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物理学的重大发展教案【推荐20篇】

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活动总结如何写?经历了有意义的活动后,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活动总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活动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657

范文

1000

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课时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 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板书:千万盏灯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板书:吊着的电灯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 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 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板书:憧憬中的灯

(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 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①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②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③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 。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4、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天安门前的璀璨华灯。

师出示课件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5、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学生读句子。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播放《国歌》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等的勇气,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种的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清明时节来临之际,站在他们的墓碑前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千万盏灯

吊着的电灯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灯光 憧憬中的灯 首尾呼应 一星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璀璨的华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书愤陆游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508 字

+ 加入清单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

二、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朗读课文

1、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借助资料上的课文词句疏通,学生自学。请学生朗读课文词句理解,学生质疑。

2、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吗?

探讨:理解成“气愤堆积如山”只是就这一单个句子的理解,加上“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所以“心中的气愤堆积如山”,这样的理解孤立地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上下句,它却是说不通的。承上理解,“早岁哪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作者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将报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为具体、鲜明,故“气如山”作“豪气如山”理解更佳。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

五、诗中问题探讨。

1、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探讨: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2、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小结:以上是对本诗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探讨。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每一首诗词主题和手法,才能积少成多,逐渐开阔视野,形成深厚的诗歌鉴赏悟性和稳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3、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当堂背诵。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引导学生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 “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 “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由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两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和“相互联系”。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诗(词)人平生的思想、抱负和经历;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诗(词)人生活的时代。陆游一生的抱负就是“北定中原”,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因此他所遭受的际遇只能是壮志难伸、年华空老、岁月蹉跎。因此,只要读《书愤》这一首诗,几乎可以带动他所有这一类的诗或词,比如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等等,书写的无不是相同的主题。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相互联系”,古人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也可以借一借“他山之石”。比如我们刚才鉴赏《书愤》,就借了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小重山》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以旧知理解新知、以新知深化旧知,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幼儿园防饮食安全教案 幼儿防食品安全教育课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能仔细观察、分析哪些食品时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3.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克制自己,少吃零食。

1.各种食品包装袋及瓶、罐。

2.霉变及变质的食品若干。

1.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食品包装上的安全信息呢?在正规超市买的食品外包装上会有生产日期和安全标志,你们知道吗?

2.观看ppt,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教师出示ppt上的生产日期及安全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辨认。

提问:图中的食品包装袋和牛奶瓶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它们有什么用?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是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安全标记。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时安全的,过了保质期就坏掉了,吃

了可能会生病。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是安全的,没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和爸爸妈妈去买食品,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安全标志。如果你不会计算保质期到什么时候,可以问问身边的大人。

3.观看ppt,学习分辨变质食品的正确方法。教师出示图上其他三幅图片。

教师提问:面包上面有什么,还能吃吗?开封后搁了一段时间的食品怎样才能知道有没有变质呢?牛奶、豆浆能在温室下放很久吗?

小结:在吃食物之前,我们要确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细地观察一下有没有霉点,是不是变色了,还可以用鼻子闻闻有没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颜色和味道改变,就说明这个食物坏掉了,不能吃了。新鲜牛奶、豆浆在室温下不能放太久。

4.实地观察分辨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我这里有一些食品的包装以及各种食品,请小朋友来当食品检验员,检查一下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不安全。讨论零食中的安全隐患,克制自己,少吃或不吃零食。

小结: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零食,才会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幼儿很积极,并都乐于参加讨论,虽然语言能力还待提高,但是能认真观察图片。并仔细分析图片,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把变质的食品让幼儿观察时候,幼儿更乐于参加,充分说明,让幼儿积极参与的方法就是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加并有实物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1、初步了解雷电形成原因和危害。

2、通过大家讨论、经验共享,知道雷雨天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

3、增加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雷雨图片,磁带:雷雨。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1、听雷声磁带,引出话题。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见过打雷和闪电吗?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觉。

2、出示图片,了解雷雨形成的原因,建议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教师简单介绍:雷雨常常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想一想,你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教师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3、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师生共同讨论: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近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1、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幼6家6儿童

2、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1)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雨巷教学设计导入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608 字

+ 加入清单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5、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为准确、合理。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优秀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8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学的匠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学,典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学习

关于写景:

1.播放《春》朗诵视频,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2.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春”的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地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春──喜爱)

【设计意图】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领悟力。

(三)内容探究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实验的目的,怎么抒情、怎么叙事、怎么创作,核心是创造一个现代的中国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方式、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细细揣摩,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情景交融的递进式结构。

2.体会并学习精美的语言表达。

(1)精读课文,在文中描写的几幅春之图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引导学生。)

讨论后以“春花图”的选材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时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是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朱自清

(2)“春花图”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3)讨论:在“春花图”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观察体现在哪些景物、哪些词语中?

