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谦让》【汇编20篇】

通过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我们可以改进和优化决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谦让》,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浏览

194

范文

1000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与评价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在开课伊始,我直奔重点,将文中的两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字词教学结束之后,我又抛出问题:“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一句诗,你们能动笔在文中划出描写这两句诗意思的句子吗?将学生的思维带回到文中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了迷人的秋景,是本课的重点段落,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而是通过诗文对照、通过看图、想像等方法,引领学生在两个不同的文本世界里自由穿行,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体会美在哪里。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不过我想如果有一些秋天的图片能让学生更加深理解。在读句子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并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句、体验美丽的秋景。最后,再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一边看着图片,一边再读句子,这样学生们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会更深刻。

文中也有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拍案叫绝”这个词,我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少年王勃》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依始复习检查词语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这些词我是抓住了,但引导时还放得不够开,老师讲得太多。之后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

本节课,我既注重了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江景之美,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句,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课中,也反映出我许多的不足,尤其是对学生的点评还不够及时、到位。缺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就需要我平时多加学习、积累,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哪吒闹海》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哪吒闹海》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大闹东海,制服东海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篇神话故事是学生众所周知的,特感兴趣的文章,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因此我将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能力上面。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进行朗读感悟。在揭示完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哪吒为什么闹海?哪吒是怎么闹海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小节回答了这些问题,通过朗读,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课文第一小节写了哪吒闹海的原因,第二至四小节写了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最后一小节写了哪吒闹海的结果。在理清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哪吒为什么闹海,并适时地标出重点词“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学生边度边感悟,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闹”的原因。根据“闹”的原因我设置了悬念“小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至四小节,边读边思考,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弄清每个小节写了什么,接着以前后座位一组进行讨论,哪吒一共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会在期间适时地指导,通过讨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己总结出哪吒机灵勇敢地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闹的结果,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胡作非为”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些语言表达的训练,例如:“滔天巨浪”,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情景?水晶宫摇晃时宫里是什么样子?龙王派三太子去捉拿哪吒,出发前他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三太子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时,哪吒又会说什么?当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父子,你又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虽然有些语言显得稚嫩,但是他们大胆的想象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练习说话时,我会指导说话要注意顺序,语言准确。

这篇课文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所以课堂的气氛一直很热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发热”,也让我看到了不足,例如,哪吒在脑海时的一系列动词用得是那么的精彩,"跳进"、"取下"、"摆"、"掀起"、"一闪"、"躲过"等,我当时上课时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让他们深刻地体会,这体现在后来我让他们复述课文时,一些词语用的不是很准确,如果当时结合《补充习题》课后第三题讲,效果应该会好一点,我还有一个设想:既然课文这么生动精彩,学生又这样喜欢,为什么不让他们表演出来呢?相信以学生的智慧一定会演得非常出色。

自己在课堂语言的连接以及组织课堂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不断地反思能够快速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丝绸之路 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1)话说丝绸之路。让同学们说说课前预习资料,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2)走近丝绸之路。自由朗读时,我安排同学们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在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这样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3)走进丝绸之路。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同学们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中国与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景如在眼前,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不但活跃课堂,而且加深印象。

(4)历史意义。

收获:本节课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并且有很多同学收集了许多课外小故事,一大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亮点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爬山虎的脚》是本组一篇精读课文,叶圣陶先生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以此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读后我们也会产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教后体会。

本单元主要是训练孩子处处留心,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相应的观察方法,而这篇《爬山虎的脚》就负担着这项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重点放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学生初读课文后,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又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接着通过做动作体会词语,初步感悟这些词句的意思。然后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引导观察直观理解,从而轻而易举就突破了理解上的难点。

直观教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对于理解课文也大有帮助。但是,过多运用直观的东西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偏离正常轨道,容易形成单纯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语言文字材料。所以,我感觉这节课上不足之处就是过多的课件演示有点“喧宾夺主”。

