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经典20篇)

浏览

434

范文

1000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句式。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

2、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及其影响导入。

二、介绍序的知识

三、初步读课文

1、学生单读课文一遍,注意字音和停顿等。

2、师范读。

四、梳理文言知识

1、重点实、虚词。

“次”、“极”、“信”、“或”、“由”等。

2、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觞一咏:觞喝酒

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之人

少长咸集:少少者;长长者

③数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做一样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做相等

3、翻译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①介词结构后置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能喻之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②省略句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悟言(于)一室之内

五、以学生读为主,探究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1、分别用文中一个字概括每部分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

2、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说“信可乐也”?

3、第三段说“岂不痛哉”,找出写“痛”的句子,并体会作者为什么“痛”?

4、第四段作者又为什么感到“悲“?

六、小结全文

七、课堂练习

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兰亭集序》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

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

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

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

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

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

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

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

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

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

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

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

五、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六、知识反馈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

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③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⑤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地转过身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4、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28 字

+ 加入清单

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为下一首《望天门上》的动态美做好铺垫。

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对课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课前交流:背诵积累学习过的诗,(用相机照下原课文图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诗字迹,帮助回忆。)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写景的诗吗?

《江南》《春晓》《离离原上草》《游园不值》《春日》《咏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绝句(杜甫)》《山行》《望庐山瀑布》

2、课余时间你还积累过哪些写景的诗呢,说出题目来大家一起背吧。

如《登鹳雀楼》《鹿柴》《江畔独步寻花》《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等

一、欣赏诗中景

(一)解题“望洞庭”,初读求通顺。

生解题,师补充。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

(二)讨论诗意,初理诗脉。

欣赏古诗与所配的插图,通过查阅工具书,以学生汇报为主初步理解诗意,指导朗读,读出诗中的“宁静”之美。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

2、还有哪些字词不太理解?

3、查找工具书,或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4、每解决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诗句。

(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弯新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诗文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直面作品,自主读书,探究阅读,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宁静、美丽、和谐)

1、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

潭面无风镜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也可以理解成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个白银盘,里面的君山像个青螺。

2、围绕字眼“和”感受画面美。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是一种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着青山,是一种融和之美。作者虽然被贬,可是依然乐观豁达,作者的心与这景之间的平和之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通过想象画面,丰富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用字简明却意境深远,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读。】

二、感悟诗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透过这首诗来了解一下作者。

(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1、作者的才学

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着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

【设计意图:透过古诗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首诗,还原作品,既品出本诗的写作之美,又悟出作者为人之美,实现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

三、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

(一)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借助图片课件,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或词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浩大,雄伟壮阔。“前人之述备矣。”说明洞庭湖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

2、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唐·雍陶

(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三、四句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平静与柔美,与我们今天学的《望洞庭》有异曲同工之处。)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盛涨,几与岸平;天容水色,浑然一体。那湖面上滚滚蒸腾的云气,一片弥漫,笼罩着整体云梦巨泽;那浩渺无边的波涛,汹涌澎湃,巍峨的岳阳城也震动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韩偓《洞庭玩月》

5、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课件配洞庭湖图片循环放映。

【设计意图: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仅仅是一个原点,如何让这个原点生发一个面积较大的圆,让它成为学生阅读经验的有效区域,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课文进行拓展,以诗中“洞庭湖之美”这一主题,为原点向外画圆让学生感受众多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环节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四、书写洞庭湖

1、每人发一张印有洞庭湖图案的书签或扇面,要求学生将古诗默写在上面,写之前先仔细的看看本课生字,归类记忆“庭,磨”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潭,镜,螺”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写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赏,品评。

【设计意图:精美的卡片利于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益于激发学生把字写好的愿望。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427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 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⑶ 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⑵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3、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2、图示法:

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3、延伸拓展法:

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故宫挂图。

1课时。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1、明确空间顺序:

⑴ 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⑵ 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⑶ 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中国,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⑴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⑵ 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⑶ 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的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⑵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⑶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1.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老王的性格。 (重点)

3.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儿时背过的《三字经》?能背诵一下吗?看来同学们依然记忆犹新。《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初读“老王”,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作者写作本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体会老王身体有残疾、无依无靠、住处简陋、备受歧视、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方面的不幸。

3、精读“老王”,品味人物。老王为杨绛做了那些事?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三件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

4.结合文章体会到老王是一个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研读“老王”,体悟情感。

5、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她白送,也给了钱。女儿还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

6、补充介绍杨绛和她的不幸遭遇。

从杨绛的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比老王幸运得多。但从文革那个时代来看,杨绛也是不幸的。她称自己为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苦难的超脱和淡定的态度。她收获了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幸运的。

但她对老王也很好,也很照顾呀,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呢?

