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雨天里的多多教案【优秀20篇】

浏览

7135

范文

1000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过程:

1、引导幼儿将自己搜索到的关于眼镜的信息进行介绍。(隐型眼镜、老光镜、滑雪眼镜、太阳眼镜等),介绍其名称、作用、什么人戴等。

2、教师归纳小结:眼镜的品种很多的,有各种特殊作用的……

1、今天我们开个眼镜展览会,与眼镜来个亲密接触。要求思考:

(1)戴上眼镜和不戴眼镜有什么不同?

(2)你戴的是什么眼镜?

2、幼儿尝试戴各种不同的眼镜,感知它们的.不同。

3、交流分享:你戴了什么眼镜?有什么感觉?

4、分组讨论:戴眼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说出各自的理由。

5、教师小结:戴眼镜有好也有坏,好的可以帮助人们保护眼镜,给生活起装饰作用。不好:吃热的、跑步、运动时很不方便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1、刚刚我们动了很多脑筋,现在我们做个头脑风暴的游戏。

2、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提示进行猜猜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校园内安全教育教案大班 校园内安全教育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1、宣传学习并且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掌握灭火方法。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

3、4台小灭火器。

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20xx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之后,到学校附近的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的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

案例二20xx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矿第二小学四年级共195名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到七、八里外的山上春游,发生因学生野炊引发大火,当场烧死学生29名,重伤1名,轻伤3名的恶性事故。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该注意什么?

(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使用电器?

(4)外出野炊应该注意什么?

(5)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报警?

(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8)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9)山林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

(四)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学习“火灾扑救常识”全文。

(1)自学“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

(2)男女生分组朗读“火灾扑救常识”教材全文。

(五)板书设计:

(1)消防安全常识(略)

(2)火灾扑救常识

(六)实践活动:

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

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

同学们:火灾无情!

请注意防火!

请注意安全!

请珍惜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417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和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

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同学理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缺乏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接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震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同学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彩屏显示。)

⑴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dǐ)

b、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í)

c、俶尔(chú) 翕忽(xī) 差互(chā)

d、寂寥(liáo) 悄怆(chuàng) 幽邃(suí)

⑵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彩屏显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痛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彩屏显示。)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安排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身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彩屏显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⑴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⑵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彩屏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

⑴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⑵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彩屏显示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笼统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示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⑶ 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身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彩屏显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⑴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良莠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⑵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显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良莠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解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彩屏显示。)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溢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身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示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遗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需有明确的认识。

四、安排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小石潭记

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良莠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资料链接】

1、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原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柳宗元自身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曾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栽树。

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动于时。他写的《天说》《地对》《非国语》以和被贬后续成的《贞符》等,都是哲学论著,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给当时的神教学说以猛烈抨击,且创建了“生人之意”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否定“天”和“圣人”发明历史的观点。

2、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与韩愈倡议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班会,全文共 2245 字

+ 加入清单

石岩头镇中心小学校欺凌专项活动方案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蔓延的趋势。根据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永教通[20xx]26号)文件精神,建立校园预防欺凌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敏感事件发生的几率以及造成的伤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为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校园重大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要时向区教育局、当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及时汇报,检查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一)应急领导小组及责任

组 长: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等各班班主任及护校教师队成员

以校长(杨国华)为组长、其他校领导和处室、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

(二)现场防暴组

组长:xxx

(三)组员:xxx、xxx、xxx、xxx

发生暴力欺凌事件时,组长马上带领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对施暴者进行强行阻止,必要时可实行正当防卫行为。

(三)疏散引导组

组长: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发生欺凌事件时,组长马上按总指挥的要求组织人员到现场疏散未被施暴的学生,并机智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四)通讯联络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

发生欺凌事件时,组长迅速组织本组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同时向“110”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达情况。

(五)现场救护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

发生欺凌事件后,组长迅速组织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立即与“120”联系。

三、处置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2、防止矛盾激化原则。对参与重大事件的学生,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言论、动态或事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3、本方案的办事程序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处置的`原则。校长对学校整体安全负责,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对本处室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必须第一时间逐渐上报。对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严格要求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已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对学生和社会负责。

