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735

范文

1000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1.介绍什么事演讲词的特点。

2.课件出示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3.介绍毛泽东和张思德。

1.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

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三句。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并列关系。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各层层意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演讲人:毛泽东

听众:根据地军民

背景:张思德为革命牺牲,送葬的追悼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3303 字

+ 加入清单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主旨和人物形象。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课时。

品读法。

投影:

1.“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

2.“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情学生谈谈这两句话的体会(略)

这位追求美爱与自由,热爱青春与美的作家就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竹篁( )碧溪 且(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步骤把握小说情节:

1请学生复述小说的情节

2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请找几个例子

点拨:

(1) 翠翠梦中摘虎耳草。

——父母对歌相恋的故事翠翠问外公“万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声音各处飞

——外公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歌唱出了你”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说思路

(1)黄昏看景,幻想出走 (2)无人理解,内心悲伤 (3)月下故事,埋下阴影 (4)梦中听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闯滩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谈心,感情明确

1.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在小说中,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动往往给人以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翠翠作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几处?

(1)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 ,产生出走的念头?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后来心中又“很觉得悲伤”?

(4)在听父母的故事是,翠翠为什么要“间或吁一口气”?

(5)翠翠为什么要做那样的梦?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轻而易举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祖父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7)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 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 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朦胧 清晰 明确

5.作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亲,祖父对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样?又是如何去做的?

心情:既忧愁又快乐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7.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爷爷又具有怎样的性格,天保和傩送又是怎样的人?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操场上》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1、会认”打、拔、拍”等12个生字,知道“扌”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足字旁”的字与脚的动作有关。

2、正确、流利地读词语、读儿歌。

3、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课件学生做字卡

会认生字,朗读词语和儿歌。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律动导入。

1、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师生听音乐《一字歌》做律动。

2、师:小朋友,每当你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知道我们要去什么地方?(生:操场上)那么现在我们就到操场上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趣味识字,巧妙认读。

1、师: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活动?(出示大图生观察。)

学生看图说话:小朋友在。(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2、出示填空句让学生练习说句子。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玩得真开心啊!体育活动带给我们很多快乐,那么这些活动的名字你认识吗?

3、借助拼音和图片识字。

(出示体育活动图)师:这是什么活动?(打球)

出示戴着拼音的汉字,指名读,男生读,带动作齐读。

去掉拼音和图片生认读。(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一共六幅图,逐一出示学习六个词语: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4、抢答词语,练习说话。

逐一出示六个词语,学生抢答,检查识字。(抢答、开火车读。)让学生用词语说话。

插课间律动(学生起立做。)

三、挑战“美猴王”。(部首归类识字)

过渡语:大家都知道美猴王孙悟空本领高强,他的两大绝技是什么?(生:火眼金睛和七十二变)对,现在看你有没有一双火眼金睛?

1、师: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跳高、跑步、踢足球)那你知道“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脚的动作)

2、火眼金睛对对碰。

出示六辆碰碰车,让生组合识字:足字旁的字。

如足+朵=跺、足+台=跆、足+各=路、足+夸=跨、足+交=跤……(学生往黑板上粘贴生字。)

3、了解会意字“足”的演变过程。

4、师: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打球、拔河、拍皮球)那你知道“提手旁”的字与什么有关?(手的动作)

5、你能像美猴王72变一样“变”出带有“提手旁”的字吗?

学生“变”字,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字卡,拓展识字。(学生往黑板上粘贴生字。)

(及时评价学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字。)

6、游戏巩固识字。(你来表演我来猜)

7、归类总结:我们认识了两个部首,分别是谁?与什么有关?

四、随文识字。

师:小朋友,我们借助拼音、图画、字卡和游戏,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宝宝,那么它们回到儿歌里,你还能认识吗?

1、学生自由读儿歌、老师范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

2、儿歌里还有哪些体育活动?

3、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锻炼”这个词语及“火字旁”。

4、师生合作读诗歌。

五、总结收获。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操场上,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相信以后你在图书馆、超市里、大街上也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猫老舍教学设计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79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教材我是这样理解的,《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这篇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通过个性解读、多元感悟课文“爱猫,猫亲人”的感情主线,从而体会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乖、凭、职等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为我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法、圈点勾画品读法、学生朗读表演法等。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并学会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大猫和小猫的性格。

第二课时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我是准备这样导入的,以学生猜谜语的方式进行导入。紧接着问同学们,谁家养过猫呀?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回顾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猫的,回忆一下,作者都写了什么样的猫以及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汇报:大猫————古怪小猫————可爱