杨绛和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其中还包含了什么呢?同情。她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三年,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怜悯。作者反思对老王,是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一再坚持不欠别人的情,把一切物化为金钱,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区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很显然,杨绛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好的标准。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省。

文章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作业

课后选读杨绛的《干校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记叙了作者穿越戈壁滩时所见、所闻、所感,对沙漠中特有的景象——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体会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感受语言的美;增长有关海市蜃楼的知识以及成因,拓宽知识面。

体会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这篇课文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于课文篇幅长,还有很多学生们没有见过的词,所以先解决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然后再交流文中的重点问题。通过重点问题,大体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课文——《海市》,这篇文章对沙漠里的风情作了描写。

1、简介作者张抗抗。

2、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沙漠的哪些景象?你对什么最感兴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把课文读通

5、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远看沙漠是什么样子?(一马平川、断墙残垣、触目惊心)

(2)大漠的旋风是怎样的?

(3)海市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形成的?

(4)彩虹是怎样的?你喜欢吗?

(5)课文最后讲“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啊,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对于绿色、生命的赞美。)

(6)讨论: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蜃楼、彩虹、丝路花雨,为什么以“海市”为题?

三、总结

欣赏了大漠风情,我想大家对于沙漠有了更深的认识。海市蜃楼虽然很美,但那毕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应该追求一些实际的、真实存在的美的东西。

海市

旋风

沙漠

海市蜃楼

彩虹

丝路花雨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预习语文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夏字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方法:

品读法、情境教学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夏感》

2、请你说说“夏感”是什么意思?

3、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任选本文读一读中的三个词语说句话。

(三)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夏天”。(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文中的语句)

(四)语言品味

这么多特点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刻?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主要寻找的方向和重点朗读赏析的词句:

(五)情感体验

1、请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夏天”。

2、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3、结语、寄语: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图案,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

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一)、激趣导入

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

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三)、体验创新

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引导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剪纸作品。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四)、展评

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本课不仅引导学生接触到了剪纸的艺术魅力而且让他们实践了纸团花剪制的多种方法。这么熟悉的团花可以有许多有趣的变化,学生很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博客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那同学们,大家同不同意它的说法呀,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很疑惑的样子,没关系,今天这位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学习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

活动一:

那同学们,接下来啊我们拿出尺字,画出几个三角形,然后测量并计算一下,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安静了下来,第三排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你们两个人的结论。哦,他说呀他们发现他们两人画出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你们的思路非常清晰,请坐!后边同学有不同意见,你来说,他说呀他们两人画出的锐角三角形也是180度。也是正确的,请坐!

活动二:

那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如何进行验证呢?

那接下来5分钟我们前后排4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待会啊老师会找同学提问。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很迷茫,给大家一点小提示,我们可以用剪拼的形式来验证一下。

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来告诉一下老师,你们的讨论结果呢。你们小组讨论的最激烈,你来告诉一下老师,他说呀他们小组是将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发现都拼成一个了平角,你们的方法非常独特,请坐!那大家的方法和它们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看来同学们的思路都非常的清晰,那同学们,由此我们就验证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看向黑板,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来做一下这道题巩固一下,在△abc中∠1=140°,∠2=25°,求出∠3的度数。课代表来黑板上板书一下。老师看到同学们笔都放下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同学的答案,∠3=15°,同学们的答案和他的是一样的吗,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都已经非常扎实了。

不知不觉本节课马上就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停顿2秒)第二排手举得最高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哦,他说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掌握了三角形当中一个新的特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总结的非常全面见,请坐!

接下来老师来给大家布置个小任务,回家之后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物体,看一看那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动手测量一下内角和,看一看是否满足180度,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730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目标: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概念。

2、技能目标:能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学会调整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的顺序。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与荣誉感;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

1、幻灯片的调整。

2、幻灯片中自选图形的应用。

在幻灯片中插入合适的标注,起到点睛的作用。

1、通过小组合作,寻找word中自选图形和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操作的相同点,进而进行知识的迁移。

2、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不断的尝试操作中掌握新知,立足于“做中学”。

3、精心创设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生:多了自选图形和可爱的卡通图片。

师:比较有自选图形和装饰图的幻灯片跟没有自选图形和装饰图的幻灯片(两张幻灯片的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生:生动、卡通、亲切。

师:看来要制作出一个吸引住你眼球的演示文稿,除了需要不断的修改外,还要进行美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让幻灯片变得更漂亮》,ppt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上节课制作的关于家乡左权的演示文稿入手,通过师生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进而为后面幻灯片的整理做好铺垫。再从学生作品中的一张幻灯片引出,比较有标注和装饰小图片的幻灯片与没有这些点缀的两张幻灯片效果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主探究,尝试“自选图形”的操作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合适的自选图形。听到自选图形,你们想到哪个软件也有自选图形呢?

