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都江堰导游词讲解特色【合集20篇】

珠海经过30年改革开放,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下面是二秘网为大家带来的QQQ,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3237

范文

737

武当山导游词概况 湖北武当山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这山色如画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12年,派工部侍郎郭率军民三十余万人,大肆营造宫、观,历时十四年之久,最后在绵延几十里的山旁、岩边和天柱峰山顶建造了一座座宫、观、堂共三十余处。其中天柱峰山顶的鎏金铜殿,金光闪烁,耸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之上。金殿建于1614年,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深四点二米。除殿基是花岗岩铺垫外,其余殿体包括门、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铜铸的,殿内供有五尊铜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发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龟碑。石龟高三米,长四米,宽二米,龟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悬岩峭壁之上的南岩,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观、朝天宫、磨针井等,都是有名的去处。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那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在进入武当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几点: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3.进山朝贡步入

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内含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齐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好了,此刻请大家随我一齐到景区内参观!

太子坡

那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第一站——太子坡景区。

复真观

那里是复真观,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精心设计、巧妙布局的。它位于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太子坡上。据说,净乐国太子入山修道之初,曾在此修炼,故而得名。复真观始建于明代前期,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殿堂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藏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观中有一栋依岩层叠而建的五层楼阁,以一根立柱支撑着交叉叠搁的十二根梁枋,称为“一柱十二梁”。此楼建筑结构独特,建筑技术精湛,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依然巍峨耸立山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讲解颐和园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08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20xx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20xx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在1920xx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xx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20xx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20xx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中国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都江堰宝瓶口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多年前,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原始方法,燃烧树木将岩石烧红发烫,再用江水浇泼,岩石因“热涨冷缩”破裂后,用人工将碎石运输,经过多年艰辛不懈的烧凿岩石,形成了40多米长,20多米宽的内江总进水口,因其形似瓶颈而得名“宝瓶口”,被凿开的山丘叫离堆。

滔滔江水从海拔720多米的宝瓶口,经过密如蛛网的水系,像一把张开的折扇,由西向东流向海拔只有500余米的川西平原。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2000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精妙绝伦的水利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海外滩导游词500字 上海外滩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10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上海外滩。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的行程就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玩得开心、愉快。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城隍庙)外的一处沿江滩地,旧时称“黄浦滩”早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于是划定外滩

在内的800亩地为英租界,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临江建造起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并开设了110多家金融机构,这里成了“远东的华尔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来到了上海,市政府开始对外滩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线谱一样的外滩景区,它是由“凝固的音乐”万国建筑博览和“流淌的乐曲”黄浦江所组成。我们各位朋友观赏这些西方古典风情的建筑群,不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而且要把它们视为雕塑艺术来欣赏。

在这“凝固的音乐”乐曲上,26栋建筑,楼宇的高低错落犹如钢琴上跳动着的琴键,乐曲上有序曲、三个高潮、尾声等乐章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滩防汛墙前的气象信号台所承担,这座气象信号台,是“阿脱奴婆”式的古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我们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顶桅杆上悬挂各形状的标志,这是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它根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的气象信息,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挂不同颜色的棋子,向来往的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力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的安全。第二个作用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点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点5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时,球又降到原来位置。这个目的我不说咱们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干什么的了吧?对了!他就是报时台。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钟表数不胜数,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滩综合改造二期工程中,为了保护这座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由是将它在原来的位置向东北整体的平移了20米,并且对它进行装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灯光照着,如一个巨大的通体晶莹剔透的“玉柱”,清丽动人。

在凝固的音乐上的高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三幢大楼组成。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着重给各位介绍一下上海总会,他位于中山东一路二号,建成于1920xx年,耗资45万两白银。原是来是供英国侨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大楼是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在建筑的东立面采用的是横三段处理,又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门窗装饰图案对称,整幢大楼显得和谐匀称而且稳重。另外我们再看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是用六根爱奥尼克式立柱支撑,这种柱式,柱身修长,高度约为底径9至10倍,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在大楼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强了整幢建筑的高度和豪华气派。从远处望来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艺术品。另外大楼内部的装修也十分曲雅、豪华。这里有一长34米的用意大利的大理石铺面的酒巴台,号称远东最长的酒吧。大堂的北侧还有一个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这部也是当时上海最早的一部电梯,现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电视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大楼内的装饰仿英国皇宫格调,因此它有“皇家总会”之称。

紧挨着上海总汇的这个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它位于外滩六号。是一幢哥特式的建筑,正门有古典式的柱廊。这就是凝固音乐的第一高潮部分。

凝固音乐的第二高潮,是由汇丰银行大楼和海关大楼所组成。是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汇丰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11号,1923建成,1955年至1995年这四十年间它曾是上海人民政府所在地,再在是浦东发展银行使用。这座大楼英国人自称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一幢建筑,它是外滩占地最广,门面最宽,体形最大的建筑,整幢建筑呈现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出现的古典主义风格,是古罗马式的建筑。大楼底层是三个罗马石拱券大门,大楼第二层至第四层,用六根希腊式科林斯柱子。这种柱式出现在希腊时代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其柱顶上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形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在他的顶端还有巴洛克式尖塔,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还有着三件稀世之宝:第一件是大门两侧有一对铜狮,坐北朝南一只张着大口,坐南朝北的一只闭着嘴,这正好有银行资金的吐纳之意。据说在英国铸成之后就将其模型毁掉,使他成为世界上的绝版;第二件是室内顶上有一幅世界上极为鲜见的巨型马赛克壁画,画面有200平方米。第三件是大楼大堂内有28根高13米的意大利大理石石柱,全是天然形成。其中有四要是没有拼接的,是纯天然巨石雕成的,据说世上只有六根,这里拥有四根,可见它的价值,(另外两根在法国卢浮宫)。使整幢大楼皇宫,它统领着附近的二十多幢建筑,显出了华丽庄严的风范。使得它在整个外滩建筑群中最为引人注目。

海关大楼 建成于1920xx年,花去430万两白银。大楼是具有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大楼顶部的大钟,是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大钟式样制造,花白银20xx余两。它是亚洲第一大钟,又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钟。大钟直径5。4米,分针长3。17米,时针长2。3米。钟内有三个最达两吨的钟摆,这个大钟每周开三次,每次上发条要四个人操作一小时。另外每天在一刻钟的时候会奏响一段《东方红》乐曲,到整点奏响一整曲《东方红》。

这两座大楼被称为姐妹楼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汇丰银行大楼雍容曲雅,海关大楼雄健挺拔。两幢大楼并列一起相得益彰。共同承担了凝固音乐的第二高潮。

凝固音乐的第三高潮由汇中饭店、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三幢建筑组成。这一乐章以现代主义为主题。

汇中饭店 位于中山东路南京路口,它的正六在南京东路23号。1920xx年建造,它外形美观,白色清水砖作墙面;红砖作腰线。有“外滩美女”之称。这里曾是三次重要会议所在地。第一,1920xx年“上海万国禁烟大会”;第二是1996年“上海国际 ”会议;第三是1920xx年中国17省代表召开欢迎孙中山先生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会议。

沙逊大厦与中国银行大楼 沙逊大厦因当时内部装修豪华被称为是“远东第一楼”。现在是和平饭店的北楼。外形象大写英文字母a。中国银行大楼是万国建筑博览中唯一一个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大厦,他比沙逊大厦低60厘米,这还有一个故事。当被中国资本家觉得在外滩全是西方列强建造的形式各异的高楼,而且反映了各国列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了不让我们中国人丢脸面,于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也决定造一个大楼,而且要造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于是原计划要造34层,但是后来受沙逊大厦的业主也就是沙逊的阴挠,他说“你们们中国人是一点地位没有的,造的楼怎么可以比我们英国人的还要高呢?”于是打官司打到英国伦敦,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中国人败诉了,后来只能造成15层,比沙逊大厦低了60厘米。但是中国人还是不服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楼房不让我超过你,我在楼底上竖了两杆国旗,这两个棋杆比你们沙逊大厦高,这回你们应该没话讲了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个棋杆就是鉴证。中国银行大厦外形有中为民族特色,楼底国角微翘,檐口用斗拱装饰。窗框是中国钱币的变形的形状。

凝固音乐的尾声是由东方汇理银行和上海大厦担当。

东方汇理银行为巴洛克式建筑,整幢大楼富有凹凸感,对比强烈。现在是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 百老汇大厦具有现代主义风格是观赏黄浦江、外滩、浦东景色的最佳处,周总理曾经陪同不少外国元首和贵宾登临观光。20世纪90年代,连续获得涉外宾馆“十佳安全优胜单位”称号。

好了,各位朋友,整个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外滩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行大峡谷导游词讲解 黄河大峡谷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太行峡谷来游玩。我是这次活动的导游,我叫,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希望通过这次交往,能和大家成为朋友。

这里具有四个典型地层,即:前震旦系杂岩构成活化地台褶皱基底;震旦系石英砂岩形成多级剥蚀台阶,呈陡崖三角面或谷坡,为活化地台盖层最下层;寒武系砂页岩和泥灰岩,形成山腰剥蚀面,呈丘陵缓坡外貌,为地台盖中层;奥陶纪灰岩呈陡峻峰丛,为地台盖层上层。这四个典型地层构成了一个下部“褶皱基底”,上部为地台盖层的典型“活化地台”,构成表现为断层崖高起,形成典型的北雄风光。这种典型的地形地貌珍贵且不可再生,其典型性、珍惜性和不可替代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曾在此留下足迹。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曾在王相岩居住与生活;东汉末年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削发为僧隐居王相岩;明代河北肥乡神道赵得秀在王相岩修身养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在王相岩修筑别墅,安度晚年;三国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北齐神武帝高欢、明代名将左良玉在桃花洞统帅兵将,南征北战,打天下。建大业。

