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案设计【热门20篇】

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4316

范文

20

篇1: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课件

练习本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保护环境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通过照片对比,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形象具体地认识到乱扔垃圾等行为造成对环境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周围的环境更加整洁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到乱扔垃圾等行为造成对环境的危害。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收集周围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3、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展示十一长假学生游玩的情况,学生交流游玩的感受。

2、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去》

二、找身边不保护环境的事例。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性。

1、教师拿出游览中拍摄的环境被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孩子谈感受。如:树木为什么哭了,他们会说什么?)

2、学生交流身边不保护环境的事实事例。

3、照片展示校园门口卫生状况,及学生捡垃圾的镜头。

垃圾怎么来的?如果你是值日生会有什么想法?

4、出示老师在小区保洁的画面,自己谈保洁感受。

5、看新闻照片泰山环卫工悬崖边捡垃圾,谈看法。

6、小结乱扔垃圾等行为造成对环境的危害: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破坏环境卫生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了解环保纪念日,揭示课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说说我们怎么去保护环境

1、交流

2、出示班级学生打扫教室,包干区的照片,明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齐读环保3字经。

五、环保小知识介绍

1、垃圾分类知识

2、游戏:垃圾分类

六、小手牵大手:环保宣传画宣传

七、总结:同学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教室将更加整洁,我们的校园将更加光彩!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地更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挂图、数字卡片。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保护环境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841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设计

现在的人们生活质量上去了,但是环保意识没有跟上。马路上垃圾箱设了很多,可垃圾还是到处都有;河岸边也有垃圾筒,可河面上依旧会有飘浮的袋子。虽然有环卫工人一直在做保洁工作,可是效果也甚微。看来光靠保洁是没有用的,只有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让环境变得整洁美丽。于是我设计此活动,用形象的情景结合身边的环境状况,帮助孩子们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唤起孩子保护自己身边环境的决心。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信心,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重点)

2、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难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淀山湖镇环境照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前几天,老师收到了小猫的来信,他寄来了两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课件。

(评析:活动开始简洁明了,以小猫来信引出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孩子直奔主题明确活动的要求。)

二、观察图片,猜测环境变化的原因。

1、这是小猫一年前拍的照片,看看这个地方怎么样?

教师小结:小猫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美丽的鲜花。

师:小猫生活在这里,心情怎么样?

师: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心情一定会很好。

2、这是小猫最近拍的照片,看看现在它的家变得怎么样?

师:看了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3、那么美丽的家园怎么会变成这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幼儿猜测,教师根据孩子的猜测进行回应。)

幼1:乱扔电池污染环境。

师:对呀,我们以前学过的电池的污染性很强的。

幼2:大批的树木被砍掉了。

师:大批的树木被砍伐了,空气会怎么样?

幼2:不新鲜。

师:对,树木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大批的树木被砍伐了,空气就会不新鲜。

幼3:乱扔垃圾也会让环境变差的。

师:乱扔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的整洁,而且垃圾腐烂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评析:通过让幼儿观察两张环境的照片,初步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猜测是为了让孩子运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及时回应帮助孩子把零碎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梳理,整合成新的完整的知识经验。)

过渡:那么,到底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猫是怎么说的?

三、教师播放课件,知道环境变化的真正原因。

1、讲述小猫的来信。(播放课件)

2、提问:

(1)听了小猫的话,那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环境污染的呢?

(2)住在这样的环境,小猫的心情怎么样?身体怎么样?

幼1:小猫的心情很不好,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幼2:小猫心情很糟糕,时间久了还生病了。

(3)那么你觉得小猫它喜欢那种环境?(播放对比的图片)

幼1:我觉得它喜欢以前的环境,因为以前的环境美丽舒适。

幼2:我觉得它喜欢一年前的环境,因为那时的环境好,有花有草空气新鲜,河水清澈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对呀,小猫肯定会喜欢美丽又整洁的环境。

(评析:通过让幼儿倾听来信,使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的真正原因及危害,让幼儿判断小猫的态度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这一环节能够萌发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展开讨论,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1、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镇环境照片,看看你喜欢哪些环境?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集中交流:你喜欢哪一张环境照片?

