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推荐20篇】

《安妮日记》主要通过篇日记告诉人们一个活泼,聪明的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出身在一个犹太家族,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浏览

2518

范文

130

读安妮日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本书的作者,安妮。弗兰克,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_犹太人。父亲奥托带着家人,_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然而,平静的生活未能持续多久。1941年,德军占领了荷兰。此时,希特勒已下决心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一场人间惨剧即将开始。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6日,随着纳粹下达召集犹太人的命令,躲藏的时刻终于来到。这时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为了掩人耳目,躲藏者们制定了《密室公约》--“为了公共安全计,房客们必须高度警惕。”如:白天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白天,我们不得不低声说话、小心地挪着脚步,不然会被库房管理员发现……”安妮在日记里描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恐惧。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安妮是多么期盼原先那个外面的世界:晴朗的阳光,欢乐的校园,以及她暗恋的男孩冲着自己微笑……

可眼下的现实是:一车车的犹太人被纳粹押上卡车,运往集中营;夜深人静时,她经常被窗外的枪炮声惊醒;楼梯上的一点脚步声,都让她心惊胆战……

这个13岁的小姑娘确实无力改变什么,她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密室”生活。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乐观、幽默和热情,并把想到的一切,一一倾诉给她最亲密的朋友:“凯蒂”--她的生日礼物,一本日记。她以给凯蒂写信的形式,倾诉心中的一切感受,讲述后屋中发生的故事。

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开始,一直记到1944年8月1日,他们即将被发现为止。我们可以在日记中看到,这个_、敏感的少女在狭小封闭的环境中如何苦闷、无聊,她对特殊环境中人际关系的扭曲如何反感、厌恶;看到这个自尊心强、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冲突;看到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看到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安妮日记读后感受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故事的内容非常吸引我,让我回味无穷。故事讲述的是:

查理·巴克特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庭,他每天都渴望自己能吃到一块巧克力。可他很不幸,每年只有在他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一块巧克力。他们家住着四个老人,而且都睡在一张床上,而查理和爸爸妈妈也只能睡地铺。

所以他们渴望得到一张床或者一座好一点的房子。到了冬天,总能让人感到肚子空空的感觉,因此,查理下课的时候总不出去打雪仗,为了保存体力。幸运的是查理家旁边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旺卡巧克力工厂。

每天上学或者放学时都能闻到巧克力工厂散发出来的巧克力香味,仿佛香味就可以把他灌饱。威力·旺卡先生是个天才,他发明了放在大热天下1个多小时都不会融化的冰淇淋,只要不用针刺破,就可以变成无比大的泡泡糖;含在嘴里一年都不会变小的石头弹子糖……总共加起来有200多种。别的巧克力工厂眼红旺卡巧克力,于是就派出了“间谍”去偷秘方。威力·旺卡先生大叫起来:“我要关闭我的工厂!”可是过了几天,工厂的烟囱又开始冒烟了,有小黑点在走动。

突然,威力·旺卡先生发出了通知:每一块巧克力里可能都有藏着一张金卷,有金卷的小朋友可以来参观工厂,而且有一位小朋友还有一个大奖等着他,全世界只有5张。这时,查理·巴克特就开始了奇幻之旅。前4张金卷已经被找到了。有一天,查理不经意在地上捡到了5便士,他用这钱买了一块奶香巧克力,突然,他发现里面有一张金卷。第二天,他便和爷爷去了旺卡巧克力工厂。

他们和其他4位小朋友来到了巧克力瀑布边,一位小朋友在喝巧克力的时候掉进了河里结果被吸了上去。他们又来到了室,一个小姑娘冒然吃了一块还没调好的口香糖,结果变成了蓝莓,他们要去榨汁间,榨掉他身上的蓝莓汁。他们又去了果仁间,一位小姑娘去抓松鼠的时候,被一大群松鼠扔进了垃圾桶。还有一位小男孩在电视间的时候被传送机变成了5厘米的小人。最终,查理·巴克特有了大奖——旺卡巧克力工厂。

其中,我最喜欢查理·巴克特,因为他没有对不睦提出任何要求,非常懂事听话,就算生气了也会很快好起来。我们不应该对父母提出要求太高,如果要求太高,最终会受到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在一个寒冷的下午,终于看完了这篇小说,对于人性的淡漠和绝望,我并没有更加多的体会,这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令我思考的是,真正定义一个人的,是什么?

