2个字。(重点)
2.区分3组形近字。学习运用加减识字法和图文对照识字法识记生字。(重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等4个字,引导学生掌握“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重点)
4.诵读、积累古诗《咏鹅》。
5.引导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养成亲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创造更加温馨的阅读氛围。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
2.田字格磁力贴。
“六、七、八、九、十”字卡。
2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这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二、趣味活动,识字写字
1.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这首谜语诗。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谜语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3.小组交流: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这首诗的谜底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有10个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利用课件交流识字。
(1)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自己。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生字,并组成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6.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书写“八”“十”。
(1)每个生字由几笔组成?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过渡: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按顺序两两手拉手。)
2.小组交流:每对汉字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开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2)“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3)“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6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掌握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老师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这位老师的书写顺序。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小结并板书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小结并板书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调整坐姿,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端正,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谜语诗,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齐背)这节课我们还会学到一首古诗哟,快来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诵读古诗
1.教师播放古代私塾里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再次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古诗《咏鹅》所描写的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三、亲子阅读
1.过渡: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遍。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2.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篇19: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学课文桥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2、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3、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意义。
教师自制课件或小黑板。
一、复习听写,思前文
1、听写词语:
咆哮、惊醒、狞笑、势不可挡、放肆。
2、用以上词语:说说洪水来势凶猛的样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识的老汉。
二、精读课文,知老汉
过渡: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老汉却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在生死攸关之际他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自由读这些句子,找出最让你感到的句子,多读几遍。
3、交流汇报,感受“…… 他象一座山。”所包含的内涵。
⑴ 颂支书:
① 自由读(课件出示)“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思考:“他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说“他是一座山”?(人们停住了脚,望着老汉)从这里看出什么?(老汉威信高,是村民的主心骨。)
② 读“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a、指导读,读出”冷冷地”语气.
b、思考:”冷冷地”是什么?不冷地又是什么?
c、指名读句子。
d、齐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此时的“山”是一座什么?(人民群众的靠山)
⑵ 赞父爱:
过渡:天下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呀!可是,我们看这位老汉爱吗?
① 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划出一些表示动作的词。
b、你觉得这老汉怎么样?
c、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一段。
② 读“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读完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b、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汉能这样做,难道他不是一座山?
c、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是啊,其实老汉也是有山一般的父爱的。即父爱如山啊!)
⑶ 悟结尾:
师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同学们请再一次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还仅仅是一座山吗?(崇高的人格,先人后己的精神)
三、启发想象,写思绪
过渡:同学们,老汉走了,假如你也是那一百多号人中的一员,或者你读了课文,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以不同的身份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总结课文,明题意
1、带着问题再读全文,你认识这座桥吗?它是怎样的桥?
2、文中是以老汉为主人翁的,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3、这仅仅是课文中的桥吗?(是一座心桥,生命之桥。)
4、现在,你心目中的老汉又是怎样的人?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
2、读一读,填一填:
先人后己 鞠躬尽瘁 心潮澎湃
篇20:《猴王出世》教案 猴王出世的教案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
3、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名曰:名字叫。
腹目:闭上眼睛。
石碣:石碑。
镌:刻。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
序齿:按年龄的大小顺序。
遮阴:遮挡阳光。
造化:课文中指福气;运气。
家当:家产。
石窍:石头边隙。
力倦神疲:指人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
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
呼唤召唤
安身安家
食吃
饮喝
觅找
与和
炎热寒冷
欢喜难过
宽阔狭窄
避暑取暖
抬头低头
闲忙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一个片段改编的,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段描写了小猴的机灵、勇敢。作者运用了排比,语言简练,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段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1、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将人的特点和猴的特点融为一体。
本文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赞扬了石猴英勇坚强的精神。
(-)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教师教法
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二)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