2、哪些环境是不喜欢的呢?怎么会这样的?我们该怎么做?

(评析:通过让幼儿观察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说喜欢和不喜欢的原因,怎样做可以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美,通过师幼间的互动提升了孩子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保护身边的环境的意识。)

五、延伸。

我们大家都喜欢美丽的淀山湖镇,但是我们镇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保护。我有好主意,我们都来做环保小卫士,把你们刚才的想法画出来,过几天我们到街上去做个宣传,让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美丽的环境。

(评析: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做环保小卫士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分析与评价

整个活动教师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情景,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从视、听、讲等全方位的角度了解到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萌发孩子们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同时结合孩子熟悉的身边环境展开积极的讨论,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提升孩子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的环境的意识。最后的延伸让孩子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知道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现在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类的老师课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1. 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1. 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题及相关练习。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理解间隔与发现植树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学生用尺子、纸等。

1、讲故事:(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做事情时不能信口开河,不加思索来完成。

2、揭示课题: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节?(植树节)其实,“植树”这件事还很有数学上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1、出示准备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

100÷5=20(段)

2、出示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读题分析理解:“一边植树,两端要栽”的意义。

可能许多同学列成:100÷5=20(棵)

(2)学生试做。

让学生讨论。

3、感知间隔的含义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的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4、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

段数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问题一共分三种情况,教材在编排时将它们分成三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栽一端。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在第一课时就将三种情况全部呈现,并且将重心放在探究只种一端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是只种一端,不管路是几米,间隔数和棵数始终相等,因为树和间隔始终一一对应。处理好了这层关系,理解了一一对应,那么两端都种和两端都不种就可以根据对应思想,通过迁移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1、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不同种法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建立模型及“一一对应思想”的应用。

1、恰好3月份,植树节即将到来,因此在第一环节通过询问植树的好处,渗透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与生活。

2、第二环节我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通过小小设计师,将枯燥的解决问题转变成灵动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5米种一棵”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有两棵树之间的5米才是间隔,一边不种树的话那个5米就不是间隔,因此我将示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间隔。再引导学生猜测并画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第二层是本堂课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请学生展示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说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分了几个间隔,为什么分4个间隔,它是怎么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画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每种种法的名称。然后将探究的重心放在只种一端的情况上,通过列算式,解释算式意义,并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猜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为探究埋下伏笔。有些学生虽然对树和间隔的对应关系有点了解,但难以用语言概括,因此我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描出树和它对应的间隔,闪烁树和间隔,并用圈一圈的方法,便于学生区分和发现,之后安排学生对照着左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深化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因为本节课的规律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单靠一个例子是不科学,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增加了300米的小路种树,想象着种树的过程,理解为什么只一端种时,棵数始终等于间隔数。最后运用迁移,理解为什么一个加1,一个减1。

第三层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第一步都是先算什么?数学广角这类题目建模是关键,但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使课显得空洞,这一层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策略:要知道一共有几棵树,必须先求出间隔数。接着通过例题,使知识得到一个巩固,最后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感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于生活。

第三环节中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二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隐藏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变式,隐去一座房子又会怎样种。其实在画图时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那一端空在那不种树,而这道题目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有时候在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作为新教师,对于这类课我是比较难把握,数学思维如此缜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

1、语言不够精炼,会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话。在讲解只种一端的时候,学生对一一对应还是明了。

2、评价语有些生硬,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不能及时得做出点评。

3、探究得太少,自己说得太多。使课堂不够开放。

4、本节课虽然渗透了解决的方法,先求间隔数,但没有明确间隔数的求法。应该在板书上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类的老师课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时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种种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保护环境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

2、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过程:

(一)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Internet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教师引导:环保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说起环保,我们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环保部门的事,和我们无关;环保就是治理“三废”……其实,环保是地球村上的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必尽的义务之一。