课文比较长,所以,课堂处理方面要学会取舍,这篇课文每个段落要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举例如下:

(1)学习爬山虎的叶子片段时,抓住关键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好看得很”来体会爬山虎叶子的绿和茂盛。

(2)认识爬山虎的脚时,重点让孩子通过朗读,边读边理解爬山虎脚具体的生长位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在平时生活中,孩子们很少认真观察植物,所以一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茎”“叶柄”的位置,教师通过简笔画来画出爬山虎的脚的具体位置,可以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

(3)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结合刚才对于简笔画的理解,学生们模拟爬山虎爬行的过程,通过手指来体会“触”“巴”“拉”“贴”等动作,学生通过朗读和亲自体验爬山虎爬行,对整个爬行过程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我在备课时其实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读书,并且分层次去读书,但是虽然采取了多种读书的方式,实效性并不大,在一个个环节中并没有看到学生在读书上的明显提升。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及时给予指导性的评价,结果就失去了层次性读书的意义。

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想尽办法引导学生“啃课本”。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时候,让学生拿出笔画一画,大多数孩子重在“画”,根本不知道要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所以,不管教学的哪个环节,老师都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反复朗读、研读、体会读,不能够停留在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拼音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95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从幼儿园踏进小学的孩子们,还不太适应小学生活,好奇、紧张、易动、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着。教师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调动他们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可算是法宝之一。教材的编者也深谙此道,在每课中配上了情境图,一副图就是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了字母的读音、字形。教师就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图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生活中进入新知学习中。

情境图不仅是故事,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和学习情境。鲜活真实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体验新情感。教《 b p m f》时,我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在讲故事,听故事中体验感受声母b p m f的读音,同时,随着不停闪烁的字母初步认识了字形。故事结束了,故事中凸现出来的字母读音和字形却不停地闪现在孩子的脑海里。这说明学生从已有的语言基础和生活经验自然的过渡到学习bpm f。生活和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然,情境图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母的发音和识记。而不能把它当作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载体,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因此,还要准确地把握情境图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和情感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发展、思维发展都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由此可见,在教汉语拼音时,如果生硬地给学生讲发音方法和识记办法,是不符合小学生思维、情感发展规律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生活和已有的经验中,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或重组。教“yw b p m”时,老师除了演示发音、学生模仿,还让学生回忆这几个字母的读音和平时说话时哪些字的音相似,他们很快找出“衣服”的“衣”、“房屋”的“屋”、“广播”的“播”、“山坡”的“坡”、“摸瞎子”的“摸”读短点儿、轻快点儿就是“y w b p m”的音。

字母的认识、记忆是拼音教学的一个重点,要达到一见能读,一听能浮现于眼前的效果。学生有如此准确、熟练的认知结果,巩固练习是必要的,确切、深刻的初步感知更重要,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生活场景、生活经验“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亲历“生活”,激发想象,碰撞思维,深化情感。教师利用课件、语言、表演创设生活情境,放学生于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奇思妙想、妙语连珠。他们看到“e”,说它像一只花篮,像一只大白鹅,像一个弯着腰的老头,像一卷大大卷,像个头盔......他们看到“a”,说它长得像一个胖胖的水饺,像张开的大嘴流着口水,像小女孩圆圆的脸蛋旁拖着小辫子.......“b”,孩子们说它是数字6,是勺子,是渔网,是收录机,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顺着竹竿往上爬.......学生已经不再被束缚在教材、课堂中,而是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他们在天真烂漫、欢声笑语的童年生活中学会了认知、学会了生活。相信那只慢慢爬的蜗牛会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永远镶嵌在孩子们金色的记忆里。

活生生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是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存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和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我们把游戏引进拼音教学课堂,以游戏为载体,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b p dq”的字形区别是声母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分清它们。我就发动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创编游戏来区分4个声母。“拼一拼”、“摆一摆”、“演一演”、“唱一唱”..........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小游戏在课堂上上演,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张张通红的小脸写满了幸福自豪。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观察评价过程中,获得了思维、能力、情感的发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一刻,老师、学生同时体会到了,原来学习会有如此的快乐!