这里的人民,从殷商起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 此外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鲁班村南教场。

旧志曰:“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阳春,风和日丽,万木争荣,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可谓“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

中国林州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既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也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避暑度假、寻古探幽、绘画写生和户外运动的好地方。

世人形容太行大峡谷“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景区四季景色各异,令人神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云台山导游词讲解6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们得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咱们此次旅行的导游员崔邦峰,大家可以叫我小崔货崔导,相信有小崔的陪同大家一定会玩的开心游得快乐,坐在我身边的是咱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巧,安全问题大家尽可以放心,我和王师傅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提出我们会尽可能慢走大家的合理要求。 相聚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旅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处得位置是郑州火车站,我们跨黄河,穿武陟,过修武 大约有两个小时的行程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云台山风景区。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距焦作市30公里,云台山山势险峻,主峰峰峦秀矗,形似一口巨锅,覆盖在群峰之上。因山间常年云雾缭绕儿得名,这里有大小名山36座,峰峦叠嶂,雄奇险峻。自古就是豫北名山,现已建成云台山风景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 现在开放的景区有红石峡,茱萸峰,老谭沟,小寨沟,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座山峦,各种树木奇花异草种类多达400多种,中药材蕴含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以及茱萸当归等200多种。

朋友们,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到了武陟境内,到了武陟就不得不提起黄河了,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河,上古时代大禹就和黄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史书记载黄河中下游决口竟达1600多次,不到两年黄河就要撒一次欢。从康熙60年到雍正元年黄河在武陟就决口四次,雍正曾在病重期间亲自指挥了黄河的堵口筑坝工作,并派知名匠师遵照当时北京皇宫的标准在黄河岸边营建了一座集宫、衙、庙三位一体的大型黄淮诸河龙王庙-——嘉应观。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 万里黄河第一观的”美誉。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云台山风景区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随身物品。一起去领略风景宜人的云台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西佛教讲解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95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隋唐时代达到鼎盛,其间,大体经历了佛教经典在中国大量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都显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历史贡献,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显、慧远、昙鸾等几位高僧。

法显是东晋时杰出的佛经翻译家和旅行家。俗姓龚,平阳武阳(今临汾市西南)人,平民出身。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折,父母唯恐他不能成人,在三岁时就送他到佛寺当了沙弥(小和尚),希冀依靠“神佛”的保拓,免除夭折之难。法显从小对佛很虔诚,20岁时受了“大戒”,信仰更加坚定,行为更加严谨,众僧称誉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高僧传·法显传》)。

法显生于南北分裂、社会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佛教在北方广泛流行。当时,北方地区先后建立起众多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与汉民族隔阂很深,尤其是在思想信仰上,汉族信奉儒家教义,认为“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他们则主张“佛是戎神,所应兼奉”(见《晋书·佛图澄传》),把佛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宗教。因此,为了从思想上统治汉族广大民众,他们大力宣扬佛教,政治上扶植佛教发展。如石勒建立的后赵国百姓,在印度高僧佛图澄的宣传下,“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见《晋书·佛图澄传》)。但是,佛教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不少混乱。主要是僧人受统治者支持享有特权,于是“真伪混淆,多生愆过”(见《晋书·佛图澄传》),出现大量不法行为,引起民众不满,严重削弱了佛教;同时,佛教自身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戒律也很不健全,当时虽有不少西域僧人翻译的佛经在中国流传,但很不系统,且多是口授相传,辗转流行,不免讹误增损,而戒律的翻译又极为缺乏。戒律的松弛和僧人特权的加大,更造成佛教界的混乱。

这种状况,对于正直笃信的法显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为了保卫佛教的纯洁性,以利于佛教的发展,他决心西行印度,到佛教发源地找回完整的戒律,由此建立一套维持僧众团体及僧众个人的规章制度,作为佛教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于是,东晋隆安三年( 399),法显与同学数人从长安出发,“至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佛国记》,又名《法显传》),登上了西向印度取经的征途。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是65岁高龄,他们一行数人,西经戈壁,越葱岭,周游天竺,后经印度洋到山东半岛登陆,最后回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外历时15年,历经30多个国家,包括今日我国的西北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南海、东南沿海等地,归来时已是80岁老人。他是当时中国走得最远的人,“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此”(《佛国记》)。

法显在印度刻苦勤学掌握了梵文梵语,把大量口传佛典记录下来带回中国,归来后,又亲自译成汉文,从此,中国内地佛经结束了西域的中转,直接沟通了东方的两个文明发源地,中国佛教更系统地发展起来了。同时,法显撰写的《佛国记》不仅是一部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我国最早记录中亚、印度、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伟大旅游撰著。唐代高僧义净指出:“自古神州大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创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转引自靳生禾:《旅行家法显》,第19页)就是说,法显是我国西天取经的开山大师,唐代玄奘进一步开拓了取经道路;而且,法显的《佛国记》也可以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与媲美。

由山西出家的另一位著名高僧慧远,在使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慧远也是东晋时高僧,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宁武县附近)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高僧传·慧远传》)。说明慧远少年时代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对当时流行的道家老、庄思想也很精通,但还未形成确定的志向。东晋永和十年( 354),慧远21岁,深慕江东范宣子,便偕同其弟一道“欲渡江东”,拜师从学,因北方战乱,道路不通,未能如愿。这时,正值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今河北省阜平县北)立寺传教,“声甚著闻”,他又与其弟“遂往归之”。听了道安讲经说法后,十分敬佩,惊叹说:“真吾师也!”认为以前十分喜爱的“儒道九流,皆糠比耳”,毅然与其弟削发出家于道安门下。“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继昼”,深为道安赏识, 24岁便开讲佛经(见《高僧传·慧远传》)。从此,终生皈依佛门,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东晋太元六年( 381),48岁的慧远来到庐山,深感“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在这幽静秀丽的庐山定居下来,开始了他富有特色的传教生涯,从此足不出山,直至83岁逝世(见《出三藏记集·慧远传》)。慧远在庐山的活动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著书立说,阐释佛理,宣扬佛法。他一生“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卷,五十余篇”(《高僧传·慧远传》),绝大多数作于庐山。通过著书立说,形成了他的以佛教义理为核心,又广泛吸收儒、道各家学说的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他明确主张“内外之道,可合而明”(《沙门不敬王者论》),儒、释、道三教思想可以融合一体。在东晋,一再发生过关于沙门(佛门)该不该礼敬帝王的争论,其实质也就是佛教与中国传统礼教的关系或者说佛教在中国是否合法的争论。为此,他写下了《答桓大尉书》、《沙门不敬王者论》等名篇,一方面主张在家信徒(居士)必须遵从世俗,礼敬君亲,尽忠尽孝;另一方面,出家僧人又必须保持佛门的独立性,不礼敬君亲,无所谓忠孝。他指出,从表面看,沙门不敬君亲是“内乖天底之情”,“外阙奉主之恭”,违反了封建礼教,但这样可以使沙门以其高尚其志的榜样影响民众,从根本上维护了统治者的最高利益。总之,“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沙门不敬王者论》)。佛教信仰与封建礼教不过是殊途同归,终极目的是一致的。这样,慧远通过融合儒、释、道思想,从理论上阐明了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关于沙门是否礼敬王者的争论,而且也保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合法地位,从而在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开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慧远在庐山的又一主要活动是建立僧团,壮大佛教势力。他培养组织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庐山僧团及居士群,从而使庐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两大中心之一。另一个中心是印度僧人鸠摩罗什所在的长安,是主要的译经中心;慧远在庐山除译经传法之外,则努力使佛教中国化。同时,僧团周围还有以上层社会名流为主体的居士群,它是慧远与世俗世界联系的纽带,既能沟通上层统治阶级,又避免了僧侣奔走官府而引起人们的厌恶心理,也有效地壮大了佛教的势力。

慧远的另一主要活动是广泛接触社会,扩大佛教影响。他居于庐山30余年,虽然“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高僧传·慧远传》),但并没有绝离尘世,而是不分华夷南北,朝野顺逆,皆与交往,对谁也不亲不疏。从地方官员到朝廷重臣,从著名文学家、道土到农民起义军首领。举凡来访者,无不广泛结交。而且,居于统治阶层的上层人物,大多数是主动与慧远结交的。慧远以其超然出世的态度,周旋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之间,并赢得双方的尊重,这样不但扩大了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而且通过广泛接触上层人物,也使佛教进一步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

与此同时,慧远还从理论上结合道家“以无为本”的出世主义,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并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命运主宰权从天、上帝、鬼神手中夺回,交给每个人的“心’,引导人们从主体自身内部加强修养,积德行善,提倡通过念佛投生西方净土,从而对中国佛教净土宗思想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也因此,唐宋以后的一些净土宗僧人尊奉慧远为中国净土宗初祖。

继法显、慧远之后,由山西出家的又一位著名高僧是昙鸾,他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起了直接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净土宗的实际开创者。“北方大宏净土念佛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故常推为净土教之初祖”(汤用彤:《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

