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节约能源的教案【精品20篇】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节约能源的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6936

范文

1000

理想主题班会流程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对象:

刚升高三的中学生

活动主题:

放飞理想,精彩高三。

活动目的:

一:使学生明确目标,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使高三生活充实有意义。

二: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为实现理想应不怕苦去努力奋斗拼搏的道理。

三:为紧张的高三生活作准备,提前打下思想和心理基础。 活动总监:班主任

活动负责人:

所有班委

活动准备:

1、布置作文: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处理,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

3、要求同学们自己准备两首歌曲:一首表现对实现理想的渴望;一首表现为实现理想需奋斗拼搏

4、准备一块KT板给同学们写理想

5、寻找为理想奋斗成功的影片

场景布置:

用彩带气球布置教室,营造轻松的环境,座位同心圆摆放。

活动流程

班委1:“理想——我心中的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班委2:(背着书包上场,嘴里唱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班委1:咦,班委2,最近怎么老听你唱这几句?什么事让你这么烦? 班委2:别提了。自高三从开学以来,整天被作业包围着,除了习题还是习题,快把我累死了。昨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理想》又害我想了一晚。真搞不懂,理想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现在要它何用? 班委1: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人有了理想,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方向,就不会迷茫。当你独自走在漆黑的路上找不到出路时,理想就是一盏探路灯,为你指明方向。有了它,才会发愤图强、力争上游,与困难对抗。特别是现在,我们处于备考期,高三人生的转折点,理想更为重要,他是支撑着我们奋斗不可缺少的因素。你听,同学们已在畅谈起他们的理想来了。

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有简单的几句话;有诗朗诵;有小品表演;有小组唱。

班委1:歌声唱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不过,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可得费一番功夫呢!(相声:《我的理想》(事先请班委组织同学准备好这些节目)

班委1:看了以上的节目,你有何感想?

班委2:班委1,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班甲某的英语成绩那么好?因为他曾经对我提起过,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理想是驱使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班委1:对啊,有理想,就有进步,有作为。你看看他们。

播放为理想奋斗成功的案例短片。

班委2:人应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必须用十二分的努力去争取实现它。在这中间,挫折会像恶魔一样挡在你面前。我们要用顽强的坚韧精神去克服它。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梦。为了表达这种想法,我想演唱一首《真心英雄》。同学们和我一起唱,好吗?(全体演唱)

班委1:最后请班主任给大家做总结。

班主任:高三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过程或许你会觉得很辛苦很累,有些人会感到迷茫。因此,我们都必须树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便不会感到迷茫,为目标奋斗,你会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等高三结束后,你会觉得高三是你高中三年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最后同学在KT板上留言鼓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教案大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对生命所蕴涵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为此,我利用晨会课教育学生牢记有关安全的血的教训,掌握有关安全常识,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教诲,确保学生每天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活动具体程序如下:

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对生命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能吸取教训,把安全牢记心中。

1、收集有关安全事故案例。

2、安全知识问答题。

3、儿歌。

(一)列举事故案例

数据1:1987年6月7日中午,河北省琢县塔上乡陈家坟村的4名十五六岁的孩子在铁道上拣铁,16次列车通过时,将其中2人扎死。

数据2:1999年2月25日,湖南省资兴市清江乡上春小学的一名学生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由于操作失误,与一辆从远处奔来的大卡车相碰撞,后经死亡。

数据3:20xx年4月5日上午,浙江省缙云县某小学四年级5个班的学生,在校长和10名教师的带领下,到一个水库春游。其中有3个班的学生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私自争相登船,船尚未启动,即倾斜进水沉没,已登上船的139名学生有128名落水,43名学生溺水身亡。

数据4:德化县盖德乡盖德村

8组的李友文、李有斌和9组的李升渊、李德渊是盖德中心小学的学生。在20xx年8月14日下午,他们四个到盖德溪一水潭附近垂钓时,四个学生都溺水身亡。

师:同学们听了以上惨剧,有什么感觉吗?

