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037

范文

81

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河南白马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是一座千年古都。闻名天下的古迹是一定少不了的,像龙门石窟、天津桥、白马寺等等等等,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马寺了。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曾有幸去过一回白马寺。我完全被这座历经两千年风雨的中国第一古刹吸引住了。

这座古刹始建于公元68年。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白马寺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很多壮观的建筑物。而且,白马寺还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还被尊称为“祖庭”和“释源”。

据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皇帝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汉明帝派使者秦景、王遵等13人去西域,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其中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今天的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古寺,还是一个有许多生动传神的佛像和宏伟建筑的地方。

我到白马寺旅游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不仅有形象生动有趣“欢喜佛”弥勒佛,还有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还有一个景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齐云塔。这座佛塔虽然不是十分壮丽,但有弧度的塔身,给人以玲珑、小巧的感觉。

白马寺,是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刹,是我们洛阳人的心中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河南白马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我们今天参观的下一站是享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千米处,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创办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座提道声,被佛教界尊称是“祖庭”和“释源”。“祖庭”即祖师之庭院,“释源”即佛教的发源地。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分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到白马寺呢,我想大家的脑海里会更清晰的浮现出唐僧取经的那匹白马吧,那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呢!

说到“白马寺”三个字,大家会问,既然不是白龙马的马,又为什么叫“白马寺”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寺”字。那“寺”字是源于我国封建社会交外机构鸿胪寺的“寺”,后来成为我国的寺院的通称。白马寺呢,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白马驮经的故事。在东汉永平七年的一个晚上,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博学的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求佛经。蔡秦余人于公元65年离开洛阳,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大月氏中(今阿富汉)遇到印度高僧摄摩滕和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的像,诚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扬佛法。公元67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像,佛经返回国都洛阳。汉明帝见之非常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明帝下令在洛阳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白马篇读后感200字 白马篇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湖》是一篇从风中领略的情味的散文。它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遐思的情愫,这情思像风一样,是无形的,却无所不在,将你紧紧裹挟祝作者选择一年中最萧索乏味,甚至有些凄冷可怕的白马湖冬天来写景抒情,不仅角度新奇,又在中领略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情趣。主要抓住冬天的风来进行描述,领悟到一种萧瑟的诗趣和特有的情调,同时又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领悟出人生的情趣和世态风习,把他对白马湖的怀念之情表现的十分真切而朴实,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处世自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并没有刻意为文,却用舒徐自如的笔自然创造出一种清幽、遐远的境界。文章第一段交待来白马湖的时间及生活环境:“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寥寥数语,即为下文安置了特定的背景,定下全文的基调。当那夜深人静风啸之际,“我于这种时候感到萧瑟的诗趣”,“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作者并未直言其所要表达的意思,然而读者自会在这含蓄的字里行间了其情趣所在,自会咀嚼出深长隽永的意味来。不是吗?当文章行将结束,作者无限深情地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时,我们知道这正是作者厌恶动荡、嘈杂的城市而向往思念纯静美好客居他乡的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素朴优美的语言像一阵阵轻风,吹起感情的涟漪,始终在全篇无声地荡漾,浸裹着读者的心。

朱自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篇章和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去细细品味吧!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南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这尊面北泥像佛为韦驮天将,被称做“护法神“,著武将装,立弥勒佛后,正对大佛殿的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摩侵扰的任务,为清代泥塑。第年农历四月份,树上开满了晶莹洁白的石榴,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啊”!

天王殿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前走,参观白马寺第二重大殿——大佛殿。朋友们,我们现在便进入大佛殿了。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现存大佛殿是明代重修的。殿内正中供奉七尊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天人共七尊。主佛释迦牟尼佛,坐须弥座上,像高2.4米,据说这是他不语说法时的样子。大佛胸口的字符表示大佛“福德无量”。释迦牟尼左侧为大弟子摩汤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佛祖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举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在侧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识,被称“多闻第一”,中国禅宗推举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手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阳行圆满,功过天地,以“行愿”著称。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圣”。东西待立的两位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由此而来。还告诉大家的是大佛殿东南角是一口重2500斤的明代大钟,殿西南角为大法鼓。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下一个殿——大雄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南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15620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1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 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2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欢迎朋友们再度光临洛阳白马寺!