昙鸾是北魏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他“家近五台山,闻其神迹灵怪,幼即往寻之,便出家”(《续高僧传·昙鸾传》),可见他是在幼年时代怀着对佛教的神奇向往而出家为僧的。出家之后,“广读经籍,尤研四论与佛性”(《续高僧传·昙鸾传》)。一方面广读博览佛教经书和儒道典籍,同时更深入钻研鸠摩罗什所译的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四种基本著作《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和有关佛性的学说。

昙鸾于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来到建康(今南京市),曾与梁武帝谈论佛性,很受梁武帝赞许。后又拜见著名道土陶弘景,陶弘景授予他《仙经》十卷,他便准备携经返回北魏故地,从事修行;但在途经洛阳时遇到印度名僧菩提流支,便问:“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意思是佛经中有没有胜过道教的长生不老之法。菩提流支很不高兴地“唾地相斥”回答他:道教哪配与佛教相比?靠道教的《仙经》是不能摆脱生死轮回,达到长生不老的。随之即把佛教的《观无量寿经》授予他,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说明长生不如解脱的道理,引导他信仰净土(见《续高僧传·昙鸾传》),这使昙鸾深受教益,当场把《仙经》烧掉,此后他便主要传播净土信仰了。

昙鸾回到故地后,大力弘扬净土念佛,民众纷纷皈依,名声大振。北魏分裂后,东魏开国君主孝静帝对他十分崇敬,尊称他为“神昙”,并下敕令要他住持并州大寺。他后来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属交城县),在这里讲经授徒。从此,玄中寺成为传播净土信仰的重要中心。到唐代,昙鸾的再传弟子、山西文水人道绰继续在玄中寺传道;后来,道绰的弟子善导来到长安,建立起了完备的净土宗派,使净土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盛时期。

净土宗在印度佛教中也没有形成宗派,却在中国得到发展并连绵不绝地流传了下来,主要是因为它的教义和修行方法简便易行,得到平民大众的信奉,所以如同禅宗一样,称得上是真正中国化了的佛教。净土宗的发展,与山西地区和由山西出家的高僧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它是由慧远开创、昙鸾奠基、道绰与善导完成的,主要是在山西大地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昙鸾在净土宗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净土宗在唐代正式形成后,进而传入了日本,日本僧人“依据善导一师开创净土宗”(日·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使净土教在日本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日本众多佛教宗派中的一个重要宗派,也因此,日本的净土宗一直尊奉昙鸾、道绰、善导为净土三祖师,尊奉玄中寺为净土宗开山祖庭。历代日本净土名僧,多来玄中寺朝拜,视为“圣地”,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桥梁作用。

以上,从法显、慧远到昙鸾使我们看到,由山西出家的佛教高僧大多集中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这个现象很值得重视。十六国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山西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而再度成为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及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繁荣期,山西在这个时期一直处于北方民族统治之下,这些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统治汉族人民,在不断学习吸取汉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和扶持佛教文化发展,这就为山西出现为数众多的佛教高僧,以及佛教文化能够在山西获得比较高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和相当有利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山西佛教文化之所以格外光辉夺目的基本原因了。

同时,山西地区不仅佛教思想比较活跃,在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山西也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是全国佛教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五台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为中日净土宗摇篮;云冈石窟文化可与敦煌媲美;广胜寺稀世罕见的金版藏经《赵城金藏》为当今整理出版《大藏经》的主要底本;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斑斓多姿的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等。这些说明,山西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北京旅游十三陵导游词 明十三陵导游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建立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统治时间长达277年,期间先后有16位皇帝在位,除第二位皇帝朱允文因‘靖难之役’战败,下落不明没有陵墓外,其他皇帝均有陵墓保存至今,经考古专家们的考证,明代帝陵共计6处18座,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北钟祥市--嘉靖皇帝父亲朱佑元兴献帝的显陵)、江苏(江苏南京钟山--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江苏盱眙--祖陵,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实葬地,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安徽(凤阳--朱元璋父母,兄嫂,侄子的明皇陵)、北京(景泰帝陵,明十三陵)四省市,下面来看一下我们今天参观的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脚下,领域面积120平方千米,四边群山环绕,由于山水的常年冲刷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占地40平方千米的广袤盆地,山间明堂广大,风景秀丽,历代帝王大都认为帝业的兴衰多取于祖先墓地的好风水,所以十三陵的卜选历时2年的时间。明代的风水术士们,非常注重龙砂穴水向的相配关系,龙即指主山;砂是指由主山派生而出的其他山脉;水有界止龙气涛涛流逝的作用;所以又有‘大水横其前,小水夹左右’的说法。我们看到十三陵全景图上,温榆河的支流自西北直泻东南,每座皇陵前都有汉白玉的石桥,桥下流动的月牙河水即是小水,每座皇陵就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中。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xx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这十三座陵分别是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明十三陵的形成前后经历了235年,埋葬了明朝自永乐皇帝开始的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1位皇贵妃和数十位殉葬宫人,及7座妃子坟和1座太监陪葬墓。

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最早开始修建的。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朝初期,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文即位,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兵南下,史称‘靖难之役’,4年后攻占南京,并且从当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年征战,在他所统治明朝的20xx年里,国库充实,政局稳定,他下令迁都北京,营建故宫,修筑长城,编纂《永乐大典》,以及派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他的卓越政绩。最后死于征战途中,可以说还是一位比较贤明的皇帝,虽然也犯过错:靖难之役,设置东厂。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的女儿,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内训》和《劝善》,40岁病逝。长陵始建于1420xx年,在1420xx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武陵源导游词介绍 武陵源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一路辛苦了!

我是各位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韩导,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风景如画的世界遗产——武陵源,祝大家旅游愉快!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它以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桂林之秀幽峻的景点,赢得了“风景明珠”的美誉。

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韩导要和各位说一声“不要乱涂乱画、乱扔垃圾、拍照等不文明行为”。

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奇妙无比。有“别开生面张家界,竟在五岳黄山外”的美誉。论山水,是“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观动物,飞禽走兽穿山而过,蝉鸣鸟叫伴人行;谈花卉,它奇花异草处处有,一年四季有花开。

走过张家界森林公园,绕过黄龙洞,就来到天书宝匣。可是,天书和宝匣在哪儿呢?瞧,仔细看,对面山上有个像书匣的长方形盒子,上面的抽盖已经抽开半截了。相传有个财主,五谷不分,一辈子想当皇帝,于是去寺庙求神,上山找到个宝匣,抽开一半,却没见到天书。突然,一只仙鹤朝他飞来,以为是给他天书的,往崖边一跳,命丧黄泉。1981年,世界著名摄影家简庆福曾赞叹道:“踏遍名山千百座,方到天崖绝妙处”。

眼看火车站要到了,韩导是时候和大家说bye-bye了,希望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向韩导提出来,我会做得更好的。武陵源真不愧是世界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滇池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怒江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怒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

怒江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为了安全,溜的构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一块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间的麻绳。

过怒江溜索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当你越过看一眼都头晕目眩的峡谷,当你听到溜索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之声时,心中会不由生出几分怯意。当你看到那些男女老少在江面上自如地溜来飞去,特别是那些大妈带着孩子,背着山羊肥猪一起“从天而降”时,不能不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藤蔑做的怒江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边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故宫导游词500字 故宫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44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来介绍故宫的概况。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2019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2019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2019年开始营建的,用了2019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再者说,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这些殿宇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足以让您听不够、想不够。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故宫的全称是“故宫博物院”,因为它是在明清两朝的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那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不要着急,这还要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说起。1920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2019年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按说,这座宫殿应该收归国有。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溥仪却被允许居住在后宫部分,长达十几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冯玉祥将军的手下鹿钟麟,将溥仪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宫,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并对皇宫中的文物进行了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那天,为了争先目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和宫殿里珍藏的宝贝,许多人拥向故宫,北京城万人空巷、交通堵塞,这件事成了当天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

故宫在开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们不知道。可这几年,每年都有近1000万中外游客到故宫参观游览。因为故宫是全年365天开放的,算起来,每天平均要接待将近3万人呢。

故宫博物院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在古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您知道吗?目前故宫珍藏的文物有150多万件,占全国文物馆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级文物占全国文物的五分之一还多呢?那故宫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种呢?这150多万件文物种类齐全,包括玉器、陶瓷、书画、珐琅、漆器、金银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十多个门类。

这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外,又开辟了青铜、陶瓷、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的主题性展览。另外,你还可以到故宫的网站上看看,网址是:.cn. (d是英文digital 数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宫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数字故宫。

午门 是皇宫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五凤楼”;在明清两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许多重大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每年农历十月,皇帝要亲自到这儿来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另外,打完仗,将士得胜回朝后,要在午门前举行隆重的献俘礼。午门有时也会作为举行喜庆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儿要张灯结彩、“放灯”三天,而且允许平民百姓来赏灯游玩,显示皇家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太平景象。然而,说到这午门,大家都会想到“退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吧。其实,这句话纯属误传,北京当时的刑场在南城的菜市口。那这句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过去大臣们和皇帝在朝堂上议政,经常出现意见不和的情况。在明朝时,皇帝就可以把触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门外用竹子打屁股。这叫廷杖。千万不要小看这竹子,它是一种碗口粗的毛竹,里面还要灌上水银,据说是为了加大杀伤力,几杖下去就能皮开肉绽。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终生残疾。这种恐怖的事情从皇宫传到民间,就逐渐变成“推出午门斩首”了。