(二)重点研读1———3自然段

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质疑:大猫的性格特点到底怎么古怪呢?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儿?找出描写古怪的关键词语。

生汇报:

1、老实

学生汇报:猫的老实表现在哪里?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2、贪玩

学生汇报:猫的贪玩表现在哪里?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猫的贪玩,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它已经跑出去一天一夜还没有回来,此时老舍一家人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想象老舍一家人师怎样呼唤猫回家的。这就叫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在这句中,让学生多朗读几遍,并找出关联词语“任凭…。。也…。”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说明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

3、尽职。

学生汇报:猫的尽职表现在哪儿。

学生体会“屏息凝视”的意思。指有意识的抑制呼吸,聚精会神的看。

师:猫屏息凝视时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说

学生结合自身遇到过的事情谈屏息凝视。

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它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

接着研读第2、3自然段,继续体会猫古怪的性格。

学生们自由的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猫古怪的词语。

汇报: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出示问题:温柔可亲表现在哪里?

学生汇报:

1、用身子蹭你的腿,要你给它抓痒

2、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3、丰富多腔的叫唤

4、给自己解闷。

紧接着质疑: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蹭的动作?大猫在蹭主人时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在出示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改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小脚印。好不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踩印一个个小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第二句把脚印比作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

课件出示:“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冷漠的表现。)

表现猫古怪的词语还有哪些?

学生汇报:什么都怕——勇敢。

学生想象猫的各种叫唤:当猫遇到蛇的时候,它会勇猛的叫一声——————————喵

当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会心满意足的长叫一声—————————喵

当猫听到主人的叫唤,它会干脆利落的应一声————————喵

当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会粗声的吼一声—————————喵

当猫不想叫了,它就会——————————————咕噜咕噜

这就是老舍先生所说的丰富多腔的叫唤。

指导学生朗读

师总结猫在高兴时与不高兴时的表现和胆小与勇猛的矛盾性格,让我们了解了它性格中的古怪,有时温柔可亲,有时一声不出。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这些特点写得细致、真切,可见作者对猫的亲近与喜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抓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方法来建构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对学生学法的迁移。并在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猫的可爱和淘气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

(“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设计意图:此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了的猫性格古怪又可爱,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逼真地将猫的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你能不能按照这种方法描写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谚语,体会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3、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和多种形式,热爱民间文学。

4、按要求搜集资料,在搜集中培养分工协作的集体精神。

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1、基础练习

a形近字组词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给句子排序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然后排序。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谚语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谚语。

互相学习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

从中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收集谜语,谚语,歇后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狮子与鹿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写两个词语,谁来试试?(美丽 难看)

2、“美丽和难看”,你喜欢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

过渡:有一只小鹿,它又是怎样看待“美丽”和“难看”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正确、流利的读下来。

2、可以了吗?故事中新的词语朋友可真不少,让我们轻轻的开启词语王国的每扇大门,去认识每一位新的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在词语王国中尽情畅游的时候,小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出示:一只小鹿),它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大家,给大家讲讲它的故事。

1、从句入手,朗读感悟。

故事得从“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说起……(板书:角 腿)小鹿对于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句了读给大家听听!谁来?(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课件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身材很匀称。

②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匀称呀!它还有一对像珊瑚的角。

看见过珊瑚吗?老师把它们也带来了。(播放珊瑚图)

③海底的珊瑚给你怎样的感觉?

④海底的珊瑚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说这句话时小鹿的表情怎样?(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觉得这时鹿的心情会怎样?咱们就撅起嘴,皱起眉读的这句话。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①是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对自己脚和腿的看法?(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②在逃脱狮子的追赶时,小鹿的腿有何惊人的表现?你来读读。(指名读 惊险的感觉)

③经历了了狮口逃生小鹿深有感触地说——生接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指导读:小鹿此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读?)

2、积极讨论,引导探究:

①过渡:这次灾难之后,鹿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学们讨论一下,小鹿该不该这样做呢?(前后四位同学讨论)

②好了吗?说说你们的意见。(指名谈,引导学生说出寓言寓意)

3、故事总结,感悟道理。

读了《狮子和鹿》的故事,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像这样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板书:寓言)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

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2、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通过读故事,懂得了什么?

结束语:在这个脚步匆匆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种别致的快餐,能让我们在读后获得智慧,希望大家能和寓言交上朋友,享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的努力。

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课件出示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内容,我首先出个题目请同学们填完整。

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父亲带我去爬山。通过这次爬山,我学到了()和()。

二、自主探究

(一)品味山的沉静

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青山的沉静体现在哪儿呢?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1)“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这是什么季节的山?(夏季)

夏季的山一片碧绿,那春季的山,秋季的山,冬季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象一下?