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3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4

朋友们,我们今天参观的下一站是享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千米处,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创办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座提道声,被佛教界尊称是“祖庭”和“释源”。“祖庭”即祖师之庭院,“释源”即佛教的发源地。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分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到白马寺呢,我想大家的脑海里会更清晰的浮现出唐僧取经的那匹白马吧,那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呢!

说到“白马寺”三个字,大家会问,既然不是白龙马的马,又为什么叫“白马寺”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寺”字。那“寺”字是源于我国封建社会交外机构鸿胪寺的“寺”,后来成为我国的寺院的通称。白马寺呢,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白马驮经的故事。在东汉永平七年的一个晚上,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博学的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求佛经。蔡秦余人于公元65年离开洛阳,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大月氏中(今阿富汉)遇到印度高僧摄摩滕和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的像,诚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扬佛法。公元67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像,佛经返回国都洛阳。汉明帝见之非常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明帝下令在洛阳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

关于洛阳白马寺导游词5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驰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个地点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安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旧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一定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广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对增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情,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颁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颁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大会儿,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敞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散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感觉真,因此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辞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招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许多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良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3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摆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3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驰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毕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个地点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气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势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适应,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体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履行着保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 “5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个地点的石榴色彩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5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雪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5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个地点进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作风。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个地点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来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推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 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明白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重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广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美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本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异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急忙响起来,这一定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个地点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作风,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光辉 ,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奇,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笼罩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爱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抵触,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奇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全部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安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作风大体雷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珍宝,国内已特别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如今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一定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全部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四周围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来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阻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会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关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显著的反响。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如今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 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假如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似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奇,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事实上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能够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久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351 字

+ 加入清单

各们朋友们,我们今天参观的下一站是享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千米处,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创办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座提道声,被佛教界尊称是“祖庭”和“释源”。“祖庭”即祖师之庭院,“释源”即佛教的发源地。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分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到白马寺呢,我想大家的脑海里会更清晰的浮现出唐僧取经的那匹白马吧,那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呢!

说到“白马寺”三个字,大家会问,既然不是白龙马的马,又为什么叫“白马寺”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寺”字。那“寺”字是源于我国封建社会交外机构鸿胪寺的“寺”,后来成为我国的寺院的通称。白马寺呢,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白马驮经的故事。在东汉永平七年的一个晚上,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博学的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求佛经。蔡秦余人于公元65年离开洛阳,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大月氏中(今阿富汉)遇到印度高僧摄摩滕和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的像,诚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扬佛法。公元67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像,佛经返回国都洛阳。汉明帝见之非常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明帝下令在洛阳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6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景区。

话说到这里,白马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记清我们停车的位置和车牌号码及集合的时间,地点。随我下车去参观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吧!白马寺游览示意图及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便来到了白马寺的山门前了。寺前的这两匹白马,是宋江代附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江代石刻。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他们置于山门前。我们看到的这座山门呢,始建于明代,1981年翻修顶部,“白马寺”三个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

会长赵赴初先生题写的。山门这三个洞称“三解脱门”即无作门,无相门和空门。现在清各位随我进入白马寺。在我的左手侧有鼓楼,右手侧有钟楼。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分别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他们共同译出了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参观了。请大家随我直接进入第一重殿——天王殿。

迎面坐的大肚佛是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左手握布带,右手持念珠,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品。要告诉大家的是啊,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后,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使人们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四周贡奉的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一,西方广目,南方增长一龙,北方多闻一年。四大天王喻意风调调雨顺。四大天王为清代泥塑。在天王殿东西两侧,有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水“,而白马寺的石榴是白色的。

这尊面北泥像佛为韦驮天将,被称做“护法神“,著武将装,立弥勒佛后,正对大佛殿的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摩侵扰的任务,为清代泥塑。第年农历四月份,树上开满了晶莹洁白的石榴,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啊”!

