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谦让》(精选20篇)

通过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我们可以改进和优化决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谦让》,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浏览

185

范文

1000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在解决完字词的基础之上,对全文进行了结构划分,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因此,在这一节课上,我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抓住宇航员在太空俯瞰地球时发出的一句感慨,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可爱及容易破碎,以及地球的唯一性,最后再带着整节课的体会,来发出热爱地球的呼吁。

上课伊始,我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播放给学生,虽然前期营造了较好的氛围,但视频时间太长,挤占了后面的时间。在回顾旧知识,可以找一两个人回顾一下,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在地球的可爱这一环节还能顺利的完成,但是,到了地球容易破碎这一环节,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没能以较好的衔接形式将这一部分呈现给学生,同时,朗读和分析的方式单一性,也使得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个性阅读,同时又在方法的讲解上忽略了科学小品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整个中后期显得较为混乱,同时课堂氛围显得死板。最后由于时间不足,撰写广告语的小练笔也没能进行。

此外,板书字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练习,板书的设计不容忽视,应该再多用些心,将其设计得更为完美而严谨。

这次讲课,问题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对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得不断加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下次要尽量避免并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人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 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原因之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大小,学生操作难度大,也难规范,花时较多。在摆长为5厘米,宽是3厘米时,操作层面基本是同一个档次,如果在学生操作后,如能设计思考必的问题:“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摆的?你用了多少块小正方形?还能用更少吗?”如果是这样,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从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推导迁移到正方形的,采用了转化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能把“宽为4厘米,长为8、7、6、5、4厘米时,面积各是多少?”能够一一呈现,或把它做成表格,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数学思维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是作为今后必须改进的一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荷叶圆圆教学反思与点评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教师优美地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完整自由地读一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去,面向全体,维持好活动次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创设情景,“老师就是荷叶姐姐”,让学生自己当成小伙伴,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想象。“你希望变成什么再与荷叶、荷花一起玩耍呢?”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年级上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堂公开课过去了,真的是苦并快乐着!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但是当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收到了效果,并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又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我要的是葫芦》这种带有常识性的课,我是很害怕上的。因为像 “为什么叶子死了,葫芦就会落了呢?”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就说不清楚。但是我以为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属于常识课范畴,不必要在语文课中得到解决。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1、复习巩固;2、学习课文,知道葫芦落的原因。3、拓展阅读《小虫和大船》;4、笔头练习,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几棵葫芦……

看似简单的第一个板块复习巩固,其实也是由易到难,包括了很多的训练。例如先认识生字“藤”,再认读词语“葫芦藤”,接着说说“( )的葫芦藤”,最后用刚刚训练过的“细长的葫芦藤”和“可爱的小葫芦”两个词组说说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由此引入课文内容的教学。在这一个板块里,字、词、词组、句子的训练一气呵成,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当然,老师们在课堂评价和引导方面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小鱼儿认为,当一个学生说那个造船的人比种葫芦的人更笨时,我引导说是一样笨就有点不妥当。因为一个只是造成葫芦的凋落,而另一个却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所以说更笨是正确的。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拓展阅读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应该去吃透它,研究它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这样自己心里有了底,课堂上可以从容应变。

余萍认为在教学“一个邻居看见了,( )地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时,学生出现了“热情、生气”等偏离文本传统取向的回答时,应该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回答回到“着急、担心”上来。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因为我也认为这句话带着着急、担心,而我当时光顾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及时引导。但是我也有个想法,这是不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独特理解呢?当然,低段学生还不太会感悟,更多的是把这个回答当作填空题来完成,怎样合适怎样填。教师还是要及时引导。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朗读不用这么响。”这个本来让我称道的设计在具体操作中却变得牵强附会。因为我在心里没有一个适合的音量,所以课堂上判断错误,把一个学生合适的朗读说成是不合适,让学生跟着糊涂了一番。