师小结:不管季节如何变换,大山始终不变,这就是山的沉静。

(2)“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青山图播放音乐《天籁森林》,让学生感受一下,再有感情地读句子。)

(二)领略父亲的智慧

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默读课文,把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1)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2)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

(学生每汇报一句,都用课件出示出来,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感悟父亲话语中蕴含的发人深省的道理。)

3、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

三、交流感悟

1、说说“我”跟父亲爬山学到了什么?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与组内同学交流交流。再各组派代表反馈。

2、带着感悟和体会,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四、板书设计

青山父亲

沉静智慧

征服自己尽心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钱的魔力教材分析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1、读通课文,理解“蹩脚、刻薄”等词语。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揣摩,概括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百万英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金钱”的故事。有一天,一个贫穷而又诚实的年轻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原来,这是一对兄弟给的,他们正在打一个赌,赌这一大笔钱到底会给青年带来幸运还是不幸。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去看一看吧。(补充完成课题)生齐读课题。

2、抓“魔力”来引入课文。

1、找出主要人物——【托德、老板】

2、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说话练习:

看到百万英镑前,托德,老板。

看到百万英镑后,托德,老板。

师:作者在情节设置上,前后形成了一种——对比,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对比描写!(板书:对比描写)

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人物性格?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的?

1、感受托德的性格特点

a、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件最蹩脚的给我。

(抓住“蹩脚”,突出托德以貌取人。(学生板书:以貌取人教师板书:动作)

b、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抓住“啊、哼”字的读,从语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托德的刻薄。师指导朗读这句话,抓住“啊、哼”等语气词。)(学生板书:刻薄教师板书:语言)

c、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从神态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托德见钱眼开,对金钱十分的贪婪。)

▲删减句子,进行对比——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

师:这样,好吗?(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托德的见钱眼开、贪婪的本质。)(学生板书:见钱眼开、虚情假意板书:神态)

2、感受老板的性格特点。

①“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

②“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

师范读。

生交流:老板的话怎么样?

(语言描写中,感受到老板的唯利是图,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较托德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生练读后面老板的话。指名读。

3、是什么让老板托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就是“金钱的魔力”!)

是啊,作者更是运用对比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将人物的这些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4、出示名言:

“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美的,错的变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莎士比亚

附:板书设计(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吨的认识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785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上册p11吨的认识

学生:感受1千克物体的质量;了解自己的体重;了解在什么地方见过吨。

教师: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体课件等。

(一)、目标确定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质量已经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然而“吨”是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抽象的“1吨”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策略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应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过桥”、“货车、电梯的载重量”等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在“搬一搬”、“抱一抱”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人

1、创设情境(课件)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出示课件)。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二、展开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

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坊门街的铜像,斗潭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

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5()(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4)我国举重运动员丁美媛,在奥运会上三破世界记录以300()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雷电颂教学设计一等奖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以读为主,辅以视觉听觉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之美;仿写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师生共同搜集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秋虫的叫声等;教师准备可作课文朗读背景的音乐。

1课时。

一、展示秋的色彩,引出秋天的声音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教师出示搜集的各种秋天色彩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秋天的天是湛蓝的,万里无云;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皎洁如玉盘;秋天的树林是五彩缤纷的,黄叶飘飘,红叶似火,劲松苍翠,古柏更加郁郁葱葱......

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是一个汇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的宝库。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的声音,去品味浓浓的秋意。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3、说说课文具体写了几种秋天的声音,还写了什么。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课文第一节,学生朗读,教师播放树叶飘落的声音,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头脑中浮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继续品读课文第2、3小节。

3、全班齐读课文第4、5小节。

4、教师继续播放课文中没有写到的秋的声音:雨声、树林里果实掉落得声音、树叶碰撞的声音、小动物在草地上跑动的声音,等等。

同学们,秋天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请你来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

怎么写呢?你可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先写声音是谁发出的和怎样发出的,再用拟声词模仿这种声音,最后对这种声音进行想象;除了这种写法,也可以依自己的想法来写。

学生写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诵读诗句,表现感受

1、把课文前三个小节中的一个小节换成自己撰写的诗句,然后把自己诗句的韵脚调整一下,句式调整一下,做到与原诗相协调,练习朗读。

2、举行诗歌朗诵会,各小组派代表参加。

五、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创作的诗句,配上插图,制成展品,参加全班的“秋之韵”诗歌展览。