师:他们的家人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

师小结: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还属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所有关心你的人。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幸福,我们要珍爱生命。

(二)安全知识问答

1、选择题比赛

(1)、下课了,不能干什么:①打球。②追赶打闹。③跳绳。(②)

(2)、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③)

(3)、哪种行为不对:①跳高、跳远。②攀越围墙、滑楼梯。③翻单杠、荡秋千。(②)

(4)、上下楼梯怎样行:①靠右行。②靠左行。③左右行都可以。(①)

(5)、如发现有人触电:①装作看不见。②赶紧报告老师。③用手拉他。(②)

(6)、假期里不能:①单独外出。②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③一人下水。(①③)

2、判断题比赛

(1)、学生登山、外出或郊游,可以不要经过家长或学校的同意。(×)

(2)、步行时要走人行道。(√)

(3)、车船行进时,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 (√)

(4)、能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三)、安全警句朗读:

(1)小学生,上学校,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别乱跑,十字路口看信号。

(2)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3)发生火灾不要慌,快叫大人来帮忙。

(4)放学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妈愁。

(5)一人在家关好门,与人说话要谨慎。

五、活动结束、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高中 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高中,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班会课,加深同学们对烟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烟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知道吸烟对人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教育学生不要染上吸烟的坏习惯,要爱惜身体,远离烟草。

认识香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实践调查,动手能力。

(一)调查请同学们去商店作调查(调查内容)

1、各种香烟的价格:

2、香烟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3、去公共场所进行吸烟情况调查:(调查)

4、对家庭成员吸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

5、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你们的结论是

(二)实验:为了证明烟雾中确实存在有毒物质,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吧!

1、实验准备

2、进行实验

(1)尼古丁的检验

(2)一氧化碳检验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

(三)讨论与交流你打算怎样做一名禁烟的中学生?请写出你的做法

1、你知道烟草内有多少种有害物质吗?请在全班进行讨论,你们讨论的结果是

2、你知道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各系统功能有哪些损害?

围绕“禁止烟头失火”主题制作宣传标语、宣传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主题班会开场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男:我们的集体也像一个大花园,每个同学都是其中的一 花一草,只有大家尽力展现自己,才有集体的盎然春色。

女:前段时间,很多同学都为集体做出了贡献。下面请成 玉同学来汇报一下,说说她是怎样为班级争光的。

女:班级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在老师的启 迪下提高,在老师的爱心里成长。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启蒙》,表演者:XXX

男:人家都说名师出高徒,能在名师的指导下学习是 所有学子最大的幸福。

女:我们是幸福的,因为在我们身边就有着响誉全校的名师。说到这我要问你一下,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男:你这可考不住我。对于他们我有很多了解!

女:那你能给我们大家给你介绍一下吗? 主持人男:这件事啊,还是交给我们的同学吧!

男:我们的老师没有名师架子,看上去是那么的平凡、朴 素,他们在工作中默默的奉献着。

女:我们班同学的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在她的感染和熏 陶下,同学对老师这个光荣称谓有着自己的理解。

男:那是什么呢?

女:请欣赏同学带来的才艺展示,《剪纸》。掌声有请。

男:我的妈妈是我们一中的一名老师。小学毕业前我就跟 随妈妈,徜徉在一中校园,心想初中阶段的我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名师的传教呢?也就是那一刻,我告诉我自己,我要在这里读书,我要接受最好的教育!

女:对!这里就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地方! 我们班有几位女生想用歌声向老师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下面请听女生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演唱者:XXX

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老师有许许多多温馨的语言感 染着我们。

女: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老师有许许多多感人的话语激 励着我们。下面请欣赏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表演者:XXX

男:同学的《剪纸》作品已经完成,请周映辰同学为我们 展示。

男:下面我们就请周映辰同学把它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并邀请老师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班主任讲话,并邀请学校领导讲话。

女:老师、校领导的殷切期望,请大家牢牢记住,让我们 以实际行动继续为班集体增光添彩,用爱心共筑美丽的校园,共筑美 丽的班级。

男: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齐唱――《永远向前》 。

男、女合: “我爱我校,我爱我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班手工教案金字塔 制作包包大班手工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1、乐意运用线条、图案、色彩的经验等进行太阳帽的装饰。

2、在活动中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进一步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

幼儿人手一份美工纸的帽檐、帽顶,蜡笔、胶水。

乐意运用线条、图案、色彩的经验等进行太阳帽的装饰。

一、欣赏交流,引起兴趣

1.开学了,幼儿园里有来了许多可爱的新朋友,是谁呢?

2.做为大班哥哥姐姐的我们,送什么礼物给他们呢?