格里高尔算不上一个有志青年,由着生活随波逐流,但至少能扛起重担,为一家人的幸福而努力。有自己的小埋怨,有自己的小理想,想到能供妹妹上音乐学院,兴奋又有些被自己感动——一个活生生的人,鲜活地就像我们每一个。

上天不公,起床发现变成了屎克郎君,从此身体每况愈下,家里缺少了顶梁柱,舅舅不爱姥姥不疼的。全文因为完全是站在格里高尔角度描述的,照理说,会多多少少与主角同仇敌忾,但结尾终于咽气之后,连我都舒了一口气。我突然想起早先看的一部电影,叫《芋虫》,只剩躯干的战争英雄被送回家乡,保有旺盛的食欲与性欲,妻子忍着恶心满足军神蓬勃的欲望。同样是异化,军神如果不受到良心的谴责,可能过得要比格利高里好很多。

人就是他所穿的东西,也是他所吃的东西。格里高尔作为一个正常人所拥有的价值就是养家糊口,为家人起早贪黑,劳累奔波苦。当从他身上抽离了这些之后,他就不再是那个格里高尔了,但卡夫卡更加狠,这些他所珍视的东西除外,他还要剥夺他人的外形。

那么让我们试想一下:一、格里高尔生了大病,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但是依然以一个人类的模样生存,结局当然不会相同,但也许就是时间问题,久病床前无孝子,家人们可能顾及他人类的外表,不至于如此撕破脸。

二、格里高尔变成了屎壳郎,但每天都会拉金子出来。这种情况下,家人可能还是将他锁在房间里,但是,会好生伺候着吧,妹妹也不会希望赶走它。如果这时候出现了可以治愈他的药水,我还是相信,家人们还是会讲格里高尔变回人形的吧,但是是立马吗?

三、格里高尔变成了可爱的小兔子,而不是屎壳郎。

可能性有无数种,我想说的是,内心的格里高尔,永远是那个格里高尔,但是外形的变化,能力的变化,却分分钟改变了大家的态度。

人生在世,怎么想没有多少人在乎,怎么做无论被动主动,做什么才是定义一个人的标准,细想其实也有些无奈吧。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与过去的生活完全颠覆,生活的不协调,内心巨大的恐惧,家里人的惊恐,格里高尔开始了自己短暂的变形人生。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家人的态度从惊恐-悲伤-厌恶憎恨的一系列变化。本来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格里高尔,在变甲虫后为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家人不得不谋求出路,开始为生活而奔波,家人逐渐发现,格里高尔这一甲虫使他们的生活无比沉重、无比厌烦,原本家人间的亲情逐渐褪去。当对格里高尔的不满出现在最高点以致家人决定对他扫地出门、抛弃他,陷入绝望的格里高尔亦在无边的哀伤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变形人生,一切都戛然而止,家人发现,他们又可以过上了满足殷实的生活。

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虫,当他的出现为周边的人带来极为不协调、负担,即使身边是至亲的人,在受到现实生活的长期侵蚀打击下,还是会对曾经的至亲选择放弃。“生活比地狱更地狱”,残酷的生活、无止境的痛苦终将会对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情感纽带给吞食干净......

另一方面,作为变形虫,好比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底层群体,面对的只有无尽的煎熬,永无出头天日的沉沦,直至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安妮日记》读后感350字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 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 ,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 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 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 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 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800字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妮日记读书笔记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安妮,她用了25个月去躲藏,却还是没能逃开被盖世太保抓进集中营的命运。安妮她不过13岁,却要放弃属于小孩子的天真和自由这些权利,转而背负起千万种不幸和对命运的恐惧。而这一切都只因为安妮是犹太人。

在书中,安妮写道:“纸比人更有耐心”。在那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她用她的梦想,刻录下了她在密室躲藏时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安妮是不幸的,而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她的愿望——我希望我死后仍会活着。她才如此幸运。

安妮13岁开始写日记,到她死于集中营还不到16岁。安妮从上帝那得来了写作的天赋,她有着她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她一直在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她记下了她自己的孤独,对战争的恐惧,对生的追求和热爱,以及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她写下了原来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所应经历的命运。

如果安妮没有遭难,如果她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那么,她长大以后,或许不用长大以后,她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这一切,谁又知道呢?