宋老师的这个教案设计我最欣赏的地方就是它让学生在对诗句的朗读中感受秋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还让学生在仿写诗句的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又感性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以读为主,辅以视觉和听觉材料的渲染。学生感受秋声,主要是通过朗读诗句的方式获得的。与此同时,它也针对学会僧的年龄特点出示一些表现秋天色彩的图片,播放一些表现秋天声音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诗句描绘的的秋天的风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结合诗句的特点仿写诗句。学生仿写诗句的难点有二:第一,不知如何下笔,也就是不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主要是思路上的问题;第二,不知怎样才能写成诗,这主要是对诗的句式和声音的要求不解。第一个难题,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写声音的思路来解决;第二个难题,宋老师通过让学生把自己的诗句放入课文中去观察、分析、调整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扎扎实实的思维方法,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诗歌在句式上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王教学设计导入 老王教学设计两课时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436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与技能: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情感与价值: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全面把握课文,感受语言特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2课时

发散思维课(第一节)

学生通过预习,根据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形成自己的意见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提出质疑,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个班)

发言人次:13人

发言得分:50分。其中流畅、变通(包括评价、提问)40分,独创(质疑)10分

一、新课导入

以“画太阳”的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发散思维课,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学生发言预测

(一)局部理解预测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3、“胡同口蹬三轮车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与“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中两处“老实”含义的疑问与评论。

4、“老王给我们楼下人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其中“前任”一词在表达上有何好处?

5、“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表现了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后来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7、“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这句中的“取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被取缔?

8、“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这句中的“幸亏”一词有什么作用?“降格”是什么意思?“货”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9、“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中“镶嵌”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10、“他面如土灰,两只眼睛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表现了什么?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中的“强笑”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12、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给“我”?

13、怎样理解“我害怕的糊涂了”

14、怎样理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二)、整体理解预测

1、文章写了老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评价或提问)

2、章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中的那些事情(评价或提问)

3、从文章所记叙的老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4、从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或提问)

以上问题的设计,估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语文科代表记录总结发言人次及得分情况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对整节课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肯定

2、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重点问题或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布置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为辐合思维课做准备。

1、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分析评价、理解感悟。重点分析评价本文在记叙时的语言风格,尤其是对人物的刻画。在此基础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独创性思维能力的启发引导。对文章遣词造句提出三处质疑,对文章内容提出两处质疑。

一、作者写作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1、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整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杨绛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教师做适当补充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作者对老王的刻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能力)

1、由学生勾画出课文中对老王生活的刻画的语句,上黑板板书。再由教师对所找出的语句做总结归纳(投影展示板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谋生手段“旧时代”期间载客的三轮被取缔,他的生

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苦

居住条件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

生理缺陷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2、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老王与作者的交往的片段,教师做适当引导,学生能通过引导自己总结出老王的性格特征(投影展示板书):

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现心地善良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交往片段 老王性格纯朴仁义

③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知恩必报

蛋,表示感谢。

三、质疑(可针对发散思维课中,学生所提出重点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进行分析讨论)

1、为什么“连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

分析;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荒唐。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为什么会被“取缔”

分析:结合作者所写的改装后的平板三轮车怎样送客,可以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可了解老王“苦”的社会根源。

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但是当时作者一家同样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为什么她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分析: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等等,从这些来看,作者显然是比老王要幸运的。

四、作者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提取信息能力)

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出总结,再由教师作适当补充:

作者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付给老王应得的报酬;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不让老王白送香油和鸡蛋。这些事情中也反映出作者是个善良的人。但即使如此,作者仍感到愧怍,表现了作者“人人平等”的观念,人无论境遇好坏,都应该尊重他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完成每课三件事:抄写生字词及难写易忘字词

抄评优美精彩段落

写“一课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1、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听觉,感知歌曲旋律,尝试初步记忆、理解歌曲内容,通过思考加工,用语言表述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并尝试大胆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所想。

2、通过听听、画画,培养学生的感官、理解、想象、表述创作能力。

3、让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增加集体合作意识及生生协助意识。

重点:把感官所听到的内容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难点:把抽象的感官所听到的内容用画笔描述表现。

准备蜡笔、水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的工具。

多媒体课件一个、儿歌一首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是否齐全。)

2、 导入

出示“月亮小精灵”情景对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课了?

生:月亮小精灵

师:月亮小精灵告诉黄老师,它上次跟你们一起上课非常的开心,所以今天不请自来了,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月亮小精灵吧!