3.我们一起来做太阳帽吧!

4.出示太阳帽:老师这里已经有几顶太阳帽,你们觉得怎么样?

二、操作感受

1.太阳帽是怎么做的呢?

2.幼儿讨论,教师根据孩子的讨论边示范做。

3.你们想不想做一顶漂亮的太阳帽给弟弟妹妹?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

5.引导幼儿注意间隔、配色和涂色。

三、集体欣赏

1.欣赏同伴作品

共同商量去送给弟弟妹妹的时间、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中班 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小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儿歌《我的好妈妈

1、通过欣赏《世上只有妈妈好》和听本班同学讲妈妈爱自己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爱。

2、通过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创编新歌词唱妈妈,让学生体验爱。

3、通过表演让学生懂得如何奉献爱。

1、用歌声表达和传递对妈妈的爱。

2、即兴填词及创编表演动作。

《我的好妈妈》课件

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1、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出示课件,第一遍欣赏,第二遍会唱的学生可一起唱。

问题:歌曲中唱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有妈的孩子就会有妈妈疼有妈妈爱,没有妈的孩子就没人疼没人爱)

2、学生讲妈妈爱自己的故事。(2至3人)

小结:同学们讲得真好。是啊!每个同学的成长都离不开妈妈精心呵护!妈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能不爱自己的妈妈吗?

1、导语: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歌名叫《我的好妈妈》。出示课件,看看听听歌中的小同学是怎样爱自己的妈妈。

2、听完歌曲后,大家说说歌曲中的小同学是怎样爱妈妈的,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让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

3、说的真好,让我们赶紧学学这位小朋友吧!(出示歌词)上节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现在大家一起在来读一遍。

我的好妈妈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

4、接下来同学们就跟随音乐来学习这首儿歌《我的好妈妈》。学会了后,大家回家要唱给妈妈听,那样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5、同学们学得真快,唱得也很好。我们除了学习歌曲中小朋友“为妈妈送上一杯茶“外,还可以怎么做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将“请喝一杯茶”换成新词:“给你捶捶背”、“帮你揉揉肩”、“为你擦擦汗”

6、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看的出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懂事、孝顺、爱妈妈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的妈妈高兴,下来就让我们用歌声把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吧!(唱儿歌《我的好妈妈》)

1、同学们,我们用歌声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能不能用动作表示对妈妈的爱呀?现在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一个人来扮演妈妈,另一个人来扮演孩子,边唱边演,看看那组表演的好)

2、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演。(自由发挥)

3、同学们表演的很棒哦,老师也想参加可以吗?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配合。(老师扮妈妈,学生扮孩子)

4、同学们表演的都很棒,希望大家回去后真的能够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妈妈,那样的话妈妈会很高兴很开心的。

同学们,这节课上大家表现的都很棒,我们用歌声把对妈妈的爱表达了出来,回家后大家一定要做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中,结束我们本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雨巷》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设计,全文共 3515 字

+ 加入清单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1、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1、录音机;

2、投影仪。

一、导入课文:

导语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教案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放完。

2、放录音(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我们已经知道,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放录音。大家一边听一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是形象的内容。(放录音第三遍)。

5、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结合第1-4号张投影片)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通过感受投影中的意境来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1)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最后通过第四次录音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六、随堂练习:(另附)

[附]:教学投影片

(一)作者照片

(二)雨巷片段投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48 字

+ 加入清单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多媒体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 惆怅(chóuchàng)

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 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 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 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 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 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板书设计】

望 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

七、【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各种各样的感受盈满于胸:对诗歌的热爱、与学生分享诗情的期待、对讲解清晰一首现代诗歌焦虑、初次尝试的紧张、身边热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顿开、课堂上学生精彩回答的感动、少年锋利语言的赞赏……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班数学教案:4的组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2022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设计背景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一门科学。《纲要》指出:教师要在生活中,多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并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能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我班幼儿已经在接触和练习了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因此我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在操作中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即将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操作活动、乐意操作,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索4的3种分法,学会记录

难点:会运用4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8根萝卜图片、黑板图一幅。

幼儿用具:两人一小篮操作材料(瓶盖和纽扣若干)、每人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文具盒、每人练习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分分乐”。复习3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出示3个小兔胸饰),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3只)请3只小兔在一起做“分分乐”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可以分成1和2,幼儿听到后立即分开……