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

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

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精读春风图,讨论后以春风图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要充分调动人的一切感觉,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给我们恰切运用修辞,调动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

“母亲的手、鸟儿、繁花嫩叶、清风流水、牧童短笛”一系列清新婉约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兴、卖弄”歌喉的岂止是小小的鸟儿,还有可爱的人儿,还有整个绚烂的春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气息有温度,让人感受春风的神韵,画面美妙动人,秀雅温婉,意境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这样的描写叫人怎能不爱春风,陷入浓浓的春色中,又怎能不爱上如此细腻婉丽的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

【设计意图】学习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运用通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会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欣赏、热爱甚至陶醉。

(四)作品风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要一颗温柔的心灵。同时需要优美典雅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获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钻”“逼”,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青”直送眼前的特点。

3.有层次的描写景物,运用动静交错、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写景。

一幅春花图从树上写到地上、从实景写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拓展阅读

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马湖》,进一步揣摩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从推荐阅读篇目《冬天》《白马湖》《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优美语言抄写下来,并从用词、修辞、诗画意境、真情实感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200字)

2.观看纪录片《大师──朱自清》。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安全教育主题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班会,教研,设计,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小卫士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

2、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1、课件;

2、实物:鞭炮、气球

3、录音机、图片、方向盘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们这来玩,看!他们在干什么?

(大班幼儿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伤手的事情)

老师问:大班哥哥姐姐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2、观看录像,讨论娃娃丫丫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娃娃、丫丫的妈妈不在家,他们做了许多不安全的事,请小朋友仔细看,他们做了哪此错事,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镜;不能玩煤气;不能玩插头;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脏抹布擦;不能乱吃药;喝水前要试试水温;不能用手捡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电视时离电视太近;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玩锤子;不能乱掏耳朵、眼、鼻。

3、平时在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请幼儿讲述。

4、电话铃响,原来是邀请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图片展(征求小朋友的同意)幼儿判断图片上安全行为的对与错,并说出原因。

当幼儿讲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时,与幼儿一起唱滑滑梯歌曲,并与幼儿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后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书愤陆游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下句一个“气如山”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让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连用六个名词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写出了诗人 青壮年时期战斗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以上两联是诗歌的前半部分。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

首联点题,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连用六个名词,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句中的“空自许”和“已先斑”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功业未就,人已才老的悲愤之情。两个副词吐露出诗人一腔忠义无处寄托,华鬓点点,壮志落空的愤慨之情。在现实的强烈对比之中,包含着对投降派罪恶行径的愤怒指责。

颈联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1、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北望中原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2、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例如,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气如山”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战斗的热情。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

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南史檀道济传》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南宋名将檀道济曾自诩为万里长城,诗中陆游以长城自比,表明诗人对檀道济的敬仰,希望能像他的样建功立业。檀道济对当权派自毁长城的痛斥,也喊出了诗人的心声,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摧残抗战力量的愚蠢。杜甫“勋业频看镜”杜甫曾用工业未就而揽镜自照。作者在这里表现了一种不甘老而无功,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用典贴切自然。这首七律是陆游诗中的上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通过诵读、欣赏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1、分析独具特色的意象,掌握相关方法。

2、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离骚》到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新诗,涌现了很多流派,出现了很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诗坛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诚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二)自主收获

1、了解作者及背景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8年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并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歌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意象朦胧、含蓄,感伤气息较重。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表现。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2、文体知识

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黑线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诗人有陈江帆、南星、徐迟、番草、玲君、吴奔星、路易士等。

3、积累基础字词(结合导学案内容)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惆怅(chóu chàng)

(三)合作探究

1、听范读,学生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雨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诗歌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迷离、超然、朦胧的抒情意境。

(2)《雨巷》中主要写了哪两个意象?怎样理解和欣赏这两个意象?

明确: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2、文本分析

(1)《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能否将句中的两个“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姑娘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而且“飘”字与前面的“梦”字构成了最佳组合。总之,“飘”字生动地描述出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2)《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听和自白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诗句里流动。

(四)疑点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姑娘”当然有其象征意义。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如果诗中“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象。有时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来讲,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五)拓展延伸

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试多举几例加以分析?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用天平称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

: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儿数学用书《轻与重》。

:学习分辨物体重量的轻与重。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轻与重。

1、积累有关物体轻重的感性经验:请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种物品哪个重哪个轻?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验证。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轻重与质地有关: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请幼儿做幼儿用书《轻与重》中的练习。延伸活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比比谁重谁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831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审美能力。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2、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1)朗读诗歌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4)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幻灯片)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1)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翻译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明确: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明确: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3、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明确: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明确: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请学生回答: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和默写;

2、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七、板书设计

所行孤山寺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对春天

西湖春景图所见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最爱湖东行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1、认识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培养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认识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征。

难点:合作完成“选服装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幻灯片、多媒体、服装卡片。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热爱大自然吗?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认识四季,和它们做好朋友,好吗?