生:word

师:那么powerpoint软件的自选图形跟word中自选图形的操作会一样吗?

生:一样。

生:不一样。

师:答案不一样,这样,谁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南雁荡山”幻灯片中插入一个自选图形。

老师打开范例幻灯片(没有设置自选图形和装饰图片的一张幻灯片)。

请一个学生上台尝试操作。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选图形的大致分类,了解图形的摆放位置,然后再指出标注。

师:插入了自选图形后,接下来就要输入文字、调整指向、进行美化?如何操作?试一试就知道了,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任务一。

1、打开电脑桌面演示文稿。

2、同桌为一小组,讨论:插入标注到演示文稿并进行美化。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小组已经探究出了很多关于自选图形的操作,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发现的操作告诉给大家?

根据需要请3-4组的学生上台,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讲解,告诉大家他们的探究结果。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的操作与word自选图形的操作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环节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摸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让word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重温了word,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2)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为幻灯片插入自选图形和装饰小图片。

师:看来大家已经自己摸索出了自选图形的操作方法了,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有同学问老师:你的这些卡通图片真漂亮,我们只能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你的那些装饰图片我的电脑都没有。不急,课前老师已经下发了一个“图片”文件夹在你们电脑的桌面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打开“图片”文件夹。

欣赏了这些图片和刚才我们所学的自选图形操作,很多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很想美化上节课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了,这样,我们先来看任务二,然后再操作。

1、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

2、选择标注修饰演示文稿。

3、利用提供的图片素材美化演示文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记得保存。

展示学生2-3副作品,从自选图形插入的个数、位置、大小、输入文字的多少、美化和选择的素材是否符合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1)整理每一张幻灯片

(2)调整幻灯片顺序

教师演示操作:

1、教师演示如何通过“普通视图”调整幻灯片的顺序。

2、调整好第一和第二张后,又发现下面还有顺序的问题,这时引出“幻灯片浏览视图”,通过“幻灯片浏览视图”的观察,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每张幻灯片是不是摆放正确。

3、教师操作,如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调整幻灯片的顺序、删除幻灯片、插入新幻灯片。

师:通过你们的眼神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学会了,在前面的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可能没有考虑到面对上海的游客介绍平阳时,介绍内容的顺序,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四,通过幻灯片的调整,把你最想介绍的内容放在前面。

ppt出示任务四:

根据需要调整幻灯片的顺序。

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自己对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看法,进而进行点评总结。

同学们的作品真精彩,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新的本领?

1、自选图形

2、图片美化幻灯片

3、整理幻灯片。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美化演示文稿,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由于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word了,于是我大胆地在学powerpoint自选图形这个新知时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表明这节课学生学的很扎实,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设置某个动画,或者是设置一个超级链接,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介绍家乡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word和powerpoint软件又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于是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自选图形的操作”时,我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而知识点“幻灯片顺序的调整”是powerpoint所独有的,我采用教师演示法让学生学习新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选图形的操作时,因为目标明确,他们在尝试操作环节就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的迁移,使自主探究落实得比较到位。

本次教学是一次有主题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教案时,我非常注重教师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操作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即时评价。甚少用“对”“是”“错“你真棒”等机械的词语,而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给出必要的解释,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野,提升学生发言的品质,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或者进行简单的模糊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拓展训练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教师宣布比拼方式与方法。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1、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⑴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⑵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⑶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2、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⑴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⑵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⑶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⑷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教师示例:

①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②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③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3、比拼二:读悟警句:

⑴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①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②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③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猫老舍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词语,品味精美、富于表现力的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完善自我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以及勇于自省的精神,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和多元解读主旨;

2。难点:多元解读主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及作者郑振铎)

二、积累字词、整体把握

1。由作者入手,积累词语。

①“铎”读什么音?

