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江苏七里山塘导游词范文推荐20篇

如何准备江苏的导游词?快来看看吧。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江苏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浏览

1088

范文

1000

安徽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合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的李鸿章故居——李府,参观游览。李府,建于19世纪末。由于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覆盖了繁华的淮河路半边,从而被老合肥们称为“李府半条街”。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李鸿章故居仅仅只有当年的十二分之一了。

进入故居,穿过门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是前厅,厅内陈列了与李鸿章有关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那么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这位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鸿章,字子黼,号少荃。安徽合肥人,24岁考取进士,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通商使;他编练淮军,倡导洋务运动,建立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

但是李鸿章也代表清庭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其中《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我们泱泱中华正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李鸿章也在这样的忧愤交加中病逝于北京贤良寺……在其临终之际曾著有一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荣葬故里,清庭赐谥号“文忠”。在其逝后,著名维新派人物梁启超曾说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而李鸿章在其自传中是这样自我评价的:“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中日甲午风云却让其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他形象的将自己比作晚清这座大破屋子的裱糊匠,只能将其外表装饰的光鲜一些,但是这座破屋又怎么能经得起暴风骤雨的侵袭呢?

简单的了解了李鸿章的生平,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到中厅“福寿堂”去看看。这座“福寿堂”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其堂高9米,每扇槅门上的圆形“寿”字,皆由五个蝙蝠图案拼出,寓意“福寿双全”。中间挂的是《松鹤延年图》,寓意“延年益寿”。在福寿堂的后面还有走马楼,因为此楼是李府女眷居用的,故又称“小姐楼”。

在参观完了李鸿章故居后,请大家乘车,我们再一同前往李鸿章享堂去看一看。现在我们便已经来到了李鸿章享堂。大家请看这座牌坊,上面刻有的“钧衡笃祜”四个大字,这是李鸿章70寿辰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享堂内还有一件见证着我们民族屈辱的血衣,这件血衣便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赴日谈判遇刺时身穿的黄马褂…………悲哉!痛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2760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曾经是中国古人的美好梦想。欢迎您做客我的家乡——扬州,今天由我陪伴大家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我是瘦西湖的导游 _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同游湖上风光、品读扬州故事。

扬州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她如一位美女,内惠于心,外秀于形。历史上曾数度繁盛,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有人说,扬州是“最中国”的城市。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扬州的第一名片。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唯一文化旅游示范区、被誉为江苏最美旅游景点。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媒体都给予高度评价,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微信云直播的景区,今年瘦西湖更作为江苏的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播出,如今的瘦西湖已经从扬州走向了中国,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今天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分为5大景区。分别是:以市井文化为代表的绿杨村景区;以湖上园林为代表的瘦西湖景区;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蜀冈景区;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唐子城景区;以运动休闲为代表的宋夹城景区。这5大板块,融

古城文化、湖上园林、人文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开放融合的整体。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瘦西湖的魅力。

瘦西湖作为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典范,泛舟游湖是最好的选择。这条水上游览线的特点,可以用两句古诗来概括:“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御码头。它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上下龙舟的地方。在御码头旁是扬州著名的古刹——天宁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赐名为天宁禅寺。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先后驾临,在此兴建了行宫,使它更加声名显赫,康熙皇帝“敕赐天宁禅寺”的石碑至今还镶嵌在山门正门上方。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奉康熙之命在此刊刻和出版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典籍。“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这是康熙皇帝为所作《天宁寺》的诗,这首诗表达的是他在扬州时的愉悦心情。乾隆时代编撰的中国最大规模的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全国仅有七部,一部藏于扬州的文汇阁,文汇阁旧址就在附近,可惜乾隆行宫与文汇阁皆毁于咸丰兵火(太平天国)。但2014年在天宁寺万佛楼重新典藏全套原大原色原样版《四库全书》,原貌展示了《四库全书》庞大无比的形制和规模。

扬州是优雅宜居之城。2006年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休闲度假,扬州是您的最佳选择。这里生活慢节奏,心情很悠闲。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老扬州人的生活方式。皮包水就是指扬州的早茶文化。眼前的冶春是扬州百年老字号茶馆。你看它一半建在水上,一半建在岸上,草甸茅舍,野趣盎然。巧妙的将秀美的园林和悠闲的茶肆结合在一起。若临窗而坐,脚下流水潺潺,身边画舫荡漾,偶尔还会传来船娘清悠的扬州小调,可谓是景美、人美、味更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详细介绍了扬州的各种美食,其开篇就是冶春的烫干丝。此外,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被誉为“扬州点心三绝”。

扬州美食是被隋炀帝誉为“东南第一佳味”的四大菜系__淮扬菜的主流。它融合了南北菜系的诸多优点,清淡入味,咸甜适中,制作精致,造型优美,我国很多重要的标志性事件都以淮扬菜为主。

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宴会、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晚宴、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4年中国APEC(亚太)峰会的欢迎晚宴等等。

船过问月桥,岸上绿杨村。历史上当地居民多以种花为业,所谓“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如今的绿杨村已是闻名海内的花鸟鱼虫市场,每到周末、节假日,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人们彼此交流养殖技巧,怡情雅兴,体现了扬州人生活的休闲舒适。

下面我们要看到的是两个免费对游客市民开放的景点,清代二十四景中的卷石洞天和西园曲水。

卷石洞天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第一处可登岸的景点。您看,东门的门厅上悬挂着书法家舒同手书的“卷石洞天”四字,这的“卷”通“拳头”的“拳”,即石小如拳,“洞天”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卷石洞天”就是指用拳头大小的石头堆成神仙居住的洞府,由此可见扬州叠石艺术之高妙。设计者十分注重湖石假山形态的浑圆,把石头勾勒出连绵的云态。整座假山上实下虚,上明下暗,上散下整,力求凸现卷云飘逸的轻盈与浑厚深远的意境。穿行其中,可领略到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卷石洞天”早在清代就被誉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卷石洞天景区主要包括东部水亭,北部平亭,和中部山亭。其中,北侧的“群玉山房”是卷石洞天内唯一的一座厅堂,也就是平亭。你所见到的这座“群玉山房”,取自李白诗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过了卷石洞天,眼前有座小岛,形似琵琶,俗称琵琶岛。乾隆年间,岛上建有一座夕阳红半楼,每当夕阳在山,余辉如金,非常迷人。

过了琵琶岛,我们来到了西园曲水。西园是指此景在卷石洞天以西,曲水是指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行曲水以流觞”之意。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举行的兰亭修禊,是古代备受文人喜爱的一种风雅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在清代的扬州,文人墨客也在扬州的水道边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这便是西园曲水的由来。这里有一座建筑,名为薜萝水榭,榭前筑有平台,三支水系在此相汇。因这里的水势形如汉字丁,因此得名丁溪。现在,这里定期举办国学讲座,当年的风流雅韵延续至今,成为一处赏景怡情的好去处。

扬州的风景是一座城,整座城也是一道景。如今西园曲水和卷石洞天景区免费对市民开放,还景于民。这里还一条环形漫步跑道,这条跑道依河而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健身,人在画中行,景为人助兴。

“今昔异趣傍垂柳,游到虹桥水更香”。眼前我们看到的这座三孔拱桥便是有“扬州兰亭”之誉的大虹桥,此桥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因围以红栏,故名“红桥”。

清乾隆元年改建为单孔石桥,似“长虹卧波”而改名虹桥。它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虹桥揽胜,又名虹桥修禊。修禊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也是一种消灾祈福的仪式。每年三月初三前后,人们来到河边溪旁,焚香沐浴,祈求幸福。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活动。最早发起虹桥修禊的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渔洋(王士禛),当年他任扬州司理时,邀请文人雅士聚集在红桥之畔,行文赋诗,吟出了“绿杨城郭是扬州”等名句。此后,孔尚任、卢见曾等文人雅士又不断将修禊活动推向高潮。纳兰性德、曹寅、孔尚任、郑板桥等都在此留下了诗文。王渔洋的一首《冶春绝句》更是脍炙人口:“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乾隆二十二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主持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红桥修禊活动,唱和者达7000余人,所谓“海内文士,半聚维扬”。编次得诗300余卷,并绘制《虹桥览胜图》以纪其胜,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化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文人雅士歌咏活动,使扬州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诗城。虹桥是一座美丽的画桥,更是一座洋溢着诗文之气的诗桥。美景与文人的修禊活动,使得虹桥闻名遐迩。如今,虹桥修禊的古俗又焕发出新的生机。2011年我们景区举办了国际诗人蜀冈-瘦西湖雅集活动喜获成功。为此,景区自2013年起,每年烟花三月举行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来自国内外著名的诗人学者,如高洪波、杨烁、于丹、王小妮,台湾诗人管管、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赖特女士等人。由此产生的佳作,必将成为瘦西湖和扬州的文化旅游瑰宝。《环球人文地理》在“第一看点”栏目中用了整整10页的篇幅宣传扬州举行的虹桥修禊。虹桥修禊举办以来,已有30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国内外的网络转载率超过5万,充分体现了这一延续多年诗歌盛会的国际影响力,重塑扬州世界诗城的地位

,为瘦西湖打造世界级公园增添了光彩。

过了大虹桥,瘦西湖东岸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这便是以虹桥命名的虹桥坊休闲商业街区。此处有诸多国际时尚餐饮店密集开业,众多知名品牌纷纷加入。它与瘦西湖景区、迎宾馆、瘦西湖温泉度假村等组成强大的方阵,起到共同提升瘦西湖景区的效果,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叫得响的世界级公园提供了强大动力。

正如诗之于画,琴之于曲,瘦西湖这幅山水画卷从她的南大门徐徐展开。门额上“瘦西湖”三个字,由扬州著名书法家孙龙父所题。

孙龙父先生祖籍泰州,早年即以金石书画名世,是吴熙载之后又一扬州书法大家。他真、草、隶、篆皆工,尤擅章草,与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合称“江苏四老”。他的梅花千姿百态,也是一绝。孙先生为人谦和,有求必应,学问上尤其重视扬州评话,曾与孙家讯、陈达祚等合作整理出版王少堂扬州评话《武松》和《宋江》

等,是至今流传的扬州评话经典。

大门两侧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为扬州诗人李逸休所撰,其女李圣和书写。上联抒情,虽然瘦西湖原是私家园林组成,但今天来游者都是湖山主人。下联绘景,描绘了瘦西湖这幅山水长卷,不比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画逊色。全联52字,是瘦西湖上最长的楹联,而且前后照应,用典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景区构思的角度看,瘦西湖南门如同一道屏障,使湖景半藏半露,如美女惊艳众人。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增加了其含蓄清幽之感。

南大门主厅为歇山式,门厅三楹,西接廊屋7间,东以短廊接亭直插水际。园林建筑大师刘管平在编写《园林建筑设计》一书时,把瘦西湖南大门门厅作为一经典案例收录其中。如今的瘦西湖南门与虹桥坊,西园曲水,卷石洞天等景点,整体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园林景观。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扬州西湖瘦。“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来游扬州,在饱览了美景后,与他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一个“瘦”字不仅传神地刻画出瘦西湖的特点,而且形象地概括了扬州城市的美学风貌__精致与秀美。当年邓拓先生游湖后就欣然赞叹:“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漫步的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从最初的杨柳梢头不易察觉的似黄似绿,如梦如烟,到一夜之间桃花像粉面含娇的美人笑对春风,就是一首诗,一幅画。此种景色,便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烟花三月扬州景。

扬州自古就是柳城,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大运河,河道峻工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但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因为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之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和桃花把春天的瘦西湖渲染得淋漓酣畅,绚烂至极。山东济南的大明湖门口有一副对联: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我们扬州,处处是柳,全城是柳,垂杨柳,是扬州城市美学的物化表征。它柔枝长条,婀娜多姿。把扬州装扮的精致婉约,美丽迷人。所以杨柳树也是咱们扬州的市树。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便是湖心的“荷浦薰风”。作为扬州旧时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园主人是乾隆年间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此人富可敌国,皇帝曾两次临幸他的园宅,见其喜种荷花,故赐名“净香园”。此地前湖后浦,当年湖种红荷花,浦种白荷花。现在这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池,池中有花”,池中栽种的是扬州荷花名品——广陵红。每到夏季,荷塘中阔大的荷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静立在湖面上,如朵朵艳丽的出水芙蓉簇立在荷叶中间,倘若在夏日泛舟于此,您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宋人杨万里的那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俗话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过去瘦西湖的水源是来自蜀冈之上,但后来水源不足了,2001年,市政府投资1.97亿元,引邵伯湖水,完成了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景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再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亲水乐水的优美图画。因为水质改善了,也引得众多的野生候鸟——白鹭在这里栖息,它们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边散步,悠然自在,时常让我们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态景观,还有成群的野鸭,它们在湖面上自由地游弋、嬉戏,又让我们体会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情画意,在这里构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扬州因水而生,水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水孕育了名城文化,水塑就了城市形态。“扬州以园林胜”,而扬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与水交融,几乎是无水不建园,园林必依水。这几年扬州实施了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等,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展现了“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为我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的扬州城,处处彰显着“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质。