天王殿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前走,参观白马寺第二重大殿——大佛殿。朋友们,我们现在便进入大佛殿了。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现存大佛殿是明代重修的。殿内正中供奉七尊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天人共七尊。主佛释迦牟尼佛,坐须弥座上,像高2.4米,据说这是他不语说法时的样子。大佛胸口的字符表示大佛“福德无量”。释迦牟尼左侧为大弟子摩汤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佛祖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举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在侧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识,被称“多闻第一”,中国禅宗推举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手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阳行圆满,功过天地,以“行愿”著称。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圣”。东西待立的两位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由此而来。还告诉大家的是大佛殿东南角是一口重2500斤的明代大钟,殿西南角为大法鼓。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下一个殿——大雄殿。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第三重殿——大雄殿。本为元代

所建是明清重修的。佛龛内的三尊圣佛,皆盘双膝于莲花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尊称大雄,即像大力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给人以庄严圣洁之感。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三尊佛左右相对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值得一提的是:大雄空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24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采用夹干漆造像工艺,为传世文物瑰宝。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一套是白马寺等之宝。殿内天相月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的两侧,还各有三条龙,大鹏鸟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祖告状,如来从身上所披加沙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爱如来保护,不再担心爱大鹏鸟的伤害了。如来又运用神通,让贡品变化无限多,让贡品代替龙,满足了大鹏鸟的要求,实现双赢,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也就勇于这个故事。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接引殿。

据说佛教徒修行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功课,可由阿弥陀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正中主佛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作接引状,左手指西方“极乐世界“两侧分别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他们三个合称”西方三圣“,为清代泥塑。接引殿在日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最晚最小的建筑。

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汉明帝刘庄小时候曾在此避暑,后来二位印度高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四十二章经》就在此译出。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白马寺最后一重殿眦卢阁。整个台上以眦卢阁为中心,周围配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院落,为明代重修,殿内佛坛上中间为眦卢遮那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的是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眦卢佛是佛教中一具重要教派密宗所信奉最高的神。两侧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他们三个合称“华严三圣”,清凉台两侧建有藏经阁和法空阁,分别供奉泰国送的中华吉佛和印度前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朋友,导游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现在给大家15分钟自由活动进间,15分钟后大门口集合,请大家抓紧时间。好了,自由活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白马寺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寺院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距西宁市25公里,距互助县威远镇50公里。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称“玛藏观”,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白马寺”的来历传说较多,明万历十二年(1584),第三世__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白马寺”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类似河南的白马寺,故名者为一种。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称“金刚窟寺”。白马寺又称“觉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自觉”“化众”,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后经清代、民国、“”三次被毁。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互开放,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白马篇读后感200字 白马篇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读后感

这本书是沈石溪精选的个种动物小说,例如,《白马》,《花斑豹》,《天娇》·····等等一些。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白马》,它介绍了,白马是一名八路军战士的一匹战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深受战士们的喜爱。而在一次战役当中这匹战马却不幸被日寇俘获,为了不被敌军所用它不吃不喝,还为了尊严差点丢了性命。最终被活活饿死。而爱马如命的日寇长官也都佩服白马的精神。

从这篇文章中我佩服白马的精神和白马的骨气。它虽然是动物不知人间亲情,但是它也有血有肉,也有让人类佩服的精神和骨气。它简直就是一个血骨淋淋的汉子。不被恶势力所低头,愿为人民服务。就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篇文章让我思潮起伏,就像大海上的波浪一样。酸,甜,苦,辣,咸五味杂全。即有欢喜,又有忧。如果说这本书是大海,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指引知识小船的灯塔。

临沭实验小学2011级七班

李智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洛阳白马寺日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洛陽は千年の古都です。世界に有名な古跡は必ず必要です。龍門洞窟、天津橋、白馬寺など、たくさんあります。私が一番好きなのは白馬寺です。

七、八歳の時、幸運にも白馬寺に行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私はこの二千年の風雨を経験した中国第一の古刹に完全に引きつけられました。

この古いお寺は西暦纪元68年に作られました。1961年に国務院により全国第一陣の重点文化財保護機構の一つとして公布されました。白馬寺には天王殿、大仏殿、大雄殿、引継ぎ殿など、壮大な建物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また、白馬寺は中国仏教の発祥地であり、「祖庭」と「釈源」とも呼ばれる。