四、处置流程

1、建立健全校园欺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敏感事件。

2、通讯联络组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和急救中心电话120,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先口头、后书面。同时,根据情况通知相关学生家长,并做好接待解释工作,稳定家长和家属情绪。(负责人: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大队辅助员、当日值班教师、学校保卫人员)。

3、防暴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控制欺凌者其进一步施暴,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有必要时协助公安民警制服施暴者(负责:政教处、教务处、大队辅助员、学校保卫人员)。

4、救护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救治(负责人:政教处、总务处、医务室、班主任)。

5、疏散组马上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地点,清点人员,稳定学生情绪,并把情况报联络组和校长(负责人: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大队辅导员)

五、具体工作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6月初)

1、出一期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文化橱窗、条幅等宣传,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负责部门:办公室、政教处)

2、举行一次以“反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启动“反校园欺凌”活动周。(负责部门:教务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6月-7月)

1、进行全面的排查工作,在各班级内排查出心理有问题者、有暴力倾向者、搞小团伙者等,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帮教,心理有问题者心理咨询室个别进行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负责部门:教务处、政教处)

2、举行主题班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化宣传普及(负责部门:教务处)

3、班主任在班级内进行初步摸底,填写好《校园欺凌摸底表》,了解班级内是否存在欺凌现象,针对现象制度专项治理具体措施。

4、举办多场法制现场会,让学生知法懂法(负责部门:政教处)

5、举行一次以“反校园欺凌,善待身边人”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全体学生参与,通过学生文章检验学生接受教育的成果。(负责部门:大队辅导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998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 “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 (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

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我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

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

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伴随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

9、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师板书对

10、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过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指愁眠)

11、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范读全诗)

过渡: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12、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

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擦去“霜满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师:(擦去“江枫”)

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

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钟声

13、过渡: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ppt放声效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14、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学生用此句式说话)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四、 拓展升华

过渡: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在师的引导下读诗句

1、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

2、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3、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4、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宋】陆游《宿枫桥》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明】高启《泊枫桥》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齐读诗句)

5、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齐答)《枫桥夜泊》。

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6、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免费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防走丢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1.知道几个常用的急救电话号码,并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

2.教育幼儿不玩火,掌握自救这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多媒体课件

一、播放几种急救车的.警报声,请幼儿分辨,并说出这些急救车是干什么用的。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听几种声音,说一说它们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救护车是干什么用的?警车是干什么用的?消防车是干什么用的?

听说是一个小朋友的家里发生火灾了,你们猜一猜,这位小朋友的家里是怎么起火的。

1、玩火

2 、 电器

3 、 吸烟

4、放鞭炮

1、拨打急救电话

2、马上开窗呼救

3、用衣服压住火苗

4、立即披上用水打湿的衣服和被子

小朋友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珍珠鸟》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1.板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说说。

2.如此娇小可爱、谨小慎微的珍珠鸟,作者冯骥才可喜欢它了,亲切的称呼它为“小家伙”,还不止一处呢?

(四句含有“小家伙”的句子)

1.的确,文章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仅仅是表达喜爱之情吗?不!冯骥才在谈散文创作时曾这样说:

(关于散文的一些见解)

2.对照作者说的这一段话,你觉得课文还写出了作者的哪一点感觉,哪一点情境,哪一点滋味?请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3.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4.出示话题:起初,鸟儿很胆小,从胆小到胆大,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呢?读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在关键词语旁写写自己的想法。

小组学习

小组交流:

▲“起先,……”

笼子四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说话练习

指导朗读

▲“渐渐地它的胆子大了,……”

竟然一点点挨近喝茶

指导朗读

▲“后来,……”

索性友好地啄

指导朗读

5.师引读: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后来…

6.珍珠鸟为什么不一下子信赖“我”呢?这肯定是有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让我们走进它的内心世界。

练习设计——小家伙,每当(),可能在想(说):()

7.就这样胆子越来越大,就这样心灵越来越近,就这样感觉越来越亲,甚至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此,(引读:白天,它…)

1.引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2.读者、看者、感受者,渐渐地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幅画,画中的小家伙睡得那么熟,那么香,这么甜,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它梦到…

3.好一幅至真至纯的画,鸟事幸福的,人也是幸福的,这多么美好的境界!你能给这幅画取一个美好的名字吗?