总的说来,上课还得磨练,要精益求精。

“星语听泉”研修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小叶子突然问我:“这堂课是你自己想的吗?有没有参考?”我一愣,随即回答:“有。最后的笔头练习,给‘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换种说法是参考来的。其他的都是自己想的。”说完,一阵窃喜涌上心头,看来她还是比较认可我的设计,呵呵。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一碰到要上公开课,我就四处搜寻教案,像蜜蜂采蜜一样,把好的设计好的想法都糅合在一起,组成自己的教案。上课时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总是要去看教案,怕忘记。不知从什么开始,我学会了自己思考,等有了自己的思路后再去看人家的设计,然后选择一个更好的。再后来,自己想的更多了,参考的更少了。上课的时候就不需要再看教案了,因为一切都在你的心中了,就像现在。

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在《好课的境界》中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第一重佳境,应该是“思在”之课。这重佳境的实现,关键在于坚持和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上经过自己思考的课,才能进入佳境。我不敢说我的课是好课,但是我的确经过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模拟人民币,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新课。通过模拟购物的,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兑换游戏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的特点,我设计了许多的活动。如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等。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在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换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式学习。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打印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课时给学生展示,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出现了混乱,农村孩子东西见的少,他们问:“老师,这是真钱吗?”“可以送我们吗?”这说明我备学生方面做的不够。虽然后来我及时解决,把思路拉了回来。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比如小组合作熟悉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和合作的机会。但是在教学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捉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这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学生好多都看书了。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第一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由于“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讲的又不够。第二是以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实在这是熟悉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熟悉同样重要,随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熟悉是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拼音aoe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帮助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又是低幼儿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语言文字是中国人类文化的摇篮,那么汉语拼音就是摇动那篮框的妈妈的手,逐步地使孩子认识祖国的文字。而我觉得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拼音,但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如何让刚入学的孩子能有趣而投入的学习汉语拼音,如何让抽象的拼音形象化,则成了我近期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学生刚学完拼音,但又不能熟练拼读音节,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故事串编在一起,“孙悟空漫游拼音王国”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并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复习,拼读音节,巩固已认识的字,拼读儿歌等内容以不同的游戏活动形式穿插于故事之中,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的分类采用摘桃子,拼读音节采用小兔过河,巩固熟字用找朋友,孩子乐学,拼读兴趣大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孩子们有了学习劲头,所以相对于一年级最头疼的课堂常规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随机提醒孩子们一些习惯的养成,如“孙悟空喜欢坐得端正的孩子”“我们读得响亮一些,让粗心的猪八戒也听得明白”?整节课我觉得孩子们课堂常规也较好,也避免了常规说教。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许多欠缺之处:

1、三拼音学生读得拗口,主要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指导上,无明确强化该怎样拼读,学生只知道“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对于几个难点拼读的,在课堂学习中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加以指导。

2、总担心孩子的课堂习惯问题,在公开课上束缚手脚,不敢让学生个性展示,个别拼读太少,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复再现的太少,有蜻蜓点水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只要略施技巧,孩子又何怕重复,于永正老师教学一首《草》不就是让孩子们反复但又充满情趣地背了好多遍吗?背给妈妈听,背给哥哥听,背给奶奶听……

我在教学中也完全可以如姚校长所说,读给孙悟空听,读给猪八戒听,读给唐僧听……学生定会拼读得更有劲、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上幼儿园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儿歌,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孩子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看到了星星在夜空闪烁的美丽景色,语言亲切,意境恬静,画面优美。插图把诗的内容形象化了,更增添阅读时的无限遐想。上完本课第一课时之后,我颇有感悟: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为了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只只小手“唰”地举起在桌子上,有的说:“我看到的月亮是圆的、半圆、弯弯的……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设置了一些环节:本节课我先在黑板上贴出自己制作的小星星,引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与月亮有关的儿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出示课题的同时,从关键字“船”入手,教学生感悟在“船”的前面加上“小小的”是什么感觉,让学生学会轻轻地读课题,把它读的小小的,美美的,轻轻的,引发其深入理解课文的热望,使其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生字词时,采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的最后,与小朋友做一个摘星星的游戏。

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巩固生字和指导书写环节,我把学生看作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感知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掌握一定的识字技巧后,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会得到很好的发挥,想出许多好的识字方法,如学生会使用加一加的方法,将本课生字“只”拆成“口加八”,“尖”字拆成“小加大”,而在指导书写环节,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让他们认真观察所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试着让孩子说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所需要注意的地方,让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正确写字的好习惯