②你在预习中还积累了哪些字、词?推荐给大家。(提示掌握:怂恿、怅然、妄下断语……)

2。由课题入手,整体把握。

课文围绕“猫”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

(引导学生理清人物、事件、结果等,然后组织为一句话。)

三、品写“猫”之妙

1。创设情境(欣赏一组可爱猫咪图)。

2。放声朗读第一、三两段,勾画出文中描写“猫之趣”的精彩语句。

3。在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展示共享。

重点语句:

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台阳光里滚来滚去。”

②“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③“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5。从字里行间中,你感受到作者对前两只小猫分别怀着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抒发这种感情的语句读一读。

重点语句:“我坐在藤椅上……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愉悦、温馨、悠然……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6。一旦产生了如此感情,那么前两只猫的死亡和丢失带给了我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第一只:酸辛、可怜,惋惜居多。(简处理)

第二只:怅然、愤恨、诅骂。(难过之余为何又多一层“愤恨”呢?写猫同时更有批评小人、劝诫社会的深刻意蕴。)

四、悟写“猫”之理

1。回到课文中,浏览写第三只猫的有关内容,“我”与第三只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哪些语段直接抒发了“我”内心的伤痛?

重点品读:

①30段。感受“我”的感情:(内疚、自责、痛苦)

②“永不养猫”句。

3。为什么第三只猫会有如此遭遇呢?为什么会给“我”的内心带来如此重的伤痛呢?故事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①绝大多数学生可能先从“我”的所作所为这一角度思考,尽量给充分发言机会。

②这一事件的另一角色“猫”的身上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吗?

4。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经历过类似于第三只猫的遭遇吗?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像猫这样的小生命,错怪过别人?或者你也曾经被别人误解,蒙受冤屈?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有话要说吗?拿起笔,把你此刻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集中表达出来。

五、学习小结

1。口述或媒体显示对研讨的情况总结。

【把握内容品味语言】(内容略)

【重点探究读出收获】(内容略)

2。课堂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猫》这篇文章,用我们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学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些不同的收获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样由物及人,读出物背后的人世,才是阅读的高境界。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得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和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点?

2、快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听清楚老师的的要求:

(1)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坐落在哪?

(2)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设计者是谁?

(3)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年代?

(4)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在世界上的影响?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座石拱桥了,你们呢?

1、请你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50多米长,9米多宽。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6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2个教室还要宽。中间通过的是古代的大马、马车,两旁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真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再现这热闹的景象。

(3)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仔细找一找,赵州桥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桥有什么不同?而我们的赵州桥却完全不需要这些桥基或是桥墩就能横跨足有37米宽的桥面,多么有气势啊。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听老师的问题,试着用你的朗读向我们介绍介绍赵州桥。

(1) 赵州桥有多长?有多宽?

(2) 这么长的桥,有什么特点?

(3) 大桥洞上还有什么?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可以读读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简单介绍原理。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课文的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了?

(5)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吗?

5、赵州桥的这几个设计优点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语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谁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组关联词语。老师也想读读,愿意和我配合一下吗?

6、赵州桥的建造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1300多岁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赵州桥能够稳稳当当地屹立于此1300多年就说明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创举。你现在就站在这座修建于1300多年以前的赵州桥上,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

1、赵州桥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读一读,这是什么句?

(2)什么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启下?

(4)教师说明用法: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因为它与下文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到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

2、同学们,现在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赵州桥边。美观的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数只龙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快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呢?请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读一读。

(1)你最喜欢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点读给我们听听。教师评价:

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句式将精美的雕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既然喜欢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吗?试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内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5)再试着背一背:

3、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在描写“双龙戏珠”的图案时还没有来得及具体描写呢,你能不能发挥想象,帮助作者把它描写具体呢?

4、长50多米的桥面上难道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展开想象,运用这样的句式,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学们。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6、我们知道,在石头上刻图案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此时此刻,面对赵州桥,你又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1、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以它雄伟、美观的气势引来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参观学习。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把对赵州桥认识都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美,嫩绿的新春,火热的盛夏,金灿的深秋,雪白的隆冬,这美的踪迹,让我的心,我的情融入了四季自然之美。

春,美在风,春风柔和、温暖。春天来了,春风像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吹绿了草原,吹红了红杏枝头,吹黄了娇嫩的迎春,吹皱了残血,吹起了波纹。