4.让我们再次回味着美妙一刻。

5.感悟中心句: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

…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发出…

…每个人都……信赖,一定能…

1.那就请同学们说说鸟获得信赖的原因是,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信赖,就还它()

2.这份肯源自什么?这份信赖。人对鸟的爱护,鸟对人的信赖,形成了一个爱的回流,板画:

3.说来说说你对“信赖”的一点感觉,一点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雁和鸭子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1、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活动力、丰富幼儿词汇。

活动准备:1、多**课件、录音机、磁带。

2、提前布置好春、夏、秋、冬的场景。

3、绘画工具、布偶。

活动过程:一、教师以“故事多多姐姐”的身份出场,自我介绍。

1、“我”教师走进教室。

2、“我”教师:小朋友们好!还认识我吗?(幼答)我是来自动画城的多多姐姐,自从我们栏目举办了“幸运星旅行记”以来,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来信与参与。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并恭喜你们成为本周的幸运星,一起加入我们的幸运星旅行吧!(给幼儿佩带幸运星饰品)我们的**是“故事多多,乐趣多多”,那么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动画城,跟我出发吧!(随音乐一起入场)

二、与幼儿一起观看课件(动画片),让幼儿初步感受。

1、教师:噢,动画城到了,请小朋友赶快找好位置坐下,我们的动画片马上要开始啦。不过呢在动画片开始以前啊,还给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动画片,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说什么?

2、重复问题。带幼儿一起看课件。

三、播放课件。

1看完动画片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问题,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丰富幼儿词汇。

四、带幼儿一起复述故事,理解故事,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1复述故事。

2总结。应该向大雁学习。

五、教师带幼儿一起在已布置好场地,以**、引导的方式带动幼儿一起复述故事。

1、出发到“神秘森林“。教师:现在多多姐姐要带小朋友去一个神秘的森林。

2、出现“神秘嘉宾”。到了森林门口,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布偶玩具。教师:哦,差点忘了我还请来了神秘嘉宾呢,请小朋友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教师迅速套上布偶)。

3、教师拿着布偶进入“神秘森林”,幼儿自己去看自己去找自己去发现春夏秋冬。

4幼儿在森林自己表演。

五、幼儿动手活动,教师协作。

幼儿在教师已准备好画布上,自己做画。

六、延伸活动。

1、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场景或是手拿布偶玩具**的进行游戏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雨巷》教学设计方案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659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

1课时。

多媒体、幻灯片。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雨巷》(课件播放朗诵)

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意象理解(幻灯片)

何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幻灯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尝不可(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诗意朦胧、含蓄(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象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提问:(分析环境特征)“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书:

象 与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选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写一首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的现代诗。

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

(课件播放歌曲)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本节课通过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初步尝试诗歌写作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这三个目的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加进相关的学习内容。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生活活动教案小班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学生证的意义,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未来的学生证。

2、通过设计学生证,能大胆展示自己的创意。

3、同伴之间能互相交流、合作,分享创造的快乐。

1、学生证

2、水彩笔、制作材料等

1、活动过程

(1)了解学生证的意义

(2)展示自己的创意

(3)申请专利

2、活动实录

(1)调查访问

教师事先联系小学生、教师、校长,与幼儿一起进行调查、访问工作,了解学生证代表的意义。通过调查访问,幼儿知道了:学生证是由姓名、年龄、学校三部分组成。它是学生在校活动的通行证。

(2)设计学生证

认识了学生证的意义以后,教师指导幼儿为自己设计学生证。刘笑小朋友设计了太阳学生证,太阳一边是黄色的电风扇,小学生热了就轻轻一动,电风扇会自动转,送出凉风。张潇说:“我的是五星学生证,黄色是表示如果你想要一件东西只要轻轻一摸,便会马上给你变出来,绿色可以帮助你写作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料,教师和幼儿一起,将他们设计的学生证放在展览区,利用家长开放时间,展示给参观的家长,幼儿在教师、家长的肯定中,得到了自信。

(3)推荐学生证

教师与幼儿一起带着设计的作品来到校长室,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校长介绍自己设计的学生证,校长对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能力赞口不绝。