二、新授

1、认识春天

(1)出示春天幻灯图片;

(2)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中的`大树、小草、小河及人们穿着的特点;

(3)交流春天的特点;

(4)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或儿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认识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选衣服"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为图片中不同季节的小朋友选择合适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与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五、延伸

建议幼儿多与父母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四季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教案小学 端午节教案中班社会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班手工教案金字塔 制作包包大班手工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2262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撕纸,粘贴的简单技能,形成对撕纸、粘贴活动的兴趣。

2、养成整洁有序的操作习惯及团结协作的意识。

3、锻炼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还可提高手眼的协调性。

4、撕后的形状来引起幼儿的极大的兴趣。

1、一个小筐子,里面有废旧画书纸、报纸,胶棒。

2、分组材料放在四张桌子上,分别是:第一组—彩色的路(背景图);第二组—下雪了(背景图);第三组—花瓶;第四组—给娃娃穿衣(废旧饼干盒装饰成娃娃)。

3、音乐磁带《挫冰进行曲》,轻柔的钢琴曲。

1、教师出示废纸,请幼儿想像怎样变小。

2、教师巡视,从中总结出好方法,及时的教给其他幼儿。

3、幼儿继续练习,教师观察每个幼儿,指导个别幼儿掌握撕纸的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想像怎样把纸片贴到手上。

2、引导幼儿观察胶棒,知道它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1、任务1:铺一条彩色的路。

任务2:贴漂亮的雪花。

任务3:粘花瓶里的花。

任务4:给娃娃穿衣服。

2、在轻柔的钢琴曲中幼儿练习,分组合作。

(1)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参与,鼓励幼儿贴的满,贴的多。

(3)引导幼儿想出贴的快的方法:先用胶棒在背景图上抹一小片,再将小纸片贴上去。

1、将作品进行展示,幼儿自由欣赏,给幼儿以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3、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1、幼儿随《挫冰进行曲》的音乐进入活动室,跟着音乐做动作。

红豆、大红豆、芋头!(孩子们一下子被音乐吸引了,利用歌曲中的称呼来称呼他们,当我喊到“红豆、大红豆、芋头”时,孩子们大声地答“到”,他们感到很新鲜,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教师手拿废旧图书纸)——红豆、大红豆、芋头,你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纸)

对,是我们平时用过的图纸,这些纸以后是用不到的。

怎么样把它变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呢?(幼1说:“用剪刀剪”幼2说:“用手撕”。)

真棒!这么大的一张废纸,我们可以用手来把它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那现在请小朋友从小筐里拿出一张纸,自己动手先撕一撕,看谁撕的.快,撕的小。

(我发现有的幼儿撕的很快,也很小,他的方法是从一个角一点一点撕;而有的幼儿一下子就撕下一大块;还有的幼儿不知道从何入手,想寻求我的帮助。)

小朋友们都撕过了,那请你们把撕过的废纸到到小筐里,听老师说一说怎么才能把纸撕的又快又小。我们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片,朝相反的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一截纸,再将撕下的纸撕成更小的你喜欢的图形,然后放到筐里。

那现在再请你们用老师的方法撕一撕纸片,看一看纸片变小了吗?(在这一次练习中孩子们进步很快,特别是那几个不太会的幼儿,他们也感大胆尝试了,个别撕的快的幼儿还主动去帮助他们,充分体现出团体协作的精神。)

3、下面我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这是刚才我撕下的纸片,我把它贴在手上,(纸片掉了下来),请你们闭上眼睛,这回我不让它下来!(快速在纸上抹上胶棒)看!它听话吧,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的吗?(幼:“有胶水”)真聪明,就是这个,胶棒。我请几个小朋友到老师这来,用你的食指蘸一点和大拇指碰一碰,有什么感觉呀?(都说粘粘的)所以它能粘住纸片。

4、现在,第一桌的小朋友桌上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白兔的家,今天小白兔要请你们去做客,可是新房子前的路还没铺好,真着急呀!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小白兔呢?