紀元67年のある夜、漢明帝劉庄は夢を見ました。神様の夢を見ました。金色の体は光に包まれて、軽く遠くから漂ってきて、御殿前に降ります。漢明帝はとても喜んでいます。翌日朝になると、彼は自分の夢を群臣に教えて、どこの神聖さかを尋ねました。太史傅毅は博学多才で、漢明帝に教えました。「西洋天竺(インド)の神様がいると聞きました。仏と名乗って、虚構の中に身を投げて、全身に光を放射しています。皇帝が夢に見たのは仏でしょう。」すると漢明帝は秦景、王遵など13人を西域に派遣して、仏道を求めました。三年後、彼らは二人のインドの僧であるカナダの葉摩騰とモルモットのフランジと共に洛陽に帰り、いくつかの経書と仏像を持ち帰って翻訳し始めました。皇帝は首都洛陽に中国初の仏教寺院を建て、徳の高いインドの名僧を安置し、彼らが持ってきた貴重な経像などを保存するよう命じました。

白馬寺は中国の歴史上初めての古寺だけでなく、生き生きとした仏像や壮大な建物がたくさんあるところです。

白馬寺に旅行に行った時、生き生きとした仏像をたくさん見ました。イメージだけでなく、生き生きと面白い「歓喜仏」弥勒仏、威風堂々たる四天王もいます。大きなギャップができた。もう一つの景色が私に深い印象を残しました。それは斉雲塔です。この仏塔は壮麗ではないが、弧度のある塔の体は精巧で小さい感じがします。

白馬寺は千年の風雨を経験した古い寺で、私達の洛陽人の心の中の誇りで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白马篇读后感200字 白马篇读后感5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白马湖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马湖读后感

《白马湖》是一篇从风中领略的情味的散文。它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遐思的情愫,这情思像风一样,是无形的,却无所不在,将你紧紧裹挟祝

作者选择一年中最萧索乏味,甚至有些凄冷可怕的白马湖冬天来写景抒情,不仅角度新奇,又在中领略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情趣。主要抓住冬天的风来进行描述,领悟到一种萧瑟的诗趣和特有的情调,同时又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领悟出人生的情趣和世态风习,把他对白马湖的怀念之情表现的十分真切而朴实,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处世自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并没有刻意为文,却用舒徐自如的笔自然创造出一种清幽、遐远的境界。文章第一段交待来白马湖的时间及生活环境:“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寥寥数语,即为下文安置了特定的背景,定下全文的基调。当那夜深人静风啸之际,“我于这种时候感到萧瑟的诗趣”,“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作者并未直言其所要表达的意思,然而读者自会在这含蓄的字里行间了其情趣所在,自会咀嚼出深长隽永的意味来。不是吗?当文章行将结束,作者无限深情地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时,我们知道这正是作者厌恶动荡、嘈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杂的城市而向往思念纯静美好客居他乡的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素朴优美的语言像一阵阵轻风,吹起感情的涟漪,始终在全篇无声地荡漾,浸裹着读者的心。

朱自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篇章和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去细细品味吧!,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白马寺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洛阳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洛阳白马寺导游词洛阳白马寺导游词级景区。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猜你感兴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洛阳白马寺塔的英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4960 字

+ 加入清单

Baima temple is located 12 kilometers east of the old city of Luoyang in

Henan Province. It was founded in the 11th year of Yongpi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D 68). It is the first ancient temple in China and the world famous

Kalan temple. It is the first temple built after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t is known as the "ancestral court" and "source of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Buddhism.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900 years. The existing sites

and historic sites are preserved 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Jiagan lacquered statues of the Yuan Dynasty, such as the third

Buddha, the second general and the eighteen Arhats.

In 1961, Baima temple was announc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83, it was design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the national key

Temple of Chinese Buddhism. In January 2001, Baima temple was nam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AAAA scenic spots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In the seventh year of Yongpi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D. 64),

Emperor Liu Zhuang (the son of Liu Xiu) spent the night in Nangong. He dreamed

that a golden man, six feet tall and shining on his head, would come from the

West and fly around the palace. The next morning, Emperor Hanming told the

ministers about the dream. Doctor Fu Yi said, "there is a God in the west, which

is called Buddha, just as you dream.". After hearing this, Emperor Han and Ming

sent more than ten ministers, such as Cai Yin and Qin Jing, to the western

regions to worship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Dharma.

In the eighth year of Yongping (AD 65), Cai, Qin and others bid farewell to

the imperial capital and embarked on the journey of "learning from the west". In

Dayue Kingdom (from Afghanistan to Central Asia today), I met Indian eminent

monks, such as shemoteng and zhufalan, and met Buddhist sutras and white felt

statues of Sakyamuni Buddha. I sincerely ask the two eminent monks to go east to

China to preach Buddhism.