神武门 故宫的北门。这座门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嫔、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外,还是击鼓报时的场地。当年这门楼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钟,每夜有专人值班击鼓报更。这里说的更,是过去人们对夜间的计时方法,一更约为两个小时,一夜分五更。夜里11点到第二天1点,正是三更的时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说法。每天夜幕降临后,在击鼓报初更之前,先要敲钟108响。楼高夜静,紫禁城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钟鼓声。

东华门 是整个明代皇宫的东门,与西华门一东一西,遥相对应。东华门与西华门不像午门与神武门那样处于正南正北方为,而是处于靠近东南、西南方位。

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门外与东华门一样矗立着一块下马石碑。这个门的职能与东华门相同,是大臣们上朝进宫出入的必经之地,或许因为出入东华门要经过一大片马厩的缘故,大多数朝臣一般进出皇宫都走西华门。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时出宫游玩也多走西华门。

角楼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它们像四颗明珠,镶嵌在高大的城墙上,它们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这角楼的建筑十分复杂,它一共有三层檐。关于这角楼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呢,我来说说吧。 相传,明朝的永乐皇帝在修建皇宫时,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并且限期100天,盖不好要杀头。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复杂的建筑阿,这可难坏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们愁的都吃不下饭。这是,来了一个卖蝈蝈的老头儿。他那蝈蝈笼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为过去看那巧夺天工的笼子。有个工匠不自觉的数起笼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两根梁…..”一数,一共是九根横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个脊。哎,这部正式咱们要盖的角楼吗!大家非常兴奋,突然想起卖蝈蝈的老头儿,可一看,老头儿不见了。工匠们七嘴八舌的说,这是鲁班爷显灵,来救我们了。于是,工匠们如期建好了角楼。

护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围围绕着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岸陡直,由条石砌成,俗称筒子河。清代护城河的北、东、西三面内侧建有守卫围房732间,戒备森严。护城河水的源头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经过颐和园、运河、西直门的高梁桥,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从地安门的步梁桥下分出支流,经景山西门的地道进入护城河。从康熙朝开始在护城河中种莲藕,农历七月,荷花盛开,十分壮观。收获的莲子和莲藕除交给宫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场上卖,所得银子作为小花销。嘉庆以后开始出租给人养荷收取租金。故宫周围有两条金水河,一条是内金水河,一条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门前,其水系来自护城河西边的河段,护城河河水到达宫墙西南角后,进入地道,在从织女桥流出,绕过社稷坛,从外金水桥流过,经牛郎桥向东过天妃闸,流出皇城。内金水河的水是从神武门西边的地道引入的护城河河水,河水沿内廷西区供电墙外向南流,在慈宁花园墙外向东南转,蜿蜒经武英殿,在太和门前广场形成一个优美的拱形渠,然后转向北流经文渊阁,在銮驾库的西边流出皇宫。整条内金水河在皇宫里绵延2019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桥,还有10多处涵洞。内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宫中取水、消防等实际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太和门 朋友们,到了皇宫,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门,就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地方。所谓御门听证,就是大家所说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严的大殿里,其实不然。每天清晨,皇帝从后宫出来,坐在这太和门种种摆放的龙椅上。王公大臣们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站在门下的广场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边站着当班的内阁学士,负责记录皇帝的意见,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颁行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或“上谕”,国家的日常事务就在这太和门商量决定了。说到这里,也许您会想到:在露天的门外办公,万一刮风下雨怎么办呢?其实别说刮风下雨,就是平常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当时的规定:皇帝和大臣们每天都要上早朝。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头一两个皇帝一般都还比较勤奋,后代的皇帝就贪图享乐,把祖父辈打江山时的艰辛和治天下短裤新都抛到脑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万历皇帝竟长达24年不临朝。历史学家曾说过“明之亡,则亡于神宗”就是说明朝的灭亡正是从这位明神宗开始的。到清朝的时候,将御门听证改在故宫的乾清门。

金水桥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这就是著名的金水桥。您知道它为什么叫“金水桥”吗?我先说桥下这条河的水,它来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从紫禁城的西北进入,东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阴阳五行学说,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认为“西”这个方位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桥自然就叫“金水桥”了,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外也有金水桥,那是外金水桥,而我们眼前的是内金水桥,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装饰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宫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宫殿着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贵了。

太和殿 在宽阔的太和门广场上,广场中间有一条青白石铺成的御道,这条御道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从太和门广场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汉白玉台基上,有座雄伟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这汉白玉台基高达8米,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修建这么高的台基,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壮感。咱们国家古建筑的主体是木结构,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聪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 在紫禁城所有宫殿中,以这座金銮殿最受尊崇,当年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说,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还有在发生战争时派将出征,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非常隆重地典礼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这里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此外一年当中的三个大节庆,也就是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也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其实这个元旦不是咱们现在的新年,而是农历的大年初一_—春节。冬至是一年当日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古人认为这是阳长阴消的日子,值得大庆。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坛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而万寿节则是当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举行大典的场景把,这广场的两要布置雄壮的仪仗队,文武百官就跪在这御道的两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官员们的叩拜大礼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这么重要,在建筑规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积是2377平方米。不仅在紫禁城内,就是从全国范围看,也是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从它的屋脊到地面,高达35米,比现在的10层楼房还要高。讲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您看,这么大的一个广场,怎么连一颗树也没有?原来,这是为了突出三大殿的壮观和皇帝的尊严。您想一想,如果这里松柏参天,三大殿掩映在树荫之中,那还能有现在这种气势马?再者说,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要求格外庄严肃穆。如果有了树木,仪仗和百官的站位都会受到影响,将有损于典礼的严肃性。如此说来,是这些宫殿建筑的功能,决定了这里不能种树。 在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上,有许多青铜鼎,其实那时香炉,因为它们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炉。三层石台上共有18个香炉,象征着清朝的18个行省。每当大典时,就在香炉腹部装上香料,然后将香料点燃,18个香炉就一起散出缕缕青烟,使太和殿显得更加神秘庄严。 太和殿外面两边平台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汉白玉雕凿的器具。在一块圆石板上,中间插一根铁针,周围刻有刻度。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指向哪个时刻,就表示是什么时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与日晷对称的位置,是一座石头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斗、升、合(ge)、龠(yue)五种计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们还常用斗和升来称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时间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在世间,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规定时间和计量的权力,它们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摆放在日晷和嘉量旁边的统龟、铜鹤是举行大典时熏香用的,但还有一定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龟、鹤是长寿的动物,在太和殿的两边摆放上龟、鹤,象征着国运永昌。 我们都知道故宫有8700多间房子,而这太和殿,就有55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古代,我们把四根柱子之间算一间屋子,而太和殿是横11间、纵5间,就是55间了。所以说,整个故宫也只是由几百座宫殿。 摆放在太和殿中平台上的龙椅,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宝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从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这宝座的宽度大大超过高度,给人一种非常稳定的感觉,象征着皇权安稳、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銮宝座的是6根金黄色的柱子,他表面贴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卫着那巨大的龙椅,把皇帝衬托得更加尊贵、庄严。此外还有66根朱红色的柱子。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东北长白山的红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径1米多,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当年没有显得的大型运输工具,要采伐、运输这么的木材,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盘龙藻井。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称,就是指天花板中间镂孔雕刻的一块。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条蟠龙,就叫蟠龙藻井。在这龙嘴的下面,吊着一个亮晶晶的圆球,它叫“轩辕镜”。这个东西可大有讲究,您听说过“炎黄子孙”这个词吧。传说古代有炎、黄两帝,而咱们现代人都是它们的后代,所以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过去的皇上也自认为是黄帝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这个传说中的黄帝号“轩辕氏”,而皇上在宝座的正上方悬挂一个轩辕镜,表示自己三正统黄帝,而且有轩辕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铺的是一种亮亮的方砖。您听说过紫禁城“金砖墁地”吗?指的就是这种“金砖”。这种砖并不是拿黄金制成的,那它为什么会叫金砖呢?这种砖是在今天苏州附近的御窑村烧制的。因为是专门为京城烧制的,所以叫“京砖”。可是南方人发“京”这个字音时,听起来像是黄金的“金”字。久而久之,这京砖被叫成金砖了。虽说这砖不是用黄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独特,工艺复杂,它的质地更像大理石一样细密、坚固,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镜,再加上烧制、铺墁这种砖的费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砖”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实。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样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黄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从后宫出来,在中和殿稍作停留。当太和殿所有的仪式都准备好后,有专门的人来导引着皇帝,沿中间的御道,从太和殿的后门走近去。当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乐、响鞭,整个大典便开始了。由于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准备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来逐渐成为举行各种祭祀、典礼时的准备场所。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有一项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农。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农坛,那里有一块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们俗称的“一亩三分地”。平常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亲自到这块田地上,扶扶犁,锄锄地,这叫行“亲耕礼”,祈求五谷丰登。皇帝在去先农坛之前,要在中和殿举行一个仪式,看一看他要用的农具,这也反映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当然了,中和殿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这里阅视家谱。皇族和老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家谱,皇帝的家谱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这里要说明一句,皇帝的家谱虽名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纸张书写,只是为了强调皇帝家谱的高贵,才称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个用途,是皇帝在这里为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为了表示孝道,要在寿庆和节日给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称号,叫做徽号。像我们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号。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宫殿,在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一些少数民俗的领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来皇宫,皇帝也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这里宴请亲家,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保和殿拥有了一项更加重要的职能,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的考场。老百姓所熟知的状元,就是从这座大殿里考出来的。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您听过这首童谣吗?它的前两句是说一个青年早上还在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来考试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这保和殿。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一步登天,其实当年可不是这样的。在当年,能够到这座大殿内参加考试,就应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为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是从全国众多学子中,经过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考试选出来的。一个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到县衙大堂,见县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会城市考试考“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了,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您还记得吗,在电视剧《铁齿痛牙纪晓岚》里就有秀才参加乡试,考官们徇私作弊的情节。其实,中举对于科举之路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举人们还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去考“会试”。然后才有资格到这座宫殿参加考试,所以叫“殿试”。“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全部结束,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之为“金殿传胪”。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在太和广场,皇帝亲自在大典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个人可以很荣耀的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走出紫禁城,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云龙石雕 故宫中,在许多宫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龙、翔凤等图案。这些石雕主要为了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台阶中间的云龙石雕是最大的一块。石雕的图案,从上到下,刻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游龙,嬉戏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动、精美。这块石雕是用一块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现在长16.57米,宽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达200多吨。这块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区的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有100多华里。在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从百里之外将这么巨大的石头完整的运来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办法拖过来的。工匠们从紫禁城到大石窝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严冬季节,从井里把水提上来,泼在路面上,就这样波一条100多华里的冰道。我们知道,饼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这种能够情况下,仍然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工、几千匹骡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耗银11万两,才把这块大石头拉进紫禁城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个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从心底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铜缸 故宫里有许多大缸,您想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些缸是储水防火用的,故宫里现在总共有308口铜缸或铁缸,分散在各个宫殿附近。故宫的缸都有一个特点,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个方口。因为北京的冬天很冷,户外的水很容易结冰,所以入冬以后,专门有太监来管理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盖上缸盖,低下烧上炭火,一直烧到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烧炭的炭口。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铜铸成的,缸外面是镏金的,一口缸要用黄金约3公斤。金灿灿的镏金铜缸衬着红墙,十分华贵气派。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前朝宫殿旁边,会发现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黄迹。这是怎么回事呢?说道这儿,我要讲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2019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侵略北京。当他们进入紫禁城后,对宫廷物品进行了大肆劫掠,抢走了数不清的玉器、玛瑙、佛像,许多珍贵图书、档案也被破坏。这些大缸表面,金灿灿的黄金夜难逃此劫。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镏金一点点刮去,留下横七竖八的刀痕,引起我们痛苦的回忆,提醒我们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在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又叫乾清门广场。横街以南是外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横街以北是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从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紫禁城的内廷。在内廷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称为后三宫,再往北是御花园。两侧各有六座规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嫔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的东侧,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献殿和乾隆打算养老的宁寿全宫。在内廷中轴线的西面,有一大片宫殿,是供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另外,还有一座很高的建筑,与周围其他殿堂有很大差异。那是外西路的一处佛堂,叫雨花阁,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这座阁楼的形制与其他宫殿明显不同,它的四个屋脊各雕有一条铜铸镏金的龙,四条游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军机处 在乾清门西高墙边,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宫殿,它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话所说的“人不可貌相”一样,这几间小房子也非比寻常,因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军机处”所在地。您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军机大臣”,就在这里值班。清朝为什么要把军机处那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为这排房子的一墙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养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区放生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军情紧急,雍正皇帝经常在养心殿昼夜不停的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评定叛乱。为了随时召见这些大臣,雍正便将养心殿外这排平房作为大臣们休息和等候的地方。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保密。于是,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在这里决断,而本来掌握朝政大权的内阁变成空架子。军机大臣的人选要皇帝亲自在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大臣中选任。这样军机处就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军机大臣确实有一定权势。要是没有过人的才能,还是不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军机处,叫学习“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誊写诗片。皇帝每天口诵所制诗文,这位大臣只能肃立静听,然后回到军机处根据记忆将皇帝的诗文誊些出来,也能做到准确无误了,才能参加撰写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谕旨,有时一天好几次,有时一说就是几百句话,听了以后,仅凭记忆,要能写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说,这活儿容易吗?