(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先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再映示昨日与今日对比)

1.大气污染

2.水资源危机

3.土地荒漠化

4.海洋资源破坏与污染

5.生物多样性锐减

6.能源危机

7.化学污染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教师总结归纳:地球生物圈是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上的距离和国家的边界对环境灾难是没有约束力的。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是全球性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知识竞答

(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4、洗饭盆时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或者少上网聊天等。

3、中午放学时关灯、关空调等。

少使用塑料制品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4、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我们每天使用的一次筷子,都是用竹子或树木做成的,我们每扔掉一双筷子,就是扔掉一片森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金属饭勺或非一次性筷子吃饭,而不使用一次性竹木筷。

拒绝使用含汞的干电池

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干电池中,含有对环境及健康有很大威胁的汞,一次性电池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汞,而可充电干电池中汞的含相对较低或不含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不使用含汞的干电池,尽量使用可充电电池。

2、不要随手丢弃用过的废电池,最好能将用过的电池集中起来,送到处理厂。

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节约粮食

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光、热、水、肥资源,节约粮食,就是节约源,就是环保。

[班主任评价]: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探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如果是矩形,每边可看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

1、建立“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

为什么“树的棵数=间隔数”?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在一条20数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一端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

3、反馈解法,说说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方法。

用围棋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7个,一共需要多少围棋?

1、议:7×4=28对不对?

2、根据要求及图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反馈各种解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怎么避免重复计数的?

4、议:(7-1)×4的理由是什么?

1、完成p121做一做-1,3。

2、完成p121做一做-2,并讨论最多的情况。

3、画图完成第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

3、经历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4、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但是,这个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中下的学生。因此,在这基础之上,要让学生借助围棋盘,动手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来一起探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总结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一副围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教师投影出示教材第120页例3情境图。

教师:图上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下围棋)

你对围棋有哪些了解?

师:在这小小的围棋盘下可有不少数学问题呢!

板书课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投影出示围棋盘。

师:在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

(2)出示例3。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

师:同学们算得都正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围棋盘最外层摆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动手在围棋盘上摆一摆,数一数,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摆,认真的观察判断,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

三、反馈应用

(1)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投影出示情境画面,出示第1题。

(2)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2题。

①讨论:可以怎么摆放?

②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3)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汇报。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然后教师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类的老师课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今天俺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 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1,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 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 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同学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同学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 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 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 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 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1)自然界可以充任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任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 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 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身的话说吗?

(3) 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微妙还有待俺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 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 课外自身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类的老师课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课题故意缺少引号) 指名读课题。让学生发现板书上的课题与书中课题的区别。问:知道为什么加上引号吗?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是谁会有如此高的本领,让我们人类尊称它为老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

3、逐段抽读课文,相机正音。

4、交流反馈: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生字。

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教师指导“碎”、“鼠”两个字的书写后学生描红。

一、复习生字词。

二、抓住重点,精读课文。(因课文主要段落结构相似,故采用“教、扶、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1、你们见过潜水艇吗?知道它能在大海中自由升降,是科学家拜谁为师发明出来的吗?

这样的“老师”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吗?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用波浪线划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2)说说人类是怎样受鸟儿启发发明了飞机的。

(3)总结学法。

3、“扶”学第四自然段。

四人小组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并交流。指导朗读。

4、“放”学第五自然段。

独立自学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5、人类从生物受到的启发还有很多很多。自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人们怎样想到发明越野汽车和坦克的。

拓展补充省略号的内容: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你们还了解到哪些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6、、总结: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我们人类有了一项又一项发明创造。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探究小组,明确课后探究的方向,如鸟类研究、昆虫研究、海洋动物研究等,并将研究成果写成报告参加全班的展示。

7、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体味。

三、齐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保护环境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感情。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搜集关于树的多种用途的资料;录象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树的用途的一些知识。