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本节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在学生说出错误答案时,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后来发生同样的问题。

2.在识字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回答加强学生对所学字的印象。

3.平时没有教导孩子的带读习惯,在做摘星星游戏时,让摘得星星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的环节有点混乱。

4.在教学生字时,由于没有准备磁性田字格,是自己画的,可能会导致学生看不清楚。

本次的课,使我收获颇丰,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非常多的不足之处,同时,感谢杨玉徽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

课文中有一些关键词,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如第六自然段中“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紧紧抓住“茫然”这个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这个句子中“茫然”意思是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提问:“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第一:“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第二:父亲“望了望”“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很多鸟,我茫然。第三:父亲说话是“喃喃”,我茫然。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

2、续写故事,提升情感。

学完全文,学生已经知晓父亲知鸟,更爱鸟。此时我采取续写故事,提升学生的爱鸟情感。我播放音频:《我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播放视频: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此时学生的情感需要流露,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故事,并写下来。这样的处理,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自主学习生字。

本课生字共有13个,在前面几个单元我已经教会了学生很多识字方法,因此本课我采用学生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王”的竞争方式。学生纷纷说出识字方法,争当“识字王”,出现很多识字方法。如加一加“雨+务=雾”;减一减“潮-三点水=朝”;猜谜语“千里(重)”“月亮旁边(膀)”;形近字:“猎、借、错”等,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一句和有关鸟味的这一句,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在感悟上不是很到位。对于鸟味,我让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买菜时,经过卖鸡地方时你会闻到的味是什么样的,鸟味和这种味是差不多的,帮助学生搭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但是关于前一句,虽然也作了引导,但是总觉得学生没有学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本课我和父亲的对话,充分体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爱护,因此在教学时,要多多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感悟父亲话中蕴含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亮点与不足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借助画图,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课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智慧,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学生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段落后,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来根据书中的介绍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其他的学生在台下画,学生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们边对照书中的介绍,边看书上的插图来画。3分钟后,我们先读课文,然后来检查自己的画,并且认真听着同伴的点评,有的说:“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应该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有的说:“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可是它应该长在叶柄的反面,画在同一侧,位置错了。”……就这样画画议议,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2、利用实物,使学生从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

语文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知识,这样才能培育出会生活的人。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爬山虎,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实物的爬山虎。上课时,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叶子时,我出示了爬山虎实物给他们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长大了的叶子是嫩绿的、而且叶尖都是一顺儿朝下,基本上不重叠。这样的直观教具,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得学生对于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也了解得十分详细。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部分时,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后,再次出示了爬山虎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脚,并与作者描写的脚联系起来比较,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印象就更为深刻了。

3、通过表演,让文字活起来。

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细节的问题。学生面对课本的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运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质的行为,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字活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的理解,从而拉近了他们与文学的距离,使他们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我让学生先自读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引导他们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细丝怎么变成小圆片的?为什么细丝巴住了墙,就弯曲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组表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再指名上台表演,演完学生就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这些小圆片就像吸盘一样,紧紧地巴住墙,由于“巴”产生的力量,使细丝弯曲,这样,细丝就拉动与它相连的嫩茎,嫩茎就在墙上靠拢并贴在墙上。这样就完成了“一只脚”爬墙的过程。然后它还会继续长出脚来,又把嫩茎拉一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学生通过自己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最后讨论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结合本课的特点,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同学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发明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仍然不够大胆,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声情并茂。多给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绝对不能放松。其次,孩子们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们创设协作学习条件和氛围,让孩子们具备协作意识,学会合作。其三,课时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摸情孩子们的学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课时效率。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置换主角,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资料。接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设计问题:“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然后自主研读,交流收获。“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进一步引导发现,总结写法。最后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课上,我鼓励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均分的意义。遇到一个圆形要同桌分时,学生体会到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要平均分圆形的过程中,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在分学具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再次感受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图形,只有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才可以用1/2来表示。然后在认识几分之一时,也让学生自己创造分数,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分数。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