有人说,生命因遐想、冥想和憧憬而秉有灵动、舒展和充盈。遐想、冥想、憧憬的支点是思维和情感,无数的生活、学习情境孕育和培养着人的思维和情感。作为一名教师,不但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孩子学拼音,还要在他们人生旅途中创设情境教他们升华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开始,它是获取感性知识,启发各种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钟、1秒钟这概念虽然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但比较抽象,对于1分等于60秒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更是难以理解。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让学生结合钟面直观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转无形为有形,并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秒和1分的时间长短。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中,获得了大量感知认识,初步建立了1分钟和1秒钟的概念,体会到分与秒的关系。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维去领悟、获得了新的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设计1分有多长的教学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等待一分钟;再让学生观看一分钟动画片断《猫和老鼠》。呆呆地坐一分钟和看一分钟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同样是一分钟的时间,其长短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真确感受了时间的长短具有相对性。我还通过其它多重体验活动,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对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生的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分能干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做计算题、背口诀、画画、拍球等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感受在一分钟里能做事情很多,并不失时宜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把课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时间的机会,学生真实体验了一分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学生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升了对所学概念的认知。

反思本次教学研讨,我深刻地领悟到:学生所学知识需要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感悟,才能将其转换、内化为自己的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葡萄沟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56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1、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3、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4、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四、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1、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2、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3、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五、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六、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七、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所见教学反思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这节师徒结对课,通过几位老师细致的点评,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通常说古诗难教,实则不难,只是自己没有找对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反思自己教学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点不足:

在导入过程中,我描述了李白的《静夜思》的诗句意思让学生猜测诗名,但是学生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由于让他们预习过这首诗,所以他们没有多加思考就回答是《夜书所见》,后来经过我的再次深入点拨才将他们引回了正题,在前面导入上时间花的有点多,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在引导学生释题时,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中的“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指那个人在看书,有的同学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用手做了一个写的动作,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书”是 “写”的意思,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由于自己课前准备不够,所以在这花了不少时间。

虽然我平时在课堂上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所以在学生对诗歌不熟悉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句意理解,就难上加难了。朗读的方式有很多,齐读、泛读、领读、诵读等等,形式多样,其实多读并不难,关键是要如何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诗歌感情。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是采用齐读,然后采用断句读,逐句读,最后结束时在有感情齐读,以读给这堂课堂画上一个休止符。但是尽管这样,还是在读的把握上存在很多的不足,我的指导老师陈老师给我指出来:读要有层次感,从刚开始的单纯的读一步一步递增到最后以情入境,让学生将自己当成诗人,怀揣着思念家乡之情动情的朗读。听了陈老师的话,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在朗读上把握的不足,给学生朗读时间太少,课前准备还是存在不足。

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背诵诗歌和巩固记忆,究其原因,还是课堂驾驭能力不足,除了经验少是一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学思路设计的不够合理,和课堂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这种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靠的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深入反思、逐步改进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轻松,实则小课堂有大智慧。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抱着一颗虔诚之心,去学习,去反思,去改善,必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石壕吏教学反思200字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目标: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但是学习《石壕吏》,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因为杜甫的诗歌大多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有些距离,再加上这首诗本身写得比较巧妙,使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感情表达比较隐晦,理解有些难度。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以“品”为中心。以读为主,读中品味,读中理解。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诗歌——解读诗歌——问读诗歌---改写诗歌等环节,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崇高思想。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主导思想确定为:以情感人,以读促讲。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具体做法是: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讲,因为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范读,生读,互评,小组展示读,二部轮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品味、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品读诗歌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根据预习,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例如:官吏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老妇的致词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来的,你同意吗?通过拓展想象,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参与体验中理解了诗作的思想内容,从而再现诗作意境,品味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感情,使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深入挖掘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更生动;同时了解了“藏问于答”的手法,突破重点,体会了作者语言精练的特点。