你看,那远处的森林,春风再与它们嬉戏,春风像一双充满爱的手,她抚摸世间大地万物,抚摸那颗沉睡的心,使大自然处处生机勃勃。

夏,美在雨,夏雨豪放,美丽。

夏天来了,调皮的雨点打下来,像上帝随手扔下的钢珠,打到窗户上。霹雳啪啦,咚咚作响,雨点打在湖中心,画出一个一个大大的音符,演奏一曲专属夏天的优美曲子。

这曲子吓跑了赶上水面观景的小鱼,打碎了水平如镜的湖面,雨还在下,如一幅巨大的珠帘,把前方的景物与天空变得灰蒙蒙,自己倒形成另具一色的美景,令人神往,扩大心胸。

秋,美在霜,秋霜冰冷、洁白。

秋天来了,秋霜也跟随秋姑娘来到这个收获的季节,让自己来染白这个金黄的世界,清晨,玻璃上结了一层小小的霜,它晶莹剔透,有着雪花似的冰薄,放眼望向窗外,白花花一片,洁白无瑕,那雪白的地上,有时也能看着一点一片花色的装饰,它们交相辉映,把大地妈妈点缀得更美。

冬,美在雪,冬雪寒冷、宁静。

冬天来了,冬雪也像个小小跟屁虫,和冬妈妈游逛大地,冬天在那,那就寒冷,冬雪在那,那就落下一片片小小六边形小花,雪花跟它团结一致,为冷得瑟瑟发抖的大地披上一件厚厚的外衣,世界被白雪覆盖,琼枝玉叶,粉妆玉砌,好一派瑞雪丰年的景象,平时骄阳似火,而今却冷得颤抖躲在云后,不肯出门。雪花纷飞,它们留恋于翠绿的青竹,停在那飘香的梅花枝头,又落到小孩冻得发紫的嘴唇上,调皮的它们无忧无虑地纷飞在大地,直到又一年的春天来临。

爱你,四季美,爱你的风霜雪雨,爱你的春夏秋冬,爱你这多变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赵州桥教学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设计上的特点,作用及优点。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如:文中要重点理解“雄伟、创举”“ 这种设计”等。

3、学会运用排比句写事物的不同姿态。

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用、优点。

制作赵州桥的幻灯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下面, 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赵州桥的所在地,建桥人和建桥时间,谁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呢?那为什么文中又称它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 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每人任选一句进行朗读学习,看看你都读明白了什么,然后按课文顺序汇报学习收获,大家轻声自由读吧!

2、a同学:我们学习的是第1、2句,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板书:雄伟)

1〉哪句话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它是怎样把赵州桥的雄伟写具体的?(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们对着图再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2〉齐读这两句,品味赵州桥的雄伟。

3、 b同学汇报:我们读了第3、4句,明白了桥是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桥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象这位同学所读懂的,桥是由什么砌成的,是个什么样的,他所介绍的就是桥的结构,这也就是这桥的设计特点。(板书:特点)

1〉、默读第3、4句体会赵州桥设计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

4、c同学汇报:我读了第5句,我知道了桥洞的作用是平时流水从大桥洞流,长大水的时候,四个小桥洞也流。

师:这个同学就说出了设计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板书:作用)

1〉、挑同学起来读这一句,大家一起来体会桥洞的作用。

5、d同学汇报:我们学了第6句,通过学习,我从这句话中找出了一个关联词,但不理解什么叫创举?

师:这对关联词是什么?谁能给他解释一下创举?请同学们一齐读这句话,读完思考它包含着的两层意思,看谁能试着说说?(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并做练习,在句子的开头用上“这种设计”四个字,把关联句中包含的两层意思,用两句话说出来。

1〉、“这种设计”指什么呢?

2〉、谁能再说说“创举”是什么意思,具体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3〉、这句话主要讲了“这种设计”的什么呢?(出示幻灯片,做练习)

4〉、思考:本段的第3一6句,总起来讲了赵州桥的哪个特点呢?

5〉、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三、 讲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一句,看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和《参观人民大会堂》哪些句子的作用一样,起什么作用?

2、默读第二句,找出句子中用的较多的词,谁能说说这里用了什么辞?

3、这三种不同姿态的龙栩栩如生,所以课文前面对图案,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4、自由轻声读第三句,思考:每一条龙指什么?

5、小结:第二、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引讲四川虹桥事件和茅以升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发愤学习,设计出自己心幕中的桥。

6、 指导背诵,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 布置作业:

1、摘抄优美句子(一个过渡句,一个排比句)。

2、给指定人背课文。

3、画出一座你心幕中的大桥。

板书设计:

雄伟: 长 宽

特点没有 各有

州(世界闻名) 坚固 设计 作用 实用价值

(创举) 优点既┄又┄

桥 美观精美 每一条龙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望海潮》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自然景观

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

羡慕

图景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窦桂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

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

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课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词板书:词

出示全词:

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

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

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

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师: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录音

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

(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强调停顿,齐读)

(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

小溪图,茅檐图,感受屋小草青。想象流水的声音,溪水绕人家。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

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送给他哪个词?”