In the tenth year of Yongping (AD 67), two Indian eminent monks were

invited to carry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statues on white horses together with

envoy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Luoyang. Emperor Hanming was very happy to

see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statues. He was very polite to the two eminent

monks. He personally received them and arranged for them to stay in Honglu

temple, the official office in charge of foreign affairs at that time.

In the 11th year of Yongping (A.D. 68), the emperor of Han and Ming or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nasteries in the north of Sanli imperial road outside

Xiyong gate in Luoyang. In memory of Baima tuojing, it was named "Baima Temple".

The word "Si" originated from the word "Si" of "Honglu Temple", and later "Si"

became a general term of Chinese temples. This is the first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in China.

After taking photos of moteng and zhufalan, many Western eminent monks came

to Baima temple to translate Buddhist scriptures. In more than 150 years after

68 A.D., 192 Buddhist scriptures, 395 volumes in total, were translated here.

Baima temple has become the first 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 Center in

China.

In the second year of Caowei Jiaping (A.D. 250), Tan kejialuo, an Indian

monk, came to Baima temple. At this time, Buddhism also entered the public from

the deep palace. Later, tankojaro translated the first Buddhist commandment in

Chinese in Baima temple. At the same time, Tan Di, a monk of the Sabbath state,

also translated Tan Wu De Jie Mo in Baima temple, which regulated the

organization and life of the monks. So far, the commandments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monks' group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a path of monastic

practice has been paved,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mandments in

China.

In the fifth year of Ganlu (260 A.D.), a commandment ceremony was held in

Baima temple, which is destined to be deeply engrav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On this day, Zhu Shixing ascended the altar of abstin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karma, knelt down in front of the Buddha, and became

the first monk who formally received the bhikkhu commandment in Han China. Since

then, the ancient Confucian tradition of "body hair skin, parents, dare not

damage" has been broken.

During the first 200 years of Buddhism's taking root and spreading in

China, the whole proc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Baima temple. This is the product

of China's first search for Dharma from the West. It is the residence of the

first monks who came to China to preach and spread Dharma. The first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 and Chinese Commandments were born here, and the first

Chinese Buddhist monk was born In a word, Baima temple is closely linked with

many "firsts" of Chinese Buddhism, which makes it the real ancestor and source

of Chinese Buddhis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洛阳白马寺塔的英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3975 字

+ 加入清单

White horse temple is located in the henan luoyang city east, 10 kilometers

in the south-north luoyang city harmony door 1.5 kilometers to the west, called

Jin Gangya temple, the so-called "China's first ancient temple", is the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fter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It was built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emperor yongping eleven years (AD 68), it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20__ years.

White horse temple original structure size is extremely magnificent, past

dynasties and rebuilt several times, but because of the war, rise and fall

several times, ancient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the people's government to

preserve the famous cultural monuments, had repeatedly repair. Existing five

major temple and four compound and wing. Prior to the gate, the gate is three

arch side by side. Mountain gate, a pair of stone lions and a pair of stone

horse, schism, inside the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ings have taken the second

monk's tomb and zhu flange. Five major temple from south to north in turn as the

great, big Buddha hall, male temple, temple and which the Lu Dian. Each hall has

statues, many works for the yuan, Ming and qing period. Which the Lu Dian on the

cool and refreshing, cool and refreshing for taken the teng, zhu flang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Wing left and right sides is symmetrical.

The whole building grand solemn, layout in neat 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40 many inscriptions, is valuabl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temple.

White horse temple sits, existing is a rectangular courtyar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40000 square meters. Temple gate, square south have in recent

years, newly built stone memorial arch, free life pond, stone bridg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green space. About relative two stone horse horse, size,

and so the horse, gentle and harmless, this is two song dynasty stone carving

horse, horse is excellent stone carving art. The white horse temple gat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Ming dynasty, for a three arches, side by side on behalf of

the three free door, Buddhism is called nie pan gate. Part name, certificate

face carved over the doorway craftsmen are relic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emple five layers existing hall, located on a straight axis, partial temple on

both sides are symmetrical to each other. In the great hall, in the middle of

woodcarving niches, niche stick around and more than 50 of golden dragon. Within

the recess for the maitreya, namely "happy Buddha". He laughs, barefoot sit

cross legged, vivid and interesting, was in stitches. Inside two side, four

major Kings sitting majestically, is the patron saint of buddhist. Smiling

Buddha (after the wei tuo days, Buddhism guardian deity, towering stands, shows

the majesty of the dharma).