此外,由于本人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1、本节课我在控制课堂节奏方面做得不够好,前松后紧,前两个例题教学得很充分,第三个例题教学略显仓促。

2、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有时过于急躁,代替的多,放手的少,应根据学生情况多鼓励学生说一说,生生互相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发言点评的还不够到位。教师的点评不仅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一个提升,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了下来,少年又镇定了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从四个层次上进行了反思。

在讲这篇课文时,奥运会刚刚结束,在奥运会中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一直感动着我想,这种精神不正与顶碗少年相似吗?于是我在课文导入时以奥运会中的几位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导入,重点以杜丽事迹为主引入,我边出示图片边讲解:作为上届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的获得者,作为本届家门口奥运上肩负首日夺金的杜丽,由于肩上的担子重,心里上的压力大,最终导致痛失金牌的巨大打击。然而杜丽4天后一扫夺金失利的阴霾,调整自己的心态,轻装上阵,沉着冷静,为中国射击队夺得了在本届奥运会的第4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赢得的第19枚金牌。学生很感兴趣。我顺势引导: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顶碗少年这样一个故事。就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新课标》中对人文性的理解曾有这么一段话:“语文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由此可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一个大问题: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整体默读课文,自读自悟,边读边画批。这样不但有效地进行了读的训练,而且学生之间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

在小组进行讨论之后在汇报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地感受到顶碗少年的精神。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了自己的心得感受。例如学生在分析: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只知道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但缺乏想象,体会不到当时的惊险,于是我提出: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一下体会动作难度之大,

一种心灵的滋长,是一种生命的呵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夜晚的实验板书设计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设计,教研,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读了《夜晚的实验》这一课,已经解决了文中的生字词,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出示《新方案》的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再尝试着填表。(出示表格)并在你有想法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悟。(《新方案》的设问导读改编)

2、从斯帕拉捷的实验到科学发现超声波并用其造福人类,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表格:

3、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填表感悟

1、在学生的汇报中感悟斯帕拉捷的: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细心观察

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

板书:细心观察

在汇报中感悟善于思考

在学生谈到“善于思考”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语句。

a、出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1、分别指导读,可以加上个“咦”字,读出奇怪的语气。

2、出示“好奇奇怪猜想”,让学生连线。

3、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4、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b、相机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改变啊的读音,读出惊讶的语气。

3、去掉“啊”,把“原来是”改成“就是”回应惊讶的读法。

4、让学生再问出示的三个问题,再请三名学生分别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就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c、文中还有两次实验没有写出斯帕拉捷的思考,你觉得在堵鼻的时候,斯帕拉捷会怎么想?堵耳朵之前,斯帕拉捷又会怎么想?

板书:善于思考

四、领悟启发拓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那么,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把你的感想凝聚成你的名言写下来。

2、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名言。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我们还认识了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做出贡献的斯帕拉捷,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声朗读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岛一课的教学反思 小岛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同时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我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整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知道鸟岛的特点,感悟鸟岛的景象,激发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创设愿读、乐读、会读的阅读情境。怎样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进入愿读、乐读的情境呢?于是我给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就让学生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读书,读得比较认真,交流时,说得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再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读后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鸟儿一群一群、陆续地飞来,体会到了鸟儿在鸟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的温馨。

鸟儿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但对于鸟儿的生活、密密麻麻的鸟窝、许许多多的鸟蛋,却是很陌生的。于是,在设计教案时,在制作课件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上网搜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让学生亲眼看到了成千上万的鸟儿聚在一起的情景,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鸟窝,看到了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学生的体会就更深了,对鸟岛的印象就更深刻,更加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