此次活动促使幼儿进一步的去接触小学生。幼儿的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大胆地将自己作品推荐给校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石潭记教案免费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预习:

1、熟读课文

2、独立翻译文章并质疑。

3、正生字、生词。

一、导入: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

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大家应该很熟悉吧?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

大家说说,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是“孤”和“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一个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一篇失意的文章。板书:小石潭记。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首先,我想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美文,看是否能准确、流利地读出来?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字。

学生齐读全文。

四、整体感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五、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

看能否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投影: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找景物,说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例如:读完此文,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怪石嶙峋的小石潭。理由是:文中这样写道,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我是从“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几个词语看出来的。

注意:为,成为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成为水中的高地、小岛和高耸不平的岩石。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明确:

教师预设:

填词理由重点讲解

树木青葱——清树翠蔓……参差披拂——学生看注解理解

群鱼戏水——潭中……似与游者相乐——定点写景

水清见底——潭中……似与游者相乐——侧面描写

源头曲折——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折蛇行

岸势崎岖——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

环境凄清——坐潭上……悄怆幽邃——学生看注解理解

五、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年,柳宗元满怀壮志地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失败,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境不言而喻。《小石潭记》正好写于那个时候,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这位仕途失意者的心情。

同学们边读边试着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几个同学小声议一议。

投影: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的小石潭。

(说心情,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品味词、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他心中抑郁、愤懑,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幽深冷寂的环境使他最终还是沉寂在一片忧伤和悲凉之中。板书。

接下来请大家听听我来读这篇课文,看看我是怎样理解柳宗元的心境的。学生齐读课文。

六、探究。

请大家思考、讨论:柳宗元的处境与眼前的这个小石潭有没有相似之处?

明确:小石潭固然美丽,可惜人迹罕至,不为人知,我认为正好影射了作者自己身处僻壤、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心情,其实《永州八记》里的几篇文章都寄予了作者自己的这种情感,大家有机会再去研读研读其他的几篇作品。

七、拓展。

最后用我写的一首《江城子读有感》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吧!

江城子?读《小石潭记》有感

为民报国改革忙

奸人陷,没忠良

被贬永州,多年愁断肠

纵有闲情和逸致

独与雪,钓孤伤

忽见小潭喜心房

水清冽,游鱼畅

溪折蛇行,岸边着文章

欢乐亦不可久居

离别时,又凄凉

自由表达

诵读全诗

自由品读诗歌

听老师介绍

作者和背景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思考并讨论

有感情朗读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自由背诵

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作业写一篇写景游记或散文,可以在文中附上相关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1、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

2、游戏:《捕鱼》

1、初步体会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创想练习中感受运动的乐趣,获得运动的心理体验。

3、初步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1、这是一节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新教材展示课,尝试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的内容。把教材中的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

2、在课的结构、组织形式、师生参与、游戏的开发、创新,体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1、第一教材中用歌谣、音乐营造学习氛围,拉开本课的序幕。

(1)队列队形

一年级学生课堂的组织要能放能收。放,能活而不乱;收,能整齐划一。本课改变了口令指挥式的训练方式,运用了歌谣的方法进行训练。

师:稍息!

生:(齐声背诵)挺胸抬头向前看。

师:立正!

生:站直不动是关键。

师:向右看——齐!

生:小碎步调整好,伸出右手一臂宽。

师:向前——看!

生:老师让我向前看,我学老师向前看。

运用这种方法,统一了动作,记住了要领,站好了队伍,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游戏《快快找同伴》

游戏中学生边跑边唱《跳绳》,在歌声中根据老师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找到同伴。通过这个游戏,融洽学生之间的友情,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运作中我没有在找同伴的时间上过分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找不到合适的,还可以和老师组成同伴。有的找得慢了一点,但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每张可爱的小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

(3)模仿操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模仿教材中的五节模仿操,然后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动作,创编《金猴操》。老师对学生创编的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了归纳整理,最后在《西游记》主题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同做了《金猴操》。