景运门 在明朝时期可是戒备森严,没有皇帝的诏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进入。因为,这是进入皇宫内院的必经之门。在景运门西面,有一个和它正对着的门,叫隆宗门,隆宗门的作用及管理办法,和景运门完全一样的。

乾清门,它和南面的太和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场所,清朝则改在这里。清代的许多重大国事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出兵收复中国台湾等。都是在这里讨论决策的。乾清门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长廊式房屋,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没有气派的平房,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您听说过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吗?这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乾清门西侧的叫南书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8岁,又鳌拜登四名大臣辅政,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过大肆结党营私,迫害异己逐渐总揽了朝廷大权,干了许多坏事。康熙14岁时,名义上正式亲政,可实际上鳌拜仍然控制着朝廷,把康熙置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鳌拜和一个大臣发生争执,鳌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闹,后来竟然撸起袖子、伸出拳头,胁迫康熙。康熙只好暂时忍耐。从那以后,康熙决心除掉这块绊脚石。然而鳌拜是满族贵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极好,又手握大权,在朝中有一大帮党羽,要扳倒鳌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决定智取,假装迷上了摔跤,他让人找了十几个身体强壮并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时鳌拜进宫办事,看到小皇帝这样贪玩,认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着独揽大权的美梦。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康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鳌拜来南书房讲书,当时这里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当鳌拜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走进去时,突然拥上一帮少年,连拉带绊把他按倒在地,鳌拜还以为这帮孩子在跟他开玩笑。当他被捆绑住后,康熙严厉的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考虑到鳌拜毕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宣布将他终生监禁。不可一世的鳌拜后来死在狱中。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6岁。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从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开始,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宫殿里宝座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块匾是康熙皇帝临摹顺治皇帝的笔迹写成的,在学多电视剧中出现过,可以说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块匾,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清朝皇帝标榜的祖训格言,制成扁悬挂在这里,作为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有关。储是储存的储,建储业叫立储,就是确立皇位继承人。我国历代王朝,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立为太子的多是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可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着皇帝梦,他们为此往往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甚至发展为同胞骨肉互相残杀,您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吗?剧中的康熙皇帝就因为建储而遇到问题:他曾两次立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又两次把他废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选,直到他临死之前,才下诏书,让四子胤祯继承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长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较突然,所以民间就盛传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据说,康熙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勾结负责传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将“十”字上面加一横,下面加意钩,改称了了“于”字,成为“传位于四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清史专家考证,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清代这种传位诏书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这样看来,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诏书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历史教训,决定将公开立太子的制度,该为秘密建储。秘密建储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时不公开确立太子,通过对皇子们的全面考查,选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将这个皇子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由混各地随身带着,另一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背后。当皇帝病危时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一起把这两份诏书取出来,对照无异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这种方法确实减少了皇子之间的争斗。雍正皇帝设立了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这座宫殿上的彩画图案和其他宫殿的是有区别的。所绘彩画是一对对飞翔凤凰,而其他宫殿基本上都是一对对游龙。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头上戴的是凤冠,穿的是凤头鞋,住的是凤楼。说到这儿您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来这交泰殿是宫内专门为皇后准备的正殿。在皇宫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元旦,还有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会端坐在交泰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宫内嫔妃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大夫人的朝拜。殿内正上方悬挂的那张匾写有“无为”二字。这两个字很是耐人寻味,无为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讲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其实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为,凡是要顺其自然。交泰殿虽然不大,里面的陈设却非常丰富。宝座两旁有一些蒙着布的方架子颇引人注目。当年这些架子上放置着象征皇权的大印,一共有25方,习惯上称为二十五宝,这些都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出来的。在殿的两侧,还有两件大型计时器,东边的叫“铜壶滴漏”,西边的叫“大自铭钟”。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器,大自铭钟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仿造的钟表。

坤宁宫 是后三宫的最后一宫。我们知道后三宫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从名字上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这“坤宁”二字同乾清宫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对应的,“乾”指天,象征着阳;“坤”指地,象征着阴。“清”“宁”都是表示安定、和谐的意思。您该猜到坤宁宫的作用了吧!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那坤宁宫自然是皇后的寝宫了。在明朝,除了个别失宠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这座宫殿内。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宁宫里。到了雍正皇帝时,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宫,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宁宫了,于是对坤宁宫作了改建。从此,这座古老的宫殿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首先说,这座宫殿的正门不居中,而是偏向东边,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说,坤宁宫的窗户纸都糊在窗棂的外面,过去人们说东北三大怪,其中就有这“窗户纸糊在外”。在风沙大地区,这种把窗户纸糊在密集的窗棂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户纸不易被风刮破,还可以使窗棂上不落灰尘。屋内的陈设,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较大,是萨满教举行祭神的场地。萨满教是满足的民族宗教,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它是一个多神教,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汉族民间祭拜的关云长,以及山里的虎、鹿、猪、熊,路边的石头、树林等都是萨满教的祭祀对象。坤宁宫东侧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礼仪,帝、后新婚,要这这里住满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养心殿,而皇后在东西六宫中中选择一宫居住。洞房中的陈列室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状。洞房的墙上涂着红漆,地上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是红色,在洞房的门口和东侧过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个大红底金色双喜字,寓意着“开门见喜”。靠窗户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内靠西北墙的地方摆有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喜床。