漫步到长堤尽头,眼前出现了瘦西湖中第一个园中之园__徐园。在瘦西湖这个大家庭中,徐园属于晚辈,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坞的旧址上,为祠祀辛亥革命时扬州军政长官徐宝山而建。徐宝山在辛亥革命时,是革命党人的得力干将,后被人暗杀。扬州人自发捐款,为他修建了这座亭林,取名“徐园”。门额上“徐园”二字,“徐”为行楷,“园”为草书,这两个字是由晚清扬州名士吉亮工书写。此人雅号为“风先生”,曾在徐宝山手下作幕僚,对徐宝山十分了解,两人关系也很好。徐宝山性格强悍,身材壮实,又属虎,人送绰号“徐老虎”,吉亮工先生在此给徐宝山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这就是“园”字的框中极像一草体的“虎”字,外边加了一个圈,好似把老虎关在笼子里的意思。

步入园门,我们发现徐园虽为祠堂,却处处尽显江南园林小桥流水,清秀雅致的特点。园子进口处有山石、青松等组成了一个小品。这个小品,在园林建筑手法上叫做障景法。使景观有了节奏,有了深处。园中有一方荷塘,池中清水芙蓉,池畔嘉木扶疏。塘虽不大,但为活水。它通着瘦西湖,瘦西湖通向古运河,古运河通向长江,长江连着大海。正所谓“拳石能观万仞,一勺可见沧海”。立于池边观赏,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南宋诗人朱熹的那首《观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只铁镬。镬,是中国最古老的器具之一。古人称,有足曰鼎,无足曰镬。根据《铁镬碑记》记载,这是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遗物。镬在中国文化史中曾经扮演过多种角色,它曾经是礼器,盛器、佛器、刑具。在北方它还是消防工具。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水患频繁,古人认为水中有恶龙作怪,铁可以用来镇龙,因此制作了这样的铁镬,每只重达三吨。从科学角度上说,把它扣于靠近堤坝的湖底,洪水撞击在它的顶部,向四周散开,减缓了水流的冲击力,起到了保护堤坝的作用。因此,镬在扬州是治水用具。我们可知,早在1500年前,扬州的冶铁技术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

徐园内的主厅即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听鹂馆”,过去是用来供奉徐宝山牌位的厅堂。王安石有诗句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黄鹂鸟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鸟类,它不仅鸣叫声悦耳动听,而且是春天鸣叫最早的鸟。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其叫声来判断春季播种的时间。听鹂馆前有两副楹联:“绿印苔痕留鹤篆,春流花韵爱莺簧”则为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庠所书。“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为三阁元老、九省疆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题。在听鹂馆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雕刻,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接缝处理得极为细腻,雕刻的图案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

徐园正西有厅堂一座,名“春草池塘吟榭”,取意于宋人赵师秀的诗意。赵师秀在唐宋诗人中名气不大,但有一首七绝却堪称精品。诗人写的是在江淮春夏梅雨时节的一个夜晚,主人邀约一位好友来家中对弈,他将棋盘摆好,香茶泡开,静等友人的到来。也许是因为春雨绵绵,路滑难行,也许是因诸事纠缠,脱走不开。主人等到子夜时分,客人也没到来。主人便独自摆弄着棋子,打发着略略郁闷的心情,反复地自语着:“这仁兄,都半夜了,怎么还不来呢”?但文人就是文人,这种近乎于要动火的情绪,旋即转化成了动人的诗意: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幅至静至美的雨夜孤子图!

如果说“青草池塘吟榭”的取意过于寂寥,而门前廊柱上的对联则使这份情绪敞亮起来:“笔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坡”。这两句是近代书画大家集唐人杜牧、韦庄诗句成联。风景阔大,色调明丽。当代书坛名家扬州籍人士张炳文以隶书写就,古朴飘逸,如杨柳春风般的潇洒与浪漫。

走过徐园,眼前呈现的是绿树红桥。如果说,徐园作为“障景”手法,挡住游人的视线,使瘦西湖的景致“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此刻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走在小红桥上,举目西眺,眼前豁然开朗,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跃入眼帘。向东看,可看到清二十四景之一的“四桥烟雨

”,此楼为乾隆年间黄园的一景,园主人为黄履暹(_ian)。在此登楼远眺,可同时看到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西面的五亭桥和玉版桥,这四座桥的颜色、造型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烟雨蒙蒙之际,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忽隐忽现,如彩虹一般,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极具缥缈之趣。当年乾隆皇帝十分赏识,曾四次赐诗,并于1762年赐名“趣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最大的岛屿——小金山。当年为迎奉皇帝到来,盐商开挖莲花埂新河,用开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山上遍植梅花,每当冬季梅香四溢,引得游人纷纷来此踏雪寻梅,故又称“梅岭春深”,为清二十四景之一。

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扬州园林建筑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全都再现在这里,且设计独具匠心,高低错落有致。风亭翘然在小金山顶,吹台探向波光粼粼的湖中,月观在溶溶月色中伫立湖畔,琴室静静地依偎在杨柳岸边。山上山下,方寸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清人有四句话概括小金山的布景“四面皆春水,中央拓草堂,风亭踞高阜,月观转回廊。

关于小金山,历史上记载着一个故事。相传当年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与镇江金山寺的住持佛印和尚下棋,一次下棋时,两人有言在先,如果苏东坡赢了,佛印和尚就把镇江的金山输给扬州;如果佛印和尚赢了,苏东坡就把身上的玉带输给金山寺。结果佛印和尚赢了苏东坡,所以这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玉局,是苏东坡的另一个代称)。至今在镇江还留有苏东坡的玉带。到了清代,曾在扬州担任过漕运总督的崔应阶,因看不惯扬州盐商的奢侈生活,曾写诗讥讽:“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人不服气,在堆砌此山时,专门取名叫小金山。故此联之下联云:“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

我们眼前有一块钟乳石,形状如船,故称船石。来自于广西溶洞,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喜好书画,全国各地都搜集奇花异石运往汴京(开封)为其堆造万岁山(史书上叫艮岳)。在大运河上运输过程中,由于爆发了农民起义,因此运输中断,因扬州是漕运枢纽之地,花石纲的很多石头也就遗落于扬州。这块钟乳石,犹如一个天然的盆景,体现了盆景艺术的“以小见大”,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特点。(古代十船为一纲,故称花石纲。这方石头记录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史,这个知识点要懂,但平时不一定讲,有高层次的游客可讲)。

来到瘦西湖,看了小金山,许多人觉得扬州人很谦虚。因为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扬州前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先生为此特地撰了一幅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这幅对联妙在一个“借”字,我们借了杭州的西湖的一角,但是瘦得苗条,只移了镇江的金山的半点,却小得灵巧。所以,妙就妙在这“瘦”和“小”上。其实这体现的是扬州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我们扬州不仅有瘦西湖,小金山,城里还有小秦淮,小盘谷等等。

现在我们参观的这个园中园是瘦西湖中最经典的一座小园。园林有大有小,“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扬州自古人文荟萃,琴棋书画被誉为四大高雅艺术,是古代文人高品位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追求人生宁静致远的依托。琴棋书画,以琴为首,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琴室”,它背倚小金山,门对瘦西湖,使人想到高山流水谢知音的动人故事。若静静地坐在厅中,您自然会感受到那清悠的琴声,如流水一般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步入“静观”才发现,这里真的很静。地上布满绿苔,想起了叶绍翁的那首《游园不值》:应怜跂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未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墙,这堵花墙,挡住了园外的喧嚣,但并未阻隔风景,透过花窗,“似隔非隔,隔而不断”,给人一种“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感觉。这段花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墙,而是曲曲折折的,大家看它像什么呢?像中国古代文人手中半打开的那把折扇。这样的设计十分出奇,赋予了这个园子浓郁的书香之气。庭院里种植着四时花卉:春有牡丹芍药;夏有枇杷硕果;秋有三秋桂子;冬有腊梅芬芳。眼前我们看到的都是百年桂树,桂花属于“木樨”科,因此这个书屋,就称为“木樨书屋”。现在我们参观的地方是当年园主人用来下棋的“棋室”,这里有一副即兴联,据说是宋代两位名家苏东坡、黄庭坚在“松下对弈”,恰巧一枚松子掉落在棋盘之上,苏东坡即兴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环顾四周,看到远处水边有一老翁钓鱼,应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这幅场景,既为棋室点题,也道出了文人在扬州生活的惬意。在棋室里面有两块棋盘,它们是清代由苏州府督造进贡的“金砖”,后被刻成了棋盘,闲暇之余,不妨来此摆上一局。

在棋室中特别请大家注意的是陈列在两旁的一对青花瓷屏风,它是清代初期由江西景德镇烧制,进贡给皇宫的贡品,清朝晚期,流落民间。时任扬州市市长的钱辰方先生以政府名义从天津购得,完整地保存至今。可以看到,在烧制中它注意了颜色的变化,有深有浅,立体感极强。同时,在细节之处,如瓦砾、砖块、石纹及树木等,都极为清晰可辨,无一丝模糊。如今,它作为国家级的文物,成为了瘦西湖的镇园之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当我们看过了琴、棋、书,接下来的自然是“画室”了,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观”。中国的文学讲究虚实结合,作画更是强调“笔不到意到”,在此将月观暗寓,也点出了月观作为画室的文学意境。“月观”确实也是赏月佳处,反过来就读作“观月”。赏月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钟爱,扬州的月色则尤其美丽,唐代诗人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誉。月观坐西朝东,临水而建,因此每当皓月东升,天上水中,双月交辉。湖水映月,月色如水。这是一幅云开月朗的巨幅泼彩画图。扬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书画艺术家郑板桥为之题署: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在月观中还陈列着一套被誉为是“中国湖上园林家具之最”的红木家具,这套家具做工精良,家具上雕刻的内容也与赏月有关,如莲蓬、鸳鸯、青蛙等等。特别是周围的太师椅,椅背上圆形的大理石,代表一轮圆月,扶手是藕节,莲藕也是中秋佳节的时令佳品。您若有兴致,不妨秋天来到这里感受一下“溶溶月色,瑟瑟琴声。静抚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的意境之美。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草堂”。

堂中匾额上隶书“湖上草堂”四字,为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伊秉授曾作为扬州知府,文采风流,扬州人将其与在扬州理过政的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苏东坡并称“三贤”。伊秉授隶书特点很是明显:一是拙,不重波挑;二是厚,笔画厚实;三是满,字皆布满方格,且有“口”字结构的部分均特大,如大开笑口一般,匾中“湖”、“堂”二字即是。相传世界知名的扬州炒饭,即出于伊府家厨之手。

湖上草堂坐东朝西,这里水面极为开阔,放眼望去,湖山如画,远处的五亭桥、白塔构在红桃绿柳间形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景叫“枯木逢春”,可称为是一个树木盆景。中国的盆景因地域及风格不同分为五大传统流派:苏派、川派、扬派、岭南派、海派。我们看到的这一树桩为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后遭遇雷击,落下这一树桩,后人经过构思,移至此处,又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开出桔红色喇叭花,远远看去,以为树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取名为“枯木逢春”。

现在看到的厅馆是“绿荫馆”。馆中悬挂一匾,上书“绿筱沦涟”四个字,这里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绿荫馆三字为刘海粟所写,堂前联文“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为刘海粟之妻夏伊乔所书,两者相对照,一柔一刚,一重韵,一尚势,各有千秋。

下面,我们沿着这条长渚,往前便是吹台了。当年,乾隆皇帝泛舟于此,为增添皇帝的游湖兴致,文人雅士于此吹箫抚琴,演奏江南丝竹,故称“吹台”。后因传说乾隆在此钓过鱼,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有一次行舟于此,来了雅兴,想钓鱼,于是便在此钓鱼。皇帝垂钓半晌没钓着鱼,便问周围陪侍官员:“众位爱卿,为何没鱼上我的钩啊?”纪晓岚凑上前去回话:“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皇上只钓龙”。皇上于是得以释怀。可是话音刚落,有鱼咬钩了,乾隆皇帝把钩拎起来,还真钓上来一条鱼。这下问题来了,乾隆皇帝钓上来的不是鱼啊,它是一个逻辑命题,要么此鱼不凡,要么,我不是真龙天子。纪晓岚一看,乾隆皇帝钓上的这是一条鲤鱼,他心里有底了。你千万别把这个鲤鱼跟鲤鱼跳龙门联系起来,不是这么解释的。大家见过鲤鱼吗?鲤鱼就是那种长胡须的鱼。鲤鱼为什么长胡须?因为鲤鱼的听觉不好,它是靠胡须感觉水中世界,所以扬州人把鲤鱼叫做“聋鱼”。纪晓岚是见多识广的人,一看就说“恭喜皇上钓了一条龙鱼”。皇上以为是纪晓岚编出来的,就问旁边扬州的陪同官员:这真是龙鱼吗?扬州的官员连声说:|恭喜皇上!是龙鱼,是龙鱼。在这里“龙”和“聋”两个同音字,化解了一场尴尬。

(史料依据: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

这个传说还有不同版本,但大同小异,说的都是乾隆在此钓鱼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艺术家刘海粟游览到此,听了传说之后,欣然题名“钓鱼台”。