生:掌声……

师:月亮小精灵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课题,请同学们睁大你火眼晶晶的大眼睛看看它今天带来了什么有趣的课题。

3、 授新课

出示课题——听听画画(生齐读课题)

师:月亮小精灵说今天它不仅带来了有趣的课题,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考考你们看看谁是千里耳,谁的耳朵最灵。

出示课件——谁的耳朵最灵?(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

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学生听儿歌的同时要求学生初步记忆儿歌内容。)

出示课件——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结合所听儿歌及教师指导,用语言表述所感知到的儿歌内容。及时表扬耳朵最灵的同学们。)

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加深学生理解及记忆能力。

出示课件——神奇小画童激励学生作画热情

神奇小画童:呵呵……你们的耳朵灵,我的画笔更灵,我的神奇小画笔可以把耳朵听到的东西画出来,你们能么?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么?

生:能……(回答得声音很自信)

师:好,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神奇小画童的神笔,现在你们就证明给它看吧!

4、 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连续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进行描绘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记忆及想象,尽情描绘表达。 )

5、 评画(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比,评选今天的小画家。)

6、 结束课堂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二年级美术《听听画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设计,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1、能区分物品颜色、花纹的相同与不同,并能将用品一双、一对的配对摆放。

2、能理解活动规则,并有趣地参与活动。

相应教具、学具。

一、做“实物配对”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准备了很多穿戴的物品,可手套、袜子、鞋子还没有整理,都混在了一起。”

2、教师从当中拿出一只手套:“小朋友,谁能帮忙找一找,宝宝的另一只手套在哪里了?”

3、教师:“你是怎么看出这只手套和它是一样的呢?”

4、引导幼儿继续找,引导幼儿辨认相同和不同。

二、介绍卡片配对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规则。

1、教师出示几套杂乱摆放的卡片:“这里还有许多要整理的卡片,谁能把里面一样的两张卡片都找出来,然后两两并排放在一起?”

2、引导幼儿进行卡片配对的游戏。

三、完成《幼儿画册》相关内容。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操场上教学教案设计 操场上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2131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打球”、“拔河”等6个词语,认识9个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

2、初步学习儿歌,能较流利、有感情地读。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7min)

1、(操场图)这节课,小朋友们一看到前面这幅图画,就知道老师要带你们到哪里去?

(指名个说)

你们都猜对了,老师要带你们去操场上玩呢!(出示课题)谁来读读着三个字?

个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很高兴呢!

谁也来读一读?

齐读——咱们一起读一读。

2、现在我们小朋友都认认真真地在教室里上课,操场上可安静了,不过只要下课铃声一响,我们操场上就变得怎么样了?(个说)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自己读一读,看是不是和你想得一样的?

(出示儿歌前两句)指名读——谁能把下课热闹的劲儿读出来?

你读得真高兴啊!

下课的时候多热闹呀,就你这么一点声音吗?

咱们一起帮帮他吧!

齐读——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读读这两句话吧!

3、在这么热闹的操场上,你们平时都在玩些什么呢?

(指名说,要求说完整话)

评价——到处乱跑可不好,以后跑步要到跑道上,知道了吗?

你能跳绳锻炼身体,可真好,不过跳的时候希望你注意安全。

(贴出学生说到的卡片,带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图上的9个生字(10min)

1、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小朋友们下课以后在操场上锻炼身体的图画,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文插图)

2、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

(指名简单说,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回答出来的,老师就不要重复)然后贴出相关卡片:你当小老师,带大家拼一遍吧!

3、有了拼音的帮忙,小朋友们都能说出这些活动了吗?谁来试试?

(请同学认读,看看能不能完全读出来。)

4、选你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看图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5、谁能把整幅图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

远处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近处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左边的小朋友们呢?右边的小朋友们呢?

评价——他能用上咱们学过的“远处、近处、左边、右边”让我们听得更清楚了,可真了不起!

他能用“有的……有的……”连起来说,很能干!

6、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如果这些活动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别急,它们都躲在信封里,四人小组拿出来读读他们吧!读得好的你请他表演表演,不会读的小朋友你也要帮帮他。

三、交流学习情况(11min)

1、检查认读情况。请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卡片在桌上摊开,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你看到我图上指什么,你就说出来,并快速拿出这张卡片。你找对了吗?看着自己的卡片再叫它一声吧。

把卡片放到桌子角上,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

2、这些生字宝宝从词语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抽读生字卡片:四人小组——开火车读)

(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发音真准确!)

给“球”组词。这么多生字宝宝中,球的朋友最多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朋友?