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获得了有关品读古诗歌的规律性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我觉得本课的成功,主要在于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作为一首叙事诗,本文的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很适合表演;而且,生动形象地表演,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故事所讲的情境之中,在身临其境地表演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我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导演,如果把这首诗改编成一出戏,你会安排几个场景?说说你的思路。并且,随即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之后,针对表演,完成“听妇之苦”、“观吏之怒”、“察作者之情”的深层解读,效果不错。层层深入的流程,学生不但读透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更站在情感的天秤上审视了自我。

二、合作品诗,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品诗,这一教学环节是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物象,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品味、感受、再现诗中形象,感悟其创设的意境,在体会诗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如诗中开头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句,含义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老翁逾墙走”老翁留下老妪独自逃走是否对?其作用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第四自然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究竟是谁在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小组搭配,确有好处,可以使学生全员,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老师在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此环节中,我观察到学生们讨论热烈,参与的热情很高,学生们有话说,敢于说。讨论后,我并没有给出固定答案,而是对每位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认同,并引导其他小组去补充,孩子们的思考渐渐深入,答案渐渐丰厚。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从中感悟出诗人就是通过短短几句话,几个物象,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平民百姓的带来学生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置的问题不够精简,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随意,对于学生课本剧的表演缺少技术指导,在语言品读方面不够细致,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完善。

本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领悟到: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语文教学只有以对话为土壤,才能开出真情感受的花朵。唯有在对话中,语文教学才能走向学生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如果教师一直按部就班地以同一个节奏开展教学活动,时间久了,学生的创造性、灵性也会因此而逐渐消失掉。教材是拿来用的,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得到长足发展,让学生的言语生命更加的润泽,充满创造的活力,创造性使用教材,只要逻辑清晰,目标科学而明确,教师还是应该鼓起勇气,去积极地实践。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题目就已经揭示了主题——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对话,简单的语言,却氤氲着令人心动的情感美——这种情感,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敬畏,自然给予人的美好馈赠。但这种情感美的传达,又不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本身来完成的;表现出情感美的,是语言文字,是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还有父亲深情地介绍树林里的鸟的句子,都将读者带进了故事中,和“我”一起疑惑,和“父亲”一起发现、懂得和享受。

我是早自习才告诉学生今天要上这篇课文的,小朋友们在早自习自由读了这篇文章,课上我们又齐读了三次,文章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学生们初次接触难度不小。在第一节课上,我花了二十分钟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组词、积累四字词语。课文中的生字组词对学生来说小菜一碟,但是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却有难度,如“幽深、兀立、惊愕、凝神静气”等。

每当我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茫然,这节课上,小涵飞快地举手说:讲了父亲和鸟。小宇说:讲了父亲和我去看鸟。小宣说:黎明时候,父亲和我去树林里看鸟的故事。其他同学默不作声。后来告诉他们要讲清主要内容,就要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大家才有所头绪。

重难点解析: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父亲”很喜欢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很了解鸟?

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许多相关句子,句子是找出来了,但对于句子里的含义有些却不明了。如:“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文中少有对树林和鸟的正面描写,都是通过父亲的一举一动来“暗示”的,这就更需要学生深入语言文字身处去探寻了。而这,正是此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还是不太熟练,问大家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部分学生不知道要回到上文找答案,只是当我把问题分解了一步步问的时候才得出答案。但知道了这个层面,对于“父亲此时也是最快活”的原因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在文章的结尾:“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学生也能脱口而出时因为父亲了解鸟,爱护鸟的原因。