2、幼儿操作:“分瓶盖”,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示幼儿操作时轻拿轻放材料,认真作好记录)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4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132231

3、巩固游戏:“分萝卜”。

小兔拔了4棵萝卜,分别装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老师把幼儿的分法用圆点和数字做记录。小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4、巩固练习:幼儿作业纸一张,提示传作业时轻、安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写出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亮点:

1、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摆一摆、看一看、分一分等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形式体验、理解组成的含义,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以游戏形式**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也才生动有味。从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情景紧紧“拴住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动手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分瓶盖、分萝卜,通过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敢于放手让幼儿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幼儿太乱而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幼儿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能力强的幼儿,而大多数的幼儿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幼儿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幼儿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幼儿摆瓶盖、分萝卜,我虽然有一定的提示,但幼儿自己摆弄、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对幼儿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幼儿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再指名幼儿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能力强的幼儿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认识8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了解和探索大海与人的关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线自学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四大海的`特点,及给游人带来的欢乐。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有关死海的资料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的画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呢?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懂的词百范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边一点,右边不要加横。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回答(作者游览的死海的所见所感)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一、复习导入

作者浏览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学习课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景色美丽、奇异

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五颜六色,像彩虹,变幻多彩的光晕。

2、名字奇特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海”名字由来

3、浮力大

引导学生读第6-9自然段,领会作者好奇兴奋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补充有关死海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三、再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游览过的最感兴趣一处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雨巷》教学目标 雨巷教案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362 字

+ 加入清单

1.2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

2.通过细节进一步体验感知

二、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二)听录音,再谈谈你的感觉。

(三)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 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对意境的解析,自己体会本文的意境

2.象征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对江南雨巷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寂静、幽深、湿润,小巷两边是寂寞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背景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

2.油纸伞。这是件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油纸伞本身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和幽深寂静的江南小巷相遇,飘着寂寥的雨,整个情景平添一份冷静、凄清氛围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花的形状象结,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有句俗语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了解了诗人,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竹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 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

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四)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十九世纪末期流行于欧洲(主要是法国)的艺术思潮。它的产生是对印象派艺术和写实主义所标榜的原则的反动,企图用视觉形象表达神秘和隐蔽的感觉。象征主义思潮创造了新的语言,开辟了表现的新途径。这种象征语言可称为「情绪的象征」,即通过细致复杂的一剎那感觉,来探测心灵深处最隐蔽的内容。在象征主义艺术家看来,可视的世界和不可视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应和沟通的。因此,这类象征不论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语言,都是非常蒙脓和难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倾向。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的象征他的象征意义会有哪些呢?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它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归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五)艺术特色

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4.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教案小学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启智一年级 郭凯文

活动目标:

通过使同学以独特视角、创新做法和真情感悟,培养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加更多的世博知识,增强对祖国的情感,增强从我做起,支持世博,参与世博的主人翁意识,确立为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生目标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三、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

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主持人小结。

四、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五、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六、教师总结:

看了这次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中班 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小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1、幼儿能大胆的参加音乐活动。

2、幼儿能正确唱歌,初步有辨别音乐优劣能力。

3、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初步掌握角色演唱。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自己感受这首歌曲针对妈妈的爱。

幼儿能想象出多种舞蹈动作。

我的好妈妈歌曲一首并付上相应的动作。

—、教师唱歌和小朋友初步感受这首歌曲。

导入语:小朋友们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好妈妈,那谁能告诉老师妈妈平时做些什么工作呢?妈妈工作的一天是不是很累呀。老师给小朋友们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小朋友们要竖着耳朵仔细听哦!

小结: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叫《我的好妈妈》。

过渡语:这首歌好听吗?小朋友们想学吗?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学吧。

二、老师一句一句教幼儿唱歌

1、现在老师就来教小朋友们来唱这首歌,下面唱老师唱一句小朋友们跟唱一句好吗?