(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知道得真多!)

3、会读了,咱们做“你演我猜”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来演一个动作,让大家猜猜是哪一种活动。猜对了,请他拿一张词语卡片,带大家读一遍。 4、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很多运动和手的关系比较密切,你能找出来吗?

(将知识自然归类,渗透了分类思想。)

生说,点击词语变色。观察着三个要用手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三个生字:打、拔、拍)它们三个长得有点像,哪像呢?

这些表示用手做动作的词语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叫——提手旁。

5、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大家看老师在做什么?(将带有“足”的字放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都和脚有关,都带有“足”。(认识足字旁)

课件出示足字旁以及带拼音的偏旁名称。你认识它吗?(足字旁带学生说两遍)

6、足字旁和“足”字一样吗?(课件出示比较)

是啊,足字做偏旁时,把脚一缩,可有礼貌了!足字旁的字经常是和脚的动作有关。

7、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动动手、动动脚吧!

课件活动---1 2 拍拍手,3 4 拔一拔,5 6 打打肩,7 8 扭扭腰

2 2跑一跑,3 4 踢踢腿,5 6 跳一跳,7 8坐坐好。

四、读儿歌:(5min)

大家玩得高兴吗?你能高兴地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儿歌后两句)

1、自己试着读读看。

2、指名读:谁愿意来读?

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个说)那你喜欢锻炼吗?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评价——读得真好,你一定非常喜欢锻炼身体。

读得一般:小朋友们读得那么高兴,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听听我读得怎么样,好吗?

学学老师的样子,谁再来读一读?

3、老师在新学的儿歌前面再加上我们已经读过的两句话,小朋友能念吗?让我们把这首儿歌完整地读一遍吧。(出示整首儿歌)

4、其实这首儿歌就在小朋友们的书本上,让我们看着自己的书本再读一遍吧。

五、写字指导:(5min)学完了词语,读好了儿歌,咱们精下心来写写字吧。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看清范字,注意比较。“八”与“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起笔分开,“入”起笔连接。

六、巩固练习(2min)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体育活动,我们再到操场上去人认一认吧!

(课件出示去拼音词语,齐读)

2、老师给这些活动编了号码,我报出号码,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表格)

3、同学们,下课了,让我们收拾好东西,一起到操场上去锻炼身体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白船教学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557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

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

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

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

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春联,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在两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是搜集的途径广、内容丰富。他们有的从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认为内容比较优秀的;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鼠标轻轻一点,春联就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请教爷爷奶奶,把他们见过的春联记录下来;还有的专门在人家的大门上找去年贴的春联。

第二是交流的积极性高。在交流过程中,没有谁胆小怕羞,都是踊跃参加。交流时不但大声朗读了自己找的春联,还都要补充说明几句,这个春联讲了什么,好在哪里。

内容丰富、各不相同的春联,让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的同时,也在积累别人搜集的春联。

在备本课的时候,我总览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到练习7中有个练习:把春联上漏缺的字补上,看补个什么字好,并说说理由。这个练习给了我启发:何不让学生试着写写春联呢?为了减低本环节的难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品尝写春联的乐趣,我把本环节分为两步。

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练习7中的补春联一题提了上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来讨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中的方框内该补个什么字最为恰当?意在让他们能够明白春联中用词要精当,一字变化,整个春联的韵味就完全变了。问题一出来,学生就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让我吃了一惊。“老师,这里该填个‘润’字。”“为什么呢?”“这个说不上来,我是看到图上有个三点水,就想到了这个润字。”“你真聪明。那你再想想,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字好不好呢?”一阵寂静,接着一阵小声议论,有人自告奋勇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很好。‘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讲春雨滋润着花儿,花儿都开放了,春天来临了。而且‘润’在这里作动词,和‘拂’相对仗。”

精彩的回答之后,没有人举手了。好象大家都觉得“润”字是最恰当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这样的话,不就缺少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了吗?还从三点水入手,我引导学生:刚才那个同学由三点水想到了“润”字,那么还有其他三点水的可以用在这里吗?大家再想想。

一句话激起前层浪。“可以用‘滴’,雨点滴落在花儿上。”“和‘润’相比,哪个好呢?”“‘润’好。‘滴’只是落下来,感觉没有给花儿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洒’。雨点飘飘洒洒下来。”“和其他的字比较一下呢?” “‘洒’比‘落’好,比较轻柔,春雨就是软绵绵的。但是没有‘润’好。”

“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儿上的灰尘,让花儿更漂亮。”“但是没有‘润’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尘,滋润是一直到花儿体内的。”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

“可以用‘沐’,花儿被春雨笼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润’好。”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了,我的心里真是高兴。

“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会把花儿打坏的。”小家伙真细心。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

“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还重。”

“可以用‘抚’,这个字就温柔了。”“对,‘抚摩’的‘抚’,春雨对花儿多好啊!”