课文的课后题第三题,说说加点词的理解,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说不出来其中的感受和原因。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却是很明白的,因此理解起来不算难,只是语言的组织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自然地形跑走交替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第一节体育探讨课,自己虽然经过反复的教学设计,但还是感觉心里没底,也听了英语和数学的探讨课,学到了一些教学上共性的方法,但与体育课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找到适合体育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尝试、探讨与总结。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问题抛给学生,如何练习单脚跳?有多少种单脚跳的方法?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出小组合作学习,直至本课的主要教材“四人转”和“开火车”。每个环节之后,教师都会加以点评或小结。学生自主学习生成的教学内容,有些甚至超出教师的课前预设。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生成新问题,说明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打开了。

自主学习的同时,创新能力的激发,也是新课程理念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的拓展部分,提供的器材,由各小组自行选择、自由摆放、自主练习,最大限度的给与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施展。

再创新课堂上,教学评价同样至关重要,每个环节的学生展示,都需要先听取其他小组的评价,再加上教师的评价延伸、及时小结,才能得到完成的评价机制。

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时间需要反复的尝试。再本课的准备活动部分,设计的“找朋友”游戏。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和对游戏规则不是很清楚,没能达到热身的最佳效果,也可以说是本课设计的最大失误。其次,再教学情景上,没有很好的情景设计,对于水平二的学生,还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情景烘托效果。教学情景的创设也从以往单纯的激发兴趣,深入到与生活环境结合,与教学游戏的结合。

体育课与学校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体育课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的最好体现。在“四人转”游戏时,加入统一的口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歌谣,体现出同伴的团结合作。在学生评价小组展示时能够提出小组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时,正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好时机。把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让知识的课程成为学会做人的另一种方式。

教学反思是对一堂课的好坏、成败进行的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进课堂模式的同时,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角形面积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移等知识与能力之后学习的。为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是这样构思的: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在复习这一部分我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是一目了然的,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然后进行跳跃性提问:“大多少”?这种简捷的跃进式提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很快便产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课。此时,所面临的问题的实质,就是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由此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前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直接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思路,比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来得简捷、明快,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而是先在复习部分利用手中已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使学生回顾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边说边画对角线进行演示,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把它剪成两个三角形,并将其重叠在一起,说明得到的一个三角形面积是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面积应该等于底乘高除以2。这样,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揭示了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具体形象且具有直观的特点,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情景教学的一个长处是设障布疑,鼓励学生去探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我接着引导学生深入验证活动。用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对用“底×高÷2”计算三角形面积是否可?我顺势引导,进行深入质疑。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底×高÷2”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时,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各种学具进行摆弄、操作,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综观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但是,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由于比较紧张而导致教态不自然或教学中间环节有遗漏等现象。虽然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但我现在就会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麻雀》的教学反思与评价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按照厘清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

随后,我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要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的范句太宽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猎狗与小麻雀的对比教学时间过多,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教学上。

3、对于老麻雀的描写句子体会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渴望春天教案 渴望春天教学反思音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音乐,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二数学教学反思800字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二,教研,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教文科普通班的时候,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特点,但好多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同学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却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特别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许多女同学有变上述状畏难情绪。要改况,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它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起她们学习数学的勇气。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针对女同学记忆力强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唤醒沉睡的记忆,激活它们,进而形成解题思路。

比如:已知椭圆,它的某一条弦被点m(1,1)平分,求ab所在直线方程。

于是我就启发:a,b两点有那些特征?学生:a,b两点关于点m对称。老师:说得好,那么,关于m对称的两点a,b坐标,怎样设最好呢?学生:由中点公式,可以设,那么就为。老师:a,b两点还有什么特征?学生:a,b两点都在椭圆上,即(1)(2)老师:能消去这两个式子中的二次项吗?学生;能。(1)―(2):老师:请仔细观察这个式子,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一番思索后,有学生举手说:都适合方程。老师:好得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已经求得ab的方程,它就是即。然后我设计了一些例关于求中点的轨迹的问题,学生掌握得很好。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地体会:(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巩固以学的知识。(2)问题的设计不应该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学生动脑思考,激发起女同学对新知识的渴望。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拿出勇气去面对,有一次,我在讲授函数的值域时,曾讲了这样一道题,若函数的值域为,求的取值范围。