2、幼儿再一次跟老师唱歌。

过渡语:你们还想不想唱这首歌呀。

三、教师请幼儿来自己唱这首歌。

1、教师给小朋友提要求

老师请小朋友跟老师唱这首歌,这一篇唱之后请小朋友们上台表演唱这首歌。你们一定要认真的唱哦。

2、幼儿跟教师一起唱,并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

过渡语:现在有哪些小朋友想上台为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呀。

四、教师鼓励幼儿上台表演。

1、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这首歌曲。

2、让幼儿在台上大胆表演。

过渡语:他们表演得好不好,掌声送给他们。

五、教师总决爱妈妈的方式。

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我的好妈妈》这首歌,那回家以后不仅要给妈妈唱这首歌还要给她做一件开心的事哦!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安全教案小学 安全教案交通安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生活中许多尖利的东西,并知道它们的危险性。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它们。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各类尖利的物品(笔、剪刀、树枝、牙签、筷子、针等)。

2、动物图片若干

1、教师讲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会使小猴哭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这样的笔有个尖头,戳在我们的身上很疼,有时候还会戳破我们的皮肤,流出血呢!如果伤害到眼睛就更严重了。

3、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尖尖的东西呢?

教师边出示边介绍尖尖的物品,如:树枝、剪刀、各种刀、尖头笔、筷子等。

4、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讲述情境:

情景一:小兔子用尖尖的比在别人脸上点墨水。

情景二:小猴子在耍弄树枝。

情景三:小猫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在剪纸。

情景四:小鸭拿着筷子对着别人说话。

5、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尖尖的危险物品,我们要正确使用它,不要拿着他们玩闹。当周围的伙伴这样做时,要提醒他并远离他,尽快告诉家 长或老师。

6、操作活动:香香的糖葫芦。(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竹签)

7、教师小结,收拾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画)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

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出示《春晓》诗句。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想一想该画什么?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

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

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七、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古诗配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班科学我的小脚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1、初步认识和了解小脚丫

2、知道爱护、保护脚,讲究脚的卫生。

1、课件-照片:谁的脚大

2、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一、导入主题:脚丫

1、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自由表现脚的本领。

2、出示照片:比比谁的脚大,激发幼儿兴趣。

瞧: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脚大?(幼儿相互交流,模仿脚的动态活动。)

二、看看我们的小脚丫

1、让幼儿观察、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2、学习正确脱袜子。

指导幼儿正确脱袜子,重点示范和指导幼儿正面脱袜,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3、观察小脚丫

(1)你的脚长得怎么样?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脚趾?

我们一起数数,引导幼儿有顺序地逐一点数。

(3)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脚掌、脚跟。

三、保护小脚

1、获得不同的体验。

让相邻的两名幼儿互换一下鞋,穿一穿,有什么感觉。

(知道穿合脚的鞋才舒服)

2、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脚舒服些?

(幼儿思考爱护脚的方法。)

四、印下小脚印

1、出示照片:雪地上的脚印

小朋友,你们看雪地上留下了什么?这些脚印是怎么留下的?

2、你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

幼儿想办法,并描画脚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弈》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387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五年级第八单元第27课。这是孟子的作品,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由于学者态度不同,如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组课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学生第五次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身临其境,从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备教材的同时更着重于备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大部分能熟练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有兴趣时,则学的最好;当他们能学以致用时,则学的最好,我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一)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并把“读”进行了层次设计:先配乐朗读,生边听边画节奏。接着师指着节奏给学生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指导朗读,先领读,再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

(二)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适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一环节的安排都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津津有味的乐园。教学活动犹如一泓活水,充满新意,充满了乐趣。

一堂好的古文教学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背背。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本课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串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力避逐词逐句讲分析的呆板做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权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实现自悟自得。

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采用“合作探究,自学感悟”的模式展开教学。

首先,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我简要介绍一点古文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接着指导朗读,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我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分四步进行指导。

然后结合文中注释故事内容,体会其中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最后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查找原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观点,还能感受到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构建知识。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结合画面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师:故事里讲的那个孩子是谁?