中国叫钓鱼台的景点有很多,如北京国宾馆钓鱼台以及陕西姜太公的钓鱼台。扬州钓鱼台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框景、借景艺术,站在斜角45度看去,正洞成正圆,五亭桥横卧波光,如莲花出水;侧洞成椭圆,白塔竖立云表,如春笋破土而出。一横一竖,一彩一素,相互对比,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加上钓鱼台一景,称之为“三星拱照”。这幅画被誉为是中国造园中框景艺术的典范。

小金山这个区域景点密集,布局紧凑,这里有朱自清称为“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风亭;有赏月最美处月观;有借景最妙处吹台;有树木最奇处枯木逢春,再加上名家书法,参天古木,确实是湖上园林的精华之区。难怪古人说:“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我们大家前面看到的就是扬州的市花之一——琼花。名园必有佳树,在扬州众多名花佳树中,琼花最富有特色。提起琼花,历史上有很多文人赞赏过它,当年韩琦说:“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为了观赏琼花,曾建造无双亭,写下“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的佳句;野史上一直有隋炀帝为了观赏琼花而开凿运河的传说。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扬州琼花的记载,始见于北宋王禹偁《后土庙琼花》中:“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是何木也”。得到王禹偁、韩琦、欧阳修三位太守的青睐,可见这举世无双的琼花的魅力之深。古琼花兴于北宋,绝于南宋末年,与隋炀帝没有半毛钱关系!如今的琼花为古琼花的变种,俗称聚八仙,所谓“昔日琼花已不闻,于今犹存聚八仙”。花如玉盘,周围是八朵五瓣的白色不孕花,中为可孕花。琼花的花期很短,仅十天左右,于每年四月中下旬开放,也就是我们说“烟花三月”之际。因此欢迎大家来年烟花三月再下扬州,来一睹举世无双——扬州琼花的娇颜。

漫步在瘦西湖畔,您可以感受到,瘦西湖与杭州西湖,不仅是一字之差。杭州西湖真山真水,气势不凡,如同一部电影大片;扬州瘦西湖则像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情慢慢展开。眼前的风景被誉为是扬州的城市名片,五亭桥、白塔、凫庄相互辉映,相映成趣!

在五亭桥和白塔之间的这组建筑,叫“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他把真实山水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虽比五亭桥、白塔晚建百余年,但却能和他们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在凫庄可以随时闻到水的气息,聆听到水的声音。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它建在这里,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高大雄伟,又衬托了白塔的亭亭玉立。“维扬多水,素以桥胜”,扬州水多,桥也多。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扬州最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它被誉为是中国亭桥结合的典范。它建于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期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它上置五亭,飞檐翘角,悬挂风铃,突出了江南之秀;而桥基却像北方城墙,厚重工稳,体现了北方之雄。南秀北雄,在这座桥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折射出扬州本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南北兼容。郁达夫曾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中这样写道:“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却完全荟萃在这一座桥上,这五个亭上。”因五亭桥最早建于莲花埂之上,五亭相聚,形似一朵并蒂盛开的莲花,故又称“莲花桥”。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的魅力,还有一处,便在它的桥孔,细一数,有十五个!在清代《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恍漾”。如适逢中秋之夜,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洞洞衔月,这样的景致自然折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欢迎大家届时前来切身体会明月当空,无遮无拦,碧水映月,玉盘成双的美景。五亭桥很美,它独特的桥亭一体的构造常常是摄影取景的最佳选择。五亭桥宜远观,宜近观,更宜登桥四望。向东,可见郁郁葱葱的小金山,河水如带,左右萦绕,山下有平桥卧波,山上有高亭向风,若有晨雾氤氲于山间,定会使人疑是琼岛仙境。向南,则见莲性寺和白塔格外引人注目。向西,则是望春楼和熙春台,这一楼一台,临水而筑,上有碧瓦朱甍,下有衣香人影,若有落霞的映衬,天上人间,怡然入画。向北,则见蜀冈横卧,青翠如障,平山堂、栖灵塔、观音山诸多历史名胜。自西向东,是你走进了千年历史,还是千年历史簇拥着你?五亭桥上的四望,仅是扬州园林移目换景,人移景随的一则实例。走进瘦西湖长卷风景画中的每一位游人,都可体会到:瘦西湖中的此类实例,其实是随处皆是。

白塔始建于乾隆年间前期,重修于1784年。白塔作为藏传佛教的象征,也被称为喇嘛塔。关于它的出现,在我们扬州民间一直流传“一夜造塔”的故事。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扬州时,看到盐商所建的五亭桥,感慨这里的景色很像北京北海的“琼岛春荫”,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盐商为博龙心,便连夜用盐包堆了一座白塔。第二天,皇帝游湖时恰巧天公作美,下了茫茫大雾,皇帝坐在龙舟上远远看去,隐隐约约确有白塔一座,不由得连声感慨:“盐商之财力伟哉”!一夜造塔的故事显然夸张,但瘦西湖白塔是奉旨而建,应该属实。因为此处的莲性寺并非喇嘛宗,而是净土宗。白塔对于瘦西湖整体景观而言,它使瘦西湖的天际轮郭线有了变化与起伏。瘦西湖白塔与北京北海的白培形体小了很多。这正是造园者高妙的匠心。北方粗犷,南方秀美,这白塔也“入乡随俗”了。

“名园依绿水,仙塔俪云庄”。这里有一处园林,叫做“白塔晴云”,始建于1757年,作为清二十四景之一,是因为和白塔遥遥相对而得名。

泛舟于瘦西湖上,放眼四周,眼宽景稠。幅幅画面自然清晰,在于其周围没有任何视觉的污染。瘦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湖上园林,今天已地处扬州城中心位置,但只要游人进入景区后,视野之中便不会出现一座现代化的高楼,这在全国众多的风景区中是十分罕见的。多年以来,扬州人民不仅重视发掘景区内丰富的历史遗存,更注重保护园林与自然风光的协调统一,并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力求做到让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辉映。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眼看许多城市高楼林立,而瘦西湖几十年来却能保持景区周围天际线不变。走进瘦西湖,你看到的是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天地之间是我们广大的游客。这就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园林美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中国的造园讲究“画意”,往往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手法来建造园林,瘦西湖就像是一幅国画长卷,下面,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她就是因唐诗宋词而闻名遐迩的二十四桥景区。

来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二十四桥今何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由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二十四桥五个部分组成。

“二十四桥”最早出自杜牧的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他曾在扬州做过三年的幕僚,在扬州留下许多风流故事,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谁言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等等。扬州繁华而浪漫的景象,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在离开扬州多年以后,回忆扬州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正所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诗人尽情地抒发了对扬州的眷念之情,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梦幻景象——二十四桥明月。关于二十四桥,自杜牧有诗以来,已过去一千多年了,至今还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无定论。学界有三种说法:一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历史上的扬州是座水城,唐代诗人姚合说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水多,船多,自然桥也多。二是实指扬州过去有二十四座桥,其理由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记载有二十四桥”。三是确指一座桥,《重修扬州府志》中记道:此桥为隋炀帝月夜同宫女二十四人吹箫于桥上得名,则所谓二十四桥只一桥矣”。无论是一座桥,还是许多桥,杜郎笔下的二十四桥早已丹蹋在历史风雨中,今天二十四桥已成为扬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甚至是扬州文化的代名词。眼前我们看到这座唐代风格的单孔拱桥,长24米,宽2.4米,两边各24级台阶,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栏板雕以云纹图案,处处蕴含二十四之意。它形态优美,白石莹润,拱洞半圆与水中半圆之影相合成一圆月。

桥东有三曲平桥,与吹箫亭相接,桥畔柳树婀娜,丹桂飘香,若在明月之夜,隐隐箫声传来,让游人渐渐步入杜牧诗中境界。

如果说,五亭桥是一座画桥,那么二十四桥则是一座诗桥。如若再从以诗闻名的虹桥一路走来,这瘦西湖上真可谓是诗桥连着画桥,画桥又接着诗桥了。1990年2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与台湾“统联”访问团共话祖国统一时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少文物古迹,我的家乡就有不少。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的就是我们扬州。我小时候一直找这二十四桥,直到2月18日晚上,家乡来人告诉我说,这二十四桥如今已经恢复了原貌,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希望你们到扬州看看”。如今,来到这里的人,包括扬州人自己在内,都称之为“我心目中的二十四桥”。

眼前的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取《老子》篇章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熙熙”有和乐的意思。历史上这里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也称“春台祝寿”,相传乾隆在此为母亲祝寿。熙春台碧瓦飞甍,富丽堂皇,脚下有近千平米的平台。这种建筑形式在江南园林中极为少见,是十分典型的皇家风范。站在熙春台上,举目远眺,看湖水澹澹,烟雾离离,白云悠悠,绿树际天,如一幅江南淡墨山水图。向东看五亭桥、白塔遥相呼应,向北看平山堂、栖灵塔映入眼帘,整个二十四桥景区将瘦西湖和蜀冈景区融合在了一起,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著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这样评价道:“瘦西湖风景区是一个私家园林群,其妙处在各园依水而筑,独立成园,既分又合,隔院楼台,红杏出墙,历历倒影,宛若图画”。

与熙春台遥遥相对的是小李将军画本和望春楼,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清新淡雅。小李将军是指唐代的李昭道,李唐皇室宗亲,其父李思训曾任江都令,后官拜右武卫大将军,被封彭国公、云麾将军,人称“大李将军”,故称他为“小李将军”,父子俩共同开创了中国金碧山水画派。说起画本,所谓“月为诗源,花为画本”,也就是说,花与月是创作诗、画的本源。此处风景如画,如同小李将军笔下的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卷。

小李将军画本东面是望春楼,它楼下南北两间分为山庭、水院,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春色满楼。而楼上门窗卸去则形成露台,与一池春水共成中秋赏月的佳处。

湖的南岸为“玲珑花界”。玲珑本指玉声,有明见之意。早先这里有一方屋,前有广池,多植白莲,每到盛夏,塘内玉花点点、莹珠滴滴,故名“玲珑花界”,现在这里广植芍药。芍药也是扬州的市花,自古与洛阳牡丹齐名。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块诗碑。它是毛泽东手书唐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毛泽东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豪情倾注笔端,字体遒劲有力,洒脱飘逸,书法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整座诗碑在此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船过廿四桥,沿着水线继续北行。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静香书屋,是为了纪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建。金农是杭州人,作为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虽在晚年方始作画,但就连郑板桥也称誉道:“若论画坛稳基人,还让杭郡金冬心”

。金农擅画梅,故取名静香书屋,不仅屋内的陈设上雕有梅花,屋外也遍种梅花,“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冬日里,在此踏雪寻梅,或许也是最浪漫的吧?1993年,以静香书屋为蓝本设计的“清音园”参加德国斯图加特博览会“中国园”展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独特的营造构思,荣获了“金杯奖”,参展结束后,当地人怎么也不舍得拆掉,故以重金买下,在当地永久保存,在异国他乡展示了扬州园林的风采!

在静香书屋的对岸是680米的长廊,长度仅次于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全国第二大长廊。长廊内展示了众多诗词、绘画碑刻。第一部分是以郑板桥的“歌吹古扬州”为主题的34块歌咏扬州的作品,其中有:史可法、乾隆、八怪、伊秉绶、阮元、康有为等名人,勾勒出了300年以来扬州文化的轮廓。碑刻的第二部分是以江泽民同志题写的“诗画瘦西湖”为题,展出了众多文人大家歌咏瘦西湖的诗词绘画佳作。游人于此,一边游园,一边欣赏书画,可以感受到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极其丰厚的人文底蕴。

各位来宾,现在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瘦西湖的一大亮点——万花园。这几年,扬州实施了景区综合保护扩容工程,现在的蜀冈——瘦西湖景区成为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全景式展示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现在,景区内花木葱茏、亭阁如画,移步换景、气象万千,生态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相得益彰,扬州城拥有了一个更大的“绿色心脏”、“天然氧吧”。如今,扬州在城市中央形成了大规模的人文生态区,绿更多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景更美了,扬州人的笑容更多了、精神气更足了,市民生活得富裕、舒适、幸福,生活品质更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不在大,有文则赢。提到万花园,扬州历史上就有,是宋代刺使赵葵在蜀岗上所建,到了元代,万花园更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处。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花城,这里有千古名花琼花、芍药,“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琼花芍药世无伦”;而扬州芍药中有一名品“金带围”,花呈紫红,有金边镶嵌,宛如宰相的紫袍金带。宋代韩琦在扬州做太守时,金带围偶开四朵,韩琦邀来王安石、王王圭、陈升之,四人喝酒赏花,酒过三旬,每人各簪花一朵,令人惊奇的是,在之后的三十年中,四人相继都做了宰相,所以金带围花又被誉为“花中之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欢迎大家在春末夏初来此观赏早在宋代便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且处处有花。

古人曾用最精当的两句诗来形容瘦西湖的特色:“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也曾用诗的语言来形容扬州人对花的热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这是扬州人爱花、种花、赏花的真实写照。今天的扬州城也是一座万花园,万花之城,如画似锦。万花园占地1000多亩,在总体设计上也是一次大胆的富有特色创意的突破。特别是景区集游览、休闲、餐饮、渡假于一体,更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