2、第二教材中让学生在创想练习和游戏中找到乐趣,师生同唱主角。

(1)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

这是本课的主教材,运用5种不同姿势进行起跑练习,还让学生创编了几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模仿起跑姿势,老师也采用了他们创想的不同姿势起跑,以激发其积极性。在教材的处理上,没有把时间过多地花在各种姿势的细节上,而是让他们在线后起跑,不犯规,快速起动,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向着目标跑去而不偏离目标。跑的距离分别限定为15米、20米、25米、30米,并在终点处还拉了一条高1米左右,宽20米左右的横绳,横绳间隔1.5米处各有一朵小红花,每练习一次起跑姿势,改变一次距离。另外,还运用了胸前贴“纸鸽子”的办法让学生练习起跑,教师也参与其中,使课堂显得轻松活泼。

(2)游戏:《捕鱼》

将教材中的游戏《钓鱼》加以改进,更名为《捕鱼》,把一个“池塘”改为两个“池塘”。第一次练习老师扮作“渔夫”,其余学生散步在“池塘”中当“鱼”,被“捕”者站在“池塘”的四角。待学生学会游戏方法后,再每组选两名学生扮作“渔夫”,将呼拉圈改制成鱼网,比赛中只要“捕”到肩部以上部位,就算“捕”中了。另外,“池塘”中间设立“安全岛”,可容纳4—5条“鱼”休息,但休息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这个游戏,深受学生欢迎。

3、第三教材中感受藏民族文化的内涵,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翩翩起舞中进入尾声,结束全课。

选用藏族“锅庄舞”作为全课的结束,同学们在《阿东拉依》主旋律的伴奏下,以藏族舞蹈特有的弯腰撅臀、甩袖撩臂、敬献哈达等动作,跟着老师翩翩起舞,舞动着双臂,使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上、篝火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安全教案小学 安全教案交通安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他们的含义。

2. 运动观察、描述等方法感知安全标志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3. 感受安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1. 幼儿操作材料,教学挂图《有用的安全标志》。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安全出口指示安全标志。

2. 创设模拟情境

3. 准备一些卡片、标志笔

4. 幼儿和家长事先收集一些安全标志的图片。

1. 幼儿参观幼儿园里教室、厨房、户外场地等场所,发现那些地方可能有危险。

教师:今天在幼儿园参观,请你们看看这些地方有没有危险

教师总结参观中发现的可能的危险,让幼儿说说怎样才能预防这些危险,引出安全的话题,体验安全的重要。

2. 出示安全标图,师幼观察标志图片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

教师让幼儿展示事先收集的安全标志图片,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那些安全标志,这些标志出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幼儿操作材料或教学挂图《有用的安全标志》,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标志和我们的安全有关。

分别出示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熟记标志意思。

教师总结:安全标志的特征和含义

为了预防一些危险的事情,于是有了安全标志,他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外出要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安全标志。

(让幼儿说出标志的外形特征有什么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设计代表什么意思)

3. 设计幼儿园各个场所的安全标志,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幼儿操作设计幼儿园户外场地、教师里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的安全标志。

教师:你们觉得我们刚才参观的户外场地,教师里有那些地方可能有危险、你们可以设计一些安全标志,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安全。

4. 展示幼儿设计的安全标志,通过标志的设计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师:将你们设计的安全标志贴在幼儿园户外场地和教师里,提醒大家看标志知道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要小心的地方,还有一些行走路线的方向等。

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游玩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一些标志符号,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教案小学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学课文桥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设计,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中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中的表达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理

预学案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识记6个生字。

放肆 揪出 瞪了一眼 搀扶 祭奠

2.结合工具书并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 放肆 呻吟 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祭奠 跌跌撞撞

3.流利朗读5遍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改字。

4.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5.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探究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

1.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2.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情。

师生共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总结: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创设情境,用赞美老汉。

此时此刻,看着伤心欲绝的老汉的妻子,你想如何安慰她?

推荐阅读: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情,让我们怀着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去阅读《语文精品读物》中的《一碗牛肉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教案小学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吹泡泡的游戏中体验欢乐的情绪。

2、鼓励幼儿想出办法吹出更多泡泡。

3、明白泡泡到了高处表面水分被蒸发所以泡泡破了。

活动准备

1、溶解有餐洗净的水

2、透明塑料杯,塑料吸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餐洗净和水

小朋友必须要仔细看呀,看看教师要干什么?