安妮在密室里呆了25个月,她在密室错过了原本属于她豆蔻年华的自由和快乐。

安妮在密室里能认识的人是那么有限,安妮是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少女,这样的她,正是爱结交,好动,对世界,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年龄。在她所能活动的狭小空间里,而她几乎是没有同龄人相伴,也享受不到同龄人的乐趣。

那愚蠢的战争犹如一个沉重的桎梏,把我们幸苦建设的家园就这样囚禁于硝烟炮火中,毁于一旦。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剥夺了不计其数的人的自由。

野蛮的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摧毁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仿佛看见了安妮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安妮一直在用着她的善良去看待这个世界,带着她对生的渴望。

安妮的愿望实现了,用令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安妮日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_,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妮日记七年级必读书目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安妮日记》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本小说,作者就是安妮。佛兰克。安妮留下来的日记也就

是所谓的《安妮日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最佳见证,同时我相信安妮

有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安妮日记里让我知道了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市,纳粹统

治期间全家迁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为了躲开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躲在密室里,密室

就是安妮爸爸的办公室,度过了两年的隐蔽生活,但是最后安妮一家遭到被捕,只有安妮的 爸爸活了下来。

我觉得安妮死了真是很遗憾,但是她活得很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安妮日记读后感550字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在日记中,她写道:“每天晚上几百架飞机从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把炸弹丢在德国的土地上,在俄国和非洲,每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丧命……”大片乌云像一堵墙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乐”……

安妮在日记中如是的记录了两年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安妮日记七年级必读书目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一本书。我给你们说说。

安妮日记》主要讲述了犹太小女孩安妮因二战跟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生活

在密室里,每天只能吃一些烂土豆。在漫长的25个月里,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每一

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悟出了 深刻的人生道理。

如果你自己陷入不幸,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你就更失落了。但是,不幸之外总还有美好 的事物,就是在不幸之内也有美的一面。

这是我的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安妮日记》读书心得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当我第一次品读《活着》时,对里面的情景,印象极为深刻。

一个老农只有一头老牛每天陪着他耕种着一块田地,借此度日。但老农脑里充满了回忆、激动和难过。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所有亲人的死亡。在小说中,福贵的经历同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福贵本是一个富裕的土地所有者,耍骰子赌博致使他失去了拥有的一切,也将他的家庭带入了不幸和贫穷。倒霉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在左轮手机的逼迫下福贵当了兵,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时,等待他的却是艰难的现实:从饥荒到繁重的劳动;最疼爱的儿子意外夭折;唯一的女儿分娩时难产而死;妻子也因长期抱病也离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伤而死;连最后一个亲人小外孙在吃豆子时也被噎死了。福贵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磨难,饱尝着一次次的打击。但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即使生活是悲惨的,也应鼓起勇气与力量战胜它。

《活着》就是一个孤单的老人在那儿活着。他的价值就是他孤单一个,所以他更有理由发出“活着”的声音,他的声音应该比所有人群发出“活着”的声音要强。

人,活着,定会经历许多磨难,许多艰辛。有谁会帮你渡过难关呢?没有任何人,只有靠自己去奋斗。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牢记的是:不能灰心,不能轻言放弃,应该向上、向前,不断超越自己,带一种人生向上的力量,勇往直前。

既然活着,那就要好好地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安妮日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安妮日记》,安妮,这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姐姐,给了我太多的震撼。

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他们一家住进了狭小的“秘密后屋”。他们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小心翼翼地活动在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足够食物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时刻担心被人发现,被纳粹抓走。这样的生活安妮足足过了25个月。面对这样的生活,安妮从来没有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呆过的“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25个月,那该有多可怕!——我得整天面对恐惧,在黑暗中摸索着行走,不能大声说话,甚至连上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死亡会随时降临。我渴望自由,渴望和平,渴望见到湛蓝的天空,渴望美丽的大自然,可是,我都不能!我一定会绝望,我想我甚至会发疯。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多么幸福!生活在党的阳光下的我,从小就在爸爸妈妈呵护下长大,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灿烂夺目,却经不起一丁点风吹草动。我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小的困难而苦恼,比起安妮,我所谓的“困难”根本不值得一提。

对于安妮来说,自由,理想,和平就是她的幸福,这些对于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时代的我来说,天天都拥有,安妮在那样的磨难中尚且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我还有什么借口说自己做不到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呢?