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又能送他一个词么?体会自在,认真,理解“无赖”。读

相媚图,师:这是老夫妻俩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

师: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师:我们一起读。师:多么温馨的情景,我们再读。

(重点感受卧剥图,相媚图,感情练读)

(四)师: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师: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交流,引导“醉”——谁醉了?为什么醉?(老夫妇,诗人,我们)

师: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播放,感情朗诵。)

三、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一)介绍辛弃疾生平,了解其心境——安居乐业。

(二)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狮子与鹿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写两个词语,谁来试试?(美丽 难看)

2、“美丽和难看”,你喜欢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

过渡:有一只小鹿,它又是怎样看待“美丽”和“难看”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正确、流利的读下来。

2、可以了吗?故事中新的词语朋友可真不少,让我们轻轻的开启词语王国的每扇大门,去认识每一位新的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在词语王国中尽情畅游的时候,小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出示:一只小鹿),它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大家,给大家讲讲它的故事。

1、从句入手,朗读感悟。

故事得从“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说起……(板书:角 腿)小鹿对于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句了读给大家听听!谁来?(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课件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身材很匀称。

②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匀称呀!它还有一对像珊瑚的角。

看见过珊瑚吗?老师把它们也带来了。(播放珊瑚图)

③海底的珊瑚给你怎样的感觉?

④海底的珊瑚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说这句话时小鹿的表情怎样?(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觉得这时鹿的心情会怎样?咱们就撅起嘴,皱起眉读的这句话。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①是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对自己脚和腿的看法?(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②在逃脱狮子的追赶时,小鹿的腿有何惊人的表现?你来读读。(指名读 惊险的感觉)

③经历了了狮口逃生小鹿深有感触地说——生接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指导读:小鹿此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读?)

2、积极讨论,引导探究:

①过渡:这次灾难之后,鹿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学们讨论一下,小鹿该不该这样做呢?(前后四位同学讨论)

②好了吗?说说你们的意见。(指名谈,引导学生说出寓言寓意)

3、故事总结,感悟道理。

读了《狮子和鹿》的故事,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像这样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板书:寓言)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

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2、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通过读故事,懂得了什么?

结束语:在这个脚步匆匆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种别致的快餐,能让我们在读后获得智慧,希望大家能和寓言交上朋友,享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679 字

+ 加入清单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气象情况;

②比喻动向或情势;

③比喻结果或成就。

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

修改作文:

改一丝不苟

评指点鼓励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课时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第一课时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季之美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是美的。

春,你好。

春天来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把它的快乐洒向大地。在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小草、笋芽儿从土里好奇地探出头来,用他们的大眼睛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花儿也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她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向人们展示她们的新衣服了呢:粉红的、天蓝的、葡萄紫的、米黄的……各种颜色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她们摇摆着身体,好像在对人们说:“嘿!快来看我,我是最美的!”

再见春,你好夏。

夏天来了,大火球——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要把大地都烤裂似的。“热死了!热死了!”知了在树上大叫着,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赶走炎热。这样的声音好像千万支利箭射入耳中,又好像十几个小孩子在争吵。吵得我耳朵都要聋了、头都要裂了,可是,它们还是不依不饶。路过小池塘,你准会看见或多或少的几只青蛙在大合唱,它们一展歌喉,唱着动听的歌谣。

再见夏,你好秋。

秋天来了,麦田里金黄一片,还有一片欢声笑语。发生什么了?哦,原来是麦子成熟了。麦田里金灿灿一片,好似一片金色的波浪,没过肩膀,没过头顶,将我们沉入“海”底。农民伯伯的欢笑声响彻云霄。麦子和他一起笑,笑得弯了腰;高粱和他一起笑,笑得憋红了脸;玉米和他一起笑,笑地露出了他那平常不舍得露出来的金牙齿……

再见秋,你好冬。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窗外下着鹅毛大雪。雪,落在树枝上、屋顶上。当我一觉睡醒拉开窗帘时,挤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白色。美极了!我踩在洁白无瑕的雪上,美丽的雪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雪后,我和伙伴们一起出去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而那些雪球呢,像长着眼睛似的向敌方阵营“飞”去。

我们生活在一幅美丽的画卷当中,画卷的名字叫《四季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