上完课后,我也发现了教学时好些地方不足:如,过于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学习鸟蛋这句话时,我是想让学生体会鸟岛的多与美,课上学生一下子体会出来了,但当我出示鸟蛋的图片想让学生体会美时,学生的想法与我预设的很不一样,他们并不是从鸟蛋的颜色上体会美,而是觉得很奇怪、很有趣,其实学生的想法是很好的,而我没有跳出自己的思维,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美,相反,造成在这个环节混乱。这也告诉我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随机应变。其次,在整堂课上,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说话训练:如,引导学生用陆续说话;再如,欣赏了鸟岛上成千上万的鸟之后,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鸟儿们是怎样快乐地生话的。可是今天一处也没训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饮酒春望教学反思 春酒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177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作品是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活动。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场,任何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语文教学中,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热爱、向往、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这堂课,我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情感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中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我学说衢州话,既拉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又很自然地引出道地的家乡人说道地的家乡话,品道地的家乡味。在舒缓的思乡主题音乐中,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读,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介绍作者生平时,我把它放在学生已体验了蕴涵在春酒中这些美好丰富的情感后,已品尝了这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后,希望作者思乡难回的感伤情绪能弥漫在他们的心间,让故乡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在自己学校试教的时候讲到琦君逝世时,好几个女生都流泪了,而那天整个课堂气氛也是异常安静的。这种静默,是在用心与文本对话,是用频繁的问答所难以达到的一种最佳的感悟境界。再如,为了使学生把文章体现的美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这节课情感教学的目的,我捧出珍藏在我记忆里的一杯春酒童年的番薯糕,动情地回味童年家乡番薯糕的香味,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感染学生,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积极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课堂上学生用心编织的故乡情结非常丰富:如枣树下的快乐、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茶香、记忆中温暖的笑容等,这些或美好或温馨或留恋的各种情愫在学生心中潜滋暗长,汇成一股情感的`暖流,让故乡在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眼里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种以学生入情动情抒情这条情感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是到位的。

可教学的到位在我看来仅仅完成了王曜君老师所说的教学的有序,而非有效。整堂课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或如邱才妹老师所言学生的表现是平静的,真正有亮色的地方是寥寥无几的。究其因,除了偌大的环境让我找不到回归教室的感觉外,更主要的是在于自己的临场发挥是差强人意的。王曜君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尚有距离,这也体现了一个教师自身的底蕴不足和课堂的顿悟不强。如在品析文章的细节描写时,我希望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感受其间美好丰富的情感,可当有些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讲到实质时,我心里开始发慌,担心盘在这个环节中走不出来造成拖堂,而不是想着怎样有效地去启发学生走出笼统的回答圈子。所以这一部分的分析显得琐碎而冗长,使整堂课时间分布也不够合理。而且我的提问方式是非常单一的,还有吗?还有不同的回答吗,缺乏或恰当灵活、或浅近易懂、或幽默含蓄的教学语言来启发引导,现在回想这一环节实在是不出彩的。更为糟糕的是,

在为母亲拍特写镜头时,我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未交流前已有好几个学生举手了,而我却还是按预定的程序先让他们讨论,这做法的确非常不成熟,是教学机智缺失的表现。其实我当时一闪念的想法是如果让他们马上回答,听课的老师会不会认为这是事先已抛给学生的问题,结果我这程式化的40秒讨论是比预设还要预设。这堂课的设计看似精致其实缺少的是涌动的灵气。事实上,语文课堂有围绕着语言而展开的师生活动,而经常成为充满变易性的心灵之场,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需要教师随意、随机的应变。这种应变是智慧的,是在倾听、思考、交流之中的有效沟通。

另外,关于本文主题的开掘,我定为思乡。我以为这种情感基调对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是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体悟那份故乡情结是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种滋味,它让春酒的味道变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让这些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为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活水。但我考虑到语文是文化之树结出的语言之果,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重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让课堂散发出文化意味,从而使语言形式因根基深厚而光彩照人。于是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把思乡情结升华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但很遗憾,课堂中我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从语言到文化是不是我们语文课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让学生在学习的始终都有自我个性的情感体验加入其中,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当文化只是成为我们语文的美丽装饰时,我想语文课也就失去了它最真实的味道。