White horse temple east gate walk about 300 meters, there is a 13 layer

JiYun tower, straight into the sky. JiYun tower was built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originally, when the invasion of nomads from song dynasty burned. Rulers

of great years to rebuild the tower, has been 800 years of history.

White horse temple building grand scale, the present layout of jiajing

rebuild, only great, big Buddha hall, male temple, temple four halls. The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ings of gad Ye Ma and zhu flange second monk's tomb.

Backyard, in which the Lu Ge broken stone, engrav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white horse templ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 sites, temple preaching tang by

building (read bed), yuan inscriptions have high artistic value. Temple

originally also unearthed jade carved maitreya Buddha, has been stolen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side of the temple of Buddha is mostly yuan substitute dry

lacquer, especially the Buddha Ursa major, is the best of the luoyang existing

statue. According to records, The Three Kingdoms wei is the white horse temple

have big pomegranate, jingshi legend: "charming sweet pomegranate, a stone."

Temple east there is a big jin at fifteen years (1175) to build JiYun tow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河南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欢迎朋友们再度光临洛阳白马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

白马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读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原来还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弥勒佛像,已被盗往美国。各殿内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别是大雄宝殿的佛像,是洛阳现存最好的塑像。据记载,三国魏时白马寺前有大石榴,京师传说:“白马甜榴,一石如牛。”寺东还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齐云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西晋城白马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31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位于晋城市市区北4公里处的城区境内,面积达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不仅自然风景旖旎如画,而且人文景观底蕴深厚,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旅游滑道等。景区内的白马禅寺存有缅旬僧人赠送的六尊“玉佛像”、台湾佛教基金会赠送的三千册《大藏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寺院封笔提名。

白禅寺位于白马寺山上,白马寺山又名司马山,相传魏司马懿封长平侯曾登临此山而得名。后山顶建寺,因寺而更名为白马寺山。总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10米。山上森林茂密、灌木丛生、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登山俯瞰,晋城市区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

白马禅寺:位于白马寺山山顶,相传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的路上经书掉落水中,唐僧曾在此山晾晒经书而建寺。关于"白马"又有"白马拖缰"的美丽传说。

白马禅寺创建年代不详,但毁坏的比较彻底,原来的旧址上仅剩下一座"景公塔",耸然矗立,向人们昭示着她往日的辉煌。

为了开发旅游资源,1989年城区宗教局特聘释隆慧法师为城区宗教协会会长、白马禅寺住持,并发起整建白马禅寺。1994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白马禅寺破土动工,先后完成了藏经楼、玉佛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诵经堂、九龙壁(汉白玉质)的复修工程。寺内最宏大的建筑毗卢宝殿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从缅甸运回的六尊玉像供奉于玉佛殿内,由台湾赠送的四十多箱《大藏真经》经书安放于藏经楼上。大雄宝殿内的三世佛贴金塑像,庄严肃穆,仅佛头就有2米多高,蔚为壮观。其东西两侧的贴金塑像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威猛雄建。"四大天王"执掌着"风调雨顺",地藏菩萨专司阴间祸福……。天王殿内大肚弥勤佛,心胸永远是那么豪放,"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那种豁达、那种宽宏、那种仁厚,可以让人豁俗虑而渐入佳境。"白马禅寺"及"大雄宝殿"匾额均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

白马拖缰:白马寺山上有一种卵礓石,外坚中空,摇之有响声,人称马铃石。相传,古时有一少年,机智而又善良。他每天为财主上山打柴,风雨无阻。尽管如此,却依然常因柴打少了而遭受财主的毒打。一日,他打柴回来,路遇一老者向他索柴取暖。他看到老人受冻的样子,不顾柴少挨打的危险,慨然施柴于老人。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匹纸马,送于少年,告诉他,这是一匹神马,是当年唐僧取经时骑过的小白龙,如有所求,只须找到千年谷草让它吃下,立刻就能显灵。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风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风雪。第二天,财主不顾风雪,威逼着少年进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怀中的纸马,但千年谷草又去啊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毁坏了,他清楚地记得佛佝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来到寺院,从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怀中的纸马一下就张口吞了下去,摇头摆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骏马,进山为少年驮炭而归。财主得知后,就想将神马占为已有,于是同家丁合谋半夜前去盗马,结果被白马踢翻在地。少年从睡梦中惊醒,跃上马背,与白马一腾空而去,马铃被财主扯落,散了一地,变成了摇之即响的马铃石,白马缰绳拖过的一条山梁至今寸草不生。这就是马铃石的来历及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白马拖缰"的故事。