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面对困难,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强!有一天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一个不愿低头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安妮日记》读书心得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物都显示了他的作为社会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鲁贵是一个不识羞耻、趋炎附势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园这两个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极为鲜明的。性格更为复杂和矛盾的一个人物是繁漪,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显示了曹禺优异的艺术才能。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家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划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说:“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乘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强调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同情象繁漪这样人物的内心苦闷,当然都是应该的,但说她的一切是“值得赞美的”,她的心灵是美丽的,则表现了作家在着重控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于人的摧残和损害的同时,对这些人自身的弱点缺乏批判,

并且给予了过多的同情。对繁漪是如此,对周萍也是如此,象周萍这样一个具有苍白空虚的懦弱性格、一切都打着他那个家庭出身的烙印的人,作者在他的结局的处理上,显然表现了不应有的同情。周冲的年纪尚小,他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梦幻里,对现实缺乏深切的理解。这个年青人最后的惨死,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愿望的对立,同时还暴露了这个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除了精神上、物质上都依附于周家的鲁贵以外,鲁家其余的三个人物都是属于社会下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鲁妈和自己的女儿四凤的几乎相同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在那个社会里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虽然鲁妈对有钱人怀着仇恨和警惕,但仍旧无法阻止女儿走上她所恐惧的道路。四凤对社会现实是无知的,鲁妈和四凤是那样纯朴,容易受骗,因而她们母女的遭遇与繁漪、周萍不同,就更强烈地引起了人们的同情。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得还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他粗犷,有力,最后《雷雨》中的那些人都毁灭了,他却走向自己应该走的道路。鲁大海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气氛带来了明朗与希望。

由于作家主观上对产生这些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当时还缺乏科学的理解,把悲剧的原因解释为“自然的法则”,认为“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这种思想认识影响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广程度,并且带来一些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弱点。在《雷雨》的“序幕”和“尾声”未删之前,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例如以性爱与血缘的伦常纠葛来展开戏剧情节的处理,不只有艺术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说“有些太象戏了”,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作家对支配人类悲剧的力量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但由于遭遇对他所写的生活非常熟悉,爱憎分明,剧中人物的真实刻划,读者或观众仍然可以从中看到这一悲剧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雷雨》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成功地概括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三十年的腐朽堕落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安妮日记的读书笔记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作《安妮日记》。我一听书名,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没意思,于是我就搁在一旁不管它了。可事实上这本书不是我想的那样。

一天下午,我觉得很无聊,想看会儿书。我来到书橱旁,用眼睛一扫,发现了我前几天搁在一旁的书——《安妮日记》。我即兴翻了几页,觉得这本书还不错;我又翻了几页,我便后悔当时我没先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很吸引人;我又翻了几页,那时的我已经放不下这本书了,我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书名中的“安妮”,不过她的全名叫安妮·弗莱克,她是一个犹太女孩。《安妮日记》这本书重要讲:安妮在13岁时,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因为那时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大量的追杀犹太人,因为他认为犹太民族是个极为劣等的民族。在逃亡的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但是最后,在那密室里生活的8个人都被抓走了,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这本书让人们全新认识了战争,让我十分震撼。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心里想:战争真是太恐怖了!为什么要有战争?难道各国之间就不能和平相处吗?同时,我也对安妮的命运而惋惜。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安妮活下去了,她长大后会是什么职业?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文学家?著名的科学家?不过,她已经去另一个世界了,但愿她在那会很幸福。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天使——安妮·弗兰克,特地出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特地拍了关于安妮·弗莱克的电影,特地造建了安妮·弗兰克的纪念馆。

这本书不仅让我爱不释手,还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安妮日记读后感受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吧!

安妮是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因为希特勒上台后,十分排挤犹太人,所以他们一家搬到了荷兰。

之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了荷兰,因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许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犹太人中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开始屠杀并囚禁犹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何4个犹太人一起住进了一个“秘密小屋”。

他们过着提心吊胆、见不得人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没有阳光的秘密小屋里度过了大约910个日日夜夜。

这本书也写了许多安妮对人生的感想,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犹太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现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穷人,比如保姆、临时工……

看了这本书我还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放弃,应该勇敢面对,就像安妮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没有出过那一扇大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了粮食、差点被人发现……在他们的艰难面前,我们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初中初次看鲁迅先生的这篇《狂人日记》的时候就感觉很不解,看完后只觉得这是篇恐怖小说吧。于是,没怎么在意就略过了。这次《狂人日记》看了第一遍,也仍旧是这个感觉,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挤出2个字:吃人!无奈,又认真看了6遍之后,恍然大悟,收获一份很大的震惊,但却不是因为吃人。

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通过以虚写实,徐徐渐进,然后拨开迷雾的手法带领读者的醒悟。

从开始心情爽快,夜晚很好的月光,看出还未意识到所存在的危险,其中提到赵家的狗,为后来发展做出预示的铺垫。后是今晚没月光,于是开始渲染阴暗的气氛,以赵贵翁为代表的一群人都以仇恨的眼神看着我,连小孩子也一样,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与末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笼罩,封建黑暗礼教已经从本质上侵蚀了整个社会从小孩到老者的思想。那样的社会,阴冷的黑暗恐怖的气息漂浮在空气中,令我感受到的是毛骨悚然!