浅陋的思考但却是我最真实的心声。恳请得到各位同行的热情指教,同时对在博客中给予我鼓励、支持和指点的教师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我知道这些言辞已化为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执着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愁教学反思100字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由于是抒情诗,所以在教学上我尽量体现其诗意。我希望学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和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读——品——读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意象的选取,叠词、数量词的巧妙运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同学们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同学们进行朗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的想象活跃起来,最大程度地引发感情上的共鸣,用个性化的感受,去丰富作者用情所塑造的意象,走近作者的乡愁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语文教学的核心没有变,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赏析,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从未离家的孩子对“乡愁”缺乏生活阅历,难于理解,如果我能通过多媒体、图片、音乐视听、动情导引等手段营造氛围、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联想、吟诵入境,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动情体会诗歌的感情。

2、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后,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品读的关键在于把握意象,而在此环节,我没有在分析的开始引出“意象”的概念,而是放在了最后才提及,如果在开始就利用幻灯片引出“意象”的概念,会让同学们觉得更清晰明了些。带着对意象的探讨,引导同学们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

3、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而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将本应属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变成了为配合老师的被动学习,颠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学习整首诗的过程中,缺少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进行多种方式朗读的过程中,应该给同学们些时间进行简单地评价,对于他们更好地朗读诗歌也起着引导作用。

5、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在同学们找本诗中所出现的意象时,如果我能利用幻灯片出示相关的图片,也许会让同学们看起来更直观些,印象更为深刻些

当然,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择其善者而从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以后去摸索,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朱自清《春》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40 字

+ 加入清单

本次教学相较于之前几次试教,有以下几点取得了进步:

1、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通过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词语时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本课在理解词语方面重点以“近义词”的方式,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对词语有近义词归类的积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给“慌张”、“忠实”、“忠诚”“辨别”等词语找近义词,来方便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同时,通过“发挥想象”、“联系旧知”的方式理解了“野外”的意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天然”的意思。在理解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方法的指导。

2、落实单元要素,教会学生提取重要信息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是学会在提取重要信息。在教学时,通过回忆之前所学、带着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利用方法放手尝试这几步教学步骤,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即:读文、圈划、筛选。学生通过解决书中第一个问题“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初步学会了方法后,第二课时就能自主运用方法来解决下一个问题“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为人们辨别方向的。”

3、及时恰当反馈,激励学生深入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是积极活跃的,他们在投入学习时,不仅需要用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更需要在回答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以激励他们继续往后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同学们较平时更加专注,也许是环境不同,状态也不同。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我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如果遇到回答不准确的地方,也以补充、提醒等方式来给予积极的反馈,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

4、贴近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出台,让我们对课堂质量又有了新的思考。怎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是高效课堂,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文本背后的教育意义。如在介绍“指南针”的环节,通过出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司南”,以了解我国深厚的科学底蕴,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内容。几句简短的介绍,在学生心中便可以播撒下对祖国文化的肯定与热爱。

1、朗读指导,缺乏递进层次

因为所执教的这节课安排的是第一课时,因此 “朗读指导”成为了目标设计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师生共读等,但即使到了课即将结束,朗读效果仍未取得有效的提升。

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多种形式的朗读,并未进行科学的安排,缺乏层次感,以齐读居多。其他形式的读也并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最终目标服务的。其二,平时同学们的朗读训练较少,拖腔拖调的朗读并未给予及时的纠正。其三,老师还缺乏有效的师范引导。其四,整堂课教学设计内容过多,导致朗读指导的一些环节缺漏,如原本设计的第三小节的多重朗读指导并未施教。其五,缺乏方法的引导,如在试教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重读、延长音调读、划节奏读等,在这节课都没有落实。

因此,如果还有下一次施教,可以在设计上更有梯度层次一些,老师及时做好示范朗读的引导,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得朗读教学更叫有效。

2、写字指导,缺乏评价标准

本节课的写字指导放在课中,这与平时教学不太一样,平时的写字教学都习惯放在课后,因此不是特别熟悉,导致费时且效果不佳。尤其是在点评学生书写的环节,由于缺乏评价的标准,学生点评得比较乱,老师不好收。学生学习到的书写技巧就不够明确。其实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老师就曾讲过如何评价别人的字,但是这节课呈现出来却不是很明显。今后还需在写字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有据可依,提高写字效率。