万花园的建设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以花文化为主题,以扬州城兴衰变迁为主线,唐城、宋城、大明寺等历史遗存为节点,使景区的文化资源、文化遗址、文化景观得到了全方位展现。万花园延续了瘦西湖的记忆和造园手法,更加注重整体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恢复了石壁流淙、四相簪花、锦泉花屿、醉月飞琼等景点,并结合地块内诸多的历史遗迹,如隋唐记载的九曲池、唐代城门遗址、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波光亭(即九曲亭)、南宋的古井等等,把瘦西湖历史向纵深拓展,并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扬派盆景巧妙地糅合在一处,综合展现了扬州历代文化叠加的精深内涵。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万花园内的主景之一

“石壁流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桢设计。据《扬州画舫录》记载,“石壁流淙”为旧二十四景之一,原为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整个景以叠石假山与建筑相融合,所谓“淙”是指水攒集在高处泻下形成瀑布景观。《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瀑布从石缝中泻下,主瀑布壮观,余流则显得“调皮”,瀑布从叠石假山南面泻下,假山南侧形成“翠潭”。当年(乾隆22年)皇帝来此,特赐名“水竹居”。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场景——怡红院的内景和潇湘馆的外景,就是以扬州的水竹居为蓝本而写的,由此可见历史上扬州园林的盛名。

从石壁流淙往北,穿过新杨桥,我们便来到了“锦泉花屿”,也是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扬州画舫录》中描写这里“地多水石花树,有二泉”。时值春花烂漫之时,波光潋滟,花影浮动,呈现出一片生动活泼的闹春景象。

锦泉花屿以东,是刚刚落户万花园的扬州盆景博物馆,在这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园中园。盆景博物馆总体占地面积约40亩左右,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米。在建筑设计上充分结合了地形特征,从正门看,这是一层楼的建筑,而从东面看,却是两层。在建筑的风格上,采用传统的元素,也融合了一些现代的建筑技艺手法,体现出了古朴典雅之美,与盆景苍古的艺术审美相吻合。正门的右侧,有一组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品,长约38米,采用盆景手法,将盆景的几种类型——树木、水旱、山水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盆景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因为这里的藏品是有生命的植物,是活态的,所以在功能设计上就有了不同的要求。这里主要分为有三大区域: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盆景是自然与生命的完美融合,所谓“艺术无国界”,和其他众多艺术一样,盆景也架起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桥梁,今天盆景已经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所以在下层我们看到的是图文展示,介绍了世界盆景、中国盆景和扬州盆景。盆景的起源地是亚洲,盆景的故乡是中国。随着盆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在许多国家也在流行盆景。扬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它融“诗、书、画、技”于一体,“清秀、古雅、飘逸、写意”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至今仍然是扬派盆景区别于其他各派盆景的最显著特征。扬派盆景于2008年6月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五大流派中唯一入选“非遗”的。众多传统形式的扬派树木盆景和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水旱盆景,都曾在国际、国内顶级展览和比赛中获得大奖。现扬派盆景研究所赵庆泉老师于2001年被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万花园中屿多、桥多,其中“醉月飞琼”这座桥,取意古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上仙女号飞琼,不知何时谪广陵”。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唐代城门遗址。唐代扬州有“扬一益二”之美誉。也就是说,在唐代,扬州是第一繁华的城市,益州,即今天的成都为第二。唐代的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子城位于蜀冈之上,为唐代官衙之所;罗城在子城南面,是唐代扬州工商业重地和市民的居住区。罗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12公里,面积达13平方公里,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扬州明清古城5.09平方公里面积的2.5倍多,当年城内有南北大街6条,东西大街14条,折射出昔日唐代扬州的繁华。这座城门是当年唐代扬州罗城上的一座西城门,也是近几年全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唐代城门遗址。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推断,当年罗城共有13座城门,其中东门4座,南门4座,西门4座,北门1座。在一面城墙上就有4!座城门,这是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目前这是扬州西城墙上现存的唯一一处城门遗址。现在我们看到,在唐城门遗址上采用了钢化玻璃罩进行保护,但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唐代扬州西城门的旧貌,我们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在唐代城墙东侧,采用40×20cm,尺寸、风格与唐代城砖形状相似的砖,对城墙进行加高,恢复原貌。通过考古,我们推测出原先的城门十分气派,城门宽十余米,门洞深十余米,城墙高十余米。当时这里设有道路,方便人进出城门。现在我们站在这里,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盛景象。

看过了唐城扬州遗址,跟随着历史的进程,下面我们将看到的一组具有宋代风格的建筑——波光亭。波光亭原名九曲亭,《扬州府志》中记载:宋太祖破李重进,驻跸蜀冈寺,下令重建九曲池,九曲亭,后改称波光亭,南宋以后池在亭废。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卿汪应庚之孙——汪冠贤,于九曲池建“接驾厅”,恢复景观,无比辉煌,不禁令人想起诗中的描述:“池水亦何曲,水曲无急流。六朝风月地,自古重扬州。”为了体现历史背景,这里的建筑采用的是宋代风格,显然有别于唐代建筑的厚重。

水中长廊是万花园的一大特色,蜿蜒曲折,也是园内观水景的佳处。长廊的南侧为荷花池,廊的北侧水中放养锦鲤,亭内的地面采用透明的玻璃,如同一个个画框,人们可在此观游鱼之乐。

2009年3月12日,工程施工人员在唐代西城门遗址的东北侧,发现了一口南宋的古井。它和唐城遗址共同见证了万花园区域的历史悠久,古意盎然。考古人员在井中还挖掘出了元代的“枢府瓷器”碎片同时还发现了鎏金的元代发簪,说明在很久以前曾有女子在井边梳洗,让人有与古人对话之感。万花园位于瘦西湖畔,蜀冈脚下,站在这里可以环视360度,蜀冈与瘦西湖山水相连、融于一体,展现出绿杨城郭的秀美画卷。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今天我们的游览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的游程,从御码头出发,似乎也是随着时间隧道,穿梭在历史的时空中,感受扬州城池的变迁,领略瘦西湖的风情。这湖中的水,水畔的景,都见证了扬州悠久的历史,昔日的繁华,以及时至今天再现的辉煌!

诚挚地邀请大家在来年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谢谢!

2020年5篇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三)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

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

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苏七里山塘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3314 字

+ 加入清单

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苏州玄妙观

简介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的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吴郡图经续记》谓“唐置,为开元宫”,明卢熊《苏州府志》谓“晋时号真庆道院”,宋称天庆观,元至正元年(公元1335,一说元贞元年即1295)始名玄妙观,明代称正一丛林,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一度改“玄”为“元”或“圆”,称“圆妙观”,后历遭毁坏,历经整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恢复“玄妙观”旧称。正中及西厢有大小殿宇26座,连绵不绝。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 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

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圆妙观”。南宋淳熙 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

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 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

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 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

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 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 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

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 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 玄妙观前一条街名观前街,为苏州的主要商业街之一。

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观内建于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殿内供奉的高达17米的三清(上清、玉清、太清)塑像,堪称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玄妙观中现存有唐吴道子画老君像、玄宗赞、颜真卿书法等碑刻,弥足珍贵.

除三清殿和正山门外,玄妙观还有历代建成的副殿和二十四座配殿,从东脚门依次为:神州殿(元)、太阳宫(清)、天医药王殿(宋)、真官殿(元)、天后殿(清)、文昌殿(清)、祖师殿(元)、斗姆阁(清

)、火神殿(清)、三茅殿(宋)、机房殿(明)、关帝殿(元)、东岳殿(宋)、痘司殿(宋)等十四处,西脚门配殿依次为:雷尊殿(元)、寿星殿(宋)、水府殿(清)等七处。三清殿后为弥罗宝阁,再后面是蓑衣真人殿(宋)、肝胃殿(清)、萨祖方丈殿。各殿所供神像大都出自神话传说,如太阳神、雷神、火神、关帝、文曲星、灶神、土地、八仙、寿星、观音等,体现了苏州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信仰的色彩,曾是城乡老百姓精神寄托和休闲娱乐的去所。从康熙十三年(公元674年)玄妙观建筑群图上可以看出东至洙泗巷,

西临大成坊,北至旧学前河,南面有黄色照墙横亘正山门两侧,整个建筑群十分壮观。弹丸之地集中了宋元明清历代殿宇,真可谓是一座古典建筑的博物馆。

据道光《元妙观志》图载,清代玄妙观盛时占地5.5万平方米,共有30多座殿阁。中轴线上

自南而北依次为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其他殿阁分布在25处自成院落的“子院”内,如众星拱月般从东、西、北三面围绕着中轴线上的主要殿阁,形成一片巍峨壮丽的建筑群。但自咸丰、同治之际遭受战火后,即渐趋衰落,未能恢复旧观,宏伟的弥罗宝阁也于民国元年(1912)8月28日失火焚毁。1956年,整修三清殿、

正山门及东、西诸殿门墙,清理广庭。同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后遭受损坏,1981年再修三清殿及正山门。1982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苏州市政府又连续拨巨款重修玄妙观正山门和三清殿,殿内佛神重塑金身,已于1999年元月开光庆典。

玄妙观多数殿宇各有山门、照墙,观内广场商贩与百戏杂陈。观内方丈殿为穹窿山上真观下院,直至民国初,该殿振法堂内高悬戒规,内容主要有不准娶家室、不准目无师长等。违反戒规者,轻则重责、重则开除(俗称“贴革条”)。方丈为一观之主。民国元年8月28日,

大厦三层、飞甍隆栋的弥罗宝阁失火焚毁,内仅金身神像就有380余尊,阊门外十房庄淘沙户曾拟出资1万元承包清除火场垃圾。方丈倪仰云因失火被提出公诉并辞职,自此方丈威信大降,戒规松弛。方丈管2房、6殿。至北伐时,方丈殿还有五六处山房,近百间屋。各房轮流执管殿事,有帐房、文书及香工10余人,厨师2人。其余12房分掌一至二、三座殿,实各为一独立道院。22年太阳宫住持许鹤梅曾去上海合伙开设玄妙观分院,一年后因生意不好而收歇。20年代至抗日战争中,祖师、灶君、八仙、寿星、水府、关帝诸殿相继圮废、改建或被日机轰炸震坍。三清殿内摆满字画摊,屋面被敌伪人员捉鸽子践踏得严重漏雨。机房殿曾开设赌场,长期出租和被典卖的有神州殿和痘司殿。民国6、32、33和35年曾先后修葺东岳、真官、雷尊和观音殿,但其余诸殿日趋破败。近解放时正山门沦为银元市场。至1949年存正山门及殿17座(即三清、方丈、

真人、肝胃、药王、东岳、火神、三茅、天后、真官、文昌、机房、三官、雷尊、观音诸殿及斗姆阁、太阳宫)。1952年有道士33人,家属83人,香工6人;有屋523.5间,内自用200间,余多出租。1956年统计,占地51.72亩,神像519尊,同年将广场周围600余户店摊居民迁出,斗姆阁改建为书画店。1957年全观收入:房地租454元,香火94元,法事29元,其他343元。1958年11月道教学习会直接掌管三清、星宿(原属观音殿,1956年将在清殿花甲星宿塑像迁入,故名)两殿及雷尊、

火神的大殿部分,余殿除留少量道士自住外,都交给房管局管理,13道房至此消失。1959年东岳殿焚毁。该殿内的五岳楼,构建工巧,四面殿宇,中峙一楼,“大跃进”中全殿拆去。1964年市政府又拨款整修,三清殿与正山门油漆一新,广场中遍植绿树草茵。“文化大ge命”起,除三清殿神像幸获保存(“玉清”神像的头部被砍)外,其余神像、道经、科书被焚烧数昼夜,铜像8尊亦被毁,三清殿一度改为收租院泥塑展览会,两廊各配殿在

60~70年代陆续改作商店、仓库、菜场。

其间失去的殿宇分别为弥罗宝阁,1912年失火焚毁,原地改建中山堂;灶君殿,1917年出借给同仁救火会,1930年被会擅自拆除改建,后为劳保用品商店;太阳宫,1914年为吴县黄天源糕团店门市部;东岳殿,1922年出租给昆剧业余剧团,1959年东岳殿失火烧毁,1961年该殿山门及殿址由影剧公司使用;斗姆阁,解放前为摊贩公会使用,抗战胜利后被典卖给居民,现为民居;祖师殿,1937年苏州沦陷时毁,现为轻工门市部;八仙殿,1931年坍毁,现为菜场;三官殿,1931年借给春苑茶馆,现为茶场;水府殿,1931年造国货公司时,将北局观前菜场迁移至此,殿被拆掉;关帝殿,1937年日机轰炸被震坍,现为花木盆景公司;痘司殿,30年代被典押后成为民居。目前仍属道教使用的除正山门、三清殿外,尚有火神殿、财神殿、星宿殿、雷尊殿,其余的则后来又被有关单位占用或拆除。