冬天到了,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许多小雪花,山坡、草地、大树都像穿上了一件件白色的棉袄,真漂亮。下雪了,下雪了,我请第二桌的小朋友来把漂亮的小雪花粘上,好不好?

第三桌上只有一个花瓶,可是没有花,能不能请第三桌的小朋友在花瓶里粘上漂亮的花呢?

这是什么?(纸盒娃娃)那请第四桌的小朋友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吗?

(播放的钢琴曲)

(在分组活动中,刚开始孩子们是一小片纸抹一点胶棒,帖起来速度较慢)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才能贴的快一些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一个孩子想到先用胶棒在背景图上抹一片,然后拿起撕下的纸片放上去)。

好样的!小朋友说他的方法棒不棒呀?那请你们也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看看快不快。(幼儿都很积极地投入活动,作品完成的十分漂亮)。

5、看,四张美丽的画都完成了,我来把它们挂起来,你们夸一夸自己,嗨嗨嗨,我真棒!

(当孩子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来漂亮的图画时,很兴奋,在议论:“你看,这个是我贴的,好看吗?”“我觉得我们撕的都很好”。从中我看到了孩子们从自己的作品中尝到了成功,个别孩子还树立了自信,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得到了满足。)

红豆,大红豆、芋头,你们今天真棒,废旧的纸撕下的小纸片可以帮助小白兔铺路,给纸盒娃娃穿衣,装饰美丽的花瓶,还可以当成小雪花,谢谢你们!

那我们以后看书的时候就不能随便撕了,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用废纸来撕小纸片,一起来贴,一起来玩,好吗?

(播放《挫冰进行曲》)——请小朋友跟着音乐,和你们漂亮的图画一起来跳一跳舞吧!

在此次活动中,我将音乐与美工这两种同时表现没的艺术形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感兴趣,他们团结协作,共同的在轻松的氛围中欣赏了美、创造了美、感受了美。当看到小纸片装饰出那么漂亮的图片时,他们欢呼、雀跃,为他们共同的作品喝彩。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了要用废旧的纸来撕,不再撕图书了。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些我没有提前考虑到的情况,孩子兴趣很高,对一切都很好奇,所以不时地会有个别孩子动桌子上的纸和胶棒,不专心注意力;在粘贴的过程中,有个别孩子会把胶棒胡乱抹,所以,以后在活动过程中,要提前讲明要求,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孩子有序地进行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教案小学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幻灯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班端午节教案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所以对菜场里的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买菜》。孩子们既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选择的内容又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为生活所服务.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受和奶奶一起买菜时的快乐心情

2、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记忆歌词的快乐。

3、乐意帮助同伴,体验互相帮助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重点: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

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旋律重复地部分能分声部连贯地演唱。

1、《买菜》课件

2、《买菜》音乐

3、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老奶奶头饰

(一)练声

(1)练声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今天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轻轻走到老师这里来。

(二)导入活动

(1)出示课件老奶奶图片引出活动主题《买菜》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家都是谁去买菜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有一位老奶奶家也来了许多的客人,要买好多菜,她想请小朋友帮助她去买菜,她把她想买的菜藏在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小朋友小耳朵仔细听,小眼睛仔细看,看一看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一会举小手告诉老师听。

(2)播放《买菜》的音乐,幼儿倾听。

师:好听的歌曲听完了,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呢?

幼:说出鸡蛋、青菜、母鸡、鱼儿、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3)完整说出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蹦蹦跳。

(三)学习说唱的方式

(1)师:我们的菜单都列出来了,我们一起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老奶奶要买的菜(复述买菜部分的歌词),我们要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老师有个特别好的方法记得又快又准,那就是用说唱的方法,等一会儿老师说唱一遍,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第一段是说的还是第二段是说的还是唱的,哪一段速度快,哪一段速度慢。

(2)教师清唱一遍

幼儿回答?播放第一段唱的音乐、播放第二段说的音乐。

(3)出示图谱进行游戏

你看一看这里用了几个萝卜?(两个)跟老师做个游戏,两个萝卜拍手两下,几个黄瓜?(两个)也拍手两下,几个西红柿?(三个)拍手三下。咱们连起来就是我们的节奏,蚕豆毛豆小豌豆和前面的是一样的吗?几个蚕豆(两个),几个毛豆(两个),几个小豌豆(三个),咱们拍出来行吗?那我们把老奶奶要买的菜连起来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的念出来吧,小朋友把你的小手拿出来,好开始。下面我们就用说唱的方式一起帮老奶奶记住这些菜名吧。(完整学念歌词)今天我们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你们开心吗?(开心)那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很好(有大大的太阳),今天天气真好我和奶奶去买菜怎么唱呀?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