3、识字教学,缺乏自主交流

识字教学环节,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伊始,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形式的识字游戏等环节来让学生正音、识记。都是老师“牵着走”比较多,尤其是在学生读得不够准的时候,基本是以老师带读正音的方式,无法有效提起学生兴趣,也无法保证学生是否真正牢记。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者让学生用自主识字的方式去识记,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反而记得更牢固。因此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识字好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许多识字好方法,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次试教加上最后一次正式上课,课件和教案改动较多,每一次的变动都能让我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教学“提取重要信息”这一单元要素方面,由之前直接教授方法、到列表格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再到最后由扶到放,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勇气》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621 字

+ 加入清单

绘本《勇气》是我一次偶然看书时发现的,当时我就被书的内容与简单明了像诗一样的的语言所感染,看似散淡的叙述、简单的语言,分享了关于勇气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图画书《勇气》中的七幅图,给儿童营造不同的言语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影子。

2、通过画面唤醒儿童记忆中已经发生却在沉睡的故事,让他们产生写作认同感和言语表达欲。

3、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看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图画书《勇气》中的七幅图,给儿童营造不同的言语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影子。

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如何把勇气的产生和展现过程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感悟勇气是什么?

(一)、阅读封面

师:(课件出示封面)这是一本图画书的封面,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主人公的身上,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看懂画面内容,并由画内联想到画外)

师:一个人站在跳板山,下面是一片海洋。

生:从表情上来看,他似乎在考虑是不是要跳下去。

师:似乎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好!你已经由画内联想到了画外了!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他心里在说些什么?

生:跳板好高啊,我很害怕!跳下去会不会被淹死呢?

师:这是在犹豫!

生:如果不跳别人会说我是胆小鬼,可是如果跳下去,我实在太害怕了。

师:确实很矛盾?猜猜看,他到底有没有跳下去?

(询问理由)

师:真了不起,你从封面上竟然读到这么多东西其实,敢从跳台上跳进水里,只是勇气的一种。勇气还有很多种,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二)、看图联想

1、师:(课件)看到这幅图,有些同学会心地笑了,有过这种相似经历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有没有眼前一亮,突然间让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自己的感受)

生:妈妈买蛋糕举例。

师:是吃掉还是留下,需要勇气!

生:举例用灾区的钱买书。

师:是勇气成就了你的爱心!

2、第二幅图

师: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幅图,有没有独自一人面对黑暗的经历!

师:这幅图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个缩影,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家,我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实在渴的不行了,心想:管他有没有鬼,也不能在这渴死呀!于是我鼓足勇气下床走向了厨房。(是勇气战胜了你心中的那个“鬼”)

3、第三幅图

师: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谁有勇气来说一说?

生:举例

师:看来勇气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勇气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友谊。

4、出示四幅画

师:下面还有四副图,看看图中哪一种勇气勾起了你的故事?

第三图图:挑战自我,这是最大的勇气

第四幅图:宽容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美德。

第二幅图:忍让自己心爱的物品,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第一幅图:勇气,使我们变得勇敢、富有正义感。

师:勇气还是什么?(课件)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原来,勇气是这样寻常,这样简单,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勇气怎样表达

(一)读写过度

一本图画书唤起了大家这么多关于勇气的故事!如果一一画下来,一本《勇气》续集就诞生了。除了用图画,还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勇气呢?知道吗,勇气在作家的笔下也同样精彩!快速浏览下面两个片段,想想分别写的是什么?

1、范文引路

《我要做好孩子》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依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同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些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轧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子们一把捏死?

金铃站在初夏的阳光下,脸被晒得微微发红,鼻尖沁出一颗颗汗珠。她终于飞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觉得没人注意她,然后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

师: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什么?