从狂人意识到封建礼教的吃人到揭露吃人的本质,他们从遮遮掩掩到赤裸裸露出凶恶的真面目,白厉厉的牙齿,可看出礼教的吃人与暴戾。

四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四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统治的社会,也就是四千年吃人的社会,封建礼教的迫害使得现在的人们变得麻木愚昧对于别人的遭遇没有同情心,对于自己所遭受的,没有反抗,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又一天。

"你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句狂人的呐喊远比不过这四千年的吃人历史以及这段历史造就的人们的愚昧与麻木无知。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麻木的无视和可笑的维护群抗,激昂放大声的疾呼换来的是无力的共鸣,以及有力的吃人。

其中3处提到赵家的狗,凶恶吃人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的狂吠。从社会的深处散发出的黑暗与阴霾。作品中狂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反封建者向世人讲述这个社会的吃人本质,意欲唤醒人们,一起推翻旧的吃人的封建礼教。可是根深的蒂固的吃人礼教让受迫害的人们依旧麻木,国民的劣根性一览无遗。

然从第一段"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看出仍有所遗憾,狂人的最终屈服,意识到封建礼教根深蒂固,拔除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之,保持自主是多不容易,可作者仍补失憧憬未来。

文章的最后一句呼唤"救救孩子……"意欲新的希望的呼唤强调科学的启蒙教育思想的行为,国民性的改教。孕育新文学,倡导新的文学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著《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为了生存躲在衣橱后面的犹太姑娘安妮,以乐观的心态和无以伦比的勇气折服了千千万万的人。

第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安妮是在电影《幸运里的错》中,身患绝症的女主参观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气所鼓舞。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记》。这个姑娘在生死边缘仍然写道: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没错,战争永远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但仍有人执意挑起战争,贪婪和欲望也许是罪魁祸首。安妮在日记中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丑陋的宽容。留给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赢了战役,穿过金黄的麦田,衣襟飘过夏秋,步伐轻快的走远了。心灵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感悟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汪峰的这首《存在》曾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们该如何存在,在人生的岔路口该怎样选择?这个听起来哲学意味颇浓的问题其实活生生的在我的生活中上演,与《解忧杂货店》不其然的相遇似乎拨开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也许是内心的困顿,当《解忧杂货店》呈现在眼前,然后,就是完全不设防的翻开第一页,一眼成痴。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是一口气不舍得停顿地想把构成全书的既独立又丝丝相扣的六个故事看完,但又隐隐为看完之后可能产生的失落感而焦虑。是的,看完书后,我几乎一宿没睡踏实,萦绕在脑海中那弥漫全书的忧伤、无奈和宿命感一直挥之不去。

故事的开头,三个因为偷的车抛锚,只能在天亮之前暂避到废弃的杂货店里的无业青年,无意中在店里的牛奶箱里接到了一封来自于过去的咨询信。原来这个杂货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杂货店,晚年丧偶的店主因为一封封求助的来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因缘际会,店主去世之后的来信,就这样来到了他们的手中。而那种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觉,是他们在很久以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因此,他们开始提笔,以“浪矢杂货店”的名义给人回信——尽管错别字很多,语气也粗鲁不文,但是他们和浪矢爷爷一样,是真心对待这些信的。

翔太、敦也、幸平,他们三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和抵触的情绪,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感啊。曾经的我,为爱情从东北老家来到这个陌生的江南水乡,总有那么一些日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失焦的,因为不被人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为力量太小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逼得我要发狂,所以我拼命地想抓住一些什么,来确定我在这里的位置,一些可以帮我找到自己是谁的理由。

明明这本书名字叫做《解忧杂货店》,不知为何开头就读的我心事重重,最后那封回复给白纸的信却又像夜晚天空中的航空线一击中心,好似眼睛发出了亮光却不知何时已然饱含泪水。