2、组织幼儿观看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树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小结:树根可以吸收、储藏水分和养分,抓住泥土,使树干牢固;树根可以雕刻成工艺品,有的可以入药、治病。树干能为树叶输送养分;树干可以做家具、工具、造纸,有的树干还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胶树的树干汁可以做胶鞋、轮胎。树叶可以给草食动物做食物,还可以遮阳、做书签、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药、有的可以做种子。

3、引导幼儿讨论森林与人类、动物及环境的关系。

(1)与动物的关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居住场所。

(2)与人类的'关系:调节温度,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

(3)改善环境: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少噪声等。

4、组织幼儿观看录象,进一步了解树木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教科书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直尺、学习纸。

1.师:同学们,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除了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说谜语,学生回答(手)

师:真厉害!现在举起你们的右手,手心向我,尽量把五指张开,大家看,每两个手指间都有一段?(距离)。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一段距离就叫做一个间隔。(板书:间隔)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4个),4个手指呢?(3个),3个手指呢?(2个),2个手指呢?(1个)。好,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了。

2.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前5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这5位同学之间有没有间隔?(有)。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一共有几个间隔呢?(4个)后面一位同学也请站起来,现在有几位同学?几个间隔呢?(6位,5个),再站起来一位,现在是?(7位同学,6个间隔)。好,请坐,谢谢你们。

手指之间有间隔,刚才站起来的同学间有间隔,我们在植树时,树与树之间也要有间隔,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探讨与间隔数有关的问题。

:植树问题

1.出示例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要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理解题意:

师:在这道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回答(总长度100m,5m一棵)。课件演示。

师:每隔5m一棵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长度。

师: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的信息?生:一边。师:一边是什意思?路有左右两边,只要在一边栽树,另一边不栽。生:两端要栽。师:路的起点和终点都要栽。

课件演示。

3.学生猜想:

师:你们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来说说。

生回答。怎样得到的。师板书:100÷5=20(棵)等等。

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哪一种猜想是对的,我们要检验一下,你们认为怎样检验?(画图)100m的小路每5m画一棵,5m画一棵,这样画下去你们觉得?(太麻烦)。为什么麻烦?(100里面有20个5m),怎么办呢?

像这样数据大、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选择100m中的一小段,如果是15m的小路,可以栽几棵?20m呢?

4.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我们用线段表示小路,把小路的长度缩小100倍,学习纸上15cm的线段表示15m的小路。20cm表示20m,我们用5cm一个间隔表示5m一个间隔。可以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示一棵树。画好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操作。师巡视。画好的互相检查。

5.学生汇报:

师:请一个同学汇报一下结果,15m的小路?生:3个间隔,4棵树。

师:同意吗?我们来演示一下栽的情况。首先起点处栽一棵,隔5m栽一棵。

第3棵树时,师问:还要栽吗?(要)为什么?(两端都要栽)起点栽一棵,终点也就是末尾也要栽一棵。

大家看,15里面有几个5m?(3个),也就是3个间隔。1、2、3,3个间隔,1、2、3、4,4棵树。3个间隔4棵树。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20m的小路?(4个间隔,5棵树)。我们来看,(课件演示)还是5m一个间隔,终点还要栽一棵。20里面有几个5m?(4个)几棵树?(5棵)。4个间隔5棵树,回答正确。

6.尝试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画图,你知道25m要栽几棵树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汇报,师板书:25÷5=5(个间隔)5+1=6(棵)

学生说列式想法:5m一个间隔,25m里有几个5m就有几个间隔,求出的是间隔数,棵数比间隔数多1,所以要加1。

师:为什么要加1,你怎么知道棵数比间隔数多1(从刚才表格得到的规律)你们同意吗?(同意)。

7.理解规律:

如果说5个间隔就栽5棵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5个间隔就是5棵树,这样栽完了吗?(没有)为什么?(末尾没栽,这是一端栽一端不栽)5个间隔栽5棵树行吗?(不行),应该栽几棵?(6棵)。

要使两端都栽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一个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类的老师课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设计,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