当时我认为这道题并不难,事实上,要使它的值域为,只要真数取到全体正实数即可,因而只须的即可。

然而无论我怎么讲学生仍然茫然,而且由于这道题的讲解上花了过多时间,导致教学内容也没有完成,课后我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原来学生把恒大于0,所以他们认为其才对。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在讲解这题以前先补充两个问题:(1)的值域是什么?(2)的值域是什么?有了这两个问题的铺垫,原问题的解决就显得简单多了。

从此我在讲解例题时尽量做到适当“低起步,小步走‘对学生感觉有困难的例题在讲解时巧设坡度。由浅入深,面对数学上的失误之处,不仅要将问题记下来,并且要在主观上找原因,请同行提建议,使之成为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这样一道题:是双曲线的焦点,在双曲线上若到的距离为9,求到的距离,某学生解答如下:实轴长为8,由即或,该学生解答是否正确,不正确,将正确的结果填在空格处。当我提问学生时,有一些学生回答是或,分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既要注意双曲线的定义又不要忽忽略。于是,我以后讲解数学的定义,公式和法则都会找重讲清其适用条件或注意的地方,这些解决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回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因此,我经常在她们经过自己动脑后做的作业上写评语鼓励她们大胆地

去想,去探索,进而达到飞跃,文科班的同学中也有一部分爱动脑筋,所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把他们好的方法都一一介绍出来,并说明此题是谁做的,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我经常是这样做的。比如,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点,不同取法共有

(a)150种(b)147种(c)144种(d)141种

一位学生数形结合很快就得出141种,具体的做法是=141,我就请她到黑板上来讲解,鼓舞了全班同学的自信心,大家学习数学的劲头更足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更坚强了。

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充分注意学生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不断地精心设计思维情景,充分发挥女同学记忆力好,心细,善于形象思维的特长,就一定能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变“畏难”为“坦然”使她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力军。

教完每节课后,我时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在我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文科班的很多女同学和部分男同学对数学有了较浓的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线上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则,那样的教学必然是呆板而肤浅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些数学题材哪里来呢?通过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教师则对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炼,就可以成为通俗易懂而又鲜活的例题,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活动,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数学思想家”。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学要因人而异,这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是很难的,讲快了,学习底子差的同学跟不上,讲慢了,思维快的同学“吃不饱”。现在的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知识整理意识。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一部分同学学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依赖于老师整理所学的知识。

2、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畏惧数学,没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毕竟不能等同于数学,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数学化”的处理,“生活化”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或工具,应当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易而不是让其成为教学的负担和累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予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课前已经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在第一课时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进行了处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在设计这课时,我主要抓住“以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为主线,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从母亲的心情变化读“给予”

在这堂课上,抓住重点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用一个问题“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引导学生找到了妈妈的情感变化:先是担心,而后又生气。为学习下文埋下了伏笔。金吉娅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用给哥哥姐姐买礼物的钱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尽管她知道她这么做,可能会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她还是这么做了,初步显示出了她的善良。妈妈的心情变化,在里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从人物言行读“给予”

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两个,一是金吉娅。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金吉娅说的最后一句话,重点理解“得到许多礼物”和“什么都没有”,通过理解、想象、朗读,来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第二个人物是妈妈。通过“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动作,来体会此时妈妈的激动以及对金吉娅举动的赞许。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揭示中心的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个环节,我没有过多让学生谈理解,重点放在了引读上,希望学生能在读中充分感悟。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读到&qut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qut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并结合《语文同步》中的小练笔进行了小练笔。课后,我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批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练笔写得都不错,不仅把对金吉娅感谢的话写出来,还写出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而且条理清晰。这中练习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反思这节课,整体比较顺利,教学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处理得不够精炼。今后应多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信息,从中抽取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内容。