生:孟子。

师: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

生: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生: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生: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师: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学弈》,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初步了解他的儒学思想。

师:板书课题,提醒“弈”第四笔写法。

生:齐读课题。

师:检查预习,指生说出“弈”的含义。

生: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下棋。

过渡:通过预习大家说《学弈》这篇文章和我们学的文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是一文言文篇,也就是古文,象我们学过的多首古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特点是语言简炼,含义深刻,我们升入初中以后,会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文章,大家快去看看文中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授课

1.看预习

师:要想学好本课,首选要看预习提出几点要求。

生:读预习要求:

⑴读课文,看看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⑵想一想,课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⑶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指导朗读

师:大家带着这些要求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用铅笔画出节奏。

生:边听录音边画节奏。

师:出示课文节奏。

生:对照改正,根据节奏自由练读。

师:配乐范读,感染学生。边读边结合文章讲解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生:试读。

生:同桌互读,互评。

师:指名读。

生:抢读。

生:评价。

3.逐句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一个字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利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师生配合集中学习前两句:

⑴弈秋

② 通国

③之

④ 善

⑤ 弈 者也弈秋(是)全国的(最)善于下棋(的人)

⑵使

⑥ 弈秋诲

⑦二人弈。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

师:总结学法,先把单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弄懂,再把一句话根据具体的语境连贯起来。

生:根据学法分小组合作试着把剩余的句子翻译出来。

生:各小组汇报,并辩论怎样说更恰当。

师:适时点拨,并在重点处多提问题。

生:同组复述故事。

师:指名讲述这个故事。

师:评价指导。

4.理解文章寓意。

师:同样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么一人会学得成功,一人却失败了呢?

板书:一人→( )→成功

一人→( )→失败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专心致志,一人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专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再读课文,找一找挂图左边这个人在文中有怎样表现?用~~画出来。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师: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

师:除了说这个人专心致志,还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呢?

生:聚精会神。

生:全神贯注。

生:一心一意。

……

师: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棋肯定会学得怎样?

生:成功。

师:板书: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一人→( )→失败

师:根据板书提示,分析另一个人失败的原因。

生:一人听之,一人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用多个成语归纳这个人失败的原因。

生:心神不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生:一心二用、一事无成……

生:板书: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师:书上是怎样说他的结局的?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两者师从同门,一胜一败,原因何在?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用什么语气读?

生:反问语气。

全班齐读。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师: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生:正反,举例。

(三)总结:

师从同一人,智慧也差不多,一人成,一人败,因为学习态度不同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四)知识延伸

1.学习《学弈》这一课以后,我相信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地。

2.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有条件的同学查找一下原文把它翻译过来。

(五)板书设计: 27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学习态度。

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同结果不同。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

(六)教学反思

这节文言文教学课,我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时时处处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1.设计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抓住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范读到自由练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加倍爱护,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贴近学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学古文的时候,明理巧妙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深受教益。

4.不足之处

在解释每句话的意思时,对助词“之”的讲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确,讲得稍深,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人与海》教案和课件 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1.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导入新课

照片导入: 课件出示吴庆恒老人的照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请看大屏幕,照片上的老人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这位老人就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吴庆恒老人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之为“海鸥老人”,他和海鸥之间的故事在各大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吴庆恒老人,去感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扫除字词障碍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4、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四、品读感悟:

1、梳理问题:

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2、学生圈点勾画后小组交流

3、汇报:

①〔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是什么给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是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重点抓住“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扫”这几个词理解。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从这段可以看出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多么娴熟,他和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③〔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倾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神奇的老人,在空中飞翔着那么多海鸥,他都能一一喊出他们的名字,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人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特别的爱。

开放: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对话?

④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体会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过渡语: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更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爱海鸥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让我们再看一看那幸福的眼神,多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这样美好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去世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感)

⑤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⑥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指导学生朗读,读好这句话)

⑦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是否可以用“飞”来替换)

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指导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人教版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方法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1、能对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定,并能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过摸球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验证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判定,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5个纸盒,黄、白乒乓球若干。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课堂实践,合作探究与总结达成教学目标。

一、激情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课之前就让我们交流、畅谈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样?”……(学生畅谈理想,教师适当点评激励)

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装有4个黄球,第二个盒子装有2个黄球、两个白球,第三个盒子装有4个白球。假设老师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黄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你会到哪个盒子里摸球呢?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发言,引出新知

(1)学生发言:选择到第一个盒子当中去摸,因为第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黄球。第三个盒子里全是白球,没有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黄球。第二个盒子中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师板书学生发言,板书:

一定能可能不可能

(3)验证:

任选学生到每个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测一致。

2、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一定能可能 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训练与练习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古往今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祖华文化的命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朗诵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理解、学习、延伸都要扎根于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共同走进诵读的世界。那么,同学们以前读过白居易的诗吗?

学生: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060 字

+ 加入清单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原》教学设计》。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涌现。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涌现,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