“可以用‘助’。”“可以用‘飘’”

“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出来,全班同学都在叫好。“这个字好,春雨和花儿密不可分。”“他们多亲密啊!”……

一个空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尝试,不同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联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有了补春联的基础,学生对写春联没有了担心。他们从用现成的词语组成春联开始练习:“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个成语就是一副春联,看学生脸上的开心样,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百鸟争鸣,百花盛开。”

接着,学生开始自编春联了。“春风细雨入大地,桃红柳绿迎新春”。虽然还不够工整对仗,但这是学生迈出的第一步。“龙腾虎跃迎新年,莺歌燕舞庆佳节。”“春风送暖佳节到,锣鼓喧天新年至。”

读着这一副副春联,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风拂千条柳 雨润万朵花。春联,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独特的魅力,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离子反应教学设计详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讨论+探究

〔引入〕物理学上,根据能否导电,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化学上,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习电解质及其相互间反应的知识,对于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

1、强调关键字。

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1: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2: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强电质(全部电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教材中的一些学生作业是听听画画的一种呈现方式,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本课试图构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道,潜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美术 ( 绘画 ) 、音乐 ( 旋律 ) 、文学 ( 歌词 ) 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呈现极大的学习热情,作业表现将呈现异彩缤纷,如教材图例所示。

教学目的

1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 、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 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 ( 乒乓之歌 ) 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 ( 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 。

2 、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 。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 、 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 、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 、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 、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 线条来表现。

三、 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 ( 《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 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 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 、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 、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 、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 、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

5 、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

6 、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 ? 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

五、 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2、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通过趣味线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用线条来进行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地用线条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毛线。

学具:彩笔、油画棒、作业本、毛线等。

教学策略:引导、讲解、示范、评价等。

学习策略:讨论、欣赏、练习、评价、感受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初步了解线的丰富性、多变性。

(二)探究交流:

1、在生活以及自然界中我们见到的哪些画面能让你联想到长长的线?(小组交流)然后展示交流结果。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线的图片,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3、出示图片“少女”让学生欣赏线条带来的美感。

4、出示图片让一名学生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点图片进行连线(花),笔不离纸、一笔画成。

5、出示另一张图片,让一名学生上堂进行描线(狮子)。

6、教师示范一笔画成“狼”。

7、我们感受了这么多的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表现一下这些美丽的线条呢?

8、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以及教师带来的优秀学生作业图片。(出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 〈三〉尝试练习:

尝试用一条不间断或多条长长的线条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配上背景音乐)

〈四〉讲评作业:

师生共同评讲作业。

〈五〉拓展延伸:

1、用线来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形象。

2、除了生活中我们能摸得着和看得见的长线以外还有一些线是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比如爱心线等。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

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

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教学目的:

1、用多种形式表现火车。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

3、通过对火车的了解,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火车的知识,开扩学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制作火车。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药盒、牙膏盒、饮料瓶、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1、进教室给学生在黑上写大大美术字,对于我来说很轻松。

学生在下面议论,情不自禁的喊到“火车开啦”

2、老师也很高兴,告诉学生在讲《火车开啦》

老师当火车头让坐的好的学生拿着水彩笔盒在后面跟着自己。

3、学生高兴,激动万分,学生老师一起着火车叫的声音,在教室走一圈,顺便把自己的水彩笔放在黑板的槽中,班里的学生沸腾了,真的很热闹。

4、师生开始讲各种各样的火车。

火车如果按动力方式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如果按用途来分有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和特殊用途列车;还有按轨道方式来分有轻轨列车和重轨列车.

5、学生四人小组商量做什么?画什么?

6、学生作业:

老师巡回辅导

7、展示学生的作业

立体放在前面的`桌上,画帖在黑上。

8、请一个火车头(一个学生)带大家看展览。

教学目标

1、 增强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2、 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3、初步认识较复杂的平面形,发展对形和色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仔细观察有关树和自己、同学的不同变化的影子;

2、教师结合教材实际准备和收集网络上有关影子的资料;

3、教学直观示范作品等;

4、准备一些粉笔或者用水作画。

教学过程

教师带学生到外面操场上,指导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

问题思考:如果把影子给重叠起来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仔细观察树的影子、别人的、自己小手和其他部位的影子变化,边观察边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与思考,边回答教师的问题。事先把准备要投影的物体、材料摆放在讲台或边上。

一、观赏与启发。

指导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自由观察,把观察到的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请每个小组同学用自己的小手在太阳光线投射下的不同变化。

三、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用已准备的粉笔或者水进行描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四、看一看重叠后的影子有什么新的不同变化?