2.朗读训练还是不够,关于妈妈的心情变化的句子读得略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年级上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舞台教学反思简短 我们的舞台教案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在自己实际教学后,加上同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多的审视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将它越读越薄后,才算是读透了,读进去了,读懂了。那么一篇文章也是这样,这篇文章比较长。一篇长课文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每读一遍提炼一下,浓缩一点,这样在反复读后,也就将一篇长文读成短文了,或者是浓缩成了一段话、一句话、几个词了,才算是真真读懂了。

教学《我的舞台》这一课时,在设计上就是采用围绕一个问题“舞台在哪里”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情感。在每次读的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

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的?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找出表达中心的句子。同时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感受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

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寻找课文写了舞台都在哪里?通过交流,理清课文条理,提高概括内容的能力。

第三遍默读时,深入感悟思想含义,找出课文中最吸引你的句子,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学生抓住她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在此适当点拨孩子联系前文感受首先母亲就非常热爱评剧艺术。

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特别是动作的细致描写,奶奶的侧面描写,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

这样一个问题的牵引,通过朗读和体验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使课上得实在。

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于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写带给你的内心体验是课堂上我用心想要引领孩子的地方。如描写呀呀学语的我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学生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的童趣,重要的是要试着去感受一个小孩子对艺术的朴实的爱。

新凤霞对艺术的热爱对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这是在自己朗读中没有体验到的——此时安排学生了解新凤霞的资料,并欣赏《刘巧儿》片断,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内心的体验也更为强烈。

最后请学生谈学习后的启发、收获,升华思想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尽管在课前我们经过了认真地思索和设计,但是从整个课堂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提高。

1、坚持培养学生课前用心读书、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朗读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数不少的孩子不会用心预习。

2、在课堂上我还是引导得有些多,孩子交流得也很多,而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体验的练习还是偏少,在今后应以朗读为主,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时间安排有些挤,最后的交流启发和回顾摘记没有完成,课堂生成的东西太多,应该适当取舍。

4、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四字词语的体会,细节描写的积累等。

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研究中看到自己很多的“短”处;更加感谢我的同事,通过一次次的授课让我看到了你们的“长”处。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都感觉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可是在不同的课堂上有各自的风采。

在夏老师的课堂我看到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到了班级严谨的学风,老师对孩子语言文字到位的训练。在宋老师的课堂我听到学生的朗读,实实在在经历了一个感知——朗读——感悟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读中感悟,以读带讲。而戚老师的课堂更多的是羡慕: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孩子与老师的交流水乳交融,可以推想平时的课堂会更加融洽,学生怎能不争先恐后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以此为契机,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不断思考、实践,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性,是我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缺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0字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01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搞清楚课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但是,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却不是凭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把学生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老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这显然难以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智慧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贯穿了自主阅读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首先,在阅读内容上,学生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其次,在讨论交流内容上,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第三,顺学而导,升华学生所获。

与传统的指定阅读内容相比,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学生表现异常积极。大家去认真的阅读你喜欢的内容吧,然后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吧!”同学们立刻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先是轻声地边读过勾划;然后又自由地朗读起来,时不时地停下来写下自己的想法。我巡视课堂,去发现学生们都学什么内容,勾划什么内容,写些什么内容。我大致估计了一下,喜欢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的约占三分之二。这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喜欢第二次的学生多一些毫不奇怪,因为小孩子更喜欢活泼可爱的小鸟。更何况作者还与鸟们进行了某种愉快地交流,这更符合儿童们的心里。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喜欢对大榕树的描写就出乎我意料,但这却是我的一大收获:这表明了学生已经有较高的阅读和欣赏水平了。他们在自由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乐学、乐思,更表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喜好“热闹”的小朋友了。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没有问题情景就不会有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这堂课最明显的,就是在学习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贯穿“读—思—悟—通”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特点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疑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研读学习的内容,询问“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还没有学到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如: 最后一段内容采用开放式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质疑,学生通过朗读,特别针对结尾的`重点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联系上文知识释疑。由于学生对全文已有足够的理解,因此,此时释疑水到渠成,既做到了少讲多学,又可趁机查漏补缺。用质疑探疑的方式学习文章的尾段,一方面能训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通过质疑解决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变“问