玄妙观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动人,旧有十八景之说,分别为元赵孟頫所书玄妙观重修山门碑、麒麟照墙、朝北玄帝铜殿、六角亭、钉钉石栏杆、一步三条桥、无字碑、海星坛、一人弄、杨芝画、运木古井、妙一统元匾额、靠天吃饭图碑,如今十八景中还保存九处。玄妙观文物中著名的还有历代碑刻,有老子像碑、永禁机匠叫歇碑等等计有八十一块。除部分收藏在文庙外,还余下不少成为碑廊,现藏在轻工门市部夹弄内,历劫不灭,弥足珍贵。

玄妙观值得一提的还有正山门八字照墙,当年为此还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照墙前原有一排平屋,有七、八家商铺,1930年观前街拓宽,影响这些商铺,德记地产公司出面向玄妙观方丈颜品笙协商拆除照墙,租用两侧地基,搭屋经商,条件是订约十五年,付给押金一万元。此举一出,引起地方人士反对,形成“保古派”与“保商派”之争,后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正山门两端建起了与玄妙观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道观古朴肃穆的风貌从此不复再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苏苏州园林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同您游览苏州园林的小导游——戴云舒。

游北京,导游给您讲帝王将相,游杭州,导游 讲才子佳人,游苏州园林呢,我来给您说说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还有文人墨客的典故传说。

苏州园林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对大自然的再创作。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 文化底蕴。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深得自然之精髓。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太湖西山以三千 六百万顷湖水为池,以七十二峰四十八岛为 山建造了苏州最早的园林。从此以后历朝历 代的造园活动绵延不绝,造园艺术

日臻完美,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 江南”的美誉。

小桥流水,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的艺术,融汇在历代的苏州园林精品中,现存

的宋代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 园、网师园,清代的环秀山庄、留园,在理念 上一脉相承,保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下面就请您伴随着我的讲解,在诗情画意中慢慢品味 苏州园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全陪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6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旅程天下旅行社组织的这次华东五市八日精华游,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你们这次行程的全陪导游,叫XX,大家可以叫我小X

就好,千万别叫我X导那样显得很陌生。

首先我们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请大家检查一下身份证是否未带,顺便检查一下有效期,特别是临时身份证,它的有效期特别短,要看一看回来那天会不会过期,我作为大家的全陪,职责主要在于照顾大家这几天的食、住、行、游、购,(景点讲解由地陪负责)解决旅途中遇到的麻烦,尽我最大的努力维护大家的利益,务求使大家在这一次的旅途中过得轻松愉快,我的任务就是要令大家玩得开心愉快,但同时我非常需要在座各位的合作和支持。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我觉得也可以说“百年修得同车行“,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坐在这里,一起度过这几天的旅程,我觉得是好有缘份的,所以我希望在这几天的行程中,我们能够相处得愉快,同时也祝愿大家旅游愉快,玩得开心!

这是我们公司赠送给大家的纪念品,有旅行包、帽、公司发这个旅行袋的意思是祝愿大家“代代平安,满载而归“,大家回程时一般都会买些当地土特产带回来,这个袋到时就有大用处了。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大家最关心的行程,看看我们都要去哪些好玩地方玩。我们这次是游览华东五市也就是(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世博会,南京是六朝古都,太湖风光城市无锡,东方威尼斯水城苏州,天堂城市之杭州“东方巴黎”“东方不夜城”之称的大都市――上海。讲了这么多东西,大家记住了吗,记不住也没关系,到时我和地陪每天早上都会重复预报当天的节目的。 我们大家出来旅游,当然是为了玩得开心。为了尽量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去旅游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分成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来讲可能会比较清楚。

首先说一下吃。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既然是出来旅游那就肯定不像在家。小X不敢保证让大家吃好,但是绝对能吃饱哈,十人一桌,八菜一汤,米饭任你装,茶水免费,酒水另计。还有就是肠胃不好的朋友,容易水土不服,所以饮食卫生上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要随便吃小摊上的东西。

在住的方面呢,我们公司为大家安排的全都是三星级酒店双人标准间,一般来说条件还是较好的,不过偶尔也会有些问题,比如说遇上旅游旺季或节假日,有时大家不能分到同一楼层啊,还有产生单男单女我会跟据具体情况处理

好,总之我一定会全力维护好大家的利益,一般都是要另收费的,而且通常较贵,大家要看清价目单再取用。第二个要注意的是,进了房间核对一下房间的物品清单,如果少什么用品,及时叫服务员补齐。特别是大小毛巾,有的客人说,我自己带了毛巾,不用它的,那也不行,因为第二天退房时服务员查房如果发现少了毛巾就讲不清楚了,所以为了避免产生问题,还是早早叫她们补齐的好。

房中配的牙刷,小肥皂,梳子,沐浴液,洗衣袋,信纸等都是可以用或拿走的,但各种毛巾,水杯等都不可以拿走,有些酒店洗手间里有浴缸套、泡澡的中药包等,都是收费的。

毛巾也请大家爱护一下,以前有客人拿来擦皮鞋,弄得黑黑的,这样也不太好,爱护公物是公民的好品德嘛。吸烟的游客要注意,在房间里吸烟要小心,如果不小心烫坏了家具或地毯,酒店要索赔很多钱的。还有钥匙牌,如果遗失了很麻烦,一来不安全,二来要罚款,有的酒店前台可以保管,出门就交到前台会比较好。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入房要检查一下门、窗是否能从里面关牢,离开房间不要把贵重物品留在房间,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反锁好门,看看门背后有没有走火通道图,注意对(☆azuowen.comn.cn)照观察一下道路。有些酒店会有搔扰电话,大家尽量不要搭理,有人敲门开门也要小心,有些女人挤进来就不走,你不掏钱就让你好看。 在行的方面,每到达一个景点大家下车时,都要记清楚我们的车牌号码(一般记住最后三位就可以了),以及大概停放的位置,因为许多旅游车型是一样的,光靠记车的外形较难找车。另外大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准时返回,不要让一二个人影响全团的活动。迟到的游客要罚唱歌,要是总迟到,还要罚款给大家加菜啊!在公共场所不要乱丢果皮纸屑,海南现在罚得也很厉害,有时不光罚钱,还要罚拾垃圾一小时,大家可不希望加上这项特别活动吧?同时,车上卫生也很重要,谁也不想座在垃圾山上,是不是?所以请大家把果皮垃圾都放入塑料袋中,晚上下车时带下去投入垃圾箱。吸烟的游客也请不要在空调车上吸烟,那样的话空调器会发出一种臭味,我们的乘车环境就变得很糟啦。 最后,回到车上时请大家不要争座位,我不会固定第一天的座位从此不变,因为有些老人走路慢,上车较晚,会坐得较后,但她们常常会晕车,所以请年轻人照顾一下。我们大家都来自我市,出门在外,要注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同时在外面的表现要给我们的家乡争光,不要给家乡抹黑。

在购物方面,因为旅游购物是旅游胜地的一大收入来源,所以那儿常是政府指定要搞购物项目的,这可以理解。同时旅游购物对于我们旅游者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专门集中的特产购物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方便,所以大家不防去看看,中意的就买,不中意的就不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苏虎丘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朋友们,欢迎您们游览吴中第一山--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为何被称为虎丘?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说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离开陕西岐山,来到太湖之滨,建立了勾吴部落,经过十几代人的开拓和积聚,建立了吴国。泰伯的二十一世孙吴王阖闾为了争霸事业,重用孙武和伍子胥,"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公元前520_年始建阖闾大城,成为东南的一大都会,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在槜李地区受伤,回师途中在嘉兴去世,归葬海涌山。这段历史,在唐代陆广微先生撰写的《吴地记》上是这样记载的:"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坟,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坟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坟,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山。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虎丘是苏州2500百年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江苏七里山塘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地位仅次于观前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市井胜。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 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街区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刺绣、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品前店后坊式的店铺,尽展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介绍江苏灵山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来到第一批5a级国家旅游景区——灵山风景区!灵山风景区位于无锡市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精神风貌浓郁的佛教主题公园。

首先,墙上。

在进入风景秀丽的文化公园之前,被誉为“中国第一堵墙”的灵山大昭碑,首先会给您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昭比大约40米长,它的最高点是8米。它是宏伟的,宏伟的。赵朴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题写于昭比正反两面。

朴老与灵山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给灵山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昭比面朝太湖,一面刻有“万亩湖光清釉”七个字,是佛经上常提及的“七宝”之一。公园的古诗暗示,与太湖相交的灵山风景区,就像一面纯净美丽的琉璃世界。面对风景名胜区的诗词《小灵山》,是朴老对灵山的赞美和殷切期待。“去天竺观雕,留念法华”是指他到印度(原名“天竺”)和释迦牟尼的“灵珠山”(简称“灵山”、“九峰”)的旅行,但印度佛教已经衰落。灵九山呈现出一幅“空荒”的景象,回想起当年佛经的盛况,朴感到十分难过。“没想到,久风飞来了,天花把我的家都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他1994年去无锡灵山,亲眼目睹了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们佛教的兴盛。他仿佛觉得印度的鹰山“飞”到了无锡山,“天花散在我家”寓意着佛教的传播。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赵朴饶对佛教文化和佛教圣地灵山的殷切希望。

二世。了武鸣桥

在昭比对面,柔软的“吴明桥”横跨玉戴河。韩白玉大桥优美的桥身,彰显了古朴典雅。“五明”是古代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结,是对人类知识和知识的分类。“明”是指知识和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的五大学科。它们分别是1。内在明:认识自己的知识和生命的真理。2. 声明:音韵学和语言学;3.殷明:逻辑论证4. 医疗处方:医药、体育、养生;5. 公侨明:农业、商业、工业、建筑、音乐、文学、军事、管理等各行各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每座桥都以“五名”中的一名命名,桥栏杆由来自北京房山的韩白玉制作。这些都体现了灵山打造“一流景区”、“一流工程”的坚定目标。通过“五明桥”进入灵山风景区,我们才意识到佛教不仅倡导寺庙与山林之间的禅修,而且不关心社会现实和广大人民群众。相反,虔诚的佛教积极倡导开发和利用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技术,造福于一切众生。“五明桥”反映了灵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游客朋友可以选择不同的桥梁来满足你不同的愿望。

3.灵山风景区门户

通过五明桥,你可以看到一个宏伟、庄严、精致的“风景门”。门户结合了原始而凝重的徽派建筑、北方皇家建筑的宏伟氛围和西藏建筑独特而活跃的风格。大门口悬挂的“灵山风景区”牌匾上也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题词。灵山景区作为中国第一批4A级景区,不仅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还拥有优秀的旅游软件服务,包括导游、小块存储、广播、医疗等。游客手中独一无二的明信片票,体现了灵山“服务家园”的匠心。当你享受游览灵山的乐趣时,你可以把明信片上的票连同你的祝福送给亲朋好友,也可以把灵山独特的精神和财富送给千千万万的家庭。

通过灵山景区大门建筑,让我们了解丰富的佛教历史,体验灵山独特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江苏何园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258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参观游览的是何园。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清光绪年间任过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辞官归隐后建造,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主人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为“寄啸山庄”。但人们习惯因园主人姓何而称何园。

何园一改我国私家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把住宅融入叠石理水的花园之中,力求人居环境的最大美化,被我国文史专家罗哲文题为“晚清第一园”,它也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官邸园林。

何园大体上分为东园、西园、园居、片石山房和祠堂五个部分。我们的参观路线是从东门进,南门出,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现在请大家跟着我参观游览。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园部分,东园入口是一座玉带小桥,不仅玲珑可爱,还使全园充满水的灵性。何园的三个花园全部有真水,这可能和主人的名字有很大关系。

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牡丹厅,牡丹是何园的园花。请大家向西屋山墙顶上看,那是砖雕“风吹牡丹”,是晚清扬州砖雕中的精品,牡丹厅也因此而得名。

东园中央的点石是一峰太湖石,点石的北面是贴壁假山。过去大户人家的围墙都很高,不高没有气派,也不安全。但高高的围墙会挡住视线,让人拘束。于是对高墙进行装饰的贴壁假山在中国的私家园林中得到普遍运用,增加景色,丰富视野。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往前走。现在我们到了东园最精致的建筑群船厅了。厅是船形,汉白玉砌为船舷,四面玻璃透明无碍,人在厅中,犹如置身甲板。厅外地面用瓦片、鹅卵石铺成水波纹,给人以水意。而环顾四周,竟无一滴真水,船厅成为我国园林中旱园水意的经典之作。何园主人一生与船有着紧密联系,何家祖居安徽古雷池,因三面临水而改叫望江,主人为民为官为商,几乎天天与船打交道,楹联中的“船为家”就点出了主人有水就有我家的豪情。船厅周边的铺地,分别是“松鹤延年”的寿字、“如意莲子”的福字、“九鹿藏松”的禄字,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图案。

下面我们登上一段小山道,去看一看读书楼。读书楼是何家大公子何声灏读书的地方。里面有当时大公子乡试试卷的复印件,以及当年考上全国第九名的喜报。何家先后出现祖孙两翰林,兄弟两博士,父女两画家,姐弟两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的史料陈列馆里,大家到时再去参观浏览。