(4)出示菜篮帮老奶奶买菜

师:你们都记住了吗?那我们现在开始帮老奶奶买菜了,先准备个菜篮,咱们先买什么?幼儿说出所买的菜名并唱出来。

(5)引出音乐后半段

师:哎呀呀哎呀呀,买了这么多,拿都拿不了了怎么唱出来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是怎么唱的,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播放音乐结束部分。

(6)教师弹琴幼儿跟唱边做动作

师:我们帮老奶奶买了这么多菜都买对了吗?我们来检查一遍,老师弹琴小朋友一起跟着唱,听一听谁的声音好听。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播放音乐)

(四)游戏《买菜》

师:老师今天要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也叫《买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在你们的凳子后面,请小朋友拿起来,和小伙伴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蔬菜,记住了把它挂在脖子上。小朋友看老师变成了谁呀?(老奶奶)

游戏规则:小朋友看这里有个大的菜篮,老师当老奶奶,小朋友当蔬菜宝宝,等一会儿我们就要去买菜了。一会我们唱的时候围着这个菜篮转,唱到哪个菜哪个菜就要跳进框里蹲着不能动,最后唱到嘿咱们站起来,老奶奶说三二一,我们跳出来继续游戏。

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边唱边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老奶奶家的客人都到齐了,我们一起去给老奶奶送菜

(播放《买菜》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班健康《哭》教案及反思 中班健康我不哭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初步理解故事,知道孝心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视频课件

一、简单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1、出示孟宗图片,知道孟宗是我国古代非常了不得的一位名人。

2、出示孟宗母亲的图片,知道妈妈是孟宗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

3、出示笋的图片,了解笋一般在春天开始生长的生活习性。

二、倾听故事,简单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教师播放视频,重点提问

——孟宗的妈妈怎么了?

——什么可以治疗她的病?

小结:孟宗的妈妈得了一场大病,只有冬日的笋尖熬的汤才可以将她治愈。

2、重点提问:

——冬天有笋尖吗?

——孟宗是怎么办的?

小结:寒冷的冬天没有笋,孟宗找不到笋,急的大

3、重点提问:

——是什么使得笋尖在冬日也出现了呢?

小结:孟宗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使得笋尖在冬日也出现了。

三、延伸

——你觉得什么是孝心?

——你会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雨巷教学设计导入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2课时

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

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1、诵读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

2、美吗?什么样的美?

美;忧郁美、朦胧美,不同于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词的凄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

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读进来有舒缓悠扬之效。

②押韵规则(全诗从头至尾都用“ang”韵,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诗句长短错落,回环往复,语言上用反复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企业发展方案策划篇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企业中什么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发挥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搞物流开发。多方位经营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

公司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制定措施,借才来用。经济管理等人才,请他们到公司兼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限度地为公司所用。满足公司近期人才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防溺水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班会,设计,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为起草好文件,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召开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并赴广东、山东、宁夏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指导意见初稿并征求了31个省(区、市)和兵团及350个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意见。

出台背景

负责人:当前,我国村庄绿化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农村环境改善的短板之一。推进绿色村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25号)和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

工作思路

负责人:《指导意见》指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体要求,将绿色村庄创建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拓宽资金渠道,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民个人种植、社会捐赠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

指导原则

负责人:《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绿色村庄创建活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将绿色村庄创建与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美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坚持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空地,结合废弃棚圈和旱厕等整治,运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举,建立有效的建设和管护机制。

基本要求

负责人:从已经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工作的27个省份的实践看,这些地区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房前屋后和庭院、公共场所、村庄周边的绿化以及古树名木保护基本都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其中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多要求绿化普及率(已开展绿化道路或河道长度占道路或河道总长度的比例)在90%以上;对行政村村部、学校、公共文体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不仅提出要绿化覆盖,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化效果;对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的比例普遍在85%以上;对村庄周边一般提出要形成成行、成片或成网等整体性较强的绿化林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对古树名木要求全部进行调查、建档并实现100%保护,且《环境保护法》(20xx修订)也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为此,《指导意见》提出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公共场所绿化普及,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实现绿化,村庄周边普遍有绿化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古树名木要100%保护。

同时,在全面开展村庄绿化的省份中,有21个提出了村庄绿化覆盖率的考核指标。南方地区该指标多设定在25%~45%之间,北方地区多设定在15%~35%之间。为给各地留有余地,并适当照顾全国约1/3的经济落后地区(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县)和绿化难度较大地区(西北、东北地区),在基本要求中提出了全国多数地区经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即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应不低于30%,以北地区一般不低于20%。另外,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指导意见》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出分地区不同类型的绿色村庄建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