学生”为“学生问”,教学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此时尤百川归海,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看法了。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读得算不上好,文字读顺了却没有感情,重读的地方也不够明显。但是她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段来读也很不错。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他接着说:“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喜欢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有的说:“我喜欢第二次,因为第二次鸟儿们进进出出的,有的还在唱歌,显得格外热闹。”有个同学说:“我喜欢鸟儿,这儿有这么多的鸟儿,我更喜欢了。”他朗读了第十三自然段,特别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两个“到处”读得很重,他说:“这两个到处最能说明这儿的鸟儿多了”。看,他说得多好呀!有两个同学说,因为鸟儿那么多,飞进飞出,我喜欢闹热,而且这表现出了鸟的天堂多么具有生气呀!所以我喜欢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通过交流,同学们谈出了自己的见解、感悟看法。使每位同学读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通过写赞美大榕树的句子,更好地达到了阅读效果。

讨论是一种好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互相帮助,互启思维,相互促进的好方法,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的交流,给老师很大启发。请大家对其他同学交流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我的话刚说完,有个同学就迫不急待的举起手说:“我觉得我比刚才读7自然段的那个同学读得好些”。于是我就叫他读了,他读得也算不上好。特别是如何读出榕树的大和读出他心里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时的心情来,他没有达成这个目标。我就问同学们怎么读这段好呢?同学们就三言两语的发言了。有的说要读出作者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时的激动;有的同学说这时是很惊讶的;有的同学说是很高兴的;有的同学说“真是一株大树”要读得重而缓慢一些;有的说“不可计数”要读重一点;有的说“卧”字要读得稍重一些??,这样,我反复抽学生起来朗读,效果渐渐变好。而刚才说最能够表现出鸟的天堂有生机的同学这时不服气地站起来说:“我觉得榕树比鸟儿更有生机。因为这么大一棵生机勃勃的榕树才招来了这么多的鸟儿,要是这棵榕树没有生机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鸟儿来此做巢呢?”说完瘪了一下嘴就坐下了,很不服气。但是,赞成因为有鸟儿的同学明显多许多。教室立刻炸开了锅,都说有鸟儿,才使鸟的天堂生机勃勃。我看说榕树有生机勃勃的一方力量单薄,就唯恐天下不乱的插话说:“我觉得榕树更有生机,不然鸟儿为什么来。”我是“少数派”的。

我们的声音被吼“鸟儿才使天堂有生机”的声音所淹没了。我想,像这个样是一个永远也吵不清的话题。于是我制止了哄乱的教室,制止了没有结果、也不再有新意的争论。我说:“有理不在??”同学们笑呵呵和接答:“有理不在声高”。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每个同学都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于是我接着说;“有的同学说树更有生机,有的同学说鸟儿更有生机。现在我请赞同树有生机的同学把鸟儿通通赶走,请赞同鸟儿有生机的同学把树砍掉。”这下可好了,同学们都一致反对我了。有的同学说,没有树,鸟儿到哪儿去安家呀!没有鸟儿,这还能叫鸟的天堂吗?于是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爱鸟周,除了不伤害鸟儿是爱鸟的行为外,还有什么行为是爱鸟的行为呢?同学们都说:“爱护大自然,不滥砍伐树木,保护鸟儿们的家园!”听到这里,我愉快地笑了。从他们的争论到意见一致,到接受环境教育,都在自由阅读和争论中得以体现,教师站在组织者的地位,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想,这样一节课,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更达到了还阅读给学生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这样一节课,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 “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新型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