出了读书楼,我们现在走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说到廊,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是全长700多米的颐和园长廊,而何园的复道回廊总长度是它的两倍,达到1500余米。跟颐和园的湖廊不同,何园是楼廊,楼廊之妙,不在于长,而在于曲。复道回廊犹如彩虹飞落,环绕何家五大楼宇,使园与宅、中与西、闹与静融为一个整体。因此何园复道回廊坐享“第下第一廊”的美誉。

我们沿着复道南行,就进入了何园的园居部分。我们先去看一座独立的小苑“赏月楼”,这是园主人母亲生活的地方,是专为吃斋念佛喜欢独处的母亲建造,围绕着“奉亲”的主题,你们看就连从法国进口的铁铸栏杆上还镌刻着“延年益寿”的字样。

现在大家看到有点欧式特点的楼房就是主人起居的地方,前后两栋用回廊围成了院落,院里栽种的是广玉兰和绣球树,所以取名玉绣楼。玉绣楼中西合璧,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房间里使用西洋的吊灯、壁炉等。各位游客,你们注意看一下,在两边的廊道上,为什么要留下六个圆孔呢?是留给佣人从楼下递送饭菜和物件的的通道。因为那时规矩大,下人是不能到上房走动的,更不能上楼。

现在我们下楼去何家的正厅“与归堂”,这是扬州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楠木厅。楠木厅为主人会客之用。大厅所用的 9毫米玻璃在当时是进口的,是用同质的黄金换的,采光效果特别好,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洋溢着开放、敞亮和明快的气息。不过,可惜的是玻璃的上面现在有一个弹孔和一道裂纹,弹孔是红卫兵留下的,裂纹是拍戏时留下的。 下面我们一起去何家祠堂,去认识一下何园曾经的主人们。我先带大家去看一口古井,我们看到的井一般是建在屋外的,但这口井为什么建在屋内呢?其实关于这口井的存在一直都有争论,一种说法认为具有空调作用,用作空调的话,就应当在屋内两侧各建一井,而这口井明显不是空调,它只有一口,且建于屋子的一侧。第二种说法是因为井在屋子东侧,和风水有关,但史书上未有先例记载。第三种说法是因为井建在祠堂内,是对祖上恩德的铭记,叫做饮水思源。各位游客,您觉得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呢?

现在我们到的地方是片石山房,它就是因水池北面的假山而得名,为清代石涛和尚的手笔。石涛和尚不仅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他在41岁时结束云游生涯,客居扬州,创作了片石山房,这是他留在人间的唯一叠石作品,称为人间孤本。东面墙上有石涛“片石山房”石刻一幅。石刻的北边有一棵罗汉松,树龄已有三百多年了,也是当年考证片石山房是石涛遗作的论据之一。游片石山房,最不能忽略的景观就是镜花水月。现在你们看片石山房西边廊壁间镶嵌的一面大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收入自己的怀抱。与镜子遥遥相对,东北湖山脚下的水潭中,则藏着一轮明月,它跟随我们的脚步,从月牙到满月,依次变化。“人工造月”是片石山房的一绝。这两处景点合起来就是片石山房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观:镜花水月。游客们你们现在就想去亲身体验一下“镜花水月”的妙镜吗?

走进何园,仿佛走进一幅自然和人文的美丽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近代造园艺术,一个近代大家族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说:“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欢迎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我们扬州,再来何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一日,为了使欢乐的国庆节更有意义,我们一家特地来到扬州的个园游玩。

来到个园,四处遍布着一片片翠绿的竹林。远远望去,那青翠欲滴的竹林好似一朵朵绿黄色的彩霞飘落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竹子的种类很多,有龟甲竹、凤尾竹、毛竹、箭竹等,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粉的“翠竹图”。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泉水丁冬,瀑布飞流。只见眼前呈现出一座由色彩斑斓的太湖石搭建而成的夏景假山。在那假山下,有一个清澈见底的鱼戏池,池上流着一道只有一米宽的小瀑布。池下,浮萍齐开,在透着半紫色的浮萍下,隐藏着一条条可爱的小鲤鱼,有红的,黄的,白的,白中带红的,多得数不胜数。

向右一看,在一棵有一百八十年悠久历史的老杉树后,露出一座金黄的山峰。它是由黄山那高大的山石堆积而成,好似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在那黄中带红的假山中,有一道神秘的山洞,可它不是每一个山洞都通往山下的,它有一个秘诀,叫做“大洞不通,小洞通”。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大的山洞入口不能直接下山。只有小的山洞入口才能直接下山。可小洞山路 十风狭窄、陡峭。很少有人能正着身子走进去的。

在夏景假山和秋景假山之间,横着一座宽大的楼阁,它全长五十米左右,因为它横抱夏、秋两山,所以人们称它“抱山楼”。在抱山楼上,由一支有老年人组织的音乐队,正入情的拉着二胡、弹着吉他,吹着喇叭••••••组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

向后一看,在一座由红木搭建的茶室前,呈现出一块块形状各一异的太湖石,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形状,十分逗人喜爱!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杨州大盐商的住宅,十分富裕。表现了那时的黄家在扬州的声誉很大。

啊!个园!它那一片片翠绿的竹林,一座座高大的假山,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猜你感兴趣:

↓↓↓ 下页更多"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

#p#副标题#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江苏惠山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6750 字

+ 加入清单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明代无锡书画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

明清时期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发展的鼎盛时期,基于惠山胜地的吸引力和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山一带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二泉庭园等风景名胜建筑,邵宝书院、紫阳书院、碧山吟社等书院建筑,惠麓小圃、愚公谷、寄畅园、栖隐园、一梅园、黄园等山居园林等先后建成。同时,墓祠、神祠、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节祠等祠堂建筑也相继建成。

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之后,无锡境内外的宗族纷纷到名泉胜地、人杰地灵的惠山一带立庙建祠,于是在惠山山麓和惠山浜、寺塘泾——上、下河塘两岸及横、直街两侧,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古运河黄埠墩至龙头下共1400m的惠山寺塘泾,自古就是著名的“黄金游览水道”,舟楫穿梭往来,灯船画舫群集。明崇祯年间(1682-1644)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述:“进桥(宝善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是其舟游惠山的实描。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达十三次之多。

民国以来,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古镇东北端的黄埠墩、三里桥一带,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米市”、“布码头”,无锡大米的年库存量曾达到300亿斤之多,使无锡享有“衣被天下,食供四方”之美誉,大批的商贾巨富云集无锡。同时,西方的工商业文明也渗透到古镇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古镇中出现了行业公所、义庄、钱庄、警署、救息会、保墓局、指路牌及驻锡会馆等近代城市功能设施和社团组织。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得益于古运河交通之利,已是风光秀丽、商业繁荣、香火缭绕的吴中游息之胜地和南北商贸交通之要冲。但日寇侵华期间,于1937年11月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和占领掠夺,使得寺园胜迹、祠堂建筑、街区民宅损失惨重。1949年解放前夕,据统计资料,此时的惠山古镇建筑面积10万㎡,约420户、2000人左右,祠堂百余处,泥人作坊及泥人店数十家。幸存的古镇祠堂一片荒凉,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十分萧条。

解放以来,无锡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化遗产,从大局出发,一直控制这里的基本建设规模,倾力于锡山、惠山的文物古迹和古典园林的修复及市政建设,在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坚持在古镇内不新建、不扩建大型公建、工业、民用建筑,基本保存了惠山古镇及祠堂群的历史风貌。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集中分布着118处祠堂建筑及部分遗址,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人文史迹丰富,寺、祠、庙、泉、店俱全,为国内外所罕见。它是中国的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对传统的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是无锡全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大运河的风貌地带”、“历史传统风貌区”和“一城一带一片”基本保护构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2005年,惠山古镇祠堂群被江苏省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惠山镇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古镇建设保护范围为,东西长1.7公里,以黄埠墩和惠山寺为界,南北位于锡山大桥和通惠西路之间,宽0.8公里,总面积约103公顷。其中惠山寺至宝善桥之间为核心保护区,面积25公顷,锡惠路以东78公顷为古镇配套发展区及风貌协调区。其规划布局由古运河惠山浜水街、五里香塍祠堂街(直街)两条水陆风景为轴线,通向千年古刹惠山寺与天下第二泉的景观核心。

古镇开发

近年来,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2000年,无锡市就惠山正式向建设部申报全国100个著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古镇的开发也因此提速。

惠山古镇以惠山古祠堂为依托,连接二泉寄畅园、惠山镇、惠山直街、横街和惠山泥人博物馆,整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含量较高。拟开发范围具体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整个面积约70公顷。届时将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将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

惠山文物古迹区的主体在现锡惠风景区内,面积约7 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寄畅园南部修建和邵宝书院等祠庙修复工程。在2004年前完成惠山寺、华孝子祠和二泉景区的保护修建工程后,将以寄畅园为依托,把整个惠山文物古迹区申报为国家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古镇风貌区主体在惠山横街、直街至宝善桥以东惠山浜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过对该区域内各类建筑的重新整合和环境治理,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恢复原惠山古镇的传统风貌,形成惠山浜沿岸的两条传统古街市、两条夹巷内街和惠山浜水上旅游通道,从而建成从寄畅园东侧延伸至黄埠墩的惠山古貌风貌区。

景点介绍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祠堂介绍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增建绣嶂阁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

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 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 、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横街祠堂群

秦氏双孝祠(寄畅园内东北角)、张明公祠(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许显谟祠(北宋“维扬四俊”许德之)、杨四褒祠(留耕草堂)、节孝祠、俞行人祠、朱祠、春申君祠(楚相春申君)。

直街祠堂群

杨忠襄公祠、先贤施子祠(圣门弟子施恒)、朱祠、杜祠、浦长源祠(明代“吴下十才子”浦源)、费懿恭先生祠、倪高士祠(“元四家”倪瓒)、赠兵备道杨公祠、杨追远祠、陆宣公祠(唐宰相陆贽)、范文正公祠(范仲淹)、邹国公祠、袁龙图祠、刘氏家祠、忠贞公祠、王文正公祠(北宋宰相王旦)、浦孝节贞烈祠、松滋王侯祠(明代抗倭有功的县令王其勤,以及战死的36人)、王氏公祠、王孟端先生祠(明画家王绂)、马文肃公祠、薛义士祠、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张中丞祠(安史之乱中镇守睢阳的张巡)、东岳报功祠(东岳大帝黄飞虎)、乡贤祠、吕东莱先生祠、叶司空祠(叶茂才)、陈文范先生祠、戴氏宗祠、陶中丞祠、王节孝祠、荣贞烈祠、龚节愍公祠、徐孺子先生祠、于忠肃公祠(于谦)、史光禄祠。

上河塘祠堂群

先贤廉子祠(圣门弟子廉洁)、朱乐圃先生祠、张义庄祠、薛中丞祠、蒋氏宗祠、书院(朱熹,民国时曾用作盐务工所)、忠节祠、潘孝子祠、孙大宗伯祠。

下河塘祠堂群

邓氏宗祠、江助教祠、高忠宪公祠(高攀龙)、张文贞公祠、杨藕芳祠、杨祠、蔡氏、宗祠、黄斗南先生祠、周光霁祠(周敦颐)、詹孝节妇祠、李公祠(李鸿章弟李鹤章)、赵宗白先生祠、陶文宪公祠、贞节祠、惠学士祠、顾太仆祠、薛氏宗祠、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虞薇山先生祠。

惠山浜祠堂群

祝太守祠、龚氏宗祠、唐襄文公祠(唐顺之)、徽国文公祠(朱熹,曾用作徽州会馆)、蔡孝友祠、龚节愍公祠、万公祠、李阁学祠(开发东北第一人、李金镛)、陈文正公祠、王文正公祠(王旦)、唐桐卿公祠。

古镇修缮

惠山古镇以古朴旧貌迎接中外游客。经过惠山古镇办的努力,惠山古镇入口广场已基本修缮,并增加了西神广场、关刀河、牌坊群、锡山余脉延伸等旅游景观看点。

广场正中,建有大型标志性建筑照壁一座。正面镶有集朱熹墨宝而成的“惠山古镇”四个大字,每字1.6米见方,字体刚毅雄特、沉深古雅。其中一气呵成的“惠”字,细观竟有“十里连心”的含义,从中反映出古代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意境。照壁的反面,贴有出自《惠山古今考》卷首的“九龙山胜迹图”。此图画于明万历年间,线描手法,将惠山及古镇山色景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复原的关刀河南侧,堆垒了一座与锡山相连的土山,从而使锡山余脉延伸到锡山大桥下的古华山路边,土山上种植大批林木修竹,使古镇景观与锡山龙光塔影交相辉映,更加优美。而关刀河经过改造,其上侧已先期恢复了清代建筑和碑廊。不久还将恢复“诗冢”和碑刻,再现顾光旭写诗、爱诗、迷诗的佳话。

惠山直街街长巷深的古韵原貌已逐渐恢复。修复后的惠山直街,路宽6米,两边近30座祠堂。在浦长源祠、倪云林祠、范仲淹祠、袁植祠、王其勤祠等多座祠堂恢复了石砌方池或池沼,池上架有石梁。范仲淹祠内还恢复了长廊、小桥、半亭。王其勤祠内的古泉“王公泉”经疏浚,泉水丰满,水质清澈。经修复的王文正公祠、浦节孝祠、司马温公祠、陈文范公祠等,由于地处锡山山麓,建筑错落别致,尤其是观音兜、马头墙、风火墙屋脊和形制各异的脊饰,在锡山茂林修竹的映衬下,如同一幅长卷水墨画,令人叹为观止。

修复后的惠山直街,另一亮点就是印证了惠山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照壁、牌坊。现有11座牌坊,牌坊形制有大有小,其中关刀河处恢复牌坊6座,这些照壁与牌坊,不仅美化、丰富了惠山古镇的景观,还为游人了解惠山古镇悠久历史和祠堂文化提供了方便。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是泥人艺人们几百年来,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孕育出了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雅俗共赏彼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惠山泥人工艺中融入石膏制作的技法,自此产生了石膏工艺泥人的新品种,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扩大了惠山泥人的生产规模,并研究开发出大量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惠山泥塑艺术得以进一步的长足发展。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

惠山泥人的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山泥人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

沿途讲解

现在呢我们在路口可以看见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五里香塍”四字,在古代有这样一个老民谣“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现在呀我们还是依稀可以嗅到花的香味,哈哈!请大家跟着我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张中丞庙,它供奉的是在雎阳保卫战中牺牲的张巡,无锡人又把他叫做“张大老爷”。

这条街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泥人店,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品。惠山泥人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有“圣地名泉”四字的砖刻,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原物!正对面的便是古惠山寺的山门,而门前这两个分别是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大家请跟上啊,位于唐经幢南侧的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过郡马祠对面的钱武肃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5位国王,该祠的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无锡钱氏也是一个大家族,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无锡钱氏后人,像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基博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牌坊上面写着“孝友传家”,是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即表彰寄畅园园主秦家的。而古代惠山横街的路也就是这个牌坊的宽度啊!