师:金玲捡蚕宝宝的勇气是怎样产生的?(板书)——你从中体会了什么?——其实她心里还有一股力量在阻止她捡蚕宝宝,谁来读一读?——捡还是不捡,金铃非常(矛盾)——鼓起勇气,有时需要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板书)将这个过程写具体,文章才会真实、自然,打动读者。

《男生日记》

翻大雪山时,天已快黑了。路越来越险,强巴巴车速减了下来,我悬着一颗心,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出事!千万不要出事!可是,就在这时候出事了!我们的车又爆了一个轮胎。“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这时候,强巴倒是十分镇定。他指挥我和老爸把车推到路边。我们要等辆三菱车来,如果路上有备用胎,看能不能先借给我们的三菱车安上。天色已暗,过山的汽车已经很少了。我基本上绝望了,全身的骨头好像都松塌下来:“我们彻底被困在山上了。”

“站直了,别趴下!”强巴在我后背上猛拍一掌,:“男子汉嘛,没有过不了的山,没有闯不下的关——来,我们唱首歌来鼓鼓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山雨来势凶猛,雨点儿噼噼啪啪打在我们身上,可谁也没有躲进车里去。我张开双臂,仰头向天喊道:“暴风雨,来吧,我们不怕!”

强巴跑到崖边,那里有一棵挺拔的青松。强巴做了个顶天立地的动作,唱的是京戏:“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时候,我看见盘山公路上有灯光在移动,惊喜地喊道:“有车来了!”

师:这段文字主要写什么?——我和强巴在黑暗和暴雨中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勇气的?(板书:展现)

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语言和动作。

师:作家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板书),将男子汉在危难时刻的勇气展现得栩栩如生,读来特别痛快。在矛盾的心理活动中鼓起勇气,在果断的动作、热切的语言中展示勇气,这就是作家带给我们的启示。相信大家如果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一定不比作家的逊色。

2、请大家用一个片段将关于自己勇气的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课件提示)

三、勇气分享会

(一)现在,我们举行一个主题为“勇者不惧”的故事分享会。当然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勇气,当着这么多老师和同学讲述故事你的故事,你就是勇者,如果故事写得非常精彩,读得声情并茂,你就是勇士。

分享作文——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在文中感受勇气,触摸到一颗颗纯真的童心。童年有勇气相伴,就会充满温暖与力量;童年有勇气相随,就会成为一段金色的岁月。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有责任的勇气,才能产生力量;有智慧的勇气,才能震撼心灵;有故事的勇气才能留驻记忆。

师:下去以后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片段,完善自己的这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田园诗情教学反思与改进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的美,在一种意境。

田园生活的宁静悠闲,是本篇课文的基调。

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语言引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课文比较长,而每一部分的语言都比较美,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这两节是牧场的代表景观。对于第四节,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一带而过,而第五节与第六节,采取让学生通过轻轻读,边读边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让牧场的夜景在他们的脑海中时时浮现。

然后,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为切入点,让学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就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这样,就让学生从微观世界中走了出来,重新整体认识了荷兰的田园风光。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深化延伸”的综合题,即“我们马上要回家了,你们感觉带点什么最有纪念意义呢?”学生说了很多,有同学说带点“郁金香”,因为这是荷兰的国花。在此,我既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有同学认为摘花是破坏大自然,破坏环境)。这一环节处理不够好。

在整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着用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把语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脑中,让他们能透过文字,感触到田园诗情画意。对于重点的语句,我采取反复诵读的方法,让这些语言形象,能深深地记忆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如什么样的绿草,什么样的鲜花,什么的骏马等,让学生能深深地记在脑中,形成很好的语言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搭石》课后反思 五上语文搭石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校进行的第二轮体验课堂展示活动中,我选定了四年级课文《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此文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是很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

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让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读出人们走搭石走出的画面美。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当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整堂课自己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因此,便有了整堂课都希望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与自己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学从人们走搭石的画面中体会家乡的一道风景时,我总喜欢让学生按顺序交流,不想让学生跳出我的思维方式,因此便有了课堂上,自己在浏览孩子们读书勾画的情况时,特意寻找按顺序勾画的孩子来首先来发言交流,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维顺应了我的思维方式。

2、整堂课自己的语言显得过于啰嗦,同时还特别喜欢重复孩子们的发言。

3、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时,孩子们体会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得还不够深入,同时,对于这幅画面的朗读指导也是还不够深入。

体验课堂改革的这一个月来,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是,结果却是让自己欣慰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自己才真正明白,“一点一线一板书,三语一拨两体验”在课堂中的真正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