坤宁门 是御花园的入口。到了这里,古柏老槐扑面而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它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90米,总面积不超过12019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类建筑20多座、古树160株,还有两座假山、两方水池及散布其间的大量奇花异石,使御花园显得格外典雅、幽静,幽赏起来,美不胜收。

御花园

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在钦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两棵长的很奇特的柏树。这两棵树的根和主干彼此独立,但从树杈上就相依相偎,难分彼此了。人们称它为“连理树”、“连理枝”。古代人把这种连理枝又叫“合欢树”、“夫妻树”。其实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园艺工匠就将它们拧到了一起,最后长成了这个样子。您知道吗,钦安殿是整个故宫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从明代保存下来的,距现在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两朝都在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宫都是木结构的房子,非常怕火,过去由于没有避雷针,曾多次着火。特别是太和殿,因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击,自明初建成以来,曾经发生五次较大的火灾。所以封建帝王们特意在宫中专门找一个宫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宫的安全。而且,这连理枝前的门叫天一门,门的名字也跟水有关系。《易经》上说“天一生水”,水是灭火的,于是起这个名字,用水镇火,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浙江宁波有一座明代的藏书楼叫“天一阁”,也是取这个意思。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养性斋 是座凹字形的两层楼阁式建筑。它的外墙倚着御花园的墙壁,海棠树、太湖石环绕周围,环境很优雅,在这儿居住一定很舒服。谁在这儿住过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话也讲的非常流利。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就有这位英文教师的镜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就业在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苏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冲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要细算起来,这堆秀山“太湖石”的历史比整个皇宫都古老,听我们讲讲吧。在北宋的都城开封,过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灭亡了,艮岳山也毁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把这些石头运到这儿,堆成了我们眼前的堆秀山。所以这些太湖石有近102019年的历史了。在山脚下,正中有一个门洞,在门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人工喷泉。那时候故宫里没有自来水管道,这喷泉是怎么设计的呢?工匠们在半山腰两侧各设一口蓄水的大缸,通过水道,产生压力,使水从下面的龙嘴里喷出。而喷泉造型是用石头雕刻的一条蛟龙,盘踞在石座上面。喷泉整体造型和谐美观,使皇帝的游玩别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儿是御花园的最高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皇帝会带着后妃们,在亭内登高赏月、饮酒作诗。

絳雪轩 为5间房的建筑。这个“絳”字是红色的意思。可我们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岂不成了红色的雪吗?其实,当年这里种着5棵海棠树。一阵微风吹来,白中透红的海棠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层红色的雪,乾隆皇帝为此作诗“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絳雪未酣霏”,来赞美当时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轩。絳雪轩对面的花坛,竖着一块枯木。但您仔细想想,如果这是块木头,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早就腐烂了。其实,这是一块木头的化石,叫木变石。这木变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记载,东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经常年累月,变成石头,就是木变石了。一般的木变石都比较小,可是我们看这块石头,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难得了。这块石头是黑龙江的一个大将军,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头后,非常高兴,诗兴大发,题诗一首,刻在石头上。

延晖阁 为二层阁楼。您可千万不要小看这阁楼,清朝的选秀女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吗?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好,延晖阁讲到这里。我现在问您一个问题,您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吗?那里面的格格门住的地方叫什么来着?没错,淑芳斋!在延晖阁西北边有一个小屋檐,倚着红墙,那里面就是淑芳斋了。它位于西六宫最北处,目前还没有公开开放。我所以要讲一家,是为了消除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淑芳斋并不是拍《还珠格格》时的场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电视剧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在清朝的时候,淑芳斋是皇帝和后妃们看戏的场所。紫禁城内共有5个戏台,淑芳斋里就有两个,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在这里演过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简单的都江堰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最佳旅游时间都江堰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冬暖夏热,四季不明显,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字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都江堰导游词50字 都江堰导游词开头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2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44′54″-31°02′0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0″之间。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都江堰市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

行政区划

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镇、幸福镇、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翠月湖镇.2个乡向峨乡、虹口乡,49个社区委员会、333个村委会;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95人/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

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1988年,撤销灌县设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1994年,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城区靠近都江堰渠首,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索桥、城隍庙、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等重点文物。

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民国防区时代为川军邓锡侯部黄隐江防军防区。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1997年,都江堰市面积1207.7平方千米,人口57.3万,辖12镇16乡。市政府驻灌口镇。

1999年,都江堰市辖12镇、16个乡: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20xx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21980人,其中:灌口镇75059、幸福镇122728、蒲阳镇26163、聚源镇30985、崇义镇26460、天马镇29936、石羊镇26377、柳街镇21828、玉堂镇20894、中兴镇26620、青城山镇10287、龙池镇6155、胥家乡26340、驾虹乡12307、金凤乡14404、向峨乡14350、土桥乡12397、安龙乡11347、大乐乡11477、徐渡乡16524、沿江乡15006、民兴乡13389、青城乡15671、大观乡10761、两河乡4721、白沙乡8472、麻溪乡5511、虹口乡5820。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土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满族、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xx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xx】41号)同意都江堰市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将原青城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山镇;青城山镇政府驻原青城镇场镇正中街。将原麻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紫坪铺镇;紫坪铺镇政府驻紫宽街。

将原金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蒲阳镇;蒲阳镇政府驻和平街。将原驾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胥家镇;胥家镇政府驻石龙上街。将原土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义镇;崇义镇政府驻官家花园。将原沿江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柳街镇;柳街镇政府驻五一村。将原徐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石羊镇;石羊镇政府驻政府街。将原大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龙镇;安龙镇政府驻海棠路。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观镇;大观镇政府驻双风路。

20xx年,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幸福、蒲阳、中兴、聚源、天马、崇义、龙池、柳街、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石羊、玉堂、青城山)、2个乡(向峨、虹口)。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 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游峰导游词350字 天游峰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山第一胜地——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景区是武夷山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结合最完美的景区,位于整个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御茶园、天柱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览亭、天游观等。

景区主峰——天游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雄伟山峰,以其秀美的景观闻名于世,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天游之巅,望武夷群峰只露峰尖,似座座仙岛在云海中飘动,游人仿佛置身于天宫一般,故名“天游峰”。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登上此峰感慨到:“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其实,天游峰除了迷人的自然风韵之外,它还是一道难得的文化景观,这里有茶园,有书院,还有摩崖石刻,体现着武夷山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武夷山有句俗话:“不登天游,等于白游”。天游峰究竟有多美?不妨就让我们开始快乐的“天上一游”吧!

老虎洞

亲爱的朋友,武夷山曾被誉为“洞天仙府”,成为道家修身练道的仙境,据记载武夷山共有四十六幽洞。幽洞是武夷山“丹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之后,岩石崩塌、堆积的产物。您即将经过的是这类岩洞比较集中的地段。现在您面前的就是武夷山著名的“老虎洞”。这是一处由崩塌岩石堆积而成、层面敞阔的大型洞穴,形似虎头张口,洞内宽敞明亮,前后相通,可容纳一百多人,洞内夏凉冬暖,舒适宜人,是游人休憩的佳处。沿洞内有崎岖小路也可通往云窝。

重洗仙颜

朋友,您沿着老虎洞口的石路前行,迎面有一块巨石斜立如屏,石壁上有两方摩崖石刻。一方题刻“云路”二字,提醒您这是通往“云窝”的小路。另一方石刻是明末学者方孔昭所题的“重洗仙颜”。方孔昭为明代理学家,字潜夫,安徽桐城人,明朝灭亡后归隐故乡。方孔昭尊儒贬佛、道,他来到武夷山游历天游峰的时候,发现这里儒、佛、道三教同山,主次难分。因此将“重洗仙颜”勒于云窝入口处,希望以儒学来“重洗”人们思想中儒、佛、道混杂的现象,可谓寓意深刻。

您沿云路前行,过了眼前的一道石门,就进入“云窝”了。

云窝

在高耸的接笋峰西壁岩下,隐藏着因岩峰崩塌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个,这些岩洞背岩临溪,形态各异。每当冬春时节,常有一缕缕淡淡的云烟从洞中逸出,在岩石之间轻轻飘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展自如,变幻莫测。因此,人们称这一带为“云窝”,有诗云:“云儿也似有心雾,自取幽奇来做窝”。云窝的造景,就像一台精彩好戏的开场,为游人的天游之旅增添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云窝一带风景迤逦,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名宦隐士潜居养心的地方。这里曾先后出现过很多学馆、道院和亭台楼阁等建筑。