这里就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人杰地灵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在解放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我们走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首先我们看见的是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在河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有一艘仿古的龙船,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无锡秦家是把龙船停泊在黄埠墩,然后转乘这种稍微小点的御船才进入内河,来到秦家的!

出惠山园便来到了宝善桥,我们就走出惠山古镇了。其实,惠山古镇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祠堂,如华孝子祠、李纲祠、邵宝祠、孙继皋祠等等,在这0.3平方公里之内,却有着118座祠堂,许多建筑由于当时住着住户,至今还能还原它们的原貌,所以惠山古镇是一个祠堂群,也是一个牌坊群,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名人诗句,一座古老而崭新的小镇将为您带来不凡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广州导游词5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食在广州,众口皆碑。饮食业的发展已成为广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广州饮食业发展迅速。日的全市有饮食点档达15700多个,饮食业年营业额有80多亿元。“食在广州”首推粤菜,广州是粤菜的发源地。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而精,配料多而巧,味重清、鲜、爽、滑,讲求镬气,尤以小镬小炒著称,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鲜”,菜肴有“香酥脆肥浓”之别,“五滋六味”俱全。

除粤菜外,国内的川菜、鲁菜、淮扬菜已进入广州饮食市场,西餐酒廊、日本料理、韩国菜、东南亚风味、中西快餐也在羊城纷纷亮相,今日羊城,多种菜系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已经形成。

广州食肆众多,规模或人或小,遍及大街小巷。老字号的酒家更是比比皆是,伴溪酒家、广州酒家、南园酒家,北园酒家、莲香楼、陶陶居都是声名远播、妇孺皆知的饮食老店。小食店主要分布于市区的西濠二马路、广大路、清平路、龟岗、洪德路、沿江路等,广州小食品种有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炒田螺、炒河粉、煲仔饭、生滚粥、炖果子狸、炖白鸽等,可谓是数不胜数,具有浓烈的地方风味。

广州著名菜点:

“满汉全筵”:广州酒家于1987年隆重推出。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型酒宴演变而来,共有108款菜点,分作三天四餐供客人享用。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令人尽可从中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点心宴”:广州点心当推泮溪酒家最负盛名。“点心宴”就是将点心以筵席的格局和形式上桌,设计十分讲究,一般应是煎蒸炕炸汤露冻诸般品种俱全,上菜时一般按小点、汤点、正点、甜点、单尾等类型先后上席,遵循主次,咸甜有序,徐疾有度,其清新高雅格调着实让人入迷。

“八仙宴”:广州伴溪酒家的揩牌宴席。它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仙故事”创制,每位仙人冠以一道菜式,其用料搭配、造型拼边,器皿配套都独具新意,由八仙聚会开始,以八仙过海结束,全套宴席荤素兼备,诙谐有趣。

“松子鱼”:为北园酒家的名菜,它由北方名菜“松鼠鱼”改造而成。其制作方法是:用鲩鱼的脊肉改成“人”字花纹后,蘸上薄蛋浆,再扑干粉,然后浸炸而成,上台时淋上糖醋芡,味道松脆可口,甘香怡人。因其状似松子,故而得名。

“全蛇宴”:广州飞龙世界龙飞大酒店的招牌名菜,它采用粤菜的烹饪技艺,取蛇的眼、舌、脑、肝、皮、肉、骨及蛇鞭、蛇子宫,配以中药材、烹调出色,具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为海内外食家所钟情。

“莲蓉月饼”:广式月饼中以莲香楼的莲蓉月饼最负盛名。其皮薄油润松化、饼馅幼滑甘香、色泽金黄鲜艳。莲蓉选料精,采用当年产于湖南湘乡的质好味香的湘莲,加工精细,饼皮制作也十分考究。外观好看,深得食客欢迎。每逢中秋节都供不应求,广州人以能买得到莲香楼的莲蓉月饼为幸事。

“陶陶姜葱鸡”:是广州最古老的茶楼之一陶陶居的招牌名菜,深受食家推崇。陶陶姜葱鸡在白切鸡的基础上,把姜茸、葱丝铺上鸡面,溅以滚油,使姜葱的香辣气味渗透鸡的表层,再用上好生抽、白糖、加适量上汤于锅中和匀煮沸,淋上鸡面,使之热气腾腾,姜葱油香溢散,它既具有保持鲜活肥鸡的原味,又有浓郁馨香的美味,冷菜热食,味道更胜一筹。

“红烧大群翅”:广州大三元酒家的招牌名菜。它选用老虎鲨、鲟头鲨等上等群翅,经过几个制作阶段,讲究火候和烹制时间。烹制出来的鱼翅,用筷子挑起,两端能自然垂下并合拢成椭圆形,韧中带脆,味道极佳,口感甚好。

“烧乳猪”:烧乳猪是粤菜的传统菜式,在广州有很长的历史。广州烧乳猪坚持用明炉烧烤,有两种不同的烧法。一是烧成光皮,用火较慢,烧时涂油少,有的可在光皮乳猪上烧出花纹图案,观感较好。一是烧成麻皮,用旺火,烧制时不断涂油,利用油爆出的气泡疏乳猪表皮,麻皮乳猪,皮色金黄,皮层酥脆,人口则消。

“沙河粉”:广州米制粉食一绝。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原料采用精选龙眉白米,用水质特优的白云山泉水浸米或磨浆,保持了用石磨浆、窝篮拉粉等传统精细制作工艺,拉出的粉薄而透明,韧而爽滑。沙河粉可汤煮,又可炒吃。配制方面,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炒、捞、汤、蒸各式俱全,以沙河饭店最为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苏的中山陵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_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_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_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起扬州,大家对著名的诗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并不陌生吧!十一长假我怀着对扬州的向往和期待,来到这个梦中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到扬州必看当然是瘦西湖了。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于一体。漫步在湖上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岸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虽已秋天,却绿意盎然。加上隐隐约约的白塔和著名的二十四桥,俨然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国画长卷。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湖上不时有几条游船来来往往地穿梭着。我们又来到二十四桥。它高24米,有24个台阶、24根柱子。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它呈白色,是根据古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 建造的。那为什么叫24桥呢?有的说是有24个美女、有的说......至今连考古家争论也没一个结果。为了让瘦西湖参观的人更多,因此人们就留下了这个迷团,所以建了这座“24桥”。,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接下来,我们去了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分为两个部分,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为一体。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厅楼山亭,错落有致,山水建筑浑然一体,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致完美。刚走进大门,满眼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欢迎游客的到来。何园内陡峭假山很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假山,里面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大洞连着小洞,经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园的声誉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她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再来游玩,也期望扬州越来越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江苏寒山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65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

寒山寺,大家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寒山寺的钟声使他消除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应试,终于得中了进士。因而,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启迪心灵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给您带来美好吉祥的预兆。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览。

寒山寺创建历史—寒山寺大钟

寒山寺位于苏州阀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来了两位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为“寒山寺”的。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又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东渡日本,到了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相传张继诗中所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38年(1906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在日本,苏州寒山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学里,甚至把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苏州举办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20届。20个除夕,近3万以日本人为主的海内外游人来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

景区概况—寒山别院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进人寒山寺景区了。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桥指寒山寺两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即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这两座桥。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现设抗倭史迹陈列室。铁铃关、浒墅关、白虎关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州三关”。古镇就是枫桥镇,粉墙黛瓦,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即开凿于隋场帝时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从寺前流过。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辉煌,宏伟庄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会儿我们进了寺内再去参观。现在我们取道寒山别院去寒山寺。寒山别院是1993年修筑的,满园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怕,苍松、翠竹、桂花、樱花、腊梅、草坪与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交相晖映。园中的那座松茂亭内,于1993年立了一块碑,碑文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30岁时用行草书写的《枫桥夜泊》诗。1956年,他的女儿李星华将这幅原作捐献给国家,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明代、清代、民国年间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照壁—山门—主庭院—五百罗汉堂

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大家发现没有,寒山寺的山门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而寒山寺的庙门为何要朝西呢?据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师说,这乃是“因地制宜”。原来苏州是水乡。隋代开的那条运河正位于寒山寺的西边。唐宋之际,水上交通日益发展和繁忙,为便于路过的商人、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庙门便朝两靠河边开了。还有,人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两天是佛祖居住地,西天又称极乐世界,光明圣洁,无一烦恼,所以庙门朝西开,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再者,寺院多火烛,历代寺僧都以大运河的水来消防灭火。按中国五行学说,水能克火,从风水上来克制火灾。然而,和尚们的苦心仍逃不脱人间的灾难。历史上的寒山寺也避免不了战火和火灾,前后共五次火毁。破坏最严重的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军与太平军交战,一把大火,将古寺楼阁化为尘埃,除诗碑外无复留存。现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重建的,宣统二年(1910年)又加修缮,重建大殿,一时成为吴中名刹。

寒山寺现存主要建筑和古迹有:大雄宝殿、庑殿、藏经楼、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钟楼、枫江楼等。下面让我们进内参观。各位请看:这块“古寒山寺”的匾额,是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的手笔。进入山门,迎面是慈颜常笑的弥勒佛坐像,背面是韦驮的威武立像。穿过山门,我们来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园,园内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侧的花坛两面嵌有两块石刻,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为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妙利指的是初建时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这两块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接着我们来看看左侧的五百罗汉堂。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镀金五百罗汉,在罗汉堂中央矗立着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观音铜像,高2.5米,重1.5吨,是由日本宗教画院、日本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于1995年落成。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十八罗汉像—大铜钟

在进大雄宝殿前,我们先留意一下大雄宝殿前的汉白玉栏杆,全长34.50米,柱高1.5米,栏板高0.7米,采用莲花宝座和海棠的图案。这只铁香炉上铸有“大化陶熔”四字,暗示了佛的神通广大,意为佛的教化可以造就信徒成为大器。大殿前的一对石柱,称为“露盘”,是和尚就餐前放饭盛水,以供所谓饿鬼食用的器具。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木雕像,左边长者为迦叶,右边年轻的叫阿难,他们是如来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叶在灵鹫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会;阿难是佛祖的从弟,聪明有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讲经说法都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了佛经。1924年“戊戌变法”改良家康有为参拜寒山寺,曾写了一副“真经书贝叶,法果证菩提”的对联,点出了佛经的历史,墨宝现珍藏在寒山寺枫江楼里,成为寒山寺重要文物。大殿两侧沿墙分列着明代时从山西五台山清来的铁铸十八罗汉金身坐像。释迪牟尼佛像背后东墙上嵌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担胸笑颜,画面上还有讲述寒山、拾得劝人和好欢颜的诗篇:“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南墙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鹤山人郑文焯于1880年在枫桥船中所作的指画丰子像石碑。据说丰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师傅。大殿后测东南角悬挂的这口大铜钟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赠送的,铜钟高80多厘米,直径近70厘米,周围铸有阳文汉字《姑苏寒山寺钟铭》,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写。