现场配兑吹泡泡的泡沫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吹泡泡,激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教师:吹泡泡真好玩,你们想玩吗?

二、展开

1、教师吹出泡泡,让孩子追捉泡泡。

2、你抓住泡泡了吗?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泡泡本身是没有颜色的,经过阳光照射就成五颜六色的啦。

3、讲解吹泡泡的方法,请幼儿试试。

小朋友你们明白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吗?

请几个小朋友来试试。

4、教师示范:吹泡泡

用力不要太大,要慢慢吹。

5、幼儿尝试吹泡泡,教师指导。

提醒小朋友吹泡泡时注意不要把水吸到嘴里,不吹时把吸管插在小瓶里,不能含在嘴里。

(1)你是怎样吹出泡泡的?

(2)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飞越高?

(3)泡泡飞到高的地方会怎样?

(4)谁明白为什么泡泡破了?”

小结:泡泡到了高处,表面水分被蒸发所以泡泡破了.

三、结束

欣赏儿歌《吹泡泡》

小朋友此刻我们休息一下,泡泡不仅仅好玩,他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让我们一齐欣赏吹泡泡的儿歌吧。

自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也会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爱看书。

2、读书要有选择地读,读有价值、有意义的书。

活动准备:

搜集读书书籍,给大家分享最爱的书、朗诵和讲故事等节目。

班会过程:

一、导入

师:伴随你们成长的是什么?

生:糖果、玩具、奥特曼和变形金刚,还有书。

师: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读了不少书,让我们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所以,我觉得伴随我们成长的是书籍。

师: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我读书我快乐”现在开始。

二、明确读书重要性

人不读书,便如一艘精美的船舶却没有罗盘,尽管它每天都行驶在岁月的苍茫之海上,但却没有方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去的目标,当然,也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所在。人不读书,犹如农夫经营贫瘠的田地,看似一生忙忙碌碌,但却总是看不到收获的希望;投入不少,但却得不到什么回报。

常读书的人,心里总是充满被感动的快乐和惮悟般的轻松,它们像一个个不需花钱便能走遍天下的旅行者,常常在骤然间展现于眼前的美景妙境,勾起胸中绵绵不尽的诗意。常读书的人,心境常常平静而悠远,因为每一本书都像他的灵魂之脚所踏上的一个台阶,他虽然置身于凡俗的生活之中,但他的心却站到了高处看到了更广阔,更博大的场景。

三、怎样读书

1、定向阅读。

2、选择阅读。

3、时间巧安排。

四、明确为什么而读书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为满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

五、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3、坚持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看书。

4、能自己选择较好的环境。如不能在车上、床上等地方看书。

5、能爱护书籍。如不在书上随意乱图乱画,尽量使用书签,不乱丢书。

6、做任何事情都要劳逸结合,再好的书也不能拿起不放,要做到看一会就休息休息,注意用眼卫生。

六、从读书中找到快乐

让我们都来露一手。

1、朗诵比赛。

2、回答问题比赛。

七、总结

师: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希望我们三02班同学都能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希望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能享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越来越会读书,书越读越好!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免费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防走丢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吸管、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准备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笔、刀、吸管、游戏棒等

1、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摆放着些什么东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3)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5)你还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的忙。但尖利的东西却容易伤人。

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体会。

(1)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尖利的东西?

(2)它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

(3)为什么会弄伤?

使幼儿知道不正确地使用尖利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3、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4、教师进行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庆元旦小班教案 庆元旦小班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1、围绕“迎新年”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新年》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1、物质准备:活动室里布置过新年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新年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 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新年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活动、放焰火等活动。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活动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新年倒计时。

师:离“新年”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4、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是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1、师:昨天,新年老人给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新年愿望树。

师念贺卡上新年老人“写“的话:”小朋友们,过了新年,你们就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2、师:过了新年,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录音,萌发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新年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1、师:新年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新年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活动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新年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新年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新年氛围。

请家长在活动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和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

(板书课题,齐读。)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4、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2、鼓励学生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由点到面,在扎实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熊宁宁)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陈艺梅(原创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