在白马寺山后约1公里多的山崖上,有一处摩岩造像群,古称石佛岭。据史料记载,原有造像500余尊。传说一和尚,为了搞清佛像的数量,数了十多遍,每次都不一样,不得已,他用了三天的时间将每尊像都贴上编号,才总算得以数清。由于各种原因,石佛岭造像破坏较大,现仅存30余龛,90余尊,以北齐造像为多,有少量的唐宁元造像,还有几尊似为明、清遗物,十分珍贵。

小析山:在白马寺山之阴,又名淅山。泽州古八景之一"淅山爽气"所在地。原有汤帝庙一座,为古人祷雨之所,"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大旱,诏天下立成汤庙,而泽州多山,硗确易旱,立祠独众"。成汤戾外旧有嘉润三池,"娘娘池"内至今仍有细泉涓涓淌。现汤帝庙已毁,但此处风光特异,清新爽人,略加开发,就可成为白马寺森林公园的又一处游览胜地。

黑龙潭:位于白马寺山西北山脚、城区西上庄办事处牛山村东北。为泽州古八景之一"龙潭夜雨"之所在。此地清雅静谧,"潭"由齐整的大砂石条砌就,八边形。潭旁的山岩上留有古人题刻数处,"古龙泉"、"龙潭骤雨"、"神龙致雨"、"八景第一灵迹"等。相传此处的黑龙王娶的是牛山村的媳妇,所以老辈们说,牛山人到此应称龙王为姑父。还说,在此祈雨至灵,旧时泽州府一姓"朱"的"朱官"为感谢黑龙王,就规定在此唱官戏等等。黑龙潭旧有黑龙庙,现已毁坏,近年村民们集资于旧址上重修一小庙。黑龙潭配合其所在的牛山村百亩玫瑰园的开发,九将会成为森林公园独具特色的一道靓丽风景。

滑车:同白马禅寺毗邻的城区北石店镇大张村,于近年在寺之东麓悬崖上,建成滑车道,既大大方便了游客,也给白马寺森林公园增添了新的景点。

释隆慧:白马禅寺住持。祖籍陕西汉中,早年曾饱经磨难。他23岁开始参佛,初为居士,师从陕西小南海寺元慧法师,26岁正式出家。1957年10月到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拜投能海法师门下,并在此戒,开始了清苦的佛门生涯,直到“”。“”中,他和众僧人一并被逐出寺,下放附近农村改造。1975年落实政策,得以重返五台山显通寺。隆慧法师顶住多方压力,克服层层困难,讲经授法,广收门徒,为五台山的再次发展兴旺作出了巨大贡献。1983年任塔院寺住持。1984年任善财洞住持。其间他还曾多次外出游历,宣扬佛法。1989年,隆慧法师被晋城市城区宗教局特聘为城区宗教协会会长(现为市佛教协会会长),并发起整建白马寺。

目前,慕名而来的僧尼居士达数百乃至上千人。隆慧法师为晋城市的佛教事业发展付出了不尽的精力和心血,必将永载晋城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洛阳白马寺英文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023 字

+ 加入清单

White horse temple is located in the henan luoyang city east, 10 kilometers in the south-north luoyang city harmony door 1.5 kilometers to the west, called Jin Gangya temple, the so-called "China's first ancient temple", is the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fter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It was built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emperor yongping eleven years (AD 68), it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2000 years.

White horse temple original structure size is extremely magnificent, past dynasties and rebuilt several times, but because of the war, rise and fall several times, ancient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the people's government to preserve the famous cultural monuments, had repeatedly repair. Existing five major temple and four compound and wing. Prior to the gate, the gate is three arch side by side. Mountain gate, a pair of stone lions and a pair of stone horse, schism, inside the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ings have taken the second monk's tomb and zhu flange. Five major temple from south to north in turn as the great, big Buddha hall, male temple, temple and which the Lu Dian. Each hall has statues, many works for the yuan, Ming and qing period. Which the Lu Dian on the cool and refreshing, cool and refreshing for taken the teng, zhu flang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Wing left and right sides is symmetrical. The whole building grand solemn, layout in neat 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40 many inscriptions, is valuabl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temple.