普明塔—寒拾殿—藏经阁—钟楼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边是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楼即是寒拾殿。屋顶上雕了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的塑像。我们先登塔远眺。寒山寺始建时,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毁于战火,北宋重建宝塔,元代末年又毁,后600多年来寒山寺一直无塔,建塔是寺僧们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塔高42.2米,5层,呈正方形,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塔外四周挂有108个风铃,塔内各层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临。登上宝塔,东可望苏州古城,南观苏州新区和大运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狮子山,吴中美景几乎尽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间可观赏古代名人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下了普明塔,让我们去参观一下“寒拾殿”。请看:门上方这三个字的匾额为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写。进入殿内,抬头可见在一座巨大的莲花座盘上,有两个祖胸露乳、蓬头赤足的胖子:两手一上一下、手拿方桂圆口净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带、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那副眉开眼笑的样子,好像在跟我们游人逗乐呢。寒山、拾得确有其人,是唐代诗僧。寒山曾隐居浙江天台寒岩,自号“寒山子”,他善于作诗,人称诗僧,其诗内容有释道思想,语言通俗,把深奥的佛学玄理用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有《寒山子诗集》流传于世。拾得原是个孤儿,被大台国清寺高僧车于在赤城山道上抬得收养为僧,故名拾得。在《全唐诗》中收有寒山诗一卷,共有303首;收拾得诗一卷,共50来首。

据说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经丰干禅师点化,终于和好,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三人经常聚会谈禅,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齐名。你看他俩一持荷花,一捧净瓶,一“荷”一“瓶”,其谐音就为“和”“平”了。意为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为“和圣”,抬得为“合圣”。所以民问讲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寒山、拾得有一段对话值得我们品味。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寒拾殿的楼上是藏经阁,上面秘藏珍贵佛经、书籍共7300多卷。寒拾殿后墙的背面正中供奉的刻有千手于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的巨碑,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内墙环壁嵌有的《金刚般着波罗密经》石刻和董其昌的题跋41块。这些都是传世珍品。现在我们到钟楼去看看那只声音洪亮,清越深远的铁钟。楼上悬挂的铁钟是江苏巡抚陈菱龙重修寒山寺时,为保存古迹,仿旧钟式样铸造的,铁钟高1.2米,直径约1.2米,重约2吨。铸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寒山寺的钟声历来被诗人们题咏,那悠扬的钟声已深入人心。那寺院的钟声为何要敲108响呢?唐代大智禅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佛教典仪中规定在晨昏二时鸡大钟108声,以“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根据我国佛教经典和风俗,108响钟声有3种含意:第一种含意是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按农历360天计,一年分为知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种烦恼之数。所以要听108下钟声,表示回顾旧岁,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种含意是表示对佛门108个烦恼,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钟声能除去一个烦恼,敲108下,就除尽所有烦恼,一年中化凶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钟108响,最后一个钟声正好是新年零点开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来,聆听这108响钟声,消除人世的108个烦恼。

碑廊—弘法堂—“机江第一楼”

寒山寺的碑刻素来闻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枫桥夜泊》诗碑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到碑廊去观赏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七碑。北宋翰林学士殉国公王珪(1019—1085年)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为张继诗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在海峡两岸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迹集成的张继诗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这要感谢台湾博斯年图书馆,他们无偿慷慨惠赠3000余字的王珪手迹墓志铭拓片,经苏州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集字,苏州碑刻博物馆雕刻艺术家时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张继诗第一石的神采,为了解王珪书体特征和风格提供了实物。全诗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选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个,即:月、满、天、江、火、对、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过原字部首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结合;部民”以“目”和“民”组合等等。字作为正楷,介于颜、柳书体之间。碑石选用了有一定年代的无字旧青石碑,总高2.5米,宽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字约13厘米见方。诗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第二块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写,因寺失火,仅存残碑一块,剩下不到10字,现展示在碑廊墙内。

第三块碑为清代俞樾所写,保存完好,现市面上常见的《枫桥夜泊》条幅即是俞樾书碑的拓本。该碑陈列在碑廊内。第四块碑是与唐代的张继同姓同名的河北沧州人张继于1947年12月14日书写的。张继写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这幅墨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绝笔了。这块诗碑保存较好,现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诗的原件保存在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史馆。第五块碑我们在寒山别院松茂亭内,已先睹为快了,就是李大钊书写的那块。第六块碑是当代书画大家刘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时年86岁高龄的画家把自己关在房内约5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枫桥夜泊》。刘老完成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认为不亚于俞樾所书。根据刘老生前愿望,这块碑于1994年镌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内。第七块碑是1998年新竖在“枫桥诗碑廊”内的由革命前辈陈云所书,原件是他82岁时赠给评弹名家刘韵若的。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1920年在寒山寺题的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为曾慷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阁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是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碑廊斜对面是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铜像。正中为唐代高僧玄奘,他于629年去西天取经,645年返回长安,翻译了大量的佛经,还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在《西游记》里,他是孙悟空的师傅唐僧,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形象。右侧是唐代高僧鉴真,他五次东渡日本失败,第六次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于753年在苏州张家港黄泅浦起航,这次历尽千辛万苦,成功抵达日本,传播佛教、建筑、雕刻、农业、文学、医学、书法等知识和技术,被誉为日本律宗始祖。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后招提寺病逝。左侧还供奉着日本高僧空海的铜像,804年,他随日本遣唐使来华,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苏州,二十三日乘船到枫桥参拜寒山寺,最后到达唐京城长安,学习佛学、诗文、绘画等,三年后回国成为日本真言宗密教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的鉴真大师”。852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赐“弘法大师”谥号。游客们:参观完碑廊和钟楼之后,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登上“枫江第一楼”。枫江楼在寺的南面,上下两层,飞檐斗角。

旧时的枫江楼在解放前就坍塌了,现在的这座楼是解放后从苏州城里移来的一座著名的花篮楼。因楼的底层南部比一般厅堂少用两根楹柱,即省去二步柱,而在大殿前檐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木质花篮,故名“花篮楼”。花篮楼的楼梯就像南京灵谷寺塔里的楼梯一样,围绕着中心柱盘旋而上,十分精致奇特。顺着楼梯,登上楼顶,临窗眺望,远山近水,风光如画。怪不得文人墨客到此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各位游客:寒山寺的参观就到此为止,但愿寒山寺的钟声能给您带来美好的祝愿。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江苏个园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

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

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江苏中华恐龙园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2518 字

+ 加入清单

享有"东方侏罗纪"美誉的中华恐龙园位于江苏省常州新的现代旅游休闲区内,在沪宁沿线上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她是一座将博物、高科技声光电、影视特效与多媒体网络等完美结合,融展示、科普、娱乐、休闲及参与性表演于一体的以恐龙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游乐园。

作为恐龙园的标志性建筑物,中华恐龙馆的馆体外形充分运用仿生建筑手法,远远望去仿佛三条恐龙高昂着龙头在窃窃私语,一条丰盈巨硕的恐龙躯体呈现出大写意的造型,由此勾勒出恐龙馆的博览、娱乐及科普空间,全馆总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龙首最高处达71米,馆体穹顶最高处达36米。中华恐龙馆内设有五个主厅和六个辅助厅。其中主厅包括中庭、陈列厅、景观厅、观光厅和影视厅;辅助厅有入口大厅、贵宾接待厅、学术报告厅、备用展示厅及屋顶花园、纪念品售卖屋等空间。各厅通过逻辑路线,有发有合,互为关联 。以生物演变史作为设计背景,重点突出恐龙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毁灭的构思主线,揭示了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必须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深刻主题。

恐龙园运用情景营造手段,以飞溅的瀑布、冷峭的山岩、无水的海洋、茂密的丛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现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环境。化石陈列运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声光电的运用,结合影视成像、卡通动画、恐龙翻模、网络游戏以及各类科技制作等,使中华恐龙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观念,成为具 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观赏、游乐、参与为一体的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并且在中华恐龙园里还引进了一只大熊猫,更加增添了园区对市民的吸引力。

恐龙园注重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在园内栽种70余种、4000多株树木,园区的绿化占全园总面积的70%以上。园区内围绕恐龙馆设有穿越侏罗纪、恐龙山探险、动感立体电影、高空滑索、高空弹射、夏日雪橇、龙海探秘、模拟攀岩、情侣单车、以及水上自行车等数二十余项刺激、动感的游乐活动,使游客放松身心,流连忘返。中华恐龙园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现代旅游休闲区,又称东方侏罗纪乐园,园区规划总面积3000亩,一期占地450亩,是一座融科普、博物、游乐、休闲、环保于一体的以恐龙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

恐龙园的主体建筑中华恐龙馆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合作共建项目,是收藏展示中国系列恐龙化石最为集中的专题博物馆。它以古生物发生、演化和灭绝为线索,旨在弘扬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运用多项现代技术与娱乐手段,各功能空间以逻辑路线互相关联,各展示厅既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营造科学启智与审美情趣相融合的动感空间,是寓唯物史观教育于旅游体验之中的新型科学殿堂。

中华恐龙园围绕高科技与恐龙主题设置了70余项惊险刺激、引人入胜的游乐项目,分为主题游乐、科技制作、小品观赏、生态表演、趣味游戏等几大类,与博物展示、园林绿化融化一体,不同的游乐项目迎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休闲心态,使来中华恐龙园游玩的客人们仿若置身于欢乐的海洋。穿越侏罗纪,动感电影、浅水野趣区、观鱼池、风味烧烤区、巨树、恐龙山探险、高空滑索、小鸟表演、泰园鳄鱼表演、海豹表演、绿色迷宫以及“冒险恐龙岛”特技表演等项目借助高科技和精巧的设计,既新奇、刺激、引人入胜,又突出了生态与环保紧密结合的主题,儿童乐园和森林攀爬等区域更是吸引小朋友的最佳游乐空间;形态逼真的恐龙群雕奔腾跳跃于碧绿的大草坪上,波光水影与优美的馆体造型相映成辉,着实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为现代高科技人造景观,中华恐龙园的造园置景手法也别具匠心。气势恢宏的仿古飞来石大门与现代仿生手法构建而成的恐龙馆形成鲜明的对比。园内的绿化面积占整个园区的70%,草坪与鲜花组合的色块随处可见,银杏、香樟、桂花、樱花等70余种4000余株名贵树木栽种其间,空气中浸润着清新的的气息。进入乐园,游客就置身于绿树葱郁、鸟语花香的优美景色中,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为了尽可能满足游客们“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需求,恐龙园的商业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园内现有中餐饮点。礼品屋、礼品超市、绣苑、常州特色梳篦行、江南紫砂轩、艺术烫花亭等十余个旅游纪念品售卖点各具特色,既有乐园自行开发的恐龙系列玩具和纪念品,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园区北部的外商休闲俱乐部可以满足游客高档餐饮和运动休闲的需求;夜色降临,位于恐龙馆观光厅内“太空月光城”的歌舞表演又给人们提供了另一处娱乐动感空间。

中华恐龙园自2000年9月20日试营业以来,以独特精良的项目创意吸引了周边地区和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日均进园游客在2800人次左右,2001年“国庆”和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数量高达1.2万人次,最高时每天游客达2万多人。截止到目前,恐龙园已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来中华恐龙园参观浏览的客人们都认为乐园的游乐博览项目搭配合理,科普性强,雅俗共赏,值得一游。

随着一年两季春游、秋游市场的启动,恐龙园已成为沪宁线上颇为火爆的旅游景点。据统计,2001年三月初至四月份的两个月间,恐龙园日均进园人数已超过五千,最多时突破一万人,其中外地游客所占比例近70%,尤其是沪宁沿线一些城市的学校了解到恐龙园定位于科普与旅游相结合,具有融博物、游乐、休闲、参与性表演为一体的特色后,纷纷组织学生团队前来,并将恐龙园列为深入科普教育、加强课外实践、拓宽知识面的基地。《中国旅游报》更是把恐龙园纳入“阳春三月下江南”的游线向读者作专题推荐。

恐龙园作为常州招商引资的引资的一个重要软环境,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新颖的展示手段不光给来园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一些来常投资环境的客商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们将恐龙园作为投资考察行程的重要部分,园区优美的环境使他们对常州这个传统的轻纺工业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进一步拓展中华恐龙园的规模,增加园区容量,提高园区的吸引力、生命力,恐龙园二期项目已建成对外开放,重点建设了几个以恐龙为主题的、参与性、科技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包括“飞天跚极”、大型水幕镭射表演馆、电动滑道、水下潜艇等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常州城北,将崛起一座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旅游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江苏北固山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高55.2 [1] 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甘露寺,雄居山巅,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明代郡守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

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后峰为北固山主峰,北临扬子江(长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名胜古迹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

从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过气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晖亭。亭东有一座铁塔,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后毁。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改建 成九级铁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为七级,高约13米。后经海啸、雷击、战火等劫难,至1949年仅存塔座两层。现经修整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图案,造型别致,生动逼真。

多景楼之东的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了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新的江苏苏州园林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同您游览苏州园林的小导游——戴云舒。

游北京,导游给您讲帝王将相,游杭州,导游 讲才子佳人,游苏州园林呢,我来给您说说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还有文人墨客的典故传说。

苏州园林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对大自然的再创作。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 文化底蕴。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深得自然之精髓。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太湖西山以三千 六百万顷湖水为池,以七十二峰四十八岛为 山建造了苏州最早的园林。从此以后历朝历 代的造园活动绵延不绝,造园艺术 日臻完美,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 江南”的美誉。

小桥流水,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的艺术,融汇在历代的苏州园林精品中,现存 的宋代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 园、网师园,清代的环秀山庄、留园,在理念 上一脉相承,保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下面就请您伴随着我的讲解,在诗情画意中慢慢品味 苏州园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434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