五、请你对所描绘的影子展开想象和联想。

六、让学生在的这一活动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所看到的、所感所想,进行有趣的描绘,并找到适合表现的方法。

七、教师作简单的作业布置。

1、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人都要观察、尝试影子变化所带来的兴趣;

2、讨论并说一说对影子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一等奖 唯一的听众教案设计及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3043 字

+ 加入清单

1、在语境中理解“诅咒、珍藏、指点”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述琴声的语句。

2、联系“我”的感受,品读描述老妇人语言的语句,感受她的完美心灵。

3、感受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忙令“我“终生受益。

1、揭示课题

2、复习课文主要资料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我和一位老教授之间的感人故事,谁来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3、复习对“我”和“唯一听众”的了解

过渡: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此刻我们一齐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

◆交流

◆板书: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

“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

◆交流

◆板书:热爱音乐

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理解“音乐白痴”

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词卡:音乐白痴)说明他们觉得——(生:我在音乐方面没有天分。)

4、理解“指点”并质疑

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的两句话

2)理解“指点”

师:昨日我们已经查过字典,谁来说说“指点”是什么意思?

(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

5、小结:

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明白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这天课文主要描述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完美的心灵。

1、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我发现这四句大家都找到了,看看是不是?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但是,我每一天早晨都在那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必须拉得十分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一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多谢你,小伙子。”

◆但是还有一句很多同学都漏掉了,有谁找到了?

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你认为这句也是老教授说的话?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一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2、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就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一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

(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资料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老人是怎样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我们一齐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资料,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此刻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资料,说说此时你会怎样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己?(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一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一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此刻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此刻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

她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啊。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

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己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指名读

3、理解第一个“秘密”

自从和老人初次相遇之后,我的心里便珍藏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你明白了吗?

4、细读老人的后两句话,体会对我的鼓励

1)第一句

◆引读:

我每一天都会如约来到林中,应对着耳聋的听众拉起难听的琴声,而她总不忘说——

◆指导读句

老人的这句话该怎样读,才会让听的人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呢?

自己练、指名读

2)第二句

◆引读: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开始渐渐发生变化,有一天——

◆再来一次,要让听的人深受鼓舞。

1、老教授的话有没有令我发生变化呢?自由读第9节,结合重点句子说说。

◆交流,出示: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而此刻,我已经不在乎了。

(充满自信)

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认真练习)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大长琴艺)

2、联系老教授的话进一步体会“指点”的方式

1)看来“我”的身上的确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此刻你觉得老教授有没有指点“我”?

2)联系老教授的话说说她是用什么方式指点“我”的?

交流,板书:

耳聋赞美

3、深入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

◆体会老教授装聋的良苦用心

☆借助提示练习说话

这样的指点方式,给了“我”什么?又令老教授失去了什么呢?借助提示说一说。

出示:

老教授______________,使“我”_____________,她却失去了(务必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老教授是为“我”而“聋”啊!

(在“聋”上加上双引号。)

◆师生配合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

☆虽然老人是——(引读板书: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学生说话)

3、理解第二个“秘密”

4、联系下文体会珍藏的方式

◆读读第12节,你觉得我是用什么方式把这个秘密珍藏在心里?

(不道破,每一天拉最好听的曲子给老人听。)

5、引读第12节

于是,——,每一天都这样坚持着,我渐渐找到了音乐的感觉——(音乐起)我和老人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看到老人——(通过老人的这些动作和表情,猜猜她此刻是什么情绪?——而此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对她的——)之后——

1、引读老人的5句话

我总会想她对我起用心良苦的指点,记得初次相遇时她曾对我说——,每一天清晨,我拉完曲子停下来时,她总不忘对我说——,有一天,她竟对我说——,这些都成了我永远无法抹去的、完美的回忆。

2、总结:

这天我们学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完美的心灵呵护了“我”对音乐的热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演奏家,但是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就应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感受生活的完美。让我们一齐记住这位每一天清晨里“我”——(再读课题)

板书:指点

唯一的听众“我”

完美的心灵(装耳“聋”赞美)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是教授热爱音乐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应对成百上千观众演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