White horse temple sits, existing is a rectangular courtyar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40000 square meters. Temple gate, square south have in recent years, newly built stone memorial arch, free life pond, stone bridg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green space. About relative two stone horse horse, size, and so the horse, gentle and harmless, this is two song dynasty stone carving horse, horse is excellent stone carving art. The white horse temple gat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Ming dynasty, for a three arches, side by side on behalf of the three free door, Buddhism is called nie pan gate. Part name, certificate face carved over the doorway craftsmen are relic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emple five layers existing hall, located on a straight axis, partial temple on both sides are symmetrical to each other. In the great hall, in the middle of woodcarving niches, niche stick around and more than 50 of golden dragon. Within the recess for the maitreya, namely "happy Buddha". He laughs, barefoot sit cross legged, vivid and interesting, was in stitches. Inside two side, four major Kings sitting majestically, is the patron saint of buddhist. Smiling Buddha (after the wei tuo days, Buddhism guardian deity, towering stands, shows the majesty of the dharma).

White horse temple east gate walk about 300 meters, there is a 13 layer JiYun tower, straight into the sky. JiYun tower was built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originally, when the invasion of nomads from song dynasty burned. Rulers of great years to rebuild the tower, has been 800 years of history.

White horse temple building grand scale, the present layout of jiajing rebuild, only great, big Buddha hall, male temple, temple four halls. The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ings of gad Ye Ma and zhu flange second monk's tomb. Backyard, in which the Lu Ge broken stone, engrav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white horse templ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 sites, temple preaching tang by building (read bed), yuan inscriptions have high artistic value. Temple originally also unearthed jade carved maitreya Buddha, has been stolen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side of the temple of Buddha is mostly yuan substitute dry lacquer, especially the Buddha Ursa major, is the best of the luoyang existing statue. According to records, The Three Kingdoms wei is the white horse temple have big pomegranate, jingshi legend: "charming sweet pomegranate, a stone." Temple east there is a big jin at fifteen years (1175) to build JiYun tow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马大峡谷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白马峡谷景区位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天堂寨景区内,龙井河的上游,离景区大门仅500米,现已开发,南起天然画廊,北至景区管理处,全长1960米。

天堂寨花岗岩自1.3亿年前侵入后,地壳发生了较强烈的构造运动,沿里南河一线发生岩层断裂,在以后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流水下切冲刷、风化剥蚀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峡谷地貌(注:地质专业术语)。

峡谷天凿地造,气象万千。谷内深潭遍布,间有瀑布,迥异神秘,看如银龙飞舞,听似万马奔腾;溪涧怪石散布,或如群象戏水,或如珍珠散落;谷旁植被茂密,郁郁葱葱,可听林海涛声,可闻珍禽啼鸣;空气清新,景致如画,风光旖旎。

峡谷谷底较宽,两岸多为陡立的悬崖峭壁,是较典型的“U”型谷。谷底出露的岩层为深度变质的大别杂岩和花岗岩(注:地质专业术语),各类景观丰富多彩。有黑白相间、曲折盘旋,如云雾翻卷,似霞蔚蒸腾的变质岩景观--“天然画廊”,有沿片麻岩层理贯入的花岗岩脉,横跨河谷的“白龙过江”,有九条岩脉并列在岩壁之上的“九龙壁”,有水平节理与垂直节理巧妙共生而形成的“天然城墙”,有新构造运动遗迹小巧玲珑的淘蚀洞穴(注:地质专业术语)。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牛坪村中新开长的以探险为目标的风景区,具体地名为下牛坪,该风景区风景优美,需八个小时游玩全风景区。

该景区有龙潭虎穴,金龟祈福,飞天瀑布,红岩落泪等景点,其中红岩落泪最有特色,是一块红色的大石头上会落水,站在下面就好像是在下小雨一样。

龙潭虎穴是最险的景点,有粗铁链和钢筋,左边是峭岩,右边是深渊,从这过去还很有意思。还有一个景点是以瀑布为主,在瀑布左边安上云梯,要参观下一景点,必须从云梯下来才行。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