据《武夷山志》记载,明万历年间,隐居于此的兵部右侍郎陈省曾在“云窝”一带兴建“幼溪草庐”。陈省,字孔震,号幼溪,福建长乐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陈省为官正直清廉,颇有政绩,曾任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关、湖广等地,官至兵部右侍郎。首辅张居正曾将陈省比作嘉靖朝的军事家、兵部尚书“毛伯温”竭力向万历皇帝推荐。万历十年,首辅张居正死后,反张势力得势,陈省的政敌趁机弹劾他为张居正所用,于是,陈省愤而辞官,解甲归田。万历十一年,即1583年,解甲归乡的陈省来到武夷山,难舍武夷美景,于是在这里修建“幼溪草庐”,并在此隐居十三年之久。据记载,当年陈省所建的“幼溪草庐”,亭台楼阁有十六处之多,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弃,只在岩石间留下些许的遗址和摩崖石刻,还能让人依稀体会这里曾发生的历史,体会风景迤逦的“云窝”里浓厚的文化气息。陈省在“云窝”里长期隐居,已经与这里的“云”结下深厚的感情,擅长书法的陈省在这里留下了以众多“云”为题的石刻,有“云窝”、“云崖”、“云路”、“云关”、“留云”、“卧 云”、“白云深处”、“栖云阁”等等。看来,“云儿”也是这里的主人,这里就是“云”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故宫导游词讲解 故宫景点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故宫来,我叫张家荣,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流览故宫三大殿,希望你们在参观浏览中对故宫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故宫又叫紫禁城,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美的宫殿建筑群。它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这进了太和门,就到故宫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高28米,面积2377平方米,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中的保和太合,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合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和谐是当今中国最强音。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弯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揽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明清两代举行科举考试——殿试的地方。

好了,我们游览完了故宫三大殿,这样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这样井然有序的布局,这样庄严肃穆,不能不令人惊叹。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通灵大峡谷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们游览了广西xx县境内的亚洲第一大峡谷——通灵大峡谷。

在车上,导游介绍说:“通灵大峡谷是世界上一道美丽的疤痕。它长约2800米,宽约200米,深300米,被亚洲最大的单级瀑布滋润得满目苍翠。深幽的山谷,见底的小溪,奇异的花草,把通灵大峡谷打扮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听着导游的介绍,我的心中更加充满了对大峡谷的向往。

终于来到了入口处,壮族小阿妹带我们走向峡谷深处。走在台阶上,抬头看不见天,全被绿叶和青藤遮盖了。越往下走,台阶就越陡越窄。我们一边小心翼翼地走着,一边观赏着周围的花草树木。这里有侏罗纪时期与恐龙一起生活的桫椤、莲子观音座蕨等蕨类植物和金丝李、见木、润楠、桄榔树、火焰树等珍稀植物,给通灵大峡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远古时代。

随着一阵“哗啦啦”的响声,一道银光闪过,一条白练映入眼帘。它从山头一泻而下,就像银河从天而降,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这就是落差188米通灵大瀑布吧,好壮观呀!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继续向前走去,小阿妹说,谁再过去谁就要湿身了。走过去一看,原来这儿有个巨大的溶洞,洞外就是通灵大瀑布。这简直就是花果山里的“水帘洞”嘛。我和爸爸妈妈拼着伞冲了进去,没伞的只好光荣湿身了。越往里走,路就越来越窄了,光线也越来越暗。我们终于来到了洞底,只见又一条高约20多米的瀑布呈九级跌落,汇入深不可测的地下河去了。这“石井洞天”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呀!

通灵大峡谷神奇瑰丽,真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看来,这一趟没白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河南函谷关景区 函谷关导游词沿途加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原关楼在楚汉相争时,被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大将黥布一把火给烧了。后来曾多次修复,又多次被毁于战争的硝烟之中。现在的关楼是1992年由灵宝灵化集团投资修建的。它承袭了秦汉的建筑风格,上部城楼都是本质结构。东门城楼因其两主楼顶端各饰有一只丹凤,故俗称"丹凤楼",也有人叫她"双凤楼"。

这里的函谷关,习惯上被称作"秦函谷关"。它东临弘农绝涧,西拒衡岭高原,南依巍巍秦岭,北接滔滔黄河。函关古道全长15华里,是古代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路,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人用"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来形容它的战略地位。函谷关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其间曾有16次大战役在这里发生,不少战役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过去,有人说:谁拥有了函谷关,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据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使五国"流血漂橹",大败而归。公元前220xx年,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选择秦国兵力较弱的线路进攻,从陕西的商洛经武关提前进入关中。而项羽自恃兵力强大,一路走大道,等他攻打到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入关中,大怒,命大将黥布强行攻关,并把关楼烧毁,上演了千古绝唱"鸿门宴"。安史之乱时,唐军主帅哥舒翰被迫放弃守城计划,与叛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地区,惨遭失败。1944年,侵华日军在函古关遇到了国民党胡宗南部的有力抗击,被歼灭20xx余人,遭受重创。1986年,作为战争的佐证战国时期守城兵士的武器库--竖井式箭库被发现。箭库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30枚为一束,现均已锈迹斑斑。

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所谓太初在道教中指天地初形成的元气或初形成的状态。

据史书记载,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登上一个土台,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要从函谷关经过,于是沐浴更衣,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柱下史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因为看到周室衰微,朝政废弛,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其著书立说,老子很高兴的接受了尹喜的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瞻紫楼,又叫望气台。

沿中轴线过了二道门,左右两侧分别是三清殿和三皇殿,殿内供桌由中国台湾圣道龙华会捐赠。后为太初宫主殿,里边供奉的是老子。老子皓首长髯,神采奕奕,在聚精会神的著书,两侧分立着书童徐甲和关令尹喜。

沿主殿左侧台阶拾级而上,就是"鸡鸣台"。

战国时期有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四君子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据说他门下养有食客三千人。秦昭襄王为了成就霸业,就请孟尝君来做丞相。秦国的大臣因怕孟尝君的到来而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就千方百计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本想重用孟尝君的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将孟尝君暂时软禁起来。

秦王的弟弟径阳君,在齐国作人质时和孟尝君成了好朋友,他看到孟尝君有难,便出面去求秦王的宠妃燕姬。燕姬对孟尝君献上的玉壁不屑一顾,只想要白狐裘。可是白狐裘只有一件,孟尝君人关时已经将它献给了秦王。孟尝君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门客自告奋勇,学狗叫瞒过看库人,从狗洞进入王宫库房,盗出白狐裘,献给了燕姬。得到白狐裘后的燕姬,趁着夜宴的机会,劝说秦王放了孟尝君。秦王经不起燕妃的软磨硬缠,便下令放了孟尝君。

得到过关文书的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率领一帮人急奔函谷关。赶到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的法律,"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孟尝君一时没了主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传来一阵咳亮的鸡鸣,引得关内外的鸡全都叫了起来。原来是孟尝君门下的一位食客,跑到高台处学鸡叫,守关人员不辨真伪,听到鸡鸣迷迷糊糊爬起来开了关门,验了过关文书,放孟尝君一行出了关。秦王果然反悔,派兵来追,但是为时己晚,孟尝君一行泛起的灰尘,已经落下许久了。后人在高台上建了鸡鸣台,以示纪念。

各位游客朋友,在我们离开函谷关之际,三门峡的全部游程也接近尾声了,在三天的行程中如果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敬请各位原谅,也衷心地希望您把宝贵的意见留下来,以便改善我们的工作。同时,也欢迎各位在方便之时再来三门峡做客,那时,我们将以更优美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欢迎您的到来。预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路顺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颐和园导游词200字 颐和园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一名导游。欢迎来到著名的皇家花园颐和园。请保护文物;保证公园内的卫生;告诉导游你想要什么。请收拾好你的背包,带上你的行李。现在我们将开始参观。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区,原为清代皇家园林和宫殿。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亩。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公园里有3000多个大厅、亭子和水榭。其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建筑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包括皇家花园博物馆的名称。颐和园中有一副赞美约伯的对联。它的上联是:一路走来,竹云满地,底部链接是半帘花影月笼纱。这对联的意思是:小径两旁竹林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道路上覆盖着厚厚的或淡淡的云。夜里,窗帘半卷着,月光如泻,似乎蒙上了一层薄纱。窗帘上印着各种花草树木的影子,有深有浅,非常漂亮。

我们要绕过这栋大楼。它的名字叫正厅。现在,我们来到长廊。走廊长700多米,分为273个房间。看,每个房间的横槛上都有五颜六色的图画,展示着人、花草和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两幅是一样的。看看走廊两边的花草树木长得多茂盛。

现在,我们在万寿山脚下。往下看,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楼,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佛香阁。下面一排排宏伟的宫殿是排云寺。反腐格言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我们站在佛香阁前往下看。颐和园的大部分风景都在我们眼前。看看郁郁葱葱的树木,黄色和绿色琉璃瓦屋顶和猩红的宫殿墙壁的阴影。就在前方,昆明湖静如镜,碧玉绿。游船和原船缓缓滑过湖面,几乎不留痕迹。向东看,你可以看到几座古塔和城里的白塔。

现在,请检查你的行李是否丢失,然后我们去洗手间。

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地方昆明湖。四周是一条长长的堤岸,上面有几座风格各异的石桥,两旁种着无数垂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远处看,这座岛屿是绿色的,在树林中可以看到宫殿的一角。当我们走过这座长长的石桥时,我们可以去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口,叫做十七孔桥。它的桥栏杆上有数百根石柱,都刻有小狮子。狮子的姿势千差万别,没有两只狮子是一样的。为什么这座17孔的长桥有17个桥孔是这样的:建造这座皇家园林的皇帝特别喜欢数字9。当时修桥的时候,中心是从左边第一个桥孔或者右边第一个桥孔算起的九个,所以这个长17孔的桥有十七个桥孔。

今天的领先时间到此结束。请注意安全,开始免费游,下午5点在这里集合。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涠洲岛导游词600字 涠洲岛导游词讲解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xx市拥有广西最大的海岛涠洲岛。涠洲岛位于北海半岛东南面24海里处,由南至北长6.5公里,由东至西宽6公里,最高海拔79米,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住有20xx多户人家, 16000多人口, 85%以上都是客家人,岛上不但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具备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 (海水sea 、阳光sun、沙滩sand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岛屿;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