这本书打到我心里,让我怀念所有被感动的时光。比起声画,被书打动更让我幸福,那种只是自己感受到的触动和寂寞,没有渲染,没有音效,没有那些潜移默化添上的东西,只是留白给你,自己填满的天马行空,可以肆意想象和参与,真好。人们彼此并不知道,也许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会与他人的命运这般紧密相连,认真作答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向自己发问。最后的最后,当这个夜晚停滞于杂货店中岁月的光芒消失,人们将会迈出这个屋子,去书写虽然不一定美好,但是也真是因为不可思议地充满了未知而百般精彩的人生。人们会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去完善自己的将来,去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去不留下遗憾的勇敢而诚实地活着。人们会遵守诺言,会相互帮助,会心怀爱与真。如果眼中有泪水的话,也一定会有像泪水一样闪烁的光芒。

浪矢爷爷曾经和他的儿子说,“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就像抛硬币一样,把硬币抛到空中的时候,也是有了选择的时候。他们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在最后的信中,浪矢雄治这样写到,这是解忧杂货店最后的回答,也是作者对于我们的回答。又或许这本书就是东野圭吾给我们的一封牛奶箱回信,温柔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滋味。

无论你是什么人,懦弱自恋疯狂失意;无论你做着什么工作,白领蓝领灰领,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相信自己,热情的用心的真诚的活着,那就是成功的;不论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怎样选择,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现实,跟随心的脚步,心之所向,那就是你的人生,那就是你的存在。

合上书,嘴角上扬,我似乎看到了自己来到了这座神秘的时光机杂货店,跑去后门的牛奶箱旁投一封信,写给6年前的自己。“去梦吧,去爱吧,你要知道,梦想喜欢义义无反顾的勇士,眼泪有着不可思议的热度。”

庆幸我们一直在一起,拥有那么多美好的时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再一次翻开它,我已经又长大了半岁。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吧,我看见的《安妮日记》已经不一样了。

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暗淡无光的密室里, 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惨淡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安妮,她还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只是最终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从安妮的这些日记中,战争的残酷无情已经败露无疑。

这并不是安妮一个人的日记,这是二战时期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心声。当时的犹太人,可以说为了怎样给他们设计刑法,德国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安妮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是在诉说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战争的痛苦。法西斯,这个曾经夺取几百万犹太人生命的词;希特勒,这个曾经让千千万万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战争不仅能使每个人心惊肉跳,让任何一个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将美好的和平毁于一旦!

我真的希望,不论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要再出现战争这个字眼儿。只有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和平相处,人类才会有大发展。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几块,只要人类的心还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但是,人类的心如果被战争隔开了,那就真的没希望了。就像著名的通天塔传说,只要人类没有了和平与团结,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会轰然倒塌。所以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

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妮日记》读后感350字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时最珍贵 的两年,之后就因为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时,就开始德国法西斯反犹太人运动的兴起,而躲起 来,从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秘密的小屋里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因为为了避难,与外界失 去联系,幸好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个收音机,他们一家人天天只有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 安妮对这个小屋充满了好奇,但过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粗暴,任性,他觉得 很不自由。在他们住进这个小屋一个月后就又有一个被法西斯被迫的叫范登先生一家来到秘 密小屋里,这样有热闹些,免不了争吵,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因为没有自由而让人产 生一些情绪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她就以乐观,向上,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一切。而且希 特勒也是屡屡战败。他想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但实际上可恶的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更加残害了犹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 日,因有人告密他们的秘密小屋被发现,安妮和其他八个人被带走,死在纳粹的集中营,只 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战争的结束,把安妮的日记保存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德国希特勒反犹太人,残忍的杀害太人,也展现了他对特殊环境中的喜 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向往,也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的痛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安妮日记七年级必读书目读后感

范文类型:日记,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犹太人的命运太惨了,让我们不禁为他们但忧。为什么有民族歧视?为什么犹太人的命 运如此?

这本书是经典的二战实例。一是讲二战期间,人民受到的灾难大。二是讲安妮一家,范丹

先生一家和彼得的藏匿者生活,这些人每天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天天枪弹雨林。每一次炸弹

爆炸,每个人提心吊胆的,生怕那一棵炸弹会落在这座楼上面。后来荷兰警察发现这个藏匿

处,8个犹太人全部被捕。8个犹太人就剩安妮的爸爸,在以后的日子里,安妮的爸爸大力传 扬女儿安妮的日记及其中的信息。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不能歧视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