在高空鸟瞰,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涠洲岛犹如一枚翡翠漂浮于湛蓝的大海中。踏上这座火山岛,撞入眼帘的是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红色火山岩好象刚刚喷发过……位于盛堂村的法国天主教堂,更是在19世纪末就落户岛上,材料全部取于岛上的珊瑚、岩石,历经百年岁月,依然坚固如初。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游览该岛,写下“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的诗句。

猪仔岭

猪仔岭位于涠洲岛月牙形海湾的中心部位,与岛相离100米,有乱石堆成的小路通往其上,在涨潮时,这条路会被海水淹没。这座耸翠的小岛酷肖一头匍匐着的肥猪,小小的双眼、短短的耳朵、高高的前额,身躯丰盈,膘悍粗犷,唯妙唯肖,叫猪仔岭。

天主教堂

涠洲岛天主教堂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群由教堂、男女 修道院、医院、神父楼、育婴室等组成。当时还没有钢筋水泥,建筑材料全取自岛上的珊瑚、岩石、石灰拌海石花及竹木建造。一百多年来,涠洲岛天主教堂虽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冲刷,仍保存完好。

法国哥特式的天主教堂颇具特色,它高13.5米,长56米、宽17米,全用岩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纳教徒1500人。涠洲岛天主教堂始建于清代

同治年间(公元1861——1880年)历经20xx年才建成。据说此教堂为当时全国四大教堂之一。涠洲天主教堂由钟楼、修道院学堂、医院、育婴堂所组成。由于“文革”的扫“四旧”,除教堂和钟楼外,其余都已荡然无存了。迄今仍可供教徒们在教堂内弥撒祈祷和供后人观瞻。现有信徒20xx多人,每逢星期日,便有信秆到此做礼拜,热闹非凡。

火山口地质公园

火山口意即火山喷发时的口子,在涠洲岛的西南边,在“鳄鱼”山脚下,因壮观的火山熔岩而出名,是涠洲岛上最主要的景区,20xx年1月13日,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组审核评定,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火山岩石千姿百态,各种形状都有,奇妙极了,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妙笔生花。

火山口确实很美,岩层一层一层的,像关于火山喷发的科普书一样,在说着涠洲岛久远的故事。

有风的时候,一浪涌着一浪,扑到岸边的岩石上腾起高高的白花,发出“轰轰”的响声。蓝天、白云、岩石、巨浪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滴水丹屏

滴水丹屏在涠洲岛滴水村南岸边,原名滴水岩。绝壁上部绿树成荫,壁上层间裂隙常有水溢出,一点点往下滴,如朱帘垂挂。由于海蚀作用,岩石的外表形态犹如一有眼、有鼻、有嘴、有发的巨型侧面“人头像”(现已倒塌),景致优美。

滴水丹屏的海滩非常不错,靠近水边的沙子很细腻,中间铺满了碎珊瑚,再往岸边就是松树林。在这里游泳的人很多,在海里随着海浪的涌动时而跳跃,时而漂浮。

滴水丹屏是赏日落的最佳位置。在晴天的时候,每当傍晚时分,将落的太阳会绽放出一天中最后的灿烂,为我们呈献出最绚丽的晚霞。

五彩滩

五彩滩,原名芝麻滩,是因沙滩上有许多像芝麻一样的黑色的小石粒而出名。退潮后的芝麻滩格外的漂亮,巨大的火山岩石一层一层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的壮面。大片大片的火山熔岩裸露出来,特别的宽阔。许多地方虽然海水退了,但还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一洼一洼的水,在蓝天的映射下,一洼一洼的水在视线中也变成了蓝色,和裸露的岩石一起,很是迷人。远处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水成了一色,白白的云点缀蓝蓝的天,让天空更生动;海水时而很温柔地亲吻着火山岩石,时而遇到岩石便跳跃起来,飞溅成白色的美丽的浪花。

碰到好天气,在芝麻滩远眺,离涠洲岛约9海里远、面积约1.89平方公里的斜阳岛犹如就在眼前。

石螺口海滩

石螺口海滩和其它的景点都不一样,即有国内其它地方海滩的那种浪漫,又有涠洲岛特有的原始与自然。石螺口海滩的沙子很漂亮且很松软,在阳光的照射下很白,刺的人睁不开眼晴。天空与白云、海水与浪花、沙滩与茅草棚、渔船与远处的风景、戴着斗笠织网的渔民与躺在太阳伞下戴着太阳镜的游客,很自然地构成一幅无可言说的风景。

石螺口海滩也是涠洲岛上最佳的潜水基地,如果您有兴趣,穿上潜水服,跟着潜水教练一起潜入深秘的海底,与美丽的珊瑚来个亲秘接触可能会让您的涠洲之行终生难忘。

在石螺口海滩,您可以租上太阳伞和椅子,要一些冷饮,很惬意地躺在太阳伞下,一边观赏着美景,一边喝着冷饮。困了就眯上眼睡一会,睡醒了就去沙滩上踩着浪花走一会,在这里只有你才是大自然的主人,怎么玩你说了算。

涠洲岛灯塔

涠洲灯塔位于涠洲岛之巅,1956年设立,原为铁架结构,1969年改建为石塔。由于原灯塔高度不够,导航性能较差,加之建设简陋,与涠洲岛的旅游景点很不相称。20xx年,广东海事局拨款100多万元重建后的涠洲灯塔,高22米,设计考究,建造工艺精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其内设旋转楼梯,上落方便,梯级铺贴红色花岗岩面层,显得名贵高雅;塔身内侧贴白色瓷砖,外侧面贴白色仿石砖,洁白如雪;灯塔采用高级铝合金刚化玻璃水密窗,耐腐蚀、防水性好;塔的底部和悬挑室底板处巧妙地开设通风孔,使灯塔内部长期处于通风透气状态;塔顶安装上海产铜制灯笼,灯光射程18海里;灯塔上部设计有瞭望台,游人登塔极目远眺,全岛风光尽收眼底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广西热门景点导游的讲解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古东瀑布位于桂林市区往东26公里,沿漓江而下,位于桂林———冠岩旅游线上,是景区开发的后起之秀。景区是以地下涌泉汇集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瀑布比漓江水位还高180米,尚能喷涌、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地下涌泉来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是一个因钙活华沉积作用可逐渐长高而改变景致的瀑布;九级瀑布形态各异,有的如鸳鸯戏水,有的如蛟龙喷水,有的在长满青苔的岩壁上,瀑水如布,水纹清晰可鉴,呈白色透明状,尤如喷雾行云;有的水流集中下注跌入深潭溅起层层水雾浪花,尤如细雨蒙蒙,瀑布两岸林木葱郁,荫蔽幽静,水质清洌透明,凉爽甘甜。

山脚下亚—热带雨林浓郁,藤曼垂尾松,风吹林动,鸟语花香,令人有自然的亲切感。高负氧离子含量的新鲜空气立于大桂林旅游圈,形成自然生态旅游观光风景区。暮秋时节的红枫等待您的光临,使您可感受霜林尽染,漫山红遍,红叶铺满山径的美景。

景区的山泉水、土鸡鸭,竹笋野菜,农家风味,纯净绿色,您可享受大自然的美味。古东森林瀑布是广西科委定点的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往东,沿漓江蜿蜒而下,出桂林城26公里,就到漓江·古东景区了。它西傍漓江,北靠桂林,南望阳朔,东接海洋山脉,地利极佳,气候宜人。

在那里,一片神秘的自然山水在等着你……

那一片大林子,是漓江的绿肺。春鲜,夏翠,秋染,冬素,如诗如画。最难得三千亩红枫纯林,五彩缤纷,浪漫迷人。

潺徐的溪泉是它酿浸的乳汁,跌宕起伏,或肖神龟饮涧、空谷连理,又如书生展卷、绣幕牵丝,八瀑九潭,韵致各具。

瀑布:全国唯一处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500米行程落差近百米。不同时序,瀑布或涓秀或雄浑。

森林:亚热带丛林浓郁,藤蔓垂缠。每值暮秋时节,三千多亩的红枫林,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既艳丽又典雅,既热烈又宁静,置身于迷人的枫林画卷,尽显"赤橙黄绿青兰紫,霜叶红于二月花之雅韵"。

空气:森林、溪瀑的原始生态,使空气清新芳甜,沐浴森林,尽享天然氧吧!

生态环保:匠心的创意,独特的视角,让你不经意处与生态自然达成默契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都江堰导游词短篇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10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首在灌县境内,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 4个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计的渠道与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垒山下时,被“鱼嘴”工程分成两股,南侧称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灌溉之利;北侧为内江,又称都江堰,长约160公里,以灌溉农田为主。其下游分汊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渠系。其中,走马河和柏条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后,再重返岷江正流。“鱼嘴”后面是由巨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内外“金刚堤”,与“鱼嘴”连成一体,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刚堤”后是“飞沙堰”,以排洪排沙为主,使内江江水保持适当的水量。堰后即为离堆巨崖,崖下就是“宝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相垂直的天然地形条件而建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展,使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县市,17.3万多公顷农田,迅速扩大到30县市,57.3万多公顷农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导游词短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